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课程总结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技术经济学课程总结(精选8篇)

技术经济学课程总结 篇1

——姚斐0807011022

开始以为既然西方经济学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吗,特别是数理系的我更没有必要学习!

但当学完这本书,我树立的正确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客观的判断西方经济学,目前在现实环境中,应当少一些主义之争,多一些务实态度。经济学是经济学家提供给社会大众的一种改进生活,认识世界的武器。或许你并不像要做一名经济学家,但即便如此,我认为仍然应该学点经济学。

首先,学习经济学有助于做出更好的个人决策,在人的一生中,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经济决策。为什么决策是重要的呢?因为人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在各种竞争性的需求之间分配有限的资源。为了避免决策的失误,人们需要一些理论的指导。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作出更好的决策。要知道,经济学是西方大学里听众最多的选修课。

其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大家理解生活于其间的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不仅取决于你自己的决策,而且依赖于其他人的的决策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经济学是有关人们之间的决策如何相互作用的科学。学完了经济学,会明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使自利的个人为大家服务。也能明白,为什么今年合肥的出租车提价了,司机反而不高兴;为什么利率一上升股票就下跌;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这么快而下岗工人却越来越多;为什么那么多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一生勤勤恳恳,一到59岁就贪污犯罪„„

再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理解政府决策的优和劣,会让人们明白为什么你需要政府,也让人们明白不要过度迷信政府。

最后,学习经济学可以改进思考方式。经济学是一门学科,而学科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经济学有自己的语言,如需求、供给、弹性、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比较优势、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均衡等。掌握了这些经济学术语,你就可以更好的思考你周围的世界是如何运行的。经济学就像一张指路图,它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你更加清晰的知道你自己要去的地方。你知道了经济学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后,就不会被蹩脚的经济学家和夸夸其谈的政治家所蒙蔽。

现在,稍微叙述下西方经济学的背景及其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发挥的重要作

用。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被称为“社会学科之王”。

西方经济学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雏形。183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分化为两支,即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者一般称之为“庸俗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辩护”,认为:市场完美有效,能够自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等。该学派没有明确研究宏观经济现象,一般认为其宏观经济学观点是:市场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不需要政府干预。

199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进入新发展阶段,帕金称之为“新凯恩斯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蒂格利茨,哈佛大学的曼昆和萨墨斯,麻省理工学院的布兰查德和罗泰姆伯格,哥伦比亚大学的费尔普斯,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阿克洛夫和耶伦,威斯康辛大学的格特勒,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伯南克等。主要特点:(1)强调政府有用;(2)强调用微观经济学原理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3)加强了对市场垄断势力、价格歧视、信息不对称、外在经济、博弈论、委托-代理关系、公共物品等现象的研究;(4)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取代IS-LM模型;(5)各流派融合发展。

可以说,西方经济学是为了帮助资本主义解决它们自身问题的存在。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是: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

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第二、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它的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和缺陷,而这些

矛盾和缺陷往往造成它必须加以解决的经济问题。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也必须为这一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

策建议,即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

最后,介绍下我们学习的西方经济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该书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和故事展开基本理论的叙述,淡化过分强调概念和原理的陈旧模式,使深奥的经济学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从而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本书在介绍完西方经济学的背景后直接进入微观经济学的特点分析。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是现代经济学的分支,它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稀缺性假设、利己主义假设、理性假设。本书包含了所有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为均衡价值理论,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最早由英国资产阶级学的杰出代表马歇尔所提倡,并在20世纪初期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们所广泛采用。该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等指点,即所谓需求与供给的均衡点;供给价格决定于商品的生产费,需求价格则决定于这一商品对购买者的“边际效用”。这一理论把市场价格与商品价格混为一谈,把“生产消费”、“边际效应论”和“供求论”混为一体,集庸俗价值论的大成。

消费者行为理论:又称效用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在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分配他们的收入,以达到满足程度的最大化。这一理论将要解释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考察消费者行为,可以采用两种分析工具或分析方法:一是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的边际效用分析;一是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的无差异曲线分析。现代西方经济学界,比较流行歌是无差异曲线分析。

生产者行为理论:

分配理论:为了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各阶级中分配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各阶级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以他们在生产中所提供的要素做出了贡献,并根据贡献的大小而获得收入。这种收入

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

技术经济学课程总结 篇2

长期以来, 我国理工科院校, 工程技术教育与经济管理教育是相互分开的。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很少开设经济类课程, 有的开设了相关经济类课程, 但老师以及学生都不重视, 觉得可有可无, 认为对学生找工作以及以后工作没有什么影响, 所以即使开设有经济类的课程还是形同虚设, 没有起到树立学生的经济意识的作用。由此, 大量只懂技术而不懂经济的工科毕业生被培养并参与工作, 由于缺少经济知识, 因而不关心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经济问题, 在进行工程图纸设计中不考虑如何降低成本, 增加利润, 不会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我院学生在所开设的课程中, 经济类课程开设也较少, 《技术经济学》就是要让学生们在平时的设计、施工、管理过程中树立经济意识, 实现技术与经济的融合。以下就是本人对《技术经济学》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1. 课程内容改革

