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光盘教学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掌握光盘教学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用3篇)

掌握光盘教学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1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云南省沾益县盘江镇迤堵小学

胡明辉

摘要:信息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影响。光盘教学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最广,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教学方式。配套的光教学资源内容生动,应用操作简单,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等特点,它可以缩短时空,化静为动,集形、声、色、光、动、静于一体。合理利用光盘教学,可以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教育教学内容不足、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光盘教学的意义,了解光盘教学的特点,掌握光盘教学的原则,发挥光盘教学的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

光盘资源

掌握方法

有效利用

光盘教学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最广,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教学方式。“农远工程”提供的光盘教学资源,贴近农村学校的教学实际,内容生动丰富,应用操作简单,而且光盘播放模式呈现的教学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等特点,它可以缩短时空,化静为动,集形、声、色、光、动、静于一体。在教学中,适时巧妙合理地运用这种电教媒体是农村学校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任何教学方式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光盘教学也不例外。如果对它的特点了解不够、对它的规律掌握不清就贸然用它去上课,不仅不能发挥它的优势,而且会使它成为教学的绊脚石。那么,如何才能让教学观念相对落后、习惯于单一教学方法的农村小学教师 科学、合理、高效地使用光盘,并让其在教学中发挥出较高的效益呢?笔者几来一直担任学校电教员,负债学校的远程教育工作,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使用情况,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发须认识“光盘教学”的设备特点和教学优势

(一)“光盘教学”的设备具有以下特点

1、简单实用:整个系统由两台设备组成,安装简单,操作方便,非常适合农村中小学教育点的教学需要。

2、投入少,见效快。随着技术的成熟,DVD和电视机都已经不再那么昂贵,一套光盘教学播放系统设备投入几千元即可,配合成套的教学资源,能够迅速地改变农村中小学缺乏资源的教学困境。

3、系统稳定,易于维护。DVD技术和电视技术已是十分成熟的技术,设备故障率很低,系统十分稳定,易于维护。

(二)光盘教学的几个优点

1、大大减轻了教师课前自制教学课件的负担。以前,教师课前需花费大量时间精心制作课件。现在,教师只需在课前根据教学要求去熟悉光盘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就可以利用光盘开展教学了。

2、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形象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光盘中精彩的图片,丰富的内容,大多是教师、学生没有接触过的,通过光盘,教师教的范围扩大了,学生学的视野开阔了,同时也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3、促进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光盘中的新理念、新方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样板,师生通过观看、模仿、实践,促进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改革。

4、教学中教师能留给学生时间,组织学生自学、探究。学生通过模仿光盘中好的做法,能力得到了提高。如教学光盘中的感情朗读,学生经模仿,日久天长,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5、教学效益与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光盘,师生接触到了更宽广的世界,视野开阔了,写作素材多了,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这些是仅凭教师空洞的说教所无法达到的。

6、光盘资源也为各类活动课提供了丰富、形象、逼真的素材。

二、要熟悉“光盘教学”的资源

在农远工程中配备的教学光盘可以分为小班教学、教学情景素材、专题教育和教师培训等类型。

1、小班教学:这属于课程教学类资源,是与教学进程相配套的。小班教学光盘是根据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由人教社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为农村教学点专门开发制作的教学光盘。这些光盘覆盖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中绝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小班教学光盘是按每节课的内容为单元制作的。包含了复习与导入、新课讲授、学生活动、巩固复习,评价和小节等主要教学环节,每节课录制长度大约在20分钟左右。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有效的使用教学光盘。

2、教学素材类:主要提供各学科教学素材,以便学科教师充分使用这类素材直接开展课堂教学或加工成教学课件。

3、专题教育类:主要包含科学技术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班团队活动等专题教育资源。

4、教师培训类:主要提供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资源。现阶段重点提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资源,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培训资源,以及三种模式教学应用培训资源。

在上述四类光盘资源中,课程教学类的光盘资源是指小班教学的课程资源,从教学应用角度看,它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我们经常听专家讲“光盘教学资源应用”,这里的光盘就是指——“小班教学”的光盘资源。

