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赞美声中成长

2024-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学生在赞美声中成长(精选10篇)

让学生在赞美声中成长 篇1

新疆农五师八十七团学校王小红

白驹过隙,时光如逝,蓦然回首,我已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大半年,在这半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天我就浅谈一下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和赞美。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而且,这种渴望是一种心灵深处最原始的追求。也许我们的老师并不在乎,可是我们的学生在乎。

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驱散他们积聚在心底自卑的阴影,可以找回他们失落已久的宝贵自尊,可以校正他们迷失的价值和追求的方向;可以唤醒他们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可以诱发他们萌芽中的创造冲动。

教师的赞美应该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我们弃绝传统的师生关系,弃绝“祖师爷”和“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真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鲜明的个性.有的贪玩,有的聪慧,有的调皮,有的沉着......我们不能因为它有不足而去否定他,难道能说,高山不如平地,鲜花不如树木,牛奶不如绿茶吗?显然不能.我们能归纳出他们的个性,是因为这些方面表现的突出罢了,还有表现得不突出的许多方面呢,这些不突出的方面,就需要我们去挖掘出来,让他发出光芒来!就需要我们学会赞美,让我们的孩子在赏识中成长。

让学生在赞美声中成长 篇2

所谓“赏识教育”, 就是学校在培养儿童、少年、青年的过程中, 以表扬、鼓励和欣赏为主的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充满生命力且可操作性极强的教育方法, 它对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赏识教育”的兴起和逐步推广应用, 它将在教育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 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所推崇的教育方法。事实上, 使学生在充满赏识的环境中, 自觉、快乐地学习, 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方法, 因为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赏识, 这是一种不需要任何投资、任何条件、随时随地可用的教育方法, 故其操作性极强。作为成长中的个体, 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和弱点是难免的, 然而对于学生的种种问题, 当老师们感到束手无策时, 往往会采用批评的方法, 结果情况越来越糟, 如果适时地采取赏识和赞美的方法, 让学生在快乐的心态中成长, 则会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那么又该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恰到好处地赞美他们呢?笔者认为, 赏识和赞美学生一定要讲究方法, 一定要创新, 形式一定要多样化。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欲望激发起来”。《教育学》告诉我们, 学生需要教师的赞美, 赞美是师爱的表现, 是对学生的积极的肯定。教师只有细心地捕捉学生瞬间闪现的火花, 才会表达出, 恰如其分、内涵深刻的赞美之情。

教师要学会赏识和赞美学生,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这样说:对学生就应该毫不保留地说出他的缺点, 这才是严格要求呢?我们听起来似乎觉得此话言之有理, 但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这些所谓的严师, 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只是强调反面批评、教育, 而忽略从正面积极地引导、激励的作用, 低估了赞美学生达到教育目的的力量。在教育工作中, 学生往往因为教师的一句不逊之言而心灵受到伤害并因此一撅不振;也有因为一次表扬, 赞扬而走向成功, 并能使之终生难忘。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孩子, 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弱点是难免的, 所以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 不只是一味的批评, 这样情况会更糟。如果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成长, 则会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潜力, 也会让学生认识自我, 充满自信, 所以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常常忽略、羞于甚至不屑于赏识和赞美别人, 在学校生活中也一样, 很多老师总是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 而忽视了孩子的闪光点。殊不知, 赞美其实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作家达尔科夫孩提时代是个极为胆怯、害羞的男孩, 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对什么事都缺乏自信。一天, 他的老师布劳奇布置学生给一篇小说写作文。今天他已无法回忆他写的那篇课文有什么独到之处, 或者老师给的评分究竟是多少, 但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 而且令他永生不忘的是布劳奇老师在他的作文的页边空白处写了四个字:“写得不错”。这四个字竟改变了他的人生, 他说:“在读到这些字以前, 我不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将来干什么, 但读了他的批注后, 我就回家写了一篇短篇小说, 这是我一直梦寐以求, 但从来不相信自己能做的事。”在中学剩余的日子里, 他写了许多短篇小说, 经常将它们带给布劳奇老师评阅。在老师不断鼓励下, 达尔科夫成为了中学报纸的编辑, 他的信心增加了, 视野扩大了, 他开始了一种充实的生活, 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作家。

