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谚语(精选9篇)
一本好书,相伴一生。
A good conscience is a soft pillow.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A good fame is better than a good face. 美名胜过美貌。
A good husband makes a good wife.夫善则妻贤。
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良药苦口。
A good wife health is a man‘s best wealth.
妻贤身体好是男人最大的财富。
A great talker is a great liar.说大话者多谎言。
A light heart lives long.静以修身。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君子之交淡如水。
A joke never gains an enemy but loses a friend.
戏谑不能化敌为友,只能使人失去朋友。
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积习难改。
A liar is not believed when he speaks the truth说谎者即使讲真话也没人相信。
A little body often harbors a great soul.浓缩的都是精品。
A little knowledge is a dangerous thing.一知半解,自欺欺人。
A little pot is soon hot.狗肚子盛不得四两油。
All are brave when the enemy flies.敌人逃窜时,人人都成了勇士。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All rivers run into sea.海纳百川。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All that ends well is well.结果好,就一切都好。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
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凡事总是由难而易。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只会用功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
A man becomes learned by asking questions.不耻下问才能有学问。
A man can do no more than he can.凡事都应量力而行。
A man cannot spin and reel at the same time.一心不能二用。
A man is known by his friends.什么人交什么朋友。
A man of words and not of deeds is like a garden full of weeds.
关键词:性别歧视,谚语,历史背景
一、中英文谚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
在社会语言学的范畴中,gender一词是区别于sex一词的属于社会范畴的“性别”。因此在语言的范畴内,很多内容都与性别有了关系。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提炼,在很多方面都沾染了“性别之分”这个标签。譬如在英文的谚语中,有一句“Women in state affairs are like monkeys in glass- houses.” – 女人处理国家大事如同猴子闯入玻璃房子摸不着头脑;另一句“A wise man cares not for what he can not have.” – 智者不做非分之想。这两句英文谚语中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在第一句谚语中明显贬义的情况下直接提到的是女性,第二句中用“man”来代表整个人类。在英文谚语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 A woman’s advice is never to seek.(女人的建议一文不值)。A man of straw is worth a woman of gold. (稻草男儿抵得上金玉女子)。这两句谚语中更加赤裸裸的表达了对女子的轻视,这样的谚语在英语课堂上也需要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说明,都出自于相对古老的英语,在当时的社会,女性比男性处于更明显的弱势地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谚语是语言的凝练。语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阶层以及教育背景。通过千万人认可的谚语也就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性别差异(gender difference)和性别歧视(gender discrimination)一直是英语专业课堂上的一个敏感区。因为英语专业男女生比例相差非常悬殊,而女权,性别歧视又是在英美文化中重要的一笔。无论是基础阶段的听力,阅读课, 还是专业阶段的英美概况,英美文学课,学生都会很多次的接触到性别歧视这个话题。学生们都喜欢摘抄谚语,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怎样辨别性的使用这些谚语是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性别歧视在谚语中出现的原因
