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字的母亲(通用14篇)
记得小时候,每每母亲要检查作业,我都不敢怠慢,一定要恭恭敬敬地把当天的作业呈交给她。看着那锐利的眼光扫视着作业本上的每一个字,我每次都不敢草草地完成,甚至在一丝不苟地做完之后还不忘检查一遍。然而母亲最多只是审阅一番,并不发表太多的意见。偶尔评价一下我的字写得好与丑,是否出格了。尔后我还遵照她的“圣命”更改。
不过那时总会看到母亲的笑,好慈善,却又好……有一种琢磨不透的味道。不过。也有那么几次,我做作业时因为开了小差,题目做错了也没有发觉,当然谈不上检查,第二天交给老师批改后,换来一顿批评。放学后,我满脸委屈地跑回家责问母亲:为什么不指出我作业中的错误,弄得老师批评我。而此时母亲就会一怔,笑着说:“哦,我知道了,我故意不说,让老师批评批评你,看你以后还粗心不?做事总是三心二意的。”她说得挺有理,但我仍然有那么一点怀疑:怎么会看到我的错误而不指出呢?……
不过她的话却毫无破绽。在冥思苦想之下,我最终决定去试探一下。“妈,问你一个问题,东西分十份,取其中的五份是几分之几?”我得意地一口气说完早想好的问题。母亲一怔。审视了我一眼。笑了笑说:“你说是几分之几呢?”“我不知道……”我毕竟有些心虚。“我也不知道哇。”母亲又露出了那种琢磨不透的淡淡的笑容,“你说到底是多少呢?你不会不知道吧?”“二分之一。”我得意地说。“对,二分之一,也就是二一添作五,你还算可以。我故意考考你,看你知不知道。”母亲又是琢磨不透地笑着。“二一添作五”,我听说过,是书上的话。原来她是识字的,看来我真是瞎猜。我便不再怀疑母亲,对她依然恭敬得很,依然把每天的作业交给她检查,一切如故……终于有一天,我带着满脸的诚恳去请教母亲时,她这次却愣了半天,才看着已长高了的我笑了一笑。噢,我捕捉到了,那形容不出的笑原来是——含着诡秘,轻轻地对我说:“其实我不识字……”霎时,我呆住了,眼泪也流了出来,这来得太突然了,我却又有点不相信这似乎本该是真真切切的消息。
尽管母亲说得那么轻,我还是觉得响彻耳际。这不仅仅是单纯的长期被欺骗的感觉,而是对一个多才的母亲与一个文盲的母亲这一角色突然间转换的现实心有不甘!那天的作业我没有做完,当然不会给母亲检查。第二天,我忽然觉得生活中失去了什么,而且整天像做贼似的,担心着什么。最终如意料之中的那样,挨了老师的批评……从那以后,母亲便再也没有检查我的作业。我终究也淡忘了这件事,毕竟我长大了,做作业只是自己的事,母亲检查与否只是她的心愿,对我而言只不过少了些督促罢了。从幼时至今,我已经苦坐了十几年的寒窗。每天都有多多少少的作业,尽管每天都认真地去做,但我仍觉得再也不像幼时那样了。
西沉的红日, 仿佛是醉酒似的, 把缕缕落寞的橘红涂满天际。古老而沧桑的小道上充满着迷离的格调, 显得格外幽静。世间万物似乎都酣醉于这片短暂的美丽之中, 止住了一切声响。
我独自走在林阴道上, 边走边思考着母亲的那个“不”字。
小时候总会怀疑母亲对自己的爱, 因为对于我的选择、请求、决定……她大都会反对。母亲送我最多的并不是娃娃、花裙子和零用钱, 而是令我麻木的一个字———“不”。
回忆如潮水涌来。
还记得五岁的时候, 每天早上经过面包店, 母亲总爱问我吃什么, 而我却总是喜欢指着标价三元的火腿面包。谁会知道, 我每次都是战战兢兢的, 每次都希望她看不到价钱。然而, 每次她都是把眼镜向上推一推, 然后指着价牌说:“不, 太贵了。”跟着就给我叫了一个一元的菠萝面包或别的, 于是我便哭着不肯离去。每次她看到我这个样子, 总是生气而又无奈地把我提起来放到自行车后座上, 然后自顾自地骑了起来。
后来慢慢地长大了些, 我就更不愿意听母亲的唠叨了, 尤其是那个“不”字!在一次考试后, 我和几位同学相约到郊外去吃烧烤。回家和父亲商议, 可他却要我征得母亲同意才行。结果母亲又是那句:“不!那怎么行呢, 太危险了。你跟那些男孩子又不熟, 不许去!”母亲总是用她那陈旧的思想束缚我, 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不!不!不!……”就这样, 这个字我听了十七年!我越来越厌恶这个“不”字, 也越来越不愿意听母亲说话。
可是, 那一次, 父亲由于过度劳累病倒了, 需要几万块钱治病, 母亲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是相差甚远, 我这才体味出一元早餐的意义。几万元的医药费, 不是父母一点一点地节省出来的吗?大富由天, 小富由俭, 虽然我家并不富有, 可积谷防饥, 也算是一种保障吧。
从那以后, 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那瘦弱的肩上, 她的那原本光鲜的脸庞慢慢地变得灰暗, 银丝也一点点地侵占着她的双鬓。我开始慢慢懂得了她的良苦用心, 知道了她其实一直都很爱我, 且爱得那么深, 那么浓, 那么多, 只是爱得与众不同。那曾经让我厌恶的“不”字其实尽是充满爱意, 只是母亲不愿说, 因为她怕我被宠坏了, 以后不能独自面对生活的困难。
不知不觉, 我走进了菜市场, 远远地又看见母亲拎着菜篮和菜贩讲价, 这要换作以前, 我肯定会嫌母亲抠门。而这次, 我立马跑了过去, 帮她和菜贩子讲价钱。母亲买好菜后, 我挽着她的胳膊再次经过那个熟悉的面包店时, 母亲说:“我再买些火腿面包给你吃吧。”我笑着回答:“不, 妈, 我们回家做饭去, 您做的饭最香!”说完, 我和母亲四目相视, 绽开了两张笑脸。
父亲十几岁时,被生活所逼迫,随村人“闯关东”来到了哈尔滨。
他是我们家族史上的第一个工人。建筑工人。他转折了我们这一梁姓家族的成分。我在小说《父亲》中,用两万余纪实性的文字,为他这一个中国的农民出身的“工人阶级”立了一篇小传。从转折的意义讲,他是我们家族史上的一座碑。
父亲对我走上文学道路从未施加过任何有益的影响。不仅因为他是文盲,也因为从1956年起,我七岁的时候,他便离开哈尔滨市建设大西北去了。从此每隔两三年他才回家与我们团聚一次。我下乡以后,与父亲团聚一次更不易了。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反对我们几个孩子“看闲书”的。父亲常因母亲给我们钱买“闲书”而对母亲大发其火。家里穷,父亲一个人挣钱养家口,也真难为他。每一分钱都是他用汗水换来的。父亲的工资仅够勉强维持一个家庭最低水平的生活。
