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总结(精选8篇)
按照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安排部署,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3年底,全镇有幼儿园13所,公办10所,民办幼儿园3所。2011年3-6岁幼儿入园率55%;2012年3-6岁幼儿入园率60%;2013年3-6岁幼儿入园率62%.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基本形成齐抓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
清水铺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清水铺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政府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了学前教育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分管教育党委副书记刘礼贵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建立了学前教育会议制度。会议由学前教育推进领导小组成员部门组成,定期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解决当前学前教育的投入、教师编制和幼儿园建设等重点工作。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清水铺镇将学前教育工程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作为各级各部门民生工程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注重科学规划,大力实施学前教育工程
一是编制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镇三年内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4所,总投资379万元。二是编制了农村闲置校舍改建项目建设规划。三是编制了农村小学、教学点增设规划。
(三)加快项目建设和经费投入,学前教育资源紧张局面得到缓解:
一是学前教育建设工程有序推进。二是落实了学前教育事业经费。把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教育事业经费预算,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三是落实了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
(四)落实师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落实公办幼儿园编制。努力增加公办幼儿教师编制,引进优质师资。二是落实待遇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我镇始终把提高幼儿教师待遇作为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积极落实幼儿教师待遇的同时,我镇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师的奖励力度,激励教师干事创业。在执行过程中,各地分别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分
别对幼儿园及教师在教育管理、教学质量、教育科研、校园文化、特色教育、突出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五)扶持规范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1.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建设民办幼儿园。积极鼓励有资质、有信誉的社会团体、企业、公民等举办幼儿园或合作办园,并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
2.建立规范的民办园教育管理制度。一是严格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每年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到民办幼儿园进行常规工作检查,及时查处违规行为,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民办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二是加强民办幼儿园投入的监管,对不投入或投入达不到要求的民办幼儿园,在评级收费等方面进行降级处理。三是认真做好民办幼儿园的抽检工作,定期对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安全管理、教育质量进行综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公示,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
3.建立对口帮扶制度。开展公、民办幼儿园“一帮一”的支教活动,开展学前教育“手拉手”活动。
4.定期清理整顿无证办园。在日常检查与年检活动中,对未达到基本办园标准的民办学前幼儿园,加强指导,限期整改,逐步规范。对卫生条件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等问题的无证园,由政府组织教育、卫生、工商、公安、综合治理等部门,通过联合执法予以关停撤销。
(六)坚持科学保教,学前教育办学质量得到提升
1.建立规范的学前教育管理制度。根据幼儿园办学行为规范和幼儿园办学有关制度,教育局对幼儿园各方面工作进行经常性监管。一是加强幼儿园园舍安全、消防设施、饮食卫生、接送车辆、食品卫生、大型玩具使用等方面的安全督查。二是加强规范办学行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的教育督查。三是加强收费制度、资金使用情况的督查。公办幼儿园实行清水铺政府定价管理,严格执行文件规定的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由幼儿园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确定,财政对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根据各幼儿园的用款需求,及时拨付预算外资金,无挤占、挪用幼儿园各种预算外资金的现象。
2.加强科学保教引导。一是实行等级管理。制定了《清水铺镇幼儿园评估标准》等文件,实行等级管理,不断促进幼儿园向更高水平发展。二是抓好优质幼儿园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创建镇级示范园、镇级示范园。各个幼儿园也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园本教研活动。四是加强新建独立园的指导和管理。不定期到各个幼儿园督查园务管理、检查办园行为、指导保教工作,杜绝小学化倾向。组织各个幼儿园召开管理
经验交流会,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督促指导各园加强园本教研活动,开展大型公开展示活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经过三年的努力,清水铺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清水铺镇教育管理中心
关键词:贫困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0年11月24日,为有效缓解学前教育存在的“入园难”问题,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县为单位来编制和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国范围内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大幅增长、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在园幼儿规模迅速扩大、幼儿园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显著提升。[1]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对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各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和落实情况来看,仍然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广大西南部贫困地区,由于受自身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它们在经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地域差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占兰指出,“随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各省市的持续推进,38.7%的省市即12个省市将在2013年就完成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0%的普及计划;74.2%的省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在2012年将超过60%,预计可提前或按时完成普及目标;普及进程较慢、困难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区,它们经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仍然在59%以下。”[2]因此,如何提升西南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成效成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真正难点所在。本研究选取了地缘结构、人口分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在重庆市具有一定代表性的S贫困县作为自己的研究个案。通过对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园长访谈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了解该县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背景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面临的困难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S县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背景情况分析
S县地处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三峡库区腹心,是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淹没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于一体的特殊县份。全县占地面积3 012.51平方公里,共辖32个乡镇。截至2010年底,全县户籍总数18.73万户,总人口539 606人,常住人口为41.5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7.1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65.45%。全社会常住人口就业人员24.19万人,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0.78万人、7.50万人和5.91万人,农业产业人员占常住就业人员的54.6%。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76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336元。[3]与同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 97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 810元相比,S县城乡居民人居纯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3.23%。全县总共有登记注册的幼儿园183所,在园(校)幼儿总数16 282人。其中,公办幼儿园数130所,在园幼儿10 817人,这包括公办示范幼儿园(独立园)1所,在园幼儿1 030人;农村小学或教学点附属幼儿园129所,在园幼儿9 787人;民办幼儿园53所,在园幼儿5 465人。辖区内0至6岁未入园幼儿数27 007人,农村留守儿童数6 618人;幼儿教职工总数531人,其中公办教师人数250人,聘用教师人数143人,公办职工人数59人,聘用职工人数79人;在学历情况上,专科及以上学历者210人,幼师、中师及中专学历者94人,高中及以下学历者227人;在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上,获得教师资格人数246人,幼教专业人数83人,小学转岗教师人数112人,其他90人。以上就是该县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背景情况。
二、S县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取得的成效
S县在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改善民生与满足社会需求的重点领域。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区小区配套为主、改建扩建为辅,农村因地制宜、新建改建并举的原则,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初步形成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解决学前教育需求剧增与资源不足的矛盾。
1.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断增长
为支持发展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学前教育存在的“入园难”问题,S县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期间,在中央和市级财政投入资金3 157万元,县级财政投入190万元,民间自筹资金978万元的总投资下,用于支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发展。[4]截至2012年底,已拨改扩建经费的学校有48所,经费总投入达到1 334万元。在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上,对其进行的改扩建资金投入达到30万元;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幼儿园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117所,对其进行的改扩建资金投入达到973万元;落实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扶持政策,推动民办幼儿园持续健康发展,对其进行的资金投入达到320万元,为支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该县专门拨出市级专项资金235万元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进行资助。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S县还计划新建一所示范园,对其进行资金总投入达到441万元。以下就是S县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期间学前教育资金安排情况表。(见表1)
万元
2.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期间,S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教育工委、县教委以“民生教育”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出台了《S县人民政府关于学前教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坚持以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原则为方向,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保教质量为重点,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完善政策举措为保障,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进程。通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以及在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等措施,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解决幼儿6 750人入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3所,解决幼儿2 070人入园;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36所,解决幼儿1 800人入园。全县幼儿园总数(含班、点)从2010年的183所增加到2012年的256所,其中独立建制的幼儿园从2010年的130所增加到2012年的196所,初步实现了以县示范园为引领,乡镇中心园为骨干,小学附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3.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
