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通用8篇)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y specialtie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for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aking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as the goal,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as background and th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s the main line, the application teaching system is built to strengthen practice teaching link, reform the methods of examine and assessment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engineering awareness,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the 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the students.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工业工程;应用型教学体系
Key words: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industrial engineering;application teaching system
1 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提出
所谓应用型教学模式,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工程实际应用为背景,加强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课程教学与国家工业工程执业资格对接,突出人因工程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同时着力加强本学科与工业工程专业其他学科的内在关联。促进学生熟悉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规律,理解作业能力的生理与心理基础,掌握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安全舒适问题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对人机系统进行分析与评价,开发简单易行和有效的工作方法,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业工程师。
2 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1 构建应用型课程教学体系
由于人因工程教学内容相对分散,知识点多,且学科发展快,教学组通过研究实践,强化知识内容的关联性、系统性和整体性,设置5大教学单元,包括学科概论、人体生理与心理、环境因素体系、机器体系,以及人-机-环系统;每一单元均设定研究内容、工程实践案例和调查报告与创新设计3个环节(见表1)。同时将课程教学划分为3项模块,即基础性教学内容、选择性教学内容和工程案例教学内容。做到5大单元框架科学合理,3项模块层次教学实时更新,教学方法多元出新,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教学体系(见图1)。
2.2 建设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
“人因工程学”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系统设计、设置和改善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①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授课的始终,5大单元的教学环节均设置调研报告、小课题设计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的提升。
②进一步整合实验内容,根据理论授课的单元性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系列化,增设实验项目,划分3大项,包括人体生理与心理测验、环境测量、综合设计。其中每大项再开设相应小项,大项为必选,小项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任选;另外,增设学生自拟实验内容,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③实现课程设计内容的多元化与阶段化,在每一单元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束后,进行阶段性的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取材于实验与实习的工作现场,突出人因工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④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目前黑龙江科技大学已经成立加工中心、实训中心,同时专业实践基地也在建设之中,学生能够实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
2.3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针对“人因工程学”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特点,教学组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①在学科定义及基础理论讲解时,注重“问题是什么”、“背景是什么”、“性质是什么”、“解决方法是什么”,逐层递进深入浅出。
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进行多样化教学和辅助教学,如“人机界面设计”,以手机电脑为例启发学生思考,采取课上和课下互动的方式,以汽车界面和数控机床作为工程案例进行教学。
③设置现场教学情境,如“人-机-环系统分析评价与设计”,采取基地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强化学生实践意识,增加实践应用能力。
2.4 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特色,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根据课程内容中基础理论、基本原理、设计方法、综合应用等不同层次,以知识获取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配合的作业类型和考核要求。在教学进程中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全程跟踪学生学习情况,采取笔试、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考核、调研报告、实践总结,以及工程改善优化、创新设计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进行全方位考核。
3 结束语
一、毕业设计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本科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毕业设计的目的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例如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扩展所学专业的知识面, 加强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等。隧道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有:
1.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基础如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等和专业知识有机的融会贯通, 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 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 弥补自身的不足, 巩固所学知识;
2.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完成的综合性作业, 它能够让学生重温本科阶段的各科内容, 对隧道工程及相关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为毕业后的工作和深造提供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3.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 可以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 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独立完成文献的查阅和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亲力亲为、敢为人先的精神;
4.隧道工程的实际工程中, 仍然有很多需要创新的地方, 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 勇于创新的精神;
