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精选7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篇1

山下湖镇小 杨丹丽

一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结合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风格。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体会诗人爱国爱民的情感。4 学习叙事抒情的写法。二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三 教学难点

想象诗人及家人高兴的情景并生动地描述出来。四 教学准备:PPT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揭题,知背景 1 背诵课外积累的诗词。直接揭题,出示诗题,齐读诗题,理解诗题。师强调“河南河北”。3 出示杜甫简介。4 出示写作背景。

(二)初读,读通顺 1 出示诗句,自由读诗。2 老师泛读。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师强调“妻子”“衣裳”“还乡”“漫卷”这些词的读音。4 出示诗句,齐读全诗。

(三)再读,明诗意 运用所学的方法自学诗句,读懂诗意。2 小组交流诗意。全班交流。带着理解齐读全诗。

(四)细读,悟诗情 师:诗中哪个词最能表现诗人当时的心情?(据回答板书“喜欲狂”。)读了这个词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出示问题:诗人为什么喜欲狂?诗中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诗人的喜欲狂?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诗句并做批注。3 小组交流。4 全班交流。

▲ 杜甫为什么喜欲狂? 预设:

(1)“剑外忽传收蓟北” 据回答板书“听”

师: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会欣喜若狂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来看看诗人晚年的遭遇吧。(出示背景,补充资料。)如今失地收复了意味着什么?(国家统一,人们安居乐业。)杜甫等这一天等了八年,这一喜讯忽然传来,诗人怎能不喜欲狂呢?(指名有感情地朗读。)(2)“ 却看妻子愁何在” 据回答板书“看”

师:看到家人忧愁一扫而光,亲人的喜更增添了自己的喜,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指导感情朗读。)(3)“青春作伴好还乡” 据回答板书“想”

师:千千万万和杜甫一样流落他乡的游子也可以回家了,所以诗人喜欲狂,他的喜不仅为自己,也为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啊!

小结:听到收复的喜讯,看到妻儿欢笑,想到马上可以回到阔别八年的故乡,诗人怎能不喜欲狂呢?

▲ 诗中哪些词句体现出诗人的喜欲狂? 预设:

(1)“初闻涕泪满衣裳” 据回答板书“涕泪”

师:你能想象诗人流泪的样子吗?这是什么泪?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而杜甫又何止这一次流泪呢?安史之乱让原本安定的国家名不聊生,多年漂泊在外的生活让诗人备尝离乡只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你们说说这又是什么泪?读出百感交集。(2)“漫卷诗书喜欲狂” 据回答板书“漫卷”

师:杜甫可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可如今、、、、、、这是何等的高兴呀!(3)师:请同学们把1—4句连起来读,想象当诗人听到收复的喜讯时的情景,并用上“一、、、、、、就、、、、紧接着、、、、、、于是、、、、、、”这些词把诗人当时高兴的情景描述出来。

指名学生描述并相机指导朗读。(4)“白日放歌须纵酒” 据回答板书“放歌”“纵酒”

师:诗人放声高歌,开怀畅饮,当时的诗人已是52岁,这哪像一个老者啊,简直就像一位狂放的的年轻人。(指导朗读。)

师小结:当听到收复的喜讯,诗人高兴得涕泪涟涟,漫卷诗书,放歌纵酒,诗人想到了回家,瞧,作者回家路线都已想好了。

▲ 说说作者回家的路线是什么?(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指名回答,出示路线图,师述:从四川省巴峡出发,穿过巫峡,顺流而下到湖北省襄阳,直奔河南省洛阳,途中跨越了三个省,你们觉得这路程远吗?在作者眼里呢?(不远)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出来的?你体会到诗人回家时的什么心情?(指导朗读。)

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这一家人回家路上的情景。(提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周围的景物)

(五)总结拓展

(1)师:百感交集的杜甫,漫卷诗书的杜甫,放歌纵酒的杜甫,归心似箭的杜甫,这一喜讯让作者多年的沉郁一扫而光,情感喷薄而出,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

诗。

(2)配乐朗读

(3)归纳写法:叙事抒情。

(4)出示《春望》,听朗读,比较和今天学的诗有什么异同?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5)课外积累爱国诗。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听 涕泪

看 喜欲狂 漫卷

想 放歌纵酒

教学反思:

首先我应该自我批评,这堂课上下来存在有诸多缺点,与同课异构老师差距很大。下面就让我做深刻的反思:

一是轻过程,重结果。我上课的内容是六年级诗词诵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试讲两次,教学任务都没完成,其中最耗时的环节是对诗意的理解和情景的想象,这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为了呈现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为了节省时间,为了上课成功,我就提前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借助工具书了解诗意,把诗中的情景描述出来。我认为是学生自己的思考,老师又没有告诉他们,再说曾经培训时有个老师说过:“学生预习什么,课堂上老师就教什么。”没想到这一举措弄巧成拙,造成了这节课的失败。课堂上很顺畅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特别是情景的描述,学生的语言生动连贯,妙语连珠,让听课的老师难以置信。整堂课没有体现老师导的过程,教学环节走过场,就像是放电影似的,给人失真的感觉。而樊老师的课借助优美的画面,配上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讲述,适时的巧妙引导,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滋有味,学得兴趣盎然,樊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智慧,富有情趣,给我们呈现的是一节完美而真实的课。课后张老师也批评了我:学生预习过度了,预习内容应该有选择性,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预习,否则课堂上缺乏生成„„听了张老师的一番话,我深感惭愧,同时如梦初醒:预习也是有讲究的。

