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热规划规范(精选8篇)
一、第一章《概述》中关于“城市概况”的部分要求第
1.1.1条:“以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收集的城市概况为基本内容”
笔者认为, 在“气象资料”环节, 城市总体规划所要求调查的参数有年均温度、极端温度、降水量、太阳总辐射量、日照时数等, 其参数覆盖面不能够满足供热规划应有的深度要求。采暖、空调热指标是供热规划负荷测算的重要参数, 其取值与当地的“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最冷月平均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等空气设计参数息息相关。这些设计参数可以在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3条“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和附录A“室外空气计算参数”中查到, 应该在供热规划的城市概况“气象资料”环节予以介绍。
二、第一章《概述》中关于“城市概况”的部分要求第
1.1.2条:“城市总体规划布局, 划分各功能区 (包括:工业区、文教区、科研区、居住区和旅游区等) ”
供热规划不仅要介绍城市总规布局和各功能区划分, 还要介绍各功能区的总体规划建设进度, 以指导供热规划建设时序的确定;要介绍工业区的主导产业及发展方向, 作为工业热负荷预测时工业热指标的取值依据。
三、第二章《供热现状与热负荷》中关于“供热现状”的部分要求第2.
1.2条:“市区建筑物面积、供热面积、民用采暖的建筑面积等, 不同使用性质建筑物的面积及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集中供热普及率等”和第2.1.3条:“现有采暖用热的供应方式、比重及生活热水的供应情况;利用热能制冷的现状”, 以及“规划热负荷”中第2.2.4条:“建筑采暖热负荷中, 采暖供热指标的取值及采暖建筑物中不同性质建筑物所占的比重。根据供热面积及采暖热指标, 计算采暖热负荷。对各类工业热负荷应根据各部门产品单耗、生产量或参照同类企业计算”和第2.2.5条:“确定生活热水负荷的热水供应量及供应方式。探讨本市利用热能制冷的前景和可能需要的热负荷, 并提出制冷的起止时间”
这四条规定反映了《深度》的制定偏重严寒和寒冷地区所体现的民用供热以采暖负荷为主的特点。在夏热冬冷地区, 热水和热能制冷的空调负荷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应同等要求。建议在“供热现状”的负荷调查阶段, 应按建筑类别分别调查现状集中供热的采暖、热水和热能制冷空调的建筑面积, 分类统计并推算不同类型建筑采暖、热水和热能制冷空调的现状“集中供热普及率”和“同时使用系数”;“规划热负荷”阶段, 应在不同类别建筑各类用热现状调查所推算的“集中供热普及率”和“同时使用系数”的基础上, 结合城市供热发展历程和未来城市规划发展方向, 理性预测用热需求, 适度规模, 合理规划。
四、第二章《供热现状与热负荷》中关于“供热现状”
的部分建议引入第三章《热源的现状与规划》中关于“现状热源”第3.1.2条“市区工业和民用锅炉的现状, 锅炉台数, 容量, 安装年月, 设备状况, 实际蒸发量, 各类型锅炉构成, 平均锅炉单台容量, 热效率, 燃料来源及价格, 灰渣处理和环境影响, 烟囱个数, 操作人员, 锅炉房和煤场、灰场占地等;运行状况、供热能力”的内容。第三章《热源的现状与规划》中关于“现状热源”第3.1.2条可简化
集中供热的发展, 将要尽可能地取代分散供热小锅炉。现状的小锅炉热用户将是集中供热的近、远期发展热用户, 其调查不仅要了解锅炉的额定参数, 更要了解热用户的实际运行参数和负荷需求 (在缺乏实际运行参数的情况下, 可根据锅炉选型常用的安全裕量值进行折减) 。然后按锅炉对工业、采暖、热水和热能制冷空调的实际供热参数和负荷量分别统计并纳入“规划热负荷”阶段的近期发展热负荷或远期规划热负荷列表中。
由于第二章的“供热现状”部分已有锅炉热用户的详查结果, 第三章《热源的现状与规划》中关于“现状热源”第3.1.2条建议变更为“对分散小型锅炉总体情况根据第二章的详查结果进行简单描述, 对将要在集中供热规划中承担区域供热或调峰功能的大型高效锅炉进行详细介绍”。
五、第二章《供热现状与热负荷》中关于“规划热负荷”的部分要求第2.
1.2条:“现有工业、民用热负荷 (采暖、空调、生活热水) 及近、远期规划发展热负荷。按现有热负荷、已批准项目的发展热负荷及远期规划发展热负荷分别列出, 热负荷中应分别列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最大、最小、平均热负荷”
这条规定同样体现了严寒和寒冷地区民用供热以采暖负荷为主的特点。最后一句建议改为“热负荷中应分别列出采暖期、制冷期与非采暖制冷期的最大、最小、平均热负荷”。
六、第三章《热源的现状与规划》中关于“规划热源”
的部分建议首先增加“对规划区集中供热的能源适用性进行分析”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能源需求日益增长, 能源供应瓶颈必将成为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同的地区, 能源资源情况不同。客观分析当地资源特点, 在供热能源选择时因地制宜加以利用, 不仅节约供热成本, 更能保障长期稳定供应, 同时减轻了交通、运输乃至环保的压力。合理选择供热能源, 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是保障集中供热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七、第五章《热力网》中关于“热力网系统规划”的部分第5.
