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招商引资存在问题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招商引资存在问题(共8篇)

乡镇招商引资存在问题 篇1

一、我镇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我镇围绕 “市内争发展、扬州争前列、千强争进位,全

面迈上新台阶”目标定位,勇当××经济板块的排头兵。经过近年的发展,真州集中区集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茶蓬、三八工业小区建设全面拉开,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一批体量较大的三产服务业项目相继建成,文化产业项目实现新突破,进一步缩小了我镇与市外发达乡镇之间的差距。今年1---10月,我镇工业集中区实现工业产值28.5亿元、增加值5.7亿元。截止目前,进园企业已达13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家;进园项目150多个,累计完成项目投入19.8亿元;有职工人数4600人,职工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通过招商引资,在全镇形成了“招商引资是真本事,新上项目是硬实绩”的导向,形成了“人人思招商、个个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我镇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镇招商引资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相对周边地区的发展态势,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

1、项目质态不高。小项目多,大项目少,内资项目多,外资项目少,项目质量不高,真正衍生性强、牵动力大、辐射面广的“顶天立地”项目不多。同时,项目用文秘杂烩网地紧缺的矛盾,也已成为影响大项目招引的主要问题。

2、产业配套不全。一是由于真州工业集中区起步较早、规划滞后,从而带来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健全;二是虽然工业集中区基本形成了化纤无纺、服装服饰、机械电子、物流配送等产业,但这些产业配套还不够完善。

3、招商办法不多。一是缺乏创新,手段单一。大多以推介招商、上门招商、节会招商等传统方式为主,成效甚微。二是方向不明,存在盲目性。由于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信息、动态不了解,漫无目的。三是学习不够,技能不强。在招商过程中,部分干部由于缺乏专业招商知识和谈判技巧,只能对镇情和项目情况进行简单介绍,遇到专业知识、产业政策,便捉襟见肘,往往是谈不深,谈不透。

4、资源利用不够。真州化纤无纺、防水材料占有全国行业市场10% 以上的份额,但这方面的文章做的还不够,真正策划包装成大项目向外推介招商的少之又少,还存在项目库建设滞后、项目包装粗放等现象,对客商没有吸引力。

三、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要推动镇域经济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真州”,关键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做大经济总量,最有效的www.途径是招商引资。只有把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来抓,进一步凝聚合力,创新方法,才能实现新的突破。

1、分析招商机遇,把握转移动态。当前,招商引资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要实现在“弯道”处求发展,必须把握好招商引资态势。要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或委托权威机构,针对真州招商引资实际,广泛收集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信息,并对产业和企业转移态势进行深度分析,把握怎样发展壮大化纤无纺产业,怎样做好无纺化纤产业服务平台,企业需求是什么,我们与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在哪里,弱势在哪里,确保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2、创新招商理念,转变招商方式。突破传统的思维,进行科学转变以适应新形势需要。在招商工作中,要努力树立三种理念:一是内和外并举理念。既要敞开大门,借助外力推动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又要拓宽视野,在扩大引进外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全力聚集、挖掘镇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带动经济发展。二是大和小并重理念。既要靠大项目形成支撑、实现突破,也要靠中小项目扩张总量、形成集群。对产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特别是有配套能力、扩张能力、提升能力的项目,哪怕小一点也要积极引进,通过扶持发展做大做强。三是资和智结合理念。要把项目作为联结人才和资本的最佳纽带,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争取把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新研发项目和大企业的研发中心引进来,把带有项目和课题的人才引进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3、主攻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产业招商是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的有效途径,是培植和壮大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的关键环节。真州招商引资重点就是围绕四大园区五大主导产业及其相关配套产业招商,通过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降低生产成本,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形成集群式发展。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突出化纤无纺特色产业招商,主攻中高档无纺布、防水材料、涤

纶短纤生产企业招商。只要符合产业需要,可降低门坎,允许入园生产,并且政策更加优惠,从而进一步提升产业自我配套能力,实现产业链式、基地化、集约化。力争到2011年化纤无纺相关企业入驻数达100家,产业自我配套能力达到95%以上。

4、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实效。推行代理招商。利用各种人脉资源,在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聘请

××籍企业家或成功人士作为招商代理员,发挥其优势协助我镇招商。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企业对接,通过对其科研成果转化,引进一批高科技、高创税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把真州工业集中区打造成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继续向广东、浙江、上海等重点地区派驻专业小分队驻点招商,同时对外出招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变外行招商为招商内行。同时,充分利用已在本地落户的客商进行以商招商。

乡镇招商引资存在问题 篇2

一、招商引资中土地闲置问题的原因

当前乡镇招商引资中造成土地闲置的原因有很多, 成因很复杂, 涉及面广, 年代久。

(一) 政府土地相关部门政策失误、干预失度、管理不善

一些领导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片面追求政绩, 政策失误, 把关不严, 将大片的土地低价格出售给没有发展前途的投资者。在土地规划的过程中, 相关部门自身水平有限, 造成土地规划不合理, 管理不善, 大面积的重复开发和浪费。一些用地单位大量闲置土地, 地方政府却没有受到处罚或者处罚力度不大, 或者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闲置土地严重, 而这些企业往往直接归属中央管辖, 地方主管机关处理起来难度大等等原因, 造成土地闲置现象的滋生。