现在的学生真难管理, 很难沟通……, 很多人都这么认为, 但我不完全赞同这些观点。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 为人师的你只有做个有心人, 哪怕只要一句暖人的话语, 一个拍拍肩膀的动作, 一个赞许的微笑, 都有可能使学生从软弱走向坚强, 从懒散走向勤奋, 从失败走向成功。赞美的作用是如此巨大!然而, 只有真诚的、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赞美, 才是有益的, 才能感动学生, 鼓舞学生。其实, 学生的内心深处最强烈的需要是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们的认可和赞美, 越是缺少优点和自信的学生, 就越期盼赞美和鼓励。所以,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提倡以鼓励为主, 赏识学生, 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是走上进步的不竭动力。

1 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地赞美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 在和教师的交流中, 总是带有一定情感的, 而这个课堂能不能让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能不能激发出他们的潜能, 能不能让他们在山重水复的知识点中另辟蹊径, 能不能让他们的情感油然而生, 能不能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快乐, 这主要就取决于教师能否营造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能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尊重和保护。这一切除了依靠教师的专业素养外, 靠的就是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充满希望的鼓励、一句真诚的赞美!这些便是课堂评价的种种方式, 而这些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便是语言, 而且也是众多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班中的张明同学是一个不守纪律但很聪明的孩子, 他天不怕、地不怕, 上课根本坐不住, 以扮鬼脸逗引同学为能事, 作业随心所欲, 作业本上一塌糊涂, 还常常完不成。我多次找他谈话均无明显效果, 依然是我行我素。记得有一次我故意问他:“你不写作业, 难道不怕老师打屁股吗?”他却歪着头眨着一对亮晶晶的小眼睛笑嘻嘻地说:“我不怕, 我是孙悟空”。他以前的老师每当提起他总是摇头叹息, 面对这样一个全校出名的学生, 我多次想, 该怎样引导他呢?一次阅读课上, 我带领同学朗读课文, 发现张明坐的很稳还十分专心地跟同学们一起用心朗读起来, 并且声情并茂, 很有陶醉于其中的感觉。看到这一情景令我激动不已, 仿佛在黑夜中看到了一线光明, 看到了希望之光。朗读一结束, 就大声表扬了他, 并与同学们一齐送去了热烈的掌声。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 他那调皮的脸上露出了可爱的笑容。

2 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去赞赏他们

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但具体到学习上, 有的学生在某一阶段会遇到学习上的困惑和退步, 即通常所说的“学困生”。所谓“学困生”, 我们认为只是学习方法不正确, 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学生, 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被冷落, 在生活中无威信, 自卑感较强。教师更应注意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 如运动会夺冠军、绘画比赛获奖等给予及时表扬鼓励, 让学困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消除自卑感, 引导学困生将兴趣和精力投入到课堂中来, 迎头赶上。

我们班有个叫王晓的小朋友, 特别的调皮, 总是不能很好地遵守宿舍的纪律, 但我发现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 不管在整理内务、卫生和生活习惯上, 都称得上是同学们的楷模。当我看见他叠得整齐的被子时, 我情不自禁地夸他:“被子叠得太整齐了!真不错!”然后我又找到他, 在夸奖的同时指出他的许多不足, 希望他在学习上也跟叠被子一样出色, 渐渐地, 再没有发现他大吵大闹了。

3 及时准确地给以赞美

教师及时准确地赞扬学生, 会让学生有一种被肯定、被发现的快乐, 心理上的满足会带来学习中的不懈动力, 支撑学生们更加刻苦学习。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视而不见, 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一名好的教师, 不仅会赞美学生已经获得的成绩和优点, 还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的优点, 并及时给予褒奖。学生在获得满足的同时会更加注意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教师要有敏锐洞察力, 善于从各种角度看问题, 从细微之处看出学生的成绩和优点, 及时准确的给予表扬以达到督促其继续奋进之目的。只要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 教师就应该及时鼓励强化, 巩固这种行为,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自然而持久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中, 有的同学作业进步了, 我马上在上面写着“你进步了!”“你今天的作业真棒!”“今天你的字很漂亮!”“老师希望每次都看到你这么认真的作业!”班级管理中, 如果平时不太劳动的同学今天愿意主动打扫教室了, 我便会马上当着全班的面给予他一些鼓励, 并且称赞爱劳动的孩子是老师的小帮手。

4 发现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给予赞赏

大多数老师都只注重学习, 不愿意从其它小事上去表扬自己的学生, 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重重障碍, 遮住了他们的视线。认为是应该做的事, 做不好要批评、做好了应该的,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 很多人不能正视别人的小成绩。爱因斯坦就这样说过: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 有创新精神, 他一点都不激动, 他作为大科学家听这类话听腻了, 但如果谁赞扬他小提琴拉得棒, 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因此, 赞扬不要老是停留在学生习以为常的优点上, 而是要去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 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 让学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 效果反而更好。比如孩子今天床铺整理得较好, 饭吃得较干净, 我都会立即发现给予肯定和表扬, 这样做会让学生们认为老师在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 就会尽量表现得更好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美。

