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年级学习作文(精选15篇)
小时候看故事书,因为不认识书上面的字,所以我都是看图片,发现故事书上的图画真是又生动又有趣,所以我都会照着书上的图画自己再画一遍,这也是我开始喜欢画画,因而爱上画画的开始。
还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帮妈妈整理房间,看到了她以前在学校的美术作品,觉得很好看,就请妈妈让我上画画课,本来不喜欢画画的我,经过了老师和妈妈细心的指导,我的作品愈来愈好看,让我越来越爱画画,现在我有各式各样不同的画画工具,不同的工具,画出来的感觉都不同,爱上画画真好。
一、积累词句打基础
没有大量的词句积累, 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那种让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的做法还是值得提倡的。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 定期给学生布置摘录任务, 并能做到定期检查, 要求他们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时我把校本教材———诵读本作为阅读课的主要教材, 我们三年级的诵读内容是成语和歇后语, 我把每周的任务通过形式多样的检查方式落到实处, 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凭借文本作范例
教学中, 教师没有必要要求学生购买形式多样的作文书, 学生手中的语文教科书就是一本很好的作文书, 书中涉及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有多彩的生活、名人的故事、四季的美景、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等内容, 贴近儿童生活, 体现时代特点, 蕴含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好学生手中现有的作文书, 抓住语文书这一原始资料, 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三、指导观察获题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 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 这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 仔细地观察事物, 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 写作时才有话可写, 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 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抓住契机写片段
三年级的作文起步训练主要是练习写片段。平时每单元按规定的要求写一篇作文的常规习作训练, 有可能造成了学生“害怕作文课”这一心理,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极为不佳, 我认为:作文教学应打破常规, 抓住契机来练习写片段。
其实, 这样的契机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比比皆是, 关键是老师能否做个有心人, 能否把握机遇, 为学生创设一次难以预设的习作训练教学。
五、引发想象求生动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 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 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 有了充分表现的机会, 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 写作兴趣也提高了, 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六、寻找亮点激自信
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是让学生想写作文的法宝。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 成功是兴趣的支柱, 成功是支撑信心的不竭动力。
三年级的学生是初学作文, 他们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 多鼓励, 多表扬, 要敢于肯定学生的“四不像”作文, 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对于刚刚写起步作文的学生来说,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难度, 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是必要的。
以上所述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深切体会,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重视三年级学生的作文起步教学,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千万别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萌芽期给扼杀了, 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的作文教学模式, 让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不让写作契机在你的慧眼底下溜走, 努力让三年级的孩子想写作文, 敢写作文, 会写作文。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本文就以如何在作文起步阶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探讨, 文章分别从“注重积累词句”、“用好课本范例”、“培养观察能力”、“抓住练写契机”、“引发想象求生动”以及利用亮点激趣这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具体事例, 详细地阐述了它们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积累词句,仿中学写,抓住契机,鼓励激趣
参考文献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谈 (4, 5)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班级_____姓名____成绩____
考前寄语:亲爱的同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收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享受成功的喜悦吧!相信你一定会认真读题,仔细答题。
一、请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______”)。(6分)
地(壳)(ké qào)骄阳(似)火(sì shì)
湖(泊)(p6 b6)(几)乎(jíjī)
暑(假)(jià ji)ǎ
河(畔)(pàn bàn)
二、根据要求填空。(18分)
1.比一比,再组词。(5分)
竞()讯()状()
竟() 迅()壮()
防()导()
访() 异()
2.按要求写成语。(7分)
①描写秋天景色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人们都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中,此时此刻,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你愉快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④你的同学期末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你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成语来鼓励他。(1分)
3.将下列词语填在句中相应的括号里。(6分)
饱满圆形欢快逼真精致欣喜
花坛的前面有一个()的喷水池,池中有一座()的假山,一条()的红鲤鱼整天()地向假山喷水。花坛的两头,栽着两棵石榴树。到了秋天,枝头就挂满()的果实,真是令人()。
三、用直线将对应的两项连接起来。(7分)
香港卧薪尝胆
孙中山军神
越王勾践东方之珠
刘伯承天堂明珠
哪吒日光城
拉萨破除陋习
杭州西湖大闹龙宫
四、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请你仿照例句写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例:荷叶像碧绿的大圆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句子补充完整。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学校_________________。
3.用表示声音的词,如“哗啦啦”、“轰隆隆”、“咚咚”,写一句话。
例: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学习了《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北大荒_______的天空、__________的小河和_________的原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在藏语中,拉萨是_________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________了。
3.土地爷爷送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节日礼物,我最喜欢________的做法,因为______。
4.在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中,我们学习了诗人______的诗《________》,在这首诗中,你印象最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几位名人,他们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我最佩服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
6.身怕不动,________________。手越用越巧,__________。
六、请认真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8分)
(一)
第二年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1.蒲公英的种子有的落在_____,结果____,有的落在______,结果_________;有的落在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3分)
2.如果你也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你选择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它们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命运这一件事中你明白了___________。(4分)
3.照样子,写词语。(3分)
金灿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米斯是一位年仅11岁的意大利少年。他被穷苦的父母卖给了一个马戏团。(
)受不了那种非人的折磨,(
)他逃了出来,乘船回家。在船上,三个游客乘着酒兴,对遍体鳞(lǐn)伤的米斯产生了怜悯(mǐn),给了他少许的银币和大把的铜币。
那三个人继续喝酒,最后竟露骨地攻击米斯的祖国。“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冰雹(bǎo)一样(zhì)到那三个人的脸上。米斯愤怒地挥舞着他那枯瘦的胳膊,对着那三个旅客大声吼道:“拿回去!我不要说我祖国坏话的人的东西!”
1.选择一组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到文中括号里。(2分)
只要……就……因为……所以……一……就……
2.给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在括号里写序号)。(2分)
乘:①坐
②就着
③一种计算方法
(1)他(乘)船回家。 ()
(2)(乘)着酒兴()
3.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现米斯非常气愤的句子。(4分)
4.填空。(7分)
(1)找出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并抄写下来:____________。作者把______比作______。(3分)
(2)米斯当时遍体鳞伤,他肯定很需要________________,但当他听到________,立即把钱币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这说明了米斯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4分)
5.给短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题目。(用“√”画出)(3分)
(1)少年米斯(2)一个少年爱国者
(3)怜悯(4)愤怒
(5)少年和钱币(6)“我不要说我祖国坏话的人的东西!”
