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企业的品牌战略(共8篇)
浙江标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晓宏
建筑业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是国民经济的先导和基础性产业。它环境污染少、自身用地少、人员就业大、贡献作用大,建筑企业施工在外地,创税利在当地,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多年来,浙江标力集团以“标准正天地,我们同努力”为口号,高“标准”严要求,用“努力”鼓干劲,实施企业品牌战略,在强手如林、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闯出了一条具有“标力”特色的品牌之路,企业由此跨入了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浙江省先进建筑施工企业、台州市五十强民营企业、台州市十强施工企业、黄岩区综合十强企业行列。
二十一世纪的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信息经济、品牌经济,企业间的竞争以品牌为主要特征。由于建筑企业是一个特殊性的行业,其施工地点分散、作业流动开放、建筑产品固定等特点,决定了必须按照行业特征来打造自身的企业品牌。“标力”正是认识到这一重要性,重视对企业的定位,认真缜密去策划、去完善,积极打造企业品牌,使自己的品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建筑品牌。诚实守信是创立品牌、赢得市场之根基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诚信是立企之本、创牌之基,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建筑企业必须把“诚信”当作核心内容来构建,取信于业主,让用户满意,才能创立品牌、发展品牌。
诚心诚责为用户服务。“标力”数十年如一日恪守诚信,视用户为上帝,重视业主、监理及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把“服务”贯穿于全过程,方便快捷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受到了业主的好评和用户的信任,为企业创牌子、树形象打下坚实基础。
追求完美是永恒目标。品牌就是竞争力。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成就自己的品牌,已成为众多企业奋斗的目标。施工企业作为特殊行业,决定了企业必须把每一项工程都要尽全力建设好、服务好。“标力”坚持以“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拓一方市场、育一批人才”为己任,开展“创名品、建精品、铸人品”活动。把“诚信”作为经营理念核心内容来构筑,切实加强施工前合同的承诺,在业主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并获得了浙江省百家诚信民营企业和浙江省首批建筑业诚信企业等称号。提供优质产品是行动诺言。“标力”坚持做到“开工前为用户考虑、施工中对用户负责、交付后让用户满意”,经常征求用户意见,对完工的工程进行专门回访,对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实施“保驾”,对工程遗留问题妥善处理,做到让用户放心满意。“标力”由此获得了“浙江省工程建设用户满意施工企业”;承建的台一医病房大楼工程获得了“浙江省用户满意工程”称号。并连续多年获得了浙江省建行信用等级AAA级企业、浙江省工商信用“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和台州市文明单位等称号。质量品质是创立品牌、赢得市场之核心
质量是百年大计,是企业的立信之本。没有质量就没有企业的生命力。“标力”坚持质量兴业理念,制定了“以一流的质量创标力品牌、以优质的服务树集团形象”为质量方针,严格实施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推行科学标化管理、全程实施安全文明施工、全新倡导绿色环保作业、全员实行质量技术攻关、全力推广“四新”科技应用、全心打造“标力”建筑品牌,使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项细部都重质量、创精品,建造了一大批优质工程。
注重高品质的质量理念。“标力”坚持不懈地灌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创杯水平,把企业的质量理念与员工的日常行为有机统一,变“保质量、创品牌”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自加压力,在创杯工程和标化工地上超过业主对“标力”的心理期望,并努力实现之。培育高品位的质量文化。为了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标力”从承接工程之时,就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类型,选派最优秀的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班子,设立项目总工程师,不定期进行员工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建立质量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全面实施到位管理。鼓励打响品牌,创出名品,对获得全国优质工程奖的,企业给予重奖;对获得省、市级优质工程奖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近年来,共创国家、省级杯(奖)16项、创市级杯(奖)50多项。
实施高科技的技术应用。通过质量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创造出现代的、科技含量高的建筑产品,为打造品牌、创出名品、精品工程提供技术力量。
制度创新是创立品牌、赢得市场之保证
管理制度是约束员工行为、规范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手段。建筑企业由于施工流动、作业分散、全员开放的特点,企业内部管理与创品牌难度极大,必须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才能创出品牌、发展品牌。
完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标力”狠抓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行为规范的制度建设,着力打造企业团队精神,塑造良好的“标力”形象,为创立品牌提供人力保证。
实行规范管理。在企业管理当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标力”从完善安全监督网络入手,全面推行专职安全员派驻制度。安全员每天在现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持现场安全与文明施工,营造出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和生活环境。积极推行内部管理程序化,力求做到工作行为规范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安全管理有序化、文明施工标准化。
开展文明施工。“标力”率同行之先“将„CI‟导入工地、将文化融进现场”,编制《工地形象执行手册》,进行统一策划和形象宣传。开展安全文明施工,每年投入上百万元资金,对所有在建工程项目进行ABC三类文明安全标准化管理。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划分责任区域,明确责任人员。全面实施施工现场工厂化,材料设备堆放定位化,办公区、作业区、生活区封闭隔离化,施工行为操作规范化。在施工作业点和通道,张挂了大量规范、美观的安全宣传牌和警示语。只要存有危险因素的作业区,就有安全警示语、有安全围护、有安全措施,使施工作业人员置身于浓厚的安全氛围之中。
文化建设是创立品牌、赢得市场之动力
品牌是一种企业或产品区别于其他企业或产品的重要标志。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特有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与作风,是企业成功之根本、创立品牌之动力,越来越受到企业界老总的广泛重视。
“标力”从发展到现在深深认识到:没有文化滋润的企业组织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没有文化基础的企业大厦结构难以契合、稳固;体会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成就事业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自身的文化建设积累与努力,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标力”文化,把员工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品牌战略有机地相结合,凝心聚力,提升“标力”品牌文化的扩张力。
叫响自己的名字。要创出牌子,首先要有自己的名字。早在十年前,台州各建筑企业争相用序号作为企业名称的时候,“标力”就率先同行起了一个以“标力”作为自己的字号,在国家工商总局对“标力”的字号、商标进行42大类全类注册。同时组建集团型公司,进行集团化运作。从视觉识别入手,把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演绎成企业的标识,以“红”、“蓝”两色为主色调,体现出企业有强大的经济、技术、人才实力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空间。建立企业识别音乐,创作的《标力之歌》,以雄壮、优美的旋律,唱出了标力人的奋进与自豪。
运用良好的载体。有了好的企业文化载体,才能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被员工所认知,才能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标力”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所承担的重大工程项目的报道,展示标力人的良好风采。参与支教敬老、扶贫帮困、赈灾救济等社会公益活动,近年来,“标力”向慈善总会、赈灾帮困、老人协会、教育事业等募捐了500多万元,通过企业文化去赢得社会公众对“标力”的认同和信任,不断提升“标力”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同时,设立党建示范工地,把支部建立到工地上,发挥党组织、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员工的素质。企业文化的精髓是提高人的素质,给人以良好的发展空间与和谐环境。而良好的企业和谐环境,是搞好创立品牌、提升企业形象的前提。“标力”在发展过程中渐渐积淀的、独特的“人本”理念,着力在“纳才、育才、用才、留才”上下功夫,提出“以良好的发展前景,广纳优秀之才;以严格的素质培养,哺育强企之才;以优化的资源整合,善用特长之才;以广阔的发展空间,拴留有用之才”。让温暖留住人才、让事业留住人才、让明天留住人才,创建学习型企业、知识型员工,构建出一个和谐、稳定的企业发展环境。
发挥品牌的效应。“标力”充分运用品牌优势,实施产业品牌延伸战略,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同时,品牌战略的实施,又为企业持续发展构建了新的增长平台。积极寻求国内其他具有发展潜力的大中城市,短短数年,相继在上海、北京、江苏、安徽、江西、广西以及杭州、宁波等地设立10多家省内外分公司。目前在建工程项目达30亿元。拓展房地产业,在江西、广西等地开辟市场,使企业的房地产年开发量达60万平方米。在广西柳州投资2亿多元,建设8万余平方米的柳北综合商厦。投资5000万元创办年产100万立方米商品砼公司,还开发钢结构生产和安装项目。2004年,“标力”正式接到国家商务部批件,同意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业务,这意味着标力建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目前,“标力”无论是在施工能力还是在业务量方面,尤其是建筑品牌方面,堪称佼佼者。创业不到20年的民营企业,已拥有工程、经济、会计、政工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0人,高中级职称122人;国家注册一、二级项目经理60多人;年施工能力达30亿元。发展成为以建筑施工为龙头,房产开发、新型建材、地基基础、建筑装饰、设备安装、市政建设等多元化经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标力”品牌跃升为浙江最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建筑品牌之一。“标力”字号、商标双双获得了“浙江省知名商号”、“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这在台州乃至全省建筑业企业中首家获得双殊荣的企业。
中小建筑企业人才状况
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 建筑业大部分企业为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 企业的所有权、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 家庭成员在企业中居于要位, 包括高层、中层、低层的管理家族倾向严重。人员任用没有长远发展考虑, 基本上处于顺其自然的状态。