5 用赏识的目光去赞美学生

“赞美”的教育包括对学生的信任、尊重、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 相信他们有各自的长处、优势。教师信任的力量, 能激发孩子"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与自强;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 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天性和爱好, 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教师需要了解学生, 及时打开学生心灵的闸门, 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 教师的发现和激励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成长动力;教师对学生的短处要有宽容之心, 要容得下每个学生的偶尔错误和缺点;对学生的缺点宽容, 并非不管不问, 教师应该站在朋友的角度, 耐心细致地提醒学生、帮助他改正。

赞美和尊重,让学生成长更美好 篇3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是的,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赞美是一种激励,是一种尊重。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教师一句赞赏的话语,或者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次鼓掌,往往都能使学生感到一种温馨和激动,让他们回味无穷,甚至改变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从而引领学生一生的成长。

尊重学生,教师应做到:第一,在教育活动中要按教育规律而不是按个人观愿望去实施每一项教育活动。第二,要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实际上尊重学生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或者说尊重学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21世纪,必须认真反思教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践尊重学生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广大教师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学校管理方面,改变管束过严、“围追堵截”的老办法,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反对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摒弃那些用贬损人格的方式对待学生的做法。

2.尊重学生,在教学中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强行灌输。知识就像长在树上的桃子,教学活动的一切安排都是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让”强调的是教师的诱导,“跳一跳”强调的是学生的努力,“摘”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的过程。这个“桃子”是学生自己摘到的,而不是教师摘下来塞给学生的。学生“跳一跳摘到了桃子”自然就得到了锻炼,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在课堂上不能把学生当成木偶任意操纵、控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现见解,甚至质疑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赞美和尊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心灵是一株久渴的树,尊重和赞美就是补养其生长的汁水;学生的心灵是一块顽冥的石,尊重和赞美就是点石的金。愿每一位教师都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用自己的方法和热情,尊重学生,赞美学生,使学生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更加茁壮成长,使学生们的心灵更加美好。[e]

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篇4

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王任

在一次培训中,培训专家问:“你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你能简单的画出来吗?”老师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我没有站起来说话,但我觉得学校不管是设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山村,不管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是好是坏,如果学校里的孩子和老师们充满欢乐,这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是啊,幸福,幸福才应该是最重要的!当一个人每天面对山珍海味的时候却嚼之无味;当一个人处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却整天心情烦闷,那他会是怎样地度日如年啊!幸福应该是每一个应该有的生活感受。教师应该是幸福的传播者,教师应该让孩子享受到生活及学习的幸福。

是的,正如郭文红老师所问的那样:现在的学生有幸福感吗?他们快乐吗?这样的教育富有儿童情趣吗?或许不能一概而论。但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要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毫无疑问,如果学生除了上课便是作业和考试,是不会有幸福感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生活的五彩缤纷,感悟同学、老师、父母的真情,获得不同的生活感受,享受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幸福的童年生活。

幸福也是有载体的,其中一种载体便是丰富多彩的活动。郭文红老师用了许多她拍摄的真实相片呈现了她与学生共同活动的精彩瞬间。各种校内外的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感谢郭文红老师,她所提供的案例及做法是可效可仿的,比如走进大自然系列活动,比如参观飞机场,比如每周一次的家长讲座和学生讲座等等。联想上个学期,我们学校也开展了许多活动,如班级文艺汇演、班级男子篮球比赛、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等,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班级文艺汇演中,我们班孩子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有个别学生以前没跳过舞,动作不那么协调,却练得认真刻苦。王桐同学那段时间皮肤瘙痒症发作,跳舞时汗水流下来,皮肤痒得难受,但还是默默地坚持住。班里的部分男孩子除了跳舞,还要参加班级的篮

球训练,为能在篮球比赛中拿到好名次,每天放学后还坚持练球到7点钟。他们也因此增进了友谊,谁买了一瓶饮料,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很有有福同享的派头。有的学生还请自己的父母当参谋,为他们出谋划策并当他们的赞助商,为他们提供活动赞助——水、队服等。是的,参加活动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或许其间还会受委屈、受伤等。但这些活动必定会成为他们的一种经验、一种财富、一种成长的营养剂。今后,我要带着学生尽可能多地开展活动,与他们一起享受快乐时光,并以相机、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