全县在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期间,严格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开展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的通知》(渝教基[2011]79号)的要求,分春、秋两季开展普惠性幼儿园的认定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县共认定的普惠性幼儿园有142所,占全县幼儿园总数(含班、点)的55.8%,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有11 953人,占全县在园幼儿总数的88.2%。在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同时,全县严格按照市级文件的要求对普惠性幼儿园进行资金奖补,奖补资金严格按照民办幼儿园每生每年400元,城市集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办园每生每年300元和公办园每生每年2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与此同时,在全县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财政资助,全县受助贫困儿童1 334人,资助金额达150万元。截至2012年底,全县基本上实现了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办园格局。
4.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S县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期间,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把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作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期间工作的重点。印发了《S县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三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加强新入职教师培训、核定幼儿园教师编制等举措,不断充实幼儿园保教人员。截至2012年底,全县教职工总数从2010年的531人增加到2012年的1 236人,新增教职工总数705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数从2010年的393人增加到2012年的778人,新增专任教师人数385人。在扩充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通过全额拨款的形式,将全县的幼儿园教师纳入国培、市培和区县级培训体系。到目前为止,全县幼儿教师参培总人次达到994人次,参培率达到80.42%,培训经费达99万多元。通过以上举措,该县的幼儿园教师人数、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5.保教内容和保教行为得到不断规范
从2012年秋季开始,该县正式取消小学、幼儿园学前班设置,要求小学附属幼儿园必须办成小班、中班、大班齐备的幼儿园。科学规范保教内容。要求全县各幼儿园要认真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合理确定并均衡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注重幼儿教育的全面性、综合性、启蒙性和趣味性。严禁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严禁以集中授课或变相集中授课的方式实施汉语拼音以及汉字拼读写训练、数字书写运算训练、外语认读拼写训练、珠脑心算等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教育行为;严禁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等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准开展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教育实验,不准给幼儿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准组织幼儿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考试和竞赛活动;严禁推荐和组织征订各种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名义向幼儿园推销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幼儿园不得要求家长统一购买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通过上述举措,该县学前教育的保教内容和保教行为得到不断的规范。
三、S县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无疑大大加快了S县学前教育的发展步伐。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与重庆市财政薄弱县,仅2011年,S县的学前教育经费总支出就达到2 625.37万元,与2010年相比,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上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是与S县当年全县教育经费总支出和地区生产总值相比,学前教育经费总支出分别只占到了1.79%和0.032%。[5]同时,这有限的财政资金也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问题,城区办学规模较大、办学质量较好的示范园和公办园往往得到较多财政资金的支持,而广大农村地区的村附属园和民办园存在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例如,在幼儿园等级评定上,虽然有些村附属幼儿园和民办园已评定等级,但从未享受过改扩建经费支持的幼儿园就有25所,从未评定过等级也从未享受到改扩建经费支持的幼儿园仍有38所。这些幼儿园在教育教学设备、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办公经费上存在明显的不足。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S县有半数以上的公办幼儿园附设在乡镇中心小学,这些幼儿园的办园规模较小,一般只有5~8个班,班级人数也多在30~40人左右。由于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些幼儿园基础设施十分简陋,除了教师的办公室外,没有盥洗室、保健室、活动室等基本的功能室,幼儿园的游乐设施、活动器械、玩教具等更是匮乏,有些幼儿园甚至连厕所都没有。
2.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福利待遇普遍较低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经过国培、市培、县培和园培等一系列专业培训,S县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与现实发展需求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专任教师的文化程度上,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有32人,专科学历者有298人,中师学历者有187人,中师及以下学历者有185人;在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上,本专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有116人,本专科是其他专业的教师有198人,函授本专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有144人,正规幼儿教师只有87人,职高幼师66人;在教师的年龄段区分上,25周岁及以下者有160人,25至35周岁者有274人,36至45周岁者有210人,45周岁及以上者有134人,幼儿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在幼儿教师的编制和福利待遇问题上,随着三年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S县的幼儿园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这需要更多的幼儿教师来填补空缺,但是由于编制问题,大多数幼儿园只能招聘一些编外教师。通过实地调查显示,在S县1 236位幼儿教师当中,有正式编制的幼儿教师只有203人,在编教师只占幼儿教师总数的16.4%,这使得这些编外教师在基本待遇、工资水平、职务晋升和在职进修等方面得不到保障,造成大量幼儿教师流失。
3.保教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
S县在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把工作重点过于集中在加快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上,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为追求入园率而忽视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非常普遍。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在经费投入上,由于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使得一些新建或改扩建的幼儿园存在着环境(包括园舍设备、玩具材料等硬件条件)不达标,班额过大的现象;其次,雇佣不合格的幼儿教师,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加大了对幼儿教师的需求,而有些幼儿教师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加之部分教师来自小学转岗教师,他们往往用教小学生的授课方式给幼儿上课,使得“小学化”现象凸显;再次,家长不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对学前教育存在的“小学化”倾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对部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求幼儿园开设相应的课程,而幼儿园为了生存,往往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迎合家长的要求,不仅专门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还要每天布置这三门课程的作业;最后,由于幼儿教师数量不足以及专业素养不高,使得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更加棘手,从对3所公办园和20所村民办园的调查中发现,这3所公办园和20所农村民办园的师幼比分别是1∶9.8和1∶25,教师专业对口率分别只有52%和31%。
4.学前教育督导考核与评估机制严重缺失
教育督导是保障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落实的重要机制。地方政府作为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责任主体,开展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对破解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职责和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开展学前教育专项督导与评估工作也是各级政府顺应学前教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之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以县为单位来编制和实施,因此,建立县级学前教育督导考核与评估机制对促进该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S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主管官员的访谈了解到,该县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学前教育科室,学前教育隶属于基础教育科,该科室只有三名工作人员:科长、副科长,还有一位协助副科长工作的科员。科长原是一所小学的校长,主要职责是对义务教育进行监管,并不直接管理学前教育事业。所以,实际上主管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人员只有两位,副科长和一位协助科员。由于管理人员和经费的限制,使得S县实际上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学前教育督导考核评估工作室。由于学前教育督导考核评估机制的缺失,使得S县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5.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于整体发展水平
S县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基础薄弱、资金不足、师资短缺、管理机制落后等问题。从2013年S县农村小学、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的信息表中可以发现,在农村小学、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的改扩建规划当中,存在资金需求和师资配备的巨大缺口。在对2011年和2012年S县农村学前教育资金投入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在过去的两年中,S县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分别只有513万元和416万元,而要在2013年,完成该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普及目标,还需新增投入3 675.5万元,这其中包括农村幼儿园功能改造2 136万元、保教设备投入697.5万元、生活设施配备投入842万元;在常规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还需申请中央补助资金8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431万元,县级补助资金42万元。与此同时,S县在经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之后,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等措施,农村幼儿园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但与急速增长的入园需求相比,现有的幼儿园教师数量难以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加之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没有编制,待遇没有保障,使得大批农村幼儿教师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幼儿教师的大量流失。同时,由于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机制的落后,导致大量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处于无序状态。可以说新旧问题的相互交织,使得S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
四、提升S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成效的建议
1.强化地方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能职责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作为一项大型的国家普及学前教育的行动计划,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以及实施成效如何,地方政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S县在面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时,地方政府应明确自身的责任主体地位,应强化自身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职能职责。首先,在思想层面上,应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地位和价值,应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在个体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予以保障。其次,在经费投入上,应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建立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立以区县级投入为主、统筹分配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在加大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应对专项的学前教育经费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强化地方政府在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中的投入管理职责。最后,在监督管理上,为保障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得以贯彻和落实,政府部门应改革和创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应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的管理职能。
