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之词语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语文复习之词语(精选8篇)

中考语文复习之词语 篇1

闷热(mēnrè)

啜泣(chuòqì)头晕目眩(tóuyūnmùxuàn)

小憩(xiǎoqì)

伫立(zhùlì)

鹤(hè)唳(lì)

盘(pán)虬(qiú)卧(wò)龙(lóng)沟壑(gōuhè)

庞然大物(pángrándàwù)脊梁(jǐliang)

倔强(juéjiàng)

洗濯(xǐzhuó)玷污(diànwū)堕落(duòluò)

贪婪(tānlán)姊妹(zǐmèi)雏形(chúxíng)

禀告(bǐnggào)慧心(huìxīn)未(wèi)泯(mǐn)

执著(zhízhuó)猝然(cùrán)魅力(mèilì)

蹂躏(róulìn)愠(yùn)殆(dài)酝酿(yùnniàng)

黄(huáng)晕(yùn)

蓑(suō)抖擞(dǒusǒu)栀子(zhīzi)

栖息(qīxī)枯(kū)涸(hé)清冽(qīngliè)梦(mèng)寐(mèi)

竦(sǒng)峙(zhì)

骸骨(háigǔ)猛犸(měngmǎ)

一霎(yíshà)间(jiān)篝火(gōuhuǒ)喧嚣(xuānxiāo)

静谧(jìngmì)篡夺(cuànduó)螽(zhōng)斯(sī)

喙(huì)吮吸(shǔnxī)妒忌(dùjì)飞(fēi)甍(méng)

睥(pì)睨(nì)倏忽(shūhū)丫杈(yāchà)憔悴(qiáocuì)

缥缈(piāomiǎo)苦心孤诣(kǔxīngūyì)虐(nuè)杀(shā)怦(pēng)

脸颊(liǎnjiá)沐浴(mùyù)

鲛(jiāo)人(rén)女娲(nǚwā)

澄澈(chéngchè)汩汩(gǔgǔ)哞(mōu)

踉踉跄跄(liàngliàngqiàngqiàng)

孪生(luánshēng)遽(jù)髀(bì)骨(gǔ)骥(jì)

髻(jì)

贮(zhù)蓄(xù)炫耀(xuànyào)爵士(juéshì)迸溅(bèngjiàn)

挑逗(tiǎodòu)伶仃(língdīng)

瞬间(shùnjiān)绽开(zhànkāi)

土(tǔ)砾(lì)碣(jié)石(shí)狩猎(shòuliè)高(gāo)垣(yuán)

犄角(jījiǎo)

攥(zuàn)祷告(dǎogào)滑稽(huájī)咩(miē)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词语读音(初一年级下册)

挪窝儿(nuówōer)掸子(dǎnzi)栅栏(zhàlan)骊(lí)歌(gē)

讪笑(shànxiào)木屐(mùjī)环(huán)谒(yè)

泯(mǐn)然(rán)

澎湃(péngpài)哺育(bǔyù)炽(chì)痛(tòng)亘古(gèngǔ)

鞍(ān)鞯(jiān)辔头(pèitóu)

金(jīn)柝(tuò)

锲而不舍(qièérbùshě)迥然不同(jiǒngránbùtóng)门槛(ménkǎn)

深邃(shēnsuì)荒谬(huāngmiù)惬意(qièyì)粲(càn)然(rán)

嗔(chēn)视 妍(yán)惆(chóu)怅(chàng)曳(yè)拽(zhuài)

吞(tūn)噬(shì)雪(xuě)橇(qiāo)羸(léi)弱(ruò)

告(gào)罄(qìng)沮(jǔ)丧(sàng)砭(biān)骨(gǔ)窒(zhì)息(xī)

垂(chuí)蔓(wàn)呷(xiā)嘴(zuǐ)眼睑(yǎnjiǎn)抽搐(chōuchù)

驯良(xùnliáng)羁绊(jībàn)

遒劲(qiújìng)畸形(jīxíng)

相(xiāng)觑(qù)窘(jiǒng)苫(shān)蔽(bì)黠(xiá)

杳无音信(yǎowúyīnxìn)菜畦(càiqí)竹(zhú)筛(shāi)

倜(tì)傥(tǎng)斑蝥(bānmáo)臃肿(yōngzhǒng)伫立(zhùlì)

哽(gěng)住(zhù)钥匙(yàoshi)诧异(chàyì)

污秽(wūhuì)

可汗(kèhán)凫水(fúshuǐ)蹿(cuān)撮(cuō)桕(jiù)树(shù)

冗杂(rǒngzá)戛(jiá)然(rán)颦(pín)蹙(cù)呓语(yìyǔ)

盘(pán)盂(yú)对峙(duìzhì)

甜(tián)腻(nì)窥视(kuīshì)尻尾(kāowěi)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词语读音(初二年级上册)

荻(dí)港(gǎng)仄(zè)歪(wāi)烧灼(shāozhuó)匍匐(púfú)

瞥见(piējiàn)箱(xiāng)箧(qiè)杀戮(shālù)憧憬(chōngjǐng)

凹(āo)凼(dàng)黏性(niánxìng)尴尬(gāngà)冰(bīng)伛(yǔ)

愧(kuì)怍(zuò)噩耗(èhào)猝然(cùrán)诘问(jiéwèn)

吊唁(diàoyàn)金銮殿(jīnluándiàn)伧(cāng)俗(sú)簌簌(sùsù)

销声匿迹(xiāoshēngnìjì)蟾蜍(chánchú)腺(xiàn)繁衍(fányǎn)

归咎(guījiù)藩篱(fānlí)喷嚏(pēntì)囊(náng)豁然(huòrán)

垂(chuí)髫(tiáo)怡然(yírán)馨(xīn)案(àn)牍(dú)

箬(ruò)篷(péng)

糁(sǎn)篆(zhuàn)章(zhāng)矜(jīn)

眦(zì)妪(yù)溯(sù)荇(xìng)艨(méng)艟(chōng)

穹(qióng)毳(cuì)衣(yī)沆(hàng)砀(dàng)疟子(yàozi)

鼹鼠(yǎnshǔ)震(zhèn)悚(sǒng)蹒跚(pánshān)琐屑(suǒxiè)

骷髅(kūlóu)倾听(qīngtīng)轩(xuān)榭(xiè)镂空(lòukōng)

蟠(pán)龙(lóng)胚胎(pēitāi)臀(tún)褶皱(zhězhòu)俨然(yǎnrán)

矫(jiǎo)首(shǒu)椎(zhuī)髻(jì)素(sù)湍(tuān)僦(jiù)赁(lìn)