我院原来采用了好几种不同的教材, 但对于本专业学生来说都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 所以现在选用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晓君主编、清华大学刘洪玉主审、2006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工程经济学》作为该门课的教材。参考书采用由傅家骥、仝允桓主编、200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业技术经济学》;由黄渝祥、邢爱芳编著、2002年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程经济学》;由黄有亮编著, 2002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程经济学》和由王应明编著, 1998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技术经济学》。

关于课程内容, 也有如下调整, 在绪论中强调如下概念:技术、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折旧、残值、机会成本、边际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等值等。第三章和第六章课时进行缩减, 因为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课程中已经对工程项目中的投资、成本、收入、利润以及项目资金的筹集等内容有详细讲解。对于第七章, 工程项目的内容, 可以增加课时, 因为工科学生对于市场调查方法和市场预测方法在其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没有涉及, 而要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人员, 这样的调查和预测方法是必需学会的技能。对于国民经济评价, 可增加课时。尤其是关于环境评价。近几年来, 不管是我们国家还是国际上其他的国家, 对于环境保护都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应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以使他们在将来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如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时都能有意识考虑到环境因素。这一章是让学生们学习如何对项目进行整体性评价, 懂得评价一个项目是否可行, 除了站在某一个经营单位自身的角度对财务进行评价外, 还应该从整个国家甚至是全社会的角度来对非经济或是不能直接用经济指标定量计算的方面如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技术扩散效应、生态环境影响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并且国民经济评价优先于财务评价, 也即在国民经济不可行时, 无论财务评价有多好, 该项目都是不可行的。而若国民经济评价效果很好, 即使财务评价效果不乐观, 却还可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优惠使项目可行。

2. 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的教学是采用由老师在讲台上讲授, 并辅以板书的形式, 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讲, 偶有问答。但由于没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听课效果差, 使得课堂问问题也只是老师的自问自答。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能动地听课学习, 加强师生互动, 该门课程将采用交互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主体间的交往中 (包括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等) , 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相互承认与尊重, 通过多种方式相互作用、相互沟通,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它是开放的、建构性的,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好的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使得课堂从老师的单向讲授向师生互动转化, 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教学效果。

案例设定和讲授是交互式教学实行的媒介。在《技术经济学》课程中, 我们将选取大量的典型、专题案例, 在学生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引入案例, 让学生互相讨论, 自己分析, 而后回答问题, 教师则在学生回答之后对案例再进行总结, 对重点涉及的知识进行分析。在这里, 教师起到引导、启发学生的作用。案例的讨论依所选案例涉及内容的多少对学生进行分组。如此, 在高效掌握、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案例教学中, 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依据我院学生的实际, 案例的选用最好与学生的专业相关。基于此, 我们在现金流量与资金时间价值中, 为加强学生对资金时间价值的理解和运用,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安排如下案例:商品房按揭贷款 (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方式, 其中采用了不同的利率) 为例, 计算不同的还款方式对贷款者的影响来让学生深入理解。当然也可以工程建设中不同时期建设工程款的支付为例, 通过这些计算, 使学生对现金流量图、利率对现值和终值的影响、相同数量不同时间点现金流发生对决策的影响等等方面有更深切地理解,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除这一章外, 实行案例的章节还有:盈亏平衡分析、风险分析、工程项目财务评价、工程项目国民经济评价、设备更新、价值工程等。

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 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可增大课堂信息量,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现在很多课程都有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本门课程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 很多内容都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在绪论部分中关于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应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市场调查和预测的方法、工程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过程、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方法和价值工程等内容都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而且对于这些内容, 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并且让学生们对这些内容有更具体和直观的认识。当然, 也不能对所有的部分都仅只使用多媒体, 在其中穿插传统的板书方式, 将两者结合会更完美。

另外, 对于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财务评价、价值工程这三章内容设置课程设计。进行分组后的学生可从这三个方面内容中任选其一进行。通过课程设计, 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并且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加强知识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

3. 灵活利用Excel表教学

Excel软件具有强大的表格处理功能, 能提供丰富的图表, 而且可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工具, 使用户方便地观察二维电子表格中的数据, 并通过变换行列结构, 可以看到不同组合的效果, 得出不同的汇总报表, 为复杂的技术经济分析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在《技术经济学》课程中, 涉及很多的公式, 计算相对比较复杂, 虽然书后所附的复利表可以帮助学生查找得出数据, 但还是有不少的计算, 光是查找复利表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会让学生产生错觉:即相关公式和计算并不重要。因而, 为减少计算的工作量, 提高他们以后工作的效率, 能够灵活利用Excel进行相关计算就显得非常必要。在本门课程中, Excel表最重要的应用是在涉及到本门课程最基本的十大公式的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和财务分析这两章内容上。当然, 还有一些章节上也是可以利用Excel表的, 如盈亏平衡中相关指标 (如销售量、利润及利润率, 并可计算当价格降低或提高时保本点、利润率等指标变化的数值) 的计算、价值工程中相关指标 (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价值系数、目标成本分摊、成本降低幅度计算) 的计算等。通过利用Excel表, 可以让师生都主动或被动地加强学习, 不仅能学会运用Excel, 还能因此更熟练掌握Word和Powerpoint。

