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使用导学案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故宫博物院使用导学案(精选8篇)

故宫博物院使用导学案 篇1

主备:吕霞

审核:初二语文组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4、培养学生珍视、热爱故宫博物院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请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自主学习

1.把文中的重点字词整理在下面。

2.解释划线的字:

举世闻名()

溥天之下()

率土之滨()

残破不堪()

祸国殃民()

3.完成课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提问)哪些同学去过故宫?请讲讲你见到了哪些建筑?

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请作者的写作思路,说出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

2、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在作者的笔下,故宫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三、研读品味

1、今天我们组织一个免费参观旅游团,我是导游,因有事情,已先行来到太和门,你们如何从天安门到太和门与我汇合?

2、现在已经进入了故宫博物院,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①作者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他的立足点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②在介绍内景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

③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④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4、由于旅行社时间安排过紧,本次参观故宫博物院只能允许大家详细参观太和殿,其余几个景点只能边走边看了。下面我们马上要到神武门搭车了,在出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哪些宫殿呢?

四、课堂小结:学习了本文,在写作说明文上你有什么启示呢?

◆课堂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挥霍()

矫健()

缭绕()

击qìng()金luán()殿

jiǒng()然不同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⑴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⑵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

⑶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⑷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3、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太和殿、___、___;以及后三宫:____、交泰殿、____。

4、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按顺序进行说明。《故宫博物院》就是抓住故宫建筑群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按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5、北京故宫、山东岱庙、曲阜孔庙并称为我国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岱”指____;“孔”指_____。

6、文中多处写到威武庄严的龙,美丽典雅的凤。相信你对“龙”“凤”也很了解吧?请写出含有“龙”、“凤”的成语各两个。

龙:()()

凤:()()

7、“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体会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写句子(注意句式)。

例: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构成了这样宏伟精美的建筑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充句子。

围绕

环绕

缭绕

⑴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着。

⑵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

⑶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10、结合课文,有序地排列下列句子。()

A、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B、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

C、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D、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

E、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

◆拓展延伸

1、介绍本校较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物。

2、介绍教室。

要求:两题任选一题完成。注意运用空间说明顺序,并选定立足点。

◆参考答案:

二、1、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说明顺序。

1、2段是总说故宫的特征,3—15段是从各个局部具体解说故宫的特征,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

2、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三、1、明确:午门——金水河上的五带桥——太和门。

2、①立足点是朱漆方台和雕龙宝座。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方位词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

②明确:故宫是皇宫,而龙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③明确:太和殿是故宫的核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同时它又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其雄伟壮丽的外观,布置精美的内景,和谐统一的布局都体现了故宫建筑的风格特点,因此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艺术价值都最具代表性。

④明确:语言简练,有专用术语,同时又运用说明方法(列数字)说明顺序(从上往下),说明准确。

4、明确: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四、明确: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语言力求准确和简洁。

课堂检测答案

1、huò jiǎo liáo 磬 峦 迥

2、⑴打比方 ⑵作比较 ⑶列数字 ⑷举例子

3、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坤宁宫

4、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5、泰山 孔子

6、(略)

7、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改后在情感表达上不如原句强烈(陈述句在情感表达上不如双重否定句强烈)

8、(略)

9、⑴围绕 ⑵缭绕 ⑶环绕

故宫博物院使用导学案 篇2

一、学习目标缺乏导向性

很多导学案的编制忽视了学习目标的引领作用, 学生不知道该掌握到什么程度, 再加之三维目标混淆, 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有甚者, 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是抄袭、下载、拼凑而成的, 出现了一些目标有而内容无, 或内容有而目标无的怪现象。因此, 学生无法依据学习目标展开自学, 只能局限在导学流程的内容中, 步步亦趋, 从起点上就出现了偏差。

