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开课教案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公开课教案(共10篇)

大学公开课教案 篇1

语文公开课教案-语文公开课教案

语文公开课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语文公开课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语文公开课教案

大学公开课教案 篇2

所谓选课是指精选公开课的教学内容。由于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研素养的课, 因此, 其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引领性、前瞻性, 是交流、研究、提高的重要途径。那么, 选课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呢?综合参与讨论教师的观点得出如下结论:

(一) 选取自己擅长的课

教师对这类课的理解最深刻, 挖掘起来会更有深度。

(二) 选取容易组织与展示的课

如, 前滚翻比较容易组织与展示, 而长跑则难以组织与展示, 所以相比较而言宜选前滚翻, 而不选长跑课。

(三) 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要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性、教育性, 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二、设计是基础

要想达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在教案设计时必须要统观全局, 做到既要备教材、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学法;还要备场地器材、备组织。在此, 笔者将参与教师提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设计观点整合如下:

(一) 备教材

1. 研究教材重点和难点。

在备教材时, 可以设计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 突出重点和难点, 以加速教学进程, 提高教学效率。

2. 研究教材的先后顺序。

教材的安排要旧, 因为精力充沛时更易掌握新技术;要先灵敏速度后力量耐力, 以有效发展小肌群;要先负荷大后负荷小, 以促进身心的快速恢复;应将易引发兴奋的内容置后, 以促进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学习;上下肢练习要合理搭配, 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 备学生

1. 备学情。

要根据学生掌握教材的程度安排教学内容, 如, 如果学生的篮球水平比较高, 可安排行进间运球, 反之则安排原地运球。

2. 备人数。

备学生时, 要了解学生的总人数, 以及男女生的人数, 以便安排练习的队形和进行分组。

3. 备班级特点。

授课班级的特点是活跃型、沉默型, 还是调皮型, 对此, 教师要进行认真了解, 并根据不同的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 备教法、学法

1. 设置教学情境。

应设置一个大的情境, 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 常用教学情景包括故事情境、游戏和比赛情境等。

2. 教学语言要适当。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如, 儿童化的语言无疑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幽默性的语言是初中生快乐的催化剂。

(四) 组织教学

1. 各环节衔接要自然。

教材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 决定了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如, 当部分学生还沉浸在前一个教材里兴奋不已时, 教师可以设计几句导语, 引导他们顺利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

2. 队形调动要准确。

应注意队伍的调动方式, 如, 可借助游戏法调动队形, 以保证课堂高效进行, 避免混乱现象发生。

(五) 场地器材

1. 提前做好准备。要妥善安排场地器材, 场地规划要做到简单易行。

2. 器材摆放要合理。器材摆放要便于教师观察、指导学生的练习, 否则, 指挥上往往会顾此失彼。

三、编写是关键

(一) 写文字教案

表格式教案的最大优点是简洁明了、层次清楚, 但是, 由于表格自身的限制, 需要教师抓住重点进行书写, 很多的细节难于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因此, 书写公开课教案时, 建议写纯文字教案。

(二) 注意事项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武汉大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5-0044-03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学习的方式和途径都发生了改变,同时教师教学的方式和模式也跟传统的课堂不一样了。终身学习也被大众接受了,但是教师资源和网络学习资源缺乏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怎样利用有限的师资和学习资源,使之发挥更大的效果,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更好的学习资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早提出视频公开课来解决这个问题,将学院的全部课程资源都在互联网上共享。耶鲁、哈佛、牛津、剑桥等世界知名大学也先后在网上对外公开校内课程。我国的视频公开课是指于2011年11月正式上线的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1]由教育部建设的“爱课程网站”作为课程的发布平台向公众免费开放,这些课程重点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到目前为止爱课程网站上的视频公开课有原来的20门课程增加到现在405门课程,现在课题的选择也变得更加丰富,不光有人文社科类的,也有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的课题。武汉大学从12年起开始制作视频公开课,目前有10门上线。

到目前为止,武汉大学上线的视频公开课总共有十门:赵林教授的《古希腊文明的兴衰》、郭齐勇教授的《中国古代思想智慧》、潘迎春教授的《西方历史的源头》、李工真教授的《德国大学现代化》、尚永亮教授的《唐诗艺术》、李建中教授的《中国文论经典的诗性魅力》以及孟勤国教授的《生活中的物权》、汪小凡教授的《校园中的植物世界》、陈向东教授的《微生物的世界》、测绘学院的院士及知名教授讲解的《走进测绘殿堂》。在爱课程网站上,这几门课程里面,尚永亮教授的《唐诗艺术》点击率是最高的,达到四万多人。笔者作为视频公开课制作的一份子,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公开课要顺利通过教育部的审核,需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主讲教师方面

