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通用8篇)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篇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种不断发展和丰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是贯彻这一思想路线的结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能够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和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一般的理论文章甚至权威书籍都只讲是统一的关系,而否认它们之间的对立关系。我则坚定地认为:两者之间毫无疑问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就是“两个符合”的论述可用来证明。“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这段话分两个层次:一是从认识论上给解放思想下定义,定功能,即“两个符合”,这两个“符

合”实质是一个意思,这是给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划等号,讲的是二者的统一。二是从发展观点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又不是一码事,存在着“真正坚持”与“必须继续”的问题。不存在“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的问题,这是指出二者的动态统一与永恒的矛盾差异。从差异就是矛盾,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原理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既存在统一又存在对立是必然的。解放思想所要“解放”的“思想”,就包括曾经是实事求是获得的“是”。因为“是”只是相对真理,“是”也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从事物矛盾发展的观点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永远是对立的。把实事求是当作务实的态度与作风,它与解放思想又正好是对立互补、必不可少的矛盾概念。不承认差异就是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与对立的绝对性,否则,只讲实事求是就行了,为什么还要首先讲解放思想呢?所谓解放思想,只不过是突破已有的“旧是”而获得“新是”。只承认二者的统一,看不出或不承认二者的对立,本身就违反了辩证法,怎么也解释不清楚二者的关系。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都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人们永远要解放思想,突破陈规;人们也永远要不断从实事中“求是”。旧“是”要不断被“解放”,新“是”才能在实践中求得,这就是两者的辩证法。此外,人们也永远要有敢想敢干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态度,这也是两者的辩证法。

党的十六大之所以把“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列,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因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刻也不能停止,与时俱进中的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既有统一又有对立。江

泽民讲得好:“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

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其次,从目的与手段的范畴看,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互为手段与目的。但把手段与目的划等号,这显然是不对的。邓小平以上讲的“两个符合”,也只是从过程来讲的,因为解放思想的过程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在这一点上,二者才是同一的。

需要指出的是,辩证法的最本质最简要的表述是对立统一。构成事物

矛盾的两个方面中,统一性与对立性同时产生与存在。没有只有统一而无对立的矛盾,也没有只有对立而无统一的矛盾。应该说,只有对立才会统一,也只有统一才形成对立。老子《道德经》里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把相反的两个现象的统一性说成是常见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夫妻是男性与女性的对立统一,只有性别上的对立,才能建立婚姻性爱的和合统一的关系。具体的统一关系一建立,具体的对立关系也构成。镙帽拧紧镙丝,钉子打进木板,吃饭时上下牙咀嚼,等等,也都是对立统一浅显易懂的例子。

哲学上的三大规律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量质互变、否定之否定,只

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矛盾变化发展中不同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四个阶段的发展也是对立统一。统一的是原理上的继承,对立的是内容上的纠正与发展。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对立统一规律,才能理解清楚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只承认两者的统一性而否认对立性,既不能真正解放思想,也不能真正实事求是。认为

一讲对立就是不好,就是贬低、歪曲的观念,实在是幼稚的。同样,以为一讲统一就是好,就是称赞、正确的观念,也是错误的。

弄清楚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我们在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以更加宽广的眼光观察当代社会,以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另一方面,解放思想不是盲目冒进,体现时代性不是贴标签,富于创造性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而必须把大胆探索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起来,把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结合起来,把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统一起来,扎实有效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论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对立与统一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篇2

2012年11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重要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当代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实事求是更是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对于当代中国人实现中国梦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1 充分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

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 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 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 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 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 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 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 离开了实事求是, 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作了精辟论述。他说:“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 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 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 在挫折中奋起, 继续胜利前进, 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实践反复证明, 坚持实事求是, 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 就会误党误国。

2 如何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引领中国梦的实现

2.1 从中国国情出发,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梦不同, 圆梦的道路亦不同。近现代西方发展道路, 是在其几百年的资本主义背景下确立起来的, 背后更有着上千年的西方文化滋养, 有着崇尚个人奋斗、自我实现的核心价值观, 还有着几百年海外殖民掠夺的“资本”。这些都与崇尚和平、崇尚集体主义的中华文化存在重大差异。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 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

