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论学习心得
今年大一下学期应学校要求,学生都要选修《国学经典导论》,刚开始时觉得没啥意思,可是后来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让我感受到国学的那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细品《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更是要牢记不忘。而且《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
阅读《国学经典导论》,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并且让我们当代大学生成为一个祖国的可造、可用之才。
1 国学经典教育的现实意义
国学经典作品包含了我国从古至今的文化内涵, 它也深刻地反应了我国古人在知识思想上的杰出成就, 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道德素养,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铺垫, 让学生对事物的接触和了解更深一个层次。
现在学生接触到的很多文化知识都是随着时代潮流与社会发展所慢慢形成的文化内容, 大多数都是短期形成的, 学生如果接触到的文化内容都是与之相关的, 那么必然会造成文化吸收的偏位。掌握现代知识但是却忽视了我国几千年积累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化文化知识的影响下学生会慢慢产生一些不好的思想, 也会慢慢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其实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是将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引导, 让学生变得更加健康、完善, 但是现代化的教学却忽视了这一点, 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需要将国学经典教学带入课堂之中。
早在几千年前祖先就已经设计出了文字, 并且学会用文字来表达语言, 这些都是我国辉煌的文化遗产, 是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扬的, 学生在阅读古人所编撰的文章时就能感受到这其中包含的知识和文化精髓, 这是现代化教学所没有的, 也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
2 国学经典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2.1 培养纯善心性
对于国学经典教学来说, 应当从孩子的幼年时期就抓起, 在15 岁之前都是一个人记忆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段时间, 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接触一些古文或者古代经典名著, 让学生在阅读朗诵中慢慢受到文化的启迪, 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功底。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让学生对以后的人生有一个理性且充满正能量的认知。
2.2 正确对人、对事、对物
其实人与动物的差距就是因为人是有思想的, 人之所以会有思想是因为人接受教育, 所以教育对一个学生的重要性不仅关乎到他掌握多少知识, 更关乎到他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社会以及他人的价值和意义, 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知道如何与人相处, 如何更好地生存。做人是一个终身都需要研究和不断钻研的事业, 因为每个人都不想碌碌无为的过一生, 都想让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 包括对长辈的关心尊重, 对朋友的关怀和共勉, 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 这些都可以通过国学经典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
2.3 树立远大志向
教师在国学经典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从古至今的名人, 他们的故事就是激励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动力, 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刻苦踏实。这些教育文化都是学生成长道路的一次收获, 让学生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更加勇敢坚强。国学经典中的许多文化内容都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的, 这对学生以后的人生都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3 国学经典探究性学习的措施
探究性学习是国学经典教学的主要学习模式, 在探究性学习方法中学生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 但是也要注意, 在选择探究性学习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考虑实施。
3.1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朗诵,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当以三字经、百家姓为主, 中年级学生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 高年级学生就以古诗词为主, 循序渐进地展开诵读。
3.2 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 这样才能够实现知识的真正价值。对于国学经典教学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引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国学经典著作, 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能力。
3.3 定期举行教学交流会、读书会
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而且教师也应当相互交流教学经验, 帮助提高彼此的教学水平。我国的国学经典著作很多, 通过阅读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内涵, 这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也是一种知识的提高, 在实施教学时才能更加全面。
3.4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除了学习渠道外, 通过信息设备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接触, 学校应当与家长一起努力为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4 结语
目前我国对国学经典教学的教育工作才刚刚起步, 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对于我国的千年国学文化传统和文化内涵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发扬光大, 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并认知。
参考文献
[1]唐小庭, 吴光路.从内隐学习视角看国学教育的有效途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3: (01) :46.
