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精选15篇)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 篇1

一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公式A+B =B+A例如:6+18+4=6+4+18

二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公式(A+B)+C=A+(B+C)例如(6+18)+2=6+(18+2)

三乘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A×B=B×A例如125×12×8=125×8×12

四乘法结合律

定义:先乘前两个因数,或者先乘后两个因数,积不变。公式A×B×C=A×(B×C)例如30×25×4=30×(25×4)

五乘法分配律

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公式(A+B)×C=A×C+B×C例如12×(6.2+3.8)= 12+6.2+3.8×12

20.1×10=(20+0.1)×10

六 减法

定义: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相减。

公式A-B-C=A-(B+C)例如20-8-2=20-(8+2)

(差不变的规律)6-1.99=6×100-1.99×100

七 除法

1.定义:一个数连续除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相除。

公式A÷B÷C=A÷(B×C)例如20÷8÷1.25=20÷(8×1.25)

2.定义除数除以被除数,把被除数拆为两个数字连除(这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个被除数)例如64 ÷16=64÷8÷2

数字搭档:0.5和20.25和40.125和8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 篇2

一、几种常见的简便计算

二、防患未然,克服负迁移

有些题目的整体结构,与运用定律进行简算的题目相似,形式有共同之处,但实质不同,不能简算。还要有些题目的数字特点及运算符号似乎可以简算,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把学生引上迷路。一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或判断辨别能力不强,往往容易误算。如果经常让学生练习这类题目,正、误对比,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增强简便计算的自觉性。下面是这样的一些例子:

例6.500÷25×4。一部分学生先算乘法后算除法的错误运算顺序。

浅谈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06-02

走上讲坛十多年,以前对计算没有做过深入的探究,总觉得计算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简便计算套用一下运算定律就解决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太大的价值。但通过近几年连续担任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我发现这样一些现象:现象一,当学生在四年级学完“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之后,学生脑海中自然就有了这样的“定势”:认为一个数减去两个数,只有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才是简算,于是在练习时,有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这种情况:6.73-1.37-3.73=6.73-(1.37+3.73),而不会用6.73-3.73-1.37。很多学生对减法性质的逆用感到很困难,如会出现9.62-(0.62+4.5)=9.62-0.62+4.5=13.5;25.48-(7.48-4.52)=25.48-7.48-4.52=13.48。现象二,学生对题目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大部分都能准确运用,如:13.4×99+13.4=13.4×(99+1),但在文字题中如果出现101个13.4减去1个13.4,生列式为13.4×101-13.4×1,可是计算时却选用常规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很少使用简便计算。现象三,学生在简便计算中常犯以下错误:一是1.25×32×2.5,学生会想到把32分成8乘4,计算时却分不清该用乘法结合律,还是乘法分配律。二是只看数,不看清运算符号,乱用简便方法,如25×4÷25×4=100÷100=1;4.9+0.1-4.9+0.1=5-5=0。仔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学时只注意表面运算符号的训练,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了负迁移,只要貌似就用学过的方法牵强地套用;二是不会灵活运用,学生学了一种简算就只能机械地搬用,只懂技能,一味地练习,没有深入地探索。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要求简算,学生就只能用一般方法进行计算,没有形成自主简算的能力。我认为应把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意识作为简便计算教学的核心。所谓简便计算意识是指学生面对一个运算问题,能从多个起点产生多种联想来开拓运算途径,并灵活、合理地选择运算途径,获得运算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为此,我对简便计算做了深入探究,我结合现行教材的基本要求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简便计算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相关策略。

一、贴近生活是基础

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择,如果能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起来就会轻松一些。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汉语理解能力较弱,生活中接触面比较狭窄的情况下,用生活实例效果更好些。如采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用到的钱这件事来举例:一个书包72元,一个文具盒28元,两样都买4个,一共要多少元?有同学列式为72×4+28×4=400(元);还有同学列式为(72+28)×4=400(元)。然后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得出第二种方法计算时快些,准确率也高些,从而得出乘法分配律的反用,有时在解决问题中也可以灵活应用。因为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的解题方法,购买东西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所以学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轻松地掌握相关的知识。