视频公开课,主讲教师要把知识点用自己的言语和肢体语言透过摄像机镜头传递给观众,那么教师就不能只是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在讲台上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2]因此主讲教师本身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事前要做好准备,分配好时间,把知识点讲清讲透彻。武汉大学的赵林老师在他的论文中说由于讲完希腊悲剧还要讲希腊的喜剧,占用了希腊哲学的课时,希腊科学的发展史更是由于时间限制没有讲。因此在视频公开课之前教师要做好准备,知识点怎么讲,花费多少时间都要心中有数。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3]

中国视频公开课是给电脑面前的学生学习的,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会比较少,这跟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不同,怎么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完整个课程,这就需要教师方面要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表情或肢体动作结合起来。而且教师在讲堂上要放松,事先和拍摄人员沟通好,不要有紧张的情绪,这样可能会影响公开课的制作效果。教师讲解的内容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枯燥无味的知识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有兴趣学下去。如武汉大学汪小凡教授的《校园中的植物世界》,以校园作为天然的课堂,采用课堂教学与户外考察相结合,带领学生领略武汉大学的美丽风景,认识校园中的植物,学习鉴别植物的方法,了解武汉大学百年校园的植被变迁。这样的课程会使很多人有兴趣,一方面可以学到知识,一方面可以了解武汉大学,领略武汉大学的风景。并且这门课不仅有课堂内的理论知识讲解,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

从武汉大学的十门公开课来看,中国高校的视频公开课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国内建设的四百多门的视频公开课,教师传授知识的形式大部分依然是师讲生听,教学的形式相对比较刻板。教师比较依赖于PPT,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学生的参与度不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国外的公开课在世界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视频公开课采用的事开放而思辨的教学方式,启迪学生去思考。比如哈佛大学的《公正》,教师不断的给学生选择,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4]武汉大学目前的十门公开课有九门是采用传统的这种教学方式,只有汪小凡老师的《校园中的植物世界》里面的三讲是在户外拍摄,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大自然的环境下学习校园中的植物。因此在摄像机前面怎么样让自己的课能够吸引观众受到大家的欢迎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教学方式上要有创新,不能仍然停滞在传统的师讲生听的状态。这是笔者认为目前视频公开课的核心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视频公开课的利用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交互性差

这里的交互性包括课堂上生生交互、师生交互以及学生与平台之间的交互。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互式教学的重要环节,缺少交互形式使得教学过程不完整,是对视频公开课的一大诟病[5]。视频公开课的受众是全社会大众,而社会大众的差异是很大的,从而使师生交互以及交互环节的设置都很困难。学生与平台建设之间的交互是从课后教师答疑这部分来说,学生在网上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并没有及时的就学生的提问做出回答。因此想要视频公开课的利用率提高,课程的交互性就要提高,要从这三个方面来提高交互性。

二、公开课视频的制作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1.视频的制作过程

武汉大学视频公开课的拍摄是由教育技术工作室完成的,场地选在一个小型的报告厅里面,报告厅里有设置好的灯光,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讲课的背景是有武汉大学特色的巨大的图画,背景能够跟灯光很好的配合。在拍摄前会跟讲课的老师讲解一下录制的流程,一方面使老师放轻松,克服面对镜头的紧张感与焦虑感;另一方面使我们拍摄人员了解教师的上课安排,提前做好准备。同时也要提醒下面听课的学生,关闭手机或静音,认真听课,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神面貌要饱满。endprint

拍摄的器材选用的松下的P2高清摄像机,有五个机位。全景、右机位、左机位、学生场景以及主场景。全景是作为交代镜头,并且作为备用镜头,右机位、左机位以及主场景的摄像机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记录老师的上课过程,学生镜头是捕捉学生上课时的状态以及学生 回答老师问题时的状况。这时总共有六路信号,还有一路专门记录教师的PPT,在多机位视频拍摄的时候,镜头需要切换最终输入到一路视频信号中。我们采用的是ESP的多机位现场切换,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后期视频的编辑。在拍摄的过程中最好对教师的口误或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进行记录,便于后期的剪辑。在教师准备好以及摄像机开始工作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摄像,一位工作人员在切换台进行视频信号的切换,根据教师讲课的内容选取六路信号中合适的信号作为最终的视频信号,并对不同的教师角度进行切换,以免显得画面内容单一呆板。工作人员再对录好的视频进行剪切,对不好的或出错的镜头进行后期编辑。

视频制作完成以后交由教育部,教育部组织专家对视频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审查,主要是审查教学内容的正确性、科学性、逻辑性等方面,特别是版权方面。如《走进测绘世界》里面涉及到的每一张地图都要标明出处。审查合格以后上传到爱课程等网络平台上。

2.视频公开课的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发现在视频制作完成送到教育部审核,之后会有很多的问题,有很多要改掉的小细节,现总结如下:

(1)版权的问题

视频公开课的成片的版权归属应该很清晰,在录像中所使用的图片及视音频等素材要避免版权风险,要在片中明确注明出处。在视频公开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为了增加视频的丰富性和生动性,需要在视频中插入一些跟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这些图片都需要注明来源和出处。如《走进测绘殿堂》里面的每一张地图都要很清楚的标明出去,在后期修改的时候很多有一大部分就是要在图片中添加图片的出去,因此在前期准备PPT的时候要注意明确标明PPT中所用图片的来源。

(2)准确性的问题

在后期修改的时候,有部分错误是上课时老师没注意有讲错的地方或者是所准备的PPT中或者是唱词中有很明显的错误,如错字或用词不当等等。在前期制作PPT时没有认真检查PPT中的文字,导致送上去审查以后才发现有很多的低级错误。PPT如果出现错误修改会很麻烦,因此主讲教师在拍摄之前一定要对PPT进行认真的检查,以确保其准确性。图片与真实的情况不符,如国家地图的比例不能随意更改,因为正确的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所用的图片要慎重考虑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民族、宗教及对外关系等问题,地图上涉及到的领地一定要标明的很清楚,避免产生政治误会。

(3)涉及机密问题

由于公开课是开放的,任何想看的人基本上都看得到,涉及到国家安全和不宜公开的地理坐标数据被标注在地图上,不适合在公开课上对外发布的,这些是不能在课上讲的,即使拍成了录像,后期也要减掉。因此在拍摄之前,主讲教师要搞清楚哪些是涉密的,不适合对外公开,则将此知识点不录像或者不讲,以减轻后期的剪辑工作。

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是教师在前期的准备工作要仔细,仔细检查看看有没有不科学的地方,对于所用的PPT里面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检查。二是在拍摄时要与拍摄人员及时沟通自己的想法,如什么时候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好让拍摄人员把镜头切换到学生。三是在教育部的修改意见下来以后主讲教师应及时与后期的编辑人员沟通,哪里需要修改,该如何修改,这些沟通以后后期的编辑人员对视频进行修改。

视频公开课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想要有效地推进视频公开课的建设需要多方的努力,做大量的工作,因此中国高校视频公开课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闫艳凤.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软件导刊,2013(3):43-44.

[2]李益,范雅琳.对中国视频公开课的几点建议——基于逃课族的视角[J].软件导刊,2012(2):79.

[3]赵林.视频公开课“古希腊文明的兴衰”建设浅谈[J].中国大学教育,2012(3):17.

[4]傅吉艳,陈仕品.哈佛大学视频公开课《公正》设计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1):18-21.

[5]刘颖,王向军,嵇斗,单朝龙.国内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现状研究与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33(2):104-105.

望岳教案 公开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a、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b、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c、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

a、重点字词的含义;

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难点】:

a、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ppt、道具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五岳”导入。

2.欣赏泰山景色并描绘泰山。

(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下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二、作者并背景介绍

1.指名简介作者。师补充要点:杜甫人称“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2.背景:应试落第。

三、初步朗读

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四、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内容。2.快速抢答,字词解释。

五、深入研读

师:诗题叫《望岳》,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1.首联“岱宗”两句。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设问。●字词解释,梳理大意。

重点:“岱宗”、“夫如何”、“夫”、“齐鲁”、“青”、“未了”。●指导概括并板书:远望 青翠苍郁、绵延不绝。● 齐读。

2.“造化”两句。

● 字词:“造化”、“神秀”、“钟”、“阴”、“阳”、“割”。● 指导概括并板书:近望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板书——“近望” 3.“荡胸”两句。

● 字词:“荡胸”、“决眦” “入” ●看ppt图片,演示“决眦入归鸟”。

●指导概括并板书:细望 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六、名句赏析

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 ——一览众山小。

2、“会当”两句释义。

3、抒发了杜甫怎样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4、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启示。

七、总结课文

1.完成填空: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 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思想感情。

讨论后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八、背诵竞赛

九、作业:

1.字词解释抄2遍。2.抄写原诗并翻译。

板书:

望岳

(唐)杜甫----“诗圣”

首联: 远望 绵延不绝、树木苍翠 颔联:近望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颈联: 细望 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尾联: 不畏艰难 俯视一切

附原文:

望岳

《苏幕遮》汇报课公开课教案 篇5

周邦彦

一、导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ppt)

同学们一起填一下这三个空。这些诗句的描写对象有何共同点?(生:莲)对了。我国古代诗人对“莲”情有独钟,他们用一支生花妙笔写下了许多关于“莲”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莲相关的宋词《苏幕遮》,作者周邦彦(ppt),他是婉约派的典型代表。(板书:苏幕遮 周邦彦)同学们把书翻到50页。

二、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解,疏通诗词大意,看看有哪些字词不懂?(教师点拨:吴门:江南的苏州,也可以说苏杭一带,此地多莲花。所以,柳永的《望海潮》里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的美景。相忆:就是忆相,“相”偏指一方,可翻译为“我”。)哪位同学可以朗诵下诗歌。(提示:语调 语速)齐读。

三、整体感知

读过此诗,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ppt)——思乡(板书)从哪里看出来?