缺少激励机制
当前, 很多民营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家族管理的模式上, 过分强调利益导向和物质激励, 缺乏了解员工最喜欢什么、最关心什么, 忽视挖掘员工的内在精神动力, 不能充分满足员工的尊重、成就、动力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忽略青年人思想活跃、追求向往文化需求的特点, 而青年人在建筑企业中占很大比例, 这样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薪酬体系乏据
有些建筑企业没有健全的奖惩制度, 企业主以项目为单位把员工的工资奖励权下放到承包人, 没有直接、有效的奖惩制度。薪酬不与绩效挂钩, 分配随意性强。员工福利少, 工会组织不能成为工人之家, 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工会。
有些民营企业家族成员普遍歧视非家族员工, 把员工当成干活的机器, 又不重视工作场所的安全, 员工缺乏安全感。
缺乏后备人才
一些企业在管理中, 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缺乏让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意识, 对员工积极的、合理的建议置若罔闻, 挫伤了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使人才流失。人才流失更使企业缺乏后备人才。
高学历人才不愿进入建筑企业, 存在论资排辈、裙带现象。能者无施展才能的机会, 庸者凭借关系高居企业关键岗位, 不能为企业发展积聚后备人才。
人才流失严重
建筑企业粗放管理的居多, 而年轻人又占多数, 他们无法发挥才■天津/石学全
干, 没有发展空间, 看不到希望, 留人无法留住其心。员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由此便产生员工“跳槽”或另立门户等现象。
鉴于上述问题, 需要这些企业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 这是中小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人才机制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绩效考评制度
绩效管理的实施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过程中, 明确岗位职责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基础。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 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工作团队及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进行考评, 判断其行为与企业所要求的职责规范之间的耦合程度, 并以此作为绩效计划、日常工作期间的绩效沟通, 以及考评结果的依据。
绩效考核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提供了可靠的参考;绩效考核体系能对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控制、管理和改善, 从而实现企业人才的自我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
素质培养制度
第一, 合格的人才应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 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办事果断、雷厉风行、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 才有建设团队的良好基础。
第二, 掌握科学技术知识, 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和能力的人才, 可以成为企业栋梁。
第三, 业务素质高能熟练地处理本行业、本岗位的各种业务, 可以运用各种管理技能作用发挥管理效能, 实现管理目标。
第四, 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 为普通员工、管理层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场所, 如继续进行再教育、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或外出学习先进技术等。
工作激励制度
工作激励是企业分配员工适当的工作, 即把人放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 并予以恰当的授权, 通过丰富工作内容等方式和途径,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企业的普通员工、中层管理者。工作激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的分配要尽量地考虑到员工的特长和爱好, 使得人尽其才;二是要使工作的要求既具有挑战性, 又能为员工接受。
要使员工明白, 只要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 完成组织分配的任务, 就能得到满意的薪酬和岗位。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 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指组织系统中, 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 即组织中用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所有制度的总和。企业运用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
目标激励制度
所谓目标激励, 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 启发员工的动机和行为, 达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指引, 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企业管理者通过层层制定目标, 如责任目标、成就目标或技能目标等, 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宗旨和目标, 使每个员工明确自己的行为都与企业的目标相联系, 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潜能挖掘出来, 形成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当每个员工的个人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 就能够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 从而激发出每个员工的积极性, 将蕴藏于员工之中的智慧充分地发挥出来, 从而实现发现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才目标。
精神激励制度
要营造文化氛围, 把企业精神灌输给员工, 使员工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 增加其满意度, 促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等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形成, 是企业家积极倡导、注重培养的结果。因此, 企业管理者应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 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结合员工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原因, 发挥工会的作用, 营造“员工之家”的氛围, 举办丰富的文娱活动, 开展有益的拔河、篮球、乒乓球赛等体育运动, 既活跃了企业的气氛, 又给员工释放了压力。
中小建筑企业人才机制的发展
重视员工培训, 提升人才结构
人是知识的载体, 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的配置、传播和商品化的过程, 实际就是对人的配置、培训和管理过程。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 抓好对员工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塑造自己门类齐全的高层次人才, 调动和发挥员工创新积极性, 应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这也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在知识经济的今天, 应使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成为其主修课, 企业应高度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树立长远的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的战略思想, 制定一套科学的教育培训计划, 培训着眼于员工未来的技能需要, 强调员工全面技能的培养, 而不局限于目前的工作岗位, 鼓励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设定发展目标, 对员工的智能、技能开发、培训、考核、监督、检查, 各个环节都做出硬性规定, 鼓励职工增长知识和技能。企业只有拥有人才, 才能创造、拥有并运用知识, 发挥企业潜在的优势。
满足物质需求, 提供发展空间
员工的职业发展能否如愿以偿, 不仅仅取决于个体在自我发展欲望驱动下艰苦奋斗的程度, 还与企业能否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有关。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各岗位进行详细的分析, 了解岗位工作特点, 并设计正式的工作说明和要求提供给员工, 所做的绩效考评不能只用作对员工奖罚的工具, 也应反馈回去, 用作鼓励员工个人发展和设定发展目标的参考。在员工使用过程中, 进行岗位的动态调整, 做好职业生涯的辅导。
引入竞争机制, 创造公平环境
竞争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极为显著的特征, 它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让员工感受到一定的压力, 首先, 公司内有升职的机会要通知所有相关的员工, 在职务晋升等方面, 提供公平的机会, 为员工尽量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竞争氛围。此外, 处于发展中的企业内部的资源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当有新的或空缺岗位时, 要适当采用外部招聘的手段, 吸引真正有能力担任此工作的员工, 增加“新鲜血液”, 扩展企业的经营视野, 增添企业的活力和知识资源。
现代企业需要一大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保持着对人才恒久的吸引力, 建立一个有效可行的激励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天津相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品牌战略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08-02
随着一大批 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中国建筑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提高,超高层、大跨 度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大跨度预应力、悬索桥梁施工技术,地下工程盾构施工极度盾构机制 造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大型复杂成套设备安装技术等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峡大坝、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东海大桥 等工程举世瞩目,显示了中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展现了建筑业的崭新风貌。虽然我国的建 筑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品牌建设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伴随着建筑 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每个身处其中的建筑企业必须明确树立正确的品牌经营观念,并通 过有效的策略来打造品牌。
一、树立正确的品牌观
