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的经典开场白(精选7篇)
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电视迷”“游戏迷”。新媒体注重视听冲击,娱乐性强,但孩子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过程,无法独立思考;而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也是孩子主动参与的过程,能增强他们思考的独立性,有利于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因此,儿童文学在孩子学习语言、掌握知识、道德养成和思考能力培养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儿童文学能有效地释放儿童的天性,肯定童心的自由和创造力。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有效提高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一项抽样调查显示,认为阅读能提高作文水平的家长和学生占76.0%,认为能增长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的占73.6%。
好的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弥足珍贵,尤其对成长中的儿童来说,这些蕴含丰富思想内容的传世杰作对他们的一生都具有难以取代的教育意义。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套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作品《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宝库(彩图注音版,全十册)》。
本套儿童彩图注音版的“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宝库Classics”系列,精心挑选了10部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文学巨著,适合6-14岁的小朋友阅读。长期以来,这些名家名作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受到了各国儿童的欢迎和喜爱。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木偶奇遇记》让孩子和匹诺曹一起体验成长的喜怒哀乐;这些经典作品无一不将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到极致,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感染着他们的心灵……
推荐理由:
●学校指定必读课外书
●享誉世界的优秀文学名著,畅销不衰的永恒经典
●顶级美绘的名篇佳作,为孩子奉献影响一生的最佳名著读本
● 让孩子们从这里走近经典,让经典伴随他们快乐成长。
现在就让小编给大家呈现一场丰富的文学盛宴。
1、《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的作品向来以严谨的科学性著称,他的每本书几乎都涉及了各类科学,《海底两万里》自然也不例外。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探海旅的故事。作者凡尔纳以追踪“海上怪物”为引子,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神秘的海怪、美丽的海底世界、庄严的海底葬礼、丰富的海底宝藏、惊险的南极……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读来令人惊心动魄。
2、《小王子》
小王子住在一个小小的星球上。一天,他想去探访其他星球。于是,小王子开始了他的探星之旅。旅途中,他分别遇到了骄傲孤独的国王、爱慕虚荣的人、奇怪的酒鬼、忙碌的实业家、守时的点灯人、自大的地理学家,最后来到地球遇见了“我”……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和设计巧妙的对白,但每个人都能从中体会出生命的感动。现在就一起欣赏这部温馨、真挚、感人的生命童话吧!
3、《木偶奇遇记》
《木偶奇遇记》是卡尔洛·科洛迪的童话代表作。主人公匹诺曹是个调皮的木偶,他天真无邪、头脑简单、好奇心强,又缺乏主见、没有恒心、禁不住诱惑。他为了看戏不惜卖掉课本,在回家的路上受狐狸和猫的欺骗,差点儿被它们吊死。被仙女救了之后,他又被傻瓜城的法官投进监狱……历经各种磨难后,小木偶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作者通过匹诺曹的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孩子。
本书结合少年儿童的阅读水平,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写:在情节上力求保留原著的精华,在语言上则吸取了原著幽默诙谐的特点并力求精练简洁。另外,本书还配绘了大量精
第 1 页(共 2 页)
影响孩子一生的最佳名著——《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宝库》 美插图,帮助小读者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匹诺曹的故事给孩子们以有益的教诲和艺术的感染,相信孩子们读完这本书一定会受益匪浅。
4、《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历尽艰险到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书中成功地塑造了富有反叛精神且嫉恶如仇的孙悟空、好吃懒做但憨态可掬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又忠心耿耿的沙和尚、慈悲宽厚却软弱迂腐的唐僧等鲜活形象……西行取经的惊险故事充分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向小读者们展现了一片精彩的奇异天地,令人大开眼界。
5、《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巅峰杰作。故事起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终于三国归晋,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再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精彩瞬间。书中刻画了众多历史人物,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等经典人物,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刘备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这些经典故事更是传为美谈。
6、《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本书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激励人心的教育经典之一。书中记录了一个盲聋人如何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坚强面对困难,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乃至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虽然拥有三天光明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梦,但作者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却给全世界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感动和激励。
7、《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彩图注音版)》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不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少儿读物,还被称为是“一部人生成长的必读书”,令全世界亿万读者感动不已。全书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写的日记,讲述了众多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爱。这些“爱的故事”将真诚、友爱、坚强、善良、高尚的真情注入孩子们的心田,滋养着他们的心灵。
8、《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令人爱不释手的奇书。小读者将在这个充满奇思妙想的文学世界中体验惊心动魄、幽默开怀的冒险情节——小人国中,只要跳绳跳得高,就可以升官;在巨人国,格列佛常常遭到老鼠、小鸟等的欺负;随后格列佛又被一座浮在空中的飞岛救起;后来他又受到一群充满智慧的神马的教诲……种种离奇的经历令人大开眼界。现在就跟随格列佛游历各个奇异的国度吧!