5.检验学校在本科四年的教学成果, 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土木工程涉及广泛、内容庞大, 毕业设计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大综合大贯通, 毕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和学生本身专业素养的好坏。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对于提高高校的教学品质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 毕业实习方面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时通过动手去亲自体验和实践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但如今很多高校的毕业实习已经背离了这个基本思想。以隧道工程为例, 我们可以指出的有:首先, 出于安全、经费等多种因素的考虑, 大部分高校的隧道工程系不让学生亲自参与, 而仅仅局限于现场参观, 他们毕业实习基本上都是在已经建好的隧道中进行参观, 指导教师现场讲解, 对于正在施工的部分基本上是不会允许学生进去的。这样对学生来说没有现场见过隧道的施工就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就不能根据现场所见的到各种施工情况联系书本上的相关知识, 从而提出自己的疑问, 显然这不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其次, 很多学生本身没有意识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即将进入工作岗位, 以后有的是时间去实践。而把毕业实习更多的看成去完成学校交给的一个任务。同时在这段时间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而忽视了毕业实习。最后, 学校在毕业实习的投入不足。由于经费投入到教学科研方面的投入产出相对较高, 很多高校把经费投入到教学科研中而忽视了毕业实习的投入, 导致学生的实习地点不具代表性, 没有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现场指导甚至没有动手的机会, 这也无形中使学生认为学校也不重视毕业实习, 学生本身就会更加怠慢。
(二) 指导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很多高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更加倾向于后者, 甚至学校会给老师下达任务, 如必须发多少篇论文, 必须争取到多少科研经费, 必须获得多少奖项等, 这就导致了很多老师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自己的科研项目上, 而很少投入精力去检查学生的毕业质量。 (2) 隧道工程中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工程项目, 所以他们一般都把时间精力放到自己的项目中去了, 甚至根本无暇顾及学生毕业设计。 (3) 部分老师没有实际工程经验, 有部分隧道工程老师甚至没有参与过隧道的设计和修建等, 另外部分老师缺乏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 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显得力不从心, 导致部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三是许多老师把往届毕业设计的题目稍加修改甚至不改就给本届学生, 这就使得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即使做不出来也可以去会抄往届的设计, 而不会独立的去思考和解决毕业设计中的问题。
(三) 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2) 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很多毕业设计几乎都是一个套路, 很少有创新的地方。 (3) 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往往会忽视相互交流的重要性。由于每个人的题目都有部分差别, 因此大部分都是自己埋头苦干而忽视了同学间相互交流的作用。 (4) 缺乏把知识相互串联起来的能力。 (5) 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都存在抄袭问题。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 完成毕业设计有困难, 就在其他学生做完毕业设计后抄袭别人的。 (6) 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清楚。很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是能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前提, 他们是为了拿证而去被动地完成毕业设计, 认为只要设计合格了就可以毕业了。而对毕业设计的质量好坏不关心, 仅仅只是能过通过答辩就行。
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与思路
(一)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用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来完成设计。在毕业设计遇到问题时, 老师不应该有问必答, 而是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去寻找答案。指导老师应该避免高高在上德高望重的思想, 积极和学生探讨所遇到的问题, 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浮躁错误的态度及时进行批评并督促学生改正。
(二) 提高指导教师素质, 改善指导方法
指导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应对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提前培训, 讲授怎样定题怎样辅导等问题。各老师也可以分享往年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供其余老师扬长避短。同时应进行岗前的思想培训, 提高老师对设计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 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来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应不断总结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问题, 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为后续指导提供经验指导。另外还应注意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通病, 指导过程中着重强调该类问题。对待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尝试不同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 例如,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定期进行隧道设计讲座、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对同一工程进行多方案的设计, 来多方面探索最适合本届学生的指导思想。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重在引导而不是直接告知。直接的告诉答案会让学生形成一种依赖心理, 这不利于培养他们自己寻找资料和答案的能力。老师可以在大方向上为学生导航, 而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提高毕业设计的管理能力
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指导老师和学生的事情, 也是学院乃至学校的事情。学院和学校的教学管理部分应该加大对毕业设计的管理, 制定科学的管理模式。例如, 在毕业设计时, 应该随时抽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必要时可以邀请除指导老师以外的隧道工程系老师进行提问抽查。管理部门同时应该认真听取老师、专家和学生的意见, 不断完善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和评价体系。毕业答辩是检验学生设计好坏和老师指导好坏情况的最终体现, 院校应该切实深入实际, 把握答辩这个最后的关卡, 在最后这道线上做好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答辩之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答辩评判标准供老师和学生参考, 答辩时一旦发现某个设计达不到要求的标准, 应该认真彻查找出问题并认真修改设计, 直到达到能够通过答辩的水准。
(四) 多带学生去现场
实践出真知, 隧道工程的学生应该对隧道的设计、评审、施工、验收等一整套流程有总体把握, 且对每个细节都应该有丰富的认识。毕业设计不是闭门造车, 而是多去现场了解情况反馈给他们自己做的毕业设计, 这样既能够丰富现场经验, 也能够提高学生对隧道的认识, 从而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时间的末期和踏入社会的前期, 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期。毕业设计的开展也伴随着学生和老师各种心理和思想的交织, 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总结如上段落有以下结论: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丰富、内容庞杂, 为做好毕业设计, 学生应该提前综合各科知识做好设计的知识储备和资料文献的收集整理。指导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毕业设计, 改正态度, 老师认真负责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学生应该独立思考完成设计内容。加强对土木工程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 把实习任务认真落实到实处, 必要时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可去现场观看相关设计施工过程。院校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应以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 不断探索和提升管理水平。
摘要: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毕业前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涉及知识面广而且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本文以土木工程中隧道工程专业为例, 通过分析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并给出一些建议。只有切实抓好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 只有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才能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李丽, 李元垒等.浅谈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J].科技信息, 2007, (18) :172-173.