侯(hóu)骑(jì)飒(sà)中考语文总复习之词语读音(初二年级下册)

绯红(fēihóng)不逊(búxùn)诘(jié)责(zé)庶(shù)

磨蹭(móceng)蜷(quán)发(fā)禁锢(jìngù)锃亮(zèngliàng)

捻(niǎn)锦(jǐn)簇(cù)朔(shuò)方(fāng)凛冽(lǐnliè)

皓(hào)月(yuè)翡翠(fěicuì)

执拗(zhíniù)馈赠(kuìzèng)

璀璨(cuǐcàn)翱翔(áoxiáng)纤细(xiānxì)咫尺(zhǐchǐ)

相形见绌(xiāngxíngjiànchù)深邃(shēnsuì)和煦(héxù)

吞噬(tūnshì)裸露(luǒlù)媲美(pìměi)挑衅(tiǎoxìn)

收敛(shōuliǎn)啮(niè)齿(chǐ)笃信(dǔxìn)狩猎(shòuliè)

缄默(jiānmò)众目睽睽(zhòngmùkuíkuí)哂笑(shěnxiào)履行(lǚxíng)

蹲(dūn)踞(jù)忌讳(jìhuì)苋菜(xiàncài)

招徕(zhāolái)

囿(yòu)于(yú)馄饨(húntun)秫秸(shújiē)甘(gān)醇(chún)

发(fā)蔫(niān)急(jí)湍(tuān)轩(xuān)邈(miǎo)鸢(yuān)

飞(fēi)戾(lì)天(tiān)汲(jí)祗(zhī)骈(pián)负(fù)箧

(qiè)曳(yè)屣(xǐ)烨(yè)然(rán)踌(chóu)躇(chú)怡(yí)然(rán)

悄(qiāo)怆(chuàng)幽(yōu)邃(suì)谪(zhé)

呷(xiā)觥(gōng)筹(chóu)

阴(yīn)翳(yì)走(zǒu)砾(lì)游(you)堕(huī)金(jīn)樽(zūn)

布(bù)衾(qīn)

掣(chè)解剖(jiěpōu)文绉绉(wénzhòuzhòu)颔(hàn)

脂粉(zhīfěn)奁(lián)驰骋(chíchěng)稽首(jīshǒu)罪孽(zuìniè)

大厦(dàshà)

隔阂(géhé)挑剔(tiāotī)箪(dān)觞(shāng)

樯(qiáng)楫(jí)伛(yǔ)偻(lóu)倩(qiàn)浃(jiā)坳(ào)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词语读音(初三年级上册)

妖娆(yāoráo)留(liú)滞(zhì)栖息(qīxī)赦(shè)

旁(páng)骛(wù)承(chéng)蜩(tiáo)亵渎(xièdú)

强(qiáng)聒(guō)诅咒(zǔzhòu)睿智(ruìzhì)

恪(kè)尽(jìn)职守(zhíshǒu)颓废(tuífèi)扶掖(fúyè)

枘(ruì)凿(záo)猹(chá)颧骨(quángǔ)髀(bì)骨(gǔ)

恣(zì)睢(suī)拮据(jiéjū)牡蛎(mǔlì)诃(hē)

抽噎(chōuyē)狡黠(jiǎoxiá)吹毛求疵(chuīmáoqiúcī)

尴尬(gāngà)嗔怒(chēnnù)恁(nèn)地(dì)忒(tè)

面面相觑(miànmiànxiāngqù)庖(páo)佯(yáng)谮(zèn)

麾(huī)军(jūn)带(dài)挈(qiè)腆(tiǎn)绾(wǎn)

锭子(dìngzǐ)腻烦(nìfán)佣(yōng)耕(gēng)罾(zēng)

忿(fèn)恚(huì)蕲(qí)怫(fú)然(rán)免(miǎn)冠(guàn)

徒(tú)跣(xiǎn)缟(gǎo)素(sù)沔(miǎn)甲(jiǎ)胄(zhòu)

崩(bēng)殂(cú)陟(zhì)罚(fá)臧(zāng)否(pǐ)裨(bì)

夙(sù)夜(yè)攘除(rǎngchú)脉(mò)脉(mò)擎(qíng)

貂裘(diāoqiú)舴(zé)艋(měng)炙(zhì)饷(xiǎng)田(tián)

缫(sāo)车(chē)兜(dōu)鍪(móu)萦(yíng)纡(yū)佝偻(gōulóu)

腻(nì)忐忑(tǎntè)幢(zhuàng)秕(bǐ)谷(gǔ)别墅(biéshù)

褴褛(lánlǚ)捻(niǎn)鳞次栉比(líncìzhìbǐ)

锲(qiè)而(ér)不(bù)舍(shě)

诓(kuāng)攥(zuàn)侥(jiǎo)幸(xìng)鳏(guān)谏(jiàn)

雎(jū)鸠(jiū)咨(zī)诹(zōu)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词语读音(初三年级下册)

荇(xìng)藻(zǎo)

蝼蚁(lóuyǐ)蜗(wō)行(xīng)

虔(qián)信(xìn)慰藉(wèijiè)鸟瞰(niǎokàn)黝黑(yǒuhēi)

阔绰(kuòchuò)羼(chàn)水(shuǐ)魁梧(kuíwú)胚(pēi)子(zǐ)

伶俐(línglì)擀(gǎn)驾驭(jiàyù)拗(niù)

荣膺(róngyīng)

坍塌(tāntā)燕(yàn)啭(zhuàn)埋怨(mányuàn)吮吸(shǔnxī)

粗糙(cūcāo)舐(shì)

挟(xié)卷(juǎn)枭(xiāo)鸟(niǎo)

云翳(yúnyì)受(shòu)戮(lù)踝骨(huáigǔ)紊乱(wěnluàn)

万籁俱寂(wànlàijùjì)沉湎(chénmiǎn)吝啬(lìnsè)愤懑(fènmèn)

簌(sù)臆测(yìcè)

馈赠(kuìzèng)

豁免(huòmiǎn)癖性(pǐxìng)

万恶(wànè)不(bú)赦(shè)砥(dǐ)柱(zhù)遍(biàn)稽(jī)

挠痒(náoyǎng)

呓语(yìyǔ)打盹(dǎdǔn)猝(cù)阴霾(yīnmái)

袅袅(niǎoniǎo)蹑手蹑脚(nièshǒunièjiǎo)蓦然(mòrán)

翘首(qiàoshǒu)

