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的解释与特点(共12篇)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1.教育研究的含义:
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教育研究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推进教育理论建设,拓展人类知识宝库;提高教师素质。
3.教育研究的类型:
(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
价值研究是以教育中的价值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类研究的总称,这类研究重视教育现象中的价值问题,以文化论观点看待教育,重视教育研究中研究者的主体性与教育主体性的复杂关系,研究的结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或者研究主体所代表人群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教育事实研究是对以教育中的客观事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类研究的总称,这类研究强调研究的客观性,排除研究者主要倾向性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其结论具有主体间的一致性。
在教育研究中,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教育的文化本体论角度看,教育事实研究服从于教育价值研究,脱离了一定价值观念的事实研究会失去教育研究的意义。
(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即“纯研究”,以揭示教育规律,探明、建立、发展或完善教育理论为主要目的的研究;应用研究以解决当前教育实践中的特定问题为主要目的。要依据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指那些非实验性的,通常采用自然情境中的资料,而且一般用文字而非数量形式来表示研究对象和结果的研究;特点:自然性、描述型、强调过程、归纳分析、小样本;定量研究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并用数字和量度来表述结果的研究;特点:理性主义、数量化、强调结果、演绎分析、大样本、随机抽样。
4.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要求教育研究方法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
(2)创新性原则:
指对历史的经验与理论加以批判的原则,使一切有价值的经验和理论在新的条件下加以发展。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梳理别人研究过的东西,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创新是最好的继承,继承必须有所创新。创新要以继承为前提,继承是为了更好创新。
(3)理论联系实际原:
则要求教育研究方法的确立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4)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
定量研究必须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分别反映客观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教育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有独特的表达方式。针对教育的特点来运用定量的研究方法,重要在于要发现潜在的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描述有关对象数量关系及规律的相应的数学方法。这种“教育化”的数学方法,在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中应有自己的独特的位置。
(5)伦理原则:
教育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当前的道德伦理,不能够违反法律法规,损坏他人身心健康等。
5.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结与评价阶段
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1.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2.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
作为人的理性活动,具有丰富人类精神文化的价值;作为一种组织行为,具有激发组织活力、形成组织凝聚力的价值;作为个人探究活动,具有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价值。
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是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发现其内在规律或一般性结论。
(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时研究的问题。
(3)实验研究方法(真实验、准实验)主要目的在于:
根据一定的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
(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地层形态测试是指油田分层注水时, 通过地面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的调整, 利用井下测试仪器进行分层动态监测并对地层状态变化进行解释描述的一种技术。就目前的分层注水工艺技术而言, 只有桥式偏心注水能够达到这一要求。测试方法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多层同步测试, 施工时将几支仪器 (流量、压力、温度综合测试仪) 投到每个层段内, 地面改变注水工作制度, 地下同时同步监测每个层的注入参数;第二种方法是用一支仪器从下部到上部进行分层测试, 仪器在每个层段时都要改变地面工作制度, 可以分别求出各小层注入参数。
2 地层形态测试的意义
地质建模分析中所采用的地质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都是由测井数据获得“静态”资料, 而在油水井生产过程中, 如长期注水造成地层堵塞或大孔道、注水强度大小、注水压力高低、酸化、调剖、调驱等增产增注措施等, 都会引起地层原始形态发生变化。通过地层形态测试获得的分层资料, 可以真实地描述注水井生产动态情况, 为地质与工艺措施方案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3 地质参数解释原理
利用变参数测试得到的分层流量、温度及压力资料, 可快速、准确、客观的解释出各分层的表皮系数、有效渗透率、堵塞比等参数, 再通过地层目前有效渗透率与原始渗透率对比做出各种参数的拟合判断, 可为油田开发中欠注、超注及合格注入层提供客观、合理、公正的解释数据, 为高效注水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1 渗透率、表皮系数和地层伤害描述
技术原理:主要基于岩芯渗透率的基本定义公式:
和基本渗流规律—达西定律:
然后通过地质应用的网格划分, 将一口水井所控制的区域划分成一个个的小网格, 利用达西定律和渗透率的基本公式, 计算出每一个小网格的渗透率, 进而得到整个区域渗透率及其分布。
表皮系数:将表皮效应产生的附加压降∆Ps无因次化, 得到无因次附加压力降, 用来表征一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表皮系数S所反映的储层特征:
S>0:地层受污染, S数值越大, 污染越严重;
S=0:储层未受污染;
S<0:增产措施见效, S绝对值越大, 增产措施的效果越好。
表皮系数定义为
堵塞比:堵塞比定义为
dr>1时代表堵塞;
dr=1时代表完善层;
dr<1时代表渗透率增大。
因为堵塞比是一个比值关系, 所以可以降低单纯依赖表皮系数判断伤害的误差, 通过表皮系数和堵塞比的计算, 可以对地层伤害及油层改造措施效果做出评价。
3.2 分层因子识别描述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由于进行过压裂、酸化等措施, 也经过一些高压强制注水等等各种措施, 从而使各层内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产生了近井堵塞、裂缝、裂缝型大孔道等各种干扰正常动态分析的因素。分层因子识别原理是利用分层的压力、流量、温度的连续变化曲线, 分析计算裂缝或小层的张开压力、闭合压力, 以及裂缝张开或闭合时的地层渗透率, 从而可以对分层进行更加符合实际的数据解释, 指导注水井水量调配, 并提出措施建议。
分层因子函数Fs
上述关系式主要依赖于分层测试数据。分层因子可以放大和缩小, 识别不同地层在不同压力下的启动, 用以分析裂缝张开和闭合压力。
3.3 地层压力快速解释描述
在低渗透油层中, 流体的渗流行为受到多种力的作用。特别是液固界面的分子作用力显著增强, 使得流体成分在孔道中的分布变得无序和不均匀;原油中的极性物质和重质成分更富集于固体表面;原油的粘度会随着孔道的变小而增大, 并且它又随着压力梯度的变化而增减。因此, 考虑具有启动压力梯度是特低渗透孔隙介质中渗流的重要特性, 其渗流规律为低渗透非达西渗流方程
其中G为启动压力梯度, 它的大小由流体性质、孔隙介质性质和流动条件决定。将启动压力梯度关于气测渗透率K的变化趋势作幂函数拟合, 可得关系式
其中正常数a, b的值可通过室内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确定。
将低渗透非达西渗流方程结合径向稳定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可得二阶常微分方程
再结合定解条件p=pe (r=re) , p=pw (r=rw) 可得地层压力表达式
从而得产量 (注水量) 公式
若考虑油 (水) 井的完善性, 则有
利用两种工作制度下的注水井井底流压及注水井日注水量可得地层压力为:
从上述各式相关量分析, 当启动压力梯度较小 (地层渗透率较高) 或驱替压力梯度较大 (远大于启动压力) 时, 地下渗流接近达西渗流, 可以认为满足达西定律, 即:
此时对应的地层压力为
虽然在不同的压力点处压力恢复曲线不同, 但最终的地层压力在影响半径处是相同的, 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流动过程中如果确定不同的初始压力点, 就可以计算出地层er (影响半径) 处的地层压力。由地层压力分布曲线和压力测试曲线看, 在同一个井底压力的初始点, 测试曲线稍微滞后一点。但压力趋势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压力恢复曲线的测试实际就是压力分布曲线的测试。在这个基础上, 可将t时刻的井底测试压力认为是距生产井r处的压力传递过来的反应。
在不同压力点下测试的压力曲线, 其曲率是不一样的, 如图:tp是rp经过t时间流入井底的反应。其间存在地层粘滞阻力损失, 需要通过标准图版进行粘滞系数的修正。也就是通过区块某井的常规压力测试图版, 进行快速压力测试的粘滞系数修正。修正后的计算, 可以认为:
tp+粘滞阻力损失=rp
这样就可以进行压力分布曲线的曲率计算, 从而得到实际的地层生产压力。节约大量的测试时间, 实际结果误差<10%。
无论在任何压力点下的测试, 其流动都是由r处的地层压力ep来提供流动压力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动态测试数据, 进行地层压力的解释计算。
传统的压力测试是为了得到径向流段的数据, 从而通过霍纳曲线得到地层压力, 得不到地层压力, 就无法开展解释。我们现在依据地层压力分布原理, 主要采用早期段的数据来进行测试解释, 这是和传统试井解释方法不同的一面, 是我们现在实现短时间测试地层压力的原因。
4 结论
采用形态测试解释技术, 由于能够对地层注水动态进行真实描述, 可以实现科学注水、有效注水、合理注水, 大大减少油田无效注水, 更可以节省可观的生产费用, 从而为油田创造极其可观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宏伟, 桑广森, 姜喜庆等.油气藏动态预测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99-100
