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加深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有关比和比的应用的知识。

二、结合情境,搜集概念

我们学习了和比相关的一些概念及知识,大家还能记得吗?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有困难及时给予帮助。

2、师生多向交流,梳理知识网络

下面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小组学习的成果。我们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好不好?这样吧,每个小组派代表提一个问题,指明另一个小组来回答。回答的时候,可以是一个人回答,也可以小组成员补充。比比看哪位同学的回答最精彩!哪个小组的表现最棒!哪个小组先来提问?

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类型的问题: A:单纯的考察概念的意义及性质的内容

如:什么叫做比?什么是比的比值?怎样求比值?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什么是化简比?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等等。

B:综合性的问题

如: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不同?比的基本性质中为什么要规定零除外呢?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中为什么用“相当于”而不说“就是”呢?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有什么相通之处吗?等等。

教师参与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适时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及知识,并根据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及时板书相关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图。

比和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表格出示)联系是: 形像: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

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

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

神像: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实质是一样的。区别是:

比——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除法—— 是一种运算; 分数——是一个数。

数学中的比与体育比赛中出现的比是不一样的。

数学中的比,比较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或分率)关系; 比赛中的比,比较的是两个数的差。

3、运用

过渡:刚才大家说的非常好,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能否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打印在练习纸上,每位学生一张。课本114页第4题

突出化简比和求比值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化简的结果,直接得出比值;也可以根据比值,推出化简的结果。

填空:

(1)6∶2的比值是(),把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2)把10分∶0.2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它的比值是()(3)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24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行驶的时间与路程的比是()。

(4)0.25=5∶()=()÷8=

4、复习按比例分配问题

过渡:刚才的几道题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棒!应用比的知识,我们还可以计算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1)请大家完成练习纸上第二题:一个养鸡场养鸡3600只,其中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1∶7。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2)学生汇报各自的解题方法。

(3)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归纳总结: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一般是把比转化为分数,再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来解答;也可以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出几份是多少。

(4)口答

一种糖水是由糖和水按1∶9的重量比配制而成的。500克糖水中,含糖和水各多少克?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长和宽的比是3∶2。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四、综合应用

1、判断

(1)大圆的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则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的比是1∶9。

()

(2)一项工程,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8天完成,甲、乙的工作效率比为5∶8。

()

(3)把一个圆柱体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和圆锥体积的比是2∶1。

()

2、填空

(1)被减数和减数的比是7∶3,减数与差的比是()。

(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比为5∶4,其中较小的一个锐角是()度。

(3)甲仓库存粮比乙仓库多,那么乙仓库存粮比甲仓库少(),乙仓库存粮与两仓库总数的比是()。

3、应用题

(1)课本第116页第16题

(2合唱组男、女生人数的比是5∶7,已知女生有35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3)甲箱有球100个,乙箱有球80个,从甲箱取出多少个放入乙箱,甲、乙两箱球个数的比是7:11?

五、总结

六、课后反思:

为 了让学生对比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 比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学生们讲了很多内容,但感到这些知识点多、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这也正是我安排这一环节的主旨,即激发学生“自 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展开学习。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后,学习的愿望得到满足。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篇2

那么, 在平时的“整理与复习”课上, 如何培养学生的建构意识和能力, 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学知识网络体系呢?

一、加强数学习惯培养, 注重渗透学生的建构意识

教师要改变就题练题的整理复习教学方式, 自己在思想观念上要具有帮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系统的意识,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的水平上。如果教师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那么又从何谈起培养学生的建构意识呢?

因此, 在平时的整理复习教学中,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的意识。

二、重视学生自主梳理, 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

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 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不断梳理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 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显得很重要。建构能力是在经历自主梳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三、重视知识间的联系, 引导建构知识网络

数学的每个单元都有其相应的知识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很容易忘记, 因为装在学生脑海中的知识是零碎的、分散的。在整理知识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 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成一片, 学一片, 懂一面, 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 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获。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往往在新授时注重情境的创设, 注重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却把“整理与复习”课上成了千篇一律的练习课。因此, 不妨对原有教材中的整理与复习的练习内容进行灵活大胆的改造, 让“整理与复习”课成为学生爱上的课, 让学过的知识成为学生脑海中永久的储存。

1. 设计“综合性”练习, 沟通知识间联系与区别。

只有将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 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且通过综合应用, 做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学生才算从深层次上掌握了知识。特别是在整理与复习课上, 练习的安排更要凸显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这种类型的练习, 往往只能了解学生一些支离破碎的数学知识, 学生知道的很多数学观念, 以及观念之间的联系却不能有效地检测出来。因此, 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应增加主观性题目, 尤其需要增加让学生给出实例、推理这类题目的比例, 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对数学理解的情况。

2. 设计“人文性”练习, 激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 在平时的教学和整理、复习中, 就应该体现现代文明。传统的数学复习课严肃有余, 活泼不足, 缺乏人文性, 易使学生滋生厌倦感, 这样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 设计“开放性”练习,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存在这样一个误区, 那就是任何数学题都具有完整的结构, 包括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总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数学。而现实生活中, 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针对这种情况, 在整理和复习课上, 教师应当适当改造封闭性练习, 用具有开放结构、富有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取代教材中的部分封闭性练习, 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设计“动态性”练习, 在活动中感知、感悟、体验。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学生对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要把教材上抽象的、静态的和前人积累下来的数学知识经验设计成有趣的、形象的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发现、探索、体验挫折与成功, 亲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形成过程。以往的整理与复习课上, 往往只检测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我认为在练习设计时, 应根据教学材料特点, 适时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

如:我们可以将“一个长方形花坛, 长20米, 宽15米, 绿化面积占75%, 求绿化面积是多少?”这样虽然能检测知识点, 但相对来说显得枯燥、乏味、静态的练习设计为动态的具有操作性的数学活动。如:学校有一块长方形空地, 长20米, 宽15米, 学校准备对这块空地进行绿化, 要求使绿化面积占花坛总面积的75%, 正在征集花坛设计方案, 如果你的方案被采用, 你的名字将被刻在小花坛的石碑上。请你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和自己所学的知识, 先写出一个设计方案, 再画出一个设计图, 并说明这样设计的好处。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教学思考 篇3