首先从中国和英国的历史角度来看。这两个国家都经历了相当长的私有制,封建制的社会形态,而在这些形态中女性处于弱势和被轻视的状态。英国妇女在工业革命之前几乎是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的。中国有着和英国相似的历史根源,甚至封建的程度更甚,中国女性受压迫受欺凌的时间更长。男尊女卑的思想充斥在汉语和英语的文学作品中,在汉语中有“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样荒谬的观点,而且这样的谚语还被拿来广为流传。“A woman,a dog,and a walnut tree,the more you beat them,the better they will be.”(拳脚之下出好妻,棍棒之下出义犬)。在这句英文谚语中, 也将妻子和犬相提并论,可见女性地位之低下。尤其是社会地位,女性的社会地位完全依附于男性,很难独立。其次从男女特性来看。女性生性柔弱而男性被认为更加勇敢健壮。 比如在汉语谚语中就有“女人如水”这样的例子,在英语谚语中有“Woman is made of glass”(女人如水)。在性格上女性多愁善感,男性刚毅勇敢,这就造成了语言运用上的诸多偏见。比如英文谚语“woman is made to weep.”(女人生来就爱哭),就具有一定的偏见,不像其他正能量的谚语那样具有指导意义,相反的,具有反面的消极意义,容易产生误导的作用。另一个原因也源于上述两点,就是对女性的固执偏见。 这也是和历史分不开的。有一些谚语中带有迷信的色彩,将一些消极的东西强加于女性身上。更有很多谚语无端的将很多道德枷锁加在女性身上。中文里的“头发长,见识短”就有对应的英文“Women have long hair and short wit”。学生通常会对这样的中英文同理的巧合更感兴趣,而且这样的谚语在生活中被使用的频率也是很高的,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很少意识到这其中的歧视,即使意识到也直接忽略掉。因为谚语相对于普通的语言,有一种“权威”感在里面,大多数人会不自觉的“被动”接受。课堂,作为一个特殊的语言环境,如果不加以提示,学生们会更容易自然的接受这些谚语。谚语提炼自语言,语言来源于生活,短短的精炼的谚语中包含了各种文化的精髓。但是在如此现代的社会,很多谚语已经不适合在正式场合拿出来使用,譬如这些包含着性别歧视的谚语。
三、如何在课堂上正确的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谚语
谚语是语言的精髓提炼,在现在的眼光来看,有些谚语内容落后,迷信,不合时宜,但是很多学生仍津津乐道,难以用辩证的眼光来对待。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都是好的方法。在阅读课堂上加大学生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课外名著的阅读。例如:强制要求学生读莎士比亚的原著,并写出一篇评论,这个评论需要带有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批判。学生在细读的过程中会有很大收获。莎士比亚在经典作品《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台词为“Frailty,thy name is women.”, 学生读到此句是漠然带过,还是产生思考?老师应该在这样的地方稍加提示。或者加上一些有趣的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小故事来引导。除了参照书本来教学外,课外的各种背景知识也应该及时的补充。除了谚语中的性别歧视,在各种语言环境中我们都会遇到语言的歧视。例如,可以和学生们分析一些常见的词汇。例如英语词汇 “history”,学生最为熟悉不过的一个词汇,但是细细观察,发现它来源于两个词, “his”和“story”,也就是说,历史是“男人的故事”, 与女性毫无关联。“在基督教盛行的英美社会,女性的从属地位甚至被“法定化”(李茂莉,周宣丰,2007)。在李茂莉(2007)的文章中还提到美国的《独立宣言》,即便在这样伟大的作品里,其作者托马斯杰佛逊的措辞也是“…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这样的指代表明了男性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忽略了女性角色的存在。”(李茂莉,周宣丰, 2007)。从这里可以得到一个启发,学生一致认为在旧的中国女性地位低下受歧视,而历史源远流长的英国和象征发达进步的美国同样有着对女性歧视的根源。文化背景的积淀对于学生辨别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论
语言学习是一个精细,美好的过程。学会享受语言的美好的同时,学生也应该综合社会,历史,文化多方面的因素来完善自己。“谚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有它的缺点和优点。有一些谚语已经过时了,有一些谚语会被创造出来。作为语言学习者,作为英语为外语的语言学习者,比较着中英文中的谚语,辨别的来看,多读些作品,对伟大的作品也用辨别的眼光来看,必然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Gerard Van Herk.What Is Sociolinguistics.2012WileyBlackwell.
[2]李茂莉.周宣丰.英语谚语中的女性歧视刍议[J].湘潭: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9.2.
[3]汪巧杰.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J].河北:大众文艺(语言研究).2012.9.136-137.
