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项目库建设(通用8篇)
培育志愿服务典型,开展志愿服务,是引领学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的需要。
一、项目意义
(1)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力推动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建设进程的需要 培育志愿服务典型,旨在宣扬一种崇高的精神,以点带面,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在整个校园中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氛围,推动我院的和谐校园建设。本项目还预期在我院形成志愿服务典型培育的长效机制,增强思政培育实效,在更大范围形成影响,有力推进本院乃至本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建设的进程。
(2)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把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切实加强对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志愿服务典型,其核心作用在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培育志愿服务典型,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是我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长效化、特色化建设,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途径。
第二,培育志愿服务典型,是我院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一大有效途径。学校可在志愿典型培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如奉献精神、友爱精神、互助精神、诚信教育等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也可对学生树立文明校园、绿色校园等的观念,改变我院当前部分学生自由散漫、无纪律、不文明的现状,提高我院大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第三,培育志愿服务典型,通过宣传表彰个人事迹,发挥个人典型的引领作用和榜样力量,带动其他学生,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志愿典型培育中增强思政教育实效,开拓创新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新机制。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项目具体内容、建设目标和主要作用 项目具体内容:(1)培育关爱城市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的志愿服个人典型和团队典型。主要是以个人或者团队到益阳市敬老院、益阳市儿童福利院、益阳市特殊学校等场所,展开对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生活照顾、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2)培育关心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个人典型和团队典型。主要通过个人或者团队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主题,去湖南偏远农村地区(例如湘西雀儿寨小学和安化山区)关心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学业辅导、经济援助等爱心活动;突出对特困农民工子女的爱心救助,形成帮扶“一对一”爱心活动。
(3)培育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的志愿服务个人典型和团队典型。主要通过个人或者团队以公共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公共资源节约等为主要内容,以益阳市公共场所和社区为主要服务场所,开展志愿宣传和服务活动;
(4)培育关注突发事件与救灾活动的志愿服务个人典型和团队典型。主要以学校和周边地区防火、防盗、防疫、防灾以及校园恶性事件的应急处理,并积极展开宣传、培训、演练、救助等志愿服务活动。
(5)培育服务校内和校外大型公益活动的志愿服务个人典型和团队典型。主要以学校、益阳市乃至湖南省的大型活动为志愿服务对象,例如省、市、校大型运动会,各种体育赛事,各种大型会议以及各种大型公益爱心活动等,积极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
(6)培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理念宣传的志愿服务个人典型和团队典型。主要以学生党员和优秀志愿者为主体,以城市学校及其它场所(例如公共社区、公园、剧院、商场、车站等地),以展板的形式引导公民远离“一次性”生活方式,拒绝使用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塑料袋等;节约水电,废水重复使用,生活垃圾分类投送;戒烟、戒酒,远离毒品等,传承“绿色生活方式”理念,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培育校内帮扶部分困难学生的志愿服务个人典型。主要帮助校内在学习上、生活上及语言交流上存在障碍和困难的学生,以党员和积极分子为主对这些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帮一”的志愿帮扶活动。
建设目标:
(1)通过项目的实施建设,培育出一批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典型,以点带面,让更多的人参加志愿服务工作。(2)通过项目的实施建设,培育出5个以上个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典型,在学校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并扩大在市、省两级的影响和示范效应。
(3)通过项目的实施建设,建立5-8个志愿服务基地,长期性、持久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通过项目的实施建设,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队伍、拓宽志愿服务的范围、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新的体制机制。
(5)通过项目的实施建设,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标。
主要作用:
(1)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有机会志愿参加服务社会、他人的公益活动,既可扩大自己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又可通过亲身体验构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也增强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和自信心。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2)传递爱心,传播文明,构建和谐校园。培育志愿服务个人典型和团队典型是公民爱心和优秀道德品质的集体表现,体现出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志愿服务个人典型和团队典型的树立,积极带动全院学生自觉、自发地投入到志愿服务的活动中,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的、健康的、充满爱心的校园人文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3)奉献爱心,服务人民,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让城市孤寡老人、伤残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等弱势群体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对当地群众起到模范和道德的宣传作用;引导和激励享受公共服务的群众共同加入到志愿服务的活动中,提高奉献爱心,服务社会,构建和谐的思想意识;减轻政府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压力,并促使政府加大对弱势群体关注、公共事务管理的投入,形成政府和百姓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4)树立志愿服务典型,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吸引力和号召力。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树立志愿服务典型,增强学生对志愿服务在个人思想教育中的认识,使志愿服务价值理念深入学生内心。同时健全志愿服务典型的组织机构,构建志愿服务的机制体制,加强对志愿服务个人和团队进行有效管理,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2、项目实施方案、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和可行性分析 项目实施方案:
(1)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调研,作出客观分析 调研的内容包括:①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②志愿服务体系的内容和对象。③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大力宣传,积极号召学生自愿报名
在原有志愿者的基础上进行招募,积极鼓励学生自愿报名,每个人参加1—2个志愿服务团队,每年招募一期,每期三年一个轮回。
(3)加强对整个志愿服务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地建设 首先,对每个志愿者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对于思想意识不强的学生给予清除;其次,对七类志愿者成员进行团队组织培训,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再次,对每个成员进行作风培训,使每个成员在作风方面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与纪律起到模范作用;最后,在整个队伍的管理上建立制度保障,形成志愿服务队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4)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时间保证。
利用寒暑假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对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利用“雷锋日”、“青年节”、“儿童节”、“重阳节”等节假日和周末时间,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志愿服务,与社区联系开展常态化的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以及各种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形成寒暑假每次服务活动不少于30天,平时节假日一次服务活动半天,特殊公益活动另计,形成有效地制度管理。
(5)积极对志愿服务队伍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地引导、督促、检查。
形成以学院团委书记和各系总支书记为主、各系团总支书记为辅的指导、督促、检查团队。并为每一个志愿服务团队配备一名辅导员或者专任教师作为指导老师,跟随团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对服务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结果进行积极的评价、总结。
(6)对每次的个人和团队志愿服务进行及时总结,并在年终进行公开评比、表扬和宣传。
每次志愿服务工作完成后,指导老师和志愿服务团队代表及时积极向检查团领导进行工作汇报。在年终根据各团队志愿服务工作情况进行全校公开评比,推举出学年度优秀志愿服务个人典型和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典型,将优秀个人和团队材料存入学籍档案,并及时联系益阳市政府宣传部门、电视台、益阳日报、红网等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7)积极在学院网站进行志愿服务网络空间建设、管理,并进行宣传。在学院网络中心的支持下,在学院网站中建立好志愿服务网络空间,及时将每次活动的结果和成绩发布在网络空间上,及时进行信息发布和网络宣传。
(8)加强合作,建设一批志愿服务基地并取得相关机构的支持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加强与志愿服务对象所在的社区、院所、学校等沟通、交流、合作,并取得其支持,共同建设一批志愿服务基地。并取得相关政府机关、宣传部门、电视台等媒体打大力支持,为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常态化、长效性提供保障。
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
(1)准备启动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①组建项目领导工作小组;
②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宣传发动; ③进行与项目相关的调研活动; ④查阅与项目相关的资料; ⑤策划、酝酿项目的申报。
(2)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4年4月)
①2011年6月—2011年11月,学生自愿报名和培训工作,并逐步开展一些志愿服务活动。
②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不断培育出先进个人典型,并在学年末进行表彰宣传,扩大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以点带面,从而引导广大的学生关注、支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③2013年4月—2014年4月,通过若干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典型的树立,带动整个团队服务质量的提高和范围的扩大,争取在本项目三年活动末期,打造5个以上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典型,在整个项目活动结束后,进行三年大评比,对评选出的优秀个人典型和优秀团队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在学院内产生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在益阳市乃至湖南省内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总结提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总结表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先进团队和个人;总结提升项目中的优秀经验与做法;撰写与志愿服务相关的论文;汇报总结回顾项目实施的情况,做好结题验收准备。
可行性分析(1)组织的保障
学院成立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并设有专门办公室;各系相对应的成立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学院团委有专管志愿服务的组织机构——青年志愿者协会,各系团总支设有青年志愿者分会。
(2)政策的支持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意见》(湘教发[2009]55号)、湖南省教育工委《关于申报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项目的通知》(湘教工委通[2011]17号)和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关于申报2011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项目的通知》(湘工美职院党字[2011]6号)文件精神中有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要求。同时湘教工委通[2011]17号中明确指出:省里资助每个立项建设项目一定经费,学校按1:1的比例配套。(学院立项建设的通知)