二、自主体验是关键

教材或教师展示的算法可能是最优化的,但对于学生而言未必就是喜欢的。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才能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最简便的解法。例如,在教学完“除法的简便计算”后,在拓展练习时,要求学生计算1200÷25,大部分学生按照学习新知识的习惯思维,把25分解成5×5的积,即为1200÷(5×5)=1200÷5÷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想一想,这道题能不能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呢?学生很快列出(1200×4)÷(25×4)=4800÷100=48。通过此题的两种简便计算训练,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简便计算成功的乐趣。当然在教学中需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的简洁美,然而在数学实践中又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水平,学生接受的前提是建立在自主充分体验的前提下。

三、辩证思考是提升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学生牢固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自身必须熟悉教材知识间的密切联系,拓展自身思维,在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思维,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应用简便计算时,要注重观察数的特点,从而选择最佳算法,如在同学们会做1.8×2.58+1.8×1.42的基础上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变题为1.8×2.58+18×0.142等。

总之,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尤其是合理应用简便计算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王旭.简算意识——简便计算的有效途径[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09).

[2]郭建芬.如何有效进行简便计算教学——由一次简便计算作业反馈所想到的[J].教育科研论坛,2009,(02).

[3]用新課程理念关照当前的“简便计算”教学[DB/OL].

http://www.xxjxsj.cn/article/8123.html.

[4]王洁冰.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简算能力[J].网络科技时代,2007,(05).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 篇4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计算”部分

一、口算。

10-2.65=0÷3.8=9×0.08=24÷0.4=67.5+0.25=6+14.4=0.77+0.33=

5-1.4-1.6=80×0.125=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3÷3×= 77

1125-997998+12464

12222

5-(17+25)400

(14-1

6)×121

125×8.84.35

17.15-8.47-1.5317

0.125×0.25×3222.3

(1112+75

18+24)×724.25

13+3.2+523+6.8 ÷125÷825×(37×8)34×2415×4734×(2+1334)+4.25+3.65+3.753.4×99+3.4 56-33571524-469÷25+11×9 -2.45-5.3-4.55187.7×11-187.7 -357116-(216-134)438×2+57.125×2-0.5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 篇5

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繁琐的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的估算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

《新课标》指出:“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运算速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简便运算思路灵活性的学习,正确理解简便运算的含义,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思维空间得到更好的发展。”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晓霞对计算教学进行了长达多年的研究。她认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都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2.课题的提出

若说计算教学是支撑小学数学最基本的框架,那么“简便计算”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在实际学习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孩子对简便计算掌握的不好,作业错误较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审题不清,抄错、算错、马虎、粗心;运算律、定律不能熟练应用,更不能灵活应用,速度慢,有时甚至会乱用定律等现象,对今后的深入学习非常不利。

所以,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旨在针对小学生在简便计算能力方面的实际现状,研究造成计算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找到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简便计算的易错点,提高简便计算的准确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及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二、概念界定

1.什么是“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指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2.什么是“简便计算”?简便计算是四则运算中一种特殊的运算方式,运用“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等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算出结果的运算。

三、理论依据

1.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计算技能的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自动化阶段。一般来说,复杂的计算技能总可以分解为单一的技能,对分解的单一技能进行训练并逐渐组合,才能形成复合型技能,再通过综合训练就可以达到自动化阶段。因此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之后,正是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根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教师要针对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深化对算理的理解,在练习中逐步获得简便的算法。2.新课程理论。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去理解和建构知识。现实生活即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简便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并通过大量的错例分析,对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进行系统归类,采取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减少、避免计算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2.使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的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五、研究内容

