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美文

2025-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相信美文(精选8篇)

我相信美文 篇1

大家好,我是一课小寓。

你听说过“习得性无助(Learne)”这个词吗?

它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

关于这个词的来源,涉及到一项与动物有关的实验。

该实验发生于1967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实施:

一开始,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狗以难受的电击。

可想而知,被困在笼子里的狗无论如何也逃避不了电击。

如此反复,多次电击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当蜂鸣器再次响起,塞利格曼没有像之前那样给狗电击,而是先打开了笼门。

可是,狗不但不逃避,反而在电击到来之前就先倒地呻吟颤抖。

这个时候的狗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痛苦,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这种现象,被塞利格曼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顾城先生有一首诗叫《避免》: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当然,这首诗很唯美,放在这里只是用一个很小的方面进行阐述。)

花会凋零,乃自然规律所致。

认为花会凋零而不愿再去种花,便是一种认为自己对于“花会凋零”这件事无能为力之后所产生的无助感。

既然已经无能为力,干脆不再为之。

这便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心理了。

我有个谈过三次异地恋的朋友,前两次失败的时候,尽管一开始很伤心,但冷静下来之后她还是会给自己以积极的暗示,然后继续相信爱情。

但非常不幸的是,第三次也失败了。

这个时候,终于,她在心里形成了一种观念:异地恋=失败。

后来,当她在自己的城市遇到第四个爱的人时,她想着:“终于不是异地了。”

这让她松了一口气。

但半年后,另一半选择辞职考研,并且要考到一个离她很远的城市。

刚一得知这个消息,她就炸了锅,用她从来没用过的最大音量怒吼了一声“不”。

光是得知未来某个时间自己可能与爱人异地,就已经让她无法承受。

她甚至跟另一半提出“干脆还是分手吧”这样的话。

她告诉我,自己似乎永远逃不出“异地恋”的魔爪,并且表示再也不要谈恋爱了,心如死灰。

从她的恋爱经验里,我们首先可以看到“习得性无助”会产生的危害:怀疑自己、怀疑他人,怀疑一切。

也能看出“习得性无助”产生的过程:

她在爱情里经历了“异地恋”这一经验;

在三次失败的异地恋经验中,她产生了“异地恋=失败”的认知;

这时候,她开始变得不再相信异地恋,并且坚决避免异地恋;

但凡遇到会跟爱人异地的情况,她都会变得极其消极且不愿面对,甚至对爱情失去信心。

而关于“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则要从事情成败的原因说起。

一般情况下,事情成败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于能力、努力和运气三个方面:

能力:内部的、主观不可控的因素;

努力:内部、主观可控的因素;

运气:外部、客观不可控的因素。

由此,是否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就在于事情发生后我们归因的方式。

大体来说,当某件事成功时,作外部归因;失败时作内部且不可控归因的人群,长此以往,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

比如上学时某次成绩不理想,有人会抱怨自己运气不佳,为什么复习的都没有考到,没复习的反而都考到了;

也有人会因此认为是自己不够聪慧,再怎么复习也不可能考好。

这两种归因,一个是外部不可控的运气,一个是内部不可控的能力,都会让人们在下次的考试中难以积极应对,从而无法获得成绩的提升,甚至越来越遭。

反过来,如果把归因变成内部、主观可控的努力因素时,就能产生相对积极的信号。

比如,把没有考好的原因归结为没有给自己充分的备考时间等等,这样有助于在面对下次的考试时更加充分的备考,从而获得一个相对更好的成绩。

因此,进行正确合理地归因,有助于我们避免形成“习得性无助”心理。

此外,除了归因模式,外人的过度批评与否定也会容易让人产生自我怀疑,从而患上习得性无助。

《红楼梦》里的经典形象贾宝玉基本上是在父亲贾政的严厉目光下以及“蠢物”、“孽 障”之类的“断喝”声中长大。

他长期承受着对严父畏之如虎的心理压力。

贾政对他的呵斥与暴打,一直是贾宝玉心理上不可抹去的阴影,最终积累成宝玉的“习得性无助”心理障碍,使他拒斥、疏离自己的父亲,也日渐疏离贾政所代表的正统世界。

随着贾宝玉年龄的增长,他承受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除了父亲贾政,宝钗、湘云登亲眷的好心劝告、同伴袭人的苦心规谏,还有来自贵为皇贵妃“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的谆谆告诫。