9、《爱丽丝漫游奇境》
穿着背心的兔子、会说话的毛毛虫、爱咧嘴笑的柴郡猫、一直在喝茶的三月兔和帽匠、扑克牌组成的王国、故作悲伤的假海龟……一连串怪事不断发生!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爱丽丝的梦境如此精彩!本书通过充满魔幻色彩的神奇想象,塑造了各种极具特色的角色和离奇荒诞的怪异情节,使得这部童话出版后一直畅销不衰,深受世界各国小读者的喜爱。
10、《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讲述了:擦一擦阿拉丁神灯,它就能满足你的任何愿望;大嘁一声“芝麻开门”,就能打开强盗藏宝的洞门……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小读者被故事中万能的神灯、会变的乌、会飞的木马所吸引,种种奇思妙想撑起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阿拉伯风情画卷,使得这部极具影响力的经典神话至今仍焕发着经久不衰的文学魅力,扣动着世界各国小读者的心弦。
一、背景知识的局限
语文助读系统的作用之一就是为选篇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在“经典文学名著选篇”教学中,助读系统蕴含的背景知识,为学生了解名著和感知文本提供了重要基础。因此,教材编者必须确保助读系统所提供的背景知识客观、正确,对于存有争议的问题要选择学术界相对比较认同的观点,并以适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若背景知识不够客观、精准,那么助读系统在知识层面的局限便会表现出来并不可避免地影响阅读活动。“情真意切释猜嫌”的正文之前有一段七八百字的序文,编者试图通过这段序文向中学生介绍《红楼梦》这部作品的基本概况。笔者认为,这段背景性的文字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1.《红楼梦》究竟有几条主线
序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故事中的主线有以下几条:一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即‘家亡’一线;二是叙述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三是叙述大观园众女性的悲惨命运,即‘人散’一线。”《红楼梦》的主线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宝黛爱情主线说”“家族兴亡主线说”“政治斗争主线说”“双重主线说”等多种观点。这些观点似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难以让所有的读者信服。所谓主线,即小说的主要线索。什么是线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比喻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探求问题的途径。”就小说而言,线索就是小说中贯穿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小说中的各个事件连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小说的主要线索(即主线)就是从始至终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最主要的事件或人物活动。在《红楼梦》中,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事件便是家族兴亡,即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小说的前两回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贾府,但无论是“女娲补天”“眼泪还债”,还是“甄士隐与贾雨村的故事”,其着眼点都在于引出贾家的故事:通过“女娲补天”引出“顽石”这个第三者的视角,并以此来观照贾府的兴亡;通过“眼泪还债”引出贾府中的两个重要角色———贾宝玉(神瑛侍者)和林黛玉(绛珠仙草);又通过“甄士隐与贾雨村的故事”引出“林黛玉进贾府”和“贾家的故事”。可见,家族兴亡是《红楼梦》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和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众女儿的离散,这一切都是在家族败亡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可见,“家族兴亡”是《红楼梦》的一条主线,而且是唯一的主线,小说中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件和所有人物的命运走向都是在“家族兴亡”这一主线的影响下产生的。因此,序文所述“《红楼梦》有三条主线”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虽然“宝黛爱情悲剧”和“众女儿离散”也是作者着力表现的内容,但此二者却不是贯穿作品的主脉。“宝黛爱情悲剧”和“众女儿离散”都是在家族败亡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二者可以是小说的两条重要副线,但却不是小说的主线。
2.《红楼梦》中出场的人物究竟有多少位