1.“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 企业就不停的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 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而且,即便针对目标消费群体,通过广告轰炸提高 了品牌知名度,也并不能证明是品牌塑造的成功。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 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 。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和忠诚度。
2.“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系 统的理论可供参考,所以许多企业不仅塑造品牌的方式盲目跟风,连做广告的具体方式和 方法都大致雷同,不仅使大量的宣传费用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企业的品牌 塑造进程。应该是结合自身企业特征先有个广告预算,然后依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制定合理 的广告投放方案,按照轻重缓急来分布广告费,充分考虑可以借助的媒体(不只是户外广告 ),以达到品牌形象的整体提升。
3.品牌塑造不只是营销管理的组成部分,而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企业战略的 高度进行品牌塑造和管理。品牌塑造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营销、广告、传播,而是由内往外的 企业综合力量的持续传递,它应包含建筑企业的一切内外行动因素;而且品牌塑造是协调与 平衡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看法、具体做法和客户看法的管理工具和商业系统,能帮助 建筑企业定位的落实、控制、持续、平衡与发展,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建 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找准品牌的定位
建筑企业要塑造品牌就必须给品牌一个合理、明确、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据国家统计局数 字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三级以上资质施工企业已达48600多家,如果建筑企业没有自己 明确的、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便很难在这个行业内发出自己的“声音”来。建筑企业在发 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自己的“声音”,就会一步步被其它建筑品牌的“声音”淹没,淹没的结 果只能是企业市场份额逐年降低,并渐渐退出建筑市场。品牌定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 是企业领导者主观上的某个想法,它需要结合企业现状和企业战略远景、行业现状以及社会 发展的总体趋势来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辅以SWOT分析、人性品牌分析(又称 “四境界”分析,即:产品境界分析,人性境界分析,需求境界分析,品牌境界分析)等分 析工具,系统地加以分析,确定自己的合理定位。
三、精细地进行品牌传播
1.调动全员积极性。品牌的根本要素是人,一个成功品牌的塑造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或一 个咨询公司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要求全体员工都必须有品牌管理 意识,有意识地维护品牌形象,即要进行“全员品牌管理”。一个企业才能最终塑造出良 好的品牌。品牌塑造必须以优异的工程(产品)质量和真诚的客户服务为基础,所以说品牌 塑造需要全体员工的全程参与。
2.明确宣传时机。笔者认为,对建筑企业品牌有帮助同时又对社会有益的新闻才 能称作合适的新闻。第一,识社会发展之“势”。创造新闻必须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注意 结合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焦点。第二,识行业发展之“势”。相对于社会发展之“势”来说 ,这一点对 于企业的作用更加直接,因为一个企业的新闻如果挖掘或顺应其所处行业发展之“势”,那 么其不仅容易在相关媒体上发表,而且很容易得到广泛传播。第三,识企业发展之“势”。 识企业发展之“势”的作用同样十分重要,一个企业的新闻主要还是为企业的品牌服务,只 有认清企业发展之“势”,即企业发展远景和战略战术,企业创造的新闻才能推动品牌发展 ,促进企业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识大众兴趣之“势”。识大众兴趣之“势”是指新闻 内容必须符合大众或广大消费者的兴趣发展态势以及某个阶段的兴趣重点,并且新闻内容能 够 给大众暗示:××品牌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利益。这样就能切实提高品牌 在 社会大众或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美誉度,甚至可以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只有准确地认清四 “势”,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人员才能创造出合适的新闻,以推动建筑企业品牌的健康持续 发展。
3.重视传播细节。建筑行业是一个必须重视细节的行业。要做到建筑品牌的精细化传播,就 必须在制定完善的中长期战略和行之有效的短期策略基础上,注意品牌传播过程中的细节, 尊重历史文化,实事求是,尽量避免品牌传播中出现常识性错误,以减少对品牌受到的伤害 ,在客户心中留下良好的品牌形象。
4.确定媒体组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正确有效的媒体选择和组合。这是一个至关重要 的问题,媒体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广告效果的优劣。建筑企业广告的受众应该是具有 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企业中高层领导,因为他们的意见直接影响结果。因此投放广告时 ,要重点考虑目标受众经常与哪些媒体接触,主要受哪些媒体影响,然后从中选择主要的几 种载具进行投放。
四、强化管理的着力点
1.员工培训。实践证明,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开拓员工视野,宣传贯 彻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应把员工的培训作为提高业务素质、 强化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创建品牌工程的最基础工作来抓。抓好了培训,员工的素质提高 了,管理的理念就会加强,品牌意识就会强化,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就会有效果。
2.安全质量。施工质量是企业的立业之本,是创品牌工程的核心,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 严格执行施工 规范、正确运用施工技术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工序安排、检查过程的监控是确保施工质 量的关键环节。抓质量,一是要培养员工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习惯;二是要严格工艺纪律 ,严格施工规范,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三是要认真进行施工组织和安排,强化施工过 程的检查,加强质检员的配置;四是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提高施 工人员的业务和技术素质。
3.系统管理。这既是企业基础管理的专业分工,又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要实施品牌工程 , 系统管理必须强化。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优化员工结构,提高员工素质;通过分 配体系的完善,实现人员待遇高低与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相匹配;通过人员的能进能出,能 上能下,优化管理人员的配备,保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保障现场管理水平的稳步提 高;通过工程管理系统的强化,确保项目队伍的配备,满足项目劳动力的需要;通过质量、 安全的监管检查,促进项目存在问题的整改;通过不断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高 项目施工效率,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通过对项目设备、材料采购和使用的监控,降低施工成本。
4.全程服务。服务不仅是竣工后的质量保修,而是必须贯穿于前期设计、招投标、施工建设 、投产交付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要扩大服务的内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简单 服务为全功能服务。
总之,发展是企业永恒的追求。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中,继续 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珍惜和切实利用好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创建品牌工程, 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以品牌的巨大推动力,带动传统的施工企业适应现代化要求,实现上档 升级。
参考文献:
1.谢付亮,朱亮.品牌天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
2.韩婧.质量施工企业的铺路石.机电之家,2006(3)
然而,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人担心中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担心未来的市场是否能持续,大型企业担心大型装备的投入是否能得到回报,担心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否会成为负担,归结起来是――市场是否可持续增长?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
建设市场可持续吗?
中国持续的经济发展为建筑业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市场,在发达国家经济起飞过程中,建筑业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韩国和新加坡在经济腾飞的阶段,建筑业GDP超过10%,目前西班牙建筑业GDP依然超过10%,美国建筑业在GDP中的比重也超过4%,中国经济尚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早期,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在47%左右,即使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要达到60%或者以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城市化带来城市本身的建设,以及城市之间的交通建设,都是巨大的建设市场;而工业化,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目前,人们体会最深的城市堵车,以及城市中巨大的流动人口规模,都预示着一个庞大的建设市场,虽然铁路的建设、高速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然而,这样的改善,依然只能勉强跟上人们需求的增长,预留的空间并不大,未来极大的需求将需要更大规模的建设来满足,可以预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建筑业依然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国建筑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使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而大型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20,中国建筑企业在海外的营业额已达到近600亿美元的规模,一些建筑企业的国际市场产值已经达到其总产值的40%或者更多,中国建筑企业走向海外,为其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如果说对行业和市场的信心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的基础,那么,研究建筑行业的特点,分析建筑企业管理的特点,则能使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成为可能。
建筑企业发展可持续吗?