七、轻松作文。(25分)
在童话世界里,有小猴皮皮、松鼠奇奇、大象毛毛……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写下来。题目自拟。
八、附加题。(10分)
1、连线。(5分)
春城重庆
泉城广州
花城济南
瓷都昆明
山城景德镇 2.课外知识题。(5分) (1)最近你读了哪些课外书?请写出其中两本书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宝物的主人。
风火轮()金箍棒()神笔()
仙 人 球
我家有一盆仙人球,满身都是刺,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刺球。过了二天,仙人球长出了一朵花骨朵,像害羞的小姑娘。我仔细观察它,它的茎长满了像羽绒似的东西。第三天,我发现仙人球开花了。仙人球的花像一个长长的喇叭,对着蔚蓝的天空愉快的吹着。雪白的花瓣活像天鹅的羽毛,美丽而又光洁。那金黄色的花蕊,散发一种淡淡的芳香。可是当我午觉起来时,花儿就谢了,它的生命力真脆弱呀!我非常喜欢仙人球的花。它是我见过最纯洁美丽的花。
从那时起仙人球的花成了我最爱的花。
瞧,这就是陪伴我渡过了四年快乐学习时光的伙伴――书包。
虽然它只是个普通的粉红色配银灰色的双肩包,没有漂亮的花纹,也不可以拉着走。但是,它见证了我从入学到现在不断的`进步。
还记得入学的前几天,妈妈带着我去文具店挑书包。对那些花纹美丽的书包我自然喜欢,但是,当看见它时,我却觉得它比那些拥有漂亮花纹的漂亮,虽然只印着一只米妮。于是我选择了它,选择让它陪伴我渡过快乐的学习时光。
随着书本的不断更新,我的知识也在不断积累,而客观存在,只是默默的陪伴着我,默默的记载这几年发生的点点滴滴。
然而,人会老,书包也会旧。现在,书包上的米妮已失去了原来的可爱,颜色也不再鲜艳,书包背带更是好像快被沉重的书本压断了。但是,它依然是我的伙伴,我也没有抛弃它。
晚上,妈妈忙完了家务就开始泡茶,泡好了茶就把花或藤放在旁边拍照片。妈妈拍的照片很好看。她常常把照片上传在电脑里,再发到网上的相册。网上的人看到了都说好看。
我叫妈妈教我拍照片,我很快就学会了。妈妈说我拍的照片比她拍的好看。我也把照片发到网上,别人看了也说我拍的照片比妈妈拍的还要好看。
妈妈有空了会写写文章,有几篇还登在报刊上,等书来了妈妈把她写的文章拿给我看,然后问我她写的好不好。我说好。妈妈要我多看书多写文章,以后也发在报刊上,还有稿费。
姑咱小学处于藏汉结合部———姑咱镇, 是甘孜州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 该校三年级有4个教学班级, 共有学生165名, 其中男生85人, 女生80人, 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姑咱当地, 极少部分来自周边 (如前溪、麦崩等) 片区;藏族学生占绝大多数, 有147人;98%的学生为农村户籍。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 研究该校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一、自主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尚无关于自主学习的准确定义。 根据福建师范大学博士余文森的观点, 自主学习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1], 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和自控性, 即我要学、我能学和我会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庞维国认为, 自主学习实质就是 “能学”、“想学”、“会学”和 “坚持学”的综合[2]。 我们认为,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接受学习相对的, 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现代化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能力是随着个体认知水平发展, 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拥有并掌握学习活动、独立完成学习过程的心理特征。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调查法, 对该校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50份, 实际回收问卷139份, 其中有效问卷124份, 回收率92.6%, 我们还抽取了部分被试进行个别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学习主动性分析。
主动性是相对于他主性 (被动性) 而言的, 指学生能自发地、能动地按照学习计划完成学习既定任务, 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和根本属性[3]。
可以看出, 约一半 (46.77%) 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制订计划, 约1/3 (29.03%) 的学生不能连续地制订计划, 约1/4 (24.19%) 的学生是从来不做学习计划或者在老师或家长要求下被动制订计划, 是缺乏主动性的;经常能预习新课的占51.61%, 有时能预习占48.39%, 两者差异仅3.22%, 但这种差异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纵向来看, 对比制订学习计划和预习新课, 预习新课比制订学习计划更能被学生接受, 甚至不存在从来都不预习的情况。因此, 制订学习计划需要引起重视。
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观点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 并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积极建构其知识体系[4]。可见, 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而制订学习计划和课前预习则是培养其主动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 学习独立性分析。
独立性是学生在意识的支配下独自完成某项任务, 促使学生形成成就动机和积极的认知探索欲。
三年级学生选择和父母一起学的百分比为8.06%, 和伙伴一起学的占了62.10%, 而独立学的百分比仅为29.03%, 即学生对他人的依赖性较高, 独立性需要提高。从第二个问题可以看出, 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 自己思考, 再寻求 (网络或大人) 帮助的意识已经普遍具备, 百分比为79.03%;不思考便寻求帮助、随便写一个答案及直接空着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3.71%、4.84%和2.42%, 说明学生自己思考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强, 已经初步意识到学习需要对信息感知、注意和理解, 体会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是符合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
(三) 学习自控性分析。
自控性指一个人对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正确控制。
其中“不去, 我的作业还没有完成”为90.32%, “我很想去, 可是家长不同意”为6.45%, “不管作业, 先去玩”为3.23%。调查结果表明, 该校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意志自觉性, 拥有一定的克服外界诱惑的能力, 对自控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
根据问卷结果可以看出, 姑咱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初步形成, 自控性、主动性及独立性方面总体表现良好, 但体现主动性的“制订学习计划”方面、体现独立性的“平时和谁一起学习”方面则需要培养和提高。 另外, 从对个体被试访问结果来看, 统计结果和问卷结果吻合。 教师们普遍认为: 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制订计划、课前预习、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 这与问卷调查的结果是吻合的。
四、相关建议
(一) 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小学三年级学生对学习计划的概念较为模糊, 很难实施并坚持, 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计划, 加以实施监督, 定期进行检验, 对学习计划得以完成者可以给予一定奖励, 施以正强化, 伴随这种积极刺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 重视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能让学生上课时紧跟思路, 检验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根据华生的刺激-反应学说, 教师可以采取对预习检查的必要强制措施, 如家长签字, 短信反馈等, 对学生的课后预习行为形成刺激, 进而转化为一种习惯, 从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与发展。
(三)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养成独立学习习惯。
独立思考是获得独立人格的唯一途径。 从调查数据来看, 三年级学生对他人较高的依赖程度是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 父母应该从小就给子女灌输独立、自立的思想, 从简单的家务入手, 进而过渡到学习上。 在课堂上, 教师更要有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不要将现成知识和盘托出, 而要注重启发,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
摘要:学习型社会强调学习的终身性、全民性和主动性, 自主学习能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并成为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时期, 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 可塑性强。本研究以姑咱片区寄宿制学校小学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调查法, 从与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三个维度进行研究, 分析其影响因素, 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议和策略
参考文献
[1]余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 2001 (12) :32.