汉语谚语是人们的口头创作,它可以让每一个人铭记于心,千古传诵,这主要是因为汉语谚语内容浅显,很容易讓人明白。因此,通俗性是汉语谚语的一个重要性质。
一、谚语的通俗性
汉语谚语是人们群众口头上通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汉语谚语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这大千世界各个角落无时无刻不闪现着谚语的光华。几千年来,谚语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被广泛流传,最重要的原因是它通俗生动,含义深刻。
1.汉语谚语用词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并且贴近现实生活
汉语谚语是广大群众喜闻乐道、富于生活气息、具有民族风格的语句。这和汉语谚语的遣词造句密不可分。人们总是从表现实际生活的词汇或富有民族传统色彩的词汇中,选用那些生动活泼的字眼儿做为创造谚语的材料,从而使汉语谚语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汉语谚语在词语选用上富有生活化气息,大多数谚语都是选用广大群众生活中习见的事物,并为群众习知惯用的词语,并且能精确地表达出令人信服的事理或事态。如:“抓了小事,丢掉大事”这个意思,在成语里有“因小失大”的说法,这样说来,文字虽然简洁,语感却失之抽象。谚语就说“拣了芝麻,丢掉西瓜”。这些来自日常生活的寻常词语。显示了不寻常的表达效果。
2.汉语谚语具有明快的节奏
人们学习汉语谚语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论多么陌生的谚语,人们一经接触,便一见如故,过目不忘。这是因为它的说法流畅,节奏明快、抑扬顿挫。说来既然琅琅上口,记来也就容易深刻。自古“谣谚”并称,正如“谣谚之兴,其始上发乎语言”[6],汉语谚语也像歌谣一样富有声韵美、旋律美、节奏感。这些是由汉语谚语的平仄、节拍、押韵综合表现出来的。如:“六月——六,看谷——秀” 、“细水——长流——,吃穿——不愁——”。这说明三言或四言的谚语有两个节拍,同时还押韵。这和诗歌的情况大体一致,平仄、节拍、押韵有机地综合起来,使汉语谚语的语音错落有致,节奏鲜明,声韵和谐。这就大大地加强了汉语谚语的旋律美,有助于人们记忆、讲述和思想内容的表达
二、谚语通俗性中所蕴含的谚语的基本特征
汉语谚语是人们的口头创作,它在通俗的语句中反映一定的道理。正因汉语谚语通俗,才让人们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汉语谚语也是语言的一种,尽管它通俗,但它同样也具有语言的艺术性,在通俗的语句中流露出丰富的艺术魅力。正因如此,我们从汉语谚语的通俗性中可以看出汉语谚语具有哲理性、口语性、俗传性的特征。
1.通俗性中所蕴含的哲理性
汉语谚语反映着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概括着一定的道理。同时,汉语谚语通俗易懂,所以,汉语谚语在通俗的语句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这也就体现了汉语谚语具有哲理性的特征。这说明谚语的通俗性中蕴含了哲理性。
有些谚语直接或比较直接地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来揭示真理。这些深奥的道理,富有哲理的思想,在汉语谚语中通过形象生动、朴素通俗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通俗易懂,富有教育意义。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毛主席在《实践论》中给它以高度的评价:“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论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这说明这句谚语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汉语谚语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的表现出深刻的哲理,让人们千古传诵,铭记于心。每条谚语都或多或少蕴藏着一些哲理,谚语的总和或每一片谚海,简直就是一部神奇的哲学大典。
2.通俗性中所蕴含的口语性、俗传性
汉语谚语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并且谚语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这说明谚语具有口语性的特征。谚语通俗,常被人们传诵,这又说明谚语具有俗传性。但无论是口语性还是俗传性,都离不开两个字“通俗”。因此,在汉语谚语的通俗性中蕴藏着汉语谚语的口语性和俗传性的特征。
汉语谚语琅琅上口,通过口耳广为流传,部分谚语被引入书中,亦保持着其“口语”原形,少数谚语来自格言警句,同样要求上口,否则必受到使用者的改造。俗传性指谚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来传诵,即谚语所云:“话要俗才能传得远”。无论是什么民族,年龄大小,文化高低,只要非聋非哑,就一定能被传诵。汉语谚语可以说是无边无界,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它就会在流传。
上传: 邹金平 更新时间:2013-4-23 8:32:54
中国和英国都有大量的谚语,在我具体论述之前,请让我们弄清“谚语”一词的含义和概念。《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是这样界定其含义的: short well-known saying that states a general truth or gives advice;《当代英语朗文词典》却是这样定义的:a brief familiar maxim of folk wisdom ,usually compressed in form , often involving a bold image and frequently a jingle that catches the memory ;而《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说的: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归纳以下几个特点:(1)它们是整齐固定的并为广大群众所熟悉的句子;(2)它们是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经验的总结,目的是为人民阐明事理或总结经验教训;(3)它们常包含简练的话语、大胆的想像、丰富的修辞而便于人们记诵。虽然英语和汉语谚语都有以上特点,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它们仍有许多的不同点。