1.2条:“近、远期热力管网建设的规模、主干线总长度、热力站总数和布点、最大管径、最远供热距离”和第七章《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中关于“投资估算”的部分第7.1.3条:“热力管网、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的投资”以及《附件》中“附图”的部分第11.2.5条“管网规划图应标明工业与民用供热管网主干线的单线走向、注明管径与根数、各阶段的敷设方式和长度;各热力站、中继泵站、凝结水回收站的位置”
供热规划涉及两类热力站:一类是由于市政热力管网规划以蒸汽为供热介质, 在蒸汽难以到达或以采暖、生活热水等民用热负荷为主的区域, 规划建设以蒸汽交换高温热水、向市政热力管网供热的热交换站, 本文暂称为“区域热力站”;另一类是由于市政集中供热的介质及参数不能满足热用户的具体要求, 需要建设热交换站将市政集中供热的热能交换给热用户自身的供热系统, 该类热交换站本文暂称为“用户热力站”。
区域热力站是城市供热规划的重要环节, 其数量和布点必须在规划文本和附图中予以明确, 其建设投资通常也是由市政热力管网建设部门统筹解决, 理应纳入供热规划的“投资估算”章节。而用户热力站是随热用户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在规划阶段无法预知某个地块或某个范围在规划期内一定会建设一个或多个用户热力站, 且用户热力站的建设投资是由热用户承担的。因此, 建议用户热力站的数量、布点及投资不必纳入城市供热规划, 仅对其选址原则、规模范围、系统构成、调节方式提出要求即可。
八、《附件》中“附图”的部分建议增加“规划新建热源用地范围图”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 经常出现供热规划编制后, 由于种种原因, 热电联产规划和热电厂建设没有及时跟进的情况。在供热规划编制过程中, 与规划、城建等相关主管部门反复协商最终拟定的用于规划新建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的用地, 也往往在一段时间后就被其他项目占用。建议在“附图”中增加“规划新建热源用地范围图”的要求, 以图则的形式明确规划热源用地并提交规划部门备案预留, 以保障供热规划的可操作性。
九、结语
本文从城市概况中与供热相关的数据资料介绍、热负荷调查与预测方法、供热能源选择之前的适用性分析、热力站的分类及规划方法、新建热源的用地保障等方面对《深度》提出细化的意见和建议, 谨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公园绿地;技术规范;园林设计;园林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5-0000-00
由于工作原因,笔者经常与园林规划设计人员交流沟通,发现规划设计人员中无论是毕业于对口的园林专业,还是相关的园艺、环艺专业;无论是驰骋沙场二十多年的“老将”,还是刚刚涉足职场的“新兵”,有不少人对园林技术规范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深入了解和熟练使用了。笔者曾多次请问几所高等学府的教授“为何不向学生传授专业技术规范的常识”,得到的答复竟然惊人的相似:“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此见解令人失语。业内人士常把本专业的技术规范通俗比喻为“游戏规则”,不懂“规则”,何以“游戏”!因此,本文尝试对《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1](图1,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实施情况作概括性的剖析,以“解剖麻雀”的方式,让业内人士对园林技术规范的编制和实施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
1《规范》编制目的及基本程序
1.1编制目的
城市公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面积规模较大的公园,在公园内容确定、功能区(景区)划分、园林空间组织、地形地貌处理、园林建筑布局、游览路线策划等问题的综合处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变数,需要多方案比选后,寻找最佳的组合,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损失。因此,将多方案比选寻找最佳组合的阶段定为规划阶段是合理的;政府部门为了公众利益,依靠专家的智慧,对此阶段实施有效控制。而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3]都没有设定城市公园的规划阶段,更无具体的规范。这给广州市城市公园规划的编制、评审、审核、审批等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要解决这些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依据国标、行标的基本内容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编制出台一部既符合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又得到政府部门、建设业主、规划设计单位、园林专家一致认同,并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编制、评审、审核、审批等各个环节都适用的地方性技术规范。解决广州市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编制、评审、审核、审批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管理水平,正是编制《规范》的目的所在。
1.2 编制基本程序
《规范》编制分为申请立项、文本征求意见、《规范》预审报批、《规范》审批发布等四个主要阶段。
1.2.1申请立项阶段 为了使《规范》编制能顺利立项,笔者于2005年开始作前期调研,在草拟《公园规划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范》(主要内容修改后纳入《规范》附录)的基础上,先后对《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地设计规范》的内容进行梳理,并收集了国内外公园规划设计的先进理念,总结归纳广州市15年公园规划设计管理的经验,于2008年草拟出《规范》初稿。再由规范起草牵头单位(广州市公园协会)提出《规范》编制立项申请,经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同意后报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批准后纳入2008年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制定计划。
根据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要求,《规范》编写小组与申请立项同时成立。鉴于《规范》属于技术操作与技术管理相结合的地方性技术规范,因此,要求编写小组成员绝大部分来自园林规划设计一线并工作十年以上的技术人员或长期从事公园规划设计管理工作的同志,还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对《规范》编写主笔要求更高,应是熟悉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并具有丰富实践经历以及专业管理知识和经验的复合型专家。《规范》编写小组正是按照上述要求组建的(图2)。
1.2.2 《规范》征求意见阶段 《规范》初稿(申请立项时已由编写主笔草拟完成)按规范模板修改形成《规范》征求意见稿后,除了发给编写小组成员征求意见外,还由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发函向市建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民政局、市地震办、市绿委办、各区(县级市)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市设计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及市、区主要公园等26个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编写小组对征询部门(单位)提出的74条意见进行认真研究,采纳了50%以上的意见,对没有采纳的意见都在《征求意见稿意见汇总处理表》中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1.2.3 《规范》预审报批阶段 由编写主笔根据反馈的正确意见对《规范》征求意见稿作认真修改后,经编写小组全体成员会议逐条审查、修改、完善,形成《规范》送审稿,并邀请专家进行预审,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形成《规范》报批稿。
1.2.4 《规范》审批发布阶段 《规范》报批稿报送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后,由该局组织专家审定批准后发布。
从上述严谨的《规范》编制流程中,可知《规范》集中了相关政府部门、大专院校、设计单位专家智慧的结晶。
2《规范》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1 主要内容
《规范》主要是根据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地方标准《城市公园分类》等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务院、建设部有关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广州市建设“和谐社会、宜居城市”的需要进行编制。
《规范》的主体部分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总则、基本要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地形与竖向设计、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建筑及园林小品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等12章285条的内容,详细具体地规范了城市公园规划阶段与设计阶段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nlc202309032040
《规范》的附录A,规范了城市公园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工程方案设计和专项工程施工图设计等4个阶段的文件编制。
2.2 特点