本篇序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红楼梦》中出场次数较多的人物达到一百个以上,而各自特色鲜明,栩栩如生。”《红楼梦》究竟写了多少人物?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448人;民国初年兰上星作《红楼梦人物谱》,共收721人;近人徐恭时历时数年统计出《红楼梦》的人物共计975人。这里我们姑且不论“红楼人物”的具体数量,在笔者看来,这种统计人物数量的做法其实是对文本的一种误读。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一部“诗化小说”,小说的创作原则之一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而诗歌创作的核心旨要又在于意境,所以,《红楼梦》非常重视“意境”的创设。就人物形象而言,作者主要塑造“意境人物”,作者塑造人物的目的在于创设意境,所以,小说中好多人物的名字会随着意境创设的需要而发生变化。试看以下几个例子:小说第五回作者写到秦可卿房中有一个叫媚人的小丫头服侍宝玉睡午觉,可到了四十六回作者便把“媚人”这个名字改成了“可人”,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作者的真实目的是通过这种改变提醒读者不要忘了死去的秦可卿;小说第二十一回提到晴雯的嫂子多姑娘与贾琏偷情,可到了七十七回作者又将“多姑娘”改成了“灯姑娘”,“多姑娘”是隐喻此人多情,“灯姑娘”这个名字则是出于意境创设的需要,作者让这盏“明灯”照亮了宝玉和晴雯那种冰清玉洁的关系;赵姨娘身边的小丫头叫小雀,可在赵姨娘兄弟去世的时候,作者却把“小雀”改成了“小吉祥儿”,这里很显然蕴含了一种调侃的意味。由以上三例可见,由于《红楼梦》遵循“意境写人”的创作原则,人物的名字作为一种符号性的表征会随着意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对于《红楼梦》中出现的人物,其数量是不可统计的,这是由《红楼梦》作为诗化小说的特质所决定的。所以,序文中所提“《红楼梦》中出场次数较多的人物达到一百个以上”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第一,“出场次数较多”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第二,既然红楼人物的数量不可统计,那么“一百个”是如何得出的?这两个问题值得教材的编者和使用者深思。
二、解读视角的局限
语文助读系统的作用之二就是为选篇提供解读视角。“经典文学名著选篇”往往内蕴丰富,思想深邃,其解读视角也必然是多元化的。教材编者既要着眼于选篇作为语文教学的媒介所负载的语文知识,又要着眼于选篇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价值所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为阅读主体提供相对开放、多元的解读视角,这样才会避免阅读空间的窄化与认知层面的局限。《情真意切释猜嫌》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在开篇之前编者写下了这样一段引言:“在人们的印象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好像一对情敌,互相敌视。其实并非如此,在坦诚的对话中,两个人最终情深如姐妹……”很显然,这段引言是教材编者为学生提供的一个解读视角,即在课文中林黛玉和薛宝钗通过真诚的对话,冰释前嫌,成为挚友。笔者认为,编者提供的这一解读视角无可厚非,但思之再三,又觉得这一解读视角过于单一。如果将这篇课文回归原著,我们会发现作者给我们提供的解读视角是多元化的。
1. 提示读者黛、钗矛盾完全化解
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金兰”一词源自《易经》,《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金兰”是指契合的友情,深厚的情感。在这一回中,“金兰”喻指黛、钗之间的关系发生质变,此前的种种矛盾,如过眼云烟,不复存在。在此回之前,黛钗之间始终存有误会、分歧和矛盾,第八回和第三十回均正面描写了黛钗之间的矛盾,可到了四十五回,宝钗探望病中的林黛玉,二人通过谈论病情和真诚的对话,终于消除了分歧,成为挚友。因此,“黛、钗矛盾化解”确为本篇的一个重要解读视角。
2. 暴露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大段的文字描写黛钗二人对病情的谈论,而且特别提到黛玉的病情难缠,“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也不是常法。”《红楼梦》前八十回正面描写黛玉病情有三次,即二十八回、四十五回和五十七回,其目的是让读者看到黛玉的病情在不断恶化,进而揭示八十回之后贾府诸人“弃黛娶钗”的一个原因———黛玉多病。我们注意,这篇课文在情节安排上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健康的薛宝钗和多病的林黛玉一起讨论病情,而此时的林黛玉已经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病情给贾府带来的种种麻烦,“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老太太、太太、风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这种情节安排其实是暗示读者,随着情节的发展,黛玉的病情会更加难缠,贾府诸人也会因此厌恶黛玉。所以,八十回之后造成宝黛爱情的悲剧的原因之一就是黛玉多病,一边是健康的薛宝钗,一边是多病的林黛玉,贾府诸人的“弃黛娶钗”是一种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就本篇而言,“通过病情暴露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也是一个重要的解读视角。
3. 暴露贾府家族斗争的焦点
前面我们提到,“家族兴亡”是《红楼梦》的主线,作者主要展现了荣国府内部大房与二房、二房中嫡子派与庶子派之间的矛盾。虽然贾府矛盾甚多,但其焦点主要集中在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的身上,本篇作者便通过林黛玉之口道出了这个家族斗争的焦点:“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由此可见,贾府内部的派系斗争日趋尖锐,此时的王熙凤、贾宝玉已是众矢之的。作者是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暗示给读者,贾府的家族斗争此时已经接近白热化的程度,这也不妨作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解读视角。
经典文学名著的阐释空间是巨大的,单维的解读视角必然会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语文助读系统要尽量开掘多元化的解读视角。
三、审美视角的局限