4. 教学效果评价

评价一门课程学生学习效果以及老师教学质量高低的传统方法就是考试。对于学生来说, 考试通过了, 这门课的学习也就结束了。只有当以后工作或学习中需要时才会再次想到学习。但对于教师, 则具有不同的意义。通过对学生成绩和相关指标的分析, 教师可以总结上课中的经验, 完善好的教学方法, 改进不好的, 经过这种教学后评价, 可以使这门课的下一次教学更有效。本门课程采用由海南师范学院数学系的陈继元设计的“课程考试质量分析软件”, 利用该软件, 教师从质量分析表、正态检验、统计检验等几个方面对试题进行综合分析, 从而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价。另外除了期末考试, 本门课程还注重对平时的考核。如在课程设计和案例分析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并以此对教学进行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傅家骥, 仝允桓.工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赵建华, 高风彦.技术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3]刘晓君, 刘洪玉.工程经济学 (第1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4]李如密, 侯会美.“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 2004 (8) .

[5]陈树海, 钱庆文.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及展望[J].教师新概念, 2007, (12) .

高职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篇3

关键词:技术经济学 高职院校 应用性

技术经济学是高职经济类、管理类以及工程类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国内有关怎样在高职院校开设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论文比较少,探讨高职院校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优化高职院校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经管专业学生技术经济实践应用能力。

一、高职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

1.培养和提高学生项目经济分析评价能力

技术经济学课程说到底就是通过项目经济分析,将形成的评估结论为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技术经济学理论教学不能脱离实际,应该将教学目标关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项目经济分析评价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技术经济学课程应该重视实验教学,通过上机实验操作,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术经济学是实践应用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涉及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经济学等学科。上机操作实验是本门课程应用性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建议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安排两周左右项目软件操作实训,旨在锻炼学生利用技术手段对项目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能力,最后还要求学生会撰写评估报告,完成与实现教学目标。

二、高职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在对高职经管专业开设的技术经济学教学内容设计前,先要明确教学设计目的。《技术经济学》课程将项目工程相关知识与我国技术经济实践发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应用经济学的分支之一。《技术经济学》注重实验,课程中有大量案例,通过实验与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经管专业《技术经济学》教学内容应该突显应用性,为此,在安排课程教学内容时,可以多安排应用教学课时,建议安排至少40课时,项目安排为:投资估算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编制投资估算表的方法;经济评价项目,特别要求学生掌握电子表格对指标进行评价;通过财务报表进行财务评价等。

三、高职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措施

1.整合理论教学以及专题实践教学

《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过程中,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很有必要整合理论教学以及专题实践教学,而且理论教学与专题实践教学各有侧重,最终服务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目标。为此,在技术经济学课程总体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在理论知识内容教学时,可以融入专题案例。例如在讲解有关总成本费用计算理论知识时,可以融入专题案例,即要求学生用Excel软件制作产品成本估算表。

2.采用层次性情景案例教学

层次性情景案例教学指的是案例具有层次性,具体分成大案例和小案例。大案例指的是覆盖技术经济学整个教学系统的大型案例,学生通过大案例学习,能够了解技术经济学的全貌。小案例由大案例分解出来的小型应用案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设计大案例,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每个小组成员再进行分工,独立完成小案例,通过每个学生的努力,从而完成一个大案例。采用这种大小案例融合在一起的层次性情景案例教学法,有助于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也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上机操作实验

技术经济学实验课建议一学期至少要安排三次,主要实验内容包括项目经济指标计算与评估、建设项目投资评估、项目财务状况评估等。

安排项目经济指标计算与评估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进行估算的方法。实验内容包括分析案例材料,解决实际问题;会应用电子表格计算项目收益率;根据项目寿命期情况制订投资方案;估算动态投资回收期等。

安排建设项目投资评估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投资估算的一般方法与步骤,根据问题建立项目投资估算表,从而完成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为决策提供依据。实验内容包括利用Excel软件制作电子表格,根据电子表格估算项目投资总额。

安排项目财务状况评估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应用电子表格制作现金流量表,并且通过现金流量表估算项目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实验内容就是根据案例材料,要求学生编制现金流量表,估算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

参考文献:

[1]刘凌.《技术经济学》课程中有关案例选择的思考[J].华章,2012(11).