1.4~6年级简便计算教学中的易错点的调查研究及分析归类教学研究。通过试卷作业分析、课堂反馈,了解、分析影响小学生在学习简便计算单元知识做错题的因素,做好相关记录,分类归纳简便计算的一般题型。2.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方法或策略的研究。(1)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的研究。(2)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3)学生自觉形成简算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述,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2.调查研究法:运用问卷的方式,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给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使之形成对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实验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4.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探索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实施策略。

5.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的情况,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和实践材料进行总结,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强课题成果的提炼和推广。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诊断性研究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进行前期调查,形成课题研究计划,确立总体思路、目标,明确发展的方向,收集相关数学简便计算方面的材料。第二阶段(探索性研究阶段)2017年1月——2018年10月

按实验方案组织实施,抓好实验过程的数据收集,整理,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题研讨活动,不断提高研究成效,做好联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经验推广。

第三阶段(成果物化结题阶段)2018年11月——2018年12月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撰写相关论文、研究报告、对研究成果汇集成册。邀请有关专家对成果进行鉴定,总结经验,进行成果推广。

八、成果形式

1.课题申报书、课题实施方案、课题计划与总结、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结题报告。2.教师成果集:教师的论文、案例、反思集等;简便计算训练汇编集等多种校本课程。

3.学生成果集:包括学生数学日记集、数学小报集、简便计算错误资源集。

九、保障措施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室为指导的课题领导小组,组成了由教科室主任为课题负责人,近十名数学骨干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研究团队。他们中有的参与了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有的主持过自己的市级课题,并且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

1.相关管理制度和经费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严格科研制度和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专门的科研经费支持。

2.时间的保证。每两周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开展学期课题研究展评汇报,为课题组开展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确保了研讨的次数和时间。

3.研究能力的保证。整个课题组成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年轻有活力,好学爱专研。同时学校不仅优先考虑让课题组的成员外出学习,还会定期聘请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指导。

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练习 篇6

①9.36×99+9.36②2.5×0.37×0.4

③9.76-0.66-2.34④5.4×0.33+5.4×0.67 ⑤10.1×7.8⑥76÷4÷2.5 ⑦3.79×8×1.25

⑨65.28-(5.28+25.8)

(11)(6.4+3.2)÷8

(13)35÷(0.35×4)

(15)3.4×7.8÷3.9

(17)5.6×101

(19)9.16×1.5-0.5×9.16

(21)3.5÷0.25÷0.4

(23)(2-0.125)×8

(25)2.4×1.02

(27)15.32×4+4.68÷0.25

(29)9.38-5.4+0.62-4.6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 篇7

误区一:没有运用运算定律 (性质) , 就不是简便计算

【错题例选】

【原因分析】

这是一种意识性错误。以上两例的计算结果都是正确的, 而且分别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和减法的性质, 可是这样来算显然是不简便的。为究其原因, 笔者访谈了几位这样做的学生, 他们都认为:我知道按顺序做是比较方便的, 但这样就没有运用运算定律, 就不是简便计算!这种错误是由于学生不正确的简算意识所造成的, 他们错误地认为: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 否则就不是简便计算。

【解决对策】

培养正确的简算意识。简便计算的意识是需要的, 但处理得不好, 容易使学生产生“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的错误认识, 致使一些原本简单的计算越做越繁。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计算, 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认识与体验。如上题38× (25+75) , 一种方法采用直接按运算顺序计算, 另一种方法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体会, 在对比中分析两种算法的差异, 体验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才是合理的选择。

误区二:简便计算就是“凑整”

【错题例选】

【原因分析】

这是一种干扰性错误。“凑整”能使计算简便, 但“凑整”必须建立在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的基础上, 不能盲目地追求“凑整”, 否则就会为“凑整”而“凑整”, 造成知识学习的机械性。教师在教学运算定律时, 总是让学生观察算式中各数的特点和联系, 在练习时不断地用这样的数刺激学生, 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 而缺少了对算式整体的分析, 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数的特点上, 出现了如36+64-36+64=100100=0;25×4÷25×4=100÷100=1的现象。

