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兴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评制度(精选12篇)

新兴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篇1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管理工作,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南边区机关事业单位考勤办法(试行)》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本制度适用于以下工作人员:

(一)镇三套班子领导干部;

(二)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

(三)聘用人员;

(四)公益性岗位人员。

第二条 根据工作实际,采取量化评分形式进行管理,基础分为1000分。

第三条 考勤规定。

(一)工作人员在考勤时段内按考勤登记表要求进行上午上班签到。部门工作人员有事未能签到、早退的,须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报分管领导审批;部门负责人有事未能签到、早退的,要报分管领导审批。上班15分钟以后签到视为迟到,未签到的视为旷工。每月迟到或早退累计3次以内(含3次)的,每次扣5分;超过3次的,每次扣10分。每月旷工累计3次以内(含3次)的,每次扣10分;超过3次的,每次扣20分。出现擅自脱岗、虚假签到等情况3次以内(含3次)的,每次扣10分;超过3次的,每次扣20分。

(二)无故不按时参加各种会议或活动的,每次扣30分。

(三)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超过15天或全年累计旷工超过30天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十三条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第三条的规定,予以辞退。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10天以上,或全年累计旷工15天以上,考核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

(1)重大目标任务。完成上级交办的重大工作任务;在为经济工作服务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等(每项加30分)。

(2)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以区委、区政府下发文件进行推广或市以上有关部门推荐宣传为依据的各项改革、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的(每项加20分)。

(3)有突出贡献的。获全国单项先进称号或省级先进工作者;抢险救灾和突发事件中奋不顾身,作出贡献的;见义勇为,维护社会公德和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中有功的(以上每项加50分);获省级单位先进称号或市级先进称号的(每项加30分);获市级单项先进称号或区级先进工作者(每项加20分),其他有特殊贡献的,经集体讨论认为需要加分的,可酌情加分。

2、诚信考核。方法上采用扣分制。对机关干部建立诚信服务档案,凡违反诚信服务要求的,予以扣分。诚信考核为随事随扣,且记入本人考核档案,扣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政令不通。执行上级组织决定不力,给全局利益造成损害的;遇事推诿扯皮,在服务承诺期内不能及时办结的;在对外服务中,不履行首问责任,造成工作失误,群众有意见的;发生各类突发性重大事件不及时上报,造成不良影响的;不服从组织调动、工作安排或在规定时间内不到岗的(每项扣20分)。

(2)作风不正。不深入实际,因情况不明造成工作失误的;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造成决策失误的;闹无原则纠纷,造成班子或本部门工作人员间不团结的;弄虚作假、虚报成绩,造成不良影响的(每项扣20分)。

村领导、工作组组长、成员进行考评,每项完成的加20分;每项未完成的扣20分。

(四)参与处理突发事件的,每次加20分。

(五)受到镇级或以上单位通报批评或处分的,扣50分。

(六)所包村受到表彰的,给予包村领导和工作组组长、成员加分。其中,受到镇级或以上单位表彰的,每人加20分;受到镇级或以上单位通报批评或处分的,每人扣50分。

(七)工作考评未尽事宜,由镇领导班子会议审定。

第六条 部门负责人对工作人员日常管理负总责,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每个人上班后能立即投入到工作岗位开展工作。

第七条 镇党委成立管理及工作纪律督查组,由纪委牵头,从纪委、组织室、党政办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管理及工作纪律督查组,对各部门的管理及上班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暗访督查。对擅自脱岗、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票等违纪情况,一经查实,视情节严重程度,分别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待岗教育、行政处分等处理,并追究部门负责人主要责任。

第八条 管理量化得分值将作为评优评先和年终奖励的依据,聘用人员考核分值将作为续聘或解聘的参考依据。

第九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由镇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本制度由组织室负责解释。

新兴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篇2

一、关于参保单位和人员范围

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包括:

(一)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及其编制内工作人员。

(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已进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并明确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工作人员。

对于划分为生产经营类,但尚未转企改制到位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尚未参加的,其编制内工作人员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转企改制到位后,自转企改制基准日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对目前尚未确定分类类别的事业单位,已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尚未参加的,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分类类别确定并改革到位后,参加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

符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单位中2014年9月30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原编制内退休人员,随本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范围。

对于编制管理不规范的单位,应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清理规范,明确工作人员身份并经机构编制部门确认后再参加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工作人员应依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关于缴费工资基数的核定

参保人员缴费基数按自然年度执行,实行一年一定,

机关单位(含参公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警衔津贴、海关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自治区统一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年终一次[生奖金。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自治区统一规范后的绩效工资。

三、关于参保登记

参保人员参保登记由所在单位负责办理。

2014年10月1日至用人单位办理参保登记期间,经组织批准调动工作且符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工作人员,由最初负责养老保险费和职业年金代扣代存的单位办理参保手续,并补缴此期间相应时间段应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职业年金;调到企业工作的,或以其他方式灵活就业的,由原单位办理其参保手续,并按规定补缴此期间相应时间段应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职业年金后,按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转移。

四、关于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

参保人员按规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后,其2014年9月30日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原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再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参保人员,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后的实际缴费年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合并计算。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前按规定视同缴费的年限,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视同缴费的年限合并计算。