要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解析一下建筑行业的特点:
1.建筑业与国家固定资产的投资紧密相关
由于建筑行业的投资拉动型特征,使得行业对国家投资政策非常敏感,通过
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的对比,可以明显发现每次国家宏观调控导致的投资水平的变化都会影响建筑业的产出变化。
建筑业这一发展特点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在做企业战略研究的时候要关注投资。关注投资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关注国家总的投资态势
国家总的投资态势决定了建筑业市场的总量,投资增加块,则市场需求增速快,对建筑企业是利好;投资停滞或者降低,则市场停止或者需求减少,对建筑企业是一个挑战;对于从事国际业务的企业,关注国际总体的投资态势也是其基本功,从长期看,国际投资依然保持着良性的增长。
(2)关注行业的投资态势
这几年国家投资总量在快速增长,但是各个细分行业的增长态势不太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前几年,国家对电力的投资增长速度很快,这几年,铁路行业、公路行业、城市基础设施、核电等行业的.投资增长速度很快,相比之下,电力投资的增速放缓,建筑企业对行业细分市场的研究是很重要的;未来,哪些行业会保持投资的持续发展?新兴的工业领域、朝阳工业行业的投资会保持良好甚至爆炸性的增长;中国城市化的持续发展,会带来巨大的地铁、轻轨、大市政的建设机遇;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会使环保建设市场成为可持续的建设市场,低碳经济会给新兴的能源带来可持续的建设市场;一些领域的建设投资从长远看可能难以持续快速增长,大规模的铁路、公路建设也许是阶段性的,有色、黑色、水泥的建设市场也许会出现萎缩,然而其巨大规模所形成的众多工程的累积,为建设企业提供了巨大的维护市场,美国高速公路网的维护为美国的建筑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样,中国各个领域巨大的存量工程规模,也会为中国的建筑企业提供巨大的维护保养市场。
(3)关注各个区域的投资态势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轮动,全国的投资热点也在轮动,不同的地方投资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年,江西、海南、天津、吉林、宁夏的投资增长速度很快,,安徽、福建、陕西、河南的投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有些省的固定资产投资量一直很大、很稳定,如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河南等。广东其实是全国GDP总量最大的地方,但是近几年我发现,它不是全国投资最大的地方,反而是山东走在前面;建筑企业需要关注投资总量大的区域,也要关注投资增速快的区域。同样,国际市场也存在阶段性的市场热点,近几年,中国无疑是全世界建设最热的区域,俄罗斯、中东一些国家,也是建设的热点,未来,东南亚、非洲的发展,也会成为世界建筑业的热点市场,这些热点市场,也为中国走向海外的建筑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
2.建筑行业整体利润率低并趋于稳定
近年来建筑行业利润率普遍维持在2%-3%,总体的利润率不高,但已基本稳定,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应该不会太大;纵观世界建筑企业,利润率高的企业也并不多,日本大成每年180多亿美金的营业额,其财务报表显示的利润率也和
国内建筑业的利润率不相上下,EPC是国内建筑企业追求的新型建设模式,以EPC为其业务模式的优秀国际工程公司的总体利润也在5%左右,难以获得超额的利润。
低利润率的行业特点,要求建筑企业在业务选择、业务模式、业务管理方面,做出更精细化的思考:
第一,建筑企业要做大规模,并在规模做大的同时,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人们往往会在强和大方面做很多的争论,出现了先强后大或者先大后强的选择,其实绝大多数企业的现实是边做大边做强,利润是营业额与利润率两者相乘,企业要提升利润,无非是如下三种选择:
企业增长带来的力量是强大的,一个快速增长的企业给投资者和员工都带来希望;国际和国内的资本市场印证了增长的魅力,创业板企业因为给人增长快的印象,企业估值往往比主板要高得多;增长的企业也能给员工更多的发展空间,此外,增长也会给政府带来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使企业成为骨干企业,得到政府更多的关怀;增长的企业,也会使企业得到银行更多的支持,我们不是常常说“中小企业贷款难”吗?
中建、中铁、中交等大型企业近年的快速增长,使他们能站在更高的平台审视企业的发展问题,能有更多的空间调整资源配置,能有更多的资源创新业务的发展。
当然,增长的同时,不能忽视效益的增长,忽视风险的控制,这是问题的另一面。
第二,建筑企业控制组织管理成本,实行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建筑如何没有组织成本的控制意识,往往会形成巨大的沉默成本,比如企业的组织层次多,组织层次乱,造成人浮于事,内部沟通混乱,人均营业额低,成本管理失控,安全事故频发,显性和隐性的“魔鬼”吞噬着企业的利润。做过一些简单的研究,在达到有效管控的情况下,一个较好的建筑企业两级组织结构可以管控20-35个项目,三级组织结构可以管控200-500个项目;以房屋建筑为例,上海龙鼎建设采用二级组织的矩阵式结构,总部7个部门,40多人管理近30个项目,年产值超过20亿元;对于高端的土木工程企业,二级组织结构可能使年产值达到40亿元的规模;组织的扁平化大大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数量,提升企业人均的产值,相应大大降低了项目需要分摊的管理成本;目前,国内采用总包型、作业层面分包的建筑企业,房建领域最高人均产值超过500万元,土木工程领域更高;然而,这个水平相比日本大成,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大成人均产值超过150万美金。在一些垄断性建筑行业,带着层层保护伞的企业,人均产值往往停留在很低的水平,大量的与管理相关的人员成本吞噬着企业的利润,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调侃:“效率提高了,我们的人员怎么办?”企业在效率和所谓的“社会责任”之间平衡,则其可持续的战略何从谈起?
第三,就是控制资产的总量,在利润率比较低的情况下,提升资产的收益率。 建筑行业其实是一个高财务杠杆的行业,资产负债率高,一些知名建筑企业
的资产负债率甚至超过85%,由于建筑行业都是订单生产,与工业企业存货式的批量生产存在很大的差异,每个工程项目都有与工程项目进度相匹配的付款计划,高负债率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即使在金融风暴中,建筑企业倒闭的案例并不多。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建筑企业不需要关注自己的资产结构,建筑企业要尽量减少非经营资产和非经营性人员。提升经营性资产的比率,提高营业额与净资产的比例,是建筑企业提升利润率的战略性资产配置策略。以中交某局为例,2009年,公司营业额约200亿元,净资产为12亿元,营业额与净资产的比例约为16,即使产值利润率为2.5%,净资产的收益率约为40%;在绍兴和南通,一些净资产3-4亿元的建筑企业,营业额超过100亿元,营业额与净资产的比例更高,达到30倍,即使利润率为1.5%,净资产的回报率超过40%。只要对企业的资产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就能找到提升资产收益率的办法。
第四,要在建筑细分业务领域来建设自己的能力,找一些利润率比较高的建筑业细分市场来做。
有人提出“总包做大,专业做强”的思路,一定程度反映了目前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近年,在国内资本市场IPO上市的总包型建筑企业,主要是中字头企业,他们具有显著的政治或者政策照顾优势,地方和民营的总包型企业鲜见IPO上市的案例,倒是专业领域的企业,如金螳螂、延华智能,无政策照顾,不仅成功上市,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足见建筑细分领域的魅力。
大企业可以塑造自己在某些细分领域的专业能力,既可以支持总包能力的发展,也可以提升利润能力。上海建工建立了强大的混凝土业务,中建三局在钢结构、装饰、混凝土等专业领域的发展,既支持了这些企业总包能力的提高,也为他们赢得了利润。
专业型的公司,也可以获得相当的发展,在幕墙行业,已经有超过200亿元规模的企业;中铁系统的专业局获得了可观的利润,给我们展示了在专业领域做精的魅力,随着专业公司的发展和成熟,中国建筑业将逐步形成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的行业企业格局。
第五,有资源有能力的企业可以考虑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
承包模式的转型是EPC模式,业务加投资模式是BT、BOT。EPC模式是一种促进建筑企业综合工程能力提升的策略,EPC业务在工业建设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对于工业类的建筑企业而言,建设EPC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BT、BOT模式开展业务,将大大提升企业用资产的经营来带动业务的经营,同时,好项目,也为企业带来相当可观的收益;相比其他行业的投资者,建筑企业从事BT、BOT具有天然的行业优势,当然,投资分析能力是建筑企业需要努力提升的环节。
第六,有资源有能力的企业可以考虑业务转型。
目前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施工企业已经进入房地产行业,中国承包商60强中,大约70%的企业开展了房地产业务。实际上,施工企业进入房地产行业是具备一
些优势的;但是,要考虑以下因素:建筑企业做房地产要进行持续经营,否则房地产就做不成战略业务而是机遇业务;其次房地产业务跟做施工业务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要关注这两个业务之间的差异,正视差异,取长补短,才能做得更好。
第七,要选择税收相对优惠的区域。
建筑企业是营业额比较大的企业群体,一些地方,采用了并不合理的所得税征收方式,在建筑业行业平均利润2-3%的情况下,带征较高的企业所得税达到其营业额的2%甚至更高,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建筑企业在总部难以搬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税收优惠的区域注册子公司、专业公司,为企业持续发展赢得有利的外部环境。
--基于国内建筑行业品牌发展现状研究
陈艳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分析员
面临日渐薄弱的利润率,国内建企纷纷追寻品牌之路,以期分得更大的蛋糕。但反观国内建企品牌建设现状,不禁感叹建企品牌之道路漫漫,其修远。
目前,品牌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拥有品牌,既证明其经济实力和市场地位,也反映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小,强势的品牌将成为企业占领市场份额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二八法则告诉我们,20%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将占市场份额80%,80%弱势品牌只能争抢剩余20%的市场。
在“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当代国际竞争中,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同样需要具有强有力的品牌,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和议价能力。国外的建筑市场发展较国内相对成熟,已涌现一批全球知名品牌,并拥有强有力的市场扩张战略的企业,如法国的万喜和布依格、美国的福陆、瑞典的斯堪雅、日本的鹿岛等。我国建筑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逐步开始筹划品牌建设,如中国建筑的“品质重于泰山,服务跨越五洲”,上海建工的“和谐为本,追求卓越”。但纵观建筑企业整体发展,“桥倒倒”、“楼脆脆”、就连钢筋也学会了减肥,一次次降低社会对建筑业的信任度。不禁感叹,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建设之道到底还有多远?
