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 认识国宝熊猫(共10篇)
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
(2)知道熊猫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爱吃剑竹的动物。
活动准备:
幼儿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玩具或照片,熊猫吃竹子的图片一张或录象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小朋友很喜欢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熊猫玩具)
(1)提问: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2)提问: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3)提问: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大熊猫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
提问:你们知道大熊猫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叫国宝大熊猫)
它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它是我国的特有的动物,很早就生活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少,我们都要爱护它。)
3、教师用关爱的情感与幼儿共同小结:大熊猫形态可爱,动作有趣,性情温和,是我们喜爱的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可现在却越来越少,它的生存面临的危险很多,我们都要关心它。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狼山鸡,说出它的名称、外形和特征。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丰富词汇:尖尖的、椭圆形、软软的等。
3、培养幼儿爱护动物及爱家乡的感情。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狼山鸡,了解狼山鸡的特征。
2、活动难点:能用丰富的词汇表达狼山鸡的特征。
三、活动准备:
1、参观狼山鸡场视频一段。
2、狼山鸡图片一张,鸡鸣录音一段。
3、小狼山鸡头饰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播放狼山养鸡场视频
1、教师播放狼山鸡场视频,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你看到的狼山鸡是什么样子的?
(二)、出示狼山鸡图片,带领幼儿全面认识狼山鸡
1、整体认识
了解狼山鸡的形状、颜色、吃的食物。
2、局部认识
观察了解狼山鸡的鸡冠、鸡嘴、鸡头、颈、身、羽毛、脚等等。
丰富词汇:红红的、软软的、尖尖的等等。
3、听鸡鸣的录音。
播放狼山鸡的鸣叫声,学会发音:叽叽叽、咕咕哒。
4、观察鸡蛋
出示狼山鸡蛋图片,与普通鸡蛋对比,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认识词汇:椭圆形
(三)、游戏:扮演狼山鸡
请幼儿在音乐声中带上狼山鸡头饰,教师扮演鸡妈妈,一起模仿狼山鸡走路、打鸣、啄食等动作。
五、活动延伸
活动目标:
1、认识两种水果,能准确的说出两种水果的名称。
2、幼儿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准确说出水果的名称。
活动难点:能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或味道。
活动准备:
水果实物、切好的果盘、神秘袋两个、神迷盒两个、牙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基本活动
1、出示神秘袋
师:“宝贝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两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好多的好吃的,想不想吃?(想)
师:“那你们知道里面装的什么好吃的吗?”(不知道)
师:“老师也忘了里边装的什么啦?我来……(老师假装往出拿)诶,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来帮老师,谁愿意来?”
师:“***、***你俩来摸一摸”(请幼儿过来,先摸一摸,提醒幼儿只能摸一个)“***猜一猜,你摸到了什么呀?”“宝贝,那你摸到了什么呀?”(幼儿进行猜测,是哪种水果之后再拿出验证)
师:“那我们拿出来看一看,到底是不是**?”