一、中英谚语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语言与一个国家的文化紧密联系。而谚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总与一
个国家的文化、生活习惯、社会风俗、经济和地域条件紧密相关。尽管谚语反映的自然和社会规则是客观无国界的,但不同的民族往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时一些谚语的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却采用了不同的形象和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1、地域环境特色
谚语出自人们的生活和劳动,英国是个岛国,英国人民非常热爱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大海。因此,英国有许多谚语都涉及到了海、鱼和制船工业。例如: No fish would exist without fishbones , No man would be without faults.(没有不带刺的鱼,同样也没有不带缺点的人。)We sail in the ocean of life ,by taking reason as compass, emotion as strong wind.(我们航行在生活的海洋,理智是罗盘,感情是大风。)
Happiness is a creditor ,it lends you a quarter‟s joy ,but ask you to pay back a boat of misforture.(幸福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叫你付上一船的不幸。)In a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在平静的海面,人人都能当海员。)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平静的大海练不出好水手。)The good seaman is known in bad weather.(要识好海员,须凭坏天气。)The sea refuses no river.(大海不择细流。)He that forecasts all perils will never sail the sea.(预卜一切危险的人,将永远不会航行大海。)He that will not sail till all dangers are over ,must never put to the sea.(谁若是想什么危险都
没有了再航行,就永远出不了海。)The winds and waves are always on the side of ablest navigat ors.(风浪总是帮助最能干的航海家。)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没有目标的生活,如同没有罗盘的航行。)
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below.(欲寻珍珠,必潜水底。)Any port in a storm.(在暴风雨中能停船的就是好港口。)Every tide hath its ebb.(潮涨必有潮落。)然而,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曾是个农业大国,中国大部分人都以农业为生。因此,中国有许多的谚语都涉及农业或在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例如: 打铁看火色,种田抢季节。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插秧要抢前,割麦要抢天。
二月清明且莫慌,三月清明早下秧。水是庄稼命,肥是庄稼粮。春雨足,谷满屋。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勤锄八月草,烧灰成为宝 麦好在种,稻好在秧。田里多管,仓里谷满。多锄半天草,三天吃不了。庄稼有了草,好比毒蛇咬。要使庄稼好,多除几遍草。种田地不养猪,好比秀才不读书。
2、社会风俗习惯特色
不同的社会风俗习惯可以体现人们对某种事物态度的截然不同,例如英国人认为狗是人们忠实的朋友,因而他们常用“狗”这个词来形容普通的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它很少包含否定和蔑视的态度。然而在中国,“狗”这个词却常含否定和贬损的态度。
English proverbs: 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
He who has a mind to bear his dog will easily find his stick.(欲加之罪,何患无辞。)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一旦恶名加身,实在难以洗清。)The scalded dog fears cold water.(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Old dogs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Chinese proverbs : 狗改不了吃屎。狗眼看人低。好狗不挡道。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疯狗咬太阳——不知天高地厚。狗坐轿子——不识抬举。狗头军师——尽出歪主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词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这些词在一个国家往往有某种特定的含义和象征作用。例如:
不到长城非好汉。(He who doesn‟t reach the Great Wall is a not a true man.)(长城在中国代表雄伟有气概,战胜困难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Though death befalls all man alike ,it may be heavier than Mount Tai or lighter than a feather.)(泰山在中国意味着份量重,有意义等。)