《农村经济与社会》课程教学总结 篇4

2011-2012学年

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有效解决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在总结以往实践教学方面之不足的基础上,并征询相关领导与专家意见后,本专业设计了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案,并将应用于实践教学中,以提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农村经济与社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等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实践教学未能摆到应有的位置。随着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传统的教育内容已是大势所趋。实践教学内容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很多现实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一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相互协调性和衔接性,缺乏专门的实践教学规划、管理、研究、评价机制。实验课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由理论课教师根据需要安排实验课时和实验内容,实验室和实验教师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二是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不科学。目前本专业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习和实验操作、实践调查时间较少,教学评价也主要看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操作技能都较差,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二)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简单

实验内容以演示型和理论验证型为主,缺乏设计型、工艺型、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实验,一些验证性实验的项目和内容也比较陈旧,且许多实验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这样的教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已使实验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使得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主观能动性很难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发挥。尽管各学校也重视这一问题,组织教师改编或新编讲义,但由于只是一种局部或个别的行为,因而并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原有教材体系的框

架,教材的改革与编写很难与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步伐合拍。同时,教学形式也普遍比较简单。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落后

部分实验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比较落后,一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改革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编制实验教学辅助软件的能力还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课程还相对较少。传统的实验教学程序通常是学生按规定时问进入实验室,待教师讲解后再按规定的步骤操作,进而得出实验结果,这种程序显然是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开展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

(四)实践师资队伍不适应

由于实践师资的缺乏,部分课程的实验教学由理论课教师兼任,而理论课教师兼任实验教学的一个最大弊端是实验项目往往由他们自己确定,实验要求由他们自己确定,一些难度较大的,费时、费力的实验项目得不到落实,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考虑不多,实验室开放的要求更是难以实现。同时,实践教学人员中缺乏具备“双师型”素质的专、兼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部分专职实践教学人员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工程实践和技术应用锻炼。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科研实践,加之课务繁重,学历进修压力大,生产锻炼的时间严重缺乏,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

(五)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制度不严格

一是教学考核方法不科学。一直以来采用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考核制度显然无法对千差万别的独特的创新成果和创新水平作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实践教学的学分一般是按1周1个学分来考核,由于考核办法简单而又不严格,有的学生常常不去单位实习,调查报告、毕业论文往往以抄袭别人的资料来应付,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三是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

(六)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

近几年的专业实践教学多在实验室进行,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很多实践教学内容无法在实验室进行,需要大幅度的提升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

地的建设,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不受青睐,缺乏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多是凭关系由学生自己去找,这样实践教学基地分散、临时性较强,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更严重的是由于督查难度较大,学生不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较为突出,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良好工作作风的形成,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同时不注重营造实践创新的环境。

二、构建农村经济与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构想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按学科划分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另外一种是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以“能力本位”来组织教学,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一般采取后一种模式,实行“分层培养、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核心内容由以下三大模块组成。

(一)基本技能训练模块

包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应用和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三方面内容。《统计学》模拟试验是经管、公管、人文等专业的专业课程。该模拟实验根据大量真实的原始资料,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EXCELL软件,让学生掌握统计数据的录入、整理和显示、计算、分析等知识,从而使学生对统计学的主要指标的计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该实验是一个综合性的模拟实验,共有EXCEL的基本操作、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回归与相关3个实验项目;计量经济学实验面向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开放,共开设8个实验项目;科学研究基础训练主要包括大学生毕业论文和SRT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二)专业技能训练模块

以建立实验、实训平台,进行仿真性模拟实习为核心内容。包括投资项目分析模拟、电子商务实务模拟、现代商业银行实务模拟、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等内容。

(三)综合能力训练模块

以大学生科研训练、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为主要内容。其中,大学生科研训练包括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计划)、大学生学术论坛,建立大学生学术刊物;社会

经济普查业务技术总结 篇5

廊坊市经济普查办公室

在河北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廊坊市严格依照经普方案和计划流程,通过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的辛勤劳动,顺利完成了全市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业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将业务技术工作予以总结。

一、精心组织,扎实做好经济普查各阶段工作

经济普查调查对象多、任务重,程序繁杂。为此,我们根据省经济普查方案,结合全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廊坊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方案》。规定了普查主要业务流程,并设臵了各阶段业务组分工和时间节点。同时,对普查宣传、普查指导员与普查员的选聘和培训制定了细则。由于部署周密,执行得力,普查工作环环紧扣,有序推进,为完成全市经济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解剖麻雀,搞好试点

搞好试点工作是全面检验普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的重要手段,全市试点工作边实践、边总结,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积累了经验,为正式普查的顺利实施扫清了障碍。

1.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市经普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以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统计局张建明任组长,市经普办主任和安次区统计局局长任副组长,各 内设业务组人员为成员的试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面负责市级经济普查试点组织工作。

2.措施到位,准备充分。2013年9月10日至15日,完成了制定专项试点实施方案、专项试点社区的选定及基本情况的现场勘查、划分普查小区、绘制普查小区图、选聘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开展实地核查、完成教材讲义的编写等各项技术业务准备工作,真正做到了普查区域内普查对象情况掌握准确,摸底资料翔实可靠的工作目的。9月26日,开展了全市三经普业务培训工作。培训体现三大特点:一是采用互动式教学。参训人员现场提出普查期间的各类问题,讲课人员当场解答,从而进一步深化参训人员对试点内容的掌握理解与灵活运用。二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市经普办把试点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和PDA使用作为重点讲解内容,同时对三经普的总体内容进行了培训,使参训人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三是以考试来检验学习成果。培训结束,对所有的参训人员进行统一的考试,确保了培训效果。

