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春中田园作》(精选2篇)
其一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其二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四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白话译文
其一
饱见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经常出入北里南邻上层社会。
追名逐禄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发隐居者是什么人?
其二
有人很快就能够封侯万户,在交谈的当时就能得到赏赐玉璧一双。
这怎么能比得过归隐躬耕南亩,怎么比得上高卧东窗的闲适生活。
其三
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
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其四
无论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
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
其五
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
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
其六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得花瓣洒满庭园 ,家童还未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其七
喝酒时正好遇到山泉,醉后喜欢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树旁。
早上到南园去摘折露葵,晚上来到东谷舂捣黄粱。
创作背景
《田园乐七首》是王维后期的作品。王维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最初隐居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念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这组诗就是作于王维退居蓝田辋川别业时期,故又称“辋川六言”。
整体赏析
这组诗共七首,各首独立成章,联缀起来又是一个整体,都是描写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美好。组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辋川田园生活与自然景致,深婉委曲地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组诗写辋川山居的景致,重点不在外观景物的描写,而是着眼于体现内在精神生活的意蕴,这恰恰是王维山水诗最显著的特点。因为写山、写水,其意当不在山水,而在于借山水抒怀明志。当代著名学者陆侃如先生指出,从王维的“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登河北城楼》)与“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青溪》)这几句作品中,“便好似找到了开发王维诗的钥匙了,这钥匙就是个‘静’字。……唯其他能静,故他能领略到一切的自然的美。”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
1. 终南山:又名中南山或南山,在今陕西境内,绵延八百里,是渭水、汉水的分水岭。
2. 太乙: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是终南山的主峰;也有人认为即终南山。天都:天帝所居之处。
3. 连山:连绵不断的山峰。海隅:海边,海角。
4. “白云”句:白云缭绕,回首遥望时便又连合成一片了。
5. 青霭:青色的雾气。这句是说青霭迷鳎进入其中之后反而看不见了。
6. 分野:古天问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属于星空的某一分野。
7. 壑:山谷。这两句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很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评论
1. 《终南山》,于此看积健为雄之妙。“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看山得三昧,尽此十字中。(清张谦宜《i见斋谈》卷五)
2.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即写大景,,如“阴晴众壑殊”、“乾坤日夜浮”,亦必不逾此限。非按舆地图便可云“平野入青徐”也,抑登楼所得见耳。(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
3.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阔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同上)
4. “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令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作他想也。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现量”也。(同上)
5. 有大景,有小景,有大景中小景。……“青霭入看无”,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张皇使大,反令落拓不亲。(同上)
6. 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
7. 律诗炼句,以情景交融为上,情景相对次之,一联皆情、一联皆景又次之。……情景交融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打成一片,不可分拆。如右丞“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皆是句中有人,情景兼到者也。(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