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凡凡话作文

2025-03-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平平凡凡话作文(通用9篇)

平平凡凡话作文 篇1

时间过的真快,眨眼间半个多学期过去了。再回首,我不禁扪心自问:我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呢,还是根本就一无所获?

读小学的时候我和爷爷奶奶一起住,总是期待着双休日的到来,因为那天是我的“罗马假日”,我像一只长期关在笼子里的鸟儿,突然被好心的主人放出来似的,自由自在、快快乐乐、无拘无束。那种快乐兴奋的感觉简直棒极了!

可美好的日子总是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童年生活结束了,想想过去的我是那样的天真无邪,仿佛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我不禁哑然失笑。不过人终究要长大,就像瓜熟蒂落一样。

带着对童年的怀念我踏进了中学门槛,小学生活和中学生活好像是截然不同的两段人生。现在的我讨厌放假,哪怕是半天,假日在我看来都是度日如年,我不愿成为它的傀儡。在学校我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快乐与悲伤,可回到家好像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好累!好累!我面临的.将是预习和一大堆的资料书,心烦的时候真想把它们撕得粉碎,是它们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每天总是重复着同样的生活——上学、吃饭、做作业,睡觉。生活没有一点色彩,一切都是那样的单调。

可如果不这样,那我又觉得对不起为我而不辞辛劳的父母,在两者之间我豪不犹豫的选择了让自己累一点!每当一家人安静地坐下时,免不了永远都是那个话题——认真学习。他们为我计划着将来的生活,其实我心里明白他们是为了我好,但我并不以为常常挂在嘴边就是对我更深厚的爱,就可以让我的前途一片光明。

平平淡淡才是真作文 篇2

爸爸每次出门,妈妈总要叮嘱一大通。我正为电视里风花雪月、缠缠绵绵的爱情长吁短叹,不禁感慨生活的平淡无奇了。

一觉醒来,看到客厅还有光亮。我轻轻推开门,只见桔黄的灯光下,妈妈还在一针一线地织着毛衣,是给爸爸的。为这毛衣,妈妈已经好几个晚上没有睡好了。爸爸推开房门,走到妈妈身边:“别织了,快睡吧,很冷啊。”“没关系的,一会儿就好,那边冷,没有毛衣怎么行?你先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妈妈的眼神里略带一点疲倦。爸爸拗不过妈妈,只好放下手中的一杯白开水,又给妈妈披上一件外套。

平平凡凡话作文 篇3

望古代,有多少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舍弃了帝王的封赐,宁愿清贫穷苦也要归隐田园。他们的心中也许有一卷悠闲的画面―─草舍前的大槐树郁郁葱葱,宽敞的小院子宁静可爱;村里炊烟袅袅,村外群山环抱,溪水弯弯;没有华贵的珠宝绸缎,只有院中缓缓踱步的鸡鸭;没有官场的维诺奉承,只有村民质朴的乡音问候。种种田,养养猪,闲暇与朋友下下棋、聊聊天,日子清苦但有滋有味,那是多么如诗如画的农家生活!

正如陶渊明写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马致远向往的“小桥流水人家”……那平淡的生活,比起官场的荣华富贵远要真实惬意。

看今朝,平平淡淡的生活,没有波涛翻滚,没有轰烈的表演,真实而寂静,但偶尔泛起的`涟漪还是会让微笑摇曳。习惯的东西就是生活,炒青菜、红烧肉的香味,就是真实的家的味道。世界上再多的繁华亮彩,也抵不上平平淡淡的家的引力。含蓄固然可敬,绽放其实才是最完美的真实。

平平淡淡是一抹真实的风景。世人在平淡中学会从容,顶住挫折的同时还能安慰他人;在平淡中懂得善解人意,明白请求原谅的意义,也领悟到宽容别人的过失;在平淡中喜欢上四季不同的风情,喜欢上高山流水的诗情画意。我们在平淡中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活出潇洒奔放的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

《平平搭积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1个偏旁“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平平搭积木”,提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平平用积木搭什么?他为什么要搭积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上面提出的问题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词句不懂。