导生制,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篇5

平阴县孔村中学

邮政编码:250403

导生制,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摘要:导生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本文结合生物教学的特点,从学案的制定、学生的预习、课堂上学生的“导生导学”“成果共享”、课堂检测四个方面介绍了导生制教学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也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这都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而要想方设法,唤醒、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学习、探究、提高。为此教学中我们结合生物学的特点在导生制的引领下作了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学案——不再是教师的专利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拐杖,制定一个适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显得犹为重要。以前我总认为自己从教多年,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了如指掌,因此自己制定学案绰绰有余。可是有时我却发现自己挖空心思,查阅各类资料,精心编写的学案学生们却并不领情,他们似乎对学案上的知识并不感兴趣,因此学习也就失去了主动性。现在我们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对于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都认真探讨,精心设计。同时对于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预习”“体验达标”“巩固提升”的每一环节都集思广义,选择最优,力求每一知识点都落实到位。不仅如此,讨论后的初稿各任课教师再与所教班级中较为优秀的导生,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特点再作必要的补充、删减。制定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案。这样因为有了学生参与,内容体系更适合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学生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学习也更高效了。

二、预习——不再只是空谈

以前总会听到老师们生气地唠叨,“学生一点也不听话,让他们预习,有许

多学生都不预习。”“一石击起千层浪”于是乎许多老师跟着埋怨。现在你可听不到埋怨声了,因为我们的学生们几乎全都做到了预习,为什么呢?首先有了学案的引领,学生有章可循,预习不再是漫无目的;其次有各组总导生地监督、敦促,个别懒学生想偷懒都不行;再次课上每一个同学都有可能成为导生,展示自己,若不预习,一怕丢自己的脸,二怕影响本组荣誉。因此每一位同学都养成了自觉预习的好习惯。叶圣陶有言“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有了自主预习的习惯,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更何况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观察,从各种信息渠道查阅信息,作出解释,这样在无形中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这课的前几天我先发下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依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有的同学在家自己做,有的学生或小组干脆带到学校课余时间做实验,做观察记录。这样等到学本课时,学生因为亲手做了,亲身体验了,再学“种子萌发的条件”不必讲学生几乎人人都会。再说“种子萌发的过程”,学生几乎每人都能脱离教材把整个过程完完整整地叙述下来。以前认为的难点。“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发育成根”,“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学生在课前实验中都已观察并做观察记录,教师稍作点拨,学生便可牢记于心。这样,预习不再是空谈,而能真真正正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三、生教生——不再只是梦想

华盛顿大学有条宣传用语说:“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波利亚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以前我们习惯于“满堂灌”可讲后却发现,讲了几遍的知识学生仍然不会,那时总认为是学生不认真听课。现在明白,不是学生不认真听,只是听过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那教师还有必要喊破喉咙地讲吗?更何况,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更渴望把自己的预习成果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于是我们在“导生导学”和“成果共享”中,也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展示自我。在“导生导学”中,学生共同交流质疑,互相解惑,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当导生,为其有疑惑的同学解疑,学生也愿意在平等的氛围中听取同学的讲解。如果组里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

请教其他组,由组内合作变为组间合作,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是导生,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另一个导生指导。这样几乎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注意力专注于此,课堂效率自然就高了。再者通过“组内合作”“组间合作”两个层面的交流,大多数疑难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得以自行解决。课堂上学生不必拘泥于座次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请教和指导的对象,开放的课堂给了学生自主的空间,这样的学习氛围,更容易剖析自我和表现自我。

研究表明,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便可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于是在“成果共享”中,我们也把多数时间留给学生,他们不再只是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板演,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无论是课前分配还是课上抽签,只要分到任务,小组成员都投入极大的热忱讨论,力求把分配到的任务用最适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如在学《鸟的生殖与发育》时,有个小组抽到了讲解鸟的求偶。他们组中两个同学扮演雄鸟,一个同学扮演雌鸟。两雄鸟使出浑身解数,比外表的漂亮,比歌喉的嘹亮,比舞姿的优美,以获取雌鸟的青睐,而雌鸟却迟迟不表达。通过他们自编自演的小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鸟类求偶行为的多样性及意义。这样不仅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我们的生物教学中许多知识都可以通过此法完成。除此之外,有的通过列表对比,有的通过挂图、生物标本、模型。没有挂图,他们就动手自己画;有的直接绘声绘色地讲解。总之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原本认为枯燥的学习变为一种享受。在参与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与此同时,课堂上,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地提高。记得班里有个叫高丽丽的同学。刚教她时,上课让她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她竟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我以为她口吃,就让她去黑板写,她竟抖抖缩缩,大汗淋漓一个字也没写上来,很长时间我没敢再叫她。最近我惊奇地发现她课上开始抢答问题了,而且能对答如流,不仅如此,更可喜地是她还当导生,上讲台板演,不但语言流畅,表情也自然了。且不说她的成绩变化如何,但说她的这一转变就足已让我们兴奋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什么事都由学生做了,老师干什么呢?蔡澄清先生认为:“一个高明的教师,只要三言两语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做一个巧妙的暗示,就能使学生在一片黑暗中悟出光明,豁然开朗;只要在方法上

