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联调工作方案(精选10篇)
为贯彻落实县局《关于建立“XX”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的相关工作要求,每月召开一次警民恳谈会,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和谐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务实的态度、灵活的形式,主动邀请群众合力改进基层警务工作,通过开展警民恳谈会,拓宽警民联系渠道,努力实现“警务工作更加规范、群众基础更加深厚、警民关系更加密切、队伍形象更加良好”的工作目标。
二、组织方式
各派出所每月在本辖区自行组织一次警民恳谈会,及时向群众汇报治安情况、公安工作成绩,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及建议,认真听取民意诉求。邀请辖区人大、政协、社区、企业等有关代表参会,联系局领导到会指导,并将恳谈会情况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上报指挥中心。
三、工作内容
(一)各派出所总结每月的警务调查工作,特别是警务调查回访不满意样本的整改,通过警民恳谈会及时与群众沟通,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听取群众对社会治安问题的反映,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广泛征求群众对公安工作,特别是治安防控工作的意见建议,找准工作薄弱环节和不足,不断完善工作措施。
(三)通报辖区发案类别、时间段、主要部位、作案手段以及作案人行为特征等治安情况,及可能危及辖区安全的周边警情动态,提出可行性的防控工作建议。
(四)以案说法,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辖区群众的法制意识。
(五)深入了解辖区内各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及时掌握社会动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六)介绍、宣传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和英勇事迹,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
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支持参与社会治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合组织好社会治安资源。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警民沟通,建立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履行各项职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基层民警苦练基本功,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有效载体。各单位负责人要深刻认识“警民恳谈”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将“警民恳谈”活动提高到督促民警践行群众路线、建设和谐警民关系的战略高度进行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各派出所要做到恳谈准备充分、记录详细、反馈及时。(二)注重长效管理。
一要注重信息反馈的实效性。要实事求是地向群众报告工作,真心诚意地倾听群众呼声,做到定时通报工作;要认真梳理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履行公安职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二要注重提高基层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搭建好“警民恳谈”苦练基本功的平台,注意倾听和收集群众关心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加大整改力度,着力解决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努力提升警务调查回访质量。始终以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执法公信力,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为保证“警民相约警务室”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根据公安部公治明发(2007)26号和市局昭公治传(2007)58号传真通知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以警务室为平台,从倾听群众需求入手,从解决实际问题抓起,大力宣传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使群众近距离地了解基层民警的工作情况,使群众切身感受基层民警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热忱,增进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信任与支持,真正形成警民心手相连,共建平安和谐家园的良好局面。
二、目标任务
活动的总目标是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深入人心,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进一步改善,警民关系更加融洽。具体目标是:
(一)了解群众需求。广泛深入地听取群众诉求,了解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治安热点、难点问题,掌握群众对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特别是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意见建议,为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向纵深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密切警民关系。进一步加深群众对基层民警工作情况的了解,提高群众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认知度,增进警民的相互了解,密切警民关系,促进警民在“三基”工程、公安队伍建设和平安建设等各领域的互动,为推进“三基”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解决实际问题。立足公安职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治安热点、难点问题,主动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积极做好访贫问苦等社会公益工作,特别要加强春节安全保卫工作,让群众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
三、活动内容
(一)警务咨询。设立警务咨询服务台,为人民群众提供警务咨询服务,增进群众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和法律知识的了解。
(二)便民服务。立足本职工作,为群众提供各类便民利民服务,重点做好春节期间为返乡群众换发二代证工作,实行全天候办证和预约办证制度,方便群众办理二代证。
(三)安全宣传。利用板报、标语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主要内容包括:
1、向群众广泛宣传购买、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事项。
2、在春节期间各地举办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游园、庙会等多项大型活动时,做好大型活动安全提示和防范工作。
3、宣传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禁赌工作,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抵制赌博、支持禁赌的良好舆论氛围。
4、根据公安部下发的《管制刀具认定标准》,做好管制刀具管理的宣传工作。
5、开展治理和预防摩托车、自行车被盗突出问题的宣传工作,普及摩托车、自行车安全存放常识,揭露违法犯罪人员作案手段、作案地点、主要时段,预防和减少摩托车、自行车丢失被盗案件的发生。
(四)展览展示。展示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成果,展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展示社区和驻村民警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良好精神风貌。
(五)问计于民。利用警民互动的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的治安需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方法步骤
活动安排在2月份,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前期准备阶段(从即日起至2月9日)
本阶段主要是做好活动前的方案制定,宣传发动以及接待群众的准备工作。
1、各所根据工作实际,进行动员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
2、各所根据辖区实际制作板报、标语等,进行深入的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氛围。
3、县城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做好向群众开放的充分准备。
(二)组织实施阶段(从2月10日起至2月17日)
