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局公务员工作总结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反贪局公务员工作总结(精选10篇)

反贪局公务员工作总结 篇1

调参与大要案件的侦查工作。在我市多起有影响的贪污受贿大要案、特大案的侦查工作,发挥了骨(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干作用,取得了突出成绩。今年6月中旬,在抗震救灾的特殊时期,他按照院党组的工作部署,积极摸查案源线索,集中集体智慧,确定初查重点,带领全处同志全身心投入工作。从6月13日开始,他根据初查掌握的有关材料,组织协调市院一处、陈仓区院和岐山县院的侦查力量,带领办案人员连续作战,三天立办贿赂案件3案5人,其中特大受贿案1案1人。

近三年来,他以敏锐的侦查意识和忘我的工作作风,带领侦查指挥中心人员运用一体化机制参办、提办、主办各类贪污贿赂犯罪案件75件,其中有50%是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的重特大案和要案。通过办案实践,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了符合我市实际的侦查一体化实战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战效果。

反贪局公务员工作总结 篇2

2008年,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在仅有13名干警的情况下, 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 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9件31人, 位列2008年度全市反贪部门办案考核第二名, 被评为2008年度全市反贪办案工作考核先进单位。该局查办的梁某某等人贪污案被评为全市反贪部门“十大优质案件”, 撰写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情况的调查分析》一文获得全市反贪部门优秀调研论文三等奖。其全年, 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并在工作中深受企业好评, 共收到企业赠送的锦旗6面, 感谢信5封。

2008年, 东丽区检察院反贪局的工作做法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得到了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的充分肯定, 市院于世平检察长两次对东丽区院反贪工作作出批示予以鼓励, 该局也两次被列为发言单位, 在全市反贪工作会议上向全市检察机关介绍工作经验。另外, 在办案同时, 该局还注重对自身工作的总结与宣传, 其与新闻媒体联合撰写的反映东丽区院反贪工作的“为了神圣的责任”一文被《脊梁———天津人物志文献》一书和《天津日报———今日东丽》刊载。与东丽区有线电视台联合录制的题为《打击国有企业领域内职务犯罪,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专题片, 在东丽电视台法制经纬栏目内播出。

2008年是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艰苦付出与收获丰硕成果的一年, 其取得的成就与其科学部署、统筹谋划密不可分。

一、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率先垂范, 整合人力资源, 科学调动, 形成全局一盘棋, 全面推动反贪工作发展

2008年, 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检察院领导从业务特长入手, 整合人才资源, 在线索调研、案件查处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每名反贪干警的优势, 并形成了重大复杂案件全局统一调配人员的做法, 用以解决人员较少的实际困难。院党组及时掌控反贪工作节奏, 分阶段、视情况、科学调整反贪工作部署。办案过程中, 院领导身先士卒, 靠前指挥, 这种做法既鼓舞了士气, 激励了斗志, 也保证了领导决策的迅速有效, 使办案效率明显提高。例如, 今年查处驻区某国有企业厂长涉嫌贪污案件时, 检察长、主管副检察长连续一个月, 亲自带队兵分两路多次到外埠调查取证, 使案件有了重大突破。再如, 查处某航空公司两起受贿案件过程中, 检察长连夜听取汇报, 及时调整侦查思路, 确定多个应对预案。主管副检察长身临一线, 突审案件, 并连夜带队赴河南调查取证, 留守人员统一调配, 依据各自特长细化分工, 从不同点突破案件, 最终使该两起案件成功侦破。这些经典案例的侦破充分体现了我院领导的表率作用和科学决断, 体现了全局干警团结协作, 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二、加强反贪机制建设, 尝试机制创新

机制建设是反贪工作的有效保障, 是推动反贪工作的动力。2008年, 东丽区院反贪局在院党组的支持下, 进一步完善、创新了诸如人才培养机制、案件研讨机制、侦诉一体化机制、侦查一体化机制、联合办案机制、线索管理机制等各方面机制, 使各项工作更为规范, 并取得一定成效。例如, 2008年在加强反贪局科室联合办案的同时, 深化全院一盘棋思想, 尝试与院控告申诉部门、渎检部门、预防部门相互配合, 携手办案新模式。这种打破科室界限, 全院全员联动的工作模式, 拓宽了案源渠道, 在一定程度上变相充实了反贪力量, 充分体现了全院范围内整合优势兵力, 集中作战, 群策群力的工作优势。2008年联合办案机制实行后, 反贪局与控申科、反渎局、预防科密切配合, 先后联合侦破5起案件, 说明该项机制收到了良好成效。

三、拓宽案源渠道, 创新办案方法, 全面提高侦查技巧

举报线索的数量、质量的逐年下滑是反贪部门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这一问题是遏制反贪工作发展的瓶颈, 也是反贪工作发展需要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2008年, 东丽区院反贪局在认真分析案件线索的基础上, 确定以打造精品案件为目标, 主动出击, 深入重点领域、重点部门, 研究重点环节, 排查重点问题, 继而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工作思路。另外, 从初查、立案、侦查、结案等多个环节对初查的谋略、侦查方向的确定、突破口的分析和选取、侦查时机的掌控、证据的关联性、证据的梳理和整合、预审的深度、预审的谋略和技巧、综合信息的掌握和运用、侦查意识的提高等多方面加强研究, 创新办案方法, 促进反贪工作发展。例如, 该局针对东丽区涉农问题较多、农民上访较多、村干部职务犯罪突出以及驻区大型国有企业采购环节多、监管不严等突出问题, 主动深入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开展线索调研, 拓宽案源渠道。一年来, 共深入50余家单位开展专题调研, 发现和摸排了大量线索。经努力, 查处发生在土地出租过程中的村干部受贿案件3起, 查处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国有企业商业贿赂案件2起。再如, 仅就线索的获取和分析而言, 该局将线索分为即查型、缓查型、待查型, 分别采取不同的策略予以经营。对于线索反映的案件事实简单明了、依据掌握的证据情况直接出击就能侦破的“即查型”线索, 采取“快立快审”的方式。对于线索反映的情况不确实、证据存在灭失风险的“缓查型”线索, 采取“查微析疑巧破案”的方式。对于事实不明确、证据不充分的“待查型”线索, 采取“不定期经营”的方式。同时, 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努力克服就案办案的局限性, 注重由一个线索深挖窝案、串案, 不断扩大战果。