(3)经费支持。学院每年安排一定财政预算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活动的开展;对于申报立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湖南省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学院给予配套经费。
(4)工作的基础
①学院不断健全完善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义工团、红十字会等志愿服务机构,各系相应地成立了分会;学院团委和各系团总支配备专干具体指导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2009年2月和2010年3月,学院团委被授予“益阳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5月学院团委被授予“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2008年9月和2009年12月学院被评为湖南省大中专院校学生志愿者暑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3月,环艺系团总支被评为“益阳市优秀团总支”,2011年5月,环艺系团总支被授予“湖南省五四红旗团总支”。
②我院各志愿服务机构长期从事的志愿服务活动有:到贫困山区、儿童福利院、敬老院以及孤寡老人家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和鳏寡老人志愿服务,举办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晚会、“奉献爱心、共建和谐”慈善晚会等公益慈善爱心志愿服务、举行“为地球熄灯一小时”、清除街道死角和牛皮癣等公共事务志愿服务。
③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团体和个人:环艺系团总支、服装系团总支、红旗手绘协会、红磨坊剪纸协会、环艺1002班等团体,胡巧萍、朱海鹏、黄凯彬等个人。
④志愿服务活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关心关注孤残儿童和鳏寡老人、公益慈善事业、环境保护,并积极参与到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中。
3、项目预期的成效和成果(包括实施范围、成果形式、受益学生数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等)
实施范围:一是实施对象范围,由志愿服务者个人推广到学院所有学生,然后由我院学生推广到益阳市所有高校学生乃至全省各高校学生;二是实施地域范围,在已联系实施志愿服务工作的单位为基础,在益阳市范围内逐步延伸到本项目志愿服务的所有内容,并在范围上扩大到湖南省的偏远贫困地区(以湘西和安化为主)。
成果形式:①培育出一批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典型;②打造出5个以上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志愿服务优秀团队;③探索出有学院艺术特色的志愿服务典型模式;④建立起一个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题网站;⑤撰写出1-2篇省级以上的关于志愿服务、提升思政教育实效的论文。
受益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推进,以点带面,使受益学生人数达到10000人以上。
社会影响:①树立当代青年大学生有责任心的形象;②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感染、引导更多的人去从事志愿服务,加快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建设的进程。
四、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通过大量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培育志愿服务的先进个人典型和团队典型,建立健全有学院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育机制,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建立机制保障。本项目体现出的特色与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①“对象型教育”,即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采取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集中组织、集中学习、集中教育;②“说教型教育”,即教育者居于居高临下的位置,依据传统的理论、习惯性做法、家长式言行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③“封闭静态型教育”,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限定在高校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能积极主动地接触社会,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方面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思想教育,不能有效通过实践途径来锻炼学生、磨炼学生、教育学生。
本项目的创新一是通过具体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活动中既对团队进行教育也对个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既有理论的教育又有实践的教育还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既有直接理论的教育也有感悟式的教育。二是培育树立志愿服务的典型团队和个人,以点带面,以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影响其他学生的思想政治。
2、志愿服务形式的创新
①对志愿服务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类,各个志愿服务项目组建专门的志愿服务团队,有专人进行指导。
②对参加志愿服务者进行相应的专门培训,加强对志愿服务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地建设和服务技能的培训。
3、志愿服务机制的创新
①形成“学院团委+系部团总支+班级团支部”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由院系领导负责指导志愿服务方案和检查监督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情况,辅导员具体策划各个志愿服务团队实施方案和全程带队参与服务活动,班级团支部负责发动组织班级的志愿者参加活动,形成志愿服务组织三级管理机制。同时在项目中将进一步将网络引入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网络快捷便利的特点,对志愿服务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②形成初步的志愿服务培训机制。首先,对整个志愿服务队伍进行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方面的培训,使每个成员从自发到自觉地参与志愿服务。其次,对每个志愿者进行服务目的、服务宗旨、服务技术方面培训,增强志愿者的有效服务能力,提高志愿服务效果。本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如从外引进或自主编写志愿服务培训教材或培训手册,聘请一些著名的公益人士、先进个人、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者来校演讲,从多种途径健全志愿服务培训机制。
