过氧化钠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一、课标分析
以金属知识内容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反思、讨论和概括等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等能力。通过知识的比较、归纳,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二、教材分析
碱金属化合物是高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钠是碱金属元素的典型代表,而过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钠的化合物,学过过氧化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以后其他碱金属元素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本章知识的系统掌握。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钠与水的反应,能够更容易地接受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可以进行对比性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为什么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而非氢气,如何验证。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过氧化钠的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并了解过氧化钠的漂白性, 掌握过氧化钠与氧化钠的区别与联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探索精神 使学生会主动地学习化学.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及实验验证的设计。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六、教学策略
首先,由初中白磷在热水中燃烧的“水火相容”,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是否能够“由水生火”,让学生出现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认真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轻轻触摸试管壁,通过这一过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感官学习。让学生共同讨论有现象可推出过氧化钠与水是如何反应的,并提出疑问,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还是氢气,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验证后,让学生自己推断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自主学习。再回顾燃烧的条件,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提供药品和仪器,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以水生火”的实验,最终选出最可行的方案,并由该组成员上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自己思考和动手的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用具
氰化钠为白色或略带颜色的块状或结晶状颗粒,有微弱的苦杏仁味。易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主要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氰化钠为一种剧毒的化学品,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一旦进入外环境,将给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一系列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氰化钠安全设计和生产管理作出规定: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等作了总体要求;《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和《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将氰化钠定为重点监管剧毒化学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0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管理以及重大危险源判断分级作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76号)对危化品安全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3035-2010)对氰化钠项目重大危险源划分及安全监控设计作出规定。
氰化钠剧毒特性决定了项目设计必须按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严格落实各项规定,以利于企业安全生产、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共安全。
2 安全设计注意因素
氰化钠安全设计是整个工程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设计人员要将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及重大危险源的各项规定落实到设计中去。以下为安全设计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1)选址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要求,从2010年起,危化品项目必须进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环保部自2011年9月15日起暂停受理在工业园区外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的各类申请。因此,氰化钠项目选址必须位于政府规划的工业园区内。厂址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应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13号计算确定,与八大场所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000m。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氰化钠仓库距离周边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区域不足1000m,说明选址不合理。
(2)工厂总平面布置氰化钠项目为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建设项目,安监总管三[2013]76号,工厂总平面布置应满足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并以最严格的安全条款为准,除了常用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等外,还要特别注意执行《氰化钠安全规程》(GB/Z24783-2009)中相应规定。
(3)工艺管道和仪表流程图安监总管三[2013]76号要求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项目进行HAZOP审查,新建化工装置必须设计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工艺过程危险和风险分析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装备安全仪表系统。安监总局令第40号第十三条要求“剧毒液体的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SIS)”,故在设计中应首先明确项目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以及重大危险源分级情况,以确定是否必须配备安全仪表系统(SIS)。生产装置及储罐区预警监测项目一般包括温度、压力、液位、阀位、流量以及机泵的运行信号和电流信号等。
氰化钠储罐进出物料管道应设置双阀,其中一个应紧贴储罐接口,此阀最好是遥控阀。公用物料管道特别是水管道与含氰物料管道连接时应设置双阀加止回阀防止含氰物料倒流造成污染。
(4)厂区、厂房及仓储特殊要求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591号)、《剧毒化学品、放射源存放场所治安防范要求》(GA1002-2012)等有关规定加强安全设计。
按公安部标准《剧毒化学品、放射源存放场所治安防范要求》要求,氰化钠生产、存放场所风险等级大多属于一级风险,治安防范等级为一级。氰化钠生产区域重点部位和区域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防范设施设置应符合附录A表格要求。
氰化钠库房墙顶部要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楼板建造。公安机关对某氰化钠生产企业检查时发现氰化钠库房墙顶部未设置楼板提出整改要求。
按《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规定,氰化钠单一贮存区分离贮存时最大量400~600t。因此在设计和实际生产过程中库房贮存量不得超标。
氰化钠生产区还应加强人流管理,防止操作人员夹带氰化钠,应设置必要的更衣室和淋浴室,操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更衣,离岗前进行淋浴、更衣。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淋浴更衣后才能进、出生产区域。
3 结语
氰化钠作为一种剧毒物质,对安全和环境影响极大。因此,在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全面、准确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能灵活应用,将安全措施落实到设计中去,从源头上提高生产装置安全水平,达到安全生产和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主席令第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S].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0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S].
