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水的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精选6篇)
一、教学目标
1,由已有知识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性质、电解水的实验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2,让学生了解电解水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现象,并学会分析实验结果。3,让学生加强理解水的组成部分及其比例,氢气和氧气的性质。
二、导入新课(提问)
大家都知道刚洗过手不能触碰电源,为什么?(因为手上有水,容易导致触电,说明水是可以导电的。)
大家都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这是它的什么性质?还有什么其他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还有水为液体,水的密度等)
那么水的组成是什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注意是元素。)
三、任务描述
1,用电解法证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比例是2:1。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由电解水的实验推测水的组成。实验一定要精确,才能正确判断出水的组成部分和比例。
难点:电解水的具体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安全问题和具体步骤。
五、实验设计
实验仪器:电池、导线、火柴、木条、水槽、试管。实验试剂:蒸馏水、1:4稀硫酸。实验原理:
1,水在通电情况下会发生水解,电解阴极产物为氢气,阳极产物为氧气,其体积比为2:1,以此可以确定水的组成成分。
2,纯水导电能力不强,电解速度慢,因此为改善这个问题,加快电解速度,可加入适量稀硫酸等电解质来增强水的导电能力。实验步骤:
(可以叫两名同学上来协助实验,利于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按照装置图搭建,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通电,让同学观察与正负极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量。提问同学来描述他观察到的现象。(通电后电极周围产生大量气泡,两个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并看到水面下降,与电源负极相连的阴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阳极产生气体体积的两倍。)验证气体: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若复燃则证明为氧气;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燃氢气,看到淡蓝色火焰,并有水滴产生,则证明为氢气。(提问学生,可以使他们回顾氧气和氢气燃烧的性质。)
注意要点:
被电解的水溶液必须充满试管,如果有空气存在,易发生危险。(提问:有什么危险?答: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容易发生爆炸。)
六、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提问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也可以巩固他们之前已学的知识。要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回答的好要及时表扬同学,给他们信心,回答错误,要及时纠正他的想法,并鼓励他多思考。
要求同学们讨论什么因素可以影响水电解实验的速度。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影响因素,并在有机会的时候让他们亲自操作实验,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动脑思考能力,并能够使他们对化学反应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样更加有利于今后的教学。
七、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过程,使同学们对于水的性质有更加深刻和具体的了解。通电
水 氢气 + 氧气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有氧元素组成,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练习:以下判断中是正确的有: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②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④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还抱有较大的好奇心,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这样的一个特殊阶段里面,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趣味性化学实验,使得学生们对化学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要学好化学就不再是难事。同时,趣味化学实验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积极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今社会正在快速发展,对于优秀人才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而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助力,进而为国家现代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三个方面。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导出来的学生或许学习成绩会很好,但是自身综合能力不是很强,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所学人才的要求。另外,新课标也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课程改革的新阶段,而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就是一种教学观念由“学生为辅”向“学生为主”的转变,同时也是一种课程改革的新方式。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要讲授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紫罗兰的变色实验,这样的小实验,实验过程简单,所需材料也很好获取,让学生自行操作,亲身体验,根据实验现象就能很好的理解酸碱指示剂原理。在课堂上老师讲课占用的部分就要少一些,多数时间都是学生自己在体验理解,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而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就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协同合作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动手实验,老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得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动手操作,进行交流讨论,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增进老师、同学之间的感情,有助于提高思维的活跃程度,更有助于学生能力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三)整合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的整合不仅仅是进行理论知识上的整合,同时还要注重对于趣味化学实验内容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不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这对于学生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一方面是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不够,他们只是在“被学习”,自主思考的时间较短,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刻,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化学知识没有产生足够的兴趣,没有学习的热情,同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就证明课堂效率不高,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初中化学教育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就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所以,在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时,应当同时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的整合。要做到趣味实验内容的整合,就要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投身到创新实践活动当中,让他们在实践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团结协作的能力。这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有着莫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进行教学实践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这样培养出的创新型人才也满足了国家科学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有待开发阶段,同时他们也正处于对生活充满好奇的特殊时期。而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国家对于全方面发展优秀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这也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培养提供了助力,满足了国家的发展要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初中化学,是初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实验操作则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趣味化学实验,就是将化学实验设计的具有趣味性,操作简单但是过程奇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对初中化学教学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进行了简单探讨,从而挖掘出实验教学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
2.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
3..能运用电解质的知识分析并关注身边中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目标
1、目标
2教学难点:目标
1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在物质的分类中,我们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及化合物,而化合物又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板书或投影,边板书边讲解):
单质
纯净物氧化物化合物酸碱盐
而化合物还有另外一种分类方法,即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下能否导电,又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有关电解质的知识。
[板书或投影]:
一、电解质的电离
[演示]: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探究]:为什么上述物质的溶液具有导电性?
