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及对策-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一般指那些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存在较大困维,因而造成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由于其学习成绩落后,教师、同学和家长往往瞧不起他们,厌弃他们,从而使他们丧失自信心,自己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脑子笨,不能把学习搞好。这些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使其缺乏学习动力,造成学习成绩的进一步落后,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转化后进生应注意采取各种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削弱和消除他们的消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帮助他们树立自尊,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打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逐步建立起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一、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主要表现
1、挫折心理:是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由于受到阻碍和干扰,致使个人动机或目的的无法实现,个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后进生的挫折主要是学习性挫折。如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经常考试不及格,因学习成绩太差而留级,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求知欲得不到满足等。后进生往往经历了连续的挫折,因而会使他们感受持续的紧张状态,由此而产生的情绪、行为方式全固定下来,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表现出的萎靡不振,焦虑不安,压抑,回避等反应都可以成为其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并对他们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2、自卑心理: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苦恼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在后进生中极为普遍。因为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在学校生活及学习中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似乎是决定其优劣,等第的唯一标准。因为各种原因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成绩好一些的同学面前会油然而产生一种不如人的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会使后进生失去学习信心和继续前进的勇气,乃至对他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3、厌学心理: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后进生由于学而不会而导致不愿意学,引起学习成绩差,并逐步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后进生的知识基础十分薄弱,随着学科知识学习的深入,他们很难理解新的公式,定理和规律,日久天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由于成绩差,他们的自尊心很少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开始表现为惭愧,内疚,继而发展为不在乎掩饰自己,从而不守纪律,爱出风头,与教师对着干,混学,闹学直至弃学,更是线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罪犯中,辍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特别是初中辍学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不稳定发展期,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
4、冷漠心理:指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引起思想挫折的对象无法攻击,又无适当的替代对象可借攻击时,则强压愤怒情绪,同时表现为一种表面的冷淡和失去喜怒哀乐的表情,同时表现为一捉对事物无动于衷的态度。后进生由于学习受挫,而积极因素性丧失,表现出对一切漠不关心,无动于衷,长时间地脱离现实生活,造成行为障碍。首先,冷漠心理标志着后进生心灵上的不健全。冷漠心理长期发展下致病,就有可能转化为后进生的性格特征。冷漠的性格对后进生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害。具有冷漠心理的学生,由于对周围一切的人和事物都有漠视的冷淡态度,因而不能深入到学校集体中去,不能和教师,同学的心灵沟通,看不到别人的心灵深处的高尚美好的东西,跟随着冷漠而来的,必将是内心深处的孤寂,凄凉和空虚。其次,冷漠心理标志着后进生心灵上麻木。后进生如果对他周围的人或事都表现出冷漠,那么,就好似一种心灵上的麻醉剂,会使他们的心灵变得麻木。从而压抑热情、活泼的天性,这无疑是压抑自己,是一种可悲的自我埋藏。再次,冷漠心理标志着后进生责任感的泯灭。后进生如果对他周围的人或事都表现出冷漠,那么就会把自己从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密切联系中割裂开来,以超脱的“看透者”自居,以一种不以为然的讥讽的嘲笑的眼光看待一切。在他看来,自己和他人、集体是不相干的,没有义务和责任的,自己可以漠视他们,不关心他们。冷漠心理的最终结果,只能把后进生塑造成为玩世不恭、消极混世的自怜者。
5、孤独心理: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心理是的缺乏人与人交往的结果,又是难以与人良好交往的心理障碍。后进生由于其活动得不到积极的支持、帮助、肯定和赞扬,而受到了种种否定和压制,他们就会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常担心同学和教师因自己学习差而瞧不起自己,歧视自己,从而不愿和教师,同学交谈,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即使在别人的劝导下参加,往往也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难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有时在别人再三要求下参加时,甚至觉得别人想看自己的笑话。具有孤独心理的学生总喜欢一个人呆着,独立思考,时间长了以后,往往会出现寡言少语,情感冷淡,不善于交际等表现,具有孤独心理的学生,往往厌恶学习,在自悲自叹中打发时光。有的会因无法忍受孤独的痛苦,走上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道路。有的出现变态心理,有的受不了被集体孤立的痛苦而求救于外面的“问题团伙”,滑入“问题儿童”的行列。
6、逆反心理: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定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后进生由于其学习成绩差而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的冷遇,从而使他们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消极情绪占了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加以引导,容易产生敌对情绪。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心理常处于不规则紊乱状态,或对学校教育本身抵制和排斥,与之对立;或过敏、厌恶、反感;或对教育者看法片面,抱有成见等。这种心理变态造成了“交流点”的严重错位,加上后进生本身的特点,也容易形成与外界隔绝的心理“外壳”,使心理疙瘩越来越僵硬,教育者无法捕捉与其沟通情感的突破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无思想共鸣可言,你说得再好,他也不信,他心里想的你不知道,你让他这样做,他却那样做,从而使学校教育失去了固有的支撑点。也给教育者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感染力增加了新的难度。同时,将导致后进生离群索居,成为一个我行我素、性格孤僻的心理畸形人。封闭的心态又导致后进生身体素质下降,影响其正常发育。
7、放任心理:是学生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对自己的心理、言语、行为不加控制,任其发展的现象。后进生由于不能在学习上得到自尊心的满足,再加上其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的影响,往往会积极寻找别的途径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容易产生早恋、追星、作弊、攻击性行为、抽烟、喝洒乃至不法行为等。这些现象对学校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
二、正确对待后进生的消极心理暗示
后进生的消极心理暗示不仅对学生个人,而且对学校、家庭甚至社会都有着不良的影响,理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后进生的转化与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同样也是家庭、社会的事。
