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营改增培训(精选8篇)
一、本次“营改增”涉及的行业及税率
1、生活性服务业
6%
2、建筑业
11%,包括劳务公司,其中营收不到500万的企业,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征收率为3%
3、房地产业
11%
4、金融保险业
6%
二、建筑业“营改增”的预计时间
2015年基本实现营改增全覆盖,实行增值税立法,此后将取消营业税这个税种; 建筑业营改增政策细则出台估计2015年5月上旬,正式实施估计在2015年10月份;半年的过渡期。
三、建筑业“营改增”缴税方式
项目所在地就地预征(预征率很可能为2.5%),总分机构(总公司、分公司)汇总缴纳的缴税方式。这里的总、分机构特指法人公司总部、和其分公司。
四、增值税的纳税时间
应税劳务完成、开票和收款三者孰先确定纳税义务产生的时间,申报纳税。
五、税金的计算方法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不含税收入*销项税率--不含税外购成本*进项税率
六、“营改增”对税负的影响
建筑行业协会通过调研、测算,结果显示建筑业营改增平均增加税负为94%,折合营业税税率是5.83%,增加2.83个百分点。
增值税的税负增加的原因发生的成本中,进项税额抵扣不充分,如下情况:
1、人工费的支出;
2、征地拆迁、青苗补偿;
3、地材等二三类材料;
4、融资利息支出;
5、工程保险支出;
6、甲供材料、设备和甲方指定分包工程;
7、抵扣率较低的物资;
8、集采物资;
9、内部调拨物资;
10、代开发票;
11、水电气等能源消耗(工地临时水电);
12、延迟付款使得进项发票取得时间延后;
13、试点前的存量资产等。进项税额管理:
1、供应商的管理,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的供应商。如小规模纳税人、不提供发票的供应商在价格上与一般纳税人的比较,分别折让临界点为13.21%、15.99%;
2、交易重构,如:清包和分包,选择清包;先借后买和融资租赁,选择融资租赁;购买和租赁,试点前选择租赁,度点后可购买等。
3、发票管控,选择专要发票,尽量后开发票,避免虚开发票;
七、财务指标的影响
1、收入下降,规模缩水
“营改增”前收入为含税额(价税合计),“营改增”后收入为不含税额。总价款不变的情况下,营业收入总额会下降9.91%。
2、推高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其中资产中新购存货、固定资产分离进项税额,资产降低,导致资产负债率升高。
3、毛利率下降、挑战盈利能力
收入下降(分离11%销项税额),成本下降(分离可抵扣进项税额,范围受限税率),影响经营成果下降。
4、纳税义务可能提前,增大现金流压力
应税劳务完成、开票和收款三者孰先确定纳税义务产生的时间; 总包和分包结算时点不统一; 预留5%-10%质量保证金; 汇总纳税的清算办法; 预计税负与纳税金额的现实差异;
八、经营模式的影响
1、自管模式
基本情况:施工方与中标方为同一方,以工程施工方名义直接向业主办理验工计价、收取工程款以及提供工程发票。
影响:合同主体、经济业务主体一致;资金流、发票流、合同主体一致;
符合增值税链条抵扣,纳税主体不会发生变化,该模式受政策影响不大。
2、托管模式
基本情况:以母公司名义中标,并与业主签订总承包合同,授权子公司项目部代表母 公司直接管理该项目,履行母公司与业主签订合同中的责任与义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收入、成本纳入子公司项目部报表的汇总范围。
影响:
合同主体与施工主体不一致,合同签订方和合同收款方不一致;
如果建筑业“营改增”后采取“项目部就地预缴、法人单价位汇总缴纳”的 纳税模式,合同主体、施工主体均为增值税纳税人。
为了使增值税链条不中断,双方以增值税发票进行结算,具体施工的子公司
与母公司签分包合同,母子之间的分包行为不符合现行建筑法的相关规定,可能会形成母公司肢解分包的风险。
母公司存在逃避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建议:将施工模式改为自管模式,自行中标,自行施工管理,按增值税管理要求,完 善合同和相关管理制度,使合同主体与施工主体一致,规避与现行建筑法规定不一致的经济 行为。
3、联合体中标模式
基本情况:合同的乙方为多方,甲方付款只对一个乙方,收到资金的乙方开具发甲方。影响:经济合同反映经济业务是联合体项目;业务流程反映经济业务是分包; 经济合同与业务流程不一致;
建议:与业体积极协商,由联合体各方分别与业主签订合同,各自分别按合同约定工 程内容向业主开具发票进行结算。
4、挂靠模式
基本情况:施工企业(或个人)利用有资质的单位中标,中标方与施工方不是同一方,由中标方与甲方签订合同、开具发票,报表的主体为施工方。
影响:
总承包合同的主体、发票的开具主体是中标方;报表的主体是施工方; 存在虚开发票的风险;
建议:将实际施工方作为内部项目经理管理,以自管模式进行管理
九、投标报价的影响
1、将营业税下建筑安装工程税前造价各项费用包含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含增什值税税金”计算的计价规则,调整为税前造价各项费用不包含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不含增值税税金”的计算规则。(税前造价不包含进项税额)
2、税金指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3、对营改增之前的投标项目,一方面要求项目经理做出营改增后税负增加自行承担的承诺。另一方面,要求从现在开始到正式营改增前的投标过程中,应与甲方努力讲解营改增的问题,尽量取得甲方的理解,尽可能在投标文件以及正式合同中,明确约定营改增后工程造价结算办法,以期能弥补税负增加的因素。
十、验工计价的影响
1、超验,业主要求施工单位提报超过实际完成工程量的验工。超验金额需提前交纳11%的增值税额,提前占用的资金,影响企业的资金流;超验开票存在虚开发票的风险;
建议:积极与业主沟通,尽量避免提前确认工程量、超计价的情形。
2、欠验,业主由于资金短缺等问题,造成验工计价滞后。计价款支付滞后,可能会影响材料款等的支付,进而影响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
3、质保金,质保金的回收时间较长且具有不确定性,而应交增值税当期必须缴纳,造成资金压力、资金流紧张的情况。
十一、物资设备的影响
1、甲供材模式,需要按含材料款的计价额缴纳销项税,而不能取得材料进项税额抵扣 销项税,增大了企业税负。
建议:企业在招投与合同签定前,就应制定实施对策,与业主沟通,可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及业主意愿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修改合同条款,将“甲供”改为“甲控”,由物资供应方向施工企业开具发票,同时施工企业将该部分计入产值,取得17%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营改增”后增值税负将大大降低。
如果与业主协商后,无法将“甲供”改为“甲控”,则建议甲供物资采用台账的 方式进行登记,不在验工计价中反映,不作为销项税额计税基数,降低税负,但产值同时降低。
2、集中采购模式,集团集中采购,各项目使用,各公司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配比,导致集团留抵税额不有及时抵扣,项目部提前缴纳增值税,造成资金压力。