(教师首先提供问题探究所必需的金属导电的知识背景: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受原子核的引力作用较小,容易失去而成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当金属导线接上电源以后,在电场的作用下,金属内部中带负电的电子由自由移动改为定向移动,电流便形成了,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金属能够导电除了外加电场的外部因素外,其金属自身的内部因素是有带负电的自由移动的电子。而后进行问题的情景迁移:根据金属的导电原理,请分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在导电时除了外加电场的外部因素外,溶液自身内部还有哪些因素?)
[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左右
[学生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沿着以下路径分析归纳)金属能导电→金属内部有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猜测: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分别带负电和正电的阴、阳离子
[质疑]:物质中有阴阳离子就能导电吗?
[演示或模拟动画实验]:教师演示或模拟NaCl晶体、熔融NaCl的导电性实验,以澄清对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原理的模糊认识。
[质疑]:为什么都含有Na+、Cl-的NaCl晶体和NaCl溶液一个导电,另一个不导电?
[讲解并分析]:NaCl晶体虽含Na+、Cl-,但不能自由移动而不能导电,若将NaCl晶体溶于水,形成NaCl溶液后,原来NaCl晶体中被束缚着的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个过程就叫做电离(结合NaCl晶体溶于水的电离过程的动画演示,强化说明NaCl晶体中有离子而不自由移动,而当其溶解于水中或受热熔化后,离解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就叫做电离,并引出电离方程式的概念)。
[板书或投影]:
1.酸、碱、盐的电离
HCl=H++Cl-NaOH=Na++OH-NaCl=Na++Cl-
[学生练习]:书写电离方程式:HNO3、H2SO4;KOH、Ba(OH)2;Na2CO3、CuSO4、BaCl2(三学生上黑板)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分析的具体指向——以上三组物质电离后的阴阳离子类型及共同特点。
[学生归纳]:给酸、碱、盐下定义
[讲解]:1.强调酸、碱定义中“全部”二字的含义;2.酸、碱、盐的溶液因电离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转折]:像酸、碱、盐这些化合物,因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从化学的另一分类角度讲又叫做电解质
[板书或投影]:2.酸、碱、盐是电解质
[学生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得出电解质的概念,并借助对比方法,在电解质的概念的基础上得出非电解质概念。
[演示]:通过酒精、酒精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强化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
[演示]: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电流计指针的偏转)
[学生归纳]:其他条件一定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
[问题解决]:电解质知识运用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的人体和日常生活中都能发现它的踪迹。比如身体有汗的人为何接触使用着的电器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人体在大量流汗后为何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在海上遇险的人们,喝海水为何如同“饮鸠止渴”?请同学们用本节课所学的电解质知识加以解释。
[学生阅读、讨论并回答]: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电解质的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电解质的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教师边引导边板书):
一、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酸:………H2SO4=2H++SO42-
电解质碱:………Ba(OH)2=Ba2++2OH-离子正负电荷守恒
化合物盐:………Al2(SO4)3=2Al3++3SO42-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酒精、蔗糖等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
2.酸、碱、盐是电解质
[形成性检测]:
1、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A.熔融的氯化钠B.硝酸钾溶液C.硫酸铜晶体D.无水乙醇
2、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A.熔融氢氧化钠B.石墨棒C.盐酸溶液D.固态氯化钾
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Al2(SO4)3=2Al+3+3SO4-2B.HF=H++F-C.HI=H++I-D.Na2CO3=Na++CO32-
[结束语]:电解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说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那么,电解质溶于水后是否都能全部电离?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自己去解决,如果有兴趣,同学们可以参看P40“知识点击”部分,也可以通过在Internet网在“googl”输入关键词“强电解质弱电解质”进行自主学习
第2节 电解质
一.教学内容:
第二章 第二节 电解质
二.教学目的1、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知道酸、碱、盐发生电离
3、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知识分析
(一)电解质的电离
实验探究:测试物质的导电
现象 结论 解释
