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通用10篇)
1、设立预检、分诊处,选派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该项工作。
2、分诊时及时发现危重病人并做出相应处理。
3、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有专人引导到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就诊。需转院者,工作人员应将患者的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相应医院。
4、准确、快速地从就诊病人中预检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转送到感染性疾病科,做到早就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5、预检、分诊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按分诊流程工作,熟练掌握分诊业务,做到合理分诊。
6、预检、分诊护士,要服务热情,询问病史详细,并做好登记工作。若发现有流行性疾病倾向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7、加强预检、分诊人员的个人防护,加强对工作环境进行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8、在预检、分诊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的宣传。
传染病预检分诊人员工作制度
为有效安全地做好流行病、传染病预检、分检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流行病、传染病的监测、控制、诊疗工作,特制定本院工作制度:
1、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并做好接诊记录。
2、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及时进行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对病情严重不适合在本院隔离治疗的患者,医师应及时报告,按传染病人转诊要求向附近传染专科就近转诊。
4、预检、分诊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医务人员应自觉做好个人的防护安全,增强防护安全意识,轮换工作,工作后注意休息,对工作中的不足、疏漏,相互提醒、监督。
6、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传染病一般防护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
怀来同济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流程
患者来院就诊
预检分诊处测量体温
发热患者、感染性患者
感染科门诊医生排查
及时报告县疾控中心 非传染病患者
1 前期准备
1.1 物品环境准备
首先分诊台由门诊大厅中央移至大门口, 便于每位患者预检分诊, 特别增设了发热患者测试体温侯诊区, 专派护士负责呼吸道发热患者的体温测试及登记, 设置了呼吸道发热患者挂号、收费、取药、检验专用窗口, 与普通患者完全分开。服务台备好了充足的外科消毒口罩和“健之素”牌手消毒剂, 每位分诊护士随身携带一瓶;门诊大厅增设了预防甲型H1N1知识宣传栏。
1.2 人员的培训
护理部增派4名护士导诊, 分诊处1人增至2人, 培训上岗。上岗前要严格培训专业技能, 明确门诊预检分诊的目的及其特殊性, 加强专业知识的储备[4]。所有分诊导诊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甲型H1N1培训讲座, 每天学习院内网上公布的关于甲型H1N1的信息, 掌握健康宣教。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 可治的, 对抗病毒药奥司他韦敏感。门诊部护士长随时抽人考核, 直至人人掌握。人人佩戴一次性口罩上班。
2 具体实施方法
2.1 加强人员的定岗分配
门诊部门口站有一位导诊护士, 指引患者预检分诊, 以免遗漏发热患者。挂号处患者较多, 由两名导诊护士负责维持秩序, 协调患者分诊挂号, 帮助年老体弱者和急诊患者;收费、取药处各有一名导诊护士负责;门诊部护士长在候诊大厅巡视, 根据挂号、交费、取药处患者的多少, 及时调整人员, 及时解决问题。
2.2 对发热患者的管理
预检分诊护士对每位患者询问是否发热, 是否有咳嗽、咽痛、鼻塞、乏力等呼吸系统症状, 对发热患者, 用手消毒剂消毒手后, 要求患者及家属佩戴口罩, 并指导正确佩戴方法。14岁以下患者分流至儿科门诊, 14岁及以上患者导诊至发热门诊处, 交给发热门诊护士负责测试体温, 这名护士是从传染科特派。分诊护士每接触一次发热患者消毒一次手。分诊、导诊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 保持一定的距离, 同时对患者进行甲型H1N1的健康宣教。
2.3 对非发热患者的管理
甲型H1N1的流行, 患者有一定的恐慌心理, 加重了心理负担, 护士要有爱心、热心、细心、耐心, 微笑地问好, 问病情, 问需求, 尊重患者, 熟练运用安慰性语言、告知性语言和形体性语言, 注重患者沟通技巧, 应用亲昵称谓。
3 效果
2009年11月门诊患者总计35 958人, 创我院历史最高, 门诊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对对预检分诊导诊工作的满意度达99%, 同时也得到了院领导及同行的肯定。甲型H1N1在我院未发生暴发流行。
4 体会