(二) 用地单位投资不力、用地不规范、投机倒把

有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初期做出了许多承诺, 但后来未能兑现, 造成某些地块现在根本不适合开发, 而用地单位投资不力, 迟迟下不了决心是否撤资, 造成土地闲置。有些招商引资的用地单位因资金不到位、开发效益较低、技术支撑不够等原因, 将土地出租、不按照批准用途使用、通过各种方式将土地闲置, 趁机囤地, 投机倒把, 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

(三)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由于不完善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一些地方政府成为区域经济的利益主体, 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 直接制约竞争性行业的进入, 一旦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对地方企业产生竞争时, 当地政府采取一些消极的措施, 制造一些麻烦, 使招商引资来的用地单位在土地利用率上有所下降, 最终导致土地闲置。

(四) 历史问题

有些闲置土地涉及到司法查封、银行抵押, 比较复杂, 不能简单收回处置。在土地出让体制不健全的年代, 非法低价出让的土地没有办理用地手续。一些地方占用农民土地比较严重, 造成地方矛盾, 迟迟没有解决。早年出让用地, 有些用地单位用于长远投资, 至今没有建设。

二、招商引资中土地闲置的危害

当前乡镇招商引资中的土地闲置问题不但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不能招真正的商, 引真正的资, 还会造成一些社会负面影响。

(一) 导致土地次序的混乱

土地资源与资产的低效率利用和浪费, 不能实现资源与资本、劳动的有机结合, 还造成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困难, 容易造成城市规划功能分区混乱和土地资源的大量闲置, 出现资本的投资虚涨, 造成了市场发展的无序和混乱, 对土地市场的发展, 有着负面影响。如果对这些闲置的土地处置不当, 如抵押贷款, 并携款而走, 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 导致不能够真正的招商引资, 经济发展缓慢

大面积的土地闲置, 造成土地的紧张, 一些真正想来投资的, 却没有土地, 或没有好的地段。一些地方不从实际的发展需求出发, 十分关注GDP, 招商都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 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分不相符, 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三) 导致严重社会问题

土地的闲置, 会容易引起土地新的征用, 用现行的安置补偿办法去置换农民的土地权利, 难以解决其后顾之忧和长远生计, 势必酿成一支日益庞大的失地农民大军, 这些人大多文化程度低, 无一技之长, 一旦有限的补偿费花光, 就业无门, 多数沦为城乡结合地带最贫困、最边缘的群体, 大大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导致三农问题的严重。

(四) 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

在土地闲置的过程中, 土地使用单位看到政府管理不善, 一有机可乘就采取各种手段大量囤积土地。由于制度上不完善和利益的驱使, 一些政府的部分官员很容易与这些不法用地单位形成利益关系, 滋生腐败, 造成大量土地的闲置与流失。

三、解决措施

当前乡镇招商引资中的闲置土地问题实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处理起来困难重重, 本文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一) 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好土地管理队伍

转变政府职能, 树立服务政府、经营政府的理念,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重视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合理使用土地, 处理好招商引资和土地问题的关系, 处理好依法管地与为基层、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的关系, 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的关系, 培养高素质的领导集体。加强土地管理部门的班子建设, 高度重视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 建设一支政治好、原则性强、熟悉业务、懂得管理、廉洁自律的队伍。

(二) 建立土地监督、执法垂直综合机构

建立土地执法监察的垂直领导,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土地执法监察队伍, 解决土地"执法难"的问题, 有利于克服地方政府压低价招商引资和土地闲置的现象, 有利于保证中央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 真正让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土地所有权代表的意图和方针、政策, 提高土地利用率。对规范土地市场秩序, 保障农民利益, 维护社会稳定, 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 促进依法治国, 保证国有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三) 严格控制各类用地, 增加土地供应透明度

对开发用地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坚持有保有压、从严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证国家重点扶持的建设项目以及加强乡镇经济发展建设项目用地。稳步推进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供应, 积极探索和推行用地租赁制度, 减少用地量;按照“符合规划、权属清晰、界址清楚、依法批准、有偿使用”的原则, 通过完善土地储备制度, 增加土地供应透明度, 采取公开土地保有量和闲置量信息的方式引入市场机制, 优先储备, 盘活闲置、空闲和低效利用土地。

(四)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对被“浪费”多年的土地收取土地闲置费, 有开发条件的, 允许在缴纳土地闲置费后延长几年动工, 否则由政府按照一定的条件有偿或无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交市土地交易储备中心进行储备。在分析土地闲置和征而未供的原因基础上, 针对每宗地的不同情况, 收取土地闲置费、收回土地使用权、限期开工、收购或置换, 制订每宗地相应的处置闲置方案, 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

