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美化环境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看守所美化环境(精选7篇)

看守所美化环境 篇1

新建县看守所始建于(年),所内各项基础设施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由于常年风吹日晒、雨水侵蚀等因素,导致部分墙体已经脱落,监室墙体布满污渍,监区内土壤贫瘠,杂草丛生,树木常年未经修剪,严重影响了看守所的形象和改造氛围。

有鉴于此,看守所专门召开会议,决定将监区美化绿化工作纳入到监所日常管理中去。在入冬以后,看守所所长李浩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大家除杂草,修剪树木,并且专门聘请了园林管理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对看守所老旧的房屋和绿化进行大范围的改造,经过大约1个星期的劳动,基本实现了“春有绿,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目标。并且使看守所的环境变得更加温馨、美好,为被拘人员改造营造了良好的监管环境。

改造过后的监所环境更加绿色,更加生机盎然。有利了于押人员身心健康、心灵改造和情操陶冶,进一步提升了监管场所人性化教育和管理氛围,使之成为展示监管良好风貌的窗口。

看守所美化环境 篇2

乡村美化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美好的生存环境,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观点、生活习惯,以及具有时代意义的生存空间。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乡村美化设计的基本要求,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创造出乡村所特有的生存环境,来维护生态环境,改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2 近几年我国农村居住区环境的现状

近几年,农村住宅建设迅猛发展。广大农村居住区环境有了显著的改观,农村居住条件亦有了很大的改善。有的地区,特别是沿海大城市的近郊村镇的新农居,其标准甚至超过了城市住宅,而且造型也相当丰富多彩。多年来,我国农村住宅的发展经历了经济型、温饱型到小康型,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富裕型阶段。但是,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等不尽相同,经济的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全国农村住宅的建设必然呈现出有快有慢之势——有些扶贫地区改变不大,仍处于原有状态;有些地区徘徊在经济型阶段;有些地区进入了温饱型;靠近大中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近郊的农居发展较快,有很多的地方建有小康型的别墅式住宅,达到了富裕水平。总起来说,当前我国广大农村生产力发展很快,农民收益增加了,这为村镇建设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从而加快了农村住宅建设的步伐。同时,亿万农民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观念上向现代城市生活的舒适、美化转化,这对农村住宅设计提供更高的要求,需将城市住宅现代化设施的部分内容在新一代农村住宅中体现出来(比方说汽车车库问题,农村新住宅中比城市住宅占有土地方面优势)。

3 农村居住区环境美化的目的和意义

居住区环境美化是对人们周围居住生存环境的美化。它要求建筑必须将居住工程、休憩、交通、公共服务、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要求,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和谐相结合。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设计出环境优美、安静、舒适、卫生、美观的生活小区和住宅来,为民造福,使人们安居乐业、健康长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渴望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要求居住环境实用美观、开敞明亮、温馨、幽雅。居民希望能有体现出它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具有民族风貌、地区特色的居住环境。因此,居住区环境的美化,日益被人们的重视,在环境美化设计中应考虑一切影响因素,创造出既满足人们的生活习惯,美观而且具有地区特色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4 我国农村居住环境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居住条件已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农村建房往往无明确的设计意图,只考虑盖多大,多高的房屋,内部空间如何分隔很少考虑,往往布置不合理,不讲究比例尺度,有的房宽深比超过1:2,形成“带”式房;也没有从功能上安排空间,常常动静空间、脏洁空间、生活空间混于一室;房间数少、面积大。根据规定,控制当地住房面积和建筑面积,需吸取传统农居的优点,布局合理,功能明确,面积合理,空间序列符合生活、生产和行为要求。其次,近几年,由于没有正确引导,许多房屋越造越大,越造越高,超红线,超面积,超标准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在设计中要严格按照由当地政府颁发的用地指标和建筑面积指标,力图使农民建房从盲目追求面积引向追求功能,实行标准化、商品化住宅。最后,农村居住区环境美化不统一,乡土树种虽多,但有较大经济、生态作用的常绿树种太少,在环境美化方面很少从物理环境、人文居住环境、生态环境方面考虑,因此在新一代农居里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解决以往农居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组合居住区的功能结构,形成高效和谐、自养自净,生活舒适的理想居住模式。

5 农村居住区环境美化的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的污染问题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必须使建筑适应时代挑战。