浅析反贪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篇3

一、反贪工作的机遇

(一)技术侦查权。新刑事诉讼法第148条第2款、第3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过批准。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 技术侦查措施,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基于侦查犯罪需要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的特殊侦查措施。通常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或者秘密录像、秘密获取某些物证、邮检等秘密的专门技术手段。在反腐败工作中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已经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对检察机关是否可以进行技术侦查做出明文规定。近年来,职务犯罪呈现隐蔽化、智能化、跨地域化等新特征,加上职务犯罪主体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的难度越来越大,发现难、取证难的问题非常突出,有鉴于此,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在呼吁立法赋予检察机关必要的技术侦查手段,以适应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需要。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改,顺应了这种呼吁.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

(二)强制措施。新刑诉法第73条第一款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责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开住处或指定居所,并对其活动加以监视或控制的一种强制方法。监视居住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在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衔接前后的重要作用。监视居住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强制措施,其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从国际范围看。较少有国家规定有监视居住这一强制措施,只有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日本等极少数国家在其<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类似于监视居住的限制居住制度,作为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或者是保释制度的附加条件。对于反贪工作而言。监视居住制度具有独特的价值。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有其特殊性,对某些犯罪嫌疑人,若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可能会不利于案件的顺利查处。但若直接采取逮捕的强制措施,又稍显过于严厉,同时还要面临诸多不确定的风险。监视居住制度恰好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难题,能够使检察机关不通过羁押的方式限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防止其脱逃、毁灭罪证、伪造证据、串供或者干扰证人作证,促进案件的顺利办理。

(三)增补证据种类。新《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较之现行新刑事诉讼法,新刑事诉讼法把物证和书证区分为两类不同的证据,并明确辨认、侦查实验笔录、电子数据增补进证据种类。鉴于在反贪工作中很少产生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因此.在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种类的增补中。对反贪工作影响较大的,是电子数据被正式列入证据种类,与视听资料一起构成独立的证据门类。电子数据一般是指与案件事实有关的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电子签名、访问记录等电子形式的证据。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以电子数据形式展现出来的证据越来越多,新刑事诉讼法把电子数据规定为证据类型,有利于适应新形势下打击犯罪面临的新要求。从反贪工作实际看,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等电子数据很多时候是违法犯罪事实的有力佐证。新刑事诉讼法明确把电子数据规定为证据类型,客观上有助于增强检察机关反贪部门证实犯罪的能力,必将会对反贪工作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反贪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

新刑诉法第3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对于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而言,在新刑事诉讼法明确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而律师辩护人依法拥有诸多的权利,能够及时了解案件情况.主动收集证据,最大限度地保护犯罪嫌疑入的权益。相对地.这也就对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进一步增大了检察机关查办案件的难度。

(二)辩护律师的会见权。

新刑诉法第37条规定:“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辩护律师持律师(下转第104页)(上接第81页)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也就是说,律师在侦查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过侦查机关的批准。虽然,为兼顾打击犯罪的需要,新刑事诉讼法在几种特殊情况下对辩护律师会见权也作出了一些限制,在第37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上述案件,侦查机关应当事先通知看守所。”然而,从总体上看,较现行刑事诉讼法,新刑事诉讼法极大增强了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而辩护律师会见权的增强,使得大部分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畅通无阻地得到律师的指点和帮助,伴随着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而产生的彷徨无助、恐惧、焦虑等情绪将会得到缓解。心理防线会得到巩固,对抗侦查的能力会得到提升。相应地。这必将大大增加检察机关审讯庚破犯罪嫌疑人的难度,对反贪侦查人员的取证方式和取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非法证据排除。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检察机关应当对自身收集证据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新《刑事诉讼法》第57条规定:“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也可以要求出庭说明情况。经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人员应当出庭。”也就是说,在证据合法性法庭调查过程中,只要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就可以通知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检察机关不得拒绝。新刑事诉讼法第58条规定,“对于经过法庭审理.确认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序的建立,对检察机关反贪部门的侦查取证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法庭调查中,侦查人员要应人民法院的通知出庭说明情况,这对侦查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一大考验。

(四)“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入法。

新《刑事诉讼法》第50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入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项国际通行的法治原则。从民主法治的角度看,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进一步规制了侦查行为,强化了对人权的保护,是一种进步。而对反贪工作来说,则无疑会增加证明犯罪的难度。

反贪局侦结分离办案工作机制研究 篇4

一、“侦结分离”办案模式的优势

(一)提高案件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1996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侦查工作贯彻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出提起公诉、不起诉或者撤消案件的决定。同时规定,侦查终结的条件是:“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对于侦查部门来讲,决定侦查终结的案件应该是:对犯罪嫌疑人指控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由此可见,法律对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在事实上、证据上都有明确的、严格的要求。

在“侦结分离”的办案模式下,一个案件会经过立案组、结案组两组办案人员,分别在不同的侦查阶段从事实、证据上予以判断、审查,对案件质量的提高无疑是有益的。在以往的侦查模式中,从线索初查、立案到结案完全由一个办案组的一检一书来完成,这不免会造成承办人始终拘泥于立案时对案件的理解,无法从更多的角度去再次审查案件。在“侦结分离”模式下,从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后,案件即转为由结案组负责,结案组不仅能以更加客观的态度从事实和证据角度再次审查案件,而且能够拓宽思路发现除立案犯罪事实外的其他问题,从而使案件质量得以有效保障。

