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课件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课件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课件 篇1

南安金光中学黄庆云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树立法律保护意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能力方面: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知识方面: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知道诉讼手段和非诉讼手段;了解诉讼的三种类型及适用范围;懂得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教学重点]“善于斗争”。[教学难点]“敢打官司”。[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社会是复杂的,未成年人难免受到伤害。我们在寻求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保护的同时,还要学会自我保护,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探究新课

一、求助有路(板书)

(一)连连、说说

阅读108-110页的内容,然后把下列法律服务、帮助机构的名称和主要作用用线连接起来: 法律服务所 证明合同等的真实性、合法性 律师事务所 援助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者 公证处 代写法律文书、出主意

法律援助中心 处理法律事务,帮人打官司、当辩护人 说一说: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非诉讼手段有哪些?课本108页案例中的小芳是通过哪种非诉讼手段,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回答略)

(二)想想

屏幕展示案例:

学生林林的父母离婚后,她与母亲一起生活。但是妈妈由于工厂效益不好下岗了,生活很困难,爸爸从来不给林林生活费。眼看着林林不能继续上学。

假如协商、调解都不能解决林林继续上学的问题,只有通过打官司来解决。但是林林有下面几个问题没有解决,请你帮帮她,想一想,应该怎样帮她?

(1)打官司必须写诉状,但是林林不会写,她该怎么办?(2)林林拿到诉状后却不知怎样打官司,她该怎么办?(3)林林迫切需要打官司,但因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打不起官司,她该怎么办?(回答略)

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求助法律服务、帮助机构;可以通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以保障合法权益。但是,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因此,我们要敢打官司。

二、敢打官司(板书)

(一)答答 案例一:2004年2月13日至15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采取“用铁锤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的同一犯罪手段,将唐学李等4被害人逐一杀害,并把尸体藏匿于宿舍衣柜内。马加爵作案后于15日晚逃离昆明;3月15日晚,在海南省三亚市被抓获归案;4月24日,马加爵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6月17日,马加爵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案例二:周末下午,学校组织打扫除。初一(2)班的班主任吴老师向同学们布置任务后,就匆匆离开了教室。过了一会儿,站在课桌上擦日光灯的小苗不小心摔了下来。她的左臂摔伤了,先后动了三次手术。治伤花了一大笔钱,自己还残了臂,小苗觉得委屈,于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三:某县个体工商户小李将从邻省贩运来的一千公斤西红柿存放在自己的家门口。税务所副所长王某见此情形就将小李带到税务所进行审查,小李拿出营业证和进货单。王某见营业证上写有“贩运农副产品”的内容,以西红柿不属于农副产品的范畴为由,将小李的营业证扣押,致使一千公斤西红柿无法出售,全部霉烂。小李到县法院提起诉讼,结果判决县税务局赔偿因非法扣押小李的营业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结合课本111-112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诉讼有哪三种类型?上述案例分别属于哪种类型?(2)上述刑事诉讼案件是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公诉和自诉案件有什么区别?(3)上述民事诉讼案件属于民事权利义务争执还是民事权利保护?(4)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官”指的是谁?(回答略)

(二)议议

同位互相议一议: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受害人不愿打官司、不敢打官司,会有什么害处?(答: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对侵权行为的纵容。)

(三)用用

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所搜集的案例,运用上面所学知识,针对某个案例,指出是使用非诉讼手段还是使用诉讼手段以及如何使用,然后每组推举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实物投影仪在全班展示。

师: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求助,也要敢打官司。其实我们更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尽量使自己不受侵害。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善于斗争来保护自己。

三、善于斗争(板书)

师:我们应当自觉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当面对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我们要坚决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这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一)演演、说说、议议

屏幕展示案例,根据案例进行情境表演,然后说一说该案例中的机智之处在哪里。

一天,河南西峡县10岁儿童潘铁柱的爸爸出门卖羊去了,家里只有他和妈妈。深夜,有人来敲门,还大喊:“陈婶摔了,伤势很严重!”妈妈一听是外婆出事了,就赶紧开门,没想到外面的人是绑匪,小铁柱在屋子里听到他们的谈话,知道逃不了了,就把一把削铅笔的小刀藏在身上。随后,他就被绑匪当人质绑走了。路上,绑匪蒙上了他的眼睛,他悄悄地弄开了一条缝,偷偷地看着绑匪走的路线。为了让绑匪放松警惕,小铁柱故意很听话,还主动和绑匪说话,以获得绑匪的信任。晚上,为了保险,绑匪让小铁柱吃安眠药,机智的小铁柱把药藏在舌头底下,假装吃了,并张开嘴给绑匪看,绑匪放心地睡着了。小铁柱就用随身带的小刀,轻轻地把身上的胶布全弄了下来。然后,轻手轻脚地逃了出去„„很快,他来到了派出所,把自己36小时的经历告诉了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沿着小铁柱记着的路线,将绑匪“一网打尽”。