[2]余文森.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教育研究, 2004 (11) :27-28.
[3]耿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 2013.05.
1.积累本的合理使用能促进孩子們及时整理知识,巩固知识,反思不足
本学期我们借鉴了高年级的经验,让孩子们准备了数学积累本。由于刚刚设立,开始阶段我们只是让孩子们把每天的作业卷粘在积累本上,周末每人都把积累本带回家,和家长共同把积累本上做错的练习题重抄一遍,自己再做一遍。由于经常检查监督,大部分学生们渐渐养成了每天自觉粘试卷,自觉改错题,周末自觉重做错题的习惯。但也有小部分孩子总是等着老师督促检查才能粘卷、改错、积累。
积累本不但可以整理错题,反思不足。在一单元学习之后我们又指导学生运用积累本整理一单元的知识网络。课堂上我带领孩子们边讲边把知识点记录在黑板上,梳理知识点之后我就指导孩子们把这些知识点自己整理下来,孩子们在老师启发指导下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设置了小提示,小点评、小例子等,并且这些知识点梳理之后,他们还能自己填画上简单的图案、边线,使构图更加清晰、美观。应用积累本梳理知识网络在整理《千克、克、吨》和《年、月、日》这两单元的知识时,孩子们做得特别出色,我就把两个班级中的优秀成果相互交换展览,孩子们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积累本使用得更加自觉。
2.大胆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动起来
本学期的很多知识需要学生亲手操作,亲自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本学期教学《搭一搭》、《有多重》、《年、月、日》《摸球游戏》,这些内容时都可以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孩子们在操作中能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学习过程生动有趣,特别吸引孩子愿意主动参与。
2.1 在教学质量单位时,提前让学生到超市了解日常用品的重量,看看有多重?然后掂一掂。让学生准备:苹果、土豆、食盐、黄豆……课堂中分小组(4人),发记录单(物品名称、估的质量、称的质量),体验后学生很感兴趣,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玩”融入血脉之中。
2.2 学习“年月日” 。查万年历:在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之前,与计算机课整合,学生通过查找万年历,查连续20年,每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将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调查完成一年中有几个月,以及你如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2月的天数,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调查,学生向生活和资料学习,从而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3 实践:“数豆子”,让学生自学,和家长一起做“数豆子”的实验,并及时写数学日记。体验如何估一估,怎样估更准确。
建议:
(1)12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转换建议通过对比学习,上面是12时计时法,下面是24时计时法,学生通过一一对应理解它们之间如果转换,帮助学生由具体向抽象转化。但两种计时法的互相转换仍是个困难。有待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2)推理:建议用图示法帮助学生找到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画出图示(箭头图),便于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3.控制好作业量及作业难度,不让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学习不在于学生做了多少练习,也不在于学生做的练习题的难度有多大,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设计学生的作业练习要特别控制好作业量和作业的难度。千万不要让大量的作业磨灭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要让高难度的练习题打击了孩子们学好数学的信心。特别是每学习一种难度较大的新知识时,一定要针对当天学习的知识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作业而且难度要降低,给孩子学习新知识建立充分的自信。
4.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这种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具有特别关键的作用。
4.1 利用好课前的两分钟进行口算。每天的课前两分钟都是训练学生形成良好计算能力的好机会。我们班级从一年级就开始这样训练,因此每次的口算竞赛和计算竞赛,学生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也说明坚持口算训练有收效。
4.2 每天的作业题中都应该设计计算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必须有持续的练习,而且练习设计要有易错计算题的对比练习,例如“24×5”学生常常当成“25×4”,这样的易错题就应该经常在作业题中出现。这学期学习了许多乘除法计算题,因此不管学习什么内容都可以在作业中增加计算练习题。
当然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中有些细节培养我们重视的不够,例如指导学生过程本的使用不够严格、监督不到位,因此不少学生不愿意使用过程本,而且本子用的缭乱,这就为孩子养成严谨、细致的良好习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此,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每个细节都要严格细致、决不放松,这样才是对学生真正负责。
本学期学校在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这种能力的培养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如何能做得更好,希望下学期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能有更好的研究和教学。
【参考文献】
[1]高坤.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科学咨询.2011
[2]魏鸿昌.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教育教学论坛.2011
[3]李宁利;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7期
[4]彭国庆;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学科整合[J];吉林教育;2011年20期
我进步最大的还是看书了!比如这几本:《超级侦探》、《赛尔号》、《蜘蛛侠》、《我把爸爸养在鱼缸里》…… 我最爱看的还是《超级侦探》了!