略加指点,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而自动腾飞。”因此教师的点拨不在多而在于精。于是我们课前精心组织与小组导生商讨分板块汇报交流。课堂交流中既要要求学生注意倾听,自己也要认真倾听,把学生讲错的地方及时纠正,把遗漏的重要知识做必要地补充,让学生的知识体系趋于完整。此外教师还要就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激发热情,活跃气氛。

四、检测——不再让学生畏惧

洋思中学的“当堂检测”,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当堂课知识的落实情况。我们的体验达标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交流学习成果后进行必要的强化,补充,巩固学习效果,重点是补充学生想不到的,想不全的,想不深的。我们会采用随堂检测评出优胜组或“小组对对碰”、“小组对抗”等形式把紧张乏味的检测变成了竞赛,变成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检测不再让学生望而生畏。

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成长马爱玉 篇6

文峰中学马爱玉

大家知道:人,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或工作的激情才可能受到鼓舞;人,只要

是觉得快乐的,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会得到成功。因此,要使学生学会生活与学习,激发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产生积极求知的欲望,成为生活与学习的主人,前提条件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求知的快乐,懂得感悟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成长,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一、首先用老师的理解与帮助,去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郑晓江编著的《穿透人生》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每个人的身上都隐藏着原子能,但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点燃它;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个金矿,只是很少有人开采它;每个人的身后都沉睡着一个神通广大的巨人,可是很少有人唤醒它……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阳光,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让它发光。做班主任的就是要用我们的精力去帮助学生,让他们身上的太阳能发出万丈光芒。

我们班有一个女生王玲岩,学习成绩是班上倒数第二名,值日时也不 积极参与,班上没有人注意她、欣赏她,好象她是一个多余的人。与她的谈话中我感觉到,她虽然行为上表现的是无所谓,有点自暴自弃,但内心里是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需要的,这说明她还是很有上进心的。于是我有意识的安排她收拾桌子,负责班级前部的评价表的工作,不听地在学生面前表扬她,让同学们都认为她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她也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和快乐,找到了自己在这个集体中存在的价值,学生对班级拥有了归属感。从此,她每天都开心地上学,再也没有一次违纪现象,学习成绩进步很大。

所以说,真诚的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上课时写错了字,讲错了题或冤枉了学生,主动对学生说声“对不起”;学生犯错时,冷静处理;学生不听课时,不再当众批评;后进生不会做题时,耐心地辅导……温和地对待

每一位学生,微笑上好每一节课。学生感受到了被尊重,被理解,被重视的关爱,也唤醒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师友合作让学生体验 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省力。

“和谐互助”“师友合作”策略能把课堂创设为师生寻求快乐的源泉及阵地,让课堂教学展现绚烂的魅力,点燃学生主动探究与求知、享受成功与快乐的火花!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延长、学生师友教学相长。所以在课堂上、班级管理中,我们引入了“和谐互助”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教与学的过程。班长郝苑君说:“作为师傅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毕竟自己是师傅,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耽误了杨萌浩的学习与进步。所以这就在无形中提醒我要以身作则,要对他负责任。于是,在某些事情上便会严格要求自己,会在课前把知识弄透彻,课堂上认真听懂讲,这样才能更好的教徒弟,不能做好反而给老师丢脸,所以事事争上游,大大增强了我的责任心。其次,在给杨萌浩讲解的过程中自己等于又学了一遍,加深了自己对于题目的掌握与理解,巩固了知识。慢慢养成细心、稳定、善于钻研的好习惯,遇到难题你不能再不退缩,而且,再难的题,你给徒弟讲的多了,你真正掌握它的做题技巧,日久天长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组织,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渐渐的,我上课回答问题也越发的有条理了。”