一、单元整理与复习课上什么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为什么要在一个单元学习之后安排整理与复习的内容。借用一位教师的导入设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装着一些片段的,没有联系的知识的头脑,就像一个乱七八糟的仓库,主人从那里是什么也找不出来的。”所以,在一个单元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再借用另外两个教师的导入设计和总结语:温故而知新。所以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且复习不只是为了温故(重现知识,不让知识遗忘),而且是为了要知新(通过复习学生能有新的思考,新的收获)。因此,单元整理复习课要上的内容就应是“整理所学知识”、“复习重难点知识”、“拓展提升知识”。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与复习”。这个单元主要内容有“笔算”、“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三大块。由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是整数乘法笔算教学的最后部分,因此在整理时必须将它的运算法则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有表内乘法进行对比,发现其联系,即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一样,它们都可以转化成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而多位数乘一位数又是建立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的。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也能应用转化计算四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三位数……最后总结出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样的整理将二到四年级学习的所有乘法计算归结为整数乘法,今后在计算整数乘法时就只要记一个计算法则就可以了。而积的变化规律和解决问题这两部分则可以通过练习进行复习。

二、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怎么上

根据课型的特点及上述分析的上课内容,可以按这样的基本环节上整理复习课:

1.出示课题,明确复习内容。整理复习课可采用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的方式,向学生说明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明确复习目的。

2.回顾梳理,建构网络。这是整理与复习课的必备环节,否则就成了练习课。

3.质疑问难,练习巩固。在学生回顾梳理完单元知识之后,可以问学生你认为本单元的知识中有哪些是你认为比较难、掌握不够好,或最容易出错的,然后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练习。这样的复习才是为学生而复习,才能查缺补漏,下才能保底。

4.综合应用,拓展思维。要想让学生通过复习能有所提升,就要设计一些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上不封顶。

5.反思评价,总结全课。反思评价可以针对知识点,也可以针对整理复习的方法。

三、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怎么上好

把握了课型特点,就知道该怎么上整理与复习课了,可怎么才能上好这类课呢?

1.回顾梳理需“扶放结合”。回顾梳理是单元整理与复习课的重要环节,只有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学生才能将零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知识,且能将本单元知识与之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连成一体,并为后续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要使学生养成自主梳理的习惯并形成技能,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知识技能储备的情况,或扶或放,使整理有序,建构有方。

一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决定了他们还不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整理,所以低年级的整理与复习偏重“扶”。教师可以以情境串或游戏为载体,引领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回忆、复习,教师对主要的知识进行板书。如,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的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师用10只小动物贯穿了全课。首先出示10只动物站成一排,问一共来了几只小动物?你知道它们各排在第几吗?引导学生复习了“几和第几”,然后每只小动物又杂乱地举起了1~10号码牌,问“8”这个数是由“几和几”组成的呢?这就引导学生说出了“数的组成”这个知识点。接着教师又问你会按它们的号牌给它们重新排排队吗?这样又串进了“比大小”这个知识点。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几张计算卡片,你会算吗?这些卡片有点乱,我们一起把它们整理一下吧。这样又引导学生整理6~10的计算题,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最后,还是用这些小动物来创编解决问题。一个情境贯穿始终,衔接自然,符合低年级教学特点,不做作,效率高。

三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及概括能力,可以“半扶半放”,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整理。如,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的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有“线段、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知识点很清晰,可以放手让学生整理,而其中的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完整的表格让他们继续整理。角的度量和画角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整理,加以联系对比。

五六年级则要把更多的复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整理中反思与提升。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整理,在课堂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整理情况,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还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整理的知识找出自己认为掌握较好的与掌握不好的,理出自己平时错误率高的题型或模棱两可的题目。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出示这些题目,让学生思考这些题主要运用什么知识解答。如果不是太难则可以请已经掌握的学生试着讲解,这样一来,讲的学生思路会更明确,听的学生也会更注意,一举两得,学生搞不定的才由老师出手。这样的复习才是为学生量身订做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体现学生主体。

2.练习设计需“精益求精”。整理与复习课中,适度的练习是必要的,但练习的设计应追求精益求精,而不是面面俱到。有些教师针对每个知识点都安排练习,且练习没有层次性,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也没能让学生有所提高,这样的练习不做也罢。整理复习课中的练习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练习内容要针对本单元的难点,通过再次的练习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的整理和复习”练习中设计了“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这样的题,并且每个式子判断出是否之后都让学生说为什么。对于学生而言,在方程的意义学习之后,都能很好地进行判断了,就没有必要在整理复习课中一而再的重复必须含有未知数且是等式的才是方程。就“简易方程”这个单元而言,新教材在本单元增加了用稍复杂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解形如a-x=b、a÷x=b的方程的内容。这是本单元学生学习的难点,可以安排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巩固。

其二,应该是学生平时的易错易混题,并且要通过引导思考帮助学生排除困惑。如,学生解“3x+9=39”这个方程时会将方程两边同时先除以3再同时减去9,求出方程的错误解为x=4。在整理复习时可以把解方程设计成“猜数游戏”。教师先想好一个数,并告诉学生说:“我想的这个数乘3再加上9等于39。”学生猜这个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解这个方程,当然学生可能用逆推的方法猜这个数,这时不妨让学生对比一下逆推的过程和解方程的过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的?逆推时是先把34减去9再除以3,解方程也是先将等式两边同时减去9,再同时除以3。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述错误了。

其三,应该是一些提高题,学生通过思考思维能有深层次的发展。如,五年上册“多边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中,可以让学生在一组平行线中画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平形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画完之后让学生思考,它们的面积为什么会相等。最终引导学生得出,这几个图形都是等高且上下底之和都相等,并将这几个图形的面积统一成梯形面积公式,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最后,这些题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如,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练习,或是设计成智力闯关的形式,同样的题以不同的呈现方式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总之,单元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从课的内容到课的结构都要区别于新授课与练习课,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知识网络体系的习惯,更要让学生在温故的同时能有所提升。

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篇4

复习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有关知识和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间的梳理与沟通,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习题的变式变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复习过程:

一、回忆

教师演示用圆规画一个圆。

提问:

(1)谁能说一说这个圆各部分的名称?用字母如何表示?

(2)在同一个圆里,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3)圆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圆的对称轴?有多少条对称轴?