“鉴赏作品”是经典文学名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鉴赏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对作品美学内涵的审视与品鉴。语文助读系统在为阅读主体提供背景知识和解读视角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相应的审美视角。在本篇的正文之后,编者写下了一段鉴赏文:“两位女主人公却第一次敞开心扉,说起了悄悄话。两位美丽的主人公心心相映、情同姐妹,也许正表现出作者的理想吧。”在笔者看来,教材编者提供的审美视角是值得商榷的。
1. 黛钗二人的第一次敞开心扉
前文我们提到,小说的四十五回以前,黛、钗之间一直存有矛盾,到了四十五回二人通过真诚的对话使之前的矛盾得以化解,因此,教材编者认为本篇是黛、钗二人第一次敞开心扉、展开对话。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早在本回之前黛钗二人就已经敞开心扉,进行了一次真诚的对话。小说第四十二回作者写道,林黛玉因为在喝酒行令的时候随口说出了《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两句,薛宝钗因此对黛玉进行了一番真诚的劝说:“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宝钗站在主流价值观的立场上对黛玉进了真诚而善意的劝说,这难道不是敞开心扉吗?我们再看林黛玉的表现:“一席话,说得黛玉低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黛玉虽然无言,但可以看出她对宝钗说的话欣然接受,更被宝钗光明正大的人格和对自己善意的关心所打动。黛玉终于接受了宝钗的意见,这不也是敞开心扉的一种表现吗?可见,黛、钗二人早在四十二回就已经敞开心扉,化解矛盾了,正因为如此,第四十二回的回题才叫“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即薛宝钗用友善的语言向林黛玉敞开了心扉,让林黛玉消除了疑虑。
2. 黛钗融洽的关系是否为作者的理想
编者在这段鉴赏文中提到黛钗融洽的关系是作者的理想,“两位美丽的主人公心心相映、情同姐妹,也许正表现出作者的理想吧”。在笔者看来,作者的理想不仅仅是林黛玉与薛宝钗表层关系的融洽,其深层的用意是通过黛、钗二人表现“美的互补”和“文化的互补”。我们知道,《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孤芳自赏、目下无尘,更多表现了一种“出世美”;而薛宝钗行为豁达、安分随时,更多彰显了一种“入世美”。就文化层面而言,林黛玉代表的是道家文化,而薛宝钗代表是儒家文化,“儒道互补”才是完整的中国文化。所以,本篇中作者在展现黛钗融洽关系的背后隐含着作者深层的审美理想,即融通儒道两家文化,兼有出世和入世之美。正因为如此,小说第五回才提到“兼美”(兼有出世和入世之美)这一价值话语。笔者认为,本篇所彰显的作者的理想,并非黛钗二人表层关系的融洽,而是“美的互补”与“文化的互补”。
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学尤其是经典文学名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视域导向作用,如启发教师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学指导等等。助读系统要对阅读行为进行引导,这种引导更多是基于宏观层面的,是多元化的引导。教材编者切不可因为局限于某种阅读目的或“一己视角”,而取代多元化的视域引导。
参考文献
[1]语文.中国小说欣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梁归智.新评新校红楼梦[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
一、背景知识的局限
语文助读系统的作用之一就是为选篇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在“经典文学名著选篇”教学中,助读系统蕴含的背景知识,为学生了解名著和感知文本提供了重要基础。因此,教材编者必须确保助读系统所提供的背景知识客观、正确,对于存有争议的问题要选择学术界相对比较认同的观点,并以适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若背景知识不够客观、精准,那么助读系统在知识层面的局限便会表现出来并不可避免地影响阅读活动。“情真意切释猜嫌”的正文之前有一段七八百字的序文,编者试图通过这段序文向中学生介绍《红楼梦》这部作品的基本概况。笔者认为,这段背景性的文字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1.《红楼梦》究竟有几条主线
序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故事中的主线有以下几条:一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即‘家亡一线;二是叙述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三是叙述大观园众女性的悲惨命运,即‘人散一线。”《红楼梦》的主线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宝黛爱情主线说”“家族兴亡主线说”“政治斗争主线说”“双重主线说”等多种观点。这些观点似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难以让所有的读者信服。所谓主线,即小说的主要线索。什么是线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比喻事物发展的脉络或探求问题的途径。”就小说而言,线索就是小说中贯穿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小说中的各个事件连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小说的主要线索(即主线)就是从始至终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最主要的事件或人物活动。