(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例如,苹果)
师:“呀,这是什么啊?苹果。那***猜对了没有?拍拍手吧。
师:“谁能告诉我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呀?它长什么样子的?”(如幼儿说不来提醒是圆圆的还是长长的)。
运用此方法,逐个拿出认识苹果,香蕉。
2、闻一闻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漂亮的神秘盒,里边也装了好吃的,这次老师不要你们用手摸,要让你们用小鼻子闻一闻里边装的是什么?(老师请若干幼儿来闻一闻是什么水果。并拿出来验证)
3、尝一尝
师:“宝贝们表现的真棒,想不想吃?那怎么样才可以吃啊?”(苹果洗洗吃、香蕉剥皮吃,在了解水果的吃法过程中,引导幼儿复习水果的名称。)
师:“老师这儿给你们准备了洗干净、切好的水果,我们一起来尝一尝,看看他们是什么味道的。”
(1)、请几个幼儿先来尝一尝,说出你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2)、请几个幼儿将眼睛蒙起来吃,吃完告诉大家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3)、幼儿分组吃不同的水果,吃完告诉老师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
三、结束活动
师:“宝贝们,苹果和香蕉好不好吃呀?苹果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啊?什么味道的啊?香蕉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啊?”(最后总结,复习水果名称,颜色和味道)
师:“今天老师在外面也藏了一些水果宝宝,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和幼儿去户外找,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本节活动通过“摸、看、闻、尝”等方法,充分运用五官感觉来认知苹果,香蕉的形状、颜色、味道。
2、整节活动中,充分引发幼儿浓厚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更大程度的加入参与到整节活动当中。
3、对本节活动的细节部分处理有些不当:
(1)在开始部分,应用较安静的游戏,或与水果有关的小游戏进行导入。
(2)在“神秘袋”“闻一闻”两个环节中,让幼儿等待的时间有一点长,应多准备一些材料,让其他幼儿更好的参与。
(3)整节活动,可变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将幼儿分组,每人一个水果实物,让幼儿亲自感知两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特性。也可以用“蒙氏”教学法来进行,教师直接贯穿给幼儿正确的概念。<.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这样可以让整节活动更加的收、放自如,也可以让幼儿更加有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
(4)可再加深一点难度,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也可用两种不同感觉的水果来进行,对比更加的强烈,明显。例如:苹果和猕猴桃,一个是光滑的,一个是粗糙的。
通过这节活动,老师们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有了一个很大的学习提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继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慢慢摸索,提高自己的组织活动能力,找到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方法,让幼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将以后的活动开展的更生动有效。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蜗牛
2、放大镜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蜗牛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1)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
让幼儿知道,蜗牛的头上有两根细细的脚,叫触角。
(3)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告诉幼儿蜗牛的眼睛就长在触角上。
(4)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2、让幼儿自由讨论:蜗牛有没有脚
教师讲解,蜗牛有脚的,你知道为什么看不到蜗牛的脚吗?
二、观察蜗牛的脚
教师:蜗牛到底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仔细地看一下。
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
三、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爬行。
你们知道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教师: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2、交流蜗牛的生活习性
(1)在什么季节我们可以看到蜗牛?
(2)最近你看到过蜗牛吗?为什么?
交流后让幼儿知道,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
四、探索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荷花、藕、莲子的特征,以及它们是荷花的花、茎、种子部分。
2、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能关注水中生长的植物。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课件、荷花、莲藕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荷花、藕、莲子的特征
1、课件出示荷花、藕、莲子(让幼儿说说这些是什么)
2、启发幼儿仔细观察,说说荷花、藕、莲子是什么样子的。
3、讨论:莲子长在哪里?莲蓬是什么样子的?藕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在哪里?(藕是横着长在水中的泥土里,荷花的茎,是一节一节的。荷花谢了以后长出莲蓬,莲子长在莲蓬里。荷花、藕和莲子是一颗植物上的茎、叶、花、种子。)
4、知识拓展荷花是什么季节开花?它最喜欢什么?如果没有水它会怎样?(荷花最喜欢水和高温,夏天温度高,荷花夏季开花,荷花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二.引导幼儿讨论荷花与人们的关系
1、人们用藕,荷花,莲子可以干什么?
2、你喜欢荷花吗?为什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萝卜的外形特征,知道萝卜的种类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萝卜的实物、图片若干。
2.每桌一盘切好的各色萝卜块。
3.萝卜雕刻的造型若干。
活动重点:
了解萝卜的特征。
活动难点:
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审美元素:
1.通过对各种萝卜的认识,充分感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萝卜的外形美。
2.感受萝卜造型的美。
活动过程:
1.出示萝卜造型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1)师:你能看出是什么吗?(龙和凤)好看吗?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请幼儿自由讨论)
(2)向幼儿简单介绍雕刻用的工具刀。
(3)欣赏一些萝卜雕刻的造型。
2.认识萝卜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萝卜实物:
师:你认识这些萝卜吗?你知道有什么样子的萝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萝卜。
师:看看,这儿有什么样的萝卜?
小结:萝卜有各种各样的,有橙色的胡萝卜,有白萝卜,有绿萝卜,有红萝卜,有紫萝卜;有圆圆的萝卜,有椭圆的萝卜,有长长的萝卜;有的萝卜比较大,有的萝卜很小。
3.讨论:你知道萝卜有什么用吗?