本阶段将集中力量通过各种形式推开活动。1、2月10日为全国统一的“咨询服务日”,各所要组织广大民警在街道、社区,集镇、农村设立咨询服务台,通过现场办公的形式为群众提供便民利民服务。
2、确定2月12日为“警务室开放日”,约请当地群众走进警务室,由社区和驻村民警介绍警务室工作情况,提供咨询服务,宣传防范知识,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
(三)总结评估阶段(从2月17日起至2月底)
本阶段主要是总结评估活动情况,汇总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落实相关工作措施。
1、认真梳理汇总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研究并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
2、总结活动的成功经验、做法,不断完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
3、各所务必于2月23日前将本辖区开展“警民相约警务室”活动的工作情况和图片资料通过办公自动化上报县局治安大队。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警民相约警务室”活动是公安机关“警民携手筑平安”大型主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举办好此次活动,对于贯彻落实《公安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推动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所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派出所长要亲自抓动员部署,亲自参加活动。
(二)营造浓厚氛围。各辖区要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广播等新闻宣传平台,通过社区宣传、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宣传途径与形式,加强对开展“警民相约警务室”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活动声势。要主动地挖掘和树立一批包括样板警务室、优秀社区和驻村民警在内的先进典型,通过树立学习榜样,弘扬正气,鼓舞斗志,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
(三)形成整体合力。各所要落实责任,注重发挥整体合力,相关部门和警种要积极参与本次活动,主动加强对本次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为搞好活动献计出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纠纷多发易发,复杂性、对抗性、群体性趋势明显,如何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已成为法院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社会矛盾冲突日益多样化,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程序衔接、能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纠纷化解机制就变得十分重要。”诉前联调”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大调解格局构建的一种崭新探索。
近年来,XX市法院不断探索和完善诉前联调工作,推动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努力将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诉前。笔者通过多年来工作,对诉前联调工作机制的建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并找出其中的不足,以不断完善诉前联调机制,为推动XX法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诉前联调的涵义
“诉前联调”,是指在当事人将纠纷向法院起诉之前,由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人员对当事人加以引导,由当事人选择设立在法院的联合调解中心,由相关的联合调解单位工作人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对于达成的调解协议,由当事人申请法院予以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的一种解决矛盾纠纷的新机制。该模式有利于加强诉讼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以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XX市法院开展诉前联调的工作实践经验
近年来,XX市法院大力发扬“枫桥经验”,市司法局于2013年制定《关于推进诉前调解联络员制度的实施方案》,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创新诉前联调机制,通过搭建立案窗口、基层组织、交通巡回、司法所、征地拆迁部门、服务企业等六个诉前联调平台,打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法委牵头、法院为主、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现诉前联调工作机制与综治、信访、维稳等纠纷解决机制对接,并派选调解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责任心强的法官作为诉前调解联络法官,具体负责纠纷的诉前调解联络和调解指导,有效化解大量社会矛盾纠纷,取得显著成效。
全市法院把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摆在重要位置,XX县法院采取法官包村、聘请调解员、设立法院书架、编写法律故事等十项措施,指导辖区农村基层组织提高避免纠纷、化解矛盾、依法治村的能力,形成“龙门经验”,取得明显成效。XX县法院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将推进诉前调解工作与县政府开展的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在各个村委建立“五个一”(即一个天网、一个警务室、一个治巡逻队、一个调解工作室、一个驻村干警)工程结合起来,争取每调解结一个案,政府给予调解联络员50-100元的办案补贴费用,大大提高调解联络员工作积极性,共办理诉前调解案件372件,涉案标的人民币683.31万元,化解大量矛盾纠纷。钦南区法院与土地资源部门联合开展诉前调解,调解63件土地征迁案件,确保年年丰旧城改造项目、XX区行政中心片区土地储备项目、市扬帆大道延长线项目、XX大酒店光大项目、中国-XX农产品大市场项目、XX市中山公园改扩建项目等一批市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开工建设。XX区法院在交通巡回法庭设立诉前调解工作点,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01件,涉案金额26.49万元,调解成功率、自动履行率达100%,其中当场履行81件,当场履行率达80.2%,无一案件申请执行,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好评。
三、诉前联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调解范围过窄,未能发展应有作用。
由于目前法律没有对诉前调解案件的范围作具体规定,有的法院规定诉前调解案件仅限于民事案件中的婚姻家庭、继承纠纷和相邻关系纠纷及标的额较小的借款纠纷等,诉前调解范围过窄,不易发挥诉前调解的功效。(二)缺乏制度保障,思想观念有待转化。
制度上,人民法院在参与“诉前联调”工作方面还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如缺乏研究推进诉讼调解与“大调解”的配套机制地衔接。从人民法院岗位考核的制度设计来看,目前考核主要集中在案件质量、效率考核两个方面。除案件调解率等少数传统指标外,没有策应人民法院主导“诉前联调”解决机制、以体现能动司法、提前介入这一重要职能转变,没有规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导致基层法官产生做无用功、无效功的想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官的积极性,制约了法院参与“诉前联调”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主动性。由于目前我国对诉前调解制度无具体的法律规定,属于立法盲区,该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之该制度宣传力度不到位,许多当事人根本不知道何谓诉前调解,不愿意接受诉前调解;法官思想观念还未得到有很好的转化。如老法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把自己定位在审理案件上,对人民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功能的拓展、角色的转换思考不够,甚至不予认同。对参与“诉前联调”工作,尚存在“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模糊思想,从思想上把自己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孤立出来。而年轻法官受司法中立、司法被动观念束缚,不能科学理解能动司法、隐性司法、柔性司法等新的观念,对“诉前联调”工作存在法理上认识的误区,思维上观念上的差异,导致对该机制在适用上走样,运用偏差而导致其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好。