二、学习内容缺乏创新性

很多导学案的编制体现不出“用教材教”这一理念, 完全就是“教教材”, 导学内容针对的就是教材中的知识点, 完全是你说一来我说一, 你说二来我说二, 没有对教材的一点点创新, 只是对教材的搬运和照抄。学生被教材和导学案中一片片琐碎的知识点包围, 根本把握不了知识体系, 无法从宏观上认知和感悟, 学了很长时间头脑中也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记忆, 更谈不上自主创新和发展, 从“背教材”变成了“背导学案”。

三、学法指导缺乏科学性

很多导学案中的学法指导缺乏过程性和发展性, 没有体现出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 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千篇一律。有的是“看书某页到某页”, 有的是“独学几分钟, 对学几分钟, 群学几分钟, 展示几分钟”, 有的是“第一步基础知识, 第二步能力提升, 第三步展示提升”。从学法指导中看不出学科特色, 也看不出内容差异, 学生也只能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还只能“在摸索中前进”, 找不到一条捷径, 只能被导学案牵着鼻子走。

四、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

很多导学案的编制抓不住问题的实质, 不能指导学生探究有有一定思维深度的、富于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盲目追求表面上的的热热闹闹, 或者是不提供问题情境, 只是抛出一些复杂的问题, 置置学生于云里雾里。所以一些文科的导学案就是满篇的填空, 看得人人眼发晕, 一些理科的导学案就是习题篇子, 一看就犯难, 导学案中中“导学”的功能没有看到, 看到的只有“难学”, 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得得不到真正的提升, 只能唯导学案是从。

五、自主学习缺乏实效性

在创建高效课堂的初级阶段,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 课堂上上又多出来展示环节, 使有限的教学时间更紧张。一些教师不能因机机而变, 在指导和检查不到位的情况下, 盲目地提前投放导学案, 进行所谓的预习。很多学生在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条件下, 每天拿着几个学科的若干导学案回到家, 疲于应付, 进入了“课前抄导学案, 课上对导学案, 课下背导学案”这一怪圈, 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正是由于这些误区的存在, 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根本离不开“学步车”, 导学案逐渐变成“轮椅”。我们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 利用学生, 引导学生, 解放学生, 发展学生, 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构建体系、形成网络, 早日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我们不要把“学步车”变成“轮椅”, 我们的目的是早日甩掉“学步车”, 独立行走, 健步如飞。

摘要:从五个方面简单阐述了导学案使用的误区, 以引起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注意。

如何高效使用导学案 篇3

关键词:导学案 精讲点拨 达标检测

【分类号】G633.51

如何高效使用导学案,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学部分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上课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在自觉性、知识储备性、学习深入性上还存在欠缺。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会“读”导学案。读明白每个环节应该怎样学,是独学,还是合作学习;是查工具书,还是咨询等等,让学生做到胸中有数。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第三,教师课前要做好对学生质疑问题的收集工作,在课堂上要有目的进行精讲点拨,让学生感悟中华语言文字之美,授课时适时鼓励启发學生,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课堂效果怎能不提高呢?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二、擅用“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批阅预习案,课前收集学生的疑难杂问及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

这一环节是导学案的精华所在。它的效果好坏,直接决定导学案使用是否能高效。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教师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是语文课堂。教师要抓住文本的精华,用精到的语言引导学生,方能体现语文课的特点。

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在交流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要将语言美发挥出来。

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要有科学的评价理念。教师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三、活用“达标检测”。

这是导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要“活”“新”“精”。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要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将学生的积累和生活经验以及运用结合起来,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利用导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要我们花大力气研究才能完成的课程体系,我的理解可能很粗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 宋素珍.新课程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魅力中国,2010(13).

[2] 梁桂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导学案编制与使用 篇4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及评价(一)、检查反馈(二)、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要板书到黑板,形式不限,可以用小黑板,多媒体等。

(三)、“五步三查”

1、独学

用双色笔对存在的问题做好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第一次学情调查。

2、对学、群学

(1)、“对子”之间的帮扶作用:考察小对子的学习效果。

(2)、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是否强?