山麓(shānlù)涟漪(liányī)虔诚(qiánchéng)按捺(ànnà)忏悔(chànhuǐ)

羹(gēng)

醴(lǐ)泉(quán)鸱(chī)孚(fú)箕(jī)畚(běn)

龀(chèn)穷(qióng)匮(kuì)邈(miǎo)汉(hàn)羁(jī)旅(lǚ)

窈(yǎo)窕(tiǎo)寤(wù)寐(mèi)蒹(jiān)葭(jiā)溯(sù)洄(huí)

跻(jī)

舜(shùn)拂(bì)士(shì)

蹴(cù)尔(ěr)

踱(duó)攫(jué)取(qǔ)袅(niǎo)娜(nuó)圉(yǔ)

诎(qū)谤(bàng)厝(cuò)

中考语文复习之词语 篇2

考点分析

小说考查着重围绕小说的体裁特点进行考查,具体说就是从人物以及人物的语言、表达技巧、情节、环境等方面设题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题型分类

一、分析综合——重点分析作品的结构,情节的把握,主题的概括。

1.寻找线索

线索是连接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常见的线索有:人线、事线、物线、情线、时间线、空间线。如山西省《唐家寺的雨伞》中以雨伞为线索,广东省的《词典的故事》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孔乙己》则以“我”这个人为线索。

2.辨析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鉴赏结尾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不仅在意料之外,同时又在情理之中。

3从主题上看,揭示事情的真相,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3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阅读这样的小说,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1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2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3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情节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4.对主旨的把握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再者,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通过 ____ 事表达一种 _____ 现象(思想、品格)。还有一种情况是: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二、鉴赏评价——重点分析词语的理解,人物的刻画,环境的作用。

1.题目含义的分析

题目是文眼,其作用不言而喻,主要有以下几点:

1点明中心,如大连市《冰冻百合》、锦州市《高等教育》。

2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如《冰冻百合》、河南的《六个馒头》。

3本文的线索,如山西省《唐家寺的雨伞》。

4主要人物,如鲁迅的《孔乙己》。

5主要内容,如临汾的《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此知识点在湖南益阳的《白蝴蝶花》中就考查到。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3.人物形象的刻画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1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2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描写主人公。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老板的描写正烘托了“旧毡帽”的悲惨命运。3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从而准确把握形象的性格特征和这一形象所反映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4.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但是我们的考查往往是以自然环境的描写为主,并且是屡考不衰的知识点,它在小说中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其作用一般有:

1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开头的“我”回故乡的一段凄凉的景物描写。

2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心情。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对“炎热”和“暴雨”的描写就突出了祥子的坚韧性格和悲惨命运。

3推动情节发展。如云南省的《你遗失了感动了吗》中第20题。

4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5为下文所写内容做铺垫。

6以优美的景物来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以恶劣的环境来刻画人物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

而社会环境主要就是指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

三、探究归纳——重点分析作品的内涵,创意的解读,个性化的表达。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小说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态度的。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往往能够发掘出作品不同的意蕴;从作品的不同价值角度也可分别挖掘其社会意义和文学艺术意义。另外,从作品本身所发掘出的意蕴,与联系作者思想经历、作品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各方面所发掘出的意蕴也会有所不同。

2.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就是鼓励读者有所创新,有所发现,使阅读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也使解读活动全面、深刻而充满智慧,从而多角度地认识作品的不同内蕴。由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审美趣味等不同,对具体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独特解读,不存在唯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方面、角度。但要注意的是,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都要建立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而且这种解读要合情合理,能自圆其说,不可胡乱解读。注意是“个性化”而不是“自由化”。

3.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中考语文复习之词语 篇3

心窗里没亮起一盏灯,就没有敬畏之心。大无畏地毁掉人间的种种美好,无情地践踏良心的底线,正所谓,越堕落越快乐。

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多么可怕!

当务之急,是在国人的心头,挂一盏灯,亮堂自己,温暖他人!心窗无灯,阴暗横行,自是罪恶衍生,荒诞迭出。个个都利己为己,毁灭之剑却直指整体。

像瑞典人那样点一盏窗灯,我们在自己心窗,也点亮一盏灯,为他人送去温暖和祝福,哪怕身处无光之地,定会全身透亮,温暖如春。请给心窗点一盏灯,为人处世光明磊落,为自己积福赢利的时候,也在为他人和子孙积德行善。

给心窗点一盏灯,和暖的光一丝丝地亮起,钟灵毓秀,百世流芳。

(陈志宏《给心窗点一盏灯》)

问题:选文结尾“给心窗点一盏灯”中“灯”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

刚开始的时候,雪花是猫着腰,蹑手蹑脚着来的,似乎要给你某种惊喜。待你敞开了门扉和胸怀欢迎她的时候,她已经开始不拘小节,大摇大摆起来了。这正是她可爱的地方,多大的雪都不会恼了我。不管什么时候,在我眼里,飘舞的雪花都是数之不尽的好消息。我相信她是春天的邮戳,她贴着我的额头,附着我的耳畔,与我耳鬓厮磨,转瞬间便融化了。雪花匆匆地来去,只为提醒我,春天的幕布已经拉开,准备好你的节目了吗?

(朱成玉《雪花,春天的邮戳》)

(1)下面一段话中的两个加点的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刚开始的时候,雪花是猫着腰,蹑手蹑脚着来的,似乎要给你某种惊喜。待你敞开了门扉和胸怀欢迎她的时候,她已经开始不拘小节,大摇大摆起来了。

答:

(2)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邮戳”一词,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

3.下面文段中的“白蝴蝶”是指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蚕豆花就这样声势浩大地占领了整个坝子。在亮晃晃的阳光下,在翻飞的椭圆形绿叶上,飞动的全是白蝴蝶,紫黑的圆点,在翅翼上一闪一闪。

(原因《古道上的蚕豆花》)

答:

4.下面文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海棠花没有媚人的香,但这不妨碍我将自己融进她虚幻的香氛里。我安静地坐下来,与她长久对视。我想,如果我是一株植物,如果“焦枯”跋扈地定义了我的枝干,我还会葆有开花的心志吗?明知凋零就潜藏于日后的某一个时刻,我还会抗逆着令人畏缩的萧疏,毅然向世界和盘端出我丰腴的锦灿吗?

