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经验(精选9篇)
——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但在当时中国的形势与
条件下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事业。我们国情和党情同欧洲国家有很大不
同,中国的党是长期的在游击战的环境下进行建设的,党员的出生在民主革命时期绝大多数
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而不是工人。不过,后来事实证明,我们正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
义和中国党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建党路线。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沿着马
克思主义指引的方向走过了艰难、曲折、光辉的90年,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然而这
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进程,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实践中发展的经验,对于新时代、新时
期、新阶段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
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传播、革命实践和推进建设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
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确立、坚持和丰富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人民不断
推动历史前进,演出了一幕幕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历史活剧。
1.在学习传播中认识并确立马克思主义。20世纪初,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分别从东面的日本、北面的俄国、西面的法国传入中国,并迅速形成了学习、研
究和宣传的热潮。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创办《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在青年知识分子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举办工人补习学校、工人
夜校,建立工人俱乐部,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同工人运动的结合,孕育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党的旗帜上,确
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拉开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
中国问题,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序幕。
2.在革命实践中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针对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分析
中国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各阶级的状况,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先是大革命时期在反对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正确解决中国革命的性质、对
象和同盟军问题,继而又在反对三次“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确立中国革命的政治、军事、组织路线。针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根源——主观主义,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
经验主义的斗争中确立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创立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早成果——毛泽东思想。
3.在推进建设中创新并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国无论是从事
革命还是进行建设,都不能完全照抄马列主义的“本本”。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
放的新时期,党把工作中心转向城市,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
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设想,第一次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成功探索
9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播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年又一年地坚持下来,一代又一代地发展下去,一次又一次地飞跃起来,不断走向新的境界,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分不开,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无限忠诚分不开,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求实精神和创新意识分不开,与创造性地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分不开。
1.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提出并实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任务,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天地。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领域。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要求,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视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和实践觉醒。
2.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理论品格,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才能拓宽马克思主义的新视野,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永葆马克思主义的青春活力,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革命战争的时代主题相结合,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把马克思主义与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相结合,与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相结合,实行对外开放,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3.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党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最大优势是群众基础,实践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只有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掌握,才能发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排除各种干扰,创办刊物,开办学校,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坚持以干部、工人、农民、兵士、水手、学生等为主要对象,以农民运动讲习所、建立农民协会、学校、党校、墙报、党报党刊等为载体,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党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机构和队伍,推动各项工作。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对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化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成功经验。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永恒主题
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也是指路明灯和科学教材;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卫士,也是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和成功实践者。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这种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不可分离的“天然”关系,这种在90年历史发展中取得的实践成果,这种在漫长风雨岁月中建立的深厚感情,决定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永恒主题。