就学校方面而言,教师应了解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成因,掌握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主要特点,明确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演变发展过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评价观,端正教育态度,改变教育方法。具体来说,正确对待后进生的消极心理暗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情感陶冶法:有人说:心是土地,感动是泉水。对待后进生,教师首先应该是以真诚的爱去温暖他们那曾饱受冷落的心,应用亲切的语气,和蔼的态度,表示自己的热情和真切的希望,使后进生感到教师并不嫌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消除自卑感,孤独感,激发其上进的信心。教师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向后进生倾注自己的爱,这种爱犹如一股甘泉,滋润后进生的心田,激发起他们愉悦的情绪和情感,使他们获得自尊、自信的体验,推动他们不断进步。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后进生消极心理的特点与成因,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疏导,对具有冷漠心理、孤独心理的学生,应用坦诚交谈和以诚相待的方法,使师生相互依赖,对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信任,激发他们奋发自信的心理,对于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能换位思考,做到“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注意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保持同体,即把对方与自己视为同体,把教育者置于学生的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成功体验法: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其进一步树立自信、自尊的方法。一般说来,“成功”往往与后进生无缘。在后进生的学习生活中,往往更多的体验的是失败和挫折,很少体验到成功。如果教师创设一定的赙境,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会给后进生以极大的鼓舞,逐渐使他们从过低的自我评价中解脱出来,重新对自己进行评价,不断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尊心日益增强。(班主任)一些心理卫生学家建议,对于具有冷漠、自卑、挫折、孤独心理的人,不妨让他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把握性较大的事情,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小的成功来表现自己,以确立自信心,循序渐进地克服其自卑、等消极心理暗示。如一位颇负盛名的中年画家,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起少年时代的一段往事。小时候,他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一次课间,他和几个顽皮的小朋友乘教师不在教室,便地黑板上乱涂乱画起来,有的画人头,有的画花,偌大一块黑板被几个小朋友的杰作占去了一半。待下节课的老师走进教室时,他们已来不及擦掉了,只好争先恐后地逃到座位上等老师的“雷头风”。果然,老师嗔怒了,他让大家一一把那些“创作”擦掉,唯独留下这未来画家的“处女作”,而且一下课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那是你画的吗?”老师严肃地问。他只好不安地点点头。“哈!”老师突然眼睛一亮,换上一种极其兴奋的口吻说:“你画得很好,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呀!”这出乎意料的激励,使这位小画家的心中泛起了希望的浪花。
运用成功激励法,教师应注意帮助后进生树立目标,让他们通过努力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开始逐步走向自尊、自信。
3、优点表扬法:美国总统林肯曾说:“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在学校中,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教师关心和喜欢。当教师面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时,如果能尽量地发现他的优点,然后,真诚地赞美他,那么,这样的语言就像是美妙的音乐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奏响,激发出他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激励他奋发向上。卡耐基教人如何获得成功的书被译成了三十多种文字,畅销全世界,其实他的忠告很简单:“慷慨地赞扬他!”因此,作为教师不妨慷慨地给学生以赞扬和鼓励,让他们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如有位老师介绍了这样一件事:一名学生,表面上对学习漠不关心,考试成绩好坏都不大在乎,实际上全不是这回事。有一次,教师在他的作业上批了“有进步”三个字,他竟然激动得晚上睡不着觉,心想,只要我加把劲,学习是会有进步的,并暗下决心,保持这个荣誉,还要下断进步。家长和教师不断地给他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仅提高了他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也增强了他学好的信心。
4、积极期待法: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明确说明积极期待法在教育学生中的作用:两位研究者向一所小学提供了一份名单,说那是从一项测验中发现的天才学生,只不过“迟熟”罢了。其实这些学生完全是从该校学生名单中随便点出来的。然而有趣有是,学年结束时,这些学生的成绩果然比其他学生高出许多。研究者这样解释:这是因为教师期待某个学生是天才,这种期待心理会对那个学生产生“暗示效应”,使他对自己“一定会成为出类拔萃的学生”这种愿望的实现产生自信,而一旦学生保持充满自信的心理,则无论发生什么难题,他也会坚信自己已经具有能够克服困难的能力。信心可以给学生带来力量的增强。正如爱默生所说:“相信能的人就会赢。”积极期待法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尤为有效。帮助后进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是克服其消极心理暗示的关键所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对待四年级以下的儿童,从来不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是不及格,他让学生好好想想,然后再回答,反复地做几遍,让他自身相信:他的作业会一次比一次好。这样的教育方法,好使学生发现自己创造力的秘密,很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高兴,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了培养。
5、活动体验法:活动体验是最有效的情感教育途径,孥教师精心设计或组织具有一定现实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去面对真正的社会现实问题,切身体会、感受和思考,在提高他们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触及其深层意识,最后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形成较稳固的道德信念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对后进生特别是具有冷漠心理、孤独心理、攻击性行为的后进生,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或社会活动,通过活动,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的关心、爱护,同学们的友谊,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明确其行为的危害,从而不断克服其消极心理暗示。台:有个学生在一次考完数学后,成绩不理想,一气之下,狠狠地推上教室的门,结果把门上的玻璃震坏了。事后,这个学生主动地找班主任认错,并赔上了损坏的玻璃钱。班主任却没完没了,他拿着赔的钱,带这个学生一起量尺雨一起找玻璃店配玻璃,一起讨价还价,一起打磨玻璃,最后一起安装。师生俩用了整个中午的时间修好了门上的玻璃。学生的双手甚至割开了口子。经过了这一番“体验”,学生突然明白自己打破玻璃给大家造成的麻烦和损失,并不是赔几个钱就解决的。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正触及了学生的灵魂,因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6、兴趣转移法: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心理特征,即使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应善于发现后进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意识地通过第二课堂、选修课、活动课等形式加以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发展,形成个性。而且学生在兴趣活动中的成功体验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教师的引导而成为学习的动力。如:一名学生成绩很差,不少教师都很嫌弃他。班主任发现他很少说话,不大参加班级活动,经常一个人在课间摆弄一台照相机。经过了解,发现他十分爱好摄影,班主任知道这一情况后,特意请了一位对摄影颇有研究的物理教师教他摄影,使他学到了不少摄影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摄影技能,摄影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他心里十分高兴,在感激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的同时,创始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自己学摄影不虽进步很快吗?如果把这股劲花到学习上,学习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后来,在班主任教师的帮助下,这位同学不断进步,最后成为班上的三好生。
7、暗示教育法:暗示法是社会影响、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途径以间接、含蓄的方式发出某种信息,对他人和自己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使人自然地接受一定住处中按一定方式去行动的心理过程。无对抗性是暗示的根本特征,在暗示过程中,两者(暗示者和受暗示者)并非敌对关系,受暗示者对暗示者并非怀有戒备、疑惧或者说对抗心理。暗示=并不是通过说服的方法让对方接受暗示者的思想,而仅仅是一种提示,当这种提示引起相应的反应时,它就成为暗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往往有一种维护自己“主体”地位的倾向,他们不愿过多地受到教师的干涉和控制,当他们意识到教师有意识地说服自己时,通常引起戒备心理甚至逆反心理。运用暗示的方法,使学生没有感到教师有意识地说服自己、要求自己时,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的信息。特别是对于具有冷漠心理、孤独心理、逆反心理的后进生,暗示更为有效。如:一位外语教师在评讲试卷时,有位学生要求加分,理由是一个填空不应扣分。教师接过试卷一看,知道试卷上原来那个填空没填,是刚加上去的,教师没说什么,默默地给他加了3分,并把得分由原来的59分改成了62分,只是在那个填空处留下了一个鲜红的问号。事后,这位同学主动地找教师承认了错误,谢谢教师对他的尊重,并把这张试卷贴在自己家中醒目的地方,让自己经常看到,以不断地鞭策自己。后来,这位同学考取了某名牌大学。
