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教案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思品课教案

初中思品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磨炼坚强的意志。

2.知识与能力:了解磨砺意志的方法,能也能用这些方法去初步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8分钟左右)

观看视频《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之洪战辉》。(请一些同学谈一下看过之后的感受)

师:从古至今,像洪战辉一样与命运搏斗的人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看几张

图片。(PPT展示,分别都先让学生说说是谁。)

学生齐声回答略。

师提问:(1)是不是只有身体有残疾的人、运动员才需要培养坚强意志呢?

(2)来问问自己,你们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认为有的举手。(应该

没多少学生会举手,这时我会说:没关系,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告诉

大家一些磨砺意志的方法,相信到下课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一些收获。)

2.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8分钟左右)

师:刚刚也看到了勾践卧薪尝胆,你们有看过这个故事吗?

(学:有。)

师:有谁愿意来给我简单讲讲这个故事吗?(如没有学生主动,就加以鼓励)

学生回答略。

师:(再告诉你们,勾践复国前后经历了10年)整整10年,每天睡木柴、尝

苦胆,你们说,他做这些小事与复国有什么关系啊?(学生回答,师总结,略)

师:下面再来看一幅漫画(PPT 挖井的故事),(下面最好引导学生在下面一

起说)这个人挖了好多的坑,却怎么也挖不到水,水就在他的脚下,他却不

知道。他为什么挖不到水呢?也就是说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师:我们再来回头比较一下这两个故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持之以恒,最后

怎么样?(生齐:复国成功)挖井可总是半途而废,这么小的事都坚持不下

去,最后挖不到水,失败。古人也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可见生活中看似很小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贵在坚持。这就是

磨砺意志的第一种方法: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期间同时展示PPT)

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伟人是遵循这样的方法,如马克思《资本论》用了40年。

爱因斯坦《相对论》用了40年。李时珍27年写成了《本草纲目》等等等等。

3.做不感兴趣却有着长远意义的事情。(12分钟左右)

师:看过了伟人的例子,下面来反省一下自身吧。

讨论:下面来开展一个活动:回首成长路。前后四人讨论:(1)哪些事是你

喜欢做、每次都会完成的?(2)哪些小事明知道重要却无法坚持?

(3)想一想都是些什么原因导致的?(展示PPT,板书上一个标题)

学生讨论略。

师:有谁愿意来分享一下吗?中间这排,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说一下。学生发言。

师: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情都会是我们感兴趣的吧,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学生:学习)我敢说,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怎么喜欢学习吧?那为什么有的人学习那么好呢?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平常喜欢打游戏、看电视,为什么你们的家长、老师不能由着你们就这样玩玩,都想要你们好好学习呢?(学生思考回答略)

师:对,就如学习一样,很多事情我们并不感兴趣,但却具有长远意义,能让我们有个更好的未来,(可再举跑步)我们必须坚持去做,在这个过程中磨砺自己的意志。所以第二种方法就是:做不感兴趣却有长远意义的事。

4.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6分钟左右)

师:小伟也不喜欢学习,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故事。

(PPT展示 板书上一个标题)小伟以前是班上数一数二的人物。但是,自从进入中学后,这种优势就越来越小了,到了后来,期末考试竟然有好几门不及格。新学期很快开始了,小伟决定努力找回自己的优势。他为自己订立了一个目标:要在期中考试时跃进到班上的前十名。在复习时,小伟很想科科俱到,但又不知道从哪学起,所以刚学了15分钟英语,忽然想起数学也很重要,就又翻出数学书,没看两行,又想起明天语文要提问,于是又端起了语文书。周末同学约他打篮球,他犹豫了很久,实在抵不了篮球的诱惑,最后还是去了。半个学期很快过去了,期中考试,小伟不但没有达到目标,成绩还更差了。

师:看好了吗?小伟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有意识的定了目标,可是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谁来帮他分析一下?

学生回答略。(应该会有多种回答,到时一一总结一下)

(如没有回答到想要的)师引导:小伟定了期中考试时进班级前十的目标,虽然有了动力,可是却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你们觉得是缺少了什么吗?