建议:集团集中招投标,统谈价格,由供应商分别开票给各项目部。
3、设备过渡期注意
延时购买通用设备 以租代买设备 取得设备的其他形式
十二、劳务管理
1、劳务分包模式的选择
采用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以取得进项税额的抵扣;
2、劳务费与机械费的区分
重新选择出租方。营改增后应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身份的出租方,或个体工商户出 租者,为进项税额的抵扣做基础;
不同抵扣税率影响税负,劳务费跟机械费清晰明了地分开,分别享受11%或3%和 17%的进项税抵扣。
3、劳务分包合同的签订
劳务分包应尽量采取清包模式(综合单价包括人工费、难以取得进项抵扣的二、三 类材料、小型机具等)并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发票条(税率、发票内型、提供发票时间)。
4、对劳务队险工计价
关键词:增值税改革,建筑业,投入产出表
一、引言
2012年1月1日我国正式执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 并从上海开始逐步推广到全国。建筑业虽然没有被包括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简称“营改增”) 的试点工作中, 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中已明确规定建筑业的增值税率为11%, 建筑业实施“营改增”是历史必然。
近两年, 有关建筑业“营改增”的讨论十分活跃。杨抚生 (2011) 运用CGE模型, 王金霞 (2014) 用生产法估算建筑业增值税税基, 两者均提出了建筑业征收增值税采用13%税率的观点。但这些研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 即在进行增值税税负测算时, 没有结合建筑业的实际特点系统考虑非增值税应税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这使得建筑业“营改增”税负研究产生了偏差。杨威扬 (2012) 、戴国华 (2012) 等学者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建筑业“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依据《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2011》、《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等建筑业相关基础数据, 运用投入产出法, 在充分考虑建筑业税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建筑业“营改增”后税负的变化情况。
二、建筑业实施“营改增”后的税负特点
1.关于进项税抵扣。
根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 (建标[2013]44号) , 建筑安装工程费按照费用构成要素划分, 由人工费、材料 (含工程设备) 费、施工机具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组成。根据《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2011》, 2010年在建筑业工业成本结算成本中, 原材料约占55%, 人工成本约占35%, 其他费用比例不超过10%。
首先,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劳务成本不予作为进项税抵扣。其次, 建筑业涉及相当多的材料设备供应商。部分材料增值税抵扣税率较低, 以外购商品砼为例,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企业制造商品混凝土 (限于以水泥为原料生产的水泥混凝土) , 可以申请按照简易计税办法, 适用6%征收率计算增值税。同时, 施工单位的供应商规模参差不齐, 部分供应商可能是小规模纳税人或无法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最后, 对于施工机具的使用成本, 从短期来看企业已经购置的固定资产无法进行增值税进项税抵扣, 从长期来看, 随着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 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均可进行进项税抵扣。
2.关于收入确认。
在建筑施工合同价款确认中, 根据行业交易习惯和特点, 甲方供应一部分原材料或设备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现象。这部分甲供材料 (设备) 金额是合同价款的组成部分, 且形成计算税金的基数, 但施工单位并未从中获取相应的利润。
3.关于税金成本。
在“营改增”前, 建筑业税金 (含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 是在“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的基础上, 乘以相应的比率计算得出, 并作为项目投标报价的组成部分。因此, 建筑企业虽然缴纳了营业税等税金, 但基本上是为甲方企业代收代缴, 并没有真正承担税金成本。
三、建筑业“营改增”后税负变动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一) 研究方法及范围选取
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运用投入产出表来分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的影响。由于投入产出表与增值税在原理上的天然契合 (投入对应进项、产出对应销项) , 投入产出数据被广泛应用在“营改增”相关研究中。
2. 增值税税负测算选取范围。
假设条件: (1) 全国范围内对建筑业实现了“营改增”。 (2) 全国范围内对部分现代服务业实现了“营改增”。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物流辅助服务业、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业、鉴证咨询服务业和广播影视服务业。在投入产出表中对应的行业选取分别为信息传输,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研究与实验发展业, 综合技术服务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二) 建筑业“营改增”后税负变动的理论分析
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设收入为R, 销项税率为t, 进项税率为tri, 进项额为Ci, 则销项税额=Rt, 进项税额=∑Citri, 增值税负税率= (Rt-∑Citri) /R=t-∑Citri/R=t-∑CitriC/RC=t-∑Citri/C·C/R。