1 实验用品
铁架台1个、铁夹1个、具支试管3支、小试管2支、橡胶塞4个、分液漏斗1个、单球干燥管1支、水槽1个、直角玻璃管2根、弯管尖嘴1支、橡胶管、酒精灯1盏、镊子1把、松木条1根、碎玻璃块若干、石灰石、浓硫酸、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冷水。
2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3 实验方法及其实验现象
按照实验装置图将仪器、药品装好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盐酸缓缓滴入具支试管中;当稀盐酸与石灰石相遇时立即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aCO3+2HCl=CaCl2+CO2+H2O);二氧化碳通过浓硫酸干燥后进入单球干燥管内,并与碎玻璃块混合的过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氧气和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时,二氧化碳被吸(CO2+2NaOH=Na2CO3+H2O),剩下的氧气通过排水集气法收集到试管中;当氧气收集一小试管时,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并从水槽中将其取出后,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该试管时,木条立即复燃,由此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生成氧气;将干燥管内的脱脂棉团用镊子取出,放在盛有少量(1—1.5 ml)蒸馏水的试管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水中的脱脂棉团,使其上方附着物全部溶解在试管的蒸馏水中后,用镊子将脱脂棉团从试管中取出;用胶头滴管向该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溶液,可观察到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并不断逸出,由此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还生成了碳酸钠。
4 实验说明
(1)盐酸的浓度一定要小,分液漏斗中盐酸的滴入速度一定要慢,要严格控制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的速度,否则,二氧化碳吸收不完全,容易混进氧气中,影响对氧气的验证。
过氧化物交联的机理主要是:过氧化物与橡胶共热时均裂产生自由基,然后通过自由基加成反应或夺取橡胶分子链上的ɑ-亚甲基活泼氢进行交联反应,从而在反应过程中不断形成C-C交联键。过氧化物对弹性体的硫化过程,主要是分三步:(1)过氧化物发生均裂,形成两个烷氧自由基;(2)烷氧自由基从聚合物链上夺取氢原子;(3)两个邻近聚合物链的自由基结合, 形成碳-碳键。
用于橡胶硫化的过氧化物是一类含有O-O键的物质。目前主要工业化生产的五类过氧化物是:二酰基过氧化物,叔烷基过氧酸酯,烷基氢过氧化物,二烷基过氧化物,二烷基过氧缩酮。其中最常用的是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过氧化苯甲酰(BPO)、1, 1-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BPMC)、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DBPMH)、1,3-双(叔丁过氧异丙基)苯(BIPB)等 助交联剂
与硫黄硫化相比,单用过氧化物硫化胶的耐磨性能和动态性能等比较差。在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中添加某些具有自由基聚合性能的多官能单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这些缺点,同时提高过氧化物的交联效率,加快硫化的速度,降低过氧化物的分解温度,保持了硫化胶的优良的性能,某些助交联剂还能有效减少硫化胶的臭味。常用的活性助交联剂包括两类:
第一类助交联剂通常是具有极性的多官能团低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这些单体可以均聚或接枝到聚合物链上。如三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酯(TMPTA),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酯(TMPTAMA),二丙烯酸乙二醇酯(EGDA),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N ,N′-对苯基双马来酰亚胺(PDM或者HVA-2),二丙烯酸锌(ZDA),二甲基丙烯酸锌(ZDMA)等。其中,TMPTMA和TMPTA又称为增硬剂,在用过氧化物硫化时,能有效增加硫化胶的硬度,一般用量1份就能增加1单位硬度;PDM是一种多功能硫化助剂,在硫黄硫化、过氧化物硫化或树脂肟硫化中均能增加交联效率,提高硫化胶定伸应力。
第二类助交联剂可以形成反应性能较弱的自由基,并且只对硫化程度有作用。它们主要是通过夺氢来形成自由基。如氰尿酸三烯丙酯(TAC),异氰尿酸三烯丙酯(TAIC),1, 2-聚丁二烯(1 , 2-PBR)、硫黄等。其中,最常用的有TAC和TAIC,常用量为过氧化物的50%~100%;硫黄常可作为EPDM有效的有机过氧化物助交联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硫化胶的拉伸和撕裂性能,但硫黄的加入会使硫化胶的臭味增大。助交联剂的作用机理一般认为有以下两种: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不饱和基团,在自由基存在条件下, 这些不饱和基团可能聚合, 形成类似树脂的增强物质。其胶料的弹性模量增加的程度比单独使用过氧化物的大。这个反应的机理不是很清楚。一种假设是, 在自由基存在下, 活性助剂聚合成多支链的树脂增强填料;另外一种假设是, 活性助剂与聚合物上的自由基作用, 成为聚合物的支链。实际的机理可能是两种机理的组合[7-8]。
