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研活动总结
一学年来,戏曲专业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始终把“保护、传承、弘扬晋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每个人的工作指南和奋斗目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自己角色的教师形象,认真全面地落实好学校各项工作。这一年中,我们戏曲专业部在教研室的统一安排和全体成员的齐心努力下,胜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落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年,戏曲专业注意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有关精神,认真要求每位教师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并积极地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还积极开展同学科之间的备课研究,对教材、教法力求“挖深”、“吃透”。在先后多次的备课检查中发现,所有教师备课认真,教案编写详细实用,针对性强,教法设计新颖,合理科学,体现出教师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和领会。
1、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在学校教务科的直接领导下,以从严、从细的标准来要求全体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2、主要抓了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戏曲专业课程设置较多、行当多,因此规范课堂管理尤为重要。
3、认真落实了教研活动。围绕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等组织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有主题、有论点,大家人人发言,为教改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大胆探讨教学改革,对我们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注重针对性、实用性,不断寻找改革措施,并且落实到实处,从抓常规教学入手,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常规教学狠抓了教师的课前制定计划、备课、课前准备、组织教法、讲解示范等。
二、认真研究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作用
在教学工作中,专业教师除完成好教学工作外,还积极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好各种活动,充分发挥了不同科目的优势作用。
特别是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戏曲教师加班加点,积极备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传承、弘扬晋中地域文化特色方面,积极进行太谷秧歌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与其他专业一道共同出色完成了太谷秧歌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三、取得的成绩
1、整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有很大起色,特别是我校“小梅花”教学有了很大的突破。
2、教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戏曲专业参与开展的纪念程玉英从艺80周年名家演唱会、太谷秧歌优秀剧目展演及研讨等几个大型活动都十分成功,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今后的教研工作带了一个好头,收到了良好效果。
3、注重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采用示范课、说课等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收效很好。
4、抓好了学期结束时的教学质量考核工作,做到了有形式,有内容,有成绩,有分析。通过考核发现我校戏曲专业的各个学科教学工作扎实,效果都十分好。
四、基本经验
1、要以学校教务科为龙头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要注意学校各教研组的横向联系工作。
2、要注重发挥所有教师的集体智慧,注重每一位教师的参与,才能把本专业的工作搞上去。
3、要注重形成一定的制度,使每一位教师对专业部教学教研的管理工作形成一定的共识。
4、要认真抓好每一次活动的开展,才能更大地调动全体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存在的差距与今后的打算
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是科研气氛还不够浓厚。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方面还不能做到坚持和深入、潜心的研究等。课题研究的力度还不够。
今后打算:
1、加大戏曲教学的改革力度,使我校戏曲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戏曲专业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3、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工作。
关键词:校本教研,学生成长,教师发展
“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 才是真正的学校”, 而校本教研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支撑制度, 恰恰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此, 受到各级学校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各级学校都以此为契机, 抓好校本教研工作, 帮助学生成长, 促进教师发展。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形式, 是一种在校长的领导下, 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特色研究活动。学校的校本研究应以学生的发展研究为主体,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帮助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自我反思、自我开放的环境, 加强群体对话, 相互之间不断地进行专业切磋、经验分享、共同成长。这样对于学生独立、自主、自强、自律、合作、宽容的主体人格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体现了校本教研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特点, 同时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学校应依托校本教研的以下几个特点, 合理高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一、校本教研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开放框架
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应该使校本教研制度化、日常化、生活化。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工作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将校本教研活动本身看作是一种制度进行理解;二是要把校本教研活动的时效性通过相关制度的支持展现出来, 所以我们要通过学校各种制度手段来加强此项活动, 以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支持它的发展和运行。通过和原来各个地方教研室所组织的教学研究进行比较, 校本教学研究更加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和保障, 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国家的政策认定、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以及教师与学生团体的有关制度。因此, 若将原来各个地方教研室工作比喻为一种封闭的教学活动组织, 那么校本教学研究就是一个开放的、完整的系统组织, 活动不仅仅是在学校内部开展, 也向学校外面的组织辐射和延伸。