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 建筑业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为11%。因此建筑业“营改增”后税负的变化主要源于∑Citri/C和C/R。
∑Citri/C主要表现为建筑施工单位可抵扣进项税的范围, 由建筑业进项税抵扣成本占项目建筑安装成本的比重来决定。
C/R表示施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可用建筑业的中间投入比来确定。根据《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建筑业的相关数据, 测算出2007年、2012年建筑业中间投入比分别为76.86%、73.95%。可见建筑业的中间投入比一直较高, 这与建筑业的行业特点密切相关。
建筑业物资消耗量较大, 这对增值税抵扣较为有利。但我国建筑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将会影响到建筑业可抵扣进项税成本的范围, 对增值税抵扣造成不利影响。
(三) 建筑业“营改增”后税负变动的实证分析
1. 税基讨论。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 由于消费型增值税税基与投入产出表法中利用生产法确定税基天然契合, 因此本文采用生产法估算建筑业“营改增”的税基。根据生产法, 最初形成的税基公式为:建筑业增值税税基=总产出-中间投入-出口-资本形成总额+进口。
该税基还需要进一步修正。一是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限型的消费型增值税, 对动产类固定资产的抵扣是消费型增值税的内在要求, 而对不动产类固定资产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 因此新增机械设备投资应在税基中扣除。二是存货增加值。由于建筑施工单位是严格根据合同中规定的计价方法来进行结算, 且竣工验收以后建筑工程就移交给业主单位, 因此建筑业存货增加值为零。三是由于我国出口商品实行零税率, 因此建筑业增值税税基应扣除出口部分。最后, 本文增值税税基不考虑进口部分。基于以上条件, 建筑业增值税税基=总产出-中间投入-新增机械设备总额。
根据建筑业的特点, 在确定建筑业增值税税基时还需要对上述公式进行修正, 其主要原因是建筑成本中还存在大量不能被抵扣的产品和服务。因此, 在建筑业增值税税基中还应包括对非增值税应税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此时, 建筑业增值税税基=总产出-中间投入-新增机械设备总额+对非增值税应税产品或服务的购买。
2. 税负计算。
建筑业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建筑业销项税基=总产出, 建筑业销项税额=销项税基/ (1+3%) ×11%。建筑业进项税额=来自中间投入的可抵扣进项税额+新增机械设备的进项税额, 新增机械设备的进项税额=新增的机械设备含税价/ (1+17%) ×17%。
新增的机械设备值主要是通过《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建筑业新增机械设备净值来获得。
由于建筑业的中间投入中涉及部分不能抵扣的增值税, 如占成本比例较高的劳务成本不能抵扣, 部分供应商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因此, 必须考虑不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部分。建筑业进项税额= (来自中间投入的进项税额-来自中间投入的无法进行抵扣的进项税额) +新增机械设备的进项税额。
首先分析来自中间投入的进项税额。中间投入行业不同, 其增值税政策就不同,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类计算, 具体方法见表1。
注:根据《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中间投入数据计算得出建筑业进项税额合计为10 352.20亿元。
其次, 由于表1的中间投入的分类计算忽略了中间投入项目中不可抵扣项目的重要因素, 因此需要进行修正。由于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有相当大的差异, 因此该修正系数的确定具有很大的难度。本文用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占中间投入的进项税额的比例来确定, 该修正系数用K来表示。此时, 建筑业进项税额=中间投入的进项税额×修正系数 (K) +新增机械设备的进项税额。例如, 当修正系数K取90%时, 根据《201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建筑业进项税额=10 353.20×90%+156.10=9 473.98 (亿元) 。
3. 税负变动。
建筑业在未进行增值税改革前营业税税收负担=建筑业实际缴纳的营业税/建筑业总产值×100%。经测算, 2012年建筑业营业税税负率为3.24%。
建筑业“营改增”后增值税税负=增值税/建筑业产出, 其计算结果见表2。
根据插入法可知, 当中间投入进项税额中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比例等于72%时, 增值税税负为3.24%, 此时改革前后税负相等;比例高于72%时, 企业税负降低, 反之亦然。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应用投入产出表法对“营改增”后建筑业的税负变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结论如下:
1.建筑业设备的更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税负。
对建筑业而言, 应纳增值税的第一影响要素源于新增技术设备投资额。目前, 我国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 在人工成本逐年上涨、建筑业整体人工素质偏低、技术装备较为落后的情况下, 增值税改革给了建筑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契机。
2.建筑业“营改增”后影响税负的另一关键因素是可抵扣的进项税范围。
为扩大可抵扣进项税范围, 国家应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 杜绝“强买强卖”现象, 同时进一步扩大增值税试点行业范围, 增大中间投入比率, 降低增值税税负。建筑企业则应加强对施工项目供应商的管理, 最大限度获取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从而降低企业税负。
参考文献
[1] .尧云珍, 周伟, 洪林凤.我国建筑业改征增值税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测算分析.金融与经济, 2012;8
[2] .高敏雪, 李静萍, 许健.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营改增”给建筑业带来的机遇
“营改增”解决了建筑业重复征税的问题
