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米和毫米》评课稿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认识分米和毫米》评课稿(精选10篇)

《认识分米和毫米》评课稿 篇1

杨老师执教的课题是《分米、毫米的认识》。杨老师幽默风趣,亲和力强,课堂上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在猜一猜、比一比、量一量、读一读、找一找、估一估、议一议等操作活动中认识毫米与分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各种感官参与其中,形象的演示、抽 象的概括,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真正掌握的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节课有两大亮点值得学习:

一是精彩的导课。杨老师是这样导课的:老师肩上背着一根长长的队旗旗杆(金箍棒),做动作,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表演的是哪个电视剧的人物。学生猜测:孙悟空。然后教师把金箍棒变短,观察,说说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1米),再变短(1厘米),说说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 米。教师问:“还有其它的长度单位吗?”引领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进入新知的学习之中。这样的导课,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富有趣味 性,同时也较好的回顾了前面学习的知识:米与厘米的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我在想:如果我来设计这节课,我是做不出美猴王的动作,也想不到用金箍棒 的变化把旧知的复习隐含其中的。相比之下,直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远不如杨老师的`这种设计活泼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是毫米的感知。在感知1毫米大约有多长的时候,杨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先量出约1毫 米长(厚)的物体,如硬币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等。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物体,然后抽出,观察两手指之间的长度,然后再放入,再抽出,这样反复操作,反复观 察,经过不断的感知之后,杨老师提出问题:“你想对毫米说什么?”孩子们纷纷说:“你太小了”、“你太短了”、“你怎么这么短呀”。然后得出结论:毫米是 用来测量较短物体长度的。在我教学毫米认识的时候,这一环节我却没有这样让学生捏一捏,而是让学生直接根据自己的感知用手指比一比,相对来说:直接用手指 比一比远不如这样捏一捏的感知更具体,更形象,感知也更加准确、充分。看来,一节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思考,很多时 候,换一种设计方式,会更适合孩子,会让孩子的理解更深刻。

《认识分米和毫米》评课稿 篇2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 (下册) 第27~2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第一, 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第二, 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 理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第三,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细心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手、善于分析的能力,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

米尺、纸条、剪刀、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一小沓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激发兴趣

上学期, 我们学过哪两个长度单位 (板书:米 厘米) ?你能用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那么1厘米呢?如果我想测量黑板的长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好?测量一枝铅笔的呢?

反思: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为新课做了很好的学习和心理上的准备。

2.主动探索, 理解新知

(1) 认识分米

①初步感知1分米的长度

看!我手上有一张纸条, 如果要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应该用什么作单位呢?你们能测量出10厘米并把它剪下来吗?

(学生动手剪。)

像这样一根长10厘米的纸条, 我们也可以说它的长是——1分米, 字母dm表示。 (板书:分米dm)

②建立分米的表象, 体会1分米=10厘米

1分米究竟有多长呢?请大家拿出直尺 (课件呈现) 。

提问:你们能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吗?

生1:在直尺上指出10厘米就是1分米。

生2:1分米就是10厘米, 从0刻度到10厘米这个长度就是1分米。

引导:我们可以说1分米等于?

生:10厘米!

(课件显示, 并板书:1分米=10厘米)

③巩固对“1分米=10厘米”的理解

引入情境:妈妈给小琳买了一个漂亮的文具盒, 小琳刚拿到手, 就忙不迭的测量起它的长和宽, 让我们一块儿来瞧瞧小琳测量的结果吧!

(课件呈现) 谁能话换一种说法?