2.2.1 在结构上把规划与设计分开规范 《规范》在内容结构上将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分开规范,并以附录的形式提出对城市公园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工程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四个阶段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这种结构形式是以往相关技术规范(《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和《公园设计规范》)所没有的,使《规范》更符合省、市园林绿化法规的有关规定,既增强了《规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也提高了《规范》的协调性和适用性。
2.2.2 在内容上注重安全、生态、环保理念 《规范》在内容组织上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和“充实内容,量化要求”的原则,即把“保护原生态”“生物多样性”“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应急避难”等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规范条文中,并根据广州市现有公园完善建设的经验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实完善规范内容,增加量化规范要求。这样既加强了《规范》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也提高了《规范》的完整性和操作性。
2.2.3 在具体条款上注重可操作性 《规范》的内容比较全面、具体,有较强的操作性。《规范》中有些内容是相关技术规范(《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和《公园设计规范》)尚未具体规范的。例如:
1)为了满足公园生物多样性和提高城市环境空气湿度的需要,要求公园规划占一定用地比例的水体,并要求大面积宽阔的水体规划孤岛(图3),为鸟类和爬行类动物提供栖息地(《规范》6.3.5和6.3.5.1条)。
2)为了保证公园水体达到景观水的标准,提出公园水体的水源补给应使用经净化处理的地表水(雨水)、中水和地下水,要求公园水体应采用种植水生植物(图4)、养鱼等生物措施和利用高差使水体流动的物理措施,促进水体自净,确保水质达到景观水的标准(《规范》6.3.5.3、6.3.5.4条)。
3)为了实施植物多样性和使用乡土植物,促进公园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按公园的面积规范了植物种类数量,也规范了公园乡土植物数量占植物总数量的比例,还规范了公园多层混交配置的种植面积占公园绿化种植面积的比例(《规范》6.3.7.2~6.3.7.4条)。
4)为了使公园保持接近自然的水文循环,有效地补充地下水,维持城市地下水位的稳定,规范公园内不行机动车的园路和铺装场地(图5)必须作透水透气性设计(见规范8.1.6条)。
5)为了保证公园游客的安全,要求设有管理处(室)的公园设置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系统;要求公园主要出入口的集散广场和游人集中活动的大型铺装场地以及经常举办展览活动的区域应设置独立性的防雷设施(图6)覆盖(《规范》6.3.12.5和6.3.13条)。
6)为了充分发挥城市公园应急避难的功能,要求居住区公园、综合公园和有条件的专类公园应根据有关法规、规范的要求,结合公园总体布局预留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图7)和相应设施(《规范》6.3.14~6.3.14.6条)。
7)为了适当社会发展和满足不同层面市民的需要,要求公园根据规模和游人量在主要出入口配套规划停车场并设自行车停放处;要求公园根据不同年龄的服务对象的活动及公园景观组织和管理的需要,结合公园现状条件合理确定各功能区的规模、布局和内容(《规范》6.3.9.11和6.3.3~6.3.3.4条)。
8)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人文关怀,要求公园男厕所小便器中设一个低位小便器,厕所洗手处设一个低位洗手盆;要求公园园椅和坐凳的构造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规范》10.3.2、10.3.4和10.11.1~10.11.3条)。
9)为了贯彻“节能环保”的原则,要求公园独立式厕所设计除了应充分考虑厕所的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及园内其它建筑风格相协调和建筑平面布局及配套设施设计应符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4]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5]的有关规定外,建筑立面设计应满足自然通风、采光(图8)的要求(《规范》10.3.1、10.3.5条)。
3《规范》的主要作用
《规范》在第一章中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内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及其文件编制、审查和审批[1]。
3.1编制指引
《规范》的发布实施使广州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单位在规划设计编制的过程中具有相应的技术规范作为指引(图9);避免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编制的盲目性,提高规划设计编制的水平。
3.2评审标准
《规范》的发布实施使广州城市公园建设业主和评审组织机构、评审专家在审查、评审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文本、图纸时,具有一部适用的技术规范作为评审参考;有利于提高审查、评审工作的准确性。
3.3审批依据
《规范》的发布实施使广州城市公园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核、审批规划案件时,具有一部适用的技术规范作为审批依据;有利于提高审核、审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4协调准则
《规范》的发布实施使广州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有关的政府部门、建设业主、规划设计单位、园林专家在业务、技术沟通协调时,具有一个统一的准则(图10);有利于缩短规划设计编制、评审、审核、审批等环节的运行周期,提高行政效率。
4 《规范》实施情况及建议
《规范》作为指导广州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的重要技术规范,自2009年发布至今实施情况并不理想,违反规范的公园建设时有发生[6]。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规范》的宣传和导向指引不足;二是规划设计评审、审批对《规范》的实施不力。笔者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如下建议。
4.1 加强《规范》的宣传和导向指引
4.1.1 加强《规范》宣传力度 按理政府部门为了提高专业技术管理水平,不但要组织编制相关的技术规范,还应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宣传推进技术规范的实施。因此,建议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采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安排专项资金印制《规范》文本,发送到广州市的相关政府部门、大专院校、规划设计单位、公园协会和市、区各公园等。以此提高《规范》实施部门和单位对《规范》的认知度,也为其使用查阅创造有利条件。
nlc202309032040
4.1.2加强《规范》实施导向指引 按理政府部门要推进技术规范的有效实施,应该做好导向指引工作。因此,建议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顺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组织编制《城市公园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并委托行业协会依据技术标准,开展城市公园环境质量等级评价活动[6]。以“行业评价”替代“部门评比”[7],以评价标准和评价活动为导向指引,推动《规范》的有效实施。
4.2 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评审审批部门实施《规范》
4.2.1 依法理顺城市公园规划审批部门 按理政府部门的审批行为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建议广州市政府根据《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8]第十三条“城市公园、风景林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铁路沿线两侧、江河两岸、水库周围等城市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规定,理顺城市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批部门[9],为城市公园建设业主和规划设计单位创造良好的报批条件。
4.2.2 根据《规范》要求实施审批、评审工作 按理政府部门的技术审批要求应该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因此,建议广州市城市公园规划审批部门按《规范》要求实施审批工作。并要求组织城市公园设计方案评审的单位(协会)按《规范》要求实施评审工作。
5 结语
最近十年,广州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了《园林种植土》[10]、《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11]、《花坛布置技术规范》[12]、《屋顶绿化技术规范》[13]、《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种植养护技术规范》[14]、《园林绿化工程监理规范》[15]、《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16]、《城市公园分类》[17]、《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1]、《园林铺装工程(园路)施工验收规范》[18]等园林绿化系列技术规范,为实施园林绿化技术规范化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今后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本文“解剖麻雀”,现出《规范》实施的问题,相信其它园林绿化技术规范的实施过程也会存在同样的情况。笔者认为:要解决技术规范的实施问题,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J 440100/T23—2009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S].