五、关于基本养老金的计发

(一)关于视同缴费指数的认定

参保人员视同缴费指数的认定,以本人退休时职务职级(岗位薪级)所对应的全区统一规定的视同缴费指数予以确定(视同缴费指数表另行下发)。

(二)关于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全区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其中,缴费工资指数的具体计算办法是: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指数x视同缴费月数+实际平均缴费工资指数x实际缴费月数);全部缴费月数

实际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历年各月缴费工资指数的总和;实际缴费月数

月缴费工资指数:当月缴费工资基数;当月上年度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三)关于已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核定

1.2014年9月30日前退休的在编在职人员,随所在单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后,其基本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和自治区统一规定的标准予以核定。属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统筹项目的,由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列支;属于非统筹项目的,仍从原渠道列支。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列支的统筹项目有:

(1)退休时按规定计算的基本退休费及历年按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规定调整增加的基本退休费;

(2)生活性补贴;

(3)国家和自治区规定列入统筹项目的其他项目。

2.2014年9月30日前已退休且不符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而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和自治区统一规定予以核定。属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统筹项目的,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月起,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属于非统筹项目的,由退休人员所在单位自主确定。属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列支的统筹项目有:

(1)退休时按工作人员工作年限对应的计发比例计算的基本退休费;

(2)历年按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规定调整增加的基本退休费。

六、关于各地试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处理

已参加各地试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从2014年10月1日起按其单位性质和个人身份参加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对于符合参加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在职人员,试行期间个人缴费本息,可以一次性划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可采取实账方式划人,也可采取记账方式划人,但要在工作人员退休前记实,也可由各地一次性清退给其本人;已退休或死亡的人员,一次性清退给本人或法定继承人。

符合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其个人缴费本息可并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七、关于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

(一)参保人员在全区范围内跨统筹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的,应按规定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同时以其本人参保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基数总和的12%转移社会统筹基金,并将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与转移后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合并进行管理。

(二)已参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之后离开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灵活就业未选择参加其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应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社会统筹基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转入居住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管理,待其明确参加企业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后,再按相关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转移。

(三)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其养老保险关系按国家现行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八、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核定

参保人员符合法定退休条件时,已按现行干部管理权限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人员,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由所在单位负责向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核定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核定后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从组织确定其退休的次月起发放。

九、关于基金收支预算的编制管理

(一)每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的编制,由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上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结合当年参保人员人数变化、缴费工资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增长等情况编制本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草案,由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同级财政部门对基金预算草案复核后,由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同时报上一级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经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后的基金预算草案与一般公共预算同步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新兴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篇3

一、病假

(一)请假手续

1、请假。

请病假三天以上的,须本人持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诊断证明、医疗专家出具的病休意见,填写《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假审批表》,经部门负责人、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后方可休假。

2、续假。

请病假两个月以上的,须本人每月到单位(本人确实不能回单位的,单位须派人面见本人核实病情)办理续假手续后方可继续休假。病休期满恢复工作后,不是因为过于劳累旧病复发或另患其他疾病,而是原串疾病本来就没好,恢复工作一年内又续假的,其恢复工作前后的病假时间连续计算。

3、医务鉴定。

请病假六个月以上的,单位须对请假者进行医务鉴定。经县级以上医务鉴定部门鉴定能坚持正常工作,但本人拒不上班的,按旷工论处。经鉴定符合病退条件的,办理病退手续。经鉴定因病不能正常工作,但又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可准其继续休假;每满六个月再进行鉴定,符合条件的准予继续休假。超出国家规定医疗期仍不能上班的,根据国家规定予以辞退或解聘。

(二)病假待遇

1、基本工资

①工作人员病假不满两个月的,发给基本工资。②工作人员病假两个月以上的,从第三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基本工资: 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90%;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基本工资照发。

③工作人员病假六个月以上的,从第七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工作年限不满十年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70%;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80%。试用期人员请病假的,以其试用期工资为基数计发病假工资;其试用期相应延长。

2、绩效工资

在病假期间,保留其基础性绩效工资。对奖励性绩效工资,病假不满三十天的,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发放;三十天以上的,不再发放。

二、事假

(一)请假手续

1、工作人员按规定享受国家各类法定休假,原则上不再安排事假。若因特殊情况确需请事假的,在从严控制的前提下可给予适当,并严格规范请假手续。

2、请事假须事由充分,本人填写《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假审批表》,经部门负责人研究批准、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后方可休假。

(二)事假待遇

1、基本工资

一年内事假累计不满二十天的,根据各单位规定执行;二十天以上不满三十天的,每天扣发本人日基本工资50%(日基本工资=月基本工资/22天,下同);三十天以上的,停发本人基本工资。

事假期间如遇国家规定的法定休假日不予扣发。

2、绩效工资

在事假期间,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对基础性绩效工资,事假不满二十天的,享受100%;二十天以上不满三十天的,享受60%;三十天以上不满四十天的,享受40%;四十天以上的,不再享受。

三、其他休假

婚假、产假、丧假等根据有关规定,按照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履行休假手续后休假。国家法定节日假、公休假按国家规定执行。

四、旷工

(一)下列情况视为旷工:未办理请假手续或未经批准而擅自不上班的;在请假中伪造病历、提供假证明、假材料等弄虚作假查证属实的;请假期满未办理续假手续而继续休假的逾期部分;未办理销假手续的逾期部分。