④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你们能在作业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

(学生独立画线段)

你是怎样用直尺画出1分米的线段的。

生: (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 我是从0刻度开始画了一条10厘米的线段。10厘米就是1分米, 这条线段就是1分米的线段。

设疑:画得真好!可是李老师这把直尺的0刻度已经被磨损了, 我该怎么画这条1分米的线段呢? (出示磨损的尺子。)

生1:可以从刻度1画到刻度11, 10厘米, 就是1分米。

生2:可以从刻度8画到刻度18, 也是1分米。

生3:只要画一条10厘米的线段, 那就是1分米。

⑤拓展新知

看来小朋友们的眼睛都很敏锐!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小朋友发现今天新学的分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谁愿意把自己小组的验证结果告诉大家?

(板书:1米=10分米)

反思:教师从测量一根纸条入手, 不仅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回忆起已有的测量经验, 把握测量的细节, 同时, 学生也通过动手量、剪10厘米的纸条, 对“10厘米就是1分米”有了深刻的感知。接着, 教师让学生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 以及将小琳的话换一种说法, 都在深化学生的这一感知,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抽象出分米和厘米间的十进关系。

(2) 认识毫米

①初步感知1毫米

设疑: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3个长度单位, 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用所学的知识量一量咱们的数学书的厚。

(学生动手量, 发现问题)

生:我们数学书的厚还不到1厘米呢!

所以, 我们今天还要学习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 那就是毫米, 可以用mm来表示。 (板书:毫米mm)

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拿出直尺。 (投影展示一把直尺) 介绍: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请同学们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

②建立毫米的表象, 体会1厘米=10毫米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枚1分硬币和一张电话卡, 请四人小组的同学合作测量一下这些物体的厚度。 (小组合作测量。)

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的厚度都很接近1毫米。捏一捏, 感受一下1毫米。拿出一张白纸捏一捏, 它的厚度有1毫米吗?捏一捏, 看究竟多少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量一量, 你捏得是不是准确?你们知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让我们一块来数一数吧! (课件呈现)

引导:我们可以说1厘米等于?

生:1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引导:再接着往下数1小格呢?再数1格呢?现在你们能说出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了吗?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长度或者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小组自由讨论。)

反思:在教学毫米的环节中, 教师通过量不到1厘米厚的数学书, 引出长度单位毫米, 使学生体会到毫米的建立是日常生活测量的需要, 体验学习的价值, 产生学习的需求。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数小格, 沟通厘米和毫米间的十进关系, 再通过测量1分硬币、电话卡、银行卡以及捏10张纸的厚度, 列举1毫米长的物体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丰富学生的感知, 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表象。

3.巩固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图写出两幅图的测量结果。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生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支铅笔, 根据橡皮的厚度和铅笔的长度选定合适的单位, 然后进行测量。谁愿意把你的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3)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你们认为这次测量用什么工具比较好 (分小组用米尺进行测量) ?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

(4) 讨论、小结

测量较大物体的长度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好?测量很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呢?让我们一块儿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和1米大约有多长。

你能把这些长度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吗?这些单位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5)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老师这儿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图片, 你能在 ( )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吗?

请小朋友们先比划出这些物体的长, 然后再填空。

(6)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凭自己的眼力判断哪条线段最长, 哪条最短。

用尺量出它们的长度, 验证结果。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篇3

葛村中心小学 张洪燕

教材简解: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教材编排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结合测量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目标预设: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3.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量长度的单位吗?你能用手指和胳膊比量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到米?什么时候用到厘米?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二、探究

1.认识分米

(1)量一量:请你用自己的学生尺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0厘米,10厘米)(2)看看自己周围还有什么是10厘米或20厘米的?

(3)教师:(出示10厘米长的长方形的边)像这样长的一段线段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单位来代替“1分米”,你知道分米和厘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汇报结果:1分米=10厘米)

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

(4)说说今天咱们认识的新朋友叫什么?(分米)

1分米是10厘米,你能在自己的学生尺上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吗?比量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5)你的学生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能用自己的尺子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想怎样画?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动手试一试。

(7)在米尺上数数,1米有多少分米?说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 1米=10分米

(8)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①学生小组进行操作,汇报自己量的情况。

②学生小组中自己进行一下测量,说说自己测量的什么大约是10厘米,什么大约是20厘米?汇报测量结果。

③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用等式的形式进行表示出来。学生汇报自己画的方法和步骤。

(9)请一名同学用米尺量一量课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2、认识毫米

(1)今天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忙。你能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吗?