根据“为争取持久未来的相互依赖”的宗旨,根据当今世界哲学主流———以生态为中心的世界观,根据中国“天人合一”的哲理,认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既“生态建筑”或称“绿色建筑”的建筑观应确立为:“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遵循自然,回归自然;人、社会、自然三者和谐,生态综合平衡,生生不息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居住区建筑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要有利于促使人造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有利于形成自然环境的生态的良性循环,要采取多学科、各专业人才共同探讨,由建筑师进行综合设计,其建筑设计超越单一建筑建造的范围,走向设计的整个环境。

在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创造和改善居住区、住宅和居室的气候环境和物理环境,利用其有利因素,防止和改善其不利因素。同时,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满足人们的艺术爱好与邻里的社会活动。要善于继承地方传统建筑的宝贵经验,并善于学习和吸收外国建筑先进和科学的设计手法与具体措施,敢于改革与创新,为居民创造舒适良好的生活环境。

6 结束语

乡村居住区环境美化设计是乡村美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园林规划师以及建筑设计师都应在以后的乡村美化设计中考虑一切有利与不利因素,因地制宜,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安静的生存环境,设计出美观、舒适且具有现代气息,又符合当地地形、地貌以及风土人情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朱保良.新世纪农村住宅设计与施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2]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面向21世纪的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林其标,林燕,赵维稚.住宅人居环境设计[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以“诗”美化班级环境 篇3

关键词:班级环境;古诗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像一位不会说话的教师,但时刻会给予学生熏陶。

在求学阶段,最重要的环境是生活的班集体,班级环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因为良好的班级环境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良好的班级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情感、思维、习惯及气质的形成;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教学活动周而复始地高效运转;良好的班级环境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此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至关重要。

每新接一个班级,我总会在学生中间倡导栽花种草,美化教室;教育学生要保持室内整洁,窗明几净;告诉学生课本、作业要放置有序,避免“书山”迭现。但这种做法收效甚微,学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为此我也在苦苦探求新的途径。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篇文章讲古诗的“诗意”,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我,就想利用古诗这颗明珠来美化我们的班级。我根据语文学科独特的美,想通过教授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古诗,挖掘其中蕴含的环境美,让学生理解并体会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并且我还想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或许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创建良好班级环境的有效途径。

一、在诵读中想象

古代文人笔下的自然景物是灵动秀美的,比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清新的柔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艳丽的热情;苏轼的雨后奇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令人向往;王籍的动中之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令人神宁。在诗中一切都是那样鲜活,那样清透。看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江河奔腾不息,看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光绚丽旖旎,还有那小桥流水、落叶残花,无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氛围,并配以图片、音乐,尽可能使学生在诵读中发挥想象,将自己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一幅幅画卷中,去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在想象中感悟

在诵读教学中我还指导学生进一步感悟:为什么古人描写的诗文意境悠远、豪情满怀?自然万物在这里充当了什么角色?学生通过思考、小组讨论,并结合诗意逐渐明白:自然万物都能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对象,即“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如果缺少自然环境,作者就不能激发灵感,无法抒发感情。没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壮美河山,杜甫就不能抒发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没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清明净,王维就不能表达他“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志趣追求。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是环境孕育了诗人,是诗人赋予环境生命。在感悟讨论中,学生对良好的环境倍加珍爱,再让他们去主动地美化维护班级环境时,他们会自觉、自然、自发。

三、在感悟中提高

古诗中的环境除了能表意达情外,对培养健康的人格、豁达的心胸也有重要作用。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能促使人调整自己的心态,获得生活哲理的启迪。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例如,刘禹锡久遭贬谪,意志坚韧,发出“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自勉;杜甫颠沛流离、愁苦不堪,却能推己及人,达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人生境界;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抒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志向抱负。这些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再如,讲授《归园田居》一诗时,我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让你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居所,你选择诗中的环境还是现在的城市生活,并说明理由。学生非常踊跃,他们有喜欢田园风光的,说它绿化程度高,空气好,无污染,民风纯朴;有喜欢城市生活的,说它交通便捷,业余生活丰富;更多的则希望能把两者合二为一。在热烈的讨论过后,大家达成共识:社会无论怎样发展,都需要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因为它能陶治人的情操,涤荡人的心灵,激发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又一次接受了环境教育。