NaCl晶体 灯泡不亮 不导电 晶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NaCl(熔融)灯泡亮 导电 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NaCl溶液 灯泡亮 导电 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物质导电的情况:a、金属导电:含有 自由移动的电子
b、化合物(熔融或水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电离:
(1)定义: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离方程式:用符号来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叫电离方程式。
练习:写出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Ba(OH)2=Ba2++2OH-
Fe2(SO4)3=2Fe3++ 3SO42-(NH4)2CO3=2NH4++CO32-
3、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4、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比较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含义 溶于水或熔化时能导电的化合物 溶于水或熔化时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能否电离 能 不能
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阴、阳离子 分子
物质类别 酸、碱、盐等 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等
举例 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 二氧化碳、甲烷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含义 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 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
电离条件 在水溶液中
电离程度 全部 部分
溶质粒子种类 阴阳离子 分子和离子
化合物种类 强酸 强碱和大部分盐 弱酸 弱碱和水
实例 H2SO4 Ba(OH)2 NaCl CH3COOH NH3H2O
扩展: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a、写出CH3COOH、H2CO3的电离方程式(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CH3COOHCH3COO-+H+
H2CO3HCO3-+H+ HCO3- H++CO32-
b、写出NH3H2O、Fe(OH)3的电离方程式:
NH3H2ONH4++OH- Fe(OH)3Fe3++3OH-
练一练: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弱电解质的是(),非电解质的是()
A、KI B、乙醇 C、氨水 D、蔗糖 E、HClO F、硫酸氢钠 G、NH3H2O H、液氯 I、CO2 J、硝酸 K、Na2O
(2)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Al2(SO4)3=2Al3++3SO42- B、NH3H2O =NH4++OH-
C、NaHCO3=Na++HCO32- D、H2SO4=2H++SO42-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Cl—
B、溶于水后电离出H+的化合物是酸
C、HCl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HCl不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4)把0.05mol的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NH4Cl溶液
答案:(1)AFJK;GE;BDI(2)C(3)C(4)BD
小结:
1、电解质必须是本身电离出离子
2、常见的强电解质:
强酸:HCl HNO3 H2SO
4强碱:NaOH KOH Ca(OH)2 Ba(OH)
2盐:NaCl K2SO4 KClO3 FeCl
3金属氧化物:CaO Na2O
常见的弱电解质:
弱酸:CH3COOH H2CO3 HClO
弱碱:NH3H2O H2O
(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1、离子反应:
(1)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实质:反应物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
(3)发生条件:①生成难溶的物质;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③生成挥发性物质。
2、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2)书写:
步骤:
a、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即易溶性强电解质)改写为离子形式,难溶物、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
c、删去等号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d、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及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例如: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
BaCl2+H2SO4=BaSO4↓+2HCl
Ba2++2Cl-+2H++SO42-= BaSO4↓+2Cl-+2H+
Ba2++SO42-= BaSO4↓
(3)含义:表示一类化学反应。
练一练: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铁与稀硫酸
②碳酸钙与盐酸
③钠与水
④澄清石灰水与硝酸
⑤小苏打溶液与苛性钠溶液
⑥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⑦氢氧化铜与硫酸
⑧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答案:①Fe+2H+=Fe2++H2↑
②CaCO3+2H+=Ca2++CO2↑+H2O
③2Na+2H2O=2Na++2OH-+H2↑
④H++OH-=H2O
⑤HCO3-+OH-=CO32-+H2O
⑥H++OH-= H2O
⑦Cu(OH)2+2H+=Cu2++2H2O
⑧Ca2++CO2+2OH-= CaCO3↓+H2O
(4)书写原则:
a、合事实
b、须二“恒”
c、“号”符实
d、“拆”合理
(5)检查
a、符合物质反应的客观事实
