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六环节课堂教学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动静六环节课堂教学(共9篇)

动静六环节课堂教学 篇1

六年级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尝试,又经过反复的讨论研究,我们确定了六年级“六环节”的教学模式。

“导、读、问、讲、练、测”是“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它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它放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核心,通过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愉悦,从而促使学生精神境界、个体品德、语文水准得到完整的提升。

第一步,导,就是导入新课。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巧妙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步,读,就是学生自主阅读。即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这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自学,走进文本,因为教材所选编的都是些语言运用的典型,学生只有直接去读文本,才能品其美,实现与文本的平等对话交流,最终超越文本,走向学习语言的更广阔天地。学生只有与文本亲密接触,才能了解其内容,才会有新的发现,从而促使学生去探求新知。

第三步,问,就是相互问答。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间的问答,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良好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积极创造相互对答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表个人见解,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活动。

第四步,讲,就是教师讲解。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学生疑难问题,教师因地制宜,酌情讲解,直到学生完全理解为止。

第五步,练,就是练习。为了巩固当堂学习内容,教师要恰当地设计一些精巧习题,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一定的熏陶。

第六步,测,就是当堂达标。根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重难点,设计恰当的能照顾到各个学生层面的达标检测题,当堂达标测试,力争学生的学习达标率达到95%以上。

总之,采用“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争取让“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完善,使教学成绩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六环节”课堂教学法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接受信息,经过信息处理加工之后输出信息,再通过信息反馈,看信息掌握得怎么样,并对差错进行纠正的全过程。具体包括信息吸收、输出、反愧评价、校正差错等环节。传统教法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中只有吸收和输出信息,而没有反馈和评价信息,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从1992年起,我进行了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实验,设计并实施了“六环节课堂教学法”,即每篇课文的教学可分为六个环节,诱导激发—自学质疑—释疑答难—教读课文—综合训练—归纳总结。

(1)诱导激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地把认识指向和集中于学习的对象。

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各篇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导放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通常有:设疑导入法、迹语导入法、名言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等。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侧重介绍科学整理的说明文,语言平实,内容深奥,学生一般对学习此文兴趣不大。导入新课时,我抓住出示课题这一良机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后,我播放了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播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录音,同学在欣赏歌曲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增强了阅读说明文的欲望,引起了探究本文的兴趣。

同学们一旦经过努力有所收获,就会感觉良好,产生再试一试的要求。教师抓住这种欲罢不能的企盼,给予满足,让其表现,就能持续不断地增加兴趣,使语文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2)自学质疑

每学习一篇课文,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教师稍作简要的提示,交待课文的学习重点,提出预习思考题,介绍自学的具体方法,要求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查字典、词典、自己注音释词、分段、思考、圈点批注等,使学生通过自读初步了解全文内容,并能口头或书面提出疑难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这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这个环节,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有了这个环节,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学生怎样学习语文及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之处。以便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又能从学生的质中得到启发,从而验证教学设计的焉误并及时加以调整。自学质疑这一环节不仅为教读课文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生集中注意力,自己动脑、动手、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爱步形成自学能力。

自学虽然是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实践活动,但也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主要用“三问读书法”指导学生阅读,这就是:①写什么?②怎么写?③为什么这样写?

(3)释疑答难

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必须检查,及时反溃否则,学生无法判断正误,不仅知识难以准确化,而且也会挫伤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释疑答难这一环节是教师检查自学和吸收反馈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好机会。

注音、释词等一般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也并不是有问必答,有的作出明确解释,有的只提供解答的线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有的让学生讨论切磋,统一认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是随问随答,而是将问题纳入自己的教学程序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全体同学共同研究解决。如学生在自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提出,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作者为什么要用《我的叔叔于勒》做题目?这些问题正是教学本文的难点所在,是教师打算在教读课文时解决的,当时我暂不给予答复,在教读课文时才加以研讨、分析。这样,教师可以有的放矢,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使学

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

(4)教读课文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他还说:“教课之本旨并非教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自观其它类似文章。”在教读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学目的的要求,有所侧重地讲解一两个问题或分析一两个段落、层次,让学生每课都有收获。教读要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让学生从中学会读书的方法。这一环节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深度广度进行探索。我们认为,教师的讲解分析应点到即止,切忌条分缕析,更不能越俎代疱,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练。