学生:计划。

师:那你们觉得他的这个目标定的怎么样?(以前好几科不及格,现在却要进前十)

学生:定的不切实际,太高了。

师:所以说,我们不光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还要合理地定这个计划,有针对性,合理性,不可好高骛远。(板书这个标题)

5.主动迎接挑战(5分钟左右)

师:有了上面这些方法,可是却能躲就躲,只是等着磨难找上门的一天再来应战,这样能算有坚强意志了吗?孟子说过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PT展示,请一个同学朗读一下)

师:有谁知道这大致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略。

师:(先总结学生回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最后一种也是我觉得最难做到的方法:主动迎接挑战,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是不是觉得很傻啊,好日子不过,去自找些磨难?但正如书34页上门捷列夫说的:(让学生齐读)平

静的水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迎难而上,不可退缩。

6.总结升华:逆境不会永远都是逆境(6分钟左右)

师:下面,我们把书上的四种方法,也就是四行粗体字划下来,齐声朗读一遍。(板书上一标题)

生齐读。

师: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逆境会永远是逆境吗?认为会的举手。(应该没多少人举手)看来大家都认为逆境有变顺境的一天哪。谁能来举个例子吗?(如时间不够就不要了)

师:(如没有)那我先来举个例子吧,这里选取了一些林肯的经历。(PPT展示林肯的故事)

1817年,母亲去世;

1832年,竞选州议员,落选了;

1833年,工作丢了,想就读法学院,但进不去;向朋友借钱经商,年底破产,或17年菜还清;

1835年,结婚后未婚妻却死了;

1843年 1846,年,两次参加国会大选,都失败了;

1856年,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 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他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跟他的经历比起来,你们是不是要幸福多啦,可这样,他都不放弃,最后终于成功当选了美国总统。(再叫人举例)也就是说,逆境并不可怕,我们要积极地遵循刚学到的四种方法,磨砺坚强意志,总有一天,成功会在前方等你。

师:最后,有一句话我想与大家共勉:(PPT展示,学生齐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所有同学以后都能通过努力磨砺自己的意志。

7.课后任务

初中思品课教案 篇2

一、从教材入手

1. 丰富教学内容,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我们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充与提炼,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我们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将课本内容生动的、实实在在的显现在学生面前。如: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将祖国美丽的风光进行淋漓尽致地描述,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题内容,同时也深刻体验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而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情感上的陶冶,增强了对爱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的体验。使课堂教学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交融,形成栩栩如生的教学情景,使优化了的课堂教学成为情知互促并茂的学习境界。

2. 利用典型事例,陶冶学生情感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有许多情感素材可以挖掘。如教材中提到的地震中那些救人英雄的事迹,劳动模范忘我的工作态度,科学家的废寝忘食、刻苦攻关的精神等,无不牵动和丰富着学生的情感。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手段,使教材、老师之情融会成学生的感情,变成一种学习的热情和冲动,同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

二、倾注爱心,让学生感动

1. 用自己的爱心,热情与用心的呵护,激发学生情感

中小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具体情节的叙述上,不能完全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具体情节去理解教材的含义和中心,教师只有对科学知识充满满腔热情与信心,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用自己的爱心,热情与用心的呵护,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树立自信、自强从容的信念。

2. 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情感稳定

在课堂上,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心扉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对自己有信心。例如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怕回答问题错误被别人笑话。课堂上就应该给这样的同学说话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还有一些同学胆子特别小,不敢在人多的时候讲话,这样的同学也应该给予机会,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而当我们看到学生开小差或随意说话时,当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要过多地指责或批评,而应该用一些恰当的体态语言去暗示,因为有时一个眼神会使学生激动不已,一个手势会使学生专注认真,一个微笑会使学生心花怒放,一个动作会使学生开怀大笑。

三、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情感交流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发育期———青春期,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总是很叛逆,虽很叛逆,他们却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师长们的理解与关爱,希望与他们能有很好的沟通。当然这需要双方的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本人认为与学生最好的沟通就是在教学中、课堂上,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具体有如下几点:

1. 用自身的修养感染学生的情感

首先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用真情实感去感化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建立起和谐、民主、互助、互相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具体比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可以延伸为对学生的热爱,随时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现师生知情互动、课堂评价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增进师生情感

在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实施情感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态度、形式与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客观反映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学生的热爱,同时折射教师的职业修养与人格魅力,增进师生情感的内聚力与感召力,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思考与研究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对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增进师生情感有深刻意义。

在实施情感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意识,以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情感评价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努力创造教学水平进入更高的境界。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应当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精心设计,创设师生情感互动的环境,有准备地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问题,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当降低对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并对他们的表现更应偏爱于热情的赞赏与鼓励,有意识培养求知欲望,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整个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随时关爱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评价表现在细微的面部表情、富有情感的动作,充满激励的眼神。通过对情感评价策略与方法的有效实施,既能促进学生学会科学知识,感悟人类科学知识,又能增进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流。

初中思品课情感教育初探 篇3

一、充满激情走进课堂。把烦恼抛到课外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教师的情绪和精神状况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精神状况,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把烦恼抛到课外。走进教室前,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整理自己的衣着,然后抬头挺胸,面带笑容,精神焕发并充满自信地走进教室,把好的情绪带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情绪高昂,语调抑扬顿挫,以此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如果教师仪表不整洁、精神委靡、语气无力,甚至无端发火、骂人,课堂气氛怎么会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么能提高?