1.要始终不渝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形势的新变化、实践的新发展和人们的新需求,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要认真学习和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指导实践,用科学发展观统筹现代化建设全局,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2.要始终不渝地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保证。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总体要求,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指导实践作为长期任务,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着力破解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完善、人民共同富裕、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的现实课题。要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以理想信念为重点,提升学习认识,营造学习氛围,打造学习的平台,拓宽学习渠道,创新学习手段,改善学习行为,创新学习制度,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灵共鸣、思想共识、情感共振、价值共求、信仰共守。
3.要始终不渝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我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内在统一,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途径和有效载体。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总结中国独特经验,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要准确把握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努力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治国理政、强国富民的方针政策,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
回顾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进入小康、走向繁荣的历史轨迹,每一步都深深地留下了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烙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党实践经验的总结,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们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使得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道路上能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完善和发展自
一、第一阶段:党的创立时期
这是宣誓仪式应用的酝酿时期,此时党员分为两部分,党的创始人和被吸收入党者。前者创立共产党性质的组织,并在此过程中自然转化为党员,后者主要通过介绍人的“谈话”加入党的队伍中来近代中国,列强入侵,军阀混战,人民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向何处去?一批先觉者从俄国的革命胜利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怀着共同的美好理想,他们于19世纪20年代初,开始积极投身于建立共产党性质的组织事业中去。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先后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准备条件。他们是一代伟业的开创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没有介绍人,也没有固定的入党手续可以参考,这些人是不经过特别的入党仪式而成为党员的———成立和参加共产党性质组织的时间就是他们的入党时间,成立和参加共产党性质组织就是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事实依据。如毛泽东,他认为自己的入党时间是1920年,这是他组成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时间,当时他和“何叔衡、彭璜等六人在建党文件上签了名”,就算入了党。[2]后来,毛泽东还回忆道:“苏联共产党是由小组到联邦,就是说有马克思主义的小组发展到领导苏维埃联邦的党。我们也是由小组经根据地到全国……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入党时“我没有介绍人。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3]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本着慎重发展党员的原则,被介绍进来的新党员的入党手续逐渐严格起来。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第四条明确规定,“新党员必须经一人介绍,并经当地党组织审查,多数党员同意,再经该地区执行委员会批准,方可接受其入党。”[4]而较为严肃而正规的入党仪式也是在这时候萌芽的。根据入党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入党仪式:第一,当场举手表决式。这是对于原来的团员来说的,由于他们本身就可以参加支部会议,这种方式方便可行。原为中国共产党旅俄支部团员的肖劲光,在回忆当时转党的情景时说,“支部大会党团员都参加,通过党员时,党团员都举手。”[5]第二,谈话式。由介绍人“谈话”,以了解入党人的思想动向,并宣布组织的决定,这是发展党员的主要方式。据徐梅坤回忆,他是1922年由陈独秀介绍入党的,“入党手续非常简单,没有候补期,不用举行宣誓,不填写表格,由介绍人谈一次话,就是党员了”。[6]无独有偶,唐山的第一个共产党员邓培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入党,1921年秋,中共北京区委批准邓培转为共产党员。这段历史,《唐山文史资料》有记载,“那时入党没有很多手续,由北京党组织把邓培找去谈一次话,宣布党组织的决定,就是入党了”。[7]
尽管,作为入党仪式,“谈话”这种方式,不及书面形式的稳定性,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但是它是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是刚刚成立的党不成熟的表现。同时,它的出现,也是党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他为以后较为正规的入党仪式的形成,为以后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仪式”的出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看作是“宣誓仪式”应用的酝酿。
二、第二阶段:大革命时期
这是宣誓仪式的试行时期,在一些马克思主义传播深入,群众素质好、觉悟高的工厂和学校,“宣誓仪式”首先试行,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带有中国特点的程序和形式
大革命时期,革命暴风骤雨式地深入到中国的各个角落,中国共产党也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公开合法地向社会各阶层深入扎根,党员数量迅速增加,素质不断提升。如何规范党员的言论和行为,增强其纪律性和自律性,成为摆在中共党人面前的重要问题。于是,新的严格的入党手续被推上历史舞台。
1924年,新党员入党,已经需要填表了。据罗明回忆,他在一所学校发展党员的时候,就号召同学填表。入党登记表是从革命态势较好的广州寄过来的,“请他(指杨匏安———笔者注)把入党登记表、证件、文件等从广州寄来。此后,我们就先从师范部各班做起,与各班同学秘密联系,吸收国民党左派组织成员。”[8]入党登记表的内容,包括新党员的姓名、地址及入党时间等,既从书面上明确了入党人的共产党员身份,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也使组织在党员的统计、审查等方面有据可依,因此,比起口头“谈话”来说,它是入党方式上的很大进步。
随后,中共中央越来越重视吸取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经验,把“宣誓仪式”应用到中国的入党实践中来,并进行了硬性规定。1925年8月,中共中央在《中央通告第五十三号———介绍新党员之变通办法,各团体中党团的组织与任务》中规定,“新生入学时(即入党———笔者注)必须经过入学仪式(指宣誓———笔者注),并立即编入某一支部”。[9]在此号召下,在一些马克思主义深入传播,群众素质好、觉悟高的工厂和学校,“宣誓仪式”被采用,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程序和形式。
首先,宣誓前,一般需由介绍人找发展对象谈话。谈话的内容主要涉及其生活状况、思想动向、启发其阶级觉悟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培养,他们的视野开阔起来,革命的意识也逐步增强。张金保受教育后,心理是“感到无比兴奋”的,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个共产党,有个列宁,有个十月革命!”她“一下子想到苏联,一下子想到要夺取政权,一下子又想到共产主义,思想就象风车一样转动起来。”[10]这是思想进步的表现。
其次,在宣誓现场的布置上,一般使用党旗,这是党神圣的象征。党旗,即镰刀斧头旗,象征着工人和农民的联合专政。新党员在“火红的党旗”下宣誓,庄严而神圣。1926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里入党的王首道,多年以后,还清除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说:“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们在火红的党旗下庄严向党宣誓”,光荣的时刻,永生难忘!