【关键词】本科生 毕业设计 成绩评定机制 校外盲审 弹性末位淘汰
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2014YB52;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55。
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是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评定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因此,如何确保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为例,目前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环节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如部分指导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盲目打高分,评分团队的评分比重不合理等都可能会使成绩评定缺少客观公正性。研究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改革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成绩评定机制,对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合理性进行研究的比较多。如许天昊、王宇等[1]针对本科毕业设计审阅成绩和评阅成绩普遍高于答辩成绩的问题,提出了调整系数法,并给出了调整系数公式,有效地控制了各项成绩之间的偏差;李瑞兰[2]针对各评分团队不合理的评分比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部分的成绩比例,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随意性、片面性等缺点;于英华[3]通过模糊数学理论进行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确定最终成绩,减少了传统成绩评定的不公平性。但是毕业设计全面系统的成绩评定机制研究相对较少。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的调查研究
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
各大高校都有几乎不同的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通过选择与本科教学质量较好的高校进行标准对比,有利于从管理规定上改善成绩评定方案。表1即为部分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情况。通过表1可以看出,高校的评分团队都是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组成,但是其评分比重略有不同,各学院视情况自定,其中武汉大学明确限制答辩小组的评分比重不低于30%。成绩等级分为11级(A+ ~ F)和 5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以及采用百分制的高校分别为两所,还有一所高校不限制,由各学院定。
2.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问卷的主要对象是有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有毕业设计经历的本科毕业生,其次是本科在校生。反馈的有效问卷共计110份,其中教师占16.36%,本科毕业生占66.36%,在校生占17.27%,如图1所示。对于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如图2所示,61.11%的教师认为指导教师给自己学生评分偏高,不够客观。由此可知,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的改革是具有广泛意义的。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改革措施
1.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
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由表1对比可知,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采用百分制,吉林大学、中山大学采用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调查问卷发现,54.55%的人认为应该采用5个或以下的等级,29.09%的人认为应该采用百分制,如图3所示。
百分制和五级制各有利弊,唐炳聚[4]通过调研发现百分制过于精确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并认为五级制有意模糊了同一等级之间的差距,这在多项成绩综合汇总的时候,误差比较大,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考虑到百分制与五级制的不足可以相互弥补,成绩评定可以实行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评阅教师、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在初步评审毕业设计的时候,以百分制的形式给定成绩,再结合相应的权重计算最终成绩,最后在成绩汇总和录入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系统或工具将最终的百分制成绩转换成五级制成绩。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避免了成绩过于精确带来的负效应,也保证了同一级别的误差最小化。
综合以上研究和安全工程专业实际情况,毕业设计成绩由中期答辩评分、评阅教师评分、指导教师评分和答辩委员会评分等四部分组成,相应的权重分别为10%、20%、30%和40%,并科学合理地设计了具体的评分细则,如表2所示。
2.实行弹性末位淘汰制
所谓弹性末位淘汰制,就是在末位淘汰制的基础上,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人文关怀而设定的有效机制,使末位淘汰制具有一定的“弹性”,达到最好的效果。
调查问卷显示,60%的人认为如果毕业设计通过率为100%,那么下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会降低,如图4所示;77.27%的人认为毕业设计的不通过率可以设置为1%-5%,如图5所示。由此可见,实行末位淘汰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末位淘汰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本科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但许多学者认为末位淘汰制体现出的“强制行为”不适合教育管理,毕竟当下的高等教育属于大众教育,不同于体育竞技比赛。为避免末位淘汰制的缺点,保留其优点,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机制改革中实行弹性末位淘汰制。
弹性末位淘汰制主要体现在保证成绩评定的公平性和严肃性的前提下增加质量较高毕业设计的通过率,如二次答辩中不通过的学生如果对最终成绩有异议,可以向教授委员会申请再次评定,如果教授委员会评审,认为达到毕业要求,则可以通过。教授委员会的设立,旨在从毕业设计的质量上决定在二次答辩中不通过的学生是否延期毕业。教授委员会是弹性末位淘汰制最终的直接决策机构。弹性末位淘汰制能够大大降低质量较好的毕业设计因确定的淘汰比例而被淘汰的可能性。
结合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情况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从成绩评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的角度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改革后的流程如图6所示。毕业设计在评审之前,按随机抽取5%进行校外盲审,没有被抽中的毕业设计执行校内评审。校内评审遵循先评阅教师后指导教师的原则进行评分(若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评分差值大于15分,则指导教师需提交书面说明),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评审都通过的所有毕业设计都要参加一次答辩,一次答辩的不通过率至少为专业总人数的5%。一次答辩通过的学生顺利毕业,未通过的学生与评审未通过的学生一起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的不合格率为参加二次答辩总人数的20%。二次答辩通过的学生可以顺利毕业,二次答辩不通过的学生拥有申请教授委员会讨论的权利,一旦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学生仍然可以顺利毕业,否则延期毕业。
结论
1.成绩考核实行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避免了成绩过于精确带来的负效应,也保证了同一级别的误差最小化,并科学合理设计了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绩组成部分及相应的权重,制定了可操作性的评分细则。