【关键词】体育英语;翻译;特点;方法
【Abstract】Sports English is a mixture of everyday language and sports jargon, which has a certain particularit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ncreasing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as an international sports communication tool, English also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people Promo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ports enterprise we must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sports English and thinking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irst from the vocabulary, rhetoric, syntax, etc,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English,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sports English translation, namely the humorous, accurate terminology, reducing the ambiguity and unifying translation It also studies sports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hoping to cultivate more high-quality translators for our country's sports cause
【Key words】sports English;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 methods
随着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领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之相对应的英语翻译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全民健身热潮的不断高涨,各种体育赛事的相继开展,促使体育英语也不断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体育英语翻译也取得重大进步。体育英语翻译既有英语翻译的共同特点,也有其独特性,因此,若要增强体育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还需进一步探究其翻译细节和具体策略,并加以践行和检验。
1体育英语的特点
11体育英语的修辞特点
体育英语翻译中常用到典故、习语、比喻、双关和借代等手法。如“Klinsmann was the player to hit a hat trick in Wold Cup final”中,“hat trick”就是一个习语,常用来指代一个人在同场比赛中进三个球。再如,我们在体育英语中常见的“derby”一词就来源于一个典故,与英国的一个小城德比郡赛马有关。因此,“derby”(德比)也常指同一区域球队的比赛。又如“Green army”常被译作“绿衫军”,其实是指NBA中的凯尔特人队,由于他们时常穿绿色球衣,因此,在体育英语中用“Green army”指代。此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佩剑比赛中,法国队有两名选手进了四强,而中国队只有一名选手入围,这名中国选手的外籍教练是法国人,最终中国队赢得了冠军,因此,体育新闻趣称“One Frenchman beats a group of Frenchman”(一个法国人打败了一群法国人)这里显然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增添了这则体育信息的生动性〔1〕。
12体育英语的词汇特点
首先,体育英语词汇具有鲜明的口语化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喜爱体育的多为年轻人,他们对娱乐化信息接受程度更高,因此,为了迎合这部分消费主体的需求,体育英语翻译中常出现大量口语化词汇。如“Real Madrid beat Manchester United pants off”中“beat pants off”译为“羞辱对手”,是一句极富口语化的表达。这种口语化表达可以增添体育翻译的生动性,使体育信息更加通俗易懂。其次,体育英语翻译中还存在许多专业词汇。体育比赛专业性较强,而且在世界范围内许多运动赛事会根据项目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要求和规则〔2〕。此外,随着体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许多体育英语词汇已经作为术语流传开来。体育英语翻译要依据项目的实际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等原则,运用专业术语增加翻译的准确性。这要求体育英语翻译者熟悉词汇与动作的固定搭配,遵循行业的统一性,减少受众的理解偏差〔3〕。例如在进行篮球比赛翻译时,时常会接触到抢断(steal)、罚球(free throw)、快攻(transition)、命中率(shooting percentage)、扣篮(dunking)、掩护(cover)等专业词汇。再次,在不同的体育运动中,即使是同一个单词,也会有不同的翻译语言。这要求体育英语翻译人员根据项目的特定表达方式及特点选取合适的词义。例如,在体育翻译中时常遇到“position”(位置、姿势)这一词汇。出现在不同的体育运动中,其意项也会有细微差别。在射击运动中line of position被译为“高底线”,而在球类运动中defence position则被翻译为“防守位置”,在体操运动中vertical position常翻译为“垂直部位”,在花样滑冰中skating position被翻译为“交臂并行滑”,在游泳运动中prone position是“俯卧”的意思,在围棋中mating position则指“杀棋局面”〔4〕。最后,体育英语的词汇多专业且简短。例如抽签(draw)、时间到(time)、接发球(receive)、近网挑高球(lift)、掷挑边器(toss)、高远球(clear)等。除此之外,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和革新,体育英语中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合成词,最典型的就是“butterfly stroke”一词,它是指“蝶泳”运动,这个合成词生动地展现了这一项目的泳姿。此外,还有极限运动(bungee-jumping)、赛马(horseracing)、运动装(sportswear)、110米跨栏(110-meter hurdle racing)等。
13体育英语的句法特点
首先,在体育英语中常用现在时代替过去时,这可以让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增添表达的感染力。例如At the end Lina beats her rival(李娜在决赛中最终打败了对手),这里就运用了一般现在时。其次,体育英语中还时常出现一些省略句。例如Tiger Woods blamed with gossip news.在这则体育新闻中省略了表示被动语态的“be”,这显然不符合语法规则,但这种表达方式已经成为当前体育英语的显著特点。再次,体育英语还多使用短句与祈使句。这些带有祈使语气的句子可以简洁明了地传达信息,符合体育赛事激情、变化的特点。例如,教练在训练过程中为了激励队员的斗志,鼓励他们不懈地努力战斗,时常会说“Go awards or go home”(要么胜利要么滚回家)。再如,在球类比赛中球员时常会说“Pass me the ball,slam dunk it”(我可以扣篮,传球)。在赛场上这种短句显然更便于交流,同时还可以鼓励队友,增添团队的士气〔5〕。除此之外,体育英语还多采用陈述句,尤其在体育新闻中,由于多涉及对体育赛事过程及结果的传达,因此,很少采用疑问句或感叹句,多用陈述语气,客观传达体育信息。
2体育英语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21译文诙谐,术语准确
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运动员风格独特、表现出色,人们根据他们的特点赋予其各种昵称,在体育英语翻译中适时运用这些昵称,不仅可以引起受众的兴趣,还能够增强译文的生动性。例如,瑞典足球队时常被称作“北欧海盗”,荷兰足球队则叫做“橙色军团”,NBA的丹尼斯·罗德曼被称作“坏小子”,夏克·奥尼尔叫做“大鲨鱼”。此外,通常情况下中文是比较注重意义吻合的言语结构,英文则关注形式吻合,是一种形态性语言。但体育英语翻译却较为不同。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言背景与文化内涵不同,因此,在传递信息方面也存在差异性,在体育英语翻译中如果一味地追求字面意思的对等,不能够适时地添加相应的文字背景,那么将很难准确地表述原文意思〔6〕。体育英语中涉及的一些地名、人名在翻译时应当谨慎处理,除了要增添其诙谐性,更要确保其准确性。尤其是一些复现率较高的赛事、球队名称,在翻译时更要注意其统一性与准确性。袁锦翔教授就曾指出翻译要遵循准确性,不仅要确保译音、译名的准确性,还要减少误解,译文要符合专业特点。同时,还应当坚持实用性原则,即译名要避免生僻难懂,应当易记、易念、易用。翻译用字也要避免生僻字和方言,增强译文的规范性〔7〕。
22减少歧义,译名统一
体育英语翻译时常涉及多个国家、赛事、人物、球队的名称,这些译名重复出现的次数很高。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增添其准确性,还要坚持统一性。例如,在翻译著名高尔夫球员Tiger Woods的名字时,要详细查证,将其翻译为“泰格”,而不能简单地译为“老虎”、“泰戈尔”〔8〕。一些非英语国家的选手名字较难翻译,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前要查找相关体育新闻资料,确保译名的准确性,例如比利时选手弗兰克·凡顿布鲁克(Vandenbrouke)、日本投球手野间秀夫(HidekIrabu)。所谓的统一性并非指同一地区、同一杂志或同一电台的体育英语翻译者要确保前后一致,而是要使翻译名称与其他体育媒体的译文保持一致,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受众的理解负担,避免产生误解。例如,曾有两个国家的电台将2004年的UEFA Cup分别翻译为“欧洲杯”与“欧锦赛”,本是对同一赛事的报道,但却未能秉持体育英语翻译的统一性,导致观众产生误解。“欧锦赛”使一些观众联想到The European Football Championship(欧洲足球锦标赛)〔9〕。
3体育英语的主要翻译策略
31意译
中西文化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体育英语翻译中要根据语境适当地变通或删减信息,最大限度地保持译文通俗易懂、明白顺畅。在前文中曾提及,体育英语翻译中也时常用到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运用这些手法的过程中要关注文化元素。例如,He brings some fire to the game翻译为“他在运动中带来了如火般的热情”。显然,此处从文化角度翻译“fire”,就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再如,Playing in misty weather that resembled a scene out of Wuthering Heights the players look like listless直译为“在如呼啸山庄的迷雾天气训练,队员们显得无精打采”。虽然《呼啸山庄》是一部著名的文学作品,但不可否认仍有许多中国体育爱好者不了解这一著作,这显然会妨碍他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因此,应当意译为“在压抑沉闷的迷雾天气训练,队员们都无精打采”。这可以将“呼啸山庄”所蕴含的压抑沉重之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受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原文的含义〔10〕。