——学习中华国学义理经典心得体会
特别喜欢葱末的味道,香香的,带一点辣辣的,闻起来暖暖的。要是能在寒冷的冬夜吃上一碗撒着翠绿色葱末的热面,真是惬意啊。
关于生命的意义,可以说的很大,也可以小到一碗热面。我们可以对这个深奥的词语没有严密精确的定义,但是一定要知道怎么生活,懂得如何让人生充实。选择学习国学经典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求,更多的是想聆听先人智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情怀。面对生活这张网,是挣扎,还是顺从,抑或是开辟属于自己的一小片天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态度,学习国学经典之后的我也颇有感想。
孔子作大司寇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首先即问“伤人乎?”不问马(《论语》),更不问财产的损失。有人用木偶人(俑)殉葬,孔子认为这是对人类的轻视,对生命的亵渎,愤而诅咒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这实在是对生命的珍惜,对人性的礼赞!结合现在“以人为本”的思想,都教育我们,生命的存在是继续一切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用有限的生命去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
拥有健康体魄之后,就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每个人对于未来都有不同的设想,顺着这些方向,我们的人生走出了不同的轨迹和终点。理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没有优劣之别,但我们的人生却是千差万别,结果也是各不相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理想设定的偏差和后期的实践。孔子和弟子们的一席对话,让我了解到人们各种理想的归宿都是对幸福的追求。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这是怎样一副美好和谐的画卷,怎样一种惬意逍遥的意境啊!于丹的著作《论语心得》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炉火正红,油锅里哧啦啦响,乱七八糟的小房间里葱香,肉香扑面,暖暖的蒸汽从高压锅中悦耳的喷出„„”这难道不是最幸福的时刻吗?特别喜欢《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相信这么温暖的家庭气息足以让疲惫的人感到轻松和安宁,孔子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他有一颗善于感受生活的心灵。掩卷深思,仿佛刚刚穿越时空和那些伟大而可爱的智者促膝而谈„„
窗外明媚的阳光把一切都晒得暖暖的,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到处洋溢着生的气息。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激发了我对国学这门深刻学问的极大兴趣,虽然课程结束了,但却为我打开了这扇门,我将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学习它,思考它,和智者一起仔细品味这葱味儿人生,相信国学会让我成为一个更加幸福的人!
黄家镇大厂完小 程太江
2010年学,重庆市教委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继续教育公共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深层次的知道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使我受益匪浅。
一、深层次的领悟了古代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学从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等多方面给我们认述的地十分精辟。如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很多篇章都中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立志有恒,加强修养;自省自克,改过迁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爱护学生,无私无隐;相信学生,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努力创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小学教师,就应该吸取国学之精华,结合今天的先进教育理念,不继充实自己,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当今教育趋势。
二,深层次的揣摩了古代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指教师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技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又指学校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活动。通过此次学习,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中国古代教学艺术的五个原则: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问对”(问答对话)启发式的教学原则、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教学原则、寓理于事,寓义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让我明白了启发式是教学的核心,因材施教是启发的前提,问对是启发的主要形式,相机而授是把握启发的最佳时机,形象化是使启发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段,师生相谐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易接受启发的一种和睦协调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做到学与思辩证统一,学与行紧密结合,学与教相通相长。教师在教学中,起到是一个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引导,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去,而不是要拖着学生,压抑学生走路,更不是要代替学生学习,一定要学生保有积极上进的情绪。教学不应拘于单一的形式,而应形象生动,有张有弛;教学的生动性并不影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今天重温中国古代的教学艺术,也不禁让我心潮澎湃,用今天的眼光看,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大师们的视角是极富现代意识的。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继承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学艺术,去认真研究,认真揣摩,作为今天指引我们教育教学的财富。
邢台市第八中学 王娅宏
最近,我研读了第四届邢台市青少年“阅•知•行”读书活动推荐书目-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验教材:国学经典诵读(七年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本书不仅是培养中小学生国学兴趣的一本好书,而且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培养教育教学智慧,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的良师益友。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验教材:国学经典诵读(七年级)》这本书以儒学为主体,收录了我国历史上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性代表篇章。本书共有五个单元(千古圣言醒人心——诵读《论语》、浩然之气最风流——诵读《孟子》、我以我心写民生——诵读《唐宋八大家文钞》、艳富失巫亦风流——诵读《左传》、微言大义说春秋——诵读《国语》),每单元又分成六至十节内容,每节由原文诵读、注释通译、诵读感悟、国学小知识等部分构成。这些文章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从学习的态度、方法及做人的礼节、规范等方面给大家在学习、做人等方面以指导;同时在优化表达技巧、提升思维深度方面给以借鉴。这其中包含了古代先贤的深刻智慧与高尚气节,篇篇语言精妙、手法独特,充满了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
如第一单元第三节《君子有三戒、九思》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九思等。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出的忠告。这对今天的人们还是很有必要注意的。本节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这些观点和思想,我们今天要认真总结和借鉴。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以知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品质,即坚持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其次,我们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读书成为习惯,终身不懈。再次,根据新课标培养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教师除了自己终身学习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勤于好学,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利于将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人。
李灵玲院长从国家层面提出了重拾经典对于发展中国特色教育的意义,引出了习总书记的重要发言“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从学生发展方面提出了重拾经典对于育人、国家发展以及文化复兴的促进作用;系统地介绍了国学意义的嬗变、国学经典课程的构建以及教学的实施办法。
然而,作为听众的我却还是感到遥不可及!原因有三,其一,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革新,使现今的我们面临一个经典文化严重断层的处境,作为教师的我们没有系统地接受过传统教育,自然在教学方面没有足够的底气;其二,高考指挥下的小学教育,侧重点似乎没有倾向于经典教育,这必然影响着实施的方向;其三,已经改革开放的当下,纯粹的传统经典与外来文化的入侵是否真的能够融合?鱼和熊掌真能兼得?