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盼星星,盼月亮。天上的月亮——可望不可及(月亮在中国代表圣洁,美好,团圆,和谐,美满等。)
3、宗教特色
许多谚语都涉及到宗教,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大部分西方国家都信仰基督教,因此有许多英国谚语都涉及到上帝和魔鬼(God and Devil)。然而,中国深受佛教的影响,有许多中国人都信仰佛教,他们常提到寺庙、和尚、和佛主。例如:.English proverbs : The devil is good to his own..(魔鬼自对魔鬼好。)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He that serves God for money will serve the devil for the better wages.(为钱替上帝做事者,为更多钱也可能为恶魔驱使。)
God sends meat and the devil sends cooks.(上帝送美食,恶魔送厨师。)(厨师常把美食煮坏。)Chinese proverbs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酒肉穿肠过,佛主心中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和尚头上找虱子——明摆着。
和尚抬花轿——一场空欢喜。和尚念经——自念自听 和尚的念珠——串通好的
和尚起立——突(秃)起(成语:借花献佛)
4、传说和典故特色 每个国家的历史都不同,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传说和典故是这些文化中的瑰宝。在西方,大家对希腊传说和神话非常熟悉,所以有许多英国谚语都吸收了这些神话和传说。下面有几例: I fears the Greeks ,even when brighting gifts.(即使希腊人带礼物来,我也担心。)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希腊人 遭遇希腊人,必有一场好战。)
Homer sometimes nods.(荷马也有出错时骏马也有失蹄时。)中国是个文明古国,许多古典名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自从《三国演义》这部书问世以来,“三国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许多有关三国的传说及三国中的人物家喻户晓,并且有许多已融入了谚语中。例如: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
2、几点注意事项
1)、不要运用译入国具有强烈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语言。例如,把英语译成汉语时一般不要把英国谚语译成带有中国人名或地名的谚语,反之亦然。例如: “ Isn‟t Susan beautiful?” asked Mrs.Taft.“She is anything but beautiful,” replied Mr.Taft.“How could our silly John fall in love with such a girl?” Mrs.Taft surprised.“Why not? „Beauty lie in the lover‟s eyes‟ , as the saying goes ,” Mr.Taft answered with a gentle smile.“苏珊漂亮吗?”塔夫脱太太问道。“一点也不漂亮。”塔夫脱先生答道。
塔夫脱太太感到惊讶:“我们的傻约翰怎么会爱上这样一个女孩子呢?” 塔夫脱先生温和地笑道:“有啥大惊小怪的?俗话说得好„情人眼里出西施‟。”(注1)
当中国读者读到此时就会纳闷,西方国家的人们也知道中国古代美女西施吗?还是塔斯社夫脱夫妇知识如此渊博而知晓中国古代美女西施?为避免这些问题我们最好译为“情人眼里出美人”。There is another example.大伯笑呵呵地对我说:“我们北方人都喜欢睡炕,你也将就点吧。俗话说„入乡随俗‟嘛。”
Uncle said to me smilingly, “We northerners like to sleep on our Kang.You‟ll have to put up with it.As the proverb goes , „Do as the Romans do‟.”(注2)如此翻译,西方朋友就会疑惑:中国的农民会这么有文化,他们竟知道西方谚语?因此最好翻译为“Do as the local people do”为妙。
2)、与成语、俗语等固定短语比较,谚语显得更普通更易于理解和记诵,翻译时必须注意谚语口语化的特点。例如:
Waste not ,want not.(不浪费,不愁缺。)(Better than俭以防匮。)A good beginning making a good ending.(有了好开始,才有好结果。)(Better than欲善其终必善其始。)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ne.(半块面包强于一无所有。)(Better than聊胜于无。)Bad workman quarrel with their tools.(拙匠常怨工具差。)(Better than拙工咎具。)
3)、翻译时文字组织必须讲究匀称优美。一方面,语句要简明紧凑;另一方面,表达要对称和谐。太随意的口语化语言不能准确传达出原始谚语的含义。例如: Men may meet but mountains never.(山和山无法聚头,人和人总会相遇.)(Better than人也许会相见,可是山头不会.)Who has never tasted bitter ,knows not what is sweet.(不尝黄莲苦,怎知蜂蜜甜.)(Better than一个从来没有尝过苦味道的人是不知道什么叫甜味的.)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 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牵马河边易,逼它饮水难.)(Better than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难以叫它饮水.)W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ill the well is dry.(井干方知水可贵.)