(4)给你一把直尺,如何测量和计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

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为:用直尺量出圆的半径或直径的长度,再利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5)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C=πd或 C=2πr,S=πr2)

二、梳理

1.已知一个圆的半径,如何求它的直径、周长及面积?

师生共同整理:

2.告诉你一个圆的直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半径、周长、面积分别是多少吗?

3.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怎样求该圆的半径、直径及面积?

三、记忆

根据所列提纲,内化所学知识。

1.说一说在同一个圆里,圆的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____,用字母____表示。想一想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3.把圆分成若干个扇形,把它剪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这个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即πr;高就是圆的半径r。所以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____。

4.求一个圆的面积,一般都是先求出它的(),再利用公式S=πr2 计算得出。

四、沟通

根据所设计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圆的周长是指什么?面积呢?它们除了意义不同外,还有哪些不同?

圆的周长和面积除了意义、计算公式、单位名称等不同外,也存在一些联系。

2.在同一个圆中,圆的周长变大时,它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反过来怎样讲?

3.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怎样求它的面积?

4.已知圆的面积,你能很快算出它的周长吗?

比如一个圆的面积是12.56平方分米,请你试着求出这个圆的周长。

(由S=12.56平方分米,推出r2=4平方分米,得出r=2分米,进而算出C=2×3.14×2=12.56分米。)

5.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从中得出规律:半径扩大几倍,它的周长也扩大几倍,面积则扩大平方倍数。)

五、练习

1.判断题。

(1)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2)半径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直径、周长也。()

(4)右图中,半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整个圆周长和面积的一半。()

(5)环形的面积等于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

2.计算题。

(1)计算半径为3厘米的半圆的周长和面积。

(2)从一张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面积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面积。

表内除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篇5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除法的意义,结合练习回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写法。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口算表内除法。3.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除法的意义。

2.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能根据具体情境解决除法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相应的奖品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口诀游戏:

老师任意出一句乘法口诀的前半部分,学生一起回答得数。师:这是我们学习的哪部分的知识? 生:除法

师:今天胡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课题: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师:同学们,乘法口诀大家背的都很熟练,那么,让我们回忆一下这学期你都掌握了哪些有关表内除法的知识呢?

生:自主回答,教师点拨补充。(学生说到哪一知识点,可适当让其举例子,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形成以下板书:平均分

用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二、提供机会,主动参与

师:刚才,我们共同回忆了有关表内除法的知识,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数学城堡里玩一玩,去数学城堡的路上充满了挑战,你们敢于接受挑战吗? 生:敢!

1、复习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师:要想通往数学城堡,必须先过河对岸去,你有信心吗?(有)出示城堡图,城堡在河对面,必须通过两个障碍才能到达。(1)把()平均分成()份,每份()个。师:(出示幻灯情境图)

(出示图:有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有12个桃子,把它平均分给3只小猴,要求每只猴子分几个? 师:这个孩子说到一个词语--平均,那怎么样分才是平均的呢? 生:每份一样多

师:你们说的真棒!那这个问题你用什么方法解决? 生:除法

师:你会列式吗?请你在你的草稿本上列一列 生列式,师:谁想把他的算式念给大家听一听 生汇报:12÷3=4(个)

师:同意吗?(同意)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含义吗?

电脑出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个。生回答: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师:你说的真不错,那这个算式怎么读呀? 全班回答:12除以3等于4 师: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计算? 生:汇报

师: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我们用除法计算。(2)有(),每份4个,可以分成()份。

师:哇,同学们真棒,通过了第一关障碍,你看,出现了一块大石头,我们可以从这过去,那接下来还有一个障碍,请看

(出示第二幅情境图)(20个香蕉,每个猴子分4个,能分给几只猴子?)师:那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个问题要你求什么? 请你把你的答案写在草稿本上。生列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20÷4=5(只)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用除法吗? 生:因为有20个香蕉,每个小猴子4个,也是平均分 师:你能说一说这个除法算是的含义吗? 电脑出示:有(),每份4个,可以分成()份。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又发现在什么情况下用除法计算? 师:把一个数按每几个分一份,求分成了几份,也用除法计算。

师:(出示两个除法算式)在除法算式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名字,你还记得吗? 生:记得,被除数、除数、商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归纳、总结老师发现你们已经把除法的含义深深的记在脑里了。恭喜你们,通过你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来到了数学城堡的门口。

三、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1、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出示课件:数学城堡

师:要想进入数学城堡,必须先找到城堡大门的密码,看看有什么提示? 出示:10÷2= 24÷8= 63÷9= 56÷7= 35÷7= 师:你能马上说出答案?你算得真快,你用什么方法想的呢? 预设生:我是想到乘法口诀“二五一十”(板书:用乘法口诀求商)

师: 在计算除法时,要用到乘法口诀,那下面的题目请同学们先说算式和答案,再说说用的哪句口诀。

生1:24÷8=3

三八二十四

生2:······

师:同学们,这几个孩子表现的好不好?(好)用你们的方式表扬他们。哇,你看,数学城堡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

2、综合练习

师:你看,那里正在举行抽奖活动,一起去看看 出示:只要回答对了卡片上相应的题目,就会有奖品哦(1)被除数是30,除数是5,商是多少?(2)商是1的算式(3)20里面有几个4?(5)40里面有()个8?(6)6个9相加的和是多少? 师:谁想来参加抽奖?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列式呢? 生参与,先回答题目,回答对了,题目有相应奖品!

师小结:同学们表现的真好,看来大家对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

四、复习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师:刚刚我们一起玩了抽奖游戏,有的孩子获得了奖品,我们一起看看数学城堡还有什么有趣的游戏。

1、出示图,小兔子们站好了队伍,白兔子一排,黑兔子一排,白兔子有16只,黑兔子有8只。(1)师:小兔子们在做什么?(准备站队)你观察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白兔子有16只,黑兔子有8只(2)提出问题

师:那你能根据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谁来试一试?

生:白兔子的只数是黑兔子的几倍?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哪部分知识?