——故乡遥,何日去。久作长安旅(重复肯定)

家住江南苏州园,天涯漂泊客京城。路遥何时是归程?“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思乡之情溢于言表。通过作者的人生经历同样可以看出他的思乡之情,下面了解下作者:周邦彦(1056-1121)是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生在仕途上辗转,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诗成为他词作的重要题材(ppt)。(钱塘——家住吴门

漂泊——久做长安旅)

四、精雕细琢

那么作者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呢?——景

(一)那大家先来看上片(齐读),上片重在写景,景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

——沉香、鸟雀、风荷(提示:学生可能会答到“初阳”等,教师在肯定他的同时,强调那是次要意象。)

(二)诗歌的魅力在于简约的语言往往能激发我们无穷的想象。根据三个主要意象概括一下描绘了哪三幅图画?

——燎香消暑图;鸟雀檐语图;风荷飘举图(板书)

优美又形象,我们一起来赏析这三幅画面,看看它们美在哪里?

作者在写景过程中一定有独特的关注点。我们可以从立足点的角度观察写景过程中是否存在远近、高低、俯仰的变化,比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也可以从感官的角度,调动五种感官;也可以从手法。也可以从练字角度,化腐朽为神奇。那么这三幅图片的美,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呈现的?

1、感官描写

燎沉香——嗅觉 听雀语——听觉 观荷举——视觉

调动了这样几种感官,让我们更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不但能嗅到沉香,能听到鸟欢快的叫声,还能看到荷随风摇曳的风姿。这图美不? 那除了感官描写还有哪些方面?比如练字。

2、炼字

“呼”:呼唤,写出小鸟叽叽喳喳的欢快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同时,古诗词中鸟雀呼唤还暗示着雨过天晴,所以这一句暗示昨夜有雨,今朝即将放晴。“窥”:窥看、窥探,写出了鸟儿们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东张西望的有一点点怕人的神态。

3、感官炼字鉴赏完了,那老师还想从意境给同学们鉴赏一下

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什么说能得荷之神理者?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清圆可见雨后荷花清新饱满之态,一一表现荷花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有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风写出了荷的动态美,就如徐志摩《沙扬娜拉》中有这样一句话:“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一个风字就把荷在风中妩媚娇羞的神态展现出来。举,挺拔修长、亭亭玉立之感,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荷的阳刚健康向上的美。那么“风荷举”风举相结合更让我们看到了妩媚中透着风骨的荷之美。所以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可是,如此美的景致为什么会勾起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呢?我们来看下片(齐读)

(三)下片抒发了思乡之情,那我们看看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你认为前四句哪个字能较好地体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遥,从杭州到开封,在古代确实要走几十天才能到。有种路途迢递,山水阻隔的感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慨叹:何日去?

——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我觉得在这里“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当你对一个地方厌倦了,即使时间不太长,也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久”可以看出作者已萌生了归去之意思。

——旅。旅居,客居之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重乡土情结的民族。旅居外地,只能像一个没根的浮萍一样漂泊,缺少一种归属感。

(四)遥、久、旅都体现出作者客居他乡心念故乡,但是这种思念却没有亲口说出来,他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的?

——五月渔郎相忆否?问“渔郎”是否想起我。用了什么手法?——想象,明明是自己思念故乡,却问渔郎是否思念我。这样写,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及亲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腻真切,而且独辟蹊径,不落俗套。类似手法在思乡诗中比较常见,比如: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齐读)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哪一句用了想象?突出什么呢?

(作者宦游在外,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作者却不直说自己冬至日形单影只地思念家中的亲人,而是通过设想家中亲人深夜难眠念叨自己这个“远行人”来表达自己思家的复杂细腻情感。)

(五)这首词主题是思乡之情,那上片的景与下片情有怎样的联系呢?