在校本教学研究活动中, 学校所有教师都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不仅是教研员的角色, 并且能够扩展到学生群体中, 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将成为校本教学研究直接的信息源, 他们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受用者, 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对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校本教研活动的问题是植根于学校内部, 且针对本校学生情况, 但问题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往往与外面的人文因素、环境因素密切联系, 如学生的家长、学生的监护人、与学校利益相关的外界因素人等, 特别是校外的专业研究人员, 他们在专业引领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如果能够将这些有利的因素都整合在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中, 将更有利于促进校本教学研究活动的有效地开展, 为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促进教师发展的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校本教学研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
校本教学研究是以学生的发展研究为主体, 以课堂教学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为两翼的特色文化体系, 其目标是要帮助所有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促进全体教师专业迅速成长, 逐步形成校本教学研究文化特色体系。学校校本教学研究的中心是营造学校学习型文化氛围, 如果我们仅仅把听课、评课这些基本的工作当作校本教学研究, 就与以往教研室所组织的教学研究无异了。在校本教学研究活动中, 我们要求教师不仅仅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 更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以学习的态度来进行教学研究, 在思想上就不会把评课、挑毛病那些简单的事情等同于教学研究了, 而是从系统的角度、从学习型学校建设的角度出发, 为自己的团体建立共同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对教育教学的热情、对学习不断追求的态度、对问题经常思考的习惯, 同时具有探索创新的意愿与兴趣。这种情况下校本教学研究就成了学习型文化学校形成助推器, 学校才会成为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学校,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使教师享受到工作的幸福。
三、校本教学研究为教师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
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败实践的反思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盲区, 如果自我封闭、拒绝沟通, 这个盲区将会永远存在, 教师就不会得到专业发展。因此学校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构建校园信息库, 给教师提供跨越时空的学习、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正如前面所述, 校本教学研究绝不是给教师挑毛病的活动, 而应该成为学校为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在这个和谐的平台上, 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展示, 并且能够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化发展走上一个新的阶段。校本教学研究为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营造了氛围、搭建了平台, 是最适宜促进教师反思成长的土壤。教师的反思并不是一种孤立的个体活动, 而是在群体中为互相关联的个体寻求一种适合自我发展的方式。教师在优秀的团队中学习和交流, 可以使自己存在的问题完全显现出来, 在这种平等、和谐、包容的氛围中, 教师为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需要改正而又很难把握的问题寻找到了答案。校本教学研究为教师提供一个正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机会, 让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这个正视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一、健全管理机制,促进校本教研的有序进行
机制是保障,规范管理是保障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有序进行的关键。学校应注重完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以校长全面负责、教导主任具体抓,学科组长分科组织、教师具体实施的教研管理四级网络,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教研工作管理有效,工作落实到位。
1、理论学习制度是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必备条件。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新概念、新方法的有效保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添加剂”,是教师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可以采用集中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及时了解教学理论新动态,转变教学理念,获取教学新信息,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改理论水平。
2、教研教改制度学校可以根据开学初的教研教改计划,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实效性,开展上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或开专题讲座等不同形式的教研教改活动,并从中吸取他人之所长,补自已之所短,真正做到资源共享,自我提升。
3、教学反思制度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自我课堂活动的经验总结与成败反思。不断审视自我的教学行为,及时记下自已教学中的亮点,问题分析,理性思考与改进措施,培养教师自我反思习惯,提升教学效果。
二、名师名家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教师多处农村学校,农村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教学能力相对较低,新课程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相对滞后。借助名师名家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是引领我们专业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的不断成长的有效途径,可以取得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效果。
1、名师名家的专题论纸学习。为了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专家名师的专题培训,读名师专家的专题理论著作,如吴正宪老师《让孩子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让老师接受各级业务培训,从培训学习中学到比较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样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专家名师的课例品析。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是展示其高超的教学艺术、厚重的文化积淀、驾轻就熟的课堂驾驭能力的教学过程,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师可以通过听取、观看名师名家的优秀课例,学习名师名家的做法,吸取名师名家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风格、教学思路、驾驭能力,使教师在学习中感受名师名家身上折射出的专业素养。