有利于解决总分包业务的重复征税。营业税中,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而实际业务中,受抵扣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分包发票的取得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使得抵扣难以实现,造成重复纳税。“营改增”的推行进一步规范总分包业务,通过调整业务流程减少重复征税。
有利于解决设备安装业务的重复纳税问题。营业税中,除有特殊规定外,建筑企业为建筑工程提供的设备应计入营业额缴纳营业税,而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不作为营业税的课征对象。这就造成了统一安装项目的进项税额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处理结果。“营改增”的推行,课税对象从营业额变为增值额,无论设备物资由谁采购,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抵扣。
“营改增”为建筑业创造了更多的税务筹划空问
纳税人身份的选择筹划:基于税率考虑末级企业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基于供货成本考虑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供应商。
组织机构模式的选择筹划:统一集团内部是选择撤并子公司以项目分公司汇总纳税利于进项税充分抵扣;还是撤并分公司成立机械租赁、运输等专业化子公司利于提供可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
经营方式的选择筹划:以集团公司名义中标项目的管理,是集团组织统一管理还是委托自公司代为管理;是自建架子队施工还是专业分包施工;是劳务清包还是扩大专业分包。
物资设备采购的选择筹划:物资采购方式是集中还是分散;供货商选择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所要发票类型是专用发票还是普通发票;合同签订时统一签订还是分散签订;是租赁设备还是外购设备等等。
“营改增”能促进建筑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根据建筑业“营改增”政策,建筑业人工成本不能作为进项税进行抵扣,这就促使建筑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流水线,通过提高机械设备装备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减少作业人员,降低人工费支出。
“营改增“能促进建筑企业规范税务管理、降低税务风险
“营改增”后,建筑企業为降低税负,必然要合法、合规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以此作为企业管理要求体现在物资采购等决策过程中,将促使各类供应商的规范运作,从而给建筑业营造良好的税务管理环境,建筑企业的税务风险也将逐步降低。
“营改增”给建筑业带来的挑战
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对企业组织管理的影响。“营改增”后,集团公司与具有法人资格的成员企业都必须独立履行纳税义务,具有法人资格的成员企业应与集团公司签订分包合同,取得的收入应在成员企业机构所在地缴纳增值税,并将增值税专用发票提供给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从建设单位取得的全部收入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扣除支付给分包企业工程款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额,为集团公司需要交纳的增值税额,建设单位和集团公司都不能再代扣代缴税费。另外,各子公司之前互借资质承揽路外项目的情况也较为普遍,个别单位甚至存在出借资质,挂靠经营。这样的管理模式违背了增值税“三流”统一的原理,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建筑业“营改增”后按11%的税率征收增值税,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经测算,建筑企业营业收入比“营改增”前下降9.91%,对企业规模经营带来较大影响,对企业信用评级、融资授信也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另外,由于会计处理上购置的生产用固定资产中17%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需从原价中扣除,代表核心能力的重要指标固定资产净值在下降,资产结构将发生变化。
对企业资本运营的影响。目前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对资本运营并不明确,在营改增条件下,投资企业除要受上下游合作方的影响和制约外,受国家政策、地区差别以及业务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同样面临着进项税抵扣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一般采用BT/BOT模式建设,财务成本和征拆费用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较大,但目前没有明确的抵扣标准,同时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完成后的回购和移交等严格属于视同销售行为,目前一般的处理是按照资产转让进行税务处理,“营改增”后如何纳税尚不明确。
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对企业投标报价及预算定额的影响。“营改增”后《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与预算》部分内容需修订,企业施工预算需要重新修改,内部定额要重新编制才能满足投标工作的需要。企业投标中的隐蔽工程价格如何确定,暂定金中有多少能取得增值税进项税票,这些也会给企业投标工作带来较大的预测难度。“营改增”会引发国家招投标体系、预算报价等方面一系列变化,对建造产品造价产生全面又深刻的影响。
对总分包、转包、挂靠的影响。财税[2013]37号文规定: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统称承包人)发生应税行为,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统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
“营改增”后,无论在哪种纳税主体假设下,除总承包、专业分包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据实抵扣外,其他经营模式由于合同签订方和实际承包方分离,名称不一致都无法进行正常抵扣。
对合同的影响。“营改增”后,公司合同管理工作日剧繁琐,在合同签订事宜中需明确的事项更加明细,需考虑的因素更加复杂。如合同主体是否一致的问题;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选择问题;除总承包、专业分包外其他经营模式能否签订合同的问题;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与付款时间安排的问题。