二、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必然有好的开头。利用新颖的导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情感产生预热,积极地参与学习,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以境入情,生动导入的方法很多,例如我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方法:以声传情,通过放歌曲、看碟片、唱歌曲,把学生带人情境;质疑激趣,课的开始就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故事引导,开课时讲一则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时事广播,介绍一则最新国内外时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等等。我在教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导入新课时,先让同学们看了一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成就的短片,并听歌曲《春天的故事》,从而把学生带入到改革开放的情境中,感受到党的方针政策好,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渲染了课堂气氛。

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载理。情理交融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图文并茂,材料较多且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实际,体现情感、挖掘情感的切入点也较多。教师必须挖掘教材中情感教育的资源,增添情感色彩,给课堂升温,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一环节对整个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明确一定的道德观点,当然这些观点不是生硬地传授给学生,而是需要教师利用教学手段和教师自身的情感传递,使学生动之以情,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并且把握情感体验的契机,把它上升为道德认识,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

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深钻教材时,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处理好含与露的关系。所谓“含”是指文中那些看来似乎浅显易懂、平淡无味,实则含意深刻、情味甚浓的内容。它需要教师把握全文,理出全文的线索,着眼于部分与全文的关系,从而探究出文章内在的含义。“露”则指文中明明白白写着的,情感明露之处。教师要善于通过对“露”的感知,去挖掘、理解内含的情感,从而达到以情悟道的最佳教育效果。

有许多教师忽视教材中的情感资源,一味寻找课外的资源,这是一种舍近求远的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四、借助多媒体等工具。增强情感教育的效果

创设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能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情感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图片、故事、诗朗诵、讨论、扮演等使学生进入情境,有条件的老师可以恰当地选择现代化教学工具教学,例如收录机、电视机、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影碟机等等。使用这些工具有时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因为现代化教学工具有声音与图像的生动性与感染性。利用具体的场面和音响刺激学生,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使之耳听目视,口诵心动,引起他们情绪反应,诱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唤起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五、拓展教材内容,激发情感。以情促行

学生获得的思想认识主要是来自于教材,而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还必须拓展课文内容,联系最新的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丰富课堂。深化学生的认识,以强化学生已获得的思想认识,以便升华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思品知识,形成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让他们进一步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就会集中指向和调节他们的道德行为。这一环节可以根据书中所列的练习内容及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辨析、讨论、矫正,从而运用已掌握的道理,指导他们的实际行动。

六、走进生活实际。体验思品课的乐趣

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情感教育非常有效的手段。我在教学中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先后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同时,还组织了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参观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参观豆腐加工厂等活动,还成立了综合实践课外活动小组,专门探究讨论学生中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无比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课内获得的知识和体验能在课外延伸和发展,并上升为学生的思想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行动。

初中思品课教学案例 篇4

[课型] 授新课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第七课三节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感受身边以及国家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成就,并能积极探索这些变化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是2000年后出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缺乏了解,往往对祖国出现认识上的偏差。

(2)本节教学力图通过身边各种可以触摸的变化,让学生在比较中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熟悉的电视机.服饰.购物的变化感受生活的变化、伟大祖国的辉煌变迁,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比较,感知生活的巨大变化差异,认识到祖国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身边各种可以触摸的变化及祖国辉煌的历史变迁,让学生在比较中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报效祖国的激情。

(四)教学设想

根据生本教育理念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我将本课教学大致划分成这几个环节:

一是准备阶段,也即前置性学习阶段:课前各小组抽签确定搜集内容,分别从服饰、家电、购物方式、通讯方式等方面展现变化轨迹。

二是课堂学习阶段:主要是小组交流展示。三是课堂梳理小结阶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合理消费的方法 在生活中做到合理消费

[教学方法] 调查法、比较法、探讨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伴着宋祖英《好日子》的美妙旋律,大家进入课前准备阶段。)2名小老师开始今天的新课,他们介绍了本节课的背景:一名旅居海外多年的老华侨来上海观看世博会,从中了解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方方面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新课学习:

活动一:学生小组表演小品《爷爷、爸爸和我购物》。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代人群的不同审美观、金钱观、事业观等的比较,让大家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感受到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小老师总结:一定的思想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探寻一下我们这些想法所产生的根源吧。

活动二:分小组集体交流展示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生活变化以及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结束后,请其他小组或老师进行评点,以便取长补短。