母亲也是文盲。但母亲与父亲不一样,父亲是个崇尚力气的文盲,母亲是个崇尚文化的文盲。对我们几个孩子寄托的希望也便截然对立,父亲希望我们将来都能靠力气吃饭,母亲希望我们将来都能成为靠文化自立于社会的人。
希望矛盾,对我们的教育宗旨、教育方式便难统一。父亲的教育方式是严厉的训斥和惩罚,母亲对我们的教育则注重在人格、品德、礼貌和学习方面。值得庆幸的是,父亲常年在大西北,我们从小接受的是母亲的教育。母亲的教育至今仍对我为人处世深有影响。
母亲从外祖父那里知道许多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而且听过一些旧戏,乐于将书中或戏中的人物和故事讲给我们。母亲年轻时记忆强,什么戏剧什么故事,只要听过一遍,就能详细记住。母亲善于讲故事,讲时带有很浓的个人感情色彩。我从五六岁起,就从母亲口中听到过《包公传》《济公传》《杨家将》《岳家将》《侠女十三妹》的故事。母亲是个很善良的女人。善良的女人大多喜欢悲剧。母亲尤其愿意、尤其善于讲悲剧的故事:《秦香莲》《风波亭》《赵氏孤儿》《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母亲边讲边落泪,我们边听边落泪。
我于今在创作中追求悲剧情节,悲剧色彩,不能自已地在字里行间流溢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可能正是由于小时候听母亲带着她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讲了许多悲剧故事的结果。
我认为,文学对于一个作家儿童时代的心灵所形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一个作家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创作风格起着“先天”的、潜意识的制约。
我们长大了,母亲衰老了。母亲再也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给我们讲故事了。母亲操持着全家人的生活,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心思重复那些典型的中国式的悲剧色彩很浓的传统故事了。母亲一生就是一个悲剧。她至今没过上一天无忧无虑的生活。
我们也不再满足于听母亲讲故事了。我们都能读书了,我们渴望读书。只要是为了买书,母亲给我们钱时从未犹豫过。母亲没有钱,就向邻居借。母亲这个没有文化的女人,凭着做母亲的本能认为,读书对于她的孩子们总归是有益的事。
家中没有书架,也没有摆书架的地方。母亲为我们腾出了一只旧木箱。我们买的书,包上书皮儿,看过后存放箱子里。
最先获得买书的特权的,是我的哥哥。
哥哥也酷爱文学。我对文学的兴趣,一方面是母亲以讲故事的方式不自觉地培养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受哥哥的熏陶。
我读小学时,哥哥读初中。我读初中时,哥哥读高中。
60年代的教学,比今天更体现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普遍重视。哥哥高中读的已不是《语文》课本,而是《文学》课本。
哥哥的《文学》课本,便成了我常常阅读的“文学”书籍。哥哥无形中取代了母亲家庭“故事员”的角色。每天晚上,他做完功课,便捧起《文学》课本,为我们朗读。我们理解不了的,他就耐心启发我们。
我想买《红旗谱》,只有向母亲要钱。为了要钱我去母亲做活的那个条件低劣的街道小工厂找母亲。
那个街道小工厂里的情形像中世纪的奴隶作坊。200多平方米的四壁颓败的大屋子,低矮、阴暗、天棚倾斜,仿佛随时会塌下来。五六十个家庭妇女,一人坐在一台破旧的缝纫机旁,一双接一双不停歇地加工棉胶鞋鞋帮。到处堆着毡团,空间毡绒弥漫。所有女人都戴口罩。夏日里从早到晚,一天戴八个乃至十个小时的口罩,可想而知是种什么罪。几扇窗子一半陷在地里,无法打开,空气不流通,闷得使人头晕。耳畔脚踏缝纫机的声音响成一片,女工们彼此说话,不得不摘下口罩,扯开嗓子。话一说完,就赶快将口罩戴上。她们一个个紧张得不直腰,不抬头,热得汗流浃背。有几个身体肥胖的女人,竟只穿着件男人的背心,大概是他们的丈夫的。我站在门口,用目光四处寻找母亲,却认不出在这些女人中,哪一个是我的母亲。
负责给女工们递送毡团的老头问我找谁,我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在那儿!”老头用手一指。
我这才发现,最里边的角落,有一个瘦小的身躯,背对着我,像800度的近视眼写字一样,头低垂向缝纫机,正做活。
我走过去,轻轻叫了一声:
“妈……”
母亲没听见。
我又叫了一声。
母亲仍未听见。
“妈!”我喊起来。
母亲终于抬起了头。
母亲瘦削的憔悴的脸,被口罩遮住二分之一。口罩已湿了,一层毡绒附着上面,使它变成了毛茸茸的褐色的。母亲的头发上衣服上也落满了毡绒,母亲整个人都变成毛茸茸的褐色的。这个角落更缺少光线,更暗。一只可能是100瓦的灯泡,悬吊在缝纫机上方,向窒闷的空间继续散发热。一股蒸蒸的热气顿时包围了我。缝纫机板上水淋淋的,是母亲滴落的汗。母亲的眼病常年不愈,红红的眼睑夹着黑白混浊的眼睛,目光迟呆地望着我,问:“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找妈有事?”
“妈,给我两元钱……”我本不想再开口要钱。亲眼看到母亲是这样挣钱的,我心里难受极了。可不想说的话说了。我追悔莫极。
“买什么?”
“买书……”
母亲不再多问,手伸入衣兜,掏出一卷毛票,默默点数,点够了两元钱递给我。
我犹豫地伸手接过。
离母亲最近的一个女人,停止做活,看着我问:“买什么书啊?这么贵!”