(二)出现旷工行为的,停发工资和福利待遇,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工作人员旷工连续十天以上或一年内累计二十天以上的,参照《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和企业相关管理制度予以解聘。

五、严格请销假制度

(一)工作人员休假、请假,必须做好工作的衔接,不得贻误所承担的工作。

(二)请假原则上由本人办理请假手续,经批准后方可休假。请假期满后需续假的,须及时办理续假手续。

(三)请假二天以上的,须经单位研究同意、主要领导签字后,到办公室备案。

(四)休假期满,须及时办理销假手续。请病假者销假时,住院治疗的还须提供住院病历复印件(加盖医院公章)、治疗交费结算凭证的原件和复印件交单位审验存档。

(五)机关办公室要建立健全考勤登记备案制度,每月初将上月考勤统计好,经公示三天无异议后存档,将其作为评先树优、考核、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新兴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篇4

今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始缴纳养老金还需一个过程,但今年之内肯定要落实。今年,人社部还将制定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方案,落实三中全会决定。

另外,胡晓义还透露,1998年以来,取消公费医疗,实现“医保并轨”已在全国普遍推进,目前只有3省份还有待推进。

胡晓义:延迟退休方案要报给决策机构

南都:地方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目前还没有开始缴纳养老金,并轨何时实施呢?

胡晓义:从文件到执行都要有一个过程,这事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的。还有一些很专业性的问题,比如一些系数、指数都需要各地具体测算以后才能定,并不是今天出文件了,明天就缴费了。

南都:你能否透露政策预计何时能具体落实呢? 胡晓义:现在还很难说,但是今年之内肯定要落实的。

南都:之前有媒体报道,养老金并轨有10年过渡期,这个10年的过渡期怎么来理解呢?是不是和过渡性养老金的安排有关?

胡晓义:过渡性养老金是所有的“中人”都有的,只要是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都算是“中人”,“中人”在所有的职业生涯里都执行过渡性养老金。10年过渡期是更特殊的一个政策,就是说在10年期间有更细致的一些政策安排。

南都:延迟退休政策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了? 胡晓义:这项政策还有专门的方案要向决策机构报。胡晓义:只剩3个省份公务员未参加医保。南都:推进公务员参加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请问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胡晓义:公务员参加医疗保险,全国绝大多数都已经实施到位了。1998年以来,医疗保险已基本在全国普遍推进了。到目前,只有3个省份(有待推进),其他都已逐步纳入医疗保险体系里面了。公务员参加工伤保险,我们正在往前推进,生育保险也在制定专门办法。

南都:据说,今年将出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是这样吗? 胡晓义: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定的,今年要制定这个方案。

南都:你是副部长,又是政协委员。在福利与社会保障界别是听取建议更多,还是提建议更多?

胡晓义:当然我是政协委员,首先是参加政协活动,参政议政,提出建议。如果我要以行政部门的身份来参加,那我会有专门安排的。

南都记者吴斌吴璇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全文

人民网北京1月14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以下为《决定》全文: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201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一、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 院决策部署,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既体现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又体现工作人员之间贡献大小差别,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提高单位和职工参保缴费的积极性。

(二)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切实履行缴费义务,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形成责任共担、统筹互济的养老保险筹资和分配机制。

(三)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合理确定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水平,切实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四)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立足增量改革,实现平稳过渡。对改革前已退休人员,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五)解决突出矛盾与保证可持续发展相促进。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量力而行,准确把握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先行解决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的突出矛盾,再结合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坚持精算平衡,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

二、改革的范围。本决定适用于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三、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四、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详见附件)。

本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指导实施。

本决定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执行。

本决定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

五、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六、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先实行省级基金调剂制度,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征收、管理和支付的责任。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基金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依法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七、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 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八、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职业年金的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

九、建立健全确保养老金发放的筹资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各级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应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平稳推进。

十、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普遍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加强街道、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十一、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水平。各地要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适当充实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服务设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同时集中受托管理其职业年金基金。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京外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属地化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关系转移、待遇核定和支付等工作。要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业务经办流程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由省级统一集中管理数据资源,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直接关系广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准确解读改革的目标和政策,正确引导舆论,确保此项改革顺利进行。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本决定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办法,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后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会 5 同有关部门制定贯彻本决定的实施意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本决定的贯彻实施。

本决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已有规定与本决定不一致的,按照本决定执行。

新兴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篇5

度暂行规定的通知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1985年12月20日《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事假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冀政【1985】149号),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事假制度暂行规定如下:

1、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国家已明确规定的各种假日外,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离开工作岗位者,要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不得无故旷职。

2、请假办法及审批手续:工作人员请事假,本人要事先申明请假理由,经批准并将工作安排好后,方可离开工作岗位,期满返回工作岗位要及时销假。请事假的审批手续,一般应按干部管理权限和请假时间长短分级审批。请假七天以内者,由本单位领导批准;超过七天者,由上一级主管领导批准。各地、市和省直各部门可根据此精神,制定适合本单位情况的具体请假批准办法。

3、事假期间的待遇:请事假全年累计超过一个月,不足六个月者,超过的天数发本人标准工资的60%;超过六个月者,超过的天数停发全部工资。

4、违犯请假制度的处理办法:(1)未请假或请假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岗位者,以旷职论。除按日扣发工资外,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处分。