记得一个星期天,我约好和几个小朋友去踏青,获得我们学校最难得的青星卡。可是,他们左顾右盼,东张西望,还是没看到我的人影,他们打了成千上万个电话,才知道我的所在处——家。
他们来到我家门前,还没敲门,门就不知不觉地开了,原来,是我爸爸开的,他们以为是我给他们的惊喜。当他们看到我的时候,我还在看一本《读书是自己的事》这本书,当他们把我从梦中叫醒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
所以,我想制定一个新学期的学习计划。来改掉这些坏毛病。怎么制定计划呢?这让我想了很久,不过最后还是想出来了。我上学期的毛病有:上课讲小话,玩东西,不认真听讲,偶尔不完成作业,这几项毛病,怎么改呢?我的学习计划是:上课克制住自己,让同桌监督我,不能让我讲话。
还必须把玩的带回家里,不带进教室。上课的时候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不能开小差,自然也没话可说,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布置作业时专心听,我不完成作业就是听漏作业了。以上几项毛病如果我改了,我就可以安心、好好地学习了,今后,如遇到听不懂的题目要马上向老师或学习委员弄明白。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命题人徐锐利
一、知识王国里,下列拼音勇士正在向你挑战,与他们比试比试吧!(10分)
hu tu
xun luo
yan hui
yu liao gan chu
()
()
()
()
()
fu lu
bao zhang
po lie
lian peng
bian jing
()
()
()
()
()
二、词语大臣从收藏夹里取出了习题,想考考聪明的你!(14分)
1.根据提示写成语、古诗句。
(1)少年王勃你一定很熟悉吧,他在《滕王阁序》中写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流传千古。你能写出表现他才华横溢的成语吗?试试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称为“诗仙”的李白,诗歌艺术成就辉煌,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就能反映出李白诗歌的成就。《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2.___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李广射虎》一文提到其中一首,诗文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王国要选拔人才,句子将军被聘为考官,你看,考题来了。(22分)
1.用上任意一个成语,写一句话赞美第三、四单元课文中的一位主人翁,如朱总司令、李广、王勃、萧伯纳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填空,然后再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两句同时含有两种动物名称的古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鸟在叫着。(把这句话写得形象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好啦,好啦!”课文国舅不慌不忙地说,“该过背诵关了,你们可要细心啦!”(14分)
1.《荷花》一文中写到白荷花开放的姿态各种各样,并且主要写了三种:刚开的、全开的、将要开的。现请你任意选择描写其中一种姿态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只野鸭正披着__________________,灿烂的云霞在天边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最喜欢《 ____________》这篇课文,文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富有才气的王妃见同学们做题做得很累,忙把大家带进“快乐阅读园”,让大家在快乐中阅读。(10分)
做一片美的叶子
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我向大树走去。
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叶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
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一片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
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1.请把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用成语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___________,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这个工作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知识王国的国王想测测你们的文采,好好表现吧!(30分)
亲爱的同学,当你还在牙牙学语时,你的小脑瓜里已装满了小问号。天为什么这么蓝?草为什么这么绿?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弯?……你在一个个问号中渐渐地长大。问号里有困惑,也有发现;问号里有泪水,也有笑声。问号把人类从荒蛮带向文明;问号把人类从陆地带向蓝天,带入太空……请以“?——
”为题,写一篇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我成长的伙伴”“?——让我有了一个新发现”等。
《三年级(下)第三、四单元学习能力自测》部分参考答案
一、糊涂巡逻宴会预料感触俘虏饱胀破裂莲蓬边境
二、1.①秋水共长天一色才思敏捷文思如泉手不停挥力透纸背(答案不惟一)②精妙绝伦活灵活现炉火纯青(答案不惟一)疑是银河落九天2.唐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三、1.略2.大圆盘大圆盘荷叶略3.略 4.小鸟在欢乐地唱着歌。
四、略
五、1.迥然不同落叶归根2.自己的位置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3.每一个人只要在生活中找准位置,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为社会、为祖国作贡献。
一、课堂教学前预测学生可能的学习起点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五册数学教科书“年、月、日”
教师认真研究北师大版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结合教学经验, 以及平时对学生的了解, 在教学前能合理预测学生可能的学习起点。
1. 学生生活经验知识技能储备的起点
《年、月、日》这一节教学内容, 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应该是熟悉的。比如今天是几月几日;一年有十二个月, 一个月有几天;自己的生日是某年某月某日。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
在教材的编排上,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等较短的时间单位。北师大版教材70页至71页设置了“说一说”、“填一填”、“练一练”, “你知道吗”等环节。教材设置的“今天是几月几日”, “一年有多少个月?”等疑问, 引导学生思考, 交流。让学生填写2004—2005年历表格, 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师讲解“拳头儿歌”能帮助学生记住每月的天数。教材的“练一练”教学环节能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你知道吗”的教学环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年, 闰年等知识, 开阔视野。
2. 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平年和闰年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这是教学难点。一年都有12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不尽相同, 有31天、30天、29天、28天。学生要掌握、准确记住每个月的天数, 这也是教学难点。
结合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预测,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 初步拟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年历纸卡片。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 合理灵活地调整初步拟定的教学方案。
二、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1.“说一说”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课堂提问, 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师:同学们, 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都有哪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出示多媒体课件, 呈现2004—2005年电子版年历。一年有多少个月?
生:12个月
师: (出示图) 儿童节在几月几日?
生:6月1日。
师:6月有多少天?
年、月、日这些较大的时间单位, 学生是比较熟悉的。教师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 课堂提问,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互相交流。教师的课堂提问, 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准确地回答, 课堂气氛活跃。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以及观察课堂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情况, 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2.“填一填”, 更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把班级的学生共分成10个小组, 每小组四人。教师给每小组的学生发2004、2005年两个年份年历卡, 标上序号。让每个小组仔细观察这些年历每个月的天数, 并填写下表:
每个小组独立完成填写表格后, 经老师整理、分析, 得到的结论如下:
(1) 学生基本都能看懂年历年卡, 认识年、月、日的时间单位;学生能从年历卡获得每月天数的信息, 基本能准确填写每个月的天数。教材的内容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其中两组的学生填写的“一年总共的天数”存在错误, 这反映一部分学生对“年、月、日”的认知是感性的、零散的、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另一方面, 也反映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待提高。
(3) 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 课堂气氛活跃。但是, 有个别学生比较沉默, 较少表达自己的想法, 较少参与小组的讨论。
(4) 增强“师生交流互动、提问个别学生”的环节:尊重学生学习起点的客观差异, 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课堂教学过程
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是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是希望达到的学习目标。通过前面的“说一说”, “填一填”的教学环节, 教师已经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因此教师选择“认识大月、小月;认识平年、闰年”这些教学内容作为这次教学的重点、难点。
1. 认识大月、小月。
师:同学们观察你们小组刚才填写的表格, 哪些月份有31天?哪些月份有30天?