哪怕是对他溺爱不已的贾母,也依然希望他有所成;

而黛玉,尽管从未规劝他,却也在贾宝玉受挨打时,一边抹泪一边说“此后可都改了吧”。

这样一来,由于身边亲眷朋友的不理解、不重视、不支持,贾宝玉自身的“习得性无助”心理便愈加严重。

(当然,《红楼梦》是一部涵义非常丰富的`著作,对人物的解析存在很多层次,这里也只是论述了非常小的一个方面。)

心理学家谢切洛夫曾说:“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因此,外部环境对自己无休止的否定,会让一个人失去自尊,从而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

那些从小被父母说“你是从垃圾箱里捡来”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产生自卑心理;

而在犯了错、或者成绩不好时被父母训斥“你怎么这么没用”的孩子,往往很容易相信自己真的没用。

因此,减轻“习得性无助”,除了进行正确的归因,也要学着增强自我概念,消除自卑感。

而消除自卑感的首要前提便是:从不随意说“我不行”。

然后,给自己制定一个能够增强信心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那种高于自己当前水平、稍稍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目标。

通过完成这样一个个小目标,达到增强自我概念的效果。

与习得性无助相对的一个词叫习得性乐观。

它是指个体能够在面对的挫折和失败中看到积极因素,看到黎明前的曙光,能够帮助个体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习得性乐观并不难,明白事情对于自己而言的首要意义,对事情进行合理归因,制定合理目标等等,都有助于习得性乐观的形成。

比如前面说到的那个害怕异地恋的朋友,如果她开始学着把前几次恋情的失败归因于爱情中的两个人不够努力守住爱情而不单单怪罪于“异地”这一个因素,她至少会慢慢放下对异地恋的恐惧;

接着,她的另一半可以帮助她制定一些异地时期的小目标,比如一周或者半个月见一次面、每天保持有效沟通和对彼此的关怀等等。

这些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心态,从而形成“异地恋也能收获幸福”的观念。

学习或者工作上的挫折也是如此。

这也正是那句“生活从来不易,但我们要坚强”的本质所在。

写到这里,耳机里响起王菲的《暗涌》:

“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

而我想说,不要害怕,只要你不想,悲剧就不会重演。

就算真的重演,你也能挺过去面对新生活。

最后,来跟我一起朗诵普希金先生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给文章点个好看,

我相信美文 篇2

“Guess what I saw at 7 o’clock this morning when I was walking to school on Hassan Street!”

“I don’t know.Tell me.”

“I was halfway along the street when I saw a huge parade coming towards me.The circus was coming to town.”

“First there were three elephants,with two children riding on each of them.Then there were four tall giraffes,and they each had one woman rider.Then came the clowns.Seven in a funny car and three were running behind it.Last of all,there were two big,clear balls.Each with a clown inside and one balancing on top.So Karim,how many people were there on Hassan Street going to school at 7 o’clock today?”

“Mmm.Hold on!I need time to think.You saw a lot of people.”

Can you guess before Karim does?

参考译文:

“猜猜看今天早上七点钟我步行去学校的时候,在哈桑大街看到了什么!”

“我不知道。告诉我吧。”

“我沿着大街走到一半时,看见一支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朝我走来。马戏团来镇上啦。”

“起先有三头大象,每头大象上都有两个孩子骑着。接下来有四只高高的长颈鹿,每一只都有一名女性骑手。然后过来的是小丑。七个小丑在一辆滑稽的车里面,三个小丑在后面追赶。最后是两个巨大透明的球。每一颗球里都有一个小丑,球顶还有一个小丑保持身体平衡。那么卡里姆,今天七点的时候在哈桑大街上有多少人去上学呢?”