[2]国家建设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420-200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S].
[3]国家建设部.CJJ/48—92公园设计规范[S].
[4]国家建设部.CJJ 14—2005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S].
[5]国家建设部.国家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S].
[6]李永雄.城市公园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构筑的探析.[J]中国园林,2013(4)63-66
[7]林鹰.《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解读.[J]建设科技,2010(7)60-63
[8]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Z],2012(修正)
[9]李永雄,温墨缘.论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阶段划分与技术管理[J].中国园林,2010(9):82-84
[10]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J440100/T 106—2006园林种植土[S].
[11]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J440100/T 105—2006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S].
[12]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J440100/T 110—2007花坛布置技术规范[S].
[13]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J440100/T 111—2007屋顶绿化技术规范[S].
[14]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J440100/T112--2007人行天桥、立交桥绿化种植养护技术规范[S].
[15]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J440100/T 113—2007园林绿化工程监理规范[S].
[16]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J440100/T 114—2007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S].
[17]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J440100/T 1—2007城市公园分类[S].
[18]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J440100/T 86—2010园林铺装工程(园路)施工验收规范[S].
[97]建规规字第17号
审查会评委、浙江省城乡规划院、杭州市城市规划院、陕西省城乡规划院、大连市规划院:
1997年7月16日-18日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在杭州主持召开了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送审稿)审查会。规范主管部门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及部城市规划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领导同志,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西安、昆明、杭州等城市的有关专家出席了会议;浙江省建设厅领导、规范编制组主要成员也参加了会议。
与会同志在认真听取编制组的汇报后,以负责和求实的态度对送审稿进行了审查,现纪要如下:
一、对送审稿的评价
会议认为《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城市规划标准规范体系中重要的专用规范,编制难度大。会议对编制组同志发扬不辞辛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送审稿组给予高度评价。
会议指出,送审稿编制方法先进,重视资料数据的调查和分析,为规范的编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编制组还对城市工程规划编制内容和重点进行了认真的探索,较好地处理了城市工程规划规范与工程设计规范的分工和衔接问题,规范的编制具有创造性。
会议认为,送审稿指导思想正确,条文内容覆盖范围基本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与相关的技术规范基本协调;正文的章节条款层次划分和排列格式合理有序;送审文件齐全,基本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
会议认为,送审稿达到目前国内编制城市工程规划规范的领先水平,基本达到技术规范要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
二、对送审稿的修改意见
(一)需要补充下列内容
1.在1.0.3条主要任务中加入“提出水资源保护要求和措施”的内容。
2.在总则中补充“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相协调”的条款。
3.在“城市用水量”一节中,补充“综合生活用水量”,其指标可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的指标和当地的增长率确定。
4.在“给水水质和水压”一章中补充城市统一供给的其它用水的水压要求。
5.在“水源选择”一节中补充“不符合饮用水源水质要求的水源,可考虑作为其它用水的水源”的内容。
6.在“输配水”一节中应指出“输水管和配水干管穿越铁路、高速公路、河流、山体时,应优化选择线路”。
(二)需要修改下列内容
1.建议将总则1.0.4中有关近期规划和远景规划的相关条文修改为“重视近期建设规划,正确处理总体规划与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规划的关系”。
建议将1.0.7的条文改为“工程设施用地应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2.建议将表3.2.3综合用水量指标按单位人口和单位建设用地分列两表,并改为最高日用水量指标。
3.表3.2.3综合用水量指标中的部分数据要进一步研究调整,并注明与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对应的用水人口的内涵。
4.“城市用水量”一节中用水量预测和日变化系数的采用,在有现状资料的城市应首先以当地资料为依据。在一般情况下,其预测用水量的单位综合指标应在修改后的表3.2.3所列数据的范围内。
5.3.2.3条第2款的“可根据”改为“应根据”,最后一句改为“当地无资料时,一般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可采用50-150立方米/(万平方米·日)”。
6.3.2.3条第3款的“可根据”改为“应根据”,最后一句改为“当地无资料时,一般情况下可选用表3.2.4-2中的指标”,并把三类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的高限降为500。