32直译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西方表达方式和词汇被传入我国,我国的体育爱好者也随之掌握许多外来语。对这些体育词汇,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直译法。例如前文提到的“hat-trick”起源于板球运动,但后来被逐渐普及到足球等球类运动中,主要是指同一球员在通场比赛中进三个球。这是体育爱好者都熟知的含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直译〔11〕。如“Do you know (下转第55页)(上接第50页)who scored the first hat-trick in the 2006 German World Cup”就可以直译为“你知道谁是2006年世界杯上的帽子戏法上演者吗”,保留了原文蕴含的趣味性。此外,若体育英语中涉及的意象不会因文化差异造成歧义,那么在体育英语翻译中也需要采用直译法。
综上所述,随着全民健身热情的高涨,以及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体育英语翻译已经成为英语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为人们带来正确、生动的体育信息,就必须加强对体育英语及其翻译的研究。由于汉语和英语在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地理历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体育英语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跨文化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体育英语翻译的难度。之后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翻译理论,并及时关注体育信息,才能增强体育翻译的科学性,为我国体育爱好者和研究者带来更多的有用信息,进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铮璐,袁峰浅谈体育英语科技资料的翻译操作〔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3):18
〔2〕张延平,张阳.词义活用——体育新闻语言常用的修辞手法〔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8(1):93
〔3〕赵妤.竞技运动术语的翻译效度——基于关联理论的视角〔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1):119
〔4〕胡艳萍,思维文化差异与中英语言差异浅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2004,3(3):95
〔5〕孙光旭体育英语翻译方法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2,4(6):141
〔6〕孟莲芬,韦建军体育翻译中词义的选择〔J〕上海翻译,1993(4):14
〔7〕蒋铮璐,袁峰浅谈体育英语科技资料的翻译操作〔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3);18
〔8〕胡本东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体育英语翻译人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9):38
〔9〕杨雪,唐春玲体育英语课程改革实践的博弈论分析〔J〕科技成果纵横,2011(1):61
〔10〕武卫英文体育报刊的语言特点 〔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3):156
〔11〕孟莲芬体育英语组织与竞赛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2-13
万法归一论-浅论复杂科学特点与研究方法
复杂科学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前沿,属于多学科交叉范畴.应从演化性和整体性出发,应用综合方法去解决复杂性问题,并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复杂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还阐述了元胞自动机理论以及作为复杂科学研究工具的优点.
作 者:李兵 卢正鼎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刊 名: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年,卷(期):200224(1)分类号:N03 TP301.1关键词:复杂科学 综合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元胞自动机
2. 假设:是对问题的假定的解释,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
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设想。
3. 历史研究法:也称资料研究或文献研究法,是对有关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
研究的过程,包括对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有关教育科研成果的研究。主要手段是查阅文献资料,以对当前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4. 观察法:是教育科研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不仅是搜集材料的基本途径,也是其他
研究方法的基础。随着观察技术手段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观察法的应用范围也越加广泛,并取得更好的成效
5. 叙述性观察法,又称描述性观察法,是随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将其再现出来,根据详细的观察记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
6. 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一种比较严格系统的观察方法。可以看作正规或正式观察,属封闭
式观察。相对于定性的叙述性观察来说,取样观察法则是从量的方面对儿童行为样本的界定。
7. 教育实验法: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逐步变化条件,观察记录测定
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8. 个案研究法:是指把个人、家庭、组织、团体等单位看作案例,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调查,对其现象、特征、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实施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一系列研究方式。
9. 经验总结法: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对教育现象
加以分析概括,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10.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人员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或教育活动,同时又依据教改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计划或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一方面以研究指导行动,以改革方案作为指南,另一方面教改行动又反过来作为研究的向导,促进研究的发展。两者相互反馈,不断反复,使研究不断深入和提高。
11.文献综述是指研究者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学、学前教育学中某一研究领域或某个问题在某一时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系统地、全面地综合叙述与评论。
12.分层抽样是指将样本总体按照性质分成若干类型或若干层次,然后在各类各层中随机抽取样本的方法。
13.调查法:是指公共关系人员与公众面对面地沟通,直接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其中具体方法包括个人接触法、深度访问法和公众座谈会三种
14.个案研究:是研究者选取一个特殊个体或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的研究
15、大样本和小样本:按随机原则选取的被试数量在30以上的样本为大样本。在被试数量在30以下的样本为小样本。
16、问卷调查法:是运用问卷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17.测验法:是研究者运用数量化的方法对儿童的心理某个方面的发展或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测定和评价。
17.个案法:是以个案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法,也叫个案研究法。
18.抽样:按照一定原则从总体中抽选样本的过程。
19、总体:又称研究总体,是指在课题 适应的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体。即全部研究对象的总和。
20..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个体。
21.科研报告: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用来系统地阐述某项教育实证研究活动及其成果的研究文章。
22、儿童发展研究:是专指探讨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科研研究
问卷有效率:指研究者收回的问卷中资料完整有效的问卷所占的比例
12.为什么说观察法最适合于幼儿,是幼教科研的最基本方法?
(1)不需要儿童做出超出自身水平的反应
(2)可以直接了解并客观记录行为,所得资料少受主观因素影响
(3)可以捕捉发展中的过程,考察互动过程
(4)不容易受观察者在场的干扰
13.学习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意义
1.能提高雪橇教育工作者的科研能力2.有助于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3.有助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科学
14.科学研究选题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价值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创新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
15.简要评述问卷法的优缺点
优点:问卷调查的有实性:1.收集资料的效率高2.匿名性强3.能获取多种形式的资料
缺点:问卷调查的局限性:1.这对对象的阅读能力和表达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盲或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难以适应,儿童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就被排斥在调查对象的范围之外2.这样获取的资料的真实性无法核对和评估
16.科学研究选题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题目应准确地反映测验的目的和内容2.题目类型要多样,题材要丰富3.题目的内容材料要有独立性4.根据测验的目的来确定题目的难度5.题目应能引起被试的兴趣
17.行动研究法的特点?1.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有很强的开放性3.具有很强的灵活性4.行动研究法伴随持续的对研究计划的修正。
1.科学研究的特征有哪些?