2.提升幼儿教师师资培训水平和福利待遇条件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推进,需要大量合格稳定和专业化的幼儿园师资队伍。面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的局面,S县在引进幼教人才时,应建立严格的幼儿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质量关。在引进幼儿园教师之后,应进一步加强对转岗教师、非专业人员等的职前与职后培训,应建立县级政府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专项资金,将各种类型的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当地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中,确保培训质量。应充分利用“国培计划”的有利条件,完善市、县、园三级培训机制,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儿、保教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实施与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在加强幼儿教师专业培训的同时,应重视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完善幼儿教师的编制体系,把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序列,建立幼儿教师最低工资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非公办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进修培训、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
3.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存在的“小学化”倾向
伴随着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S县为有效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存在的“小学化”倾向,确保学前教育保教质量。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监管力度,应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立严格的幼儿园准入制度和督导评估监测制度,建立园长、教师的考核和资格评审制度,不断提升幼儿园园长、教师的专业素养。其次,应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形成教育合力,幼儿教师应坚守教育理想,有专业自信,通过科学的育儿理念去影响家长,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价值观,帮助家长认清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弊端。最后,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的发展是既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为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教育应为小学教育做好准备,小学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幼儿园教师一些指导,要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以保障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由此形成社会、家庭、幼儿园与小学“四位一体”共同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有效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存在的“小学化”倾向。
4.建立专门的学前教育督导考核与评估机制
2012年教育部为督促地方政府认真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规范办园行为,将开展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列为本年度的工作重点,并于当年4月正式颁布《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暂行办法》。[6]学前教育督导考核与评估制度作为新时期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的教育政策与教育行政手段,它不仅可以有效监督、控制和保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准确执行,防止出现偏差,而且可以获得执行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情况,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监督指导,为政府和教育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建议,从而改进学前教育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7]因此,S县在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展进程中,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学前教育督导考核与评估机制,提高本县学前教育督导考核与评估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本县学前教育督导考核与评估结果的应用机制,解决本县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有效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以保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县域内的有效贯彻落实。
5.农村学前教育应纳入政府教育工作的重点
据测算,到2020年全国要实现学前儿童毛入园率85%的目标,需新增1 803万在园幼儿,其中城市贡献率7.76%,县镇和农村贡献率92.24%。[8]因此,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今后十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S县在推进本地农村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本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广大农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建立切合自身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首先,在经费投入上,应建立以“县级财政投入为主、集体经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和家庭适当分担教育成本”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机制;[9]应建立学前教育扶贫资助制度,县级财政应对经济薄弱的村镇和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进入幼儿园给予资助,优先保障农村薄弱地区学前教育的普及。其次,政府在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应建立“以县为主,县乡结合”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县、乡(镇)、村发展和管理学前教育的责任。最后,应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待遇和培训制度,应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编制和待遇问题,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工资保障和收入增长制度;应强化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工作,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要形成制度化、专门化和经常化的局面,以确保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稳定与专业素质的提升。
答:2014年11月3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二期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国家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二期行动计划》提出以下原则:坚持公益普惠,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公办民办并举,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新增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注重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健全标准,破解发展难题;强化政府职责,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落实地方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发挥中央财政引导激励作用。
《二期行动计划》提出以下目标:到2016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左右。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其他农村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有较大增长。初步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显著提高。
问: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二期行动计划》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
一是扩大总量。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重点解决好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老城区改造和人口流动的实际,重点解决好城镇及城乡结合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努力增加残疾适龄儿童的入园机会。
二是调整结构。调整资源结构,扩大城乡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覆盖面。调整布局结构,努力实现就近入园、方便入园。调整投入结构,在继续扩大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三是健全机制。完善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努力做到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保发展。健全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核定、补充制度,依法保障幼儿园教职工合法权益。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
四是提升质量。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全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提高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办园水平,各类幼儿园的师资、班额、玩教具、园舍等逐步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问:如何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
答:《二期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以县(市、区)为单位制订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公办园布局,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加大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政府和事业单位举办的幼儿园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进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各地可以参照教育部门举办的公办园财政投入和教职工管理政策,出台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的具体措施,提高其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对规划、建设、移交、举办以及回收、补建等作出具体规定。2015年年底前,城镇小区按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补足配齐幼儿园。
问:如何扶持普惠幼儿园发展?
答:《二期行动计划》提出要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要落实用地、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办园。各地要根据普惠性资源布局和幼儿入园需求,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等方式,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参照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适当补贴。2015年底前,各地要出台认定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实施办法,对扶持对象、认定程序、成本核算、收费管理、日常监管、财务审计、奖补政策和退出机制等做出具体规定。鼓励民办园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满足家长不同需求。
问:如何保障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资金投入?
答:《二期行动计划》指出,各地要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学前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地方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制订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按规定程序调整保教费收费标准,将家庭负担控制在合理范围。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要最大限度地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资助力度。
《二期行动计划》指出,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地方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除继续鼓励地方完善幼儿资助制度、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外,还将原来的校舍改建类和综合奖补类项目整合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奖补项目,支持地方改扩建和新建公办幼儿园、利用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并向中西部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引导和激励地方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问:如何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
答:《二期行动计划》指出,各地要落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通过多种方式补足配齐各类幼儿园教职工,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完善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解决好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引导和监督民办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足额足项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二期行动计划》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幼儿园教师培养规划,扩大培养规模。鼓励地方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为农村幼儿园培养一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教师。各地可聘任优秀的幼儿园退休教师到教师资源短缺的农村地区任教或开展巡回支教。建立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培训体系,各地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
问:如何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管理,提升保教质量?