(三)社会各方力量不足,制约诉前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诉前联调”工作以基层司法所、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为主要参与力量,与基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互动不够,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消费者委员会、妇联、商会、保险协会等非诉调处机构也较少参与。二是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资源利用率低。诉前司法确认机制刚刚起步,人民群众对“诉前联调”机制的优点了解不够,缺少认同感,目前,法院立案庭设有“诉前调解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由于指导诉前调解的人员大多隶属立案庭,具有双重身份,既忙于立案、接访、判后答疑、导诉,又要抽出时间指导调解工作,而“诉前调解室”的司法行政人员如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大多数也身兼数职,平时自身工作就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参与调解,加上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普遍存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三是法院与人民调解组织对证据的要求和宽严程度不一导致衔接程序不顺畅。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人员法律知识、业务水平、对“诉前联调”程序地理解等方面参差不齐,对证据的要求和审查较为宽松,调处纠纷质量不高,甚至有“违法”调解的情形发生。同时,还面临的装备配置欠缺、工作经费不足、人员缺乏保障等困难四、建立完善诉前联调工作的对策建议
做好诉前联调工作是法院系统和司法行政机关参与“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具体举措,是法院系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全市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要把诉前联调工作打造成为我市政法综治工作的一个品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全市法院诉前联调工作。
(一)建章立制,加强组织引导。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明确诉前联调工作室的职能和流程,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诉前调解案件,法院应当制定统一的诉前调解案件流转表,健全工作台账,对诉前调解案件的期限、立案审批、结案、卷宗装订进行全程管理,使诉前调解工作更为规范。另一方面将调解工作前移,与各乡镇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立“诉前联调”机制,在各院立案大厅设立“诉前联调”窗口,配备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法官和辅助人员作为专职工作人员,并在办公场所和物资设备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加强对诉前调解的引导。法院自行进行诉前调解或将案件移送调解工作室、相关调解组织或者调解人员进行调解之前,应加强对当事人诉前调解的引导,充分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在双方当事人均自愿的情况下再进行诉前调解,杜绝强行诉前调解的发生。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医疗服务、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电信欠费、信用卡欠费、物业管理八大类纠纷及争议标的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小额欠债纠纷确定为诉前联调的案件类型。在广东各级法院普遍面临案多人少的严峻形势下,诉前联调将一部分案件“分流”在审判程序之外解决,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法院的审判资源,缓解了法院压力。法院安排专门的引导员帮助当事人甄别案件、选择联调,符合调解类型的案件不必立案,就可以直接进入联调程序。对简单民事纠纷,在法官的指导下,由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等调解;对案情复杂的纠纷,主要由法官、法官助理主持调解;对涉及有关单位工作职责的纠纷,由相关单位派员参与联调。
(二)加大投入,强化组织力量。
全市法院应由各县(区)政法综治部门牵头,将诉前联调工作所需的业务经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缓解法院在开展诉前联调工作后因诉讼费用减少带来的经费困难,全市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财政经费保障;要进一步完善诉前调解联络网络;选聘熟悉所在辖区社情民意、具有一定调解技能、热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同志为诉前调解联络员,并加强培训考核、提高他们的调解技能;挑选调解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责任心强的法官作为诉前调解联络法官,建立定期走访制度,指导调解联络员做好诉前调解工作,实行“驻村法官”制度,发放司法为民便利联系卡,指导帮助群众依法开展诉讼活动,以进一步推动诉前联调工作发展。
(三)强化考核,落实激励机制。
积极开展诉前调解案件质量评查,从程序、协议效力等方面加强评查,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将调解工作纳入法官工作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工作业绩和审判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和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参考依据。同时,落实工作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调解员工作补贴和个案奖励制度,对调解成功的案件给予物质激励,千方百计调动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激发调解员工作的创造性。
(四)整合资源,形成联动合力。
全市法院要充分依靠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减少诉讼案件,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基层法院要成立联合机构,以第三方身份参与调解,要加大对调解联络员的培训指导,提高联合调处的能力,以引导更多的群众选择诉前调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全市两级法院要在已建立的医患纠纷、劳资纠纷、征地搬迁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等五个行业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调处中心的工作推动到乡镇村屯,扩大民间纠纷调处工作的平台 ;要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硬件建设、运作流程规范、台帐档案管理、业务指导、队伍培训、情况分析统计等方面狠下功夫,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村委、社区、社会单位组织;建立诉调对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坚持法院主导,积极向当事人宣传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势和特点,提高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和其他调解工作水平;要充分发挥行政机关仲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的积极性,在诉调衔接、司法确认、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尊重和发挥民商事、劳动人事、农村土地承包等仲裁机构的作用,依法做好相关的诉讼保全、司法审查、强制执行等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商事调解组织、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纠纷调处机制,引导不同类型的纠纷进入最适合渠道解决,发挥不同调解组织职能互补作用;积极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之间建立健全诉调衔接机制,共同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五)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各村党总支、乡直各单位:
为加强我乡边界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边界治安联防联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促进边界地区维稳综治工作开展,全面落实好平安王集建设的各项工作措施,不断提高边界地区人民群众治安满意度和社会责任感,为推动我乡经济平稳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制定下发该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坚持“属地管理”原则,紧紧依靠边界地区的村委会,充分发挥各村的作用,通过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建立平安、稳定、团结、和谐的边界关系。
二、目标和任务