(二)节约侦查资源

今年来,西城院受理的线索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市院交办线索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如何能够提高线索初查的效率和质量、缩短侦查周期、节约侦查资源,成为了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在“侦结分离”办案模式下,在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后,立案组即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新的线索初查工作中去,节省了大量的提讯、证据收集和固定工作。线索初查时间得到保障,许多办案组都已经采取多个线索同时初查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初查效率。

从结案组角度讲,节省了大量的线索初查时间和精力,可以对所负责的几个案件统一安排整体提讯时间,避免了以前办案模式下,几个办案组同时去看守所提讯的状况。同时,结案组可以集中精力完善证据,踏实认真的完成案头工作。

(三)充分发挥每位侦查员的个性和特点

立案工作需要干警具备侦查经验丰富、身体素质好、能够适应加班出差等特点,而结案工作需要干警细心、善于收集巩固证据、有较强的预审能力和交流应变能力。人各有所长,也各具特点,将反贪干警的特长和所从事的工作侧重有效结合,在调动工作的积极性的同时,工作效率和质量便同步得以提升。

(四)充分发挥主侦检察官的优势和工作积极性。

以各主侦组组成办案单元,既分散侦查又集中办案,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并在办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主侦检察官责任制,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办案模式,使侦查队伍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

(五)有效保证办案过程中的廉政问题

在不同侦查阶段更换不同的办案人员,能够有效避免“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立案组、结案组之间无形中便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的关系,有效保障了文明办案、廉政办案。

(六)促进侦查人员全面发展

新时期反贪侦查人员不仅要具备传统侦查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还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和完善自己。除网络技术、语言能力外,信息调研能力是一项重要能力。反贪侦查人员

不能只停留在立案、结案的水平上,还应当具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采用“侦结分离”的办案模式是促进侦查人员的全面发展,提高其信息调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侦结分离”的办案模式下,立案组承担了大部分的立案压力,结案组可以利用其了解案情始末、时间相对充裕的优势,充分总结办案经验进而达到理论升华的目的。同时,通过立案组与结案组人员的流转,最终达到促进全体反贪干警全面发展的目的。

(七)适度调节侦查人员工作压力

反贪部门是检察机关的一线业务部门,长期以来工作强度高,工作任务繁重,侦查人员工作压力很大。这种情况下,将结案组独立出来专门进行结案工作,可以相对减少了其立案的压力,通过人员的流转调换,可以达到适度调节侦查人员工作压力的目的。

二、“侦”、“结”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时存在办案思路不统一的情况。

案件能够立案,便说明立案组的侦查人员对案件初期的认识、理解、办案方式是正确的。立案组在前期初查过程中对案件有自己的分析和下一步工作设想,在这一方面立案组和结案组可能存在对某个案件的看法和理解不相同的情况。在结案组进行继续侦查的过程中,如何贯彻原办案人员正确的办案思路,并且把证据加以固定,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案件移交时的手续问题。

按照“侦结分离”办案模式的规定,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后案件即从立案组移交到结案组。此时,经过线索受理、初查、立案、采取强制措施等环节,案件已经存在许多法律手续、证据和原始侦查资料。在交接过程中,立案组的承办人往往只将法律手续和立案时认定的证据材料附卷移送,而初期侦查中认为无价值的、与本案无关的资料便不予移送。其实,这样的做法不利于结案组更加深入了解案情、了解案件全貌、了解嫌疑人的思想状况、理解侦查员的办案思路。是否能把全部案件资料移送到结案组,怎样形成一个完备的移交手续成为了“侦”与“结”衔接的关键问题。

(三)结案过程中发现新线索时的处理办法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提讯、进一步调取证据,结案组可能会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有的是犯罪嫌疑人涉嫌的其他犯罪事实,有的是本案涉及到的其他问题,有的是犯罪嫌疑人的检举揭发情况。对于这些新线索,是由结案组继续调查,还是转交立案组进行调查还未有明确的规定。如果由结案组调查新发现的线索,有可能会占用大量的结案时间,导致案件延期;如果转交立案组调查,有可能会影响立案组对其他线索的初查效率,造成工作交叉。

三、如何解决“侦”与“结”的衔接问题

(一)统一思路。在案件移交过程中,立案组的侦查人员应当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将办案过程、侦查思路、方式手段、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完整、清晰的传达给结案组,使得结案组更快、更准确的接手案件。

(二)移交全部案件材料。移交材料要求全部,立案组应当将初期侦查过程中认为无价值的资料也移送给结案组。保证结案组全面、整体把握案件。

(三)加强两组人员间的配合问题。在案件初期的调查阶段,立案组在调取证据的过程中,已经和银行、工商等相关部门及人员建立了有效的联系方式。在结案组进一步完善证据过程中,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证据材料,有些资料的调取工作仍然需要前期侦查人员的继续配合。当结案过程中发现新线索时,由于结案组人员少,可能会出现人力不够的问题,而前期负责初查的同志更熟悉案情,这就需要两组人员在主侦官的带领下,加强配合,灵活分配人员,进一步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