(2)大家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老师还想知道的更准确一点,该(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它就是——毫米。(4)讲述: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你知道1厘米里有几毫米吗?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几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5)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是1毫米?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教师可以适当补充部分例子:硬币的厚度,乘车卡的厚度等)

(6)你能用自己的手指比画一下1毫米的长度吗?

(7)手指游戏:老师说长度,学生用手来比画。(区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8)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

三、巩固练习

1.你能说说他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小组合作练习: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枝铅笔,先讨论量这两种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再独立进行测量。

2.在()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床长2()大米宽2()黄瓜长2()3.三条线段哪条最长?先说说,再量。4.量一量自己的拇指宽是几毫米。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知道不到1厘米的数学书厚度到底是多少呢? 1分米里有几毫米?你是怎样知道的?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篇4

《认识分米和毫米》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出 1 分米、1 毫米有多长,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节课安排了量一量、画一画、排一排和找一找等多个环节,充分照顾了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充分感知所学的内容,再通过动手实践强化认知。在教学中,对分米表示的界定,采取了指、比和找等大量操作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丰富认知,通过测量和通过手势感受一毫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体验一毫米帮助学生充分界定一毫米的长度表象。

恰当的运用教材资源,不拘泥教材,非常注重教材的重组与自组开发,既有梯度又有个性,以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此外,多个环节安排了估测,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和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训练。

二年级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篇5

苏教版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52-54页。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表象。教学难点:

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意义。

课前准备:一次性水杯、1分硬币、电话卡1张、学生用尺、米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做单位呢? 生:用米做单位。

师:谁了估计一下,这门大约有多高? 生:大约高2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谁来到黑板上画出来?

(指名画,师适当帮助并板书:米(m)教给学生读法)

师:去年我们还学了一个长度单位是——生:厘米。(板书:厘米(cm)教给学生读法)

师:厘米是用来量比较怎样的物体的?谁能上来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

师:1米这么长,1厘米就只有这一点长呀!那这1米的线段里面有几个1厘米的线段呢?(100个)为什么?(因为1米=100厘米)

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十进制的,比如说10分钱就是1角,10角就是1元,我们计算加法时,一般也是满十进一的,而这里要满了100厘米才是1米,感觉怎样?那有没有一个比厘米长些又比米短些的长度单位呢?(分米)

师:小朋友们想得真好,科学家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米。(板书课题:认识分米)

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

1、认识分米

(1)画一画

师:按照我们刚才十进制的想法,我们应该把多少厘米定为1分米呢?(10厘米)请 大家和老师一起在你的课堂练习纸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板书:分米(dm),教给学生读法)

(2)沟通分米与厘米间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画出了1分米的线段,那1分米究竟是多长呢?(板书:1分米=10厘米)2分米呢?50厘米又是多少分米呢?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一般会说从0刻度画到10刻度)(3)找一找 师:你们也是这样画的吗?那你们的尺子上只有这一个1分米吗?仔细找找看,看谁的眼睛尖!(引导学生指出从刻度1到刻度

11、从刻度2到刻度12等都是1分米)(4)比一比

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吗?请大家同桌合作,一人比划,一人测量验证,看谁比划得准。

(5)举例与测量,体会1分米的实际长度

师:好,知道了1分米大约是这么长,那我们来找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分米呢,你也可以一边找一边量一量。

(6)沟通米与分米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自己创造出了米和厘米中间的长度单位分米,我们规定1分米就是10厘米,那1米是多少分米呢?嘘——请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毫米

(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刚才我们测量了很多物体,现在请大家来量一量我们数学书的厚度。