(3)、考察教师对小组长的培训效果。

3、小展示

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汇报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暴露尚未解决的问题。

老师:第二次学情调查,确定大展示的内容。

4、大展示

学生:完成深化提升,拓展生成(发言要脱稿)

老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做即时性、鼓励性评价。

5、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1)、梳理一节课知识系统,整理学案,注重双色笔的使用。

(2)、必须当堂检测。达标率达到85%以上为合格,95%以上为优秀。(第三次学情调查)说明:

1、教师要对导学案和预习笔记进行检查

2、课堂学生参与度达到100%,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质量。例如:发言声音是否洪亮?表达是否到位?语言是否简练?站姿是否大方?做题步骤是否完整?书写是否工整?

3、穿插巩固要贯穿课堂始终。

4、各个环节安排和时间分配不做固定要求,教师可因学情需要做适当调整。

二、导学案模板

三、基本要求

源于教材,脱离教材,自成体系。一节一案,分栏版式。学法到位,话语激励。

四、导学案的基本构成学习目标

展示预设 学习内容

总结提升

达标测试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拓展提升

五、本模板是师生共用,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自学笔记、整理笔记于一体,便于教师循环使用和学生综合复习使用。本模板导学案供初学者使用,起到点拨提示作用,当教师已完全掌握了课堂操作技术,并能运用自如时,可以不用此模板。

六、使用说明书

1、自学笔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凡是不会的问题用红笔写在左边的自学笔记栏内。

2、整理笔记:不会的内容经过对学、群学展示等环节后,学会的写在右边的整理笔记栏内。不要求整齐化一,会多少写多少。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作拓展的题目,3、学法指导: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分别给出独学、对学、群学、大展示、总结提升、达标测试的时间。二是针对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应有对应的学法指导及处理技巧的点拨与说明,语言力求准确到位,并有激励语言。

4、知识链接与拓展提升:知识链接旨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包括三个方面:旧知复习,学生难于查找的相关知识,教师示范性提示)。

拓展提升:增加1—2道开扩思维训练的拨高题目。

5、教学反思:分收获、不足、整改措施三项来写,以反思促提高,以反思促发展。

6、学习目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导图,二是学习目标

知识导图:按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将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呈现形式可结合知识结构本身特点,绘成知识树、概念图、纲目、图表、框架等。也可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想象和联想绘制,按自己的方式构建。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1)数量以1-3个为宜,不能太多;(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公式、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运用,培养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或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仔细挖掘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学生个人发展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点。

7、展示预设:根据本节课重、难点设计1~2个题目为宜,题目预设遵循四性:方向性,共同性,互动性,生成性。

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源地,是学生获得学习情感支持的化学分子,是课堂抵达“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保证。高效课堂也可以说是一种“展示文化”。缺少了展示,就等于“离魂寡居”,课堂就会变得“灰冷阴暗”,没有展示的课堂是畸形的课堂,是“死课堂”,是远离了人性的课堂,是没有温暖、力量、活力的课堂。

“方向性”是指展示不是漫无目的、信马由缰,是“坡上放羊”,虽无绳却有线,要杜绝“无主题”展示,展示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价值不大!

“共同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

“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生成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学生在展示时,老师的点拨要实现学生讨论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质的飞跃。点拨、追问要恰到好处,要言简意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要起到点石成金、画龙点睛的作用,拨要达到拨云见日、拨乱反正的功效。使得教师的教育智慧在这一环节将得以充分的体现。

8、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1)、文科可采用忆一忆、说一说、写一写、练一练、读一读、议一议。理科可采用忆一忆、专题

一、专题

二、专题

三、等形式

(2)、对本节课的知识要问题化,问题要层次化。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支解难点,搭建桥梁,新旧弦接。

(3)、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要重点看的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都是对学生自学的重要指导。

9、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不是课堂小结!而是对知识的梳理和升华,重在对照学习目标对本课内容的一个回放,重在总结规律,提炼方法,预设生成,拓展提升(作好知识导图的再生)。