反贪干警个人工作总结 篇5

一、立足反贪工作职能,深入查办各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

全年我局共立案查处贪污贿赂职务犯罪案件15件17人,其中,行贿案件3件4人,受贿案件8件8人。贪污案件6件7人。在立案侦查的案件中,大案比例为100%(涉案值5万元以上),科级干部4人,已移送起诉15件17人,移送起诉率为100%,有罪判决率为100%。通过办案,共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700余万元。总结全年的办案工作,主要的特点有:(一)初查工作成效明显,初查成案率大幅上升。按照市院提出的“初查精确,立案准确,结案正确”的基本要求,我们x反贪局自觉将案件的初查当作案件突破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全年共初查案件线索15件,立案15件,初查成案率达100%;(二)查办重点领域案件成效明显。在所立案案件中,涉及教育系统的3件3人,电力系统的6件6人,城镇建设系统的6件6人;(三)查办窝串案成绩明显。在所立15件案件中,窝串案10件11人,约占总立案数的77%;(四)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大幅提高。今年我们的初查成案率、移送起诉率、有罪判决率均保持在100%;上诉率、投诉率、申诉率保持零的记录;办案周期进一步缩短,平均办案周期为37天。

我们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是:

(一)围绕公平正义,不断更新执法理念从今年所立案的案件来看,由于我们注重最大限度地整合办案资源,在加大办案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坚持依法办案,文明办案,规范使用强制措施,办案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所办案件均实现了零投诉、零违纪,零突发事件。

(二)规范线索评估,制定严密的初查计划针对近年来有价值的举报线索少的现状,我们组 成了由分管检察长和反贪局局长、副局长以及侦查科科长共同参加的案件线索评估小组,对涉及贪污、行贿、受贿犯罪的举报线索进行评估,从线索来源(举报类型)、举报内容等方面进行综合科学分析,对可信度高、有成案价值的线索提出侦查方向交由侦查部门,侦查部门据此在3日内制定初查计划,报局长审查批准后开展初查。这样,不仅使办案人员明确了侦查思路,提高了成案率,而且也为缩短办案周期打下了基础。从今年我们立案查处的案件情况看,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初查成案率达到100%的好成绩,主要归功于我们在实施初查前的线索评估。如我们在办理供电局系列案件中,尽管举报所反映的内容不详,咋一看没有多大的初查价值,但是,我们通过评估认为供电系统是一个垄断行业,工程发包的权力相对集中,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而被举报人李某多年来一直在该系统做工程,行贿的可能性极大。据此分析,我们制定了严密的初查计划,并一举突破了这一受贿串案。

股市半年总结――反贪 篇6

股市半年总结――反贪 -半年工作总结

过半,虽然近期调整损失不小,但值得反思的地方不少。这也是一种收获吧。前一段,大盘涨的确实太多了,调整是迟早的事情。经过连续调整,如今正是牛市与结构性熊市的混合体。许多个股连续跌停式调整,股价已惨遭腰斩,调整之迅速,确实让人猝不及防。不过前一段连垃圾股都涨上了天,也相当不正常,那时没有多少人恐慌,个个谈起股票美色飞舞,天天都在想入非非,压根没有出局的打算!身边活生生的例子,让俺感慨了许久。妻姐有一垃圾股,从4元多连续上涨到了8元,我说涨的不少了,太高了,当然,自己也不好帮人拿注意,只是建议而已!可他们不想卖,说要到12元才出手,果然继续一路继续高歌猛进,最后突破10元啦,同样出乎俺的意料!只是没有到12元,他们也没有出局的打算,5.30后风云突变,连续跌停式调整,真是:辛辛苦苦大半年,几天回到解放前。想再翻身,难了!贪婪的.例子身边也有,前几天柳钢涨的不错吧,看看现在,调整也够足的了!几天前还高兴地咋呼赚翻了,可惜没有高位出局,还想更高,现在又回到了起点!因为过于贪婪,白白空欢喜一场!股票真能折腾人!!!前天看CCTV2讲巴菲特四反原则――反贪,反动,反恐,反思,应对大牛市,颇值得深思。这次调整自己也损益20%多,也算比较幸运的啦!俺的小方(方正科技)也不断地上蹿下跳,后市让俺难以琢磨,也逐渐减仓中,这个小芳一直不舍的抛弃他,整整一年多了,从3元多就进去了,忍受了很久的横盘,其中几次增仓与减仓,现在看来,收获尚可!现在留她的唯一理由――含权。这股的好日子好像也要到顶了?不过,还真不好说。我认为,垃圾股一般不买,市盈率过高股也不买,不出名小公司也不买,业绩平平,主业没什么特色股也不买.....自己比较喜欢基金重仓股,基金的眼光总比俺的眼光高些吧?!o(∩_∩)o...虽然也吃过苦头!

浅谈反贪初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篇7

关键词:检察院,反贪,初查,立法,取证

一、初查概念的由来

反贪初查是我们国家检察机关查办反贪贿赂案件的产物, 初查工作随着新中国反贪事业不断发展而进步, 现在已经成为反贪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初查的基本做法是通过秘密调查的方式获取必要的事实证据, 来证实检察部门受理的案件线索是否涉嫌犯罪, 进而进一步决定是否立案调查, 但是初查作为一个目前反贪工作中已经广泛采用的侦查措施, 法律对初查工作的地位界定却比较模糊。1989年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侦查工作会议, 在会议中提出侦查意识是以发现犯罪和揭露犯罪为出发点, 针对犯罪分子的反侦察活动采取有效对策的观念, 其中包括了初查的观念, 这是初查概念的由来[1];199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27条规定:“侦查部门对举报中心移交的线索进行审查后, 认为需要初查的, 应当报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举报线索的初查由侦查部门进行, 但性质不明, 难以归口处理的案件线索可以由举报中心进行初查”, 第128条规定:“在举报线索的初查过程中, 可以进行询问、查询、勘验、鉴定、调取证据材料等不限制被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不得对被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 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被查对象的财产。”从这两条中可以看出初查制度是被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的, 但是2013年正式实施的新刑诉法中依然没有写入初查制度, 这终将导致初查制度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当中仍然将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地位。下面笔者结合近期的初查工作谈一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一些解决的思路。