活动三:小老师发调查表,调查每名学生的零用钱处理方式。同学们互相指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非理性消费,并说出正确的做法,进行反思。

活动四:小老师展示今天中午同学们的午餐及餐后垃圾图片,教育学生合理消费的同时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3、结束新课:

伴着一首《祝福祖国》的歌曲,激荡奔涌的旋律唱出了大家的心声,学生们在此畅谈本节课的感受、展望祖国美好未来、表达自己的决心,老师对本节课作总结评价,新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课后反思] 这节课完全是体现以生为本,主角和导演都由学生担当,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作下简要的补充点评。小老师将整个课堂安排的较为紧凑,小组展示时激情高涨,表现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但因为时间有限,部分内容展示时间不够,另外如果能使展示的形式更为多样化,比如在展示衣服的变化时可从家中带些老照片等更具有直观感。可以看到的是每组都作了充分的资料准备工作,除了极个别的小错误,基本上都还很流畅。

以上是我学习并运用生本理念所上过的一堂课,下面我将自己在初中思品生本课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出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新课学习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准备阶段,也即前置性学习阶段。根据思品课的教学任务,每节课前我都会将下一节需要事先搜集的资料或者情景剧等任务布置给大家,当然各小组的任务力求不雷同且富于生活化,让大家充满探究的欲望,具体搜集哪项内容就由抽签确定。如在教学人民版七年级第五课《还是很多人的梦想》一框时,根据学情及课标要求,我将前置性任务设定为三个问题:

1、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举例说说十堰市城市和农村人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很多学生是从农村来市里的务工子弟,他们在这方面更有直观感受。这有助于大家理解课本上“不平衡的小康”的含义。

2、在你身边,有哪些不文明、低素质的现象?举例说明。这一设问有助于大家理解“不全面的小康”的含义。

3、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举例说说我国人民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民在经济收入及生活水平上的差距。这一设问是帮助大家理解“低水平的小康”的含义。由于提前做好了资料收集工作,课堂上交流展示起来异常顺利。

二是课堂学习阶段。

首先是新课导入部分: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安排最新的“一分钟新闻资讯”,让大家在了解时事热点的同时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等,以求培养大家关注社会、了解民生的情怀。如我曾在某节课的课前五分钟播放了一段关于上海世博会精彩展馆的展播片段,美轮美奂的建筑群配合着《大中国》的歌曲,以下调动了这节课的课堂气氛。有时我们根据生的要求设置一个哲理小故事,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新课学习中。在新课开始时,我通常会设置一个情景,如小品、一段视频、一个故事等,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引导大家进入当天的课题。第二是探究学习部分:在提出问题后,分为学生个人发言和小组讨论交流两部分。在这一部分,我还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口头表达,例如个人发言规范句式“我个人认为„„”、“我的发言完毕,请其他同学作出补充。”等。小组展示规范句式有“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以上是本组的探讨(究)结果,请其他小组提出新的见解”。在小组交流时,为便于发言的流畅性,我们由各组还探究问题基本围绕“是什么”,让大家从感性上了解事情的表象;“为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表现背后的深层原因;“怎么样”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思考自己的行为及导向。

第三是情感升华阶段:这一部分在学习国情、道德部分时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主要通过歌曲、视频、配乐短文或者学生畅谈感受等方式渲染气氛,激起大家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由“外化到内化”的过渡。如在七上《生命之间——我们的朋友》一课学习中,我插入了电影《海豚湾》中的一个剪辑片段,学生们立即被深深吸引并愤愤不平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少同学的发言当场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第四是实践营地部分:这一部分根据课堂需要设置写倡议书、设计行动方案、调查表或者制作感谢卡等方式,期望通过这些方式指导大家的今后的行为,唤起思维的觉醒。

三是课堂梳理小结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请大家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是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以及各组在交流中的优点和不足。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大家在每一次课堂中都能有更好的表现和提高。

总之,我是紧紧围绕初中思想品德课“激情——明理——导行”的思路来设计课程和展开教学的,当然由于经验等问题,在具体课堂调控中必然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但同时实践也证明,解放学生的口、手、脑,能够大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独特的感悟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思维火花得到绽放,让课堂气氛活跃、和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学生们能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神采飞扬。

《珍爱生命》教学案例

片段一:案例分析——抓住教学核心内容

【多媒体出示】新闻报道2010年7月6日,轨交2号线中山公园站209号列车正在关门作业,屏蔽门红灯闪烁,警示蜂鸣器同步响起;突然,一名女性在车门即将关上之际,将手伸进门中欲强行上车致使手腕被夹。此时列车启动,带动该乘客与安全护栏撞击并跌落站台,乘客经救治无效死亡。教师提问:

1、你认为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类意外事故能否避免?如何避免?