通过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健全边界维稳综治联防联治工作机制,使边界地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涉及边界的各类纠纷妥善化解,影响边界治安的突出问题有效整治,边界地区的居民和睦相处,生活生产秩序正常,边界维稳综治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杜绝群众性纠纷械斗,坚决杜绝重大群体性事件,坚决杜绝恶性刑事案件,真正实现刑事发生案明显减少,矛盾纠纷明显减少,治安问题明显减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三、工作任务
(一)工作联动。利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联
谊活动,通过走访交流,签订协作协议,建立由乡党委、政府、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民政办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等,进行互帮互助,建立乡镇与乡镇、村组与村组之间和谐的边际关系,形成共谋经济发展、共促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矛盾联调。整合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的力量,健全矛盾纠纷排查
调处制度,对涉及边界之间的重大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对涉及边界地区双方的矛盾纠纷,本着“异地优先、友邻为重,诚信和善、互谅互让”的原则,实行联合调处,充分发挥村维稳综治办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作用,力求矛盾纠纷在边界之间妥善解决。
(三)治安联防。在边界地区建立联合防范制度,以完善边界报警求
助和通讯指挥系统为重点,健全接处警机制。发动群众在边界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实现对边界地区社会治安的综合控制。积极拓展边界之间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警务战略,充实基层警务力量,在边界地区重要路段设立治安室和报警点。推进治安防控向农村延伸,在边界地区居民家中推广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的技防设施。在边界结合部、主要路口和治安复杂地段安装视频监控,逐步实现与派出所指挥中心联网对接。
(四)乱点联治。针对边界地区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本着“哪里治
安混乱就整治哪里;什么治安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同时,加强和改进边界地区社
会管理。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服务与管理工作,提高其自我防范能力,确保其人身财产安全。对部分无人照顾或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落实家庭和社会责任,强化帮教、救助措施。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的管控,防止其危害社会。
(五)犯罪联打。针对边界地区突出治安状况,开展严打整治联合专
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危害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各项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建立联合侦查破案机制,快速侦破跨区域犯罪活动,尽快抓捕在逃嫌疑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打击边界流动性违法犯罪的实效。
(六)平安联创。针对地理环境相通、治安状况相近的特点,共同拟
定平安创建工作方案,交流创建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平安创建过程中的问题。大力开展平安村组、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扩大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深化联谊联防联调联治联建工作,发动边界地区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平安边界建设,不断扩大平安边界创建的覆盖面,提高创建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落实领导责任制。乡主要领导是边界维稳综治治安联防联调工
作和平安边界建设的首要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其他领导承担分管工作范围内平安边界建设的责任。各有关部门也要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要严格检查考核,落实奖惩,把解决边界纠纷,开展边界维稳综治治安联防联调工作的成效与责任人的政绩考
核、职级升降和奖惩挂钩。对工作得力、成绩显著的村,予以表彰奖励;对因工作不力,导致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事件的,坚决行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严格追究领导责任。
(二)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各村和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
责”的原则,对本部门职责范围解决的问题,要主动解决,不能上推下卸。对涉及几个部门职能范围解决的问题,同级综治办要加强协调,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共同解决。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问题,可提请乡综治办解决。
(三)广泛深入宣传发动。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边界维
稳综治治安联防联调工作和平安边界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维护边界地区稳定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边界平安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要善于发现典型,及时表彰先进,宣传推广经验,营造边界维稳综治治安联防联调工作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联调、治安乱点联治、刑事
犯罪联打、群体性事件联合预防处置等协作机制;完善边界地区应急处理机制,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建立健全督促检查机制,推动边界维稳综治治安联防联调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王集乡人民政府
为了进一步加强警民团结,密切警民关系,积极促进我公司与警民共建工作,搞好警民团结共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公司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及共建双方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以党组织为载体,与××南山交警支队、城区交警大队和玛纳斯县高管收费站、石南路政治理超载超限站在长期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结成了警民共建单位,成立了共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共建规划。下面就精神文明建设之警民共建工作做如下总结汇报。
1、元月份公司邀请××南山交警支队、城区交警大队和玛纳斯县高管收费站、石南路政治理超载超限站部分人员在××145碧野山庄举行联谊活动,并举行乒乓球、台球、扑克、象棋比赛。
2、组织4200元慰问品,由公司石书记、工会主席舒义林和车队队长带队在春节前慰问××南山交警支队、城区交警大队和玛纳斯县高管收费站、石南路政治理超载超限站执勤人员,并联合南山交警支队执勤人员对我单位车辆进行检查。
3、三月份邀请××城区大队王教员为公司25名聘用驾驶员和公司3名有驾照人员讲解城区道路行驶注意问题。
4、四月份针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劳动节,公司安全生产科和车队联合××南山交警支队一起上路检查公司道路运输车辆21台,检查完后集体会餐。
5、六月份是安全生产月,与××南山交警支队、城区交警大队一起开展车辆道路行驶检查,共检查车辆19台。
6、九月份公司石书记、工会主席舒义林、工会专责职卫和车队队长在中秋和十一双节来临之日走访慰问××南山交警支队、玛纳斯县高管收费站、石南路政治理超载超限站部分人员,中秋月饼60盒、苹果60箱,并与××南山交警支队座谈双方工作情况。
7、警民共建活动期间,为143交警支队宿舍赠送2台壁挂式空调,解决民警住宿环境条件。
为了给公司运输发展营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对搞好增收增效至关重要。我们的对外单位牵到交通、交警、路政部门、高速公路管理局,有的具体到一个执勤点,一个超限站等。根据货源情况,我们对几条主要线路,石南公路和玛纳斯高管收费站接入、疏通、协调。有的通过建立警民共建单位,有的路政部门通过赠予锦旗等方式建立友谊,达成共识,争取谅解,得到帮助。给好多大队、站点建立了长期友好关系。我们的车辆行驶中节约了时间,减少了罚款,今年节约规费、半价费、检查费用1.2万多元。