“嗯。等等!我需要点时间思考。你看见了许多人。”

你能在卡里姆之前猜出来吗?

我相信美文 篇3

我们叫英雄树,

它不允许旁边的树长得比它高,

因为它要争取阳光,笔直笔直往上长。

—BY萧百佑

按照萧百佑自己制定的“打法家规”,他已经至少有6年没有再碰过藤条或者鸡毛掸子了,因为家规第一条就是“初中以后基本不再打,因为性格、习惯已定型”,而他最小的女儿萧冰也已经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

萧百佑也是被揍出来的,他的母亲不识字,于是把一张白纸抠几个窟窿蒙在书上,让孩子背诵课文。碰上标点符号的时候,如果萧百佑背出的还是“字”,就得挨巴掌,不仅如此,考不了满分,打;被家访,打;罚留堂,打;迟回家,打……等到萧百佑高考时,成绩是广东省文科第八名,在暨南大学读书时,也一直担任学生会主席。父亲的角色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是缺失的,因为父亲曾经国民党宪兵队的背景使得他在“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在萧百佑成长的过程中缺席了整整十年,但即便如此,萧百佑仍然清晰地记得父亲唯一一次打他的情形—那是他上大学时,曾给一名女生写信模糊地表达了好感,女生回信希望“好好读书”,此信鬼使神差地寄到了家里。父亲看到信,一记耳光朝刚进门的萧百佑脸上打去,“父亲练过武术,如果尽力打,我的小命可能就没了。从此,我在大学里再也不敢谈恋爱了。”

记忆,成了萧百佑的“成功经验”。

大学毕业后,萧百佑被分入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工作,成为了当年广东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后来下海经商去香港做生意。经历有如过山车,但他始终没有忘记20多年前自己随广东省扶贫工作组到粤北山区的农户老张家中探访的经历。那是一户“穷得连‘丁当’都响不起来”的人家,但当县委书记介绍说老张的两个儿子都考上了清华时,“老张好像被打了兴奋剂一样,两眼闪出了豪情,用手拿起身旁的一根满是油污的木棍掷地有声地说:‘就是它把我的两个儿子打进清华大学的’。”两年后,萧尧和萧君先后在香港出生,二女儿萧箫和萧冰则出生在美国,萧百佑一视同仁,将孩子们都“打进北大”。

2009年,萧百佑的长子萧尧、长女萧君分别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录取,两年后,二女儿萧箫也进入北大成为了哥哥姐姐的学妹。也就是那一年,萧百佑出了一本书,名叫《所以,北大儿女》,其实,萧百佑最初给这本书取的名字更为直白,就叫《打进北大》,但出版社最终没有选用这个“暴力”的名字,即便如此,萧百佑还是得到了“中国狼爸”的称号,如今,这几个字依然挂在他家客厅最醒目的位置,他的博客和微博的名字也都是统一的“中国狼爸”。对于这个称号,萧百佑有些骄傲,但对于孩子们,这样的称号,却不是那么美妙的事儿。

在这个家庭里长大的四个小孩,从小就必须恪守各种严格的规定,从幼儿时期,他们就要学《三字经》 《声律启蒙》 《琵琶行》。他们不能在卧室开空调,不能随便开冰箱、喝可乐,不能乱用零花钱,不能自由看电视上网。大学之前不能交朋友,如果要去同学家做客,必先提交一份格式完整的申请书,列明去哪位同学家,这位同学在班级担任的职务,学习成绩如何;同行的同学有哪几个,都在班上担任什么职务,学习成绩如何;大概要待多久,何时可以回来;同学家长的姓名和电话。最后,申请书还必须由班主任签字。