【解决对策】

处理好刺激的强弱关系。简便计算的学习, 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内在的简洁美, 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切忌让学生形成“简便计算就是‘凑整’”的错误思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一些特殊性的算式结构往往成为学生感受信息刺激强弱的干扰因素。如学生观察36+64-36+64时, 算式的整体运算成了弱刺激, 算式的数据特点却成了强刺激。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 正是平时不恰当的强化行为所造成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处理好刺激的强弱关系, 有意识地强化重要的弱刺激, 引导学生注意将算式的整体结构与数据特点相结合, 积累辨别经验,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算式的整体的运算顺序, 进而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误区三:所有的运算都能简便

【错题例选】

【原因分析】

这是一种定势性错误。简便计算因其突出简便的特性, 容易使学生把眼光紧盯着简便。教学乘法分配律, 教师会因为其中的公因数而过分强调找算式中的相同因数, 这使得学生在遇到120÷5+120÷10这类算式时对相同的120产生同样的想法。因为学生有了较强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体验, 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产生了惯性, 再加上题目里“简便”的暗示, 在遇到类似120÷5+120÷10的题目时产生了错误的猜想——“除法分配律”, 这正是学习负迁移的表现。

【解决对策】

浅谈小学阶段简便计算的教学 篇8

一、透彻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

小学阶段的主要运算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运算性质主要有: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等。透彻理解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是学好简便计算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对这些定律、性质的透彻理解。对于加法交换律的理解,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和不变,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交换,交换后有什么意义。理解了这些问题,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就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为以后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关键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把这几个数结合在一起。通过讨论交流后,学生明白结合在一起的目的是“凑整”,而“凑整”的目的是使计算更简便。充分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后,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就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了。但乘法分配律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学时,要多结合实际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形成概念,为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减法性质的理解也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减法性质理解了,除法性质学习起来也就轻车熟路了。学生把这些运算定律、性质掌握了,运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二、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

在运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时,首先要围绕定律、性质的基本内容进行练习,待学生熟练掌握基本题型后,再进行适当的展开,最后再拓展提高。比如,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三组题:第一组,基础题:(25+88)×4 (88+125)×8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第二组,提高题:99×68 102×68允许个别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第三组,拓展题:99×78+78 101×78-78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完成。通过这三组题的训练,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真正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认真审题,加强分析,合理选择简便计算的方法

认真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符号,对于简便计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通过仔细观察题目,学生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简便方法。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简便计算之后,我会提醒学生在题目中出现数字“25、125”时,就要想到“25×4=100,125×8=1000”,看到“99、101”就想到“99=100-1,101=100+1”等等,通过表象的数字观察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快速地选择简便算法。

四、加强“易错题”的对比练习,提高计算正确率

许多教师都会发现,教师会重点讲、反复讲一些易错题,但学生在独立完成时,还会有错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主要是缺少对比训练,学生没有弄清楚错在哪里。比如,987-(387-178)学生往往会有两种答案,一种是:987-(387-178)=987-387-178,另一种是:987-(387-178)=987-387+178,针对这两种情况,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加强比较,两种方法只有对178的处理不一样,第一种是减178,第二种是加178,到底是“加”还是“减”呢?学生可以讨论,讨论过后学生会发现,987减去的是387与178的差,减去的是比387小的数,如果采用第一种方法肯定错了,多减了。做对的同学也会说明,如果先减去387就多减了,多减了么办?在后边加上多减的部分,也就是再加上178。又如,在完成“25×44”时,学生经常会错误地做成“(25×4)×(25×40)”,仔细分析错误原因会发现,此类错误主要是学生混淆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其实,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道题可以选择乘法分配律来完成,即25×44=25×40+25×4,也可以选择乘法结合律来完成,即25×44=25×4×11,学生只要弄清自己所选择的定律,就能准确地确定自己所选择的简便方法。加强对比练习,学生会少走很多弯路,以后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简便计算的速度、效度和正确率都将大大提高。