(五) 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 促进集约用地

按照“盘活存量, 优化增量”的指导思想, 强化土地集约化使用, 提高土地利用率。组织开展土地“大排查, 深挖潜, 严管理”活动, 摸清用地现状及土地可挖潜力底数, 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 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利用。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 设置产业和投资“门槛”, 重点引进占地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 积极推进“零增地”招商, 发挥寸土寸金效益。对资源集约情况进行考核奖励, 开展新上工业项目资源集约竞赛活动, 大力培育扶持资源集约型示范企业。

(六) 深入开展利用土地宣传活动, 加强舆论引导

通过专业指导、印发辅导材料、新闻媒体典型介绍等多种方式, 深入开展利用土地, 反对土地闲置的宣传工作, 提高土地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能力, 增加用地单位合理利用闲置土地意识。对重点查处违反规划、突破计划、违法批地用地、闲置土地的典型案件, 要公开调查、公开结果, 加强土地闲置题材报道, 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蔺蔚青, 彭忠胜.招商引资过程中项目评价与资源分配研究[J].经济研究, 2004 (10) .

[2]张新国.武汉市制造业吸引外商投资对策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5 (2) .

[3]刘定惠, 等.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对策探讨[J].湖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5) .

[4]刘卫东.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及其供给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 2002 (26) .

乡镇招商引资存在问题 篇3

关键词:县域经济;招商引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46-01

招商引资指的是某地区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相对具有一定优势,但经济欠发达,为了谋求自身发展,借助外部投资弥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金要素不足的直接手段之一。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主动力,通过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建章立制、整合资源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1.项目混杂,项目评估体系不健全。招商引资工作中最基础的一项,就是要对项目进行比较、筛选,这项工作要求建立比较科学的评价机制。地方乡县项目中大多数资金不多、规模不大,而且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对企业投资项目来者不拒,不加甄别、不加规划、不加分类,让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不达标企业有机可乘。部分责任部门在招商过程中存在政绩驱动的盲目性,招商部门一味追求数量上达标,片面强调企业的经济效能而忽视社会效益。

2.招商方法老旧,收效甚微。传统的招商引资方法是,成立调研小组外出参加各种活动进行调研。这一方法即便有一些优点,比如能够提高宣传的力度、更多的获取咨询、拓展见识等等,然而弊端也存在不少,例如时间不足,难以建立信任等。另一种是计划任务责任考核型,县相关部门依据综合指标,估算出年引进项目概算,通过各乡镇及部门内纵向比较和考察实际能力分配任务,根据成果予以奖惩。由于组建的任务小组对本地区的资源和潜能认识不足,更不具备系统科学的专业性办法,即使在重压之下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软实力不足,综合投资环境有待优化。投资环境的优劣是投资商考察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涉及硬件设施的完善,更体现在政务服务、法制建设、人文风俗等软环境上。因此,县域政府需要首先改善县容县貌、县民素质、法律规范等方面。地方政府中一些部门仍然存在办事效率低、工作敷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情况,严重损害了政府服务形象,影响了企业投资积极性。

4.产业布局不明确,关联度较低。首先,在工业园区内仍是以分散的单个民间企业为主体,企业间聚集在一起的完整产业链模式不明显,尚未建立起强烈的关联性。其次,园内产业基本上仍然以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的价值链中低端产业为主,虽然能有所缓解本地区人口失业问题,但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低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环保技术型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招商引资问题的对策

1.开拓招商方法,增加招商来源。

通常情况下,招商引资会通过展会、参观等方式进行,但是这些方法过于单一,还应当进一步开拓渠道,以下几种方式仅供参考:

(1)老项目客户带动招商。主要是针对客商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项目推荐会等,吸引客商来参加并进行发言,为我县的发展出谋划策,加强与客商感情上的交流,促进将来的各项合作,增加未来合作的几率。(2)外包第三方招商专业机构。由于盲目组建小分队具有人力不足、信息闭塞的缺点,可以委托信誉高的专职招商中介机构来招商,利用这些中介机构信息量庞大、网络系统宽广、操作流程专业的优势来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3)建立招商信息网络。通过县政府信息网、当地县招商网、当地县电视台等主要网络和媒体上进行宣传,让投资者了解当地的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空间,吸引商家的眼球,增加合作的可能性。

2.科学引进项目,优化产业结构。

招商引资工作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项目,因此,应当意识到项目的重要性,将精力重点放在项目上。

(1)对所有的项目进行筛选,成立调研小组搜集信息,针对当地县的具体实际和优势劣势,分析选出最有潜力,性价比较高的项目,并为项目的后期工作做好前期准备,打好基础,送入招商引资项目库进行记录和存档。

(2)做好项目包装推介。重点包装市场前景大且具有市场活力的项目,尽可能全面地将当地资源、现有优势和潜在优势进行系统盘查,并制作出简明概要,重点突出,优势明显,吸引力强的宣传片、广告、网站,介绍当地为投资者提供的优待条件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统筹规划,合理引进项目,打造特色产业链,走因地制宜的特色之路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3.简政提效,塑造良好招商环境。