(张丽钧《海棠花在否》)

答:

5.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答题。

父与女

张秀亚

为翻寻一件秋衣,无意中又在箱底看到了那条围巾,那是用黑色绒绳结成的,编织着宽宽的条纹……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

很多年前了,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父亲自故乡赶来校中看我。

外面飘着雪,将窗外松柏,都渐渐砌成一座银色的方尖塔,那细弱树枝,似又不胜负荷,时有大团的积雪,飞落而下……随了那苍老的声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画——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脊,艰难而吃力地,在凝冻了的雪地上,一步一滑地踏着一辆残旧的自行车……62岁的父亲,竟想踏自行车走六百里的路来看我……

父亲自衣包中取出我最爱吃的故乡的名产——蜂糕,拿起一块,放在我的面前,又摆到我的手上。当时,也许是我的虚荣造成了我的腼腆吧?对着这故乡土物,好像有什么鲠在喉,竟无法吞咽,只和父亲说了一句:“我拿回宿舍慢慢地留着吃吧,天快黑了,我去拿书包,顺便请个假到旅舍去看母亲!”

到了旅舍,母亲正在窗前等候着我们。我絮絮地向母亲诉说着学校的生活,父亲只在一旁翻看着我书包里的书稿,好像希望凭借了它们,来了解这逐渐变得古怪而陌生的女儿……

半晌,父亲放下了书,吸了一口烟,他嗫嚅着似乎要说什么话,却又在迟疑着:

“阿筠,你在同学中间,也有什么比较好的朋友吗……我是说……”

“没有,谈这个做什么,我要读一辈子书!”没等他说完,我便悻悻地打断了他的话头。

翌日天色微明,我便匆忙地整理好书包,预备赶回学校去听头一堂的文学史,父亲好似仍觉得我是个稚龄的学童,一手摸着花白的胡须:

“阿筠,我送你去搭电车!”

北国的冬晨,天上犹浮着一层阴云,雪花仍然在疏落地飘着……路上,父亲又似想起了什么:

“阿筠,我和你母亲自故乡赶来看你,你也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如果同学中有什么要好一点的朋友,你莫太孩子气,也莫太固执,告诉你的母亲同我,我们会给你一点意见,对你总是有益的呵,傻孩子……”

我气恼地歪过头去:

“没有就是没有!”

一路电车终于叮咚地驶来,打破了这窘迫的场面,我方才预备跳上车去,父亲忽地一把拉住了我:

“你不冷吗?”说着,那么匆遽地,自他的颈际一圈圈地解开那长长的黑色围巾,缠在我的颈际。

我记得那天我着了一件深棕色的呢大衣,镶着柔黄的皮领,那皮毛颜色,直似三月的阳光,又美丽,又温暖。但是,父亲却在那衣领外面,仍为我缠起那厚重的毛围巾,直把我装扮成南极探险的英雄了。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一抬头,车窗外,仍然瑟瑟地站着那个头发斑白的老人,依旧在向我凝望,雪花片片的飞上了那光秃的头顶,同那解去围巾的颈际……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我那围巾上,自父亲颈际带来的雪花,开始消融……我那只手,立时麻痹般的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endprint

我一直不曾回答父亲的问题,只固执而盲目地,将自己投入那“不幸婚姻”的枷锁,如今落得负荷了家庭重载,孤独地颠簸于山石嶙峋的人生小径,幸福婚姻的憧憬,如同一片雪花,只向我作了一次美丽的霎眼,便归于消融……

那黑毛绳的围巾,如今仍珍贵地存放在我的箱底,颜色依然那么乌黑光泽,只是父亲的墓地,却已绿了几回青草,飞了几次雪花……

抚摸着那柔软的围巾,我似乎听到一声衰老而悠长的叹息!

(摘自《读者》2012年第6期,有删改)

(1)文章第三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砌”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外面飘着雪,将窗外松柏,都渐渐砌成一座银色的方尖塔,那细弱树枝,似又不胜负荷,时有大团的积雪,飞落而下……

答:

(2)文中倒数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只是父亲的墓地,却已绿了几回青草,飞了几次雪花……

答:

6.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写在秋叶上的诗行

张丽钧

①清秋的早晨,我被一声陌生的鸟啼惊醒。这是一个美好的提醒。我决定即刻起床,带着单反相机去树林里走走。

②笨重的相机,往往使我在有机会去远方亲近美景时,掂量半天复又放下;而一旦用轻巧的“傻瓜”将一切人与物都毫无悬念地拍成了傻瓜时,才又懊悔自己不该贪图轻省放弃那台笨重的单反。

③单反在肩,我跟自己说,嗯,今天,那些叶子或红或黄的树们有福了,我将尽心为伊们照像,誓将伊们拍出明信片的效果。

④拖扯着一缕缕白气,应答着秋风凛冽的问候,我来到了这片藏于城市腹地的树林的边缘。

⑤我惊呆了——昨夜白露凝霜,树们仿佛接到了通知一般,毫不珍惜地将好端端的叶子赌气般地抛掷了,且这场酣畅淋漓的“批量抛掷”仍在进行中!我想象中那一树树丰腴的、或红或黄的叶子映着蓝天的景象已经被上帝收走,剩给我的,是脚下的斑斓叶毯,是林间的万叶飘飞。

⑥我的镜头里一派动感。

⑦怎么也想象不到,脱卸,在这一刻竟显得如此庄严,如此美丽。悬铃木阔大的掌状叶片次第飘摇而下,当一个边缘略显残损的手掌终于在最低处触到地上的另一个残损的手掌时,我感觉它们分明互击了一下,亲切地互道了一声“嗨——”;槐树大把大把地撒下它椭圆形的小叶片,它们的颜色还那么绿,似乎还可以在枝头撑一阵子,但我似乎听见它们说:为什么非要挨到枯黄那一天呢?这会儿跟大家一起走不是很好吗;合欢树的羽状叶片脱卸得最为彻底,它们好像商量了一下,立刻达成共识——抽身离去,将舞台留给会摇铃的片片豆荚,豆荚们擅长吟诵秋日诗章呢;银杏树叶的飘零最富美感,娇黄的扇形叶片追逐嬉戏着飘落,大概,连那放飞了它们的银杏树都会忍不住忘情俯身欣赏这美丽的时刻吧?我想,这也正是银杏树越抛撒越起劲的缘由了……

⑧扬弃得这样彻底,从没有想过留存一些儿供自己在寂寞寒冬里私享。那焦枯了也不肯脱落的叶子,一律长在丧失了脱卸功能的死枝上;而有感知的树,无不在争分夺秒地向大地寄送彩笺与尺素。

⑨对那些执拗地披一身老绿越冬的松柏,我突然萌生出了蔑视的心。

⑩新鲜的落叶,为大地铺了一张花色繁复的毯子。我小心翼翼地坐在毯子的一角,一张张翻看新拍的照片。当我放大一根玉兰树的枝条时,我发现那上面端坐着两个猴头样毛茸茸的“花芽”——居然,它们这么早就启程了,为了明年春天的那一场炫然登场,它们要长跑漫漫一冬。