警民共建活动是双方共同开展的一项长期的互助互利活动,双方通过召开座谈会、联谊会、定期互访、举行文体联谊等多种形式开展共建活动。“警民共建”将以两个单位党支部工作交流与合作为基础,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在共建活动中,我们积极开展共建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双方职工的共建意识,结合双方专业工作,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双方党组织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警民共建活动,举行了文娱友谊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寓“建”于乐,共同丰富文化生活,创建起一个“警爱民,民拥警”的环境氛围,推动警民共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增进了警民鱼水情。
6月份,为了配合路政管理部门治理超载超限,公司投入人员和经费,与站点人员一道维护车辆安全并,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有力地保证了治理超载超限工作的正常开展。
公司还定期邀请交警、路政人员为公司驾驶员讲解道路交通安全法,不定期的开展工作交流会、共建活动,使警民渔水之情不断加深,也使双方的警民工作得到扎实的开展。
今年通过开展警民共建活动,我公司车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实施警企共建,也为公司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通过邀请交警、路政深入共建单位,帮助公司内部安全防范设施进行了系统排查,共查找排除治安隐患3处。
我部联调联试起讫里程K***~K***,长Km。
我部联调联试目前仍在进行。联调联试期间我部做了以下工作:
一、安全防护方面
安全防护方面,我部认真执行“行车不施工,施工不行车”的原则,清道、巡道、看守、防护、施工等工作都严格服从联调联试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严格巡道,防止杂物进入防护区域;严格防护试验线路,杜绝安全隐患。并制定如下细则:
1、对所有安全防护人员、巡道人员、天窗点维修作业人员等参与联调联试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统一着装,配反光背心、安全帽、胸牌。在联调联试期间,根据联调联试指挥部通报的各类安全问题,再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教育,避免类似安全问题在我部发生。
2、对自己管段的桥梁疏散通道、路基防护栅栏进行密封排查,做到试验期间的全封闭管理。发现存在问题的部位,及时处理,并在处理完之前派专人看护。疏散通道、路基防护栅栏、涵洞、桥头两端安排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人看守,确保24小时有人看守,每处每日3人轮流值守。
严格看护和封闭疏散通道口、栅栏门,实行人员、机具、材料上下道登记制度,禁止闲杂人员、杂物上道。通道门钥匙由我部人员负责管理,现场看护人员只负责看护及特殊情况时的信息上报,不能开关门。钥匙管理人员根据驻站联络员提供的上道作业信息,验证上道人员的调度令和身份无误后,开门放行,人员上道后及时锁闭通道门;作业结束后,与作业带班人员、安全防护员共同核对清点人员、机具、材料与上道登记无误后锁闭通道门,并通知驻站联络员。
3、夜间安排责任心强的人负责巡道,每组3人,共2组,每组负责巡道6Km,巡道完后进行登记。巡道人员统一着装,穿反光背心,戴安全帽,挂牌上岗,携带防护装备和联络工具。主要巡视线路状态是否有异常情况、作业地点是否按照要求设置安全防护,作业人员下道后是否有异物遗留,线路是否有垃圾未清理干净等情况,下道后及时通知驻站联络员办理销号手续,并做好相关的巡道记录。巡道人员在东站备案,巡道前登记许可后方上道。对兄弟单位上道作业我部实行盯岗制度,派专人监督各个作业工点施工,保护已有结构物不被破坏,保证线路上不遗留机具物。
二、线路超限及整治情况
对于线路超限情况,我部建立了问题库,实行当天销号制度。截止11月2日,我部郑州局检测出一级峰值109个,二级峰值4个。当天检测出超限情况,当晚天窗维修点我部技术人员配合新乡桥工段人员整改调试完毕,确保第二天联调联试顺利进行。
三、天窗点要点程序及上道作业要点 天窗点要点前一天上午九点分别往局指调度和工务段驻站联络员上报第二天施工计划,然后工务段驻站联络员上报到东站调度,最后东站调度上报到郑州联调联试指挥部,联调联试指挥部批准后下发天窗维修作业点和调度令,维修人员拿调度令上道维修作业。
上道作业前,确认是否有车通过、带点设备是否停电。上道作业人员接受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培训,带班作业人员还要培训并熟知铁道部、铁路局的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考试合格后上岗。上道人员统一着工装,穿反光背心,戴安全帽,作业地点前后两方向设置安全防护人员。防护人员带袖标并携带必要的防护装备及联络工具,确保作业时行车安全、人身安全。每个作业区段安排领导干部盯控,带班作业人员由正式职工担任,佩戴工作牌上岗。作业结束后,主要领导及带班职工必须最后下道,确认无遗漏机具、材料,作业人员没有破坏线路及污染线路。
四、建立奖罚制度
xx乡地处鄂陕边关,秦巴腹地,与陕西省三县八乡相邻。x个行政村中有y个行政村与陕西接壤,省际边界线150余公里,地处边关,回汉杂居,地域差异和民族差别决定了xx乡特殊而复杂的治安环境,2001全乡共发生民事纠纷48起,有27起属跨省际纠纷,治安案件11起,有6起属于跨省的,其范围涵盖婚姻家庭、山林土地权属、邻里关系等方方面面。由于跨省跨区域,纠纷难调解,案件难查处,治安难防范,处理难到位。针对这一实际,乡党委、政府在县政法委、县综治委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省际联防联调机制,破解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大难题,使矛盾纠纷减少了、社会秩序变好了、回汉民族团结了、边关关系和谐了,实现了连续七年无命案,连续三年被授予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责任区和市级平安乡。
一、倡导跨省乡镇长联系会议制,破解跨省综治工作协调难。
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跨省案件虽然难处理,只要双方当事人所在地行政首长高度重视,给予人、财、物等方面的协调,案件调查处理就容易多了,为此,我们率先倡导跨省乡镇长联系会议制,经过数次磋商协调,目前,我们已经与陕西相邻的三县八个乡镇达成一致意见,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跨省乡镇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联系会,由各乡镇乡镇长或书记参加,会议在相邻的八个乡镇中轮回召开。通过跨省乡镇长联系会议,加强往来,增进交流,融洽关系,达成共识 ,一站在手 写作无忧,为跨省治安联防联调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领导保障,解决了跨省综治工作难协调的问题,改变了过去地域相邻,但各自为阵综治效果不佳的弊端。
二、实施跨省政法“三长”协作制,破解跨省案件调查取证难。
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既是执法主体,也是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力军,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推行跨省乡镇长联系会议制的基础上着重实施跨省政法“三长”协作制,在处理跨省纠纷中充分发挥政法部门的作用。一是推行首问负责制,跨省纠纷,不管属于谁管辖,只要群众找上门了,实行首问负责,到湖北报案由湖北政法部门暂时受理,到陕西报案由陕西政法部门暂时受理,然后由政法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依法移送,解决相互推诿,跨省纠纷告状无门的问题。二是推行相互协作制,为了保证跨省案件的顺利查处,根据职责范围,原则上由有管辖权一方政法部门牵头,双方当事人所在地政法部门必须派1~2名干警参与查处,解决管理权属不清,调查取证难的问题。
三、落实跨省中心户长负责制,破解跨省纠纷就地解决难。
xx乡地处鄂陕边关,省际边界线150公里,有很多地方是脚踏两省,叶落三县,秦楚群众依山而居,没有明确的分界线,生产、生活等紧密相联,如果按地域管辖,很多治安问题难以解决和落实,我们和陕西周边乡镇联系,打破户籍身份,按照随片就湾的原则,将两省群众纳入统一管理,形成了具有边关特色的跨省中心户,推选中心户长,实行中心户长负责制。根据随片就湾的原则,xx村有三个农户被划编在陕西xx乡确立的中心户长联系的名单之中。xx村三组村民xx与陕西省xx县xx乡xx村四组村民xxx,因争水井权属发生纠纷多年,经常互相辱骂、撕打。陕西中心户长xxx于2006年1月,找到xx村治调主任xxx一并弄清水源界线,确认水源在湖北境内,xxx对陕西村民xxx进行了批评教育,xxx村治调主任xxx对本村村民xxx也进行了批评教育,依据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原则,要求双方共用此水。一场多年来都难以解决的纠纷,落实跨省中心户长负责制后,迎刃而解。跨省中心户长负责制的确立,使跨省矛盾纠纷有效消灭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解决了过去小矛盾要出省的问题。
四、推行跨省法律文书互认制,破解跨省案件执行难。
生效的法律文书得不到有效执行就如一张白纸,属于法律欠条,既影响法制权威,又伤害群众感情。为了有效解决跨省生效法律文书难执行问题,我们通过协商,实行行政处罚决定书、调解协议书等法律文书互认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相互协商督办双方当事人依法履行已经生效的有关法律文书,保障跨省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及时的维护。2005年8月,xx村修公路时,一村民将陕西xx镇xx村村民xxx用来做天麻的河沙推到了河里,xxx找到xx镇综治办、司法所,xx镇对xx村民作出要求赔偿河沙的决定,我乡xx村民认为自己是湖北人,陕西xx镇管不了他,拒不执行。xx镇综治办到我乡协调,我们认为xx镇作出的决定合理合法,并派出专班到xx镇协助督促xx村民履行决定。实行跨省法律文书互认制,有效解决了跨省案件执行难的问题。
五、坚持省际治安联防巡逻制,破解跨省治安防范难。