3、课题引领。走科研兴校之路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发展的共识。学校可以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勇于承担各级课题,坚持以新课程为导向,课题教研与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先模仿他人做法,从扶到放、从学到创,走科研之路。
三、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实践是检验的标准,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教研平台,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学校的引领导向作用。让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学科带头人上课改研讨课,教学能手上示范课、观摩课,年轻教师上汇报课。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优带新、以能促乏、共同发展、专业共升。给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教学实践、课后反思,经验总结。增强教师课改意识,教学更新意识,实现自我发展,体现自身价值,不断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逐步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2011年度锅炉公司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以安全年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教育,严厉打击违章的三项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机制体制、保障能力、监管队伍的建设。同时根据季节性变化进行安全主题活动。
现就2011年度安全生产年活动总结如下:
1、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教育:
只有掌握了丰富的安全技术知识及熟练的安全技能才能将安全工作做好,同时积极从思想上改变职工的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围绕这个方针,我公司制定了各项安全规定,规范了员工的安全工作行为。开展了回顾教训,重温“8.9”人身伤亡事故的专项安全教育,并要求员工写出心得、体会。积极参与了公司组织的“拥抱安全、生命至上”的专题活动。组织公司所有在职员工进行了“心肺复苏”培训,并全部考试合格。在承、接外包检修任务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交底,并经安规考试合格。对特种作业人员由特种院进行培训,合格后取证,作业时持证上岗。
2、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我公司制定了“反事故及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并针对“两措”购置齐全的劳动保护用品及用具,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公司每月都组织各班组长及专业点检员对现场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对无法解决设备隐患制定出严格的预防措施,并明确消除时间。同时利用每年“春、秋检”及“迎峰度夏”等季节性活动对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制定预防措施,确保机组安全运行。在公司的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对整个公司的安全情况进行了逐一梳理与整改。公司成立了各种应急小组,并定期培训、演练,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图为堵阀表面裂纹的重大缺陷,已处理。
3、严厉打击违章:
公司组织管理人员对现场的作业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秩序,坚决打击“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一经发现严格考核。公司重点检查“两票三制”的执行情况,在C修结束后,组织各点检员及班组长的C修工作票进行点评,对于有缺陷的工作票进行考核与张贴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对外包工的管理也实行专人监护、监督,所有外包工在作业前都必须缴纳一定的安全保证金。如在搭设脚手架及拆、装保温均有我公司人员现场监护等,发现违章作业及时制止并严肃考核。
图为锅炉专业C修工作票点评
以上就是锅炉公司2011年度安全生产年活动总结,通过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开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及安全技术技能,消除了众多设备隐患,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锅炉公司
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学期管理教研室利用12月17日——12月29日两周的时间进行了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活动。本次实践周活动总体上安排有序、效果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一、实践周总体情况分析
1、实践方案较为合理
实践周之前教研室老师们经过群策群力、多方讨论,制定了具有可行性和可控性的实践方案。具体如下:
(1)10营本的学生采用市场营销策划的实践活动方案
实践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5-7人),考察某一产品市场,设计市场调查问卷,通过市场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然后根据调查结果选择一家企业为该企业开发一款新产品,进而为该产品进行营销策划,写出市场营销策划书。实践周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所有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报告、新产品营销策划方案。要求调查报告内容不少于1000字,新产品市场营销策划方案不少于5000字。
(2)11营高的学生采用市场调查的实践活动方案
实践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3人),针对青岛开发区某一行业进行调查,调查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具体行业由学生和指导老师协商。要求每个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要统一调查一个行业,并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设计一份统一的调查问卷,由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并分析数据资料,写出市场调查报告。实践周结束后上交所有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报告。要求调查报告内容不少于2500字。
通过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反映实践活动方案比较适用,符合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要求。学生通过深入社会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并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学生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2、能够有效监督
在实践周活动中,教研室每位老师都是指导老师,每个老师负责指导和监督30名左右学生,负责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和产品策划方案,并每天监督学生的活动安排。实践周结束后,每个指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各项表现给出成绩。
同时为了避免学生无从下手或者有些学生没有计划性,我们对学生实践周的活动安排都进行了合理的时间安排。学生可以根据时间安排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工作,保证了实践周活动的有序进行。
为了加强监督,我们还要求各组学生每天写出工作日志,外出考察的要有图片资料做支撑。指导老师要每天检查学生的工作日志是否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3、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此次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积极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确定具体的调查内容,并按照时间安排展开工作,外出考察也能够按时返校,并能够每天上交实践周的工作日志。实践周结束后,学生能够及时上交实践材料。通过对学生上交的实践周相关材料的考核发现多数学生能够以认真积极的态度对待实践周,调查报告的内容比较详细全面,能够借助图表进行分析;产品策划方案的内容比较全面,开发的新产品比较有新意,营销手段比较可行。