就这样,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在一步步加深,由最初的“感受美”到“喜爱美”,再到“关注美”,再到“思考美”,层层深入,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教室窗台上多了文竹、单叶梅、仙人指……教室的地面再看不到碎纸,同学们的桌面及抽屉的书本摆放有序……这种改观再也不用我三天两头地督促检查了,这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看来“引导”比“督促”更持久。

保护环境,美化校园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四一班的朱晓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护环境、美化校园》。作家说:“环境是心灵的港湾。画家说:“环境是灵感的源泉。”而我想对同学们说:“环境是塑造人的摇篮。”走进我们新民小学的校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洁净和美丽。一株株绿树、一棵棵小草、一朵朵鲜花,为我们装点出美丽的风景线。在这整洁优雅的环境中学习,我们总感觉心情舒畅。但优美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来营造。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同学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自觉地检拾塑料袋、纸屑等,用自己的双手保护了校园环境。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个别同学乱扔垃圾,追逐打闹,甚至说脏话,这些不文明行为与我们美丽洁净、充满和谐的校园是极不相称的。

美化环境的作文 篇5

我们首先可以看看我们身边的垃圾堆里有什么?每天有多少?并给垃圾分类,制定垃圾统计表,弄清楚我们身边的垃圾有哪些东西构成?来源于什么地方?最后又去了哪里?然后根据垃圾的性质,合理地回收利用。

比如:把用过的纸重新打造成纸浆、造成新纸;把废弃的玻璃瓶和碎了的玻璃回收后,加工成新的玻璃器皿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只有这样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大家一起来,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利用科学的方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的家园才能越变越美丽,生活越来越美好。

对环境整治与美化的规划探讨 篇6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环境,整治,规划

黄金海岸位于秦皇岛滨海区域西段,拥有极富特色的海岸资源,是西部滨海空间最具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地段,也是整个秦皇岛市沿海最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域。随着西部滨海地带在秦皇岛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黄金海岸所在区域再次成为开发和建设的热点。

1 基本情况

黄金海岸开发建设自改革开放初期(1985年)建在林海之间,经过了20年的发展建设,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度假区,配套了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黄金海岸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享誉国内外,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投资商投资置业,现已建成休疗、宾馆、饭店240余家,建筑面积91万m2,已形成吃、住、玩、购物、娱乐一条龙的旅游服务体系。黄金海岸整个旅游度假区突出的问题很多,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海岸环境氛围、周边建筑水平不能适应黄金海岸未来的发展定位。2)度假区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足,配套基础设施投入小、不健全,环卫设施和静态交通设施缺乏,许多设施已经陈旧和损坏。3)道路绿化、美化不够,行道树缺损、绿化带不连贯。4)沿海沙滩浴场多处地段有卫生死角,配套设施陈旧和数量不足,公共空间缺乏设计亮点。5)对沙丘和林场保护力度不够,致使沙量和林地面积逐年减少。

2 整治范围

旅游度假区的环境整治作为“扮靓秦皇岛”的十大提升工程之一,实施环境整治首先选择最能展现滨海特色的沙滩治理美化和存在问题较多的一经路的沿街环境为切入点,拓展至沿海沙滩浴场的整治。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逐步由沿海向内陆推进实施,促使整个旅游度假区的综合环境水平有很大提升,突出黄金海岸小组团和大项目的布局风格,体现旅游度假区依偎在林海之间的生态景观和特色风貌。

一经路:

长度:北起五纬路,南至南环路,道路沿线长度约3 000 m。

进深:沿一经路西到可视范围内的主体建筑界面,东至海岸线。

沙滩:小黄河(界河)以南一经路至海岸线之间沙滩。

3 现状问题

3.1 一经路

1)道路:由于沿海道路紧贴沙滩建设,路面狭窄,加上停车设施缺乏,旅游旺季经常造成交通拥挤,人流、车流混杂。2)建筑:沿路西侧建筑物新老混杂,建筑立面效果反差很大,建筑风格难以协调统一。一些建筑立面有破损或年久失新,亟待清洗或粉饰一新。3)设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极度缺乏并损坏现象严重。4)节点:缺乏特色开敞空间。一经路与一纬路交汇处的海岸广场规模小,档次低,缺乏设计元素,没有特色。5)亮化:沿街各疗养院和商铺缺乏亮化或亮化标准低。