8、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是通过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巧,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姿势以及周围环境的作用,对来访者启发、劝告、教育和暗示,提高其认识和感受、改善其情绪,从而达到改善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的过程。根据有关调查。、,中小学生具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已达到30%以上,其中初、高中生所占的比重更大。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不少中小学陆续开设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帮助其更好地适应与发展,促进其心理健康。
后进生是班集体的成员, 是和优秀生相对而言的, 对他们的教育是属于个别教育的范畴。后进生主要表现为品德不良、学习成绩落后或两者兼而有之。他们没有认真学好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 分不清真伪, 辨不了善意, 看不清美丑, 其行为表现往往是无知、幼稚, 有时甚至是愚蠢的。
因此, 全面了解后进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并采取正确的教育转化策略, 对建立良好的班集体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后进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 通过自己不断探索和总结, 研究得出后进生常常变得心理失衡, 表现出一系列共同的不良个性心理特征:
1. 孤独忧郁:
性格孤僻, 感情脆弱, 自卑心重, 喜欢独处, 不愿意与同学交往, 少言寡语, 有“抑郁症”倾向。
2. 散漫放任:
无组织、无纪律, 我行我素, 自控力差, 常迟到、旷课, 爱说谎话, 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 对集体漠不关心。
3. 偏执多疑:
心胸狭窄, 怀疑别人的忠诚与诚实, 固执死板, 喜怒无常, 逆反心理重, 行为过激, 缺乏集体荣誉感。
4. 骄横霸道:
事事处理以自我为中心, 心目中无父母、老师、同学, 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由于择友不良, 沾染不良习气, 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
后进生所表现出来的这些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 如不及时矫正, 定会在学生群体中蔓延, 既妨碍了优良班风的形成, 又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二、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转化后进生, 矫正其不良行为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不可忽视的职责。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证明, 后进生的心理失衡是完全可以矫正和转化的, 主要是在工作中一定要采取符合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个性和年龄特点等的教育方法, 开展情理交融、耐心细致的工作, 给予切实有效的帮助。
1. 注重思想认识教育
总的来说, 后进生的思想认识较为混乱, 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 缺乏应有的信心, 厌学情绪严重。针对这一情况, 我首先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着手, 对他们“晓之以理”, 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 使他们提高认识能力。通过认识上的变化, 促使他们行动上的转化。2005年, 我班学生郭瑶, 智力不错, 起初学习勤奋, 成绩优良。但后来突然变得无心向学, 上课不专心, 常迟到或旷课, 功课一落千丈, 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后进生。针对这种情况, 我多次找她促膝谈心, 终于使她敞开心扉。原来她迷上了网络虚拟游戏, 同时受网络上“读书无用论”的不良思想影响。对此, 我引经据典, 认真对她进行思想教育, 引导她逐渐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的重要性, 从而促使她逐渐转变不良思想观念, 成为遵规守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2006年, 她被评为校“三好学生”, 并在2006年高考中考上了广东医学院。
2. 进行情感感染, 倾注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在教育中一味冷落、嫌弃、训斥、批评、处罚, 往往会导致后进生的逆反心理。因此, 教师的爱心往往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润滑剂。只有把握住爱的原则, 以爱为基础, 动之以情, 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心灵的创伤, 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精神的污染, 才能消除对立的状态。2008年, 我班后进生温永业, 圩镇人, 父母离异。他从小缺少家庭的爱, 小学到初中常与社会上的人往来, 有小偷小摸习惯, 常违纪。针对这种情况, 我多次家访, 找他促膝交谈, 真心实意地热爱、关怀、走近他, 使他思想感情受到触动, 对我产生信任、感激, 从而鞭策自己, 接受教育。俗话说:“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经过一段时期的认真教育, 使他逐步向好学生转变。
3. 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 有了兴趣, 就会想尽办法去接近它、钻研它。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 我首先协助科任教师, 通过生动、形象、感人的方式, 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 通过学习方法指导、复习功课、补习缺课、参观访问、组织文艺体育活动、组织课外科学兴趣小组等方法, 帮助他们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 在亲自尝试、探索中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2009年, 我班后进生李敏, 学习目的不明确, 上课常打瞌睡或心不在焉, 对学习缺乏兴趣, 成绩极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 我经常与科任教师一起反复细致地做他的思想工作, 帮他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并让他担任班里的体育委员, 使他逐渐认识到学习搞好了才有威信, 从而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为了使他赶上同班同学, 我经常给他开“小灶”补习英语, 帮他联系其他科任给他补习缺课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等。通过不懈努力, 他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 从怕学习变成了爱学习, 各科成绩也逐渐好起来, 最终在2010年高考中如愿地考上了大专院校。
4. 因人而异, 因势利导
教育后进生, 要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时, 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 尽可能发挥后进生的特长, 取得教育转化工作的最佳效果。对于后进生, 我主动接近他们, 热情、关怀、鼓励他们, 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后进生, 采取不同的方法。如, “顽皮型”则用疏导、迁移方法, 把他们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上, 用到为集体做好事上;“迟钝型”则在开发智力、培养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上下工夫;“内向型”则关心他们, 经常给予热情鼓励, 使他们开朗、富有上进心。同时, 我还针对后进生的不同特长, 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担任不同的角色, 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并对他们每一次取得的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 从而促进他们的转化。
5. 强化意志, 反复教育
意志薄弱是后进生非智力因素中最大的缺陷。转化后进生往往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我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 通过学习、劳动、体育锻炼等实际活动强化他们的意志, 同时常用名言警句激励他们。2011年, 我班后进生叶亮, 因从小养成许多不良习惯, 常违纪而受到学校处分, 意志消沉。针对这种情况, 我试着让他担任班干部, 树立其信心, 并用张海迪、居里夫人等名人事迹, “磨杵成针”“有志者事竟成”“宝剑锋自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名言警句激励他, 强化他的意志。经过一段时期结合学校教育, 使他向爱学习方向转化。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具有反复性。俗话说:“冰冻三尺, 非一目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教育后进生要有耐心, 不怕反复。长其善, 救其失;扬其长, 促其变, 使后进生不断有进步。
总之, 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 我采用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手段, 挖掘闪光点, 扶持起步点, 抓住反复点, 促进飞跃点, 有效地转化了一个又一个后进生。通过自身经历和体验, 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学生的心田, 以慈母般的双手去扶植他们成长, 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他们。在教育他们中, 也使自己的本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许惠英.中小学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03.