(2)逾假者,事后须尽快向领导陈述理由,取得同意后,可按事假对待,否则按旷职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超过三个月者,按自动离职处理。

(3)利用事假违犯党的政策谋取私利的,扣发请假期间的工资、奖金和各项福利待遇,并根据情节轻重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处分。

新兴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篇6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发布以来,社会各界就此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此次改革究竟改了些什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老百姓们对此次改革存在着诸多疑虑。而这次改革本身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旧制度:退休养老金双轨制

(一)何谓双轨制

所谓的退休养老金双轨制,就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它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通俗地举例来说,我国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有动辄几十上百万的人参加,而公务员招聘的岗位却远没有这么多,有的职位甚至出现了一比几百的报考比例。关于公务员考试的话题几乎每年都会登上各大新闻报纸的头条。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想要进入政府机关,成为公务员呢?这种现象其实就是退休养老金双轨制的最通俗体现。人们普遍都知道,公务员的待遇比一般企业的工人、白领要高,不只是工资福利待遇,更重要的是退休养老待遇。普通的企业退休工人领的是基本养老金,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领的是养老金,这个金额要比基本养老金高。

(二)双轨制产生的历史渊源

双轨制是我国经济体制过渡时期的特殊产物。1995年,国家对养老金进行社会保障改革,这次改革从企业开始,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统账结合”的模式,而此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并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由此,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形成了企业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完全不同的双规制。

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为何要改

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福利体系进步的必然选择。我国之前实行的养老金双规制是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它并不是出自我国社会改革的本意,而且,双轨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在双规制的制度下,企业工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金待遇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待遇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明显。仅以湖北省汉川市社保局的数据为例,2009年该市企业和机关事业参保退休人员的月人均退休金分别是756元和1575元,到了2015年则分别为1518元和2914元。明显的差距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每年的公务员考试现象就是这个差距的具体表现。这种制度存在不公平、不合理、不科学性,所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改了什么

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更改了很多内容。首先,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撤销了双轨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将与企业员工一样,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意味着从此以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要缴纳养老保险金,个人的养老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一同承担,而非之前的由国家财政拨付。其次,改革中增加了职业年金这一项内容,它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障制度,不属于保险,而是一项单位福利制度,是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保障制度,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之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职业年金是单位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八与本人缴费工资的百分之四的和,有人指出,增加职业年金制度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金比之前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最后,就是人们谈论最多的延迟退休年龄和随之而来的退休金领不完的问题,这一项是人们谈论最多,也是最关心的问题,改革中,退休年龄被延迟到了65周岁,人们不禁担心,交了那么多年保险金,活不到65岁怎么办?改革中规定,参保人员未领够139个月,保险金可以依法继承。

(三)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退休养老金双轨制已在我国存在二十年之久,存在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影响改革的因素。首先是历史遗留问题。这次制度改革的时间界限是2014年10月1日,在此之前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将面临一个改革前和改革后的过渡问题。如何过渡成为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原有制度中,由于工作人员的退休金由国家统一拨付,所以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并没有自己的管理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部门,管理体系的缺失和不健全会导致责任划分不清,改革制度错乱等现象。再次,对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而言,改革前,参保的对象主要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工人,人数少且退休人员更少。改革后将是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全员参保,收缴与发放的工作量都是十分巨大的,机构的设置与人员的合理分配是十分关键的。而且参保人员身份的确定,原事业单位改制、乡镇改制、人事代理等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将也是十分敏感的工作,处理的不当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如何解决

对于上述问题,首先,各主管部门应首先制定详细、严谨的过渡时期政策,可实行缴费分期递增的方式,缓解一次性缴费给工作人员带来的支出压力。其次,各主管部门应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养老保险管理部门,管理程序和经验应向具有一定养老保险管理经验的企业学习,为员工建立档案等,保证改革过程中各司其职,使改革有序进行。对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面临的问题,应该统一改革的口径,合理设置机构和组织好人员的培训,学习并落实好政策。政府、人社和财政等相关部门要互相协作,整体联动,大力做好改革的宣传解释工作,让全体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能明白改革的意义和必然性,将改革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社会的稳定,保障参保对象的合法权益,解决其后顾之忧。

结论

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决了我国原有养老保险体制中存在一些弊端,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必然选择。此次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公平、科学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新兴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篇7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201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一、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既体现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又体现工作人员之间贡献大小差别,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提高单位和职工参保缴费的积极性。

(二)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切实履行缴费义务,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形成责任共担、统筹互济的养老保险筹资和分配机制。

(三)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合理确定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水平,切实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四)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立足增量改革,实现平稳过渡。对改革前已退休人员,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五)解决突出矛盾与保证可持续发展相促进。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量力而行,准确把握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先行解决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的突出矛盾,再结合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坚持精算平衡,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

二、改革的范围。本决定适用于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三、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四、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详见附件)。

本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指导实施。

本决定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执行。

本决定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

五、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六、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先实行省级基金调剂制度,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征收、管理和支付的责任。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基金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依法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七、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或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基金,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基金。转移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八、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职业年金的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

九、建立健全确保养老金发放的筹资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各级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应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平稳推进。