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教师要重视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平、这、住、呢”等字不容易读准字音,要重点指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读错的字音。在指导学生认字时,要尽量启发学生自己用多种方法认记字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地记住生字。如,“间”可以用“门”加上“日”,也可以把“问”中的“口”换成“日”。学生在平时经常见到“苹果”,启发他们把“苹”去掉“艹”就是“平”。“呢、啊、没”可以用拆字法来认记。“彳”是新学的偏旁,当学生认识它以后,就可启发学生把熟字“跟”中的“”换成“彳”来认记“很”的字形。

三、试读课文

指名试读,读后评议。

本课的词语浅显易懂。容易混淆的是量词“间”与“座”。在第四课中有“四座房”,本课有“四间房子”。这是有区别的。“间”是房屋的最小单位,如,“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座”多用于较大的或固定的物体。如,“一座楼”“一座山”“一座大桥”。一座房里有几间或更多的房间。

“呢”是助词,一般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可以用它来进行说话训练,如,“你怎么不去洗澡呢?”“你是写字还是画呢?”“啊”也是助词,一般用在句末表示赞叹的语气。本课“还有一间啊”,用在句中稍作停顿,让人注意听下面的话。指导学生用“啊”练习说话。如,“这些图书啊,都是爸爸给我买的。”“这个星期六啊,我们都去游泳”。

四、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本课要重视朗读指导。从插图上看,平平是在和奶奶对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平时是怎么和奶奶说话的,指导学生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第二和第四节。要怀着喜悦、自豪的心情朗读平平说的话。最后一节中的“很多很多”“大家”要重读,表达出平平的美好心愿。

六、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练习说话

七、复习巩固生字词

1用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

八、指导学生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都是独体字,笔画较少,要用田字格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业”

要注意笔顺是先写中间两竖,再写两边的点、撇。“本、平、书”三个字中的竖必须写直,并且位于竖中线上。还要启发学生比较它们的细微差别:“本”中的竖是垂露竖(不带尖),“平”“书”中的竖是悬针竖。

九、实践活动

1在学生能正确地读出课后“读读说说”中的短语以后,再启发学生多说一些,如,“很平很平的玻璃”“很快很快的火车”“很热很热的夏天”“很冷很冷的冰”“很甜很甜的西瓜”“很苦很苦的中药”。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 篇5

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我深知自己在识字教学这一块上较为薄弱,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来集体交流识字方法。我鼓励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他们似乎有了兴致。当李俊铭说他记住了呢字,“口、尼→呢”时,大家都想起了《日月明》中会意字的表述方法,很自然的,其他同学也快速采用了拆分的方法识字“门、日→间”;“此、二→些”;“人、主→住”。我不能和孩子们说这种方法没有和字本身的意思结合起来,和《日月明》中会意字的识记方法不同。大家能这样拆开来记已经不错了,甚至在将来还可以顺势引导他们对于形声字的认识,不是很意外的收获吗?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自渎、选代表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赛读、师生比赛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们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间房,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自己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他还要搭许多的子,给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图的帮助下,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话要用亲切、疑问的语气来读。而多种形式地朗读后,学生还感悟出了平平是个心中有他人,善良聪明的好孩子。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 篇6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课标上也明确提出学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古人也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升华。”可见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初读,不漏字、不添字,把句子读通顺。这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理解感悟。我们教师可以更多地运用男女分读、各大组赛读、个人朗读、选代表朗读等形式,而且教师时而适时自己引读,时而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这样的比赛朗读,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第二: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为课堂所用。

首先教师要练好粉笔字,一手好的粉笔字不仅为你的课堂板书添加了色彩,而且对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一年级的学生现在都处在写字的初级阶段,教师一笔一画、美观的粉笔字就会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其次教师要能简单的作画,不管课文中是什么样的图画,教师若能用简笔画轻松地画出,不但能让课堂锦上添花,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画画的兴趣,为其树立良好的榜样。最后教师的朗读能力也要不断提高。一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还是很弱的,在朗读一篇文章的时候,班里往往没有几个学生能很有感情地读出,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富有感情,有感染力的朗读引导,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引领学生走上朗读的大道。