3、规章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答原因 教师归纳:

2、你认为乘客没有遵守规章制度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学生:要迟到了,赶时间;有急事;没什么事,就是不愿意等;习惯了;……

3、如果乘客早一点意识到不遵守规则就是漠视生命安全,你觉得她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乘客会遵守规章制度,保护自己的安全。

教师问:同学们认为她会改正。那么为什么类似的安全事故屡屡见诸媒体,为什么我们身边还是时常看到有人对安全警示视若无睹,冒险违规呢?

学生:别人这样,我也这样;认为这些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经常违规,没事,久而久之已经麻痹大意。

教师: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往往会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一丝疏忽和侥幸。

4、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没有漠视规章制度造成安全隐患的例子?

学生:闯红灯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在校园里、楼道上追逐打闹;游玩时去一些危险的区域,或者不顾自身健康状况参加刺激的游乐项目;拥挤造成踩踏事故……

教师: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不仅是为了维护秩序,更是为了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漠视规章制度就是漠视生命。自觉遵守各类规章制度,是保护我们生命的一道安全屏障。

遵守规章制度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我精选了案例,并围绕案例设计了4个相关问题。有助于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法制规范意识的确立,并约束自身行为,这也是个体社会化所必需,是思品学科育人价值的直接体现。

片段二 情境讨论——组织有效课堂形式

又出示一个图片,一棵小草在石缝中生存,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再加以引导。

生命是宝贵的,同学们还是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遇到危险时应首先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因此,选择第一种做法,能够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我们应予以理解。当然,老师很高兴看到很多同学在别人身处险境时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愿意积极伸出援手,为他人提供帮助。但是我们应当保持冷静,衡量后果,量力而为,采取安全有效的方式来对待不法侵害和突发事件,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为他人提供帮助。

三、教学反思与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从以上两个环节的学生学习效果来看: 在案例分析环节中,我通过对案例的逐层深入探讨、分析,引起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并进而反思自身行为。学生课堂反馈看来,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科教学内容的显性育人功能。

在情境讨论环节中,问题本身并没有标准答案,我在提问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想法,当能力所及时对于有需要的人应当给予援助,对于选择伸出援手的学生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拟定最佳方案,在讨论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观察到一些小组中出现了意见的分歧。在交流小组方案的过程中,我对于各个小组的方案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希望引导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为全面。

谈初中思品课教学的有效导入 篇5

大家都知道,由于种种原因,初中思想品德课面临着别样的尴尬和困境。一方面,学生和家长对初中阶段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语、数、英。另一方面,学校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求思品学科学习全在课内,课外不留书面作业。但在中考中,还必须保证高分。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思品学科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学习思品,主动学习思品,并当堂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学习中去。那么课前导入就变得尤为重要了,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课前导入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复习导入 就是通过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相关知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时,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为少数富人服务,还是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绝对有利吗”?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对发展中国家极为有利,因为可以购买到很多其他国家的好商品,有的说是富国在帮助穷国,有的说是强国在欺负弱国,意见很多,根据这些意见,教师让学生从谁首先推动经济全球化入手,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告诉学生要辩证地看问题,最后归纳出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认识:对我国而言,既要积极大胆,又要从容谨慎,抓好机遇,迎接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不断拓宽改革开放,扩大发展的空间。这样就有利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入 就是课前,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切合本节课教学内容,且比较新颖、趣味性比较强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出奇制胜,打破常规,巧设问题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提出的问题要独特新颖、科学合理、趣味性强。如果教师在课前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就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时事导入 思想品德课程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必须体现时代性,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抓住社会发展中的趋势和热点,坚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运用学生对时事新闻、事件的报道较感兴趣的心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给学生讲一些有关的新闻事件,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导入方法。如在讲授《未成年人保护》一课时,我首先给同学们宣读了一篇关于未成年人受侵害的时事报道:“据国家儿童少年‘安康计划’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等非正常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在消失。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而后提出问题:“生活是美好的,也是复杂的,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可能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侵害?在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由此自然而然的导入了新课。

四、生活实例导入 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实,具有极强的真实性。这些材料亲切、自然、可信度高。在情感上便于学生接受,极富教育意义。将生活中具体的事实融入深奥、枯燥的思品理论学习之中,便于突破教材难点,突出重点,既增强了说服力,又极大地丰富了教材内容。我利用当前青少年受游戏机、网吧危害的典型事例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教育学生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抑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袭。通过联系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同时也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自觉性。