③建立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机制。我院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已与益阳市儿童福利院、益阳市老年公寓、益阳市特殊学校、益阳市金银山敬老院、湘西凤凰雀儿寨小学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今后要通过更多志愿服务实践,进一步加强与服务单位的交流和合作,确立长期实效的服务基地关系。并进一步开拓新的服务合作基地,可采取意向合作、基地挂牌、服务评价等方式,确保志愿服务培育机制的长期有效运行。
关键词:档案馆,志愿服务,志愿者,美国国家档案馆
志愿者是指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及精力, 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 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在许多西方国家, 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 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 已经成为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志愿服务活动几乎家喻户晓, 志愿服务意识为大多数公民所接受,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1]1。档案作为国家宝贵财富为全民所有的观点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公众作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者理应成为档案事业的参与者, 志愿服务则是公众参与的重要途径[2]54。近几年, 国内一些高校档案馆已开始在本校范围内招募学生志愿者, 2010年世博会档案工作志愿者总队在上海组建, 2014年4月中国首支档案志愿者队伍在江苏常州成立, 这些现象都说明我国档案机构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引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扩大自身的业务能力。
向美国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工作志愿服务项目学习, 借鉴他们在志愿者招募、管理培训以及工作模式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可以为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将志愿者服务机制引入档案工作提供参考。
一、美国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工作志愿服务简介
美国档案工作志愿服务已有近40年历史, 在1976年建国200周年时国家档案馆便招募并培训了一批志愿者, 为到馆参观的民众进行义务讲解。后因亚历克斯·哈利的著作《根》, 使得众多系谱学家对档案馆馆藏产生了浓厚兴趣, 于是档案馆决定招募更多志愿者来协助档案馆为研究学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在随后30多年时间里, 位于华盛顿的国家档案馆总部、下属各分馆和总统图书馆都始终大力支持开展档案志愿服务项目,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和档案工作模式的创新发展, 很多新型志愿服务项目也逐步兴起。
1. 志愿者招募与基本条件要求。
在志愿者招募方面, 美国国家档案馆除了口头招募以及在官网的志愿者工作版块和志愿者资源网站Volunteer Match发布招募帖外, 还借助报刊媒体和当地图书馆传播招募信息。对志愿者的限制条件是年满十六周岁, 并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 (1) 拥有美国国籍; (2) 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 (3) 拥有A-1或A-2外交签证。
2. 参与人数和工作内容。
依据具体档案工作项目的要求, 不同志愿者项目有不同规模的参与人数。志愿者的工作种类比较丰富, 除了编号、扫描、录入等重复性较强的工作外, 还有图片档案和文书档案的鉴定、著录以及参考咨询等复杂工作。以美国国家档案馆总部的“军功授地档案文件标引”项目为例, 该项目共有志愿者15人, 采取轮班制的工作形式, 每日安排三班, 每班两小时, 每人每周工作一班。所有志愿者从事相同工作, 将每份文件有关授地申请人及其上级指挥官的标记信息录入数据库, 如果信息不完整或前后矛盾, 再翻开原始文件阅读并查证。而美国国家档案馆下属的杜鲁门图书馆“在线图片数据库”项目则只有五至六名志愿者参与, 且工作内容有所差别, 具体工作安排取决于自身技能和兴趣偏好。愿意使用扫描仪的志愿者负责图片扫描和照片库建档工作;愿意使用电脑的志愿者负责图片信息著录和数据库的录入工作;其余志愿者负责图片档案的编号封套以及研究工作。此外, 档案馆对志愿者的工作时间不做硬性要求, 允许志愿者灵活安排。
3. 对志愿者队伍的组织与管理。
为了有效管理志愿者, 美国档案部门在志愿者队伍管理与组织方面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与规范。例如美国国家档案馆以及下属分馆通常会任命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志愿者相关事务。“军功授地档案文件标引”项目的志愿者招募工作由档案馆专门的志愿者协调员负责, 监督检查工作由档案馆的文件处理员工负责。在一些参与人数较多的档案工作项目中, 还会任命几位志愿者担任小组长与新入志愿者协同工作, 并完成工作质量检查和沟通交流任务。为了保证原件安全, 志愿者只能在指定办公室工作, 档案箱只能由馆内员工从库房中取出并放回。每位志愿者在入职前都必须经过背景调查并提取指纹, 进馆工作以及离开时也要接受出入检查。
4. 加强志愿者工作质量管控。
由于志愿者大都是非档案专业人员, 出于对档案工作的兴趣参与到志愿者工作中来;但由于档案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 志愿者如果空有热情而缺乏基本的档案专业知识, 也会使工作受到影响。因此, 美国档案部门采取了一些相应举措以保证志愿者工作质量达标。首先, 志愿者在开始工作前需要参加与档案工作项目相关的业务培训和统一的安全培训。在后续工作中志愿者也有机会根据兴趣参加针对当前工作的深入培训或其他档案工作部门的业务培训。其次, 工作人员会编写书面指导手册, 在项目初期与志愿者协同工作, 保证及时解答工作中的个别问题。再次, 志愿者被要求建立工作日志, 例如在杜鲁门图书馆“在线图片数据库”项目中志愿者需仔细填写工作清单, 包括:扫描照片的编号及数量、上传至服务器的时间、完成著录工作的时间和接受工作人员审核的时间四部分信息。
二、我国档案馆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的积极意义
1. 从档案馆的长远发展来看, 需要借助志愿者的力量开展工作。
随着各领域档案管理不断加强, 今后各级国家档案馆的进馆档案数量会呈现出更加快速增长的趋势。同时, 随着档案开发程度的不断加大, 档案开发利用领域的不断拓展, 档案服务工作量的持续增加, 维护档案实体和档案安全等任务的不断增加, 档案馆也急需大量人力[3]。目前我国档案馆在解决人手不够和一些技术问题时大多采用业务外包的形式, 这种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灵活, 也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资金短缺、外包公司人员管理不善以及合作关系不协调等;同时, 档案馆如果长期依赖外包公司, 有可能造成档案馆工作人员自主学习松懈, 业务水平滑坡的问题。如果能将志愿者模式引入档案馆工作中, 不仅可以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 更能够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档案部门的资金短缺问题;更由于志愿者都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才参与到档案工作中来, 较之外包公司的纯商业行为, 其工作状态和积极性更让人放心。由此可见, 引入志愿者模式是档案馆今后长期发展的需要。
2. 能满足社会不同群体从事志愿者工作的需求。
在我国公众的普遍意识里, “志愿者”往往与“青年志愿者”联系在一起, 而在国外从事志愿工作的群体年龄跨度大, 参与档案工作的志愿者群体也是如此。在四川省档案局网站局长信箱栏目下有两条分别来自于退休档案工作者和高校档案专业学生关于到馆志愿服务的咨询留言, 说明档案馆工作作为对专业和技术都有一定要求的工作, 更能够满足一些学者、高校学生甚至退休技术人员从事志愿者工作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 档案馆引入志愿者机制可以改变人们观念中志愿者就是“青年志愿者”的狭隘概念, 拓宽了志愿者参与社会工作的路径, 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志愿者工作与国际接轨的可能性。