小结:萝卜可以生吃,可以做菜,还可以腌制成小菜等。
4.品尝萝卜。
请幼儿品尝各种萝,卜,说一说,吃的萝卜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味道的?(有的是甜甜的,有的是辣的。)
5.总结:萝卜有丰富的营养,吃了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开展种植萝卜活动。
教学反思:
对于小班幼儿,创设情境的教学是有效的导入方式。
有幼儿说“像小老鼠的脑袋”,教师可以抓住时机,以此来丰富幼儿的想象。
对幼儿抓得比较紧,牵着幼儿走。应以对话的形式和幼儿进行交流,让活动更加生动、流畅,按萝卜的自然属性颜色进行分类。!来源:屈,老,师教.案网"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形象生动的表格用猜想、验证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对小班幼儿,这种表格的记录方式也是可行的。
打破思维定势。“眼见的才是真实的,不能想当然。”
切萝卜的方式,应该多角度去切,让幼儿切实查证萝卜里面的颜色,这样才是科学的。
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刺激幼儿的食欲。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2学习按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
3乐意并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能在活动中感受色彩的美。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卡片若干,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盒子。
2自制PPT。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放映PPT:各种颜色的图片。(包括水果,植物,动物)游戏活动《买车票》。老师解说游戏规则,小朋友将自己手中的卡片根据颜色放进盒子里。作业:根据今天学习的颜色,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画一幅画。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1、自主学习,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生动。
3、调查研究,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3、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4、形象生动的说明;
三、教学设想:
5、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
6、运用多媒体教学;
7、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8、课时安排: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珍奇可爱的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学生自由回答)
2、播放大熊猫影片,让学生对大熊猫有个初步了解。
3、从题目中找出大熊猫的特点。
明确:珍贵
4、阅读课文:
思考:(1)大熊猫为什么珍贵?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板书:
体态可爱
数量稀少
活化石
(2)文中哪些语句分别表现这些特点。请用适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出来。
5、品读课文:
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说明大熊猫的珍贵?
(1)出示幻灯片:比较课文第6段和《辞海》中对大熊猫形体的不同说明,讨论这段文字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
―――《辞海》
(2)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加以品析,进一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注:学生相互评价)
6、归纳总结:如何增强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明确:(1)、准确使用形容词和动词,增强说明文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巧妙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3)、科学使用副词增强说明文的准确性。
7、学以致用:
请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以第一人称来介绍大熊猫。
1、我的家族史
2、我的“家”
3、我的明星路
4、我的特殊身份
5、我的饮食习惯
6、自拟题
(提示:尽量运用自己语言)
8、进一步明确大熊猫生活现状
9、请你自己设计一份拯救大熊猫的倡议书
格式:
倡议书
保护大熊猫的原因:
我们该怎样去做:
倡议人:
时间:
10、教师总结:
向全社会呼吁:关注保护野生动物
五、板书设计:
国宝――大熊猫
体态可爱
珍贵数量稀少
活化石
保护
六、作业:
滨海县滨淮农场学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2、了解保护大熊猫有关的法律法规及采取的措施。
技能目标:
1、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
1、关注大熊猫中的特殊群体,给这些熊猫更多关怀。教学重点:
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3、了解保护保护大熊猫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教学难点:
1、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课前准备:
1、让学生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以及保护大熊猫的法律法规。
2、查阅工具书,能够舒畅地熟读课文。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以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图片导入。
二、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1.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嬉.xī戏
憨.hān态可掬
笨拙.zhuō
濒.bīn危
温驯.xùn
璀.cuǐ璨.càn 繁殖.zhí
浩瀚.hàn
苔藓.xiǎn 缭.liáo绕.rào 栖.qī息 孤僻.pì 分娩.miǎn 翌.yì日
繁衍.yǎn 拯.zhěng救
三、释题
你认为题目叫“国宝——大熊猫”,有什么作用?
四、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明确任务
(1)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那么从课文标题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划出相关语句。
(3)课文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活化石”这三个特点?