虽然加入某些添加剂可以提高焦烧安全性,但是对硫化特性影响较大,Grima等[9-10]在DCP硫化体系中加入双马来酰亚胺如N,N-m-双马来酰亚胺(BMI-MP)和硫给予体如六硫化双亚甲撑秋兰姆(DPTT),此配合可以很好的防止焦烧,同时改善了硫化胶的机械性能。他们还发现在双马来酰亚胺中N,N-p-双马来酰亚胺(BMI-PP)所提供的机械性能比BMI-MP好。助交联剂和硫给予体的含量对焦烧时间和胶料的机械性能的影响较大,当助交联剂为4份,硫给予体为0.7-0.9份时,各个性能达到最佳值。
陈朝晖[11]等研究了活性助交联剂N ,N′-双亚糠基丙酮(VP-4)对DCP硫化的EPDM 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耐热空气老化性能、交联密度和压缩永久变形等的影响。当VP-4 用量较低(0.5-2.0 份)时,胶料的正硫化时间缩短,最大弹性转矩和交联密度增大,压缩永久变形值明显下降,说明VP-4 具有明显的促进交联作用。VP-4 有效地提高了硫化胶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尤其是高温(150 ℃)时的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它配合剂的影响
过氧化物的氧化机理决定了其他的配合剂对其的影响。加入的配合剂如含有被容易夺取的氢原子,这些氢原子将是自由基夺取的首选的目标,从而消耗掉了自由基,影响了交联的效率。所以,为避免添加剂可能干扰过氧化物的交联效果, 在设计配方时应考虑。为了保证加工过程和最终产品性能, 需慎重选择合适的过氧化物、矿物油、填充剂、抗氧剂及活性助剂。合理的使用活性剂助可以明显的改善胶料的性能。具有酸性基团的过氧化物,如BPO,对酸性填料不敏感,受碱性填料影响大。不含酸性基团的过氧化物,如DCP则相反。酸性填料对烷基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等)的影响,要比芳香族过氧化物(如DCP等)小。
另外,酸性物质能催化过氧化物的分解,影响过氧化物的均裂,反应发生的温度比均裂的温度低,而且不产生交联所需要的自由基,因而这种反应没有交联效果。常见的配合剂如槽法炭黑、白炭黑、陶土、芳烃油、环烷油、胺类防老剂等对过氧化物交联产生不利影响。解决的办法是尽量少用或不用这些配合剂,或者加入适当偶联剂对填料进行表面改性,或者加入适量的2.0质量份二甘醇或0.5-1.0质量份三乙醇胺,或在胶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如ZnO、MgO来提高胶料的碱性。加入0.5-1.0份硬脂酸有利于ZnO的分散和降低过氧化物如DCP的分解温度。大多数胺类防老剂对过氧化物交联有较大影响,但防老剂RD(2,2,4-三甲基-1,2-二羟基喹啉聚合物)、防老剂MB(2-巯基苯并咪唑)和酚类对交联的影响较小。酸性促进剂引起DCP的酸性分解和氧化还原,从而降低DCP的交联效率。促进剂的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为:2-硫醇基苯丙噻唑(MBT)>六次甲基四胺(HMT)>乙基苯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EPC)>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DEC)>二苯胍(DPG)>N-环己基-2-苯丙噻唑次磺酰胺(CBS)>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乙撑硫脲(ETU)
硫化制品的臭味
一、 教材实验设计
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 现在不同版本的初中化学教科书设计时有所区别。2012年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1]是这样设计的 (如图1所示) :
(1) 在试管中加入5 m L5﹪过氧化氢溶液,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现象。
(2) 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现象。
(3) 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现象。待上述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 重复上述操作, 观察现象。
2012年仁爱版初中化学教科书[2]是这样设计的:
取三支试管, 各加入少量5%的过氧化氢 (H2O2) 溶液, 将一支试管置于室温下, 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支试管内, 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二、教材实验设计的不足
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是一个剧烈的放热反应, 能够使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沸腾现象, 并有大量的水雾从试管中冒出来。人教版教科书实验设计的不足是, 过氧化氢溶液用量偏大, 反应太剧烈;试管中先盛液体后放粉状固体, 对学生来说操作难度大了一点, 不太方便, 学生容易把二氧化锰撒出试管外;对比性不太强, 没有说明过氧化氢受热也能够缓慢放出氧气的性质, 不能说明催化剂能够让化学反应在比较温和的温度下发生这一特性。
仁爱版教材实验中, 分别取5%, 10%, 20%, 30%的过氧化氢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可以看到有大量的小气泡产生。由于同时生成大量的水蒸气, 即使加热到沸腾, 我们也没有看到带火星木条复燃的现象, 3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不小心还会产生暴沸现象, 比较危险。加二氧化锰的操作与人教版实验的不足相同, 学生操作不太方便。
三、实验创新设计
1.实验准备
取20 mm×200 mm规格的试管先割短成20 mm×120 mm规格的试管 (以下称“中试管”) 待用;15 mm×150 mm规格的试管 (以下称“小试管”) ;试管与二氧化锰要烘干。
2.实验步骤
(1) 先取大约5 m L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小试管里, 再取大约1 g的二氧化锰置于中试管里, 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中、小试管里, 观察现象。木条是否复燃?