(1)文章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中加点的“抛掷”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分析。

答:

(2)文章第⑧段中,“扬弃”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而有感知的树,无不在争分夺秒地向大地寄送彩笺与尺素”中“寄送”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中考语文复习之词语 篇4

考纲解读

试题探析

(一)真题呈现

1.(2015·广东省)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C.“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D.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2.(2014·广东省)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民不厌其烦。....D.“光盘行动”“十面霾伏”等词语从众多网络新词中脱颖而出,获评2013十大新词语。....3.(2014·广东考纲样题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________出光彩。②传统书信________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③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________了无尽的力量。A.散发 承载 凝结

B.焕发 承载 凝聚 C.焕发 承担 凝结

D.散发 承担 凝聚

(二)综合探析

2014—2015年广东省中考词语运用题的特点

知识解说

(一)词义和语境

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称为单义词,如小轿车、松树、欧阳修、原子、克隆等。不过,汉语中的单义词比较少。更多的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联系的意义,称为多义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的是最初的意义,叫本义;有的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有的引申义是通过比喻的方式产生的,称为比喻义。如“包袱”一词,本义指包衣服等东西的布,引申义是用布包起来的包儿,比喻义是指某种负担。

词语在语句中出现,出现在它前面或后面的其他词、短语、句子,是该词语的“上下文”或语境。语境对词语的意义起限制作用。在词语使用时应注意:

1.虽然多义词有诸多意义,但在具体语境中却只能呈现一种意义,否则就会出现歧义。例如“自然”是个多义词,有“天然,非人为的”“不勉强,不拘束”“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当然”等义项,但在“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的语境中只适用“当然”这个意义。

2.有些词语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境会赋予该词临时的意义。例如“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中的“热烈”常用于形容人的心理,指“情绪高昂、兴奋激动”,在此语境中则带上了“热情四溢”的临时意义。

掌握了以上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使用词语或准确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

(二)成语 1.成语特点

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有以下特点:①结构定型,不能拆开使用。②意义整体,不能拆解。③形成的历史性,大多来自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和古典文学作品等。④字数限定,多为四个字,只有极少数少于或多于四个字。2.成语误用

①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有些成语中的语素,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比喻意义等,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义或字面意义去解释。例如:成语“一文不名”中的“名”是“占有”的意思;“名不副实”中的“副”是“相称”的意思;“凤毛麟角”的字面义为凤凰的毛、麒麟的角,但实际上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才或事物”。如果理解错了,使用自然会错。

②用错对象:即因不能准确把握成语固定的使用对象、范围而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如果把握不准,就会误作它用。例如“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倚马可待”“行云流水”“脍炙人口”“洛阳纸贵”“不落窠臼”等只能用于形容文学才能突出;“鳞次栉比”“美轮美奂”只能用于描述建筑物„„ ③褒贬颠倒

很多成语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运用时要注意目的、场合、对象。赞扬、夸奖的时候要用褒义成语,贬斥、批评的时候要用贬义成语。命题者往往故意褒词贬用、贬词褒用。例如: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句中的“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是贬义词。④不合语境

使用成语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与语境不合,会造成误用。例如: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句中的“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和事”,句中说挪威队已经是上届的,表现十分出色,再用“刮目相看”,显然不合语境。⑤谦敬错位

谦词,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用于自己。敬词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只能对他人。成语运用中,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例如: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句中的“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别人的敬意,用在“我”的身上,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⑥前后重复

前后重复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自身的含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经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重复啰唆。例如:劳苦大众民不聊生、百姓生灵涂炭、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山冈和田野上到处都是漫山遍野的果树林、说话音量大,声如洪钟、一天天地日臻完善、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众多的莘莘学子、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目前当务之急等。

(三)近义词 1.近义词特点

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宽敞”与“宽阔”等。汉语中的近义词非常丰富,精心选用,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但不仔细辨别词义上的细小差别,也会导致误用。2.近义词辨析

①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如: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__________(称奇 称道)的事。

分析:“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称奇”比“称道”语义重。经过比较,这里用“称奇”最恰当。

②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例如:“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目前 日前)仍在修复当中。

分析:“目前”指说话的时候,“日前”指几天前。这里指直到说话的时候“仍在修复当中”,因此用“目前”。

③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例如: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馈赠 捐赠)的历史画上了句号。分析:“馈赠”是赠送(礼品),“捐赠”是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这里“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是赠送物品给政府,因此用“捐赠”。

④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例如: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该 本)病。

分析:“该”是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语。

⑤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例如: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 编造)的规律。

分析:“臆造”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编造”: 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②凭想象创造;③捏造。“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因此应该选用“臆造”。⑥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例如: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适当“新发现”

(涵盖 囊括)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

分析:“涵盖”是包括,包容;“囊括”是把全部包罗在内。这里“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从搭配关系来看,应该用“涵盖”。

(四)同音词 1.同音词特点

同音词指的是词的读音(声、韵、调)完全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词。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同形的同音词,如“打毛衣”的“打”和“打今天起”的“打”;另一类是异形的同音词,如“保鲜”和“保先”“反应”和“反映”等。2.同音词运用

同音词只是读音相同,而意义则完全不同,甚至毫无关联,运用时要特别注意分辨语境、场合、对象、词义等。例如“度过”和“渡过”:“渡”的本义是“横过水面”,如“渡河、渡江”,也可引申为“由此到彼”,如“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等。而“度”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由此到彼”“过”的意思,但专指时间,如度日、欢度春节、度假、虚度光阴等。

(五)词语色彩 1.词语色彩特点

词语色彩一般指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

词语的语体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词的语体倾向、特征。一般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口语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平易朴素;书面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如“小气”“哥们”“溜达”具有口语语体色彩;“吝啬”“造诣”“苍穹”具有书面语体色彩。口头语常用于日常生活的谈话,比较随意;书面语常用于书面写作和庄重场合。当然,也有既用于书面语也用于口语的词,叫通用词,词汇中大部分都属于通用词。

词语的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主要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如“纯洁”“高尚”“坚韧”“刚强”“淳朴”“谦逊”等;贬义词是指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如“毒辣”“卑鄙”“愚蠢”等;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的感情色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如“发动”“保护”“结果”“害怕”等。2.词语色彩运用(1)语体色彩