为进一步促进警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密切警民关系,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共建促自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松原金山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和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两单位结为共建队伍,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经侦大队通过此次活动使我单位员工的普法知识得到了提高,对我单位全体人员增加的警示:
一、指导思想
警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努力培养“四有”新人,把我单位普法知识整体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共建内容
1、共学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良好的企业知法、懂法、依法。经常性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员工和公司管理人员对遵纪守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共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为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而努力。
2、互相支持,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开发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结合我单位的工作特点,协助指导单位搞好普法知识培训、安全教育、指导安全工作等,主动帮助地方完成一些急、难、险、重任务,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多做贡献。
三、共建目标
通过共建,双方单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警民团结,关系融洽,做到四防达标,双方被评为文明单位和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
四、共建活动要求
共建活动总的要求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措施得力、政策到位、活动经常、不断创新”。
五、成立法律学习小组:
一汽松原金山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08信息
0804448 叶凌云
【摘要】当今社会,警民关系直接反映了国家政权与人民大众的内在关联,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公安机关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的紧迫性。【关键词】警民关系 和谐
近年来,公安机关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着力改善警民关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深刻变革和思潮的多元冲击也给警民关系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警民关系还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直接损害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公安机关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主力军要深入分析当前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不利因素,切实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的警民关系的概念
所谓警民关系,即警察与公众之间的关联互动,是指警察在打击、预防犯罪和提供社会服务等各种警务活动中, 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警民关系是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及其运作的外在反映, 集中体现为警察与公众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相互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警民关系被赋予了全新而丰富的内涵,即和谐的警民关系。和谐的警民关系即是“警”与“民”之间的协调统一,在警民交往中,在各方权利义务得到合法行使和切实履行的基础上,通过沟通、理解形成良性互动,从而达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建立在警民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警察与社会公众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双方之间形成的具有良好对立统一的状态。在和谐警民关系下,警察热爱人民、保护人民、依靠人民、受人民监督,人民爱护警察、理解警察、支持警察,从而形成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警民一家亲的良性互动局面。其实质就是体现为始终保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人民警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把有限的警力和无限的民力相结合。
二、当前社会的警民关系出现的不和谐因素
当前社会的警民关系并不是如我们想象中的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够妥善的处理警民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做到和而不同。这一时期在警民之间还有很多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
1、警民之间的感情日益疏远,我们所维护的警民鱼水情的模式逐渐被打破,民警自身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的观念并不明确。有部分民警宗旨观念淡化,以管人者自居, 工作方法简单, 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败坏了人民警察的形象,损害了警民关系。再者民警本身的职业性质就给人一种距离感,两方面的共同作用, 使警民之间的感情日渐疏远。
2、群众对警察办事配合不够,对警察工作支持不够。在基层民警开展工作中,经常出现四难,即:找人难、入户难、取证难、现场处置难。现在的社会风气,群众对于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常常抱以冷淡态度,导致出现大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警察执法办事的阻碍进一步加大。
3、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不高,对待公安民警的感情和态度具有不稳定性。一些群众对警察的执法权威、执法水平和能力不满意,对公安机关破案能力信心不足。当其发现警察并不是万能的,个人的希望无法完全及时实现时,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甚至转化为负面效应。认为警察只会管人,只会罚款,觉得警察并不可亲可敬,甚至人云亦云。发生一般刑事案件或治安案件,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不主动报案,有的报案也是寻找自己心理上的安慰或履行程序,对公安机关的破案不抱太大希望。
三、构建和谐社会警民关系的必要性和意义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就是不断消除警民间不和谐的因素、增加和谐的因素;就是妥善处理警民间的各种矛盾冲突;就是团结群众,教育群众,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基础的过程。公安机关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必须紧紧抓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在履行职责,开展业务工作的过程中营造良性互动和谐警民关系,这具有重要的意义。
1、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实现社会全体成员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关系的和谐。公安机关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人民警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要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性,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础。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执政基础。我们的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兴天下。人心向背, 决定着政权兴衰。公安机关是人民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样是公安工作的根本保障和生命线。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要扎实开展群众工作, 进一步加深人民警察同人民的鱼水情深,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和热爱,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3、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为了满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核心。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同时,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当前我国各种犯罪及案件持续高发。大多数社会矛盾和问题因涉及到社会稳定最终进入公安工作领域,公安工作已成为调节社会关系与处理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和渠道。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逐渐增强,对执法的公正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机关已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部门。公安工作的状况, 特别是警民关系是否和谐,已直接关系到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开展“警民亲”活动情况汇报