在萧家,任何一个孩子如果违反上述的规定,都会依据萧百佑自创的“打法”遭受皮肉之苦。除了那条“初中以后基本不再打”的规定,这套“打法”还包括:只用藤条或鸡毛掸,伤皮肉不伤筋骨;只打手和小腿,身体其他部位不打;打前先训话,讲明错误之处再打;一个孩子犯错,其他孩子必须站在一旁听从教诲,看着兄弟姐妹挨打;打之前告诉孩子这次要打几下,让孩子自己数,不多打不少打,数错一下罚十下;孩子必须主动伸手挨打,不能缩手躲避,不能喊疼,缩手一下多打一下,喊疼打得更重。

小女儿萧冰要弹琴,所以不会打手。但一次被打最多的纪录,也是发生在她的身上。那一次,萧冰没有考好,老师将成绩写在了与家长联系的留言本上。害怕挨打的萧冰把这一页撕掉了,萧百佑发现后,萧冰不仅撒谎,还与他顶嘴,结果被打了28下。挨打后,萧冰的姑妈边哭边给侄女洗澡,腿上被藤条抽打的痕迹清晰可见,“姑妈你别数了,”萧冰冷静地说,“28下。”“这证明我在打她的时候,她的头脑是清晰的,知道自己是错的,应该受罚。”萧百佑说。

在老爸的高压政策下,几个孩子中最具有反叛精神的长子萧尧曾经想过离家出走,但最终却为“去哪儿、找谁”的问题而困惑所以作罢。他曾经对植物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但因为一次幅度不大的考试成绩下降而被父亲责令将所有植物统统扔进了垃圾桶。他曾经是中学校园的“篮球三分王子”,但因为老爸认为他怎么打也成不了乔丹,所以放弃,“如果他真的有这样的身体条件,我肯定会支持他,我把他的名字都改成‘萧乔丹’。”萧百佑说。

对于自己的童年,长子萧尧是这样评价的:“记忆里,只有一次,毫无顾忌地玩,让我感觉到童年的无忧无虑。真希望这样的生活能在童年里多出现几次。爸爸无疑是成功的,但我们也失去了童年时该有的快乐。”他口中父亲的成功,直接体现就是北大。如今,萧百佑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对于小女儿萧冰没能进入北大的现实他倒是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豁达,“萧冰身体素质稍差,即使打得再狠,她也不可能考入北大。不过,她在音乐方面有特长,我也是因材施教。”萧百佑说,张三只可能被打成更好的张三,却不可能被打成李四。

尽管“狼爸式教育”被很多人看作是“变态的暴力”,也有人深入到萧尧、萧君和萧箫的生活中调查他们是否因为被打而形成性格缺陷,但目前看来的事实是,除了萧君稍显内向,几个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都很开朗、积极,“完全看不出是在如此高压的环境下被打大的,”对此,萧百佑的解释是:“打只是手段之一,要在很多前提下才能打。我们有很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很好的家庭规范,我平时和孩子们的精神交流也很多,即便是挨打,他们依然是在很好的环境下成长的。”

去年的父亲节,萧百佑特别写了一篇博客追忆了自己的父亲,他说,父亲在临终前留给他一只梅花表,一支英雄笔,“这是要让我惜时如金,笔耕不辍,”他说,自己对待孩子其实已经比父亲开明了不少,毕竟,他的孩子们不会因为在大学期间谈恋爱而挨打,“他们拿到录取通知书就可以自由恋爱了。而且我非常鼓励他们在大学中谈恋爱。我和妻子就是大学同学,学校中建立的感情,有最坚实的基础。”至于日后儿女们成家立业时,自己是否会帮助他们买房买车,萧百佑的回答是:“我和妻子都不会给予孩子们经济帮助,我也相信孩子有能力创造自己的未来。当然,摆酒席的钱我们还是会出,这也是家长的责任。”

今年,萧百佑依然会度过一个心情不错的父亲节,这不仅是因为四个孩子会准时发短信祝他节日快乐,更是因为长子萧尧已经收到了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而在四个孩子中,萧尧也是唯一一个曾公开质疑过父亲教育方法的人,“爸爸让我熟读《红楼梦》,我想宝玉一直要摆脱的,就是封建礼教和封建的八股科考。他也一直说他对我们进行的是古代的传统教育,但这传统教育和封建教育,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但是,这些质疑绝对不会改变萧百佑对自己的判断,“作为父亲,你给自己打多少分?”“绝对是满分。”面对这个问题,萧百佑想都没想便给出了答案。