同位互相议一议:面对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还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师:许多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比比

面对下列情境应该怎样做?比比看,在同不法行为作斗争时谁最机智。情境一:一天放学,李智独自背着书包往家走。突然,身后有人说:“嘿,哥们儿,等会儿!”李智回头一看,是个陌生人。还没等他开口,陌生人就说:“最近哥们儿手头有点紧,借点钱用。”

情境二:一天,王超乘公共汽车去上学,车上人挺多,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刚坐稳,突然发现一个穿着打扮很精神的男子,一只手拿着报纸,另一只手掏出一把小刀子,伸向一名女子的小提包„„

师:我们在同不法行为作斗争时,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

(三)看看、学学

有人总结了预防不法侵害,善于斗争的方法,请同学们看看、学学。(屏幕展示)方法一:义正词严,当场制止。处于险情,紧急求援。虚张声势,巧妙周旋。机智避开,脱离危险。诉诸法律,报告警察。心明眼亮,记牢特点。不贪不占,防止受骗。遵纪守法,消除隐患。方法二:遇事一定要冷静,保全自己真聪明。歹徒相貌记心中,时刻不忘“110”。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要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当我们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时,要知道一些法律服务和帮助机构,要了解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当有必要通过诉讼维护权益时,我们要敢打官司、会打官司;当我们面对不法分子的不法活动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课下作业

搜集身边有关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并把一些好的技巧和方法汇总编辑成《自我保护手册》。

公开课教案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南安金光中学黄庆云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课件 篇2

一、构建知识体系

作为思想品德课程四大模块之一的“法律教育”,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开始渐入学生的视野。“法律教育”有别于七年级学生之前所接触的心理和道德层面的教育, 心理与道德教育为了淡化知识传授, 切合教育对象个体的生活轨迹和心理轨迹, 没有也无法达成统一的教学模式, 但在“法律教育”课中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逻辑结构, 则很有必有。因为法律是由国家颁布的、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必然有其准确性和应然性, 从而产生相应的逻辑关系。如果忽视法律的这些特性, “法律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例如,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一框由“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目组成。我们通常把“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安排于第一课时。对这一课时, 笔者构建了如下的知识体系, 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相应地,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教师讲故事 (“杀鱼弟”的故事) ———问卷调查并分析学生答案 (带领学生踏上正确的维权之路) ———寻找维权机构和维权手段 (新知识的学习:对维权机构的了解区分以及对“诉讼”和“非诉讼”的分析与比较) ———组织活动一:“我们来帮忙” (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 ———组织活动二:“我的误解你来解” (澄清误解, 使“法律教育”课不限于法律知识的传授, 秉承法律的严肃性, 更呼唤注重情义、互谅互让的社会人文关怀, 以达成本课设计所追求的更高境界) 。

通过上述编排, 有效地加强了教材的知识体系与学生的思维心理建构的各项联结, 使教学的功能由“传授型”发展为“思维型”。

二、实施有效教学

七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一些学生对课中涉及的一些法律词汇、法律机构闻所未闻, 因此, 施教者应实施有效教学, 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

1. 用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维权”

笔者讲了一个“杀鱼弟”的故事, 以引发学生思考与树立初步的维权意识:2010年10月以来, 11岁的“杀鱼弟”火爆网络, 被称做苏州最年轻杀鱼弟。这孩子曾经就读附近的民工子弟学校, 其父母亲因生意太忙, 就让儿子辍学留在杀鱼摊干活, 这种状态在网络关注之前已持续了半年多。然后, 笔者请学生思考:“‘杀鱼弟’这种被迫放弃受教育权利的遭遇, 会对其个人、家庭和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都为“杀鱼弟”愤愤不平, 趁势, 笔者欣喜地告诉学生, 在多家媒体报道后, “杀鱼弟”于2011年5月6日又回到了民工子弟学校上学。笔者请学生思考:“媒体帮‘杀鱼弟’维了权, 使他重新回到了校园。可见, 维权或不维权, 事情的结果截然两样。同学们, 假设‘杀鱼弟’懂得维权, 能自己主动维权, 那么, 他受教育的时间或许就不会耽误那么久了。”经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自然明白了维权的重要性和应如何维权, 顺利达成了学习目的。