10、达标测试

(1)、题量要适中,难度适中,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面向全体,紧扣目标,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能促进优生成长。

3、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1、黑板的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 篇5

导学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实现再创造的(利器)教具。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一、导学案的编制

(一)导学案的制作流程

导学案编写流程:主备人先行自主备课——备课组集体研备——主备人再备——备课组长检查、印发——个人课前再备。每周集体备课时,组内成员集体备课,研究商讨主备人所备的下一周的导学案,并且分配接下去一周的备课任务。修改后交给主备人,主备人再次进行修改、整理后交给备课组长签字后送油印室印刷(没有备课组长的签名,油印室不予印刷)。具体流程为:

1.备课组长提前将备课任务分配给本组内各位教师。2.主备人根据备课组要求独立备课。3.主备人备好所承担任务的课,按学校统一格式,制作导学案。并在集体备课前一天发给该备课组内每一位老师。4.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并完成导学案。

5.备课组按规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主备人说课,其他教师提供修改意见,主备人做好记录。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讨论后,确定导学案的每一各环节。备课组活动一定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定内容。6.主备人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结果修改导学案,形成规范的导学案。7.把关人审核导学案并签字。8.交油印室印刷。9.分发给任课教师。

10.任课教师进行二次备课,科任教师以导学案为蓝本,根据本班学情及自身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案。此教案要求有较强的课堂执行性,能一定程度反映教师课堂的组织、发动、引导、点拨、归纳、板书等行动策略设计。

(二)导学案编写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8开纸,页边距上下为2厘米,左右为1.5厘米.页眉页脚为小五号,正文为5号宋体。填写编号时,要符合要求,如第四章的第六课时的编号为0406.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此作业非课下作业,而是在课前或课上完成的,提高课堂内学生的训练效果)。导学案的电子稿要以科目和编号命名,例如:数学0203(数学,第二章第三节)2.页眉页脚部分

页眉部分要注明课型、学校、年级、时间;要留出编制人、把关人、包科领导签字的地方。例如:南京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初一生物导学案 编号0201 编制人: 孙* 马* 把关人: 包科领导_ 时间:2012.9.9

页脚部分可以写一句总结本学科重难点知识的语句。例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也可以是激励、警示学生的语句。3.知识问题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过程,要根据知识的生成过程来设计问题,问题要求明确且问题坡度较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4.问题层次化。

问题设计分为A、B、C、三个层次(A为识记题,B为理解题,C为应用拓展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问题的设计顺序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螺旋上升的逻辑关系。4.联系生活:

(1)源于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选取学生熟知的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共鸣,引导学生参与。

(2)高于生活:从琐碎、具体的生活中概括出共性的学科理论。

(3)回归生活:用学科理论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德。5.具体要求:(1)“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2)“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3)“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4)“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每周一检测);

(5)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6)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提高方法、知识运用的技能,形成优良的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更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2.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成为学生学习的梯子、台阶。并且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3.导学性原则。

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以导激趣,学生乐学;以导引学,学生会学;以导引思,合作探究;以导引练,创新实践;以导达标,能力提高。4.梯度性原则。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5.趣味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做到乐学才能真正善学,学生依据导学案来学习,能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多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多与学生感兴趣的点相联系。6.能力立意原则。

注重能力立意,设置的环节和问题、使用的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四)导学案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掌握、学会运用的概念、公式、要点等; 能力目标:需要学生提升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含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要求:

①学习目标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②主要指知识目标。

③要用“记住、理解、会、能够、基本掌握”等词表述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2.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考纲,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3.使用说明。

把本节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本节学习需要哪些其它知识。对当堂学习内容进行学法指导,或对某一环节的设置、某一问题的深入进行提醒。所有这些,预习指导时,要向学生说明清楚。例如:【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先精读一遍教材P62—P64,用红色笔进行勾画;再针对预习案中的问题二次阅读教材并解答,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随时记录在课本或导学案上,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3.预习后,A层同学结合探究案进行探究、尝试应用,B层力争完成探究点的研究,C层同学力争完成例