7.在“给水水质和水压”一章中,供水水压一般应满足28米自由水头的要求。
8.工程建设一章中8.2.7款中,厂站周围的绿化带应包括在厂站用地面积内。
(三)需要删除下列内容:
“术语”一章可删除下。
(四)有些内容相似的条文,可合并的尽可能予以合并。条文用词应与现行法规相一致。
(五)专家们提出的精简7.1.3和7.1.4条,取消确定取水构筑物形式等其它意见,请编制组认真研究修改,使其更加完善。
会议要求,编制组全体同志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尽快高质量的完成该规范的报批稿。附件:审查会评委名单。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签名
林秋华 中国城市规划院 副总
孙明成 中国城市规划院 教授级高工
罗廷栋 北京城市规划院 副总
汪志杰 天津城市规划院 副总
钟淳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排水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
徐彬士 全国城市给水排水标准委员会 主任委员
洪加年 室外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编制组 负责人
顾荣官 上海城市规划院 副总
刘创鸿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总工
关增义 沈阳城市规划院 总工
刘绍治 昆明城市规划院 副总
孙栋家 杭州市城市规划局 总工
蒋敬道 浙江省建设厅 副总
钱荣孙 浙江省城市规划专家组 成员
组长:林秋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 副总
副组长: 钟淳昌 中国土木工程学院给排水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
城市燃气工程:含气源厂、储配站、调压站、供应站和输配管线等;
(五)城市供热工程
城市供热工程术语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一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部分》和《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供热工程包括热源、管道及其附属(含储备场站)的建设与维修工程,不包括采暖工程。
(六)城市燃气工程
城市燃气工程术语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一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部分》和《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燃气工程包括气源、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含调压站、混气站、气化站、压缩天然气站、汽车加气站)的建设与维修工程,但不包括长输管线工程
1.燃气源
大型工程:日产气量30万m3以上;单项工程合同≥3000万元。
中型工程:日产气量10万~30万ll13;单项工程合同1000万~3000万元。
小型工程:单项工程合同额≯1000万元。
2.燃气管道
大型工程:管径≥300mm,中压以上;单项工程合同≥3000万元。
中型工程:管径≯300mm,中压以下;单项工程合同额1000万~3000万元。
小型工程:管径≯300mm,中压以下;单项工程合同额≯1000万元。
(八)城市供热工程
.城市供热工程:含供热厂、供热站和输配管线等;
1.热源
大型工程:日产热量≥250t/h.或供热面积>300万l112;单项工程合同≥5000万元。中型工程:日产热量≥80 t/h,或供热面积>100万m2;单项工程合同额2500万~5000万元。
小型工程:日产热量<80 t/h,或供热面积<100万m2;单项工程合同额<2500万元。
2.管道
大型工程:管径≥700mm;单项工程合同≥3000万元。
中型工程:管径500~700mm;单项工程合同额1000万~3000万元。
(1)机组发生跳闸事故或单机供热网抽汽管道供汽中断的处理程序及有关规定
1)当机组发生跳闸或单机供热网抽汽管道供汽中断事故时,当班值长迅速将其他机组把供热负荷带起,并根据热力公司调度要求进行供热参数调节。
2)各运行人员应根据机组跳闸及本机供热抽汽管道供汽中断情况,做好本机供热抽汽系统隔离措施,如仅为本机供热抽汽中断,应及时恢复机组至纯凝工况下运行。同时根据事故现象,迅速查清事故原因、性质和范围,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值长根据事故原因及时通知检修维护值班人员、专业专工、设备管理部专业人员至生产现场事故抢修,然后汇报公司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安监负责人。
(2)全厂供城市热网供热中断的处理程序及有关规定
1)全厂供城市热网供热中断时,当值值长应迅速组织运行人员根据事故现象,查清原因、性质和范围,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当供城市热网某一设备系统故障引起供热中断时,运行人员应及时做好相应的设备和人员安全隔离措施,检修人员到达现场核对安全隔离措施无误后,迅速查明故障原因,并将原因和消除时间及时反馈给当班值长。若消缺时间超过2小时,值长或主值应及时了解消缺进展情况,以便作出合理的供热恢复时间。处理过程应优先保证供热机组主机运行安全,正常后恢复供热。
3)城市供热中断,无论何种原因,均应检查关闭热网加热器汽侧供汽门,防止发生热网加热器满水返至主机汽缸,造成水冲击恶性事故发生。故障消除后,严格遵循热网加热器先投水侧,后投入汽侧的的原则进行。
4)因热网循环水中断,造成热网加热器内温度异常升高,必须在热网加热器内温度恢复正常后,方可投入该加热器汽、水侧运行。
5)热网供热中断,应检查主机真空、轴向位移、轴系振动、胀差等参数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控制。
6)事故情况下,各运行人员、检修人员接到命令后要雷厉风行,但操作或抢修时要看清设备名称和带电间隔,尽量避免人为延误时间,尽快恢复城市供热。
7)事故情况下各专业运行专工、部门负责人积极指导协助本专业运行人员和值长处理事故和恢复机组启动,对某一单项操作不应与值长命令直抵触,对汽轮机组恢复的重要节点进行的操作命令必须由值长发布。
8)事故情况下,派生出其它设备故障当影响到机组供热恢复时,在安全隔离措施完善情况下,当班值长有权命令检修维护部门有关专业快速查明原因并及时消除。
9)事故情况机组供热快速恢复时,因故障需要退出的各类主机保护,必须经总工程师及以上公司领导批准。
关键词:集中供热,供热管网,供热质量,完善
之所以采用热水供暖的方式, 很重要的原因是, 首先, 热水供暖会使室内的温度各处比较平均, 温度比较适宜, 其次投资的成本比较少, 系统在运行工程中所产生的管理等费用比较低, 最后对于安全环保等方面也有很好的作用。熔管网作为供热系统中一个重中之重的存在, 正在向人们的生活贴近, 与此同时, 人们对于集中供热及区域性供热的方式比较依赖, 就导致供热管网的施工范围比较广, 施工所需资金比较多, 大范围的开挖也会对城市的环境有影响。那么我们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将供热管网进行完善, 节约资源的同时刚好的为供热系统服务。
1 供热管网的主要特点与设计技术