相信大于怀疑美文 篇4

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儿子,说:“好,就让你来。”

儿子像机敏的小猴子,转眼就爬到梯子的上端,解开了缠在树枝上的风筝线,转过头来对着爸爸嘻嘻地笑。

儿子正要下来,爸爸制止了他:“等一等。”

儿子愣住了,望着爸爸,问:“怎么啦?”

爸爸说:“我先讲个流传很广的真实故事给你听,听完之后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加开心了,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着听爸爸讲故事。因为爸爸讲的故事,总是引人入胜的。

爸爸说:“有一天,美国大富豪洛克菲勒扶着自己的小孙子在地毯上做爬梯子的游戏,他鼓励小孙子勇敢地往上爬,同时安慰他说:‘有爷爷扶着,不用怕!’当小孙子刚刚爬上梯子,洛克菲勒便撒开了手,不再扶梯子。结果,小孙子从梯子上摔了下来。小孙子哭哭啼啼地站起来,问:‘爷爷,你为什么要骗我?’这时,洛克菲勒说:‘你看,连爷爷这样的亲人也靠不住,别人说的话就更不能全都相信了。’”

停了一会儿,爸爸说:“你从梯子上跳下来,好不好?我会接住你。”儿子一听,脸都吓白了,他说:“这么高,又没有地毯,怎么能行?”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只要跳这一次就行了,不会有什么大的危险。我要给你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免得你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然而,儿子还是不敢跳。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完一、二、三,你就跳下来。”

咬紧牙关,闭上眼睛,忍着眼泪,无可奈何的儿子终于从梯子上跳了下来。他认为自己的身体将像一个南瓜一样,啪的一声摔成一团……

然而,爸爸的身体没移开,他的手也没缩回去,而是把跳下来的儿子紧紧抱在了怀中。

儿子虽然没有受伤,但是神情比刚才更加疑惑。他问:“爸爸,你为什么没走开?”

爸爸笑出声来,说:“我想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有时也是可以相信的,何况是爸爸呢?”

灿烂的笑容又回到了儿子的脸上。突然,儿子又问:“我还是不明白,那个狠心的洛克菲勒为什么要骗自己的小孙子呢?”

爸爸耐心地解释:“像洛克菲勒这样举世闻名的成功企业家,为了教育自己的孙子,不惜改变自己在孙子心目中的偶像地位。如果把那架梯子看成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那么爬梯子就是在成功之路上向上攀登。洛克菲勒是要告诉孙子一个重要的道理:成功主要靠自己。当然,洛克菲勒知道,刚爬上梯子的小孙子即使掉在地毯上,也不可能真的被摔伤。”

相信情感美文 篇5

现实中充斥着诸如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污秽,多少所谓的谦谦君子,窈窕淑女内心狭隘污浊,同床异梦,移情别恋,尽欲揽色,视情感为草芥,在世俗的重压之下,逐渐地淡忘了真实的秉性,动荡和纵欲成为时尚。爱情被异化得让我们不敢有所奢望,甚至敬而远之。这个时候,我们来谈爱情的真实实在是一种童话。但是我们应当承认,越是在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社会里,人们对于真实的爱,美丽的爱,渴望越深。所以说人们是渴望真爱的。那么真爱存在吗?