我说:“买一本长篇。”
“什么长篇短篇的!你瞧你妈一个月挣三十几元钱容易吗?你开口两元,你妈这两天的活白做了!”那女人将脸转向母亲,又说:“大姐你别给他钱,你是当妈的,又不是奴隶!供他穿,供他吃,供他上学,还供他花钱买闲书看呀?你也太顺他意了!他还能出息成个写书的人咋的?”
母亲淡然苦笑,说:“我哪敢指望他能出息成个写书的人呢!我可不就是为了几个孩子才做活的么!这孩子和他哥一样,不想穿好吃好,就爱看书。反正多看书对孩子总是有些教育的,算我这两天活白做了呗!”说着,俯下身,继续蹬缝纫机。
那女人独自叹道:“唉,这老婆子,哪一天非为了儿女们累死在缝纫机旁!”
我心里内疚极了,一转身跑出去。
我没有用母亲给我的那两元钱买《红旗谱》。
几天后母亲生了一场病,什么都不愿吃,只想吃山楂罐头,却没舍得花钱给自己买。
我就用那两元钱,几乎跑遍了道里区的大小食品商店,终于买到了一听山楂罐头,剩下的钱,一分也没花。
母亲下班后,发现了放在桌上的山楂罐头,沉下脸问:“谁买的!”
我说:“妈,我买的。用你给我那两元钱为你买的。”说着将剩下的钱从兜里掏出来也放在了桌上。
“谁叫你这么做的?”母亲生气了。
我呐呐地说;“谁也没叫我这么做,是我自己……妈,我今后再也不向你要钱买书了……”
“你向妈要钱买书,妈不给过你吗?”
“没有……”
“那你为什么还说这种话?一听罐头,妈吃不吃又能怎么样呢?还不如你买本书,将来也能保存给你弟弟们看……”
“我……妈,你别去做活了吧!”我扑在母亲怀里,哭了。
叫杨无锐的这一位,我喜欢把他当做酒友。
杨无锐好喝酒、会喝酒,喝酒后聊天常常冒出金句。
不像我,即便醉后也是拘谨的,恐怕我在杨无锐的眼中,一直是个无趣的小朋友。
聊得最多的是小说,最酣畅的那次,杨无锐和我聊了沈从文、汪曾祺、张爱玲、阿乙、张大春、韩寒。
杨无锐自己不写小说,但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小说。
他所描绘的那种小说,我远远不能企及。
而张大春,恐怕也与这本《其实不识字》有关,因为张大春《认得几个字》。
我读张大春,只读了小说,那是一种我神往的笔法,一种真正的中国人的写作方式。
写《其实不识字》的杨无锐,和那个酒后会冒出金句的杨无锐应该是一个杨无锐。
(二)
这本书,源于责编伍老师东兄的一个选题。
后来,这本书写成了杨老师想要的样子,出乎伍老师意料的样子。
这个叫杨无锐的家伙,用了那么长的时间,写出了一本让所有人惊讶的书。
一本本来应该是普及汉字知识的书,被写成了探究汉字、中国人、中国古人文化、生活方式、天与人的关系的书。
一个电脑、一杯酒、几段旅程,成就了这本书。
杨无锐喜欢独游,借着风寒或者没有风寒。
说走就走。
(三)
有时会嫉妒小毛。
可能这部书的很多读者,尤其是曾经接受过杨伯老师的通识教育的读者,都会有些嫉妒小毛。
他并非出于自愿的成为了收信人,但又那么荣幸的成为收信人。
小毛成为了这本书,这25封信的接受者。
就好像天有日月,道有阴阳,《其实不识字》不能没有小毛和老杨。
小毛本身就是一个有意思的人,所以他出现在一本书里,是多么的恰当。
我也丝毫不怀疑小毛将来会写出自己的书,如果有一天小毛的书要出版的话,我想他的编辑能是我。
(四)
每一封信的开头,都有一个令人为之动容的故事。
不管是一开始就冲撞了常识的“我”,还是面对星空不让大家认为那是奇迹的“天文学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矛盾和思考。
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东西,真的就是这样的吗?
天,在古人的概念里,有伦理和秩序的意味。
国与族之上还有天下和人类。
这些语句和这些语句背后的那些事,其实都是我惯常的思维所没有想到过的。
不知有多少学生,在遇到杨老师之后,把惯用的“我们”换成了“我”。
很多时候,我只能代表我自己,无法使用一个“们”,把其他人都“闷”进去。
人,只是一个个体。
在本篇的第二部分,我使用了我们,那是因为,那就是我们班呀。
(五)
感动于“重审”二字。
杨无锐老师的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好读的书,重审,需要严肃和认真。
这本书又实在是一本有意思的书,读后,我总会觉得自己血脉里的那种底子,和古人更近了一分。
其实不识字,其实想识字。
望着没有星星的星空,想到万国之上的人类。
作者:老K
每当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不是伤心;这不是痛苦;而是留恋。
小的时候我经常会惹出些’‘惊天动地’的事。每次都会被母亲罚罪。要说这一也是我自找苦吃。
那次,我家养着一条小黄狗,我可喜欢它了。我朋友来到我家要拿我的暑假作业。她刚进家,就被我家的小黄狗盯上了。它像着了魔似的,向她冲去。她惊恐地叫着,小狗正离她不远,我连忙追了上去,拉着了狗绳。我的心还在剧烈地跳。幸好她没被咬着,我叹了一口气。可不幸的事将要发生。
我回到家,母亲怒气冲冲。站在院子里揪起我的耳朵说:“谁让你把狗绳解开?要是她被咬着了,他父母会依你吗?他可是教师的女儿啊!”“凭什么?不就是教师的女儿嘛!有什么了不起!就为了她,你就打我,骂我。我长大不孝顺你!”我当时特别的生气,所以才会说出那样的气话。我现在都依然清晰的记得那时的情景,现在我的左耳朵还是肿的。那时我母亲使得力气太大了,让你都难以想象!