我国的社会发展现在呈现了不均衡的状态, 对于我国的城市供热管网来说, 其综合的考虑因素特别的需要注意, 首先我们来说说它自身的一些特点, 随着集中供暖方式的普遍应用, 那么供热管线就要遍布各地, 它具有广泛的覆盖率, 而且它主干分枝出来的支干也比较的多。诸多因素的影响, 那么我们在设计管网的同时, 要十分注意其所处的实际情况及所面临的环境影响, 主要是为了防止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利因素及障碍, 建成之后对于人们的生活不会存在着影响, 满足居民的正常生活需要, 同时使供热系统的整体供热过程是安全可靠的。除此之外, 对于供热管网建成后要对不确定的因素进行采取相关措施处理的能力。与其他的管线不同, 供热管网如果被设计成网格状的话, 应对于其发挥作用造成很大的影响, 破坏其性能的需要。首先在水力学的计算将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次对于水力平衡因素的影响也会是它失稳, 往往在维护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与此同时, 网格状所呈现出来的管道网将是一个大面积、大成本、材料使用多的状态, 这会使成本控制、维修费用都增加。因此饿哦们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施工。来改善以上所遇到的诸多问题, 合理的进行设计优化。在对于城市供热管网的研究工作上面, 所有的研究人员都要具有很高的综合学识, 主要是将城市的实际情况与设计紧密结合, 数学模型建造起来, 对于整体研究项目的综合投资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 要充分的考虑到影响其运行的各个方面的影响, 从而选择最优的方式进行预测。但是由于我国的发展现状所局限于供热管网的设计工作, 所以只能建立树状的管网施工, 不能进行全面的优化, 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没有促进作用。
2 城市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
2.1 连接方式及供回水温度。
在对城市供热管网进行优化设计时, 一定要考虑到城市供热管网的了解方式。现有的城市供热管网的连接方式有两种, 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这两种连接方式的使用主要是依据城市供热的使用范围而决定的。直接连接方式主要是在小范围内运用于建筑物高度与建筑物体量相差较小的这类供热工程,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直接连接方式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的投入, 以及热交换器、循环泵、加压泵、补水泵等相关初期的投资费用以及后期的维护费用。而间接连接方式主要应用于大城市的热力网建设工程, 针对于建筑物的高度与建筑物的体量差别极大的这类情况进行管网连接。
2.2 供热管网的敷设的多样性
2.2.1 地下管网的敷设。
将管网直接敷设在地下的方式使现在被人民做采纳并最认可的, 主要是他可以节约地上资源、影响不到交通出行。对于城市的整体面貌没有影响等, 地下管网的敷设采用直埋敷设和地沟敷设, 城市供热管网以直埋敷设为主。直埋敷设:一级热水管网采用预制保温管直埋敷设, 大管径预制保温管道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大型预制保温管厂生产, 并且通过一些工程的使用, 各种性能指标也都达到了有关标准的要求。通过调查, 大管径预制保温管道目前在国内的供暖输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直埋敷设原则:
a.供热管网在城区采用直埋敷设并尽量避开城市主干道, 穿越主要道路采用顶管施工, 穿越河流经规划同意采用架空敷设。b.供热管网和换热站布局尽量靠近负荷中心。c.供热管网敷设力求平直美观, 在满足热补偿的前提下, 尽量少拐弯以减少阻损。d.供热管网敷设尽量考虑与城市其他公用设施相协调。e.供热管网敷设与沿街建筑物平行, 尽量减少建筑物的拆迁, 以减少投资, 加快工程进度。f.供热管网沿现有道路敷设时, 按照“新区绿化带优先, 道路其次, 老区道路优先”的原则, 避开其他市政管线。
那么对于有沟敷设的方式来说, 我们可以知道, 管道是不需要直接承受外界给予的荷载的, 管道是会被直接的敷设在事先建设的地沟里面的, 它可以充分的保护管道不受损害。那么地沟又分为通行地沟、不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三种方式, 以下将详细介绍各种地沟的主要特点, 首先通行地沟, 就是除了管道进行敷设外可允许专业人士进行沟内的巡视、检修及管道的及时更换。高度不小于1.8米。其次, 对于不通行地沟, 它仅仅是为了满足管道的尺寸大小, 人不能进入, 其优点就是造价比较低, 所以被广泛使用。除了这两种, 半通行地沟介于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之间, 人可以通行, 但是尺寸较通行管道小一些, 只能进行日常的简单操作。
2.2.2 地上敷设。
也称架空敷设, 其造价便宜, 维修方便, 多用于工业区、郊区、地下水位高、永久冻土区、湿陷性土壤区等地质构造特殊的地区, 以及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等地段。多数设专用支架。根据支架高度不同, 分为高支架、中支架、低支架和地面敷设。高支架的高度在4.5米以上, 一般在跨越公路、铁路等障碍物时采用;中支架高度为3米左右, 在一般工业区内采用;低支架高度为0.5~1米左右, 在城郊空旷地区或工业区沿工厂围墙敷设时采用;地面敷设是利用管枕将管道垫起, 和地面保持一定的间隙作排水用, 只在地面相当平整时采用。
2.3 热网管径的确定。
管网设计时, 各管段的直径是根据供热管网各管段的计算流量和比压降范围来选定, 而流量大小最终由热负荷而确定。管径确定前, 需要对各管段的现有热负荷进行精确计算, 对负荷将来的增容进行合理预测。
2.4 热网主干线的布置。
随着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点的减少, 供热半径相对增大, 一般供热管网是以平均比压降最小的环路为主干线, 对于热水供热管网, 由于各用户系统的阻力损失相差不大, 通常是把热源传到最远的热用户的环路作为供热管网的主干线。
结束语
所有事物的产生都将会有优势及劣势两面, 只是看哪面能带给我们更大的利益。对于供热系统来说, 再给我们带来温暖舒适的环境的同时, 也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研究人员能够针对不够完善的部分进行努力的改善, 利用科学的数据, 详细的分析,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城市中的供热网管将会影响着人们对供暖的需求量, 那么在对于其烟酒店额过程中应该加大力度, 确保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常进行并逐步的提升。还有结合实际的环境进行最合理的敷设, 以不影响人们生活为前提, 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同时, 我们还要采用一定措施进行对设备系统的维护。使它可以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同时, 还要加强对于设备的管理工作, 使供热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节约资源。
参考文献
[1]宗延萍.论城市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J].科技资讯, 2008 (3) .
[2]苏文涛, 斯琴.浅谈供热管网的规划设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 (11) .