2.弹性末位淘汰制是在末位淘汰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制定相应的成绩评定机制,可以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并降低成绩评定中的误判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许天昊、王宇、姚婷珍等:《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问题及解决方法》,《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5期,第10-11页。
[2]李瑞兰:《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应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2期,第156-158页。
[3]于英华:《毕业设计成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327-329页。
[4]唐炳聚:《“五分制”与“百分制”的思考》,《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155-158页。
新生刚来到学校,对所学的专业不是很了解,因此在第一学期开设建筑制图与CAD、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法规等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这个专业,同时也为以后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建筑工程企业一般在3-5月开工,将一年级第二学年的专业课程设置为建筑工程测量、地基基础及其施工图识读、建筑材料检测与管理;建筑工程企业的黄金施工期一般是6-11月,将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专业课设置为建筑力学、建筑构造与建筑施工图识读学、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图识读、钢结构及其施工图识读、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由于有了前两学期的课程基础,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开设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资料编制与归档、建筑工程监理等课程。
每学期的课程设置好后,就需要具体的教学实施。在实施阶段实行集中授课,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的方式。具体的实施过程是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把每门课的授课时间集中起来,用1-2月不等的时间,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讲完一门课即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开始进行下一门课程的学习。在集中授课期间,上午在学校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下午进行在校实践或到建筑工程企业实践。建筑工程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到企业中去实践,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践条件,在上午理论教学中,多进行一些实践内容,为下午的实践做一些基础的准备。
2建筑测量课程一体化教学探索
下面以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为例,介绍一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建筑工程测量是工程施工阶段,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的要求测设于实地.以此作为施工依据。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土方开挖、基础和主体工程的施工测量;在施工中还要经常对施工和安装等工作进行校核、检查,以保证所建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竣工后,还要进行竣工测量,施测竣工图,以供日后维修和改建之用。在工程管理阶段.对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以保证使用安全。由此可见,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测最工作.而且测量的速度和精度都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根据施工的流程,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学,首先进行建筑工测量课程的教学,这一时期正是建筑企业施工期的测绘阶段。学生上午在校学习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上午的授课也不是完全的理论讲解,教师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把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在每个模块内设置不同的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咨讯,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任务可以使理论任务,也可以是实践任务。在进行直线定向测量教学时,教师先将直线测量所需的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要领,通过资讯的形式讲解给学生,学生获得相关的资讯后,就要完成教师布置的直线测量任务。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有一个负责人,各组在教师设定的测量范围内进行测量,完成测量任务,记录测量结果、测量数据,写出测量步骤及测量注意事项。
学校本身就有很多建筑物和建筑测量所需的测量设备,完全可以进行建筑工程测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测量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加深对测量方法、测量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避免在以后的实践和工作中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上午的课程进行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只是针对教师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的。虽然有一些实践的内容在里面,仅仅是局部的实践活动,并不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实践。下午的实践是针对整个建筑工程整体的测量实践,教师事先要了解即将开工的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进度情况,根据各企业的施工情况和教学需要,有选择的联系几家建筑工程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践企业。下午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实践企业进行实践活动,由于是根据课程选择的实践企业,学生到达企业时,企业进行的作业内容与授课内容是相同的。企业施工阶段的测量是完全按照施工流程进行的,根据施工工作需要进行各项测量活动,由于是每天下午去企业实践,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学生在实践中不但了解了整个工作流程,还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了解到建筑施工的实际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
3小结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指南
(摘自网络)
一、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科领域
通信工程专业属于电气信息类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还包括:电气工程及自动化(080601);自动化(080602);电子信息工程(08060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605);电子科学与技术(080606);生物医学工程(080607)。
二、通信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
1、通信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
(1)数据通信传输问题的研究;
(2)信号及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
(3)通信系统仿真方面的研究;
(4)通信新技术方面的应用;
(5)通信电子电路或微机接口方面的研究;
(6)通信方面的软件开发,网络层协议研究等;
(7)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
2、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
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