首先,要看文章的体裁和具体内容。议论文,语体比较庄重、谨严,应多用书面语;记叙性的文章,语体比较生动活泼,就可适当运用口语词。

例如:孟子是“亚圣”,从学问渊源上讲,他也算是孔子的嫡传,这正统地位,连唐代韩愈都不敢有任何微辞。(“嫡传”“微辞”都是书面语,用在这里显得庄重。)

其次,要看场合。例如,外交场合往往谈及国家和民族的重大事项,要讲究礼仪,所以,语言往往比较庄重典雅,常用“会见”“接见”“谒见”“拜见”等。

有些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类文体。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就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2)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爱憎感情和褒贬评价。使用词语,特别是使用同义词,不仅要弄清词的意义,对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还要分清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用。3.备考事项

重点关注同义词、近义词(包括成语)的运用。例如“鼓励”和“怂恿”是同义词,但“鼓励”意在勉励人做好事,是个褒义词,“怂恿”意在挑动人做不好的事,是个贬义词。下面各组同义词或近义词,前面的都带褒义,后边的都带贬义。理想——妄想 揭发——告密

领袖——头子 赞扬——吹捧

果断——武断 团结——勾结

有些成语也带有褒、中、贬色彩,如使用不当,也属语病。例如“国外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消息真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句中的“耸人听闻”的意思是夸大或者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在此语境中意义和感情色彩都不当。

(六)关联词语 1.关联词语特点

关联词语是指在语句中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如“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多用在复句中,表示分句之间的关系,一般有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和假设关系等。2.关联词语运用

常用关联词语简表和使用举例(见九年级上册课本后的附录)

强化训练

(一)判断词语运用对错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马航失联事件牵动亿万民众的心,人们在心中为失联人员默默祈祷。..B.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的降落的瞬间„„ ..C.众目睽睽的世界杯足球赛在人们的期盼中拉开帷幕。....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B.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C.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和简洁优雅的意义之美。....D.宽甸河口的上万株桃树,妖娆多姿,栩栩如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 ...B.“2014年放假安排”高居百度热词排行榜首,假日安排引发了专家、网友和社会公众的“吐.槽”和“自嘲”。.C.为观看《抗战英烈事迹展》,同学们趋之若鹜,提前半个小时进入了展厅。....D.“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些铿锵有力的表态,体....现了中央打击腐败建设廉洁政府的决心和态度。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海交会整合了两岸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了双赢。..B.正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C.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D.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学生需要广阔的视野,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文化活动,这样才能开卷有益。....B.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C.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D.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包含有一种新的东西。....B.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C.斯文·赫定坐着船兴味索然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D.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小区保安的盘问,作案后的小偷义愤填膺,反应相当激烈,然而,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束....手就擒。

B.第一回合取胜后,丁辉同学没有自满,决心卷土重来,拿下第二回合,直到夺取最后的胜利。....C.“成乐高铁”一旦开通,那么在乐山,水运的顺畅与高铁的快捷相得益彰,这将大大提升....乐山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D.在激烈的辩论场上,正方第四辩表现出色,屡次在关键时刻妙手回春,扭转局面,为本队....的获胜作出了主要贡献。

8.下列加点的词语或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来越南在对我国西沙群岛问题上小动作不断,其手段之卑劣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B.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表演了自己准备的精彩节目,不论是吹拉弹.........唱,还是舞蹈小品都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C.2013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D.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拆迁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B.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C.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D.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C.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二)判断准确选用词语

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南岸。

② 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③ 上帝久久地伫立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

④ 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和认真。

A.渡过 肃穆 凝视 专注

B.度过 肃静 凝望 专心 C.度过 肃静 凝望 专注

D.渡过 肃穆 凝视 专心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 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着周围的一切。② 物候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③“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A.覆盖 观察 根深蒂固

B.笼罩 观察 坚不可摧 C.笼罩 观测 根深蒂固

D.覆盖 观测 坚不可摧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不要,也不要说自己没有才能,是你自己荒废了你的天赋。正确地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不懈地往下走,它会有荆棘,同样会开出鲜花。A.怨声载道 审视 必须 而 B.怨天尤人 审查 必须 但 C.怨声载道 审查 必然 而 D.怨天尤人 审视 必然 但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而且我的心里一直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

②宇宙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③到了秋天,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了。A.训诫 创造 销声匿迹

B.训斥 创作 销声匿迹 C.训斥 创造 杳无音信

D.训诫 创作 杳无音信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公益与每个人。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你没有亿万身价,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捐赠一本书,提供一份午餐,甚至转发一条微博,爱心就在你我之间。A.休戚相关 因为 所以 传递 B.休戚相关 即使 也 传承 C.息息相关 即使 也 传递 D.息息相关 因为 所以 传承

6.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 我们外出旅游的时候,要带好自己(必需、必须)的生活用品。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启事、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③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变幻)。

④“老虎”和“老鼠”一起打,(反应、反映)出我们党反腐倡廉的决心。A.必需 启事 变幻 反应

B.必须 启示 变换 反映 C.必须 启事 变换 反应

中考语文复习之词语 篇5

姓名

一、选择正确的词填在()里:

只 条 朵 堆 头 个 颗 棵 件 道 座 块 片 群把面台

一()牛两()羊一()小河一()白云一()沙子一()人两()星星 十()小树几()野花 一()木船几()衣服三()苹果一()桥一()田一()树林一()大山一()红花一()彩虹 一()电视 一()雨伞六()鱼几()树叶一()红旗

二、反义词练习

1、读读下面的反义词

大——()多——()上——()出——()白——()有——()左——()天——()去——()远——()冷——()去——()晚——()开——()前——()长——()东——()高——()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反义词划上“)里。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太阳大,地球小,地球围着太阳跑。()----()

(4)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晚上,从西方落下去。

2、读一读,在()里填上序号

①又高又大②闪闪发亮③很多很多④漂漂亮亮⑤大火球⑥越来越红 校园里有一排()的松树。天上的星星()。过年了,小家打扮得()。操场有()的同学。

中考语文复习之词语 篇6

________古诗词赏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考试范围。

2、明确中考考点。

3、熟悉常考题型。

4、掌握答题技巧。

5、提升赏析能力。教学步骤:

一、告知【考查内容】 1《次北固山下》(王湾)2《赤壁》(杜牧)3《使至塞上》(王维)4《归园田居》(陶渊明)5《春望》(杜甫)6《过零丁洋》(文天祥)7《己亥杂诗》(龚自珍)8《望岳》(杜甫)9《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0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1《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12《渡荆门送别》(李白)

二、考点梳理(设题角度):