例如,《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我从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行文思路入手来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利地突破了前一个重点。在学习另外的议论文时,则让学生根据议论文的这一结构特点去理清文章的结构。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划分议论文结构的方法和能力,又避免了教学上的千篇一律,面面俱到。

(5)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知识具体化,形成新的技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发展的环节。教读课文以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作围绕教读内容精心设计的读写听说的训练。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在教学主要应该抓好两件事:一是应讲清基本概念,二是要精心地安排练习。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的“练”,而不取决于教师的“讲”。所以,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用在组织学生大练语言基本功上,以达到逐步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目的。

练习的主要类型有:巩固性练习、运用性练习、评价性练习、辨析练习等。例如,教读《我的叔叔于勒》后,我除了让学生做课后的部分练习外,还增补了下面的练习:

1、口头作文。以《如此骨肉情》为题评菲利普或菲利普太太的思维性格。

2、摘录小说中描写自然环境的两个句子,指出其作用。

3、下边一段描写,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4、作者在小说结尾处,安排了一个“十个铜子”小费的细节,这是否多余?围绕着十个铜子,几个人物作了怎样的表演?指出这个细节的作用。

这些练习,巩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写作特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此外,还结合课文教学进行仿写、改写、续写、缩写、扩写等形式的写作训练。这种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消化课文,而且又是一种很好的“供材料作文”。写作训练一般安排在课内完成。作文评改采取教师重点批改、学生自改、互改、集体评议等方式进行。

(6)归纳总结

这是指导学生巩固学习效果的一环。可以让学生对照学生目标,看看哪些目标达到了,哪些目标尚未达到;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学得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和提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六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前后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六环节

课堂教学法”在组织教学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加以变化。有的课文可自学为主,有的课文可教读为主,有的课文可以练代教,总之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初中语文六环节教学法探讨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语文教师针对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六方面的尝试,其具体的做法是变原来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知识、课堂小结、巩固练习)为创景设问,出示目标;学生自学,个体探究;小组互学,合作探究;教师导学,交流探究;当堂训练,检测反馈;学生总结,评议回味的“六环节教学法”。教学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心,以提高课堂的最大实效性,达到教学目的,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论教的原则。[1]其具体操作如下。

动静六环节课堂教学 篇2

一、设计导学是前提

教师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 教师应有备无患, 不上无准备之课。备课时要有预测, 考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不同情况下学生的反应。因此备课时要备教材, 更要备学生, 还需编写导学案。

备课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备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只有在熟悉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 教师备课时必须心中有学生, ,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情感态度出发, 分析文本, 制定目标, 预设课堂思路, 为课堂生成奠定基础。在学生现有认知基础上, 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 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 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 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导学案是教师上课的抓手, 它能体现教学的支架作用。使用导学案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 紧紧抓住易错、易混的知识点, 还要清楚该教什么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 必须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 并把教材中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 分解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做到知识问题化, 问题层次化, 层次渐进化。

二、课中优化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根据导学案引领学生学懂学会的过程, 教师应该利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把知识点衔接起来, 教给学生方法, 提出相关要求。小学数学课堂基本上可以按以下“六环节”进行, 但有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灵活地调整预案, 进行巧妙地处理。

1.复述回顾环节, 一般是组员说给组长听, 花1~2分钟带过。有的课堂没有和之前所学相关的知识点, 这时复述回顾就可以忽略。例如上三年级的《年月日》时, 可以利用猜谜语导入课堂。

2.设问导读环节, 先让学生明确自学要求, 即自学什么内容, 用多长时间, 如何检测等, 然后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相信学生自己能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这样学生学的知识就会更加牢固。

3.自学检测环节是在学生完成设问导读后直接进行的, 也可以讲解完设问导读之后检测学生。关键看课堂的需要和学生掌握的程度。如教学《平面图形的整理和复习》时, 先叫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梳理所学知识, 然后直接进行检测, 再二人小组交流。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做到巡视全班学生, 关注学生的变化,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估摸学情但不辅导, 为接下来的学生展示环节作好点拨的准备。