答:《二期行动计划》分别从两个方面提出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管理,提升保教质量。
nlc202309012210
一是健全幼儿园监管体系。各地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县级政府履行主体责任,有关部门按职能履行职责,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和随机抽查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实管理力量,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质、教师资格、办园行为、收费等的监管,建立幼儿园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发布幼儿园基本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教育督导部门加强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向社会发布督导报告。卫生计生部门要切实把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指导,落实儿童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公安、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指导。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定期自查自纠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对卫生、消防、园舍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消除,对事关幼儿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应充分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
二是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导。根据幼儿园数量和布局,划分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安排专职教研员,定期对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完善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城市优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及时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导向,着重加强对师资配备、教育过程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
问:如何确保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答:学前教育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改革发展任务相当艰巨,需要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二期行动计划》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二期行动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科学确定本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研究制定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以县为基本单位逐级编制实施二期行动计划。
二是推进综合改革。各地要按照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省级和地市级政府加强统筹,县级政府落实主体责任。理顺办园体制,鼓励各地积极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幼儿园的办园体制改革,提高各类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深化幼儿园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
三是强化资金监管。地方各级教育、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各项经费使用和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进一步督促幼儿园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加强对幼儿园经费使用和收费行为的监管,杜绝乱收费和乱摊派。
四是加强督导检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对各地行动计划的编制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各地要建立督导检查和问责机制,将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考核指标。
(2011-05-22 08:52:57)
稿件来源:安徽日报
日期,省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着力破解我省城乡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难题。
近年来,我省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逐年提高,但全省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经费投入缺乏保障机制,师资队伍力量不足,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入园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行动计划”确定,到2013年,全省幼儿园总数由现在的6520所增加到877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增加1928所,达到3617所,民办幼儿园增加322所,达到5153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现在的50%提高到60%,基本达到办园条件的幼儿园覆盖率达到60%,普惠性幼儿园及在园幼儿始终保持占全省幼儿园及在园幼儿总数的65%以上,逐步满足“有园上、上得起、有质量”的需求。
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保障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多措并举,努力扩大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新建、改建、扩建一批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利用中小学富余资源,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多渠道发展村级学前教育。强化保障,着力增强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扩大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通过政策支持,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落实责任,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且不断提高比例,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创新机制,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规范办园,进一步提高办园质量,促进城乡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根据国家教育部部署,在实施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和公办幼儿园人事制度改革项目的同时,实施学前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据悉,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已确定提供9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我省学前教育试点项目建设。(曹显钰、陈婉婉)隆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通知
发布: | 时间:2011-12-30 |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
鼠标滑过这里,就显示信息标签 主索引号
007743210/2011-30928 发布机构
隆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副索引号
LA112011-027
信息名称
隆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通知
文号
隆政办发〔2011〕149号 生成日期
2011-12-30 内容概述
各乡镇人民政府,隆安华侨管理区管委会,县直各有关单位: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为加快我县学前教育发展步伐,提高幼儿入园率和保教质量,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关于编制我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指导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11〕3号)和《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通知》(南府办〔2011〕161号)精神及全国、全区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学前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幼儿发展为本,以中小学布局调整为契机,以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工作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和科学性原则,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促进学前教育规模和内涵同步发展,为全县基础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全县学前教育发展预测
未来三年我县学前适龄儿童人数预测如下表:
年龄段
3周岁
4周岁
5周岁
6周岁
合计
2011年
4870 4984 5278 4449 19581
2012年
4671 4870 4984 5278 19803 2013年
4752 4671 4870 4984 19277
未来三年我县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与预测:一是县城幼儿更多、更集中。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进城购房或务工,导致县城幼儿人数逐年递增,县城现有幼儿园远远不能满足幼儿入园需求。二是家长对优质幼儿教育期待更迫切。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希望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期待更迫切,势必要求幼儿园办园条件更好,保教质量更高。三是农民让子女接受早期教育意识更强。现代青年农民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对早期教育的认识不断加强,加上我国推行计划生育,孩子少,生活水平提高,希望孩子能从早期开始接受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幼儿园势必要增加,以满足农村幼儿入园和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四是社会对幼儿园覆盖率要求更广、对优质幼儿园需求更多。未来三年需要在县城建设2所以上公办幼儿园,需要在乡镇建设1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村小学要有设备齐全的附设幼儿园。五是配齐配足幼儿教职工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客观要求。目前全县在编幼儿教职工仅38人,需按《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劳人编〔1987〕32号)文件精神,逐步配足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六是幼儿教师接受培训是形势发展的必然。随着全国学前教育发展改革浪潮的掀起,幼儿教师需要系统的深层的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以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形势发展需要。
三、具体目标
未来三年我县将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积极扶持社会力量举办高标准、上规模的幼儿园。落实以县为主的幼儿园管理体制,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严格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待遇,提高幼儿教师地位。
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增加供给;科学保教,提高质量;充实师资、提升素质;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加强监管,规范办园”的要求,结合城镇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全县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点,分阶段实施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建立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机制。积极创办乡镇、村级公办幼儿园,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到2013年,我县学前教育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一)在县城城东区新建1所县直幼儿园,规模为800人;在华侨管理区利用管理区卫生院旧址迁(新)建浪侨幼儿园,规模为1000人;改扩建县幼儿园,规模为1200人;在各乡镇建设1所以上独立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校舍大力发展村级幼儿园,改扩建76所小学附设幼儿园。
(二)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民办幼儿教育协调发展。
(三)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5%,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
(四)按照国家标准配足幼儿教师,提高专科以上学历层次教师比例;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任职资格合格率达到90%以上,达到自治区的标准;培养1—2名教师成为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3-6名教师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
(五)办好1所自治区级示范性幼儿园,5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15所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各幼儿园确定具有地方特点和园本特色的发展定位,落实发展措施,建立保障机制。逐年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四、主要任务
(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幼儿入园需求。
多渠道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通过改建、扩建、新建方式,扩大现有公办幼儿园办学规模。通过补助办园经费等方式,支持行政事业单位、街道、农村集体资产举办公办性质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举办公办幼儿园。县城、城镇幼儿园建设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积极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制定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幼儿园。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给予生均补贴,由当地财政提供财政票据,免征企业所得税。对民办幼儿园经报备并公示收取的保教费免征营业税。民办幼儿园的用水、用电实行居民水电价格。完善民办幼儿园分类定级标准,定期实行分类定级评估。建立升级激励制度,鼓励创建具有特色与品牌的民办幼儿园。建立向民办幼儿园派驻公办教师制度和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共同发展机制,实行公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到民办幼儿园支教制度,促进公办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