客观性⑴ 科学研究的对象来源于客观世界。⑵ 科学研究的过程要求严格的客观性。⑶ 科学研究的结果往往是客观真理。系统性⑴ 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人类认识环节上的一个组成部分。⑵ 科学研究必须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⑶ 科学研究本身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活动。创造性⑴ 科学研究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⑵ 科学研究的需创造出新的,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⑶ 科学研究是极艰巨的创造性劳动。
2.假设的特点有哪些?
⑴ 假设具有推测性,是对所研究问题预先赋予的答案
⑵ 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的基础,并非虚妄的主观臆断
⑶ 假设是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研究课题的一个总的思考。
3.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⑴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
⑵是教育研究工作者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认识过程。
⑶所要探索和发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⑶教育科学研究运用的是科学的方法。
4.我国幼教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各类型各层次的研究尚处在较低水平
需注重科学态度的端正和学风的改进
结合国情探讨问题不够,研究的争鸣气氛不足
系统深入的协作性研究较为缺乏
5.教育实验法的特点
1.实验法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实验法有利于发现规律性并进行重复验证
3.实验法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益
6.个案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 能详尽地收集背景资料,进行比较透彻的分析,指出值得注意的重要变量、过程与互动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所要建立的充分而有效的假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个案研究资料中的轶事和范例,可为概括性的统计发现提供有力的佐证。
不足 缺乏代表性,缺乏可供比较的群体;难以做到科学区分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免有失偏颇。
7. 行动研究的特点
(1)行动研究具有直接针对性。
(2)行动研究有益于将教育研究与实践精密结合。
(3)行动研究有益于推动群众性的教育研究。
(4)行动研究有益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8..教育经验总结法对教育科学研究有哪些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有关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是教育研究的原材料。
教育研究的各种理论观点要面向广大师生的实际经验,才能转化为教育教学思想。
教育研究和经验联系的紧密程度与其研究结果被教育界所采纳、转化为教育效益的可能性成正比。
总结教育经验,有利于从实际出发,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提高研究水平。
9..试举例说明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相互关系。
内在效度是指研究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不存在差异,而外在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是否能应用、推广到类似的情境中,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研究没有内部效度,那么研究结果的推广性是值得怀疑的,只有内部效度,而没有外部效度,研究的价值不大。
10.设计问卷题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问题内容与问题用语要比较现实,明白清楚,没有难懂与含混之处
(2)问题不易过多,要注意问卷的长度适当
(3)问题的措辞要避免主观倾向性
(4)问题的排列顺序应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
(5)答案尽可能简单具体,便于回答与统计
(6)正式调查前要进行试行工作。
11.撰写学前教育科研论文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正确性 如报告中运用的概念含义是否符合科学理论的阐释;对结论的阐述是否合乎实际、证据充分;全文前后有无矛盾与相互抵触之处;所呈现的数据与图表是否正确无误,统计方法是否恰当,运算是否正确等等,研究者在撰写研究报告过程中应仔细斟酌推敲。
客观性 如为了得到差异显著性的结论,有意篡改原始资料或统计结果,并将虚假的结论纳入研究报告。这样不仅违背了科研道德,误导读者,其研究本身也失去了价值。研究报告要基于实际研究工作的客观情况,不能加入研究者自己的主观猜想,随意引申夸张,歪曲实际结果。
公正性 如撰写研究报告时,应充分尊重和公正地对待与研究有关人员的名誉与权力。不应在未征得本人同意得情况下,公布个人资料与姓名;报告作者的署名次序,应真正按照个人对研究工作的贡献大小、所负责任的重要程度而定。
可读性 如在研究报告中拐弯抹角,故弄玄虚,都会影响研究报告的可读性,面向一般读者的研究报告,文字应求简明准确,浅显易懂。在呈现数据分析结果时,可以利用简明而直观的图表,形象化、总结性地使读者得到有关信息,并注意用易于理解的文字解释统计分析结果的实际含义。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文章的观点和结论,以便正确指导和改进实际工作。
12.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基本步骤:
1、表述形式,拟定题目
2、拟定写作提纲
3、研究报告或论文提纲
3、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教育试验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的问题,提出研究假设
2、分析和确定试验变量
3、设计各种变量的处理方法
4、选择试验模式
5、形成试验计划
13.影响问卷有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问卷设计
2、被调查这的态度和心里因素
3、外界因素
14.调查法的优点:
1、应用的范围广泛
2、随或获资料丰富、全面,结论的说服力强
3、研究过程经济、简便
15.调查法的局限性:
1、运用调查法来研究学前教育的现象或问题时,研究者主动性差操作性差,往往比较被动,难以做出深层的探究分析,类化能力较差
2、调查资料和结论的客观性或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依赖于被调查单位或调查对象的合作,则容易直接导致研究资料的部真实,进而使研究结论不科学
16.问卷调查的有实性:
1、收集资料的较率高
2、匿名性较强3能获取多种形式的资料
抽样的四个基本步骤:1规定研究总体2确定样本容量3抽取样本
4、判断并纠正抽样偏差
17、观察法的特点:
1、是一种自然地研究方法
2、是一种直接的研究方法
18、观察法的作用:
1、有助于研究者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
2、有助于研究者形成研究假设
3、可以深入考察教育现象,探索教育活动的规律
19.抽样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1、解决总体研究难以进行的困难
2、节省研究资料,提高研究效率
3、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20.研究假设的基本要求:1假设应该有一定的理论或事实的依据
2、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期望关系
3、可以检验的21.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要贯彻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应做到:要有科学研究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b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2.要贯彻这一原则,研究者璎珞试以下几点要求:a尊重收试者的权力b研究活动不给被试者造成不恰当的压力c要慎重解释研究材料或研究结果
23.学前教育的科研教育活动的一般特征:a研究对象的主体性b探究对象的广泛性c研究背景的开放性
24.科学的认识和非科学的认识主要区别:a一种真理的认识b一种系统的认识c一种精神的认识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与方法
摘要:对目前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科学的总结和系统的分析,可为公路建设项目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提供保障,从而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环境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的`特点与方法的分析,构建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更好地为促进公路发展创造条件.作 者:孙翠娟 作者单位: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180 期 刊:中国科技博览 Journal: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X734 关键词:公路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特点 方法使广大高职大一新生同学们有目的、有意识、积极、主动地去调整心态, 迎接挑战, 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尽快地顺利渡过适应期。对于刚刚入校的高职学生来说, 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和适应尤为关键:
一、调整心态, 端正态度
上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 而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起点。面对新起点, 怎样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关键在于自己。高职学生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部分同学意识到了以前的不足, 开始发奋努力, 完善自我;而另一部分同学却仍然执迷不悟, 认为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和动机, 就应该松懈、混日子了;甚至还有极个别学生想彻底放弃, 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这些错误的想法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 必将产生严重的后果。高职学生不能因为考上了大学, 就完成任务了, 更不能因为上的是高职而不是本科就自暴自弃。这就要求教师多鼓励学生, 要重新树立自信, 给自己定下目标。更要用压力督促学生,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特别是对于年轻而尚缺乏自制力的学生, 更加需要来自环境的压力。要从考试、考核、激励等各个环节入手改变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比如, 学生考取各种专业证书:如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 技术革新或发明创造奖励证书。应大力提倡高职学生获得“双证书”, 即毕业证和岗位资格证书, 以起到促进学习提高质量的作用。高职新生在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同时, 也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因此, 同学们应该端正学习态度, 严格要求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知耻而后勇, 才有可能赶超别人。