b、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必须遵循电荷守恒原理
d、必须遵循定组成规律
(三)物质的检验
1、不用外加试剂
方法:观察法、加热法、借用试剂法、相互作用法
练一练:不用外加试剂鉴别四种溶液:NaOH、KCl、CuSO4、MgCl
2答案:先观察溶液呈蓝色的为CuSO4溶液,再用其与剩余无色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的为NaOH溶液,再用NaOH溶液与剩余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剩余的是KCl溶液。
2、限用一种试剂
练一练:限用一种试剂鉴别三种无色溶液:KCl、Na2CO3、Ba(NO3)
2答案:硫酸
3、任选试剂
练一练:
(1)鉴别稀硫酸、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
答案:碳酸钠溶液
(2)某溶液中含有SO42-、CO32-、OH-、Cl-,请分别检验
①先检验OH-,加入酚酞试剂。
②后检验CO32-,加入HNO3试剂,离子方程式2H++CO32-=CO2↑+H2O
③再检验SO42-,加入Ba(NO3)2 试剂,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④最后检验Cl-,加入AgNO3试剂,离子方程式Ag++Cl-=AgCl↓
(四)离子共存问题
凡离子间能发生离子反应的,均不能大量共存。
练一练:
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Ag+、NO3—、Cl— B.Ba2+、Na+、CO32-、OH-
C.Mg2+、Ba2+、OH-、NO3- D.H+、K+、CO32-、SO42-
E.Al3+、Fe3+、SO42-、Cl- F.K+、H+、NH4+、OH-
2、在某无色透明的pH=0的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NO3-、Al3+、Cl- B.Na+、S2-、K+、NO3-
C.MnO4-、K+、SO42-、Na+ D.K+、SO42-、HCO3-、Na+
3、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Na+ K+ Cl- B.Mg2+ Cl-
C.K+ Na+ SO32- D.K+ Na+ ClO-
4、某强碱性溶液中,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B.Na+、、Cl-、ClO-
C.H+、Mg2+、、D.Ag+、K+、、Na+
5、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Na+、K+、、NO3- B.酸性溶液Fe3+、、S2-、C.碱性溶液Na+、K+、Ag+、D.碱性溶液Ba2+、Na+、、Cl-
6、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Ag+、、Cl- B.Mg2+、、、Cl-
C.Ba2+、K+、Cu2+、Cl- D.Zn2+、Na+、、7、在溶液中能共存,加OH-有沉淀析出,加H+能放出气体的是()
A.Na+、Cu2+、Cl-、B.Ba2+、K+、OH-、C.H+、Al3+、、D.Na+、Ca2+、Cl-、8、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Ag+、、Cl- B.Mg2+、、、Cl-
C.Ba2+、K+、S2-、Cl- D.Zn2+、Na+、、9、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pH=1的溶液里大量共存,并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
A.、K+、Na+、B.Na+、K+、SO32-、Cl-
C.Mg2+、、Cl-、D.Ba2+、K+、S2-、10、某强碱性透明溶液里所含的离子可能是()
A.Na+、Cl-、Al3+、Ca2+ B.K+、S2-、、C.Al3+、Mg2+、Cl-、D.Fe2+、Na+、K+、Cl-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1)K+、NH4+、HCO3-、OH-(2)SO32-、SO42-、Cl-、OH-
(3)Fe3+、Cu2+、SO42-、Cl-(4)H+、K+、Al3+、HSO3-
(5)Ca2+、Na+、SO42-、CO32-
12、某饱和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Ag+、Ba2+、Al3+,同时测知此溶液中pH=3,则该溶液中所含有的阴离子可以是下列中的()
A.CO32- B.SO42- C.NO3- D.S2-
13、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Ag+、Ca2+、Br-、SO42- B.H+、SO32-、SO42-、Ba2+
C.Na+、Cl-、SO42-、SO32- D.H+、Na+、Cu2+、S2-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OH-、Cu2+、Cl- B.HCO3-、Na+、OH-、K+
C.K+、CO32-、Br-、SO42- D.H+、Cl-、Na+、SO32-
15、向0.1 molL-1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A.Na+、B.Na+、C.、D.Na+、OH-
答案:
1、E
2、A
3、B
4、B
5、A6、A
7、D
8、AC
9、C
10、C11、2、3
12、C
13、C
14、C
15、B
小结:
(一)正确判断离子间能否大量共存的关键是看离子间能否发生反应.如:能生成沉淀.生成气体、生成弱电解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氢离子与弱酸的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CO32-、HCO3-、CH3COO-、HS-、S2-、F-、SO32-、HSO3-、PO43-、HPO42-、H2PO4-等都不能与H+大量共存。
2、氢氧根离子与弱碱的金属阳离子及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大量共存,如:NH4+、Fe3+、Fe2+、Cu2+、Al3+、Zn2+、HCO3-、HS-、H2PO4-、HPO42-、HSO3-、等与OH-不能大量共存。
3、能生成难溶(微溶)物质的两种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Ca2+与CO32-,Ba2+与
SO42-、Cu2+与S2-,Pb2+与SO42-、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二)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1、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等。
2、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等。