3. 能面向全社会开展积极有效的档案宣传工作。
志愿者参与档案工作的意义并不仅限于他们能够帮助档案馆完成馆内业务工作并满足自身需求, 在此还有一层更加积极的意义。我国档案工作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比较封闭的状态中, 公众对档案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知之甚少, 甚至认为档案工作很神秘, 不可接近, 更谈不上到档案馆利用档案了。这个问题也成为长期以来困扰档案开发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档案馆通过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 志愿者扮演了“宣传大使”的角色, 有助于帮助档案馆塑造良好的形象, 增强社会公众档案意识。志愿者可以在生活中向他人介绍档案馆馆藏的重要性和使用价值、公众服务活动的开展细节、如何到馆查阅或如何检索自己需要的档案文件;使社会对档案馆工作有一种直观的了解, 是一种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档案工作的极好方式, 同时也有利于档案馆招募更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参与其中。
三、对我国档案工作志愿者服务项目的思考
通过上述美国档案工作志愿者模式的介绍可以看到, 我国档案馆在档案的管理模式和开放利用程度等方面均与美国存在一定差异, 但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志愿服务对我国仍有一定借鉴意义。我们认为, 档案馆在发起一项档案工作志愿服务项目前, 通常预先考虑一些问题, 例如: (1) 志愿者参与哪些工作; (2) 由谁来管理志愿者; (3) 工作中需要哪些物质支持和人员支持; (4) 志愿者应具备哪些技能, 应参与哪些培训; (5) 如何保障档案原件实体及信息的安全性。针对这些问题, 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做法开展档案工作志愿服务。
1. 采用多种途径招募志愿者。
缺乏相应的渠道来获取档案工作志愿服务项目的相关信息是多数人成为志愿者的主要阻碍。面对不同的潜在志愿者群体, 档案馆可采用多渠道招募的形式, 如针对退休人员可以通过在当地报纸刊登, 在地区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内张贴告示、在各社区老年团体内进行口头宣传等形式发布招募信息, 针对学生群体可采用档案馆官网、微博以及校园媒体等平台。
2. 工作安排上适当考虑志愿者个人技能和兴趣爱好。
从美国档案工作志愿者情况看, 绝大多数志愿者原来都不是从事档案工作的, 更多的是出于对历史、文献或文字处理等工作的个人爱好才参与到档案工作中来。因此, 档案馆在安排工作时可以考虑与个人的兴趣爱好适当结合, 如对历史感兴趣的志愿者可以参加对历史档案的整理工作。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
3. 设置专门负责志愿者协调的岗位。
档案馆可以委任专门的工作人员承担志愿者协调员的工作, 负责馆内志愿服务项目的相关工作。美国档案工作志愿者情况表明, 一般情况下档案机构会主动招募志愿者, 但也有部分民众主动前来咨询并递交志愿服务申请。面对到馆咨询的公民, 志愿者协调员应做到及时反馈交流, 主动介绍志愿者的责任义务以及具体的项目进展情况。此外, 志愿者协调员还需要负责志愿者的招募选拔、交流沟通、任务监督等工作。
4. 建立稳定的长期志愿者队伍。
建立起稳定的长期志愿者队伍, 培养一批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可以提高整体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美国国家档案馆的许多志愿者都参与过多个档案工作项目, 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 能够与馆员一同参与复杂且更具专业性的档案工作。这些长期志愿者不但有能力担任起沟通的桥梁, 在与新入志愿者协同工作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基本的业务培训, 也能够与馆内工作人员合作拟定适合志愿者使用的书面工作指南。我国档案馆可以尝试逐步建立志愿者等级制度, 任命经验丰富的志愿者来担任小组长甚至是未来档案志愿服务项目的负责人。
5. 充分保障档案安全。
这里的档案安全是指档案原件和档案信息的安全。出于对档案的安全考虑, 档案馆在志愿者招募时应对志愿者进行一定的条件, 如年龄和身份上的要求。美国对志愿者的限制条件中就有年满十六周岁、拥有美国国籍、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等要求。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的背景调查和信息查验也是保证档案安全的工作重点。在具体工作中, 管理人员负责存取档案和监督指导、志愿者接受出入检查, 强制性的安全培训等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进行《档案法》、《保密法》教育, 让志愿者了解档案保管期限的内容和要求等。
6. 注重志愿者的档案工作业务培训。
开展有效业务培训能够增强志愿者的实践技能,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专业培训, 可以使志愿者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 有助于逐步组建稳定的志愿者群体。档案馆除了为志愿者提供与具体档案工作有关的实践操作培训外, 培训内容还可以适当涵盖档案理论层面的基础内容和档案工作的安全须知;同时编写有指导意义的工作手册和制度规范。在实际工作中, 培训应根据工作要求和进展以及志愿者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 随着志愿者工作的不断深入, 除入职培训外, 志愿者可以将后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映给管理人员, 商讨是否需要开展再次培训及其具体的培训内容。
7. 采用灵活有序的方式管理志愿者。
如何管理志愿者以及如何为志愿者工作提供合理的工作帮助是该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一些管理正式员工的方法并不适用于管理志愿者, 所以对志愿者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管理, 如档案馆可以在工作时长和工作时段方面给予志愿者一定的自由选择权;志愿者一开始接触到档案工作, 对档案业务有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 因此在考虑工作安排上可以从简单工作入手, 由少到多, 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 逐渐熟练;通过任命项目负责人、志愿者协调员及小组长等方式优化管理, 使得志愿者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答, 工作质量能够及时检验;要求志愿者建立工作日志或工作清单, 有利于跟进工作, 同时树立工作责任制的意识。
8. 给予志愿者一定形式的奖励和感谢。
对志愿者不计报酬的工作, 档案馆应该表示感谢, 除了尽可能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表示口头感谢外, 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给予志愿者精神奖励及物质奖励, 比如:提供一定的服务补贴;颁发感谢证书以及志愿者徽章;提供免费参加档案馆组织的各种档案工作业务培训机会;在档案展览对公众开放前让志愿者提前参观体验;高校的档案馆还可以为志愿者发放校园纪念品商店的打折卡, 等等。
2009年国家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国家档案馆功能定位, 档案馆也应该在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创新。同属国家科学文化事业机构的图书馆、博物馆都相继引入了志愿者服务机制, 档案馆也有必要学习经验, 逐渐借助志愿者的力量建设新型档案馆, 不断推出优质的各种载体的服务成果, 满足各层次利用群体的不同需求, 充分发挥档案馆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吉·青珂莫.志愿者管理体系的流程分析与构建[D].清华大学, 2008.
