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课时教学设计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称象》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称象》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分析比较课后习题2中三对句子间的不同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教学思路:

在通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出课文的教学重点,然后通过实物演示和分析联想,落实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出课题。

教课前,教师先讲有关曹冲的故事,使学生对曹冲的聪明才智有初步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急于知晓曹冲小时候的故事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接着板书课题,在引导学生审题中,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曹冲的另一个故事——称象。然后启发学生:“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怎么称呢?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弄明白曹冲怎么称象的,他称象的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二、展开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后复述故事情节。2.学会本课12个生字。

3.联系课文内容讲讲“又高又大”、“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等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因人而导。

四、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学习情况,复述故事。

五、练习填空:

1.官员们想出来的办法一共有两个,一个是(),一个是()。第一个办法别的官员认为(),第二个办法曹操()。

2.曹冲称象的办法是()。

第二课时

一、对比分析,突出教学重点。

先指导学生把曹冲的称象和官员们的称象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中使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高明之处。

要求学生读课文思考:

1.官员们想的第一个称象办法是什么?(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称)

这个办法好不好?(这个办法不好,因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2.官员们想的第二个称象的办法是什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这个办法也不好,因为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大象活不成了。)3.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称象的办法相比较,谁称象的办法好?

(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曹冲称象既不需要造大秤,又不宰大象,这个称象的方法很科学。)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曹冲称象的段落,仔细分析曹冲称象的方法。

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讲出来。第一步,大象上船,人在船舷上画线; 第二步,大象下船,船上装石头;

第三步,石头装到齐线的地方,然后分几次称石头; 第四步,把石头的分量加起来。

三、实物演示,让学生按曹冲的称象方法操作。

1.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几句话:“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读后要求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把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与词句训练结合起来。

2.在学生理解以上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示的程序是:先把小象放到船上,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接着把小象拿出来,把石头往船里装,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时,停止装石头,石头有多重,小象就有多重。

四、分析联想,深化教学重点。

1.读课文,联系演示操作,想想曹冲在称象中联系了哪些实物?(船、石头、水)

2.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实物想想,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在哪里?(水能载船,船上放了石头,船就会下沉,东西越重,下沉得就越多。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可以一块一块的称。大象在船上时,沿船舷画一条水平线,然后用石头代替大象,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这时称船上的石头,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3.请学生根据这个科学道理,讲讲怎样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促使学生把理解的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称象》课时教学设计 篇2

一、反思课堂,分析原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即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入选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的,大部分是童话故事、同龄人的生活故事、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等。阅读教学的文本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情境,许多教师均有这样的认识,常常尝试着跟随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在平时的教学研讨中,笔者常常见到有的教师是这样进行“随文识字”教学的: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按自已的方式尝试自学生字;接着就讲读课文,讲到课文中的这一自然段时,这一段中有几个生字就抓出来读一读,给它组一组词或说一句话;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词,学生常常说“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整节课学生的识字就是随着课文的学习发现本文的生字,找出来记一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是没有规律,分散到各个自然段中的,如果把每个自然段中碰到生字就抽取出来读,一遍又一遍地读,小学生不仅容易厌倦而且记不牢。同时这种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练习会使学生对所识的汉字产生厌倦之感,嘴巴跟着念,脑子里想着其他,教学效果是低效更甚是无效的。这样的教学,即使学生记住了,但记忆的保持也不会持久。遗忘规律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对于无规律、无序的东西记忆大多是短时记忆,对于有规律的、结构性较强的东西保持记忆的时间较长。小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好,但小学生身心发展缺乏持久性、稳定性,没有反复读词会识记不牢,读词形式单调会感觉枯燥。一旦识字量的增多,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的增多,学生对生字的辨识就会出现模糊,甚至出现遗忘。

二、以生为本,快乐识字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把阅读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依据语境,有效地随文识字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重组文本,读认结合

既然随文识字可以把识字与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那么,如何有效“随文”呢?教师可利用课文情境,把本课要认识的生字进行重新组合融入阅读内容,以阅读内容为依据,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生字学习的框架,把生字串起来教学,使得零散的生字、新词变成了“新故事”中的“主人公”,把讲故事、识生字、读词语、练说话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增加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地记住生字,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效率。

例如,在教学《称象》这一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议论”为主线展开教学。

教学时,先从图入手,引入“议论”。先让学生看插图问:他们对着一只大象在干什么?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回答:他们在议论大象,议论大象有多重。教师此时出示议论,引导学生抓住形声字的特点——学习“议论”。接着师追问:这大象长得怎么样?引起他们的议论。此时引导学生学习: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四肢像柱子,体会比喻句的用法。

在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时,教师又以“议论”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生字词。

师: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怎么知道?