3、MnO4-,ClO-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题1】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c(M+)=c(OH-)+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2c(OH-)=2c(H+)+c(CH3COOH) D.0.1 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解析】A电荷守恒;B应为c(NaOH) 【题2】室温下,0.5 mol•L-1相同体积的下列4种溶液:①KCl,②FeCl3,③HF,④Na2CO3,其中所含阳离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D) A.④>①=②>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②>①>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强弱电解质及电离与水解主次矛盾的掌握情况,由于电解质在水中以电离为主,水解是及其微弱的,所有四种物质中Na2CO3电离出的阳离子数必为最多,HF为弱电解质,电离出的H+必为最少,先排除B、C,再观察KCl和FeCl3,如果只考虑电离,二者电离的阳离子应相等,但Fe3+存在水解且一个可水解生成三个H+,导致溶液中阳离子数增多,故选D。 【题3】欲使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c(H+)、c(CO32-)、c(HCO3-)都减小,其方法是 (D) A.通入CO2气体B.加入NaOH固体 C.通入HCl气体 D.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 【解析】加入饱和石灰水时发生的反应为: HCO3—+OH-=CO32-+H2OCO32-+Ca2+=CaCO3↓ 【题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C) A.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H2S+2 OH=S B.FeCl3水解:FeCl3+3 H2O=Fe(OH)3↓+3 H+ -2-+H2O C.NaHCO3溶液和醋酸反应:HCO3-+CH3COOH=CH3COO-+H2O+CO2 D氨水中加入明矾溶液:3OH-+Al3+=Al(OH)3↓ 【解析】A应为H2S+OH-HS+H2OB应为Fe+3 H2O-3+Fe(OH)3+3 HD+应为3NH3•H2O+Al3+=Al(OH)3↓+3NH4+ 【题5】一种pH=3的酸性溶液和一种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测得溶液的pH= 5.6,其原因可能是(B)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弱碱溶液反应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解析】酸和碱溶液混合后显酸性,其原因可能是: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但参与反应的是强酸和弱碱,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酸和碱没有恰好反应,反应后酸有余,因而溶液显酸性,而本题中,若生成强酸弱碱盐,则碱应过量,呈碱性,所以只能满足B的情况。 【题6】浓度均为0.1 mol•L-1的甲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A.[Na+]>[HCOO—]>[OH-]>[H+]B.[HCOO—] > [Na+]>[OH-]>[H+] C.[Na+]=[HCOO—]=[OH-]=[H+]D.[Na+]=[HCOO—]>[OH-]>[H+] 【解析】甲酸是弱酸,甲酸钠的水解呈碱性,即有[Na+]>[HCOO—] 和[OH-]>[H+]。 【题7】NaHCO3溶液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C) A.[Na]=[CO3+2-]+[HCO3]+[H2CO3]B.[Na]> [HCO3]> [OH]>[CO3-+--2-] C.[OH-]=[HCO3-]+[H+]+2[H2CO3] D.[OH-]+[HCO3-]+2[CO32-]=[H+]+[Na+] 【解析】A为物料守恒,正确;由于HCO3-水解大于电离,B正确;C应为[OH-]= [H+]+[H2CO3]-[CO32-];D为电荷守恒。 【题8】将20 mL0.4 mol•L-1NH4NO3溶液与50 mL0.1 mol•L-1Ba(OH)2溶液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B) A.[NO3-]>[OH-]>[NH4+]>[Ba2+]B.[NO3-] >[Ba2+]>[OH-]>[NH4+] C.[Ba2+]>[NO3-]>[OH-]>[NH4+]D.[NO3-] >[Ba2+] >[NH4+]>[OH-] 【解析】混合后溶质为0.08mol NH3•H2O、0.04molBa(NO3)2和0.01mol Ba(OH)2,溶液呈强碱性。 【题9】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程度,第二步电离远大于第三步电离程度……,今有HA、H2B、H3C三种弱酸,根据“较强酸+较弱酸盐=较强酸盐+较弱酸”的反应规律,它们之间能发生下列反应:A.HA+HC2-=A-+H2C-B.H2B(少量)+2A-=B2-+2 HA C.H2B(少量)+H2C=HB+H3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HA、H2B、H3C三种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2)A、B、C-2-3---、HB、H2C、HC--2-六种离子,最易结合质子(H)的是;+ 最难结合质子的是。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H3C+3A-=3HA+C3-B.HB-+A-=HA+B2- (4)完成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 A.H3C+OH-(过量)= B.HA(过量)+C= 【解析】(1)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由A可知酸性:HA>H2C-;由B可知酸性:H2B>HB->HA;由C可知酸性:H2B> H3C > HB-;三种酸中,H2B为最强酸。(2)由(1)知酸性:H2B> H3C > HB->HA> H2C-> HC2-;酸性越弱,其对应的阴离子越易结合H+,则最易结合H+的是C3-;酸性越强,其对应的阴离子越不易结合H+,则最难与H+3-结合的是HB-。(3)A应为:H3C+A-=HA+H2C-。(4)过量的OH-能中和掉酸中的-3-所有氢:H3C+3OH=3H2O+C,因为酸性:H3C > HA> H2C> HC-2- 【题10】(1)向Na2CO3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CO2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HCO3-]变化趋势可能是:①逐渐减小;②逐渐增大;③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④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4种趋势中可能的是。 (2)pH相同的HCl溶液,H2SO4溶液、CH3COOH溶液各100 mL。 ①3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②分别用0.1的NaOH溶液中和,其中消耗NaOH溶液最多的是。 ③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 A.HCl最快B.H2SO4最快C.CH3COOH最快D.一样快 (3)某温度下,纯水中的[H+]=2.0×10-7mol•L-1,则此时[OH-]=。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ClO溶液3种稀溶液的pH相同。那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解析】发生的反应为:CO32-+H=HCO3,HCO3+H=CO2↑+H2O。+--+ 体积相同、pH相同的三种溶液中,n(CH3COOH)>n(HCl)=2n(H2SO4)。 纯水中[H+]=[OH-]=.2.0×10-7mol•L-1。由于酸性:CH3COOH>H2CO3>HClO,故pH顺 序相反。 【题11】25℃时,KHS溶液里存在着下列平衡: ①HS-+H2OOH-+H2S②HS-H++S2— (1)是电离平衡,是水解平衡。 (2)当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时,生成了CuS沉淀,则电离平衡向移动,水解平衡向移动,[H]变。(填“大”或“小”) (3)当向其中加入NaOH固体时,[S2—]变。(填“大”或“小”) (4)若将溶液加热至沸腾,[OH-]•[H+]将变(填“大”或“小”) 【解析】(1)②①(2)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大 (3)大(4)大 【题12】常温下,pH=5的H2SO4和Al2(SO4)3溶液中,水的电离度分别为α1和α2,则α1和α2的关系为,由水电离出的[H+]之比为 【解析】H2SO4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水电离处出的[H+]=1.0×10-9mol•L-1而中,水的电离被促进,水电离的[H+]=1.0×10-5mol•L-1.【题13】试用简单的实验证明,在醋酸溶液中存在着CH3COOH的电离平衡。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4: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 1、掌握用KMnO4制取O2的方法 2、了解O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 实验步骤: 一、氧气的制取: 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 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 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 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 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O2瓶中。实验现象: 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 分析及结论: 1、CO2CO2,CO2使石灰水浑浊 2、FeO2Fe3O4 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点燃点燃 4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5.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锥形瓶、天平、酒精灯、玻璃管、小气球、白磷 实验步骤: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比较 1、在玻璃管的一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将玻璃管插入胶塞中。 2、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一小粒白磷,塞上胶塞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3、将该装置放于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4、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放回瓶中,塞紧胶塞,将白磷引燃。 5、冷却后又放回天平上。实验现象: 引燃白磷后,瓶内充满大量白烟,小气球膨胀,冷却放回天平后,天平依然平衡。分析及结论: 瓶内发生反应:PO2P2O5,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点燃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5.2: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烧杯(100ml)、天平、硫酸铜溶液、铁钉 实验步骤: 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 CuSO4溶液,准备3根光亮的铁钉。 2、将溶液、铁钉一起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 3、将铁钉投入杯中,几分钟后,将其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2。实验现象: 1、烧杯中溶液的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履盖了一层红色粉末。 2、m1=36g m2=36g 分析及结论: 烧杯中发生反应: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实验名称:实验室制取CO2的研究与实践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 实验目的:设计CO2的制取装置并验证产生的气体 实验器材: 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试管、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思考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考虑的因素 2、选择P111上提供的仪器设计出制取CO2的装置,并相互讨论、交流,选出最佳装置。 讨论的结果是最佳装置有两种,分别应包括以下仪器: ①试管、导管、集气瓶。 ②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 3、制取并检验CO2 实验现象: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缩小甚至会消失。 2、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分析及结论: 1、实验室制取气体应先考虑①选择适当的反应。②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③用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收集气体。 一、探究微观粒子的特性 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这些微观粒子不是静止不动的, 总在不断运动。为了探究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特性, 初中化学教材[1]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氨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特性, 但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该装置密封性差, 氨气逸出到空气中, 大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 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为此, 我们对教材实验装置进行了重新设计, 利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重新进行实验:固体氢氧化钠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 放出热量, 加快氨分子的运动速率, 支管口连接气球, 整个体系处于密封状态, 不仅再闻不到刺激性的氨味, 而且很快观察到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等实验现象, 由此得出分子不断运动的结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浓氨水用量大大减少且在密封体系中进行, 既做到了现象明显、可视性强, 又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体现了实验过程的绿色化、实验装置的微型化、实验药品的节约化、实验现象的直观化、实验改进的高效化。如果没有现成的管壁有口的试管, 我们也可以用U型管对实验进行改进, 改进后的装置如图3所示, 能够得到与图2相同的实验效果。 二、改进气体发生装置 初中化学教材中分别介绍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三种气体的制备都是固体与液体反应, 在常温下进行, 因此可用相同的实验发生装置制取气体, 然后, 依据需要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说明:氧气的制备选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 。教材中气体的制备及收集, 如图4所示。 上述实验中的气体发生装置, 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当收集到所需气体之后, 反应仍在进行, 容易造成药品的不必要浪费。为此我们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 通过注射器向广口瓶内添加液体药品, 实现化学实验的微型化, 改进后的装置如图5所示。 在注射器内盛有液体反应物 (如稀盐酸、稀硫酸、过氧化氢溶液等) , 广口瓶底部放有固体反应物 (如石灰石、锌粒、二氧化锰等) , 通过注射器向瓶内注射液体, 随着液体与固体的接触, 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不断进行, 我们就会得到需要的气体。 使用改进后的实验发生装置, 通过推拉注射器, 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 根据需要收集气体, 减少实验药品的用量, 避免了药品的不必要浪费, 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 三、探究物质的性质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化合物, 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我们一般是利用试管进行实验, 由于学生对液体实验药品的体积估算不够准确, 加上所用实验药量越多, 实验现象越明显的错误认识, 结果过多地加入实验药品, 有的甚至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 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加大了实验废液的处理成本, 人为地加大了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若用点滴板代替试管进行该类实验, 则会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而得到同样的实验效果。 如, 盐酸溶液中含有H2O分子、H+和Cl-离子, 要探究是哪一种粒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我们可以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下列实验, 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第1孔利用蒸馏水进行实验, 溶液颜色不变, 说明水分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第2孔用NaCl溶液进行实验, 孔中溶液仍为紫色, 说明Cl-离子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第3孔、第4孔分别用盐酸和硫酸进行实验, 二者均有相同的H+, 孔中溶液均由紫色变为红色, 证明了是H+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显然, 运用点滴板进行实验, 实现了化学实验的微型化, 既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节约实验用品 (只需1~2小滴) 、减少实验产生的污染, 又增大了实验的数量、收到明显的实验效果, 可谓省时省力高效。 四、进行综合实验 初中化学教材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一般是分开的, 即先制备气体, 再利用制备的气体进行实验, 这样的设计方案缺乏连贯性和综合性, 实验操作不方便、气体的利用率较低, 在环保、节能等方面也同样会产生一些弊端。