生:1月有31天, 3有31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整理后板书:
师:人们通常把一月中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 30天的月份叫小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哪些月份有31天的吗?
师:让我们一起学习用“数拳头”的办法来记住大月、小月吧。 (课件出示左拳记月法, 用拳头数, 凸起的地方是大月。师生模仿、记忆。)
师:1、3、5、7、11都是单数, 8、10、12都是双数。我们可以编个歌诀:7月前面单数大, 8月后面双数大。……
课堂小游戏:教师报一个月份, 是大月, 学生点头;是小月, 学生击掌……
2. 平年、闰年的认识、判断和计算。
师:在观察年2004—2005年两份年历卡, 2月份分别有多少天?
生:2月有28天的, 也有29天的。
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看数学书71页, 答案就在文字框中。我们一起读一读, 好吗? (根据阅读, 教师课件出示:二月只有28天的年份叫平年。二月只有29天的年份叫闰年。)
师:那么判断平年、闰年呢?
师:用年份数除以4, 能整除的是闰年;如果年份是整百数, 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
师:怎样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天数呢?
教师演示详细计算过程……
3. 教师逐步归纳总结。
不管平年还是闰年, 一年都是12个月。每年的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都是31天, 也叫做大月;每年的四、六、九、十一都是30天, 也叫做小月。平年二月28天, 闰年二月29天。板书:
理解记忆, 生成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
4.“练一连”及时测评, 当堂达标。
教师精心设置练习, 讲中有练, 练中有讲, 讲练结合。同时通过师生交流, 及时反馈信息,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或有针对地 (某些知识点或某些学生) 点拨 (指导) 。
四、教学案例评价
1.从“寻找学生真实学习起点的策略”的角度评价
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 优秀的课堂驾驭能力, 注重创设教学情境, 师生交流互动, 及时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课堂气氛等实际情况、灵活合理地调整教学过程。这些寻找学生真实学习起点策略在教学中易于操作, 效果明显。
2.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角度评价
这次案例课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师精心准备了教案, 多媒体课件, 年历卡等, 结合教材中的内容, 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了铺垫,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精心设置了课堂小游戏。小游戏的设计增强了师生交流,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形象地讲解“数拳头”, 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往往是具有多样性的。“大小月歌诀”, 呈现“一年总天数”的详细演算过程, 板书逐步归纳总结等教学环节, 帮助学生化解学习的难点。
3.从相关教育理论的角度评价
这次案例教学,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化抽象为具体, 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角度看, 教学过程中, 教师适时用激励性的语言, 用赞赏的神情或目光肯定学生的学习,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这次案例教学, 符合“最近发展区”提倡的,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握准确, 尊重学生学习起点的客观差异, 教学目标设置合理, 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起点。在课堂教学中, 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起跳点”上, 运用自己的方法“跳一跳方能摘到果子”。
这次案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有意义学习为主, 以机械学习记忆为辅。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观察、思考、发现和交流的机会, 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 学习起点的选择往往决定着学习课堂的长短。精准的学习起点的选择是开展课堂学习的得力推手。本文以三年级《年、月、日》教学案例为例, 探讨如何握好学习起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纷纷扬扬的雪花飘满天空,给人愉悦的心情。雪是圣洁的,在我的印象里,似乎没有什么比雪更为圣洁了。冰清玉洁的雪是上苍赐予我们的美丽,是天使从天上一把一把撒下来的冬日之花。
站在窗前,你只能看到雪像是踏着舞步慢慢飘落。站在阳台上,伸手就能接住几片雪花,让人体会到了“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的写意。站在野外,雪轻歌曼舞地把落在身上,慢慢地你融入了雪的灵魂,这时,才真正体会到“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岸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花”的浩瀚场面。
读过许多关于雪的文章,最让我百读不厌的还是鲁迅先生写的《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鲁迅笔下的雪,寄予了先生对美好理想的执著追求和与冷酷现实搏斗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思绪回转,居然感受到了一股磅礴的气势和巨大的震撼。于是,我发现并解读了雪的另外一种品质和情怀,那就是除纯洁,神圣之外的豪迈。
记得我家院子也种过菊花。不知从哪里摘得一段无根的菊花,插在毫无生机的土地上装扮。无心插柳柳成荫,菊花就奇迹般成活了,在灰黄的土地上泛起一阵绿,犹如一片碧绿的涟漪在荡漾。
菊花日渐变得茂盛了,吞噬了大片灰黄,绿油油的,很有生机。
春天,百废待兴,小小菊花的嫩绿漫过所有土地,显得十分生机勃勃。