再次,在人员组成上,“宣誓仪式”一般有主持人、介绍人、新党员到场。主持人一个,介绍人一至两个,新党员可多可少。像王首道就是“同其他同学一起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11]而张金保则回忆说:我的“宣誓仪式由口区委组织部长王自强主持,与我一起参加入党宣誓的有二十多个工人”。
最后,已经有了简明而规范,带有中国特点的入党誓词。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入党誓词就是:“服从纪律,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严守机密,永不叛党”,[12]字字珠玑,铿锵有力,充分体现了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具有中国的特点。
三、第三阶段:土地革命时期
这是宣誓仪式的发展并初具模型时期,程序进一步完善,形式进一步规范。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各地方在应用上也出现一些歪曲和错误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毅然决策,引兵井冈山,把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宣誓仪式因此也从城市走向农村,从工厂、学校传播到广大的乡村社会。虽然,在“白色恐怖”和严峻的革命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为保守秘密,取消了举行“宣誓仪式”的硬性规定。但在革命的实践中,各地方为慎重起见,“只要在情况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基本都采取“宣誓仪式”吸收党员。总得来说,这时期,宣誓仪式是沿着两个线路发展的。按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军队和地方线路。
在革命部队中,宣誓仪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相较于大革命时期,它的进步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入党前,个人开始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书是由大革命时期组织要求填写的表格发展而来的,1927年3月,周里在国民党湖南省党校,填的就是这种志愿书。后来,这种由组织规定填写的表格,发展成为个人自愿书写的申请书。1931年,谭天哲入党,他是自愿“向组织提交了申请书”,“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的。[13]入党申请书的出现,使原来的“组织找人”入党转变为“个人找组织”入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党的地位在群众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宣誓时,创造性地形成了“宣布会议开始———介绍人介绍各新党员简历———主持人讲话———握拳宣誓———鼓励、教育或指示———唱《国际歌》”一条龙程序,使入党仪式更为严谨规范。以赖毅的入党仪式为例。他的入党仪式是由“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宣布开始并主持的,毛泽东“等介绍人介绍了各个新党员的简历后”,依次询问了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等等,当得到满意的答案后,他带领新党员庄严地“向着伟大的党宣誓: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14]宣誓结束后,他还不忘抓住机会对新党员进行教育:“今后要团结群众,多作宣传,多作群众工作;要严格组织生活”,并布置工作:“回去后,各连就组织支部,抓紧发展工作,以后各连都要像今天这样,分批地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15]为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毛泽东随后又把唱《国际歌》这一议程加入进来。他说,“举行入党宣誓仪式还应加唱《国际歌》一项议程”,以后各营连举行入党宣誓仪式,都有唱《国际歌》一项。[16]。这是一套较为系统的“宣誓仪式”,虽然由于情况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它的程序和形式在后来有所调整,但是其大部分环节一直沿用至今,说明“宣誓仪式”已经初具模型了。
总之,在革命队伍里,宣誓仪式是良性发展的,这源于一部分领导人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
但是,在地方,宣誓仪式的发展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地方农民占绝大多数,“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17]他们自身强烈的农民意识和封建思想,在“宣誓仪式”的推广和传播过程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首先,旧中国农民的封闭主义表现在发展“宣誓”对象的方式上,就形成了“拉夫”、“串连”,“用‘亲找亲、朋邀朋、邻串邻’的办法扩大党组织”,因为旧时代的中国农民通常“生活在一个十分封闭的生态圈中,往往一生的活动只局限于十里方圆的范围之内,对这一狭小范围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18]这种重数量轻质量,为片面扩大党组织而忽视培养对象本身的觉悟的做法给后期党的教育带来了困难。其次,旧社会农民的封建“帮会”意识反应到“宣誓仪式”上来,则出现了“杀雄鸡”、“喝血酒”、“画血旗”的错误做法。罗保良在回忆时说:“我入党宣誓时,杀了鸡,喝了血酒”,[20]而刘仰高入党时则提出“用自己的血来画”党旗(盐亭党史人物传)的做法。[21]以血祭天,以血画旗,看似敬重,实则野蛮,根因于封建帮会,与无产阶级意识格格不入,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宣誓仪式”的歪曲和错误应用。
四、第四阶段:抗日战争时期至党的十二大
这是“宣誓仪式”发展成熟时期,各地方已经有了其程序和方式的明文规定,特别是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宣誓仪式”确定为入党的必经程序,标志着其发生质的飞跃
这一时期,党经过八年抗日和三年解放战争的考验,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特别是建国后,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使一大批别有用心的人想加入进来。如何把好入党关口,严格入党手续,加强党员教育就变得尤为必要。在此背景下,有些地方开始重新把“宣誓仪式”作为入党的必经程序来看待。
1952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编著的《党员课本》强调,“新党员入党,是件大事,要举行入党仪式”,并在附录中规定了“宣誓仪式”的程序和形式。
首先,关于程序,它确立了十一个步骤:“一、宣布开会;二、唱国际歌;三、向党旗及革命导师致敬;四、向为党的事业奋斗英勇殉难的同志敬默三分钟;五、主席报告;六、宣誓人报告简历及入党志愿和决心;七、介绍人报告介绍理由、经过及意见;八、解释誓词内容;九、宣誓;十、上级党委代表讲话;十一、散会”;[22]其次,关于入党形式,它还说,“会场布置需严肃郑重,墙壁上挂党旗,党旗下面挂马、恩、列、斯和毛主席像片(有的农村没有马、恩、列、斯像片,也可单挂毛主席像片,再下面挂誓词,誓词右边挂仪式程序。除郑重写几条有关标语口号外,无需其他设置。仪式由党委员的书记主持(支书或区书)。”[23]再次,关于誓词,也有明确规定。誓词如下:“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诚心诚意为工农劳苦群众服务,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干到底,自入党以来,努力工作,事实求是,顺从组织,牺牲个人,执行命令,遵守纪律,保守秘密,永不叛党,如有违背,愿受党纪严厉制裁,亲此宣誓。”[24]可以看出,此时的“宣誓仪式”,不管从程序还是形式上,它都是成熟的。