1、感知主要内容

2、揣摩重点词句

3、体会作者感情

4、把握写作特色

三、【指点迷津】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1、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四、【链接中考】

一、(2006年盐城中考)

渡荆门送别 李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从品味语言、情感表达两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可以抓住“随”、“入”、“飞”、“生”等字进行赏析。第(2)题则结合诗歌的标题与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以看出诗歌流露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故乡的流水也似乎变得多情善感起来。

答案:(1)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2)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例二、(2006年扬州中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方面考查学生。第(1)题扣住“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第(2)题“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次北固山下》《赤壁》《使至塞上》的赏析。

2、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掌握答题技巧。教学步骤:

一、独立完成三篇赏析:

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这首诗写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4)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1、D;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3、“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5、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2、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__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_______________。诗人杜牧和_________

合称“小李杜”。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案:

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2分,每对一处给1分)

3、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2)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答案:

1、B

2、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3、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二、交流学习成果。

三、总结答题技巧。

四、对有关内容进行记忆、理解、消化。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归园田居》《春望》《过零丁洋》的赏析。

2、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掌握答题技巧。教学步骤:

一、独立完成三篇赏析: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选出表述不恰当的一句()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

(3)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倾向?

(4)赏析“带月荷锄归”一句(结合本诗说说陶诗的风格)

答案:1、C;

2、归隐之心愿(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厌恶官场、喜爱田园(颇为无数仕途不顺的文人欣赏);

4、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这是一幅多美的月夜归耕图。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语言平淡而又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风格)

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_______”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_______”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答案:

1、破、深

2、望(1分)山河 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3、忧国思家

4、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1分)“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1分)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3)反复诵读最后一联,体会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4)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答案: 1.(1 分)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儒家经典(1分)

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

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

4、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再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2分,意近即可。)

二、交流学习成果。

三、总结答题技巧。

四、对有关内容进行记忆、理解、消化。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己亥杂诗》《望岳》《天净沙·秋思》的赏析。

2、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掌握答题技巧。教学步骤:

一、独立完成三篇赏析: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2)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①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②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

答案:

1、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2、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言之有理即可)②略(言之有理即可)

3、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分)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2分)

答案: 1.(2分,每处1分)望 高大雄伟

2、(2分)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计2分;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

3、(2分)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思相近计2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品读《天净沙·秋思》 , 填空答题。(5 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答案:

1、“秋思之祖 ” 思乡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2、C

二、交流学习成果。

三、总结答题技巧。

四、对有关内容进行记忆、理解、消化。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山坡羊·潼关怀古》《渡荆门送别》的赏析。

2、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掌握答题技巧。教学步骤:

一、独立完成三篇赏析:

1、读下面的诗,完成1—6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2)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分)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

1、C

2、答题要点: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评分标准:2分,每点各1分,意对即可。

3、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暗示贬谪时间太久。

4、(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这两句诗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6.答题要点: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评分标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4、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感。

参考答案:

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二、交流学习成果。

三、总结答题技巧。

中考英语复习之我见 篇7

一、制定复习教学计划,细心钻研教材与“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所以在进入总复习前教师就要潜心钻研“课程标准”,要准确把握中考考点,就要紧扣“课程标准”,然后根据它对考生所学语言知识的要求及语言运用能力中听、说、读、写的各种技能的具体要求,联系我们的教材,制定出总的复习教学计划。也就是依“纲”靠“本”,温故知新。

二、以课本为主,梳理教材,侧重单词、词组、句型的复习

1.复习课本,夯实基础。中考试题虽然越来越灵活,但依然注重基础性,突出实用性,依然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查,因此,课本是培养学生听、 说、读、写能力最好的复习资料。但回归课本并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要将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渐形成体系。

2.侧重单词、词组、句型的复习,强化记忆。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不懂的单词、词组,“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掌握词汇必要,但要记忆这么多的单词、词组也不是件易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检验学生掌握的程度,如听写、 小测、竞赛、造句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增强记忆,如:词性转化法(例:care———careful———carefully),构词法( 例:work——worker,polite—— impolite), 联想法( 例:find—— discovery———invent)等。对于词组可以用归纳法(例:look at,look after,look up,look like,look the same…),同义词、反义词法(例:turn on———turn off, turn left———turn right,at last———at first…),对于句型可以归纳些典型、通用的句子让学生背诵、默写。

在这一复习过程中,教师也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如: (1)对单词、词组、句型进行听写或小测。 (2)根据复习内容,做些适量、难度适中的配套练习。(3)定期考试,复习完一部分后进行阶段性测试。

三、专项训练,辅以语法复习,加深理解

结合中考题型,对听力、单项选择、 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口语运用、任务型阅读、书面表达等进行专项训练,并把重点放在学法指导、答题技巧的点拨上,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各个题型的特点,强化分类练习。

1.听力: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科学训练,掌握一定的听力技能、技巧。听力训练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听音模仿朗读、听音后复述和边听边写等。但无论是多么好的方式、方法,多么行之有效的技能、 技巧,都需要持之以恒地去练习才会有效果。总之,多听、多读、多运用,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语言应用的综合能力。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1)听前快速浏览题目和选项,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2)听关键词。(3)适当做记录。

2. 选择填空:这一部分考查的内容丰富,涉及词汇、句型、固定搭配、口语交际和逻辑常识等,注重试题设置语境,注重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考查,淡化对语法知识机械记忆的考查,所以,学生要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做过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搞懂每一题的每个知识点。

3.完形填空:这一题既能检测学生对单词辨析、搭配、惯用法及语法的掌握, 又能考查学生篇章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越是难的我们越要攻克它。那么,我们在复习阶段要进行强化训练,同时总结做题经验,遵循整体理解的原则,切勿脱离原文,想当然做题。尽量让学生养成先通读全文,领悟大意,再选答案,最后复核的习惯。坚持保质保量地一天做一篇, 我们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阅读理解:学生能否得高分,该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要求看懂文章, 而且要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阅读理解的基本题型有:直观性问题、常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及推理性问题。主语考查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大意、事实细节、深层含义、推理判断、猜测词义等的各种能力。对此,我们也要求学生坚持天天练, 做到熟能生巧。

5.口语运用:复习时,应紧扣课本中的话题训练,还要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 历史背景、风土人情、语言、习惯等,同时熟记教材中出现的日常生活中英语情景表达方式,如:打电话(May I speak to …. This is…speaking. Hold on,please. …) 看病(What’s wrong/up/the matter? How long have you been like this? It’s nothing serious. …) 问路(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 How can I get there? …)就餐(May I take your order? May I have the bill? …)购物(What can I do for you? What would you like? What size /color do you need? How much … . Anything else? I'll take it.…)等。同时,辅助的记忆问候、介绍、告别、感谢、祝愿、请求允许、表示同意等日常交际用语。

