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课改的心得体会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一化学课改的心得体会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共13篇)

高一化学课改的心得体会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篇1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2007年秋季,北京市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半年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努力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充分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教学会议等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每周课时数为3课时,感觉内容多容量大,课时紧张。每位教师教2个班,并开展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

一、课堂教学,是新课改实验的重点,更是课改中的难点,以下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1.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探究、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尝试提出新课改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为核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各种探究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课堂上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2.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教学的新模式。

我们把“知识为基础、训练为主线、思维能力为核心”作为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策略,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探索适合化学学科教学的课堂新模式。

3课堂教学必须做到让学生“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

课堂上着力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字上下功夫,将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主动,指导探究,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多用“启发讲授式”、“启发引导式”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改后我们的转变

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努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感觉有了较大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学生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寒假很快来了,26号到29号期间,我们又进行了为期3天半的通时培训,感觉收获很大,并且观摩了十五中王冬松老师和十四中刘阳老师的两节课。听了这两节课,尤其是第一节概念原理的教学课,觉得耳目一新。这节课对高一的老师有很好的借鉴性,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是一节好课。课的引入是由两个化学反应的联系区分展开的,由新的视角来看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没有从常规的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而是从有无电子得失这个本质来揭开概念,利用铜锌原电池的反应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即化学反应中有没有电子的转移。

而原电池的实验利用得当,点到为止,没有超纲。另外,实验设计也是这节课的亮点,钠和氯气的反应实验现象明显,学生看后发出惊呼,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同时利用费水瓶设计的实验装置,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其三,这节课时概念原理课,教师讲解的化学是不是干巴巴的教育,而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我想听了这节课的学生,会爱上化学的。

高一化学课改的心得体会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篇2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施新课改, 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古人云:“亲其师, 则信其道, 乐其学。”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关系, 才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喜爱老师, 才会自觉地遵守纪律, 主动地去学习。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老师的爱, 学生可以去做各种老师喜爱的事, 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这句话有力地证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

二、认真解读新课标和新教材, 把握好教材内涵

作为化学教师, 首先, 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知识间的逻辑联系, 通过一定方式来整合知识;其次, 要循序渐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来有效地处理教材;再次, 在备课时, 一定要严格对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明确哪些知识该讲, 哪些不该讲, 讲到何种深度, 不随意拓展教学内容, 加深教学的难度。

此外, 化学教师还要充分应用新课程教材资源, 挖掘教材内涵, 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重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学习潜能

新课程的学习方法与以往的要求有所不同, 为了使学生学习好新教材, 教师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1) 从预习、听课、提问、观察、实验、练习、作业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在教学中, 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和要求学生及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比如, 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错题集”, 记下平时练习或者测试及考试中的错题, 并要求他们分析错误原因, 改正过来, 经常拿出来看看。学生每天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 及时纠正自己学习中的问题, 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 (3) 知识建构要网络化、类比化, 提高记忆效率。化学知识是零散的, 只有多整理建构有效的网络, 才能使知识活化为自己的内存, 而且记忆更加牢固。类比不但可以在知识系统内部进行, 还可以将许多化学知识与其他知识如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哲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类比, 常能起到点化疑难、开拓思路的作用。 (4) 知识联系社会, 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首先要重视实验现象、方法、装置、原理等知识的积累;其次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再次提倡学生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学习、应用。

四、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可扩大课堂教学容量, 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 而且教学手段多样化, 能显著提高课堂效率,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讲高一化学教材中的“离子反应”时, 可用多媒体演示: (1) 干燥的NaCl固体、NaOH固体、磷酸固体 (不能导电) ; (2) 蔗糖固体、蔗糖溶液、无水酒精、酒精溶液、蒸馏水 (不能导电) ; (3) 石墨、铜 (能导电) ; (4) 盐酸溶液、硫酸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K2SO4溶液 (能导电) 的导电性实验,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然后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发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接着演示NaCl固体在通电前后离子的运动情况, 以及NaCl溶液在通电前后离子的运动情况, 使学生得出NaCl溶液导电的根本原因是溶液中自由离子作定向移动, 再指出在熔融状态下NaCl也能导电。这时, 我们就很自然地就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而且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电解质这个概念。