(2) 把小试管放入中试管里, 并用小试管稍稍压紧二氧化锰后, 用试管夹夹起中试管让两支试管套在一起, 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中试管, 观察中试管与小试管里的现象;待小试管里的过氧化氢溶液沸腾后, 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在中试管口与小试管里, 观察现象。木条是否复燃?
(3) 取出小试管冷却待用, 继续加热中试管里的二氧化锰2 min左右,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中试管里, 观察现象。木条是否复燃?
(4) 待中试管稍冷却后, 回收一半的二氧化锰, 留下一半二氧化锰在中试管里, 中试管冷却后 (可以用冷水冷却外壁, 缩短冷却时间) , 把小试管里的过氧化氢溶液大约2 m L倒入中试管里, 观察现象, 并立即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中试管里;约1 min后, 再把小试管里剩余的过氧化氢溶液分两次 (间隔约1 min) 倒入中试管里, 并立即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中试管里, 观察现象。木条是否复燃?
四、实验产生的现象
(1) 常温下二氧化锰不分解;过氧化氢难分解, 观察不到小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2) 加热二氧化锰也不分解;过氧化氢缓慢分解, 观察到许多小气泡产生,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说明氧气量很少。
(3) 继续加热二氧化锰也不分解,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4) 倒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剧烈反应, 产生大量的热, 溶液有沸腾现象并产生大量气泡, 试管内出现大量白雾并不断上升冒出试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继续倒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又剧烈反应起来, 溶液又重新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 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 木条重新复燃。
五、实验创新设计的优点
新实验设计的优点: (1) 药品用量少而清楚, 实验时间短、效率高; (2) 实验现象对比性强; (3) 药品回收,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节约与环保教育; (4) 通过不断加入过氧化氢, 反应又剧烈起来, 二氧化锰不见减少, 有效说明了反应减少的是过氧化氢; (5) 操作难度降低, 效果好, 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 (6有效说明了催化剂能够在比较温和的温度下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参考文献
[1]王晶, 郑长龙.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 (九年级上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Na2O2是高考的热点物质,有关Na2O2的实验探究题有一定的典型性,应当引起同学们的重视,现例说这类题的解题技巧。
1 Na2O2与二氧化硫反应探究
例1.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类似于Na2O2与CO2反应。如果此观点正确,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第1小组同学认为的成分。
(3)第2小组同学猜想Na2O2与SO2反应应该还有另一种含氧酸盐(A)生成。这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该组同学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为检验是否有盐(A)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____。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方法技巧]
本题旨在考查Na2O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规律及Na2O2的强氧化性。(1)题中隐含信息为“类似于Na2O2与CO2反应”,如何把握“类似”很关键。Na2O2与CO2反应属Na2O2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CO2只是转化成对应的盐Na2CO3。故SO2对应的盐应为Na2SO3,既然反应“类似”,且题中有“木条复燃”的情景,产物必为Na2SO3和O2。如果将产物定为Na2SO4,则SO2成为还原剂,就不是Na2O2的自身氧化还原,从本质上讲就不“类似”了。而且Na2O2仅作氧化剂不生成O2,“木条复然”更不好解释。
(2)属离子鉴定题,不是“从几种物质中鉴别出哪一种是Na2SO3”的鉴别题,故要用特征反应(加酸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3)中确定盐(A)的信息很隐蔽,被巧妙地安排在第2小组同学设计的“方案”中。阅读“方案”后会发现“方案”的目的是想说明固体产物中含SO42-离子,由此目的确定盐(A)为Na2SO4。因为从SO2→Na2SO4,SO2做还原剂,Na2O2必为氧化剂,所以该组同学的猜想依据是SO2有强还原性和Na2O2有强氧化性。最后的“两点理由”不容易答全(稀HNO3易使白色BaSO3沉淀氧化从“方案”中容易发现,另一点理由就难找了),但只要思考方向正确也不难:这里无非是寻找鉴定SO32-存在的干扰因素,受“稀硝酸”强氧化性的启发,围绕“还可能存在何种有强氧化性的物质?”思路进行仔细排查,可得到如果反应装置B中Na2O2过量,它将会氧化Na2SO3。
2Na2O2与水反应的探究
例2.高一教材中有一个演示实验: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Na2O2和H2O反应的结论是:a.有氧气生成;b._____。Na2O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①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
②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
(3)实验(2)往试管中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生成后,取出试管,往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振荡后,红色消褪。对发生此现象,该小组中同学持有三种观点:①反应后溶液温度过高;②反应后溶液浓度过大;③反应后溶液中有H2O2,而H2O2因有强氧化性使酚酞氧化漂白。请你设计简单实验方案验证观点①②都是错误的_________。为进一步确认观点③的正确性,再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可选用试剂有:Na2SO3、Na2S、FeSO4)。选用的最佳试剂为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
[方法技巧]
(1)有很多同学把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误写为:2O22-+2H2O=4OH-+O2↑。其实Na2O2固体是在与水接触后迅速反应,并不是先形成“Na2O2溶液”而存在自由移动的O22-离子。故Na2O2不可写成Na+和O22-。物质的化学式能否改写成离子符号是看该物质是否能全部以自由移动离子形式存在;(2)和(3)两小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能力。(2)中验证“结论b”的方法虽不惟一,但在不违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原则的前提下,也要尽量切合题意。仔细观察图中装置构造,发现导管p与q有区别,q管开口向下(可设问:向下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设计成开口向下?),如能挖掘出这一“隐含信息”,定会眼前一亮:向下便于使导管插入水中,这样可根据插入水中的管口是否有气泡确定反应是否明显放热。(3)中设计出的第一个方案应说明“红色消褪”不是“温度过高”或“浓度过大”所致,可用“反证法”(与原影响因素相反)来设计方案,即可让反应处在低温环境(与题中“温度过高”相反)下进行,或调整反应物用量:使Na2O2用量减少,水的加入量增加,让反应后溶液浓度很低(与题中“浓度过大”相反)。对于后一个方案(验证H2O2的氧化性)既要考虑现象明显,又要排除干扰因素。如果选用Na2SO3作试剂,若存在H2O2则会发生如下反应:Na2SO3+H2O2=Na2SO4+H2O,该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与无H2O2存在在现象上无法区别;错选FeSO4的同学认为如果有H2O2存在,会因Fe2+→Fe3+→Fe(OH)3↓而产生红褐色沉淀,事实上,即使无H2O2存在,Fe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产生的Fe(OH)2也易被空气氧化成Fe(OH)3, 因此有红褐色沉淀产生也不足以说明有H2O2存在。