3.2 沙滩浴场

1)建筑、构筑物:沙滩内还有建筑物及构筑物零星分布,不美观,也不实用,有些建筑已经破损,影响观瞻。2)设施:海上运动项目的配套设施简陋,沿海侧公厕、冲淋设施、更衣室等必备配套服务设施布局不够,样式陈旧,卫生条件较差。一些游艇随意占用沙滩,没有固定区域。滨海一侧不应引入大面积的公共停车场地和商业设施,影响黄金海岸自然生态的景观特色。沿海一侧高架广告与滨海生态景观特色不符。3)绿化:沙滩侧的沿路绿化水平低,沙丘植被覆盖率低,防风固沙效果不明显。

4 整治方案

4.1 一经路

1)道路整治:

有条件区段适当拓宽路面,确保暑期交通流畅。在距一经路较近地段(与一纬、二纬、三纬、四纬、五纬等交汇路口附近)或拆除压占道路红线的建筑、构筑物,布置停车场地,对一经路暑期车流高峰进行分解和疏散。

2)建筑立面整治:

对沿路建筑逐个筛选、区别对待,针对每个建筑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对于违章建筑、临时建筑、压占道路红线的建筑和构筑物,均予以拆除。整改建筑可概括为以下三种:整治措施——清洗立面、更换外饰面材料、局部或整体改造立面。一经路西侧临街建筑涉及约40个建设单位和个人,除了少数新建建筑保留以外,大多数建筑均需要整治立面,措施以清洗和粉饰为主,同时规范立面附属物(牌匾和广告、室外挂机和遮阳棚)和围墙,对可视范围内的建筑做景观上的协调处理(美化或粉饰)。以建筑所属部门为具体整治对象,通过编号对沿街建筑提出整治要求(见图1)。

3)绿化—美化—亮化:

对道路绿化带进行树种补植,修剪乔木,增加灌木,要更新树种,增加绿化层次,并适当考虑色彩的搭配,使其“树有型,草有色”,逐步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效果。沿路西侧围墙改造为透视墙,尽量保持院落沿路通透,增加院内绿化植被补植,其院内附属绿地也要草、花、木结合,高低错落,分布有序,造型别致(见图2)。

对重要地段(路海对景处和视线通廊)增加一些绿化节点和街头休闲小游园,增设亭、台、桌、椅、凳、花簇、小品、雕塑等景观要素。在一经路与二纬路交叉口以南的沿海一侧增加绿化带,置换土壤,丰富绿化景观。

增加建筑轮廓灯、各类射灯、地灯和背景灯饰以及绿化节点、公共空间的夜景灯,打造一经路更现代、更时尚的夜景。

4)规范店面:

所有对外经营的宾馆、饭店、疗养院、商店、超市等商业服务设施和旅游度假设施均要求规范店面招牌,要求一店一牌,统一高度及风格,严禁出户经营。大型宾馆疗养院的牌匾可结合夜景灯饰设置在建筑顶部。

5)完善设施:

充分利用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可利用地,安排布置停车场,停车场宜铺砌草坪砖,或结合树木间距设置停车位,逐渐减少沙滩一侧的停车量。沿海一侧人行道上要增设供行人休息的椅凳;各交叉口要统一规范,重新设计布置指示路牌。

4.2 沙滩

1)景观节点:一经路与一纬路交汇处的重要景观节点(小广场)适当扩大规模,提高档次。采用石材和草坪砖相间作为停车场硬化铺砌,增加绿化和亮化,在其他地段新增设4处绿化节点,整段沙滩共形成5处富有变化的景观节点,展现黄金海岸独具魅力的滨海景观。铺设沿海观光木栈道,加宽沙滩侧主要活动空间区段的绿化带,重新布置造型别致的花坛,也可结合供人休憩桌凳统一布置。2)沙滩浴场:通过滤沙的方式,清理隐藏在沙滩中的各种垃圾。确保沙滩对面及周边停车位增多的情况下减少沙滩内的停车设施,还原沙滩原貌。现有停车设施全部改为生态停车,更换铺砖,配以绿化,结合配建旅游服务设施保留部分商业功能,严禁开敞露天经营和随意摆摊设点。3)更新设施:更新各种浴场设施,增设公厕、淋浴设施、更衣室等必备设施,合理布局,样式统一(见图3)。