需要说明的是,宣誓仪式的程序和形式,各个地方在各个阶段根据革命与工作的具体要求会有所调整,比如,1981年,吴警旭、姚玉明编的《党的基础知识问答》则讲到,大会需按照“致开会词;新党员宣誓;上级党委代表讲话;党委或党支部负责同志讲话”等程序逐步进行;[25]誓词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机密,对党忠诚坦白,服从组织分配,积极负责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26]程序和誓词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善于根据革命与工作的具体要求吸纳与培养党员,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虽然,在地方的实践中,宣誓仪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并逐渐发展成熟。但是,长期以来中共中央还只是把它看作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入党的必经程序。1949年4月,《中央组织部关于入党手续和入党仪式问题给华北局的批复》中明确表示:“入党仪式及入党誓词在党章中没有明文规定,亦不适宜再作明文规定,入党仪式仅是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并不能含有其他意义。”[27]也就是说,中央已经注意到入党“宣誓仪式”的教育价值,但并没有把它当作入党的必要手续来看待,对其程序和仪式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各个地方在应用时的表现形式都不尽相同,就变得更加可以理解了。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了新的党章,为规范组织发展,才把“宣誓仪式”作为入党的必要手续提出来。新党章第六条明文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并确定了统一的入党誓词,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29]这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宣誓仪式”写入党章。随后,在编写的党员教材里,都有了“宣誓仪式”程序及形式的较为统一的规定,如指明大会需按照“(1)宣布开会;(2)《唱国际歌》;(3)向党旗致敬;(4)致开会词,宣读新党员姓名和党委批准其;(5)宣誓;(6)上级党委代表讲话”等程序逐步进行;“会场的布置要庄严、朴素,悬挂党旗”等等。[30]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党章重申了这一规定。从此,宣誓仪式终于确立了它应有的历史地位,标志着其发生质的飞跃。
五、结语
陈希在讲话中强调,要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引导科技工作者更加积极地认同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来。要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引导和支持各级科协组织进一步密切同科技工作者的血肉联系,努力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要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科协党建工作,努力把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打造的更加坚实、更加有效。
会上,程东红宣读了《关于表彰中国科协机关、直属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中国科学技术馆党委等22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大会还表彰了优秀共产党员标兵6名,优秀共产党员6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9名。与会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此外,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征文比赛获奖代表、书画摄影比赛获奖代表进行了颁奖。
党组、书记处领导和机关代表队同声歌唱
表彰大会结束后,党组领导班子集体与机关代表队同台演唱悠扬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拉开了中国科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歌咏比赛的序幕。
中国科学技术馆代表队演唱《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经过精心地排练和组织,满怀着对党的衷心祝愿,中国科协机关、直属单位用自己的歌声唱响激昂旋律,唱响盛世华章,为中国共产党90华诞喝彩。10支参赛队伍用激昂的歌声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党的祝福。歌咏比赛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协机关、直属单位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我和我的祖国》、《保卫黄河》等经典旋律在舞台上久久回荡。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中国科技馆代表队获得了特等奖,中国科技会堂、青少年中心、機关服务局代表队获得了一等奖,机关代表队和信息中心代表队获得了二等奖。(董艳苹)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历史的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先驱者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弹指一挥间,上下一千年,黯淡与辉煌、幻灭与再生,永恒的悲怆与不朽的豪情,贯穿于这一清晰的脉络。这便是我们的母亲—中国共产党领导着我们对中国的发展道路进行坚韧的求索过程!转眼一瞬间,中国共产党已经建党90周年,赋予2011年其特殊的意义,这一年将被所有中国人铭记于心,谨以下文祝贺共产党建党90周年。
关于理想信念一说,在湖南大学刘雪梅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中指出: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事物有依据的、合理的想象或期望,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因而可以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核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性,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一种精神现象,是指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坚信不疑的,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为其奋斗、拼搏。它映射着一个人的社会政治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人们对社会和人生的基本信条或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是党在十七大中确立的政治纲领。如何才能举好这面伟大旗帜?胡锦涛总书记就曾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综合当今中国国情来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如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
对于一个人来说,理想信念就是自己的精神依赖;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是全党统一思想、协调行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最有效措施。我们党自成立的那天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对于一个政党来说,理想信念对内可以使党员明确奋斗目标,激励党员的士气,鼓舞党员的意志,增强党的凝聚力;对外可
以向全民展示政治意图,号召群众,获取民心,在社会各界厚植根基。一个政党对理想信念的忠诚程度,最终可以决定这个政党的生命力。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曾强调,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理想信念的灵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坚定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就是坚定对于这面旗帜、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的信念和信心;我们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实现这一伟大使命而努力奋斗,就是坚定对我们所肩负的伟大使命和从事的伟大事业的理想信念。