2. 用表格帮助学生了解法律机构

关于“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教材上提供了足够的篇幅, 均安排在正文, 同时又把国家机关、人民社会团体、群众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仲裁、调解”机构以“相关链接”的呈现方式作了补充说明。然而, 七年级学生因受其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局限, 对究竟哪些是与自己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能给自己“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还不是很清楚。不清楚这些法律机构, 又谈何寻求法律服务与帮助呢?于是, 笔者采用了表格的形式, 帮助学生认清能给自己“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及其四大主体的性质、职能、工作范围和服务对象, 并重点讲解了法律服务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见下表) 。

紧接着, 笔者用了过渡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当我们遭遇侵权后, 有哪些机构可以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那么, 我们在遭遇侵权后, 还可以选择哪些机构、采用什么方法、通过‘非诉讼’形式维护自己的相关权益呢?”同时, 让学生了解一下自己常常容易混淆的“非诉讼”维权机构, 如工商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妇联、居委会、工会、团委、人民调解委员会、城管、民政局等, 以及有时代特点的“新闻媒体”等“非诉讼”单位, 为下一步“非诉讼”教学做好铺垫。

3. 用经历增强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在理清逻辑结构的构架之前, 笔者特别安排了“求助有路”的逆向现象———“求助无门”, 并着重点明:是真的“无门”还是另有原因?如“不敢维权”, 对中学生而言, “不敢维权”的产生, 有哪些具体原因呢?据此, 笔者在课前做了调查 (调查对象为宁波第十五中学七年级部分学生) , 整理调查结果如下。

当笔者在课堂上把调查结果展示给学生看时, 学生纷纷“对号入座”, 感到有话要说, 不少学生主动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4. 用案例帮助学生提升维权能力

维权方式和手段的获得是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中, 笔者特意选择了以下贴近学生生活和身心特点的案例, 帮助他们提升维权能力。

案例讲完后, 笔者再次运用课前调查结果过渡到“我的误解你来解”教学活动环节:“有关‘被侵权后, 你会选择维权吗?’的问卷调查显示, 我们七年级部分学生持有的态度是‘说不好’, 说明一些同学还有思想顾虑, 诸如认为打官司是‘不光彩’、打官司的人都是违法的人。那么, 我们该如何澄清这两种看法呢?”组织学生探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解?

善用课件,奏响数学教学新乐章 篇3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要遵循人的视觉习惯,尤其是要考虑好动态元素及注意力问题的着重处理。当画面中动态元素较多或过多时,眼睛就会在动态元素间来回移动,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学生无所适从,抓不住要点。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中要注意,一是尽量让每个画面只有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就是教与学的知识点。二是课件的背景图要简单,不要花哨。有时,直接采用白底配合黑字的形式,效果反而更好。课件中用会说话的图片来代替文字,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手段,但所用图片要精心挑选,图片要清晰、要够大,图像主体突出,不要太复杂。三是背景的色彩一般用浅色或暖色,要强调的主体则不妨“浓墨重彩”。四是注意不要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存在。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字体的大小、粗细、色彩等变化来区分不同信息,但是在同一张或同一个课件中,尽量不要用多于三种的字体及变化,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同时要考虑到动画效果是双刃剑,要慎用。

二、课件可创设各种情境,以增添学习趣味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状态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短,课堂上利用科学手段,设计适合的课件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件制作从交互性入手,摒弃传统的“师问生答”对话形式,利用人机对话,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交互性题目制作一般可以用于填空、选择的题目类型,对学生的回答情况,采用播放不同的音效加以区别。也可以在设计练习时,从易到难,学习就像玩闯关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首先,课件展现动画——“小熊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轮子上颠簸”。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该是圆形的。经过新知学习后,课件展示动画——“熊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是车轴不在圆心上的车上颠簸”。学生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车不上下颠簸,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用课件展示动画——“小熊坐在有着平稳车轮的小车上高兴地行驶。”这样的问题情景设置具有强烈的趣味,让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体验到成功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就感。