(测量结果估计有以下四种情况:大约1厘米、不到1厘米、6个小格、6毫米,师根据 情况总结引导,使学生感到要比较精确地进行测量,需要有新的长度单位来解决,直 接请学生介绍毫米,并让其他学生补充对毫米的认识。)

(师板书:毫米(mm)并教给学生读法)

师:到你的尺上找一找1毫米。让学生明确尺上每一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 是1毫米。

(2)沟通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请大家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3)举例与测量,体会1毫米的实际长度

师:知道了1毫米是这么小的长度单位,我们找找看,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根据学生的举例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物体,让学生量一量它们的厚度,如1分硬币、电话卡等)

师:在书上数出8张纸,先用手捏一捏,再量一量这8张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4)比一比

师: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同桌合作,一人比划,一人用硬 币、银行卡等物体插进两指之间测量验证,多进行几次,看谁准。

(5)想一想

师: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四人小组讨论,集体汇报,师总结补充。)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的。

说明:刚巧对准哪一个数字就是几厘米,不到点或超过点就要用毫米表示了。

2、选择合适的单位

(1)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铅笔,先选定合适的单位,再各自测量它们的长度。(估计 情况:对于橡皮的厚度,学生一般会用毫米作单位;对于铅笔的长度可能用分米,也 可能用厘米作单位,可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铅笔有长有短,用分米和毫米作单位都 可以,要根据铅笔的实际长度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单位。)

小结: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你能把这些单位 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a.比划一下图中几个物体的实际长度。师把所带的实物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比划。b.填上合适的单位。

3、游戏:比比谁的眼力好!让学生凭自己的眼力判断哪条线段最长,哪条最短。用尺量出它们的长度,来验证结果。

4、日记改错。

明明的日记:

2005年3月10日

星期四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 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师:你们笑什么?明明的日记中用错了很多单位,请你帮他改正了,希望你不要和他 一样闹出同样的笑话。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

1、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新本领,和以前学的哪些知识有关?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

认识毫米评课稿 篇6

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田老师从学生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入手,先让学生回顾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新知的掌握。比如:让学生比划出一米和一厘米的长度,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再去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幢楼房高20();一盒饮料8()。在“饮料盒8厘米后,设计了一个吸管1()”,由此激起学生探寻厘米以外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新课分米的认识。在讲授1分米有多长,教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分米”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找1分米的实际长度,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田老师在教授分米,知道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一个长度单位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的环节,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感受,逐步地强化。通过让学生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帮助学生比较清晰地建立了对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所以在让学生交流一分米到底有长,让学生看着直尺找一找一分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有学生回答从刻度“0”到刻度“10”,有学生回答从刻度“1”到刻度“11”等等,教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带动了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回答的`丰富多彩。在让学生画一分米时,让学生交流画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是从刻度几画到刻度几,要画上端点,画完后要标注一分米。田老师还让学生用手比划,对着直尺比划出一分米有多长,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吸管的两端,感受一分米有多长。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一分米的。

在新授毫米时,田老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学生就说出了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田老师说如果不用“大约”这个词,怎样精确地表示出数学书的厚度呢?这就需要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它就是——毫米。就非常自然的过渡到了毫米的学习。在这里田老师“注意细节”,这也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教师把握了教学中每个细小的环节。“大约”一带而过,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长度单位,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严谨意识。接着田老师就讲述: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你能用自己的手指比画一下1毫米的长度吗?这样巧妙地引导会防止学生觉得知识传授过程的做作。教师学生用已学长度单位量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不足1厘米时,为了测量的精确,我们需要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建立起毫米的概念。在认识一毫米之后,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毫米的物品,比如胸卡的厚度,硬币的厚度等等。小朋友们在操作叙述中,进一步加深了对1毫米的感知,很能体现操作与感知的实效性。通过以旧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练习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在练习中比较,在比较中练习,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活动情境——让学生找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与毫米有关的信息,以上这些教学设计,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