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理论上,“营改增”后,外购成本允许进行抵扣,企业的税负应该有所下降。然而由于建筑业普遍存在的管理粗放,加之所面临的客观外部环境,使得外购成本无法充分抵扣,企业税负不降反升。外购成本抵扣不充分主要表现在:部分成本费用无法取得可抵扣发票,包括民工工资、征地拆迁补偿、青苗补偿、工程保险成本等;部分成本发票名称不统一,无法实现抵扣,包括发票直接开具甲方名称的甲供材、发票直接开具股份公司或集团公司名字的材料集采、企业内部法人主体之间的资产调拨产生的成本等;试点前已购置的设备以折旧或摊销方式列入成本,无法满足现行进项税抵扣的要求;部分成本的抵扣率低于11%的销项税率,造成抵扣不充分,如商砼、小型机具、融资利息成本及其他小规模纳税人采购的物资等,同时外包劳务的抵扣率若低于11%,即使能取得发票,其成本也无法充分抵扣;部分成本尽管能取得抵扣发票,但无法满足抵扣要求,如招待烟酒、领导职务消费发生的费用、现场管理用活动板房等;
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通过对多家大型建筑企业“营改增”测算,企业收入、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都相应发生变化,对企业利润总额产生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利润正影响和负影响相抵,由于负影响大于正影响,致使利润整体呈下降趋势。例如,“营改增”后由于价税分离,总价款将分解未营业收入和销项税。在收取价款不变的情况下,营业收入总额会下降9.91%[1-1/(1+11%)],对利润产生负影响。
对会计核算的影响。目前建筑企业一般以项目部为独立核算单位,营业税在项目所在地缴纳,而增值税实行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建筑企业总部和各项目部分别核算模式导致进项税分离,致使实务操作上存在难度,会计核算面临严峻的挑战。
对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营改增”后企业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税收筹划管理:一是企业所有能够抵扣的增值税发票原件必须全部汇总到企业机构所在地进行进行税额抵扣,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工程项目分部全国各地,税票收集并不容易。二是许多项目采购物资和小型设备及租赁机械等基本上都是以项目部或指挥部名义与供货方或租赁方签订合同,对此必须规范合同名称,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名称必须与企业全称一致。三是对建设单位确認的当期企业验工计价收入凭据与所在地税务机关预征的增值税要及时汇总到企业机构所在地进行纳税申报和抵扣。四是由于增值税纳税和管理比较复杂,营改增后,企业需设置专门的税务岗位,增设相关人员,统一管理企业税务筹划。
对税务管控风险的影响。增值税的管理内容涉及专用发票管理、进项税抵扣、纳税申报等诸多环节,接受税务机关监管的范围比营业税广,且多为日常性稽查,因此营改增将是建筑业面临更大的税务管控风险。
5月下旬,三原县供电分公司财务人员前往市公司参加营改增业务相关内容培训,参加这次培训的同事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态度端正、学习专注,认真记录培训笔记,现场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所谓“营改增”就是将营业税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项目,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营改增试点全面启动,营业税将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制度将更加规范。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此次“营改增”实现了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基本消除了重复征税,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了社会分工协作,将不动产也纳入了抵扣范围,比较完整地实现了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
1、国税小规模季报,那地税的教育费附加等也是季报吗? 根据文件规定,小规模增值税季报,其附加税也是季报。
2、营改增之前差额征税的企业,判定是否为一般纳税人时,营业额是按差额还是全额?月报3万,季报9万免税是差额还是全额?
无论是判定标准还是月销售额均按全额判断。
判定是小规模还是一般纳税人标准: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的营业额除以(1+5%)月或季度判断是否享受免税:按月或季度的不含税销售额,不扣除差额部分。
3、用亿企惠税报地税,地税数据能像以前一样查看吗?
地税数据是在地税的网页上查看的,亿企惠税的用户同样可以在地税的网页上查看之前的报税数据。
4、房地产企业或者建筑企业老项目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是否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票? 允许开具增值税专票
5、车辆停放属于什么行业,税率是多少?
车辆停放属于不动产租赁,无论是小规模还是一般纳税人都是5%。
6、提供旅游服务的试点纳税人选择差额纳税如何开具发票的问题?
旅游服务选择差额纳税的,其向旅游服务购买方收取并支付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住宿费、餐饮费、交通费、签证费、门票费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开具普通发票。
7、餐饮企业可否开具专票?
餐费不可以抵扣,但是并不是说餐饮企业不可以开具专票,餐饮的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具专票,但是取得专票方取得的专票不可以抵扣,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
8、季报小规模企业在5、6月份看到以下提示
季度申报的纳税人,在不是申报月份会有该提示。例如:7月份报2季度的报表,那4,5,6几个月份打开会有该提示。
9、亿企惠税做变更登记等操作时,一片空白
培训时介绍到了亿企惠税相当于登录了云厅,那在做申报前的变更登记,财务制度备案时,直接能进入到云厅的相应模块,方便纳税人再登云厅去找相应的模块,但是云厅对浏览器的限制亿企惠税也是一样的,所以出现此类问题,在电脑桌面上控制面板里更改浏览器设置就好,最好默认为IE8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10、小规模当月没有开票用不用抄报税?抄报税的时间是什么时间?