4.展示点拨环节, 只展示难点、重点和学生的错题, 学生会的不讲。遇到重难点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说, 如:组员对组长说, 同桌互说, 学生说给教师听, 教师可以用“我还想再听一遍”的语言激励。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 发现有学生不懂时, 要问“你听懂了吗”。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提交全班, 解决更难一点的问题时, 可以鼓励学生到讲台上当小老师, 还要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当听到学生讲不完整、讲不清楚时, 鼓励其他学生补充, 其他学生也讲不完整时, 教师就要帮助和指导学生讲清楚。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 而这里又是重难点, 这时教师就要机智地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 引发学生思考, 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5.巩固练习是建立在掌握自学检测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师要精选习题, 题型要多样, 围绕重难点。教师要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同时设置一些奖励或比赛,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拓展延伸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不能“一刀切”地要求全班学生。让好学生“吃饱”, 把当天的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去, 或者为下一节知识作铺垫。

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给予学生鼓励。好学生都是捧出来的, 当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时, 他会更有动力去学习。总之,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教材让学生自学, 知识让学生探索, 问题让学生解决, 结论让学生概括, 体系让学生构建,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课后反思促提高

如何应用“六环节”进行教学 篇3

【关键词】课改 六环节 教学

一、“六环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导点拨—展示交流—巩固提高”。

1.出示目标

“导学案”出示或多媒体演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以使用小黑板(尽量不要使用课件出示,以免在出示其他课件时覆盖教学目标),明确学习内容、目标,指导学习方法,学习目标要重难点突出。

2.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结合自学指导的提示,通过对文本提供的信息及课前收集的资料独立思考,得出结论或结果,切实通过独立思考这一过程,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3.合作探究

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学生自己交流探索知识的结果。交流的形式可以分为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教师在同桌交流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通过重点提问,进行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和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质疑能力,达到对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掌握。

4.引导点拨

引导点拨是“六环节”教学模式中,最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的能动环节,是一堂课灵活、深入、通达的关键环节。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及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引导点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练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通过多元评价,使学生提出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

5.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是一堂课最为精彩和异彩纷呈的环节,是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和培养的主要时段。展示交流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如特征、规律及进一步的启示、感悟、实际联系等,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展示学习成果,使学习更进一步深化。

6.巩固提高

巩固提高是实现“双基”为目标,训练为主线的课堂设计,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强调精炼、巧练,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做题训练,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二、“六环节”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参加活动。在共同的活动之中要求人人过关,要始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2.课堂上过不了关的部分学困生,要通过“1+1”帮教结对进行“兵教兵”来解决,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个别辅导解决。必须要求学生当日问题当日清并形成制度,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良好习惯,全面落实“日日清”工作。

3.教师要把竞争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培养学生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的竞争参与意识。

三、实施“六环节”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防止用“教学目标”充当“学习目标”。要严防把教参上或其它资料上的“教学目标”照搬到课堂充当“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该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应该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各知识的把握层次,最好能将本节知识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知识网络,明确本节课在课本及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本节课的提纲挈领和核心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2.防止把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安排学生自学时,要防止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去“死啃”,结果不仅效率低,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缺陷和漏洞,学生不会的照样还是不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一定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的困难和疑惑,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在交流展示时,能够有的放矢。学生不会的和讲不清的,教师必须要向学生重点讲解,以突破重点难点。

3.防止让学生的“满堂灌”代替了老师的“满堂灌”。有些学生在课前预习十分充分,对知识的掌握非常到位,他们在展示讲解的时候,展示讲解非常具体到位,但是,他们往往只顾自己的尽情发挥,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教师应该引导展示的学生注意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且欢迎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合理调度和引导,使交流展示向着既定目标靠近,防止走向极端。

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全新和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转变观念,迎接挑战。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动态生成,学习中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要求,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也是课堂教学六环节的最终目的。

六环节教学模式解读 篇4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六环节”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六个基本环节:

1、示标。

2、自学。

3、展示。

4、释疑。

5、检测。

6、小结。

它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师生双赢而实践探索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释疑;更倡导教师以“伴游”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学习、探索、体验、发现、释疑。是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享成功、共同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它立足于“伴”和“学”。所谓“伴”,就是指教师的角色是“伴游”而不是“导游”。“导游”是你“导”我“游”;你“行”我“随”;你“讲”我“听”,在主导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与释放。“伴游”是为了共同的 “胜景”而同进共享,是在互帮互助中学习、探索、奋进。在双主体的协作中,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与释放。所谓“学”,就是指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共同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指知识问题、方法问题,而且指情感问题、价值观问题。