随后的示范课似乎又为我们拨开了云雾。身着一袭民国装的胡**老师温文尔雅地献上了古诗教学《白梅》,她引导着学生从自读、诵读到吟唱,当中介绍了平仄声,学习了格律,学生读得一遍比一遍有音韵,藉由这浓浓的音韵,使听众仿佛置身于古诗意境之中,令人久久回味。蔺**老师执教的《弟子规。同是人》一课,则是运用了“四化教学法”,即诵读化、情景化、故事化、生活化,非常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认知特点,孩子们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学得乐不可支,自然地吸收了我们原以为他们吸收不了的知识。教无定法,实在是大开眼界!
高二8班 潘巧婷
近段时间,我们通过研修网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地了解了书中的意思。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真正好的老师应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我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很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们的“国学文化” 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提倡修身齐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我们如果将国学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在幼儿园里,从儿童时期对孩子进行熏陶、浸润,就能达到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教育效果。
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适当导入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培养儿童品德、修行等方面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事实上成年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人格思想在7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并影响伴随我们的一生。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国学经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文章为教材基础,通过诵读原文、模仿动作、再现情境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将“国学文化”传递给儿童。
那么,怎样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国学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
1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诵读国学经典,充实下自己内涵。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应该多学国学,多读经典,了解历史。下面是求学网范文网带来的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
一、常言道、要育儿,先育己。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们寄予孩子梦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实现。我们为了孩子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是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可是作为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正确培养孩子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好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2012年接触到国学经典,才明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诵读国学经典,相当于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轻松的接受他的教诲、吸取他的智慧。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终身受益。
借助中心校让孩子们海量阅读的活动,我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到目前为至,我和孩子们已经读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和儿子兵兵读完了《易经》、《大学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儿童诗词启蒙》,现在正在读《孟子》、《黄帝内经》、《诗经》。
在诵读中孩子变得有爱心了。每当我在家里蹲下摘菜的时候,兵兵就会边搬来一个板凳边说、妈妈,你辛苦了,请坐。每当我在教室扫地时,总有孩子说、老师辛苦了,我们会自己扫。每当我声音沙哑时,总会有孩子给我倒杯水。
在诵读中孩子们变得讲礼仪。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没答应,边上的同学们都说他不爱说话。针对此种情况,我及时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下午,在校门口又见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马上站好,说、老师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诵读中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过来,看着土豆就说、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听到兵兵读诗,心里很惊讶,从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诗》真是太棒了。我就问他、你看到土豆,是怎么想到《七步诗》的?他说土豆,煮豆,都有一个豆字。看到大风他会脱口而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节前一天,我问同学们明天是什么节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清明节,一说清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薪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看到孩子们能由节日想到古诗,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看来诵读对孩子们的影响挺大的。
在诵读中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兴趣提高了。一次课堂上,我让同学们预习《阳光》,同学们一下就读出来了、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像,金,野这几个字都还没学,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老师,看看《格林童话》,就认识了。是在读书的时候认识的,我还认识好多字呢!我故作惊讶的感叹道、原来读书有认识生字的好处呀!这是孩子们又接上了、读书还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认识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没去过的地方呢!我趁热打铁,既然书有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我的孩子们真的迷上了读书,每天午饭、晚饭后总能看到他们痴迷在书中的身影。