4)、人们常会用谚语的缩略形式,例如“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you will catch neither ” 常缩略为 “To run after two hares”, “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缩略为“To cry over spilt milk”。当翻译这些谚语时,我们必须弄清它的简略形式能否被人们理解,如果会影响到人们的理解,我们就要用其完整形式。例如: A、when he dined with his sister that that evening ,Madeline helped herself to a cigarette from his pack on the table ,and lit and smoked it inexpertly.He defiant self-satisfied ,somewhat pathetic air made Warren laugh.“when the cat‟s away ,hey?” he said.她跟她妹妹那天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梅德琳从桌子上他的烟盒里取了根香烟,点了火,不太在行地抽了起来.她那种倔强的、自满的、有点惹人爱怜的神气引得华伦哈哈大笑.。“猫不在了,嘿!”他说。
这里原文 When the cat‟s away 是习语When the cat‟s away , the mice will play(猫儿不在,鼠儿成精;大王外出,小鬼跳梁)的缩略形式。译文“猫儿不在了”保持原文的缩略,因为读者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的。根据上下文,华伦和梅琳是兄妹,华伦说“猫儿不在了”是取笑妹妹背着管教严肃的父亲而在偷偷地抽纸烟。(注3)B、“…I think ,and I certainly hope ,those stories are terribly exaggerated.Our Intelligence says they are.Still ,where there‟s smoke——”
“我觉得,我当然也希望,这些报导是可怕地夸大了。我们的情报人员说是这样。不过,有烟必有火——”
这里原文where there‟s smoke 是习语where there‟s smoke , there is fire(=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有烟就有火;无火不起烟)的简化。如果拘泥于原文的简化形式而译成 “只要有烟”或“有烟的地方”,许多读者将不知所云。比较可取的办法就是摆脱原文的简化形式,按原型习语直译成“有烟必有火”或“无火不起烟”,或索性套用汉语同义习语“无风不起浪”来表达(注4)。
No news is good news.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No one can call back yesterday. 昨日不会重现。
No pains, no gains.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No pleasure without pain. 没有苦就没有乐。
No rose without a thorn. 没有不带刺的玫瑰。
No sweet without sweat. 先苦后甜。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
Nothing brave, nothing have.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Nothing dries sooner than a tear. 眼泪干得最快。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difficult for one who sets his mind to it.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Nothing is difficult to the man who will try.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Nothing seek, nothing find. 没有追求就没有收获。
Nothing is so necessary for travelers as languages. 外出旅行,语言最要紧。
Nothing is to be got without pains but poverty. 世上唯有贫穷可以不劳而获。
Not to advance is to go back. 不进则退。
Not to know what happened before one was born is always to be a child. 不懂世故,幼稚可笑。
No way is impossible to courage. 勇者无惧。
Obedience is the first duty of a soldier.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Observation is the best teacher. 观察是最好的.老师。
Offense is the best defense.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Old friends and old wines are best. 陈酒味醇,老友情深。
Old sin makes new shame. 一失足成千古恨。
Once a man and twice a child. 一次老,两次小。
Once a thief, always a thief. 偷盗一次,做贼一世。
Once bitten, twice shy.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the wind is cool, more strong。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ays than right, more important, and。
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a fence three piles, three to help a hero。
4、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cohesion is strength, unity is born hope!
5、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
the greatest power is the collaboration。
6、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only can allowing people wide, only thick can slide。
7、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
treasure is not really rich, unity is happiness。
8、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if not unity, no power is weak。
9、篝火能把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赶跑。
can fire to disperse the chill, unity can put the difficult away。
10、爬山越岭要互助,渡江过河要齐心。
climbing the mountains to mutual aid, the crossing across the river to work。
11、谁家没有个碟大碗小、磕着碰着。
who is not a small dish bowl, accidentally hitting touching。
12、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 英汉谚语分别反映了英汉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 在翻译谚语时, 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统一性为前提寻求对等是不够的。所以, 在把英汉谚语翻译成汉语时, 译者必须采用多种表现手段, 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语谚语的字面之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 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 宜于说理, 又不失其原有的语言形象。