只要办理了开票系统,发行了金税盘的企业每月都需要进行抄税和清卡。咨询了航天信息,金税盘没有季度抄税功能,因为一般纳税人要月报,为产生抄税清卡问题,所以每个月申报期内,即每月15号之前进行抄税和清卡。
计提:借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 应付职工薪酬
发放 借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保险
贷 银行存款 现金
其他应收款-员工社保 缴纳社保 借 管理费用
--公司部分
其他应收款--个人部分
贷 银行存款 @雨的印记 1.计提工资
借:××费用(管理/销售等)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计提社保(企业部分)
借:××费用(管理/销售等)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3.次月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根据36号文件和17号公告,建筑服务业纳税人跨县(市、区)经营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一般纳税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销售额计算应纳税额。纳税人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2%的预征率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应预缴税款=(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支付的分包款)/(1+11%)×2%。
其次,一般纳税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和小规模纳税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的,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纳税人应按照上述计税方法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应预缴税款=(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支付的分包款)/(1+3%)×3%。
第三,纳税人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负数的,可结转下次预缴税款时继续扣除。第四,纳税人应按照工程项目分别计算应预缴税款,分别预缴。
第五,纳税人预缴的税款可以在当期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抵减不完的,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以预缴税款抵减应纳税额,应以完税凭证作为合法有效凭证。
例:A公司注册在甲县,但在乙县提供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A项目建筑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B项目和C项目建筑服务,A项目某期取得价款及价外费用1000万元,支付分包款400万元;B项目取得价款及价外费用500万元,支付分包款200万元;C项目取得价款及价外费用200万元,支付分包款300万元。则A公司对不同工程项目应分别计算应预缴税款:应就A项目在乙县预缴税款(1000-400)/(1+11%)×2%=7.21万元;应就B项目在乙县预缴税款(500-200)/(1+3%)×3%=8.38万元;C项目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100万元,应结转下期预缴税款时扣除,不能和A、B项目合并计算。
如果A公司当期在甲县申报应缴增值税为20万元,则应补缴税款=20-7.21-8.38=4.41万元;如果A公司当期在甲县申报应纳增值税为15万元,抵减预缴税款后的余额为-0.59万元,应当结转下期继续扣除。
为防止出现预缴税款大大超过计算的应纳税款,造成企业的额外负担,附件2规定,一般纳税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计划单列市)提供建筑服务,在机构所在地申报纳税时,计算的应纳税额小于已预缴税额,且差额较大的,由国家税务总局通知建筑服务发生地或者不动产所在地省级税务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暂停预缴增值税。
1 意义
“营改增”作为一种税收制度改革,可以从制度上解决重复征税问题,使税制更为科学合理并符合国际惯例。我国国家领导人曾表示,“营改增”税制改革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细化社会分工,优化税收制度,减轻企业负担,可以在消除重复征税并促进工业转型的基础上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服务行业,最终落实可持续发展。
2 影响
2.1 影响企业税务负担率
实施“营改增”以后,建筑企业需要根据一般计税方法缴纳增值税,企业应纳税额就是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值,也就是说,国家推行“营改增”,建筑企业税务负担率变动主要受进项税额与税率二者影响。作为一种经营初期需要较大投资的行业,建筑企业需要在初期购置数量较大的机械设备,但“营改增”后,新企业购置机械设备可以抵扣税额,显著降低税务负担率。对于成立多年的“老牌”建筑企业来说,“营改增”会增加企业税务负担率,这是由于企业成立在“营改增”之前,购置设备的进项税额已然计入成本,无法进行抵扣,其购置的沙、石、瓦、砖、灰等建筑材料大多数由建筑施工当地小规模纳税人或者农民经营,无法为企业提供专用发票。因此,在老项目、清包工、甲供材方式下,可选择简易方法计税。
2.2 影响企业经营成果
实施“营改增”以后,建筑企业需要在其经营收入上扣除增值税发票标注的销项税额,因此收入较“营改增”前相比呈下降趋势。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营业成本与“营改增”前相比同样有所下降,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可以抵扣购置原材料进项税额,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抵扣机械设备购置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减少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致使折旧费用降低。企业营业税金及附加与“营改增”前相比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营业税作为价内税存在,计入该会计项目,而增值税属于价外税,无法计入该项目。以上几种因素综合作用,可以影响企业经营成果。
2.3 影响企业现金流量
实施“营改增”以后,建筑企业无法对在非增值税或者小规模纳税人手中购置的原材料抵扣进项税额,需要多缴增值税,这对企业现金流产生影响;建筑行业以其特别的销售方式对企业现金流产生影响。必须明确的是,大多数建筑企业选择预售商品,企业交易涉及金额数量大,确认收入时间与实际收到时间二者间存在出入,企业未交税金在申报纳税以后,无法以充足现金支持企业运营,这将导致现金流增加,进而增加企业运行资金压力。
2.4 影响企业发票管理
“营改增”税制改革之前,一旦建筑企业需要征收营业税,其在建筑工程完工、与对方将工程价款进行结算时,使用的“统一发票”由地方税务机关设计、监制以及统一印刷,具有“自开”与“代开”两种开票方式,必须注意的是,无须区分纳税身份,接受劳务的个人与单位均为开票对象。
“营改增”税制改革以后,一旦建筑企业需要征收增值税,其在与对方将工程款进行结算时,可以开具“普通发票”或者“专用发票”,鉴于一般纳税人可以使用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其他纳税人无法使用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为了确保发票开具有效性,建筑企业在开票时必须根据纳税人身份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开具“普通发票”或“专用发票”。增值税发票与营业税发票相比,购买难度大、开具手续严格,一般纳税人在开具发票时必须安装防伪税控系统,进项发票必须去税务机关认证,有规定表明,自开票日期起,180日内进行认证可以抵扣进项税。建筑行业中,其下游分散,开具发票面额小、份数多、认证量大,为企业管理发票增加难度。
2.5 影响企业设备更新