二、不足之处
实践周结束后,我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发现此次实践周活动方案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是第一次实施实践周活动,学生和老师都没有相关的经验可借鉴,因此
1、实践周活动方案尚有待完善
学生反映此次实践周的活动方案主要以市场调查为主,仅限于表面的市场调查,学生不能深入企业了解市场营销活动的实际操作情况。深入企业进行实践的活动方案我们事先也曾考虑过,但是由于我们缺少校企合作单位,该方案无法实施。
2、实践周中监督力度不够
实践周活动中我们虽然给每个学生都分配了指导老师,每个指导老师大约指导30左右的学生,而且要求每组学生每天写出工作日志但是由于正值期末老师们忙于监考阅卷等工作,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不够。
3、实践周时间安排不太合理
本次实践周的时间是安排在学期末的最后两周,而这两周也是一学期中老师和学生最忙的时期。老师忙着监考阅卷,学生忙着复习备考,这样不仅老师没有时间监督和指导学生,学生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实践周的活动中,这势必会影响实践周的效果。
三、改进措施
针对此次实践周中存在问题,将来实施实践周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校企合作,深入企业进行实践
(1)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实践周争取和企业联合进行市场调查、广告策划、促销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真正深入企业,更真切的感受营销活动的实际应用。
(2)由学生自行联系开发区某一家企业,并为该企业进行市场调查、营销策划、现场促
销等活动。
2、调整实践周活动的时间
此次实践周的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是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下一次实践周活动争取安排在学期中间,这样老师和学生都有精力投入其中。
3.、进一步完善实践周活动的监督方式
此次实践周活动因此恰逢期末,老师们无暇顾及,导致监督力度不够。在下一次的实践周要进一步完善监督的方式。
(1)加强指导老师的监督力度。要求实践周中外出实践必须由指导老师带队,每天指导老师要和学生进行一次碰头会,总结一天的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实践周中指导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监督每组学生的实践情况,因此在指导老师监督的同时可以辅助以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监督、互相评价。
(3)对学生实践周的情况进行评比。此次实践周活动由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方法,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下一次的实践周活动中可以加入评比环节,根据学生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和成绩,评出一二三等奖,给学生颁发相应的证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更高一些。另外,为了让指导老师提高指导的积极性,可以让每个指导老师所指导的学生进行评比,就是每个指导老师从自己指导的学生中选出一到二组表现较好的进行评比。
总体来看,此次实践周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学生普遍反映对于学习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很有帮助,收获很大。但是由于是第一次组织实践周活动,组织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在将来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尽最大努力进行改进,将实践周活动越办越好。
商学院管理教研室
丹东市机电职专
李山河
2011 8 18
数控专业隶属于机械行业,但是同机械的其他行业有所不同,普通的机械行业通过教师或师傅的传帮带逐渐在学校或工厂中使学生的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学生的文化程度要求的并不高,但是数控专业则不同,一个比较成熟的数控操作者要求有比较高的识图能力(掌握AUTOCAD)比较高的作图能力(掌握三维作图软件)一定的数学基础,一定的数控机床操作能力。从目前来看数控专业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顺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新兴专业,是电脑设计理论、工艺与机床操作技术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作为数控专业教师在对学生教学过程中总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尽管学校也有数控机床等设备但是课本和手头的实例很有限,导致学生所学的内容很单一,很典型使得学生下工厂后总是力不从心似懂非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假期到工厂进行实习活动。通过下企业活动对工厂加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专业建设和教学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数控教师不但有理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动手能
力,在对学生授课过程中主要讲解的是典型的机床和工件加工工艺,面窄知识和动手能力受到很大的束缚。在工厂实习则不同加工工件的广泛性极大的拓宽了我的工件知识面,同时典型和非典型的加工过程也极大的拓宽了我的工艺知识面。尽管在工厂的时间不长但是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看到产品从毛坯到半成品到成品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只是外观上发生变化,但是这其中包含着许多内容。从各个车间的相互合作,机床先后的工艺过程,根据图纸刀具的选择等等。虽然过程很简单但是每一项都有很复杂的内容,就比如刀具的选择来说,首先要根据图纸来选择刀具,刀具大了则欠切刀具小了则走程序,刀具正好走曲线,还有走曲面需要球头铣刀走轮廓用键槽铣刀或立铣刀等等,看似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好的考虑否则就会出现废活会给工厂带来损失。数控专业是属于高科技的专业能最大限度的节约了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合格率。为了做到这一切就要求实习教师在工厂中虚心向有经验的操作者学习加工过程,加工工艺和操作加床的方法。使得在教学中不但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动手能力,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订单式“学生的培养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而全“的问题,不能说我们设置的课程有问题,但是有些课程确实对于成为工人的技校学生没有太大的用处,而且那些课程占用了学生的在校时间,这样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受到了挤压。通过教师到工厂实习使得我们了解工厂的各个车间各个部门的合作,以及所要加工工件的各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要经
过的各个工序,了解他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好处,了解他可以使得我们在今后的课程安排上进行改进,也就是说根据工厂的工序来确定我们课程安排,为工厂培养各个工序的操作者实行订单式教学,这样学生到工厂后针对某工序进行工作可以很快的适应,学生在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快的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学校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践运用相结合,才能更完全的掌握专业技能。
三)课程安排的优化