夏天,夏菊开始开花了,一朵朵白花竞相绽放,露出淡黄的花蕊,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犹如一片片雪花,在酷热的夏天带来了一片清凉。
秋天,秋菊赴夏菊的后尘,在丰收的季节里也绽放了花朵,轻轻的摇曳在秋风中,小花苞也睡眼惺忪地藏在墨绿的叶子下。
冬天,寒风瑟瑟地卷积着落叶。冬风抽打着菊花,而它却仍坚挺在这片土地上,在许多叶子枯黄和濒临落下之际,放映了一场不死的神话。
陆续地,在菊花的鼓舞下,各种杂草野花也在院子里安了家,菊花养肥了土地,也养绿了土地,可生命力如此顽强的植物,却销声匿迹了。
“菊花到哪里去了呢?”我很不解。偶然在后院垃圾堆上发现了它的足迹,它依然坚挺,依然墨绿。现在我明白了,菊花们们跑到更荒芜的土地上扎根了,养肥一方水土,在跑到更荒芜的土地上扎根。
菊花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等我学业有成,我也要跑到未知、荒芜的领域,养活一方水土,造福他人。
小野菊
秋天到了,我家添了一位新成员:一盆有着淡淡清香的野菊花。
它的底下市松软的泥土,而底部的叶子宽宽大大的,就像是一盆泼出去的水花,深绿色的叶子中透露出别样的绿,让人看着是那样的舒服。叶子的周边有棱角,虽然不会扎手,但看上去真像一把把匕首,好像能刺破钢铁似的。
稍高的地方长着嫩绿的叶子,有的向外散开,有的则像小姑娘一样躲躲藏藏,那嫩绿的叶子好比是碧绿的湖水,柔柔的,让人百看不厌。最重要的是它干净,明亮,象征着朴素的品质。
顶部的叶子十分的小,十分的娇柔,一看便知是贵族子女。但它长得最漂亮,骄傲地站在上方,高傲地俯视着其他叶子,好像比皇帝还要有权利。
再来说说那些绿叶丛中的花朵吧。刚到我家的第一天,它们还全都是花骨朵儿,所有的花瓣都紧紧地拢在一起,只在中间透出一点点的紫红色。我小心地给它们浇了水。第二天早上,我起来一看,有一些花骨朵已经悄悄舒展开了身子,最外面一圈的花瓣全展开了,而里面的还是紧紧地抱在一起。可把我高兴坏了!更加仔细地为它们浇水。第三天,越来越多的花骨朵加入了含苞欲放的行列,窗台上顿时热闹了起来。有的花骨朵就像刚出生的婴儿,紧紧卷曲着身子;有的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跌跌冲冲;有的就像害羞的小姑娘,偶尔露出一点笑容;还有的则像热情奔放的大姑娘,露出了整个的灿烂笑容。我乐翻了天!更加殷勤地伺候这些小野菊。过了两天,所有的花骨朵都成了热情洋溢的大姑娘了,紫红色的笑脸挨挨挤挤地连成一片,就像赶集一样。
刚从中学走进大学的一年级新生不得不适应从“应试教学”到“以自学为主”的转变, 这一过程中, 他们能否主动、有效地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和资源?这是与自主性相关的课题。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 课外语言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的论题展开, 集中在学习者角色上, 主要涉及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语言学习者观念和学习自主性等方面。例如:Wenden (2001) , Lamb (2002) 等研究证明:动机和元认知影响课外学习行为;这两个因素影响学习者课外选择什么类型的学习活动、为何而学和学到什么, 也是决定课外自主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方面。Horwitz (1998) 和Cotterall (1995) 研究观念和态度对课外学习行为的影响, 结论是, “学习者持有的学习观念和看法对他们的学习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Yap (1998) 以香港高中生为研究对象, 发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如:快乐感、愉悦感和满足感, 对学生课外活动的选择和对课外活动价值影响甚大。此外, 许多学者 (Pickard, 1996;Yap, 1998;Littlewood&Lui, 1996) 对学习者课外活动的种类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结论:学习者课外往往选择输入性技能活动, 包括读英文报纸、看英文电视或电影, 而不是输出性技能, 如:讲英语或写英语。
国内对课外英语学习研究的重视还远不够, 相关研究实在太少。正如黄源深 (2007) 所言:“近几年来, 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文章, 理论与实证并重, 头头是道, 无懈可击, ……但对课外学习的研究却少之又少。”近年来, 为数不多的已经发表的文章主要围绕“英语学习策略”而展开 (如:段自力, 2006;黄莹, 2006;罗立胜, 2005) 。对于学习者课外学习心理或情感, 不同学习环境下学习行为的研究却鲜有涉及。尤其是不同学习背景和情景下学生课外学习情况的研究非常必要。Smith (in:Palfreyman&Smith, 2003) 曾提出:要考虑“在不同环境下的学习者, 因为有着不同目的, 对学习的感知各有很大不同;他们所吸收的知识、使用的心理资源和面对的局限性, 很可能由于不同情境, 而发生各种变化”。
二课外英语学习背景
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广东省普通师范学院, 绝大多数学生来自本省, 约三分之一来自城市或县级市, 其余来自乡镇农村。就英语学习环境而言, 笔者所在的外语学院每学年聘有五至六名外籍教师, 所有专业教师都具有硕士学历;有海外学习背景教师三人。学生主要的课外英语学习场所和活动有:图书馆、语言室和常规性的英语活动, 如:各类英语俱乐部、英语角、讲座、表演等。该校的网络遍及全校, 教室、学生宿舍、图书馆、办公室等都可上网。英语角和各类型的英语俱乐部 (如:写作部、话剧部、演讲部等) 主要由学生负责和组织。
在学生管理方面, 笔者所在的外语学院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 开设各种讲座, 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生活和学习。其中包括“教师职业意识和能力”、“就业前景与分析”。其目的是让他们了解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和能力, 了解教学安排、就业前景。从而强化职业意识, 更好规划四年学习。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描述性呈现省属地方性普通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课外学习的具体情况, 采用质性和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试图寻找学习者内心和行为背后的深层问题, 以期为课外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提供印证和思考。调查的具体问题有:
(1) 学生对课外英语学习, 以及课外英语学习环境持有什么态度?
(2) 学生主要使用哪些课外学习资料?
(3) 哪些因素影响学生课外学习资料的选择?
(4) 学生如何看待课外学习对提高英语水平的作用?
(5) 学生主要选择哪些课外学习活动?选择的看法是什么?