——风荷。台湾诗人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诗的序言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词人的故乡盛产莲荷,于是词人由眼前的“风荷”自然联想到家乡。也就是说风荷将“景”与“情”的联系起来。过渡自然,不着痕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词人的笔下本非北方特色的风荷竟也是如此的摇曳生姿,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 “以我观物,外物皆着我之色彩。” 这就是整首词,我们再齐读一遍。

五、总结:全词章法严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间由“荷”这个意象连接。写景由室内到室外,由拂晓到初阳,时空分明;由沉香到风荷,意象繁复而有序,人物情感也随之变化,复有层次感。抒情先由距离之遥远,时间之久远渲染烘托,然后情感升华到梦回家乡,暂得慰藉。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

六、这首词我们就讲完了,那么我还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属于哪个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闺怨诗或宫怨诗)羁旅诗。何为羁旅?长久寄居他乡。因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长期客居他乡,滞留他处,处境艰难,心情郁闷,遂将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写下成诗篇,就叫做羁旅诗。那这样一首诗常会表达什么情感呢?思乡之情。除了思乡之外呢?还可以表达什么情感呢?我们看几首诗。《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壮志难酬)《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羁旅之愁,孤寂之感)《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抑郁不得志)《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羁旅之苦)羁旅诗的主要思想内容: ⑴羁旅之愁,孤寂之感 ⑵思乡怀人之情 ⑶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 通常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呢? 月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孤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猿“风急天高猿啸哀”

音乐公开课教案 篇6

2015—2016(下)

年级:八年级 授课教师:黄临霄 科目:音乐 课题:《樱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初步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

4.学习和掌握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并用它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旋律创编

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樱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请同学们根据音乐的风格判断是哪个国家的歌曲?(印度、日本、朝鲜)在这三个国家中,哪个国家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呢?(日本)

教师介绍日本的民俗风情

1.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的起伏变化。2.师问: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引出樱花相关文化)1.讨论歌曲的音乐特点 2.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创编.3.教师给出4小节简单节奏写在黑板上,请学生随意组合都节调中的音符,感受都节调是构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的因素

4.总结形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因素是日本的民族音乐调式:都节调

用舞蹈形式表现音乐 教师进行本课的小结学生听讲 欣赏图片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用U音轻声模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学生对歌曲进行感情处理.4.跟随老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讨论:a.音乐结构简单b.旋律自然朴素c.都节调式的运用 2.请学生把歌曲《樱花》中的各个音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且哼唱出来。(3 4 6 7 1)这就是日本的民歌调式,叫做“都节调式”。3.集体演唱分享自己的作品。

学习简单日本舞动作,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演唱《樱花》。学生谈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感受不同风格的歌曲,一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音乐软件引发学生兴趣。

大学公开课教案 篇7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音频,录制技巧,后期制作

2010年, 网易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 引进包括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 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的视频课程, 首批上线1200集, 其中200多集配有中文字幕。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启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以来, 不断有新的课程上线, 计划到2015年末建设500门以上的视频公开课。“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同时也是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战略的重要手段,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浙江传媒学院拥有全国第一辆高清电视转播车, 配有八套汤姆逊LDK 8000高清摄像机、雅马哈DM2000数字调音台, 结合学校200平米演播厅, 对杭州及周边各大高校进行视频公开课录制及制作工作。自2011年以来, 录制并制作了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十余所高校的视频公开课, 受到了各大高校的一致好评。

那么, 怎样提高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音频前期录制以及后期音频处理两个关键问题呢?本文结合参与录制的将近五百节视频公开课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 顾名思义, 就是把公开课录制的脚本和各项注意事项都计划好的一个过程。每一节视频公开课的录制, 都需要前期与老师沟通, 确定拍摄方案以及拍摄地点。拍摄地点的选择不同, 就意味着收音环境的不同, 那么就需要我们对不同的录制环境都要指定一套相应的收音方案。

对于普通类授课, 我们最常采用演播室录制。

课程主讲人在讲台周边授课, 根据需要采用领夹式话筒或者头戴式话筒。对于一些头部摆动频率不是很高的授课教师, 我们采用领夹式话筒, 领夹式话筒体积小、灵敏度高、噪音低、可承受高分贝的声压级而不失真;而对于在授课时, 来回走动范围比较大的授课教师, 我们采用头戴式话筒, 头戴式话筒的拾音头靠近嘴边, 可以配以心形或超心形话筒, 拾音效果好, 并且不易啸叫。在演播室的录制环境中,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视频公开课, 虽然主讲人是授课老师, 但是也会涉及到提问环节, 所以我们在演播厅里布置1至2个强指话筒, 用于收同学们回答老师问题的声音, 另外, 有老师也会指定学生单独回答问题, 那么就要在现场准备手持话筒。

对于实践类授课, 例如体育类课程, 一般采用无线收音设备, 主讲教师采用头戴式话筒, 在动作示范时便于收音;体育类课程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较少, 而跟着教师做动作的情况较多, 因此, 现场需要吊杆, 收学生和老师运动的环境音。

二、公开课录制环节

公开课录制过程, 就是按照事先计划好的脚本和方案, 用摄像机、拾音话筒等器材进行实地录制的一个过程。视频公开课的主要音源就是授课老师的语言声, 也就是“说话声”, 因此音色和音量的起伏变化不是很大, 常用的录制方式就是近距离拾音, 对音色的加工也不需过多, 只需要保持原声的清晰度和圆润度, 再加以适当的降噪处理即可。为了提高音色的艺术表现力, 可以适当通过调音台, 对四段均衡器进行调节, 详细如下:

(1) HF:6—16k Hz, 影响音色的表现力、解析力。

(2) MID HF:600Hz—6k Hz, 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清晰度。

(3) MID HF:200—600Hz, 影响音色结实度。

(4) LF:20—200Hz, 影响音色的浑厚度和丰满度。

因为我们采用高清电视转播车录制视频公开课, 停车位置与演播厅之间距离较远, 用音频线传输, 音质损耗的比较厉害, 因此我们在演播厅设置一级调音台, 通过一级调音台将声音放大后送入转播车的二级调音台, 这样, 保证了声音信号录制下来损耗小, 音质好。此外, 在公开课录制环节, 我们后期需要对讲课老师的授课内容添加字幕, 因此, 一级调音台输出一路给电脑, 单独录制授课音频, 便于课程录制结束后立即开展打字工作。

三、后期制作

前期准备, 课程录制, 后期制作这三个阶段是视频公开课制作的完整过程的主要阶段。后期制作阶段就是通过各种编辑软件, 对录制好的公开课音频文件进行后期整理、编辑和制作, 知道最后成片制作的一个过程, 也是公开课录制的最后一个阶段, 也是一个总结和早创造的重要阶段。

公开课录制声音后期制作编辑的方式有很多, 一些编辑软件, 如edius、Ae等都能对声音进行简单的处理, 或者利用专业音频处理软件Cool Editpro来处理音频。不论是通过哪种方式, 最终的效果就是画面与声音有机结合, 力争给观看者带来声音的时间美感和空间美感, 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结语

视频公开课的音频工作有其特殊性, 我们需要懂技术, 也需要懂艺术;要懂声音, 也要懂画面。调音台、话筒、效果器、录像机, 这些相关软硬件知识都需要去掌握。画面和声音的艺术表现手段需要去把握, 只有这样, 技术手段才能更好的为艺术服务, 才能制作出更好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参考文献

[1]刘嘉彧.浅谈录音技术中人声的处理手法[J].时代教育, 2011 (03) .

大学公开课教案 篇8

关键词:网络公开课;大学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06-02

2010年下半年以来,网易、新浪等商业性网络媒体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程共享频道,世界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程录像在国内迅速蹿红,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这一现象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大新闻事件之一。在分享共享国际名校资源丰富的网络公开课教与学乐趣的同时,我认为它对我国大学教育有三点启示。

启示一:走向开放是大学教育的大势所趋。2001年的4月4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宣布,该校网络课件开放工程正式启动,时至今日,美国已经有20多所大学加入这个行列;在欧洲,自2006年开始启动了英国开放大学的“开放学习”计划等三个开放教育资源项目;在日本,已经有16所大学公开了部分课程;在台湾,已经有14所大学公开了其课程。此外,阿富汗、澳大利亚、奥地利、巴西、加拿大……也都不同程度的推出了相应的开放式课程。[1]据诸多相关文章披露,开放课程在全球已是燎原之势,我认为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曾说:“我们也必须下决心利用我们的新科技,利用它们来对全世界的人类赋予知识和力量,让教育更为平民化……因为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使命:协助提升全世界每个角落的高等教育。这个计划基于两个价值观:机会与开放性。这两个价值观让我们的大学与国家强盛,这两个价值观也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安全与繁荣”。[1]这段话明确阐明了网络公开课的意义,一是让教育平民化,二是它的机会与开放性,将会让我们的大学与国家强盛、让世界更加安全与繁荣。我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理应有这样的担当——在让全世界变得安全与繁荣的同时发展壮大自己,提升我们的教育水平,使高等教育平民化,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10年7月29日,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制定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依据我国教育现状,发展高等教育,使之不断走向开放,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来说至关重要。而高校的网络公开课是高等教育不断平民化的一个不错选择。其原因有二:一是网络公开课受众广。有数据显示,麻省理工开放课程的使用者中,42%是在校注册学生,43%是校外自学人士。耶鲁大学的情况也类似,校外的资源使用者占到了69%。英国公开大学的开放课程经常出现在iTunes U下载排行榜前五位中,课程依难度分为“导论、中级、进阶、研究”四个等级。[2]2010年7月9日,VeryCD U正式上线,中国网民的热情被一下子激发了,从浏览量看,VeryCD U上各热门课程的浏览量都突破了百万。其二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当年从哈佛大学辍学的比尔·盖茨曾说,未来最好的大学就是互联网。在看了麻省理工的开放课《固态化学导论》后他留言,“我从这些讲座和课程资料中学到了很多,谢谢你们把它放到网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外国名校课程之所以在我国社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除了课程本身的魅力之外,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也是重要一点。它为我们建立学习型社会,真正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有效而便捷的途径。