在《红楼梦》中,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事件便是家族兴亡,即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小说的前两回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贾府,但无论是“女娲补天”“眼泪还债”,还是“甄士隐与贾雨村的故事”,其着眼点都在于引出贾家的故事:通过“女娲补天”引出“顽石”这个第三者的视角,并以此来观照贾府的兴亡;通过“眼泪还债”引出贾府中的两个重要角色——贾宝玉(神瑛侍者)和林黛玉(绛珠仙草);又通过“甄士隐与贾雨村的故事”引出“林黛玉进贾府”和“贾家的故事”。可见,家族兴亡是《红楼梦》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和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众女儿的离散,这一切都是在家族败亡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可见,“家族兴亡”是《红楼梦》的一条主线,而且是唯一的主线,小说中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件和所有人物的命运走向都是在“家族兴亡”这一主线的影响下产生的。因此,序文所述“《红楼梦》有三条主线”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虽然“宝黛爱情悲剧”和“众女儿离散”也是作者着力表现的内容,但此二者却不是贯穿作品的主脉。“宝黛爱情悲剧”和“众女儿离散”都是在家族败亡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二者可以是小说的两条重要副线,但却不是小说的主线。
2.《红楼梦》中出场的人物究竟有多少位
本篇序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红楼梦》中出场次数较多的人物达到一百个以上,而各自特色鲜明,栩栩如生。”《红楼梦》究竟写了多少人物?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448人;民国初年兰上星作《红楼梦人物谱》,共收721人;近人徐恭时历时数年统计出《红楼梦》的人物共计975人。这里我们姑且不论“红楼人物”的具体数量,在笔者看来,这种统计人物数量的做法其实是对文本的一种误读。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一部“诗化小说”,小说的创作原则之一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而诗歌创作的核心旨要又在于意境,所以,《红楼梦》非常重视“意境”的创设。就人物形象而言,作者主要塑造“意境人物”,作者塑造人物的目的在于创设意境,所以,小说中好多人物的名字会随着意境创设的需要而发生变化。试看以下几个例子:小说第五回作者写到秦可卿房中有一个叫媚人的小丫头服侍宝玉睡午觉,可到了四十六回作者便把“媚人”这个名字改成了“可人”,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作者的真实目的是通过这种改变提醒读者不要忘了死去的秦可卿;小说第二十一回提到晴雯的嫂子多姑娘与贾琏偷情,可到了七十七回作者又将“多姑娘”改成了“灯姑娘”,“多姑娘”是隐喻此人多情,“灯姑娘”这个名字则是出于意境创设的需要,作者让这盏“明灯”照亮了宝玉和晴雯那种冰清玉洁的关系;赵姨娘身边的小丫头叫小雀,可在赵姨娘兄弟去世的时候,作者却把“小雀”改成了“小吉祥儿”,这里很显然蕴含了一种调侃的意味。由以上三例可见,由于《红楼梦》遵循“意境写人”的创作原则,人物的名字作为一种符号性的表征会随着意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对于《红楼梦》中出现的人物,其数量是不可统计的,这是由《红楼梦》作为诗化小说的特质所决定的。所以,序文中所提“《红楼梦》中出场次数较多的人物达到一百个以上”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第一,“出场次数较多”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第二,既然红楼人物的数量不可统计,那么“一百个”是如何得出的?这两个问题值得教材的编者和使用者深思。
二、解读视角的局限
语文助读系统的作用之二就是为选篇提供解读视角。“经典文学名著选篇”往往内蕴丰富,思想深邃,其解读视角也必然是多元化的。教材编者既要着眼于选篇作为语文教学的媒介所负载的语文知识,又要着眼于选篇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价值所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为阅读主体提供相对开放、多元的解读视角,这样才会避免阅读空间的窄化与认知层面的局限。《情真意切释猜嫌》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在开篇之前编者写下了这样一段引言:“在人们的印象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好像一对情敌,互相敌视。其实并非如此,在坦诚的对话中,两个人最终情深如姐妹……”很显然,这段引言是教材编者为学生提供的一个解读视角,即在课文中林黛玉和薛宝钗通过真诚的对话,冰释前嫌,成为挚友。笔者认为,编者提供的这一解读视角无可厚非,但思之再三,又觉得这一解读视角过于单一。如果将这篇课文回归原著,我们会发现作者给我们提供的解读视角是多元化的。
1.提示读者黛、钗矛盾完全化解
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金兰”一词源自《易经》,《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金兰”是指契合的友情,深厚的情感。在这一回中,“金兰”喻指黛、钗之间的关系发生质变,此前的种种矛盾,如过眼云烟,不复存在。在此回之前,黛钗之间始终存有误会、分歧和矛盾,第八回和第三十回均正面描写了黛钗之间的矛盾,可到了四十五回,宝钗探望病中的林黛玉,二人通过谈论病情和真诚的对话,终于消除了分歧,成为挚友。因此,“黛、钗矛盾化解”确为本篇的一个重要解读视角。