1、例

2、例3。

4.自主学习。主要是解决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巧。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课本、查资料就能掌握的内容。

自主学习部分是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案,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的高效学习做好准备。要求:

①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帮助学生系统回忆所学知识。

②课前学生及时上交,教师及时批改学科组长的导学案,然后安排学科组长在课前批改各小组的导学案。

③教师对各小组完成导学案的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并记入各小组考核成绩。

④课堂中安排各小组进行小展示,开展帮助型合作,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⑤教师及时巡回检查答疑,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解。⑥教师对各小组交流情况进行评价,并记入各小组考核成绩。⑦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5.合作探究。主要是解决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核心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规律方法的总结与提升。主要引导学生研究、讨论、总结、归纳,下面几点要设计到位:

①题目设计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少设计或不设计,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不设计;多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 ②注重思维量的设计

③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体现知识的生成过程;要体现知识的逻辑规律;要体现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总结过程 要求:

(1)内容为本节知识的难点,题目设置要由浅入深,帮助学生能够逐步深入思考。(2)要及时设置巩固知识点落实的强化训练,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3)题目容量要严格控制,教学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通过“小展示(组内交流)、大展示(班内交流)、点评(师生合作)”及教师有效讲解完成。

6.本节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体系进行总结,形成知识树。(1)尽可能让学生自行小结(知识整理),并及时提出存在的疑问。(2)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7.当堂检测。要求:

(1)要以基础知识为主,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难度控制在0.7—0.8左右。(2)尽可能当堂批改(安排组间交换批改),并记入小组评价,如时间不够,课后批改。(3)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8.课堂总结。尽量让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可加以点拨或补充。

有针对全堂课的反思,有针对某一问题的反思,有提示性反思,有个人反思。课后还要有教师的反思。

(五)导学案编制的几个误区

1.导学案习题化,将导学案编制成训练的练习题。2.将导学案编写成教学内容的复习3.导学案与教学设计两张皮(脱节)4.将导学案误认为是教案

5.导学案的量太大,编制者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6.把导学案编写成知识的简单罗列

7.对所有学生的导学案有统一要求

二、导学案的使用

(一)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1、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

(1)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讨论交流;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3)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教师必须提高三种能力,即: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3、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教师组织个别学生代替教师的批阅。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二)使用基本要求 【课前】

⑴提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并及时提示预习要求,充分发挥“兵管兵”的作用,防止学生抄袭课本、参考书及其他学生的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⑵预习内容为除“自主检测”以外的内容,“自主检测”应安排在课堂内完成,以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⑶课前学生及时上交,教师要及时批改(如上午第一节课来不及批改,必须及时检查,并对学科组长的导学案进行批改),以确保课堂内自主学习内容在小组内展示完成。

⑷教师对各小组的预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并记入小组考核成绩。

【小 展 示】

依据导学案上,自主学习内容组内进行帮助型合作,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交流结束后及时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并记入各小组考核成绩。

【合作探究】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展示,开展协同型合作,教师巡回帮助答疑。然后安排大展示,即班内进行协同型合作,师生点评,对难度较大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各小组交流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并记入各小组考核成绩。

【课堂小结】

学生先独立思考整理本节知识,然后组内“兵教兵”及时进行帮助型交流,教师巡回及时进行答疑。

【自主检测】

学生先独立完成相关题目,然后安排小组之间进行批改,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并将测试结果记入各小组考核成绩。

【课后】

⑴布置学生相关课后作业,并及时提示独立完成作业的要求,充分发挥“兵管兵”的作用。⑵安排学生及时订正导学案,并及时上交批阅检查。

⑶教师要对课后拓展提高题及时进行批改辅导,确保优秀学生能及时掌握难度较高的题目。⑷安排学生用专用讲义夹分类保存好导学案,并及时进行检查,以确保导学案保存完好。

(三)注意事项

1.教师在课前要设计好各环节的时间,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及时完成教学任务。2.发导学案给学生时一定要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先看完课本内容,再做到学案。(最好教师当面指导)

