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调查报告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核定征收调查报告

核定征收调查报告 篇1

西安市雁塔区国家税务局:

陕西络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税务登记证号:6101***,公司注册地址:西安市含光路南段56号吉祥大厦一楼 法人代表:,财务人员:,联系电话: 242229,经营范围:网络工程的设计、施工,移动通信业务代理等等。在国税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经实际调查该公司虽设置账簿,但成本资料、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根据《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第三条第(四)款及第四条第(一)款规定该公司所得税征收方式为核定征收方式,应税所得率为 10 %。

调查人:

时2010.03.12 所在单位:小寨所

核定征收调查报告 篇2

一、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制度缺陷

1. 应税所得率幅度差别大, 存在选择性纳税。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国税发[2008]30号) 文件规定, 每个行业最低应税所得率都是一个区间, 上限与下限差距很大, 如建筑业是8%-20%, 最高率是最低率的2.5倍。以沈阳市为例, 建筑业中装饰业应税所得率是15%, 其他建筑业均为8%, 相差将近一倍, 很多建筑企业的经营范围中都是既包括建筑, 也包括装饰, 如果企业按照装饰业务进行申报, 需按15%的应税所得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如企业按照建筑业务进行申报, 则只需按照8%的应税所得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往往会采取混淆收入金额、假报收入项目等方式故意减少纳税。

2. 核定征收的所属时期不明确, 存在选择性征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国税发[2008]30号) 规定了六种情况下, 需要进行核定征收, 但是, 以纳税人什么时期出现的六种情形作为鉴定的根据, 办法没有明确, 也就是说办法没有规定鉴定根据的所属时期。由于企业多业经营, 不同年度不同行业占总收入的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某企业, 2012年建筑业务占总收入80%, 2013年销售业务占总收入60%, 2014年重新鉴定时, 需要税务机关预测建筑和销售所占比例, 具体按照哪个行业确定应税所得率将直接影响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数额。

3. 税率适用有失公平, 不同征收方式间税额相差巨大。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有关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27号) 第二条规定:“依法按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 取得的转让股权 (股票) 收入等转让财产收入, 应全额计入应税收入额, 按照主营项目 (业务) 确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计算征税”。此种处理方式有失公平, 例如某企业发生政策性搬迁业务, 取得补偿收入3000万元, 对应的搬迁支出600万元, 如果该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 并且主营业务盈利, 则此项搬迁业务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3000-600) *25%=600万元;如果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 核定应税所得率8%, 则此项搬迁业务应缴纳企业所得税3000*8%*25%=60万元。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相差10倍, 因此对核定征收的企业来说, 发生财产转让等非主营业务, 按照不同方式处理, 纳税金额相差巨大。

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主要风险

1. 造成上下游企业税款大量流失。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中间环节, 对上下游企业影响巨大, 从对上游企业影响来看, 由于本企业实行按收入核定征收, 那么就会放松对成本费用的核算, 很可能出现采购原料时不索要发票的情形, 造成上游企业隐匿收入, 流转税和所得税大量流失。从对下游企业影响来看, 影响同样存在。例如, 房开企业与建筑企业虚构价值100万元的建筑合同, 由建筑企业开具100万元发票给房开企业。假设建筑企业应税所得率8%, 则房开企业需要支付给建筑企业税款包括营业税 (不考虑附加) 100*3%=3万元, 企业所得税100*8%*25%=2万元, 总计5万元。而房开企业能够因此少纳土地增值税100*30%=30万元 (假设税率30%) , 少缴企业所得税 (100-30) *25%=17.5万元, 合计少缴30+17.5=47.5万元, 造成国家税款流失47.5-5=42.5万元。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 房开企业可以通过付出区区5万元, 获得4至8倍的利益。

2. 严重侵蚀个人所得税税基。

由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 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核算趋于简化, 有的企业以职务消费的形式, 开具发票入账, 减少工资薪金支出, 既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 又减少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有的企业自然人股东以低价或平价转让股权, 由于会计核算的不准确, 税务部门以此为基础核定的股权交易价格不准确, 造成财产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的流失。