建筑企业品牌建设层次较低。
权威论品牌,榜上无名。据财富500强数据显示,中国建筑五大巨头近年来表现非常优异,继2010年中国铁建产值排名超法国万喜,跃居全球承包商首位之后,中国建筑业三巨头(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在2011年的财富排行榜上,荣居全球建筑企业前三甲。虽在财富杂志上赫赫有名,但并未得到品牌价值的认可。全球权威品牌估值专家Brand Fiance 最新出炉的品牌价值全球500强中,建筑企业占据三席,分别是法国万喜集团、法国布依格集团、西班牙ACS集团,并无中国建筑企业的身影。作为一个对我国GDP贡献率超出6%、解决4.03千万人口就业问题、具有带动广泛产业集群效应的国民经济支柱型地位的行业,在建造“精品工程”方面并未与企业规模齐头并进。
表1 2011年我国建筑五大巨头与国际知名建企财富与品牌价值排行榜
序号 1 2 3 4 5 6 7 8 2011财富全球500强排名
192 205 210 296 450 2011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排名
--358
企业名称 中国中铁 中国铁道建设 中国建筑 万喜集团 布依格 中国交通建设 中国冶金 ACS集团
所属国家 中国 中国 中国 法国 法国 中国 中国 西班牙
2011品牌价值(百万美元)
6,208 2,608
3,014
2010产值(百万美元)
69973.30 67414.10 54721.10 44204.90 41547.00 40414.20 32076.30 21558.20
数字话品牌,不容乐观。创超额利润的能力,专业化比多元化企业强。品牌作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创
造超额利润的关键来源之一。本文选取了产值最大的10家多元化和5家产值较大的专业化上市建企,计算这些企业创超额利润的能力。结果显示,多元化企业平均创超额利润的能力为0.53%,而专业化的建筑企业该指标比多元化企业超出5倍,达到2.87%。其中建筑五巨头中铁、铁建、中建、中交建、中冶平均创超额利润的能力仅达到0.59%。不仅如此,多元化企业中有5家企业超额利润能力为负,而多元化企业中,表现最为优异的是金螳螂,创超利能力达3.64%,其次为中材国际和亚厦股份,该指标值略低于金螳螂,但仍超出行业平均水平一倍多。
从各大建企市场占有率比较,呈现行业完全竞争态势。市场占有率是品牌影响力大小的直接反映。而国内建筑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央企五大巨头总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8.64%,上市建企营业收入前十位市场占有率也仅有20.72%,除去央企五巨头表现,其他被选取的5家企业市场占有率均未超过1%,体现国内建筑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大,施工企业在竞标谈判中仍然价格竞争仍是主基调,建筑市场呈现完全竞争性特点。
表2 2010年上市建企市场占有率对比 公司名称 2010年营业收入 市场占有率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10总产值
上述十企业市场占有率
4731.22 4701.59 3704.18 2727.34 2067.92 710.62 365.84 325.83 239.33 151.74 95206.00
4.97% 4.94% 3.89% 2.86% 2.17% 0.75% 0.38% 0.34% 0.25% 0.16%-20.72% 1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品牌经营概念模糊,缺乏内在统一的架构。建筑企业产品特性决定了其品牌经营有别于其他产品或服务,既没法事先宣传,也不能将建筑物贴上标签供客户选择。正是这种固有特性,让管理者对建企品牌创建认识存在偏差,并未透彻理解品牌建设的价值所在。几种偏离品牌核心价值的理解包括建筑企业的任务为生产经营,关键在于筹措资金和添置设备;品牌就是创建企业名牌,提升企业知名度,建筑企业为提升知名度,建标示体系,或在强势媒体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知名度上去了,但是企业并未提升核心竞争力,品牌实力并不强。这种缺乏系统规划的品牌创建过程,效果往往也事倍功半。
目前,诸多建筑企业都重视开展品牌经营,但各建筑企业中缺乏系统的、相对统一的品牌经营体系。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母公司与下属子公司并非因为自我发展速度提升而扩大规模,而源于政府行政效力的结果。专业化的子公司或设计院等在未并入建企集团之前,在所在地往往拥有更为强势的地域性品牌,这些地域性品牌在当地市场认同度甚至高于母公司品牌;另一方面,因建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与责任归属不清晰,专业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品牌体系难以融合,无疑削弱子公司的品牌影响力,集团品牌建设复杂度更高。
细分关键要素,揭秘建企品牌建设现状。
品牌,呈现在利益相关者面前的是企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的外化体现。业主和购房者,作为建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体验的产品是融合了质量、技术、安全等多元素的住房,而依赖于对建筑企业的信任感。1超额利润率=企业销售利润率-建筑市场平均利润率。建筑市场平均利润率数据引用2010年上市建企50家平均数据2.5%(参考《新鲁班》第七期)
故建筑企业的品牌建设关键在于关注客户所关注,在满足客户利益的前提下,方能进行品牌的传播。我们将从客户角度出发,揭秘建筑企业品牌建设现状。
质量。“100-1=0”,是企业界公认的“真理”。失去质量“1”,企业的任何努力都趋于“0”。于建筑工程而言,尤其如此。现在业主对施工过程和售后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高低将成为企业形象好坏的重要元素。
很多企业将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实际成效多局限于表面文章。质量管理的粗放特性,具体体现为质量管理的精细化不够,注重形式忽略过程,从领导到现场监管人员存侥幸心理,质量监管实施强度不够;在基建设施高峰期,为追求经济效益,片面追求工程进度而轻工程质量的现象较严重,不按照设计图纸和质量标准操作、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事件屡见不鲜;质检机构不健全,专职人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不够,让项目施工过程的质检过程流于形式,成为建筑施工单位普遍的现象。
日前,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的保障房项目和高铁建设成为全国基建设施的焦点,项目质量理应得到保障。而最近接连曝光 “瘦身钢筋”案例,广西保障房质检抽查发现,4层柱直径为12毫米的HRB335主筋在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方面重量偏差达-40%,宁杭高铁本应6.5毫米直径的钢筋也缩水为5.8毫米,之后南京、西安、武汉等多地区被检查出瘦身钢筋的问题。国家重点项目的施工建设质量尚且如此,每年超万亿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质量隐患不得不令人担忧。
诚信。塑造和坚持企业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推动企业从优秀迈向卓越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建筑企业要树立品牌优势,诚信将成为最不可缺失的一条。曾经的 “三聚氰胺”事件,让“30年改变中国人生活的中国品牌”、“中国奶粉唯一标志性品牌”的三鹿集团,终以6.62亿元贱卖三元奶粉收场;双汇集团因“瘦肉精”事件,当日市值蒸发103亿,2011年上半年业绩下降幅度高达80%~90%。可见,“失信于众”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而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诚信经营现状也不容乐观。住建部公布关于建筑企业2010年诚信不良行为的通告中,不良行为企业共计189家,其中施工企业占比81%,达到153家。据住建部最新公布的150家施工企业诚信不良记录原因统计,取得安全许可证而发生重大事故的企业达到94家之多,占诚信不良记录60%以上,其次为以欺骗手段获取资质承揽工程企业占到15.3%、8.7%的企业不良行为因了解事故隐患不予以消除。重塑诚信品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其他, 8.7%串标, 2.0%行贿、回扣,2.7%了解事故隐患不消除, 8.7%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 15.3%取得安全许可证发生重大事故,62.7%
图1 2010.06~2011.06期间建筑施工企业诚信不良记录原因统计
技术。重视技术研发、加大技术投入,加快建筑科技的新陈代谢,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将使企业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走在施工行业前列。
目前,我国多数建筑企业在技术优势上尚不具备国际竞争的能力,国内的工程竞标主基调仍是成本优势或关系优势。国内建筑企业的技术发展现状主要体现为: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技术投入和创新建设无系统规划和建设,创新成果少,转换程度低,技术改进和创新以具体工程的工艺改造、管理技术的改进等方面;一向轻技术,重生产的国内建筑企业在科研人员配备比例较低,资金投入比例也不高。据2010年上市建企排名前20家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计算,均值仅达到0.79%,除隧道股份、中国铁建外,多数企业的科研投入比例未超过1%,而这一比值在发达国家建筑企业中,一般为2.5%~3%。