作为一种资本密集行业,建筑业中企业资产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营改增”实施前,企业购置机械设备产生的增值税无法抵扣,这使得建筑企业不具备更新设备与改造技术的动力。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企业投资更新设备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显著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3 应对策略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建筑业造成了十分大的冲击,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重视“营改增”相关工作,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将其作为近几年工作的重点与中心,可以在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税收筹划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提升企业税务管理与经营管理水平,适当放宽标准、降低征收税率、分期抵扣进项税、及时清缴税款并实施差别化管理,最后加强自身职业培训,以此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3.1 适当放宽一般纳税人标准
“营改增”以后,建筑行业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小规模纳税人),除此以外,还可以选择一般计税方法(一般纳税人)缴纳增值税,在试点政策规定的认定标准基础上适当放宽一般纳税人标准,使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所需纳税人类型。
3.2 适当降低增值税征收税率
增值税税率与税负平衡点成反比,前者提高,后者降低,一旦后者过低,增值率高于平衡点时,企业增值税税务负担率就超过营业税税务负担率,对企业发展起到负面影响。为促进企业发展,解决“营改增”税制改革后为企业增加税务负担率的问题,建筑行业可以适当调低增值税征收税率。
3.3 分期抵扣进项税额
在建筑企业中,固定资产(例如机械设备等)在总资产中占据着较大比例,其使用时间长、资产价值高,通常于企业初创期购置,一旦一次性将进项税额全部抵扣,就会导致经营期间税负不均匀,因此,企业可以采取分期抵扣进项税额的方法,将机械设备等进项税额进行分期抵扣。
3.4 差别化管理不同地区税率设计、清理未缴税款
在我国,东部沿海、西部以及中部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存在较大差距,一旦按照统一标准征收税额,就会对部分地区建筑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当地发展经济,因此必须采取差别化管理,设计征收税率时需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税率。
建筑企业应该及时缴纳税款,避免“营改增”以后需要根据更高税率上缴税金。企业通常在收款时开票,对于未开发票或者金额不足的工程项目,必须及时予以统计清理,确保发票足额开具,防止“营改增”以后无法开具发票。
3.5 加强培训建筑企业财务人员职业技能,完善财务制度
“营改增”税制改革以后,会计以及税务处理相关工作趋于复杂化,涉及免抵退、即征即退、先征后返以及免税等许多税收政策。只有财务人员熟悉“营改增”相关处理政策与方法,才能提高工作准确性,计算出可靠的应纳税额。建筑企业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加强培训财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关注最新改革动态,学习并掌握国家税收政策,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利用“营改增”带来的机遇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尽可能降低不利影响,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发展的依据与基础是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营改增”以后,建筑企业需要根据相关要求,不断调整完善企业制度,确保各单位开展相关工作时能够根据标准规定落实工作,企业需要对“营改增”后的税款申报、发票传递与税额核算工作流程重新制定,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思路明晰,心中有数,责任清楚。
4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业不但包含第二产业,而且还涉及第三产业,经营项目范围较广,其税务负担率是建筑行业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国家实施“营改增”工作,建筑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与项目特色,面对“营改增”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做好准备,减少不利因素,使企业在变革中健康、茁壮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不断发展,营业税更改为增值税之后,对建筑行业中企业的税收负担率与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产生不小影响,文章首先简要介绍“营改增”的意义,随后分析其对建筑行业的影响,最后提出几点应对策略,以期为建筑行业更好地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业,纳税
参考文献
[1]李艳君.浅探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J].财经界,2014(2).
[2]余静.“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J].会计师,2014(8).
[3]纪金莲,张玉娟.“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4(7).
[4]郝江涛.浅议“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时代金融,2015(32).
【关键词】建筑业;“营改增”;会计处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与完善,建筑行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国家经济增长贡献巨大力量,同时也为全社会创造出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建筑行业有其显著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具备生产型企业和安全型企业双重属性。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征收的是营业税,课税基础为建筑企业的收入全额。“营改增”之后,国家只对建筑行业的增值部分征税。国务院已经下发文件,要求2016年5月1日起在建筑行业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国家相关部门对本次“营改增”的指导思想较为明确,立足于降低企业实际税负和推动行业发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具体原因,成效可能在短时间内同预期有所差别,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充分做好准备,应对由于税法变动而带来的会计核算变化,以顺利适应“营改增”的相关要求。
二、建筑业“营改增”后对会计处理的影响
1.会计核算复杂程度增加,涉稅账务处理要求严格
建筑行业全面实施“营改增”之后,会计核算复杂程度将会明显增加。过去建筑行业的营业税处理较为简单,课税基础为建筑企业的营业额,税务处理只跟收入相关;“营改增”之后,企业的涉税会计处理需要考虑多维度多层面的因素。简单来说,如果建筑企业为一般纳税人,那么在实际会计核算中要同时考虑销售业务所产生的销项税额,同时还需要考虑购进业务所产生的进项税额。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其成本构成因素较为庞杂,会计人员需要仔细区分。具体来说,第一大类的成本为建筑所用各类固定资产、原材料等,原材料当中又有自制和外购的区别;第二大类为劳动力服务;第三大类为人工成本;第四大类为水电煤气等间接费用。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成本是否能够顺利获得进项税抵扣凭证。第一类固定资产、原材料和第四类水电煤气等间接费用的供应商经过多年增值税环境的实践,大多数已经能够合法开具符合要求的增值税抵扣凭证。对于第二、三类成本,财务人员则需要深入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吃透试点法规,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财会人员需要知晓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具体要求,对抵扣程序需细致掌握,及时收集、审核进项税发票,并做好相关管理。除此之外,进项税会计处理的复杂性还体现在核算劳务、货物的不同处理方式上。不是所有购买的劳务服务和货物都可以顺利抵扣,财务人员需要在了解企业业务的基础上,剥离业务实质,整体核算难度要高于营业税核算时期。