3 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例3.“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这个问题实验室里可通过以下实验加以证明。
(1)按上图装置(固定试管I、II的铁架台略),在干燥的试管III中装入Na2O2后,在通入CO2之前,应事先用弹簧夹(K1、K2)夹持好,目的是_________。
(2)试管I内的试剂X是______时,打开弹簧夹K1、K2并通入二氧化碳,加热试管III约5min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II的液面上,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能燃烧,且试管III内淡黄色粉末没发生变化,则所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试管I内试剂为CO2饱和水溶液时,其他操作同(2),通过___________的现象可以证明Na2O2与潮湿的CO2能反应且放出O2。
(4)根据Na2O2的组成与结构并结合H2O2性质,猜想Na218O2与潮湿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法技巧]
本题的主题是验证水分的存在对Na2O2与CO2反应的促进作用。验证干燥CO2与Na2O2能否反应,当然要在反应前“防水”,而且题干强调“干燥的试管中”装入Na2O2,说明实验前要杜绝水分,由此知(1)的目的是防止Na2O2吸湿。解答第(4)题的关键是挖掘、加工题干的两条隐藏信息。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又称亚硫酸酐,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硫酸原料气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诞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若在催化剂(如二氧化氮)的存在下,SO2进一步氧化,便会生成硫酸(H2SO4),碰到皮肤会侵蚀使用时要警觉。
1.氰化钠的结构和性质
氰化钠为立方晶系,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化学式为NaCN,熔点563.7℃,沸点1496℃。易溶于水,易水解生成氰化氢,水溶液呈强碱性。
2.氰化钠的用途
氰化钠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用于基本化学合成、电镀、冶金和有机合成医药、农药及金属处理方面;络合剂、掩蔽剂;金银等贵重金属提炼和电镀等。在机械工业中用作各种钢的淬火剂。电镀工业中作为镀铜、银、镉和锌等的主要组分。在电镀溶液中可使阳极极化作用降低,保证阳极正常溶解,稳定镀液并能提高阴极极化作用,获得均匀的镀层。
3.氰化钠的毒性
氰化钠在有毒化学品中的危险标记为13,属于无机剧毒物;危害分级为I级,极度危害。可经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吸收,产生急性症状。经口消化道吸收的致死剂量有很大不同,取决于当时胃中是否有食物存在。在室温下主要由于吸入本品粉尘而引起中毒。
毒性强弱和剂量密切相关,2009年第4版的《法医毒物分析》认为,氰化钾的致死剂量在50-250毫克之间,这与砒霜(As2O3)的致死量差不多。而决定是否致死,则需要看血液浓度达到多少,氰化物中毒血浓度约为0.5μg/mL,致死血浓度≥1μg/mL。
形象地说,如果口服氰化钾固体,若吃下相当于一个硬币大小的一小撮粉末,就几乎肯定能置人于死地。而如果考虑的是最小剂量的话,米粒大小的氰化钾粉末就可能致死。
历史上,不少名人用它自杀,如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开创者阿兰·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纳粹战犯希特勒的情妇爱娃·布劳恩(Eva Braun)等。
4.氰化钠泄露的处理
基于氰化钠的性质,如发生泄露,首先应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泄漏物应急处理人员必须戴好防毒面具(全面罩)与手套,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露情况下要求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露的情况下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者运送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如在天津港这次事件中需要灭火,由于本品不燃。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可选取干粉、沙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根据美国联邦疾控中心的资料,短暂接触氰化钠或氰化物气体将在“数秒到数分钟”内对人体产生影响,接触氰化钠的个人可能“在数分钟内死亡”。另外,美国联邦疾控中心对氰化钠泄露事件的疏散距离要求是下风向白天1.3公里、夜晚4.9公里。空气中氰化物超标时,人们应避免裸露皮肤直接接触,无防护服和防毒面具时,用湿毛巾捂紧面部器官,躲避至空气流通清新之处。如遇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迅速就医。
5.氰化钠的前景
鉴于氰化物的毒性强烈,各国都把它们列为最严格管制的物品目录,购买和使用都处于严密监控之下,防止它们被用于非法用途。
目前,氰化物在工业上多用于湿法炼金和电镀。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两种用途都有了替代方案,逐渐淘汰了高危险、高污染的含氰工艺。那么,也许有一天,当氰化物失去所有的合法用途之后,就没有必要再保留它的合法生产厂家,氰化钾、氰化钠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物质也许会永远从我们的星球上消失。
一、教材分析与所处地位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 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 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 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法 (p H) 及其应用。教材安排的3 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 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本单元学生探究性实验特别多, 虽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前面都已涉及, 但仍需要在探究活动中使知识不断地系统化和深化, 使学生探究能力不断地提高。在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 我发现许多学生对产生的现象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认知上, 而不思考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的本质;只停留在对个别问题的认识上, 而不注意去比较和归纳上升到一般规律;只停留在记住课堂上探究的现成结论, 而忽视运用规律性知识去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的效果;只停留在课本中提出的问题, 而忽视探究活动的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
二、教学设计理论
课标规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基于一般步骤的基础上, 我县化学学科确立了“问题导学、探究讨论、归纳整理、拓展提升”四环递进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科学探究成为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 对身边常见?的物质或有趣的现象进行探究, 以达到认知的目的, 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又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魅力, 同时将探究结论应用于实际生活, 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 教学目标