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你真聪明,我们学过的知识你都记在心里。(3)列式解答并汇报

师: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要用什么方法解决呢?(除法)那请你在你的本子上试一试。

生列式,师巡视,看一看学生掌握情况。生汇报,16÷8=2 师:有单位吗?(没有)注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个问题中,是没有单位的。

2、师:你看小兔子的队伍站的多整齐呀,原来他们要去参加采蘑菇比赛呢。

出示图:16只白兔子和8只黑兔子准备参加采蘑菇比赛,4只兔子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 师:看到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每4只兔子分成一组 师:要我们求什么? 生:可以分成几组?

师:那你要怎么计算呢?请你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生交流后,自己做题,师巡视。(3)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要知道能分几个组,要先求出什么?

生:先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然后再用小兔子的总数除以4,就知道能分几组。师:你说的真仔细!(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15+9=24(只)

24÷4=6(组)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可以列综合算式:(15+9)÷4=6(组)师: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少了括号,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的。全班口答。(5)师进行评价和总结算法 3、4只小兔子一共采了28个蘑菇,那9只小兔子一共能采多少个蘑菇呢?(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

师:小兔子采完蘑菇回来了,有一组表现的最棒,采了28个蘑菇,那照这样计算,9只小兔子一共能采多少个蘑菇呢?(2)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

师:请你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交流后自己解题

(3)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师:谁来说一说,要求9只小兔子采了多少个蘑菇,能不能马上算不出来? 生:不能,要先知道一只小兔子采了多少个蘑菇。

师:你分析的真对,要先算出一直小兔子采了多少蘑菇,那怎么列式呢? 生:28÷4=7(个)

再用7*9=63(个)

师:你回答的真好!(4)展示不同算法 师:综合算式怎么列呢? 生:28÷4*9=63(个)(5)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师:你回答的真好!

五、提升练习师:同学们,玩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最后老师想带孩子们去商店里买点纪念品回家,好吗? 生:好 出示:

小小商店:皮球?元

玩具熊?元

积木6元

汽车4元

飞机9元 师:你都看到了有什么呀? 生回答。

师:皮球和玩具熊的价钱是多少呀,我们知道吗?(不知道)看看它的提示。(1)积木的价钱是皮球的3倍,是玩具熊的2倍,它们的价钱分别是多少?

(2)胡老师买了一种玩具,正好用了12元,你猜猜我可能买的哪种玩具?买了几个? 师:谁愿意第一个说说你的想法?猜猜我还可能买什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和他们俩的都不一样?

小结:通过大家一起动脑,想到了用12元钱可能买了6个皮球,2个积木、3辆汽车、4个玩具熊。师小结:同学们的思维真灵活,想到了这么多种可能。(3)假如你有18元钱,你想买什么玩具,能买几个? 自己读一读,把答案写到纸上。你是怎样想的?

五、生活延伸,心理感知

师:其实这座城堡里装的就是我们每个同学的智慧,只要你们肯努力那么你就会拥有更多的智慧开启更高的数学新领域!你能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请同学先在组内互相说一说。生汇报。

六、看书梳理知识

师:同学们,累了吧,让我们听听音乐吧。(出示休息的幻灯,配乐)在我们休息的时候翻翻书,看看我们今天是复习的知识,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七、拓展题(有时间就做)

思考:有二十几个萝卜,平均分给6只小兔或8只小兔,都只剩下1个萝卜,那一共有几个萝卜呢?

八、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表内除法,解决了不少问题,同学们表现的也非常的棒,相信同学们只要能开动你的小脑筋,就能在生活中解决很多难题。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整理与复习近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12÷3=4

÷ 4 = 5 读作:12除以3等于4

被除数

除数

用乘法口诀求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作者:水东镇虔东小学 胡雅楠)

表内除法整理与复习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除法的意义,结合练习回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写法。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口算表内除法。3.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除法的意义。

2.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能根据具体情境解决除法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相应的奖品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对口诀游戏:

师:老师想和同学们玩一个游戏(出示卡片),你能马上对出我的口诀吗?(能)

2、师:这个学期学习的内容里,也有一部分需要用到乘法口诀,是哪部分的知识呢? 生:表内除法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表内除法的知识。(板书课题: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师:老师请来了同学们非常喜欢的好朋友,看,是谁呀?(出示喜羊羊的图片)生:喜羊羊

二、提供机会,主动参与 师:喜羊羊遇到了两个难题,你能帮它解决吗? 生:能

1、复习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1)把()平均分成()份,每份()个。(出示图:有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羊,每只小羊分几个?)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它们在分桃子

师:赶快数一数有多少个桃子 生:12个桃子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分?

生:每只小羊4个

(电脑演示分的过程)师:你们觉得这样分公平吗?

生:公平,因为每只小羊一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师:这种分法我们叫做什么?

生: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师:平均分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除法

师:请你在你的本子上把算式列出来。生列式,师:谁来把他的算式念给大家听一听。生:12÷3=4(个)

师:这个算式写作12÷3=4(个),读作什么?一起说 生:12除以3等于4

(板书:12除以3等于4)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你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吗? 生:被除数、除数、商

师:你说的真不错,那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你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生1: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生说不到,师补充。

师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2)有(),每份4个,可以分成()份。

(出示图:有12个桃子,每只小羊分2个,能分给几只小羊?)师:如果每只小羊分2个,能分给几只小羊?你会求吗? 生:会

师:那请你把你的答案写在草稿本上。生列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12÷2=6(只)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用除法吗? 生:因为有12个桃子,每只羊分2个,也是平均分 师:你能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吗? 生1:12个桃子,每份2个,可以分成6份。生说不到,师补充。

师小结:把一个数按每几个分一份,求分成了几份,也用除法计算。哇!同学们真棒!帮助了喜羊羊。喜羊羊觉得你们非常的聪明,想带你们一起去青青草原里玩一玩,你们想去吗? 生:想

三、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1、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出示课件:青青草原

师:为了防止灰太狼来偷袭,青青草原的门上装了密码,我们怎样才能找出密码呢? 生:算出这些算式 师:你可真聪明!