6.书面表达:对于学生这一部分也是块难啃的“骨头”,所以,一开始复习,就要按照“词——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以采用听写、 造句、汉译英、给材料作文等不同形式,训练学生的写作。另外,可以让学生背一些热点话题的范文, 如:Keep healthy, Savingtheearth, Protectthe environment … 总之,学生经过训练,要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

7.语法复习:在专项训练的同时,我认为辅以适当的语法教学也是必要的。 虽然现在中考已淡化单纯地考查语法的题目,但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复习,不必太精,比如:主要复习名词单复数、所有格;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与指示代词的用法;数词在时间、日期、分数中的运用;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动词的种类及各种时态的不同形式;介词的用法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又要理解和运用。

四、模拟训练,查缺补漏,总结巩固, 考前指导

在以上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以学生为主对复习知识重新整理,查缺补漏,通过模拟训练,强化考点,总结巩固。在这复习的最后阶段,既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和能力训练,又要运用一些模拟试题,模拟时间、考试要求、答题方式等,对学生进行应试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和应变能力。

中考政治复习之我见 篇8

本文就如何抓好中考政治复习、提高政治学科中考成绩、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抓好学科全面复习工作

1、制定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

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复习重点是梳理知识点,强化基础知识。

第二阶段:将教材知识进行点、线结合,纵、横连接,交织成知识网,并且注重与现实的联系,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为达到此目标,这个阶段要抓好题型的分析和试题的训练。

第三阶段:主要是查漏补缺,一是要抓好回顾性复习,二是要进行中考模拟训练。通过回顾教材,模拟训练,从而温故知新,进一步提高应试能力。

2、树立坚定、必胜的复习信心

中考是一场公正而又比较激烈的竞争,只有充满信心,准备充分,效果才能保证。要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的优势。要想在中考竞争中成为胜利者,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每一次练习,不断总结经验,纠正不足。

3、运用适当、高效的学习方法

复习双基,可以利用目录进行回忆,先通过目录一部分一部分地回憶,回忆不起来的或有困难的就重点看课本,当全部回忆完某部分知识后就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每一部分都按此方法复习,重点要搞清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加以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就加强了基础知识的理解,因此,定时、定量的模拟练习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4、注重复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1)要切实落实,(2)要独立思考,(3)要讲究质量,(4)要建备忘录,(5)要劳逸结合。

二、教给学生四类题型的解答技巧

1、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是中考最基本的题型。近些年中考试卷对选择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考查识记能力,考查比较、判断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还考查归纳、演绎、推理、探究、创新等较高层次的能力。由于这种题型所占分数不少,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选择题的解题能力和得分率,就显得特别重要。

对于单选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支的的原则。首先,要明确题意,弄清楚选择题题干材料的主要意思。其次,要弄清题干在时空、内容、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以便确定题干规定的知识范围。第三,审题支,遵循以干求支的原则。解答单项选择题,通常运用排除法、对照法。用排除法去掉最不符合题意的或明显错误的题支。如果剩余的题支无法用排除法,就运用比较法,题支中涉及全面与片面,则选全面;涉及本质与现象,则选本质;涉及直接与间接,则选直接。

2、简答题

简答题是中考题型之一,且常考常新。这种题型非常适合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发展水平、文字表达能力。简答题主要有填表类、说明类、时事类、概括类、表格类、漫画类、评析类等几种题型。

解答简答题一般可按“四步法”进行:

第一步,仔细审题。通过审题,准确把握试题的含义,明确考查的知识点以及能力要求。

第二步,回归教材。即根据材料的内涵和设问要求,找准材料中相关的知识点。

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做到既要观点全面,又要层次分明。

第四步,对照检查。答完题后,注意查漏补缺。

解答简答题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要拖泥带水;紧扣主题,简明扼要,不可长篇大论;要点齐全,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回归教材,紧扣课本知识。

3、辨析题

辨析题,又称为判断分析题,这种题型侧重考查分析判断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运用能力,能有效地考查全面、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这种题型灵活多变,迷惑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辨析题大致可以分为是非判断类、因果关系类、条件关系类、并列关系类、转折关系类、辨析行为类等几种类别。

解答辨析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辨别正误。这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判断错误,后面的回答就会是做无用功。

第二步,分析说明。这是解题的重点所在,通过辨别观点或行为的正确与否,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原因,分析说明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全面透彻,有理有据。

第三步,总结评价。在辨是非、明对错、析事理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得出总结评价,亮明自己的观点,以达到照应题目、深化主题的效果。

4、分析说明题

材料分析题是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重要题型,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兼容性强,具有一定难度,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题型。材料分析题题目的设计有大有小,综合性强,答案要求多样和多元,学生做起来有一定难度,得分率不是很高,所以应予以特别重视。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如果能掌握解题技巧,难题均能迎刃而解。在回答问题时,书本知识与材料内容都要有所运用,一般来说,先答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用给出的材料加以说明。有的时候,题目的答案就在给出的材料中,只要把语言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了。此外,还要多问自己几个“是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做”,这样就可以把题目答得更全面。

三、用不同方法提高各类考生分数

中考之前,各地往往都要组织“一模”、“二模”考试,“一模”、“二模”考试考得不大好的学生,不知后期该怎么办;考得好的学生,担心中考时成绩不稳定,发挥不出应有水平,总之,每位考生都有自己的困惑。中考临近时,考生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切不可因有困惑产生焦虑而影响考试发挥。针对优中差三类考生的不同情况,我觉得可以这样来处理:

1、成绩优秀的学生,应提高答题效率,注重解题思路

成绩较好的考生,平时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和思考能力方面有一定优势,基础较扎实。在认真“听”的同时,还要突破“听”,利用老师讲到的内容实现知识的深度贯通,变被动为主动,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追求更高的效率。成绩较好的学生之所以能和其他同学拉开距离,是因为基础较牢固,有比较好的学习方法,能有效避免错误。因此,要注重总结平时的错题,善于查漏补缺。

2、成绩一般的学生,应排解心理压力,重在思维突破

中等生,在九年级上学期可能都还没有意识到中考的紧迫性。随着中考的临近,逐渐意识到中考的重要性了,于是出现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考生自己进行调整,有效排解心理压力。在学习方法上,中等生更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强化记忆,重点突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做到精选精练,讲究答题策略

上一篇:全省工业现场会解说词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