(1) 会书写常见的中和反应方程式;
(2) 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Na OH与HCl是否恰好中和;
(3) 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
(4) 会写酸碱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 教学重难点
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Na OH与HCl是否恰好中和。
(三) 教学模式
四环递进教学模式指的是“问题导学→探究讨论→归纳整理→拓展提升”, 体现问题 (或目标) 引导、学生自学、探究讨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教学模式。
(四) 教学程序
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课堂教学学案 (校本化作业)
班级:_____姓名:_____分数:_____
【明确目标】
1.会书写常见的中和反应方程式。
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Na OH与HCl是否恰好中和。
3.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
4.会书写酸碱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基础扫描】
1.Na OH+HCl—2.Cu SO4+Na OH—3.Fe+HCl—
4.Fe2O3+HCl—5.Cu (OH) 2+HCl—6.Na2CO3+HCl—
【拓展提升】
(宜昌市中考试题) 探究题: (12 分, 化学方程式3 分, 其余每空1 分) 小明同学在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后, 为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回答:
(1) 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小明同学实验方案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红同学认为小明的设计方案还不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红同学认为要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还需在小明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她的实验方案是:
要完成这一探究活动需要了解哪些物质能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通性) ,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溶解性, 分析碳酸盐和金属反应产生的现象, 它要求在平常的实验中对现象要观察的细、描述的准、对物质变化的规律认识的深刻。所以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 在" 做科学" 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获得科学的方法。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五、课堂教学剖析
(一) 本节课的教学模式分析:“四环递进”
(二) 本节研究课的两大亮点
1.教师对问题的把握与处理:实验探究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大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以Na OH与HCl反应后是否恰好中和为探究点, 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猜想, 但是三个猜想是否能成立, 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方案, 从众多的仪器和药品中选择有用的资源为解决问题所用, 进行实验探究, 分析实验现象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同组进行分析与交流, 课堂集中进行反馈交流, 利用已有的知识来从理论上分析实验中结论的合理性等, 始终围绕自主、合作、探究三个主题。本节课看似只有一个实验但都涵盖了众多的内容: (1) 酸的化学性质; (2) 碱的化学性质; (3) 盐的部分性质; (4) 中和反应; (5) 探究性实验的归纳与表达等。本节课涉及了十几种判断方法, 十多个化学方程式, 内容众多, 但又不可分割, 因此节奏显快, 容量显大。
2.学生学情及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了解酸碱能反应, 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 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学生了解了p 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后, 自己用p H试纸去测定实验室和身边物质的p H, 增加了课堂趣味性, 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型课题要求学生根据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和对反应现象的观察, 分析本题所发生的反应, 从而正确地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平常的教学搞板书、纸上探究是很难得到正确答案的, 而探究活动能真正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去对异常现象进行思考和再探究,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创新能力。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考查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六、探究教学给我们的启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采用明确目的、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课外活动、适时归纳整理、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并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 培养观察能力。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一般是先提出实验目的, 然后做一些相关的介绍, 再进行具体操作; (2) 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本单元向学生提供了大量信息, 如图片信息、资料信息、文字信息, 在接收这些信息时要在问题中读、在读中思, 从而获得新的发现; (3) 培养动手能力。如浓硫酸的稀释、用p H试纸测溶液的p H等, 实验中要注意规范的示范操作, 培养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掌握实验操作的技能; (4)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形成的, 问题情景是指个人觉察到的" 一种有目的, 但不知如何达到" 的心理困境而又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 更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 让其觉察到问题,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从而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5)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对实验方案的讨论, 交流与评价, 训练思维的严密性;注意探究结果的评价, 不放过实验中的异常现象, 获得探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对问题实质认识的深刻性。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开展探究性学习往往容易走形式, 若能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探究, 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为此, 我们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第二节氢氧化钠和盐酸中和反应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了探究和拓展, 紧紧围绕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与归纳, 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硫化钠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