二、“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示标。以课标为目标,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以师生为主体,共同制定课堂“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学习目标,共同拟定过程与方法目标,共同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倡导国家课程校本化、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扩充、延伸;它关注四种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使师生一看便明、一望便知;具体表述时要明确、具体、清楚,可用“请识记”、“请说出”、“请应用”、“请默写”等可测的明确用语。

2、自学。

自学内容,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可以是教材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师生搜集的内容。

自学方式,解决如何学的问题。可看、可读、可记、可查、可画、可诵、可做等。

自学时间,解决学习速度的问题。让学生养成“课堂就是考场,考场就是战场”分秒必争的习惯。

它倡导概念问题化、问题生活化、生活情景化。

3、展示。

展示就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自学的过程、方法、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向老师、同学展现。它倡导讲演、版演、表演等多种形式,它希望真诚、暴露更希望耐心、包容。

4、释疑。

此环节是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它倡导“引而不发”、“点而不破”,它主张在“自省自悟”的前提下“兵教兵”“师教生”,反对“开门见山”一语道破。它强调精点而不是精讲,点规律、点本质、点联系,使学习者在思考中获得“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一种感觉一种享受。它需要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高效的策略。

5、检测。

它倡导生活化、情景化、阶梯化、螺旋式习题,反对并列式堆放式习题,使学生能够步步为营渐入佳境。它主张检测就是考试,强调时效与规范,反对放任自流、没有时间限制、相互参照的假检测。

6、小结。

它倡导不仅要结知识点、结知识体系、结知识网络而且要结过程、结方法、结感受。它希望小结内容不仅要生生交流、生生借鉴、生生补充、而且要师生交流、师生借鉴、师生补充,从而实现共识、共享、共进。它更希望下课不是问题的终结而是问题的生成,希望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探索欲望。

三、“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方法。

新授课 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5

迁安一中政治组

屈海军

高中政治新授课六环节教学模式浅析

迁安市第一中学政治组

屈海军

在继承优秀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新课程改革旨在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大突破。它特别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由教师的一言堂变为群言堂,由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变为学生的主动求知,让学生去阅读、思考、发言、辩论、讲解、质疑、归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我对新授课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我的教学模式是——六环节教学法。

环节一:自主预习,知识准备。

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印制课前预习案。预习案主要采用填空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完成知识填写,并同时在课本上划出相关知识,标明提纲。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重视预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所学知识结构和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宏观把握。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理解记忆。

环节二:预习检查,习惯养成。

上课以前,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填空情况进行检查,也可以小组自查。对于完成预习任务的同学、小组,教师以肯定表扬,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小组,教师进行教育批评,并给以口头警告和适度惩罚,责令其改正错误的学习态度,认真落实预习任务。

这一环节有承上启下的主要作用,不可轻视,否则会使预习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环节三:定向质疑,课堂探究。

1首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可以由教师或学生事先书写在黑板上,上课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会,并用彩色粉笔标明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在学案中设置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情景材料,或者设计涵盖基础知识的单选题,通过巧妙设问安排,使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蕴含其中,引导学生探究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层层深入,把握知识体系。

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合作完成学案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组内能够完成的问题教师不在讲述,组内不能完成的问题由其他小组给以解决,全班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进行集中讲解。

3对于本节所学的重点知识内容,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集中记忆时间,努力做到当堂理解消化。

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真正地参与,不当旁观者。

环节四:巩固练习,方法归纳。

围绕重点知识,依托紧密联系实际的热点材料,设置大题。各小组讨论后,进行答案编写,注意书写规范,包括整洁、条理、准确、全面等要求,努力做到又好又快。答案书写结束后,由某一个小组的一个同学展示组内公认的最佳答案,同时解说答题思路,答案构成。其他小组再进行评价、质疑、修正、补充、完善。最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学生加以对照,总结得失。