招商引资的成败多半取决于政府的办事效能。在操作流程上,相关部门应积极为项目工程打造一条手续简化,审批同步,办结及时的高效、安全、可靠渠道。在作風纪律上,对客商热情相迎,坦诚相待,提供详实咨询服务,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合法利益的行为,真正做到安商、亲商、富商。在法制规范上,严格规范企业投产运营,杜绝非法寻租行为,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处理好政府一市场之间的关系,加强文明执法建设,树立公正、开明的良好形象,做到不仅在扶持政策上更加优惠,在服务口碑上也更加响亮。站在经济发展的新起点,准确把握发展动态,抢抓机遇,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走出招商引资瓶颈期,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推动县域经济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华.创新县域招商引资管理方式[J].经济导刊. 2009(Z1)

[2]邹建辉,王红毅.浅议当前招商引资存在问题和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6(07)

[3]曹洪.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竞争策略演变探析[J].当代财经.2005(10)

[4]王红毅,周曙光.当前招商引资问题透析[J].金融与经济. 2005(06)

[5]孙文博.金融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以吉林省为例[J].人民论坛. 2015(36)

[6]李珂,罗顺根.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经济. 2016(06)

乡镇招商引资存在问题 篇4

做好三峡库区招商引资工作对推动库区经济发展、实现移民安稳致富意义重大。市委党校第14期区县部门班学员、巫山县招商局党组书记吴昌金针对当前三峡库区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七个难题,提出了四项建议,以期有力促进三峡库区招商引资工作。

三峡库区是由于长江三峡工程建设而形成的一个特殊区域,随着百万移民搬迁和安置工作的圆满完成,移民的安稳致富成为当前三峡库区工作的中心任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移民安稳致富的重要支撑,而招商引资又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那么,现阶段,三峡库区招商引资工作面临怎样的困难和问题?有着怎样的机遇?怎样更好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从而推动库区经济发展和移民繁荣稳定,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三峡库区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七个难题

1.区位不优,基础设施欠缺

三峡库区地处大巴山和武陵山交接地带,属全国10多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受自然地理条件、区位和交通等诸多因素影响,硬件设施严重欠缺,招商引资条件先天不足。地理上,距离中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较远,信息、技术传播更新速度慢,受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交通上,交通设施网络密度小、等级低,快速通道尚未形成,出境通道、县际之间、县城与乡镇之间交通不畅,至今尚无贯穿整个区域的快速通道;港口码头建设滞后,吞吐能力弱;大部分区县不通铁路。配套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依然突出,致使其缺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2.科技落后,人才匮乏

一方面,库区科技发展落后,人才资源匮乏,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条件差,技术市场和技术中介发育不足,科技信息

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服务手段落后,制约着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能力的提升,使库区难以承接国内、主城区高新技术成果,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困难重重。另一方面,招商专业人才缺乏,懂项目、会外语、能熟练运用谈判技巧的人才很少,库区专业招商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也不太高,在职人员的培训又未能跟上,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的高效开展。例如某县能独当一面的专业招商人员仅10多人,能够进行招商项目深度策划的人员几乎没有。

3.思想不解放,投资软环境待改善

干部和群众普遍思想保守,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普通群众由于视野不开阔,小农意识较强,不看长远和全局,看重个人眼前利益,有的对引进项目不但不支持,还要阻碍其实施,一些区县群众拒绝搬迁、阻工、上访、找企业茬子等现象时有发生。个别职能部门及干部权力意识强烈,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作怪,大局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下,办事程序复杂且缺少透明度。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条管单位的配合协作不够,优惠政策难以兑现落实,个别条管单位甚至出现“吃、拿、卡、要”的行为。

4.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

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招商项目的落地涉及多个经济部门的协作。招商主管部门手里没有强势行政资源,在协调项目落地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举步维艰。服务机制不健全,导致招商引资工作重引进、轻服务,有些单位把企业引进后,没有按要求搞好跟踪服务,使客商不安心。政策配套缺位,有些区县没有相对系统统一的招商政策,当客商问及相关政策时,有关部门没有一个统一的答复口径。有些区县提出“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办法不错,但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5.土地电力供应不足,资源缺乏

一是可以利用的土地少。库区土地资源一直比较紧张,由于山多、沟多、平地少,目前,土地资源缺乏已成为制约库区招商引资的突出问题。常出现项目找土地的情况,不少项目因土地问题被搁置。二是用地指标少。每年市级下达到库区区县的用地指标少,不能满足企业投资发展需求,土地指标成为影响招商的重要问题。三是电力供应紧张。特别是夏季尤为突出,招商企业开工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对此反响较强。

6.项目质量不高,缺乏带动力

一是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少。招商引资项目门槛低,投资结构不合理,资源型、粗加工、初级产品项目较多,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少。二是大企业、大项目少,产业带动效应不强。招商引资项目中5亿元以上项目比重低,上10亿元的项目非常少,并且以基础产业为主,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大型制造企业更少。例如某县2012年签约的15个项目中,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项目没有1个,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项目只有1个。