安全。建筑业作为事故多发的行业,相比其他行业来说更应该强调安全作业。安全生产指标在申请资质、工程竞标、企业品牌形象宣传方面也都起着重要作用。虽从监管部门到施工单位,每个操作环节都在强调“安全第一”,并未阻挡建筑企业安全事故、伤亡人数的节节攀升,目前的建筑企业已经成为继采矿业之后最危险的行业。
近年建筑施工单位安全事件频发,即使部分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也时常出现纰漏。据住建部统计资料,2010年房屋市政工程发生较大安全事故共计29起,其中中国建筑旗下子公司发生3起,中国中铁发生2起,成为较大工程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两个建筑企业。2011年7月,北京市住建委更是对中建旗下三个子公司开出了安检不合格的罚单。
摘要:本文从分析品牌与品牌战略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品牌战略的多元化途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国企业上世纪80到90年代以来的品牌战略的发展历史的回顾,剖析了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并对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的未来做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企业,品牌战略,发展历程,问题,对策,展望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全球不足3%名牌产品却占据40%的市场和50%的营业额(注1)。由此可见品牌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地位的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的品牌正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的挑战,而市场竞争的重点正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向非价格竞争,形成品牌之间的竞争;特别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大多数企业同国外的强大竞争对手已形成面对面交锋。品牌的竞争也从纯粹的品牌知名度等战术层次上升到系统的品牌营销与品牌管理等战略层次。西方的品牌是经过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练而建立起来的,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品牌战略理论和成熟的操作手段,而中国企业从90年代初品牌战略初兴算起,仅仅10多年发展史。因此中国企业的品牌战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尽管已有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从战略的高度建立科学的品牌营销体系,特别是品牌管理体系是中国企业能否建立真正强势品牌,以直面国外老牌企业的强大品牌竞争的关键,因此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
一、品牌战略的涵义及作用
(一)品牌的概念
许多人论述过品牌的定义。美国著名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图案或是这些因素的组合,用来识别产品的制造商和销售商。20世纪50年代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是产品属性、包装名称、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20世纪末大卫•爱格认为:品牌就是产品、符号、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结和沟通;品牌是一个全方位的架构,牵涉到消费者与产品沟通的方方面面。
可以看出,品牌的概念历经一个从标志到形象再到品牌关系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形到无形不断虚化的轨迹。在操作层面上品牌(Brand)是企业给他们的商品和服务所确立的名称、术语、象征、符号、设计,或上述的综合,以使自己的产品与其竞争者产品相区别。一个完整的品牌由“牌名”、“牌标”、“商标”组成。其中“牌名”是品牌的可念出的那部分。“牌标”也是牌子的一部分,但它只能识别却不能念出来。它可能是一个符号,一个设计或一个明显的颜色或字母。最后还有“商标”,也是品牌的一部分,它是提供法律保护的那部分,意味着所有者在使用牌名和牌标时拥有所有权。“创品牌”意指一种产品创立牌名、牌标和商标的过程。品牌,就其实质来说,它代表销售者(卖者)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承诺,体现出特定的商品属性、特定的利益(如功能性利益或情感性利益),生产者的某些价值感、特定的民族或企业文化、产品的个性及消费者(用户)群体类型,其中,价值、文化、个性构成了品牌的基础,体现了品牌间的差异的实质。
(二)品牌战略的涵义及基本模式
所谓品牌战略就是企业根据品牌在经济远行中的规律,从战略的高度创建、培育并利用品牌,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赢利能力的全过程。品牌战略选择是企业的根本性决策,也是企业品牌经营的纲领。正确的品牌战略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起点;企业如果缺乏品牌整体运作的长远规划将会导致经营混乱无序,这无疑是对品牌资源的极大浪费。
不同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千差万别,所采取的品牌战略也就各有千秋。但在一些共性因素的作用下可归纳出几种品牌战略的基本模式。
1、单一品牌战略
当企业把所有产品都使用同一个品牌时它采用的为单一品牌战略。例如海尔在家电领域可以说是单一品牌战略的成功典范,自海尔冰箱风靡后海尔空调、海尔洗衣机、甚至海尔手机等等一大批同品牌产品相继涌现,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市场业绩。
使用单一品牌的好处在于:企业可以节省传播费用,利于推出新品、彰显品牌形象。但单一品牌战略也有它的劣势——只要其中一个产品出现问题就会殃及池鱼产生恶性连锁反应。
2、多品牌战略
相对于单一品牌战略,当一个企业同时经营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品牌时,它所采用的就是多品牌战略。例如世界知名的美国宝洁公司旗下就同时拥有潘婷、飘柔、海飞斯等一系列成功的日化品牌;而保健品公司健康元也可堪称是多品牌战略的典范,旗下拥有多个强势品牌如太太、丽珠、鹰牌、喜悦等,这些品牌针对着不同目标市场,在经营上也是相对独立的。
实施多品牌战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实现对消费者的交叉覆盖。并且还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即使一个品牌失败对其他品牌也没有多大影响。不过多品牌战略是地道的强者游戏,如果不是强势企业不要轻易尝试。
3、副品牌战略
副品牌战略是以企业中一个成功品牌作为主品牌,来涵盖企业的系列产品,同时又给不同产品起一个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名字作为副品牌,以突出产品的个性形象。
副品牌战略虽然适用面窄,但内涵比主品牌丰富。例如河南福森药业的产品有几十种,但怎样才能让消费者一一记住它们呢?副品牌战略便是解决之道。福森利用单一产品的功能属性分别为其取了非常有个性的名字。例如治痛经的产品取名福森-痛经乐,补血的产品取名福森-血源等。由于副品牌定位准确,这些产品投放市场后都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隐性知识是指隐含的、未编码的、高度个性化的知识,企业的隐性知识资源占整个企业知识资源的90%,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建筑企业隐性知识主要指在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材料设备采购、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专业技能及技巧的独到领悟、工作经验及问题的解决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 工程内容越来越复杂, 建设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传统建筑业已日益显示出设计、施工、物资供应之间相互分割与脱节,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效率不高,投资效益低下等缺点,需要建筑企业员工用丰富的专业化知识武装自己从而适应更加激烈的竞争。
二、建筑企业隐性知识共享障碍
1、建筑企业隐性知识共享途径
建筑企业隐性知识共享途径如下图所示。我们将熟练掌握某一知识的员工称为专家,共享其隐性知识的员工称为员工一、二和三。知识相互转化的途径有书面学习、书面表达、模仿与继续深化;知识性质的改变分为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以及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四种改变。其理想境界是将所有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换为所有员工头脑中熟练掌握的技术和技能,这些将成为企业进步与发展强大的力量之源,推动整个企业不断前进。而如何推动专家带领其他员工模仿或主动表述其知识,便是企业隐性知识竞争战略难点及首要考虑的问题。
2、建筑企业隐性知识共享障碍
(1)重视不够
隐性知识管理概念对国内大部分建筑企业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调查表明,我国建筑企业有82%的人第一次听说隐性知识管理,只有2%的人表述对隐性知识管理有较深的理解。企业领导对隐性知识管理缺乏重视,不会投入大量成本和精力来促进隐性知识共享。