若将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融为一体同时进行, 既节约药品, 又方便操作, 还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我们可用图7所示的微型化实验装置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 实验前确保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通过挤压胶头, 滴入稀盐酸。石灰石便与盐酸反应, 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1处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验证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性质,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微型集气瓶口, 木条火焰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该装置集二氧化碳的制备、收集、验满、性质实验于一体, 实验装置简单、便于操作, 实验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利用同样的思路, 我们可以设计图8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 集氢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于一起。在G处装稀盐酸, H处放少量铁屑,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加热氧化铁, 则会观察到暗红色粉末变为黑色, 该实验装置同样具有节约实验用品、减少废物产生 (减少污染) 、反应时间短、便于操作和观察现象等特点。 五、增补教材实验 初中化学课本在介绍一些理论知识时, 并没有安排具体的演示实验, 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 教师缺乏说服力, 此时我们可以抓住问题的关键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精心思考, 大胆探索实验方案。如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时, 教材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事实陈述, 并没有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此时教师可以设计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2], 弥补教材的不足。 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 可以看到瓶内气球变大, 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减少, 压强变小,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瓶内气球鼓起来;此时向外拉注射器3, 注射器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说明瓶内的CO2气体已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完全, 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内, 看到瓶内有气泡产生, 气球变瘪, 向外拉注射器3, 注射器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新物质产生。 该实验通过验证反应物是否减少 (或是否存在) 和从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来探究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利用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来探究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反应的思路, 也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其他性质。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且与水反应产生碳酸,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为此, 我们设计如图10、图11所示的实验装置[3], 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等性质。 将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 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无明显变化, 说明二氧化碳与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a管位于上方, b管位于下方, 缓缓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观察到两湿润的石蕊试纸均变红色, 但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变快, 从而证实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主要从b管中通过。 上述实验设计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融为一体, 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优化设计, 化抽象为直观, 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的实证意识。 微型实验具有简化装置、节约试剂、减少污染、节省空间、降低成本、缩短时间等特点,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已经成为化学实验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 参考文献 [1]卢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八年级全一册) 教师教学用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 【电解水的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推荐阅读: 电解池《电解原理的应用》教案11-01 高考化学复习的电解方程式总结10-22 电解液07-02 车间电解工实习心得10-15 铝电解车间工作总结06-13 鲁科版必修1电解质06-07 催化铁内电解/生物膜法处理化工废水06-14化学上册实验教案- 篇5
电解水的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 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