[2]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现代教育理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04.
关键词:中职教育中职校后进生转化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一些成绩与思想品德较差的中职校后进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转化中职校后进生的工作已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事实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担任塑造国家未来栋梁之重任,应该深入细致地去研究中职校后进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关心他们,转化他们,这对提高整个名族的素质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中职校后进生是指一些文化成绩或思想品德表现较差的学生,在对中职校后进生的教育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会造成学生中途辍学。所以我们在转化中职校后进生是应先从他们的心理入手,做到对症下药。中职校后进生的心理大致有一下几个特点。
一、自卑又持自尊
绝大多数中职校后进生因长期受挫的经历,以致自己看不起自己,内心深处也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平时遇到的也往往是讨厌无情的脸色,冷嘲热讽的语言和无法改变的成见,久而久之,中职校后进生就对自己灰心伤气,产生自卑感。另一方面,从心灵深处他们也渴望被发现、理解、尊重与爱护,也希望尽快改变自己落后的状况,唯恐别人对自己的嘲讽和羞辱,激励维护自己的尊严,想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力,但是一时无法通过常规学生的手段来实现,所以他们常用封闭的内心,拒绝交往,甚至用顶撞的方式营造一种尊严的“保护层”。
二、重感情又易偏激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由于少数教师及同学未能正确对待中职校后进生,中职校后进生常常会遇到重言冷语,一直异样的目光,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他们较少尝到人间的温情,一旦别人对他们倾心关注,便会使他们珍惜与感激。相反,如果别人有意无意地伤害他们,轻则不合作,中则对抗,甚至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三、可感化又易反復
绝大多数中职校后进生并非“朽木不可雕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上进的欲望,只要教育引导得法,他们会振作精神去奋力一搏。但中职校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又常常与他们不良的习惯,自制能力差、意志薄弱有关,这些因素决定着他们在转变过程中不可能一直都勇往直前,一帆风顺,也许少许的挫折和困难就可能让他们动摇,知难而退。有时,哪怕仅仅是一点情绪的干扰,也会使他们停滞不前、依然故我,鉴于中职校后进生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上有上述特点,所以在转化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倾注爱心,以情感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才会向你倾吐心里话,教育才会成功。一个缺乏爱的老师,她的收获将是零。”中职校后进生由于成绩、行为习惯等都比一般学生差,经常受到老师、同学、家庭等各方面的冷遇,甚至歧视。他们往往处于情感的危机当中,如果我们能真诚地向他们倾诉爱心,关心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与勇气,让他们自觉认识到自己后进的根源,并奋起直追,最终他们一定会成为学习与省会的强者。
2.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人的自尊心。”自尊心理是一种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自尊心是上进心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精心设计教育环境与教育方式,多发现中职校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肯定,多激励,多表扬。切记在公共场合数落学生。如指出错误,也应该、个别谈话,这样,他们渴求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们会对自己充满信心,积极要求进步。
3.注重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性
恰当的表扬和批评,有利于中职校后进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他们自我认可的能力。因此掌握好表扬和批评的艺术性对中职校后进生的转化尤为重要。对于中职校后进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表扬的机会可能会少些,所以,我们班主任的工作要做得细些,注意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激发他们时刻发扬“长处”,使“光点”进而变成“光环”。既然是中职校后进生,有可能是错误不断,对中职校后进生的批评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要注意的艺术性。
(1) 要情理互融,刚柔相济,批评是要本着爱护学生而不伤害学生的原则。
(2) 是批评的言辞要得当,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切忌冷嘲热讽,进行人身攻击。
(3) 给批评加点“糖”。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做法,拙劣的老师的事雷霆后的厌弃,平庸者规劝后的叹息,高明往往能从对学生所犯错误的研究中,发现他进步的微量元素,给学生批评话中多一些真挚的感情,给批评多加一点“糖”。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说法,但“苦口”毕竟不是人们所希望的,所以现代医学工作者研制出糖衣片,使“良药”变成了“甜药”。老师对中职校后进生的批评的话语也用糖衣片包装一下,效果岂不是更好吗?
(4) 良好习惯的养成与“门槛”效应。中职校后进生的一大特点是“反复性”较大,这是由于旧的习惯没有破除,新的习惯没有养成。由于中职校后进生的进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转化中职校后进生不能过于急躁,不能急于求成。一下子让他们达到过高的要求,只会使他们望而生畏,丧失进取的信心和求知的欲望,“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比如爬楼梯,一个个台阶拾级而上,谁都可以上去,能力弱的只是缓慢些吧了。而叫人一部跃到楼上,即使你的愿望再好,也是办不到的。所以我们提倡一个“门槛”效应,“门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指一个人接受别人从低层次开始,经历引导,逐步达到跟高层次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将总的较高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子目标,来最终实现总目标。这种“门槛效应”运用于中职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可以受到比较好的效果。
总之,中职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耐心的工作,孩子的可塑性很大的,当我们看到他们一步步的步入布满鲜花的成功之路时,我们不也会品尝到一个个成功的喜悦吗。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肖龙福.浅析我国中学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信息[J].国外外语教学,2004,(1).
[3]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2).