以政府为主,多形式办好农村幼儿园。以乡镇中心小学、村小学为依托,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资源举办幼儿园。
(二)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学前教育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各级政府将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筹措学前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确保建设资金到位;完成县幼儿园改扩建、县城新幼儿园新建、华侨管理区浪侨幼儿园迁(新)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的各项建设任务;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妥善解决学前教师缺编问题,提高农村学前教师的待遇。
(三)重视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
县城新建1所幼儿园,华侨管理区迁(新)1所幼儿园,建设12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改扩建县第一小学、县第二小学、县第三小学、县浪侨小学和72所村级小学附设幼儿园。
创建21所区、市、县三级示范性幼儿园,重点建设县幼儿园,对其进行改、扩建,打造成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在城东区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将县城新建设幼儿园、浪侨幼儿园和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成为市级示范幼儿园,将9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和6所民办幼儿园建设成为县级示范性幼儿园;进一步规范村级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幼儿教师保教水平。
五、项目建设规划
在县城城东区新建1所幼儿园,规模为800人,建设面积7200平方米;在华侨管理区迁(新)1所幼儿园,规模1000人,建设面积9000平方米;建设12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详见附件2);改扩建县幼儿园,在现有园区的基础上,利用县公安局办公区旧址3亩土地扩建,使其办园规模扩大到1200人;改扩建县第一小学等4所县直小学附属幼儿园和72所村级小学附设幼儿园(详见附件3)。
六、经费估算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总面积126800平方米,总投资18120万元(其中含征地费320万元)。
七、保障措施
(一)因地制宜,做好县城幼儿园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规划,合理调整农村幼儿园布局。将各乡镇幼儿园布局调整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根据人口、地理、交通等条件,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规划。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职责。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各项政策,制定相关标准和准入要求,完善对幼儿园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工作,加强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财政、人社、编制等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对及工资预算工作,落实幼儿教师的编制问题。一是核定幼教公办教师编制,将人员工资和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利用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后富余的中小学教师通过转岗培训为幼儿教师,逐年为乡镇中心幼儿园配备一定比例的公办教师。二是根据岗位需要,逐年面向社会公开考试选聘符合条件的幼儿教师。发改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住建、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社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物价、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加大执法工作力度,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膳食营养与饮用水卫生、生长发育监测、疾病预防,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等方面的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登记、设施设备、餐饮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村(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隆安县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教育、发改、编制、财政、人社、国土资源、住建、民政、文化、卫生、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组成。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设组长、副组长和成员。组长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县教育局,负责日常工作。通过建立实行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源调度和政策制定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明确部门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
(三)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1、学历提升。依托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幼儿高等师范学院、县教师进修学校等院校,通过联合办学,全面、系统地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
2、强化岗位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幼儿教师全员培训及继续教育,并形成长效机制。
3、加强对园长、专业教师、保育员、保健员的岗位培训力度,到2013年实现教师培训率达100%,各岗位合格率达90%。
4、抓好幼儿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工作,改善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四)加强幼儿园监督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
1、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根据国家基本标准和社会对幼儿保教的有关要求,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实行动态监管。
2、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
3、加强幼儿园安全监管,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
4、加强城乡交流,建立帮扶制度。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构建县城“名园”与各乡镇“农园”结对帮扶网络,定期组织“手拉手”互助活动,年末总结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提升农村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
(五)园舍建设经费筹措。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多方筹集资金,保证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一是用好中央、自治区安排的各种专项资金;二是争取国家、自治区、南宁市财政资金支持;三是多渠道、多形式吸纳社会资金。
(六)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学前教育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应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按每年递增。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园和捐资助园。建立学前教育资助体系。要不断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加强学前教育经费管理,规范经费使用行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七)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财政部门要确保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投入学前教育,奖励每年新上等级、新上示范幼儿园和“学前教育先进乡镇”、“优秀幼教专干”、“十佳园长”、“先进幼教教研组”等。
(八)强化监督指导,营造良好办园环境。县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前教育作为督导重点,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加强对政府责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督导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要组织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八、具体实施步骤及措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1月—3月)
一是召开启动会、动员会,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工作全面部署,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二是成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工作方案。三是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四是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3年8月)
1.第一阶段(2011年4月— 2012年12月)
(1)规划
2011年3月底前,完成县城城东区幼儿园新建和各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改扩建项目的单体初步设计工作。2011年4月底前,完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如立项、可行性研究、地质勘探、施工图纸设计、“三通一平”等(以后每年有建设项目的学校均要提前3个月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2)基建项目
①改扩建项目
2011年改扩建县幼儿园、雁江镇中心幼儿园和丁当镇中心幼儿园共3所,规划建设面积23400平方米,建设资金投入3672万元。2012年8月底前,完成扩建任务。(详见附件2)
②新建项目
2011年新建那桐镇中心幼儿园、乔建镇中心幼儿园2所,规划建设面积16200平方米,规划投资2466万元;在华侨管理区迁(新)建浪侨幼儿园,园址在华侨管理区原卫生院旧址,建设面积9000平方米,投资1470万元。计划2012年8月底前完成。
2012年新建城厢镇敏阳中心幼儿园、杨湾中心幼儿园、古潭乡中心幼儿园、都结乡中心幼儿园4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面积19800平方米,建设资金3120万元;县直城东区幼儿园1所,建设面积7200平方米,建设资金1336万元。计划2013年8月完成。(详见附件2)。
③小学附设幼儿园改扩建项目。
2011年开展县第二小学附属幼儿园及24所村级小学附属幼儿园改扩建工作,建设校舍面积9900平方米,规划投入资金792万元,计划2012年8月底前完成。
2012年实施县第一小学、县浪侨小学附属幼儿园及24所村级小学附属幼儿园改扩建工作,建设面积8200平方米,投入资金656万元,计划2013年初完成。(详见附件3)
(3)师资队伍
逐步完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新建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工作和配足县幼儿园、浪侨幼儿园教职工。做好幼儿教师培训转岗工作,幼儿教师培训率达100%。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任职资格合格率达到80%,园长合格率100%。
(4)主要指标
到2012年,学前一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3%,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66%。
2.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3年8月)
(1)基建项目
新建城厢镇中心幼儿园等4所公办中心幼儿园,规划建设面积25200平方米,规划投资3976万元(详见附件5《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扩建项目一览表》)。改扩建隆安县第三小学及24所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建设面积7900平方米,建设资金632万。2013年8月底前,完成基建项目。(详见附件3)。
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完善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小学附设幼儿园的规范化建设目标。
(2)师资队伍
积极培育县级幼教骨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幼儿教师培训率达100%。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任职资格合格率达到90%,园长合格率100%。
(3)主要指标
至2013年,全县学前一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5%,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70%。创建1所自治区级示范园,5所市级示范园,15所县级示范幼儿园。
(三)整改提高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各部门严格按照《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对照部门职责任务,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加强整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附件:1.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任务表
2.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扩建项目一览表
3.隆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改扩建小学附设幼儿园情况一览表
(2011-2013年)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10年12月,我乡共有公办和民办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共913人,基本满足幼儿入园的需要。但从总体来看,学前教育仍然是我乡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公办幼儿园的比例少,民办幼儿园布局不够合理,发展不够平衡,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仍然短缺。为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期盼,根据《关于印发〈东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幼儿发展为本,合理调整我乡公民办幼儿园的布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以保障改善民生为目的” 十二五发展规划,努力构建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我乡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发展目标
(一)完善办园体制