二、初查工作中所遇到实际问题

(一) 初查工作的立法完善问题

笔者在实际的反贪初查工作中首先遇到的就是初查的法律地位问题。根据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理论, 立案是刑事诉讼程序开始的标志, 初查则是位于立案之前的阶段, 立案是以初查作为依据的, 因为如果初查的结果认为没有进一步调查的必要则必然不会立案, 这样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初查是不属于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那么初查既然不属于刑事诉讼程序, 在初查过程中所调取的材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也成为了问题。从程序上来看初查过程中获得的证据不是刑事诉讼中获得的证据, 这样获得的证据就有违反法律程序的嫌疑, 这一点在刑事审判中经常会成为控辩双方争论的焦点, 在目前的司法实践当中法官不会排除反贪部门在初查工作中调取的证据, 这是因为我国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规则, 初查所调取的证据虽然在取证的程序上有违法的嫌疑, 但是法官依然会采纳。[2]笔者认为虽然法官会采纳但是这种情况是具有争议的, 法律是严谨的, 现有的刑事诉讼理论和实际的反贪工作发生了冲突, 这种冲突不利于检察机关维护公平和正义。总而言之将初查写入刑诉法, 让初查“有法可依”对于解决在初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确保案件的数量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二) 初查方法单一取证困难

在中国不同地区反贪部门对初查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区别, 在许多地方反贪部门的初查工作只是草草了事, 甚至有些地方的反贪部门还在为没有线索发愁。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形成一套自己的体系, 比如设立专门的举报奖励基金, 分阶段给予举报人实质上的现金物质奖励, 这样可以开辟案源, 改变举报线索匮乏的情况。具体如下:举报人将线索交到检察院之后反贪部门首先进行初查, 认为线索有一定价值的, 可以先给予举报人一部分奖励, 当线索进一步深挖之后如果有了实质性进展或者案件已经做出审判, 则可以给予举报人更多的奖励, 涉案金额越高, 案件越大, 则给予的奖励越多, 相信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群众的举报热情, 对反贪工作有利。另一个方法就是建立情报指挥中心和兄弟检察院进行情报的资源共享, 发展情报人员, 针对一些特殊行业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 派遣一批可靠人员进入其中, 从事秘密侦察任务, 为职务犯罪侦查提供情报, 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公安部门的“特情部门”, 公安的这套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下检察机关的情报收集、管理工作有很大缺陷, 很多时候都是被动地接受举报, 等待线索上门, 而群众的举报往往只有一些简单的事实, 有一些更是没有真凭实据, 道听途说而来, 线索比较模糊, 建立情报指挥中心可以在一些部门内部收集情报, 指挥中心可以将这些情报进行汇总、分析, 提高初查的效率。

再来谈一下初查取证困难的问题, 这是一个大问题, 反贪部门在初查工作中对公安、银行、移动通讯等等部门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基本上所需要的信息都要从其他部门调取, 没有独立性可言。以银行为例, 在反贪初查阶段干警不清楚被举报人的银行账户信息, 所以在初查时能采取的方法只能是广撒网多捞鱼, 不同的银行网点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地区, 干警们只能一家一家查询,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有些银行因为前来查询的单位比较多, 必须排队等待银行查询完毕后才能得到反馈的信息, 时间常常要等候半个月之久, 这在效率上是非常低的。虽然现在银行账户的信息已经能够在立案之后从中国人民银行调取, 但是在初查阶段反贪干警们仍然要面临很大障碍。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障碍首先要将人民银行的查询许可提前, 从立案之后的侦查阶段提到初查阶段来, 这样就减少了没有必要的检察资源消耗, 极大的提高了初查的效率。当然这样做要有相应的查询核准制度, 严格的审批制度, 由反贪局长和分管检察长审核, 再交给人民银行核准查询并且留底备案, 以防止权利的滥用。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包括户籍信息查询、房产、车辆等信息的查询都要建立自身的一套系统独立的系统, 努力做到“不求人”。

(三) 保密问题

在笔者的工作实践当中保密问题也是一项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 反贪初查是一项秘密工作, 对线索来源、初查对象、初查的内容都要严格保密, 这样一方面是保护举报人和被调查单位, 防止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是为了不“打草惊蛇”, 让嫌疑对象有消灭罪证、和他人串供的机会,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秘密地进行初查难以做到。这里的初查保密工作不光光要在检察院内部做好, 还要在其他相关部门也做到保密, 在上文中说到, 在反贪部门取得线索之后无论是身份信息的查询还是被调查人财产信息的查询都是要从其他单位和部门调取, 在操作中调查的信息越多就有越多的单位和人员得到检察院反贪部门在正在进行调查的消息。具体来说, 按照调查的一般流程, 反贪干警要携带本检察院的介绍信或者协助查询文书去相关单位调取材料, 在相关单位负责接待查询的人员首先就会知道被调查人员的信息, 而且按照一些单位规定, 查询信息的流程是要层层上报的, 查询的科室以及相关科室的领导都会知道被反贪部门查询的人的信息, 这些部门在保密制度和工作人员的相关素质上是不能与执法机构人员相比的, 因此很容易造成泄密, 这可能对反贪部门的初查工作以及后续的调查会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在一些情况之下, 甚至反贪干警还接触相关涉案人员, 相关的涉案人员就已经知道反贪部门调查的具体进展了。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减少“知情人”。首先在反贪局内部从线索的初查开始做好线索的专人专控, 减少知情面, 只有局里领导以及相关承办人知道线索的具体信息;在对外方面目前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如同在问题二中提到过的, 要尽快建立一套检察院自己的信息查询机制, 制定和完善各种保密制度, 这样可以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规避泄密的风险。

(四) 年轻反贪干警能力需要提高

初查工作还存在的问题就是年轻反贪干警的能力需要提高。如今反贪干警的年龄层次不断年轻化, 在反贪局有许多没有实战经验的年轻干警。来检察院工作和在公安部门工作不同, 一般是没有工作前的专业培训的, 正式入职之后的工作培训时间也比较短, 所以可以这么说检察干警都是被前辈“手把手”教出来的, 反贪干警也是如此, 许多的侦破手段都是前辈的经验, 没有形成固定的“套路”, 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 检察院的年轻干警需要分部门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 结合实际, 引进先进的侦查理念和技术, 多和同行作交流, 相信这能推动年轻干警更快地适应工作, 尽快为反贪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许道敏.反贪初查机制改革构想[J].人民检察, 2002 (3) .