生1:可以称一称?

师:怎么称呢?于是官员们又议论开了,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找一找他们想到什么办法。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称象”的办法:第一种方法:用秤称;第二种办法是:宰割后称;第三种办法是:用船称。在学习第一种办法时,教师可以随文引导学生学习“秤”“一杆秤”“砍大树”等词;在学习第二种办法时,教师可以随文引导学生学习“宰”“割”;在学习第三种办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与“船”有关的词“艘”“舷”。

理解了“议论称象办法”这一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自读,抓住课文的提示语“有人说”“可是立刻有人反驳”“又有人说”“他站出来说”等词,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家在一起议论,就应该这样表达。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议论”的意思,同时参与了官员们的议论,也学会了以后在文章中如果写大家在一起议论什么问题时也可以这样表达。学生不仅在故事中识字,也在故事中体验,既得意,又得言。

阅读的文本就是一个丰富的情境,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纲领,引导学生在文章的情境中学习生字,以文本为依托,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把本是分散的生字、新词通过生动的故事串起来,让识字与阅读有机地结合,学生会记得更牢。

2. 融入生活,巩固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我们识字教学从故事情境中来,若能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相联系,学生就会把自己融入故事中,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一员,感同身受。

例如,在教学《称象》时,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大臣们面对那头大象就议论开了”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发现作者在表达上采用略写,只写了一句:“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家怎么议论没有写,为了引导学生在生活的语境中学会“议论”这一词,笔者这样引导:“看到这又高又大的象大家都很好奇?就在一起议论它到底有多重?同学们,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么说?”学生一下子议论开了。

生2:它应该有五千斤重吧!

生3:应该更重一些吧!

生4:它应该比河里的那只大船还重吧!

生5:它比我们门口那个大石头重。

……

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后,笔者相机小结:同学们,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对一个问题进行评议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是“议论”。学生在文本的语境中面对大象,融入生活的语境中议论大象,有了课文的语境做命题,同时有了生活的语境辅助表达,学生对于“议论”的学习就是入脑入心,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的中的“反驳”时,笔者先让学生学习有人提出的第一种办法“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学生思考这个办法可行吗?学生马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反驳”,笔者相机小结:像这样在讨论中,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提出反对的理由进行分辩就是“反驳”。接着马上与学生分角色朗读体验,巩固“反驳”的学习。在学习有人提出的“宰割大象”这一做法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办法行吗?你不同意的理由是什么?假如你在场的话,你会怎么“反驳”呢?引导联系生活情境,融入文本的情境理解“反驳”,训练表达,巩固生词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小结课文的学习内容:曹操、曹冲和官员们在一起围着大象议论它有多重?怎么称?那么曹冲的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你们回家可以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学习并与家长“议一议”,也可以做做实验试试看,我们下节课在课堂上再来与同学们“议一议”。

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将词语带入生活体验情境中,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教师小结后引导学生再读词语,学生又经历了一次从生活到词语,把情境内化为语言符号的过程。学生以后在生活中运用就能得心应手了,真正落实了“认—想—写—用”的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抓住文章的主线,对文本的生字、新词进行重组,将一个个零散的生字与文章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识字记忆的树状的“心理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一批生字。学生在认读生字时,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与生字的亲切感,激发了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结合文本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语境中学习表达,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解字义、明用法,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用结合,在文本与生活的语境中随文识字,学生的识字应该是高效的。

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许多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往往存在误区:整节课把所有精力放在文章内容的理解上,识字就是随着课文的学习发现课文的生字,找出来记一记;或者就是在讲读课文时,把生字词集中起来反复朗读。其实,教材本身就是个很生动的教学情境,教材中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能认真地解读教材,开发教材,把教材的情境利用起来,并把生活的情境融入识字中,将识字、阅读、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识字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低段,识字,语境,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称象》教学设计 篇3