师:10÷2=你能马上说出答案? 生:能,10÷2=5 师:你算得真快,你用什么方法想的呢? 预设生:我是想到乘法口诀“二五一十”

师: 在计算除法时,要用到乘法口诀求商,那下面的题目请同学们像他那样说,好吗?(好)生1:36÷4=9 四九三十六

生2:······

师:同学们,这几个孩子表现的好不好?(好)用你们的方式表扬他们。让我们一起把密码念出来吧。(5、9、5、3、7、8)哇,你看,青青草原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

2、综合练习

出示:(1)被除数是30,除数是5,商是多少?(2)20里面有几个4?(3)40里面有()个8?(6)根据二七十四这个乘法口诀能写出几个算式? 师:喜羊羊的好朋友们知道同学们来了,给大家准备了礼物,只有爱动脑筋的孩子才有机会获得礼物哦!

师:谁想得到它们的礼物呀?你想获得谁的礼物呢? 生:我要选懒羊羊

(生参与,先回答题目,回答对了,就有相应奖品!)

师小结:同学们表现的真好,看来大家对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小礼物。

四、复习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为了欢迎大家来到青青草原做客,青青草原准备举行摘苹果大赛,咱们一起去看看参加比赛的小动物吧!

出示:大羊有20只,小羊有4只。(1)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大羊有20只,小羊有4只(2)提出问题

师:那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谁来试一试? 生:大羊的只数是小羊的几倍?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哪部分知识? 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你真聪明,我们学过的知识你都记在心里。(3)列式解答并汇报

师: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要用什么方法计算呢?(除法)

那请你在你的本子上试一试。生列式,师巡视,看一看学生掌握情况。生汇报:20÷4=5 师:有单位吗?(没有)注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个问题中,是没有单位的。请你回答。

2、出示图:20只大羊和4只小羊准备参加摘苹果比赛,3只羊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

师:摘苹果比赛就要开始啦,怎么比呢?看看比赛的要求是什么? 生:每3只羊分成一组 师:要我们求什么? 生:可以分成几组?

师:那你要怎么计算呢?把你的想法写在自己的本子上。(2)生自己做题,师巡视。(3)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要知道能分几个组,要先求出什么?

生:先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羊。然后再用羊的总数除以3,就知道能分几组。师:你说的真仔细!(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20+4=24(只)

24÷3=8(组)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可以列综合算式:(20+4)÷3=8(组)师: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少了括号,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的。你回答的真好!请你口答一遍好吗?

3、3只羊摘了21个苹果,照这样计算,8只羊一共能摘多少个苹果呢?(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

师:羊羊们摘苹果回来了,有一组表现的最棒,一共摘了21个苹果,照这样计算,8只羊一共能摘多少个苹果呢?

(2)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

师:要怎样计算这样的题目呢,请你先思考,然后把算式列在本子上。生思考后自己解题

(3)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师:谁来说一说,要求8只羊摘了多少个苹果,能不能马上算出来? 生:不能,要先知道一只羊摘了多少个苹果。

师:你分析的真对,要先算出一只羊摘了多少苹果,那怎么列式呢? 生:21÷3=7(个)

再用7*8=56(个)师:你回答的真好!(4)展示不同算法 师:综合算式怎么列呢? 生:21÷3*8=56(个)师:你回答的真好!请你口答一遍好吗?(5)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师小结:在计算解决问题时,想清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生活延伸,心理感知

师:哇,同学们可真棒,帮小羊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喜羊羊一定很喜欢你们。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很多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同学们想去看看吗?(想)(出示图:16 个小朋友去划船,岸边有限乘 2人和限乘4人的船)(1)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有16个小朋友想去划船

师:你说的真完整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列式并解答

师:仔细观察,岸边都有什么样的船?

生:有坐2人的船和坐4人的船。

师:那你想怎么帮他们安排呢?

生:如果都坐2人的船,需要几条船?

师:哇,你真棒!你们会解决吗?一起试一试吧!

生列式汇报:16÷2=8(条)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如果都坐4人的船,需要几条船?

师:现在还需要8条船吗?(不需要)那要几条,请你算出来!

生列式,汇报:16÷4=4(条)

(3)师小结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关于数学的知识等着孩子们去探索!

七、拓展题

师: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和喜羊羊说再见了,喜羊羊送给了孩子们一些橡皮,给大家做个纪念,看看有多少个呢?

(出示题目:这些橡皮比40个多,又比50个少,如果把这些橡皮平均分的话,分的份数与每一份的个数正好同样多,到底有多少个橡皮呢?)师:谁能猜出有多少个橡皮? 生:7乘7等于49个

六、看书梳理知识(时间剩余的时候)

师:同学们,累了吧,让我们听听音乐吧。(出示休息的幻灯,配乐)在我们休息的时候翻翻书,数学书12-36页,48-66页就是我们今天所复习的知识,谁来说一说自己都有哪些进步?

八、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表内除法,还帮助喜羊羊解决了不少问题,同学们今天表现的也非常的棒,相信同学们只要能开动你的小脑筋,就能在生活中解决很多难题。最后老师送你们一份礼物——三句话。

第一句:“我很棒!”(送给你自己)

第二句:“我真的很棒!”(也送给你的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说)第三句:“我们真的很棒!”(咱们一起来大声说)

(生练说,课堂顿时热闹起来。)

师:咱们把这句话也送给听课老师:“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生齐说,听课老师鼓掌。)师:下课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整理与复习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除法

÷ 3 = 4

(个)

三四十二

被除数

除数

读作:12除以3等于4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12页-第36页以及第48页-第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结合联系回忆表内除法学习的各部分内容。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3.根据具体情境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4.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嫩能够根据具体情境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整理知识。

【教学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学情分析】

我们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同学的基础知识较扎实,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较高,参与度比较广。虽然低年级的《表内除法》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在整个小学阶段却起到一个奠基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包括在实践操作、小组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课外实践能力、在联系生活解决问题中培养孩子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的。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叮叮车)

同学们,昨天吴老师布置你们回家整理表内除法的知识有整理过吗?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你整理的内容。好,谁来说说这个单元你学过什么?(板书叮叮车的内容)同学们,叮叮车上的内容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复习的表内除法的知识。(板书: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其实,我们学过的知识就好象我们的叮叮车一样,环环相扣的,每一节车厢都非常的重要,同学们,这些知识你都会了吗?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遵循这一理念,此环节的教学,我始终想方设法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前沿,并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进去。让学生在亲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而且通过小组交流,大大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复习近平均分和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一)出示六个苹果,现在老师来考一下大家,请看: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才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平均分是本课复习的重点,让学生先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可以让学生产生质疑,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这样对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得更加的牢固。]

(二)出示苹果树。

1.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几个苹果?(学生四人小组动手分)

2.把你分的过程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

3.8÷4=2表示什么意思?