现在的教师用书一般都会附一张教学光盘,这张光盘的内容是这册课本某个内容的教学实录,教师可以通过它来了解一些教学理念,学习一些教学方法。是不能直接用来给学生上课的。但是有的教师并不知道两者的区别误把课堂实录当作了“小班教学”的光盘。在我镇举行的一次光盘教学教研交流会上,就有老师用课堂实录的光盘去上课。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各校组织的远程教育培训很重要。培训不到位,教师对远程教育的各种模式、特点及应用方法都不掌握,自然就不会也不愿用了。

三、掌握光盘教学特点,突出现场教师主导位

小班光盘教学主要有两种应用方式。方式一:在师资严重缺乏的学校,可以利用教学光盘来帮助教师讲课,学生跟着教学光盘里的设计和教学进程来学习;方式二:在师资数量和能力相对较好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由教师和教学光盘交替授课,教师在恰当的时候根据教学光盘创设的情景组织学生活动。

教师在利用第一种方式进行光盘教学时,因为过分依赖光盘,放弃教学设计和师生互动,不可避免的导致教师丧失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机会,课堂教学也会因光盘的单纯播放而沦为师生、生生交往的荒漠。有的教师正因为用了第一种方式进行教学而觉得光盘教学效果不好,进而排斥光盘教学。

为此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如何用第二种方式进行光盘教学。

1、吃透教材,研究学生。

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用好光盘的前提。教师教学目标越明确,对教材的编写思路理解得越充分,光盘的使用才越有效,光盘在教学中的作用才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因此,用光盘上课,教师更需认真研究并把握教材,仔细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每一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使教学的重点、难点了然于心,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

另外,研究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找出他们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教学中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

2、认真、反复的观看光盘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反复观看光盘,以熟悉光盘的内容和设计思路。要了解光盘的主要内容有哪几部分,各部分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要特别关注光盘中的教师在教学中是怎样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看完光盘后,思考自己在教学中应用光盘时哪些部分要重点使用、哪 些部分可以以看为主、哪些部分则必须让学生同步参与,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将自己构思与教学光盘中的教学设计进行对照,进一步体会教学光盘中处理教学重、难点的方式方法,理解教学活动设计的意图、步骤和效果;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设计中,我们必须在引导学生看和引导学生学上多下功夫:(1)设计学生观看方式、观看时机和次数

①观看方式:利用光盘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确定最佳的观看方式。看电视有方式方法问题,观看的方式不同,学习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不同的观看方式。

常见的光盘观看方式

针对某一教学环节:简单浏览、仔细审视、反复观看、同步模仿、人机互动;

针对整个教学过程:先总看,再分看。先分看,在总看。截取看等。

②观看时机——什么时候看。比如,是在看之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还是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根据需要暂停,让他们思考后接着看。

③观看次数。有的重点内容必须回放,让学生反复观看,加深印象。这取决于教学的需要和学情。

(2)设计学生活动的内容 使用光盘教学时,虽然教学过程由教学光盘牵引,但这必须要由教师根据实际去选择教学内容和改造教学活动内容。光盘中有的活动学生只要观看而无需动手操作,而有些活动则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哪些是学生必须亲身参与的教学活动呢?这就必须要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了。一般情况下,教师在一课中选择3至4个活动比较合适。

四、遵循两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在利用任何一种资源时,首先我们要分析利用的资源是否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益,防止资源被滥用。例如:用视频代替科学实验,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滥用资源,学生没有亲身去体验,对实验现象不会有深刻的印象;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辅助教师的原则

光盘教学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跨越时空的课堂。视屏主讲教师在录制讲授时,面对的是镜头,头脑中想象的教学对象是“一般化”的学生,无法看到教学现场学生的当堂学习情况,对现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状况更是无从知晓。因此,教与学在时空上的分离决定了视屏主讲教师不可能根据现场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节奏,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从学生角度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参与中获得的,现场学生处在跨越的空间中,他们如果只是完全被动地“看”视屏 中主讲教师上课,没有积极有效的参与、互动与感悟,就无法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在用光盘上课的过程中,视屏主讲教师、现场学生之间需要架构一座桥梁,才能实现教与学的真正互动,搭建这一桥梁的人就是视屏外的教师──在课堂上执教的现场教师。当视屏主讲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一个学习指令时,组织好学生的交流、讨论、小组合作、练习、反馈等活动的重任就落在了现场教师的身上,所有这些活动开展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水平,也是体现现场教师教学水平的试金石。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现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是优质教学资源光盘能否发挥作用、体现效益的关键。现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视屏主讲教师无法替代的,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一名话,光盘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师的手段。