2.使用时不可将导学案神圣化,导学案的根本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导学案不能照搬其他学校的。校情、学情都是影响导学案内容的重要因素,老师要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编制。

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篇6

本学期,我校的导学案教学工作全面铺开。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我经过半年的取经和探究,终于小有收获。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内容决不可以随意设计

应该来说导学案的内容是决定这份导学案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决不能出现设计随意、粗糙的情况。

首先,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不应是对教材现有知识点的简单分解,更不是依据教材内容布设的问题阵,而应当层层推进,前后呼应,形成有效的问题链。现今历史学科的教学特别注重史料的运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真选取跟主题相关的史料,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认知史料、分析史料、解读史料、提炼史料、整合史料,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其次,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停留在让学生读教材、学教材,从教材中来,回教材中去的肤浅层面。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打通历史与现实的关节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发展脉络,获得丰厚而深沉的人生启迪。第三,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有情感,有意义,能激活学生的反省精神和探求渴望。我想这些是很多历史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会体会到的,但是真要做起来却真的非常困难。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了解我们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历史学科的新动向,了解国内基础教育的新气象,以使我们的课堂真正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呼应。

二、导学案决不可以取代教学设计

如果只忙于做导学案,而忽视教学设计,那么整个教学反而被导学案所束缚,非常的沉闷、枯燥、乏味,课堂也缺少生成性,根本谈不上高效。反思之后,认识到一定要加强二次备课。只有把二次备课做到位了,将导学案自觉融入到教学设计的整个流程中去,使其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的目标设计。所以导学案的精彩决定于教学设计的精彩,良好的设计能够确保教学流程的完整运作,能够确保课堂生成的有效调控,能够确保教师个性的充分发挥。

三、导学案决不能代替教师的指导

导学案重在“导”,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同时,是不是还要强调一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同样可以是“导”,是科学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材料、如何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如何理解重难点、如何分类整理、如何构建体系。

浅谈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篇7

在实现高效课堂的道路上, 导学案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如果能够把握好新教材,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 设计出具有实效性的导学案, 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较为完善的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3个模块, 又叫三案并举。这3个模块可以较为系统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 突出重点和难点。导学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能够为学生小组合作和探究提供空间,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找到途径, 为创建高效课堂确定方法。

导学案的使用, 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用导学案可以使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教学效果好起来。通过“预习、互动、测评”3大模块, 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使学生在感受到学习成就感的同时, 不断养成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态度和行为。

一、导学案的设计

在导学案的开篇应该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3个部分。按照“以德为先”的要求, 在导学案教学目标的设计上, 教师应该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三维目标的第一位, 然后才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预习案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预先自学,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的时间要尽量控制在15~20分钟。预习案包括指导说明、教材梳理、预习检测和我的疑问4个部分。在预习案中, 设计教材梳理环节, 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已对教材重点内容的初步认识与整理, 通过对教材的梳理, 学生可以事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设计指导说明环节, 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完成预习案, 在方法和途径上给出指导。在预习检测环节中, 教师可以设计5~6道习题让学生对自己预习的情况进行检验, 以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当然, 预习检测这个环节,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也可以省略。设计我的疑问环节, 是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 让学生带着疑问在课堂上学习、研究, 提高学习效率。

探究案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中相对较难的问题, 即教学难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探究案注重探究的过程, 强调小组合作,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 包括探究指导、能力拓展、我 (学生) 的收获、我 (学生) 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共4个部分。探究案中, 设计探究指导环节的作用与预习案中的指导说明的作用相似。能力拓展环节, 是教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旨在引导学生开阔思路, 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设计我的收获环节, 是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效果进行反思,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悟最深、最佳的体验或最大成功等记录下来, 作为成长基石, 让它见证学生学习路上的飞跃。我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环节, 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整合, 是把教材由“厚学”到“薄的”、把教材内容由多学到精学的归纳之举,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训练案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巩固练习。训练案中,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设计整理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 题型要丰富, 用于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巩固练习, 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最好把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年中考试题设计进来, 作为训练案内容, 设计习题时要做到重点突出, 针对性强。