本节课的教学重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真是其乐无穷。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中,不仅真正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好学,数学真有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整个教学流程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可以感觉到教师在备课时下了一番工夫。教师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参与面广,活动量大,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且课堂气氛融洽,学生联系生活,深化概念,过程不做作也体现了数学美、符号化,对于学生的后阶段的学习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分米和毫米的 认识教学设计 篇7

洛南县西街小学 张梦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

1、课件、直尺、课件;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景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在动画中看到了什么

师:在动画片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的是孙悟空和他的金箍棒。师:这金箍棒怎样呢? 生:你看它能伸缩,师:对!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得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师:在刚才我谈到的这些长度单位中,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搬硬套生:米、厘米。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 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一个成人的身高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个文具盒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学生研讨并回答。师(深入引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是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我们怎么来知道它的长度呢?所以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师: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

师:一般来说,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师:(示10厘米的彩条)像这样10厘米长的线段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长度—1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在“10厘米”后板书:10厘米=1分米)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分米)

学生齐读:10厘米=1分米

2、认一认

(1)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讲台比划指出)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问: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各小组学生仔细观察并辨认、讨论、发言等,教师给以评价与激励。)

(2)体验:

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划的就是一柞的长度,一柞大约是1分米。比划给同桌看。

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初步培养估测的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老师都应予以鼓励。]

3、画一画

(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黑板展示汇报。

(3)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哪里了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评析;让学生知道从尺上的任意刻度起,都能画出1分米的线段,培养思维灵活性。]

师: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各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全班交流。(橡皮边长、课本边长、粉笔长„„)

5、数一数

师:(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6、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先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二)认识毫米

1、小组学习

师: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师:在学习毫米时,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

学习步骤: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

2、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3、总结:①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② 1厘米中数出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所以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示实物并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问:还有别的物体吗?

师:现在请你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教师演示)

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师: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各小组学生说一说。)

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教师适当解释)

三、总结

1、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师: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师:那么现在再来看看前面提出的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超过1米的长度也可以用分米做单位。

四、巩固练习(略)

教学小记: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板书设计 分米,毫米的认识

《认识分米和毫米》评课稿 篇8

[日期:2011-02-28]

来源: 作者:姜堰市实验小学 杨芳

[字体:大 中 小]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26至2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能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具准备:课件,尺,硬币,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小朋友,我们都看过《西游记》的电视,电视中谁最厉害?对了,是大名鼎鼎的孙悟空,因为他有金箍棒。这个金箍棒可以变长,也可以变短,可能有几毫米,几厘米,几分米,也可能有几米,几千米。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单位中有哪些长度单位?哪些是没有学过的?

对于分米和毫米,你想知道些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米和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中孙悟空金箍棒可以随意变化这一情境,引入即将学习的新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地引入新问题。

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

(一)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1、量一量

我这里有一个文具盒,你能估一估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

介绍: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请同学们把尺子拿出来,把1分米找出来。(学生自己探究,在尺子上找1分米)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可以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体验,逐步形成1分米的表象。

2、认一认

引导: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是从哪里到哪里?

演示交流:不管从哪个刻度开始,1分米都等于10厘米,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3、画一画

1分米有多长?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画出1分米,看看1分米究竟有多长?画1分米的线段可以怎样画?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选择几位学生说一说如何画这1分米的线段)

讨论:1分米可以从刻度0开始画,画到刻度10,也可以从刻度1画到刻度11,只要是10厘米的线段就是1分米。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着重强调方法的多样性和答案的多样化。不仅仅停留在1分米就是从刻度0到10,而是在进一步提升,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分米的概念。

4、比划1分米的长度

你会用手比划出1分米吗?用你的食指和大拇指,比划出1分米,说说你是怎么比划的。

全班交流:可以利用刚才画过的10厘米线段,也可以从直尺上找出10厘米的线段。

同学们,请观察你们的课桌,你能用手比划出课桌的长与宽吗?比划完请再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比划加强学生对1分米的感性认识,深化表象。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把估计和实际测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5、找一找