[2]闫静.英国“档案志愿者”和美国“公民档案工作者”的思考[J].中国档案, 2013 (9) .
12月1日上午,第31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6年志愿服务交流会在浙江宁波拉开帷幕。海南省的11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将在1日至3日赛会期间,跟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524个优秀项目“华山论剑”,共同角逐金银奖项。
今年大赛启动以来,活动得到了海南各市县、高校、企业及民间公益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全省18个市县团委,17所高校團委,6家省直机关等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共申报项目200余个,涵盖关爱农民工子女、阳光助残、社区服务、邻里守望与为老服务、“三下乡”、扶贫开发与应急救援、环境保护与节水护水、文化宣传与网络文明、禁毒教育与法律服务、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12个领域。最终有11个项目入围本届大赛的终审环节。
本届赛会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水利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赛会以“青春志愿行 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打造集项目展示、资源配置、组织交流和文化引领于一体的志愿服务综合平台,推动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发展,动员引导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申请材料
项目简介:
扬州是爱心托养中心扬州爱心阳光托养中心成立于2008年3月5日,是扬州市及苏北地区首家成立的残障人员庇护、安养社会机构,专为
残障群体服务。中心属民营非企业性单位,具有公益性质,法人代表为韩丹女士,其行政管理、业务指导为扬州市广陵区残疾人联合会。中心成立以来,因优良的服务和优质的医教训,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好评,2009年3月被省残联批准为“省级示范庇护机构”,成为扬州残障人士慈爱托养的窗口单位。
一、服务宗旨:为失学、失业的残障群体提供一个幸福的学园、家园、乐园并让受训残障人士学会生存,为家庭养残护残解难,为社会安定和谐分忧。
二、服务对象:自愿入住的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和肢体残障青少年。
三、入住形式:分日托型(早返晚归)、全托型(法定节假日之外全部食宿)等形式。接受中心提供的教学、训练全方位生活庇护服务。
项目实施: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方寸土?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每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段话。有多少人能那么有爱心,那么真诚,那么善良,永远想成为一颗小螺丝钉。
2009年3月5日是学习雷锋的日子.我们扬工院建工系的青年志愿者和老师一同去爱心托养中托养中心庆祝两周岁生日.同我们和托养中心的活动挂牌仪然天公不作美,但是,淅淅沥雨却怎能抵挡我们火一样的热
心,为时也是式。虽沥的小情!几
经波折,我们终于抵达了爱心托养中心,看护老师对于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托养中心的学员们更是兴奋.我们先参观他们的生活环境,当我们看见展示窗上陈列着他们的作品时,个个赞不绝口,他们竟然能做得那么不拘一格。
老师把我们领到大厅中央,我们开始布置场地。一切结束之后,我们相戏,歌表现我看自己学习:
互穿插着坐下,一起聊天,一起游声不断,欢笑不断.他们在活动中很积极,向我们展示他们的能力。后既欣慰的同时还有些汗颜,想想真还不如他们呢!我一定要向他们积极的做事,快乐的生活。同时我在心里暗暗地告诉自己:“要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当活动进行到高潮,老师将点着蜡烛的蛋糕端上来,这让大家很兴奋,我们也送上自带的礼物和祝福。最终,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结
束,大家依依不舍地拍照留恋。
回去的路上,我们高兴不已,虽然天很冷,但此时此刻我们却感觉不到寒冷。我突然间觉得轻松了很多,因为在这次活动中,我找到真正的快乐就是乐于助人。
生活中,我们需要像雷锋这样的人,我们也乐于成为“雷锋”。只有发扬雷锋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助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只要你有正确的人生观。雷锋精神将
会不受时空的限定,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永存世界。看着那些高兴的面孔,我此时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身虽残而心不残!
生命不在于生死,而在于生命存在的意义,你存活于这个世界,你就有必要对这个世界做出一点贡献,生命诚可贵,但爱价更高,作为志愿者,我们更加会付出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为世界的团结和谐做出贡献。
2010年06月03日我们一行20携带慰问品前往扬州是爱心托养中心开始我们这学期的志愿之旅;关爱弱势群体我们义不容辞!这是我们的口号也是我们活动的动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托儿所多出了一些“特殊”的群体,这种现象也是社会普遍存在的;我们作为志愿者也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那些残疾儿童;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作为志愿者我们需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呼唤社会上的人们共同参与爱心队伍中,从而帮助和支持爱心公益事业!我们的活动不仅在系部网站上有报道,同时也在托养中心的官网上和报纸上也有活动的记录,这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报道,同时也是活动基地对我们活动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具不完全统计,从活动开展到和中心挂牌到09届活动的开展,之间共有513人参加了此项志愿活动!