首先, 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部门, 预检分诊导诊护士是患者首先接触的医务人员, 必须掌握新发传染病的基础理论知识, 护理方法和必须检验项目正常值。人群对甲型H1N1病毒缺乏免疫力, 感染后潜伏期为1~7 d,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 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 伴眩晕、头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 并有血小板减少[1]。其次, 分诊导诊护士应加强预检分诊技巧, 流行病爆发期患者骤然增多, 大部分存在焦躁、痛苦、恐惧的心理, 希望立即得到诊治并及时处置。分诊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分诊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指从事护理工作的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 包括护士的认知能力、思维反应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应变力以及情态、意志、气质、性格等[5]。因此要稳住患者和自己的情绪, 尽量按序详细问诊, 始终面带微笑, 急事不慌, 纠缠不怒。我院地处火车站附近, 也是铁路职工的定点医院, 患者来自四面八方, 因此分诊护士不但要会说标准普通话, 还需适时用老百姓的语言表述, 不用医学术语, 学会多个城市的方言及哑语, 方便各个文化层次患者快速、准确就诊。作为分诊护士, 要尽可能理解和解决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 掌握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再者, 应加强应激能力的培训, 从SARS到甲型H1N1等新发传染病全世界流行来看, 医务人员应加强应对突发传染病的培训。传染病控制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预检分诊把好第一关, 对每一位发热患者建立护理记录, 详细观察, 发热门诊按照传染病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加强消毒隔离, 采取防护措施。分诊导诊人员与同仁协作, 防止传染病传播, 保证生命绿色通道畅通。
摘要:目的:高效的预检分诊导诊工作, 可保障甲型H1N1流行期门诊患者的就诊过程安全、快捷。方法:准备阶段:包括物品、环境的准备;分诊导诊护士的培训;实施阶段:增加岗位地点人员, 分工明确, 管理者现场督导, 提供门诊患者满意的服务。结果:甲型H1N1流行期, 门诊患者挂号、交费、取药流程通畅, 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医疗服务, 保证门诊医疗工作高效运行, 防止传染病传播。结论:甲型H1N1流行期加强门诊预检分诊导诊工作的服务措施, 确保患者及时高效就诊, 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关键词:甲型H1N1,预检分诊,导诊
参考文献
[1]赵敏, 李文刚.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治疗[J].人民军医, 2009, 52 (6) :335.
[2]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分诊管理办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1号.
[3]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S].卫医发[2004]292号.
[4]沈丽, 沈琴华.专科医院门诊预检分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2) :113.
1、严格实行传染病人预检分诊制度,对发热、腹泻及其它可疑传染病人预先分诊到相应科室就诊。
2、在门诊大厅常年设置预检分诊点,专人负责,配备相应的防护、消毒设施,配备体温计等必要的器械。
3、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
4、大厅预检分诊处、各门诊科室应协助进行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要及时分诊到相关科室;其它门诊医师在就诊时,也要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对于预检为传染病的,应及时分诊到感染性疾病科等相关科室。
5、预检分诊处要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作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6、发热门诊,对发热等病人,初步排除传染病后,可以转到相应的普通门诊就诊。
7、预想检分诊中,发现可疑特殊重大传染病例时,要及时电话联系防保科,院感科等相关科室,并立即依法采取相应的隔离或控制措施,对病人陪同人员和其它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它必要的预防措施。
洪雅县中医医院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洪雅县中医医院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洪雅县中医医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门诊住院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检验放射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一、急诊科预检分诊由熟悉业务知识、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的护士担任。要求护士迅速、准确检诊分诊,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确定相应首诊科室,安排患者挂号或进入抢救室,及时通知有关医师尽快接诊。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及时报告。
二、预检分诊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如有事离开时,必须由能力相当的护士代替。