“订单式“培养学生在课程上进行了改变,使得学生的专业课程的比例有了很大的增加,这部分学生在工作中的效果如何反馈到学校后,根据实际情况来进一步调整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比例。使得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比例达到理想状态。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整合,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加大课程信息量,并强化实践环节,数控软件课程是数控专业极其重要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完整系统讲解软件操作方法技巧,另一方面要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大量实例讲解和演示,使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
数控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将原有的作图,编程与设计相连接,将原来的三大构成等课程进行重组,打破各门课过去各自独立的局面。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精选,通过贯通和相互渗透,以减少原来多门课中间的重叠以及每门课的罗列现象,这不仅有利于减少教学时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加强学校实习工厂的建设
增加学生实习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加非典型工件的加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同时聘请工厂有经验的操作者来进行现场讲解,使得学生掌握加工过程和加工工艺的技巧避免老师“一言堂“使得学生真正的了解过程。同时在现场加工过程中使用各种辅助工具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六)建议
一是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关注两个方面:第一, 关注日常的“教学问题”。强调对问题的追踪与设计, 意味着所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 课题产生的途径是自下而上的, 而非自上而下的;它是教师自己的问题, 而非他人的问题;它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问题, 而非假想的问题。校本教研如果不能触及教师真正关心的问题, 就很难真正触及教师, 其反应往往是模式化了的, 缺少个人的真切体验。第二, 进行“教学反思性实践”。所谓反思性实践, 是指调动经验所赋予的心智考察问题, 在同情境进行对话中展开反思思维, 致力于复杂情境中产生复杂问题的解决。在校本教研过程中, 教学反思是其核心要素之一:教师要把反思作为一种常规, 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相关学校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过程中, 也要摒弃追求量化的形式主义, 使反思真正成为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的工具。
二是提升教师参与研究的动力。提升教师参与研究的动力需要建立教师内在报偿机制。鉴于传统教研推动教师参与研究的主要动力来自外部, 这种依靠奖励, 依靠其他方式维持的动力缺乏长久性。因此, 要建立一种相应的教师内在报偿机制, 即教师把研究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作为自己追求的职业理想。实际上, 内在回报使教学本身变得有意义, 因为它使教师“所做的事本来就是乐意做的事, 而这种事情又往往会产生额外的收获”。
一、创建环境氛围条件,激励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一)领导重视、思路清晰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由党政、后勤、教导处各线负责人组成的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领导小组,形成了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确立了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整体提高”的教研思路,构建了“一线、二化”的校本教研方式。
1、“一线”即一条工作线,依托四级教研网络,即“区——校——教研组——教师”为一线,形成不同层次的教研网络。
2、“二化”即校本教研的活动化、制度化。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实践,建立和健全、完善校本教研的制度体系,形成“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三位一体的持续发展态势。
(二)建立机制、加强调控
通过目标引领、机制规范,促进教师发展。为使“工程”有序开展,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秘五年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了五年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实施策略,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保障制度、培训学习制度、奖惩制度和考评制度等激励机制。
(三)创造条件、加大投入
几年来,学校克服经费紧张困难,投入几十万元资金,建设了完备的校园网、电子备课室、教师阅览室,年级组配备微机,班级配备实物展台,购入大量音像图书资料,特别是教育理论及学科专业类书刊,更换了办公设施,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工作学习的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为主要载体,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平台
(一)强化校本研训,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
1、以考促培,加大培训力度。我们主要采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制度化、实效化、系统化。所谓“制度化”,即教师每周学一篇理论文章,记好业务学习笔记,每学期要“吃透”一本专著。“实效化”是指学习内容必须是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的理论。“系统化”是指学习要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同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通话水平、市民外语工程等进行系统培训,集体组织考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整体素质。
2、以研促培,教研结合,促进教师成长。
①开展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科研有机整合在一起,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十五”期间参与的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研究》、《探索高效作文模式的研究》现已结题。在此期间科研成果获奖42项,教师论文获奖达65篇,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28篇,参加市课件制作大赛获奖25人。“十一五”期间又参与了两项市级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中同伴合作与师生互动的研究》和《脑功能开发课题的研究》的实验,现正在实验中。
②建立教学研究机制,根据教育局“千人千节优质课”校本教研活动方案要求,在“双百”活动的基础上,扎实有效地开展人人竞上“达标课”、争创“优质课”、展示“精品课”教研活动,搭建教研平台,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机会。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互相交流启发,共同探讨,评价反思,在互动中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完善了课堂模式。
(二)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教师的学习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1、抓师德建设,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学校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抓学习,搞活动、细评价,努力提高师德水平。近年来,我们每年都坚持开展“做人民满意教师”宣誓活动、“爱心在成长”、代理妈妈活动、师德典型报告会、“我眼中的好老师”座谈会以及“做一名快乐教师”师德演讲赛等活动,目前学校教师已形成了团结一心,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教师队伍中涌现出省、市、区级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中队辅导员等达20余人。