三、课件须展示数学的美,以促进学生深入探究

数学,有两大突出的功能:一是指导人类认识世界;二是指导人类改造世界。数学是在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对人类文化的不同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课件的制作,要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美;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领悟数学的美;指导学生有创意地运用数学,享受数学的美。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笔者借助课件,首先出示各种对称几何图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观赏,让他们初步感受对称实物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这些美丽的、熟悉的图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并由此归纳出对称图形的特点。最后,笔者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具有对称特征的实物,并以美化生活为目的,动手制作对称图形,互相欣赏、评价小伙伴们制作的对称图形,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而利用课件,把数学知识与自然、品德等其他学科知识有效整合,呈现了轴对称图形的文化特性。学生经历了先由美的欣赏,到美的理解,再到美的创造,这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不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课件应源于现实生活,以促使学生学习的拓展延伸

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寓于具体的生活之中,又服务于现实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就能感受到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真实与有趣,这对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动人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质疑、讨论、发现、表达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主动建构知识、应用知识,就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探究。这样,数学课堂就变得充满生机、富有活力。

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观看“2012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事迹的视频剪辑,再利用他每天的时间表(笔者把它叫做“孝子行程”,如右表所示),让学生一人说孝子行程表中的时间,一人移动时针与分针。学生在完成“用钟面模型表示时刻”的互动环节后,笔者再利用课件展示“孝子行程”的连线题——一边是以钟表形式表示的时间,一边是用图像表示的“孝子行程”,要求学生进行连线。在“孝子行程时间”的选择上,不一定要按照时刻来提供连线。例如,可以左边列表中出现“6:20”,右边列表中出现“早读”。如果学生按照事先发到他们手上的“孝子行程表”来比对的话,是找不到相应“事件”的,需要通过思考得出合理的答案。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更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从生活中提炼例子,制作出生活味浓厚的课件,并科学地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拓展延伸,让学生乐意学习数学;能够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课件 篇4

一、说教材(地位作用及内容)。见教参p173.本框题向学生介绍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保证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本课在整个法律板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框题共有“求助有路”“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三目组成。第一目:“求助有路”,主要介绍运用非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目:“敢打官司”,主要介绍运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目:“善于斗争”,主要告诉我们与犯罪分子做斗争的方法。

二、说学情见教参p173.。

三、说教学目标。见教参p173.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本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难点:敢打官司、善于斗争,依法维权。

四、教法。教参p177-178.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五、说学法。自主阅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

1、学生自学,阅读课本,快速查找,初步感受。

1、求助有路---------路在何方?这样的路有几条

2、敢打官司-------打的都是什么类型的官司;

3、善于斗争-----怎样斗争,可以要求学生,在这三个目题下,还有哪些问题?

2、教师引导,以案说法,帮助小芳。

求助有路。活动

一、为小芳出主意,给她推荐能够帮助她的机构,使其继续上学?学生阅读回答,了解可以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和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对比小芳采用的办法——当地妇联和非诉讼手段。敢打官司。活动

二、假如小芳使用了大家提供的方法和手段,但都没有成功,这时小芳该怎么办?”学生自然会说到诉讼手段,接下来设置“请你向小芳介绍打官司如何打官司”的问题,实际是在检查学生自学成果,又通过“为什么提出民事诉讼”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诉讼的类型功能,重点引导学生明白维权的另一途径,诉讼四个最。活动

三、(据情设一个或两个辩论)质疑探究,分组辩论:可小芳说,说打官司是坏事甚至是丢脸的事,你觉得呢,为什么?(课本p112图片)。引领学生明白勇敢打官司,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且对侵权行为有一定的遏制作用,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还有人说权利受到侵害就马上告他?对吗,为什么?。第二个教师可补充介绍了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程序及时间,让学生直观感受比较得出,优先选择非诉讼手段维权。

善于斗争。活动

四、案例分析,以案说法。

1、学生阅读教材第112到113页的材料,思考:①假如你是小平,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2、小娅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3、你遇到类似的事会怎样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答师点善于斗争的几个注意点。

课堂收获,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堂练习。

善用法律教案 篇5

晋城七中 王素琴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法律救助的机构等常识。

2.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3.对善于斗争的理解和认识。

4.青少年要弘扬法治精神,自觉守法、遵守法律,做法律的坚定捍卫者。

能力目标

1.提高对依法维护权益,求助法律救助渠道或途径的认识。2.能够对法律救助机关或方式有所认识。

3.面对违法犯罪,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对法律救助常识的认识,热爱这些法律救助机关。2.知道面对违法犯罪既要勇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对法律救助机关的认识。2.对诉讼的认识。难点