[4]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
注:该文是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中职学校“三创”教育的研究》,(课题批准号: 2013220 , 课题负责人:颜廷财) 研究成果。
一、选题缘由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班主任都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真正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话,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转化“后进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后进生”转化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从卷面情况来看:其
一、书写不认真;其
二、学生就基础知识都不懂。所以我们学校的“后进生”问题很大,而且转入学生逐渐增多,不得不成为我们重视的问题。
“后进生”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1、社会原因: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源于农村小学,知识基础较差。
2、家庭原因: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校教育原因:学校为了升学,因此就要对学生成绩进行不断的排序、分类,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以前的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老师的管理方法还是办学意识等方面,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孩子不适应新的环境;再加上转来的部分学生跟原学校时对其采取的教育措施不当,导致其自暴自弃。
4、教师原因:老师之间缺乏很好的交流。
5、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所以,决定开展关于小学“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二、研究背景。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而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的现象仍十分严重。要做到两个“全面”(即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一项十分艰苦的长期的任务,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鉴于上述原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
三、研究目的。
(1)小学教育应是基础性十分显着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根本精神,而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正是落实贯彻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
(2)通过实验,有效的转变全体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知识观,提高班主任转差的基本技能。
(3)从社会、学校、家庭全面较差的角度,强化、优化转差过程,探索转差的有效途径和有效对策。
四、研究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全体性,它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产生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五、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以班主任关心关注全体学生为指导思想,研究,转化小学中出现的后进生,从多元角度剖析后进生,寻找转化策略促使每个学生把优点亮出来,把缺点收起来,要完成本次研究目标,首先要研究一下具体问题。
1.研究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后进生形成的个体原因;后进生形成的家庭原因;后进生形成的学校原因;后进生形成的教育原因,后进生形成的社会原因。具体措施是后进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后进生的家庭背景,了解后进生受教育和受学习的情况,班主任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了解及时反馈。
2.研究后进生转化的有效策略:培养后劲生的自信心;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班主任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进行文献研究
查阅学习现有教育后进生的经验和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文章。
2、观察法
对三年级班级里的后进生进行多方面认真观察,并作好记录。
3、个案研究法
主要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访谈、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情感、学习的因素,以探索后进生成因及其转化方法。
4、调查研究法
调查分析后进生的成因和类型,以全面和发展的眼光,对后进生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按一定标准对后进生进行分类。
5、行动研究法
我将在教育后进生的行动中不断的进行反思和研究,写作教学案例、论文,并及时总结、归纳教育后进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对课题进行全程总体分析与策划,通过查阅资料,听取专家意见等途径探求课题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研究方案。
2、确定课题研究成员
3、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就后进生现状进行全面调查。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
1、作好前期资料和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明确课题实验任务、要求,目标、重点,在此基础上初步制订课题实验计划。
2、做好课题研究准备,确定研究对象,做好学生的前期测试及个案访谈,了解后进生学习现状,搜集、统计数据。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
①根据前期测试结果的启示,针对后进生学习的现状,分析成因,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后进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②跟踪调查。
③做好后期测试,比较分析。
第四阶段:结题验收阶段
对课题研究与实验成果进行校内验收。最后聘请专家结题验收。课题结题时由“后进学生档案”显示实验成果,以论文报告形式,请专家评审。
八、课题预期达到的效果
通过“对后进生转化”的实践研究,转变教师的育人观,转变班主任的育人观,转变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观念。初步消除班级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的耐挫能力,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发挥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九、成果表达形式
1、撰写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各种不良诱因的冲击,小学生心灵正逐渐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使当前班主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讲,要让小学生教育工作顺利进展,就必须要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而进行德育教育作为环境营造的主要方式,是从内在将矛盾转化,让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从而能抵御不良因素的诱导,健康地成长。
问题生是小学生中的突出群体,其也是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对象,对问题生的扶正教育结果直接关系小学班主任工作开展的成就。因此,进行班主任工作对问题生进行分析探讨十分必要。本文就主要以问题生的一系列现象进行研究,最终形成相关结论。
一、德育教育与问题生综述
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具有尤其独特的地位,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他们是非辨别能力较弱,模仿力较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其中某些不良因素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终身的不良习性,致使他们身心受到伤害,因此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重在应从儿童抓起,防患于未然,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
新形势下对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门较为系统的教育,它主要体现在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共同组成了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而《小学德育纲要》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目标作出了更为明确的标准,“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
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三、热爱人民的教育;
四、热爱集体的教育;
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七、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八、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同时,对于问题生的评价也应当基于《小学德育纲要》的标准产生,一直以来后进生、问题生、个别生等概念之间距离较为模糊,没有实际的概念。其实笔者分析认为后进生是针对学习而言,个别生是针对思想品德而言,而问题生是一个总体称谓,问题生不单单指某个方面,或者针对某个事物所产生的。因此可以说问题生是《小学德育纲要》的参照物,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问题生总类
从现阶段问题生总体情况来看,问题生主要分为不良行为习惯型、厌学型、心理障碍型、品德型等几种。
1.不良行为习惯型
对于小学生而言,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纠正与教育是进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第一步。问题生行为习惯不良主要表现在学习习惯不良和生活习惯两方面,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如不讲究卫生、喜欢顺手牵羊等等,这些习惯影响小学生身心成长同时容易使得他们今后走上犯罪道路;而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上课习惯做小动作、开小差等等,这些行为习惯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
2.厌学型
小学生今后还有相当长的求学之路,应当从小抱有热爱学习的心理。而受外界的影响,许多小学生从小受“长大经商学习不学习没关系,许多著名民营企业家都是小学毕业”之话的影响,让他们思想发生极大的变化,致使他们对学习的热情骤减,学习没有积极性,感觉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产生厌学情绪。
3.心理障碍型
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思想。只有他们的心理健康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在班主任教育工作问题中,有部分问题生呈现心理障碍等情况,这些障碍的产生多源自于从小的根深蒂固,受外界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较深。心理障碍的小学生德育意识缺乏,容易产生消极的念头,想事情较为偏激,容易造成自卑等心理疾病,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发育。
4.品德型
以前,我们往往以一名学生的学科成绩去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而在素质教育开展的今天,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的思想意识成为评价小学生的重要标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越来越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关注。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培养小学生做一位懂法、守法的合格社会公民的基础,也是我们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基础。而问题生由于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使他们思想品德素质受到了考验,往往容易产生较坏的影响。