那次不知道为什么我把床上的所有东西都扔了下来。母亲见了我就打我,还把我关到小黑屋里,我吓得哇哇大哭。那里太黑了,可能是因为小时候不懂事吧。我就跪在地上。说:“我不敢了,妈妈!”后来妈妈说:“别哭了,要不你肚子就会疼的。”母亲掏出来一个糖果,我立马止住了哭声。
还有更有趣的,那次我上幼儿园,可能是母亲很忙,没有接我。老师让我自己回去,并告诉我在回家的路上小心点,别摔倒啦!因为路上都是石头。回到家门口,我立马跪了下来,双手拍地,跟拜皇帝似的。母亲听见了我到哭声,连忙赶了出来,妈妈抱着我说:“别哭了,是妈妈不好,走,我们回家一起吃糖果!”每次我哭的时候,妈妈总是像魔术师一样,都会变出来一个糖果。
小时候,我就会洗碗、扫地了,每次放学回来我都会帮父母干家务活儿;每次我都会向母亲展示我做家务的成果;每次都会受到父母的表扬,心里美滋滋的。
我在慢慢的长大,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都会笑,感觉小时候太幼稚了。我在变化的同时,母亲也在变化。
母亲为了我的学业,而出去工作。谁知母亲在工作时,母亲晕倒了。是脑梗塞,我放学回到家,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哭了。妈妈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关心你哥哥吗?那是因为他已经长大了,而你还是一个孩子。”我说:“妈妈,你的病会好吗?”妈妈说:“会的,现在我就吃着药呢!放心吧!现在你什么也别想,你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知道吗?”我点了点头。
现在我什么也不求,只求父母的这一生能够身体健康,开心的度过每一天,便是我的愿望。
以前我小时候总是爱惹母亲生气,母亲打我只是在教育我。每次有好吃的,母亲总是让着我,先给我吃。母亲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也为我改变了太多太多!
最先,依据面条的是多少在锅中放入适当的水。把水烧开,放入面条。当水沸腾沁出嫩白的泡沫塑料,面条也类似熟透。捞起来面条,用凉水清洗,把水控干。
随后逐渐切配菜,把豆干和油炸豆腐滚刀块,入锅煸炒,放盐,鸡精,生抽……起锅。
再把面条和配菜,都放入一个盆里,逐渐拌和。当面条与配菜充足结合,拌面就好了。(假如感觉味儿不足,还可以依据自身的爱好加一点醋)
这面颜色艳丽,看起来就觉得非常好。我夹了一根尝一尝味道:面条q弹可口,美味可口,咸度适度,一点点的酸给香气扑鼻的香气画龙点睛。我提心吊胆的把他们盛出去,放到精致的餐具里,等候母亲对他的点评。
母亲回家了,看着桌子那一盘热腾腾,热呼呼的拌面。为了更好地漂亮我刻意撒了些葱段在表面。看着这精美的拌面,再看了看系着罩衣的我,母亲放眼望去喜悦,难以想象地跟我说:“商品这是你做的吗?”我骄傲的点了点点头:“自然就是我做的,妈妈你快尝一尝吧!”我将木筷拿给母亲,母亲打动无比,眼睛里闪亮亮的。她接到木筷大块朵颐。一边吃一边夸我长大了。看着母亲把面条吃的一干二净,因为我如愿以偿了。我觉得每一次在我们吞掉了全部菜的情况下,母亲也会出现一样的成就感吧!
师:同学们,海边就要到了。你们认真听一下,是什么声音呀?
生:(异口同声地)是海浪的声音。
生:是涛声!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呀?
生1:(兴高采烈地)我看到了沙滩。好柔软的沙子啊。
生2:我看到了浪花,还有渔船。
生3:我看到了美丽的贝壳。
生4:我看到了大海上飞翔的海鸥。
师:如果我们脱掉鞋子,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1:软绵绵的。
生2:很舒服。
生3:我踩到了小贝壳。
师:谁能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第一行。
生1:我来。
师:这感觉真像是光着脚丫在沙滩上漫步。
师:走在这柔软的沙滩上,大家能感受到海面上吹来阵阵的凉风吗?
生:能。
师:你能将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看这些图片都画着什么?
生1:有海带。
生2:有珍珠。
生3:有龙虾。
生:他们都是海产品。
生:你们知道得还真多,你们还知道哪些海产品呢?
生1:紫菜
以上教师引导学生识字的精彩片段,它突破了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些字而枯燥地引导学生进行大量朗读的方法。纵观本片段教学,教师从对话人手,并巧妙结合大海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马上被情景所吸引,注意力也就集中了。同时,教师突破单调的读读记记方法,结合本课字词的意义和特点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字词,与学生进行生活化的交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在对话中无痕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以下是我对此教学片段的反思。
一、链接生活,让识字与生活无痕连接
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任,而一年级识字教学正是启蒙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巧妙抓住生活与识字的联系,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借生活让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为了拉近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教师创设生活场景,与孩子一起在海边游玩,学生在海边肯定会玩得很开心,教师巧妙地将生活中的场景与识宇学习结合起来,如海滩、海风、贝壳等,它不需要教师刻意地讲解,而是通过生活场景将字词与对应的景物联系起来,它触动了学生内心深处已有的场景,字词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识字能力也就是学生语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识字教学时,教师紧扣生活场景能让语言表达变得更加自然和逼真,学生会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建立语感,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后,语言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形成,而这个能力就要以生活场景为支持,熟悉的场景会让学生对语言文字记忆得更加深刻。
二、融入活动,让识字学习过程更加感性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是非常短暂的。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将识字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克服学生持续注意力短暂的问题。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结合教材创设了活动情境,以多媒体课件模拟旅游车伴随着鸣笛声将孩子们带到了大海边。而教材上出现的新词,教师并不直接带读,而是以活动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欣赏海边的风景,让孩子边欣赏风景边“游玩”海滨,以活动式的对话情景让学生自发地说出新词,并以情景引导学生感悟朗读韵文,从而既让学坐体验对话的乐趣,又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情景中建立了客观事物与词语内涵之间的对应关系,他们对词语的理解是形象和生动的,激发了学生喜欢识字、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搭建平台,让识字课堂教学向横纵发展
您是一个坚强的人,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几年了,您只身一人,支撑起一个家,而几年前的那一天,您却哭得天旋地转,让女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女儿从未见过您哭得那样伤心,仿佛您再也站不起来,仿佛女儿的天空就要倒下。但是,您的坚强,让女儿意外。您并不像许多作文里描述的一样,“天天以泪洗面”,而是用比女儿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您的女儿——我。从此,我积极地面对着周围一切一切所发生的变化,我不能倒下,因为在我的身上,有您的爱,有您的希望,更有让您摆脱伤悲的力量!于是,您的不平凡出现了。
我知道那是一种爱,可是却无法表达,我只能这样说:您由主观变成了客观。而那个客观,就是我的感受。您所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要经过我点头,您才敢做。说得明白点,就像我在学校请假,需要经过老师的签字和学校的盖章一样。比如说上网打牌。您总是担心影响到我,因为电脑在我的房间,您担心会太吵。而我每次都是“没事”“没事”地说个不停。因为我知道,您关注的并不是积分的多少,而是女儿的感受。我知道,这件事换成是每一个母亲都会这样做,但是,您却连去与朋友玩也是如此。每当您接到一个个邀请电话时,您总是会说:“我得问问我女儿”。这样一来,次数多了,您的朋友邀请您时,就直接来找我了。因为他们知道,您是最在乎我的感受的,即便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
曾经,我问过您,为什么您那样在意我的感受。您笑而不答。您是一个大人,您有您的自由,您有您的想法。您完全有理由不受我的牵制。我曾经那样迷惑过。而如今,我正坐在考场上却有了这样的理解:这就是一种爱。它很细腻,很不平凡。它让我有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它让我拥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全感,让我看到了明日的曙光是那样的闪耀。所以,它造就了您的不平凡!