这一环节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解答大题规范化、科学化的能力和水平。环节五:回顾反思,课堂总结。1回顾所学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或教师提问易混易错知识、重点知识,目的是对本节所学内容再认识,并能够把握其内在联系。

2评价学习效果。

教师、组长、学生均可发言,肯定本节课的优点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不足,对全班和个别同学提出新的要求。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提高下一节课的学习效率做准备。

环节六: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三段六环节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篇6

学习计划

路美邑镇中学

李梅英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和不断完善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学年的生物教学,我将尝试采用“三段六环节”的教学模式。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学、会学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为本,因学定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特制定如下计划。

初中语文六环节教学法探讨 篇7

教学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心, 以提高课堂的最大实效性, 达到教学目的, 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出发点,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遵循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多学少教, 以学论教的原则。[1]其具体操作如下。

一、创景设问, 出示目标

1. 教师首先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景, 我们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

要求能根据课文类型、内容,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创设一种情景, 或以游戏、学生表演、故事、音乐开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做到心中有数。

在“创景设问”过程中, 我们主要采用了这样一些做法:

⑴运用成语, 进行创景设问。

案例一:《曹刿论战》一文创景设问:

用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导入, 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学《曹刿论战》时, 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成语“一鼓作气”, 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大家马上开始翻阅成语词典, 然后举手回答, 我就接着说下去:大家知道这个成语出自哪吗?具体故事又是怎样的?自然引出《曹刿论战》, 然后指明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 学生兴趣浓厚, 求知欲强烈。

⑵运用诗歌进行创景设问。

诗歌 (包括词) 语言凝练, 想象丰富, 含义深刻, 表现力强。教学实践证明:用与新课有关的诗歌 (词) 创设学习情景,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开拓视野, 而且能激活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情感, 创造与之相应的课堂气氛。

案例二:《再别康桥》一文创景设问:

师:自古多情伤离别”, 离愁别绪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我们过去也学过不少抒写离别之情的诗歌, 同学们能否当堂背诵?

生1:“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生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生3:“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师:是的, 有人说,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离别诗, 它像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 诗人自由的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秀丽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再别康桥》, 看看诗人徐志摩如何抒写离别之情?

诗歌引入, 学生兴味十足, 同时留下悬念, 激活思维。

⑶运用多媒体进行创景设问。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 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 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 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的讲清一些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 学生可以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创景设问, 能使学生尽快进入理想的学习境界, 由此及彼, 触景生情。

案例三:《背影》一文创景设问

让学生看《一位父亲读给儿子的一封信》视频片断, 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样创设情景, 渲染凝重的氛围, 有助于学生进入文本, 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初二学生有朴素的情感, 丰富敏感的心灵, 但由于文章的年代久远, 年龄和时代的限制, 根本无法体会作者情感, 因此学习本课仍需努力创设情景, 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 进入情景学习。

⑷运用故事进行创景设问。

案例四:《小巷深处》一文创景设问:

在讲《小巷深处》时, 我先讲述了一个故事:1999年“十一黄金周”, 在桂州麻岭风景区, 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落。就在缆车坠落深谷的刹那, 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 高高托举起自己两周岁半的儿子。结果父母双双遇难, 儿子却安然无恙。这感天动地的父母之爱, 打动了很多人, 也深深的打动了歌手韩红。韩红毅然收养了这个孩子为义子, 这个故事也因此被传为佳话。还有一个与之类似的故事, 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一条深深的小巷里生活着一个极贫穷而盲眼的老人, 她收养孤儿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 催人泪下。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小巷深处》, 去感受那份真挚的母爱。

故事和课文中的盲母收养孤儿的事, 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学们带着感动, 走进文本。

学生喜欢听故事, 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所以我们结合课文实际;从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取材原型等方面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然, 在教学中, 创景设问的方法不止这些, 方法灵活多样。好的“创景”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启发学生思维, 但是“创景设问”的目的不仅是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开好头、起好步, 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景设问”这一教学步骤来开启学生心扉, 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2. 教师励志。

明确目标后激发斗志、鼓舞士气、树立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力保障。 (有氧学习)

例:A:我们有没有信心学好本课? (信心) B:中考, 离我有多远?我, 距中考有多远? (时间和实力) C:同学们的表现最棒, 今天让我们再接再厉, 攻克难关! (激发斗志)