5 结语

依托本次规划的整治行动使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区旧貌换新颜,特别是沿海侧的沿街建筑和沙滩浴场与周边绿林在蓝天大海的映衬下更加和谐有序。随着黄金海岸度假区的环境整治由重点路段和区域向周边推进,其海岸资源利用、环境质量和景观风貌也将逐步与黄金海岸旅游度假区未来的发展定位和布局理念更加贴合:郊野特色、组团布局、生态宜居。黄金海岸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将更加注重建筑布局、风格、高度、体量和整体环境风貌特色,力争打造成为秦皇岛西部的郊野型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参考文献

[1]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看守所美化环境 篇7

关键词:公共治理;视野;农村环境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2.044

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处于一种共同合作的管理体系。在公共治理视野下政府与农民是合作关系,这种管理体系将构建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有利于实现公共治理环境环保工程的实施。

1 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农村环境的污染程度日益加重,工业开始逐渐向廣阔的农村进行转移,化工污染及化肥农药的使用过度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一是农村环境的管理缺乏科学的规划。在农村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一些乡(镇)政府没具有长远的规划目标,一昧的追求发展,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二是农村环保意识的缺乏。目前对于农村环境方面相关的法律十分的不健全,缺乏法律保护环境意识;三是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是造成环境问题恶劣的关键,传统的作业方式,落后的思维是导致环境污染的根本,只是一昧的追求眼前的利益,不考虑生态环境是否平衡。生产化工农药的滥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污染。

2 农村环境在公共治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分析

2.1 治理主体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环境的治理主体是由政府担任的,由于地域具有局限性,农村具有地域辽阔、分散广以及污染情况复杂等特点,政府无法对农村环境进行集中管理,这就导致了行政力度不够的情况出现。

2.2 缺乏治理创新理念

村民的自主意识尚未发展全面,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如何治理好环境成为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做好城镇乡村的建设,抓住重点,做好村镇的环保建设,改善重点实施建设。

2.3 治理手段比较传统

政府是治理的主体,其他的公共组织参与较少,因此治理手段相对比较传统。在解决实际问题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缺少各方面的自愿和平等合作。与之对应的就是传统企业的运行方式也相对比较传统,缺点是在应对政府的检查时,存在侥幸心理,使用的设备老化,不能实时对废水进行排放。

2.4 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现今的农村环境管理中,常会出现公众监督力不足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环境的保护是致命的。政府的责任不能实行,实施部门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制定出科学的公共政策,所以只能依靠某一理性的程序来减少公共政策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复杂问题,这样就锐减对农村环境管理的力度。

3 公共治理视角下农村环境发展的对策

3.1 治理主体多元化

在公共治理视角下要使治理主体多元化,就要实行建立机制投入多元化,才能确保农村环保建设顺利实行。同样进行农村环保工程就要有资金投入,中央财政和各级财政都要加大对其工程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要加大重污染地区污染的治理,强化环境保护制度,并将这些问题分担于各种产生污染的企业解决。将环保工程交于各个阶层共同完成,这样才能领导和监督各级企业和财政共同实施治理主体多元化。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环境的保护,进行建立多元化体系,才能真正意义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实施。

3.2 治理手段多样化

设立完善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实行治理手段多样化,坚持运行以城带乡,以镇帮村,使城乡的建设工程加入农村环境的建设。从基本出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确定服务内容和配套标准,使城市各项环保基础设施向广大农村延伸。运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从各个方面开展环保工程建设,并将理念和创新相结合,实际运行,找出环境管理上的不足,并加以解决。

3.3 强化监督,建立污染监测体系

为保证农村农业环境污染减少,各级政府应加强设施建设和严格管理机制,并将重要任务交于行政主管部门。对容易被污染的水质、农产品、土质进行实时检测,防止再次污染。作为管理者要有带动群众共同建设的理念,对农民进行环保宣传,深化农民环保意识。只有引导农民主动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让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彻底改善农村的环境问题,让建设落实到实处,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民环保运动。

4 结语

建设新农村要实施科学合理的政策,才能有效帮助于农村环境的发展。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来用于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协助、社会支助、农民自助”的多样化资金投入方式,帮助解决重点问题。在财政安排、资金补助用采取适宜的方式,只有这样农村生活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贾凤姿,杨驭越.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透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03):16-21.

[2]李宾,张象枢.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农村环境问题成因研究[J].生态经济,2012(04):172-174.

【看守所美化环境】推荐阅读:

上一篇:课内教学大比武下一篇:中考倒计时冲刺鼓励加油句子评语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