启示二:培育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基石。在追捧网络公开课的热潮中,据说人文类课程最受欢迎,大家不仅想从里面学知识,更主要是学西方的思维方法,网络名人和菜头也曾经在博客里推荐开放式课程时写道:“单看西方思想家的思辨过程,就已经足够性感。”甚至有人惊呼,“原来人文也可以性感”,教育者传授的不单单是知识,还有道德、审美、智慧、伦理。2011年3月19日,复旦大学邀请哈佛大学的人文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桑德尔来讲《什么是正义》,结果据到场的学生讲,“场面从来没有这么火爆过”,能挤进讲堂站着旁听的同学已经是极其幸运的了。[3]桑德尔教授在中国的突然走红,全仰仗于网络公开课的流行。他在哈佛教授的那门课程《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算得上是网络公开课的里程碑,这个道德与政治哲学的入门课程,是最受哈佛新生欢迎的公开课。每周超过1000位学生坐在哈佛的大礼堂里,听桑德尔侃侃而谈,学生们同时还将接触过去一些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康德、密尔、洛克,然后师生们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世界一流大学人文教育的卓越成果。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都充分体现了对人文教育的重视。[4]斯坦福大学在其通识教育中拟定了9类课程——文化、理念与价值,世界文化,美国文化,数学,自然科学,技术与应用科学,文学与艺术,哲学、社会与宗教思想,社会与行为科学,要求学生从这些类别中至少选修11门课,其总学分不得少于60个,占规定学分的33%。而且选修课的要求一点也不亚于专业课。[4]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课程设置和他们的教育思想就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在这个目标之下人文教育举足轻重。

启示三:我国的高校公开课建设应理性认识差距。我国的大学也有公开课,教育部于2003年4月提出了建设“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精品课程项目,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内提出启动精品课程,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但是却没有多少学生追着看。这主要是因为许多高校的网络公开课多以教纲为主,视频十分少见,而在一些知名高校的“课程中心”中虽有视频一栏,但点击后却显示“找不到”。有视频的,不是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就是没有学生,老师对着PPT讲授,视频乏味呆板。更有甚者只摘录教学过程的部分片段作为视频,课程被肢解的面目全非,根本无法体验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精品不精,而有残品之嫌。况且这类课程“重申报、轻建设、难共享”,却是不争的事实,根本就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尤其是2011年3月26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关注网络公开课:国家精品课养在高校人未识》的视频报道,再次深刻传达了我国公众对中国大学网络公开课的渴望。2011年10月12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于是2011年11月9日,由教育部推出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网易、新浪公共网络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它标志着国内一流高校的课程,已经通过网络这个开放的平台惠及普通公众。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显示,目前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挑战也是机遇,有挑战才有价值。今后,我国还将在高校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程后,推出资源共享课程,作为开放教育资源的一部分。按照教育部的工作思路,建设资源共享课程是要实现全程教学录像、演示文稿、试题库、素材库等课程资源的网络共享,它的意义与目标在于带动教师在课程设计理念、模块构成、知识点讲授、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是对课程的全方位考量,实现学生在线学习、跨校选修,使学生享受到更多的优质课程资源。[5]推进网络公开课,还涉及许多问题,比如学校办学自主权、办学理念、知识产权、教师教育自主权等,可以说一堂课所接受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清醒认识到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存在差距。因此,我们应理性的分析自身,认识中国教育的积弊、中国教育在世界的位置,对我们的国家与世界的责任,朝着我们的办学方向迈出我们坚实的步伐,并期待我们的教学成果能与世界共享。

人人影视的内容负责人夏弘毅在“让我们重塑教育理念”的公告贴中这样写道“2010年7月9日,我们回望1919年5月4日,会不会与有荣焉?”把网络公开课的意义提升到五四运动的高度,我还真不敢苟同,但是它至少让我们感到了触动,触发了我们的思考,就像桑德拉教授《公正课》的结尾语: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了哪些知识,而在于触发了你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黄艾禾,陈薇.中国志愿者助力网络公开课[J].中国新闻周刊,2010,(46).

[2]季天琴.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走红,学者称我国高校存硬伤[J].新民周刊,2010,(47).

[3]中国信息大学新闻网.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如此走红为哪般?[DB/OL].

http://www.ciu.gov.cn/News/2010-12-22/101222021318663.html.

[4]别敦荣,张征.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88.

[5]朱振国.当大学站上网络平台[N].光明日报,2012-01-18.