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建立政府主导、集体和社会参与、公办和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公办幼儿园的办园主体为乡政府,鼓励村支持配合办园,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形成学前教育公办和民办相互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二)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建立以乡中心幼儿园为中心,分片区办好2—3所公办幼儿园的办园格局。到2013年,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并按省级优质幼儿园配置办园条件,公办幼儿园数量达到4所,满足辖区60%以上户籍幼儿的入园需求并逐年提高。
(三)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到2013年,新增民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数量达到6所,以缓解部分幼儿园规模过大等问题,20%以上的民办幼儿园达到县级优质幼儿园的办学条件。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建立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并按规定配足配好教师,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鼓励幼儿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学习,争取到2013年,园长、教
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等各类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公办幼儿园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以上、民办幼儿园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要达到30%以上。
(五)提高办园质量
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切实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克服“小学化”、“保姆化”等倾向。到2013年,新增1所县一级幼儿园,办好家长学校,使学龄前幼儿家长和看护人普遍受到科学教育知识辅导。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逐年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所占的合理比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2、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在我镇设立的民办学校专项扶持资金中,加大对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扶持。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要全面整合和扩大使用学前教育资源,使公办民办学前教育协调发展,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新莞人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1、合理布点,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继续鼓励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兴办村集体幼儿园。
2、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落实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同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三)健全教职工基本待遇保障制度
1、明确公办幼儿园的独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公办幼儿园按照市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进行岗位设置。民办幼儿园按照国家规定的人员配备标准以及实际需要和岗位要求,自主聘用各类人员。
2、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等均应取得岗位任职资格,实行持证上岗。镇财政为公办幼儿园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提供保障。民办幼儿园教职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依据幼儿园和聘用人员双方约定执行,要在保教费中按市规定的比例要求留取经费予以保证。民办幼儿园要按照劳动保障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教职工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民办幼儿园教师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待遇。
3、完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开展制度化、经常性的学前教研活动,完善园本教研制度。加强名园长、名教师的培养,到2013年,要达到县规定的培训要求,即园长培训率达100%,专任教师培训率达60%。在各类教育评先评优中,学前教育教师要占一定比例。
(四)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1、推进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和检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2、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和教学、活动用书用品管理,规范办园行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防止“小学化”、“保姆化”倾向。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科研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促进保教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首先,我代表县政府对省学前教育督查组一行莅临我县检查指导教育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情况作以简要汇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情况汇报。
一、山阳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373所,其中高中4所,职中1所,初中20所(含民办1所),九年制学校15所(含民办1所),小学311所,幼儿园30所。在校学生81442人,其中高中8698人,职中5586人,初中22529人,小学36178人,幼儿园(含学前班)8673人。全县在编教师4358人。我县2006年4月通过省政府“两基”评估验收;2007年4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通过省教育厅验收,2008年9月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通过省教育厅验收,2011年1月“双高普九”工作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2008年以来,我县先后被省政府授予“两基”工作先进县,“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被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和“远程教育应用先进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先发展教育工作先进县”和“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学前教育实施推进情况
(一)幼儿园发展现状。全县0—6岁幼儿总数19731人,其中3-6岁幼儿总数11363人,幼儿园总数30个,其中县城4所,占13.3%;镇20所,占66.7%;村6所,占20%。公办幼儿园11所,占36.7%;民办幼儿园19所,占63.3%。省级示范园1所,占3.3%;二级园29所,占96.7%。在园幼儿8673人,其中30所幼儿园中,在园幼儿3646人,占42%;学校附设学前班中,在园幼儿5027人,占5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6.3%,学前两年毛入园率81%,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7%。全县现有幼儿教职工350人,其中园长30人,专任教师298人,保育员22人。
(二)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制定等情况。制定出台了《山阳县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年计划投入资金1.02亿元,新建幼儿园44所,改扩建幼儿园44所。2011-2013年计划投入资金794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58所,其中新建32所(县城第二幼儿园1所,镇中心幼儿园9所,村级幼儿园22所),改扩建26所(镇中心幼儿园3所,村级幼儿园23所)。2011,市上分配我县7所幼儿园建设任务,规划建设面积9550㎡,计划投资1544万元,目前完成投资1519万元,占计划任务98.4%,其中城关镇、中村镇、户家塬镇、杨地镇、小河口镇、南宽坪镇6所中心幼儿园已建成,南宽坪镇湖坪幼儿园1所在建。全县30所独立幼儿园已配备体育类、建构类、角色表演游戏类、科学活动类、美工类、音乐类等教玩具5263件,投入资金243.44万元。
(三)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落实情况。从今年起,县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每年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逐年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设立幼儿园建设专项经费,实行以奖代补,支持城区和重点镇、村幼儿园建设。积极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对全县19所规模较大、办园行为规范、保教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兑现奖补资金280万元,为5个规模较大的镇民办中心幼儿园选派了5名公办教师担任园长或骨干教师。同时,县政府对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在建园土地征用、校舍报建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政策落实情况。从今年秋季起,全县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我县行政区内5-6岁适龄幼儿5031名,目前已入学并享受免费幼儿4881名(其中学前一年在园幼儿1641名,学前班幼儿3240名;省级示范园1所52名,二类园29所1589名,三类园311名),工作汇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情况汇报》。全部免除了所有公办学前一年幼儿(学前班、大班)保教费,减免民办学前一年幼儿(学前班、大班)保教费,并按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前一年幼儿补助生活费,免除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127.66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5.95万元。享受家庭困难生活费补助幼儿760名,投入资金28.58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14.29万元,县级财政补助14.29万元。目前,免费资金和补助贫困家庭幼儿资金拨付工作正在办理之中。
(五)小区配套幼儿园及支持民办园、村办幼儿园建设情况。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目前,我县城市小区仅有丰阳花园小区1个,已配套建成明珠幼儿园1所。对镇中心幼儿园,除争取省市投资外每新建1所镇中心幼儿园县上补助30万元,改扩建1所镇中心幼儿园县上补助15万元。对民办幼儿园,根据建筑规模大小分别给予10到15万元的补助。对村幼儿园新建或改建根据规模大小也分别给予适当补助。力争通过3年努力,基本形成县、镇、村三级幼儿教育网络,全面解决全县城乡幼儿“入园难”问题。
(六)园长、教师补充及培训、职称评聘、社会保障、工资待遇情况。今年,县上进一步核定了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并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及时予以补充调整。幼儿园园长、教师来源主要是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转岗培训,择优选拔、调整补充到幼儿园长、教师队伍中。2009-2011年全县专任教师累计参加各类培训430人(次),其中参加过省级培训32人(次),占10.74%;参加过市级培训100人(次),占33.56%;参加过县级培训298人(次),占100%。全县有专任园长30人,有县级以上园长培训合格证19名,占63.3%;未参加园长培训11名,占36.7%。目前,全县公办幼儿教师平均月工资3260元。民办幼儿园教师月工资800-1000元,暂未办理“三险一金”,也未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七)发展学前教育政策及落实情况。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规范性文件,就全县发展学前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明确了全县发展学前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实施。城区以公办县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形式举办学前教育;各镇政府所在地以公办、民办公助、民办等形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行政村以完小及初小附设学前班等形式举办学前教育,确保到2015年形成学前教育全覆盖。
(八)规范办园、科学保教工作开展情况。县政府将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各镇、有关部门教育工作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县教体局、督导室、教研室分别建立了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幼儿园督导评估标准及加强对学前教育保教、教研的管理和指导。各类幼儿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幼儿园以游戏为主,保教结合,寓教于乐,全面提高保教质量,基本杜绝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工作,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加强幼儿园安全设施建设,县上为每一所幼儿园均配备了专兼职安保人员,并安装了监控设施或报警设备。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工作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年检结果,对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幼儿园,全面排查,督促整改,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缔,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城区幼儿园数量不足,仍然存在入园难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区人口急剧增加,学龄前幼儿增加较快。但幼儿园建设相对滞后,造成了适龄幼儿入园难、入好园更难的问题。二是农村学前教育办园条件简陋,部分幼儿园或学校附设学前班达不到规定标准。三是我县地域广阔,园所覆盖范围大,服务半径长,接送幼儿不便。四是幼教师资严重不足,特别是幼教专业教师比例低。
四、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省市尽快将学前教育办学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生均办学经费补助标准。二是建议省、市加大幼儿园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特别是项目建设资金给予重点倾斜。三是建议省、市按照师生比配齐配足幼儿园教师,科学制定幼儿教师补充计划,通过招录等途径补充幼儿教师。四是落实幼儿教师专项培训经费,健全培训网络,在培训指标上多向贫困县区和农村幼儿园倾斜。
最后,我们将以本次省市检查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精神,按照省、市、县学前教育既定规划,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分步推进、强化督查,全面实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恳请各位领导常来山阳检查指导工作并给予大力关心和支持!祝各位领导在山阳期间工作顺利,生活愉快,万事如意!