《称象》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要告诉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难点是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理解课文时认识比喻句,会用“一边……一边……”造句。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结合提示,用“先”“再”“然后”等关联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课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回答问题时间,培养学生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第一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再”“象”“像”“做”四个生字。

2,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耳朵像扇子,鼻子像钩子,双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后,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师出示生字,抽读,齐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3,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窍门。

师引导:“称”“秤”和“沉”字音的区别;“艘”是平舌音,“柱”“址”是翘舌音。

三、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小组互读。

2,指名朗读,同学互评。

3,抽字块认字。在卡片上面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生字。学生自由抽字块认字,全部读对的给予表扬。

4,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把容易与本课生字混淆的生字块混入13个字块中,再让学生抽读。

5,指导写字,“再”“象”“像”“做”。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范读,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再请学生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后,请学生根据如下提示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

)用(

)(

)。(曹冲用船称出了大象。)

师指导学生明确,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自然段,第二部分是3、4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教师出示段意,教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二课时

【课堂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照”“点”两个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简略复习第一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环节,请学生说说课文分成哪三部分,再次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投影出示段意:

起因——(1、2)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

经过——(3、4)官员们议论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过程。

结果——(5]用曹冲的办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二、深入理解课文

1,大象的样子

师口述第一自然段。提问:这是怎样的大象呢?在哪个自然段提到了?(第二自然段)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学情预设: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请学生朗读。)

师:听了朗读后,我们知道大象应该是又高又大的,虽然我们的眼前并没有这头大象,但我们依然能想象出来。你能再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大象又高又大吗?咱们一起接读吧,看谁与老师接得最好,并能读出大象的样子。

(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大象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读大象的样子。)

大象——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提问:是说大象的身子是一堵墙吗?那为什么要说成像一堵墙?

学情预设:因为墙又宽又大,大象又很大,所以把大象的身子比喻成一堵墙。它们有共同特点,都很高很大。

师提问:那是说大象的腿是四根柱子吗?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学情预设:因为柱子很高很结实,大象的腿也很高很结实,所以把大象的腿比喻成四根柱子。

师:是呀,你们看作者多会想象呀,用一堵墙比喻大象的身子,用四根柱子比喻大象的腿,使我们眼前—下子就出现了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象的样子。

2,官员的办法

师提问: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我们听一听官员是怎样议论的。官员的议论在第几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这一(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找。投影出示提示语,

(1)官员们想出了几个办法?请你用①②……标出来。

(2)请你用“——”画出官员们的办法。

(3)试着把官员的办法连起来,说一说。

学情预设:有两种,请学生分别说一说。

明确

第一个办法是得造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第二个办法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3,曹冲的办法

师:曹冲的办法在第几自然段?(第四自然段)请你们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并予以指导。)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标一标曹冲称象的过程。

投影出示:

(1)称象的过程分几步?请你用①②……标出来。

(2)说一说每一步主要做什么?

生边回答,师边小结,并板书如下: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赶象上岸

装石到线

秤石头

知重量

师称象过程是这样的,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师配画外音。)

出示图片,再次让学生感知称象过程。

请学生根据图片,自己先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师引导:书中是用“先……再…然后……”把每一步连接起来的,你能用这样的词连接吗?

师先示范复述,再指名复述。

4,最后一段

师结果怎么样呀?(指名读第五段。)

师:曹冲做了一件连官员们都没有做到的事,而那一年曹冲才——7岁,就跟你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难题,你能开动脑筋想办法吗?

三、指导写字:“照”“点”

1,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2,四点底的四个点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师示范写一遍。

4,学生练写各一遍。

5,展示评议修改。

(编者注:《曹冲称象》在语文版S版二年级下册。在人教版教材里,该文安排在一年级下册,题为《称象》。两课文除两处字词差异外,其他完全一致。)

《称象》课时教学设计 篇4

称象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校园生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乐于接受课程标准的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chēnɡ(板书:称)

师: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

liànɡ(板书:重量)师:你们看见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2、交流识字:

三巩固识字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

四、朗读感悟、深入学习

1、刚才同学们读句子读得非常好,老师相信大家认识了文中的生字,你们一定能把文章读得更好。

2、看来,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那么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让我们边听边看吧!