二是学生朗诵古诗的情感不到位。在课堂中我努力践行“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做法,但学生始终没有读出诗中的味来,诗中的情来。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轻情感体验,忽视了个性化朗读。整堂课我给了学生朗读的时间,但读的形式单一,齐读现象很严重,学生没有真正地进入诗人那高兴的情景中去,所以学生读起来还是一个调,装腔作势罢了。(2)韵律节奏划死了,模式化的解读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把孩子捆死了,只能用规定的模式去读,读不出自己的个性来。(3)补充的资料太理性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我是以一段概括性的文字告诉学生的,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诗人那段苦难的历史,不能深刻体会诗人那份喜悦,假如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讲述给学生听,学生就很容易走进诗人的内心,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也许就能读出诗中情。(4)老师有激情但欠煽情。教学中我激情高昂,放声高歌,但仍然没有调动学生的情感,因为我不能像樊老师那样讲课时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何以煽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呢?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要提高个人的素质,将自己的情来感染学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衣裳、妻子、漫卷”等词语,能理解“涕泪、衣裳、妻子”等词语古今不同的意思。

2.在积累古诗的基础上,能借助课下注释,同伴互助大体把握诗意,在读中想象诗句的意境,体会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后“喜欲狂”的心情。

3.借助有关资料,读懂诗人“喜从悲来”的原因,进而深入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

4.能正确、流利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检查预习,指导朗读,积累古诗

1.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一首古诗,请齐读课题。读课题时不要拖音,要有节奏地读。(师范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古诗,谁来读一读?

(检查学生朗读,看是否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在检查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衣裳、妻子、漫卷”等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师:请大家再自由练习朗读,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2. 指导朗读

师:刚才大家都能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哪位同学能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请大家自己先练习。

(生练读。师指名读并相机指导。生齐读。)

3. 积累古诗

师:同学们,这首古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节奏明快,一气呵成。这样的经典诗句我们最好能背诵积累下来,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背诵下来。

(指导学生尝试背诵。生齐背。)

【教学意图:语文课堂上要“读”占鳌头,要书声琅琅,更要指导学生学会朗读,这是语文课的“独当之任”。尤其是古诗教学,更应如此。古诗教学理应从读开始,指导学生不仅能读正确,读流利,更应该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语言的朗朗上口,这也是学生学习朗读古诗的必备能力。另外,古诗的教学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地积累诗句,通过日积月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

第二板块:把握诗意,体会诗情,读出画面

1.把握诗意

师:同学们,古诗我们读好了,那么,这首古诗的大概意思你们明白吗?请大家同伴互助,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大概诗意,并讲给你的同桌听。

师:哪位同学能简单地讲讲诗句的大概意思?

(指名讲诗意,其他同学补充。在学生讲诗意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了解古诗中的地名,为把握诗意扫除障碍。)

2.体会诗情

师:快速浏览古诗,思考:杜甫在诗中流露的是什么心情?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诗人的心情。(指导学生圈画出关键词“喜欲狂”,并理解。)

师:再次默读古诗,思考:杜甫从诗中哪些地方刻画出了自己内心的欣喜若狂呢?请大家圈画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

(忽传:忽然传来,喜从天降。满衣裳:喜极而泣,无以言表。这是激动、幸福的眼泪。愁何在:脸上忧愁不再,代替的是喜笑颜开。放歌纵酒:高声歌唱、纵情饮酒,皆为不用再颠沛流离而高兴。好还乡:在春天美好的景物陪伴下,能很快回家,能不高兴吗?)

3. 读出画面

指导学生带着体会朗读古诗,并能在读中结合表现诗人“喜欲狂”的关键字词,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意图:“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这是2011年版课标对高年级阅读古诗的要求。先让学生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结合课文注释大体把握诗意,为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做好铺垫。之后,指导学生默读勾画,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进一步体会诗人“喜欲狂”的心情,进而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读出诗句的画面感。】

第三板块:借助资料,读懂“喜欲狂”背后的原因,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师:同学们,诗人杜甫为什么在听说官军收复失地之后这样“喜欲狂”呢?其背后的原因何在?(学生就自己所了解的原因进行述说,教师相机补充有关“安史之乱”的资料。)

师:“安史之乱”持续了近8年,杜甫一家人也和许多百姓一样,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杜甫和他的家人离开家乡,流落了近5年。这5年中,杜甫曾来到长安街头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补充《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指导学生读古诗,想象画面,紧扣“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抵万金”等关键词语,在读中想象杜甫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景象,感受诗人看到昔日的大都市在安史之乱中变成如今的杂草丛生、破烂不堪的情景时,内心的无比悲伤、凄凉。最后引导学生背诵《春望》。)

师:这5年中,杜甫的生活很不好过,有一年他流落到四川。(补充《百忧集行》中的诗句: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诗人杜甫和老伴每天愁眉苦脸,为什么?孩子啼叫发怒,这究竟是为什么?(指导学生探究背后的原因,感受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困苦和不安,体会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期盼官军收复失地结束流亡生活的心情。)

师:假如你就是杜甫,你的心情如何?这5年中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指导学生带着体会再次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次体会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教学意图:读文章,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之意,更应该明白文字背后所传递的意图,学习古诗也应如此。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诗句的能力,但是诗人通过诗句所传递的内心情怀的背后原因,或许是学生深入把握诗情的难点所在,这时,借助学生能理解的课外资料,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就能实现突破难点的目的。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又锻炼了他们读古诗想象画面的学习能力。】

第四板块:体会写法,尝试表达,积累语言

师:同学们,诗人杜甫在表现自己喜欲狂的心情时,是从哪些方面写的?(引导学生发现诗人是通过描写其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自己喜欲狂的心情的。)

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篇3

关键词:杜甫 喜欲狂

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欣喜万分,以一气贯注,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快炙人口的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人称之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一.杜甫其人