对高中化学新课改的体会 篇3

一、合理使用教材、研究教材

新课程现行的教材有几种版本,和原来的旧教材相比,内容新颖丰富、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点多面广,趣味性、可读性强,循循引导,逐一设计探究情景,特别注重学生活动,探究气氛浓,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而各种版本的编写又不尽相同,给我们足够的选择余地,为老师扩大了教学和教改的空间和自由度,对老师来说更能展示其教学才华和智慧。我校使用的是鲁科版的教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通过反复学习,力求理清编者意图,把握知识脉络,领会探究目的,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二、新教材大大强化了学生活动探究的力度

这一点是以前教材所没有过的,其以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实验内容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探究的平台,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及思维空间,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和探究乐趣,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从而使我們的课堂成为教材做剧本、学生唱主角、老师既当观众又做评委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舞台。

三、新课程、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生产的知识多了,枯燥乏味的东西少了,教材趣味性、可读性强了,寓知识于趣味性之中,既可以当教材,又可以当作科普读物,功能增加了,使学生感觉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可见一本好的教材就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把火。

四、新课程理念决定了新教科书的编写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传统模式,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取材于生活、生产实际,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让我们的教学更多地回归生活、聚焦社会,通过身边的化学常识、周围的化学环境,来体验学习化学知识的价值和乐趣,提升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小到厨房里的化学、饭桌上的知识、日常用品、肥皂、洗衣粉,大到市区周围的一些化工厂、铝厂等教学资源,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五、新课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性差异,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不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我们制定了对学生的平时评价细则、课堂评价细则和学期考试评价细则,多方位、多层次对学生进行评价,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性,使学生爱学了,课堂越来越活了,不交作业的现象明显减少,减轻了学生怕笔试成绩不理想的思想负担和压力,也消除了笔试成绩不理想学生的自卑感。

在这近三年内,我们虽然努力研究和探索了,但工作做的还不尽如人意,尤其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新课程遇到了不少的困惑。

1.来自我们教师本身的困惑

新课程实施已近三年了,我们感到仍不适应,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式,现在突然改变了,又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是新课程老教法。为了高考,只有回归各种教辅书之中,探究被大量重复的练习所替代,学生活动被超时超量的课时和讲解所取代,使我们的教学感到很茫然和被动。

2.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

新课程的结构分为必修和选修,传统的知识体系分散到各个模块的教学中,对于必修模块的教学,由于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是为保证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而开设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把握教材。然而到了后续的选修模块,由于选修模块的很多内容和必修模块相同,怎样把握好教材内容,减少教材知识的重复性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值得大家商榷。

3.来自教学方面的困惑

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实验,而且每节课都设置了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加大了老师的备课和工作量不说,只是有限的课时就迫使你只能关闭探究的大门,探究和教学任务无法兼顾。更令我们发愁的是,一个班六、七十个学生,探究活动要照顾各个层面的同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有所收获,即使老师倾其全部精力和心思,也很难达到探究的目的。

4.来自学生的困惑

新课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为目的,可现在学生的负担非但没有减下来,而且比以前更重了,现在有些新课程配套练习和教材内容相差甚远,为了考试只能是拓宽内容强化训练,学生仍埋头于练习题之中。而且学生已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惰性较强,依赖性大,让他们探究问题时,要么不吭声、不动手,要么一时兴起,沉浸在孩童式的游戏中,心思不全放在探究知识的奥妙上,课堂“开放”了,学生“自主”了,时间过去了,效率下降了。

总之,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既感受到了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新理念、新思路,并亲身体会到了一些可喜的新变化,但又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带着这些困惑向大家请教和学习,使课改能顺利进行下去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高中化学新课改培训心得 篇4

通过这次高一化学的新课改培训,感受很多,接下来我对这几天的培训内容逐一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

1.现行教材的介绍

现行教材与以前教材相比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必修是全体学生都要学的;选修分为六个模块。选修大体上可分成两大取向,一个是学术性取向,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大化学核心研究领域。另一类称为应用性取向,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

2.树立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

以往在教学上我们注重的是“教”,现在我们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注重学生自我的科学探究过程,重视学习方法的启迪。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