暨2016年志愿服务交流会
预期目的:
1、协助本届项目负责人做好项目的报到、布展等工作;
2、深层次了解该项大赛的相关文件,熟悉比赛流程如报名所需文件及其格式、初复赛时间节点,答辩要求等;
3、与其他志愿服务团体相互交流,了解各项目的特色特点,进一步挖掘本团队项目如庇佑呵护、高原书屋等项目的优势以及制约因素,以期能够使项目越来越成熟、影响力越来越大。
4、了解其他团队项目进展以及关于转化为公益创业项目的情况以及方法,争取挖掘到一个本校项目一个符合公益创业项目的点,为后面参与相关大赛做准备。
海南大学青年志愿者计算机维护专项服务项目,由海南大学共青团委员会审批,2006年3月19日正式启动,与此同时成立DOTCOM技术团队(简称DOTCOM)正式负责该项目并长期实施。该项目以服务校园为准则,以较强的电脑维护及操作能力为基础,由DOTCOM直接实施,为全校师生免费提供电脑故障排除和电脑技术咨询,旨在树立助人为乐,为大家服务的理念,立足校园,兼顾校外,展现海大信息人的风采,秉承志愿服务的宗旨,让每一个人都拥有奉献的机会,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成为海大人身边最贴心的电脑安全卫士。
作为负责该项目直接实施的组织,DOTCOM是该项目的支柱。DOTCOM由一群富有奉献精神、乐于从事志愿者活动的学生自发组织、管理、运作。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革,现形成了一支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的技术性组织来使团队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更优质地服务校园。DOTCOM现分5个部门,分别是办公室、策划部、宣传部、外联部和技术部,其中技术部又分为APP组、网页组、平面设计组和维修组。各部门各组各司其职,又相互渗透,团结协作,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共同为DOTCOM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参与该项目的DOTCOM志愿者们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志愿者精神,每时每刻接收需要帮助的同学们的请求,为海南大学全校师生及学校周边人民提
供免费的计算机上门维修、电脑导购服务以及学院计算机机房的日常维护工作,同时帮助其他学院做一些光盘刻录、影像制作等相关工作。同时,我们虚心接受同学们的反馈意见并认真改进,让DOTCOM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被更多的人接受。我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尽心尽力的服务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是海南大学最具影响力的学生公益组织之一,促进了该项目的成功实施。
该项目实施7年来,在海南大学校团委的正确领导、每一届的DOTCOM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多次荣获学校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奖项,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赞赏以及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全校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作为DOTCOM的优秀志愿者们,我们相信该项目未来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并且有决心把该项目做的尽善尽美。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思考怎样才能扩大宣传力度来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该项目,让我们能把该项目做得更大更好。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化的必要性
(一) 项目化运作能够保证服务的连续性
项目化运作具有目的性、系统性、协调性等一系列特点, 通过项目化运作, 能够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保证服务的连续性。我们知道, 大学生群体在实现志愿服务时要首先保证其学业的顺利进行, 通常志愿者聚集在一起需要考虑课程、考试、作业等各个方面内容, 在这中间, 就需要运用项目化运作模式, 通过将志愿工作项目化, 协调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 让志愿工作能够连续进行而不是因学生的个人原因中断。
(二) 项目化运作能够保证服务的质量
大学生志愿服务通常服务模式单一, 缺乏计划性, 在服务过程中也没有很好的计算时间、金钱等成本, 所以, 通常不能保证服务质量。通过项目化运作, 可以将各个项目分配给学生, 是项目的目标和每个人的任务深入每位成员的观念之中, 更好的依照服务目标和任务进行志愿服务, 保证服务质量。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化存在风险
项目化运作虽已开始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渗透, 但其中由于各项保障措施的不完善, 使得其运用仍存在一定风险。
(一) 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负责人
志愿服务活动的负责人负责整个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环节的协调、活动任务的分配等, 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素质的负责人才能做好此工作, 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当前, 许多志愿服务的负责人为班班干部和志愿者协会的同学, 他们并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尤其是协调管理能力参差不齐, 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活动项目。
(二) 服务过程和完成结果无法控制
由于参与活动的学生大多不具备专业服务理念和专业知识, 对于服务的目标通常单一的认定为“服务时间充足”, 时间上的充足并不能保证服务质量的优良, 服务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 大学生志愿者缺乏对服务过程的监管和控制, 在过程中存在着浪费资源的情况。
(三) 学校各项资源保障匮乏
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服务理念, 培养起更健全的人格, 在这方面上, 学校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障, 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在当前, 许多学校并未建立起完善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 没有很好的帮助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推行项目化管理, 导致学生在服务过程中效率低下, 产生资源上的浪费, 久而久之磨灭了其服务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化保障体系
(一) 培训体系保障
当前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的最直接措施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培训, 通过高校制定出的培训体系, 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项目化管理专业素质。首先我们要对项目负责人进行选拔和培训, 因材施教;其次, 我们贯彻体系化的培训内容, 包括专业知识理论、专业技能等等, 通过在课堂中开展案例分析、主体研讨等方法, 让学生真正开始关注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专业性;最后,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讲座或者开展活动, 例如邀请志愿服务研究专家、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 让学生志愿者走近专业人才, 切实解决服务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让学生在今后的志愿服务中具有更多的经验。
(二) 制度体系保障
学校在不断推行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过程中, 要切实保障项目化管理的渗透与普及, 要在现实基础上, 根据服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和具体人员构造, 制定出符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项目化的相关保障制度, 通过制度化保障, 可以规范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包括项目负责人的选调、项目任务的分配和结果追踪, 让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能够具有效率, 减少人力财力的浪费。
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 是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更加完善的有力措施, 通过项目化的管理, 能够科学的对工作进行分配、协调, 让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一项“课余活动”, 而是让学生在服务过程中真正的培育自己的爱心, 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当前, 我们在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化的过程中, 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该运作制度对于这项服务工作仍存在很多风险, 未来, 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 制定出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 让项目化管理真正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发挥功效, 从而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进志愿服务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王务均.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的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2) :62-63.