爱情是人类理智的再现,是人们走向文明进步的航标,人们没有理由去抛弃它,也不可能会抛弃它。之所以人们怀疑它的存在是因为人们对自己的的感情的信心不足,对客观世界的诱惑的迷失。当我们在迷失中走出的时候,一片真实的蓝天还是会在你的头顶上辉映的。爱情是要去有心得去养护培植,奢望不去努力是不会得到真情的。要是失去了那个美好的奢望,那我可以说你就不要再谈什么真爱不真爱了。存在在于人的欲望的指向,没有了美好的欲望,再现实的存在对于一个没有了欲望的人来说也是徒然的。我们对真爱有了信心,有了渴望,那么真爱就存在。

对爱情来是关键是双方的珍惜才是基础,珍惜了再去为之付出,付出了回报的就是你需要的。当然会有很多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爱的时候忘记了一些应有的准则,那就是爱不是占有,爱不是得到,爱不是彼此的绝对一致。要求只有占有、得到、绝对一致的爱情只有皮影戏的玩偶不是有血有肉的人,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要学会理解,要学会容忍,要学会对过失的原谅。有了这些我记得我们老百姓的那句话时有道理的:心诚了,石头也会被你捂化的。

物欲横流,人总要生活。生活不只是物质,当物质成为人们的包袱的时候,人们就会去寻在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情,那就是一份真实的感情。寻找的不是一个人,很多。真实的付出找到寻找。那就是存在,那你就应当相信。但是用狭义的情感和世俗的真实去找寻,那将还是南柯一梦。

还能相信吗美文 篇6

胡云在遭遇丈夫出轨并离婚两年后,结识了同样自称已离婚的江敏,俩人开始恋爱,半个月后,关系突飞猛进,江敏有时会在胡云家里留宿。

一次午休,胡云无意翻看江敏的钱包,意外在钱包最底层,发现一张小小的照片,是江敏和一个女人、一个小孩的合影,很明显,这是一家人。本来江敏结过婚,这不足为奇,要命的,是那个女人胡云认识,是胡云经常去做美容的美容店的老板,胡云知道那个女老板并没有离婚。看见的时候,胡云的头脑一阵发胀,她看了一眼睡得死死的江敏,压住自己的愤怒和痛苦,轻手轻脚穿好衣服,直奔市区那家美容店。

到了美容店门口,胡云定了定神,走了进去。美容店老板迎了上来,胡云告诉她:“我是顺道进来的,只想喝口茶,暂不做美容。”“好啊。”女老板很热情地给胡云倒了一杯茶。于是,胡云坐下来,跟她聊天,聊她的家庭,聊她的事业。女老板叹了一口气说:“男人不可靠,女人还是要靠自己,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她说她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所以才维持婚姻。她坦言自己很忙,而丈夫常常动花花肠子。胡云问可不可以看看他们的`全家照,女老板很豪爽,立刻从手机里调出他们的全家福,跟胡云从江敏钱包里看到的一模一样。胡云的心一阵紧缩,努力控制着自己,跟女老板又寒暄几句,就赶紧离开。

胡云真的是欲哭无泪,没想到自己在被背叛,被离婚之后,又遭遇了一场感情欺骗,真不知还能相信男人吗?

相信我我就做给您看 篇7

是啊,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批评教育, 但是只有学生的心和教师相通, 批评才起作用。成功的批评如春雨, 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在我的记忆里, 也有这样一件事:

那是在一节语文课上, 平时学习成绩一般、表现较差的一位学生在悄悄地玩橡皮泥。我当即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地批评了他, 说了他一大堆“不懂事”、“不争气”、“不学好”之类的话。当时我想, 这样严厉的批评也许能刺激一下这位学生懒散的思维神经, 让他反省一下不求上进的后果, 进而产生上进的欲望。可接下来, 这位学生的表现并没有如我所希望的那样, 反倒摆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于是, 我把这位学生叫到身边, 准备跟他好好谈谈。他一开始不吭声, 憋了半天才说了一句:“反正我学不好, 就这样子了!”

“你没有去努力, 怎么就知道自己学不好呢?”我问。

“您那天就这么说的。”

听了这位学生的话, 我深感自己的教育方法有过错。那次过激的批评, 非但没能激发这位学生渴望上进的情绪, 反而挫伤了他脆弱的积极性。于是我改变了态度, 诚恳地对他说:“那天我批评你的语气过重了, 把话说绝了。其实, 你很聪明, 反应也很快。如果你努力克服以前的缺点, 专心学习, 我相信你一定会学得很好。”

听罢我的话, 这位学生十分惊喜, 感动地说:“您能相信我, 我就做给您看!”多好的一句话啊, 这给了我深深的震撼!