二、教师应不断地自我学习 1.重新定位

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应该起到一个引导者,指引者,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自主去学习。2.提高专业水平

通过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每上完一堂课后,反思得与失,如何处理知识点会更好,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3.经常听课,向老教师学习

作为一个新教师,自身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不够,除了自己要勤奋研究之外,要经常去听课,再与自己进行对比,加以改进。

高一物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5

转眼间高一学年的工作就快要告一段落了。由于这一届高一采用的是新课改后的教材,我感觉到每次要上一节物理新课的时候,都要思考许久来寻求新的教学方法。都感觉到自己不会讲课了,主要原因在于担心对于新课程的思想和要求把握不好。而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新教材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所采取的都是渗透的思想,来试图让学

生递进式的掌握(如速度——时间的关系,教材共利用了三次来完成)。以及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上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如基础知识和自我约束力)等。我认为在新课程观念下,好的课堂应该是老师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鼓动激励学生互相讨论、动手实践、积极思考,不但出现“将教兵”,还要出现“兵教兵”的场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些物理概念及公式的推导;还有对于物理的探究式实验也应该在老师的预知下,由每位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来自主实施。即:①注重体验;②适度探究;③把握节奏,面对高考;④寻求好的方式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几项措施

我感到对于物理的新教材的跨度比较大,因为以前的教材是从力开始的,而新教材是从运动开始的,这样学生对运动学的学习所得的收获和我预想的差距较大

本学期的高一物理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由于第一次教新课程一点经验都没有,可我相信工夫不负有心人。我勤学,只要有学习的机会都不会放过,这学期我外出听课8节同时作了很多新课程高考和会考题。这使我对新课程高考和会考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肩负高一四个班教学任务的我,更觉得责任重大。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发挥去年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教学。静心回顾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个人认为有些措施还是有收效的。

第一,热爱学生,平等相处,亲密合作。

在过去教学中都热爱学生,只有对学生热爱,投入教学热情才会高涨。就能在教学过程渗入情感教育加强教学师生的交流,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有利学生学习积极性。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意识先接受老师,才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所以,师生互相尊重,平等相处,拉近师生的距离,达到和谐、融洽师生情感,使学生感到老师是生活和学习中的知音,能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所教科目的学习态度,能在学习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性和知识性融于趣味性教学。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有美商的学习习惯,以往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考试或作业书写不规范,在改考试卷或作业因看不清楚缺乏美感被扣分,教学过程为了不必错误,强调形成美商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还尝试新方法。

1、情境教学

在教学中,精心设置情境.如,学生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时,叫学生用不同的力敲桌子手有什么感觉,为学生猜想提供感性铺垫,在设计题目,我注意把设疑性转

化生活有趣的情境,从而使学生通过生活例子教学将难化易。

2、指导学生归纳小结,使知识系统网络化

小结的环节就好像种庄稼收获的过程.如何对一堂课进行小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出与之适应的课堂小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可结合实际情况,尝试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小结、整理。

在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坚持“立体分层”原则,依次让一名成绩优秀的、中等的、后进的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小结表述。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他们大致分别能小结表述出90%以上、70%以上、60%以上课堂所学。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特别是优生的创新火花,中等及以下学生什么地方尚未理解和掌握,为后续教学中及时查漏补缺,探求新知设下伏笔。

考试复习中注意帮助学生加强知识体系间的联系,将知识编织成条理化、系统化和网络式,好象一部电影,学生随时抽出某个片断,对上题目击破,学生自由地驾驭知识。

三、换位教学

针对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我特别注重换位教学。

老师对课本的知识非常熟悉,随时能够驾驭课本的知识,但学生就不一定能够做到。老师在教学上进行换位,假如我现在是学生应该怎样学好老师教给我的知识。从换位教学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为以后教学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换位教学,老师多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改变学生不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学生对我的教学还是非常满意,我发觉,虽然没有新课程教学经验的我,对新课程变化还有点估计比较好。期中六校联考考试卷是我校高一备课组出的,得到兄弟校老师高度好评,内容比较好,考完后学生高兴,我也感到欣慰。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6

姓名齐夏萍

学科高中化学

单位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齐夏萍***

【摘要】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校是新课改的样本校,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新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作为一线的青年教师,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基于这一理念,在本文中,我从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模式以及课堂教学四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的认识,以及对几种常见教学反思的方法的体会。