杜甫是唐代社会由盛唐到中唐转折时期继往开来的伟大诗人。他的前半生正逢盛唐,他的后半生历经战乱,生活颠沛流离。他的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成为由盛唐过渡到中唐的一位集大成的伟大诗人。他享有“诗圣”的美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宝应二年,即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前一年,唐军以雍王李适(代宗子)为帅,会同回兵攻打史朝义,连战大胜,相继收复东京,郑、汴等河南州郡。十一月,唐军渡河北进,追破史朝义,并围之于莫州,叛将薛嵩、张忠志降。次年正月,叛将田承嗣,李怀仙分别在莫州、范阳投降,河北州郡平定。史朝义见大势已去,遂逃亡自杀。自此,持续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基本结束。捷报传来之时,杜甫正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一时狂喜,写下这首诗。

三.喜跃之意,一气贯注

诗首联描写诗人乍听喜讯时喜极而泣,百感交集的真实情态。“剑外”指梓州,因其在剑门之南,以长安言之,故称剑外。“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即今河北北部,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最后巢穴。收复蓟北,意味着彻底平定了安史之乱。全句诗说:在僻远的四川,忽然听到官军收复河北州郡的喜讯。句中“忽”字极妙,生动地表达出了诗人刚听到喜讯时的惊喜之情。诗人回首自安史之乱开始后,他避鄜州,奔凤翔,又一路辗转,流寓蜀地,生活的艰辛,情况的凄凉,尤历历在目。整整七年零三个月,他每时每刻都盼望着平定叛乱,结束这颠沛流离的生活。今天喜讯终于传来,本是意料之中的,却反而觉得突然了,诗人这种独特的心理感受,反映了他对平息叛乱的深切盼望。句中“传”字形象生动,它准确地表现了广大人民希望早日平叛,以至捷报初闻,大家互相奔走相告,很快将喜讯从蓟北传到千里之远的剑外的情景。诗首句叙事点题,虽不言喜,却已有满纸喜气扑面而来之感觉。次句的“初闻”由“忽”字而来,由于消息来之突然,诗人心中并无准备,听到后喜极而悲,悲喜交加,七年多梦魇般的日子总算要熬过去了。诗人尽管受尽兵燹流离之苦,但毕竟家未散,人还在,和天下别的家庭相比,又幸运得多了。回想这些,又怎能不百感交集呢?诗以满衣裳的涕泪十分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内心喜悦而又感慨的复杂心情。

诗颔联是承转,从“初闻”转出“却看”,从“却看”转出“漫卷”。由于初闻喜讯,不禁再去看老妻幼子,七八年来,他们跟着诗人,一路饱尝了战乱之苦,因此在战乱始定,喜讯传来之时,诗人泪流满面很自然地想到了他们:曾经愁容满面的妻子儿女,现在一定该笑逐颜开了吧!句中用“愁何在”反衬“喜洋洋”,此时此刻,诗人再也坐不住了,随手拿起诗书,胡乱地翻卷,这一不寻常的动作,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喜欲狂”。

颈、尾两联由喜讯初闻转入畅想踏入还乡之旅。叛贼已灭,路忂复通,流寓的生活终于要结束了,此刻春天来临,正宜起程。句中“青春”指春天,“青春作伴”以春天的花明柳绿之景衬托诗人还乡旅途心情之畅快。尾联是诗人“还乡”的遐想:顺江东归即从巴峡顺流而下到巫峡,然后出川经襄阳返洛阳,一气流注。诗人想象归途路径十分具体,思绪飞快,反映其返归家乡的欣喜、急切的心情。“即从”、“便下”两词,表现了诗人的连翩遐思;“穿”、“下”两词,既形容其舟行迅速,又形容其行走如飞,生动传神。尾联在写法上运用了流水对,即上下句意贯穿,不能颠倒,“便下襄阳向洛阳”一句的文意,正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一句延伸,犹如流水一般。另外尾联两句对仗也非常工整,上句“巴峡”对“巫峡”,下句“襄阳”对“洛阳”,十分妥帖。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诗人在自己实际境遇比较艰难之际,却完全忘却个人遭遇,以国家之忧而忧,以国家之喜而喜,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时刻关怀。全诗贯穿一个“喜”字。首句叙事,点出喜讯;次句以转作承,以“涕泪满衣裳”写其初闻之际喜极而悲,百感交集的情态;三、四两句虽描写“却看”、“漫卷”两个动作,但落脚仍在“喜欲狂”;第五句以“白日放歌”衬托“喜欲狂”之态;第六句以下转入“喜得还乡”,由此将喜悦之情推向高潮。正如明王嗣奭云:“此诗无一字非喜,无一字不跃”。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篇4

1、能有感情地朗诵《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明白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唐代诗人韩愈曾写过的一句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出示)这句诗写了唐代两个伟大的诗人,李是――李白,称为“诗仙”,杜是――杜甫,称为“诗圣”。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于世,放射出万丈光芒。再一起读。

2、杜甫(板书)一生写了许多的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以深沉、愁苦为主要特色,因此,他还被称为“苦难诗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板书)什么是快诗,就是描写快乐心情的诗,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生齐读)

闻:听说,官军: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指黄河的南面和北面。河南洛阳就是杜甫的家乡。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3、八年了,诗人听说官军收复了失地,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

二、精读诗歌

1、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来读一读诗的第一句。这一句里出现了两个地名,是“剑外”和“蓟北”,“剑外”指的是剑门关以南的地主,在现在的四川,四川对于杜甫来说是遥远的异乡。“蓟北”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着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得到了重新统一,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天大的喜讯。

“忽”是忽然,说明消息来得很突然,意想不到,以至于诗人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就是刚刚听说,“涕泪”就是眼泪。诗人泪流满面,都沾湿了衣服。可见诗人多么激动!谁来读读这句诗。

诗人为何如此激动?为何涕泪满衣裳呢?让我们看看八年战乱诗人的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吧。一起来看一首古诗(课件)一齐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战乱开始,诗人背景离乡,逃离了家园。他在逃难的路上,曾被叛军抓获,被囚禁在长安,长达七年之久,深受战争之苦,这首诗是他被禁长安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你借助诗文的解释,好好读读,好好想想,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

八年的漂泊,两千多个日子的颠沛流离,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诗人“初闻涕泪满衣裳”,此时的泪又是什么样的泪啊?(高兴、激动)这就叫喜极而泣(板书)指名读。

2、哭过之后,诗人回头看了看家人?谁来读读第二句。却看:回头看。妻子指的是谁?(妻子和儿女)“愁何在”是没有了一丝忧愁。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诗人的喜。用诗中的词就是“喜欲狂”,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欣喜若狂”。(板书)

一向爱书如命,读书破万卷的杜甫,此时,居然“漫卷诗书”,“漫卷诗书”是什么意思?(胡乱地卷起诗书),可见诗人真的是“喜欲狂”,谁来读读这句诗?