(2)信息化程度不高,阻碍共享
2008年对我国建筑企业IT系统建设情况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信息管理初级阶段,调查企业的47%已经分配了专用于各种企业管理软件的项目资金。其中,用于财务的占6%,人事管理的占22%,进销存的占14%,ERP的占20%,用于其他管理软件的占12%。此外,19%的企业表示,正在立项审批资金的过程中,而约有7%的企业“由于基础管理差,靠穷应付,基础数据几乎为零,以至只能用系统的一小部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薄弱的基础管理使得信息收集工作很难展开,隐性知识管理更是难上加难。
(3)企业员工不愿意共享
激烈的竞争使员工不愿意将自己以花很大代价获得的知识免费奉送人,出于对所有权、特权地位、优势地位等的考虑,员工往往不情愿将自己的知识与其他单位共享,或者后悔共享后没有得到适当的回报,或者不愿意提供时间与资源以支持知识的传播。为了保护个人利益,人们往往限制知识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或控制知识的扩散和传播。由于担心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会使自己失去竞争优势,因此对于具有商业价值的思想、技术或信息进行控制,以此来确保或提升自身的地位,或等待时机,期望将拥有的知识卖出更好的价钱。
(4)隐性知识本身的特点
隐性知识的传播范围非常有限,往往很难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要在实际工作的直接接触中才能得到。传播范围越是有限,但价值也越大。在现行的企业管理中,还有很多员工在创新活动中所积累的隐性知识没有积累、保存并得以广泛利用和传播,这或许是企业在人力资本上最大的损失在提供知识方这一方面,
鉴于以上四方面的障碍,我们急于找到一种适合我国建筑企业的隐性知识竞争战略。
三、基于博弈论的隐性知识共享战略
1、博弈的引入
企业和个人知识共享的愿望和努力是不一致的。对于员工个人来说,其拥有的独特技能能使其改进工作效率,增加相同投入下的产出,提高个人收入和其在团体中的地位,而共享后的知识不再为个人独有,其相对竞争力自然会有所减弱;从企业角度考虑,隐性知识应该最大程度达到共享,使员工个人分散、孤立的隐性知识转换为公司集体的知识财富,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隐性知识博弈模型
我们这里将为建筑企业构建一种激励员工共享其隐性知识的博弈模型。在此模型中,公司鼓励员工参与知识贡献竞赛并制定一个共享知识奖励制度促进员工尽最大努力将其隐性知识贡献出来。员工i (i=1或2) 的知识贡献度(隐性知识显性化程度),可用来表示。其中ei是共享隐性知识的努力程度,i是随机扰动项。
程序如下:第一,两个员工同时选择共享努力水平ei≥0;第二,随机扰动项1, 2彼此独立,并服从期望值为0、密度为f (ε) 的概率分布;第三,员工的知识贡献度可以用特定方法计量,但各自选择的努力水平无法观测,从而员工的奖励可以决定于个人的知识贡献度,但无法直接取决于其努力水平。
企业的激励措施是,知识贡献高的员工获得的奖励为wH;失败者的奖励为wL。
员工获得奖励水平w并付出努力程度e时的收益为u (w, e) =w–g (e) ,其中g (e) 表示共享隐性知识带来的负效用(相对竞争力的下降),是递增的凸函数(g’>0, g’’>0)。
企业的收益为y1+y2-wH-wL
记企业为参与人1,他的行动a1是选择此制度的奖励水平wH, wL;两个员工是参与人3, 4,他们观测第一阶段选定的奖励水平,然后同时选择行动a3, a4,也就是选择共享隐性知识的努力程度e1, e2。参与者各自的收益如前面所给出。
分析
假定企业已经选定了奖励水平wH, w L,如果一对努力水平组合 (e1*, e2*) 是第二阶段两员工博弈的纳什均衡,则对于每一个i ei*必须使员工的期望奖励减去努力带来的负效用后的净收益最大,即
进一步化简该式,得
其中
上式的一阶最优条件为
该式的含义是,员工i选择努力程度ei, 从而使得额外努力的边际负效用g’等于增加共享努力的边际收益,后者又等于对贡献度大者的额外奖励工资(wH-wL),乘以因努力程度提高而使获胜概率的增加。
根据贝叶斯法则
于是一阶条件可化为
在对称均衡下,e1*=e2*=e*,得到新的式子
阶段结论
由于g (e) 是凸函数,贡献度大者获得的额外奖励越高,就会激发更大的知识贡献努力;
另一方面,在同样的额外奖励水平下,对知识贡献度的随机扰动因素越大,越不值得努力工作,因为这时评比的最终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而非努力程度。
按照逆向归纳法,假定员工们同意参加此次知识贡献评比活动,对于给定的wH和wL的反应,就是前面描述的对称纳什均衡策略
假定员工可以寻求其他机会,得到的效用为Ua,如果企业要使专家有动力参加知识贡献竞赛,则他必须选择满足下式的奖励水平
此时企业的利润为
该式的一阶条件为
由式子
可以得出
与下式联立,就可得出企业的最优知识贡献奖励确定策略
3、此模型的适用性及弊端讨论
优点:此模型从降低企业成本从而增加利润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创造知识贡献激情, 促使员工愿意并努力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拿来共享,实现对员工隐性知识最大限度的挖掘,对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实现短期效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弊端:博弈论永远是站在个体角度思考问题,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其根本宗旨,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博弈模型中,企业与个人达到纳什均衡时其利益之和并不为双方合作时的利益之和,对于长期发展的企业、对于追求个人价值的员工,博弈模型便不是最佳策略了,这也正是此战略的不足之处。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企业文化模型。
四、基于企业文化的隐性知识共享战略
1、首先,健全制度文化
促使企业结构扁平化、简单化,形成平等畅通的互动渠道是最基本也是作为保障的一层。通过改变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全方位健全企业制度。简单的层次结构可以使员工较平等地传播和反馈知识,形成开放性的、学习性的、成长型的知识共享机制。实施弹性的组织方式,鼓励员工建议和批评,增加员工互动对象的流动性,使知识共享保持活力。
2、其次,完善内部知识网络
知识共享不仅需要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出版企业内部刊物、定期公布企业内重大信息、定时召开通报会、公布企业经营情况、建立企业系统知识平台等,为知识共享提供技术支持,还要求企业以个人为基础,重视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和鼓励建立各种文化团体或非正式组织,使员工能够轻松地进入知识数据库,自由地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电子论坛和技术图书馆,获取对业务活动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提供自己的感想和经验体会,并与其他人员自如交流。
3、第三,培植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1)培育共享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人具有创造知识的无穷能力,而知识不同于传统的资产,它只有在共享时,才会不断地增长,知识被越多的人共享,知识的拥有者就能获得越大的收益。在知识交流中,如果员工为了保证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而隐瞒知识,或者企业为保密而设置的各种安全措施给知识共享造成了障碍,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2)观念的转变要循序渐进。传统企业文化崇尚个人成就,漠视和逃避合作,视个人对知识的掌握为个人资本。要求员工进行知识共享,无异于让他们承认自己在某些领域逊色于人或将自己引以为傲的资本拱手让人,抵触情绪的产生是很自然的。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不可能一下改变。文化的变革应该渐进,突然的变化得到的结果可能是消极应付。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因此在变革过程中要有高涨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
(3)不断强化共享意识,使知识共享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断鼓励员工进行共享活动,摒弃信息利己主义,形成有利于员工进行合作的文化氛围。
4、对隐性知识共享战略的评论
此战略需要企业逐渐地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大力倡导知识共享文化, 由上到下进行文化渗透, 逐步使得企业员工由被动到主动进行知识共享, 促进隐性知识的有效流动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不断相互转化, 从而有利于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需要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互动,其建立时间会相对较长,但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知识共享的障碍,最大限度地帮助提高核心竞争力。
五、结论