五、音乐导入 这种方法新颖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引领积极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好大一个家》时,我先播放一首《大中华》,那优美、明快的旋律深深地叩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在歌声中,我及时进行引导:大家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想呢?歌曲中的五十六个民族分别是哪些民族?他们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相同吗?本课为什么要用《好大一个家》为题?他们为家做出了哪些贡献?我们必须怎样维护我们的家?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思绪万千,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此时,就可因势利导,及时引入新课学习。

六、故事导入 思品课由于理论性强,政治色彩浓厚,专业术语比较多,窒息了学生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抽象、晦涩在一段时间内成了思品课的代名词。但如果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导入新课,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教师精心设置的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所学知识深入浅出,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讲解《诚实守信》时,可用多媒体播放《狼来了》的故事导入,利用其声、色来刺激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思维自然而然地集中在这一内容上来,借助这一故事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不讲诚信的现象?它们有什么危害?我们应如何做?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

创设故事情境的导入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导入方法,同时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具体创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一)内容要有针对性,导入新课的目的在入,因此必须目的明确,要为顺利引入新课的学习服务。

(二)语言要简洁,导入新课的基点在导,在教学语言上要精心组织,简洁明快。绝不能让故事讲述占时太多,否则,会事与愿违。

七、多媒体导入 就是教师通过视频、幻灯形式来导入新课。多媒体教学具有视听结合,生动、形象、感受力强等优点。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动画、幻灯片等课件,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领会、记忆新知识,陶冶情感,明辨是非。如我在讲授《社会需要公平合作》时,首先播放了由邰丽华等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在美轮美奂、整齐如一的表演面前,学生不仅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而且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心灵受到深深地震撼,深刻地明白了“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的道理,从而揭示课题,成功的引入了新课学习。

八、诗词导入 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用诗词导入,能够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的心理,将学生带入新课教学。诗歌丰富着思品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强烈的情绪感染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如在教学《面对生命的思索》时,我用臧克家《有的人》的小诗作为本节课的导入语: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九、历史故事导入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思想品德课教育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宝库。对历史知识的充分发掘,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通过紧扣教学目标体现人文性。在教学《艰苦奋斗 实现理想》一课时,我给学生列举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也列举了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族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铁人精神、女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航天精神等。在列举中,学生体验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撑,认识到新时期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初中思品课教案 篇6

初三年级组

姚菊芳

在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开发学生导学案,为学生的高效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能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下,以导学单为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问题质疑等,真正将课堂还原与学生,达到真正的高效。现我将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积极开发导学案,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校教师教学导学案的开发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体现我校“133”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1”即‘一个理念’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3”即“3个环节”,学习时间、预习方法、学习形式、课堂环节、评价方式、能力培养、教师备课等环节等都分为三个环节。“3”即“三大策略”:因学科而异、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思想品德学科也结合学校的统一模式进行开发研究,设计适合本学科,适合我们学生特点的导学单,通过努力,以能为学生所使用。

导学案的开发就尤为的重要,导学案开发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优质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导学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规划应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1、努力加强导学案、导学单的开发。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导学案,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合作探究、课堂评价、巩固练习、备课组交流反思)。

2、以学生为本,根据学情认真编写导学案。

①调查学情。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兴趣点、思维状况等。

②分层设计。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做到循序渐进;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求,使所有学生都有收获,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③指导学法。对难点内容做适当的提示,指导处理问题的方法,引起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努力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狠抓高效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

根据初中思品学科的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和教学内容,我们开发导学案时要钻研教材,对教材有自己的解读和思考,灵活处理其中与学生发展水平不相符的内容;关注时代发展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素材,及时整理、融合到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导学案,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教师怎样才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再现、联结前后的知识,值得研究。研究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直观化、形象化的情境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能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自主学习一定要有问题,有学法指导,学习后有自我检测环节;合作探究一定要落到实处,分组安排,组内有明确的目标,有组织者,有问题的答案的归纳总结者,同时,问题的提问与设计要有梯度,要适合学生的讨论。展示交流环节鼓励各组积极踊跃参与,达到问题展示交流的目的。课堂评价老师要多给与学生赞扬与鼓励,同时给予合理的建议。课堂归纳总结尽可能的教育学生自己总结。

三、积极学习,及时反思,改进不足。

课堂教学完成后,备课组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成功之处,探讨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反思不断获得对教学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在反思中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四、努力探究,寻求解决方法。

1、多进行课堂的实际调研,从实际调研中寻找问题,及时改进不足;

2、多收集学生导学案,从学生完成情况中查找导学案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时调整,以更好的让学生使用;

3、导学案的开发中集中体现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课堂检测、总结归纳等环节;