1 基本现状
目前, 全县20个乡镇街道均产茶, 种植的无性系良种主要包括龙井43、迎霜、乌牛早、银猴、福云6号、福鼎大白、白叶一号、浙农139等十几个无性系良种。全县茶园基本达到无公害茶园生产条件, 多次被授予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和“全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 2005年被授予“全国无公害农产品 (茶叶) 生产示范基地县”, 2007被省政府认定为浙江省特色优势茶叶强县, 2009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产茶县, 2010年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 同年又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于“中国茶文化之乡”。近年, “龙谷”茶在国内、国际名茶评比中累计获金奖20余次, 在201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龙谷茶”评估价值达8.16亿元人民币, 2012年“龙谷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确立为馆藏茶并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
2 存在问题
2.1 产业化水平较低
我县茶叶生产以家庭经营、小作坊加工为主, 小规模生产、传统的茶叶加工方式导致基础设施落后, 抗市场风险能力低下, 产业化水平较低。
2.2 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少茶农和企业经销人员缺乏相关的茶叶安全生产知识, 只重视茶叶的色、香、味、形, 而忽视茶叶质量安全。一些小茶厂 (点) 卫生条件差, 多数茶厂缺乏相应的检测设备或检测手段落后, 难以落实有效的源头监控。
2.3 茶产品的结构急需调整
我县主产绿茶, 茶叶产品单一, 产品同质化严重, 大部分茶叶企业只关心“产品”, 不关心“商品”, 忽略了市场竞争与产品差异化。茶产品也缺乏深度开发, 产业延伸不够。
2.4 市场营销和组织管理处于低层次初级阶段
目前我县茶叶营销总体上处于粗放经营的低水平状态。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营销管理队伍, 缺乏整合资源、产业政策研究和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虽然近几年产供销一体的较大规模营销组织有所发展, 但比重小, 对茶叶产业贡献度低。
2.5 茶产业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我县自然风光秀丽,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应注重茶文化科技旅游景区及涉茶旅游产品的开发, 优化主题包装, 创新服务项目, 尽力拓展产业链, 着力提升消费者对我县茶业主导品牌的市场忠诚度, 提高茶文化科技旅游景区的整体效益。
2.6 茶业科技推广需进一步加强
茶叶科技普及率低, 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由于茶叶专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经费缺乏,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1) 茶业从业人员科技素质普遍较低; (2) 茶叶企业创新意识不强; (3) 推广资金严重不足; (4) 推广体系不够完善。
3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围绕“经营山水、统筹城乡, 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的要求,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途径, 以精品特色为主线, 以提升品质、提升品牌、提升效益为重点, 坚持科技兴茶, 进一步推进茶叶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组织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加快茶产业生态化、产业化经营进程, 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全县茶叶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4 发展目标
到2015年, 进一步打响“龙谷”茶叶主导品牌, 初步形成具有茶叶特色的文化旅游及休闲养生观光产业。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 通过换种改植等技术措施, 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 良种率达到80%以上。推广茶叶标准化、清洁化生产,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加大茶叶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全县茶园达到无公害标准, 建成省级示范茶厂1家, 省标准化名茶厂2家, 县级示范茶厂10家, 县级无公害茶厂100家, 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茶叶总产量达到9000吨, 总产值6.5亿元, 农业人口人均茶业产值达到3000元。
5 主要工作
5.1 品牌价值体系构建工程
首先, 开展与中国茶叶博物馆等单位合作, 邀请上级茶产业技术体系和文化方面的专家到我县考察, 为我县茶产业, 特别是品牌提升工程出谋划策。采用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形式, 加强品牌宣传, 每年不少于3次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评比、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 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各种媒体, 广泛宣传推介遂昌茶叶, 扩大“龙谷”品牌知名度, 提高我县茶叶市场占有率。开展“龙谷”品牌各类认证与认定, 积极参与公共区域品牌评估, 逐步提升品牌价值。
其次, 加强龙谷名茶开发中心建设, 完善品牌管理机制, 在“龙谷”茶叶主导品牌建设上实现“统一宣传、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包装”, 形成合力。引导和推动茶叶企业、行业组织对品牌的认知认同, 维护“龙谷”品牌商誉。开展“龙谷”品牌系列产品生产与销售的经常性检查。明确生产者责任, 鼓励企业实行母子商标、双商标, 做到产品可追溯, 维护品牌的声誉。
5.2 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重点扶持茶叶企业开展茶叶多元化生产和茶叶精深加工。吸引从事茶叶初、精制加工及茶产品综合开发的企业投资建厂, 引导工商资本进入茶行业, 发挥其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与规范的生产经营方法, 改善与提高茶企业综合素质。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提供专业化服务, 依托龙头企业, 开展茶叶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工作, 筹建专业机械化服务队伍。加强专业协会建设, 鼓励成立与茶叶相关的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 强化行业管理, 在实施标准、茶叶品牌管理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5.3 市场与营销网络建设工程
拓展经销渠道, 继续鼓励企业、商家在茶叶销区的大中城市和销区茶叶批发市场设立稳定的销售窗口, 提高“龙谷”系列茶的市场占有率和遂昌香茶的知名度。加强信息服务, 充分利用淘宝网遂昌馆继续推广应用电子商务, 拓展网上茶市。
5.4 技术创新平台构建工程
首先, 加强科技合作, 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茶叶学会合作内涵, 完善科技合作项目, 充实合作内容。重点在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建设, 品牌产品加工工艺改进, 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 茶叶质量安全监测、茶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合作。筹建“遂昌县龙谷茶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中心”, 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 根据市场需求, 开展多茶类生产试验示范, 注重产品研发, 开发生产部分细嫩红茶和乌龙茶, 优化茶叶产品结构。引进与推广茶叶精深加工技术, 开展茶资源综合利用, 延长产业链, 如茶多酚提取、红绿茶豆制品生产、茶酒等, 结合休闲旅游开发茶旅游产品、温泉茶浴等。
其次, 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根据茶叶生产需要, 适时举办茶叶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技术、茶叶病虫害防治与茶叶生产机械应用技能等专题培训, 每年不少于18期。