教育专家认为,学生是在不断体验中长大的。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更应理性地看待学生的体验,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给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我反省和成长的空间。

三、用激情点燃每一个心灯

人性,是相通的,激情,是可以感染他人,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我的生活就是如此,我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打扫卫生,一起跑操,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我让学生在和我相处的日子里,去和学生一起承担生活的苦和乐!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尊严、什么是拚搏、什么是直达心灵的教育。我们互助,我们反思,我们紧张,我们收获,我们快乐。用我的激情点燃每一个心灯,从而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教育蕴含着最丰富的幸福密码,面对多姿多彩的学生,你得时时擂响心头的大钟小鼓,为自己的教

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篇7

一、明确阅读意义

1.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叶先生所说的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觉。然而这种直觉不是单 独一个字的刺激, 而是要放在一句话中或一篇文章中, 这样才可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 而且有助于对单独字词的记忆。就拿最简单的“口”字来说:“我家大门口”、“我不小心割了一个口子”、“妈妈的菜刀卷口了”、“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等, 不同的句子里会有不同的意思, 这就是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通过读实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 (叶圣陶语) 。

2.锻炼学生的说话 能力。阅读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语文基本素养, 更重要的是能锻炼一个人的说话能力, 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博览群书不仅能开阔视野, 知道宇宙里有些什么, 而且能从中模仿作家的描写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物欲未染, 知识未开, 则多记性, 少悟性” (清人陆世仪语) 。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大量涉猎佳词妙语, 精美诗文, 为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输送“养料”, 留作储备, 为他们日后的“说”和“写”提供源头活水。

3.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在论及读与思的关系时, 别林斯基说:“阅读时, 你到处感觉他的存在, 但却看不见他本人, 你读到他的语言, 却听不到他的声音, 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这是阅读的最大魅力。为什么大多数孩子喜欢看画 报? ———图文并茂, 有助于学生理解。当然这种习惯在于培养, 为什么孩子不爱阅读, 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看到的只是干巴巴的文字, 不能在大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图画。

二、养成阅读习惯

习惯在于养成, 而且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爱上阅读, 特别是入门阶段。

1.创造阅读的氛围。环境的力量是无穷的, 让学生置身于书的海洋, 每天为学生留出读的时间, 即便不爱读书的孩子也会受到别人的感染, 慢慢喜欢阅读。我在班里创建了丰富的图书角, 内容涵盖科技、童话、故事会等, 基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们主动捐献的, 我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还定期举办读书比赛活动, 竞争机制的引入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一张奖状、一个本子、一支铅笔都会一定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虚荣心。

2.给学生提供感兴趣的读本。让学生读什么, 直接决定他们的阅读兴趣。课本上的文章孩子向来是不爱读的, 因为有许多文章在孩子心中是陌生的, 特别是山区孩子。所以, 要把学生拉进阅读的世界, 从读本选择上入手, 为学生提供喜闻乐见、时代相仿的能走进学生心里的读本。如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等读本比较贴近现在的小学生, 特别是其中的故事情节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共鸣。

3.示范学生读 的方法。怎样读好一篇文章 , 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节奏往往不是学生自己能揣摩 的, 需要教师做标准的示范, 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范读, 为学生创设课文所要表达的情境, 引起学生“入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更可以让学生走进阅读。曾听过一节公开课《丑小鸭》, 当教师声情并茂地读到丑小鸭一系列凄惨遭遇时, 学生都为之动容, 有的屏住呼吸, 有的紧皱眉头, 有的感情丰富的则为之落泪。学生的这种感受是对老师范读的最好肯定, 同时也会深深吸引住学生。当教师问及谁想向老师挑战时, 学生都跃跃欲试, 读书兴趣大大提高。

三、形成阅读技巧

1.读书要用 心。宋代朱熹说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 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这里的“心到”就是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用心“想”。首先, 要训练学生形象地想。如第五册教材中《美丽的北海公园》一文, 在描写琼岛的景色时, 写到“像大海中升起一座高山……犹如仙境一般”等, 让学生静静品味, 反复诵读, 想象北海公园如画的景色。又如教学《葡萄沟》一课时,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其中的画面。如此阅读, 学生兴致盎然。其次, 让学生联系地想。如教学《玻璃窗的童话》一课时, 我亲手做了一些窗花, 让学生仔细观察窗花的形状, 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感受诗中的童趣。还让他们努力探寻周围的事物, 如冬天为什么会出现窗花? 蝈蝈怎样叫? 小蚂蚁怎样搬运重物? 天上为什么出彩虹? 冰箱怎样制冷? 异想天开, 其乐无穷。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和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读书要动手。“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些孩子, 读过一篇文章之后, 如过眼云烟, 不知所云。其主要根源是没有养成动手的习惯。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阅读内容的 重点、要点和疑难之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对精彩语句、经典描写进行誊抄。坚持经常, 就会极大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 形成语文素养。