三、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根据病情确定就诊科室,办理手续,并通知急诊值班医师。
四、必要时(如三无人员),挂号、交费、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
五、解“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急、危、重症病人应先行抢救,后补办手续。遵守绿色通道制度,遇符合绿色通道的患者应立即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执行。
六。、采取首诊负责制度,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需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七、对患者或疑患传染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就诊,以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确定为传染病病例立即转到传染病医院。
八、多发伤的患者或多种疾病共存的患者就诊时,应有病情最危重的科室首先负责诊治,其他科室密切配合。
九、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等协同抢救。有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相关部门报告。
十、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病人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不能轻率从事,以免延误病情。
十一、做好各项病人信息登记工作,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接诊时间、初步诊断、去向等。
十二、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或与有关医师共同商议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
急诊科
1 临床资料
自2009—06~2010—06, 我院儿科门诊量28960例, 预检分诊小儿手足口病疑似病例1080例, 男613例, 女467例, 年龄5月~10岁, 经医生诊断后, 1053例为确诊病例, 预检正确率97.5%。
2 预检方法
2.1 检测体温
儿科门诊多以感染性疾病为主, 我们预检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测量体温, 手足口病患儿常以发热起病, 其热度不等, 但以低热 (37.5~38.5℃) 者约半数。
2.2 倾听主诉
患儿及家长可主诉其口痛、舌痛, 不敢说话和吞咽, 以导致小儿流涎、厌食、哭闹, 可有流涕。瞩其张口, 口腔内可见疱疹, 多在舌、颊黏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体, 约3mm大小, 并迅速破溃形成溃疡。
2.3 观察皮肤
可见皮疹, 多见于手足远端、手指指间、足跟边缘和甲周, 手掌和足也多见, 下肢和臀部呈密集分布的丘疹样皮疹, 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成疱疹, 圆形或椭圆形, 约3~7mm, 如米粒大小, 质地较硬, 周围有红晕, 疱疹数目少的几个, 多的几十个。小儿手足口病和水痘很相似, 水痘呈向心性分布, 以头面胸背为主, 随后向四周蔓延。而疱疹性咽颊炎一也会发热, 咽部起疱疹, 但水疱如针眼大小, 以咽部、软鄂、扁桃体为多见, 发热38℃以上, 其他部位不出现疱疹。单纯性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 继发感染多见于口唇、眼睑、鼻周, 为粟粒样疱疹, 没有其他部位皮肤。
3 防控措施
由于本病主要由柯萨奇A16[4]和E71[5]两种肠道病毒引起,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是本病的传染源, 主要由呼吸道飞沫/或由粪口传播, 也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而感染。为防止交叉感染, 我们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3.1 预检出小儿手足口病疑似病例后, 立即将其安置在指定的诊室, 确诊后立即送传染病院治疗。每次诊室内只能为一名患儿, 医务人员诊疗护理每一位患儿后, 均应立即洗手, 并用洁芙消毒液消毒双手。
3.2 候诊区域的消毒: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对乙醚、去氧胆酸盐不敏感, 75%的酒精和来苏儿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各种含氯消毒剂和氧化剂 (如漂白粉) 都能将其灭活[1]。我们采用漂白粉消毒卫生间, 地面用含氯消毒剂 (三氯异氰尿酸 浓度:2000mg/L) 湿式清扫, 长椅、导诊桌、窗台、墙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并用含氯消毒剂喷洒候诊区, 每日3~5次, 实践证明:开窗通风, 让空气流通, 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3 诊室内的消毒:墙壁悬挂多功能空气消毒机, 空气循环进入经紫外线照射, 每天8h, 地面、诊桌、电脑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夏天开窗通风。
3.4 诊疗护理过程中用的非一次仪器 (如听诊器、体重称等) 用含 氯消毒剂擦拭, 体温计用百消净2000mg/L浸泡。
3.5 患儿的咽喉分泌物及皮肤疱疹中都含有大量的病毒, 发现疑似病例后立即给其戴一次性口罩, 嘱患儿动作轻柔, 防止抓破皮疹。