2、校本培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为抓实、抓好校本培训,重点做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用先进的理念引领,扩大校本培训潜力,学校坚持培训、学习、研究一起抓,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法,为骨干教师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各级骨干培训班的学习,并分批分期把骨干教师送到一实验小学听课学习,拜名师,结对子,使他们成为教学的“排头兵”、教师的“领头雁”。通过“潜下去”研究,让教师“走进”新课改。先后有60多人已通过了省、市、区新课改教材的通识培训,40多人次参加各种形式的新课改实验课堂,并通过听、看课堂教学实录的录像带、光碟等,使教师直接从中汲取经验,以此扩大教师视野、为教师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是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几年来学校注重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氛围,以读书体验为基本途径,开展了一系列师生读书实践活动。1、组织教师定期开展读书活动,每月分组开展读书交流、读书沙龙等活动,产生智慧碰撞,记录成长轨迹。2、定期举办读书知识竞赛,在提高全校教师读书效益的同时,也保证了全校教师读书活动质量的提高。3、组织读书演讲比赛,在教师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读书实际、成长经历,撰写演讲稿,达到彼此交流的目的。4、定期开展优秀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征文评比活动,并对获奖教师给予表彰。同时倡导师生同读,以教师的读书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我校读书活动的又一亮点。各班坚持每月一次读书汇报会活动,学校还把师生的优秀作品编辑成“个人文集”、“班级文集”,使师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是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打造优秀年轻骨干教师群体。针对我校35岁以下年轻教师较多的现状,把打造优秀年轻骨干教师群体作为重点主攻方向,加强学习引领,帮助年轻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学校开展了青蓝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一带两讲三课”活动,即每位骨干教师要带好2~3名青年教师,每学期进行一次业务讲座,一次案例点评,讲一次示范课,指导一节师徒合作研究课,每月完成一次“讲、听、研”引路课。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开展“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互助结对”活动,先后带出了11名青年教师,目前他们已经成为教学一线的骨干。同时通过开展活动,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学校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课题先进实验工作者2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科研骨干7人,市优秀课教师4人;区骨干、教学新秀、优秀课教师14人。
四是开展教师专业论坛活动。根据区教师专业发展论坛方案要求,几年来坚持开展了骨干教师专业论坛活动,今年4月份全体骨干教师紧紧围绕“研究新理念,反思新课程”这个主题进行论坛。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论述深
刻,有理论升华,有实际做法。参加听评的老师择优评选出每个学科一等奖的教师,参加区组织的骨干教师论坛。语文教师杨冬梅,刘丽艳、数学教师姜海波、英语教师白波、信息教师韩晓晶分别获一、二、三奖,同叫‘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骨干教师论坛活动,使骨干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五是加强自学,进行综合性的网上交流活动。网络已逐步成为现代教师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根据网络的综合性、随时性、隐身性等优势,及时利用校园网络这一媒体,开展综合性的网上交流与学习。我们建立了“宁静天空、快乐飞扬”博客群,学校统一规定了我的自转、教师叙事等十几个栏目,教师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确定内容。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这个崭新的教研平台,建立“个人博客”。积极主动参与写博客、读博客、评博客等活动,随时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对他人观点的看法,呈现在“博客”上。至今,已有千余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文章发布在博客里,并编成了教师叙事文集、骨干教师论坛文集,教师反思文集等,形成了浓厚、活跃的网络教研氛围,实现了资源共享、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3、抓机制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证。
校本培训的宗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评价中我们关注评价过程,关注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
(1)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如:考评制度、学习制度等。
(2)制定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进行过程考核。
(3)对师德状况进行学校、同行、家氏、学生多元评价的考核制度。
(4)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加强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意识。
4、抓特色教育,促进专业发展学校建设。
几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创特色,把艺术教育、传统文化定位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学年组为单位,开发了一、二年级的《三字经》;三、四年级的《中国结艺》;五、六年级的《走进少数民族》校本课程,以及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抖空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现已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一大亮点,并把这一特色项目作为艺术校本教材进行系统开发,并准备作为学校的特色课题进行研究。围绕这一特色项目,我们还开展了空竹周冠军、季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年度冠军的评选活动。今年9月末在全校隆重召开了空竹嘉年华活动。《东亚经贸新闻》、《长春日报》、《长春晚报》先后给予多次报道。空竹表演《竹鸣童心》先后在教师节大会、艺术节大会进行表演,2008年11月份还参加了区政协会议演出,受到了极高赞誉。
三、“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建设”成效良好
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特色立校,科研兴校,装备强校,文化扬校的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长春市花园式学校建设生态校、长春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长春市文明单位、长春市优秀家长学校、长春市课题推动教学改革窗口校、绿园区“课改”示范校、绿园区教育科研显著单位、绿园区文明单位、绿园区优秀党支部、绿园区体育特色校。
教师专业的发展,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校连续七年在区教学成果监测中名列前茅。在近几年来的中考中,我校毕业生捷报频传,在今年中考中仅在87中就读的学生中就有9名学生超过560分,其中3名学生超过580分,师生都深受鼓舞。
芮城县第一职业学校刘朋飞
这一年里,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机电教研室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紧紧抓住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个学校工作的主旋律,认真落实学校本年度工作计划,在本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等各项工作。