再次, 实施茶叶项目, 建设茶产业示范区。开展全国标准茶园创建工作, 实施遂昌县现代农业茶叶综合区项目。在大柘、石练、云峰、妙高等重点产茶乡镇建立茶叶产业化核心示范区, 完善基础设施, 建设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促进全县茶产业的发展。
另外, 完善全县茶叶技术推广服务队伍, 做好茶叶技术干部自身知识更新, 不断增强业务工作能力, 制定并实施茶叶清洁化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大力推广和应用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生产技术;各涉农部门配合, 开展农业投入品及污染源管理。建立茶叶质量安全预警体系, 开展茶厂清洁化改造, 构建社会公认的茶叶质量保证体系。
5.5 茶文化旅游-延伸品牌平台构建工程
首先, 充分挖掘茶文化资源, 提升茶文化底蕴。积极发展昆曲茶艺, 充分运用载体, 重视茶文化宣传, 以核心理念打造“五个一项目”:“一句中心口号, 一个关于龙谷茶传说的故事, 一支昆曲茶艺表演队, 一套龙谷茶茶艺, 一块龙谷茶历史文化展示地”。
其次, 以茶文化研究会为平台, 组织宣传、文化、旅游、文史档案等部门, 突出特色, 提高质量, 讲求实效, 挖掘茶文化资源。依托县职业中专办学优势条件, 联合成立开办茶文化专业, 培养茶文化技术人才, 提升茶文化底蕴, 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茶文化。
再次, 开发“龙谷茶乡游”休闲旅游项目, 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招商引资、融资等多种途径, 兴建一批茶文化休闲园、茶生态旅游观光园以及各种档次的茶楼茶馆, 营造茶文化氛围, 创造特色优雅环境, 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游客。依托现代农业综合区示范园区, 开展茶乡旅游, 建成大柘环万亩茶园自行车道路, 建立一批旅游、观光茶园, 开辟茶乡游专线, 开设茶艺表演, 以及游客自采、自炒、自泡、自品尝等休闲体验项目。
6 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障
组建县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 以分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 负责行动计划实施的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茶产业化办公室, 与相关工作机构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机制, 推进规划目标的落实。
6.2 人才保障
有计划的引进与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茶叶专门人才队伍。根据茶产业发展需要, 继续开展科技合作, 充分发挥社会人力资源, 聘请国内外有关专家, 建立专家库, 为茶产业的发展解决技术及管理问题。
6.3 资金保障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确保到2018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9%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5. 5亿立方米以上,重要生态区域和重点部位的林相明显改观,林分质量显著提高,生态功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二、禁伐范围和减伐数量
(一)禁伐范围。按照湘林资〔2015〕25号文件规定,禁伐范围为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两旁第一层山脊以内的森林。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将禁伐范围、面积落实到山头地块,明确到户,造册登记。
(二)减伐数量。2016年至2018年,湘林资〔2015〕25号文件附件1所列国家重点和省部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63个县市区,在规定的禁伐范围之外,每年采伐量还要比上一年度减少20%,主要是减少商品林主伐量。
(三)档案资料。要分类建立森林禁伐和减伐档案,汇编成册。森林禁伐范围要在万分之一地形图或遥感影像图上落实到森林资源小班,特别是禁伐范围内2016-2018年符合商品林主伐条件的近、成、过熟林小班的面积、蓄积要落实到林权所有者或森林经营者,做到图、表、册一致。
三、补偿措施
按照属地管理和以奖代补原则,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辖区内森林禁伐、减伐负总责,通过新增财政预算、整合中央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增量资金等途径筹集森林禁伐、减伐补偿资金。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一)2015年,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已对国家级和省级集体(个人)部分按每年255元/公顷给予补贴,国有部分按每年150元/公顷给予补贴。从2016年起,争取对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国有部分按每年每公顷再提高15元,达到每年165元/公顷。各市州、县市区应根据财力状况,适当提高市级、县级公益林补偿标准。
(二)禁伐范围内商品林,只对2016-2018年间符合主伐条件的近、成、过熟林分(速生丰产林除外)进行补偿。省级财政资金按照其面积给予适当补助,市、县两级政府要明确禁伐范围内商品林的补偿政策、落实补偿资金。
(三)國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63个县市区,根据2016-2018年三年核实的减伐量,省级财政通过统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增量资金给予适当补助。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汇报,争取当地财政从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中增列专项用于森林禁伐、减伐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森林禁伐、减伐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林业、财政部门为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领导机构,加强领导。
(二)制定实施方案。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会同财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拟订三年禁伐减伐的具体实施方案,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以县级人民政府文件形式报市州林业、财政部门审核,报省林业厅、省财政厅备案。
(三)加强宣传力度。县级人民政府要抓紧召开实施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启动会。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在交通要道醒目位置设立森林禁伐宣传标语牌,禁伐范围区重要地段设立禁伐标志牌,公告禁伐范围、禁伐面积、监督电话。同时,各地还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宣传森林禁伐减伐行动的重要性、目标、要求,让全社会理解、关心和支持森林禁伐减伐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严格采伐审批。森林禁伐、减伐期间,林木采伐审批需先核实是否在禁伐范围,符不符合减伐要求。对于禁伐范围内除实施森林抚育、灾害木清理、开设防火带、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林木采伐以外,不得实施其他任何性质的商业性采伐。禁伐范围内的竹林和杨树、桉树等工业原料林以及林木流转合同到期的林木确需采伐的,须严格履行报批手续。林权所有者或森林经营者凭伐区调查设计文件、相关证明材料,报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批准单位将审批材料报省林业厅备案后,方可实施采伐。采伐迹地必须在采伐当年或下一年度完成更新造林。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总结】推荐阅读:
黄冈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06-27
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07-03
凤山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11-25
学前教育学期总结范文06-24
学前教育学 教学总结01-14
自我总结范文学前教育10-05
三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09-17
09级学前教育班务总结07-15
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学校总结心得06-11
三二小学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