二、走出自卑, 建立自信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本科没考上, 学习不是特别好的学生, 也有些是因为考试发挥失常。个别高职学生由于升学、就业、角色定位等种种原因, 多数高职大一新生普遍比较自卑, 也有的认为上了大学就是混个文凭。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他们的心情既有上大学的兴奋、好奇、向往, 又有遗憾、酸楚、迷茫、心有不甘、犹豫不决, 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有自卑、沮丧的情绪。不少高职学生不认真学习, 平时上网、逛街或者打工、谈恋爱等等。每年新生刚入校时都会出现个别学生要求转学、退学, 甚至擅自离校的极端冲动行为。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管理学生的能力, 教育同学们不能就此一蹶不振, 鼓励学生既要认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又要正确面对现状, 克服自卑情绪, 更要把压力变成动力;同时更要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 努力发扬。总之, 建立充分的自信, 要有一个崭新的开端。
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大学生活是新鲜并陌生的, 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学习生活到日常生活等都需要独自处理, 是真正的独立生活的开始。适应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就是学会学习。大学学习的内容、方法与中学相比, 都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的学习是以自学为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 即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 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自学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中学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填鸭式”教学, 老师经常是以“熟能生巧”为原则, 一遍又一遍的带领学生学习, 不厌其烦。学生通常比较被动地跟着老师学。这样, 只要跟着老师的步伐, 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而进入大学后, 老师多数情况下都是提纲挈领式地讲解, 不再像中学那样详细地讲解, 而且老师的要求也不像中学那样详细、具体。面对这些变化, 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 更要善于学习, 学会学习。所以, 同学们不能消极等待, 要尽快地适应这些变化, 要学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与自主的学习。不能只依靠老师, 而要靠自己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也应该多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鼓励学生要主动迎接挑战, 更新观念, 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努力提高学习效率。相信自己, 努力尝试, 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针对高职学生开设课程, 加强学生专业性
高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 如火如荼。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 高职学生毕业后就业范围更广, 适用面更宽。因此, 我们在高职教育中, 开设课程更要发挥高职教育的特点与特色。针对高职学生的特殊性、专业性, 可以从开设选修课、实践等课程来促进学生专业性发展。选修课课程设置灵活多样, 内容更新周期较短, 有利于因材施教, 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 发展个性特长, 提高整体素质。可以说, 学校教育方式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采取,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精神、独特的求异思维、非常规的想象, 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实践课程中, 建立和巩固社会实践基地, 并充分发挥高职专业实训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 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 参加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 积累道德体验, 培养德技双馨的人才。实践课程使高职学生将从课本上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是理论到实际的实践过程。对于高职学生的就业及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五、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 培养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了解社会、投身社会, 参加各种生产实习, 才能够把知识记牢, 实现学以致用, 为今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进行了事先的锻炼和预演, 到时候才能缩短适应期, 及早进入角色, 实现学习就业的零距离、无缝对接。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与中学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学习仍然是生活的主体, 但决非生活的全部。在必修课之外,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需要等去选择相应的选修、辅修课程, 参加相关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 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在校期间, 同学们应学会合理支配时间, 正确处理好学习、休息、娱乐的关系;学会学习、与人交流沟通、关心他人、与人合作、自我保护、参与竞争等, 以此来培养和提高个人综合索质, 实现个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 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要想办出特色, 必须结合高职学生思想特点, 结合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对学生进行特色教育, 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能力强, 适应范围广的专业型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艳玲.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
一、多元音乐教育的特点
1.教育形式的整合性
我们以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仅仅是单纯地演唱或是跳舞、欣赏音乐之类的,而是一种经过相对整合的艺术活动,将语言、美术、社会领域等的活动与音乐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主题故事讲述、演奏乐器、韵律游戏、歌唱活动、节奏画图、道具制作、剧组活动、音乐小品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能够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能综合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美术表现力、人际沟通与理解力和音乐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
2.教育内容的综合性
孩子的智力是多元的。老师作为一个设计者、辅导者、观察者和协助者,为孩子提供的活动内容也应该是多元的,能够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能够让每个孩子的强项智能都尽情发挥,让学习成为孩子们的乐趣。这种活动内容的多元,不仅体现在教师所创设的活动室环境、自主学习活动区域及各种智能游戏活动中,更体现在幼儿的主题学习活动中。以多元音乐游戏《彩棒图形》为例:虽然是简单的彩棒游戏活动,但由于教师提供了不同色彩、数量的彩纸,给予了幼儿自由选择彩纸颜色、自由探索彩棒制作、自由选择空间活动和自由听音组合排图的机会,让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用数量不同的彩棒搭出了“亭子、窗子、大于号、等于号、汉字三、汉字文、房子、英文字母z”等各种图形,将幼儿以往的美工制作经验、数量概念、动作肢体语言很好地迁移与运用,也使幼儿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内容综合运用到活动中来,进一步拓宽了幼儿音乐活动的内容,使音乐活动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从多方面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
3.表现手法的创造性
教育要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毋庸置疑的,其关键是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并能将新的理念付诸实践。多元智能理论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实现由善于解答问题向善于解决问题转变。在我们的每个多元音乐教育活动中,都为幼儿提供了自我创造与表现、运用的机会。例如在“自制乐谱”的活动中,引导幼儿从制作最简单、最形象的节奏卡开始,鼓励幼儿尝试画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节奏卡,然后再将全班幼儿的节奏卡加以分类统计,找出操作简便、形象可爱、易懂易记的几种类型在音乐及其他学习活动中加以运用。通过不断的分析、讨论,孩子们选出了“花草类、星月类、人物类、动物类、几何图形类、色彩点图类”等六种不同的节奏卡种类,并学会了在音乐活动、活动区、笛子吹奏练习等活动中看谱演奏,进行实际的运用。
二、多元音乐教育的阶段性研究方法
多元音乐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活动,它需要多种领域智能的共同配合,以幼儿生活为主题,融汇幼儿的既有经验,学习并创造新的经验。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能力的不断积累,多元音乐教育的研究方法也存在其特有的阶段性:
1.基于幼儿年龄特点的研究阶段性方法
多元音乐活动的宗旨是“因材施教”,依据小、中、大班不同年龄幼儿的现场反应与本身特质,经研究探讨,我们探索出各年龄班相对不同的教育方法,即:
小班——以音乐形象感知与兴趣培养为主,以动作表现为主;
中班——以音乐欣赏与自主表达为主,节奏体验为主;
大班——以音乐中的多项智能融合运用为主,合作创造为主。
这样排列的教育方法结构,结合幼儿肢体动作发展“先大后小”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幼儿由于年龄小,不能很好控制小肌肉动作,进行有效的音乐节奏、韵律表演活动等问题,也使教师在选择活动时,能更准确的把握相应年龄段幼儿多元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侧重点,并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的多元音乐活动情况加以有效评估。
2.基于幼儿经验积累的阶段性研究方法
在我们的多元音乐活动中,倡导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注重积累与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我们发现,幼儿的多元音乐智能发展是循序渐进、经验累加的过程,细加分析、提炼,可以得到如下相应经验累积阶段性研究方法:
语言表达—动作表演—节奏展示—组织与融合;
欣赏—韵律—节奏—剧组活动—音乐小品。
在多元音樂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渗透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多方发展幼儿的各项智能,但又突出本次活动的领衔智能,使每个活动都帮助幼儿获得相关经验,并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发现幼儿的智能优势,帮助幼儿利用他们的智能优势进行学习、获得发展。
以上两种研究方法,只是从不同的侧面对我们的多元音乐研究活动做了一些概述,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又应该针对不同幼儿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创造适合不同幼儿接受能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并能够促进每个幼儿多元的智能
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幼儿园)
解释可以有效提高解释的正确性.