三、问题生现状分析
从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小学问题生主要表现为逃课、不尊重人、打架、思想古怪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小学问题生最常有的表现。要进行班主任教育工作,就必须全面系统地对当前小学生现状进行摸底调查,为问题生的对策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从根源抓起,缩小问题生范围,降低问题生纪律问题发生频率,减少问题生对周围同学的影响,促使他们能及时地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自主地进行改善。
1.男女问题生所占比例分析
从问题生在小学生群体中占有数量来看,笔者对学校100名小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中男生50名,女生50名。
在参与调查的100位同学中,在男女参与人数平等的情况下显示,男生问题生达到7人,占据总数50人的14%。而女生问题生人数为4人,占据总数50人中的8%。(班主任)可以看出:在被调查对象中,问题生在男生中所占比例较高,几乎达到女生的两倍之多,因此男生是问题生的主要群体。这些问题生多为学习不积极、不喜欢参与班级活动、有过顶撞或者不服从教师管理的行为,初步断定为问题生一类。
2.问题生家庭情况分析
众所周知,作为小学生的第一教育课堂家庭,问题生产生的根源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对问题生的产生有着最直接的责任,而就社会、学校等方面而言,其受影响情况都在同一类环境下,因此不足以成为产生差异的依据。笔者对问题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目的在于从家庭因素方面考虑问题生家庭情况。
本次抽样以问题生为主要对象,对40名问题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投放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问卷有效率100%,抽样以完整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学生和父母双亡学生作为调查选项,在四项家庭情况中,问题生完整家庭所占人数为7人,所占总人数40的17.5%;问题生单亲家庭总人数为18人,占据总人数的45%;问题生留守生人数为12人,占据总人数40的30%;而最后一项父母双亡的问题生占据3人,占据了总人数的7.5%。尤其可以看出,问题生产生在各类家庭中,但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这两类家庭是问题生产生的主要家庭,一共占据了问题生总数的75%。简单的分析:这是因为单亲家庭或留守学生家庭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从小没有正确的父母引导,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性格,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而父母双亡学生属于特殊例子,因此比例最小,仅达到问题生总数的7.5%。而完整家庭问题生的产生,笔者分析主要是父母工作较忙,或者知识文化较低,无法与孩子形成默契的沟通,缺乏对孩子进行心灵的教育,导致他们思维独立,加之现在家长对孩子百般娇惯,养成了孩子我行我素的性格。
四、问题生班主任教育工作途径分析
要对问题生进行教育,使其拥有健康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根据问题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育。从总体看来,问题生的班主任教育工作应当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与问题生的情感关系
问题生大多思想独立,他们不喜欢与老师交往,与老师之间总存在着一层无形的隔膜。班主任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维动向,就必须建立于他们之间的情感关系,获取他们的信任,使得他们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交谈,这为我们班主任开展问题生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突破口。
班主任要建立与问题生的情感关系,就必须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出发点,通过对他们的细心观察,了解他们的思维动向,分析促使他们养成不良习性的诱因。并在教学中对于问题生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使得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班主任要善于与问题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故事,走出心理的阴影。同时,班主任通过沟通的时候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让他们能及时认清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得以改正。
2.家庭、社会与学校三向结合家庭、社会与学校是问题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环境,也是滋生问题生不良习惯的场所,因此,进行问题生教育工作,班主任就应当充分意识到环境对问题生的影响。首先应当分析来自不同环境对问题生已经或者以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然后再结合这三个大环境所存在的主客观因素,能改则改,不能改则应当避免,为问题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具体来说,家庭作为小学生作学习生活的第一课堂,其对小学生从小的影响是极大的,很多因素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关键。所以家长应当多给予孩子关心教育,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思想素质,今后才能成为一个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同时,开展班主任教育工作应当将问题生纳入重点,学校和家庭是问题生两个重要的环境,通过对他们在校表现和家庭表现的分析,总结出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改善。对于社会来讲,由于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定因素,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到社会上个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他们容易跟风模仿,行为不健康的思想。社会应当肩负责任,整治一些不良习惯,打击犯罪行为,尤其是学校周边所存在的不安定因素,一定要引起重视。通过整治,减少学生对社会多产生的不良事件依赖。
3.发挥品质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
与问题生进行接触最多的就是班级学生,学生对学生之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问题生也一样,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感染,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一个年龄阶段,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容易相互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通过品质优秀学生作用的发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班委干部在对问题生教育中应当发挥带头作用,班委干部应多与问题生沟通,探讨生活学习和人生,形成他们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同时,通过班委干部与问题生进行日常的学习交流,可以对他们进行深入的了解。班主任应与班委之间建立沟通关系,这样方能实时掌握到问题生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得问题得以解决,避免了他们许多不良举动的习惯性养成。
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教师进行问题生问题记录、分析、总结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出相应对策的重要依据。因此,问题生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有评价体系建立的意识,善于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问题的汇总分析。从总体情况看来,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当基于细致和多途径建立为主,通过多方面的问题探究,能全面地把握问题生心理变化过程,准确地掌握他们的情感变化,这些都是班主任进行问题总结分析的良好依据。
五、问题生班主任教育工作原则性分析
由于问题生是特殊学生群体,因此进行问题生班主任教育工作应当有适应性原则,只有遵循了这些原则,教育对策符合了主客观规律才能较为顺利的开展问题生教育,笔者认为,问题生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1.符合教育、学生主体发展规律原则
问题生是班主任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而教育是服务于这一主体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问题生进行教育,首先应当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目标,遵循教育目标是进行问题生德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前提。其次,进行问题生的班主任教育工作,应当建议以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相应对策。班主任应当积极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小学生心理变化,尤其是对问题生心理变化应当有全面正确的了解,联系主客观实际进行教育。只有首先适应了这些原则,才能确保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性原则
问题生多数学习成绩欠佳,因此不易得到教师的赞扬,而同时,由于许多问题生家庭不完整,也缺乏必然的家庭优越感,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许多教师和同学还往往将问题生当做特殊对待,即使问题生做对了一件事情都当做偶然现象,更不会赞扬或者鼓励,这使得问题生缺乏必要的集体认同感,进而与集体疏远,性格变得孤僻和不自信。因此进行问题生教育,应当给予问题生心理上的抚慰和帮助,多给他们关心,让他们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尤其是应当对他们多进行鼓励和积极性评价,让他们获得信心,尝试到被人认可的喜悦,增强他们自我改观的积极性。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在职业高中 ,做好职高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重要也很难。因此 ,更要重视这项工作。多年来的教育工作使我体会到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必须根据职高后进生的特殊心理特点 ,真诚爱护 ,以情感人;抓住机遇 ,适时引导;齐头并进 ,寓教于乐 ,才能收到春风化雨、点石成金的教育效果。
一、真诚爱护 ,以情感人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只有爱学生的人 ,才能教育学生。”所以 ,教育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首先要有爱心。真诚的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缺乏爱的教育 ,是必定要失败的教育。后进生普遍存在“破罐子破摔” ,“自卑与自尊互相交织”的心理。他们对教师普遍存在敌对心理 ,因为 ,他们也许曾经被批评、斥责、冷落、放弃过。因此 ,教师要想接近他们 ,首先要学会爱护他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情感教育是对后进生教育的前提。要把爱的情感化作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 ,让后进生处处感受到师爱情真意切。教师要用爱的眼光发现其闪光点 ,变批评、斥责、冷落、失望、放弃为表扬、指导、热情、鼓励和帮助 ,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 ,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对他们饱含热情 ,每一个眼神都应对他们寄托期望 ,每一个手势都应表达对他们的尊重 ,每一个动作都应给他们以鼓励。这种真诚的热爱和信任 ,就如同绵绵春雨 ,一定会滋润他们的心田 ,为他们养成良好心理素质提供合适的气候和条件。只有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到学生心坎上 ,使其感到教师的真诚和善意 ,才会使后进生放开心理戒备 ,保证正常、愉快地接受教育 ,才会引起师生双方“共振”与“共鸣”。
二、抓住机遇 ,适时引导