参与文献:

【1】、王江华等

《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用教程》【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年1月

【2】、黄虹

《光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年第7期

【3】、教育部办公厅

掌握光盘教学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2

教学中的反馈是指师生在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中的信息交流, 是师生都作为反馈主体, 向对方发出信息, 彼此相互接受信息, 并依次调节自己教和学行为的双向反馈。

化学教学中的反馈形式有多种, 根据反馈出现的时机, 我认为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课前反馈

这种反馈一般发生在新授课之前, 是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反馈,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反馈, 可以不断地矫正原有知识的偏差和失误, 达到预期的目的。

如在初三化学中, 新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这一节, 选择制取装置时, 可提问学生:前面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用高锰酸钾或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分别是用怎样的装置? 为什么装置不同? 根据什么选用所需的装置? 通过学生讨论、思考回答反馈给老师, 得知前面所学知识是否扎实。老师可给学生纠正一些偏差, 并且为后面制二氧化碳需选择怎样的装置做了铺垫。最后得出结论: 凡是固体与液体反应, 并且反应条件是常温的都可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而凡是反应物是固体, 并且反应需加热的都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这样, 后续知识学起来省力、轻松。

二、课堂反馈

学生的主要时间是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度过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有着各种信息反馈的现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要有效组织教学反馈的环节,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它构成了课堂教学重要的反馈信息。

1.学生听课时的应答、提问、神情

从学生语言、动作、表情等途径获得反馈信息, 教师可及时调整信息容量, 转化传输方式或改变信息流向, 保证信息传输畅通无阻, 减少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真和低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立即作出反应, 予以适当处理,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应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 当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很感兴趣时, 往往表现出注意力集中、目光有神、会心微笑等相应的情感反应。然而, 当学生皱起眉头、目光迟疑或情绪松懈、注意力不集中时,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或变换教学方法。尤其在基本概念初始课教学中更应如此, 时刻注意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发现问题立即调整, 放慢教学节奏或拓展、加深、加快进度。如在讲解练习时, 有学生突然窃窃私语, 那么应注意是否题目讲错了, 还是学生还有问题没有听懂。此时老师应快速作出反应, 题目讲错了立即更正, 学生没听懂可适当放慢速度, 较难的题可重新讲一遍。

对学生的质疑或提问应迅速反应, 当即给予肯定、否定或做出恰当的解释。当学生提出一个与主题无关的问题时, 教师的冷处理反应可以把握主题不受干扰;也可以说“这个问题与本课无关, 课后我再与你讨论”或者“这个问题正是以后我们要研究的, 本节课暂时不讲”。适当的回避反应可以赢得思考时间, 又不至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了带有共性的错误, 教师对他们的错误进行及时提示和指导, 能够引导学生迷途知返;对学生正确的回答予以表扬和鼓励, 采用或接受学生的意见并作出积极反应。这种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方法, 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示范作用。对学生各种反馈信息的及时处理, 教师的反应可以控制系统正常运行, 引导学生按既定路线前进, 从而有条不紊地使教学有效进行。

2.观察实验时的表情

化学离不开实验, 化学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非常重要。刚工作的时候, 我做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时, 发现只有前几排的学生在认真地看、听老师讲, 后面几排有的学生甚至在讲话。其实钠与水反应是很有趣的一个实验, 会看到金属钠变成一个火球在水面上游动。他们为什么会这种反应呢?后来我才了解到讲台上做的有些实验, 后面根本看不清。从此以后, 我便把该实验改成了用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很清楚。尽量走下讲台做实验, 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 如比较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等。或把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到实验室, 老师边讲解学生边动手实验完成新授课, 如讲“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时, 让学生清楚“一贴二低三靠”, 具体落实到自己的动手操作中, 比老师讲台上做演示实验效果要好, 学生掌握得较牢固, 不容易遗忘。