四、学会阅读总结

为了让阅读训练卓有成效, 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价, 这既是一种激励, 又是一种指导。这里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 还要有学生间的评价。在学生读的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 同时对学生的精彩阅读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为什么读得好, 哪里读得好, 不要只凭印象“不错”、“很好”等泛泛的评语, 否则激不起学生的欲望。学生间的互评, 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意想不到的, 你一言, 我一语, 让学生畅所欲言。如此每个学生都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语文能力, 形成人人爱读书的局面。

让学生在责任中成长 篇8

提倡在生活中实施责任教育,促进责任教育生活化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趋势之一。某省级实验小学校园内有一中心花坛,每当鲜花盛开之时,常有学生擅自采摘鲜花,尽管校方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但收效甚微。为此学校安排了一名新来的女教师专门负责管理。一天放学后,女教师独自欣赏着姹紫嫣红的鲜花,却发现一男孩正躲在墙角探头探脑地朝花坛张望,女教师叫住小男孩询问道:“你为啥还不回家,有什么事吗?”“我……想……想要一枝花。”小男孩支支吾吾地说。“你想要哪一枝呢?”女教师和蔼可亲地边说边拉着小男孩的手来到花坛边。“我想要这枝百合花!”“好,这朵百合花就属于你啦!”女教师说,“但是你准备怎样保护这朵花呢?如果让它留在枝头和同伴在一起,它一定会更娇艳,更生机勃勃,更令人心旷神怡!如果摘下来,它离开了同伴就会孤独、伤心,从而失去生命的活力!”小男孩若有所悟地说:“我想让它留在花坛里!”女教师问清了小男孩的姓名,并随即为小男孩制作了一张简易名片,同时写上:“我是百合花,让你笑哈哈!”悬挂于百合花的花茎之上。小男孩喜滋滋地说:“哦,这下子我成为这朵花的主人啦!”学生们感到很新奇,也纷纷写上诸如“我是玫瑰花,香气传四方!”“我是栀子花,幸福给大家!”“我是太阳花,温暖你我他!”之类的真实感言,并且为自己制作了一张精美的名片悬挂于各自喜爱的花茎之上,校园内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此,再也无人擅自采摘鲜花,美丽娇艳的鲜花又可自由自在地竞相开放。

这位教师对学生擅自摘花行为的处理可谓独具匠心,令人耳目一新:没有狂风暴雨般的训斥,而是和风细雨、别出心裁的以灵魂唤醒灵魂、以思想孕育思想、以素养托起素养,循循诱导学生将写有内心独白的名片悬挂于花茎之上,学生成为花的主人,便会以积极的主人翁的姿态去承担责任,保护花儿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而自觉的行动最终才能保证学生责任的落实,实现通过责任改善学生行为表现的目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同样坚信:“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生真正领悟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之真谛,一个舒适、美观、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便自然形成。

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是自律,也是他律。责任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任务的自觉确认与承诺:父母养儿育女,儿女孝敬父母,学生尊师好学,教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等。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

实施责任教育,定能唤醒受教育者沉睡的潜能,使其闪耀人性的光辉,彰显鲜活的生命价值;教育的创造性本质就会因此释放奇异的光彩,也必然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大高小学。电邮:xiecuiyong@163.com)

让学生在赞美声中成长 篇9

景阳乡茨沟中心小学杨先国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含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新课程标准改变以往教学的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近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现实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亲近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与好奇,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让学生亲近数学。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教师每天要保持一个愉快的好心情,要尊重爱护学生,欣赏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赞扬。"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从而主动学习,焕发了他们热爱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

有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识也将会更牢固。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问题,学生就会在积极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成功和进步,体验数学的魅力。

三、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在思考研究中创造数学

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实践——观察——总结”的教学步骤,先由学生在教师不加指点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同时,在实践中,也必然有部分学生会碰到一些障碍,可让他们合作讨论,也可以让他们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规范操作的全过程。此时此刻,学生们有的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实践操作是否正确;有的则想弄懂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从而使教师的“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应用数学。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四、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提高数学