4、导学案应该更加的简洁明了,环节清晰,每一个环节设计应更有梯度;设计应该多角度;

谈上好初中思品课的几点做法 篇7

一、培养兴趣

要想学生喜欢思想品德, 首先, 作为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一般, 上课有激情, 亲和力强, 善于鼓励学生, 欣赏学生优点, 知识面广, 责任心强, 且对学生严中有爱的教师都比较讨学生喜爱。其次, 在教学中, 要做到先易后难, 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让学生感觉到思想品德是一门既好学又好玩的学科。逐渐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探究知识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 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由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如九年级第四课《伸出你的手》一课的教学, 就可以带着学生到当地特殊学校去实践, 组织学生与残疾人交流、帮助残疾人做事等活动, 让他们体会到关爱他人收获的是幸福, 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他人还得讲究艺术。现在的政治教学, 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且课本中也设计了很多这样的活动, 只要老师认真利用, 精心组织好这些活动, 一定会对教学有帮助的。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也真正认识到自己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充分体现了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 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

三、运用所学

备课、上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课后巩固也必不可少。学生课堂上听得再好, 如果课后不及时消化, 效果会大打折扣。接受得快, 忘得也快。课堂上, 气氛确实很好, 学生觉得轻松, 感觉课堂上效果也不错。上完一个单元后, 组织了一次测试, 结果就让大家比较失望了, 试题的答案很多口水话, 知识零乱。并且, 还有一些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做的。考完后, 我再去调查, 就发现学生不知道怎样将平时所学知识运用到答题中去。所以, 学生上课听懂了, 课下再进行一些典型习题的训练或花上短暂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抢记, 趁热打铁, 是很有必要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做题能力, 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让学生知道了本课所学知识, 哪些是重点, 哪些是难点。哪个知识经常会出现哪种题型, 哪个知识应该怎样运用。这样对学生今后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及时总结

学了, 记了, 用了, 还得检验。当然这个检验, 可以是实践活动, 也可以是书面的。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 都得及时。当然对于学生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教师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 表扬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潜能, 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自信。而且, 我还总结出了一个经验:学生能积极参加教学, 教师的发挥就能更好, 更自如, 效果当然更好。也就是说, 可能备课时老师没想到的地方, 学生想到了, 这样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交流, 弥补了教师教学上的不足。真正做到了一举两得。在我的身边, 我也仔细观察了一些老师, 平时喜欢批评、指责学生, 要求过于严格, 态度过于严厉, 特别对学生的进步熟视无睹的老师, 学生就不会很好配合, 对这门学科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总之, 思想品德的教学, 既是一种享受, 也是一门艺术。

巧用多种形式上好初中思品课 篇8

一、阅读自读课本

让学生自读课本,其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自读,熟悉课文,读懂课本,初步把握每一课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对于七年级的新生,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明白哪些内容是重点、要点,并强调这些内容要认真读、仔细读,而哪些内容可以略读。一般地说《思想品德》课本上的文章重点、要点都是用四号仿宋字印刷的,容易区分、辨识。其次,在虚线框内的各种“活动设计”也要认真阅读。其他如“相关链接”,小黑体字写的名言警句可以略读。第三,在学生自读时,教师应来回巡视检查,这样既便于了解学生阅读的速度,把握教学的进度,同时又利于监督学生,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地阅读。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最好在自读前,精心设计导语,提出几个学生感兴趣的或有启发性的问题。

二、独立思考问题

独立思考问题。这一环节的目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活动设计”中的要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运用所了解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思想品德》课本中,每一课的活动设计都较多(一般少则四个,多则七八个),所以,每个人都参与每个活动是不可行的,至少时间也不允许。因此,我采取了分组分任务的方式,把一个班级按座位分为四个组,要求每一个组重点思考完成两至三个“活动设计”。这样,几乎每一个活动都保证有人参与(个别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除外),这也就确保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都能实现。

当然,教师在学生“思”的过程中,依然要不断巡视,这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可以对个别有疑问、困难的进行个别指导、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搜集典型的疑难问题,以便在下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突破。

三、思辨争辩讨论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根据座位组成4~6人的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心得,并就有疑义的地方展开讨论,依靠大家的智慧解决疑难,共同提高。

如八年级的《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的事例分析《同学落水之后》,班上针对王明、徐文、钟平、黄晓芳四位同学三种不同的做法,大家意见不一;后来经过分析讨论,大家都认识到:我们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也要主动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为此,大家还就“如果遇到别人落水等类似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从自护与救人两个角度提出不同的方案。可以说,这给大家上了生动而难忘的一课。