(3)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6)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善于运用已有知识来学习挖掘新知识,具有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和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具有独立观察,分析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勇于置疑,具备开展科学创新活动的基本能力,能灵活地把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3、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分类
(1)数字通信与网络交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信号分析、通信原理、无线通信原理、通信组网与程控交换、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微波通信、电磁波与电磁场;
(2)信号及信息处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据结构、数字图像处理、信息理论与编码;
(3)电子电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DSP原理及应用、EDA技术、混合集成电路;
(4)计算机应用方面: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应用等。
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原则
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结合所学专业
毕业论文主要用来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论文题目不能脱离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些学生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关系,而本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探索或研究,毕业论文就写了这方面的内容。这只能算是工作总结,但不能算是一篇毕业论文。
工科学生学习的专业往往和他们从事的工作有较紧密的关系,他们有较丰富的实验经验和感性认识,经过几年的系统学习,可以学到相应的理论知识,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新的认识,他们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对原来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工作工具进行改进,以提高工作效率。
2、内容要新
工科论文除了具有理论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实践性和实际操作性。工科各学科发展非常之快,往往教科书刚进入课堂,内容就已经落后了。待学生毕业时,所学知识可能几近淘汰,所以学生选题要注意所用知识不能陈旧,要能跟上学科的发展。
3、题目要大小适当,难易适度
论文题目不宜过大,否则必然涉及的范围大广。学生处涉科研,普遍存在着知识面窄、理论功底不足的问题,再加上学生主要以业余学习为主,题目太大,势必讲得不深不透,乃至丢三落四,难以驾驭。因此,选题必须具体适中。
题目选择要难易适度。过难,自己不能胜任,最后可能半途而废,无法完成论文;太容易,则论文层次太低,不能很好地反映几年来的学习成绩和科研水平,同时自己也得不到锻炼。
选题最好能合乎个性兴趣爱好,如果自己对论题兴趣很高,就会有自发的热情和积极性,文章就容易写出新意来。
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选题是决定毕业设计(论文)训练成败与质量好坏的关健之一。
1、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从选题的内容上可以分为理论型毕业设计(论文)和应用型毕业设计(论文)两大类。
2、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来源,也可以分为教师命题型和自选型毕业设计(论文)两大类。
3、学生要根据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来确定选题方向,数字通信与网络交换方向及信号及信息处理方向的所有应用方面课程均可以作为选题内容。但是,电子技术应用方向及计算机应用方向必须与通信或信号信息处理相结合,其中要有与通信相关的内容。
4、从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来看,可以是以下内容:
(1)网络交换与数据传输分析;
(2)通信网络或数字通信仿真(MATLAB,Systemview等);
(3)信号及信息处理,(如数据采集,USB接口传输,图像数据处理等);
(4)红外线遥感技术(如防盗遥感技术)
(5)网络信息安全(如编码技术)
(6)通信类软件开发,(如C语言与蓝牙结合)
(7)数据传输类接口电路设计或软件设计(如嵌入式蓝牙设计)
(8)光纤、无线、移动等通信新技术方面的应用或开发;
(9)微波技术,电磁波传输技术,卫星雷达等方面
(10)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控制方面
(11)通信在军事方面的应用研究;
(12)程控交换,交互式有线电视网等。
根据《“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实践环节教学工作规范的通知》和省电大有关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土木工程专业专科毕业设计指导意见如下。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是完成和达到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共1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0周左右。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要求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建筑工程专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
3.学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
4.培养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资格要求
已取得的学分占课程总学分80%以上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可以进行毕业设计。违反本条规定的,毕业设计成绩无效。
三、学生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设计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通过毕业设计应使学生具有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能力;一定的方案比较、论证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并注意进一步培养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
2.毕业设计应由学生本人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3.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确定初步选题(见附件1)后,由教学点专业责任教师签署意见。
4.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与设计有关的阐述说明及计算,要求内容完整、计算准确、简洁明了,文字通顺、书写工整、装订整齐。计算中不宜大量采用手算,提倡应用电算技术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设计说明书为5000字以上,应包括目录、前言、正文、参考文献及附录。
5.毕业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应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要求采用2号、1号或0号图纸。
6.毕业设计成果及其格式标准。(见附件2)
毕业设计档案袋上应标注设计题目、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所在电大名称等。
四、毕业设计的工作步骤
毕业设计工作每个学期举行一次。每次工作均要经过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批阅阶段、终审验收阶段。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与工作任务如下:
(一)准备阶段
根据要求开展各项准备工作,成立指导机构,确定指导教师,发动学生布置工作,制定设计具体计划,明确设计要求。
(二)设计阶段
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方案比较、设计计算绘图、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修改定稿,并按规定的日期上交。本学期毕业设计终止时间为5月10日,毕业设计成果要求以电子文档和书面形式上交。逾期未交的一律按不及格处理。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次辅导课题调研,选题、建筑方案设计
复习结构设计有关内容,借阅相关规范及资料