2.暴露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大段的文字描写黛钗二人对病情的谈论,而且特别提到黛玉的病情难缠,“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也不是常法。”《红楼梦》前八十回正面描写黛玉病情有三次,即二十八回、四十五回和五十七回,其目的是让读者看到黛玉的病情在不断恶化,进而揭示八十回之后贾府诸人“弃黛娶钗”的一个原因——黛玉多病。我们注意,这篇课文在情节安排上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健康的薛宝钗和多病的林黛玉一起讨论病情,而此时的林黛玉已经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病情给贾府带来的种种麻烦,“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老太太、太太、风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这种情节安排其实是暗示读者,随着情节的发展,黛玉的病情会更加难缠,贾府诸人也会因此厌恶黛玉。所以,八十回之后造成宝黛爱情的悲剧的原因之一就是黛玉多病,一边是健康的薛宝钗,一边是多病的林黛玉,贾府诸人的“弃黛娶钗”是一种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就本篇而言,“通过病情暴露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也是一个重要的解读视角。
3.暴露贾府家族斗争的焦点
前面我们提到,“家族兴亡”是《红楼梦》的主线,作者主要展现了荣国府内部大房与二房、二房中嫡子派与庶子派之间的矛盾。虽然贾府矛盾甚多,但其焦点主要集中在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物的身上,本篇作者便通过林黛玉之口道出了这个家族斗争的焦点:“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由此可见,贾府内部的派系斗争日趋尖锐,此时的王熙凤、贾宝玉已是众矢之的。作者是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暗示给读者,贾府的家族斗争此时已经接近白热化的程度,这也不妨作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解读视角。
经典文学名著的阐释空间是巨大的,单维的解读视角必然会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语文助读系统要尽量开掘多元化的解读视角。
三、审美视角的局限
“鉴赏作品”是经典文学名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鉴赏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对作品美学内涵的审视与品鉴。语文助读系统在为阅读主体提供背景知识和解读视角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相应的审美视角。在本篇的正文之后,编者写下了一段鉴赏文:“两位女主人公却第一次敞开心扉,说起了悄悄话。两位美丽的主人公心心相映、情同姐妹,也许正表现出作者的理想吧。”在笔者看来,教材编者提供的审美视角是值得商榷的。
1.黛钗二人的第一次敞开心扉
前文我们提到,小说的四十五回以前,黛、钗之间一直存有矛盾,到了四十五回二人通过真诚的对话使之前的矛盾得以化解,因此,教材编者认为本篇是黛、钗二人第一次敞开心扉、展开对话。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早在本回之前黛钗二人就已经敞开心扉,进行了一次真诚的对话。小说第四十二回作者写道,林黛玉因为在喝酒行令的时候随口说出了《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两句,薛宝钗因此对黛玉进行了一番真诚的劝说:“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宝钗站在主流价值观的立场上对黛玉进了真诚而善意的劝说,这难道不是敞开心扉吗?我们再看林黛玉的表现:“一席话,说得黛玉低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黛玉虽然无言,但可以看出她对宝钗说的话欣然接受,更被宝钗光明正大的人格和对自己善意的关心所打动。黛玉终于接受了宝钗的意见,这不也是敞开心扉的一种表现吗?可见,黛、钗二人早在四十二回就已经敞开心扉,化解矛盾了,正因为如此,第四十二回的回题才叫“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即薛宝钗用友善的语言向林黛玉敞开了心扉,让林黛玉消除了疑虑。
2.黛钗融洽的关系是否为作者的理想
编者在这段鉴赏文中提到黛钗融洽的关系是作者的理想,“两位美丽的主人公心心相映、情同姐妹,也许正表现出作者的理想吧”。在笔者看来,作者的理想不仅仅是林黛玉与薛宝钗表层关系的融洽,其深层的用意是通过黛、钗二人表现“美的互补”和“文化的互补”。我们知道,《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孤芳自赏、目下无尘,更多表现了一种“出世美”;而薛宝钗行为豁达、安分随时,更多彰显了一种“入世美”。就文化层面而言,林黛玉代表的是道家文化,而薛宝钗代表是儒家文化,“儒道互补”才是完整的中国文化。所以,本篇中作者在展现黛钗融洽关系的背后隐含着作者深层的审美理想,即融通儒道两家文化,兼有出世和入世之美。正因为如此,小说第五回才提到“兼美”(兼有出世和入世之美)这一价值话语。笔者认为,本篇所彰显的作者的理想,并非黛钗二人表层关系的融洽,而是“美的互补”与“文化的互补”。
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学尤其是经典文学名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视域导向作用,如启发教师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学指导等等。助读系统要对阅读行为进行引导,这种引导更多是基于宏观层面的,是多元化的引导。教材编者切不可因为局限于某种阅读目的或“一己视角”,而取代多元化的视域引导。
参考文献
[1] 语文.中国小说欣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梁归智.新评新校红楼梦[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
[3] 梁归智.红楼疑案——红楼梦探佚琐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8.