7.项目落地少,企业发展壮大难

一是招商项目开工率低,签订的招商项目协议多,由于交通、资源、土地等原因,很多项目没有开工建设就夭折了,实实在在落地的项目少。二是招商项目资金到位率低,很多项目协议投资金额较大,但是实际到位率低,据部分区县介绍,大部分项目到位资金仅50%左右。例如某县2012年竣工的5个加工类项目平均资金到位率为42%。三是新建企业存活率低,许多企业红红火火开工启动,由于受交通、原材料、成本等影响,中间艰难地支撑一段时间,最后只得悄无声息地关闭,新建企业中能够顺利经营壮大的还不到一半。例如某县工业园区2010年进驻30多家企业,到2012年底还在生产的只有10家左

右。

二、促进三峡库区招商引资的四项建议

1.加强思想解放,优化投资环境

一是强化思想大解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引导人民群众支持招商引资工作,助推经济发展,真正形成“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氛围,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形成“抓招商引资就是抓发展”、“抓招商引资就是抓经济建设”的共识,努力提高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速度和质量,助推库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二是加强硬环境建设。交通上,依托黄金水道长江,加强集装箱码头建设,加快推进渝宜高速公路建设进程,做好铁路、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建设万州、巫山等物流集散中心,增强项目承载力。三是优化投资软环境。以改进机关作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为重点,着力构建优化招商引资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服务手段,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实行责任追究,狠抓制度措施的落实;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办事环节,确保投资者引得进来、留得下来、发展得好。

四是争取政策环境。深入挖掘西部大开发、重庆改革试验区产业发展政策。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特别是要充分用好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旅游服务等产业在用地、财税方面的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发展壮大一批适合库区的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产业项目。加大项目和用地指标争取力度,科学合理规划园区,考虑土地集约利用率,加大闲置工业用地的清理力度,严格限制小生产作坊用地,灵活变通突破土地制约,破解土地瓶颈。同时,争取政策,确保电力、天

然气、用水供应和通讯畅通,为企业入驻营造良好条件。

2.健全体制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明确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完善专业招商机制。切实落实“一个项目、一名区县级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形成专业队伍抓招商、专门班子抓服务的良好工作氛围。建立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分类协同推进机制,探索建立联动招商机制,健全利益分享机制,实行招商项目合同制管理,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统计考核制度。

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一批懂经济、精项目、通外语、会谈判的人才到招商系统,充实招商队伍;同时聘请库区在外成功人士为经济专家、招商顾问,服务库区经济发展。强化招商人员培训,定期开展专业招商干部培训,不定期组织招商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努力提高招商干部招商能力,提升招商引资效果。

3.策划储备项目,提高投资吸引力

项目是招商之本。要增强项目对客商的吸引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认真搞好项目论证和包装,做好大项目的跟踪问效工作,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要立足库区资源环境状况,坚持走生态招商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依托旅游文化、现代农业、清洁能源等产业,结合重点产业项目和三峡库区后期扶持政策,策划一批切实可行的招商项目,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

4.做实招商载体,推动产业集聚

要把工业园区和集镇作为招商引资最重要的载体。按照“资源节约、要素集中、环境友好、专精特新”的原则,建立和做强工业园区,加大园区招商力度,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园区招商主阵地作用,发展“园区经济”,创新园区管理和运行机制,支持外来投资主体参与园区建设,支持大企业集团和战略投资者为主体开发建设工

乡镇招商引资存在问题 篇5

一、临泉县劳务大军遍布全国

临泉县劳务输出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起步于1992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立足实际,把农村人力资源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把简单的劳动力转移作为一种劳务经济来培育,把组织劳务输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得到迅猛发展。截止今年2月底,全县在县外务工人员达49万人;务工人员遍布东北、华东、华南、新疆、京津和胶东半岛,主要从事建筑、电子、机械、服装、食品、家政服务等职业。可以说,临泉县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县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二、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尽管临泉县劳务输出给全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一些现实问题严重阻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发展。

(一)组织化程度低,发展不平衡。临泉县劳务输出从总体看来组织化程度还较低,大部分农民工都是靠自发输出。据了解,目前仅有老集、杨桥两个乡镇劳务输出已经形成规模,开通了稳固而畅通的输出渠道,仅占该乡镇数的10%。多数乡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刚刚起步,缺乏对劳动力资源的总体规划,缺乏必要的组织引导和服务。

(二)劳动力素质低的状况尚未改变。近年来,用工企业对务工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初中及无技术的没人要,有职业技能的供不应求。从最近县劳动保障局对一些乡镇农民素质的调查结果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6—35周岁劳动力资源的89%。说明了该县劳动力资源素质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

(三)用工信息发布不及时,劳动力信息网络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市场运作机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该县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用工信息收集、筛癣发布、招聘不及时,用人单位和劳动力组织不到位,致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工作成效不够显著。

(四)少数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现象普遍存在,如用工单位随意加大劳动强度、超时加班加点、拖欠克扣务工人员工资、工伤事故频发、不执行劳动合同、不按时交纳社会保险费等。

三、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以为,要保持劳务输出发展的后劲,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贫困县脱贫步伐,必须要有新的更加有效的措施,强力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工作总结《乡镇劳务工作存在问题》。

(一)精心打造临泉劳务输出品牌。当前全国各地都重视搞好劳务输出工作,因此我县劳务输出工作要想再上台阶,必须全力打造劳务品牌,对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和法制培训,全面提高民工素质,这是当前搞好劳务输出的首要任务。