二、学生自学, 个体探究

1. 学生。

学生根据“定向”规定的要求和范围, 主动学习教材, 独立思考,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程度较差的学生, 可以略放低自学要求, 保证其学有所得, 增强学习信心。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学充分暴露问题。

2. 教师。

(1) 指导学生自学, 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 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 走上自学的快车道。 (2) 学生自学时勤于巡视、指导鼓励, 了解自学情况, 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指导, 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示鼓励。 (3) 尽可能扩大学生自学情况的反馈, 重视中等生和后进生, 让学生用笔标记预习中的困惑, 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并认真分析, 将问题梳理归纳, 为“教师导学”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 是“第二次备课”。

落实好这一环节有两个前提,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抓好了自学的常规训练, 要求 (1) 听:动笔动脑, 记住概要, 把握重点, 提出疑难, 概括中心, 发表看法; (2) 说: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发音清晰, 态度自然, 声音宏亮, 说普通话, 感情充沛; (3) 读:勤查字典词典, 钻研“提要”、“注释”, 勾画、圈点、评注, 理清文章脉络, 概括中心意思, 提出疑难问题, 练习默读朗读, 积累有用资料, 完成课后练习; (4) 写:仔细观察, 准备材料;编写提纲, 认真修改;言之有物, 说实在话;字迹清楚, 符合格式。第二, 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多读、读懂、读透, 从读中悟其义、明其理, 直至变成自己的东西,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读要贯穿教学始终。课堂教学中, 教师树立了读的质量意识, 有目的, 有层次, 有方法地指导学生读书,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 努力做到了“每一次读都有目的, 每读一次都有收获”。对一篇现代文章或一段文字要读到几遍, 第一遍要求学生正确地读, 第二遍要求学生了解地读, 第三遍要学生理解地读, 第四遍要学生欣赏地读。在“自学教材”这个环节, 我们狠抓了“读”的训练。

学生将课文读熟读透了, 不仅能整体把握课文, 而且能找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这就为交流作好充分准备。

三、小组互学, 合作探究

1. 学生。

在自主学习基础上, 提出疑难问题, 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 寻求同学帮助, 尽力解决自学中不会的问题, 通过自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方式, 力求在小组内最大限度地记忆、理解、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

2. 教师。

在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基础上,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实际困难, 恰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习, 强化自主学习效果;教师要关注学生讨论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去。

案例五:《春》一文, 小组合作探究:

师:“你喜欢春草图的什么?” (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书记员将问题、结果规范条理地记录下来, 教师适时参与各组讨论)

下面是第一小组学生的讨论:

生1:文章从点到面, 由近及远, 层次清楚。

生2:春回大地, 人自然就快乐。“坐着, 躺着, 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 捉几回迷藏”。

生3:作者运用了叠词“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 这种句式结构整齐, 读起来特别美。

生4: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

大约十分钟后, 让学生把合作结果交流一下。学生代表小组进行了发言, 他们分别从语言、结构、情感、音韵诸方面把文章第二节的精妙之处挖掘了出来, 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采用分组讨论, 互研互答的方式让学生彼此合作, 共同探究。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程度好的学生还能读出自己的个性。

四、教师导学, 交流探究

1. 学生。

在小组中不能解决的疑难, 拿到课堂上集体交流, 让优等生在班内讲解,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可以反驳他人的观点, 可以倾听别人的见解, 对有争议的问题, 可以百家争鸣。

2. 教师。

(1)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 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各抒己见, 适时进行课堂点拨。学生讲对了, 老师不必重复;讲不完整的, 老师补充;讲错的, 老师更正;对于难度较大及规律性的内容, 在启发的前提下适当讲解。 (2) 课堂点拨后用鲜明的语言进行当堂小结, 小结要与学习的目标相对应, 做到画龙点睛;让学生将本节所学的内容集零为整, 知识条理化。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决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而是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辩论等多种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感悟理解。

案例六:《小巷深处》一文, 师生探究:

(1)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养母的语句, 并讨论:作者描写养母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养母是怎样的人?