硫化钠,无机化合物,又称臭碱、臭苏打、黄碱、硫化碱。纯硫化钠为无色结晶粉末。吸潮性强,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强碱性反应。触及皮肤和毛发时会造成灼伤。故硫化钠俗称硫化碱。硫化钠水溶液在空气中会缓慢地氧化成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硫酸钠和多硫化钠。由于硫代硫酸钠的生成速度较快,所以氧化的主要产物是硫代硫酸钠。硫化钠在空气中潮解,并碳酸化而变质,不断释出硫化氢气体。工业硫化钠因含有杂质其色泽呈粉红色、棕红色、土黄色。比重、熔点、沸点,也因杂质影响而异。
性状
浅黄色片状物。有硫化氢气味。有吸湿性。见光和在空气中变成黄到棕黑色,并逐渐产生硫化氢。遇酸甚至碳酸也能分解。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水溶液呈碱性,溶液露置在空气中逐渐成为硫代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相对密度(d164)1.427。熔点950℃。易燃。有腐蚀性。
危险特性:无水物为自燃物品,其粉尘易在空气中自燃。遇酸分解 放出剧毒的易燃气体。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水溶液有腐蚀性和强烈的刺激性。100℃ 时开始蒸发,蒸气可侵蚀玻璃。
有害燃烧产物:硫化氢、二氧化硫。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滴定分析镉。矿物 浮选。氮肥生产中分析水的硬度。分析氨水的铜液。分析碳酸氢铵的铜氨液。金属提纯。电镀锌、镉等。
制药工业用于生产非那西丁等解热药。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硫化染料,皮革脱毛剂,金属冶炼,照相,人造丝脱硝等。广泛用于制革、造纸、选矿、染料生产、有机中间体、印染、制药、味精、人造纤维、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聚碱橡胶,还用作制硫氢化钠、多硫化钠、硫代硫酸钠等,在军事工业中也有一定的用途。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将原料硝(元明粉)和无烟煤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高温煅烧取硫化钠碱坯,热溶后得硫化钠半成品溶液,再将配好的硫化钠、硫酸锌溶液,加主硫化钠半成品溶液中进行除杂,沉淀澄清后的硫化钠溶液,经蒸发浓缩、制片包装,即得成品。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标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数据来源 第五节 研究结论
一、市场规模
二、竞争态势
三、行业投资的热点
四、行业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第二章 硫化钠生产项目总论 第一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背景
一、硫化钠生产项目名称
二、硫化钠生产项目承办单位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三、硫化钠生产项目主管部门
四、硫化钠生产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研究工作依据
七、研究工作概况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硫化钠生产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硫化钠生产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硫化钠生产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硫化钠生产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三章 硫化钠生产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二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准入政策
三、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 地方政策
第四章 硫化钠生产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发展规划
二、硫化钠生产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硫化钠生产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硫化钠生产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硫化钠生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硫化钠生产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节 投资的必要性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五章 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 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七、华中区域
第三节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六章 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第一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产销状况分析 第二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第三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七章 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 市场调查
一、拟建 硫化钠生产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四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五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八章 硫化钠生产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 第一节 资源和原材料
一、资源评述
二、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三、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第二节 建设地区的选择
一、自然条件
二、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条件
四、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三节 厂址选择
一、厂址多方案比较
二、厂址推荐方案
第九章 硫化钠生产项目应用技术方案 第一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组成 第二节 生产技术方案
一、产品标准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第三节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储方案
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第四节 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第五节 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第十章 硫化钠生产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一节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一、硫化钠生产项目的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三、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四、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五、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六、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七、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八、交通运输情况