1 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那个的条件下, 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英汉两个民族虽然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但有时对事物却有着不谋而合的观点, 因此有些英汉谚语在其表现形式和含义方面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采用直译法。这样不但可以骄傲好保持原文的神韵和形式, 译文也易于理解和令人接受。如:to pour oil on the flame (火上浇油) ;to be on the thin ice (如履薄冰)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时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Diligenc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失败是成功之母) 。由此可见英汉谚语在表达上确实存在相同之处, 这表明各地域民族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形态具有共同的地方, 有其共性的一面, 因而对这类谚语最佳的翻译方法就是直译法, 这样既保持原谚语的内容和形式, 又保持了其文化内涵, 既忠于原文, 又生动形象。
2 对等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虽然受地理、历史、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语言表达和思维形态上存在有很大差异, 但由于谚语是人类生活智慧的结晶, 因此英汉谚语同样也有不少相通的谚语, 它们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相吻合, 既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结果以及具体的表达形式不谋而合, 在这种情况下, 英语谚语的汉译不妨套用同义的汉语谚语进行对等翻译。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Tall tree catches much wind (树大招风)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
3 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翻译者受文化差异的局限, 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 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方法。由于英汉语言存在许多差异, 两种语言中的言语有很多是不对应的, 有些谚语所用的比喻或表达方式如果直译成汉语后, 译文很可能会牵强附会, 很难为中国读者所理解,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舍弃原语的表达形式, 采用意译法, 以达到“易其形式, 存其精神”的目的。如“Putting the cart before horses”, 若用直译法翻译其字面意思是“把车置于马前”, 汉语谚语里没有和它完全在字面上和意义都一直的言语, 只翻译字面意思的话, 令人难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 而汉语中“本末倒置”虽然喻体与该谚语不同, 但两个谚语在喻义上却是吻合的, 因此在翻译这类谚语时就要变通一下。又如:as easy as a pipe (易如反掌) ;each has its own merits (各有千秋)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风不起浪) ;to set a fox to keep your goose (引狼入室) 等。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喻理的事物的表达方式不同, 有其各自的独特性。因此, 对于这类含有本民族文化内涵的谚语则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 有利于读者对该谚语的理解和接受。
4 直译兼意译法
有时为了更确切有效地表达愿意, 弥补在某些情况下, 直译后含义还不太明显的弱点, 可采用直译兼意译的方法来翻译英语谚语。直译之后, 再将含义译出, 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Every bird likes its own nest (鸟爱自己的巢, 人爱自己的家) ;Let sleeping dogs lie (睡狗莫惹, 麻烦莫招)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两鸟, 一箭双雕) ;All asses wag their ears. (驴子爱摆耳朵, 傻瓜爱装聪明)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等。
5 注释法
注释法就是在对一个谚语翻译的同时, 在其后附上注释或解释, 以便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谚语的内在含义。添加注释性文字既可保持原文特殊的语言形式, 也可以通过恰当文字说明译文, 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谚语的意义。由于英汉两个民族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各异, 其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及其进程各不相同, 它带给各民族的影响也不同, 而且各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的发展中不可比避免地经历着辩护, 促使人们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翻译这类具有民族地方色彩和历史内涵的谚语时, 直译虽可保持其本意却不能使人明白其涵义;意译虽可使人明白其涵义却不能完全体现原文谚语的形象比喻等修辞魅力、地方民族特色和历史内涵。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采用直译加注或意译加注的方法。如:“班门弄斧”可译为“to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其中the master carpenter属于注释文字。鲁班在中国是能工巧匠的代名词, 但英语读者不一定知道。在中国鲁班是木匠的鼻祖, 加了注释性文字后, 源于中的文化信息得到了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和表达上有其相同的一面, 反映在英汉谚语中也有其共性的一面, 另外, 英汉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故英汉谚语又有其独特的一面。正是这种共性与特性造就了翻译方法的多样性。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以期达到使译文既终于原文的意思, 又体现出谚语鲜明的民族性、艺术性及深刻的思想。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谚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结晶。由于地理、文化、历史、政治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 英汉谚语中的思维及表达方式既有共性也有各有的独特性, 这也就造就了英汉谚语翻译方法的多样性。运用不同的翻译手段, 以期达到最终实现这种语言及文化的转换的目的。
关键词:翻译,文化,谚语
参考文献
[1]李惠芬.英汉谚语的表达特性及翻译模式[J].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 .
[2]钟伟.英语谚语翻译浅说[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4) .
[3]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 王锡慧(江西)
马克·吐温的幽默
再来六美元
一次,马克·吐温应一富翁邀请赴宴,主人为了炫耀他的富有,每道菜上来时,都要说出这道菜的价格。
这时侍者端上来一盘葡萄,主人对宾客说:“呦,好大的葡萄呀!每颗值一美元呢!”
客人们不一会将葡萄吃完了,这时马克·吐温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说:“味道真美呀,请你再来六美元吧,先生!”