(2) 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师再作点拨, 然后教师恰当小结: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来刻画人物;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

五、当堂训练, 检测反馈

课堂训练要学生做到独立按时完成、不准讨论、抄袭,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堂全神贯注、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指导表现在勤于巡视督查, 批改部分作业, 鼓励先进, 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哪些同学课后需要“开小灶”, 使课外辅导更有针对性。

案例七:《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文段, 完成后面题目。 (文段略)

1.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 是____朝的_____家。

2. 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 念_____ (2) 步_____ (3) 遂_____

(4) 步_____ (5) 盖_____ (6) 闲人_____

3. 翻译下面句子。

(1)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______。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

4.

“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____, “藻、荇”、是指____, 此句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

5. 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___地点___人物___事件___

6.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以训练检测为手段, 学生能把新知识综合为相对完整的体系, 能把知识充分内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 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 找出规律, 达到举一反三。

六、学生总结, 评议回味

本环节一般从以下三步入手: (1) 引导学生评价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的程度, 使学生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达标的思路及采取的方法, 并与同学们对照, 使自己认知条理化、方法最优化; (3) 引导学生回味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尤其是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使他们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2]

案例八:《背影》一课学生总结:

师:学过这篇文章后, 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发现?

生1:我懂得了父爱的伟大。

生2:我知道了一些日常小事, 看似很平淡, 但细细体会, 能感觉父母对我的爱。

生3:写文章要详写那些最能突出中心的细节。

生4:文章的语言不一定要辞藻华丽, 朴实的语言也能写得很动情, 很感人。

当然, 自古教无定法, 教改之漫漫长路在我们脚下, 我们只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来完善我们的教学, 相信一定会走出一条有效的教学之路。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出示目标、个体探究、合作探究、交流探究、检测反馈、评议回味”六环节教学模式, 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创新能力。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此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六环节教学法,步骤

参考文献

[1]张伟忠.新课程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原则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4, (1~2) :13~15.

政治课“六环节”教学设计与实施 篇8

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借鉴外地成功的课堂教改经验,我们致力于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六环节”课堂教学结构。

一、新课导入 目标内化

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通过新课的导入,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让学生比较自然进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或者通过富有实效的导入手段,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下一步的自觉学习提供内驱力。

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有序的系统,它包括知识、能力、觉悟三个维度,就知识目标本身来讲,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包括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目标构成一个动态的目标系统。制定教学目标,应树立课程目标意识,注重教学目标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

二、感知教材 搜索信息

这个环节是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粗读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粗读,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知教材,并从中搜索、标记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是强化基础知识的重要一环。

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向学生提出自读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并标记出有关信息(知识点),标记出知识的疑点和模糊点,教师巡视。2.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自学成果,相互解答自读中存在的疑点和模糊点,在“兵救兵”的过程中相互提高。3.小组代表发言,在更大的范围内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在聆听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简要板书知识点,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点排查提纲。

三、精讲点拨 整合信息

这个环节是教师围绕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重要的政治理论(概念、观点、原理)进行精讲点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搜集到的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前提,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组织学习。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讨论、探究哪些知识点之间存在着联系,有何联系。2.在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精讲点拨,简要板书,突出政治观点,形成知识网络。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身边的生活事例、学过的历史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政治理论。4.学生感知知识网络,把每一个知识点置于知识网络中去认识和定位,探究知识点在知识网中与学过的哪些知识相联系。同时,鼓励学生质疑,实施教学“互动”,再次开展“兵教兵”活动,有必要时对个别问题进行“二次讲解”。

四、典型引路、深化信息

这一环节旨在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即有利于强化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提高学生归纳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与转化,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典型题目可以来自于学生,也可以是教师课前准备的。题目不论是如何产生,但应体现本节课的理论重点,题目设计应体现时代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和整合。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解题的方法、思路及题目答案要点。3.检测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在学生广泛发言的基础上,规范解题思路,完善答案要点。4.学生整理课堂笔记,记录本节课的重要信息,力求提高笔记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

五、当堂训练 巩固双基

此环节主要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题的解答,巩固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使学生接受储存的信息能够正确的输出,全面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堂堂清”。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题目来源:可以指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中对知识点不同水平要求,自己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并同桌之间交换作答;教师巡视,发现题目“精品”,及时向全班同学展示。也可以是教师课前准备题目供学生训练,提供音像资料供学生讨论、分析和解答。2.搜集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做好个别知识的补救。