3.登记实战,效果明显。9月27-28日,由市经普办组织,全方位实战化模拟正式普查登记的各个环节,开展登记工作。10月9日召开试点工作总结会,对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事实证明试点达到了试方案、走流程、验设备、炼队伍的效果。

(二)结合进度,抓好宣传

做好经济普查宣传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取得调查对 象的理解和配合,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并支持,是保证普查圆满成功的重要前提。全市将普查宣传工作贯穿于整个普查的重要阶段和节点,成为做好普查工作的助推器。制定了《廊坊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开通经济普查网站;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通知》;召开了由各县(市、区)宣传部、经普办、各有关部门、各新闻媒体负责人参加的“全市经济普查宣传工作会议”。印发了廊坊市人民政府市长冯韶慧《致全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调查对象的一封信》,在廊坊电视台《廊坊新闻》中全文播发了《廊坊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公告》;举办了全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宣传启动仪式。同时,通过“两台一报”播发领导讲话、经普公告、经济普查知识、普查动态,宣传车、公交车滚动播放经普广告,在街道乡村设立普查展板、开辟专栏、悬挂条幅等大量卓有成效的宣传,形成社会各界热情参与和支持普查的氛围浓厚。

(三)三头推进,做足准备

一是数据处理环境准备。市经普办制定了《廊坊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实施方案》,按照国家要求做好数据处理软件环境准备,市县两级PDA设备发放、管理,数据处理设备测试,普查区划分与电子地图绘制,以及PDA数据采集软件、地图和单位底册的加载工作。二是普查业务资料准备。按照方案的统一布臵,历时两个月时间,通过对收集的部门行政登记资料进行单位对比、生成核查单位名录,经过现场核查,将核查结果录入审核汇总,共涉及核查资料13万笔、待核查单位4.9 万家。补充部门新登资料后,生成核查单位底册。为做好核查工作,出台了《现场核查实施办法》、《核查进度日报告》、《包县》等工作制度。通过开展专项督导、电话抽查等方式,及时掌握各县(市、区)的核查总体情况。三是开展登记业务培训。市经普办分别于12月上旬和中旬,分批对县级开展了综合业务培训和数据处理培训。为正式现场登记和数据采集处理上报打下了基础。

(四)紧锣密鼓,有序登记

1.领导重视,确保推动有力。在普查正式登记前夕,廊坊市委副书记、市长冯韶慧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级普查机构、普查员、普查对象做了动员讲话。在普查登记伊始,廊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波率队深入普查一线,指导经普登记工作开展,现场慰问普查员和调查对象,并对全市经普工作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2.靠前指挥,确保安排有序。普查工作转入正式登记后,经普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普查登记工作的措施方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明同志和其他局班子成员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先后多次带队深入11个县(市、区)的100多个普查区对有关事项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于3月19日提前完成了全部核查单位及个体经营户的普查数据现场采集工作。

3.加强调度,确保心中有底。定期召开全市经普办主任例会,专题调度经普登记工作,各级普查机构强化工作责任、坚持依法普查、做到胸中有数。建立经普登记日报告制度,强化 了对登记进度的掌控,并做好了与核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同时,实行领导包县责任制度,保证每天与所包县沟通情况,每两周进行一次实地督导,每周向各县(市、区)经普领导小组组长通报全市经济普查登记工作进度情况。

4.明确任务,确保工作有据。下发了《关于严格做好现场登记工作的通知》,组织专业人员对PDA已登记数据做好审核工作,制定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审核工作分工》,建立了《廊坊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预防风险工作预案》,明确了突发事件处理分工,规范风险应对处臵工作程序,保障了经普顺利开展和普查数据安全。

5.做好指导,确保措施有效。向基层普查机构公布了值班和举报电话,保证全天24小时有专人负责普查问题的解答和普查违法违规问题的举报。对登记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及时进行了归纳,并编写了多期《经济普查问题解答》,便于基层参照执行,印制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提升了基层工作效率。

6.抓好查补,确保登记有准。纵向以核查未登记、部门未找到、搬迁停业企业和个体户为重点,进行二次核查与走访,横向从工商、税务等部门收集纳税记录与企业注销记录等信息确定重点核实名单,同时通过114、互联网进行确认,确保查遗补漏工作双保险。

(五)全程跟进,保证质量

1.按时保质做好审核验收。一是强化工作调度。多次召开经普数据质量专题调度会议,就审核工作进行专项部署。要求 各相关专业在做好程序审核改错的同时,重点对企业的营业收入、从业人员等指标填报质量开展人工逻辑审核。二是强化现场核查。各经普办主任带队组成督导组,多次深入一线对普查小区登记情况进行复查、对“四下”企业上报数据质量进行核查。并对临城行政村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剖析,掌握了大量普查数据质量的第一手情况。三是强化审核验收。重点对部分“四下”企业数据质量进行了抽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普数据质量控制的通知》。在及时接受国家、省查询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省经普办规定的时间范围做好全部普查表的验收工作,并结合专业特点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电子商务活动等相关内容的核实验收力度。