以后, 每当我要批评学生时, 耳畔总会想起这位学生的那句话:“您能相信我, 我就做给您看!”的确, 教育是一门艺术。世上没有哪一个学生天生喜欢被批评。如何使批评像春风那样让学生接受, 太值得深思了。

韩三洙:我选择 我相信 篇8

2007年8月10日下午,与北京相邻的天津自然也没躲得开“桑拿气候”。韩三洙会长刚开完会,匆匆赶来欣然接受采访。他身着运动休闲装,和蔼、面善,精力充沛,行动敏捷。“你好,你好,非常抱歉,让你久等了,实在是太忙了。”刚一见面,韩会长就忙不迭地说。虽然中文说得不很流利,但是看得出他非常喜欢说中文。

作为天津韩国商会会长和阿罗马(天津)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韩三洙在天津生活了十余年,因而见证了天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995年,他在天津投资创办独资公司,几年来,他的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资金从当初的50万美金增加到了目前的3000万美金。像所有来津投资的韩国商人一样,他曾经也在考虑是不是要在天津投资,他回忆说:“当年,我在印度以及马来西亚等国进行了考察,但是我认为中国是个无限的市场,如果在天津投资,一定会成功的。当时天津的领导非常诚心诚意地对待投资者,他们的出发点都在为投资者着想。他们非常详细地向我介绍了当地的投资环境,热情邀请我来这里投资。我认为,天津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完备,和韩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拥有相同的文化氛围,最后还是选择了天津。”

“我很看好企业在天津的发展,但是相比较中国的企业,韩国公司具有一定优势,比如服务还有产品质量。韩国企业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很到位的。即使半夜,人家需要,也要提供服务。”

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天津的加快发展和扩大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落户天津,天津三星公司、锦湖轮胎社、大韩航空有限公司、汉拿(天津)房地产、LG、世韩集团、胜胜木业社德铃通信等韩国知名企业先后在天津落户。

“由于天津是个大城市,所以我们韩国商会在收集天津各个区域的优势资料以后,按地区、行业分别给他们介绍。韩国的主导企业是半导体、通讯、汽车、重工业、生物工程。今后随着滨海新区的发展、天津的发展,这些企业还将不断的加大投入。韩国有很强的技术,也有很多资本家,我会帮助他们在天津投资。制造业离不开水电,希望搞好供水供电。也希望中国文化设施以及体育设施更完善,还有居住环境更好些。”韩会长十分看中滨海新区成为国家战略所带来的机遇。

韩国企业投资的重点一般都集中在手机IT产业,还有通讯、计算机、汽车、半导体等这样的尖端技术上,同时也有着向更多的领域拓展的趋势。今年7月举办的“韩国友好周”中,来津的众多韩国企业主要考察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状况,希望能在滨海新区进行基础材料、制药、纳米技术、生物电子技术、信息通信等行业的投资。2006年,天津与韩国贸易额达到110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了近40倍。目前,韩国在津投资企业累计达2600多家,实际投资额30亿美元,居来津投资国家和地区的第5位。除制造业外,滨海新区自去年大力引进的服务外包型企业也成为吸引韩国投资的一大亮点。通过吸引更多的金融、物流韩国企业来津,是天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的一大捷径。

说起在天津的这几年生活,韩三洙颇有感触,他觉得天津给他的最大感受就是时刻都在变化:“环境有方面有很大的变化,与10年相比天津新建有很多高品位的住宅公寓,生活上更加便利,很多韩国人喜欢的饮食在这里都能够购买得到。以前每周只有三次去韩国的班机,现在已经增加到11次。”

上一篇:神奇教室小学四年级作文600字下一篇:大学生村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