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不仅变得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性格也开朗了,在学习上奋发向上、在做事中互帮互学,为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还能从中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好习惯。我发现经常读书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结合自己诵读国学经典的亲身体验,想给在座的各位说和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吧,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在诵读经典中,不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暂,唐朝的繁荣,宋元文化的灿烂,明清文化的鲜明特点,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们成长的点滴,成长的快乐。
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应该多学国学,多读经典,了解历史。在中心校倡导的海量阅读中,和孩子们一同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与书为伴,与书为友,让经典一代代传承下去,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爱上经典,与孩子们一同行走在诵读经典的路上,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
二、谈到国学经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谓国学,就是一国之所术也,这也必然与我们的古圣先贤紧密相关。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
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国学圣贤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以上是我对国学经典一点感悟,希望对国学爱好者学习国学经典和国学圣贤文化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我也希望国学经典能成为世人的千古国学,让我们的名族精神永传下去。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篇
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可以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首先简单的介绍了我们李达武教授的个人简历。随后她幽默地说:“首先......很感谢未来的中国的总理级以及培养这样的最大权威额辛勤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讲座内容分五个部分来讲解......”听完李老师的对我院师生第一次的开场白,全场响起了激烈的掌声!讲座内容:
一、以古见今,启迪人生。
从博学的角度,可以用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我们以前学过这首诗的理解来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来总结从这首诗:
1.向上感,追求欲
2.万物声声不息,生命在于运动。
3.《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在看到大概的提纲后,李老师通过讲解例子,用幽默让大家轻松的接受她所将的意义。
二、拓展学识,净化心灵。
国学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以前的国王制度也就是现在的法制。在诸多的流派中,我国最奉行的是儒家。主要是从“仁”、“礼”这两个方面来说。仁,就是要有仁义之心。而礼则是通过我们读书,来学会中待人。我们读书的最初目的:名利知耻。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学会适应这个社会。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而我国的二十四史中《史记》就在其中。《史记》是以写人为主,是由我国文学家司马迁忍辱负重感触深刻的写出来的。在《史记》中写了近一百五十多篇人传......然后简单的介绍了我国的三玄:老子、庄子、周易。李老师把诗歌用歌的方式唱给大家听,自己创的谱,深情的唱了《诗经》。而且老师还带动全场的老师同学一起唱歌,用歌的形式来记住古诗词。
三、丰富感情,提高能力。
我们要在学习中快乐着。因为伤心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抛开烦恼,开心的过自己会过的更好。
四、边走边唱,健康向上。
五、心存感激,奉献爱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信,报得三春晖!”我们要感恩父母,他们一身都在为我们辛勤的付出,我们要用好的学习来回报他们。也有句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也要好好学习,回报我们的祖国、学校、老师等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一、国学让我学会自信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自信不疑”这一单元,它用许多的古代寓言和成语故事,以及古诗来教育我们:人要树立起自信心,失败了不能气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读了之后,我受启发很大,我本身是一个胆小的人,处处都爱面子,竞选班干部时,我很想当,但又怕落选,结果看到别人当选之后那开心的样子,我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哎,都怪我自信心不足,怕失败啊,从今以后,我一定要胆大起来,自己想做什么就大胆去做,因为只有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才敢去尝试,才能做得更好!
阅读时,我还积累了不少的名言、成语,如“天生我才必有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胸有成竹”、“果于自信”、“舍我其谁”、“集思广益”等,这些对我们拓宽知识,,提高写作都有很大帮助,同学们以后可要多多积累哟!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如何做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
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我看不清前方时,为我拨开眼前的迷雾,为我指出正确的方向。
茫茫书海,好书难求,愿《国学经典诵读》这样的好书多起来,也愿读这样好书的读者多起来,好处多多,同学们,快快行动吧!
【国学经典导论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国学经典学习活动方案06-14
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09-26
国学经典阅读随笔06-19
诵读国学经典致辞06-20
国学经典诵读小结07-21
国学经典诵读大赛09-07
中华国学经典简介09-27
国学朗诵经典美文10-11
国学各家经典语句10-14
国学经典名句警句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