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四自然段:

讨论:曹冲称象分了几步?每步是怎样做的?

五、拓展延伸、引发深思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看、议、演,已经感觉到曹冲称象的办法很 有创造性。

一、花蕊里应该填什么? áo ǎi ēng ōng 曹操 宰割 称象 曹冲

二你来帮帮她吧!yì lùnzhù zi guān yuándào lǐ

官员 道理议论 柱子

三练练笔

一头 一艘

一杆 一个

你对自己做的试题满意吗?

篇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1 称象 第1课时 21 称 象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难点:“象、像”的书写;“腿、微”的字形;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第一课时

《称象》课时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一、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禾()()()

()()()

二、看拼音,写汉字。

chēnɡ

zhù

chuán

rán

()象

()子

到()

()

()后

三、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哪种最好?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再组词。

止()

重()

议()

砍()

正()

量()

蚁()

吹()

二、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1.……才……

2.……到底……

三、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禾(种)(秧)(稼)

(然)(黑)(燕)

二、称 柱

底 船 然

三、文中有三种称象的方法,分别是:有的说造一杆大秤称,有的说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的称;

曹冲的方法是把象赶到船上称。

曹冲的方法最好,最管用。

第二课时

一、止(停止)重(重量)

议(议论)

砍(砍树)

正(正反)量(分量)

蚁(蚂蚁)

吹(吹气)

二、1.……才……

我的弟弟今年才两岁。

2.……到底……

你到底去还是不去呢?

三、曹冲先赶象上船,再在船舷上做记号,接着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最后称石头的重量。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曹冲称象》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自主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自然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冲七岁。

曹冲才七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曹冲的方法,老师读第五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第一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官员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称象教学设计 篇6

南关小学

唐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陬。【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曹冲称象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利用猜谜语引出课题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谁能读一读。(四根柱子挡在前,两个长牙尖又硬,左右蒲扇前后摇,一根细绳在后摆。)同学们很聪明,马上就猜出了答案,那你是怎么猜到的?回忆盲人摸象大象还有哪些特点?大象有蒲扇那么大的耳朵、一堵墙一样的身子,大象这么大,你们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课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1、自读课文,说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句子。

3、读词语(开火车、找学生读)。

三、小组讨论

1、先自己找出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

2、再在你的小组内说一说。

3、最后,小组成员分配好任务,准备展示。学生展示(观看PPT步骤):

第一步: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第三步:最后,再称船上的石头,看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听了同学说的步骤,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称象时先用船载象;

再 用船载石头;

最后,称石头的重量。

在这句子里那些字能表达先后顺序呢?(板书)

曹冲称象时有方法和步骤,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也是讲究方法和步骤,比如说:

种树时,先刨坑,再种树苗,最后。

起床时,先穿衣服,再

,最后

。放学回家,先,再

,最后。

四、拓展

1、课下思考,还有其他方法称象吗?

曹冲称象之后 篇7

为了出效果,电视台去马戏团借了一头会表演节目的大象邦南,并借了粉饰一新的运输船。拍摄那天,动用了巨型吊车,把大象邦南高高吊起,再慢慢放下。会表演的大象邦南还在空中摇尾巴,甩鼻子,充分作秀。

那天还特地邀请了当地的行政长官、社会名流、各学校校长及小朋友代表,还煞有介事地给大象邦南、给运输船保了险,并请公证处作了公证。总之,这次活动搞得热热闹闹,既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还吸引了电台、报社等各种媒体。

经过一番大肆炒作之后,曹冲像小燕子赵薇一样,几乎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了聪明的典型,成了人见人爱的公众明星人物。曹冲一出名,各商家立即从曹冲身上看到了无限商机。第一个来找曹冲的是“灵灵聪明液”生产厂家,他们愿出50万元给曹冲,让他拍一部3分钟的广告,只需曹冲喝了聪明液后伸出拇指说:“灵灵灵!”此时一个假扮曹冲母亲的妇人说道:“俺家曹冲喝了‘灵灵聪明液’脑子可好使呢。”