(二)加大组织引导力度,实现劳务输出产业的规模化。加强对劳务输出产业的组织化领导,使各级政府认识到发展劳务经济是脱贫致富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绩政工程,是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建立专门的中介组织或劳务输出协会,确定劳务输出信息员。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做好劳务输出输入的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搞好务工人员的储备。及时掌握用工信息,迅速及时有组织地集合本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给输入用人单位。

(三)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输出务工人员素质。要在劳务输出人地劳动力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外出务工人员政治、文化、技能状况,采取农民夜校与职业技校合作和中介劳务机构与学校合作等形式,把任务落实到户,明确到人。大力实施国家六部委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行订单培训,定向输出,把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走“培训+输出”的路子。立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依托劳动力市场,开拓走出一条培训、考核、发证、输出、就业,以输出带动培训,以培训促进输出的新路子。

(四)建立劳动力资源、劳务信息数据库。将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年龄及技术特长进行全面统计,按照年龄、知识结构、技能档次,求职意向进行登记造册,分类型实行网络操作,统一管理,分批培训。

(五)加强劳务输出网络建设,发展和规范劳务输出中介机构。按照“加强县一级,完善乡镇一级,健全管区、村一级”的要求,真正建立起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对乡镇一级要在财力、物力、人力上提供必要的支持。县劳动保障部门中介机构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工作指导与服务,实现县乡劳务信息资源共享。

(六)在全县后进村开展“一户一就业”活动,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针对贫困、失地农民家庭开展“一户一就业”活动,实现技能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增收脱贫一户的目标。

乡镇纪委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篇6

纪检监察工作,是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赋予纪委的神圣职责,是严肃党纪的重要手段。乡党委是党的纪律检查体制中最基层的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和群众。乡镇纪委案件审查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由于基层违纪案件本身的特点以及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原因所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案件审查水平的整体提高。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纪检队伍的力量非常薄弱。自去年12月成立监察办以来,虽然配齐了一名纪委副书记,两名监察员(一名在县纪委调任已有8个月),两名纪检干部(一名在休产假,另一名为新进人员),但由于这些干部大多刚开始接触纪检工作,对纪律检查机关、党纪党规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普遍缺乏,对执纪审查程序、文书书写方法不懂,在具体执纪审查中显得无从下手。

业务不精,办案质量不高。第一,纪检干部在其他工作上的投入较多,投入本职工作的时间有限,再加上新任职的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实践积累。其次,纪检干部缺乏办案经验和相应的专业知识,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不具备办案方法、办案技巧、办案信心不足,对违规违规违规违法违纪的形式和手段把握不够,在办案中难以取得实效和突破,整体办案质量不高。第三,办案人员的业务技能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谈话水平低,缺乏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处理案件的方法不够灵活,面对多样的违纪案件,不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案件办理过程中,文书不规范,认识不到位,办案中过度依赖立案调查手段,忽视初核程序。

乡镇招商引资存在问题 篇7

一、当前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引进, 轻特色

由于欠发达地区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发展起点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所以对招商引资十分迫切。导致在招商引资中没有注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 未能创出本地区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是轻视当地产业特色。一些欠发达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 有的已形成本地的特色产业。因此, 在招商引资中应考虑以支柱产业为支撑, 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二是轻视技术承接。招商引资必须有选择的承接, 防止引进落后技术和设备, 防止引进落后的项目。而有些地区只顾盲目引进工程项目, 不够注重技术承接和本地产业的对接。

2.产业结构趋同, 重复建设严重

一些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福利最大化, 盲目上一些暂时利润高的项目。还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持获得最大的利润率, 甚至在当地企业不具备生产的条件下, 地方政府仍然向当地企业提供大量的财政补贴, 从而导致重复建设现象愈来愈严重。重复建设不仅表现在现有的产业结构雷同, 而目还表现于在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或规划中, 不同地区确定的发展重点和主导产业大致相同, 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加剧地方保护主义。为了在招商引资中取胜, 各地在引资时拼比优惠政策, 在引进之后为了留住这些老板, 则竭尽全力为其搞好后续“服务”, 甚至为企业护短, 为企业违规运作提供方便之门。

3.引发当地政府政策的扭曲

一些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为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和规模, 争相制订一系列涉及税收、土地等的优惠条款。有些政策却是以损害群众利益、破坏一方环境为代价, 结果付出的远远超过获得的。如在土地征用上, 一些地方提倡“零地价收费”, 在无偿对客商提供土地后, 对农民的失地补偿却迟迟不能到位。在税收政策上, 一些地方规定在企业投产三年内免征所有税收, 而这些本应征收的税收只能由地方财政代“垫”了。

4.重引进, 轻环保

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招商引资、扩大开放的要求十分迫切。不少地区因此患上“招商引资饥渴症”, 只要引资项目经济效益好, 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能拉动GDP的增长, 甚至仅仅是能够引来资金或项目, 就赠送土地, 减免税收, 忽略环保。一些地区打出这样的口号:“只要你来投资, 一切都好商量”。在招商引资中, 一些地方明知引进的是高污染、高耗能企业, 却能一路“绿灯”。甚至专门开办化工、电镀等高污染的工业园, 投污染企业之所好, 也称其为招商引资。如, 四川东部一些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中, 这种表现比较突出。