【关键词】 教学反思;化学教学;观念;方法;过程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如:学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叫“习得无助”,是指人在长期的持续紧张或失败后,对自我丧失了信心,即便是解决困难的方法就在面前,或问题非常简单,也不能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已经有些麻木和机械了,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难怪有的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都有专家论证,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反过来,无论选用何种模式,都是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解决,人常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不要被传统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就象木偶剧的演员那样,手中的成就这样几根,但通过他们可以做出成千上万种的造型。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我可以毫无准备地与学生同步思维,共同审题,共同试探解题,共同得出正确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师

有准备,学生无准备,而教师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学生强的基础上,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无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有多种的尝试,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四、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教师要引导和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反思,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反思新知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模型。通过教师提问,分段检测测试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相信学生,舍得放手,舍得留给学生时间,避免教师滔滔不绝的讲。但要讲究效率,把重点放在关键地方,及时调控,防止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让教学处于最优状态。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我认为可以试做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后记反思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

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交流后反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典型案例的反思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在《乙醇的性质和应用》课堂教学中,我一开始让学生做了“钠与水反应”实验,然后又做了“钠与乙醇反应”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学生很快就能总结乙醇结构中的羟基没有水中的活泼。接下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乙醇在铜催化下生成乙醛的反应。再通过投影进行问题讨论:为了节约原料乙醇,我们仅利用铜丝和酒精灯,如何完成该实验?回想一下酒精灯火焰的结构分为那几部分?我们通常用哪部分加热?为什么?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能力,最后以学案上的习题巩固和拓展。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教学反思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科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种途径。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 篇7

目前,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学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时间少;二是知识点难把握, 讲少了学生“啥也不知道”, 讲多了学生“啥也不会”.我们使用的是鲁教版化学教材, 按教材内容展开教学程序, 结果收到的教学效果比较差.对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各类书刊也都众说纷纭, 但如何在课堂上去实施, 结合每一节课如何做, 却没有现成的答案.为此, 笔者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 就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简单地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深入理解课改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只局限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高考考纲这一范围内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使得学生脱离生活、脱离实际.学生很难有所创新, 很难有能力的体现.而新课程中注入了新的教学思想, 使得教师的教学角色发生了改变.一是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旧课程中评价一节课主要看教师怎么样教, 而新课程中更强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评价的侧重点还要看教师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 要求教师建立发展的评价体系;二是课程资源的扩大.由学校书本扩大到社会以及实践活动 (实验) 中;三是学习方式的变化.由原来的学生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合作;四是旧教材重知识轻能力只看分数, 而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方法.

二、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 必须加强实验的教学.同时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 具有创造性, 这也是发展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 首先应该抓住实验现象,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Na与CuSO4溶液的反应, 在实验中学生往往会观察到有气体放出并且有蓝色絮状沉淀出现, 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向学生提问:气体是什么物质?蓝色絮状沉淀又是什么?它们怎样产生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各抒己见、大胆推测, 最终寻找到结论.经过这样多次训练, 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二, 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并来完成实验.对于实验的设计本身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只有大胆地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自行探究, 才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创新.其三, 通过对性质实验的改进和对照来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把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 做到了学以致用, 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

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学科, 这样就必须把宏观和微观紧密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假设推理能力.例如:根据钠原子的结构去推测钠单质的性质.

四、研究教材, 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总感觉新教材内容少, 确实有许多内容须要完善.例如:鲁教版《化学》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 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 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 但在习题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 学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 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工夫让学生掌握它.因此, 我们在研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 必须将它放在整个课改的体系中, 来合理制定一节课知识点的落实和拓宽知识的计划,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查阅相关教材 (初中以及高中的各种版本) , 综合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五、在教学中反思, 注重学生反馈, 控制教学进程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反思看起来有点早, 其实是我们调整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课前备课以及准备好问题, 但在教学中反应出学生一问三不知, 这说明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得变, 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重新调整教学程序,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知识.