(4)除了“珍贵”外,大家还从文中了解有关大熊猫的哪些知识?(5)每方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一遍。(6)为什么说大熊猫是活化石? 2.分组学习
教师参与小组交流,组长负责给每位组员分配好展示任务。
五、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1.展示点拨(1)就自探和分组交流的内容,后进生展示,中等生补充,优秀生总结。(2)教师随学生的展示进行点拨。2.释疑巩固
(1)让学生提出合作、展示以后自己仍不懂的问题,教师指导。(2)精讲学生没有解决的文章重难点。
六、感知语言特色
①比较课文第6段和《辞海》中对大熊猫形体的不同说明,讨论这段文字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辞海》
②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加以品析,进一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注:学生相互评价)
③归纳总结:如何增强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七、课外拓展
1.请你将课前搜集到的关于保护大熊猫的有关法律法规给大家介绍一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中规定:“国家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大熊猫列为一类保护动物“,而且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作了详细的规定。《森林法》和《环境保护法》也有明确规定,为了有效的打击和制裁不法分子猎杀和走私大熊猫的违法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7年通过的刑法补充案进一步强调,对走私、捕杀大熊猫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将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可并处罚款和没收财产、情节严重的可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并没收全部财产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大熊猫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请你说一说除了从法律上进行立法保护大熊猫,我们还可以怎样保护大熊猫?
例如:设立保护区,进行宣传教育,利用科学技术增强大熊猫繁殖率和存活率等。
八、总结授课内容。
1.课文中有关熊猫的知识。2.课文的语言特点。
3.保护大熊猫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措施。
九、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从外貌特征、种族历史、生活环境、饮食特点、活动范围、繁衍生殖、研究价值等方面了解国宝大熊猫。
2、技能目标:能够弄清说明文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表现事物特征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方面分析说明文的方法
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渲染探究氛围。
同学们,让我们来回忆一下,2006年的春节联欢晚上有哪些特别之处?(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赠台”大熊猫的命名话题)“团团”和“圆圆”这两个可爱的名字,意味着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我们大家对熊猫了解多少呢?
(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熊猫的信息)
二、抛砖引玉,下达探究任务
现在,倘若你就是我们校园广播站的一名文字编辑。在报道这件事情时,你除了向全校师生介绍“团团”和“圆圆”之外,打算怎样介绍介绍有关“熊猫”的知识?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介绍“熊猫”的提纲)
三、小组合作,形成探究共识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策划的介绍提纲,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信息,及时解惑。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共识,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形成板书。
(教师板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归纳:
1、介绍大熊猫时应该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
2、介绍大熊猫时,要让可爱的大熊猫形象跃然纸上,该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
3、介绍大熊猫时,想要把大熊猫的情况说明明白、生动、易懂,该采取怎样的说明方法?)
四、再读课文,寻觅探究理由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穿插解决字词音、形、义上的障碍。结合大家的共识,理清课文作者的写作思路。
(从说明顺序的角度来看,作者主要遵循了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课文依次从大熊猫的外貌特征、种族历史、生活环境、饮食特点、活动范围、繁衍生殖、研究价值等方面来介绍国宝大熊猫的。)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作者主要运用了说明、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课文中通过一些说明性文字的表述,向读者全面准确地介绍了大熊猫的相关情况;通过对国宝大熊猫的的细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来看,作者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如“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的竹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表达方式写出大熊猫的食量大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大熊猫就像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给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添了华夏异彩。”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大熊猫在友好往来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的特点。)
五、回归生活,确定探究方向
同学们,今天我们已经对于国宝――大熊猫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明白了怎样向其他人介绍小动物的方法。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个最喜欢的小动物。
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确定自己下一阶段的探究方向以及探究方案。学生完成探究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国宝――大熊猫
外貌特征
(描写、抒情)
(摹状貌)(打比方)种族历史
表 生活环境
饮食特点
(说明)
(列数字)活动范围
繁衍生殖
里
【科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 认识国宝熊猫】推荐阅读:
小班科学认识圆形教案09-13
优秀教案!小班科学《认识乌龟》12-30
幼儿园小班《认识植物》科学教案05-27
幼儿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教案:《认识物品》12-01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认识颜色》及教学反思10-07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夏天07-06
托班科学教案 认识红色绿色 教案06-10
《树叶》小班科学教案06-22
小班科学天气教案10-31
小班科学教案:天气变化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