氓公开课教案 篇9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

2、理解《氓》的故事梗概,识别赋比兴等修辞手法

3、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能够结合注释读懂本诗,培养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2、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

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一起回忆诗经中熟悉的句子,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它们或书写追求爱情的幸福,或表达爱情不可得的惆怅,或表达相思之苦,或书写对爱情的忠贞,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经,学习它的另一篇有名的诗篇《氓》

二、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填空 补充:“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正如现在的表现方式——叙事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相当于现在的表现手法——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2、默写,通假字

三、诵读课文

1、自由朗读

2、听范读

四、理清思路结构

(一)、学生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本文三处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么?

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三处写淇水,是为了给我们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绪轨迹。淇水是女子这段不幸婚姻的见证。当初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见证我对你的温柔和痴情。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见证我对你的忠贞和专一。虽然婚后生活是贫困的,但当初我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对你是多么的专一,可是你却如此无情。

(二)按照故事的发展,可以分为几部分?三部分

五、分析探究

(1)第一层:恋爱

提问:

1、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2.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3.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4.品味“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明确]氓:急噪 任性

姑娘:温柔 体贴 痴情 迁就男子 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

5、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第二章前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姑娘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6、最后终于迎来了什么样的结果?

[明确]“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至此,一个完整的叙事段落结束。

7、提问:这一部分的感情基调如何?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哪些性格?

[明确]:感情基调:热情、幸福;性格:纯洁、善良、痴情、信守诺言。(板书)(2)第二层:婚变

1、第三章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2、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3、导致“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引导第四章)

明确:“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结婚后的“氓”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蚩蚩”到现在的“暴怒”,给女主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4、提问: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讨论)

明确:来自娘家兄弟的嘲笑,“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可以联想到可能母亲已去世,无人倾诉,从某个意义上说,也反映出哪个时代的人的爱情观。

5、提问:再来看看,女主人公从这场爱情中总结了哪些经验呢?女孩子们可要注意学习了。明确:“于嗟女兮„„”提醒女孩子不要被男人的花言巧语迷住,不要沉迷于男子的爱情。

6、提问:第二段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这一段感情基调怎样的?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感情基调:怨恨、沉痛;性格:任劳任怨。(板书)(3)第三层:决绝

自由朗读,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

A、看来,还是孔子说得好啊,“过犹不及”,爱情也一样,接下来看看最后一章,看看女主人公对这个薄情的丈夫是不是乞求?有没有凄凄惨惨凄凄?(没有)从哪里看出,反映出她性格哪方面?((教师强调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要从课文出发。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明确]:决绝地分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出她刚毅不屈,对丈夫遗弃毅然离去,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清醒、刚烈的。(板书)B、这一段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将昔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比。

六、总结及引导背诵

1、总结:《氓》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运用“赋”“比”“兴”及对比的艺术手法,将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却不失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做法则应遭到我们的指责。

2、以下面的线索为提示,指导学生背诵。相见—定情—相送—约期—相思—结婚 桑叶起兴—呼吁

桑叶起兴—回忆婚后生活—回家被耻笑 回忆:昔日—现在—做出决定

七、布置作业

1、查找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字的含义

2、将《氓》改成现代文,可以加入合理想象

八、板书:

恋爱 婚变 决绝

感情基调: 热情 幸福 怨恨 沉痛 理智刚烈 女子的性格: 温柔多情 任劳任怨 坚强 氓的性格: 老实 暴虐 三心二意

九、课后反思:

《桥》公开课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出示词语,抽生朗读):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2.这些词语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 ——老汉的。)

3.请大家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

4.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洪水汹涌、很是可怕……)那么洪水到底有多可怕?让我们一起感受洪水的可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请将你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读。

2.抽生汇报: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不能)请自由练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是场怎样可怕的洪水。

3.(出示课件)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生练习读。选择一句你能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师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读、齐读)

5.从这五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村民们会怎么办呢?

(出示课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6.你读懂了什么?(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况变得十分危急。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当;村民惊慌无措、惊恐不安!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3.生汇报。(师出示课件)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4.师: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眼里,老汉像——座山。5.从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时的老汉像一座山? 站。___站着(课件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从中你体会到老汉的什么精神?哪个标点引起你的注意?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课件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什么?(坚持原则,铁面无私)(抽读、师范读、齐读这几个句子)

6.(出示课件)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1.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2.你读懂了什么?(老汉和小伙子,原来竟然是一对亲生父子啊!)这是这篇课

文真正的结尾,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

为什么课文最后才交代他俩的关系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巧妙设置悬念。)学生交流汇报。

四、拓展文本,升华情感。

谈谈你心里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课文以“桥”为题有何用意?

它是一座木桥,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跨越生命的桥梁。

五、了解课文写作特点。

六、小练笔:

课文中说“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请你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考老汉应该会喊些什么,写一段话。

(生完成课堂练习,然后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 村民 老汉(村支书)

上一篇:梨林镇工作要点下一篇:3 联合会启动仪式筹备会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