收复了蓟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破碎的山河得到了统一,意味着老百姓们能家人团聚,不必妻离子散,诗人能不欣喜若狂吗?一起读。

3、喜极而泣、欣喜若狂的杜甫,还要做些什么?谁来读第三句。

“白日”指什么?(大白天)放歌是(放声歌唱),纵酒是(纵情喝酒)青春指的是(明丽的春天)。

4、在歌声和美酒中,诗人的心已飞到了还乡的路上。谁来读最后一句。

这句诗中出现了4个地名,哪4个?

这是诗人的回家路线,他从剑外起程,到巴峡坐船,穿过地形狭窄的巫峡,顺长江而下,抵达襄阳,再由陆路到达洛阳。这回乡的路是山一程,水一程,千里迢迢。谁来读?

“即”是什么意思?(立即)此时,杜甫的心已经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洛阳,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呢?(迫不及待、非常思念家乡、激动、兴奋)这就叫“归心似箭”。

5、今天,我们随着诗歌,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与杜甫同悲同喜。谁来完整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学到这儿,你觉得杜甫是一位怎样的诗人?(爱国、忧国忧民)

所以,当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竟会喜极而泣、欣喜若狂、放歌纵酒、归心似箭。(指板书)这个喜讯让诗人多年的沉郁一扫而光,喷薄而出,写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诗。让我们和欣喜若狂的诗人一起放歌吧!读。

6、请同学们自由地背一背这首古诗。

三、课外拓展

读一读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公开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篇5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之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

3.让学生学会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学习古诗。【教学重点】

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课件出示:杜甫画像),谁知道他是谁?

2、你对杜甫有什么了解?谁能背诵一下他的著名诗作?(简介杜甫)

二、解诗题

1.“闻”什么意思?(听说)谁听说了什么?(杜甫听说了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那“河南河北”指的是什么?(其实“河”在古代专指黄河,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

谁来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杜甫听到了唐王朝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的消息)

2.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下面我请大家准备读古诗,要求:前两遍声音略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三遍放声朗读,读出诗的韵律来。(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录音范读,齐读)

三、明诗意

1.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难点预设:学生在地名,以及古今异义的词。如:涕泪 却看 妻子 白日 青春 2.小组汇报。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四、悟诗情

1.理解了诗意,诗中有个词最能反应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心情?你知道吗?(喜)欲狂

板书:喜欲狂

2、读到“喜欲狂”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呢?(预设:

1、“喜”到什么程度?

2、杜甫为什么会喜欲狂呢?)

3、同学们对安史之乱有了解吗?谁来说一下。生简介安史之乱。

4、安史之乱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安史之乱中杜甫一家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播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朗诵。

5、出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其他诗作:(1)......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欲嗔。

小儿强解事,故所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选自杜甫《彭衙行》

翻译:逃难途中,小女儿饿的禁不住咬我,哭闹声又害怕被虎狼听见。在怀中紧搂着捂住她嘴巴,她反而挣扎着哭叫声更尖。身边稍大些的小儿,非要摘苦李子当餐饭。一路上十几天多半有雷雨,泥泞中全家人只好相互扶搀着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战争的烽火已接连燃了三个月,我是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书真是胜过万两黄金啊!我心绪烦愁,白发越搔越短,几乎是已经无法插住簪子了。

6、在这生灵涂炭的七年安史之乱中,诗人一直盼望着什么?

7、现在谁能解答诗人为何喜欲狂?你从诗人的那些举动可以看出?请紧扣诗中的字词分析。(预设:抓住“忽闻”、“漫卷”、“却看”、“放歌”、“纵酒”“涕泪”分析)

8、回顾这七年的种种艰辛,这是怎样的泪?

9、品析最后两句诗歌:杜甫想象了具体的还乡路线: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仿佛觉得,他已经很快地乘船从巴峡出发,穿越巫峡,马上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10:你从哪些词感受到杜甫很快很顺畅地返回了故乡呢?(预设:即从、穿、便下、向。)

11、老师补充资料:你们知道杜甫现在在哪?(四川)出示地图

师:现实与狂想之间的距离是多大呀,现实是路途遥远而在狂想中那么快就到家了,真是喜欲狂啊。从这里可以看出洛阳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真是归心似箭啊!(板书:归心似箭)

12、诗人想象着很快地回到故乡,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13、诗歌是具有跳跃性的,如果我们想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还需要我们用丰富的想象再现诗歌中的情景,请同学们选择这首诗其中的一句诗歌,运用你的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先与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三、教师小结全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篇6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简介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情况

(四)理解诗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后集中时间讨论。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youer/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五)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找几名同学说一说。

(六)总结全诗

1.说一说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 篇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1

今天大清早我像往常一样去打探,有没有叛军来到这片地方?把我们给抓走,好在并没有人要把我们给抓走,在我打探消息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有人说我们国家的军队收复了失地,这意味着我长达八年的逃亡生活就此结束。

我一激动,跳了两米高,老泪纵横,仰天长啸,老天有眼啊!我终于能安稳的度过下半生!眼泪哗哗的流,衣服上全是泪水,可我激动的一点都不嫌弃,我转头看看我的妻子,还有我的孩子,他们开心地准备着丰盛的大餐,庆祝国家收复失地,悲痛的表情都烟消云散了。