感谢您,不平凡的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的思绪不禁飘散开来。
一天,我带着烦躁的回到了家,走进房间,发现里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书本整齐地放在书柜上,桌上还放着我喜欢的康乃馨,香味沁人心脾。我心情顿时好了许多,这时妈好走了进来欣喜的说:“你回来了啊,瞧,我给你整理的房间。这花啊还是我……”
“我放在书上的那本资料呢?下午还要用的!”我无心理会的一片好意,打断了她的话。
“什么?一本资料书,我没有看见啊,你再仔细找找吧!”妈妈回答道。
“没有啊,烦死了!放哪儿了?”我不耐烦地说道,急躁不安地寻找着。
“我来帮你吧。”妈妈好心说道。
“你帮我?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怎么帮我啊?”我冲着妈妈吼道。
霎那间,妈妈动了动嘴唇,想说什么,神情十分窘迫,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看着妈妈的样子,摇摇头,摔门而去。
来到学校,见组长正在发资料书。想起刚才对的无理,我在心里暗暗谴责自己。母亲是奶奶最小的女儿,她小时候没读过几年书。正因为如此她才把所有的期望寄托在我身上,我却拿那样的话伤她,我真傻!
正当我自责之际,耳边传来一声熟悉的叫喊:“雨杰!”是妈妈!我跑出教室,原来妈妈是来为我送饭的。我的`泪水一涌而出,愧疚地看着妈妈,想起对她的所作所为,我呜咽了:“妈,我……对不起您!”妈妈却笑着说:“妈妈没事!”
母亲啊,我曾给了你太深的伤害,你却仍然一如既往,给予我你所能给予的一切。一直以来,我以为自己和母亲之间有一条“代沟”,可现在才明白,是母亲用她的慈祥、宽容一点点将它填平。
这首先得用伯努利原理来解释。我们知道,象空气、水等都具有流动性。我们将它们称之为流体。流体在运动的时候。在流速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一种奇妙的特性: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这一特性是1738年瑞士物理学家伯努利在研究运动流体压强的时候首先发现的,因此称之为伯努利原理。如果一本书呈打开状态,有一阵风从右边吹来,如图1所示,根据伯努利原理,书本右边的纸张就会受到向上翻的力。比如说,右边第一页纸(右1),由于纸张上表面空气流速较大,压强较小;而纸张下表面因气流受阻,空气流速相对较小,压强较大。在纸张上下表面形成向上的压力差F上翻,使得这页纸往上翻。
而且我们知道,当空气流动得快的时候,在正面挡住它的物体就会受到空气的垂直冲击,也就是气流冲击效应。正因为这气流的冲击效应,当右边第一页纸翻起时,恰好挡住了从右边吹来的风,如图2所示,使得这页纸受到向左的气流冲击力F侧翻,迅速翻向左边。同时。右边的第二页纸(右2)也因伯努利原理而受向上的压力差F上翻上翻,接着受气流冲击向左翻;然后第三页、第四页……
诚然,开始刮风时,书本左边的纸张(左1)也是上表面空气流速较大,压强较小,下表面气体流速较小,压强较大,纸张受到向上的压力差F上,如图1所示,它们会不会向右翻呢?不会,因为右边的纸张翻起时,将风挡住了,左边纸张的上表面空气流速减小,所受向上的压力差F上也减小,翻不过来,如图2所示;即使右边的纸张没来得及翻起,没将风挡住,也会受气流冲击向左翻回,形如图3所示。
当然,实际情况复杂得多,因为书本的厚薄、纸张质量的好坏、书本的放置形态都各不相同,特别是,刮风时,风的大小、方向都随时改变。所以清风翻书的页数、是向前翻还是向后翻等等也不尽相同。可见,清风虽然不识字,但是翻书却乱得可以。
正因为这些原因,才使得清风乱翻书的。可惜清朝的翰林官徐骏不懂得这些物理知识。更不懂得满清官场之险恶,以至于发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样的感慨,惨招杀身之祸。
母亲!
一个高大的`身影,
一个伟大的名字,
一个传承文明的天使,
一个历经风雨
历尽枪林弹雨的英雄。
无论岁月怎样演变,
无论时光走了多远,
您永远驻守心间,
您永远铭记在心头。
母亲啊母亲!
在历史的历程中,
您爬过雪山走过草地
飞越火线吃过草根,
历经了烽火岁月。
每一个山头每一寸土地,
都留下您深深足迹。
今天,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有亿万个子民,
匍匐在您的脚下,
深情的喊着,
妈妈您辛苦了,
让我们为您祝福,
为您祈祷,
祝福您安康长寿!