教育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存在着教育的时机问题。教师在认识后进生特点的基础上 ,进一步创造条件 ,抓住时机及时教育引导。如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需要帮助的时候 ,教师尽可能给予满足。这样 ,他们就会产生感激、尊重的心情 ,愿意与你谈话 ,接受你的教育。当学生的长处得到发挥的时候 ,让其在不同的场合充分发挥出来 ,树立自信 ,享受生活的快乐。同时 ,抓住时机点燃他们的自尊心的火种 ,烧掉他们思想上的错误。当学生对自身的错误有认识 ,准备接
受处分的时候 ,教师就应采取适当的宽容 ,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学生必然会引起一系列心理反应 ,震动、感激、内疚等。他们会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耐心和希望 ,从而下决心改正错误。在这个时候教师及时进行个别谈话 ,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性质 ,产生的危害和后果 ,提出改正错误的具体要求 ,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得到教师的肯定 ,这时学生处在极为高兴和有点惭愧的心理状态下 ,紧闭的心扉就会向你敞开。教育的良机到来了 ,教师再巧妙地选择教育方式 ,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齐头并进 ,寓教于乐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途径。心理教育应尽量避免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而要结合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特点 ,开展有针对性、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 ,寓教于乐。如可通过专题讨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小论文评选等活动 ,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从而积极地塑造自我;也可通过春游、夏令营、军训等活动 ,不断加强学生团结协作、不怕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还可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 ,调整、干预、训练他们的应对行为 ,使他们正确对待人生 ,正视失败和挫折。另外 ,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使他们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设身处地 ,为他人着想 ,学会关心他人 ,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平时有意识地让他们加强锻炼 ,在挫折面前不消极气馁 ,变压力为动力 ,更加努力地发展自我。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养成积极稳定的生活情绪 ,加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还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设立学校心理辅导员 ,开展心理咨询等 ,使学生了解自我 ,认识自我 ,预防心理疾病 ,把握好自己的未来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转化后进生 ,还要家长和师生与学校配合 ,社会和家庭协同“作战”。特别是家庭 ,因为家庭教育以其启蒙性、连续性、终身性、迁移性的特点对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科学的教养态度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 ,学校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展家教咨询等方式 ,帮助家长提高修养 ,转变观念 ,掌握科学的家教方式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氛围 ,并通过家访、《家长联系手册》、学校开放周、电话、信件等方式 ,使学校与家
一、农村后进生的分类
1.学习后进生, 即所谓“学困生”。
农村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 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 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 自卑感强, 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 态度不端正, 无心读书。
2.学习成绩与思想品质双重后进生, 即所谓“双差生”。
对“双差生”的教育应从最基础的小学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入手, 探索小学后进生的转化方法与策略, 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为达到科教兴国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农村后进生的“成因”
农村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 只有找到了病源, 从源头挖起, 才能“药到病除”。首先要了解后进生, 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成长经历等, 弄清他们后进的原因, 教师应本着理解的原则, 摸清其犯错的原因和动机, 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 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对策转化后进生。我们分析这几年接触的后进生, 认为其形成主要原因如下:
1.家庭成因。
(1) 农村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 甚至游手好闲, 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我所教的地方, 父母素质普遍较低, 大部分是初中或小学毕业, 很少有高中毕业的, 给学生带来的家庭教育是很片面的、主观的、狭窄的。
(2) 农村棍棒式教育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心切。
家长对学生过于严厉, 并没有从学生自身的能力去考虑, 不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所以一听到孩子的成绩差, 轻则骂, 重则打, 不但没把孩子打骂好, 更加重了孩子对学习的恐惧感, 害怕考试, 考试卷不敢让家长看, 无形中加重了孩子心理上的负担, 使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 形成恶性循环。
(3) 农村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
农村父母一味地忙于家庭经济建设, 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对孩子的成长持放任自流的态度, 这是形成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校成因。
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 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 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 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不言而喻, 有的教师教育学生的态度和方法不当, 由此而造成的教育失误, 也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这些失误,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表现差的学生缺乏信心。期望在孩子的心理上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抱有消极的期望, 不信任、缺乏信心, 会对学生的行为带来消极影响。
(2) 对待有缺点的学生不公正。
(3) 学习指导和行为矫治上的错误做法。有的教师在对后进生的学习指导和行为矫治方面, 要么采取全然不管、放任自流的态度;要么又操之过急, 恨铁不成钢, 常对他们提出一些过高的要求, 不但达不到教育转变的目的, 反倒成为他们不断后进的原因。
3.社会成因。
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 影响了对学生培养的投入。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 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 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作它用, 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 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 这样的家长在乡村并不少见, 缺少对孩子学习上的管教, 这样造成青少年无心学习, 甚至也觉得本来就应如此。
社会不良氛围对青少年的危害大。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给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 吸引人们消费, 使得一些青少年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 而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4.自身成因。
青少年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变时期, 各项生理、心理机能日趋成熟和完善, 智力发展迅速, 但这时候身心尚未完全成熟, 认知水平低, 情感容易波动, 意志力比较薄弱, 人格尚未形成, 易受环境影响。大量新事物突然涌现, 使他们来不及消化和适应, 因而在心理上产生诸多的不良情绪体验。
三、农村后进生“教育转化”
农村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复杂而艰巨, 这更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成因, 把握转化的正确原则和技巧。农村教育的反差告诉我们, 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 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 研究他们, 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 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健康成长。
总之, 付诸真情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 把对自己子女们的爱倾注给他们, 用教师火热的心去温暖后进生那冷却的心, 那将是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 使他们在老师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 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最后, 让我们教师用爱去感染后进生;用真诚去关心后进生;用爱为后进生的成长支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摘要: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往往在学习和思想品质方面存在不足, 因而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理解与关爱。农村后进生的产生有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多方面的原因。教师对后进生应付出更多的爱, 对待后进生的态度, 是班主任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
一、明确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对后进生转化的重要前提
1智力差异性。观察、归纳、思维、联想能力比较差,有时也懒得去思考。记忆能力较差,常常是记得慢、忘得快。他们要记忆一个内容,多半采用机械记忆,只会通过频繁的重复来完成,不使用记忆策略,因而事们功半,再加上新的记忆任务的出现,包袱越背越重。技能较差。由于他们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平常动手少,因此技能较差,表现为完成作业的速度慢,做作业时常机械模仿,不善于应变,缺乏技巧。
2模仿的盲目性。青少年正处于求知欲强、好胜心盛、精力旺盛的时期,对于别人的言行常常引起自己的思索对照,会产生很强的模仿心理,由于他们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能力和必要的知识经验,往往模仿一些消极的东西。如果这种模仿长时间没有得到纠正,容易形成一种习惯。
3逃避心理。学生难免要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如果老师和家长横加指责,甚至进行体罚,学生为了逃避谴责,就会编造谎言,把责任推给别人,自身还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解脱,久而久之,便养成了爱说谎话的坏习惯。另外,后进生常常存在一种逆反心理,以及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