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好伙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只有给予孩子一方展示生命光彩的空间,让他们民主、自由地成长,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活而不乱,张扬个性,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奇思妙想。

平平搭积木教学反思 篇7

很久没在课堂上问这个问题了,在学生初读完《平平搭积木》后,我问他们:“你们读懂了什么”其实我也不希望他们说出什么正确的答案,只要他们能说就行。可结果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我读懂了平平会搭积木。”“我读懂了平平搭了四间房。”……

不敢再请了,我是犯了一个大错了,书还没读通,学生如何能悟呢!记得上次听课,就有提到对于初读的要求不要过高。认识到错误,忙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了多遍,最后请大家思考“平平是一个怎样的小孩请你再读读书,要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

在一遍遍读的基础上,这一次可以说的小手如林了。

“我觉得平平是一个乖孩子,因为……”“我认为平平是一个能干的孩子,因为……”“我认为平平是一个想象力很丰富的孩子,因为……”“平平是一个很会关心别人的孩子,因为……”“平平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孩子,因为……”

接着还有懂事,天真,可爱,活泼,爱学习等,每一条他们都在书中找出依据了。连我认为最不沾边的“爱学习”他们也解释为:不爱学习就搭不好积木!读确实能读出东西来啊!“那你们认为哪一个特点最主要”这下好,都说自己说的特点最重要,真是一个乱字了得!“下面老师读,你们接着读好吗”我引导他们读书上主要的几句话,读了两遍后,大家都纷纷举起手来:“是平平很关心别人!”“平平心里为别人着想!”

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得到升华。

愿你,平平安安亲情散文 篇8

六、正月初

六、星期六、一天三个

六、千载难逢的三个六,六六大顺。

今天是弟弟在和父母哥哥姐姐短暂团聚后返回去的日子。此时,我唯一祝愿的是弟弟一路平安,顺利到家!

昨天的北方就如阳春三月,到处和风习习,小雨点不时地滋润、亲吻着东北冰冷的大地。而今天早上却降温到零下十多度,空中又忽然开始飘起了雪花,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轻轻覆盖着楼房和大地。我们都没欣赏雪景的闲情逸致,而是催促着弟弟早点出发,担心路上昨天的小雨变成一层冰,再盖上今天才开始下的雪就很难走了。

弟弟在距离家里几千里的外地做生意,每年的年前都特别忙,可每年都要赶回来过春节。真的感佩楠木诗人恰如其分的比喻:过年回家如同侯鸟回迁,远在他乡的游子一定会义无返顾地踏上回家的路。而弟弟就是那只候鸟。

弟弟在年前腊月二十六打电话说明天早上早点驾车和弟妹和小侄子一起回来。下午又给我打电话说,生意太忙,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善后,晚一天才能回去了,一个劲地致歉,并说:“二十八早上早点出发了,当晚一定能到家!”

其实,我没有责备的想法,急忙安慰着:“别着急,不差这一天,家里事情安排好了再回来啊!”

腊月二十七那天,他们忙到晚上七点多就直接开车回来了。怕我们担心,没有通知家里任何人。在二十八凌晨四点我们还睡意朦胧中,弟弟、弟妹和小侄子满脸笑容来到家门前:“姐,我们回来了,昨晚没告诉你,怕你和爸妈担心!”

瞬间,我眼里溢满了泪水:“一夜没睡觉,傻弟弟开车多累啊,疲劳驾驶危险的!”

弟弟知道我们会心疼,更会担心,就急忙说:“我在路上的服务区休息了的,一点都不累”

几年前老妈因病住院几次之后,老爸老妈就和我一起生活了,因我在医院工作,有便利条件,可以随时照看老爸老妈。至此,每到过年我家就是大家团聚的地方。

能围坐在爸妈身边,一家人在一起过团圆的春节,就如弟弟说:“再远再苦再累能回来都是快乐的,幸福的!”