作 者:石建平张志勇 邓居智 SHI Jian-ping ZHANG Zhi-yong DENG Ju-zhi 作者单位:石建平,SHI Jian-ping(湖南核工业地质局304大队,湖南,长沙,410003)
张志勇,ZHANG Zhi-yong(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
邓居智,DENG Ju-zhi(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特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2001年5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并要求高等学校应创造条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报告等。目前,许多高等学校已经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中,开设为公共选修课或者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体验、操作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的这一特性要求担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程教学任务的教育者需明确这门课程的特点、内容,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开设此课程的目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点的探讨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自身的特点,有相关研究者以大学生为被试做了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是一门集知识、体验和操作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心理学理论课程,它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和理论体系,教学的重点也不是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定义和概念,它是一门集知识型、体验型和操作型于一体的课程。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有操作和体验环节,目标在于提高大学生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能力,实现自我健康全面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鲜明的特点在于它必须以大学生为主体,必须要掌握教学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规律,并据此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和安排教学内容。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大学生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能力,实现自我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始终把握好以大学生为主体这一重要原则,要结合实际,重视大学生对这一课程到底有什么样的需求。现有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需求相对来说较为分散,他们认为最需要讲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依次为:
1.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区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及对他人情绪认识与反应的能力。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很多方面不够成熟,鉴于这种特点他们面对挫折时体验会更深刻、持久,心理上也就更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体验。
2.人际沟通与交往。大学时期是人际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初入象牙塔的大学生对于人际沟通和交往的需求明显增长,普遍认识到了学习和掌握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对大学生活和今后成长的重要性。然而,长期的校园生活、单纯的学习环境使大学生和社会脱节比较严重,大学集体生活又使他们缺乏个人空间,不少大学生难以和他人实现良好的人际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还有一些学生出现自卑、害羞、孤僻等情况,不能实现正常的人际沟通和交往,甚至因此导致心理扭曲,继而引发严重行为问题。
3.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自我认识就是指个体对自我的各个层面的认识和了解。能否实现良好的自我成长,与自我认识存在重要的关系。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相对独立的大学生活使他们的自我意识突显出来。然而,大学生自我认识目前来看存在不少盲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自我认识模糊不清,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容易出现自卑、盲目自负、个人目标不明确等情况。
4.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当前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面对的压力也剧增。我国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以来,大学阶段的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数量连续增加使得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大学学习压力以及随之大学生成长带来的人际关系压力、前途压力令当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此种情况下,学习压力管理和挫折应对的策略和方法对大学生来讲显得极为需要。
5.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了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爱情规划和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怎样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给自己大学期间学习生活进行合理定位的必修课。
6.学习心理。虽然大学生告别了传统上以学习成绩为重的中学阶段,但进入大学后,学习仍然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大学阶段学习心理的培养,是大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他们人生成长历程的关键。大学生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心理规律。一般来说,它包含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
7.恋爱与性心理。随着高校环境的开放,大学生恋爱成为了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了高校教育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关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专著或研究中。尽管如此,每年各高校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因为不能妥善处理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出现过激行为,直接影響了恋爱双方甚至周围同学正常的学习、生活。
8.生命教育。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伤害他人和危害他人生命的暴力事件频频出现于各种媒体报道中,这些现象引起了教育者对生命教育研究的重视。大学生生命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劝解大学生不要戕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而应给予保护,继而探索生命的价值。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教学中,应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和大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既突出讲课内容,又可以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调动起来。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教学。
1.课堂讲授法。课堂讲授法是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定义、概念、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健康现状这些内容可以先采用课堂讲授法来进行教学。需要注意的是讲授中教学者应注重师生互动,可以穿插加入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心理游戏或者心理测试。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单调的课堂讲授给学生造成枯燥无味的印象,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问卷调查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典型的特点是应用性很强,开设此门课程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问卷调查法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已有的心理调查问卷或者结合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编制出适合他们的心理调查问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来发现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讨论分析法。讨论分析法是有效调动授课对象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讨论分析的内容可以根据授课的需要进行选择,能够密切联系实际。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相互启发,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心理素质的自我提高,做到心理不适的自我调整。讨论的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讨论、辩论式讨论、典型案例讨论等。
4.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此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可能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法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交流,灵活掌握相关心理学知识,运用相关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5.团体心理素质训练与拓展。在实践和活动中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并在实际的接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体心理素质训练与拓展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极好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实用性很强、而且容易为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启发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能够更深切地领会心理健康知识、更好地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与技能。
参考文献:
[1]安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1(2).
[2]刘学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3).
[3]张华玲.我国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综述[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当代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大学生的心理层面、思想认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大学生们承受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远大于以前,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市场机制的引入不仅仅在企业间带来了竞争,同时劳动力之间也产生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给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大学生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地认识社会,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但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对社会生活辩证思考的能力又不强,他们不太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民情,不懂得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容易出现心理困惑,产生不满情绪,导致对改革开放缺乏信心,甚至表示怀疑。
(2)新一代的青年,尤其是网络上标榜的“80后、90后”,他们追求理想,但动机功利化。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在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上,他们更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在理想的实现途径上,更注重个人的奋斗。一部分大学生的理想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讲究实惠的思想相当普遍,在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往往选择后者。
(3)由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新鲜事物增加,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也就会增加。而此时,虽然他们的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但缺乏辨识能力。这个年龄段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具有顽强的探索精神。但他们毕竟缺乏社会实践,思想易脱离实际,有时好走极端,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和盲目性。往往不分是非良莠,易受错误思潮的影响,缺乏分辨能力。具体表现在困扰很多学生的网瘾问题以及情感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4)同学们情感丰富而强烈,但带有较大的波动性。进入大学后,由于生理上的日渐成熟,青年人旺盛的精力及大学生活的相对自由,他们产生了许多新的需要。同时,大学阶段又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伴随着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他们在需要的满足和价值判断时常常摇摆不定,涉世不深和青年人的心理矛盾又使他们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他们要求独立,但又存在依赖心理。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青春期就已萌动的独立意识迅速复苏,自我意识增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的弊端,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有的则采取逃避、抱怨的态度,严重的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
当代大学生产生这些心理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政策。大量的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出现代表不同经济成分的思想和声音。过去青少年教育依靠的思想和舆论的单一状况消失,青少年及其教育者必须学会在多种声音中判定是非。青少年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接受主旋律教育,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在就业过程中,人们对“单位”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的方式多种多样,改变了过去政府包分配的做法。但是就是这种“竞争上岗”形式,对学生来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随着高校一轮又一轮的扩招,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得以迈入象牙塔深造。因此毕业生总量也是节节攀升。但是由于就业岗位所限以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的结构性失业,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一些外界的影响如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又使这种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收效不尽人意。主要是因为教育观念偏于功利化,忽视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指导思想上较多地考虑满足社会需要,忽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容易被忽视。作为班级管理者,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班级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以往的工作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要让学生乖乖地听话,让学生认真地学习,还应该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原则,教会学生将来生存于社会的本领。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高校需要在学生思想工作上多做文章,在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同时,采取正确有效的管理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管理和教育。
在这一点上,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经过仔细研究,拿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1)“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政策。河北大学率先实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自2006年开始实行优秀学生转专业制度。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实行通识教育,只分大类,不细分专业。后两年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结合个人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这种新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根据学生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和学习进程,充分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避免了一些由于专业不适造成的厌学等问题。
(2)实行“专职辅导员制度”。每年通过一定的推荐竞聘程序选拔出的在党团组织领导下担负学生日常管理和专业学习引导工作的专职老师。专职辅导员不仅仅是管理者,还是心理医生。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工作,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能让班级管理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生参与管理。学校在生活园区设立教育管理中心,中心设主任1名、政治辅导员15名,每位政治辅导员下设10名学生助理,共有150名学生参与全院15000名学生的管理。由于同龄人之间更容易沟通,作为生活园区的服务者,学生助理起着沟通校方、物业及学生三方关系的作用。他们将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情况核实后以文字形式反映给相关部门,从而得以解决。
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一名高校中直接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对学生工作的研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的工作中要当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沟通,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才是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和谐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读本.中国知识出版社.