2.差额征税办法需会计人员尽快适应
这里所指的增值税差额征税,主要针对本次“营改增”试点地区及范围之内的纳税人,非试点行业暂时不涉及。差额征税,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将自身获得的全部收入扣除必须支付给一定范围内的纳税人价款之后的不含税金额缴纳增值税。增值税缴纳需要区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情况。一方面,针对一般纳税人由于扣除销售额而导致销项税额减少,建筑企业财会人员需要登记,具体会计处理办法为在“应交增值税”科目下,设置“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其中需要将建筑企业支付给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的价款进行扣除,然后再予以登记。对于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的核算则仍旧按照对应的业务类别处理;另一方面,针对小规模纳纳税人身份的建筑企业来说,如果支付给非“营改增”行业的价款,仍然需要从销售额中扣除,会直接导致销售额降低,会计处理中应当计入“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的借方。
3.建筑企业中的混业经营需要严格执行分别核算
目前,由于建筑行业业务性质的关系,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会同时涉及增值税、营业税领域的货物、劳务销售,简单来说就是会出现混合销售情况。目前,税法上对这一情况的会计处理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即建筑企业如果销售非自产货物但是又同时提供建筑劳务的混合销售行为,会计核算难度较小,只需要按照以收入总额作为课税基础计算缴纳营业税即可,不用单独设置账簿;如果建筑企业销售自产货物且同时提供建筑劳务服务的混合销售行为,则需要建筑企业分别核算二者的销售额,如果不能做到科学分别核算,则由税务机关来进行认定。由于在会计实务中,要想完全分别核算的难度很大,因为建筑行业涉及到的材料种类庞杂,因此多采用税务机关核定的方式征税。在适用3%征收率的情况下,建筑企业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对其税负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建筑行业在全面实施“营改增”之后,混合销售行为将被混业经营取代。试点办法中针对混业经营所涉及的不同税率,是要求分别核算税基的,如果未能做到分别核算,就需要按照高税率执行。建筑行业销售货物税率为17%,提供劳务服务税率为11%,如果建筑企业未能分别核算而导致从高适用税率,将导致实际税负大幅度增加。
三、建筑行业面对“营改增”的措施
1.提高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营改增”实施之后,建筑企业项目成本信息登记应该做到全面、完整、真实,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承包、工程分包、材料供应等信息。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家建筑企业承包了一项总金额为200万元的工程,其中采购钢材的成本为100 万元(含税),砖、瓦、灰、沙、石等成本 60 万元(含税),人工成本为 50 万元。该案例中建筑公司毛利为-10 万元,“营改增”后,由于企业未实现价值增值,因此不必缴纳增值税。但是,该建筑企业在购买成本项目时是否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对其税负也会存在影响。如果该建筑公司的成本项目都能做到精细化管理,并开具或者收到了合法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销项税为:200 万元/(1+11%) X11%=19.8 万元,进项税额:钢材 100 万元/(1+17%)X17%=14.5万元,砖、瓦、灰、沙、石等 60 万元/(1+13%)X13%=6.9 万元。则进项税额为 14.5 万元+6.9 万元=21.4 万元大于销项税额 19.8 可以留抵;如果该建筑企业没有取得砖、瓦、灰、沙、石等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它需要交纳的增值税为 19.8 万元-14.5 万元=5.3万元。
2.大力培养财务、税务专业人才
随着“营改增”在建筑行业的全面实施,建筑企业应当有计划地培养一支专业素养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财会队伍。首先,企业应当在研究“营改增”改革内涵的基础上,对员工进行及时培训,提高员工对政策的认识深度,逐步培养出适应“营改增”的工作模式。其次,财会人员还需要仔细研究“营改增”当中的税收优惠政策,跟企业实际情况对照,科学计算分析,力争不出现企业实际税负不降反升的问题。最后,财会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延迟纳税的手段,在税法许可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开票期和认证期,在总税负不变的情况下,推迟纳税的时间,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合理退税的措施,对于确属多交的税金,只要不违法国家的税收政策,如果能够实现税务部门的即征即退,那么也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当然,这需要企业做好与税务关系的协调,同时需要完善一系列的相关手续。
3.提高发票管理水平
首先,建筑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发票管理水平。作为涉税业务的重要交易凭证,发票管理是做好“营改增”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不同身份纳税人所开具的发票类型是不同的,财会人员需要同时采用定量和定性双重分析方法。首先明确交易对方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从而清楚知晓究竟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普通发票,从而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具合法合规票据,不给供应商留下偷税漏税的机会和空间。发票的开具需要满足相关要素需要,具体包括发票开具时间、类型、金额等等,开具发票的抬头必须和建筑企业的名称完全吻合。鉴于此,建筑企业财会人员需要尽快学习“营改增”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尤其是在发票认证、税控系统等应用上需仔细专研,时刻保持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积极防范风险。处理发票管理之外,财会部门人员还需要同业务管理、采购等部门积极沟通配合,共同完成“营改增”带来的调整,妥善进行会计处理。
四、结语
根据现有的“营改增”政策,建筑企业管理层及财会人员应当尽快掌握相关法规和细则,严格按照“营改增”之后的会计核算要求进行账务、发票管理,了解清楚在现行税制基础下,企业的实际税负情况,从而对随之而来的税负变化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会计核算与实际税改的需求越接近,财务数据的估算也就与实际情况越贴合,财会部门未来提出了各项针对会计核算的改革建议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建筑企业在顺应国家改革的大方向下,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建筑企业“营改增”工作尚还有许多需要规范和完善的领域,财会人员应当积极关注国家有关政策的出台。
参考文献:
[1]朱軍良.建筑业“营改增”对发票管理的影响[J].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02:38-39.
[2]王黎莹.“营改增”对建筑类企业的影响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14,18:264-264.
【建筑业营改增培训】推荐阅读:
建筑业营改增12-17
营改增后建筑业分析07-01
建筑业营改增政策辅导11-26
建筑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原因分析及策略07-05
建筑安全培训试题06-12
建筑工程学院培训总结11-29
建筑工程培训软文12-20
建筑施工法律法规培训11-14
建筑工程试验员培训11-20
建筑学基础知识培训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