总的一句话,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坚定共产党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在2007年12月份的山西日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的理想信念》这篇文章中,编者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最根本的特点是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高尚的精神境界是每个党员立身做人的标准,也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一时间悲痛,祈福的气氛充满了整个中国,中国霎时间沉寂在了悲痛中,中国人民的心仿佛在此刻停止了,而就在中国陷入进悲痛中时,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了,在灾区,随处可见共产党的身影,在屋顶上,看见他们正在安抚被压在下面的伤者,给他们喂水,陪他们聊天,减轻痛苦,而他们许多人中,累得晕倒在自己的岗位上,或许自己还不知道家里人是否受伤,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人民,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把死留给了自己。而不在灾区的共产党员,却以自己的力量与方式为灾区人民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积极组织捐款,发动所有中国的力量来帮助灾区,为了坚持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了这份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的信念,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甚至把自己至亲至爱的家人的生命全都抛之不顾,一往无前的冲向生命的第一战线和死神进行殊死搏斗。在21世纪,中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完成了太多世界交给我们的使命,从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到成功开展奥运会,奥运会结束后奥委会主席曾对世界人民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而这离不开共产党的支持,共产党的奉献,共产党一直在为坚定着它的信念,坚定着要全世界人民营造一个
美好的、快乐的奥运会的环境的信念。再想想上海世博会,中国在5个月的时间里,就为世界呈现了一个完美的世界,从低碳、环保,从再次利用到净水机,中国随时随刻都在跟着世界进步,这次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而中国在短时间内真的做到了,不仅让人们快乐的体验与参与世博会,也让全世界人民体验到真正的低碳生活,懂得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能不说和共产党人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有着莫大的联系。
然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飞跃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共产党人德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从而做出了危害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篇帖子《近20年我国省部级以上官员贪污受贿名单》,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3人,国家部委正部级干部6人,省市自治区正部级干部7人,国家部委副部级干部18人,省、市、自治区副省级干部60人„„„„这些还是冰山一角,就已经够令我们触目惊心了!这些人民公仆掌握着人民交给他们的权利,他们却辜负了人民对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不能说不令人寒心!面对种种诱惑和挑战,我们必须端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态度。因为我们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信念和信仰上的。至于共产党员如何建立自己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拿当前情况而言,首先,产党人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使自己始终能够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在全党广泛深入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活动。教育每个党员要知荣明耻、多做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地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任务落到实处。第三,党的领导人要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培养成为具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领的执政者。第四,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的源泉,始终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路明灯,当代共产党人一定要努力做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理想信念,坚定不
金融1004王海乐
回顾发展历史,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改革开放发展直到今天,尔来近九十矣。
九十年之于世界,弹指一挥;九十年之于人生,几经沧桑;九十年之于奋斗,初露锋芒;九十年之于我党,青春正当!
那么,中国共产党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她又有怎么深刻的内涵,她是怎么发展壮大的?这一系列问题在本章中将一一讲述。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中国共产党这一名字的由来。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于是,中国共产党这一名词便在中国大地上诞生啦!
中国共产党意义重大,涵义久远,她那流芳百世的精神丰碑赋予了她时代的气息,跳动着神圣的音符,召唤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指引着中国向繁荣昌盛的道路迈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
1己的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作为一个如此庞大的政党,她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她同样经历了峥嵘岁月,坎坎坷坷数不胜数,那么中国共产党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建党的问题。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则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法国和日本留学的青年学生,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参加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
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应中国近代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条件,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发展壮大起来,产业工人已达到200多万人,为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二是马列主义在中
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为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是五四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促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把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走上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举目现在,我们会发现现实的美好,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形成鲜明对比。但是,1921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慢慢实现这历史性的逆转的呢?