曾今,在中国地图上,右下方有一个小岛--香港.他是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万分之一。一百年前,这块美丽的弹丸之地是帝国主义列强强行从母亲身上割去的,多少屈辱之泪,多少思乡之情,那具有中英特色的“中英街”成了这段屈辱历史的见证,让每个中国人都铭记在心。
6月30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香港,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踏上香港的土地。 同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197月1日中国人民终于可以自豪的向外宣布:“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追求和谐统一的具体表现,作为我个人来讲,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制度优越性所展现出的结果。
香港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洗刷了百年的屈辱历史,炎黄子孙得以团聚,民族之魂得以振奋。我们祖**亲用最真的心,迎接迷失的孩子归来,为了香港回归,为了香港回归后的稳定繁荣,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为了让香港“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制定CEPA计划,我们实施东改工程……
香港这块土地上,经历过狂风暴雨,而今沐浴着和风细雨;走过凋零颓败,而今是美丽繁荣。香港有那高科技的竞技场、科学馆令人大开眼界;那充满童趣的迪斯尼乐园,是每个孩子向往的地方,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海滨、繁华的铜锣湾,是人们生活、旅游的天堂……
香港回归来,伴随着内地经济飞速增长,香港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对维护香港的繁荣发展,对保持香港市民享有较高水平的物质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有些人崇洋媚外,他们没有认清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在香港回归祖国大陆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崛起,我说不上自己内心的自豪感。我只知道这是中华民族在中西方文化文明冲击的较量,香港的和平归顺祖国大陆,是我们中国人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具体表现。而现在的台湾当政人员为何没有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反而总是在同祖国大陆做相反的政策。总想独立。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肢解的结果,通过香港的回归我们看到了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只有中华民族才是最有向心力、凝聚力的民族。
我党高瞻远瞩,按照伟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通过外交谈判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终于实现了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问题的成功实践,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而且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关系重大,影响深远,还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上,精彩绝伦的浓笔重彩,永垂青史。香港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百年国耻,这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也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香港回归祖国也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
同时,我也感到香港回归祖国十年以来,尽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但都度过了难关。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目前,香港已超越东京及伦敦,成为全球第三大融资中心,在过去十年为内地企业融资达一千一百亿美元。财政司司长唐英表示,在五年前,他根本不敢想象香港能超越东京及伦敦,成为全球第三大融资中心……香港政府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我觉得与中央政府对香港不遗余力 支持是分不开的,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支持,是香港经济持续发展与政改循序渐进的重要保证。正如胡锦涛指出的一样:事实无可争辩地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香港同胞完全有智慧,有能力管理好、建设好香港,伟大祖国始终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
执照“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们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今年是我国行使恢复香港主权十周年纪念日。面对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我们要继续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二十年了,二十年树木,今年春天紫荆花盛开了,花开得绚丽、灿烂、芬芳,因为它们还要以更加鲜艳的色彩,引用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说过的那句话:“香港回归二十年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荣,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和谐。”
宋韵如开始没有觉出婆婆不喜欢她,慢慢听出来婆婆对她不满的地方可多了,最不满的是她学历不高,尽管她老公的学历也不高。
宋韵如其实打心眼里佩服婆婆。婆婆勤奋能干,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直做到了设计院的院长。家里的大姑姐和婆婆一样能干,研究生毕业后也在设计院工作。宋韵如极崇拜有知识的人,尽管她只上了职专。所以她嫁到陈家后,无论什么活都是抢着干,她不怕批评,总是乐滋滋地干活。
有了孩子后,公婆对孙子陈晓语很好,这个名字还是婆婆给起的,他们总是给孩子买东西。她觉得婆婆是能够在教养孩子方面帮上忙的,因为公婆有经验。后来她发现爷爷奶奶对于孩子打心眼里喜欢,甚至于孩子的坏习惯和没有礼貌的行为也很喜欢。如果自己稍微责怪,让三四岁的儿子自己吃饭自己收拾东西,爷爷奶奶就会在孩子面前说:“对于小孩子怎么那样要求呢?”这给孩子错误的暗示,在爷爷家里可以想怎么样都行。
宋韵如终于明白自己想依靠孩子的爷爷奶奶带孩子,本身就不对,爷爷奶奶辛苦大半辈子也该好好休息了,他们按照原来的传统教孩子,也有很多问题。所以她很早就让孩子上了幼儿园,从幼儿园接回来后,就和孩子呆在自己的小家里,或是看画书,或是和孩子一起干活。
宋韵如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她知道靠自己原有的知识根本教育不好孩子,所以买了很多幼教方面的书。她读这样的书虽然吃力,可每天都坚持读。她因为自己的童年有遗憾,所以不想让孩子的童年也有遗憾。她为孩子报了书法班,教书法的老师说学书法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婆婆就说:“看把你妈能的,想把你培养成一个大书法家啊。”这话从婆婆嘴里说出来,总让人听起来不好受。
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她越来越觉得,孩子从奶奶家回来后会变得不听话,她有意让孩子少去奶奶家。一个星期天去了后,她听到婆婆大声问孩子:“陈晓语,上星期为什么没有来奶奶家?”晓语说:“我妈妈让我在家帮她打扫卫生,我还自己洗了我的小衣服呢。”婆婆高声说:“听你妈的话,过年都会过错了日子。你妈还有资格管你呢,她自己连正规大学都没考上,哪会教育你?只要你别像你妈妈那样笨就行。”
宋韵如无论怎样做都无法讨婆婆喜欢。她不如大姑姐能干,挣钱少,星期天不过来给婆婆收拾,婆婆不高兴,可过来婆婆不是批评自己就是说孩子。
宋韵如听到婆婆这样说自己,心里很难受。但这也激起了她教育好孩子的决心。
虽然自己没有考上大学,可是做家务劳动不用高学历就会,只要有爱心和恒心去做就是了。宋韵如从做家务中找到了自信,因为婆家的人都不屑于做家务,所以她是这个家里做饭最好吃的。
宋韵如从书上看到,爱劳动的孩子有出息。书上说在做小事上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自信的营养剂,有助于他们自尊心的形成,而且锻炼了做事的能力。她高兴地看到陈晓语能够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乐趣,孩子并不是大人想象的那样烦劳动,劳动过后孩子有成就感。所以无论婆婆如何讽刺她,她都默默坚持。陈晓语因为爱劳动,也爱活动,身体很健康。
星期六她又给陈晓语报了一个绘画班,婆婆的不满达到了极点,说孩子会累坏脑子的,这么小就学习,会让孩子到了该上学的时候厌学的。可陈晓语很高兴地去上绘画班。
陈晓语不只一次地说:“妈妈,咱家数你学历低,你又不是大学毕业,能教好我吗?”宋韵如自豪地说:“我虽然学历不高,但我有好多优点啊。我一直很勤奋,我知道会学的孩子要比不会学的孩子轻松得多,正因为我小的时候没有学好,我才知不会学习有多难受。我还不固执,只要看见教孩子方面比我强的人,我都会厚着脸去问人家。我还一直读书,在育儿方面我比你姑姑读的书要多。”
由于宋韵如从小教育孩子爱劳动,在劳动中培养起陈晓语的责任感和成就感,陈晓语无论做多么简单的事,都力求做到自己的最好水平。简单的事坚持下来就不简单了,婆婆也感受到陈晓语做事的能力强,可还是爱说:“等上了学,你在学习上肯定赶不上你姐姐的。”
婆婆批评宋韵如和孩子已经成了习惯。她不愿意当面反驳,回家的路上就对孩子说:“我听人家说,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
宋韵如说对了,陈晓语上学后,学习勤奋,他比他姐姐学得轻松,又有成就感。
渐渐地,婆婆看宋韵如的眼光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个没有高学历的女人,因为勤奋,因为努力,终于为自己争得了尊严。
陈晓语终于成为了一个出色的孩子,就像他妈妈期待的那样。
shen_wanzhen@sina.com
关于妈妈,你了解多少?