【关键词】集中供热;探讨;管网敷设
0.前言
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热力管网供给一个城市(镇)或部分区域生产、采暖和说或所需的热量方式。现代城市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人们的生存环境质量越来越差,人们不得不加大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观。城市供热期间最容易产生污染的便是锅炉废弃物的排放,因而整个集中供热管网的改造也成了当前城市环保工作的关键。集中供热管涌在城市中的敷设和应用,不仅减小了小锅炉废弃物排放的问题,也使得空气里面锅炉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进而达到城市环保所需。小区供热锅炉以及工业企业锅炉排放的废弃物不仅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对于城市的环保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采用集中供热的管网敷设方式或者将电厂生产的剩余热量集中起来进行供热,不仅可以缓解城市工业带来的污染压力,还能将城市的空气质量提高。近几年我国先后颁布了很多环境保护政策与方针,现如今的城市建设和改造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集中供热网的施工技术方案,以便将供热过程中给城市空气带来的污染减少,进而满足我国城市建设所需,也可尽早实现我国的环保目标。
1.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敷设的作用
集中供热管网主要由输热干线和配热干线以及直线等多部分构成。输热干线肩负着整个管网主线供应的职责;配热干线则承担着住宅小区主供热的职能;作为支线则是为了满足住宅小区所以供热干线进户的需求的。随着城市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进一步普及了集中供热管网,尽可能的将小区只有供热锅炉的废弃物排放量降低,从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为了满足现代城市建设实际所需,在普及和敷设集中供热管网时,人们应该加强供热管网敷设技术与方式的合理利用。城市建设的规划布局要将集中供热管网的敷设纳入考虑范围内,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管网施工过程中给附近建筑物造成的影响,还能避免影响到公路交通的正常运行,从而促进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2.集中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
所谓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主要指城市集中供热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在大型管网中,有时为保证管网压力工况,集中调节和检测供热介质参数,而在输热干线或输热干线与配热干线连接处设置热网站。供热管线主要分地下敷设和地上敷设两种方式。
2.1地下敷设
地下敷设不会给城市交通与市容造成不利影响,属于城市集中供热时经常采用的敷设方式。地下敷设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有沟敷设,另一种则叫做直面敷设。
2.1.1有沟敷设
所谓有沟敷设主要指在地沟里面敷设供热管道,但是该管道本身不会受到外界荷载的影响。常见的地沟有三种:
①通行地沟不仅要敷设管道,还要在其周边设置超过1.8米的人行通道,这样便于施工人员随时对沟内进行巡视、检修以及更换管道。这种地沟一般会用在热源出口和一些不允许开挖路面区域。如果管沟比较长就要确保通风以及照明设施完好,不会影响到敷设工作的进行。城市中心区域常属于地下管线布置比较密集的区域,这时便可以把供热管道和其它的管道敷设在能够通行的综合地沟里面。
②不通行地沟其尺寸只考虑管道施工操作条件,工作人员不能进入。这种地沟横断面尺寸小,造价较低,目前广泛应用。
③半通行地沟介于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之间,地沟内的人行通道尺寸较小,工作人员只能进行巡视及简单操作。
2.1.2直面敷设
直埋敷设是指,管道直接埋设于土壤之中,无地沟,管道本身直接承受外界荷载,造价低,施工简便,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敷设形式。
2.2地上敷设
地上敷设也称架空敷设,其造价便宜,维修方便,多用于工业区、郊区等地质构造特殊的地区。多数设专用支架,不同高度的支架使用的范围不一样:
(1)高支架的高度在4.5米以上,一般在跨越公路、铁路等障碍物时采用。
(2)中支架高度为3米左右,在一般工业区内采用。
(3)低支架高度为0.5~1米左右,在城郊空旷地区或工业区沿工厂围墙敷设时采用。
地面敷设是借助管枕把管道垫起,并与地面保持适当的间隙以便于排水,不过一般会将其应用在地面比较平整的时候。
3.集中供热管网的构造
3.1设置管道热补偿
管道周围的附近与构造物经常会受热网说输送的各种供热介质温度的制约,一旦温度变化过大,就会导致管道发生热变形,通常这个时候就要安装相应的热补偿装置。该种热补偿装置另一种叫法是管道热补偿,安装它的目的在于弥补管道由于温度升高而出现热伸长进而形成应力使其本身受到的损害所带来的损失。这项措施主要借助管道的弯曲管段所具有的弹性变形特点或者在管道上面合理设置相应的补偿器,进而利用管道的弯曲管段(如L形或Z形)的弹性变形来补偿管道的热伸长,称自然补偿,所能补偿的管段通常会比较短。
3.2设置供热管道保温
为了将供热管道带来的热损失以及人员烫伤情况减少,施工人员应在管道施工时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所谓供热管道保温措施是为了减少供热管道及其附件、设备等向周围环境散失热量而采取的措施。保温的主要作用是减少供热介质在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节约燃料,保证供热质量,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保温的另一个作用是使管道外表面温度不致过高(不超过60°C),避免烫伤运行检修人员。保温材料应具有热导率小〔不超过3兆瓦/(米·开)〕,吸水性低,机械强度较高,在使用温度范围内不变形、不变质、可燃性小、不腐蚀金属,易于施工成型和成本低廉等特点。
施工人员需在管网的合适部位设置关断阀门,这样便能减小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影响范围,从而使得管网可以尽快回复正常运转。敷设管道期间要选择合适的坡度,在设置低点和高点时还需安装相应的放水以及排气阀门,以便管道里的水和空气得以顺利排放出去。为了确保施工的便利和操作的安全,管网的敷设应该和其它的管线或者构造物保持适当的距离;一些需要时常进行维护与操作的管道附近位置,还要设置相应的检查井以及操作平台。
为了延长管子使用寿命,管子要采取防腐措施。外防腐一般是在管子外刷防腐漆,直面敷设时还要采取一定的化学保护措施;在内部防腐期间一定要确保输送的供热介质里面不具有腐蚀性。
4.结语
总之,在现代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各个城市的基本情况不同,所以敷设集中供热管网时,每个城市供热管网、节能以及稳定性方面的需求各不一样,这时就需要结合该城市的特点对管网进行设计并选择合适的敷设方式。通常集中供热管网在设计时要综合(下转第147页)(上接第133页)考虑节能、支撑、荷载以及沉降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而使得管网的设计能够科学合理,得以确保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正常运转。 [科]
【参考文献】
[1]段振纲.从施工中谈集中供热管网敷设方式选择[J].山西建筑,2012(13).
[2]高天,班春艳.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设计的探讨[J].煤气与热力,2013(02).
[3]周亚萍.浅谈集中供热管网的设计[J].山西建筑,2012(16).