为助推“警民亲”活动进一步开展,保证活动立竿见影,做出实效,经局党委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措施保证“警民亲”活动开展:
一、准确把握活动的基本内涵,通过实现警民互动,形成“警爱民”、“民拥警”、“警民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要突出警民互动,推进警民彼此理解,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执纪监督员、单位代表、普通群众参加“警营开放”活动,并邀请他们以“我是一名警察”随警车、伴民警一起工作,直面接处警、治安巡逻、调解纠纷、维护秩序等日常警务工作,近距离观察民警工作状况,感触民警的苦与累、血与汗,从而加深警民联系,提升民警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也让群众认识到警务工作中主动配合民警工作不仅仅是责任和义务,更是对民警的尊重和认可,有力的促动加深了群众对公安机关、对公安民警的感情。同时要发挥信息引路优势,加强警民互动。通过开通“手机警务室”,将警民随时随地联在一起。全局民警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把信息化建设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有效结合,拓宽传统基层警务工作的时空范围,实现基层警务工作向信息化延伸。在警民联系卡上印上民警QQ号码、邮箱号、手机号码,让更多群众了解民警信息,便于通过手机以及QQ随时随地向群众群发预警信息。还可通过“网上户籍室”,方便群众办理户籍业务,开通网上咨询平台户籍室QQ群,由窗口户籍民警每天定时实行网上在线咨询,实现与在外工作人员的实时交流,避免了因材料不齐全多次往返办证的麻烦。民警还要定时把户籍工作中迁户、落户、身份证、暂住证办理等有关事项的办理服务指南、办事流程一一在QQ群中发布,避免相同的业务重复解答,提高工作效率。
二、准确把握活动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四个融入服务民生,贴近群众暖民心。
一是融入维稳工作 回应群众安全期盼。针对“两抢一盗”等案件一度多发、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而警力紧张、防控力量薄弱的矛盾,将反恐和重大活动安保融入“警民亲”活动,进一步严密了对重点“人、地、物、事”的常态化管控。切实把警力布置在社区中心、田间地头、项目建设工地和校园周边,组织民警面对面地服务群众,近距离打击犯罪。组织基层民警一体化执勤,组织机关民警常态化参与实战,形成“多警联动、合成作战”的动态防控网络。狠抓安全监督,严防治安事故。创新推行交警延时服务项目。
二是融入民生警务 满足群众服务需求。紧密结合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广泛走访了解群众对公安机关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搭建起随时接访、网上接访等公安信访新平台,努力实践“群众利益无小事”,推出方便群众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组织民警深入社区、村居走访群众,并通过警民恳谈、警营开放日等活动把群众请进来,多渠道征求意见建议。各基层派出所要充分利用“大调解”模式,及时为群众化解小矛盾、小纠纷。
三是融入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群众执法满意度。全局要紧密结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重点针对民警在接、处警过程中,态度生硬、执法用语及着装不规范,以及出警有时存在不及时、处警不果断等现象予以纠正。加大执法培训力度,提高民警办案质量,减少涉法涉诉案件的发生。并推行“阳光执法”模式,大力推行案件回访、执法告知、治安案件公开调解、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公开认定、疑难信访案件公开听证等公开制度,以“阳光执法”模式更加主动地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融入队伍建设 带动队伍建设满意度。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青神警察风景”。通过信息化应用大练兵、规范执法大练兵、基层基础工作大练兵、群众工作技能大练兵、刑侦业务工作大练兵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公安工作整体效能、打击能力、破案能力。同时打造景区化办公场所。各部门进一步强化内务管理,做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展示青神公安状态。加大警务公开力度,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
三、准确把握活动的重点。其重点在基层、在一线执法办案部门、在窗口办事办证部门,要立足基层,服务群众,将基层科所队室和窗口部门作为活动的重中之重,引导激励全局民警深入一线、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窗口部门要正确认识在“警民亲”活动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在按照《青神县公安局窗口单位工作规范》实施下开展窗口部门微笑服务,开展“三练”活动,练微笑,组织窗口单位民警每天在业余时间面对镜子练习表情,在服务群众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内心深处保持一颗爱心,以自然的微笑面对群众;练语言,要求窗口单位在同群众交流中,从文明用语、讲话声调等各方面按照规范用语加强学习;练耐心,就是在对老百姓服务中,对群众反复、重复的问话始终保持一颗耐心,使群众避免跑冤枉路,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一线执法办案部门是与群众交往最为密切,关系最为复杂的单位,要坚持在走访评议、巡逻防控、侦查破案第一线,并大力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以及廉政建设,树立良好青神公安形象。
四、要准确把握活动的基本要求。在活动中要做到“进社区、进乡村、进单位、进学校、进特殊群体”,逐步覆盖到全县社会各阶层。
在“警民亲”活动中,全局民警要准确把握活动的基本要求,积极采取“五进五抓”工作举措,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为民排忧解难。
一是进社区抓维稳。主动加强与社区居委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通过走访及时了解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苗头性、隐患性问题,做到早准备、早谋划、早汇报、早处理,力争把问题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处置在基层一线,努力做好“和谐社区”建设。
二是进村社抓源头。派出所民警深入各自辖区,从源头上加强法制安全宣传,全力搞好农村广大群众安全宣传工作,增强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保障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通过实践探索,结合工作实际,广泛推行了“四头儿”工作模式,即:巡逻防范车开到警务区内的“村头儿”,走访群众、户口调查到百姓家的“炕头儿”,预警短信、宣传材料发布、发放到群众代表的“手头儿”,代办和预约服务温暖到群众的“心头儿”。三是进单位、企业抓服务。深入到辖区各单位、工厂和公司,送去经济法律知识服务,将近年来侦办和外地报道的经济犯罪案件进行总结归纳,编制成预警信息报,发放到企业经营户手中,向他们通报各地的发案情况、高发案件及新型案件的作案特点,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自我防范意识。与此同时,还要主动向企业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提出的合理建议积极采纳。
四是进学校抓安全。组织民警对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不定期走访,听取收集有关校园及周边交通秩序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求法制辅导员定期送法律进校园,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努力提升广大师生、家长对校园周边治安状况的满意度。