2.严格有序开展质量核查。一是方案制定“明确”。结合廊坊经济普查实际情况,制定了《廊坊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抽查方案》,明确了事后质量核查工作的时间、范围、形式;抽调专业骨干,由一名局领导带队组成专项工作组。二是样本抽取“严格”。严格依照《抽查方案》的要求,本着随机抽取、多重覆盖的原则,在全市抽取了21个普查区(小区)作为事后质量核查对象,并确定了单位类型抽取比例和个体经营户数量。三是核查工作“细致”。核查工作组对核查样本进行了细致走访;对抽中的“四上”、“四下”单位普查表、个体户抽样调查表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详细核实。对综合差错率、单位营业收入误差等数据进行了测算,并对各县(市、区)普查登记整体质量情况进行整理和综合评估。

(六)着眼服务,资料开发 一是资料开发应用工作全面部署。制定并下发了《廊坊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方案》,对普查资料开发进行了具体安排;二是普查成果宣传进入准备阶段。市经普办及时组织人员参加省经普办有关培训,各业务组为顺利进行资料开发培训、普查数据汇总、适时发布普查数据、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二、对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体看,全市经济普查各项业务技术工作达到了省经普办的要求,普查数据质量通过了全省验收评估,普查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回顾全市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具体实施过程,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要强化政府行为。只有强化政府行为,领导重视支持,才会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全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得到了市、县两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经费、人员、物资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普查工作创造了条件。市、县各级领导对普查工作经常检查指导,有力推动了经济普查的开展。

(二)要加强部门协作。经济普查是政府行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个行业的普查工作。涉及普查的有关部门如宣传、财政、工商等各部门在宣传动员、经费保障、资料提供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为全市普查工作任务完成提供了必要保证。

(三)要有一支具有敬业精神的普查队伍。普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保证总体质量就需要各个环节的人员都能尽职 尽责,熟悉业务。全市普查人员在单位核查、普查登记、数据处理、审核验收阶段认真负责,严格流程,加班加点,勤勉工作,以专业的业务水平和可敬的奉献精神保证了普查质量和进度。

(四)要征得调查对象配合。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二是要讲究入户规范、调查策略、填报方法。做到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积极配合,如实填报普查表,就能为顺利完成登记奠定基础。

在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需在今后普查工作中进一步关注。

(一)“对比难”问题。部门提供资料繁杂,甄别核查难度大。尤其是工商等部门提供的资料,包含了许多消亡单位,反馈县区核查时费时费力,查找难度大。建议下次普查前,单位名录由部门清理后提供。另外,工商、税务等部门提供的部分企业由于经营地点不明确在实际普查中无法找到,如“皮包公司”和“发票代开公司”,这类单位在登记中浪费了一部分时间,影响了进度。

(二)“入户难”问题。仍然存在调查对象不配合现象。在普查登记中和督导检查中,集中反应出部分被调查户配合普查登记的意识不强,有的抵触心理很强,有的企业普查员上门数次都不能填报完成普查登记工作,降低了登记效率。

(三)“瞒报”问题。部分调查对象不愿如实申报,集中反映在“四下”企业,由于“四下”企业核算制度不健全,数据 不易取得,其中从业人员、经营收入等关键指标较为严重,虽然在调查中采取了策略,仍无法取得准确数据,影响普查质量。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总结 篇6

班别:信息122

学号:1213232222 姓名:冯健

任课老师:康实

在第一章中我们可以学习到:

测量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工农业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都离不

开测量,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更离不开测量。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л.ц.Менделеев)

在论述测量的意义时曾说过:“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测量是认识自然界的主要工具”。

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除了对各种电量、电信

号以及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外、它还可以对各类非电量进行测量。

按照测量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电子测量分为时域测量、频域测量、数据域测量和

随机量测量四种类型;按照测量方法的不同,电子测量又可以分为直接测量、间

接测量和组合测量三类。

电子测量要实现测量过程,必须借助一定的测量设备。电子测量仪器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专用仪器和通用仪器两大类。根据被测参量的不同特性,通用电子测量

仪器有可以分为信号发生器、电压测量以前、示波器、频率测量仪器、电子元器

件测试仪、逻辑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目前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虚拟仪器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是测量学和电子学相互结合的产物。电子测量除具体运用电子科学的原理、方

法和设备对各种电量、电信号及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外,还可以通

过各种敏感器件和传感装置对非电量进行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往往更加方便、快

捷、准确,有时是用用其他测量方法不可替代的。因此,电子测量不仅用于电学

这专业,也广泛用于物理学,化学,机械学,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等科学领域

及生产、国防、交通、通信、商业贸易、生态环境保护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近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子测量和测量仪器增添了

巨大活力。电子计算机尤其是尤其是微型计算机与电子测量仪器相结合,构成了

一代崭新的仪器和测试系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智能仪器”和“自动测试系

统”,它们能够对若干电参数进行自动测量,自动量程选择,数据记录和处理,数据传输,误差修正,自检自校,故障诊断及在线测试等,不仅改变了若干传统

测量的概念,更对整个电子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在,电子测量技术(包括测量理论、测量方法、测量仪器装置等)已成为电子科学领