反贪局公务员工作总结 篇8

一、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概念及内涵

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方式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有学者从四个方面来诠释法治思维的特征:第一,法治思维是受规范和程序约束、指引的思维,第二,法治思维在现阶段主要是指限制、约束权力任意行使的思维;第三,法治思维在价值追求上是一种趋于实现公平、正义,保护权利、自由的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理性思维,是讲究逻辑推理、修辞论辩和解释技术的思维方式。而法治方式则是以权利为本位、保护自由、实现公平正义为目标所建构的行为模式。[1]具体来说,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包含以下内涵:第一,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要求坚持法律规则至上。法治意味着一种法律的统治,法律有最高的权威,所有人都必须服从法律,而不是所谓的人情,关系等潜规则。第二,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要求坚持程序公正优先。一方面,程序可以限制恣意,约束政府官员的自由裁量权、维持法律的稳定性。第三,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核心是约束公权力、保障私权利。一切有权力的人都极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定律。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核心之一,就是通过分权与制衡原则,确立司法的权威性与终局性;核心之二,就是通过公开,将公权力在各领域、各阶段的全方位、全过程在阳光下运行。核心之三,就是将行政权力、侦查权力、决策权力的行使确立科学、民主、透明的程序,确保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非经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受侵害。

二、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开展反贪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反贪工作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贪腐行为当然为法治所不容。腐败行为会导致政府公信力的降低,削弱政府的行政能力。反贪工作作为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部分,如何开展反贪工作至关重要。在当前以法治国的大环境中,必须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开展反贪工作。

其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保证和促进反贪工作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的纠问式诉讼模式根深蒂固,影响广泛,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符合法治观念的执法理念和做法,例如重打击犯罪,轻人权保障;重实体,轻程序;重配合,轻监督制约等。这些理念与当代法治理念不符,在实践中易引发办案事故和公众的不理解,损害检察公信力。为了保证反贪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抛弃旧观念旧思想旧方式,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

再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保证反贪工作符合以人为本、司法为民原则的重要要求。腐败问题关系国家稳定,社会和谐,是人民关注的焦点。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权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腐败的痛恨情绪也通过各种渠道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这对检察机关反贪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在执法办案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观念,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端正侦查观念,运用法治思维,为民办案,为民服务。

三、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对反贪工作的要求

法治中国建设,不仅要求政法工作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公正司法,同时要求政法工作者转变观念,遵循法治理念,养成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严格司法。反贪侦查工作作为检察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同样要做到用法治理念武装头脑,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具体来说,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开展反贪工作要注意一下几点要求:

第一,培养与提高法治思维能力,树立法治信仰。法治思维不是朝夕之间便可养成的,也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简单积累和生搬硬套,而是要将法治精神融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贯通于司法全部过程。要崇尚法律,尊重和信仰法律,才能自觉维系法治思维长效树立。树立公平正义理念,在办案过程中,特要注重案件的法律效果,坚决抵制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平等对待每一个案件当事人,依法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权益。要注重程序正义,切实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真正把程序公正作为保证办案质量、实现实体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法治重视程序正义甚于重视实体正义。[2]

第二,提高文明规范执法能力,加強反贪队伍法治能力建设。司法文明是与司法专横相对立的。法律是最底限的道德,司法文明虽是德治的基本内容,但也是法治思维的应然要求。司法文明要求办案干警在办案中自觉做到行为文明、语言文明、作风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司法为民,尊重涉案人员的人格和尊严,充分体现法治的人文精神和司法的人文关怀。提高反贪人员法治能力建设,要加强岗前培训,促进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严肃办案工作纪律,加强管理考核机制,吸收有利于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形成的考核要素,引导和促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运用。

第三,加强检察权运行机制建设,加强监督机制建设。法治精神的内核是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针对当前反贪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存在的问题,应着力加强反贪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切实保障反贪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独立、规范、公正进行。用制度厘清反贪执法司法权边界,法治既授予权力,更约束权力。要对法律授予政法机关的执法司法权进行全面梳理,清晰界定执法司法人员行使权力、承担责任的界限。执法司法权行使关乎当事人权利,如果缺乏监督,既会影响执法司法公正,也会产生腐败。要坚持以权力制约权力,健全单位内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依法制约的制度机制。

第四,加强办理案件的科学和规范化管理。加强案件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对反贪侦查工作中的不规范现象可以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要通过积极开展个案查办工作,对案件进行全程动态监控。要加强对线索的受理、立案、初查、逮捕、采取强制措施、侦查终结、移送起诉、撤案的科学管理,防止权力滥用;加强案件文书的规范管理,使用要求的文本,严格审批,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陈金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意蕴》.载《法学论坛》,2013年第5期.