五是进特殊群体抓访查。各党委成员及部门民警要按照县局确定的联系对象,定期深入联系乡镇、村开展工作,为特殊群体送温暖、献爱心,为帮扶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为联系乡镇村社的发展献计策、出实招。特别是针对该县留守妇女儿童存在的问题,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度,广泛开展“与留守儿童结干亲”活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留守儿童关爱培育机制。深入开展“一帮一”、“几帮一”、“结对子”、“认干亲”等关爱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贫困家庭未成年子女和残疾儿童活动,切实实现“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送法律,送知识、送安全下乡,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利用学校课堂为“留守儿童”开设法律宣传、防毒防盗、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等讲课,提高“留守儿童”的自身安全保护意识;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工作的常态化和机制化,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五、准确把握活动的亮点和特色。推行三大制度,以制度化来规范“警民亲”具体活动。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由纪委、治安大队、法治大队牵头做好“三个规范”,即民警职业道德规范、窗口单位规范、执法行为规范,真正实现应民需、顺民意、解民忧。
(一)加强廉政建设,建立民警职业道德规范。大力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警务公开监督制约机制。在反腐倡廉建设、纪律作风建设、民警习惯养成工作中要以违纪违法问题“零发生”为工作目标,采用签定责任状、强化监督管理等常规手段与集中开展法纪教育、警示教育相结合的举措开展廉政守纪教育,通过健全制度来完善监督管理体制,从严治警,预防队伍中产生违法违纪倾向,从源头上铲除滋生土壤。
(二)加强窗口部门建设,严格实施《青神县公安局窗口单位工作规范》,完善“三化”服务模式,让群众感受温暖,实施“暖心工程”。
一是户籍业务公开化。将办理各类户籍手续分门别类制作成小卡片与警民联系卡一起,分发给前来办事群众,使群众享受“一卡在手、办事不愁”的服务,并将咨询电话、监督电话公开,方便群众咨询和监督。
二是办事周期最短化。在办理户口、身份证等业务时,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方便,只要群众手续齐全,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把事情办结;对材料不全的群众,做好耐心解释工作,将缺少的材料一一罗列出来,避免办事群众反复跑腿。
三是“绿色通道”经常化。在坚持特殊时期和特殊情况下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服务领域,拓宽服务范围,使辖区居民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强化民警执法规范,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民警执法用什么样的语言、动作,服务群众有什么要求等等,在全局范围内将制定新标准“菜单”。不仅对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执法行为、执法裁量等原则要进行细化,而且对基层民警日常巡逻、接处警、纠纷调解等执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也要进行提炼总结,将其固化为执法标准,充分体现实战要求。同时,提高法律素质,建设学习型公安机关,加强法律素质和执法能力的教育训练,提高全体民警的执法水平,确保依法履行职责。重点解决部分民警办理案件定性不准、宽严失度问题,办事效率低下、案件久拖不决等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问题。规范执法行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执法程序化、规范化建设,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重点解决滥用强制措施、违规处理涉案款物和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非法拘禁、体罚虐待、超期羁押等侵犯人权问题;执法随意性大、办案不重证据和程序以及不作为、乱作为问题。
六、准确把握活动的形式与效果。全局要把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灵活多种形式,推出多种载体,广泛开展“警民亲”事迹报告、广泛开展群众工作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宣传舆论引导,加强督促指导,加强考核评比,加强信息交流,确保活动实效。
(一)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不断推进“警民亲”活动向纵深发展。按照《青神县公安局深入开展“警民亲”活动考核办法(试行)》,将各部门“警民亲”活动列入年终各部门考核内容。考核将更加注重工作实效,增加民警在活动中采集有效信息、化解矛盾纠纷、抓获逃犯、破获案件等服务现实斗争的成效的考核比重。在考核方法上,坚持内部考核和外部评议相结合。
(二)创新形式,拓展渠道,开展全方位的便民服务。一是打造“警民亲”服务岗,展现“青神警察风景”。巡警大队要打造公安巡逻队,展现“青神警察风景”。警务人员统一着制式警服,配带单警装备,着白手套,以车巡、步巡相结合,不间断对中心城区展开巡逻,有力地震慑违法犯罪。交管大队要精选警务人员组建摩托车巡逻队,依托青衣神岗亭执勤点,以一流的执勤形象、一流的精神面貌、一流的服务,全力打造“眉山第一岗”,成为青神城市名片,并制定“五好”工作标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做到“思想好”;苦练技能文明执法,做到“形象好”;科学管理严格执法,做到“秩序好”;规范执法加强监督,做到“执法好”;以人为本热心为民,做到“服务好。同时要设置便民服务站,有效拓展服务岗功能,提供茶水,送医赠药,为外来人员指路,还通过散发传单,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知识,传授自救常识。
二是开展送警营文化,法律知识、文艺节目下乡活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群众至上、执法为民”的理念,深化“警民亲”活动,着力打造爱民型公安机关、亲民型人民警察。领导带头,部门推进,并聘请退休老干部成立“警官艺术团”,以此为载体,全警动员,扎实深入开展“文艺下乡送法服务警民和谐保平安”活动。在与群众联欢文化大走访时,开展法制宣传,了解社情民意,摸排破案线索,宣讲治安防范知识,听民诉求、解难济困、与群众联欢。针对城乡特别是农村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村民业务文化生活相对单调,绝大多数群众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知识相对缺乏的现状,要精心组织各警种、功模代表等组成小分队进行公安文化下乡赶场,精心编排文艺节目、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乡村等多种形式与群众拉近关系。同时要潜下心来,认真研究,形成自己的思路和办法,找到自己的亮点,创先争优,争当典型。继续推进“进村到社入户”、“警民恳谈会”亮点工作
三是民警兼任村官,因地制宜,脚踏实地,着力夯实化解社会矛盾的根基。广大农村、社区民警将警官与村官“二合一”,把社区农村警务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合一”,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心系人民群众,俯下身子听民意、解民忧。要通过在全县开展民警挂任村官,在职能定位上,明确挂职民警要充分发挥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巡逻防范组织员、民生民本服务员的作用,在创新社会管理和做好群众工作上作出积极探索。并以此为契机,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在辖区建设综治办、警务室、暂住流动人口管理站、社区监控中心、司法调解室,构筑 “五位一体”的新型社区警务模式,使新型社区建设与社区警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现同步推进、无缝对接,进一步服务群众,深化“警民亲”。
七、准确把握活动的影响,积极营造“警民亲”活动宣传氛围
(一)转变公安宣传理念,由事后介入到主动作为 通过大力宣传公安机关的打击战果和管理措施,全方位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在各个服务实战中的作用,提高全民参与宣传意识和热情,才能相对增加警力,降低管理成本,达到构筑起严密的社会打防控网络。重要事件党委成员共同与宣传部门策划,在人、财、物上给予投入,为宣传工作提供平台。
(二)创新宣传方法,由单一平面到立体网络
打破常规手段,拓展主阵地。在加大电视、广播、报纸等常规手段宣传报道的同时,外宣部门要积极协调电视台、报社,在电视剧、信息频道等收视率较高的节目中,插入字幕,滚动播出警务信息,使人民群众在收看电视节目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和增加了防范常识。
一是加强与广播电视台的合作,争取在电视台开辟《警方栏目》,每月一期专题和访谈节目,通过现场连线,与群众互动交流,解疑释惑,使宣传工作更具针对性,让人民群众在娱乐当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增长防范知识和对公安工作的了解。
二是与《青神日报》报社联办《公安专版》,每周一期,把公安每周的动态、大事和需要向社会公开的内容通过报纸向社会公开报道,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警民联调工作方案】推荐阅读:
警民联欢晚会方案07-07
警民更和谐06-26
警民共建协议09-19
如何构建新时期和谐的警民关系05-30
在警民共建签字仪式上的讲话05-26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之我见专题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