十、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普遍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加强街道、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十一、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水平。各地要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适当充实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服务设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同时集中受托管理其职业年金基金。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京外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属地化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关系转移、待遇核定和支付等工作。要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业务经办流程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由省级统一集中管理数据资源,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直接关系广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准确解读改革的目标和政策,正确引导舆论,确保此项改革顺利进行。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本决定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办法,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后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贯彻本决定的实施意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本决定的贯彻实施。

本决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已有规定与本决定不一致的,按照本决定执行。

附件: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国务院

2015年1月3日

附件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新兴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篇8

工资待遇的通知

浙江省人事厅浙人发〔2008〕84号2008-05-12

各市、县(市、区)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省直各单位: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2006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工作人员假期工资待遇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病假待遇

(一)病假在2个月以内的,基本工资照发。

各类人员基本工资的组成如下(以下同):

1.公务员:职务工资、级别工资;

2.机关技术工人: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

3.机关普通工人:岗位工资;

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二)病假超过2个月不满6个月的,从第3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9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的,基本工资照发。

(三)病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7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80%计发。

二、事假待遇

(一)当年事假累计在20天及以下的,基本工资照发。

(二)当年事假累计在20天以上、30天以下(含30天)的,每天扣发本人日基本工资的50%(日基本工资=月基本工资÷21.75天,以下同);当年事假累计超过30天的,从第31天起,停发本人基本工资。

三、女职工产假、哺乳假待遇

(一)女职工在国家规定的产假期间,基本工资照发。

(二)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女职工在哺乳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1.女职工产假期满后抚育婴儿有困难,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可给予6个月的哺乳假,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哺乳假期间的工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80%计发。

2.女职工产后申请1年假期(含法定产假),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基本工资照发。

(三)女职工产假、哺乳假期满后需请病、事假的,病、事假期间的工资待遇按本通知第一、二条规定执行。

四、因私事请假出国期间的待遇

(一)因私事请假出国半个月以上不超过1个月(含1个月)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70%计发。

(二)因私事请假出国在1个月以上不超过2个月(含2个月)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60%计发。

(三)因私事请假出国在2个月以上不超过3个月(含3个月)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50%计发。

(四)因私事请假出国超过3个月的,从第4个月起停发基本工资。

五、探亲假待遇

(一)按国家规定符合享受探亲假条件的工作人员,在探亲假和路程假期内,基本工资照发。

(二)经批准出国攻读学位3年以上的公派出国研究生,婚后赴国外学习时间在1年以上者,其国内的配偶如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按规定向所在单位申请探亲假。出国探亲假一般为3个月,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前3个月基本工资照发,从第4个月起停发基本工资。

六、其他有关问题

(一)原按职务(岗位)拉开档次发放的津贴补贴项目,纳入机关规范津贴补贴后,其额度仍作为计发各类假期工资的基数,计发办法仍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二)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实施前,各类假期期间津贴补贴的计发办法,仍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三)浙江省人事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职工假期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浙人薪〔1994〕67号)同时废止。

新兴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篇9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对策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但从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有诸多环节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不仅影响了保障制度的完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还限制了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要性及现状

1.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要性分析

我国的传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养老制度,由于在内在的缺陷上有着不可持续特性,所以和当前的社会发展已经得不到有效适应。传统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制度内在的缺陷主要是体现在封闭性及脆弱性,单一层次性及单向责任性。以单一层次性为例,传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按照单一层次的制度安排进行实施的,这样就造成了替代率的攀升不下[1]。

另外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也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基金累计的需要以及维护社会公正的需要。也是对机关事业单位自身发展及勤政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总而言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整体制度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1.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分析

从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在筹资结构上相对较为单一,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比较困难。供款单位财政压力较为沉重,对制度的风险降低不利。

再有就是各地的政策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在实际的发展上不平衡,统筹层次相对较低,在抗风险能力上相对较弱。筹资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健全,长效养老没有保障,虽然在养老保障基金上有着相应的积累,但在退休人数的不断增加过程中,这些积累也开始快速的下降,倘若不继续进行对基金扩大,就必然会导致入不敷出的情况发生[2]。

还有就是参保对象有限,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地区只是事业单位合同工及财政补贴等人员,所以在覆盖面上就相应的比较窄,故此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参保基金上不充分,意识相对较为淡薄,并有着逆差突显。其中的转移接续很难顺畅的进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阻滞了劳动力合理流动以及制约了人事制度的改革等。

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对策

2.1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

这一方面主要是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及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部分,基本养老保险是体现的保险制度公平效应,而补充养老部分是体现机关事業单位养老保险的主要特征。所谓的多层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可分成基本养老保险部分的制度设计以及调整机制等要和企业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相一致,这一层次的养老制度主要就是保障离职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还有就是补充养老保险的层次部分,这一方面主要是和企业的补充养老保险相互对应的,同时也是强制性[3]。

2.2统一决策并理顺管理体制

改革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调整,所以没有多部门进行参与是很难对其进行推进的,这就需要强调统一决策,对养老保险制度管理体制进一步的理顺,要能确保养老保险主管部门管理的权威性。加强其权威性并非是排斥部门间的协作合作,而是将各部门的职责及权限得到有效明确化。如此才能够将部门的职权以及责任得到有机统一,养老保险主管部门才能真正的承担这一制度改革和进程中的成败责任,使其能够主动积极的保障其改革进程。