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 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经过90多年艰辛探索、为30多年成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连续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作为等等, 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2.2 从时代特征出发, “五位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 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如今, 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 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为了实现现阶段“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就应该按照党的十八大规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五位一体”搞建设, 到2021年, 就是我们建党100年的时候, 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让我们的经济更加发展, 政治更加昌明, 文化更加繁荣, 人们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我们建成一个美丽的中国, 实现我们现阶段的“中国梦”。

2.3 从人民利益出发, 坚持群众路线, 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实现民族复兴

坚持实事求是, 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2013年3月17日, 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依靠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艰苦努力, 我们已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第一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进入21世纪,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世纪头一、二十年, 对我国来说, 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增强党自身的活力, 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 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2.4 从现实问题出发, 以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共圆“中国梦”

今天, 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党和人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以“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 以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 努力把“中国梦”变为现实。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尽管“中国梦”的曙光就在眼前, 但要全面实现, 仍须经历艰难漫长的追梦之旅。我们要把伟大的梦想变成美好的现实, 还要看到我们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只有进一步健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和追究责任的长效机制, 才能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共圆我们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党的十八大报告, 2012, 11 (8) .

[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R].2012, 5 (16) .

[3]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EB/OL].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3, 1 (4)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篇3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2005年中宣部和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中四门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也是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门课的逻辑起点①,而与时俱进则是这门课的应有之义。因此,讲授这门课也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概论》课当前的教与学的现状

《概论》课时当前国内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和其它三门政治理论课相比,“概论”课的难度不大,政治性更强,缺乏趣味性,这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难度。当前,在很多高校里,由于“60后”“70后”教师依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坚力量,“概论”课教学依然采取传统的教的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内容围绕教材,适当进行补充,主要是对理论进行阐释。许多老师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师,缘于这门课很强的政治性,不敢涉及当前社会出现的诸如分配不公、腐败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等没有解决好的话题,一味歌功颂德。再加上这门课内容偏多,学校安排的课时又少,经常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台下的学生自顾自地做着和课堂无关的事情。这种情况让很多老师感觉头疼、无奈。就学生方面,作为一门必修课,部分学生的学习属于应付。一方面,这门课不是专业课,学生受就业压力大的影响,让学生认为学好专业课才是王道,才能找到好饭碗,而政治理论课就是为了修学分,拿毕业证,尤其是“概论”课,学生认为不听也能看懂,思想上轻视,所以迟到、早退、逃课者屡见不鲜。另一方面,由于受当前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差异较大,不少大学生深受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再加上一些宣传部门的片面宣传,使本来好没有形成牢固的正确的价值观判断的大学生,面对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信仰与利益的碰撞、历史与现实的剧变,产生迷茫,怀疑理论和信仰,认为“概论”课就是在讲假话、空话、大话、套话,继而动摇信仰,对这门课敷衍,甚至鄙视。鉴于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陈旧教学理念,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上好《概论》课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上好概论课的前提(动力之源)

所谓解放思想,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理论性很强,虽然“史论”结合,但重点在“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学生大都是 90 后的学生,90后的学生是强调自我的一代,是最现实的一代,他们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关注着社会,并积极融入这个社会,感受着这个社会的真善美,经历着这个社会的假恶丑,也看到了当今这个社会的知行的脱节。所以,对于“论”的内容,这些90后的大学生是不感兴趣的,甚至部分学生对概论课的内容产生怀疑。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②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大学生思想的变化,要求讲授《概论》课的教师面对现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能一味地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权威而成为空洞的说教者。

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先必须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我们传播马克思主义,就需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掌握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有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讲授这样的理论,并不是一个将教材内容加以简单传递的过程,而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观点去阐释这些理论的形成、发展及精神实质,我们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其中,教会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指导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己首先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③