第二次辅导建筑出图:机器绘图及手绘图
第三次辅导审核、结束建筑设计
第四次辅导结构布置、材料选择、构件截面尺寸确定、荷载计算、侧移刚度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计算
竖向荷载汇集及恒载、活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第五次辅导框架梁、柱内力组合及框架梁、柱的截面设计
标准层楼板配筋计算、楼梯结构设计、桩基础设计
第六次辅导PKPM应用软件的学习
第七次辅导PKPM建模及结构出图
第八次辅导审核、结束结构设计
第九次辅导答辩前辅导
(三)批阅、复核阶段
(四)终审阶段
附件1: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一)选题原则
1.毕业设计(论文)应按照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要求,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当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选题要尽量选取既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能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的题目,提倡“真题真做”。选题也可模拟实际工程。
3.选择课题的份量和难度要适中,使学生能在规定时间经努力可以完成为宜。
4.要求一人一题。
(二)选题类型
参考选题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多层框架、单层工业厂房;
房屋类型:住宅、学生公寓、中小型宾馆、办公楼、中小学、幼儿园、俱乐部
要求进行建筑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和计算。建筑面积要求在3000m2以上范围。
附件2:
毕业设计(论文)格式标准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最后提交毕业设计成果,包括图纸及毕业设计文本。
一.文本:
(一)文本的结构:
1.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书;
2.毕业设计(论文)的摘要;
3.毕业设计(论文)目录;
4.计算书: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建筑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主要是结构计算:结构布置、材料选择、构件截面尺寸确定、荷载计算、侧移刚度计算、风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计算、竖向荷载汇集及恒载、活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框架梁、柱内力组合及框架梁、柱的截面设计、标准层楼板配筋计算、楼梯结构设计、桩基础设计)
以上加粗字体的计算内容应有手抄本
5.参考文献;
6.附录。
(二)以上内容的要求
1.任务书:包括设计题目、论文的原始数据,主要参考资料、重点内容、设计指标;
2.摘要:一般为400汉字,摘要介绍设计(论文)的研究课题,本人见解和主要结论;
3.目录:按论文章节次序编好页码,设计图纸要有标号;
4.计算书要求论证严格,层次分明,表达确切,字体端正,包含手写版和打印版。
5.参考文献按以下格式列出
[序号]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卷号、期数、页码(年份)
[序号]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单位、页码(年份)
6.附录:与论文有关的数据表、计算机程序。
论文完成后按(一)文本结构的顺序排列好,加以封皮,进行装订。
计算书中手算部分要有手抄本,并有指导教师指导痕迹,单独装订成册。
二.图纸
房建部分:
1).建筑设计总说明、图纸目录、门窗表、装修表及技术经济指标等。
2).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比例1:100
3).建筑正立面图:1:100
4)建筑剖面图:选择有代表性的剖面 1:100
5).建筑详图:表示局部构造的详图,如楼梯详图、墙身节点详图;比例自定。结构部分:
6).标准层梁配筋图或标准层板配筋图1:100
7).一榀框架配筋图1:100
8).基础配筋图
一、目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1. 毕业设计经费和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近年来, 随着全国高校不断扩招, 使得学校本来就不算宽裕的教育经费和教学资源变得更为紧张, 实验设备和设计工具不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些最基本的硬件设施和条件得不到保证, 最后只能是由指导教师自己想办法解决实验设备的问题, 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教师出题的范围, 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其次是师资力量相对不足。近年来由于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 短期内又难以引进大批教师, 因此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为师资短缺, 结果一名教师指导很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师除了指导毕业设计以外, 还承担着较繁重的其他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 而教师的精力有限、知识积累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保证毕业设计的进度、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就只能是空谈。
2. 监管不到位。
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 但与日常性的课堂教学又有很大的不同, 这主要表现在: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具有更多更高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要求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全面、更具体的指导, 其教学方法非常灵活、方式也多种多样, 倘若学生的进取心不高、教师的责任心不强, 就很容易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考核学生成绩不是统一命题阅卷, 而是采用答辩的形式, 这虽然提高了考核问题的针对性, 但也人为地增加了评判的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特殊性使得毕业设计的监督、检查、考核与管理难以有效开展。
3.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进入大学以后, 完全摆脱了升学的压力, 学习方式相对灵活松散, 课余时间和社会活动明显增多, 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适应大学生活, 对自己放松了约束、降低了要求。进入高年级以后, 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天天复习准备考研, 旷课现象比较普遍, 既耽误了自己的专业课学习, 又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在毕业设计阶段, 大部分学生迫于强大的就业压力, 长时间外出寻找工作, 无暇顾及毕业设计。同时, 很多老师考虑到学生就业的艰辛, 放松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马马虎虎通过毕业设计的评审。学生在毕业设计方面没有什么压力,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人才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4.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重形式、轻内容。
现在毕业设计过分强调格式, 对内容关注不够。这种不良倾向导致学生只注意做表面文章, 所作毕业设计给人的感觉是虚、飘, 外表华丽而空洞无物, 达不到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同时,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表格内容繁多, 在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后, 老师们疲于填写各种表格, 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样使得老师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设计的现状, 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以改革和调控, 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教育最后阶段的学习和锻炼, 通过这一环节, 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和技能融会贯通, 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 缩短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毕业设计不仅反映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熟练程度, 更反映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 根据上述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对于进一步改革教学, 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1. 加强实验室建设, 为毕业设计提供硬件保障。