1.认真执行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体现专业特色
我组教师爱岗敬业、人人参与到示范校建设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研室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开展教学方法研讨,鼓励教师们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教研工作:认真落实教学任务,尤为注重实践环节
学校的工作是以教学为中心,而教学工作则以教研为先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开展教研工作是我们学校的传统,我们教研组能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落实完成教学任务,从未出现过差错。对于课时弹性较大、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实践环节,都能保质保量完成。
3、切实开展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教改研究
我们教研组能够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制订教研组学期工作和教研活动计划,并能正常开展教研活动,能保证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师的课程教学交流、多媒体课件交流学习及
制作、听课、评课、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的讨论、专业招生计划讨论、新开课程研讨、学习科学发展观等内容。通过教研室老师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4、指导学生技能大赛活动
针对我们学校的技能大赛,老师们积极指导学生,学生通过这项活动也得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很好的锻炼,大大的拓宽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启发了创新思维,学习并实践了创新方法,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对专业的热爱。
5、教研室的日常工作
教研组的日常工作一向有序地开展,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能相互团结协作,顺利并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各项教学、教研、科研等工作的同时,也很好地完成了学校所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
6、明年的努力方向
明年,在完成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计划在两项工作上能有所突破,一个是专业课程多媒体化,理论实践零距离;一个是力争完成学校的示范校建设任务。
为了能让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专业能有更深的了解,也为了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2012年秋季学期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项为期八周的工作调查,活动主题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本次活动分组进行,每组3到5人,从本学期的第五周开始实施,12周结束。调查方式不限,由于时间与地理的原因,本次活动地点主要在南宁,调查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向一些已经出去工作或正在实习的学长进行问卷调查和通过图书馆或者网络了解我们想要的资料,并进行摘抄记录。
这是我们上大学以来所进行的第二次实践调查报告分析,整个大学生涯也没有多少次实践活动,所以我们组对这件事情相当重视,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检机电一体化的相关信息。
不过碍于能力有限,本次活动虽然结果不尽完美,但是重在过程。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大家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每个人都尝试通过自己的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是自主独立的表现。本次活动以组为单位,我们化整为零,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安排的工作,但是在本次活动中大家所变现出来的是淋漓尽致的团队精神,我们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大家分散取材,一起查阅资料,互相帮助,一起讨论分析问题,偶有麻烦,但是都在我们的嗟商中迎刃而解。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们未来可能面对着什么,明白了本专业的发展势头,也更加了解我们还有那些不足。这样我们对于未来也能多一些准备,也能让我们更有信心更加从容的走下去。一位哲人曾说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想想我们一眨眼就已经快过去3个学期了,没有多久就要实习毕业了,所以我们才更应该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不浪费每一份每一秒。在我们出去之前把我们知识的武器库更加完善,更加精良。
关键词:主题教研;课堂设计;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5-0005-03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众多的校内外教研中表现得“很激动”,可是回到班级时“一动也不动”。为什么种类繁多的教研活动丰富了教师的视听,却难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培训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链接?如何帮助教师在教研中学习和成长?我校近年来着力助推主题教研,不管是学校备课组教研活动,还是外出参与各级教研,都要求教师带着明确的主题,去寻找、发现和思考,获取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实践证明,此举催生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引发了教师课题研究的热情,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主题教研催生问题意识
学校每周的校历上最显眼之处就是教导处以列表方式呈现的“校内外教研一览表”,教研次数多,参与人数多,有时达到了扰乱学校正常工作的地步。教师参加数量众多的教研培训,他们在各级各类教研中赶场,聆听专家讲座,观摩同行课堂,发表学习感言,可谓忙得不亦乐乎。但是真正的研究可曾发生过?若问教师参加教研有什么收获,通常会得到这样的答案“还不错、挺有收获的”,这只能说明教师没有什么收获。
(一)主题教研引导教师发现问题
问题是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研究始于问题。某次教研中,一位教师反馈外出培训的情况时说:“听了三堂课,两堂还好,其中《手指》一课没有体现学段特点,看不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痕迹。再说,怎能用串问法来对付高年级学生?”一席话说得令人眼前一亮。因为这位老师发现的问题,正是我校从上学期开始的“优化语文课堂练习设计”主题教研中反复讨论的问题。
当时要求各语文备课组组长报送教研主题时,组长们纷纷问道:我们做什么研究好呢?我们小组适合做哪方面的研究呢?目前大家热衷于什么研究呢?……一连串的问题指向了主题研究的根本问题——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但问题也暴露出教师做研究的最大症结——不知道自己应该研究什么。
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教师头脑中是否有积极的研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意识?主题教研的引导,促使教师思考起来……
(二)主题教研引导教师提炼问题
学校语文教研组确定了“优化课堂练习设计”的教研主题后,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备课要体现“练习设计”,课堂教学中要安排10分钟左右的练习时间,听评课要集中讨论练习设计的实施成效等,结果教师又纷纷提出了问题:
每堂课都要设计课堂练习吗?需要设计多大的量?练习类型有哪些?
如何确定训练点?学段特点怎么体现?怎样教学才能落实训练,进而完成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的时机如何选择?在课堂上运用什么评价方式比较合适?