4.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精美的苹果树,能一下吸引学生的眼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交流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出示10个苹果图。

1.四人小组讨论,增加2个苹果,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应平均分给几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几个?有几中不同的方法?

2.学生上黑板板演不同方法的算式。

3.这些算式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得这么快的?每道算式用了那句乘法口决?

4.练习,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四八三十二 二七十四

[设计意图:通过增加苹果的个数,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苹果,把问题再升华,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到更有挑战性,又能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口诀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更高涨了。]

(四)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1.出示算式:2÷2=1 4÷4=1 6÷6=1 7÷7=1,你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学生说)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结论并齐读)

(五)被除数除以1,商是它本身。

1.出示算式:2÷1=2 4÷1=4 6÷1=6 7÷1=7,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完成)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结论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的观察、交流、总结是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此环节充分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而总结出规律,让他们有一个思维的概念。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概括的能力。]

三、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听音乐,互背口诀,提数学问题)

昨天晚上备完课,我就在想,乘法口诀对我们有这么大的作用,那如果听着音乐让这个钟走一圈,我能背出几道口诀呢?于是,我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你们想知道吴老师背了几句口诀吗?我先不告诉你们,我也很想知道你们能背几道口诀,想接受吴老师的挑战吗?等一下你来告诉我你同桌背了几句好吗?同桌轮流数。刚才小英说她背了24句,小红说背了8句,而吴老师就没有你们那么聪明了,而我只背了4句,看着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1)小英是小红的几倍?(2)小英是吴老师的几倍?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你知道这些问题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问题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听着音乐,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桌之间互背口诀既能达到熟练口诀的效果,也能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在为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专门设计了这样一个质疑的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所提出的问题不是老师直接解决,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如果需要,老师会适时给予帮助的。]

四、复习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叮叮车,除了车头,每节车厢有几个轮子,有几节这样的车厢,一共有几个轮子呢?如果把这些轮子装在4个轮子的汽车上,可以装几辆?如果装在6个轮子的跑车上呢?又可以装几辆?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叮叮车上,让学生算车轮和装车轮的这个思维过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进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吗?小朋友,只要我们能开动脑筋,就能解决生活中许多的问题。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篇6

——《小数除法单元整理与复习》

《小数除法》这个单元,是小学阶段计算最复杂的一个单元,同时也是学生的加减乘除所有竖式计算的最后一个学习内容,是学生的竖式新知学习的完结篇。其难度和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单元教学前,以及单元复习前,我都仔细看了《教师用书》对本单元知识的解读: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研课时,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们大致制定了单元复习思路:

1、先指导学生完成单元知识的整理,结合自身情况突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2、教师收集本班学生易错题,结合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编复习题;

3、在前两个环节的铺垫下,完成单元复习课,并及时查漏补缺。

研课后,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把复习的最重点放在了《一个数除以小数》和《循环小数》上,《一个数除以小数》是计算上的重点难点,《循环小数》在学习前对于学生是完全的新知,它对我们的数系进行了扩充,完善了小数数系系。

经过3节课的复习,多数学生熟练了小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明确了算理,但是部分学生对“不够除、要商0”还是不能完全熟练,时对时错,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本节《商的近似数》和《循环小数》的复习课,我先是继续回顾了小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重点突出了“商不变规律”在一个数除以小数中的运用,而后完成0.62÷0.6道题,竖式计算时,会出现“不够除、要商0”的情况,再次强调了这一易错点,但是教学过程中仍旧发现有10多位学生还是没有注意这一问题,易与“有余数,添0再除”混淆。这一问题需要老师及时进行个别辅导、查漏补缺。

设计求0.62÷0.6的近似数这道题,既能巩固除法竖式计算,又能复习商的近似数,最后老师将求近似数的要求去掉,改用等于号,又过度到了循环小数的复习。但最后小组评课时,发现教师的设计意图内化在了练习中,没有能点明给学生,如果能在知识网络上,将这些知识的联系给学生梳理一遍,效果会好很多。

循环小数的复习时,由学生自己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识点,并提醒同学们易错点,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了体现。但在定义的判断上,很多学生对定义细节没有完全理解,缺漏明显,值得教师及时去弥补,同时今后的概念性的教学时,需要老师更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运用。

“整理与复习”课堂教学的探讨 篇7

一、“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意义

1、整理。

其基本程序为:梳理—沟通联系—建立网络。其基本方式有:先理后练、边理边练、以练促理、自主整理等。注重知识的梳理, 引导学生对知识从纵向、横向进行归类、梳理, 沟通其内在联系, 将分散学习的单个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形成网。做到依纲扣本理网络, 有的放矢促统一。

2、复习。

其基本程序为:再现—识记—应用。其基本过程有:针对练习、例题精解、综合练习、拓展练习。复习目标要明确, 选择例题要精细, 习题的训练要灵活, 分类推进促发展, 练习错误矫正要及时。练习设计要体现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 做到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为此, 不能简单地把总复习里的题目做完就算, 而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整理与复习”课的基本结构

复习课教学一般可设计如下三个环节:

三、“整整理理与与复复习习”课的实施过程

1.回顾交流、了解情况。

“回顾交流”是指上课伊始, 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 并进行小组交流, 说一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了解情况”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调整自己课前预设的复习方案, 使复习更具实效, 更具针对性。

2.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 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 在教学到一定阶段, 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 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它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中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 融会贯通, 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前因后果。梳理数学知识既可以按教材顺序, 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 特别要抓出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和容易混淆、出错的知识。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 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形成完整的网络,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综合训练、拓展提高。

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等同于新授课中的练习, 复习课中的练习应该实现从基础性向综合性的过渡, 应该更具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1) 针对性练习:针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问题以及本单元易混易错的概念或知识, 设计以判断、选择、比较、改错为主的练习, 目的在于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这是复习课中最基本的练习, 体现了练习的针对性。所以课前应精心预设习题, 练习时可针对学生的情况有所取舍。

(2) 综合性练习:练习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3) 开放性练习:开放性练习的形式较多, 如练习题的条件、问题或缺少、或不确定;习题的答案不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等等。开放性练习对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训练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合理解决问题的品质。