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明确提出了科普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北京市积极贯彻《科学素质纲要》,将科普工作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倡导带动社会各界积极投身科普志愿服务,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7年,在北京市科协和科委的指导下,北京团市委充分发挥北京志愿者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发首都地区科普专家的资源优势,成立了北京科普志愿者工作团。14年来,以北京科普志愿者工作团为带动,联合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全市性的科普志愿服务工作。
一、立足长远大局,坚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专业化科普人才架构,引领北京科普志愿者队伍向专业化发展
专业型志愿者骨干,是志愿服务的核心力量;专业型科普志愿人才队伍,是科普志愿服务事业的核心驱动。北京团市委与北京市科协发挥组织优势、专业特长,整合相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科技媒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资源,充分挖掘社会志愿服务资源,建立了来源广泛、门类齐全、知识理论权威、贴近公众需求、机制体制健全的北京市专业科普志愿服务总队,统筹来自各区县的老科学家、科普工作者、科技记者、高校青年师生等专业群体,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和重要纪念性节日,广泛发动社会各界青年和相关团体,投身首都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首都智力资源优势和共青团组织志愿者资源优势,以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志愿北京”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项目申报机制,完善“科普志愿专家、科普志愿讲师、科普活动志愿者”三级志愿者体系建设,发挥所长,有针对性地组织、引导科普志愿者参与各类科普活动,引导科普志愿者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立足社会需求,发挥社会组织枢纽作用,增强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效应,形成了以社会组织为主体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
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科委与北京团市委一道,支持和指导科技类学会、协会和青少年科普类社会组织累计约2000余家,对实现科普志愿服务领域的工作职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较为突出的北京科普志愿工作团、科学松鼠会、北京巡天会、北京绿荫环境保护协会等社会团体,在防震救灾、食品安全、科普创作、天文气象、生态环保等诸多领域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普志愿服务品牌。与此同时,团市委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职能,为各级各类的青少年科普社会组织搭建社会化的展示平台,开展了“爱北京•青年汇”青年社团文化节、“科技北京 志愿先锋”科普志愿嘉年华等全市性的重点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效应。
三、立足“三个北京”建设发展的需求,发挥青年组织优势,引导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壮大科普志愿队伍的社会力量
紧密围绕首都建设发展大局,北京团市委创新工作思路,面向社会发布“人文北京”青年行动计划、“科技北京”青年行动计划和“绿色北京”青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科普志愿服务工作方向,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以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倡导创新创效、促进创业就业、培养创新人才、优化发展环境、共享科技成果”,发挥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科普志愿者队伍引导机制,广泛宣传科学理念和科学技术,推动科普志愿服务在基层的深入开展。
四、立足科普志愿服务需求,增强基层科普宣传阵地建设,创新科普工作模式,丰富广大青年科普志愿者和科普类青年社会组织的活动载体
北京团市委广泛学习国内外先进科普志愿服务理念和经验,整合多方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建设200家“社区青年汇”和“乡村青年社”,作为科普志愿服务进社区、进乡村的主要科普阵地。依托“社区青年汇”和“乡村青年社”,结合首都高校、科研院所、专业社会组织的智力资源,在北京开展了“科学商店”试点运营工作,发动科普志愿者从发现社区居民身边的科学问题出发,为社区居民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办法。“科学商店”是连接社会和科学机构的桥梁,是充分利用科学机构的智力资源,深入社区乡村服务居民,提高居民科学素质的工作模式,同时也提升了高校学生的科学素质。
五、立足科普工作社会化需求,提高科普志愿队伍能力,丰富科普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扩大社会服务领域
北京团市委广泛邀请科技界专家、学者,对科普志愿团队和社会组织开展“科普志愿骨干培训课程”和“领导力训练营”等活动,加强科普志愿队伍的能力建设。在实践中,引导科普志愿服务队伍,自觉开展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活动,根据社会各界和社会公众多样化的科普需求,组织开展科普讲座、科普培训、科普咨询、科普展教、科普竞赛和科普实践等多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随着科普志愿者深入基層,培育出了一批以科普志愿服务为特色的品牌项目,如“京城知识讲堂”、“绿色大讲堂”、“北京公益讲堂”等活动,还有“快乐科普校园行(社区行、乡村行)”、“垃圾分类‘家’行动,低碳生活我践行”等一系列品牌科普活动。
北京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事业的充分认同,得益于广大科普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得益于首都社会建设的工作创新。据“志愿北京”志愿服务管理平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积极参与和开展北京科普志愿服务的注册人数已达5.9万,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达12000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志愿者参与科普服务工作的引导力度,创新科普志愿服务工作举措,健全科普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志愿者“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社会公众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