二、导学案的使用

在导学案的使用上, 预习案基本是让学生在课前完成, 一般是教师把导学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 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在课前自己完成预习内容。探究案和训练案的内容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在课上, 教师把教学目标显示在多媒体课件上, 或者写在黑板上, 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有针对性地学习。

对于探究案的使用, 教师可以将要探究的问题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 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 自主学习、相互讨论研究。然后, 由各小组选派一名成员 (可以是本组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 把本组探究的结果展示出来。然后, 在教师的引导下, 由小组选派一名成员 (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对另一个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在此期间, 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点拔。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点拔, 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目的。

训练案和探究案相辅相成, 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检测,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使用。训练案和探究案可以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也可以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有关习题。须要指出的是, 对于训练案, 如果内容较多, 教师可以安排到下一节课再进行, 可以依实际情况来决定。

对于三案并举的导学案, 教师在使用时间的分配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师可以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的时间控制在课堂时间的70%左右, 教师指导、点拨和答疑时间控制在课堂时间的20%左右, 最后用10%左右的时间对学生个人、小组学习等情况进行点评, 并对下节课内容预先安排。

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收获;困惑;建议

在吸纳杜郎口经验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校在去年也创造性地生成了导学案教学模式。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校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已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体会如下:

一、收获

1.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不参加中考,学校、学生都不重视,班级里有一多半学生放弃学习地理,与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对孩子听之任之,根本不管,还有的家长干脆表态,说:“不用孩子学好,我家有好几垧地,以后给孩子买个出租车就完事了,孩子在学校,只要你们老师看着不出事就行。”面对这种情况,上课时,教师就让学生拿着地理课本看一看,画一画,草草了事,久而久之,地理课就成了自习课,学生不爱学,教师不愿讲,而有了导学案,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了,主动寻找答案,学习热情提高了。除此之外,导学案中还设计有一些合作探究的题,学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2.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教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爱学习了。例如,讲《中东》这一节课时,导学案里设置了一个探究题,题目是:如果不依靠战争,中东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生:老师,他们那里盛产石油,可以用石油换水。

生:老师,他说得不对,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用点没点,用石油换水的方法不可取,他们应该采取节约用水的办法来解决。

生:老师,我的办法让他们协商用水,给水立法,共同使用。

生:老师,可以采取人工降雨的办法。

生:老师,他说得不对,人工降雨是需要条件的,中东是热带沙漠气候,没法实施人工降雨。

生:老师,我家的亲戚在以色列打工,他回来说:那里人人都知道节约用水,循环使用水,特别是农业上采用滴管的方法,他们创造了沙漠开花的奇迹。

生:老师,我在资料上还查到,他们有海水淡化工程。

生:……

看着他们激烈地研讨着,我的心里、眼里全是喜悦,这是这么多年地理课堂上所没有的场面。

3.提升了教师空间

一个教育专家说:写10年教案也成不了专家,但要是写10年的教学反思,不成教育专家也能成教育名师。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节课一节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极费工夫,又费时间,写教案就是形式,为了应付检查,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只要教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课就背好了,还有时间写教学反思,看教学著作。

二、困惑

1.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成绩也越来越好,而成绩差的学生就等着吃冷食,等着抄袭,一点也不动脑,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2.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还有时学生讨论起来,就争得面红耳赤,特别是为了加分,他加多了,他加少了等,导致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三、意见

1.我觉得导学案不能做成统一标准,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

2.还应该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尽快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工作。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设计出更实用的导学案。

参考文献:

孙晓红.学案导学式,教学探究,2007.

上一篇:医务科长职位竞聘演讲稿下一篇:初中语文经典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