检察院反贪工作汇报材料 篇9

**县人民检察院属于全省基层检察院分类考核中的c类院,县型小,案源不足,成案率低一直是多年困扰反贪工作的难题,连续几年来,**院的反贪工作任务完成得很不理想,每年立反贪案件在三件左右,没有完成省院确定的反贪基准数。

去年12月以来,在新任检察长张玉明的带领下,我们全力克服各种困难,在侦查思路上不断进行新的调整,仅用了4个月的

时间,就立反贪案件4件4人,全部提起公诉,完成了省院确定的全年的反贪提起公诉基准数任务,提起公诉的反贪案件审判机关已经全部做了有罪判决,打破了**院几年来反贪工作开展不

够理想的工作局面,创下了**院反贪工作的新纪录。

一、领导靠前指挥,全力排除办案过程中的各种干扰

在反贪案件查办过程中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是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些压力常常是反贪干警们顶不住的,各类干扰是导致案件流产的重要因素。能不能有效排除干扰,关键看领导,领导靠前指挥,做反贪干警的坚强后盾,干警们才能增强信心,振奋精神,才能不断加大查案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办案的效率。在反贪工作中,我们坚持领导靠前指挥,亲临办案一线,具有丰富反贪工作经验的检察长张玉明同志亲自挂帅指挥,同反贪干警一起研究案情,谋划查办思路,解决办案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当办案过程中遇到阻力时,院领导始终站在最前头。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院党组紧密团结,上下形成铁板一块,使各类办案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无处插针,保证金了案件侦查的顺利进行,有

效的提高了案件成案率。在加强对反贪工作的领导,有效排除各类干扰上,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争取县委的理解与支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的会出现新的问题,职务犯罪也会出现新的动向,对新问题引发的新的职务犯罪的查办中有时会冲击到全局工作,如果简单的就案办案,缺少大局意识,很可能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有些机械的执法活动得不到地方党委的理解与支持,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各级党委对反腐败的立场是鲜明的,决心是坚定的,只是在有些时候在查办职务犯罪上缺少沟通,才会产生误解,无形中增加了办案过程中的压力。在查办职务犯罪上我们能够坚持服从县委的领导,将反贪工作与县委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就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张玉明检察长经常与县委领导沟通意见,灵活的处理全县发展大局与查办职务犯罪的关系,得到了县委的理解与支持。在全县经济条件极差的

前提下,县委县政府对检察院给予了极大财力物力支持,反贪办案设施,办案经费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二是全力顶住各类说情探风。在反贪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所谓嫌疑人亲戚朋友的熟人,这些人总想通过各种关系探听案件的进展情况,稍有不慎,很可能导致犯罪证据转移、销毁,嫌疑人与相关人翻供、串供,一个本来能够成案的线索最后查不实,立不住。院领导带头强化办案纪律,在遇到各类说情探风时主动回避,在办案期间安排办案干警统一吃住,尽量少与外界联系,有力的做好了案件的保密工作,从院党组成员到一般干警,全部做到案件查办过程中不打听,非主管领导不过问,嫌疑人的亲朋故交的来访全回绝,有力的保证了办案过程中上下一心,思想统一。三是亲临一线指挥协调。在本所办的四件案件中,每当案件遇到困难的时候,检察长和主管检察长都亲自出面协调,认真组织处理好办案的各个环节,处理决定一些办案

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保证了干警在办案中方向明确,方法得当,办案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由于领导靠前指挥,认真谋划办案,全力排除办案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反贪干警精神振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保证了案件查得实,立得住,诉得出、判得了。

二、认真分析线索,全力寻找案件突破口

**院每年的举报案件线索在20条左右,举报线索中有一些是本院曾经多次查否的案件,案源严重不足,以住的工作中尽管我们做了大的初查工作,但是收效不大,有些举报人为了能够引起办案机关的重视,对所举报事件进行片面夸大,更有的为了泄私愤,甚至编造事实,这些在反贪工作中会经常遇到。认真分析案件线索,理出哪些是真实的,哪些线索易于突破,哪些线索隐藏着更大的问题,是查办案件的关键。对于得到的每条案件线索,我们都认真进行线索分析,召开分析会,对线索举报的事

基层检察院论文反贪工作论文 篇10

对策思考

[摘要]近年来,基层检察院加大反贪工作的力度,如在加强线索排查能力、提高案件分析水平、强化侦查突破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案管辖范围缩小、少数单位和部门保护主义观念、犯罪的作案手法趋向智能化、隐蔽化、多样化等因素影响,基层反贪工作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对策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反贪工作;现状;对策 反贪工作是检察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反贪工作力度、把握反贪工作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检察工作的整体成效,基层检察机关的反贪队伍处于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第一线,他们无私奉献、顽强拼搏、恪尽职守地工作,为履行检察职能、惩治腐败、保障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反贪工作的开展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这一现象在基层检察院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通过对基层检察院反贪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层检察院反贪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队伍建设方面。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犯罪具有隐蔽化、智能化等特征,要想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必须大力加强干警整体素质建设,把反贪干警队伍建设成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检察队伍,为此应从检察事业兴衰的战略高度来充分

认识检察业务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现实是,虽然长期以来,上级检察机关十分重视对反贪干警的培养,提出了培养专家型侦查人才的要求,但是在基层的反贪队伍中总是出现业务骨干青黄不接的现象,基层检察院反贪侦查人员少,“过得硬”的更少,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1)受编制等因素的制约,检察机关人员有限,基层检察机关要保证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有侦查业务能力的骨干被充实到各业务部门,同时有些业务骨干随着人事制度改革走上了其他领导岗位,专业人才分散。(2)部分反贪干警面对从事侦查工作所必须承受的压力,未能正确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在心理压力下选择换岗。(3)注重政治思想的学习,检察系统很少组织针对县级检察院反贪干警的侦查业务培训,不但年轻干警没有机会系统掌握侦查技能,就是老反贪也无从掌握新的犯罪趋势和侦查技术。