2.3加强社会保障法律的制定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才能得到健康的进行,所以立法是一个基本的原则。法律法规的缺乏使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很难进行有效率的推进和开展。当前主要是依靠着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进行推动,这一模式已经对实际不能有效适应,所以只有在完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够改变事业单位的内参保不全的问题。

2.4创新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创新改革层面主要是建立基本的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机制,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得到有机结合的方法。同时还要构建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体系,逐步撤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离职退休干部的管理机构,向社区社会化管理的发展方向迈进,从单位人向着社会人的方向进行转变,要能够积极的创造条件对退休人员实行社区化的管理[4]。也可实行结构性养老金计发的办法,主要是改革实施后参加工作的新人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及个人账户养老金所组成,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及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进行调整,使其能同步进行。

2.5对筹资渠道进行充实及扩大

为能够有效的保证离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所需的养老金得到保障,以及对支付高峰期的压力得到减缓,这就需要对新的筹资渠道进行加大拓宽力度。在这一方面主要从政府层面进行加强,制定优惠措施,例如允许养老基金投资大型的电力以及通讯设施等项目,在基金的比例上要注意,严格的遵循相关投资程序。还有就是要对社会捐赠养老基金制定优惠政策,从而进一步的完善现代社会保险制度共识。

3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要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实施。这一改革对养老保险制度和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相结合有着促进作用,能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状况。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参考文献:

[1]田园,谭春萍,方玉姣.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4,(02).

[2]杨俊.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困境与出路:从分散统筹到全国统筹的转变[J].教学与研究,2013,(12).

[3]周晗.浅议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重要意义及实施设[J].改革与开放,2013,(12).

新兴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篇10

近年来,XX市XX区直机关工委针对机关基层党组织对机关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弱化,党员的日常表现与考核评优“不对位”,机关中个别党员与一般干部“零差别”等问题,从党员日常化管理量化考评入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主要做法

(一)强化管理,舞好“指挥棒”

严格规范党员日常管理,将过去每年“七一”前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转变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量化考评和民主测评两个部分,其中民主测评占30%,日常管理量化考评占70%。重点突出党员的日常量化管理,全面推行党员日常管理量化加减分制。

在加分项目中,以凸现党员先进性为目的,制定党员日常管理量化加分项目,主要从获得各级工作性奖励、参加党组织活动获奖以及参加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实施加分,全年每名党员总加分分值不超过10分。

在减分项目中,主要由“履行党员基本义务、履行岗位职责、其它扣分项目”三个部分组成,主要是无故缺席党组织召开的(“三会一课”)会议、无故不完成党组织要求完成的学习心得体会、学习笔记等学习任务、无故缺席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足额交纳党费、无故不完成党组织交办的具体任务、无故不能按时完成岗位职责任务、在履行岗位职责任务中出现组织确认的失误行为、违反工作纪律要求的庸懒散拖行为(迟到早退、上班做与工作无关的事等)、个人的履职行为被上级通报等。年初

统一赋分70分,按照设定分值以“次”计算扣分,直至扣完为止。对严重损害公务员形象的行为一次性扣10分,并取消党员本各级评先评优资格。

在加强过程管理工作中,各基层党组织专门成立党员现实表现专项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电话查询、监控查验、实地检查、调查访问等方式不定期督察,建立党员现实表现评分台账,并将评分结果进行公示。

(二)双管齐下,用好“测量针”

认定党员是否优秀合格,采取既注重日常管理量化考评,又重视民主测评的双管齐下方式。对民主测评党员工作,采取“四评一定”的方法,共5个步骤。党员自评。被评党员对照党员标准和测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党员互评。党员之间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肯定成绩,指明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书记点评。党组织书记根据党员自评情况和现实表现情况,点评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民主测评。参评人员根据每名党员的自评、党员互评、书记点评及现实表现,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民主测评。组织认定。党员综合得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按照支部党员总数15%的比例由高到低评定为优秀共产党员等次;89-70分(含70分)的评定为合格共产党员等次,69-60分(含60分)的评定为基本合格共产党员等次;60分以下的评定为“警示党员”等次。

(三)畅通出口,拉好“警戒线”

工委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由基层党组织直接提出拟处置意见,经区直机关党工委和区委组织部预审通过后,召开党员大会表决同意,并报区直机关党工委和区委组织部批准后,直接确定为“不合格”党员。

一是抵制或不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组织决议、决定,编造或传播政治谣言及有其他歪曲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行,散布不满言论,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的。二是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不交纳党费或者无故不按规定按月足额交纳党费的,不完成党所分配的工作的。三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丧失党性原则,在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袖手旁观或临阵脱逃,或因工作失职,给国家、集体或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的。四是作风不正派,拉帮结派,诽谤诬陷、打击报复他人,侵犯公民和党员民主权利,造成恶劣影响的。五是组织煽动群众闹事以及参与未经批准的集会、示威、游行、罢工等活动,造成恶劣影响的。六是参与邪教组织的。七是泄露党和国家秘密以及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八是党员日常管理量化考评连续2年考评为“警示党员”的。九是对涉嫌违法违纪后下落不明时间超过6个月的及受刑事处罚的。十是入党后违法犯罪的,热衷于组织、参加宗教和迷信活动的。十一是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个人收受好处或者党组织换届等各类选举中行贿或受贿的。

对因违法违纪正在接受相关部门调查的,暂不纳入党员日常管理量化考评,待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后,再启动相关程序。对机关离退休党支部党员,根据离退休党支部实际情况和离退休党员身体状况,采取分类实施的办法进行。