冲压加工不需要加热毛胚,节能而且节约金属。2.影响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数有哪些?
化学成分,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方式对其的影响。保证零件质量和送料方便。12.什么是顺装复合模与倒装复合模?
顺装是凸模在上,落料凹模在下模的复合模。倒装是落料凹模在上,凸模在下的复合模。
13.什么叫单工序模?什么叫复合模?什么叫级进模? 一次行程只能完成一种冲压工序。
一次正常行程中,在同一部位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24.冲压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主要有哪些特点? 冲压件的尺寸精度由模具来保证质量稳定,互换性好。由于利用模具加工,可以获得其他加工方法不能或难以制造的零件。
冲压加工不需要加热毛胚,节能而且节约金属。25.影响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数有哪些?
化学成分,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方式对其的影响。保证零件质量和送料方便。35.什么是顺装复合模与倒装复合模?
顺装是凸模在上,落料凹模在下模的复合模。倒装是落料凹模在上,凸模在下的复合模。
36.什么叫单工序模?什么叫复合模?什么叫级进模? 一次行程只能完成一种冲压工序。
一次正常行程中,在同一部位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47.冲压加工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主要有哪些特点? 冲压件的尺寸精度由模具来保证质量稳定,互换性好。由于利用模具加工,可以获得其他加工方法不能或难以制造的零件。
冲压加工不需要加热毛胚,节能而且节约金属。48.影响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数有哪些?
化学成分,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方式对其的影响。保证零件质量和送料方便。58.什么是顺装复合模与倒装复合模?
顺装是凸模在上,落料凹模在下模的复合模。倒装是落料凹模在上,凸模在下的复合模。
59.什么叫单工序模?什么叫复合模?什么叫级进模? 一次行程只能完成一种冲压工序。
一次正常行程中,在同一部位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3.什么是冲裁工序?他在生产中国有何作用? 冲裁工序是利用模具使板料沿着一定的轮廓形状分离的一种工序,为弯曲拉深等工序准备毛胚,也可直接制作零件。
4.冲裁变形必须经过那几个阶段?
弹性变形,塑形变形,断裂分离。
5.冲裁件断面由那几个特征区组成?
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毛刺。
6.模具冲裁间隙对冲裁件断面质量有何影响?
当间隙过小时,上下裂纹不重合,质量好,但断面有缺陷,当间隙过大时,质量下降断面也不理想,间隙适中时,上下裂纹合成一条线,断面有较好的综合质量。7.确定冲裁模具刃口尺寸及其公差的原则是什么? 落料件尺寸由凹模尺寸决定,冲孔时孔的尺寸由凸模决定。
设计落料模时,凹模尺寸应取决与尺寸公差范围的较小尺寸,设计冲孔模时,凸模基本尺寸则应取于工件尺寸公差范围内的较大尺寸。设计冲模刃口制造公差时,应考虑制件公差要求。8.分别说明落料和冲孔冲裁模具在凸模和凹模分别加工时,模具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制造公差必须满足的条件?
落料时以凹模为设计基准,首先确定凹模尺寸,使凹模基本尺寸接近或等于制件轮廓的最小极限尺寸,再减小凸模尺寸以保证最小合理间隙值2cmin,凹模制造偏差取正偏差,凸模偏差取负偏差。冲孔时以凸模设计为基准,首先确定凸模刃口尺寸,使凸模基本尺寸接近或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再增大凹模尺寸以保证最小合理间隙2cmin,凸模制造偏差取负偏差,凹模取正偏差。9.什么是冲模的压力中心?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有何意义?
模具压力中心是指冲压时诸冲压力的作用点位置,确保压力机和模具正常工作,对于带有模柄的冲压模,减小磨损,增加模具和压力机的寿命。
10.什么是排样?有那些排样方法和排样形式?
冲压件在条料或板料上布置的方法。废料,少废料,无废料排样法。直排,斜排,直对排,混合排,多行排。11.什么叫搭边?搭边有什么作用?
排样时零件之间以及零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工艺余料,补定误差,保证刚度,一次行程中,依次在几个不同位置上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
14.影响弯曲回弹的主要因数有那些?
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弯曲半径,弯曲中心角,弯曲方式及弯曲模,弯曲件形状,模具间隙,非变形区的影响。15.减小弯曲回弹的主要措施有那些?
改进零件的结构设计,从工艺上采取措施,采用拉弯工艺,从模具结构采取措施。16.什么是最小弯曲半径?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主要因数有那些?
在保证毛胚弯曲时外表面不发生开裂的情况下,能弯成的最小园半径与胚料厚度比值。
材料的力学性能,零件的弯曲中心角,板料的表面质量与剪切断面质量,板料宽度影响,板料方向影响。17.弯曲件弯曲工序的安排原则有那些?
对多角弯曲件,先弯曲外角,在弯曲内角。结构不对称弯曲件,成对弯曲后再切开。批量大。尺寸小的采用级进弯曲提高效率。
18.拉深变形的过程及其变形的特点?
在拉深过程中,毛胚受凸模拉深力的作用,在凸缘毛胚的径向产生拉伸应力θ,切向产生压缩应力θ3,在他们共同作用下,材料发生变形,拉人凹模内形成拉深件,产生了塑形流动。
19.试述拉深件产生起皱的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拉深时材料受到θ3压应力的作用,当θ过大,材料又薄,超过材料临界压力时,起皱,压边圈。
20.试述拉深件产生拉裂的原因机器防止措施?
断面的应力超过材料此时的强度极限时,产生拉裂,减小拉深时的变形抗力,改善润滑条件,合理拉深系数。21.拉深件毛胚尺寸确定的原则及其具体含义?
面积相等原则,拉深前毛胚表面积等于拉深后零件表面积。形状相似原则,毛胚形状一般与拉深件截面形状相同。
22.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数有那些?
材料性能,厚度,质量,模
具有圆角半径,粗糙度,间隙,形状,拉深条件次数速度。
23.为什么有些拉深件必须经过多次拉深?