其实,中国共产党从1921-2011经历了六个不同的时期。
峥嵘岁月(1921年—1937年):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到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在这16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从萌芽诞生到成长成熟,经历了一个错中复杂的历史过程,党内党外遭受了种种血与火的洗礼,最终完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准备工作。在这16年的一个阶段性历史中,是一个反复斗争、磨合、认识的过程,数次领导人的更替,经历了多种革命路线的失败,最终通过实践证明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成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这16年大致可以分成两大阶段,一是共产国际的领导阶段,二是将马克思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己领导阶段。共产国际领导阶段,中共中央领导人基本上由共产国际派遣,正是由于如此,所以一些在苏联留学而加入共产党,但是对国内形势毫不知情的人,被共产国际派回国来进行革命领导;其中最大的错误就是,一是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完全是教条主义照搬;第二最为严重的就是军事指挥上的不切实际,导致红军实力锐减。
顽强抵抗(1938年—1945年):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2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 双十协定签字
重获新生(1946年—1949年):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以约30万军队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新的全面内战爆发。全国解放战争正式开始。1947年 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到大别山地区。1948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主力进行的战略决战,共歼敌154万余人。至此,蒋介石赖以维护其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消灭,解放军进抵长江,全国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1949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曲折前进(1950年—1966年):1950年10月上旬 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全国掀起大规模的抗美援朝运动。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1952年1月26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在全国大中城市向违法的资本家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五反”运动到1952年10月结束。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1954年6月-9月我国长江、淮河流域发生百年未遇的大水灾,共有14个省区6069万人受灾,受灾面积达1.2亿亩。受灾地区党委和政府迅速动员,组织群众转移,开展以工代赈、生产自救,取得抗洪斗争重大胜利。1956年农业、手工业全部实现合作化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至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鲜回国。
文革十年(1967年—1976年):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
机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崛起中华(1977年—2011年):改革开放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可谓步履维艰,但是换来是硕果累累。因此,让我们一起庆祝中国共产党!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320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日子,承载了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
红色之光温暖人心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当帝国主义的铁骑践踏中华大地的时候;当中国人民饱受剥削和压迫的时候;当中华民族危在旦夕的时候;一面有镰刀和铁锤组成的红色旗帜在中华大地悄然升起,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在党正确纲领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断的建立革命根据地并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他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斗争;反帝反封建斗争„„直到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多么简单的一句话,但为了实现这句话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不知付出了多少献血和生命。
建国以来中过共产党不断的向世界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他的纲领引导着新中国不断地迅速发展。自从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后,国民收入年均增加8.9%以上;建立了一些工业必须的新产业。包括飞机汽车、机密设备,和金属冶炼等。随着1964年10月16日在中国大地的一声巨响,新中国向世界宣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而我们仅用了4年的时间。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绩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共产党以其敏锐的嗅觉和全局的眼光指导中国一步步的走向复兴
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无疑世界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肯定。
伟大的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行业跻身世界前列。中国已从初级经济转向高级经济。经济增长伴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贸易组织在2001年的第18次会议中宣布中国正式成为WTO中的一员。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已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并融入全球贸易的浪潮中。
2008年下半年随着“美国华尔街海啸”的开始全球陷入了自二战以来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当中。中国共产党沉着应对,使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在2011年1月21日中国统计局宣布2010年中国GDP数据时,全世界震惊了。中国GDP同比增长10.1%,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的进步
也是中国共产党用艰辛所换来的成绩。
“一国两制”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又一个伟大构想。他成功的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使他们分别在1997年7月一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到了祖**亲的怀抱。他们的回归维护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也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的辉煌业绩。相信在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作用下,台湾也会很快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共产党的真确领导下,中国在各个领域不断进步。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问鼎苍穹,浩瀚太空,从此有了中国人的身影。两年后,中国将两名航天员成功送上太空。2008年9月27日下午,随着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舱门的徐徐开启,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进入茫茫太空,并挥舞国旗向人们致意。太空舞动的五星红旗告诉世界:中国,正式成为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而此时,距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只有16年。在距离地面343公里的太空轨道,人们见证着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但是,中国航天的视线并没有停留在这个高度。
2004年,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距地球40万公里的月球成为中国太空探索的新目标。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11月26日,中国第一幅月球图像正式发布„„像是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谈笑间,“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从梦想走进现实。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这些成就的取得无疑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是中国走向繁荣,中国共产党也从不辱使命,带领中国一步步的走向复兴。
“有国必有防。国无防不守,民无兵不安”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也建立了强大的国防体系并不断更新完善。自从1970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北斗星全球定位系统的研发,使中国国防进入太空领域。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中国陆军以从单一兵种发展成诸多兵种合成的现代陆军。第二炮兵更具备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成为一支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和陆战队5大兵种组成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成为一支有效履行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具有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海上作战力量。我国的空军也从国土防御性向攻防兼具行转换。而歼10的起飞
也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国防系统。更令人欣喜的是搭载歼20新型战斗机经中国改良的瓦良格号航母即将下水。他的服役将打破大国无航母质疑,也是中国国防和战斗力进一步提升。
早在1908年,天津一份青年杂志上首次提出: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这一声声呼喊,在那个中国人被蔑称为“东亚病夫”的年代,是如此的悲壮„„那是在2001年7月的一个夜晚,一位和蔼的老人用浑厚的声音说出了一个名字:北京!霎时间欢声笑语充斥着华夏大地。中国人民实现了百年奥运梦想。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口号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8日在鸟巢国家体育馆盛装开幕。在半个多月里,中国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成就。中国也兑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承诺。同时北京奥运也成为奥运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届之一。世博会的成功同样也体现的进步。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60多年里,中国共产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克服了各种的艰难险阻,在坎坷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在国际政局动荡、战争频发的环境下,中国国内也面临很多自然灾难。2008年1月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交通、电力、通讯等遭受严峻挑战,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川之上、国之殇。在冰雪、地震、洪水面前中国共产党没有退缩。他们迎难而上,在全国人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出现在人民面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冲在第一线舍生忘死的解救被困人民。