主要成效

一是基础工作更加扎实规范。开展党员日常管理量化考评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机关党员台账,摸清了党员底数,党员的学历、籍贯、入党时间等基础信息同步录入到“12371党建信息平台”上,使基层党支部有了电子化的党员档案管理平台,更加全面、便捷地掌握党员信息,及时发现、更正错统漏统信息。近3年来,通过党组织查找失联党员17名。

二是党组织对党员喊得动、聚得拢、派得出。日常管理量化考评与党员参加党内组织生活有效挂钩,改变了过去党组织分配党员任务、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等党内活动时,部分党员以工作忙为借口不接受、不参加的情况,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得到了加强。

三是党组织主动谋划工作的意识得到提升。党员日常管理量化考评的指标体系是一个动态指标,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每年初要主动谋划、科学谋划,避免生搬硬套。同时,注重与成果转化相结合,将机关党员撰写的调研报告、协商意见、视察报告、理论文章、新闻稿件、微信编发推送等履职成果采用及获批示情况列为党员参加日常管理量化考评指标的加分项目。

四是党员身份意识更强。由于实行日常管理量化考评,过去召开党员会议或者开展党内活动玩手机、借口工作忙不参加等现象得到了根本转变,参加党内活动自觉佩戴党徽、因故不能参加党内活动要书面请假等形成了常态。

五是制度执行更严。实施量化考评给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名党员戴上了“紧箍咒”,党内号召、党内规定、党内要求基本做到了令行禁止,党员的服从、服务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党费收缴、党内组织生活渐趋规范。

新兴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篇11

一、考评在机关工作人员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考评是对机关工作人员实施工作绩效结果的检查验收。科学、公正、准确的考评,不仅为直接评价每位工作人员绩效提供了依据,而且还可以达到激励先进,教育中间,促进后进,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素质,增强机关工作效能实效的目的。

首先,考评为工作人员工作的质和量的统一效果提供有效的途径和科学的手段。工作人员工作效绩结论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档次,而对位于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二个档次边界上下的部份机关工作人员,极需补入定量考评,通过定量考评,许多具体标准数据可对照,高低明显、一目了然,这就可为机关工作人员提供日常工作行为表现的直接依据,为合理评议机关工作人员定量化提供有效的途径和科学的手段,是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工作水平的具体措施和可靠保证。

其次,考评有效地促进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作用的发挥。机关工作人员通过考评,即可检验自己工作质量、进度的程度,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又可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形成比学赶帮的局面。如三明交通运管处1997年试行工作人员效能考核管理,通过每季将办事效率、服务满意率、群众(单位〉评议率、工作办事差错率等几项量的考核情况逐项公布,明显的数据差别,极大地震动了较差的工作人员,先进的想、更先进,较差的不甘落后,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工作人员办事效率、服务态度逐月提高,群众〈单位〉满意率也逐渐上升,在全市窗口行政执法单位评比中名列前茅。再次,考评为“创争”活动提供真实的依据。通过每月(或季度〉对机关工作人员的考评和年终总评,将工作人员完成各自岗位任务的情况,记录在案,建立必要的科学的档案,这就为“创争”活动评选提供了真实的依据,作为表彰先进的重要依据,避免不着实绩凭印象或者不按标准硬凑指标的弊端,使评选活动符合实际,成绩明显,事迹突出,让人们口服心服,真正达到“创优争先”的目的。而不是人为有意“拔高”。

二、考评在实施中要掌握的要素

机关及工作人员工作效果的评估,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要做细、做好、做得科学,在掌握考评原则和方法时,离不开考评的四要素。考评的四要素是把握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把握知与行的关系,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把握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机关工作人员工作自身工作量作标准,把工作量与效果等同起来加以考评,这只是一些现象,并不是本质,只是考评的入手处。而体现机关工作人员绩效的本质内容的,应该是通过机关工作人员工作所转化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指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作用于它的对象,实现第一次转化,产生一种精神效果,这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通过工作对象的实践,便转化为物质效果。例如经济效益的增长、生产率的提高等。两次“转化”的过程,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把握“知”与“行”的关系就是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使其对象既产生“知”的效果,又产生从“知”到“行”的效果。而“知”的效果是无形的,“行”的效果是有形的。因此,我们在考评中不仅要评定“知”的效果,还必须从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从思想认识的提高、各类知识的增长、思维方法的掌握,还有情操上的陶冶等方面去考评。在评定“行”的效果时,既要看已经出现的,又要看潜在的:既要看近期的,又要看长远的:既要看平时的,又要看关键时刻的。

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是要着眼整体看效果,防止以偏概全。某项工作任务下达后,在考评效绩时,一些同志眼睛里往往只是看一两个、三几个表现稍差的人是否转变,而不看多数人员的进步。如进行普法、道德教育,往往只从那些意识行为松懈的同志的身上看教育效果,一且这些同志转变不大,就认为教育效果不好,否定了在其他同志身上反映出的效果,这显然就是片面的。因此,考评标准不能以一二个典型事例来代替整体效果,要看大多数,看全面。所以,我们在把握考评囚要素的前提下,在具体实施考评过程中,又必须掌握实施要素。