找找在我们生活中,哪里有1分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哪里有1分米,学生对1分米究竟有多长,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加深对1分米的理解。

(二)认识毫米

1、导入:我们以前曾经测量过教学书的长边和短边,还记得是多少厘米吗?现在请你们测量一下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有的同学说是1厘米,有人说不到1厘米,那到底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在测量过程中,引出矛盾:如果不到1厘米,该怎样表示它的厚度呢?引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探究欲望,为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今天老师想让小朋友自己来研究1毫米究竟有多长。

多媒体出示:

步骤一: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子上找出来。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从1厘米中间去找)

步骤二: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请一名学生上前演示,一格一格地数,发现1厘米里有10小格,也就是10毫米)

全班交流:1厘米里有10毫米,可以用1厘米=10毫米来表示,1毫米很短,用于比较小的物品做单位比较合适)

步骤三: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找一找、量一量。

全班交流:比如1分钱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等。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自学能力较弱,所以在教学设计时通过出示具体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讨论,从而理解毫米的含义,出1毫米的长度有更深的认识。

《认识分米和毫米》评课稿 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第26~28页例题及相应的“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分米、毫米”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26-28页的内容。教材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到毫米和分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然后通过对直尺的观察,知道 1厘米 = 10毫米,1分米= 10厘米,1米 =10分米。再通过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比划1分米、1毫米 大约各有多长,并通过对物体长度的测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

1、提问:你已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你能用一个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大约有我们一个中指的宽度那么长)你能再用一个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2、如果要我们测量教室的宽度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如果要我们测量文具盒的宽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设计说明:复习米和厘米的表象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有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要学习的新单位。】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分米。

1、出示教科书上面的文具盒插图。(标出文具盒的长和宽的数据。)

2、谈话:看!这是老师新买的文具盒,它的长是多少?(20厘米)宽是多少?(10厘米)

10厘米还有一种新的说法,你知道吗?(指名说)对,分米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板书:分米)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文具盒的宽大约是10厘米,也就是一分米,那谁知道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呀?(指名说)为什么?怎么想的?

4、那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在直尺上看看吧?谁来上台来指给小朋友们看一看?请你指给大家看,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分米。(指名在投影仪上指一指)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一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吗?我们来数一数。(大家一厘米一厘米地数出一分米。)那么1分米就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小朋友们把这个关系和同桌悄悄地说一说。

5.你能不能准确地用直尺在纸上画出一条长一分米的线段呢?(学生画,教师巡视。)

6.交流画法。(1)交流:(教师先用投影仪演示)先在零刻度线上画出一小竖表示线段的一个端点,再从刻度0画到刻度10,再标出一小竖表示另一个端点。

(2)师:我刚才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画一分米的,你们看,他从刻度1画到刻度11,他认为这也是1分米,小朋友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让学生理解在直尺上不管从哪画起,只要画够十厘米就是一分米。)

7、指导学生用直尺和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的互相比比看,谁的准,感受一下一分米的长度。

8、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四人小组说一说,教师巡视。)交流:谁来代表小组说说你的发现。(指名学生说)

【设计说明:通过“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这几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让学生的认识经历了“形象感知→形成表象→验证表象→抽象思考”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比较深刻地掌握分米这个数学概念。】

9、谈话: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大胆地猜想一下,一米里面有多少个一分米?你是怎么想的?(板书:1米=?分米)指名说一说。(学生可能会说,因为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一个10厘米是一分米,10个10厘米就是10分米。)

10、让我们验证一下好吗?老师拿出一根米尺,让一个学生上台和老师配合,大家一起数出10分米。问: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老师把“?”换成“10”。让学生大声地把这个关系读两遍。

【设计说明:通过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的进率这些已有知识,来推导出米与分米的进率,最后用米尺来验证,这样的过程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在数学学习上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毫米。

1、认识毫米

谈话:请小朋友再来猜一猜一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多少?请用尺量一量。问:你发现了什么?