近年来, 增加教育投入的呼声一直不断, 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已经采取各种措施增加了投入, 但由于市场价格上涨、学校扩招等原因, 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 必须拓宽思路, 拓宽渠道,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开源节流, 为毕业设计提供基本的硬件保障。 (1) 加快学校实验设施建设, 购进或者租借一批急需的实验仪器设备, 满足学校教学和毕业设计的需要。 (2)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科研课题, 力争真题真做, 以科研带动和支撑毕业设计, 使学生辅助教师开展科研, 引导设计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3) 校企联合, 在校园创建企业实验室。学校可以想方设法, 吸引企业到学校创建其产品的实验室, 这样可以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首先, 解决了学校实验设备的问题;其次, 为企业培养了潜在的客户与人力资源;最后, 学生的实验环境与以后的工作环境一致, 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实际经验, 就业出路更多。 (4) 适当调整和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使内容相同的实验相互错开、避免高峰期, 以提高实验设备仪器的利用率。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期间处于核心地位并起主导作用, 因此, 高水平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影响学生, 并以高尚的道德修养、渊博的专业学识、扎实的理论功底感染学生, 成为学生的表率, 从而带领学生圆满完成毕业设计。目前,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针对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 对现任在职的年轻教师, 进行外出进修或在岗培训, 尽快提高他们的基础理论水平, 施行“导师制”和“课题制”, 由老教师和水平较高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 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共同指导毕业设计。 (2) 采取奖惩激励措施和政策导向,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监管和考核, 使优秀教师尽早脱颖而出, 使大批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从而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硬的师资队伍, 为毕业设计提供人力保证。 (3) 校企联合, 充分吸纳企业和单位中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让学生到对口企业或用人单位从事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共同指导, 可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减免实习费用、缓解学校教学资源紧张的压力。
3.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除了在开始毕业设计之时, 对学生进行广泛地宣传、动员,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之外, 还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练好学生的基本功。 (1) 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 深化教学改革, 即更新教育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 设立淘汰制。淘汰制应该是在每个阶段都存在的, 不仅仅是在毕业阶段存在。如果说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用人的法则, 那么及早引入淘汰制, 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和人才成长最好的保护。
4. 高度重视、加强管理, 切实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毕业设计管理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的全过程, 包括教师的管理、学生的管理、文档资料以及学生成绩的管理等。管理出质量, 管理出效益。为了加强管理, 建议成立毕业设计工作领导 (指导) 小组, 具体负责毕业设计期间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审核评价、决策指导等各方面的工作, 并实行科学管理。 (1) 制度化管理。要做到令行禁止, 防止各行其是, 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审查制度、报告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同时, 还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毕业设计教学文件、各种工作规范、答辩程序、评分标准和评审要求等。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 (2) 过程化管理。成立由校、院、系三级专家与管理人员组成的检查组, 负责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与检查。检查分定期与不定期两种形式, 定期检查集中安排在毕业设计中期和结束以后, 而不定期检查则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当发现问题时, 要及时反馈意见, 要求当事人限期整改。
5. 成绩评定重点放在毕业设计质量上。
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设计成果的质量;二是毕业论文的质量。 (1) 设计成果的质量包括软件、硬件的功能、所采用的开发技术、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 可通过现场演示和答辩来评分。抓好设计成果的质量, 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素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同时可以杜绝学生抄袭、从网络上下载成果等现象。 (2) 毕业论文的质量, 根据课题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按毕业设计评阅、评审评分标准采用“结构分”进行评定。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都应把评审重点放在学生作毕业设计的工作量、技术方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 (论文) 质量和创新等方面。
总而言之,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当前, 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受到了高校扩招、就业形势严峻和考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要做好这项工作, 根本在于要全面高度重视, 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加以重视, 做好各项制度保证, 提高学校的毕业设计管理水平, 才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中工程类本科学生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从本科扩招以来, 毕业设计质量有下降趋势, 经费资源不足、缺乏监管、教学与就业的时间冲突以及成绩评定体系的单一是造成毕业设计指导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根据工科毕业设计实践性强的特点, 加强硬件投入,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深化教学体制改革, 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工科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工程类,毕业设计,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姜楠, 罗西锋, 朱望东.提高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J].高教论坛, 2008, (5) :120-122.