其次,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教师要主动研究新情况,不回避问题。社会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与社会现实联系最紧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社会有了很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概论》课教师要充分肯定这些成绩,教育大学生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魅力,自觉主动的学习这个理论,并把它化为行动的指南。但同时,应该看到,成绩的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生态环境的破坏,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官员的腐败变质等等,这些是掩盖不了的。所以,我们上《概论》课,不能无视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一味地歌功颂德,唱赞美诗,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怀疑,不相信这个理论,甚至产生厌恶之感。因此,教师要解放思想,研究新情况,把它们和理论结合起来,不回避问题,要敢于揭短,更要善于揭短,要主动谈及这些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它们,同时应该告诉学生,党和政府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效果,还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到位,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让学生明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在摸索中前进的必然,而不把这些问题归咎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最后,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还要在教学形式上改革。“概论”课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涉及了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教材的内容又比较全面,并且部分内容大学生已在中学学过,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大学生迷茫的、纠结的的问题,详细讲解,可以进行专题讲座,主要解决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们党的过去和现在,坚持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学者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事业,是党和国家整体事业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活动,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④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事业,需要继承,需要发扬光大,而完成这一任务的主体是大学生。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限于课堂上的理论灌输,要解放思想,拓展教育途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与现实联系最为密切的,最能体现理论指导现实的强大理论,要充分调动以课堂为主的活动,比如时事讨论与辩论,读书心得交流,网络课堂等,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看到本质,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与现实的紧密关系,使这门课有着较强的实践性,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上,教师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能为实践而实践,不一定亲自带领学生去实践,可以结合现实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做,去观察,去思考,比如提供志愿服务,放假回家进行社会调查,利用专业课实习的机会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利弊等,让学生把结果以书面报告、视频、辩论等形式展示,这样既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避免现在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适应的尴尬。

(二)与时俱进,是上好“概论”课的基本要求

“概论”课是与现实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课,现实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所以,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是上好“概论”的基本要求。

首先,“概论”课教学要反映最前沿的理论成果。教学中应反映最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这一点在“概论”课中表现尤为突出。这种最前沿的理论成果包括三类:第一,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正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⑤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概论”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但是教材的更新往往滞后于发展的理论,最新的理论不能及时反映在教材里。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及时补充到课堂中去,比如党的比较重大的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的大政方针等,这样既能及时让学生了解党的理论主张,体现出“概论”课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特性,又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不断发展和出现的生活热点。现实生活中每天都有新闻,国内的和国外的,有与大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也有很多大学生所关心的话题,这些话题或是他们欢喜雀跃的,或是他们义愤填膺的,或是他们不解困惑的,如果教学中把这些内容纳入课堂中,用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起阐释他们,那么就会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克服他们思想上的片面性,让他们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第三,不断发展的学术界的新理论。“概论”虽然不是专业课,但它给大学生的是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学术界的一些新的观点,比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新解读、国外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成果等,对于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真理性都有很大帮助,它们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背后的故事,学者之间不同的观点的碰撞和交流,现实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等。这些都可以拓展大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关注生活中深层次的问题,甚至可以让大学生参与进来,调动起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积极性。

其次,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向。“概论”课的与时俱进,不仅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同时对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思想动向也要密切关注,与时俱进。一代一代的大学生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生存环境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于上一代的特点。今天的大学生更注重自我,更有自己的主见,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多,知识更丰富广博,视野更开阔,个性更张扬,自我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更强,但是他们经受的磨难少,他们更容易偏激,更容易颓废,抗挫能力也更弱。而“概论”课教学较强的政治性,也容易被学生误以为就是党的政策的传声筒,理论与现实的偏差往往使大学生对这门课有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当代年轻人的特点,与时俱进的,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放下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和学生做朋友,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关注的问题,生活中的困惑,用朋友般的诚意去打动他们,赢得学生的信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今天新的时代背景下,“概论”课的教学难度增加,一定要改变过去“满堂灌”、说教的陈旧教学理念,要敢于解放思想,直面现实问题,实事求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现实问题,与时俱进,关注教学主体和客体的变化,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大众化,让学生接受它,理解它,并运用它。这关系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关系我们党的事业的成败、民族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因此,“概论”课教学一定要深化教学理念的改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贾孟喜、罗海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材体系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的建立[J],思想教育理论,2011,(1):65.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4.