【国家石油和化工网讯】6月29日, 中国石化联合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创先争优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中国石化联合会授予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党委等9个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授予杨挺等28名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授予张婉如等10名同志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在会上强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石化联合会系统要把“创先争优”活动纳入贯彻落实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南, 为建设化学工业强国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证。他要求广大党员要紧扣活动主题, 按照坚持学习、加强素质, 立足岗位出精品、争创佳绩图发展的要求, 推动联合会系统各项工作上台阶。另外, 石化联合会系统广大党员要突出“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特色, 坚持“创先争优”与岗位职责融为一体, 与业务工作有力结合, 与自身建设互相促进, 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李勇武说, 今后一个时期, 联合会系统党建工作将重点加强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思想建设, 进一步坚定理想和信念;二是加强组织建设, 打造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三是加强作风建设, 全心全意为企业和行业服务;四是加强廉政建设, 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五是加强基层建设,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结合了历史回顾和商业运作的电影作品《建党伟业》在6月刚刚开始上映,而图书市场上的各类党建读物早已升温。即使不考虑各类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直接购买,单纯来自零售书店的市场数据也已经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党建读物在今年市场上的热销趋势,而且相比于以往主要由相对严肃的历史著作以及由专业出版社出版的“简明读本”构成的热销党建读物群相比,一些更加通俗、更加适合普通大众阅读的作品也进入了畅销书排行榜的视野,反映出一般读者也已经加大了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今年一月,《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下册)》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下册)》上市后一直保持在月度学术文化类榜单前两名的位置;《中国共产党简史-党员干部读党史》于2010年11月上市,是近期零售市场销售册数排名仅次于两卷党史的图书。从二月到五月,学术文化类图书零售市场月度畅销图书前十名当中党建读物的上榜席位数从两本上升到八本,体现了党建主题图书市场不断升温的过程。
注:本排行榜数据来自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
除了来自于中共党史出版社、红旗出版社和华文出版社的不同版本党史图书以及简明读本以外,另有两本从历史角度解读国家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图书值得关注。首先是在五月学术文化类图书零售市场销量排名第四位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该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张维为教授身为国际关系学者,他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中国发展历程的独特思考,将“中国模式”的涵义进行解读,阐述了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思路之下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历程——中国的崛起既是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也是现代中国人和领导者在历史时刻选择和推动的结果。另一本《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则是从近些年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出发,探讨在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相对不强的大环境之下,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成就,也对让国际社会刮目相看的“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展开多层面的探讨。
伴随着“七·一”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日的到来,社会各界关于“党建”和“党史”的关注度还在继续提升,而作为社会发展晴雨表的图书零售市场上相关主题的作品的销售也在继续升温。
力形成规律性认识,把它变成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对今后的统一战线事业的巩固、扩大和发展,为实现新世纪党和国家的三大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战线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
中国共产党是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统一战线的核心和支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峰强领导,就不会有巩固和广大的统一战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了毛泽东的如下论断:“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入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峰强的领导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簪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1]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实行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依靠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再通过对同盟者进行宣传教育,逐步取得认识上的基本一致性,同时给同盟者以物质利益,使同盟者愿意采纳并付诸实行,从而实现党预期所达到的革命目标。毛泽东说:“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着(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l轻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者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制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集中代表了全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共同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从而实现了党对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也反映了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共同心愿,从而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爱困统一战线的领导。
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既要反“左”、又要反“右”。右倾投降主义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放弃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左”倾关门主义则主张“一切斗争,否认联合”,把统战对象拒之门外,取消了统一战线,哪里还有领导权?民主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时期同样如此。党的统一战线历史反复证明,“左”和右两种倾向,都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大敌。1957年以后,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终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这期间,“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极左思潮泛滥,实际上是取消了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因此,必须改善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一靠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二靠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坚定性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靠尊重、照顾和维护同盟者利益,正确处理中共与党外人士的关系。历史证明,在各种政治联合体中,谁最能有效地代表同盟者利益,并带领同盟者达到共同目标,实现共同利益,谁就能处于领导地位。因此,要给同盟者以应得的物质利益,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待遇问题;要充分尊重和认真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要接受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要尊重民主党派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党内同志必须牢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自订提、通过与同盟者的亲密合作和坚强团结实现的。
二、统一战线的工作必须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是不同的,统一战线的工作重点也必须适时转变。例如,1935年瓦窑堡会议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确定党的总任务是迎接全民族抗战的到来。党的统战工作的重点也从争取地方实力派逐步转向争取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建立统一战线,国共双方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秘密接触。党根据国内阶级关系变化的实际状况,做出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目的重大政策变动,终于在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开创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这是党的统战工作重点适时转变的成功例证。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已经退居次要地位,理应把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生产力放在全党工作的首位。1956年党的八大决定,全党工作的重
点应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但毛泽东很快否定了这个正确决定,在“左”的思想支配下,不断发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追求“一大二公”,急于求成,导致了生产力的停滞以至严重破坏;当这种做法遭到抵制的时候,便不断发动政治运动,做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论断,以致发动“文化大革命”来实现他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构想。统战工作在“左”倾