四、整理知识结构

整理知识结构,这是让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整理本课或单元的知识结构,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一同以板书提纲的形式(或条文式或图表式)完成。

这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分析、整理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所学的内容,增强记忆;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在纷繁的内容中删繁就简、准确简约地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

现在,《思想品德》采用的是开卷考试的方式。面对众多的阅读分析材料和问题,学生应当及时、准确地找到知识点,这样才能为答好题答完题提供可靠的保证。而平时整理知识结构的练习,正起到了使学生能总揽全书的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除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意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外,我认为教师还应当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启发式的教学。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好的问题,既能体现教学重点,又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应当说《思想品德》课本中的“活动设计”都很好地符合启发式教学这一精神和要求。

2.教学形式,不要长期的单一化,要根据不同课题的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七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我除了讨论法,更多地运用调查、实践、主题活动等活动法;现在八年级下册的法律知识,我在运用讨论法之外,侧重于辩论,小品、短剧等方式,这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

3.注重鼓励。无论学生发言,参与活动、练习,只要他们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总会不吝赞扬、鼓励,即使有缺点、不足,我也以希望的方式提出。这样,学生感到教师是喜欢他的,在得到肯定后,往往学得比以前更用心,更自信了。所以说,采用鼓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初中思品课教案 篇9

强化思品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课程。它是一门知识性、思想性、政治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思品课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主要任务和素质教育目标是向学生传授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利用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具体地说,通过思品课教学,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核心价值理念,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经济常识、社会公德等政治理论知识,并通过与课本内容相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其理论水平,增强其道德意识、法纪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思品课教学,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坚定正确的学习立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心理素养,成为“四有”和有奉献精神、拼搏精神的创造型人才。因此,上好初中思品课有着重大实现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现就初中思品课的任务和素质教育目标,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谈几方面切实可行的思品课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

1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作为思品课教师,必须提高在思品课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的认识,明确思品课的教学目标,把握该课程使学生明理(向学生传授政治理论和常识),用理(运用政治理论指导、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导行(陶冶情操、指导操作),育德(培育道德风尚和思想品质)的核心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素养。思品课就是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五育”的培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育”等几方面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的,但其中德育为首。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

2改革完善教材,发挥教材职能

思品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教材的编排,必须体现它的基本性质和主要任务,必须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把材料的典型性、针对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教育结合起来,走出归纳法、演绎法编排教材的旧模式,杜绝盲目求全、求细的倾向,在具备一定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在可操作性上下功夫。既要编入对学生进行政治常识和理论知识教育的理论篇,又要编入与理论有密切联系的、有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的事例篇,还应编入供学生讨论分析,让学生回答和解决的相关问题,使他们从中得到教育的案例篇。并对编入内容的各章节提出知识、能力、觉悟的基本要求,对大纲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糅合,使教材既注重基本的政治理论教育,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学到知识,看到榜样,吸取教训,运用理论,参与实践,进行自我教育。真正发挥教材的教育职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硬件要求。

3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方法

思品课能否收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以之相联系的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思想觉悟、道德情操、行为习惯、自身人格形象等,自觉与不自觉地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对他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思品课教师素质,优化思品课教学,是抓好思品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思品课教学的选择使用上,要特别强调德才兼备。在此基础上,还要把好职前的教育关,切实抓好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把好在职教师的管理关,加强引导和管理,不断强化教师的为人师表意识,使教师的职业理想得到升华;把好教师职后的进取关,注意总结提高,及时纠正错误,大力推广先进经验,不断进取。要不定期地让教师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实际、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加强教师对社会发展理论升华的感性认识。在教育方法方面,要改革思品课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思品课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教育陶冶结合起来,采取课上课下、言传身教等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同时,要紧扣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及时发现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帮助教育他们,尽可能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使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道德水准,创造才能等得到提高。

4改革评价方法,完善评价机制

改革应试考试的评价模式,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思品课的知识部分,可以通过笔试来体现;学生运用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得到验证。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思想觉悟,又只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反映和折射。加强思品课中的德育品质和思想觉悟教育,就必须首先排除来自应试教育的误导和干扰,取缔纯粹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校和教师德育工作,用考分来衡量学生思想政治好坏的错误做法。真正实现思品课的素质教育。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操行督导,建立学生测评档案,客观地评价和反映学生的日常操行情况。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应重新确立评价学校和教师德育工作的措施,制定一个用学生政治理论的考试成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学生日常行为品质相结合的科学、客观的评价制度,从而使评价机制对思品课的教学真正起到推动和促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点滴谈[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5).

[2]徐宝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点滴谈[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11).

上一篇:春节趣味成语灯谜下一篇:速递与物流礼仪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