二、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错误偏好

1.地方政府职能的错位和越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政府应为服务型政府, 致力于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和提供公共服务, 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而不应直接从事竞争性经营活动, 更不能直接干预其他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欠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活动应该完全由企业自主进行, 企业法人寻找项目、洽谈项目、投资合作等明显属于市场行为, 按照上述理论应由企业法人自主进行, 政府不应该参与, 更不能干涉。招商引资事务中, 政府应该扮演“筑巢引凤”的角色, 制定政策、优化环境、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而不能代替企业去找项目、谈项目、进行投资合作。但是, 从实践看, 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 成为主角, 企业成为配角。显然, 当前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活动存在政府职能错位和越位现象, 这种错位和越位正是导致出现前述各种问题的根源。

2.地方政府的考核方式不合理

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绩效动机, 招商引资活动也不例外。绩效即政府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业绩和效果, 在当前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中是以经济绩效为主, 经济绩效是核心, 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同时, 经济绩效是最具显性的, 更为直观形象、更具短期效果。地方官员需要在任期内展现其施政绩效, 其短期行为动机强烈。很明显, 政府主导型招商引资活动最为符合地方政府的绩效动机。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活动规模大、影响广、力度强, 利用其对公共资源的支配权能在短期内产生绩效效果, 其直接效果是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就业增加, 间接效果是市场繁荣、消费增长、社会稳定, 这些都是地方政府最为青睐的绩效, 也最可能给地方官员的升迁增添筹码。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这种动机就会显得更为强烈。

3.地方政府行为的“习惯依赖”

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热是改革开放初期兴起的, 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产物。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的市场因素极为微弱, 很多商品供不应求, 居民储蓄率很低, 企业竞争力很弱, 中介组织尚未起步。在这样的条件下,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部分替代了市场职能, 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 还培育了市场要素。当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政府理应调整定位, 将这部分职能退还市场, 但由于地方的经济发展在路径上长期依赖于招商引资模式, 这种退出变得十分困难, 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行为的“习惯依赖”。

三、欠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中的改进对策

1.转变政府职能、找准角色定位

地方政府职能的错位和越位是产生前述各种问题的根源, 要解决这些问题, 根本的在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找准政府角色定位。目前, 地方政府是区域投资环境的营造者, 是市场秩序的监管维护者, 是招商引资活动的组织者, 也是项目投资合作的主导者。这些角色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市场因素微弱、企业竞争力小、中介组织不发达的情况下, 政府通过组织招商活动和主导项目投资合作来弥补市场失灵是合理的, 可在我国已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 政府仍然参与这些活动, 就会从整体上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了。因此, 地方政府应转变职能, 逐步退出招商引资活动组织者和项目投资合作主导者的角色, 专心做好区域投资环境营造者和市场秩序监管维护者的角色。

2.改革评估体系, 创新考核机制

中央对地方政府考核方式不合理是出现前述问题的直接原因, 要解决这些问题, 最为直接的在于改革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创新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从前述对地方政府考核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活动在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利用招商引资活动见效快的特点, 抓住中央重经济绩效的考核特点, 在任期内大做文章。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要改革绩效评估体系, 适当降低经济绩效份额, 提升其他方面绩效地位;其次要创新绩效考核机制, 限制地方政府官员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追求, 促使地方政府改变其绩效函数, 在经济活动中注意寻求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

3.招商引资要促进技术进步, 要特别注重环境保护

要在强化产业配套和环境兼容等发展环境的基础上, 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注重在招商引资项目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 进一步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从而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特别要坚持不接受不经环保评估产业和项目。各地区要明确列出限制、淘汰、禁止类的产业产品, 在项目的引进方面严格把关, 拒绝污染环境的项目进入。紧密结合“绿色家园”建设招商引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环境是后发展地区竞争的重要优势,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在招商引资时紧密结合环保建设,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造福子孙后代。把生态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有所选择地招商引资,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提倡“高、新、轻、外”的发展方向。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不能把放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 不能在接受产业转移中接受污染转移, 不能让开发区、试验区和工业集中区成为新的污染源。

4.发挥地方的比较优势进行招商引资

如何扬长避短, 弱化比较劣势, 发现、放大自身的比较优势, 是招商引资中需要认清和把握的重要问题。比较优势对资本、产业包括人力资源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 有的是间接的, 有的是即期的, 有的则是潜在和长远的。比较优势往往具有时间积累性和不可取代性, 比如自然资源优势和历史积淀形成的文化资源, 但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 任何优势却又都是可变动、可转化、可创造的。因此, 要根据当地实际, 进行系统的分析, 抓住时机, 制定具有自己特色的招商引资策略。

5.制定政策法规, 加强规范引导

欠发达地区各地方政府应该理性、有效合理地进行招商引资, 以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长远发展。因此, 笔者认为, 招商引资政策优惠应有个“度”。一要切实维护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完整性和严肃性, 根据各地情况给予法律法规框架内准可的优惠。二是要站在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有利于拓展群众利益的角度, 来正确对待引进来的企业。三是相关部门要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条款。税务、工商、环保、土地等部门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约束地方政府和企业, 将一些不合理的、对企业一边倒的所谓优惠政策更正过来, 应该予以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谢晓波.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 2004, (3) .