[3]高璐;05 方案"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5):63.

[4]平章起等.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及其现实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2007(6):42-48.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大学生的成长 篇4

“实事求是”的本义是指真诚滴依据事实真相探求古书的真义,即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批判地机场了历史上的“实事求是”,进行了新的科学解释,赋予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内容。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科学的表述揭示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有四个基本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其基本内容为: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具备特别力量的群体,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从大学生的数量和未来的重要作用看,在大学生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出现了不同深度的问题,另外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长意识、创业意识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负面影响:

诚信度降低;道德目标自我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尊师的气氛在高校校园里慢慢的淡化;对奋斗目标不甚确定,缺乏社会责任感,羡慕或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崇洋媚外、铺张浪费、追求享乐。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就为大学生改正偏移的观念,为大学生今后的成长指明了道路。而事实求是就是我们大学生的根本。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篇5

摘要: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正站在校园与社会的交界处,我们肩负着重任,然而,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了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走正确的思想路线。

关键词:实事求是 大学生 成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①,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83年,他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②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且将其提高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此后,他更是将“实事求是”题为中央党校校训。后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在1957年下半年开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的偏离了,以致于发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四人帮”被粉碎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在这危急时刻,邓小平抓住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的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他批评了“两个凡是”,指出了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是实事求是。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1980年2月,他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讲到党的思想路线时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④1982年9月6日,中共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更为完整、准确的表述:“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⑤此后,中国共产党一直沿用这一提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大学生有重大意义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具备特别力量的群体,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从大学生的数量和未来的重要作用看,在大学生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出现了不同深度的问题,另外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负面影响。

在学习方面如:沉迷网游、赌博、校园恋情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正确的认识自我,人生没有目标,随波逐流。这时我们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因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帮助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计划;可以使我们正确的认识自我,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在工作方面如:有些毕业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往往把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不满于现状,在各个岗位跳槽,最终也没能得到满意的职位,也使工作单位对自己失去了信任。这时我们更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因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这就避免了在毕业的时候会出现措手不及的现象。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处于不败之地。

五、大学生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及时更新我们的知识储备,及时转换思维方式。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永葆生机的源泉。”⑥ 所以我们学习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要在探索中求发展,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多关心时事,不要只局限在自己身边的小环境当中,要与时代同步,与世界接轨。与时俱进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紧迫感,一种深刻的历史忧患意识,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一种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实现民族复兴的雄心壮志和能力。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这要求我们着眼于实际,把握现实世界。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中,我们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学习上、生活上、道德上,脚踏实地,事事求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回报社会。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6页。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页。

⑤《十二大以来主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一版,第67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

参考文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篇6

计科1班 124112010051 林喆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邓小平同志在这篇讲话中主要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此他主要讲了四个方面: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与此相适应,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人类实践的规律的认识,也是不断地发展、上升和深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八十多年的历史就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正是由于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规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才使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伟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

从胜利走向胜利。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无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到什么阶段,我们都要遵循这放之四海皆准的指导思想。我们解放思想就是为了更好地实事求是,也就是只有真正地解放了思想,我们才可能作到实事求是;追求实事求是也是为了更好地解放我们的思想,作到主观与客观的相统一。因此,解放思想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只有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以客观实际为依据,才能解决实际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达到实事求是的目的。

但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我们生活中却有着许多没有从实事求事中出发而单纯地根据主观意愿想问题的现像。如“大跃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56年中央领导实事求是的纠正经济工作中的急躁冒进偏向,即“反冒进”,一转为“大跃进”,58年5月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情,全党全民大办钢铁,大办万猪场,大办万鸡山等,直到61年开始才纠正。还有1958年钢铁放卫星,亩产放卫星,你放一颗,我放两颗,他再放三颗。语言也跟着加码,有了豪言和壮语。58年9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诗,讴歌安徽县亩产卫星:“不见早稻三万六,又传中稻四万三。繁昌不愧是繁昌,紧紧追赶麻城县。”9月9日《人民日报》又发表这位科学院院长兼诗人的《笔和现实》一文,文章要求将诗更改为:“麻城中稻五万二,超过四万三,长江后浪推前浪,惊人产量次第传。”