让你知道七种不同的爱情真谛与爱情方式
一、《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当她的爱情来临的时候,她的生命已经开始一点点的走向终点„„
二、《长恨歌》(王安忆)
上海都市爱情精神史,一个女人一生的情与爱,被时代的变迁和男人的轮换交错编织着。三个男人分别涤荡着她的少年、中年和老年,每个人都留下了承诺,但每个人走了都没有回来,而第一个给她照相的男人,一生陪伴和牵挂,却没有得到她,也没有得到她的心„„
三、《平凡的世界》(路遥)
它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在这平凡的世界里,那些绚丽的生命之花正在悄然地开放而并不为我们所知,平凡的世界令人感动,平凡的事和平凡的爱情,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积极对待,就不再平凡„„
四、“三个城堡”——《边城》(沈从文)、《围城》(钱钟书)、《废都》(贾平凹)《边城》:把那种原始自然的纯美的爱情寄托在一块世外桃源中,那种爱情就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围城》: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进来的人,个中玩味局中人才知,出去的人,满腹酸甜非过来人才懂„„
《废都》:现代都市的金瓶梅,被禁17年,却是作者认定唯一能安妥他灵魂的书,所有人物均落下了可悲的下场,唯有那一座孤独的古城在世纪末慢慢的荒废,慢慢的荒废„„
五、《白鹿原》(陈忠实)
在抵挡不住的历史潮流下,在一个村庄和一片麦田地里发生的爱恨情仇。三个女性分别演绎了为结婚而结婚、为本能爱情而结婚和为某种崇高目标而结婚三种模式。从中也可窥见,生在那个年代里的爱情,是多么难以言说„„
六、《山楂树之恋》(艾米)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情窦初开的姑娘,一个站在山楂树下等待她的穿着白衬衫的英俊小伙。只要你活着,我也还活着,若是你死了,那我就真正的死了。怎样的感情,把一个人的生命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续?或许,纯洁的爱情要求的是适时的死亡„„
七、《塔里木河》(木然千山)
女主角简爱虽然说在孤独中成长的,但是她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灵,其中简爱说过的一段话最让我深刻那就是“你以为,就因为我穷、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吗?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也赐予我美貌和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读完这句话的时候我被简爱那种坚强自尊自爱的性格给撼动了。
女主角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虽然说在现实这个社会是不允许的,但是我仍然为简爱这种为爱执着的性格给感动,简爱勇敢去追求爱情的这份心情真的很让人感动。因为爱情,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失明的时候还会回到他的身边照顾他。
因为坚强,简爱在教会学校这种坚辛的条件下,依然是顽强的生活着,努力地学习着,在这种不堪的情况下,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坚强到让人敬佩。
简爱这部著名的小说虽然说清洁波澜起伏,但是女主人简爱的性格依然自尊自爱,坚强勇敢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001《詩經》中國詩史的源頭
002《楚辭》雄奇瑰麗的浪漫主義詩集
003《左傳》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
004《論語》我國最早的一部語錄體著作
005《孫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學聖典”
006《老子》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
007《墨子》墨家學派的經典著作
008《孟子》氣勢浩然的語錄體散文
009《莊子》詼諧浪漫的寓言散文
010《荀子》謹嚴綿密的哲理散文
011《韓非子》先秦法家學說的代表作
012《戰國策》國別體歷史散文集
013《史記》世界上最早的傳記文學
014《樂府詩集》樂章和歌謠的總集
015《搜神記》中國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說
016《陶淵明集》士大夫的精神家園
017《世說新語》中國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說
018《顏氏家訓》最早的家教名著
019《唐詩三百首》風行海內,幾乎家置一編
020《韓昌黎文集》盛世中唐的瑰麗詩文
021《柳河東集》寄意山水與寓言的詩文佳作
022《唐宋傳奇集》中國短篇小說成熟的標誌
023《資治通鑒》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024《宋詞選》建國以來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個宋詞選集
025《竇娥冤》感天動地的人間悲劇
026《西廂記》天下奪魁的愛情喜劇
027《琵琶記》被明清傳奇奉為圭臬
028《水滸傳》英雄好漢的忠義悲曲
029《三國演義》章回小說中的開山之祖
030《西遊記》我國古代浪漫主義神魔小說的最高峰
031《封神演義》一部充滿科學幻想的神魔小說
032《金瓶梅》中國第一部長篇社會世情小說
033《菜根譚》囊括了5000年中國處世智慧的奇書
034《牡丹亭》我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
035《三言二拍》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集
036《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琅環文集》明代小品文的集大成者
037《閒情偶寄》中國人生活藝術的袖珍指南
038《醒世姻緣傳》以家庭生活為中心的“世情書”
039《長生殿》帝王妃子的愛情悲劇
040《桃花扇》南明王朝興亡之曲
041《聊齋志異》一部“孤憤”之作
042《儒林外史》中國古典諷刺小說的傑出代表
043《隨園詩話》真情流露的性情詩話
044《說岳全傳》彰揚忠烈的英雄傳奇
045《紅樓夢》封建末世的百科全書
046《閱微草堂筆記》談狐說鬼的文言小說集
047《鏡花緣》熔幻想,諷刺和遊記於一爐的巨著
048《曾國藩家書》一部真實而又生動的生活寶鑒
049《海上花列傳》狹邪小說的代表作
050《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揭露社會醜惡的譴責小說
051《官場現形記》一幅清末官僚的百醜圖
052《老殘遊記》一部補就殘破國家的“哭泣”之作
053《孽海花》晚清的新聞小說
054《人間詞話》中國古典文藝美學的里程碑
055《呐喊》國民劣根性的揭露
056《朝花夕拾》回憶性的敘事散文集
057《女神》中國現代新詩的奠基之作
058《沉淪》震世駭俗的新文學作品
059《徐志摩詩全集》浪漫經典的華章
060《朱自清文集》清雅雋永的詩意傑作
061《死水》沉鬱奇麗的現代詩壇經典
062《緣緣堂隨筆》清幽玄妙的現代散文經典
063《雅舍小品》濃郁著生活氣息的散文集
064《子夜》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社會分析小說
065《林家鋪子》舊中國農村小鎮的真實寫照