3.6 做好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 不吃生冷食物, 饭前便后肥皂洗手, 居室通风, 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总之, 尽早识别小儿手足口病疑似病例, 使其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加强公共场所特别是医疗单位的消毒, 做好卫生宣教是防控小儿手足口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手足口病,预检分诊,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发布《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2008, 5.3
[2]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2008年4月28日新华社
[3]中国药通天下网www.51ey.com卫生部
[4]肖明华.天津市首次从手足口病人分离出CoxA16肠道病毒[J].天津医药, 1985, 13:355
1)护士须在5分钟内对急诊病人进行处置,判断病情并正确分诊,通知有关医生尽快接诊
2)办理挂号登记手续(危重病人应先通知医生抢救,后补办手续)
3)按病情轻重缓急决定送入诊察室或抢救室,对危重病人做出相应的急救处理
4)对于绿色通道的病人,要及时报告,呼叫有关人员增援 5)对无急诊值班的专科疾病,要呼叫有关专科医生参加急诊 6)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病人要做妥善处理,做好解释工作,不能轻率从事,以免延误病情
7)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及相关记录,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接诊时间记录明确,对无家属陪同的病人应及时与其家属或单位取得联系。
急诊分诊工作原则
1)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接待病人和家属要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态度和蔼,热情接待,充分理解病人和家属的心理状态,急而不燥,从容分诊处理,协调好多方面工作,安排好病人就诊程序。
2)急危重病人需要抢救者,应采取先救治后办理手续的原则。分诊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医生进行急救处理,并在医生来到之前,协同抢救室护士先给予适当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路等。
3)分诊时若病情复杂,涉及多专科,难以确定科别的,可按首诊负责原则,请最初就诊科室处理。若为复合伤、多发伤,病情危重者可涉及病情最严重的科室首先负责诊治,有困难时也可请上级值班人员协调。
4)对于一般急诊,可在办理手续时同时通知专科医生前来诊治或引导病人到专科诊室等候诊治。
5)维持有序的就诊环境,安排病人就诊时,既要考虑到先后次序,又要注意刚擦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避免急诊患者因等候而延误救治。
6)对交通事故、突发事件、吸毒、自杀或疑似他杀等涉及法律纠纷事件,应及时通知保卫科、交通警或公安司法部门进行处理。7)遇到重要情况,应及时报告医教科、行政值班或相关领导,必要时组织调配人员协调抢救。例如:突发事件和大批伤员、中毒病员、高干、英雄模范、知名人士、特殊伤患者(军人、公安人员因工负伤、市民见义勇为等)等均应及时汇报。
8)急诊病人需要进一步检查或需要收治入院、急诊手术、留院观察或转院时,应协调与对方科室、医院联系、作好准备。危重急诊病人需等病情稳定后方可转运,并安排工作人员配送,做好有关病情处理的口头及书面交接工作。
9)做好急诊病人信息登记及资料收集、保管工作。
高斌强
急诊预检分诊,是指分诊护士对前来急诊科就诊的病人,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的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合理、及时地安排救治的过程。我科日均就诊量约120人,在人力、设备及其他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专业而高效地开展分诊工作,是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及抢救的成功率,维护急诊正常就诊秩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关键一步。因此,高效率预检分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分诊护士的基本要求
①分诊护士必须熟悉业务,责任心强,具备基本的急救护理知识,掌握各科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工作3年以上。
②心身健康,对工作满腔热情,头脑淸醒,思维敏捷,果断有序,善于分析思考问题,能从复杂多变的状态中作出快捷准确的判断,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以最快的速度把病人分到正确诊室,为病人抢救赢得时机。
③爱岗敬业,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以专业标准要求自己,提高分诊质量,达到尽快解决患者痛苦的目的。
2分诊护士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分诊护士必须掌握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症状、诱发因素,准确分析,及时通知专科医生进行诊治或抢救。3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设立独立的“预检分诊台”,让分诊工作由原来的被动进行转化为主动执行。分诊护士需凭着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早地发现一些病情隐匿而风险较大的病人,及时的进行初步处理及安排至相应的诊室就诊,避免由于长时间的候诊而延误救治,提高抢救的成功率。4良好职业道德
要热爱急诊分诊工作,热情接诊,耐心回答病人的疑问,尊重病人并取得患者的信任,求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5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1 明确预检分诊的目的与方法