郭院长惊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确实证明,我们的笔赶不上生产的速度。果然,几天之后,四川陴县亩产达到82525斤。同日,广西环江亩产达到130434斤。如此惊人的脱离实事求是的现象不仅仅是个别的,它也不能不让我们对我们自己行为进行反省。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篇7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面旗帜是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 在此次会议上毛泽东不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提了出来, 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但是对于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认为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就开始了, 因为只要一个知识分子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期的相关资料中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后, 他一定会进行思考并和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对比的时候, 当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并对其学习生活有所改变的时候, 我认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始。

李大钊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时便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学习需要我们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他很看不起那种把外国先进的文化、科技、思想观念等一些东西看成固定的、呆板、静止的教条。

虽然他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但李大钊已经具备了该思想。他已经非常清晰的阐述了我们应当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 应当在中国这一历史国情下去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 对于当下社会问题应该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进行改造与解决。

但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对中国的革命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因此李大钊的正确观点没有得到党足够的重视。这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蒙思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这一点无疑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滞后和教条主义肆虐有直接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是我们党内部盛行, 这一趋势不但没有把中国革命带向胜利, 反而使革命历经了更多的失败, 使之前的一系列革命成果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 毛泽东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批判了党内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 但是, 毛泽东强调反对本本主义并不是要求我们抛弃本本, 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随后毛泽东针对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这一问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革命实践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思想。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雏形。

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时, 他就阐明了它的基本含义。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另一个方面是:“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要的是第一个方面。他认为:只有正确的去理解马克思主义, 才能够很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 就需要我们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去解放思想, 去辩证的看待马克思主义。其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产生的。因此我们需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即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如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呼吁的, 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 这便是解放思想。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理解、宣传马克思主义。我们应坚持独立自主, 若背弃民族自尊, 全盘西化, 那必然是失败的。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实的内部联系, 及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向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必须遵循的思想武器, 但是如何使用武器都是要根据客观的环境、对象、条件等情况的变化随时调节。

毛泽东领导我党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正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一项成功产物。这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性的一个伟大创举。不仅对我党最终革命的胜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对于激扬党内的士气也是极其重要, 同时也创造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特定理论。这便是实事求是,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立场等基本原理, 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面貌等方便, 从而得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的方向。

在使革命经验转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除了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外, 还应该要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研究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联系。这不是坐在办公室内看看资料就可以得到的, 这需要经过细致缜密的调查研究。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便多次提到了调查研究, 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讲述最详细的是怎样做调查研究, 即文章中的“调查的技术”部分。

毛泽东在这著名的文章《反对本本主义》中, 首先解决调查研究一个问题应该如何开展。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就一定要进行讨论, 用讨论的形式进行。不能搞形式主义, 随便进行一下就敷衍了事, 要有一个核心的重点问题, 通过这样才能够收集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 调查出来的结果才会正确、客观、有效。其次还应该确定调查的人数。要集中全面的进行调查, 这是非常考验组织者个人能力的, 既要保证被调查人员畅所欲言又要保证“讨论式调查”的有序进行。虽然这种确定讨论式调查人数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在获取第一手资料上有无可取代的优越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是值得推广的。再次对调查者本人来说也是有严格的要求的。如果被调查者从来没有亲身从事社会经济、政治、人文等方便的调查研究, 没有深刻理解群众的生活, 只是根据汇报上来的数据和报告来指定政策, 不能说一定是错误的, 但是肯定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决策者没有亲身做过调查研究, 那么没有办法真切的明白理解这些数据报告代表了些什么。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类似晋惠帝司马衷“何不食肉糜?”的提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日久弥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不是只和国家、政治有关, 和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它们警示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的东西, 需要我们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自我批评检讨、不断总结的。这两个核心会提醒我们应本着“运动”的思维, 谦卑的姿态, 积极地和这个社会, 这个世界交流才能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2]毛泽东选集 (第1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3]毛泽东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4]毛泽东文集 (第7卷) [M].人民出版社, 1999.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篇8