五、学会认真检查、检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时机,良好的习惯学生将受益一生。因此,在简便计算教学中,我还注意对学生检查、检验习惯的培养。做好题目后,经常提醒学生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否正确,数据拆分是否准确,方法选择是否恰当。对于不确定的题目,用其他方法再做一次,检验结果是否一致。

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出更好的方法与大家共勉。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 篇9

1)6.9+4.8+3.1

0.456+6.22+3.78

15.89+(6.75-5.89)

2)4.02+5.4+0.98

5.17-1.8-3.2

13.75-(3.75—6.48)

3)3.68+7.56-2.68

7.85+2.34-0.85+4.66

35.6-1.8-15.6-7.2

4)3.82+2.9+0.18+9.1

9.6+4.8-3.6

7.14-0.53-2.47

5)5.27+2.86-0.66+1.63

13.35-4.68+2.65

73.8-1.64-13.8-5.36

6)47.8-7.45+8.8

0.398+0.36+3.64

15.75+3.59-0.59+14.25

7)66.86-8.66-1.34

0.25×16.2×4

(1.25-0.125)×8

8)3.6×102

3.72×3.5+6.28×3.5

36.8-3.9-6.1

9)28.6×101-28.6

4.8×7.8+78×0.52

32+4.9-0.9

10)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11)25.48-(9.4-0.52)

4.2÷3.5

320÷1.25÷8

12)18.76×9.9+18.76

3.52÷2.5÷0.4

3.9-4.1+6.1-5.9

13)5.6÷3.5

9.6÷0.8÷0.4

4.2×99+4.2

14)17.8÷(1.78×4)

0.49÷1.4

1.25×2.5×32

15)15.2÷0.25÷4

0.89×100.1

146.5-(23+46.5)

16)3.83×4.56+3.83×5.44

4.36×12.5×8

9.7×99+9.7

17)27.5×3.7-7.5×3.7

8.54÷2.5÷0.4

0.65×101

18)(45.9-32.7)÷8÷0.125

3.14×0.68+31.4×0.032

5.6÷1.25÷0.8÷2.5÷0.4

19)7.2×0.2+2.4×1.4

8.9×1.01

7.74×(2.8-1.3)+1.5×2.26

20)3.9×2.7+3.9×7.3

18-1.8÷0.125÷0.8

12.7×9.9+1.27

21)21×(9.3-3.7)-5.6

15.02-6.8-1.02

5.4×11-5.4

22)2.3×16+2.3×23+2.3

9.43-(6.28-1.57)

3.65×4.7-36.5×0.37

23)46×57+23×86

13.7×0.25-3.7÷4

2.22×9.9+6.66×6.7

24)101×0.87-0.91×87

10.7×16.1-15.1×10.7

0.79×199

25)4.8+8.63+5.2+0.37

5.93+0.19+2.81

1.76+0.195+3.24

26)2.35+1.713+0.287+7.65

1.57+0.245+7.43

6.02+3.6+1.98

27)0.134+2.66+0.866

1.27+3.9+0.73+16.1

7.5+4.9-6.5

28)3.07-0.38-1.62

1.29+3.7+2.71+6.3

8-2.45-1.55

29)3.25+1.79-0.59+1.75

23.4-0.8-13.4-7.2

0.32×403

30)3.2+0.36+4.8+1.64

1.23+3.4-0.23+6.6

0.25×36

31)12.7-(3.7+0.84)

36.54-1.76-4.54

0.25×0.73×4

32)7.6×0.8+0.2×7.6

0.85×199

0.25×8.5×4

33)1.28×8.6+0.72×8.6

12.5×0.96×0.8

10.4-9.6×0.35

34)0.8×(4.3×1.25)

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便计算题 篇10

0.25×0.28 0.125×32×2.5 7.2×101

0.25×4÷0.25×4 3.5×9.9 3.5×99+3.5

3.5×101-3.5 3.5×9.9+3.5×0.1 3.5×2.7+35×0.73

3.5×2.7-3.5×0.7(32+5.6)÷0.8 13.5×2.7-3.5×2.7

4.9÷3.5 7

7.35÷(7.35×0.25)7.35

3.29+0.73+2.27 3.29-0.73-2.27 7.5+2.5-7.5+2.5

7.325-3.29-3.325 7.325-(5.325+1.7)7.325-(5.325-1.7)