(二)办案干扰阻力方面。一是犯罪嫌疑人及其亲朋。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不同于一般的公民犯罪,他们都是国家工作人员,有的还手握重权,本身就有复杂的关系网,其亲属往往也动用其长期建立和积累的各种关系网,对检察机关说情和施加压力,往往是案件刚开始办理,关系找上门,千方百计为犯罪嫌疑人开脱;二中牵连的单位。查办案件后会影响发案单位的年终考评创优和单位领导政绩,单位也会出面保护嫌疑人或不积极配合办案。查办案件有时确实会对

发案单位、行业的声誉和业务工作开展产生暂时的影响,发案单位负责人会说动相关领导出面打招呼,要求保稳定、促发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是地方保护主义。在跨区域办理案件中,在依法配合其他地区检察院调查或自行调查涉及本(外)县(区)重点企业的案件、举报线索中,怎样处理好依法办案、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及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有时很难把握。

(三)侦查现代化建设方面。基层反贪干警长期停留在“一张嘴、一枝笔、一张纸”的突破案件方法上。科技强检、科技强侦是检察机关侦查办案跳出传统工作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贪污贿赂犯罪呈多样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同时,我国已经把对人权的保护写入《宪法》,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科技强侦是新的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现实需要。

(四)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方面。一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立案的条件是“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对此的正确理解应该是:认为有犯罪事实存在,即有犯罪的嫌疑即可立案,立案是查明犯罪事实的起点。而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受办案质量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反贪部门往往是在查明犯罪事实确实存在后才立案,不把整个案件的主要事实查清就不敢立案,这就导致不能对认为有犯罪事实的人员依法立案后采取各种侦查措施取证查实犯罪,而是走上了以前

公安机关“不破不立”的老路,使侦查工作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二是法律和各项规定对检察机关控制嫌疑人人身自由、技侦取证的限制很严。除了刑拘和逮捕外只能限制12小时,时限短,还比不上公安机关留置盘问的24小时(经局长批准可以长达48小时),对于高智商、智能化、隐蔽性高、关系网复杂的职务犯罪明显乏力;三是基层检察院自侦案件决定逮捕权的上移。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定的《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规定(试行)》,将基层自侦案件的决定逮捕权提升到市级检察机关,这是司法界关于检察机关“侦、捕、诉”一体化争论的产物,体现了检察系统慎重执法、抓办案质量、“办好案”的决心。但决定逮捕权的上移同样给基层反贪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这体现在:自侦案件不能快办快结,增大办案的难度和阻力,往往导致案件流产,给犯罪分子可趁之机,丧失法律的尊严。基层反贪查处的职务犯罪,往往涉案金额并不大,如果不及时采取强制措施,犯罪分子可能毁灭证据;犯罪分子还可能通过窜供、翻供等手段对抗侦查,这在贿赂案件中体现得比较明显,这就给反贪工作增大了难度。

(五)案源及成案率方面。基层反贪工作普遍面临案源缺乏且成案率低的困扰。举报贪污、贿赂犯罪处于不均衡状态,忽高忽低很不稳定,上升趋势慢,而贿赂犯罪由于取证

困难,成案率相对更低;举报线索中初查后能够立案的较少,而表面化、感情化、抓不住事、道听途说、举报失实的居多,案件线索成了制约办案的“瓶颈”问题。导致案源缺乏,成案率低的原因有:一是有关部门清理、减少和规范了行政审批,缩小了利用审批权寻租的空间;二是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和项目资金的主管机关加强了专项资金清理检查和加强规范,例如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补助资金通过银行发放到个人帐户或者专户,以及加强和完善专项资金的事前、事中审查监督等;

三是纪检、检察机关等预防职务犯罪的各项措施落实;四是犯罪更加隐蔽、智能化程度更高,犯罪分子的反侦查能力更强,更不容易被发现。通过多年的普法宣传和影视资料影响,嫌疑人对检察机关的办案手段基本了解,能在规定的12小时传唤时限内突破“口供”的较少,而知情的往往也是涉案者而不愿举报,举报人往往又不知晓详情、只是猜测或捕风捉影,案件线索质量不高。

二、加强基层检察院反贪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检察机关在不断充实专业人才的同时,应保持侦查队伍的相对稳定,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政治与业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强调一手抓政治、一手抓业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没有好的政治素质,办不出好案子,没有好的业务素质,同样办不出

好案子,及时组织反贪干警的政治思想及侦查业务培训,在干警中形成争相学习的风气,用组织制度保证业务素质建设规划的实现,真正提高办案质量,做到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同时,应从优待侦,关心侦查人员的思想、生活,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要有效排除办案干扰。一是领导靠前指挥,做反贪干警的坚强后盾,干警们才能增强信心,振奋精神,才能不断加大查案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办案的效率;二是争取当地党委的支持,只有依靠党委支持,才能做好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办工作;三是争取上级检察机关的支持,争取上级检察机关的支持是排除干扰和阻力的有效方式;四是努力提高反贪干警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在反贪工作中常会遇到嫌疑人亲戚朋友的说情,稍有不慎,很可能导致犯罪证据转移、销毁,嫌疑人与相关人翻供、串供,一个本来能够成案的线索最后查不实,立不住,这就要求反贪干警能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公正执法。

(三)不断提高反贪工作的科技含量。检察机关应把科技强侦作为反贪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公办案设备。同时,反贪办案人员应增强在侦查过程中应用高新科技的能力,利用新的技术装备及时发现、收集、固定各种证据,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

(四)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上,首先,法律应赋予职务犯

【反贪局公务员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反贪工作感悟05-31

新刑事诉讼法对反贪工作的影响及对策05-24

上一篇:给女朋友写的情书下一篇:防溺水作文500字左右素材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