高一化学课改的心得体会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篇8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科学研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而教师作为新课改的推动者,应当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将自己定位为课堂教学的服务者、引导者,为学生解决问题提出引导和帮助。并且全面提升学生的高中化学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总结出了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改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日常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还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器具,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因此,现阶段的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学习,充分利用新课改这一有效机遇,更新观念,自我完善,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能力;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人觉得具体有以下几方面需要调整、更新,促使自己专业成长:

1.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重新认识高中化学教材和整个知识体系,研读和理解新课程理念,明确教材编排意图,找准切入点,进行备课,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每节课能使学习学有所得。

2.教师应当重新审视现代教学环境,不断学习并能熟练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器具和实验仪器及教学软件等。随着社会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安排了新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与社会更贴近的相关知识也作为拓展类知识安排在其中,要求教师务必会做PPT、能插入音频或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使课堂内容、知识、实验以多种方式呈现,以便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应用。

3.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体会化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离我们生活很近,学化学很有用。如,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时能联系社会中一些不法商人利用SO2的漂白性漂白银耳,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两种银耳,一种未被漂白,颜色偏黄;另一种被SO2漂白,外观雪白很好看。设置情景,若你到街上采购银耳,你会选择哪种?这样的教学设计很能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4.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常用的有: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以及演绎法等,当然,在这多种方法中都应当秉承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启发、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将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形式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传统的课堂中,侧重于化学学科知识的传授,以老师讲,学生边听边记笔记,学习以老师一言堂灌输式为主;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机,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种方式只适合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缺乏思考性和创造性,很难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新课改中,教师应当转变观念、转化角色,课堂中走进学生,多以开放式、探究式问题引导、激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与老师、同学的沟通能力等。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的个体到积极参与的主体,课堂中老师既是引导者,也是合作者,让老师、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教与学,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课堂效果,让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加强学科间渗透

传统教学中,仅仅注重单一的学科学习,将学科作为单一的存在个体,并没有做到联系发展,所以学生在学习多种学科时感觉困难、内容繁重。而新课程中更加注重学科间的渗透联系,不仅仅将学科作为单一存在个体。例如,在学习化学中可以将数学与物理知识相结合,让学科间充满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联系发展的思维模式。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一《必修1》碳酸钠时,可以将化学与人文历史相联系,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这样不仅学习了纯碱的工业制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侯德榜先生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因此,这种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学习模式既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科学观。

四、帮助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教师不应当仅仅将眼光局限于课本上,而是从多角度、多渠道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例如,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图书馆、科技馆、研究所、参观知名企业等方式,展开相关调查等活动,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宽视野、提升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还可以通过上网、电视、电影等途径来获取化学知识充实自己;如针对现在的热点“雾霾”问题,可以思考其成分是什么,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产生原因是什么,解决措施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这一活动,不但巩固了课堂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务必更新观念,不断“充电”,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成为一个与时代同步的教师,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化学,爱学化学,用好化学。

参考文献:

[1]谭世欢.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張润霞.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赵姝婷.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4]储呈俊.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J].高中数理化2012.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9

作者/徐见霜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有多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中学化学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反思做得不好。坚持教学反思,总结每节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反思一般分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主要指教师的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吸取和积累了多年来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做了多方面、深层次的科学调整。新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服务于学生有个性、可持续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这一原则,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以实践为背景,以教材为主要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互动参与,找问题、答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效果的过程。现将本人的想法说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通过闪烁的方式及叠加的手段,展现电子云的特征。在比较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这两个概念时,动画模拟甲烷和氯气如何断键,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新键;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氯原子分别接到两个碳原子上,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反应机理。特别是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反应多,内容琐碎,每次讲新课之前利用多媒体回顾上次所讲内容,温故而知新。借助于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盐酸和稀盐酸,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毫升,而盛稀盐酸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毫升,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教师选编试题要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现将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2.观摩公开课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效果,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课改的路程还很漫长,唯有经过实践、积累、反思、总结,我们才能在新课改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新课改下化学教师自我新定位 篇10

摘要: 面对新教材,教师再也不是昔日知识的主宰者了,因为新教材决不是让教师唱独角戏的剧本。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者,变为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合作者、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课改的顺利实验铺平了道路。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师;角色转变;定位。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桌前听;教师排化学实验,同学们照着葫芦画瓢地简单模仿。即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一定程度地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压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背道而驰。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中间的合作者角色。不仅是身体走下来,还要把心带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合作意味着参与,意味着一种师生之间的共同体验,从而可以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 1