他们做好了饭,我随意的把平时的宝贝“书”卷了起来,开开心心的去吃饭了。

接下来的几日,我白天高声唱歌,花儿都跟我一起摇头开心,小鸟也咋咋咋的给我伴奏,我大声高歌:好运来,好运来,好运来……可是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于是找朋友过来把我珍藏82年的拉菲,拿出来大口喝,呀,真香!并且唠唠嗑。

聊着聊着,我坐在那想着,这不春天到来了,我伴随着春天那温暖的阳光和妻子还有孩子一起回到了故乡,现在恨不得立马从巴峡坐这那小小的船,看着那良辰美景,穿过巫峡,再从襄阳这座繁华城市,来到洛阳这座更繁华的城市,到达我那可爱的故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2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桃红柳绿,万紫千红,鸟语花香,姹紫嫣红。正在作诗的杜甫,想到了七年的安史之乱还没有平定,心中不由得焦躁不安。他放下毛笔,打算出门散散步。

杜甫来到一处,只见那儿围满了人。他觉得十分好奇,便走过去凑热闹。只见,一张告示上写着“安史之乱已被平定”八个大字。杜甫又惊又喜,心中的七年之忧立刻烟消云散,整个人好像立刻年轻了几岁,他马上跑回家把这个天大的喜讯告诉夫人和孩子。日日夜夜围困杜甫的安史之乱已经平定,杜甫不禁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衣服上的一道道泪痕,如同条条长蛇,九曲直下。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平日里脸上的忧愁早已不见了,笑的跟一多花似的。杜甫把诗稿和书籍胡乱地一卷,脸上止不住的笑容比太阳还要灿烂,好像要发狂了似的,不时还大声地吼了两句。

杜甫一想到安史之乱已经平定,祖国已经统一,自己马上就回到了故乡,不禁提起身旁的酒壶,开怀畅饮起来,还不时放生歌唱。

这个天真是个好日子,天空一碧如洗,万里无云。杜甫一家收拾好行李,正准备乘船回家呢。一路上,潺潺的水流在欢呼;叽叽的小鸟在歌唱;哗哗的大叔摇摆着树叶;花儿举起两片绿叶,好像在欢迎杜甫回到故乡,鱼儿在水中欢乐地嬉戏,跳跃,风儿吹拂着头发。他们从巴峡东下穿过巫峡顺流而下,过了襄阳,便直奔向洛阳。

回到家乡的杜甫有感而发,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脱口而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是个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3

公元763年,唐朝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持续了7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老百姓们在外漂泊不定的生活终于可以结束了。消息很快传遍了倖州。

一天,杜甫正在家里写作。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欢呼声杜甫好奇地朝窗外一看,只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有的正收拾行李有的欢乐地跳舞,还有的唱起了喜庆的歌。杜甫连忙跑出去抓住一个人便问:快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为何都这么高兴那人回答:我们的军队收复了蓟北!百姓安宁了!听了这话,杜甫顿时流下了眼泪,想到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杜甫的头脑里涌出一丝快感,但回想起自己八年的苦日子又觉得有些悲苍。杜甫赶紧回家告诉妻儿,妻子听后,脸上的忧愁全都消失了。杜甫象着了魔似的,把别人都不许摸一下的书籍都胡乱卷起,一股股地往书箱里塞。杜甫的妻子问道:你这么珍贵的书画怎么这样乱卷呢?终于可以回家了能不着急吗?

第二天,杜甫一家人赶到了渡口,哪里的人山人海,都是赶着回家的真如回家过年一般。路上,杜甫一边喝酒一边高歌还一边流泪。终于回到家了,望着祖国的美好河山,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感到浑身格外轻松。随即,杜甫吟诵道: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4

一天,剑门外的天气格外晴朗,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有什么好事会在今天发生。杜甫刚买好需要的生活用品准备回家,回家的路上,他想:哎,因为“安史之乱”,我们一家三口漂泊到剑门之外,已经是第五年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啊!证在杜甫专注地想着的时候,突然,从他的旁边走过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说:“你听说了吗,似乎‘安史之乱’平息了,官军们收复了河南河北!”“真的假的,都五年了,你确定?”“确定!我的另一个朋友认识一位官员,是他告诉我的,不会有错的!”“太好了,我们终于可以返回故乡了!”“是啊!”他们激动地说。杜甫听了这个消息顿时心花怒放,只见大街上的人也不知道是怎么知道这个好消息的,大家奔走相告,街上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锣鼓喧天、礼炮齐鸣,大家载歌载舞、欢天喜地。

杜甫赶紧飞奔回家,高兴得推开门,赶回来报喜。妻子见了忙放下手中的家务活,对杜甫说:“怎么了怎么了,这么着急?”“是啊,是啊,发生什么大事了吗,爹?”儿子急忙回答到。“是个大事,我……我们终于可以回……回去了!‘安史之乱’平息了,官军收……收复了河南河北!”杜甫十分激动所以显得有点结巴。“哈哈哈,你怎么结巴了,还有这是真的假的?”母子俩齐声说道。“是……是真的,骗你我是小狗!”杜甫表情似乎有点较真,看到杜甫这样说了,母子俩都开心地笑了,一家三口喜极而泣,泪洒衣襟,因为他们知道终于可以回家了。杜甫擦了擦眼泪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他猛地转过头去,忽然看到母子俩平日里的忧虑,已经跑了十万八千里之外去了。平日里,母子俩茶不思,饭不想,晚上睡觉还翻来覆去。现在呢,和原来相比跟变了个人似的,整个人都显得精神抖擞。他们实在是太高兴了,杜甫一时兴起,说“把那瓶珍藏了十年的茅台酒给我拿出来!我要纵情畅饮,当声高歌!”说着妻子拿出了茅台酒,“啪”的一声,顿时一股清香弥漫开来,杜甫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瓶子就喝“咕嘟咕嘟”一下子就把半瓶喝完了,喝了以后,杜甫又唱起歌来:“啦啦啦…………”唱完又喝,唱完又喝,就把一瓶都喝完了。