通过学生观察实验时的反馈, 可弥补实验中的一些不足, 以便及时调整, 使实验效果最优化。

3.随堂练习的反馈

在结束每个单元教学或整个课堂之前, 应运用适当的方法检查学生是否实现了各单元或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对自己做出的反应印象深刻, 通过即时反馈, 能及时强化正确的认识, 纠正错误的认识, 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通过随堂练习, 若即时评价进行得及时顺利, 就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调控能力;相反, 即时评价做得不好, 学生就无法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评价, 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调控就无从谈起。

如化学第一章中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一课, 讲授新课后, 我就举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判断是哪一类变化, 如“蜡烛燃烧”、“木材制成课桌椅”、“厨房中的液化气燃烧”、“家中碗打破了”等。如学生能正确地判断出来, 说明这一堂课成功了, 教学目的就达到了。若判断中有差错, 通过这样的练习, 教师的纠正, 学生不仅能从概念上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而且能从实例中具体判断认识两类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课堂教学反馈是协调整个教学系统活动, 确保教学系统连续有效运行的不可缺少的工作。它具有师生间相互激励的动力功能, 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功能和协调教学活动, 优化教与学行为的调控功能。

三、课后反馈

课后反馈的主要方式是课后练习, 可通过课后作业测试水平。不要责怪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 不要贬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削弱学生价值感的反馈是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 教师应该花些心思,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学生认真讲解他们哪里做得好, 哪里做得不好。在化学作业批改中, 我认为应该有一些像语文中批改作文一样给予的简单评语。如有进步;上课要认真听;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反应条件;化学上基本概念的比较、理解, 等等。同时, 对课后作业中错误多的个别学生可进行面批, 个别辅导指出问题。

另外, 反馈与纠正在教学中是循环往复的, 即反馈—纠正—再反馈—再纠正。课后作业的反馈应及时, 否则拖个几天, 学生对已做的作业差不多处于遗忘阶段, 再去评讲似乎有点费心。应及时反馈与纠正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使正确之处得到巩固, 错误之处得到纠正, 促进思维的进一步深化, 促进对解题方法的概括与提炼。

通过课堂反馈, 学生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则可根据练习提供的信息, 及 (接上页) 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和要求, 改进教学方法, 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实际。如“构成物质的微粒”这一章, 对于老师来讲, 十几年的化学教下来, 内容很少、很简单, 但对于学生来讲, 微粒看不见、摸不着, 是很抽象的, 理解起来较难。老师一定要放慢速度, 站在学生角度看待这一章内容少、但较抽象的微观粒子。

掌握光盘教学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3

一、本三学生学习特点

笔者依据多年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经历, 将本三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总结, 以期在《电路理论基础》课程上对他们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1) 思想方面:本三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 学习态度不端正, 出勤率不高, 上课期间玩手机、睡觉的同学比较多, 作业抄袭现象比较严重, 做课程配套实验时部分同学就等其他同学的测量结果抄袭, 考场内纪律性较差等; (2) 国内大部分具有独立学院的高校三本学生和一本学生在教学定位、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上基本是一致的, 这往往也是吸引学生报考本校的必要条件, 但三本学生在接受能力有限的条件下, 其学习质量不尽如人意; (3) 三本学生的经济条件普遍较好, 电子产品随处可见, 大大占用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因此如何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社会需求, 开展《电路理论基础》课程教学, 有效提高并保证独立学院教学质量, 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教改研究与探索

1.教学定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借鉴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 培养模式应以知识为基础, 注重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能力为本位, 突出要求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服务为宗旨, 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目标公众满意率[2]。学生的知识结构侧重于通识, 而不侧重于精深;学生的技术方法侧重于实用, 而不侧重于理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对事业成功的向往, 达到理论教学的目的。

2.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教育。针对三本学生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学校的行政管理者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要严肃处理。以本校为例, 学校有严格规定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 若教学记录表中有三次空白 (作业未交或缺勤) , 任课教师有权禁止其进入本课程的考场参加考试, 但实际执行者寥寥无几。从教学实践来看, 辅导员管理比较严格的班级, 学生的出勤情况就比较好, 学习成绩相对也较高。