错误的干扰下,不是着力调动广大党外人士的积极性,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而是孤立地关门搞思想改造,结果使统战工作的路子越走越窄。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中国共产党才把统战工作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服务的轨道上来,统一战线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改革开放30年来,统一战线不断巩固、扩大和发展,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都凝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形成了团结、稳定、开拓、活跃的政治局面,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向日订发展;峰持、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了社会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其他政策,巩固和发展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促进了社会安定团结;坚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胜利恢复了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阶段性目标,统一战线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以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高度重视和发挥统一战线这个重要法宝的作用,广泛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创了统一战线的新局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三、统一战线必须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政策的灵活性相统一
毛泽东说:“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3]也就是说,党的纲领、路线和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不能动摇,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来实现党的纲领、路线和奋斗目标的重大进步。原则的坚定性是第一位的,放弃了原则,统一战线就要破裂。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由于不善于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企图以妥协让步和束缚工农运动等消极措施拉住即将叛变的同盟者,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结果造成了统一战线的破裂,致使大革命的失败。抗日战争期间,王明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主张,认为国民党是抗战的领袖,否认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作用。如果按照他的错误主张去做,只能导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抗日战争的失败。
原则的坚定性又必须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在不损害原则性的条件下,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以便统一战线得以建立、发展和巩固。在1937年初,为了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提出,如果国民党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集中国力,准备把对同作战定为国策,中共愿保证实行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把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在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坚决执行抗日统一战线的的共同纲领。这四项保证是对国民党政府的重大让步。这种让步是有原则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在重庆谈判中,中共同意让南方8块根据地,将军队缩编为占全国军队总数的1/7,这样才迫使国民党口头上承认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赢得了民心,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高度统一的典范,“一国”是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两制”则体现了策略的灵活性,是求大同,存小异,是对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创造性发展。1938年1月10日成立了华北敌后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会。其实也是山西省党统一战线的一个标志。
四、统一战线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
统一战线的主题就是大团结、大联合,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统一战线可以通过在社会各界中多做一些了解民意、理顺情绪、联络友谊、沟通思想等工作,使党和政府了解其他渠道不易掌握的社会信息和情况,听到不易反映上来的呼声和意愿,获得难以得到的建议和批评。统一战线汇集了各方面党外代表人士,他们在各自所联系的群众中具有共产党不可替代的影响力,通过他们去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可以有效地消除各方面不稳定因素。对实现我国的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阶级阶层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能够正确处理各种矛盾与分歧,协调各阶级利益关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反映他们的要求、维护他们的利益、尽量减少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和冲突。统一战线一贯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能够做到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因为统一战线成员中出现不同的意见和思想认识问题,就放弃对他们的团结,而是要对他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地反映社情民意,注意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减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实现利益上的共识,充分照顾同盟者利益。能够引导成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各种利益要求能够得到充分表达,广开思路、集思广益,最大限度的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坚持“以人为本”,如实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从而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团结合作的社会氛围。
五、统一战线必须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
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问题。在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中,农民是最主要、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础,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基本力量。毛泽东从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思想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思想。毛泽东指出:“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4]同时,他认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5]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实质的论断,从根本上奠定了在中国革命中建立工农联盟的理论基础。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总书记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毛泽东工农联盟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关于工农联盟的理论。邓小平在阐述统一战线性质时,首先强调了工农联盟在统一战线中的基础地位。1979年6月,邓小平在《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一文中指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广泛联盟。”[6]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工农联盟问题。1990年6月,江泽民《在农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工农联盟是我们国家政权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方针,也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7]¨以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工农联盟问题。在高度重视工农联盟问题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工农联盟的措施。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这是以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巩固工农联盟的重大战略决策。
从江泽民到总书记,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统一战线的重大发展,就是把新的社会阶层纳入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并把它作为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运用统一战线的方式,正确处理新的社会阶层问题。统一战线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着眼点并不仅仅限于这部分人本身,而是要着眼于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推动和实现全社会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和其他各阶层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依靠广大农民和广大知识分子,使工农联盟在新形势下切实得到巩固和发展,发挥他们在建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力军作用;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新的力量。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作为新的着力点,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使他们与其他社会成员和谐相处。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解决好这个课题,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六、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经验】推荐阅读: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有感范文11-11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资料三10-20
在纪念中国建党90周年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0-24
陆昊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06-13
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09-15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演讲赛稿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