1.1 预检分诊的目的甄别发热患者与非发热患者, 甄别传染病患者与非传染病患者。
1.2 预检和分诊方法
1.2.1 预检方法医护人员借助红外线温度测量仪, 对所有来院患者进行体温测试, 同时依据来诊人员的主诉和身体特征判断是否发热。检测结果无发热者引导至挂号室挂号就诊, 若检测出发热者由医护人员引导至分诊处。同时, 实时做好预检知识宣传工作, 减少患者内心的焦虑情绪。
1.2.2 分诊方法门诊分诊护理人员应当深入了解患者的身体特征和心理, 同时询问发热患者的病史、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等,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判断。对无发热者或不具备传染性疾病特征的发热者引导其到相应的挂号室就诊;对具有传染性疾病史及特征的发热者和陪同人员发放一次性口罩并协助佩戴好, 引导其到发热门诊挂号就诊;对部分无法判断的发热者可按照疑似传染性疾病患者送至发热门诊, 在医护人员完成交接以后, 及时返回门诊接诊。
2 预检分诊提前准备工作
2.1 选取专业的预检分诊护理人员选取2~3 名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专业护士, 护理人员全部接受过专业的临床技能培训, 有着较为严谨的工作执行力, 能够正确规范进行预检, 发现传染性疾病患者能够及时隔离和引导治疗[2]。
2.2 传染性疾病知识培训医务部应定期组织相关医护人员进行防治传染性疾病知识的学习, 同时进行针对性的测试, 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测试内容包括医护人员是否了解传染性疾病的传染源、传染路径、传染人群、临床表现、防治方法、消毒隔离等。通过多方面的测试来考核医护人员掌握专业知识情况, 帮助其更好地应对临床中不同的发热患者。
2.3 沟通方式培训医院相关部门应不定期进行沟通技巧培训, 帮助医护人员提升专业技能。合理的沟通方式能够提高医护人员沟通有效率, 从而促进防治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医护人员应当时刻保持微笑, 经常使用文明用语“您好、慢走、请、不客气”等, 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 为后期治疗打下基础[3]。
2.4 预检分诊物配备医护人员应将预检分诊标示牌放在导询台, 配备好快速温度检测仪和一次性口罩。同时, 在醒目的地方增加宣传画报和黑板报, 宣传疾病的各项知识和预防方法, 并在导询台放置纸杯、开水、报纸等, 方便预检人员有序就诊。
3 预检分诊中的注意事项
3.1 自身防护预检分诊护士平时应着装规范, 穿工作服, 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应急情况下进入发热诊室后应穿防护服, 戴防护口罩、护目镜、一次性乳胶手套, 穿一次性鞋套, 执行二级防护。
3.2 询问病史、流行病学史的技巧患者就诊后, 首先由预检分诊护士简单询问病史及症状, 尤其是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每一种传染性疾病询问的问题不同, 如: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有无中东旅行史;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无类似患者的接触史;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有无死禽接触史 (H5N1可导致禽类死亡) ;H7N9禽流感患者有无活禽接触史或活禽市场驻留史 (H7N9不会导致禽类死亡) [4]。
3.3 测量体温的技巧在第一时间为就诊患者测量体温, 应实行快速体温筛查, 使用红外线温度测量仪 (耳温式) 。一旦患者体温超过38.0 ℃, 亦符合流行病学史即认定为疑似患者, 应尽快将患者引导至发热门诊隔离室。
3.4 登记注意事项预检分诊护士在通知医师接诊后应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和发热患者登记表, 并配合医师询问病史、流行病学史、体格检查等, 详细填写流行病学史调查表。
3.5 消毒隔离
3.5.1 对患者的消毒隔离为疑似患者及陪同人员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注意控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不可随意走动, 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疑似患者的血液标本应做特殊标识。患者使用过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等应按要求处理, 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3.5.2 对环境的消毒隔离按院内感染规定做好空气、物表、医疗废物的消毒工作。可利用紫外线或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采用907 消毒液擦拭各种物体表面, 湿拖地面, 抹布、拖把要单独使用, 及时更换。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3.6 心理疏导与消除患者认识偏差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难免在心理上产生恐惧, 情绪也比较紧张、焦虑。预检分诊护士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安慰患者减轻其不良情绪, 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健康宣教, 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掌握一些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 使“以防为主”的理念从以家庭为单位扩展到社会[5]。另外, 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 消除患者或家属对传染性疾病的错误认识。部分家属和患者并不了解预检分检的重要性, 常出现不配合医护人员问诊的情况, 不服从医护人员的安排。此时, 医护人员要耐心温和地为患者讲解缘由, 消除患者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偏差, 提高快速就诊效率。