1、要制定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也就是说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出部门或单位总体目标,并按照各自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分解目标,同时在制定时要运用科学方法尽可能把目标具体化,要从“无形”中找“有形”,“软任务”中提取“硬指标”,能用定量的尽量用定量,使目标明确具体,便于考评。此外,还应考虑到机关工作人员队伍中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业务水平、身体条件等不尽相同,制定的标准要适度,以鼓舞他们完成目标任务的信心,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2、要遵循民主,公开和实事求是的考评原则。考评必须充分尊重机关工作人员的民主权利,除了有量的标准具体衡量外,凡属定性考核的内容,都要充分听取机关工作人员普遍意见的建议。其次,考评的内容、标准、结果要公开,不但要在政务公开栏公开,而且要在一定的宣传渠道进行公开。再有,就是考核后形成的组织意见,必须转告本人,使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是与非。第四,这种公开要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了解和必要的调查研究,客观地把握人的行为表现,切忌主观臆断,这样才能以理服人,保证考评全面、公正、准确。

3、要正确处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评的关系。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对工作人员工作成效考评方法是定性考评,这种作为一种认识评价人的工作成效的方法,氢具有积极意义,但这种考评常常是笼统地说某工作是好是差,大体上区分优劣,很容易受人际关系、感情因素以及考评者素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逐渐显露出它的不足。实践证明:不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很难准确无误地区分先进与落后,合格还是不合格。由于定性考评和定量考核是两种相互区别的考核方法。在实施考评中要特别注意定性和定量的统一和互补优化。定性考评是注重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的鉴别和确定,是质的方面:定量考核是对同一对象的质所对应的量的测量,是关于其本人工作素质和具体工作指标完成情况的评分和得分多少的客观描述。客观对象的质量与数量的统一性,是定量考核与定性考评必须统一的客观基础。只有两者的统一才能达到全面、客观、准确评定的目的。

新兴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评制度 篇12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基于此,本文笔者对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然后深入探讨了政策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对策,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机关事业单位 政策一体化 养老保险 制度改革

一、政策一体化背景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依据

首先,体现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等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旨在为全体老龄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由于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两种不同的管理体系和计发标准,造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差别较大,这种情况造成了企业在职员工和退休员工心理的不平衡,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同步进行试点改革,还是分步骤进行改革试点,其改革的价值导向和目标都应是建立公平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其次,促进了劳动力资源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间的合理流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是建立统一的使劳动力能够在不同就业领域之间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这必须以统一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养老金制度上的较大差异,使得从机关事业单位流向企业意味着将来养老金待遇的降低,而构建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冗闲人员流向企业,促进劳动力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间的合理流动。

最后,减轻了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费用的财政压力。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数量的增长,致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用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这极大地增加了我国的财政压力。如果机关事业单位参与统一的社会保险,那么就会通过社会保障统筹资金发放养老保险金,缓解财政支出的压力,同时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利用效率。

二、政策一体化背景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对策

1.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

按照筹资模式,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及以智利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它们推行的模式称为完全积累制或完全基金制;第二种是以英国、美国和德国等为代表的现收现付制;第三种是以瑞典为代表的部分基金制。基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我国应该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具体说来:

(1)基于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基金。现收现付制以一定时期内的横向平衡为原则,“以支定收、收支平衡”,采用弹性费率制,不为将来提存责任准备金。社会统筹基金采取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构成基础养老基金,它可以通过社会统筹实现社会共济,提高社会化解养老风险的能力,同时可以实现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和社会公平。机关事业单位基础养老基金应该直接实现全国统筹,这样能够降低养老保险筹资方式的转轨成本,提高养老保险的收益,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管,并且避免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间的攀比。

(2)基于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完全积累制是根据纵向平衡的原则,在一个较长时期按“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方式确定缴费比例,实行基金筹集。完全积累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对于个人具有明显的激励机制,积累的基金额和参保人有直接关联,因此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缴费积极性,增强劳动者自我保障的意识。

2.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

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职业年金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单位缴费列支按国家规定执行,职工个人缴费从单位的工资中代扣,单位缴费可按个人工资总额的6-8%计算,个人缴费按当月个人工资总额的2-4%计算。

国际上职业年金是非强制性养老保险,但鉴于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劳动人事管理的行政化特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还是应该采取统一的政策和标准,即单位为职工建立职业年金具有准强制性,否则难以体现养老保险的公平性。与此同时,无论政府承担基本养老保险还是职业年金的拨款,改变的是财政资金的列支方式和渠道,并不会改变财政资金的性质和承担总量,这就要求在信托制、委托人和功能管理人等安全运营机制的基础上,加强财政政策的干预和监督。

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改革

首先,建立独立运行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国家应该根据当前改革的进展,建立独立运行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改变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一家事,两家管”的怪现象,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政策、退休审批权限等纳入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平台,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由社保部门统一管理,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向社会人的转变。

其次,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转制成本的分担进行合理确定。当然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按退休时间可以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这三类,其中“老人”从来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费,“中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因此对这两类人养老金的支付就形成了转制成本。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转制成本数额巨大,可以依靠如下方法解决:政府财政预算承担部分转制成本,从政府预算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承担部分转制成本,实现部分国有资产,探索养老基金运营新机制来弥补部分隐形债务。

三、讨论

上一篇:个性的我作文300字下一篇:云南昆明的石林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