3.29+0.73-2.29+2.27 3.29

63.4÷2.5÷0.4 2.5×2.4

32.4×0.9+0.1×32.4

0.86×15.7-0.86×14.7

2.64+8.67+7.36+11.33

(2.5-0.25)×0.4

7.6×0.8+0.2×7.6

÷0.25÷4 7÷(7.35÷0.25)7.325-(5.325+1.7)×0.25×4 0.1254.9÷1.4

2.7÷45

15÷0.25 2.4×102 14-7.32-2.68 2.31×1.2×0.5 9.16×1.5-0.5×9.16 3.60.85×99 0.72÷0.125 ÷8 ×8.8 3.9÷(1.3×5)

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的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生活经验;运算定律;意识

简便计算在教学中的功能,不仅仅作为一种技能、一种运算定律或性质的简单应用,而应成为借助于运算律的理解与掌握来比较与优化的计算方法,它能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感、发展数学意识。如何有效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简便运算教学有哪些策略,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计算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单一化

传统的简便计算作为一种计算技巧,其作用在于对运算律或性质的巩固运用。这就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侧重于简算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对于灵活运用简便计算解决问题的这一层面不够重视。教师往往通过大量繁杂的简便计算题目进行机械重复的练习,达到巩固内化运算律或性质的目的,教学目标单一化。

(二)运算律或性质的教学与简便计算教学断层

运算律或性质的教学和简便计算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简便计算教学是立足于运算律或性质基础上的算法简便化的过程,而简便计算是对运算律或性质的综合应用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传统的简便计算孤立起来教学运算律和简便计算,教师往往是本末倒置的:对于运算律或性质一带而过,不厌其烦地讲解例题,然后让学生做练习,学生成了计算的奴隶,学生是为了简算而简算。

(三)学生简算意识淡薄

“简算意识”是指面对一个运算问题,能从多个角度,产生多种拓展运算途径联想,并灵活、合理选择简算方法,获得运算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学生经过思考后自发的行为。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分着重于简算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简算意识的培养,于是对于一道可以简便运动但没作简算要求的题目,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不利的思维定式,按部就班地算下来。对学生来说,学会了简算却不会自发应用,简算只是成为应付作业和考试的工具罢了,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的教学策略

(一)要引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经验

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定,更多的是依赖于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真实想法与最自然化的理解。那么我们在教学简便计算运算时应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自发需求。

在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学背景要力求生活化,使学生感到这些问题是自己平常接触到的一个生活场景。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可以出现这样的生活背景:学校购买校服,一件上衣55元,一条裤子45元,购买63套,一共需要多少钱?生甲列式为:55×63+45×63=6300(元);生乙列式为:(55+45)×63=6300(元),计算完毕后组织学生对两种解答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学生除了得出两种算法有相同的结论,都可以适用外,更重要的是发现两种物品的单价正好凑成整数时,先求和再相乘更简便,从而得到了一种优化的解题方案。学生所达成的这种共识是源自学生独立判断后的一种选择,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后自行悟出的。基于这样的生活场景下进行知识的运用,学生的头脑中才会留下深深的烙印。

(二)教学中多设置简便运算的情境

教学过程中要把简算意识贯穿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理清简便计算的思维方式,建构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即看到题目后,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能够根据题目的特点,自主判断是否能够简算,最后确定最合理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三)不可忽视“运算定律”的教学

“运算定律”在简便计算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师在“运算定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运算定律”掌握使用程度,却忽视了学生对运算定律是怎么来的这一过程。