关键词:实事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37-02

习近平主席站在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感召力。这一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习主席对强军兴军的战略思考,深刻揭示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规律,科学回答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时代课题,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感召力亦称“领袖气质”。个人具有的一种人格特质,尤指那种神圣的、鼓舞人心的、能预见未来、创造奇迹的天才气质。具有此人格特质的领导者,称为魅力型领导。这种影响力不是建立在传统的职位权威上,而是建立在下属对领导者具有非凡才能的感知上。新形势下,青年官兵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不满足于“你讲我听”的单向灌输,渴望平等交流、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教育方式。因此,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就必须将实事求是路线贯彻其中,在讲“实事”、动“实情”、创“实法”,问“实效”上下功夫,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的魅力和威力。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解决“真”的问题,用“实事”引起共鸣

(一)抱朴含真,使教育内容与官兵诉求相互契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与官兵的生活实际和利益诉求紧密结合,注重通过现实的问题来引导官兵以达到教育目的。一方面,官兵的行为都是在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现实需要是官兵行为发生的根本动因。与官兵现实利益诉求越契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越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官兵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形成了生动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种经验将会是官兵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直接参照。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系的成分,对教育的内容能够产生有力的助解和佐证的作用,通过教育者的引导,便能使其上升为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相匹配的价值观念。因此,教育内容与官兵诉求的相互契合,是一条提高教育对象接受能力的捷径。

(二)弃伪从真,使教育内容与客观事实趋于一致

事实胜于雄辩,最贴近事实的道理也最能打动人。对于官兵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实现军人价值与个体价值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具有感召力。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揭露客观事实,敢于与教育对象坦诚相待,这样才能增强教育内容的真实性。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利益的忠实代表,其所缔造的人民军队的使命任务与广大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为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奠定了阶级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注重客观事实与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始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讲真话。毛泽东在谈到“在群众中间经常进行生动的、切实的政治教育”时,就强调“应当经常把发生的困难向他们作真实的说明”。

(三)求实存真,使教育内容与时代呼唤同频共振

教育有传承旧知的功能,但同时又有开启新域的价值。任何真正的教育活动,都同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促使官兵抛弃错误的价值观念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引领官兵高尚的价值追求,它的内容不仅要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而且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的创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不断完善和丰富,以确保其表达的信念和理想始终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感。教育者必须通过对整体环境的把握,厘清时代变化中衍生出的各种新事物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从而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使之与现实的发展同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有满足时代的呼唤,才能够真正实现自身所担负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也才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

二、解决“信”的问题,动“实情”凝聚人心

(一)上为下教,正己教人

搞好思想政治教育,上級必须给下级作好样子,教育者必须给被教育者当好榜样。上级的一言一行,下级看得清清楚楚,众目睽睽。只要上级以身作则,言教与身教相统一,言行合“法”明“道”,官兵自然能够遵纪守法。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对人一套,对己一套,势必乱政败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实事求是、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一方面要对宣传教育的内容先一步真学真信,努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投入教育活动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对自己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点率先垂范,带动大家效仿。

(二)小信成则大信立

只有在小事上守信用,才能在大事上建立信用。教育的规律也是如此,只有在小的、具体的教育内容上使人相信,才能建立起相信大的、抽象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言既出,果必行。对于官兵提出的问题,要慎重考虑,妥善处理,允诺的奖励必将兑现,宣布的处罚必将实施,避免信口开河,因意气用事而失信于人。即使情况变化,矛盾重重,也要力求排除干扰,以“信”字为先。只有通过平时小事的积累,才能在教育的主客体之间建立起信任的纽带,一旦赢得了广大官兵的信任,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不言而喻。

(三)先人后己,恩结士心

孙武在《地形篇》中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说的是将帅对待士卒要像对待婴儿一样体贴,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呵护。同样,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广大官兵面前不仅要以领导的身份出现,更重要的是要以“长者”的身份出现,要时时处处以一个有修养、有风度的长辈形象出现,做到先人后己,同甘共苦,用真情关心官兵的人情冷暖,用真心解决官兵的燃眉之急,只有让官兵感受到真情实意,才能不断增强教育受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升华教育的效果。