银川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民政府 银川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2001年11月11日 银川市人民政府令第123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供热管理,改善城市环境,维护供热单位和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城市建成区域内供热的单位及用户,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银川市房产管理局是本市供热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供热的监督管理工作。
银川市物业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供热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供热管理的日常工作。第四条 城市供热应当坚持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第五条 建委、规划、环保、技术监督、物价、工商、供电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供热工作。
第二章 供热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环保等部门编制城市供热规划,并按规定程序报批。经批准的城市供热规划,确需修改和变更的应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七条 建设单位新建、扩建、改建锅炉、热交换站、泵站、热电厂、热网等城市供热工程和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城市供热规划,并报市供热管理机构备案后,方可施工。建设单位按照供热规划建设供热工程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第八条 根据供热规划,规划土地等有关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用地时应预留供热工程建设用地。
第九条 旧区房屋补建供热设施的,室内设施初装费由受益户负担,外管网建设费由所有权人按产权比例分摊或集资筹集。
第十条 新建住宅工程利用现有热源供热的,建设单位应当与热源单位签订供热协议书,并将供热协议书报市供热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 新建房屋的供热应积极推行分户控制,以表计量;旧区房屋的供热设施应当按分户控制的要求逐步改造。
第十二条 新建、扩建、改建供热工程,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
第十三条 城市建设工程影响供热管网及设施的,建设单位在征得产权单位同意后,应当到市供热管理机构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施工。
第十四条 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供热管理机构提交竣工验收资料,由供热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三章 供热单位与用户
第十五条 供热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供热组织机构、名称和正常供热需要的资金;
(二)取得相应供热资质;
(三)有确定的供热对象、场所和设备;
(四)有合格的司炉、热力运行、维修、化验等专业技术人员;
(五)国家和自治区对供热管理规定的其他基本条件。
第十六条 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之一的,应当委托有供热资质的单位对其供热工作进行经营管理,并签订合同。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到市供热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 供热单位的名称发生变化以及供热单位发生合并、转产、迁移或关闭的,应向原审批机关和市供热管理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八条 供热单位应在每年8月底以前到市供热管理机构申请年检,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供热单位登记表;
(二)法定代表人和安全技术负责人职务、职称证明;
(三)锅炉安检、环保、消防设施资料等;
(四)上一采暖期供热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报告;
(五)其它有关资料。
第十九条 供热单位的司炉、热力运行、维修、检验等工作人员应当参加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第二十条 供热单位应建立巡检制度,由巡检人员配带标志定期对用户的室温按照《室内温度观测规范》进行观测,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二十一条 用户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损坏共用供热设施和设备;
(二)不得擅自增加散热器、拆改室内供热设施;
(三)严禁取用、排放供热系统循环水;
(四)不得向暖沟内排放污水、倾倒垃圾;
(五)不得无理阻拦、辱骂或殴打收费、巡检等工作人员;
(六)不得影响共用采暖设施的正常维修;
(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 用户不再使用集中供热设施,应当在停暖后或采暖期前一个月,向供热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征得产权人和供热单位书面同意后,由供热单位拆除。但供热设施的拆除不得影响相邻供热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 供热标准与收费
第二十三条 采暖期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因特殊原因提前或延长供热期的,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四条 供热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供热,并保证用户室内温度不得低于摄氏16度。未经供热管理机构批准,供热单位不得擅自停止供热。
第二十五条 供热单位在采暖期内因意外事故或者其它不可抗力原因停止供热的,应在4小时内通知用户,并采取措施恢复供热。停止供热时间超过12小时的,应当报告供热管理机构。
第二十六条 供热单位在采暖期内连续中断供热3天以上或累计中断供热10天以上(因停水、停电造成中断供热的除外),经供热管理机构核准后,用户可免交相应天数2-4倍的采暖费。
第二十七条 供热单位应按照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采暖费。收费一律使用税务部门提供的专用票据。
第二十八条 采暖费交纳时间应在每年10月至次年的3月底,用户可一次性交纳,也可分期交纳,但每年11月底前应当交纳50%的采暖费。
对经民政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低保户的采暖费,经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适当减免。第二十九条 新建房屋已竣工接管供热的,房屋空置期间的采暖费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
第三十条 供热单位应当与用户签订供热合同,用户在办理房屋产权或使用权变更手续时,应与供热单位结清所欠采暖费。
第五章 供热设施与维修 第三十一条 供水、供电部门应当保证供热需用的水、电供应。需停电、停水时,应按供水、供电有关规定,提前书面通知供热单位。
第三十二条 供热单位应按照供热设施、设备维修管理的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定期进行检修,保证供热设施正常运转。
第三十三条 自锅炉房至热力入口的供热管网由供热单位进行建设、管理和维修;室内供热设施在保修期后由供热单位负责维修管理,费用由产权人或使用人承担;用户装修居室不得影响供热设施的检修。第三十四条 因设计、安装等不规范影响供热质量的,经市供热管理机构确认后,责成原产权单位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供热标准的,委派有资质的设计、安装单位强制改造,所需费用由产权单位承担。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规定到市供热管理机构进行登记备案和办理年检手续;或伪造、涂改、中断供热运行记录的,由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200至1000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单位聘用未取得专业技术合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供热工作的,由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辞退,并处以5000至10000元罚款;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供热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或者采取其它补救措施,并处以10000至20000元罚款;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经市供热管理机构批准擅自停止供热达12小时以上的;
(二)用户室内温度达不到摄氏16度的;
(三)不按期或提前停止供热的。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0至30000元罚款:
(一)供热工程竣工后,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而投入使用的;
(二)未取得供热资质从事供热经营的。
第三十九条 用户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之一的,由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200至1000元罚款,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条 用户违反第二十八条规定,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交纳采暖费的,从逾期之日起,供热单位可每日按欠费的3‰收取滞纳金,但不得超过本金,并由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处以200至1000元罚款。第四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又不起诉,也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二条 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和供热管理机构的执法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有犯罪嫌疑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供热设施是指由热源通过热网向用户供应热能的系统内的全部设施,以及为这些设施正常发挥作用而建设的设施:如热源生产厂、供热锅炉房、换热站、各种供热管道(线)、各种控制阀门和闸门、室内管道、暖气片和各种附属设备等。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推荐阅读:
智慧城市供热节能06-26
天水市城市供热管理办法06-20
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2015年修正)12-13
供热节能自查报告10-27
供热宣传手册11-10
热力公司供热协议01-03
供热考察调研报告05-24
供热管道安装安全交底06-05
供热管理职能移交07-08
免费供热管理制度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