1. 妈妈出生在哪一年?
2. 妈妈最近在看的剧集是什么?
3. 妈妈怎么称呼爸爸?
4. 妈妈的时尚楷模是谁?
5. 妈妈那些年最爱听谁的歌?
6. 妈妈最爱的水果是什么?
7. 妈妈穿几号鞋?
8. 妈妈常挂在嘴边的糗事是什么?
9. 妈妈最拿手的私房菜是什么?
10. 妈妈在下雨天会犯小毛病吗?
不假思索,你答出了多少?少于5条,是不是该和妈妈多聊聊天,弥补一下心中的空缺,一切都还来得及。
一封写给妈妈的信
每当看到赞美妈妈的文章,你是不是也会想到妈妈,是不是也有很多存在心里的话想要对她说,但说出口又觉得太煽情,害怕妈妈的一句“傻孩子”把你惹哭?
那么借着母亲节把心里的话都写在信里,告诉她,你有多爱她。
昵称。所以从那时候起,我喊你“大姐”,你没有反对,还称我为“大妹”。这是我的第一个昵称,虽然长大后觉得被人喊“大妹”又土又傻,但当时真的感到很骄傲,因为“大妹”代表着你对我的爱。
现在,我又有了新的昵称,叫“小囧”,是另一个“小囧”对我的秘密称呼。小囧在上个月向我求婚了,这回你心里的大石头可卸下一半了,另一半可在中秋节时完全卸下(他决定在中秋假期的时候跟我回家,请求你和爸爸同意让我成为他的妻子)。我很爱他,这回我确定没看错人,至少他的歌喉不错,你们见面的时候可以在“天路”上较量一下,我敢说他一定能达到你所要求的高度。你说过,爱音乐的孩子决不会是坏孩子。第一次让你知道他的存在就直接谈论到了婚姻,你一定会觉得我不够慎重,但我等待他求婚的这一刻,从我和他互相表白时就开始了。
我真的觉得太幸运了,从小到大都是这样,毫无顾忌地把心事与你分享。一切仿佛还在昨天,我哭着鼻子跑到你面前,说谁谁又欺负我了,你总是开玩笑地说:“大妹真是个受欢迎的小女孩,小男子汉们都争着跟你玩。”我总是擦着鼻涕,叫嚷着:“大姐,帮我揍他们的屁股。”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挥着手假装在我的屁股上揍几下,让我先管好自己。可是,那次我一个人偷偷地躲在房间里为他哭鼻子的时候,你说起他的口气却不是那么客气,尽管我努力辩护他是因为喜欢我才变得暴躁的,你还是拉着我那双被他捏红的手,留下了眼泪。你说:“他不懂得爱你,真该被我狠狠地揍一顿屁股!”再后来,我离开家,去追寻所谓的梦想,又经历了一次无疾而终的恋爱,半夜里只有你打来电话安慰我,让我把泪湿的枕头拿出去晒晒,明天又能像新的一样了。那时候的我还傻乎乎地问你:“还会有人爱我吗?”而现在,我终于找到那个愿意伴我白首的人了,也希望你会喜欢他。
说了那么多,才发现有些跑题,但我知道这也是你最想听到的——我还相信爱,并实践着。 谢谢你,妈妈。是你让我在人生路上有了支点,即使跌跌撞撞也从不言弃。
总之,我们是永远互撑到底的“姐妹淘”。爱你。
女儿:大妹
妈妈,请爱我一次
妈妈:
您好!
妈妈这个称呼对我来说实在是陌生,我总希望能对这个称呼避而不谈,可惜母亲的身影无处不在。如果您还留在家里,您也会像奶奶疼爸爸那样疼爱我的,我敢肯定这一点,因为我从小就很乖巧,只希望离家的您回来时不会失望,尽管我知道希望很渺茫。
关于您的事情,奶奶闭口不谈,爸爸偶尔会在我们独处的时候说起。有时候我会在心里责怪您太可恶,竟然舍得丢下刚满一岁的我,头也不回地走了。但更多的时候,我会向爸爸抱怨,为什么要等你离开后才长进,为什么奶奶要等你离开后才明白她把幺儿宠坏了,您是失望透了才离开的。
妈妈,您在哪儿呢,过得好不好,是不是早已组成了新家庭,而我也有了弟弟妹妹?就算这样,您也可以回来看一看我啊。妈妈,您回来吧。爸爸很想您,奶奶也是,她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她还记得你爱吃枣子。回来看一看现在的家吧,您一定会喜欢的。现在家里跟以往不一样了,爸爸很努力地干活,家里的土屋早就用水泥盖成了楼房。我刚上大学,爸爸送我入学的时候,我多希望您也能在,这样在挑被套的时候就能问问您的意见,因为爸爸的眼光实在不敢恭维,他竟然给我买了床大红花的被套,愁死我了。
在宿舍里,每当同学们谈论妈妈这个话题时,我总是插不上嘴,只能在心里描绘您的样子,毕竟我看到照片里的您是20年前的样子,现在的您是不是还像以前那样瘦瘦的,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还是已经有些发福,头发也剪短了。就算您跟以前不一样了,当您出现时,我也能一眼认出您。因为我和您一样,笑起来脸夹上会出现两个小酒窝,爸爸说我们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就连身上的倔脾气也一样。说到这点,我似乎有些理解您为什么会生爸爸的气。
千言万语,还是希望能遇见您,握握您的手。
女儿:妮尔
STOP!女强人
妈妈:
母亲节就要到了,今年没有为你准备礼物,我想你也不会失望的,因为去年我送出的礼物,你连包装都还没拆呢。如果我当面跟你申诉,我现在就能想象得到你会说“我很忙,公司里的小猴子们没有我看着就会炸开锅。宝贝,你爱妈妈,母亲节哪天过都行。是不是想出去吃东西了?让爸爸带你去吧。”
说真的,妈妈你知道我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吗?不再是那个馋嘴的小女孩,总等着过节去吃好吃的了。我知道你一个人打理生意很忙,可就算再忙,爸爸和我难道不是你的生活重心吗?每次我和爸爸想跟你庆祝一下,得到的答案总是“我很忙”。是的,你总是很忙,忙得抽不出时间想想我们也很需要你。我知道,你原来不是这样的,你也曾悠闲度日。
妈妈,你知不知道你像极了《飘》里的郝思嘉,让我又爱又恨。当然,你也是一个典型的白羊座女人。就像星座书里说的“如果你爱上一位白羊座的女人,我真不知道是该祝贺你呢,还是表示同情。”说实话,我也用这句话安慰过爸爸。
nlc202309032311
妈妈,我可以理解你今天的忙碌,可我想你停一停,休息一下,我们已经丰衣足食了,甚至更富足一些。我猜想你对事业乐在其中,或者说有点儿无法自拔。如果说这份事业给你带来存在感,是你的精神支柱,那么我和爸爸不也是你人生事业的一部分吗?