本研究从英语教育专业238名新生中随机抽取45人作为研究对象, 剔除不完整数据和不愿意参与人数, 最终为40人, 其中男生5人, 女生35人。
研究工具包括问卷调查、学习汇报和追问访谈。问卷调查内容包括: (1) 了解学生课外英语学习使用的资料和使用的原因; (2) 学生对课外资料作用的评价; (3) 学生从事的学习活动。
学习汇报安排在第二学期, 期中考试之后完成第一篇, 期末复习阶段完成第二篇, 内容规定:涉及对课外学习和学习环境的看法或评价;课外使用英语和学习英语的情况 (时间、地点、资料、方式和感受) ;课外英语学习的困难。共收回80篇学习汇报, 被反复研读后, 找出有意义的观点和明显事件, 作为佐证之用。
追问访谈在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出来后进行, 目的是对数据体现的问题, 以及解读学习汇报中遇到的疑问作进一步追问。从40人中抽取12人分两组, 研究者提问, 小组讨论, 共两次, 每次持续一小时三十分。现场笔录访谈内容, 同时录音, 以便分析时使用。
四结果与发现
本文“课外英语学习的态度”指学生对课外英语学习的看法和认识;而“课外英语学习环境的态度”则指学生对可利用的课外英语学习资源的看法和评价。鉴于此, 本文对“课外英语学习行为”调查只包含学生对课外资料和学习活动的选择。显然, 课外英语学习行为还应该包括学习者对课外学习的计划和监控等等, 限于篇幅, 暂不探讨。
1对课外英语学习的态度和课外英语学习环境的态度
学生对“课外学习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和正面的, 认为课外英语学习是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延伸, 是兴趣的选择, 成功的路径。学习汇报中的摘选可见一斑。
然而, 两名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课外学习, 认为:就她们个人而言, 课外学习“没用”。同时还强调:她们并没有否定课外学习的重要性。
由此看来, “不喜欢”课外学习或认为“没用”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课外学什么, 如何学。“没用”也许表达“没效果”的意思。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追踪访谈发现, 即使表示喜欢课外学习的同学, 大多数也有“课外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感受。这一现象背后有何原因?
对于“课外英语学习环境”, 学生的态度呈多样性, 普遍认为学校是提高专业水平、培养未来英语教师、为个人将来发展打基础的地方。一些认为“这里学习环境与中学相比已经好多了”, “要好好地利用图书馆”。此外, 学习汇报还反映出学校整体环境改变了他们以前对专业学习的看法。例如:“大学并非原来想象的浪漫和休闲, 因为, 进校门没几天就感受到专业学习的压力”。“没有流利的口语和过硬的教学技能, 要找到一份高中教书的工作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方便的网络资源, 可以开拓视野, 增长见识, 丰富自己”。而另一些学生不同程度抱怨听、说英语活动和环境缺乏, 教室设备不完善, 图书馆座位不足等;并且认为这些不利环境影响课外学习情绪。值得关注的是有少部分人认为“互联网使我们沉迷于电影或其它娱乐, 没有自控力很快会荒废学业”。
2课外英语学习资料的选择及其理由
对于课外英语学习资料的选择, 调查分为“时常使用”的资料和“经常使用”的资料。统计后得到表1, 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课外“时常使用”的资料有:“听写练习” (90%) 、“普通英语书” (90%) 、“字典” (90%) 、“网上资料” (88%) 、“语法书籍或练习资料” (88%) 、“音乐/歌曲” (85%) 、“报纸” (78%) ;他们“经常使用”的资料排行前六依次是:“普通英语书” (68%) 、“网上资料” (48%) 、“字典” (33%) 、“语法书籍或练习资料” (28%) 、“音乐/歌曲” (28%) , “报纸” (25%) 。在所有资料中使用最少的是“录音资料”。有趣的是, 尽管“听写练习”使用的人数多达90%, 但是, 经常使用的人数只有18%。原因何在?
对于选择课外资料的理由, 调查分为“相关理由”和“最主要理由”两选项, 统计得到表2。“相关理由”排列是:第一, “个人或课程的原因” (93%) 。第二, “老师的忠告” (90%) 。第三, “为考试做准备” (88%) 。“最主要理由”排列是:第一, “个人或课程的原因” (58%) 。第二, “为考试做准备” (48%) 。第三, “老师的忠告” (35%) 。
追问访谈得知, 他们理解的“个人”很大程度上指“兴趣”
(说明:学生对“相关”理由可以有多个选择;“最主要”可有两个。)
3对课外英语学习资料作用的看法
统计后得到表3:48%认为课外资料对“词汇”“非常有用”, 排列第一;排列最后的是“英语整体水平”, 只占3%。在“有用”一栏“听”、“说”、“读”、“写”、“词汇”、“语法”和“英语整体水平”聚集了最多的人数。多达95%学生认为课外资料对“英语整体水平”“有用”。学生对课外资料作用的总体评价是“有用”。为什么认为“非常有用”的人数如此少?访谈和学习汇报发现, 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课外学习效果表示怀疑或自信心不足。
在追问访谈中, 当被问及“你们认为如何才能使课外学习资料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时, 他们的回答归纳起来有: (1) 老师列出课外必读书目单; (2) 老师定期测试, 检查; (3) 老师教授处理问题的方法。所有的回答似乎都针对教师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些要求和以上数据一定程度上表明:她们不知道是否学到语言知识, 不知道使用什么方法可以达到最好效果, 也不知道如何去选取合适的课外资料。这或多或少揭示了“课外学习效果不理想”现象背后的原因。
4课外英语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其看法
统计课外“时常”使用活动和“最多使用”活动后, 得到表4。课外“时常”使用活动排列前三项:“听英语歌曲” (93%) 、“读英语报纸杂志或书籍” (93%) 和“看英语光碟/电影” (90%) ;而排列最后二项是:“主动接触外教” (30%) 和“上网用英语聊天或写电子邮件” (43%) 。课外“最多使用”活动排行前三:“看英语光碟/电影” (45%) 、“读英语报纸杂志或书籍” (43%) 和“图书馆自学” (35%) ;而排行最后二项是:“主动接触外教” (3%) 和“上网用英语聊天或写电子邮件” (5%) 。总体来看, “读英语报纸杂志或书籍”和“看英语光碟/电影”是最多人使用并且使用频率最高的活动;“主动接触外教”和“上网用英语聊天或写电子邮件”是最少人使用并且使用频率最低的活动。无论从“时常使用活动”还是从“最多使用活动”来看, 他们课外用于提高英语的活动都是以输入性的语言活动为主, 而不是需要互动或交际性的输出性语言活动。这一点印证了已有的研究 (Pickard, 1996;Yap, 1998;Littlewood&Lui, 1996) 。
追问访谈和学习汇报获得数据表明, 学生对课外学习活动的选择主要受到“爱好”和“兴趣”的支配。正如前面部分所发现的, “爱好”和“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资料的选择, 课外活动的选择也同样如此。然而, 在肯定这些活动有助于英语学习的同时, 他们还有更多的看法。例如, 选择“看英语光碟/电影”和“听英语歌曲”的学生中有将近半数认为自己“不能控制好时间, 沉迷于电影。”“抵挡不住网络娱乐的诱惑, 影响正常的学习任务”。有趣的是, 选择到“图书馆自学”当中一半认为“宿舍里的电脑是干扰和诱惑, 因此, 宁可不怕麻烦, 即使需要提早抢占位置, 也要到图书馆或教室学习.”似乎学生对自己的自控力和网络的负面影响都有清楚的认识。
另外, 对于为什么不选择“主动接触外教”, 他们的解释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英语水平有限。二是找不到共同的话题。三是与外教接触的机会太少。 (说明:学生在“时常使用活动”一栏可以有多项选择;而在“最多使用活动”一栏只有一项选择, 即使用频率最高的活动。)