4 提升预检分检整体质量
尽管门诊部门的每位护理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 但并非每位护理人员对知识都能融会贯通, 医护人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仍然存在偏差, 同时受到护士本人主观认识的影响, 在实际分检过程中, 一旦发现患者体温超过38 ℃, 就将其引导至发热门诊, 在经过发热门诊医师确诊后仅为普通感冒, 增加了医师的工作量, 降低了工作效率, 浪费了人力、物力。针对以上情况, 医护人员应提升自我预检分解判断能力, 从而提高预检分解的整体质量, 避免造成误诊。
5 结束语
发热门诊是医院诊断和治疗传染性疾病的首要窗口, 分诊预检工作可以很好地辅助治疗的顺利进行[6]。门诊医护人员能否正确判断患者病情, 关系到患者是否能够迅速接受治疗, 同时也直接反映了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因此, 持续深入地提升门诊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 科学系统地安排人员值班, 才可以把预检分诊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才可以帮助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做好后期的诊治、隔离、消毒、治疗和病情汇报, 降低医院内部感染发生率。同时, 协同疾病监控机构展开流行病学调查、样本收集、消毒防范工作, 科学合理地应对突发性传染性疾病, 才能更好地把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综上所述, 预检分诊工作是发热门诊的首要关口, 要求护理人员能主动预检, 并准确、迅速、及时有效地分流患者, 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得到快捷有效的诊治。同时要保持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 以平等、尊重、同情、理解的态度对待患者, 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让患者及家属处处感受到人文关怀精神。护理人员还应通过系统培训不断地提高相关业务能力, 把预检分诊工作做得更细致化、更专业化, 才能更好地做好传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隔离、治疗、救治, 强化院内感染控制, 配合疾病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等工作。必须加强医疗服务工作者成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技术教育, 避免传染性疾病的大流行,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摘要: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 (简称发热门诊) 是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袭击广东省并向全国多省市传播流行后, 根据国家卫生部指示启动的预防、预警机制。2003—2013年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先后接诊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甲型H1N1流感、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禽流感4种突发及新发传染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医疗机构既要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 又要防止内部交叉感染, 该院始终坚持贯彻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制度, 对就诊患者预先进行有关传染病方面的甄别、检查与分流, 通过预检分诊及时排查传染性疾病, 将发热患者进行集中诊治和管理, 使患者能够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确保了发热门诊这一预防、预警机构排查传染性疾病任务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预检门诊,发热门诊,接诊流程
参考文献
[1]武秀昆.综合性医院要努力提高应急抢救能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0, 18 (8) :222-224.
[2]罗乐宣, 冯占春, 张剑.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系中的地位[J].中国医院管理, 2011, 24 (3) :51-55.
[3]曾会群, 李垒.护士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教育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5 (17) :3329-3332.
[4]游建萍, 黄庆, 府伟灵, 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15 (4) :426-428.
[5]李亚洁, 谭琳玲, 孙树梅, 等.临床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调查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13, 21 (13) :1734-1736.