我对照了白羊座女人的特点,我惊呼实在太准确了。可能你并不了解星座是什么,就好像你不懂得我喜欢阅读星座一样,白羊座女人就是这样,起初以为爱是自己全部的存在,但事实上从出生到谢世,一直全神贯注的肯定是自己,其次才是周围的世界。没有男人,没有家庭,你们会比任何人活得更加轻松自在。但不可否认,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妈妈,从外公手上接下这桩千疮百孔的生意时,作为长女,你迅速担起了当家人的责任,却没发过一句牢骚。但在这过程中,你是不是忽略了站在你身后的爸爸和我。
借此机会,我们一家人聚聚好吗?我和爸爸都很爱你,心疼你。
女儿:婧婧
记得“下一次”
阿姆:
今后只能在回忆里这么叫你了。你的突然离世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我们知道终有一天你要离开的,可这一天来得太快。没能守在你临终的病床旁,这份遗憾在我心里久久不能散去。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并没有一起庆祝过母亲节,我注意到这个节日还是因为佳佳给我画了张卡片,看到佳佳用稚气的笔迹写着“妈妈,辛苦了”,我想到了你教我写字画画的场景,于是我给你打电话,说起佳佳会写字画画了,还在母亲节给我送了自己做的卡片,你在电话那头欢喜得不得了,还说我小时候总爱坐在院子口的阶梯上,垫着小板凳,照着你的笔迹涂鸦,写字画画弄得一塌糊涂。
后来,我和弟弟在收拾你的遗物时,才发现我们以前的涂鸦画、日记本都搁在你的柜子里保存得好好的,你还给它们标上了记号,记录着我和弟弟成长的笔迹。时光飞逝,昨日的小毛孩也在为人父母中明白了更多关于母爱的事情,小时候我总是喜欢缠着你给我买糖吃,可是你总把糖罐子放得高高的,以防我随手可得,小时候不明白,总觉得阿姆是个小气包,现在看着佳佳满口蛀牙还馋着嘴要糖吃就想到了那时候的我,阿姆看着我扭捏着讨糖吃,想必也内心纠结,是不是该心软一次?记忆中,阿姆可没有一次心软,而是坚定地执行按时分配,看表现决定增减数量的原则。
这些小事,历久弥新,多希望我还有机会跟阿姆撒娇,讨糖吃,只是机会不在。我们总以为还有很多时间跟你共度,你看起来健康有活力,还说要跟弟弟学摄影,以后旅游的时候拍照片给我们看,你的旅行计划排得满当当……可惜计划还没一一实现,你就告别了我们,而且是那么的突然。弟弟说最遗憾的事情是没能常常陪在你身边,我亦如此,总爱拿“下一次”当借口,现在真的要等到“下一次”了。
但愿下一次我们没有那么多借口,好好陪陪你。
女儿:珍
——最想对妈妈说,却没说出口的那句话
“妈妈,我爱你”
含蓄的中国人,对“我爱你”这句表白是有多纠结,你懂的。找个时机,好好地对妈妈表白一次吧。
“妈妈,辛苦了”
你一直想说这句话,但总是找不到机会。你不能在妈妈炒菜的时候,为盖过抽风机的杂音而提高分贝,也不能在妈妈拖地的时候追在她后面脱口而出,更不能在她仰面朝天晾衣服的时候对她说……为了避免笑场,要选好时机。
“你是世界上最美的妈妈”
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从来不觉得这句话肉麻,可是当你跟妈妈面对面时,就算话到了嘴边也还是说不出口,只觉得这样的对白只能出现在荧幕上。其实吧,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趁着情绪在,大胆地赞美一回。
—— 明星妈妈的剪影
@王菲
从不多言的王菲在隐退后的家庭生活也鲜为人道,但从她微博上找到的蛛丝马迹,不难看出她跟女儿的相处宛如姐妹花,女儿对妈妈的崇敬也不言而喻。
@张柏芝
一向大大咧咧的张柏芝在当妈妈这件事上从来不马虎,现在,她把工作之外的时间都留给了Lucas和Quintus,关于她的新闻,总少不了带他们去游乐场的话题。
@维多利亚
能兼顾事业和家庭是很难得的,维多利亚做到了,她并不只是贝克汉姆光环后的居家小女人,她有自己的事业,同时也为家庭投注了最大的关怀。
@安吉丽娜·朱莉
没有人会否认朱莉家就是一个小联合国,从最初收养的孩子到亲生孩子,她从未减少过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关爱,至少我们从那些报道中看到的是这样,对孩子的爱,也可以是人间大爱。
【不识字的母亲】推荐阅读:
阅读教学中的识字05-30
一年级识字语文的论文06-14
突破小学语文识字的难点06-17
一年级识字比赛的方案06-24
一年级识字的教学叙事07-09
二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07-12
秋天的图画识字说课稿10-12
一年级下册《识字7》的教案01-14
谈谈低段识字教学的策略05-29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论文的题目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