[2]陈建娟.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 .

乡镇招商引资存在问题 篇8

国库集中支付系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关键构成部分之一,其于各级政府与组织里均得到了较好地运用及推广。当前,乡镇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落实对于公共财政改革的发展而言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然而其于实际工作中却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此类不足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此类不足,各乡镇财务部门理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用一系列恰当的对策,以充分地落实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动自身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当前乡镇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存在的不足

思想认识偏差。当下,许多乡镇均未从政治角度出发看待乡镇国库集中支付体系落实所具有的关键意义,就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仍然存在思想认识偏差,尤其是部分乡镇干部,觉得落实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即是对自己实施改革,将乡镇的所有资金一齐上交至上级国库,将让乡镇不再拥有自行使用财政资金的权利,不利于乡镇诸类工作的顺利实施,所以他们对于乡镇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实施存在特别大的抵触心理。

财政预算编制不恰当。近段时间来,尽管我国的乡镇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编制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其实施过程中却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预算编制不恰当重点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其一,预算编制太过笼统,仅就乡镇重大财政资金支付展开了预算编制,未就具体的财政资金支出实施相应的预算编制,致使财政资金于预算执行时诸多项目没办法一一对应,给上级管理部门的资金支付审核工作的顺利展开带来了特别大的困难;其二,财政预算编制不具恰当性及预见性,预算编制和现实情况存在特别大的差距,通常系于实施的过程中就预算展开调整。诸如此类因素的存在给预算执行的顺利展开带来了特别大的困难,同时亦造成了乡镇财政预算权威降低局面的出现。

财务工作者缺失,老龄化现象严重。国库集中支付系政府财政管理体系的创新措施,需要许多能够和时代共同进步的乡镇财务工作者。然而长时间以来,鉴于杰出财务工作者均不愿意去乡镇工作这一因素的存在致使乡镇财务工作者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诸多老龄财务工作者仅仅懂得最基础的财务知识,其财务工作仍然停留于手工操作时期,没办法借助计算机操作系统实施财务工作的处理。此外,鉴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前进,特别是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进一步落实,社会对乡镇财务工作者提出了愈来愈多的要求,而乡镇财务工作者缺失的问题亦慢慢展现出来。

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措施

转变思想理念,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鉴于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能够更好地推动乡镇社会及经济的前进,同时它亦属于顺应时代前进而出现的新型事物,所以我们理应具有创新意识,明晰国库集中支付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益处,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此外,鉴于实施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将牵涉到组织利益、企业利益及个人利益,影响范围特别广,且改革时亦会遇到诸多困难及阻碍,所以各级政府理应做好宣传工作,主动协调解决国库集中支付实施时遇到的困难及问题,选派政治过硬及业务水平特别高的相关干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工作,以推动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可持续前进。

创建完善的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监管体系。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系财政资金支付手段的关键变革,各乡镇政府理应于财政部门创设专业的监管及检查组织,以更好地推动自身国库集中支付的落实。上级部门亦需创设专业的监管及举报组织,就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展开全方位综合监管,确保乡镇国库集中支付于推行过程中不存在任何盲点。财政部门理应选派高效业务工作者,供给其工作组织保障,应创建完备的国库资金监管职能,让财政资金可以实现便捷且高效的支付,充分地展现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成果。

推行恰当的预算编制。预算系贯彻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源头,因此我们必须落实好部门预算编制,科学预算,且以行政的手段让政府预算拥有执行效力;应尽可能地把预算外的所有资金均归入预算管理里,废除预算外资金,工资支出全部推行集中发放模式,商品服务支出理应拥有恰当规范的定额标准。如果预算经过了制定确认,那么不管什么人均不可于中途随意追加预算;提高预算的严谨性,让预算落实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强化培训,提高乡镇财务力量。鉴于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行的主体即乡镇财务部门,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地促进乡镇财务力量的提升。至于如何提高乡镇财务力量方面,我们可以自如下几方面着手:应强化乡镇财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系公共财务机制改革关键举措,囊括了诸多新要求及新业务,上级财务部门理应多多举办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关的业务培训,特别是与其业务流程及操作方法等相关的培训,以更好地促进乡镇财务工作者实际操作水平的提升;应对乡镇财务部门现有财务工作者实施整合,推行定岗定责制,将责任落实到人,以更好地提高各财务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保证财政支付流程的顺利展开。切实提高乡镇财务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合理的工资待遇系为乡镇财务部门吸引杰出财务工作者的至胜法门,所以各乡镇财务部门理应切实提高财务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充实财务工作者队伍,确保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展开。

上一篇:师爱 教育之魂下一篇:教研活动主持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