[2]刘幼立.抓好毕业设计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华北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4, 20 (2) :88-89.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车辆工程;毕业设计;多元化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期间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增强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因此,对毕业设计(论文)执行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于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背景
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市属普通本科院校,以“技术立校,应用为本”为办学定位。车辆工程专业是上海电机学院汽车学院的一个重点建设专业,以培养技术应用型的汽车专业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众所周知,汽车行业作为上海市的支柱产业,每年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人才,尤其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为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办学水平,有必要对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式进行改革研究。
从学科特点看,车辆工程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较快,在常规教学环节所学习的内容与社会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着滞后现象,学生无法及时跟进和掌握新知识,而多元化毕业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从就业情况看,本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即时参加工作的占大多数,而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周边地区,竞争非常激烈。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已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或正在联系接收单位,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都希望结合工程项目进行毕业设计,以利于双向选择。近两年,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也逐渐增多,他们希望能进行一些研究型的毕业设计,真正参与科研工作,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为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另有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在校期间已经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或申请了专利,他们希望进行工程实践型的毕业设计。综上所述,当前具备的条件使毕业设计(论文)的多元化改革具备了切实的可行性。
二、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现存的问题
1.学生的综合水平有待提高。从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来看,学生的综合水平有待提高,设计工作不够严谨,在制图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2.实习与毕业设计矛盾。部分学生到企业实习或提前就业,占用了宝贵的毕业设计时间,甚至出现教师找不到学生的现象,导致设计质量的下降。
3.一些课题理论性偏强,缺乏应用背景。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较短,对理论性偏强的课题很难把握住,毕业设计容易出现内容空洞、没有深度的情况。
4.认识不足,工作量不够。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够,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的工作中;个别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不够,而且很难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
5.存在一些学生抄袭毕业设计的现象。不加修改、没有创新的照搬不但暴露学生缺乏学术道德,而且没有达到毕业设计锻炼的目的;还有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题目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
总体上来讲,单一的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和评价标准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现状,难以符合差异化、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时间安排及指导教师等因素导致部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难以保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充分体现出毕业设计(论文)作为本科教学重要内容和教学环节应起到的作用。
三、技术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原则
1.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其本质是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但改革的结果要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在这个前提下,对现阶段所采取的传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及形式进行优化和扩展。多元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以及实践能力,绝不是改变形式,变相降低考核标准。
2.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要做到以人为本,立足于技术应用型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由选择的权利。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既要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又不降低人才培养水平,找到一个可行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式。
3.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及专业特点。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根据专业特点,对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中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利的各种形式都可考虑纳入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的视野,尊重知识形式的多样性,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四、技术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内容与方法
1.毕业设计(论文)形式与内容上的多元化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改革在初期阶段将仍以传统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为主。因为传统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经过多年的实践,能使学生在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要求下,接受较为系统而严格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按时完成符合标准的毕业设计(论文),充分体现毕业设计(论文)在本科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作用。在传统型毕业设计(论文)的基础上,可以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多元化”的调整,一方面可以对传统型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形式上的优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些非传统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
2.多元化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标准的协调统一。传统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有相对系统、稳定而通行的学术规范、操作程序、考核方法与评审标准等评价指标体系。与其相比,非传统形式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标准的建立还处于探索阶段。因为形式的多样,使评价标准难于量化统一,在程序、管理等方面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还需要经调研、论证以及实践的检验。为保证非传统形式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要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指导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特点和实际,针对不同类型的非传统形式毕业设计(论文)制订科学可行的规范要求和评价标准,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标准要明确,给出量化指标,否则可能会导致学生感到困惑;标准既不能定的太高,让学生感到实现无望,也不能太低,降低水平要求,同时要尽量防止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现象。
3.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的质量监控。实行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要制订相应的管理文件,并严格按照文件对工作程序和质量进行监控,整个过程管理要做到及时、规范、科学。确定非传统形式毕业设计(论文)的申请、审核及答辩的时间,要保证审核未通过的学生来得及参加传统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等工作。认真组织审核,严把质量关,鉴别学生作品的真实性和实效性等。
五、结论
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多元化改革初期,具有申请“非传统”形式毕业设计(论文)资格的学生肯定较少。二级学院应该就此项改革政策向学生进行解释与宣传,扩大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在学生中的影响,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并积极申请“非传统”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多元化改革可有效地解决高等教育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符合技术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前以就业为目的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同时也能较好地迎合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伍强,李玉忠.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
[2]赵海军.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2(5).
[3]洪汉池,易际明.地方性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29).
[4]叶臣,蒋亚南,林雪明.独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改革实践[J].宁波大学学报,2012(5).
【人因工程本科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人因工程学论文图文09-28
网络工程本科生求职简历09-10
工程造价本科双学位培养方案05-30
桂林理工大学函授本科土木工程专业06-17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进展07-18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06-24
医学本科论文07-13
本科论文摘要09-18
本科论文致谢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