066《家》一個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縮影
067《雷雨》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標誌
068《駱駝祥子》市民小說的代表作
069《金粉世家》20世紀的《紅樓夢》
070《邊城》“湘西世界”的靈魂
071《死水微瀾》一部活生生的“華陽國志”
072《吾國吾民》對國民層層面面的闡釋
073《繁星》,《春水》輕柔雅麗的心靈小詩
074《傳奇》蒼涼哀婉的女性傳奇
075《呼蘭河傳》茅盾稱它是“一串哀婉的歌謠”
076《小二黑結婚》一部歌頌婚姻自由的傑作
077《圍城》人性的洞察與調侃
078《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一部反映土改鬥爭的優秀作品
079《暴風驟雨》飽含革命激情的土改篇章
080《保衛延安》革命戰爭的“英雄史詩”
081《林海雪原》一部革命英雄的傳奇
082《茶館》一幅舊北平社會的浮世繪
083《紅日》軍事文學上的一座豐碑
084《李自成》一幅色彩繽紛的歷史畫卷
085《青春之歌》革命知識青年的成長
086《創業史》農村合作化運動的新篇章
087《紅岩》一曲共產黨人的正氣歌
088《傅雷家書》盈滿父愛的教子篇
089《金庸作品集》俗極而雅,奇至而真的“金學”
090《艾青詩選》與時代一起跳動的滾滾詩情
091《美的歷程》中國美學的經典之作
092《高山下的花環》自衛還擊戰最瑰麗的篇章
093《鐘鼓樓》北京平民生活的當代畫卷
094《穆斯林的葬禮》一個奇異而古老的民族哀歌
095《平凡的世界》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全景描寫
096《文化苦旅》有著濃郁文化氣息的大散文
097《白鹿原》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
098《活動變人形》中國當代“家族文學”的開山扛鼎之作
099《活著》一部濃情的人類歷史
阅读鉴赏文学名著可以提升学生的认识, 给学生以思想情操的熏陶。文学名著包含众多的审美元素, 是个审美意蕴丰富的集合体。学生在阅读鉴赏名著时, 可以通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来体会作者寓于作品中的心灵状态、生命状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 由此获得人生感悟, 培养健康人格。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学生会被保尔的正直善良、吃苦耐劳、疾恶如仇、决不向苦难低头的品质, 为理想矢志不移英勇献身的精神感染, 会被保尔的“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这句话激励, 由此认识到人生的价值, 认识到人活着一定要有意义。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会被桑迪亚哥老人的顽强不屈、不懈奋斗的精神所折服。老渔夫桑迪亚哥是个失败的英雄, 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人类最为高贵的品质——自信, 他成为永远的胜利者。“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 “人尽可以被毁灭, 但却不能被打败”, 这就是桑迪亚哥不屈不挠的硬汉精神。桑迪亚哥这一形象告诉学生在失败面前, 战胜自己便是胜利者。
阅读鉴赏文学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 《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是一个既可怜又可嫌的人,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归咎于阿Q的“不争”。试想, 一个物质上极端贫穷的人, 要想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巨人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一提起《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人们常常会为他的忠义心生敬意, 会津津乐道于他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等精彩故事, 而很少谈及其缺点。读完小说, 冷静思考, 我们就会知道正是由于关羽的高傲自负而败走麦城, 进而毁了孙刘联盟, 最终葬送了蜀国。经过这一阅读鉴赏过程, 学生定会认识到评价一个人物必须要客观公允, 否则, 就会有偏差。通过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 我们认识到哈姆雷特是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这也让他失去了绝佳的报仇机会。哈姆雷特的这一性格特点也会让所有学生知道,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 我们都不应该做一个空头理论家, 而应踏踏实实地为理想付诸实际行动
阅读鉴赏文学名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如读《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 学生可以从中学到用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曹雪芹正是用这些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典型艺术形象。近年来各地的高考中不时出现一些故事新编的优秀作文, 这些考生往往是借助名著进行改编, 如《赤兔之死》、《三国群英会》、《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等。考生写作文时, 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 把手伸向中外文学名著, 从中获取写作素材, 进行大胆的构思, 站在时代的角度重新演绎、创新来针砭时弊。试想:如果考生压根儿就没有读过名著, 又如何能“旧瓶装新酒”, 写出这样既有时代气息, 又有历史底蕴的好文章呢?施耐庵在《水浒传》的经典片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 仅用一“紧”字就不仅抓住了景物特点, 简练传神地写出了风雪之大, 而且还烘托了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鲁迅称赞它“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 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鲁迅《花边文学·大雪纷飞》) 。学生阅读鉴赏了这一片段自然会认识到写作中炼字的妙处。
【文学名著的经典开场白】推荐阅读:
经典文学小说名著10-13
当代经典爱情文学名著导读06-18
文学常识名著的积累07-05
文学名著简爱赏析11-12
文学名著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09-21
江苏高考必读文学名著09-12
外国文学名著目录10-07
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11-11
英国文学名著读后感10-26
俄罗斯文学名著赏析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