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此之多,但所有的问题都聚焦学校的教研主题,体现了教师在主题教研中坚守的思虑。真正的问题来自于切身的体验和深入的思考,主题教研使得教师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尝到主题教研的第一个甜头就是学会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
二、主题教研做实课题研究
主题教研贵在接地气,它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息息相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一旦有了明确的主题,就像旅游确定了目的地,一路车马劳顿,风霜雪雨,却满心欢喜地向前。他们历经备课、课堂教学、听评课及教学反思的过程,看似辛苦,心中却是沉甸甸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一)教师呈现有主题的教学
以往上课,教师要么借鉴他人案例,要么根据自己的经验,信马由缰。以“优化课堂练习设计”为主题的教研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在教案中体现“课堂练习设计”。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三个方面: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和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题。一位教师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主要教学环节如下:感受小村庄原先的样子,理解“锋利的斧头”曾经给村庄带来的一切,思考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乍看教学主线清晰,实则教学目标偏向内容的理解,语言训练点不明。因此备课组教师紧扣主题,重新设计了教学方案:1.锋利的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锋利的斧头得到的“一切”消失了,消失的又是什么?阅读课文相应的段落,完成相应的练习(课堂练习设计:村民曾经用锋利的斧头得到____。村民曾经用锋利的斧头得到的____消失了,____消失了,____消失了,____消失了……)。2.消失的仅仅是这些房子家具吗?阅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自己的理解(课堂练习设计:小村庄消失了,____消失了,____消失了,____消失了……因为________。)
紧扣主题的课堂练习设计抓住“锋利的斧头”,扣住“失去”谈“得失”,抓住排比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既了解和把握了主要内容,理解斧头的“得”与“失”,也从中深刻感悟到任意毁林的严重后果。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设计的实施,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教学。
课堂是主题教研成果的展示场,教师要思考怎样把自己的设想变为课堂教学的现实,并通过课堂教学对预设进行验证。因而,教研组长要经常组织教师开展主题研讨课活动。根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大家深入研讨,分析得失原因,寻找其根源,再进行试验。有人说“一切理念都要在课堂上看得见”,课题研究的试验田就在课堂,主题教研的过程其实就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只是它不显山不露水,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实课题研究的每一步。
(二)教师实现有主题的反思
反思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针对诸如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想,取得了哪些成果,对成果的认识,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该怎样进行等问题,主题教研使得教师渐渐习惯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为提高教学反思的实效性,教研组在《学校听课记录表》中单列一栏“聚焦点——课堂练习设计”,其右侧紧跟着一栏“即时评价”。此举,意味着教师听课时要详记课堂上呈现的“课堂练习设计”,并即时做出相应的评价。议课中教师首先要思考执教教师基于怎样的目标定位选择语言训练点;其二教师要评议教学策略的实施是否与课堂练习设计相辅相成;其三要评议课堂练习设计的实施或评价反馈是否合适。
有的教师为了能在评课中发表“有水平”的见解,在之前便大量搜集相关的网站,翻阅教育期刊中有关的文章,教研时经常捧着名家名篇据理力争。一次,“教师甲”评议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时,认为教师让学生读完一个自然段,就用“____变成____”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后再用“____变成____变成____还变成____”的句式说说“我”的变化,练习看似简单,却有效地帮助了学生读懂课文,感受“我”的善变,并且亲历说好一句话再到一个复句的训练。“教师乙”却认为执教教师满足于学生把话说完整,忽略把一句话说生动说具体的引导,而且整节课只是训练说好一句话,未免缺乏坡度。观点不同,指向却是一致的,都聚焦课堂练习的设计和实施。
评议他人就是反观自己。热烈的讨论中,教师渐渐明白课堂练习的设计者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同时要兼顾学段目标。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练习”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低年级做好句子的训练,高年级在此基础上才能生发,不能任意拔高要求。不过,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倒是可以考虑给予优等生说好“复句”或把句子写下来的不同要求。“教师乙”在此基础上,有理有据地呈现了自己的思考和改进意见:让学生练习把话说完整,虽然符合低年段的语用训练要求,但是存在两个问题。首先,题目的开放性不够。学生无需动脑,根据图片就能在空格上填上本课所学的“霜、露珠、彩虹、冰”等内容,思维含量不足。其次,训练的功能性单一。目的只是把内容梳理完成,练习说整句话,实在可惜,可以修改成:“水会变成____的汽,变成的云,变成____的雨,还会变成____的露,____的霜,____的冰。”如此,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修饰语,使得答案更加生动。这样,不仅达成了内容梳理,把话说完整,而且语言表达呈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逐步前进,可谓一举两得。
所谓的“专家”,不也只是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吗?教师的评议课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他们备课时专注于一点,看课时专注于一点,评课时专注于一点,反思亦是专注于一隅。许多教师表示,现在写教学反思比以前容易多了,一提笔就直奔课堂练习设计的成败,思考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制定、语言训练点选择等之间的关系,写着写着发现一学期下来轻松完成了十来篇教学案例或论文。试想,一个教师在一年或更长的时间里专注于一个主题进行教学实践,思考教学得失,撰写教学反思,改进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师能不快速成长起来吗?
主题教研中,教师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探讨、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它无形中将学科所有教师连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向前的拉力,激活了教师内在的研究潜能,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专业教研活动总结】推荐阅读:
专业教研室改进计划09-09
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计划09-27
政史地教研组教研总结09-06
学校教研室教研工作总结06-01
有关教研活动总结07-18
汽机专业总结09-22
教师教研交流活动总结10-31
听课教研总结10-03
教学教研总结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