杜甫还算头脑清醒,他突然想到既然已经收复了失地,那我们就可以直接回去了!他把这个计划说给了妻子和孩子听,他们都同意,正好今天明丽的春景伴着他们返回故乡,平时他不准别人动的那些诗书,今天他胡乱地卷起放进书箱里。

杜甫看到这样的情景,诗性大发,随口就吟诵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小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5

因为安史之乱,我携家带口流年辗转的逃到剑门关外。一天我走在街上,突然,听见喜讯传来说:“军官收复了冀北一带。”我的心砰砰砰地跳着,顿时眼泪像洪水般流下,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于结束了。共患难的妻子和孩子们,终于可以过上,不逃亡安定的日子了!我们终于可以回到我们的故乡!

我飞奔回家,看着妻子和孩子,孩子高兴得大叫说:“爸爸、爸爸我们终于可以回到家乡了!”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我与妻子对视一笑。随便收拾行李,全家欢天喜地。我想要纵酒高歌,用这种方式表达我的心情。我恨不得立刻飞回故乡,即刻就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而下从襄阳到洛阳直奔家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6

明媚的春天,又不知不觉地来临了。

“哎,七年了,河南河北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啊!”我独自走在街上,唉声叹气。忽然,人们如潮水般地朝街头涌去。“发生了什么事了呢?”我心生疑惑,又看看人们的表情,是喜悦的!“莫非……先去看看再说。”

果然,不出我所料,墙壁上的告示清楚地告诉我——河南河北收复了!我不禁喜极而泣,用袖子一拂脸,泪水都沾满了衣裳。七年,多么漫长的等待啊,终于等到这一天!我飞快地向家里跑去,一推开门就大声地喊:“河南河北收复了!河南河北收复了!”坐在织布机上正在织布的妻子愕然地停下了手中的机杼,正在檐下玩耍的孩子停下了手中的玩具,他们都惊喜地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地问:“真的吗?”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十分肯定地说:“别织布了,快帮我收拾东西,我们现在就回去!”

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发狂,马上约了几位同样流落至此的朋友,摆开酒席,开怀畅饮,放声高歌,一同分享心中的喜悦。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家乡和路上那美丽的景色——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山峰连绵,河水奔流。这美景正好能伴着我回到久别的家乡。我已经在脑海里形成好了路线: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直下襄阳再回到洛阳。这一路,我与美好的春光作伴,我一定要放声高歌。

一想到此,心里按捺不住的激动,随口吟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7

这天,杜甫写诗累了,出去散散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他找了一片草地,坐下来休息一下,养养神。

突然,有几个乡亲向杜甫这儿奔来,他们看起来很开心,面带笑容,其中有一个村民说道:“杜大诗人,刚才我们路过城门口,看到了一张告示,蓟北被官军收复了!”那个乡亲的声音掩盖不了激动和兴奋。

杜甫听了,高兴地蹦了起来,他激动地问:“真的吗?我是不是在做梦?”说着,他猛地捏了下自己的手,生疼生疼,他大叫道:“啊!太好啦!”他急忙跟着乡亲们告别了一下,然后奔跑回家,他要把这天大的好消息告诉自己的夫人和孩子。

刚回到家,他喊道:“夫人,孩儿,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蓟北被官兵……收复啦!”说着,他激动的泪水便流了下来。

夫人和孩子听了,原本的忧愁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笑容。一家人抱在了一起,涕泪都洒满了衣襟,开心地都跳了起来。

诗人来到书桌前,把还没写完的诗稿随手一卷,往旁边一扔。

他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起来,高兴地都快要发狂了,他恨不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世界!

正在这时,夫人对诗人说:“老爷,这个消息让我又惊又喜,太开心了,我这就去做几个小菜,烫壶好酒,咱们好好庆祝一下!”

诗人听了,连叫“好—-”!

不一会儿,夫人就已经准备好了小菜和美酒。一家人坐下来庆祝,诗人端着酒杯,说道:“夫人,我么也是老夫老妻了,谢谢你陪伴了我这么多年,我敬你!”说完,就“咕噜咕噜”地将就一饮而尽。

夫人很感动,和诗人聊起了陈年往事……

聊着聊着,诗人歌唱歌唱了起来,心情很舒畅。诗人心想: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何不趁着这美好时光,回到家乡呢?

于是,他把想法告诉了爱妻和孩子,她们也很赞同。诗人已经迫不及待了。夫人快速整理好包袱,一家人准备回家喽!

他们来到码头,乘上了船。这船从巴峡东下,穿过巫峡,顺流而下。

这一路的风景都很美:大树翠绿翠绿的,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歌。蝴蝶、蜻蜓在花间欢快地飞舞、嬉戏。微风一吹,传来阵阵花香,还有树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很美妙,很动听。

但是,诗人却无心欣赏,一心想回家。过了襄阳,诗人便直奔故乡洛阳。回到家乡的感觉真好!

正在这时,诗人杜甫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便脱口而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8

这一天,和所有平淡如水的日子一样,我正呆呆地坐在书房里,想到遥远的家乡,流落他乡整整七年了,不知何时能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

突然,窗外传来我军收复家乡蓟北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感觉这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白日梦。推开窗,我看到大街上人们兴奋得奔走相告,才确定这个消息是千真万确的,不再是南柯一梦,激动得泪水不自主地夺眶而出,汹涌而出的泪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我飞奔到厅堂,本想把这个喜讯第一时间告诉我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却看到他们一贯满面愁容的脸上,挂满了快乐的笑容,想来他们也得知了这个消息。我更加兴奋起来,一阵风似的回到书房,胡乱地把书桌上、书架上堆放的、墙上挂的书画乱卷一气,扔进一直放在桌边的行囊里,真想放声大喊:“我要回家了!我终于要回家乡了!”