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课堂教学也应取其精神,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必须在师生的互动中进行。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新课程为师生之间的交流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期望教学能成为真正的交流活动。所以,教师在新课程课堂上的角色,也应该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唯有平等,才能调动起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才有利于交流的流畅。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做学生之间交流的沟通者,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从而使新课程的三个维度得到整合。教师要真正成为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就不能简单的对学生作出“对”或“错”、“能”与“不能”的结论。那样,就会远离新课程,回到“一言堂”的老路上去。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放下心来,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去讨论、去争辩,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探究未知世界。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单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再用一桶水倒给学生一碗水的观念进行教学,是无论如何也行不通了的。怎么办,教师只有转变角色,从一个威严的教人者转化为与学生同教同学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充当好引导者、合作者、促

进者的角色,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只有这样。才能追求教学活动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互相融合所达成的教学结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理念,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宗旨,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笔者结合自己对于新课标的理解和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作如下阐述。

一、要改变角色定位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不再是主宰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继续再唱独角戏或者整节课地在讲台上讲授和演示,实行满堂灌,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观察、思考以及参与探究和讨论,以帮助学生从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即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化学实验,教师要起的作用是正确地引导,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与水反应的现象这一内容时,教师并不是照本宣科地讲授,而是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开放性的疑问,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分析予以解决:同学们在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与水反应的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在观察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这一组实验对你们有什么启示?教师通过开放性提问,要求学生利用自身的学习和探究能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如,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内容中要求学生做的如何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化学实验,如果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师往往会一边讲解步骤,一边做操作示范,并将实验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细节作专门强调,再放手让学生做实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从表面上看来效果很好,学生出错率也较低,但却束缚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因此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出诸如配制5 L的NaCl溶液,要求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之类的研究课题,再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工具栏和方法导引,使学生明确配制溶液的原则以及使用容量瓶的方法,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步骤进行讨论和汇报,再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指出共性的错误,再次强调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随后,指导同学们开展化学实验,等实验完成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纠错。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时,虽然学生出错相对较多,但是,正因为实验过程几乎是由同学们通过自行交流和操作得以完成的,所以学生将由此产生成功感和化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并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提高了思维能力,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教材,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习惯,课本上有许多要

求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前做好预习,那么在课堂短短的45分钟之内是很难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的,结果是:或者是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认真思考,使课堂教学中所开展的学生自主讨论和交流过程流于形式和表面现象,使学生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或者是教师为了在45分钟内完成任务而越俎代庖,不得不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走回了老路,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无法得到落实。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在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工作的同时,还要切实做好帮助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于课本上的开放性的问题或者化学实验,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即在课堂教学中,或者是学生在思考开放性问题时超出了教师的预想范围,或者是学生在做开放性实验时超出了教师所准备的实验材料,对于上述情况,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经过化学学科的学习,不仅要了解到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还要逐步地学会分析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真正使化学走近生活。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氯气与水的反应这一章节中的身边的化学这一化学知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84消毒液,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进一步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可以不只局限于课本内容,还可以带学生观看与化学知识有关的影像资料,也可

以带学生实地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厂矿企业等,从而使学生及时地了解到目前世界上的化学科学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也帮助学生能够紧随化学的发展与研究的现代化步伐。生活化的化学教学策略,在扩大了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兴趣。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篇11

一、探索新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新的教学方式,更给化学教学搭建了创造的舞台。教师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内容必须更贴近生活与实际,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实践情境,设置有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为此,我们大胆探索,初步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主要有如下几条:①重视首因效应的策略。对第一次化学课、第一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实验、第一次调查……等等,先引后放,细心指导,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获得直接经验。②激发兴趣、激励挑战的策略。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有趣有味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提出可能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思考。③角色变换、提供舞台的策略。充分尊重学生选择,顺应学生思绪,满足学生表现欲,让学生当“教师”登台亮相,讲解、演示、点评,真正构建开放的课堂。④注重小组合作的策略。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发挥小组集体作用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合作攻克难关。⑤巧玩“三球”的策略。即对学生的质疑,采取“推排球”──你怎么想?“踢足球” ──谁还有什么不同看法?“抛绣球” ──对质疑思考、回答的成果,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的评价。我们常用评价是“恭喜你,答对了!”“你真棒!”“你有独到见解!”“你的想法令我惊奇!”“这个办法妙!”……⑥及时反思小结的策略。一个专题的研究或课结束前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探究过程,及时进行再分析、从方法上再认识,回味咀嚼,力争有所感悟……。为了解决探究中时间不够的矛盾,我们将化学课两节连排,从时空上进行调控。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均如此。