例如:我们依然用学生所熟悉的买校服的情境来引入“乘法分配律”。我们班准备买校服,冬装每套65元,夏装每套35元,现在我们班级一共44个同学,每个同学要买冬装和夏装各一套,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解答计算,一般有两种情况:(1)65×44+35×44;(2)(65+35)×44。在这里让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得出:65×44+35×44=(65+35)×44。当学生利用这样的生活情境来理解:“两个数分别去乘一个相同的数等于用这两个数的和去乘这一个数”,最后得到“运算的结果不变”,便有了现实生活经验的支撑,这样我们再把这个运算定律提取出数学模型,然后让学生理解这个定律就变得轻而易举,水到渠成。

(四)教学中培养简便运算的意识很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让技能上升为意识,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随时随地地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呢?”“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思路呢?”逐渐由教师的提示变为学生自发的思维方式。

综上,简便运算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不能缺少的内容,它被视为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简便计算不再为了因为题目要求而简算,而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头脑中的简便计算变成一种意识,从而真正促进数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方云凯.老师,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J].小学教学,2010,(12).

[2]彭国庆.小学生简便计算的错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05).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 篇12

65+73+135357+288+143272+68+28

129+235+171+16517+145+23+35999+99+9+3

6+7+8+102+103+1049998+3+99+998+3+9

第二类:减

400-256-44517-53-47284-159-41

258-42-16545-167-145478-47-178

344-(144+37)236-(177+36)236-(136-87)

第三类:乘

45×4×523 ×5×225×9×4

8×(125×13)(250×125)×(4×8)88×125

72×125125×64×25

42×125×8×5

第四类:乘

(12+50)×40

18×125

99×9

第五类:乘

45×37+37×55

25×4×88×125 125×(40-4)76×103 25×4442×25 99×78 28×21+28×7917×23-23×7

38×46+64×3899×32+3246+46×59

167×2+167×3+167×539×8+6×39-39×4

28×225-2×225-6×225(42+25)×125+(18+15)×125

23×2×4+25×4×2+27×1×8+25×8×199×22+33×34

第六类:除

360÷4÷9250÷5÷2600÷12÷5

800÷5÷8480÷5÷48240÷5÷12

420÷352400÷257800÷125

第七类:加减

92+99197+102354-108

405-99

323+189-123248-86+48672-36+64

(6467-832)+(1832-1467)1530+(592-530)-192

(2+4+6+……+98+100)-(1+3+5+……+97+99)

第八类:乘除

960×46÷4899000÷121×113702×38÷1234

640÷(16÷4)1000÷(125÷4)

127-98

第九类:加减乘除

(98+147)÷49(230-23)÷23(250-25)÷25

1736÷28+1064÷28125×(860+240÷12)

700+612÷12×4(37+15)×85+1360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 篇13

158+262+138

25×24

2365-1086-214

138×25×4

(13×125)×(3×8)

(12+24+80)×50

102×76

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98×199

83×102-83×2

138×25×4

25×32×125 32×(25+125)

88×125 102×76 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276+228+353+219

1、有90名少先队员,上午植树360棵,下午植树270棵,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植树多少棵?

2、每分放的影片长30米,第一部放映24分,第二部放映19分.第二部比第一部影片短多少米?

3、李叔叔开货车从佛山运货到东莞用了3小时,货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返回时只用了2小时,李叔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 篇14

一、复习准备.1.口算2.板演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答:每组有15人. 答:每组有15人.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解法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教师明确: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教师提问: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第二种解法,即两个除数相乘得6,用90除以6比较简便.)教师明确: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规律,有时把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写成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积,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算法)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例3:1.组织学生讨论:(1)这道连除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容易口算吗?(2)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这道连除法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出结果,如果把两个数相乘,正好得30,是一个整十数,一个数除以整十数,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得出结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教师质疑: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改成 ?教师明确:当两个除数相乘得整十数时,可采用这种简便算法.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两题:由学生说出简便计算的过程和得数.

(二)出示例4: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过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1.组织学生讨论:(1)不容易口算,把除数分解成哪两个一位数进行连除?(2)先除以几,再除以几?为什么?420除以35不容易口算,把35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连除,用420先除以7,再除以5,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教师明确:要根据被除数的情况进行选择,怎样简便就怎样除.这道题先除以7,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比较简便.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订正第2题时,提问学生,为什么先除以8,而不先除以4呢?