4父母过于溺爱,家庭教育不当。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有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分溺爱。使子女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旦离开父母,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学习上表现为没有主动性,对待困难更是望而却步,学习成绩低下也就可想而知。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这些无疑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有的孩子无知效仿,不务正业,行为放荡,根本无法学习。
5社会的不良风气、内容不健康的影视以及网络游戏的影响。有的学生喜欢观看电视、影蝶,看到不少不健康的东西,无心学生;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对学习毫无兴趣,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情绪,从而生活懒散,不遵守学校作息时间,经常迟到旷课,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成绩急剧下降。
二、转化后进生的对策
1教师要明确学生的道德观。要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亲近他们,鼓励他们进步的信心和勇气。对他们所犯的错误,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当众挖苦,怒斥职责,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在适当的时机,个别的推心置腹的摆事实、讲道理,使其心悦诚服,自己改正缺点。教师对后进生的转化应该是全方位的,既有学习上的,也有生活上的、思想上的。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请家长配合,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把学习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转化的效率。请家长在家中督促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作业,教育学生尊敬老人、体贴父母、热爱劳动等。
2消除后进生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强化成功的意识激励上进。后进生普遍存有自卑心理,在学习上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他们实施倾斜式的鼓励和表扬,捕捉其闪光点,大胆肯定其成绩。教师要在其思想中树立成功人物的形象,以榜樣的事迹激励他们,用身边的好人好事教育他们,并创造各方面条件,特别是教师自己要身体力行,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抓住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进而提出更高要求,一步一个脚印的促使其提高。
3培养后进生的意志品质。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小学生意志比较薄弱惰性在他们身上显得比成人更突出些,在科目少、知识量小的小学阶段,应让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调动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惰性做斗争,能使孩子养成勤奋好学的好品质。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自然要经常与后进生交往。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后进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心理上总是存在一定的隔膜,这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通常后进生给我们的印象是麻木,对学习毫无兴趣,对成绩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这种表面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后进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从微观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其心理状态又不尽相同。后进生复杂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要想让后进生敞开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有效的转化他们。
一、运用期望理论
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要对后进生充满信心和期待。只有这样,在与后进生进行交往时,才会减少无意中伤害他们自尊心的几率,让师生的心靠得越来越近。教师的期望也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因素,教师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加倍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小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真的比其
他同学进步快,并且在感情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原来,这一项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的。他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调动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期望的作用。所以,教师不应该放弃后进生,要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牢固树立后进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坚强信念,对他们满怀期待。只有这样,在与后进生接触的过程中才会真正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爱好、尊重和期待,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肯定的倾向、愉快的心情,消除对教师的敌对心理,愿意对老师讲真心话,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教育。也只有这样,后进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油然产生。教师接受到后进生良好的反馈后,他的“热情期待”再次受到强化,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产生良性循环。在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里就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应,这是后进生发生转变的重要环节。
二、利用身体言语沟通
人与人沟通的类型十分复杂,除了言语沟通,还有一种较重要的是身体言语沟通。身体言语语沟通是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心理学家经过严格的观察发现在人际沟通中,55%以上的信息交
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实现的。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为身体语言所传递的的信息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是无法掩饰的。我们知道,表面上后进生可能对很多事都显得满不在乎,其实内心都很脆弱、多疑、敏感。有时教师一个细微的动作可能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缩短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也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因此在与后进生交往时一定不能忽视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因为这也是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利用空间距离的缩短
空间位臵结构与人际心理距离是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课堂上,教师站在台上,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大,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办公室里,老师坐着学生站着,师生间的不平等性明显拉大。在与后进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他们边走边谈,也可以请他们坐下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老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室座位的编排上,可以让他们的座位尽量靠前。而不要总是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排在前面。如果有条件可以将课桌排成圆形或半圆形,学生自由选择座位,与教师围坐在一起,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是在平等的对待他们。随着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师生空间距离的缩短,心理距离也自然缩短了。
四、利用鼓励
来自学业的失败,使后进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表现出自卑感。消除自
卑感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次在课上与学生谈到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时,一位女学生不好意思的说:“不知为什么,哪个老师表扬我,我就感觉特别爱上哪个老师的课,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同学们都深有感触的说:对!就是这个样子,我也是。看来表扬和鼓励确实能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进生来说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与一位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聊天时,当我问到他最近学的怎么样时,他一改以往的沉默不语,自豪的说:“语文老师说我比以前有进步了。”后来经了解因为他在听写字词时,比以前有一点进步,语文老师及时鼓励了他。这小小的鼓励,对这位学生来说却是莫大的鼓舞。教师的鼓励之所以对后进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在他们心中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后进生很少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更不用说是表扬和鼓励了。因此,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教师在鼓励后进生的同时不但缩短了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五、利用班级环境
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对于教师来说最可以利用的也是最能利用好的便是班级。从物资环境来讲,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班级心理环境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能催人积极上进、团结,人际关系和谐。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班级中,后进生
也能感受到生活在班集体中的的乐趣,与老师的关系自然也非常和谐。初中一年级的一位男同学对我说:“老师,我感到很没意思,每天都是上学、放学、吃饭、睡觉,总是在机械的重复。”可想而知,在学校、在班级找不到一点快乐的学生,他就是再怎么努力,成绩也不会有很大提高。所以,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对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与老师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后进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便得心应手了。
【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及对策-后进生转化】推荐阅读:
后进生转化案例及分析07-12
后进生成因及对策06-07
如何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后进生转化10-01
后进生转化:用“爱”为后进生撑起一片蓝天-后进生转化07-11
谈谈我对后进生转化的具体做法-后进生转化07-13
给后进生一片阳光-后进生转化07-11
后进生转化典型事例07-02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07-12
转化后进生策略研究09-20
二年级语文转化后进生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