是啊,一家人在一起过年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真好!

这才是过年,过年就是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一家人在一起包饺子,看春晚,放烟火,放鞭炮,接财神,晚辈出去拜访亲朋好友……这就是幸福,满满的幸福,最简单的幸福。

年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又不知不觉间到了正月初六,到了弟弟要返回的时间了。

早晨,家人们都早早起床为弟弟准备临行带的物品。农村亲属送来的土鸡、土鸡蛋,土特产干豆腐、粉条……塞满了后备箱,弟妹在一旁说家里都有,不用带了,可老爸一样一样的都搬到了车旁。

弟弟在外面打拼虽然小有成就,但毕竟在外地也很不容易,一点一滴从一个打工仔到今天靠的是吃苦耐劳,节俭朴实,诚信,真诚。弟弟也做到了为人子为家荣光了门楣,然而弟弟和弟妹感到是愧对父母,不能侍奉在老爸老妈身边。

都说,父母在儿不远游。而今弟弟不得不为了生活一次次离开年近七旬的父母。说早晨七点之前走,结果是过了九点多钟在老爸老妈和我们的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之下,弟弟一家人才恋恋不舍地启动了车。

站在风雪中我们挥手送别,小雪花染白了老爸老妈在风中颤抖的头发。我明显看到弟弟眼里的泪水,还有爸妈目送已经看不到车影子之后的默默无语。时间都去哪里了,请你慢些走吧!

想起了2月10日晚的腾讯新闻,当晚在淄博火车站内,一位山东四十多岁的张先生由于初四早晨要上班,当晚必须赶回去北京,但他觉得没尽到孝道,愧对父母,让年逾八旬的父母变成了空巢老人,在向前来送别的父母面前突然跪地不起,并对着父母磕起了头,而一旁满头白发的老父亲伸手抹着眼泪。这一幕不禁让很人唏嘘不已。

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

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父母的不容易,每次离开时,转身就泪湿眼底,相信每个离家的人,心里都有一个心愿,就是让时光流逝的慢一些,让父母慢一些老去,好给我们多一些时间,去尽一尽孝道。

……

此时此刻弟弟的心情一定和这位山东张大哥的心情一样的,觉得愧对了父母。弟弟临走的时候一再说,过一个多月一定找时间再回来!心里也一定在祝愿:老爸老妈要平平安安的!

“平平淡淡才是真” 篇9

“平平淡淡才是真”