六、课堂小结 总结升华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学生参与教学情况的评价,也是对本节课知识、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强化双基、深化升华之效。此环节的操作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回顾学习目标,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2.归纳总结基本的政治观点,向学生发出号召,提出方法论要求或思想觉悟、实践行为要求,落实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任务。3.深化问题,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4.布置实践性作业,加深对课上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教师必须抛弃那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突出对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努力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9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指在教师指导下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面体现课程目标,注重单位时间学习效益,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过程。

一、构建“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课堂六环节” 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课堂六环节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它以导学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研讨——精彩展示——巩固练习——自我测评——评价反思”这一符合认知规律且突显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过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主动完成学习目标,合作解决学习困难。

1)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1.自主学习:在导学案中,教师制订出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角度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自主学习要求,如要掌握什么,明确什么,如何质疑等。并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做好笔记,标出不懂的疑难问题。

2.合作研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所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汇报,在小组内进行相应的有效的合作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交流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组组合作。

3.精彩展示:展示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通过进行全班交流,综合全体的认识和见解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和见解。学生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解题思路和受到的启示。经过合作交流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给予点拨或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交流展示主要组织形式有游戏式、表演式、竞赛式等。

4.巩固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作一次有效的盘点,教师或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这是巩固拓展提高阶段,也是实践运用阶段,更是教师掌握学情阶段。

5.自我测评:针对教学内容,当堂测试,并由学生互批互改,或者教师边讲评边批改,做到堂堂清。练习题要求涵盖本堂课所学全部知识点,分层设置,当堂反馈。

6.评价反思: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过程的自我反思,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定;也是教师对学生课业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点评,对学习知识点的点拨。通过即时评价及时矫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状态,成为教师点拨引导的一条重要途径。

2)、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小组

1.合理地划分小组。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课堂内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有多种做法:一是让学生自由、任意组合;学生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等自行组合,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二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英语成绩等主要方面进行合理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保证组内各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以及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三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或学习任务随机进行分组。这样做既有利于各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给学生创造了与更多同学合作的机会。总之,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要把握一个原则,即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

2.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使每个人都有事干,目的是杜绝小组成员相互依赖造成的惰性,唤起每个成员的责任感,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控制发言的时间:“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列出本次自学的困惑疑难处。

3.合作研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所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汇报,小组进行讨论、分析,组内成员轮流发言,组长督促并记录组内讨论内容,以便在组际交流时提供各自的看法。教师巡视每个小组讨论情况,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不了的难题,以备交流展示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提升。

4.精彩展示: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设计活动的竞赛。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和参与了本组的合作学习,还在交流过程中分享了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最后的竞赛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5.巩固练习:在此环节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

6.自我测评:根据括号内所给的提示翻译下列句子。翻译的内容可以是和词汇,短语,语法句型相关的内容,也可以是和所教授的主体内容相关联的翻译内容。例如下列句子的翻译:

1.最后我们来到了广场。(finally)2.然后她动员我也买了一本书.(persuade)3.经理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insist)4.最后, 我只好让步。(give in)5.她虽然小,但是却能流利的说英语。(although)

7.评价反思 What did I get? How long did it take? What does it tell about? What do I think of it?

二、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

1.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学生,会不断进取。我的评语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Wonderful,Excellent „„,或者用热烈的掌声,或者竖起大拇指,或者发放小礼物等激励手段,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积极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和提高。

2.教给学生适当的交流规则。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应该认真倾听同组成员的意见,在听别人发表意见时,注意力要集中,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发言。不仅要肯听,更要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必须轻声地交流,这样才能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互相干扰。

3.学案内容的设置。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如何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探究又体现课文要义的问题?如何有层次的设置问题?怎样才能两头兼顾:既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

三、利用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

电脑和网络的应用,对于英语学习提供了资源和技术层面的有效支持,在教学环节借助于网络和计算机设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应用环境,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一手语言学习资料,避免很多学习的误区。原声电影,英文歌曲,名人演讲录等资源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语言的美感,而并不仅仅局限于英语考试的枯燥内容上,从而在本质上带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篇:厨师长先进个人事迹下一篇:《盛世大阅兵》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