(4) 实践性练习:要求习题的情节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的价值, 进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当然, 这些练习的形式不是每节复习课都要有所体现, 只是不同内容的复习课练习的形式应有所侧重, 另外, 练习中也应相机渗透一些解题思想、解题策略,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策咯

“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在具体实施中, 应把握好四个基本策略:

1.复习梳理, 以学生为主。

整理复习教学应注重师生角色的转换, 知识的结构体系由学生自主进行整理。通过复习的梳理、合理的取舍, 可以把相关知识有效纳入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 沟通其间的纵横联系。

2.巩固知识, 以练习为主。

巩固知识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 应当把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精讲多练”。复习时, 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理清要点, 说明常见错误的防止和纠正策略外, 还应大胆放手, 让学生自己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牢固掌握。这样, 也有利于教师自己适当减轻自身的负担。练习时, 教师应该慎重地思考“练什么”和“怎么练”的问题。不能盲目乱练, 避免复习低效现象。

首先, 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简单重复新课学习中的习题, 要避免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

其次, 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既要重视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 也要注意综合性的练习, 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

再次, 整理与复习课的练习在内容和要求上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查漏补缺, 以平时为主。

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内容, 所以, 在复习前摸清学生的“漏”和“缺”非常重要。在整理与复习课中, 教师应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 平时摘录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整理与复习之前, 先回顾自己在批改学生作业过程中所发现的错误与问题, 再针对学生缺漏与重难点进行训练。这样, 找准重点、难点, 找准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地方, 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4.拓展提高, 以思维为主。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知识体系

针对现状,我校上学期数学组开展了以《整理与复习》课为主题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旨在通过研究,改变整理与复习课枯燥乏味、教学低效的现状。在活动中我校教师共呈现了13节高质量的整理与复习课例,使我眼前一亮,原来整理与复习课还可以这样教!下面选择其中几节精彩的教学片断和大家分享。

一、“错例”警示——有效唤起知识

片断描述:一年级下学期:100以内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

刚开始上课,教师首先出示“29、31、8”三个数,请同学选择其中两个数编成加法和减法算式,然后教师按学生的反馈将加法和减法算式按加减法分类板书在黑板上,进而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得出这些算式还可以进一步地分为:不进位加法31+8、进位加法29+8和29+31、不退位减法29-8和退位减法31-29和31-8,最后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列竖式计算。

全班反馈交流,教师打破常规,与学生互换角色,让自己做“学生”,学生做“小老师”,由“小老师”来评判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这时教师针对计算法则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和不良的计算习惯故意出错,让学生在错误中唤起、强化计算法则的相关知识,警示、克服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警示学生进行竖式计算时一定要从低位算起;把31-29算成12以警示学生进行退位计算时一定要点上退位点……

最后让学生根据教师做的题目,每一题说一句话,这句话可以是计算法则,也可以是告诫自己和同学的话。

二、自编自演——有效提升知识

片断描述:六年级毕业考试前的综合复习(计算主题)

第一个环节:我出题,你来做

课前让学生明确自己编题范围,围绕复习主题,自己选择或编写两道相关的练习题目。上课时,分小组对学生出的题目进行交流,每位同学说明自己出题的理由,在此基础上每组选择两题交给教师,由教师在各组交上来的题目中选择有价值的题目提供给全班学生练习。

第二个环节:我说明,你收获

学生做完题目后,由出题的同学,公布题目答案并说明自己出题的理由,其他同学自己批改或订正,也可以对题目进行完善。

片断赏析:这是一节综合复习课,因为临近毕业考试,该复习的内容也复习的差不多了,此时学生大都心浮气躁,如果教师单纯地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被动地去做,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这节课,由于教师改变了教学模式,将出题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由学生自编自演,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投入度高,参与性强,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非常好。在學生交流出题理由的时候,有的学生选择平时学习中容易混淆的,有的学生选择能体现重要知识点的,如一些简便计算题或较复杂,但存在一定计算技巧的题目;有学生选择有价值的:如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还有的是学生有趣的:如一些趣味智力开发题。通过课堂观察,我发现学生之所以对这节课兴趣盎然,不是因为学生在做自己的题目,所以有兴趣,而是因为,这些题目来自学生自己,体现了学生不同的需要,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的过程中就是满足自我需要、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学生当然愿意去做。

皮亚杰指出:“只有儿童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从而产生深刻的理解。”数学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知发现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教学不仅要重视“导”的设计,更要重视学生“学”的体验,关注学生“学”的情感、态度与方式。“编题”和“讲题”的过程,是学生进行动脑思考、进行分析、进行对比、进行记忆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学的过程。在教学中利用适当的、尽可能多的时机,让学生进行“编题”和“讲题”,并给予学生以充分的指导,使学生能准确地进行“编题”和“讲题”,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总之,要上好整理与复习课,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要“善变”,在教学目标上要“多元”。“教学方法善变”就是在教学整理与复习课时,要求教师打破常规的复习课组织形式,给课堂注入新的元素,使“旧知识”焕发“新活力”,避免复习课的简单重复和枯燥乏味;“教学目标多元”就是教学要考虑全体学生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切入点,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现状,提升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玲.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严育洪.课堂高点:学生思想的生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肖川.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篇9

今天,我上了一节复习课,复习课一直是困扰我的课型,我也知道,复习对学生的重要,但他们在反复做题中已对它厌倦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决心把自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这一阶段的内容制作一张《数学手抄报》。

《数学手抄报》分为四部分:知识仓储站、提示台、演示台、补给站四部分内容,其中知识仓储站是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提示台是这一单元易错的地方;演示台是根据知识点列举题型;补给站是对内容进行补充。当早上我走进教室,学生马上围过来对我说手抄报怎么样了,我望着孩子仰起的小脸,和手中那一幅幅精美的手抄报我肯定的点点头,课上我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交流补充,再全班汇报展示,没想到效果出其的好,学生对这一单元内容知识点抓得牢,题型出得全,而且平时枯燥的复习课学生也愿意上了,看来这张手抄报真是解决了很大问题。

下课了,看这孩子们还在意犹未尽的讨论着,我发现这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教学。

比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比较大小、数位及数的组成。教学难点:

估算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喜洋洋和灰太狼吗? 生:老师也特喜欢

师:他们听老师说我们2班的小朋友数学学的特别好,都要吵着闹着来看看你们呢。

师:你们看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喜洋洋,懒洋洋,灰太狼)它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和数学问题,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对100以内的数进行整理和复习。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对100以内的数进行整理和复习吧!(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师生合作,整理知识

1、复习估一估

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多少

师:喜洋洋给我们带来这样一道题:你能估出这幅画中有多少个我的好朋友吗? 师:什么是估一估?