我从地窖里搬出一大坛珍藏多年的美酒,感觉每根发丝都在幸福地颤抖。妻子笑着对我说:“官人,你少喝点,别喝醉啦!”此时的我可管不了那么多,此时不一醉方休,更待何时!我用兴奋得颤抖的手给自己倒上满满一杯酒,一饮而尽,果然,快乐的时候什么都是甜的,感觉这酒甜蜜蜜的,比蜂蜜还要甜!几杯下肚,我已有点微醉,妻子看见我孩子似的情难自禁,也一改往日的责备,在一边笑呵呵地给我斟酒:“官人,你呀,可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而我正想像着和妻儿一起,坐船从巴峡急速穿过巫峡,再从巫峡一转眼就到襄阳,然后就是我的家乡……

想到这里,趁着酒劲,我提起笔一挥而就,写下了这首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从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9

清晨,杜甫在大街上散步,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在喊什么,好像是什么“收复失地”的。

什么?收复失地!杜甫心里一惊,“失地”不就是——啊!杜甫追上去,问道:“是收复蓟北吗?”

他回答道:“是呀。”说完又吆喝去了。

杜甫十分快活,他立马跑回家,他告诉了愁眉苦脸的妻子,妻子一听到这消息,惊得手上的手帕都掉到地上,他们喜极而泣,边哭边用衣裳擦眼泪,不知不觉衣裳都湿了。

儿子好奇的说:“爸爸,妈妈,家乡回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呢应该高兴快乐呀!”

“对!对!好儿子,夫人,你去买点好酒好菜,我们一家子好好吃个饱!”杜甫十分高兴。

妻子那眉头的.忧愁没了,高兴地买菜去了。

“饭菜好了!”妻子擦擦头上的汗,端来一盘又一盘的好菜。

儿子高兴的拍着手说:“收复失地啰!”

杜甫打开酒坛子,一口气喝了下去,一家子三口开开心心地围在桌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

杜甫仔山上放声歌唱,畅饮美酒,他真想在这春光明媚的时候启程回家啊!

杜甫回到家,胡乱的卷好诗书,这时妻子走过来问:“我们怎么回家去?”

杜甫笑答:“我们先坐船从巴峡到巫峡,一路上上欣赏百鸟歌唱,树木与天高,再坐车从襄阳到洛阳,再过一条河就到家了。”

杜甫家笑声不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10

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鸟语花香,春光明媚。可什么好春景都吸引不了杜甫,自从安史之乱开始,他就一直闷闷不乐。一直在想官兵什么时候才能收复蓟北啊!老百姓什么时候才能脱离战争呢?杜甫一边摆弄着桌上的诗书,一边念叨着。那诗书已经很久没有整理了,可是失地没有收复,他也就没有心思去收拾他们。

四周静悄悄的,似乎一切都沉浸在淡淡的悲伤之中。杜甫铺好纸张,正准备挥笔作诗,好像只有写诗才能忘记心中的悲痛。忽然,外面传来了一阵阵笑声、说话声。“刚刚还很安静的,怎么忽然这么热闹?”带着疑问,杜甫打开了门,刚打开,他只见邻居家大爷的脸都笑成花了。“大爷,怎么了?什么事这么高兴?”杜甫疑惑的问道。“你看,那个小伙子刚从关外打仗回来,他说蓟北收复了呢!”老大爷指着对面的官兵说道。杜甫听了,马上跑回家,打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家人。可是他刚进屋,泪水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沾满了衣服,他知道,那是高兴的泪水,家人看见他这个样子,便问他怎么了。杜甫高兴地大喊道:“蓟北收复了!”说完,又回过头去抹了一把激动的泪水。待他又回过头去时,杜甫发现妻子和孩子脸上早已写满了喜悦,脸上的忧愁一扫而空。他高兴得都不知道干什么好,便胡乱卷起桌上散乱的诗书,他那手舞足蹈的样子,让人看了就觉得在发狂。然后,他走出门外,欣赏这美丽无比的春景,放声歌唱、纵饮美酒。杜甫不禁想起自己的故乡,他想现在官兵收复失地了,我要在春光明媚的大好日子的陪伴下回家乡去。我要从巴峡穿到巫峡,又从襄阳顺流而下到洛阳。

这时杜甫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回家的急切心情,回到家中提起毛笔,挥笔写下他的“生平第一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11

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这样的天气真是春光无限好啊!可是大诗人杜甫的心情却是很悲哀。

大诗人杜甫在花园里散步,心情却很忧虑,花园里的景色也没心情观赏,决定回书房写诗。刚回到书房把诗书打开,妻子和孩子急急忙忙的跑进来,脸上挂满了笑容。杜甫问:“怎么,妻子如此开心呢?”妻子立马哭了起来,说:“那收复蓟北的消息从剑外传出。”

杜甫听了也同妻子一样涕泪洒满了衣裳。开心的说:“这是真的吗?”“真的”。妻子答道。杜甫再看了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才发现外面一片生机勃勃,杜甫把诗书一卷,高兴的简直要发狂。自己的故乡终于被收复,自己的故乡里的亲人和朋友终于不用在受到欺凌。杜甫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可以和亲人和朋友们团聚,想到这里,杜甫的心情顿时欢快了许多。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好好的痛快一回,趁着美好的春光杜甫正好回到了杜甫的故乡,想到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陆路直奔故乡洛阳。

回到故乡,杜甫可以再品尝到故乡的水,再吃到故乡的饭菜,可以再喝到故乡亲人酿的酒,再见到故乡的风景,再见到故乡的亲人。回想到自己的故乡,泪水又从眼眶掉下。终于可以回到故乡,激动的泪水哗啦啦的掉下。