不能一次拉深成型。M 26.什么是冲裁工序?他在生产中国有何作用? 冲裁工序是利用模具使板料沿着一定的轮廓形状分离的一种工序,为弯曲拉深等工序准备毛胚,也可直接制作零件。 27.冲裁变形必须经过那几个阶段? 弹性变形,塑形变形,断裂分离。 28.冲裁件断面由那几个特征区组成? 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毛刺。 29.模具冲裁间隙对冲裁件断面质量有何影响? 当间隙过小时,上下裂纹不重合,质量好,但断面有缺陷,当间隙过大时,质量下降断面也不理想,间隙适中时,上下裂纹合成一条线,断面有较好的综合质量。30.确定冲裁模具刃口尺寸及其公差的原则是什么? 落料件尺寸由凹模尺寸决定,冲孔时孔的尺寸由凸模决定。 设计落料模时,凹模尺寸应取决与尺寸公差范围的较小尺寸,设计冲孔模时,凸模基本尺寸则应取于工件尺寸公差范围内的较大尺寸。设计冲模刃口制造公差时,应考虑制件公差要求。31.分别说明落料和冲孔冲裁模具在凸模和凹模分别加工时,模具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制造公差必须满足的条件? 落料时以凹模为设计基准,首先确定凹模尺寸,使凹模基本尺寸接近或等于制件轮廓的最小极限尺寸,再减小凸模尺寸以保证最小合理间隙值2cmin,凹模制造偏差取正偏差,凸模偏差取负偏差。冲孔时以凸模设计为基准,首先确定凸模刃口尺寸,使凸模基本尺寸接近或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再增大凹模尺寸以保证最小合理间隙2cmin,凸模制造偏差取负偏差,凹模取正偏差。32.什么是冲模的压力中心?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有何意义? 模具压力中心是指冲压时诸冲压力的作用点位置,确保压力机和模具正常工作,对于带有模柄的冲压模,减小磨损,增加模具和压力机的 寿命。 33.什么是排样?有那些排样方法和排样形式? 冲压件在条料或板料上布置的方法。废料,少废料,无废料排样法。直排,斜排,直对排,混合排,多行排。34.什么叫搭边?搭边有什么作用? 排样时零件之间以及零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工艺余料,补定误差,保证刚度,一次行程中,依次在几个不同位置上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 37.影响弯曲回弹的主要因数有那些? 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弯曲半径,弯曲中心角,弯曲方式及弯曲模,弯曲件形状,模具间隙,非变形区的影响。38.减小弯曲回弹的主要措施有那些? 改进零件的结构设计,从工艺上采取措施,采用拉弯工艺,从模具结构采取措施。39.什么是最小弯曲半径?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主要因数有那些? 在保证毛胚弯曲时外表面不发生开裂的情况下,能弯成的最小园半径与胚料厚度比值。 材料的力学性能,零件的弯曲中心角,板料的表面质量与剪切断面质量,板料宽度影响,板料方向影响。40.弯曲件弯曲工序的安排原则有那些? 对多角弯曲件,先弯曲外角,在弯曲内角。结构不对称弯曲件,成对弯曲后再切开。批量大。尺寸小的采用级进弯曲提高效率。 41.拉深变形的过程及其变形的特点? 在拉深过程中,毛胚受凸模拉深力的作用,在凸缘毛胚的径向产生拉伸应力θ,切向产生压缩应力θ3,在他们共同作用下,材料发生变形,拉人凹模内形成拉深件,产生了塑形流动。 42.试述拉深件产生起皱的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拉深时材料受到θ3压应力的作用,当θ过大,材料又薄,超过材料临界压力时,起皱,压边圈。 43.试述拉深件产生拉裂的原因机器防止措施? 断面的应力超过材料此时的强度极限时,产生拉裂,减小拉深时的变形抗力,改善润滑条件,合理拉深系数。44.拉深件毛胚尺寸确定的原则及其具体含义? 面积相等原则,拉深前毛胚表面积等于拉深后零件表面积。形状相似原则,毛胚形状一般与拉深件截面形状相同。 45.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数有那些? 材料性能,厚度,质量,模 具有圆角半径,粗糙度,间隙,形状,拉深条件次数速度。 46.为什么有些拉深件必须经过多次拉深? 不能一次拉深成型。M 49.什么是冲裁工序?他在生产中国有何作用? 冲裁工序是利用模具使板料沿着一定的轮廓形状分离的一种工序,为弯曲拉深等工序准备毛胚,也可直接制作零件。 50.冲裁变形必须经过那几个阶段? 弹性变形,塑形变形,断裂分离。 51.冲裁件断面由那几个特征区组成? 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毛刺。 52.模具冲裁间隙对冲裁件断面质量有何影响? 当间隙过小时,上下裂纹不重合,质量好,但断面有缺陷,当间隙过大时,质量下降断面也不理想,间隙适中时,上下裂纹合成一条线,断面有较好的综合质量。53.确定冲裁模具刃口尺寸及其公差的原则是什么? 落料件尺寸由凹模尺寸决定,冲孔时孔的尺寸由凸模决定。 设计落料模时,凹模尺寸应取决与尺寸公差范围的较小尺寸,设计冲孔模时,凸模基本尺寸则应取于工件尺寸公差范围内的较大尺寸。设计冲模刃口制造公差时,应考虑制件公差要求。54.分别说明落料和冲孔冲裁模具在凸模和凹模分别加工时,模具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制造公差必须满足的条件? 落料时以凹模为设计基准,首先确定凹模尺寸,使凹模基本尺寸接近或等于制件轮廓的最小极限尺寸,再减小凸模尺寸以保证最小合理间隙值2cmin,凹模制造偏差取正偏差,凸模偏差取负偏差。冲孔时以凸模设计为基准,首先确定凸模刃口尺寸,使凸模基本尺寸接近或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再增大凹模尺寸以保证最小合理间隙2cmin,凸模制造偏差取负偏差,凹模取正偏差。55.什么是冲模的压力中心?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有何意义? 模具压力中心是指冲压时诸冲压力的作用点位置,确保压力机和模具正常工作,对于带有模柄的冲压模,减小磨损,增加模具和压力机的 寿命。 56.什么是排样?有那些排样方法和排样形式? 冲压件在条料或板料上布置的方法。废料,少废料,无废料排样法。直排,斜排,直对排,混合排,多行排。57.什么叫搭边?搭边有什么作用? 排样时零件之间以及零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工艺余料,补定误差,保证刚度,一次行程中,依次在几个不同位置上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 60.影响弯曲回弹的主要因数有那些? 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弯曲半径,弯曲中心角,弯曲方式及弯曲模,弯曲件形状,模具间隙,非变形区的影响。61.减小弯曲回弹的主要措施有那些? 改进零件的结构设计,从工艺上采取措施,采用拉弯工艺,从模具结构采取措施。62.什么是最小弯曲半径?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主要因数有那些? 在保证毛胚弯曲时外表面不发生开裂的情况下,能弯成的最小园半径与胚料厚度比值。 材料的力学性能,零件的弯曲中心角,板料的表面质量与剪切断面质量,板料宽度影响,板料方向影响。63.弯曲件弯曲工序的安排原则有那些? 对多角弯曲件,先弯曲外角,在弯曲内角。结构不对称弯曲件,成对弯曲后再切开。批量大。尺寸小的采用级进弯曲提高效率。 64.拉深变形的过程及其变形的特点? 在拉深过程中,毛胚受凸模拉深力的作用,在凸缘毛胚的径向产生拉伸应力θ,切向产生压缩应力θ3,在他们共同作用下,材料发生变形,拉人凹模内形成拉深件,产生了塑形流动。 65.试述拉深件产生起皱的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拉深时材料受到θ3压应力的作用,当θ过大,材料又薄,超过材料临界压力时,起皱,压边圈。 66.试述拉深件产生拉裂的原因机器防止措施? 断面的应力超过材料此时的强度极限时,产生拉裂,减小拉深时的变形抗力,改善润滑条件,合理拉深系数。67.拉深件毛胚尺寸确定的原则及其具体含义? 面积相等原则,拉深前毛胚表面积等于拉深后零件表面积。形状相似原则,毛胚形状一般与拉深件截面形状相同。 68.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数有那些? 材料性能,厚度,质量,模 具有圆角半径,粗糙度,间隙,形状,拉深条件次数速度。 69.为什么有些拉深件必须经过多次拉深? 【教育研究方法的解释与特点】推荐阅读: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论文12-28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06-13 浅谈体验教育的功能与特点1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与研究方法01-05 多媒体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与模式11-17 教学研究课题选择的原则与方法09-07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07-26 教育研究方法习题11-04 教育研究方法题目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