第一个厂家代表还未打发走,第二家第三家公司、厂家的负责人纷纷找上门来。这家要求用曹冲的名字为他们生产的益智丸作商标,愿出100万元;那家说只要曹冲对着摄影机镜头说“我最喜欢吃象牌补脑丹”就可免费周游世界……

不几天,出版商也找上门来了,说要为曹冲出版《我的成长之道》。曹冲说:“我不会写书。”出版商很坦率地说:“我们给你雇‘枪手’,你无须动笔,只要到时签个字,认可即行。赚了钱,双方五五分成。你是名利双收,大好事呢。”

曹冲不胜其烦,刚想到外婆家躲起来,不料被守候多时的几位自由撰稿人逮个正着,他们一个个表示要好好采访一下曹冲,或写人物专访,或写报告文学,反正都表示是来为曹冲扬名。曹冲不客气地说:“恐怕都是来扒分的吧。”

曹冲好不容易避开了这些自由撰稿人的纠缠,悄悄地躲到了外婆家,但第二天就有一家电视台的人摸上门来,说是要为曹冲拍一部《神童曹冲》的专题片,将送到美国、日本、澳洲等多国播放。没等曹冲同意,摄像人员已扛起摄像机拍了起来。忍无可忍的曹冲对着摄像机说:“我宁可做傻子,也不要当神童了。你们饶了我吧,再这样下去,我会疯的,我一定会疯的!”

(选自《中国微经典:幽灵船》,有删改)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借助想象,重点虚构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

2.作者虚构“曹冲称象之后”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答:

3.请简要说说小说在语言上的特点及作用。

答:

4.选取名著中人们熟知的人物,将其移植到当今的生活中,成为我们身边的一员,你会发现一些很有意义的东西。请你写一个这样的故事。

答:

称象教学设计 篇8

1、学习13个认读生字,8个书写生字。

2、通过上下文了解“议论”“果然”“反驳”等词语,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在阅读中理解动脑筋是一种良好品质,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运用实验情境导入。

1、今天,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教师出示秤)好,请几位同学帮我称一称这些东西的重量。(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水果、盐、奶粉,请同学们称一称)

[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使他们了解到物体的重量需要用秤称。]

2、这些日常我们拿得动、提得起来的东西可以用秤来称。但是,如果这个东西很大很重,怎么来称呢?古时候,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象怎么来称呢?(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1、请学生尝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运用以前学过的,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师巡视中发现学生普遍不认识的字有:驳、割、艘、舷、线等。)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出示字词)

你们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字的?

生1:我运用偏旁记忆,知道了“艘”和“舷”都和船有关,“割”有立刀旁,所以与刀有关,“线”有绞丝旁,所以与丝线有关。

生2:一个记者想要去采访,前面有一面土墙,就把他“堵”住了。这样就记住“堵”了。

生3:我查字典知道了“杆”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称杆(gǎn),在“旗杆”中读(gān)。

生4:我觉得“议论”两个字都有言字旁,所以与说话有关系。

师:你觉得“议论”可以用什么词来替代。

生4:可以用“讨论”来替代。

师:你能用“议论”说个句子吗?

生4: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都议论纷纷。

生5:“驳”在书中的词语是“反驳”,我觉得这个“驳”就可以这样记,一个人,他姓马,做题总是不认真,这不,他又错了两道题。

师:你觉得“反驳”是什么意思?

生5:就是反对,不同意别人的说法的意思。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学习时遇到的困难,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4、请学生从课文中找一些喜欢的词语、句子读一读,并说个句子。

生1:我喜欢这一句“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我造的句子是“这只小狗又矮又小,身子像面包,腿像四根火腿肠。”

生2:我喜欢“反驳”这个词。我造的句子是“妈妈说星期天带我去公园玩,爸爸立刻反驳:‘星期天,你得去学钢琴,不能去公园。’”

生3:我喜欢“果然”这个词,我想用果然说句话,“天气预报今天有雨,果然,天不亮就下起了雨。”[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学习,积累词语。]

5、同桌之间互相抽读生字,考一考,给抽读好的同学加分。

6、做组词游戏:教师抽出一个生字,请小组同学至少组两个词,组员可以补充,以合作最好的组为优秀组。[丰富学生的词汇,促进学生的小组竞争意识。]