从以上数据和访谈结果看来, 环境局限和心理障碍可能是影响学生较少使用输出性语言活动的重要原因。
五思考与建议
本论文旨在探讨普通省属师范院校一年级学生如何利用课外学习资源, 以及他们对此的观念和感知。结果表明:在对课外英语学习和课外英语学习环境的态度方面, 他们肯定课外学习的重要性, 但抱怨课外缺乏英语交际环境;在强化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氛围下, 他们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较高。其次, 在课外英语资料的选择及其作用的看法方面, 他们把“兴趣”和“教师忠告”作为选择的主要理由;同时, 大多数表示, 感觉“兴趣”与“专业要求”相“冲突”, 意识到只凭兴趣去选择课外资料可能达不到专业要求;他们还表现出对教师权威性的认同;他们普遍认为课外资料对提高英语水平“有用”, 但认为课外学习效果不理想, 对如何有效利用课外资料感到茫然和自信心不足。最后, 在选择课外活动种类和理由方面, 他们选择以输入性活动为主, 是以“兴趣”作为主要理由;不选择输出性活动主要原因可能出于环境局限和个人心理障碍。此外, 多数学生认为自控力有限, 电脑和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外学习效果, 使自己迷失在娱乐性活动中。
以上结果印证了已有研究:学生课外学习行为受动机 (如:兴趣) 、观念和环境影响;学生课外语言学习主要以输入性活动为主 (如:书籍和杂志) ;学生使用英语往往受到环境和心理因素影响。同时也印证了自主的程度和行为方式随着年龄层、学习阶段、学习需求和文化环境等的不同而不同 (Nunan, 1997:192;Benson, 2005) 。
结果还显示一个现实需求———大一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的提高需要教师介入。他们对课外学习充满激情和愿望, 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应对课外困难的技巧, 导致对课外学习效果的不满情绪, 迫切希望得到教师帮助。由此, 也给课外英语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
生源和教学资源不理想的学校, 教师如何介入课外指导, 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利用课外可用资源, 才能达到培养学习自主性的目的?首先, 教师要意识到一年级学生, 尤其新生, 属于Littlewood (1999) 所指的“后摄自主学习者”, 仍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与内容、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这要求教师扮演有别于课堂教学的角色。Voller (1997) 把教师角色归纳为三个:促进者, 顾问和资源提供者。这三个角色在课外学习中体现为:指导学生分析个人特点和专业要求, 平衡冲突, 如:处理好个人兴趣与专业学习;制定长、短课外学习计划;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现有水平的课外资源, 尽可能提供适合个人需求和特点的学习方法;调动积极性, 合理安排教授学习策略, 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利用媒体网络资源, 顺应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营造输出性语言活动。其次, 一年级学生表现出对教师权威和教师职业的认同, 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 因势利导, 而不是放任自流。Little (1990) 论述自主性定义时, 特别指出“自主学习不是自己学习的同义词;换句话说, 自主学习并非局限在没有教师的学习”。教师应该对他们课外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 如:个人心理、学习资料、学习活动、学习方法等, 进行指导和引导。教师及时、有针对性的帮助, 与学生对教师权威的信任相结合, 可起到内、外结合作用, 获到逐步培养自主性的最佳效果。另一方面, 作为未来教师, 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 为自主学习提供有利的心理层面支撑。只是尚未具有管理学习行为、学习内容和时间的能力, 只好求助于甚至依赖教师, 这也许是他们现阶段最切合实际的自主 (主动) 学习行为。为此, 教师应该不失时机更多地参与和指导, 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从而达到培养其自主性目的。
参考文献
[1]Benson, P.&Winnie Lor.Making Sense of Autonomous Language Learning[M].English Centre Monograph.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8, No2.
[2]Benson, 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P185
[3]Cotterall, L.S.Readiness for autonomy:Investigating learner beliefs[J].System.1995, 23 (2) :195-205.
[4]Little, D.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A].In:Ian Gathercole (ed.)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London:CILT.1990, pp.7-15.
[5]Littlewood, W.and Liu, U.F.Hong Kong Students and their English[M].Hong Kong:Macmillan.1996.
[6]Nunan, D.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In Benson and Voller (eds.) ,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London:Longman.1997, 192-203.
[7]Smith R.C.Postscript: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Education[A].In:Palfreyman D.and Richard C.Smith.Learner Autonomy across Culture:Language Education perspectives.PalgraveMacmillan Ltd.2003.
[8]Wenden,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in SLA:the neglected variable[A].In Breen, M. (ed) .Learner contributions to language learning.Harlow: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pp.44-64
【关于三年级学习作文】推荐阅读:
三年级关于观察作文06-14
关于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01-16
关于海的三年级作文06-30
关于环保的三年级作文07-13
关于三年级趣事作文200字12-22
三年级关于鸟的作文12-27
关于校园一角的作文三年级01-25
三年级关于下雨的作文:晨雨02-08
关于三年级动物作文300字03-04
关于美丽的风景作文三年级作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