1.善于斗争。

2.对诉讼的理解和认识。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镜头一:高三学生王某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遂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法律的制裁。镜头二: 某村农民因村干部想毁约,于是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同村干部据理力争,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思考:同样是权益受到侵害,为什么王某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村民却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你从这两则事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归纳: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目标展示

1.学会运用法律武器,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正确认识诉讼,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3.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三)自主学习

1.我们遇到非法侵害时怎么办? 2.诉讼的含义及地位 3.诉讼的类型

4.为什么我们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5.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需要注意什么? 6.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知识模块

一、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一)请你帮帮忙

案例分析:小倩自幼丧母,父亲沈某常年在外经商,小倩跟奶奶一起生活。小倩 15 岁时,沈某突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后去世。沈某去世后,小倩的叔叔第一时间赶到沈某工作的城市,主持料理后事,并实际控制了沈某的所有遗产和证件。两年中,小倩的叔叔从没主动邀请小倩清点、封存遗物,也没有将遗产分配给小倩的意图,蛮横地独占了沈某的遗产。小倩的奶奶提起让小倩继承遗产的事情时,小倩的叔叔则以小倩是未成年人为借口,予以拒绝。

当小倩需要依法维权时,能给予法律帮助和服务的机构有哪些?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8页,了解可以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播放视频:什么是法律援助中心?

(当学生推荐了一些可以提供的帮助机构以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那除了这些机构以外还有哪些机构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9页,了解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案例分析

中学生小峰自创歌词获奖,奖项却被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给了其他人。小峰以侵犯自己的著作权,一纸诉状将李某和张某告到法院。经法院审结,小峰获得1.7万元赔偿。

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1.什么是诉讼2.诉讼有哪此类型?3.为什么说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最有效、最权威、最正规的手段?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不仅让学生明白未成年人应受到保护,还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诉讼常识,强化学生的维权意识。如果我们采用非诉讼手段不能举得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就应该勇敢地采用诉讼手段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它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知识模块

二、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一)案例分析

播放视频:南京霸气大妈刷爆朋友圈 思考: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归纳: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社会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一)你说我说

中学生小明和小亮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有一个小偷正从工厂里偷东西。小明立即就要向前阻止,小亮说:“少管闲事,又不是偷你家的东西,快走吧!”

小组讨论:你怎么看待小明和小亮的言行?

播放视频:学生目睹凶杀惨案 机智做这件事获赞

未成年人要善于斗争,见义智为。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未成年人要善于斗争。

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二)方法与技能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

(三)法律速递

播放视频:昆山砍人案-于海明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恩熙

案例分析:某日,谢某携带一台高级摄像机乘坐长途公共汽车。为了安全,在车上他把摄像机置于腿上抱着。行驶当中一个小孩乙突然横穿马路,驾驶员丙紧急刹车。结果,行李架上的物品有不少落下来,其中乘客丁的皮包正巧砸在谢某的摄像机上,将价值一万多元的摄像机砸坏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四)学习十九大 总书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思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五、课堂小结

六、当堂训练

1.看右图漫画,当你遭到此类情景保安要搜身检查时,你的正确做法是()A.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B.大呼大叫、怒目而视

C.据理力争、反抗到底 D.沉着冷静、报警求助

2.观察下列单位标记,其中属于法律服务机构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当遇到右图漫画中的场景时,你会选择的国家法律救济机关是()①人民政府 ②人民检察院 ③人民公安 ④人民法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结合右图漫画,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多数人选择诉讼途径维权。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诉讼必须依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的帮助下才能实现当事人权益维护 ②人民法院作为诉讼的单位,必须依法公开、公正,按照法定程序解决当事人双方的纠纷和冲突 ③诉讼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④使用诉讼手段其实就是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7年8月,误入传销组织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李某,靠向窗外扔写有求救信息的纸币最终获救。对李某的这一做法,下列认识正确的有()①说明李某懂得巧妙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②说明李某懂得保全自己、减少伤害 ③是不敢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表现 ④是有勇有谋的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以认知发展为主线,情感发展为内容,交往互动为呈现形式,恰当运用多媒体设备,着眼于遇到侵害时,能够依法求助。学会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权,知道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机构有哪些。明白青少年如何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上一篇:2024学年第二学期数学科工作总结下一篇:土地经营权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