讲述:这本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用厘米作单位,不能准确地量出它的厚度,接下来我们就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拿出刻度尺看看,刻度尺上的每一厘米中间有许多小竖线(课件出示)每两条竖线中间是一小格,这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请同学们用铅笔尖指一指你们尺上面的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长?

谈话: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1分硬币再慢慢抽掉,这时两指之间的空隙就是1毫米。你知道哪些物体厚度大约是1毫米?(电话卡、银行卡、10张纸的厚度等)(先同桌讨论再指名说说)

【设计说明:毫米这个单位太小,所以要多准备学具让学生建立1毫米的表象,因为1毫米长的东西确实不多,所以也可以找一找生活中的用毫米度量的长度,来帮助认识毫米。】

2、理解1厘米=10毫米。

谈话:猜一猜,1厘米里有多少个1毫米?用笔尖数数看。(先指名说说再用投影仪演示)(板书:1厘米=10毫米)

1枚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少枚这样的硬币叠起来是1厘米?为什么?

3、认识几十毫米、几十几毫米。

我们再来看一下数学课本的厚度,还不到1厘米,咱们就来数一下它有多少个什么?(毫米)

提问:1厘米有多少毫米,如果比1厘米多一小格是多少毫米?多两小格呢?比2厘米多一小格呢?

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米粒的长度、蚂蚁的身长、芝麻的长度、作业本的厚度等等)

(三)、系统地认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1、提问: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从大到小排一排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长度的?(指名学生上台排一排)

2、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这些长度单位,说出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3、讲述:国际上为了书写方便,这四个长度单位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课件出示)你能读出这些英文字母吗?(指名读后,再一起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你是怎样很快看出来的?(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明确:可以数一数有几个整厘米数,有几个整厘米就有几十毫米;再数一数剩下的小格数,最后把两次数的结果合起来。

2、“想想做做”第5题。写在书上,同桌相互检查。

3、“想想做做”第6题。同桌先猜再量,看谁猜得对。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谈话:学习了数学知识,就要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儿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明明写的一篇日记,想看看吗?(出示)

2、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 1米 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 60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一棵高 2厘米 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 1厘米 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 1毫米 长的钢笔和 4米 厚的笔记本,做起笔记来。

(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用手比划日记里面写道的长度。

(2)你能帮小虎改一改吗?

【设计说明:练习设计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形式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

五、全课总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篇10

长度计量单位,特别是用毫米测量比较小的物体长度,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对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是有帮助的。因为长度单位是抽象的,靠教师很难使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这就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学习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让学生在课堂多活动、多操作。同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二)能力点

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书的封面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 1 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厘米;厚不到 1 厘米,20 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厘米,差多少?不到 1 厘米,那是多少?20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教学例 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 20 厘米多,14 厘米多,不到 1 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 20 厘米还多 7 个小格; 宽是 14 厘米还多 5 个小格; 厚是 8 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 1 厘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 厘米中间从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 2~3、5~6、9~10 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 10 个小格,都是 10 毫米。3教师板书:1 厘米 10 毫米

3.请同学们想一想,1 厘米和 10 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 厘米10 毫米板书: 1 厘米10 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4.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 1 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 1 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厘米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 做一做66 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 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二)认识分米。教学例 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 1 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 1 分米中有多少个 1 厘米?板书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将米、分米、厘米、毫米 4 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三)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板书 4.测量,做一做67 页 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 4 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第 1 题。分组练习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 6 毫米。跳绳长 2 厘米。课桌高 7 米。粉笔长 75 分米。

三、全课小结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上:第8课《渔夫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下一篇:学习老年护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