二、化学知识纵横网

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勾画重、难点,归纳整理,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关键词,记下原理、规律和疑难点,借助图表整理同类知识,由孤立到联系,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编成知识纵横网络。如在讲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时,告诉学生,每一族学习一种代表元素的知识,再推及到同簇其它元素,并找出同簇元素结构、性质的异同点,以及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应增加课堂讨论与练习时间,将有助于学生动脑动手,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行为。

三、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成,这种现象必然很快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的欲望。

将某些演示实验(简单的试管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开放实验室,鼓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还可安排一些家庭实验,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这样就迫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实验,去创新。还可以将一些实验设计成探究式实验,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叫学生去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育科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这些手段简便快捷,随时可以按照课堂情况书写内容,易学易用,经济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现化学中的微观问题,且容量小。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如“电子云”概念很抽象,教师用语言、挂图均不易表达清楚,采用多媒体仿真技术模拟“电子云”,学生可以直观地感觉到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从而理解“电子云”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现有机化学中一些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历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难以理解的问题。

总之,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是极富发展前景的探索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活动,它的宗旨和任务就是促进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高一化学课改的心得体会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篇12

一、课前作好充分准备, 是高效课堂的坚实基础

(1) 指导学生预习。预习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能帮助学生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 还可以开拓思路, 提高学生听课、记笔记水平, 由此可见预习环节对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加强三级备课。三级备课指主备课、精备课和细备课三次备课。主备课是指以备课组为单位, 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单元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精备课是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 进行二次备课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习题等环节) 。精备课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练习的多样性, 力争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细备课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各个环节的细节, 设计的教学方案要有利于班级的教学。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 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

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 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势必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只有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根据新课改精神, 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 更新观念, 变教室为学室, 变课堂为学堂, 变教时为学时, 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要效益, 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

三、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 更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将自己作为“模特儿”, 向学生介绍自己如何讲求学法, 摸到窍门、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 使学生感受学法的神效, 激发起掌握新学法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 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四、注重教学反思, 提升教学水平

所谓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 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它包含“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方面内容。

(1) “教”的反思。“教”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 是教师对教学价值进行沉淀、过滤、剔除、保留的过程, 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对于青年教师来说, 课后更应该要写好课后记、单元后记、学期总结,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改进教学。

(2) “学”的反思。“学”的反思是指学生不断监督、评价自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的行为, 以便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所以, 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 改进学习方法。学生的反思要形成文字, 要有改进的措施。加强师生双方的反思, 将会使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前进。

化学课改心得 篇13

化学课程的特点是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它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通过近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感觉收获颇丰。

1.更新传统观念,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改的关键是老师,课改的实施必须通过教师的一系列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我们认识到自己必须转变课程观念,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换,而是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因而对于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而且应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随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充分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不能再把自己深深地埋在题海里去总结“知识点”,教给学生“重点”,把学生带到一个做不完的题库中。而应该认真地研究教学,带给学生一个既轻松又高效的学习环境,并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专业化”的评价。3.大胆地对概念删繁就简,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中要求的知识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降低了化学计算的技能要求,增补了化学与社会、技术、生活相联系的学习内容和探究性的学习素材,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和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在进行新教材的概念、理论知识的表述时,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给孩子们下定义,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结构。