域重要且发展迅速的分支学科。

在第二章我们讨论了测量误差和数据出来的基本知识。

测量误差是在所难免的,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

表明测量结果的准偏离实际值的情况,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符号和量纲的量。相

对误差能够确切地反映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其只有大小和符号,不带量纲。可

以最大引用相对误差确定电子测量仪表的准确度等级。

根据性质和特点不同,可将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

系统误差的主要特点是:只要测量条件不变,误差即为确切的数值,用多次测量

取平均值的办法不能改变或消除系差,而当条件改变时,误差也随之遵循某种确

定的规律而变化,具有可重复性。随机误差的特点是:① 有界性;② 对称性;

③ 抵偿性。粗差的主要特点是:测得值明显地偏离实际。

用数字方式表示测量结果的时候,应该根据要求确定有效数字。不可以随意改变

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在对多余数字删略的时候,必须“四舍五入,逢五凑

偶”的舍入规则。对数据进行近似也应该遵循相应的规则。

万用表是电子测量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测量仪表之一,按照工作原理不同,可将其

分为模拟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2大类。

第三章我们从直插式和贴片式2方面认识了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

标称值和允许误差是电阻、电容、电感等常用被动元件的两个参数。按照导电能

力的不同可以将材料分为导体、半导体嗯哼绝缘体三大类,半导体材料是制作晶

体管、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元器件。光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材料。常用的电阻、电

容、电感、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都有贴片封装。

第四章我们学习了常用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知识。信号发生器可以分为专用信号发生器和通用信号发生器两大类,通用信号发生器

又可以分为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任意波形发生器和任意函数发生

器等类型。频率特性。输出特性和调制特性是信号发生器的三大特性。

直接式频率合成技术频率转换速度快,能够产生任意笑的频率增量,具有较好的近载频相位噪声性能。但是输出端的谐波、噪声和寄生频率难以抑制。间接频率

合成技术又称为锁相式频率合成技术,具有频谱纯度高,一遇得到大量离散频率的优点,但是其频率切换时间相对比较长,相位噪声也比较大。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从相位概念出发直接合成所需波形,其优点是频率分辨率高,相对带宽宽,具有任意波形输出能力和数字调制功能,但是输出信号杂散抑制差。

典型的锁相环系统主要由鉴相器。环路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三部分组成。典型

锁相环一般只能输出一个频率,为了能够输出一系列频率,通常在反馈环路中插

入频率运算功能,即可改变输出频率。有倍频、分频和混频三种频率运算方式。

频率范围、频率分辨率、频率转换时间、频率准确度与稳定度是通用锁相环频率

合成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五章我们学习了模拟示波器和数字示波器的基本知识。

示波器是一种图形显示设备它能够将人眼看不到的电信号描绘成可见的图形曲

线。按照对信号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将示波器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类型。模

拟示波器又可以分为通用示波器、多束示波器、采样示波器、记忆示波器和专用

示波器等类型。数字示波器又可以分为数字存储示波器、数字荧光示波器和数字

采样示波器三种类型。

示波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带宽、采样速率、信息数量和内存深度等。这些也是决

定不同型号的示波器价格的主要因素。数字示波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频带宽度、最高采样速率、存储带宽、波形刷新率以及读出速度等几方面。

通用示波器主要由Y系统、X系统、主机系统三大部分组成。Y系统是被测信号的输入通道,它对被测信号进行衰减,放大并产生内触发信号。X信号系统的作用是产生和放大扫描锯齿波信号,它是由触发电路、扫描发生器和水平放大器

组成。主机系统由示波管、电源、显示电路、Z轴电路、校准信号发生器等组成。

示波管是示波器中常用的显示器件,它是由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三部分组

成。

为了在同一个屏幕上同时观察多个信号波形或同一信号波形的不同部分,需要进

行多波形显示。双踪示波器是较常用类型,具有交替和断续两种显示方式。

第六章我们学习了交流电压和电子电压表的基本知识。

电压测量具有频率范围宽、输入阻抗高、悲惨波形多样、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峰值、平均值、有效值以及相应的波峰因数和波形因数是交流电压幅度特性的电