自主学习的原则是学生主动的投入和反思,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理解,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启发学生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程度上了解自己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掌握新知识的程度,促进部分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让学生在赞美声中成长 篇10

一个充盈着幸福的班级源于有个幸福的班主任,一个充满幸福感的班主任源于有氛围幸福的班级,幸福的班级需要有艺术的管理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去绽放青春的花蕾。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角色尤为重要,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同样的,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班主任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就需要班主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与管理理念,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全面促进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讲究方法,掌握管理技巧,提升管理艺术,只有懂得艺术型的管理,才是真正的管理,也才能真正能管理。班主任天天与学生接触,在班级管理中需要除了要善于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需要解决问题时候需要技巧,不断增强自身管理班级的艺术。

一、中学阶段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困难

1.班主任管理理念、方式方法有待提高

在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引导、培养、教育作用,而是一味地将“管理”置于关键与核心位置,这样的管理理念造成了“重管理轻培育”“重管教轻引导”的局面,导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缺乏民主、沟通,学生是被管理者,是服从者,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就很难提高,班级管理是机械式的你安排,我就做,你不安排,我不知道做什么,当然就不做,一旦当班主任请假或者是不在班级时候,班里就会乱作一团,甚至严重者,久而久之学生更加不服管,班级管理陷入危机。

2.班主任管理压力大,效率低

现在的班主任工作压力很大,班级管理低效。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持续增大,这些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家长,另一方面来自于学校、社会。无可否认,繁重的心理压力、教学压力以及社会压力极大分散了班主任的注意力,压抑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班主任盲目进行班级管理或者无暇顾及班级管理等多种情形,这些导致了班级管理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

3.学生叛逆心理严重,自我意识较强

中学时代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叛逆心理十分严重,对教师所做的正面宣传或决定持反对态度;集体主义意识差,自我倾向强;将打架斗殴作为一种勇敢的时尚来效仿,且屡禁不止等。很显然,中学生的叛逆心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难度,累积了班级管理的任务“量”,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4.初中生自律性差,自主学习能力弱,养成习惯不好

很多中学生自律性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养成习惯很不好,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些中学生往往不受约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班级管理需要艺术

1.优化管理理念与方式,提升管理能力

现代班级管理理念为中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能源,提供了重要依据,班主任应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用最新的理念与方法武装自我,全面提升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注重管理技巧。在发挥管理作用的同时更加关注交流、引导与教育。做到管理与教育、激励、引导等因素相结合。“寓管理于情”,用情去管理是班级管理艺术之一。

2.班主任要“学会”与学生正真的沟通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懂得建立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机制,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需求,及时解决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疏通与帮助。另外,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给予每位学生的同等耐力与信心,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她(他)和你坐在同一条凳子上说话,这是班级管理艺术之二。

3.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中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其明辨是非,这同样也是班级管理高效开展的重要举措。让学生懂得什么杨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有什么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将价值观的养成渗透于班级管理工作中,为学生指引方向,促进其快乐健康成长。除此之外,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律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兴趣,让其?@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会了做人,也学会了做事,班级管理就更轻松,这是班级管理艺术之三。

4.培养班级学生的自主,班干部的自律

自主的学生,自律的班队干部队伍。一个纪律严明、奋发向上的班集体,不仅需要称职的班主任,更需要一支素养优秀、本领高强、任劳任怨的班干部队伍。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干部既是班级的灵魂人物、中流砥柱,也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有了得力的班干部,可以使班级井然有序,生机勃勃。

在班级管理中既要发挥班干部的带头、指挥作用,又要发动全班学生个个行动起来,因为人心齐,泰山移。比如推行“卫生岗位制”。全班分组设立六大岗位:一是教室地面岗,负责打扫教室地面;二是教室墙面岗,负责擦墙面瓷砖、黑板;三是教室门窗岗,负责擦门与窗;四是教室课桌岗,负责把课桌椅摆放整齐;五是班级包干区岗,负责打扫包干区;六是个人卫生岗,负责检查个人卫生。每个大岗位设立一名组长,设立若干小岗位,每个小岗位由二三名学生负责,这样就形成了班级卫生“人人岗位责任制”。

优秀的班干部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优秀的班干部往往能够带领全班学生管理好班级,有些班主任甚至不好或者是不能处理的问题,班干部反而会处理的更好,因此,班主任要认真选拔、积极培养干部队伍。干部队伍建设得好,班主任可以从繁杂的班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让班级管理“不再”需要班主任。这是班级管理艺术之四。

上一篇:美国博士申请概况下一篇:高考小说类文本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