后进生转化措施

一、挖掘“闪光点”,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

自信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他形象地指出:对待自信心“要小心得象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要树立自信心,离不开老师的尊重、信任和关爱。后进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严重不足和自卑的心理状况。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是转化后进生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只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表现出欣赏的态度,积极肯定的评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个“我能行”的人。从而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1、许多老师对后进生,往往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把他们看作一成不变的“顽石”。但如果我们能够变换一下角度,让他们身上的缺点移一下“位置”,你就会发现,某些缺点真的能够发出绚丽的光彩。比如:在课堂上乱讲话、爱逗笑的同学,你让他在舞台上露一手,你会发现原先的缺点却变成了他的优势,闪烁起光芒来;平时爱吵嘴、爱打骂的同学,你让他试着管一管班里的组织纪律,他也许会大胆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约束自己,缺点逐渐变成优点。

2、一些老师苦于在眼前找不到后进生的闪光点,我们不妨把眼光向“后”移一移。看一看以前他曾经有过哪些优点,取得哪些成绩,如获过什么奖,做过什么好事,甚至小到某一次作业得过“优”,某一次活动受过表扬。这些“光荣历史”老师都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有意渲染。挖掘他们当年的“闪光点”可赢得同学们的青睐,更能树立他的信心,鼓励他奋发向上。

3、后进生往往隐含许多特长,他们有的擅长体育活动,有的喜欢文艺表演,也有的喜爱写作、绘画等等,教师只要善于给他们展现特长的机会,突出他们某一个不被人注意的优势,以此在同学面前树立新形象,并以此作为各方面进步的扩散点。如平时学习成绩差,但又喜欢打乒乓球的同学,教师可以多培养他这方面的特长,让他在乒乓球训练中显露水平,同时教育他没有文化将来当不了优秀运动员,以此驱使他认真学习,全面进步。

二、关爱,使后进生感化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我刚接手时,他的数学成绩是16分,通过了解,我知道他生活在没有母亲的单亲家庭中,因此毛病格外多。知道了这些情况后,我暗地下了决心,要转变这个孩子。我转化他的第一步,并不是急于追问他的学习,而是有心地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和他谈心交朋友。第二步才是考虑到他的学习。有一次检查作业,他没交,本来想批评他一顿,可话到嘴边,我又忍了回去,还是先问清原因吧,我对自己说。没等我开口,他便伸出右手,对我说:“老师,我的手不好。”我一看,心都揪起来了,孩子的手烫得皮都破了,好象要化脓,不治的话会感染的。“你这几天不用做作业,课堂练习也不用做了,认真听讲就行了,以后老师给你补上。”第二天早上,我带了点药,给他敷上,孩子哭了,弄得我心里也酸酸的。没有了母爱的他是多么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护,他的情感非常丰富,上进心也非常强。就这样,他竟然用受伤的手做对了两道题,两道数学题啊,在别人眼中也许不算什么,可他是出自师生都承认的后进生之手,我感动极了,同学们也都情不自禁的为他鼓掌,于是我借此机会对他做了进一步的转化。同时,我还与其他教师约定,给他多个“优先”,即发言优先,质疑优先,辅导优先,训练优先,对他在学习或纪律上的一点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但同时又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我还鼓励他积极参加班队活动,号召班干部带头与他一起打乒乓球、踢足球等,满足他的健康精神生活的需要。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消除了自暴自弃的心理,不论是学习还是纪律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他不再认为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消除了自卑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三、因材施教,激发后进生的求知欲

对于后进生,不仅要倾注爱心,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首先,我们建立学生档案,摸清后进生的知识点,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调整要求,因材施教,坚持“低要求、勤要求、小步子、多活动、勤辅导、勤总结、快反馈”,使他们学起来容易,做起来简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应根据他们的特长、爱好、兴趣,建立学习小组,使其特长、爱好和兴趣,能得之发挥,从而掌握到有用的知识教育,诱发其学习知识的欲望,使他们由可学向愿学、乐学转化。

四、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个学生之所以成为一个“后进生”,除了自身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外,教师的教学因素也是一个原因。作为教师,自身的工作乃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甚至对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产生影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就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们的生活,他们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的每一个言行都可能对某一个学生永远留下痕迹。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以及对待学生中的一举一动,教师应该把自己良好的一面反映给全体同学,尤其是“后进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没有因为成绩差而受到教师的冷漠、歧视,而让他们感觉到他时时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关心。这样,就能慢慢地启发“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课后充分发挥“小教师”的作用,因人制宜,搞好帮教。

上一篇:五一中路社区下一篇: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