21世纪的管理追求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管理及人性化管理,隐性知识管理从本质上来讲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在对我国建筑企业实施隐性知识竞争战略的过程中,短期内博弈模型不可忽视,它将促使建筑企业在节约资金的前提下赢得智力资本,提高核心竞争力;而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从根本上推进企业进步,而这也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探讨建筑企业实现隐性知识及其共享的特有障碍, 通过数据分析, 指出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建筑企业实施的知识管理实际上只是初级阶段的信息管理。继而提出企业实现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与企业文化模型, 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 提出建筑企业隐性知识竞争战略为短期内的博弈模型与长期内企业文化相结合的战略。得出结论:隐性知识管理实为人本管理, 其根本途径是构筑学习型企业文化同时兼顾博弈战略。
关键词:隐性知识,博弈论,学习型企业文化,建筑企业
参考文献
[1]任国强, 张红艳.博弈论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应用研究.《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8, 01
[2]郑志斌.浅析博弈论非合作均衡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建筑经济, 2008, 12增刊
[3]蒋正峰, 贺寿南.博弈论中的理性问题分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第1期
[4]李琪, 浅谈中国企业的关系管理.知识经济.2009, 13
[5]威译, 朱秀君.《经济博弈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关键词:企业文化;品牌;基石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构建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中太集团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构建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载体,以建设企业文化为依托,构建和谐企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卓有成效地促进了集团公司的快速、全面、健康发展。
一、以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品牌
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必须体现在为公司发展、为企业长久生存助力的人文理念上。中太建设集团坚持“形象建设也是生产力”的理念,把企业形象建设作为公司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对企业实行严要求强管理,抓精细化管理,创精品工程,全面建立专业化,精细化,数据化的科学管理程序。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使各项工作更趋简捷化、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在制度上,集团先后制定了《创优质建精品工程管理办法》、《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项目法人负责制》等一系列规定办法,形成定人、定位、定职责的“专管成线,众管成网”的工程质量管理和施工生产保障体系。2002年,中太集团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EMS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SHMS职工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企业向着现代化管理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在创建品牌工程和创建品牌企业上,实现了“六个率先”、“一个突破”,即:率先引进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机制,完成国企改革;率先推进品牌战略,从创建品牌工程到品牌企业,走在了廊坊建筑行业的前列;率先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三个国际体系认证,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率先开展形象建设,树立了企业新形象;率先走出廊坊、走出河北,面向全国发展;率先全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2007年,被建设部核准晋升为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
二、以企业文化铸就企业和谐
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作载体,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太建设集团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该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育人”的理念,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了“家的氛围,把员工的心凝聚在一起,增强了员工的战斗力和向心力”。每逢节假日,集团都要组织员工开展健康文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组织职工开展拔河、赛跑、书法、摄影、演讲、歌咏比赛、文艺联欢;组织先进工作者旅游;组织员工参与公益活动,把群众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还成立业余篮球队、乒乓球队、书画和摄影爱好者协会、礼仪小组、新闻报道小组等各种文体活动组织,使员工自觉形成了讲究职业道德,提倡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
集团在树立品牌促发展的同时,把员工利益放在首位,让员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成果,投资800多万元对公共场所进行改造。筹资数千万元兴建了17幢职工住宅楼,解决了职工住房难问题。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多功能厅,配备了高档音响和摄影机等设施。下属各分公司也建起了职工、党团活动室,工地设立了阅报栏、墙报、黑板报,每月定期更换内容,为企业文化活动提供了一方沃土。
三、以企业文化践行企业文明
主人翁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源”。为使每位员工都能在本职岗位上最大程度地体现自身价值,把人性化管理贯穿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公司出台了机关工作、施工技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质量、经营财务管理、行政物业管理和企业品牌战略、企业文化建设、党建目标管理、精神文明建设、企务公开、廉政建设等全方位的规章制度,将公司上下人、财、物的全面经营管理推向科学透明、规范有序的运行轨道。中太集团把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促进企业和谐的重要途径,先后制定出台了《培育企业文化建设方案》、《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细则》、《企业文化建设“二五”发展规范》、《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检查评比办法》、《党建目标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并提炼出了具有中太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如:《中太宣言》、《中太理念》、《中太经营理念》、《中太价值理念》等,设计制作了统一的视觉标识系统。
施工现场是展示公司文明、企业形象的窗口。中太建设集团按照省、市文明工地的标准大力整治和规范工地现场,统一门牌标志,规范材料堆放,规范后勤保障标准,使每个施工现场成为适宜工作的场所,成为彰显文化和文明的标志。公司生活区、办公区都已通过安全文明、美化绿化文明小区验收,并被评为省级“文明安全小区”、省级“园林式小区”和廊坊市“绿化先进单位”。
四、以企业文化的卓越品质迈向新的起点
通过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激活了“人”这个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先进的企业文化,使“中太人”更加团结,更加坚定,更加努力,更加善于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培育了“中太人”的诚信,因为这份诚信,集团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也为企业拓展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建筑类企业的品牌战略】推荐阅读:
建筑业企业发展战略11-10
建筑企业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07-09
建筑企业计划管理10-10
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06-20
中国建筑企业资质网06-21
建筑企业基层党建09-08
新乡市建筑企业09-19
建筑企业常见风险控制10-15
建筑公司企业风险点10-27
建筑企业账务处理案例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