3.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三本的学生不能和一本的学生要求一致, 应尽量压缩授课内容, 让三本学生在同等的时间内掌握相对简单、基础的知识, 在缩减教学内容时必须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 有所选择, 以便学生在学习时有衔接性。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发现, 部分学生对“参考方向”这个概念一直到电路课程结束也没有真正的理解, 由此和“参考方向”相关联的电路变量、功率的计算问题, 元器件的VCR关系、KCL、KVL方程的建立, 以至于涉及到的电路各种的方程分析方法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电路入门之前必须将“参考方向”引入的必要性, 其和实际方向, 物理学里面涉及的电位等概念联系和区分开来, 加强学生的理解。在有限的学时内对《电路》授课内容进行精简, 笔者以本校现用的《电路理论基础》教材为例[3], 对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总结。电路基本定理中的叠加定理, 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 正弦稳态中的最大功率传输定理、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空心变压器、三相电路中的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二端口的连接、割集电压和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均匀传输线部分等可以让学生简单了解, 不在考试范围内。学生在学习交流电路, 线性电路动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等部分时普遍感觉困难, 因为这里涉及到了部分的数学知识, 因此对于基础学科 (尤其是数学) 应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重点讲解后续课程所用的到知识, 这就需要各门课程, 各个专业, 各个学院之间应加强沟通, 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引入仿真教学。为满足教学信息量大、内容多、直观生动的需求, 现在电路教学基本上都是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模式, 我校电路教研室相应的也开发了电路的CAI课件, 但也正是由于上述特点, 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普遍反映授课太快。为帮助学生理解, 在本三学生每一宿舍中至少有一部电脑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把课件下发, 让学生在课下消化理解。在电路讲解过程中也可以多多加入仿真教学, 既可以形象化教学,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电脑, 让学生课下完成仿真作业, 提高学习质量。比如在讲解二阶串联电路动态过程的时域分析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简化烦琐的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过程, 在教学课件中加入Multisim仿真的二阶电路, 通过改变电阻参数, 动态显示电路的过阻尼、临界阻尼和欠阻尼的三种变化过程 (图1所示) , 帮助学生理解二阶动态电路的变化过程。在电路实验的教学环节上为加强学生的理解, 也可以加入仿真教学, 电路课程配套的电工测量实验主要分为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三个不同层次。如果对仪器设备进行操作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受课程教学课时安排限制和院校实验室条件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因此, 在实验室教学的基础上, 以课外仿真实验教学作为辅助, 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发仿真实验的教学平台中, 我们根据需要采用多种软件工具, 如Pspice和Multisim等。

笔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尝试, 2011年申请了校级的教改项目《Multisim在电工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本项目将《电工测量》教材中涉及到的实验一:有源二端电路等效参数的测定;实验二:交流参数的测定;实验三:RLC串联谐振电路等共十个实验: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 通过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 并将仿真要求和仿真步骤下发给学生, 由学生课下完成, 提交实验仿真结果, 促使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对本实验的实验内容、原理、仪器设备、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等产生感性认识, 对由于实验设备、实验条件不足等原因不能在实验室中完成的实验内容通过仿真环境完成, 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5.引入网络教学实验平台。通过自主式、互动式并举的网络学习平台,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借助建设《电路理论基础》省级精品课课程网站和《电工测量》虚拟实验室的契机,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开通网络答疑方式, 实时和学生互动, 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本文根据任课教师多年在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经验, 针对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并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独立学院《电路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建立起完善的全方位教学体系, 为独立学院的教学正规化和特色办学提出意见和建议。由于《电路理论基础》课程的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希望这种改革的思路和成果为独立学院其他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及质量提高也有借鉴意义。

摘要:现今, 独立学院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 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本文针对三本学生特点, 以《电路理论基础》教学为例, 提出了几点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以期和各位教育学者商榷。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电路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观石, 欧阳琰.独立学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 2007, (4) :35-38.

[2]周德才, 邹丽阳.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质量提高途径[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 :11-14.

上一篇:优秀读书心得评选结果下一篇:微信、QQ群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