----浅谈小学作文的选材

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十分苛求:学生的作文选材要“新颖”、要“独特”、要“与众不同”;立意要深刻,“含金量”要高。其实,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以这样的“要求”来要求他们,怎能不让学生对写作望而生畏呢?教学实践给我的体会是:作文选材宜“真实”、“平淡”。一、“真实”古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真则朝日夕月,伪则朝花夕槿也;真则精金美玉,伪则瓦砾粪土也。”意思是说写文章贵在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真情实感的文章与日月共存,写虚伪的文章犹如开了就败、绿了就枯的花与树。1、写“真”人。写人可以写“我”,写与“我”有关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邻居、老师等等。这些人每天生活在自己身边,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即使是不在眼前也能清清楚楚浮现在脑海中。只有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人,写出来才会得心应手,有话可说,写得才会真实。也只有把自己熟悉的人写像了,才能把其他人也自然而然写活。2、写“真”事。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源泉。事儿可以写学校里的、家里的、大街上的、菜场上的、新村里的等等。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看到的、碰到的`、想到的,不论大小好坏,都可入文,都可作为作文的素材。有一次,一个学生连续五天日记都是写的买文具用品,五天买了五种文具,而且去了五个不同的商店。很显然,这个学生在写日记时不愿动脑子,但五天中肯定第一天是真的去买文具了,因为第一篇日记写得很真实、生动,而后四篇则是“仿写”,并且特别“短小、精悍、相似”。我没有急着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在班里读了这位学生的第一篇日记,并且大大表扬了一番,肯定这篇日记写得很真实、有趣。随后我又很快地把后面四篇日记读了一遍,当我还没有读完时,学生已经在下面窃窃私语,一些急性子的学生早已按捺不住,站起来大声说:“后面的日记是瞎编的!”“不可能!”“胡说八道!”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暗中观察了一下那位学生,他已经把头深深埋了下去,脸涨得通红通红。我乘机说道:“同学们,你们看,造假只会使作文空洞、枯燥,让人一看就露了马脚。只有“真”事才可能写得精彩、生动,你们可不能说假话、写假文章啊!”后来那个学生没有一篇日记是自己编的了。3、抒“真”情。人们常说:真情最可贵。一篇文章一旦融入作者内心最真切的感受,最容易打动人的心弦。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有一次学校组织去中华恐龙园春游,回来后学生都写了日记,抒发自己愉悦的心情。唯独一个叫沈晨阳的孩子由于在春游时走神,和班级失散了一段时间,后来很快找到了队伍。由于他的这段特殊经历,他在作文中着重写的不是恐龙园的美景,而是他发现自己已经和班级走散后的无比恐惧、彷徨,以及找到班级之后那种欣喜若狂的激动之情,小作者的心理刻画十分逼真。尤其是在文章的结尾处,他写道:“唉,今年的春游对我来说,留下的不是美好的回忆,而是无穷的后悔和懊恼,不知我何时再能领略恐龙园的美妙风光呢?”我向大家介绍了这篇文章,同学们听了也都感叹不已,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谁说春游非得表达愉快之情?这才是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感受呢!正是由于小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文章特别感人肺腑。二、“平淡”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平平淡淡的,小学生的生活更是简单,每天从家里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里。两点一线,怎么能要求他们写出“不平凡”的事儿来呢?再说每天又有多少“大事”可写呢?如果教师硬要学生写所谓的“新颖独特”的文章来,只会使学生视作文为负担,于是胡编乱造,甚至干脆“借”一篇作文选上的文章敷衍了事,大大助长了抄袭之风。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选择身边平淡的事来写,这样更有内容可写。1、以“小”见大。庄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生活中的小事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学生在写下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时也在不断地思索着、积累着一些大道理。如有的学生写男同学欺负女同学时说到了“绅士风度”;写同学之间打架时想到了“团结友爱”;写排队吃饭时想到“先人后己”;写默写不会时想到了“功夫在平时”;写考试不好被妈妈打时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无数的小事包蕴着无数的哲理,你能说这是“小”事吗?不值得写吗?这才是“以小见大”啊!”2、平淡中体会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作文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更少不了这种动力。如果学生拿起笔只会咬笔杆,绞劲脑汁想新奇典型的事例,最终苦于无从动笔时,他们就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就不能激发其作文的兴趣。因此,何不让学生选取生活中的平淡小事来写呢?这样不仅使学生有内容可写,而且较容易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我最感动的一件事》,大多数学生写的是受到同学或是别人的帮助,唯独一位平时不声不响、成绩很一般的学生写的是在一次课外课上,他一个人无聊地坐在跑道上,老师走过来和他一样盘腿坐在地上,与他进行随意的亲切交谈。他当时简直受宠若惊,感动得差点流泪。在文中,这位学生不仅把老师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得栩栩如生,而且真实生动地写出了他当时无比的激动之情。文章写得很流畅,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我读了之后非常感动,在班里介绍了这篇文章,并推荐到校报上发表。那位学生后来的作文明显认真多了,进步大了,因为他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谁说这样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事不能成为好的作文素材呢?这就是最好的题材啊!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习作一课,我谓宜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叶老先生所说的“标的”,实质上为我们语文教师指明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即学生在写作时如果能做到文理通顺,就算达标了。我想,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记住叶老这句话,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材料写,通过选取生活中无数的平淡的小事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而不是按图索骥,那么教师教作文、学生学作文都将会轻松得多。

上一篇:检验员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我爱家乡(2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