压表征量。

检波器是实现AD/DC转换的核心部件。

电平是指两个功率或电压之比的对数,单位为贝尔(B)。

数字式电压表利用A/D转换技术将被测电压量转换为数字量,并将测量结果以十

进制形式显示出来。

第七章我们学习了频域测量的基本知识。

信号的频域测量和频谱分析是以电信号的频率f作为横轴来测量分析信号的变

化,即在频域内对信号进行观察和测量的。频域测量与分析的对象和目的各不相

同,通常包括频率特性测量、选频测量、频谱分析、调制度分析和谐波失真度测

量等。

频率特性的测量有静态测量法和动态测量法两种基本方法。点频测量法属于静态

测量法;扫频测量法属于动态测量法。扫频仪基于扫频原理构成,能在示波管荧

光屏上直接观测到各种电路频率特性曲线。它主要由扫频信号发生器、扫描电路。

频标电路以及示波管等部分组成。

频谱分析以频谱分布图的形式来表示被测信号中所包含的频率成分,可对电信号

或电路网络的频率、电平调制度、调制失真、频偏、互调失真、带宽、窄带噪声、增益、衰减等参数进行测量。频谱分析仪还可以分为模拟式、数字式、和模拟/

数字混合式三类。根据信号处理的实时性,频谱分析仪还可以分为实时频谱分析

仪和非实时频谱分析仪两类。

失真度是指原始信号进过传输设备以后所得的输出信号与原始信号的比值。失真的结果是使得输出信号产生了原始信号中没有的谐波分量。失真度测量方法可以

分为频谱分析法和基波抑制法。失真度分析仪也相应地分为基波抑制式和频谱分

技术经济学课程总结 篇7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 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 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 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 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 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 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 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 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 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 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 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 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 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 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 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 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 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 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 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 由于教学条件有限, 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 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 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 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 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 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 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 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 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 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 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 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 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 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 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 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 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 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 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 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 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 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 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 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 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 在课程实训环节中, 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 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 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 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 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4. 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技术经济的重要内容,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做出的评价,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将所学的工程技术经济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在毕业设计中, 增加学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主要考察学生对工程技术经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理论的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由教师提供一定的建设项目资料, 由学生自行进行项目实地调查, 项目预测分析, 收集项目相关经济分析基础数据。再将搜集到的资料结合Excel软件进行分析汇总, 构建经济分析表格、模型。最后运用Excel计算出建设项目相应的经济指标, 并进行归纳、总结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从而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与实践结合, 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并且顺利上岗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实践教学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实践教学必须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因此, 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各个实践环节还要循序渐进, 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的效果, 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摘要:课程实践教学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顺利就业上岗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实践教学方式改革的措施, 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工程,经济,实践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赵超, 姜长茂.工程经济学课程实践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 2013 (17) .

[2]周楠闫, 淑荣.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学教育, 2013 (05) .

技术经济学课程总结 篇8

【关键词】船舶工程;课程体系;改革

0.引言

当前世界造船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格局,山东作为造船强国韩国和日本的近邻,船舶工业的发展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为山东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山东在发展造船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山东是工业大省,机械工业比较发达;山东劳动力成本较广东、江浙一带要低;山东处于北纬36°制造船舶的黄金地带,每年有300—330天的室外作业时间,比国内其他造船省份多出一个月的时间;且沿海多是花岗岩结构,是建造大型船厂的有利条件,这都是山东发展造船业的优势所在。为适应山东造船市场的需求,必须培养高质量的造船专业人才,所以加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迫在眉睫。

我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于2005年,是船舶工程系的核心专业,也是威海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010年列入学院 “质量重点工程”项目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被列入教育部、财政部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国家重点专业,在国家重点专业、学院示范院校建设的带动下,软硬件建设初具规模。

船舶类职业教育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上规模、强内涵。而课程体系建设直接影响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工程。

1.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因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主要包含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优质课程群的开发等研究内容。目前国内还没有学校进行这方面的深入研究,许多船舶类学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还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进行教学,部分教学内容与现代造船理念要求有一定差距;教学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目前大多数学校处在将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没有形成深度的融合。

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威海职业学院是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单位,现在已经过验收,重点建设的八个专业通过三年的建设都已具有鲜明的特色,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实现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由于起步晚、实训条件不够完善,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建设。其他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如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也都进行船舶类课程体系研究;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在各职业学院都很重视,也都有一定的基础,有待于深化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其他船舶类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2.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主要依据职业岗位分析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并且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核心课程进行建设,以带动其他专业课程质量的整体提升。该课程体系研究首先对现代修造船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得出典型工作任务,然后按照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及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并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把“以能力为主线”的要求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以能力为主线”是课题研究的依据。

2.1课程体系优化

根据船舶产业发展需求,将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确定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2.2专业优质课程群开发

根据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内容,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组织教学。选用Flash、3DS MAX、SolidWorks等多种技术,建设课程素材资源并集成整合发布,建成《船舶建造与修理》、《船体结构与制图》、《造船生产设计》、《造船工程管理与检验》等4门优质精品课程,突出课程的开放性和职业定向性。完成《船舶建造与修理》、《船体结构与制图》、《造船生产设计》、《造船工程管理与检验》立体化教材建设,完成《船舶舾装工程》、《船舶材料与焊接工艺》多媒体课件建设。

2.3建设虚拟仿真资源和共享平台,创建教育实践新模式

虚拟仿真技术是使用仪器设备、模型、计算机虚拟技术,以及利用场地、环境的布置,模仿出真实工作程序、工作环境、技术指标、动作要求,进行科学研究、工业设计、模拟生产、教学训练和考核鉴定等的一项综合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多感知性等特点,可以解决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实操环节受时间、空间、成本等限制的问题,拟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4个。

2.4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要为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及自主成长提供整体完善的解决方案,满足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企业员工技术培训、社会人员继续教育的共性与个性的需求,其建设工作必须围绕行业发展需要,获得行业的支持,吸引专业相关企业、兄弟院校共同参与,整合多方优势资源,依据资源开发的规范与标准,采用“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的方式组织建设。

上一篇:“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主题班会下一篇:电商活动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