1.对所有急诊就诊病人热情接诊、问诊,准确分诊,及时识别危重患者,并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处理。
2.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填写就诊信息,并告知急诊就诊流程。正确输入患者就诊信息,并导入急诊日志。
3.为病人建立急诊病历,眉栏填写齐全,监测必要的生命体征。4.负责将就诊病人分诊至诊室、抢救室或清创手术室,与抢救室或清创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必要时参加抢救室危重病人的抢救。5.维持好各诊室就诊秩序,定期巡视侯诊患者,进行病情观察与评估,对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优先安排就诊次序。
6.负责前一日急诊病历的整理、统计工作量.下班前负责收回本班各科的急诊病历。
[ 09-04-24 11:19:00 ]
作者:彭爱学
编辑:studa20 【摘要】
目的 为了了解急诊护士对急性心急梗死患者的预检分诊判断及有效护理干预情况。方法 对146例确诊为AMI的急诊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当班护士填写调查表的方法。结果 护士对AMI的患者做出准确判断并进行有效护理干预率为64.3%。分析主要原因,护士主要对AMI非典型临床表现、心电图的识别及心绞痛改变的认识不足。结论 护士应提高AMI各种临床表现的认识,提高护士对AMI患者预检分诊判断,做出快速识别,并且在早期对AMI患者提供紧急看护照顾,为抢救赢得时间。以减少AMI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预检分诊;护理;调查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脏疾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利于减少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1]。急诊科护士应对AMI患者做出快速鉴别,迅速完成对患者的评估,并且在早期对AMI高危人群提供及时的紧急看护,为抢救赢得时间。及时在患者到达急诊科1~2 min内,急诊护士精确地估计患者的危险程度,对患者给予吸氧、静脉输液、连续的心电图(EKG)监护。做出准确的预检分诊判断及护理干预,这是当今对急诊护士的最大挑战。我急诊科从2004年3月~2007年1月期间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6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6例均为我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男102例,女44例,年龄35~80岁,平均54岁。
1.2 方法
采用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班护士填写调查表的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的方法,内容包括:(1)患者就诊的方式、时间;(2)患者的个人资料:年龄、性别、意识、既往史;(3)患者的主诉及临床表现(分为典型临床表现和非典型临床表现);(4)心电图记录;(5)患者的确诊时间;(6)护士首先做的应激处置;(7)误诊患者记录。填写的调查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为97.5%。
结果
见表1、2、3。表1 急性心肌梗死预检分诊判断护理调查结果表2 护士做过有效处置患者的比较注:有效处置包括适宜卧位、吸氧、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表3 有典型和无典型临床表现患者的年龄比较
讨论
3.1 调查结果
3.1.1 护士对AMI的预检分诊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1显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做过有效护理处置率仅占64.3%的主要原因:AMI患者中有心绞痛史患者占有一定比例,约占28.8%,急诊护士要识别早期心肌梗死,首先应抓住心绞痛的质与量的改变,由于心绞痛的质与量的改变有助于提示早期心肌梗死来临。频发加剧的心绞痛、持续不缓解的心绞痛时应警惕,因为这种改变常常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兆。一般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为稳定型心绞痛,约每周发生几次,或每日发生2~3次,每次几秒钟或1~5 min之久,患者常可忍受,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1~3 min内迅速缓解。当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程度加重,则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此时疼痛加剧,难以耐受,发作次数逐日增加,且发作时间延长,每次可超过10 min,甚至30 min,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疗效不明显。若疼痛持续不缓解,则可称为梗死前心绞痛或中间综合征,是不稳定型心绞痛中一个类型。患者如有面色苍白、恶心不适、冷汗淋漓,甚至有压榨感、窒息感和濒死感,此时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极大。
3.1.2 护士有效处置的结果
【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推荐阅读:
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制度05-27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11-26
预防传染病工作06-20
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06-22
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09-14
学校传染病隔离制度10-16
传染病门诊登记制度11-21
学校传染病追踪制度11-28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度12-14
“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结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