师:估一估能准确的知道具体有几个吗? 生:不能

师:那如果想要准确的知道有几个,应该怎么办呢? 生:一个一个的数一数 师:那你们来数一数吧。

2、复习数一数(复习比较数的顺序)师:喜洋洋说给我说他要出题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预设的问题:

a.从24开始,1个1个数,数到52.从24开始,2个2个数,数到52.从24开始,10个10个数,数到94.从24开始,倒着数,数到10.师:喜洋洋说:你们真厉害,谁知道24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3、复习读数写数,数的组成 生:数的组成,24是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师:在纸上写出一个你喜欢的两位数,跟同桌说说这个数的组成。师:(请同学起来回答)你写的数是多少?说说数的组成

师:非常好,老师将请两位小朋友上黑板将自己的两位数写出来,其他的同学写在自己的练习纸上。

师:(教师出示没有写数位的计数器)在写之前你们先看看这个计数器有没有缺少什么?

师:你发现了计数器没有写数位,真不错,真是火眼睛睛,请你将它补齐。你能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为什么这么写吗?

生: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师:他写的对吗? 生:对。

师:那你写的数是**,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教师可以给孩子提示,介绍*和*的意义)

师:同样看另一个同学写的**,也给大家介绍一下**。师:你们说的真好,语言简单明了。

师:同学们,如果老师选择喜洋洋和灰太狼,那么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生:两个,27和72 师:它们的意义一样吗?

师: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27?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72?

师:这两个数中都有7,老师觉得这两个数中7的含义是一样的,对吗? 生:不对。

师:都是7,为什么不一样?我觉得就一样。

生:这两个7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含义肯定不一样,27中的7表示7个一,72中的7表示7个十。

师:那好,那这个数呢?(老师写一个两位数:77)77中的这两个“7”表示的意义总该一样了吧? 生:不一样。

师:怎么又不一样了呢? 生:两个7所在的数位不一样。

师:哦,你们真聪明,这样说老师一下子就明白了,也就是说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他所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对吗? 生:对

师:同学们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会自己动脑筋想老师说的这句话是否正确,真是有想法的乖孩子!

师:那你能还能说出一些像77这样,它们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的两位数吗?

生:11、22、33、44、55、66、88、99 师:这些两位数,虽然十位和个位数字都是一样的,但是表示的意义? 生:确不一样。

师:真不错。十位上的数字表示? 生:几个十

师:个位上的数字表示? 生:几个一

师:你们回答的真的不错,灰太狼一听着急了,他说:可不能让你们轻易的得到这些礼物,我还要出些难题考考你们。请任选下面两道题做一做吧!a.谁能说出个位上是2的两位数? b.谁能说出十位上是7的两位数?(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师:喜洋洋是他们三个中最聪的一个,喜洋洋说让我来考你们: 你们能说出我们三个身上的数能组成哪些两位数吗?

板书学生组成的所有的两位数: 29、92、20、90、(估一估的数)师:20和90中的0能不能不要? 生:不能,起占位作用。

师:喜洋洋又说了:看看这些两位数,没有什么规律,你能把黑板上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让他们变的有规律吗?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排序,其他的同学将你的答案写在练习纸上。师:谁能来给大家总结一下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生: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那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师:喜洋洋说:你们真不错,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如何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们看着这些数,能任选两个数然后用 “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吗? 师:喜洋洋说:你们真是不错!厉害厉害!(复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

师:他们考不了你们,老师可是要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图示,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算式,然后计算。

师:懒洋洋说:对了,来的时候村长让我给你们带了封信,你们快看看吧!拔高题:

填空:()、()、30、()、()

三、课堂小结,情知共融

如何上好“整理与复习”课 篇11

一、“整理与复习”要“串起来”

复习不光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学的知识“串”起来,概括成表格、提纲、图示或口诀等,使之“横成片、纵成线”,便于记忆与理解。传统复习课总是由老师越俎代庖梳理知识,老师归纳总结,学生听,学生成了看客和陪衬。应该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有限,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知识归纳得全面,有的不全面;有的知识点详细,有的简单而粗糙,甚至漏洞百出。教师应该适当指导和点拨,与学生合作共同学习,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还可以运用数学小报、数学日记进行知识梳理。引导学生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感受梳理知识的必要性,相信学生一定会熟能生巧。

二、“整理与复习”要“趣”

“整理与复习”要结合故事或生活实际,多样化呈现学习素材,将复习内容寓于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例如计算的复习,复习形式要多种多样,不要一味口算、笔算。计算接龙、评选计算能手等,就可以增加许多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把数学练习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数学是“有用”的学科。情境的创设要真实、开放、有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还可以让学生谈谈收获与遗憾,谈谈心中的困惑。这样就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激励学生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整理与复习”要“分类”和“分层”

“整理与复习”复习课内容一般都较多,时间又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满堂练”,所以要讲究练习的形式、练习的实效。练习内容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练习与讲解,从中发现解题方法与规律。还可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有针对性的练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毫无重点、面面俱到的练习,却只能事倍功半。为了激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愿望,“整理与复习”要 “分层”。例如,复习“2、3、5的倍数”时,可以作如下练习设计:

1.判断下列各数能否被2整除,被3整除,被5整除。

24 67 130 521 280 106 99 60 75

2.23□,在□里填上什么数字,这个数就能被2整除;在□里填上什么数字,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在□里填上什么数字,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 );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 );

同时是2、3、5、的倍数:

( )。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要让学困生“吃得好”,让优等生“吃得饱”。设计练习时,应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练习题。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得到提高。

“头脑不是一个被添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不应该是被动地写写算算,老师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复习,自主地整理与复习,建构知识体系。

上一篇:精装修工程评估报告下一篇:地暖裂缝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