妙答解尴尬
有一次晚宴上,马克·吐温对一位夫人说:“你太漂亮了,夫人。”
不料,那夫人却说:“很遗憾,我却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
头脑机敏、言辞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说:“这没关系,你也可以和我一样说假话。”
仆从与箱子
在英国一个小镇,马克·吐温去旅馆住宿,在旅客登记本上签名时,发现在他之前有一位有名望的旅客是这样签名的:“冯·布特福德公爵及众多仆从。”
马克·吐温笑了笑,在旅客登记本上写道:“马克·吐温及一只箱子。”
在自己家里用
有一回,马克·吐温在邻居家发现一本好书,他问邻居可否借阅。
邻居说:“欢迎你随时来读,你在这里看好了。你知道的,我有个规矩,我的书不能离开这个房子。”
几个星期后,邻居来向马克·吐温借除草机,马克·吐温告诉他:“当然可以,但是按我的规矩,你得在我家里的草坪上使用它才行。”
只好站着
马克·吐温到法国一个小城市旅行并发表演讲。一天,他独自到理发店理发,理发师问:“先生,你好像是刚从国外来的?”马克·吐温答道:“是的,我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
“你真走运,因为马克·吐温先生也在这里,今天晚上你可以去听他演讲。”
“我肯定要去。”
“你有入场券吗?”
“还没有。”
“这可太遗憾了!”理发师把双手一摊,惋惜地说:“那你只好从头到尾站着听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位子。”
“对!”马克·吐温说:“和马克·吐温在一起真糟糕,他演讲我就只能永远站着。”
道歉启事
马克·吐温由于对美国国会政客不满,在一次宴会上说:“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这句话引起议员的强烈不满,纷纷要求马克·吐温予以澄清并道歉。马克·吐温无奈,只好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如下启事:
“日前,我在酒席上发言,说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事后有人向我兴师问罪,我再三考虑,觉得此言是不太妥当的,故特登报声明,把我的话更改如下,幸祈谅解。即: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周洪林 辑 )
路标
一位旅行者步行到一条乡间大道,见路边一个路牌上写着:“马路封闭,莫再前进”。他见前面并没有什么障碍,自信旅行经验够丰富,便照样往前。不久,他走到一座断桥边,不得不调头往回走。当他回到刚才放置路牌的地方时,见路牌的背面写着:“欢迎你回来,傻瓜!”
五步蛇
父亲和儿子去郊游,父亲对儿子说:“小心啊,此处有五步蛇,被它咬了走五步就死。”
“没关系,万一被蛇咬了,我只走四步就不走了。”
“好聪明的儿子,不过你这样做太危险了。”
“那该怎么做呢?”
“一步也不要走才最保险!”
2.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君子之交淡如水。
3. A joke never gains an enemy but loses a friend.戏谑不能化敌为友,只能使人失去朋友。
4. 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积习难改。
5. A liar is not believed when he speaks the truth.说谎者即使讲真话也没人相信。
6. A light heart lives long.静以修身。
7. A little body often harbors a great soul.浓缩的都是精品。
8. A little knowledge is a dangerous thing.一知半解,自欺欺人。
9. A little pot is soon hot.狗肚子盛不得四两油。
10. All are brave when the enemy flies.敌人逃窜时,人人都成了勇士。
11.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12. All rivers run into sea.海纳百川。
13.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14. All that ends well is well.结果好,就一切都好。
15.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
16. 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凡事总是由难而易。
17.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会用功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
18. A man becomes learned by asking questions.不耻下问才能有学问。
19. A man can do no more than he can.凡事都应量力而行。
20. A man cannot spin and reel at the same time.一心不能二用。
21. A man is known by his friends.什么人交什么朋友。
22. A man of words and not of deeds is like a garden full of weeds.光说空话不做事,犹如花园光长刺。
23. The higher up, the greater the fall.爬得高,摔得惨。
24. The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本性难移。
25. The more noble, the more humble.人越高尚,越谦虚。
26. The more wit, the less courage.初生牛犊不怕虎。
27. The outsider sees the most of the game.旁观者清。
28.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笔能杀人。
29. 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五十步笑百步。
30. There are spots in the sun.太阳也有黑点。
31. There are two sides to every question.问题皆有两面。
32. There is 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33. A man without money is no man at all.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34. A merry heart goes all the way.心旷神怡,事事顺利。
35.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36.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苹果,不用请医生。
37.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新官上任三把火。
38.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39. 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in the evening.一日之计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