杜甫便写下生平第一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12

巫峡的江水湍急凶险,连绵不断。江面上,只见一艘小船,挂满风帆,箭一样地通过巴峡直扑巫峡。船上有一家人,谈笑风生,开怀畅饮。那是杜甫的一家人,他们正急着赶回家乡。

船舱内,杜甫手捧着酒杯,面色红润,醺醺然,挥毫泼墨,在纸上作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那年,杜甫的家乡发生了安史之乱,让百姓不得安宁。杜甫本来想去拯救家乡,结束这场安史之乱,可是处处碰壁。没有办法,他只能带着妻子儿女离开自己的家乡长安,到今天的四川成都去躲避这场大乱。

在四川,杜甫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在这里,他每天作诗,拿到街上叫卖;他的妻子做刺绣,拿到街上卖工艺品。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杜甫每天都在想着,“我的家乡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场安史之乱啊?”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奇迹终于降临了,他们清苦的日子结束了。

一个信使边跑边在街上大喊:“大捷了!大捷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了!”

喜讯霎时传遍了蜀中大地,流落在四川的外乡人奔走相告,“我们可以回家喽!我们可以还乡喽!流落在四川的外乡人,今天可以回家喽!”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也传进了杜甫的耳朵里。

杜甫听了,万分高兴,马上把行李收拾好,妻子和儿子也很高兴,帮着一起收拾行李。

在返乡的路上,小船在飞速地前行,转眼间,从巴峡到了巫峡,又从襄阳城到了洛阳城。在船上,杜甫借着酒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创下了这首含义深刻,饱含深情,流传至今的诗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13

这天,杜甫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桌前读书,读着读着,不由得想起了他的家乡洛阳。忽然,一阵敲锣打鼓声传来:“蓟北收复啦,蓟北收复啦!”杜甫听见了,“噌”地坐了起来,兴奋的泪水溢满眼眶,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衣服前湿了一大块。

这时,杜甫开见了向他走来的妻子和儿子,杜甫激动地说:“夫人,我们的家乡被收复了!”妻子听了,脸上的愁容顿时烟消云散,连一旁许久未露出笑容的儿子也咧开了嘴,开心得一蹦三尺高。妻子抓住杜甫的手说:“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真是太好了!”杜甫反握住妻子的手:“是啊,蓟北被收复了,我们也可以回家了!”“爹爹,等回到了洛阳,一定要带我好好玩玩!”儿子高兴得直拍手。杜甫用手捊了捊胡须,一口答应下来:“好好。”

杜甫忘记了平日里的斯文,欣喜若狂,把十分珍爱的书胡乱一卷,十分随意地塞进了包袱里。“咚咚”有人在敲门,原来是几个和他一起流落至此的诗友。杜甫见了,连忙请他们进来,并拿出珍藏的美酒,与他们一起吟诗作对,放声高歌,开怀畅饮,一同分享心中的喜悦。

在杜甫眼前呈现出家乡的美景:天空一片蔚蓝,洁白的云朵慵懒地躺在天空中,草地上芳草如茵,花朵竞相开放,花丛上有一些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小溪清澈见底,溪底的小鱼小虾的看得一清二楚。在他的脑海里已经规划好了回家的路线:乘着小船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直下,从襄阳去到洛阳。

想到这里,杜甫诗兴大发,吟道: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14

“唉,七年了,河南河北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啊!”我独自走在街上,唉声叹气。忽然,人们如潮水般地朝街头涌去。“发生什么事了?”我心生疑惑,又看看人们的表情——是喜悦的!“莫非……先看看再说。”

果然,不出我所料,墙壁上的告示清楚地告诉我——河南河北收复了!我不禁喜极而泣,用袖子一拂,泪水都沾满了衣裳。7年,多么漫长的等待啊,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飞快地向家里跑去,一推开门就大声地喊:“河南河北收复了!”织布机前正在织布的妻子,正在玩耍的孩子都惊喜地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地问:“真的吗?”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十分肯定地说:“是真的!”又转身对妻子说:“别织布了,快,快帮我收拾东西,我们现在就回去!”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我马上约了几位同样流落至此的朋友们,摆开酒席,开怀畅饮,放声高歌,一同分享心中的喜悦。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家乡和路上那美丽的景色——绿树成茵,鸟语花香,山峰绵延,河水奔流。这美景正好能伴着我回到久别的家乡。我已经在脑海里形成好了路线: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直下襄阳再回到洛阳。

我心里一激动,随口吟出:

剑外忽穿收蓟北,处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百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改写15

在公元763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由于“安史之乱”由河南逃亡到四川的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的官方塘报上看到官军收复蓟北,黄河以南、黄河以北的安史叛军都已基本剿灭的喜讯后,非常高兴,他胡乱的收拾起身边的诗书,急匆匆地跑回家,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和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

历经了八年的战乱,从故乡洛阳逃难到成都,后又从成都逃难到梓州,不但弄得穷困潦倒,还几乎没过上几天安稳日子。现在总算是把叛乱平息了,可以返回久别的故乡去过安稳的日子,怎不让杜甫惊喜若狂?激动的泪水,把他的衣服都弄湿了。他的妻子听了这个好消息,也同样是十分高兴,挂在她脸上多年的忧愁都不知道哪里去了。这时,他的妻子拿出家中微薄的积蓄,疾步走出家门,赶往集市买来几坛好酒,杜甫也邀聚了几个要好的朋友,在家纵情欢庆。畅谈杜甫一家老小,即将趁着这阳春三月的美好春色,乘船从巴峡穿过三峡天险,到达襄阳后再换乘车马直奔洛阳的欢愉之情。

趁着酒兴,杜甫用他的“神来之笔”,一挥而就,写下了一首震烁千古的七律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上一篇:汉宫春,汉宫春吴文英,汉宫春的意思,汉宫春赏析下一篇:工作中打架道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