三、巩固反馈.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1)56除以4,再除以7,得多少?(2)532是76的多少倍?(3)38个76是多少?3.学校买3盒钢笔给三好学生作奖品,每盒10枝,一共用去60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除法的简便算法和乘法简便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场坝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竞赛总结 篇15

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场坝小学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校数学组于2016年12月13日开展了数学计算能力竞赛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从各班重视程度上看

本学期里,大部分老师对于学生的计算技能的训练比较重视,从开学初就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大部分教师在平时经常拿出一定时间进行计算训练,教师自己印制的计算的题卷也非常多,有口算,也有笔算,教师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对题卷进行批改。总之,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非常重视这项活动的开展。

2、从学生答题速度上看

本次计算检测,各年级题型不同,形式多样,有填空、口算、梯等计算、竖式计算、列式计算、脱式计算及简便计算等。答题时间为30分钟,通过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在在30分钟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任务。经数学组全体教师讨论决定,延长10分钟时间,但有10多位同学能在30分钟完成,更有5名同学在18分钟就答题完毕。总之,答题速度已基本达到了标准,这都是我们学校对教学的重视,也是我们的教师平时坚持训练的结果。

二、存在的问题

1、忽视训练目的

通过检测我们发现,学生答题比较快,计算时不加思考,做完试卷后不认真检查。但从学生的答题结果上看,个别班级、个别学生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在训练过程中忽视计算训练的目的,只重视答题速度,却忽视答题的准确率;只重视了部分学生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的整体。

2、忽视学生的习惯养成

这次计算竞赛,暴露出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大部分班级忽视了学生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首先说学生的字迹,有些学校的学生书写的字迹特别潦草,看起来令人十分不舒服,还有的学生在脱式和简便计算时一步写出得数,这就说明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注重书写训练和答题习惯的培养。

3、忽视训练形式

通过平时教师的交流,我们也反馈到了这样的信息:有些班级在训练计算时不注重训练的形式。个别人认为,计算训练就是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做完几道题就行了,忽视了准确率;还有的在考试前,突击几天进行练习。弄得学生筋疲力尽。但计算训练真应该这样简单吗?这种训练形式枯燥乏味,根本不可能激发起学生的练习兴趣来,学生被动的练习,又怎么可能得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呢。

4、忽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本次竞赛有的年级,题目的要求就是“用简便的方法解答下列各题”,并且普通的计算与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的简算搭配在一起,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有可以应用运算律的计算题,那么,应用运算定律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这就需要学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计算起来速度更快一些。所以,本次计算竞赛,也蕴含着考察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策略”的目的。但通过答题情况来看,还有个别学生对于应用运算定律解决计算问题不熟练。这也证明,我们的学生解决问题时还不够灵活,缺乏动脑。这也说明,我们的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三、改进的措施

1、注重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的笔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还是应从口算入手。对于口算,应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只有口算速度上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2、注重平时训练

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计算训练应坚持经常,不要搞突击。每天坚持练一练,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计算练习,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注重训练形式

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内容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何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我们应丰富我们的训练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计算练习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限时计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助于身心的发展。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让人受益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就拿这次计算竞赛来说,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错误:

1、做题时思想不集中,不注意审题,2、计算时马虎、不认真,看错小数点位置,3、不观察题中数字的特点,导致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做起题来不但麻烦,而且易错,有的甚至不去做。根据学生发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属于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根本所在。让学生养成做题前审题的习惯;做完题检查的习惯;计算结束后用估算方法快速验算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包括学生的字迹、规范的书写格式等,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定能使场坝小学的数学计算能力得以提高。

二0一六年十二月十三日

活动图片

认真仔细答题

考场静悄悄

有速度更讲质量

上一篇:人车路的对话六年级作文600字下一篇:表格中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