三、品读课文,自读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你读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讲他是用什么方法称的大象。

师: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生1:他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下沉多少,然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生2:老师,我画了一幅图,可以说明曹冲称象的办法。(教师实物投影)

生3:课文中还讲了两种称象的方法,但都不可行,一种方法是用一棵大树做称杆,但是,没人能提动称杆;另一种方法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但是这得先杀了大象。

生4:我觉得曹冲很聪明,那么多大人都没有办法,他却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

师:你认为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生4:因为曹冲他肯动脑筋。

生5:因为曹冲他注意观察。

生6:因为曹冲他愿意听取别人的想法。

2、小小的曹冲善于动脑筋,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让我们也来动动脑,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学生先自己想一想,互相说一说。(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叙述,叙述有条理,语言明确,可以提示他们运用“先”,“再”,“然后”,“其次”,“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

四、联系生活实际,延伸课堂内容。

你曾经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请说一说。

生1:有一次,妈妈让我给手电筒装电池,我装上以后,怎么推按扭,手电筒都不亮,我想手电筒前些天还亮的,不可能坏,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我想可能是我把电池装反了,于是换了电池的方向,果然,手电筒亮了。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读会写课文中的9个生字,及相关词语表达。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拥有获取知识的本领,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方面的障碍。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巩固生字词,享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六)指导朗读。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过渡: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谁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师:看船身(生读)师:就沿着水面(生读)师:再把大象(生读)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曹操听了直摇头。

1、从上到下。

2、公正的。

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遣词造句的能力。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10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

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称象”。(板书)

3.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

1.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学得那么认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指名读词语)

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读。

那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好。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直接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

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吗?愿意怎么读?(学生自己选读法)

3.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想到第二关看一看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下面我们挑战第二关。

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

4.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是怎样称象的,现在就默读课文,哪一段是写称象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5.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6.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7.用上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8.到了第三关就更难了,还闯吗?为自己鼓劲,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9.再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受到了哪些启发。

师小结: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

10.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11.通过今天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12.试着自己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和同学交流。

课后反思:

对一些有难度的文章来说,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通过读文解惑,是极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气氛中,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胆的表现自己。使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锻炼。我组织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说给大家听听。然后通过看幻灯片看一看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推选最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表达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复述课文之后,让学生评一评,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看到优点,更有自信。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更好的提高自己。

不足之处,在学生认识生字之后,应注意生字的巩固理解,不应该学字是学字,读文是读文。生字与学文脱节。

《称象》教学反思 篇11

新教材把《称象》一课安排在一年级下册,让学生理解“曹操听了直摇头。”这句话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曹操对官员们想的办法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从课文的哪句话知道?

生:曹操听了直摇头。

师:谁来当一回曹操,来演一演?

一生上来,站着摇摇头。下面有位学生叫了:头摇的太慢了。

师:那你来做一下。

生:站在座位上拼命地摇头。

师:哪个字告诉你,头要摇得这么快?

生(齐声):直

师:那我们把“直“读得重一点,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学生的朗读非常到位。

同样的问题,面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

理解“曹操听了直摇头”中的“直”时,三年级的孩子可以直接问:直是什么意思?而一年级的孩子选择演。演是最恰当不过了。孩子们喜欢演,一说演他们就来劲了;通过演,孩子很直观、很形象地理解了“直”的意思。

《称象》教学实录 篇12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及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及实验模拟物。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板书:称。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你们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二、初读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三、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

1.在看象的时候,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呢?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适机板书:议论)

2.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教师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3.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思考:(1)官员们议论的两种办法是怎样的?

(2)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办法后是什么态度?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篇13

《曹冲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交代:故事中的曹冲也才七岁,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采用PPT形式,利用图片直观地引导学生认识“称”,透过对“鸡”、“羊”、“牛”的互换,间接推出牛的重量。然后导入课文:“同学们,在古时候,没有这天的这么先进的科学技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却是一件很难的事,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曹冲称象》。”之后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明白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到达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透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潜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四、不足之处,认真总结反思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样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我想: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期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刘静

上一篇:晚会注意事项下一篇:兰亭集序简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