三、解决“融”的问题,创“实法”力求贴近

(一)融入时代元素,改变传统教育方式

新形势下,伴随着官兵思想的多元化,一些传统的教育手段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变得不再适用。因此,强军目标下的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努力创新其实现形式,积极探索教育的方法途径,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一方面,要以全民参与的“互动式”交流教育代替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面对官兵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一张嘴、一支笔”的水平已经远远不但能满足教育对象的需求,“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层次对官兵也不再会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只有通过畅通教育渠道、丰富教育活动,开展群策群力的“互动式”教育,促使教育实施富有立体感,才能充分地调动教育对象的参与热情,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其积极实现思想上的转变。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军营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军事文化的育人功能。将先进的价值观念以文化为载体,通过其导向、激励、战斗、教化等功能,在引导价值、陶冶情操、净化思想、调节心理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官兵的行为取向。

(二)融入社会元素,促进“军地融合式”教育

官兵来源于社会,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实现军地资源共享,与地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相互借鉴、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首先要努力汲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地方高校等在社会深化改革期间的教育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进而实现其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其次要充分利用社会的媒体资源,变“堵”为“疏”,积极引导官兵选择性的收听、收看健康向上的媒体宣传,不断丰富教育手段。最后要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军事博物馆等教育资源,通过与驻地周边的传统教育资源建立互动机制,在发挥其作用效能的同时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

(三)融入科技元素,抓好政工网络建设

把传统的方法同现代传媒结合起来,改造利用传统的方法,使教育内容简单明了、直观易懂。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方便快捷、覆盖面广、交互性强等特点,是我军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载体。我们要充分依托网络平台,对需要宣传教育的内容进行实时高效的加工和传播。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各类政工网络的建设。从加强网络人才培养、优化完善网站设计、充实更新教育内容、紧贴官兵思想实际等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各类资源数据库,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的资源获取、互动交流、数据反馈等提供支持。只有通过建好网络阵地、用好网络工具,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特性,将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才能使我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真正的实时高效。

四、解决“行”的问题,问“实效”规范言行

(一)用激励机制增添“动力”,激发官兵潜能

激励是通过激发和鼓励教育对象的内在品质,达到保持和调动他们的持久性、积极性、创造性的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激励机制是指建立规范的制度机制,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心理、物质、精神等手段激发教育对象的主观动机,鼓舞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积极进取的教育机制。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对于教育对象中的佼佼者或是积极向上的人和事,我们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以鼓励和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通过鼓励先进来鞭策后进,促使整体共同进步;对于教育对象中的后进者也要保持耐心,摒弃悲观情绪,注重从情感方面入手,通过与教育对象建立起真挚的情感关系,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用监督机制形成“回路”,追问教育实效

加强监督管理是形成教育“回路”的关键环节,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所谓强化监督就是要对整个教育的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教育的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没有监督机制作保证,不仅教育效果难以保证,甚至教育的过程也难以规范。因此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意义重大,它可以通过对消极言行和错误思想的揭露和批评,促使广大官兵明辨是非,时刻按照教育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通过正确思想意识的培养,陶冶自己的道德品质,进而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改造。

(三)用评估机制做到“量化”,力求科学实施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思想政治工作是软任务,难以量化。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效益评估体系,实现定量與定性相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变得可能。思想政治教育量化具体来讲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教育准备的测评,其中包括对施教者素质、教育设备、教案质量等要素的测评。二是教育过程的测评,其中包括贯彻教育目的程度、教育方法、官兵听课状态、教育效果等要素的测评。三是实践效果的测评,其中包括官兵工作训练精神提升比例;正能量行为的比例;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中受教育者所占的比例;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提升的比例等等。通过一系列的量化测评,能够对教育全过程进行质量评估,从而确保其科学实施。

参考文献:

[1]唐志龙.思想理论教育当代视界[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销售管理专业毕业生简历表格下一篇:车身广告发布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