九、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十、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二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一、主要污染源
二、主要污染物
第三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第四节 治理环境的方案
一、硫化钠生产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硫化钠生产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硫化钠生产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五、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第五节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第六节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第七节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八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二、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三、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四、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一节 企业组织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工作制度
第二节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二章 硫化钠生产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一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 硫化钠生产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第二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实施进度表
一、横道图
二、网络图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三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勘察设计费
六、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二、流动资金估算 第二节 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
二、硫化钠生产项目筹资方案 第三节 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四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第一节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一、生产总成本估算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二、单位成本
三、销售收入估算 第二节 财务评价 第三节 国民经济评价 第四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节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一、硫化钠生产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二、硫化钠生产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三、硫化钠生产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四、硫化钠生产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五、硫化钠生产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六、硫化钠生产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七、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十五章 硫化钠生产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 第一节 建设和开发风险 第二节 市场和运营风险 第三节 金融风险 第四节 政治风险 第五节 法律风险 第六节 环境风险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七节 技术风险
第十六章 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促进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 我国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投资机会及发展战略分析
一、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二、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总体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我国 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投资风险
一、政策风险
二、环境因素
三、市场风险
四、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投资风险的规避及对策
第十七章 硫化钠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与建议
一、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二、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三、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四、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五、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六、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二节 我国硫化钠生产项目行业未来发展及投资可行性结论及建议
第十八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 投资受益分析表 第三节 损益表
第十九章 硫化钠生产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附件 1、硫化钠生产项目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主办单位近5 年的财务报表、硫化钠生产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5、硫化钠生产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 8、硫化钠生产项目投资概算表 9、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现金流量表 11、现金流量表 12、损益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4、资产负债表 15、财务外汇平衡表 1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7、流动资金估算表 18、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9、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2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21、总成本费用估算表、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过氧化钠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