3. 为企业偷税提供了“避风港”。

按照应税所得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其与查账企业的税负肯定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一差异刺激了企业从高税负端向低税负端转移。如果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的利润率较高, 实际应税所得率高于税务机关规定的核定征收的应税所得率, 那么企业肯定会寻求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因此, 想要偷税的高利润率企业往往在会计核算中, 故意将成本费用的核算搞乱, 选择核定征收方式, 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并且规避了偷税的风险。

三、降低核定征收风险的对策

1. 加强引导, 规范企业核算。

税务机关要督促和帮助企业建账建制, 加强财务管理, 以尽快实现向自行申报、查账征收的方式过渡。对实行核定征收的的企业, 只要认定该企业有建账能力的, 都应督促其建立正规完善的建账建册能力, 实行查账征收。

2. 转变观念, 优化征管模式。

税务机关应当认识到, 实行核定征收方式虽具有一定优点, 但同时存在着诸多风险和弊端, 积极转变观念, 明确核定征收与查账征收的关系, 进一步规范核定征收程序, 变事前核定为事后核定, 并提高核定标准。

3. 严格审查, 加强后续管理。

税务机关应将发生过核定征收的企业及与其经济业务往来频发的上下游企业, 列入年度重点审查对象, 对验证、年检等报送资料进行严格审核, 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实地复核, 对发票的供应实行收 (验) 旧供新、严格限量供应等办法, 对增值税实行专用发票和税款先比对、后抵扣, 纳税人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 (免) 税时, 应从严审核、审批, 同时, 不定期进行评估和稽查, 发现滥用核定政策降低税负、虚开发票等行为, 按照《征管法》有关规定从严处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国税发[2008]30号)

核定征收调查报告 篇3

2009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按照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冲击,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实施有针对性的清费减负政策,进一步拓宽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范围,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可持续增长。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在继续实施有针对性清费减负政策的情况下取得较快增长,为全省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一、2009年全省和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一)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09年,全省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2872.82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205.08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46.38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2166.44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501.30亿元。2009年全省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增收(以下简称“增收”)496.42亿元,比上年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0.9%。

主要项目征收情况:

1政府性基金收入2210.87亿元,增长29.2%。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幅较大,2009年,全省共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含按规定计提的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和农业土地开发资金)1992.76亿元,增长39.6%,比上年增收550.52亿元。主要原因是从2009年5月份起,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房价止跌回升,促使土地市场转暖,政府土地供应增加,土地市场出现供需两旺、量价齐升的局面。

2专项收入88.19亿元,比上年减收(以下简称“减收”)12亿元,比上年下降(以下简称“下降”)12.0%。主要是2009年取消内河航道养护费、水路运输管理费和公路运输管理费,三项收费分别减收2.98亿元、2.53亿元和5.08亿元。

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338.46亿元,减收10.06亿元,下降2.9%。减收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自2008年9月1日起,取消工商部门征收的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工商两费”共计减收9.11亿元;二是根据财政部规定,自2009年起建设部门征收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由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调整为政府性基金收入。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规模影响较大。其他部门收费如水利、林业、人防办等部门,由于贯彻落实清费减负政策,取消、暂停了部分收费项目,降低一些项目收费标准,收费收入有所减少。

4罚没收入80.80亿元,增长7.5%。其中,公安罚没收入41.05亿元,占全部罚没收入的51.5%。增幅较大的主要有法院、检验、检察院和公安罚没收入,2009年这些部门的罚没收入分别增长了59.7%、38.5%、30.2%和20.5%。罚没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全省各有关部门按照“法治浙江”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执行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使罚没收入增长较快。如公安交警部门通过增加电子警察、移动警务通等高科技设备,采取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等方式,实行异地罚缴等措施,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和执行力度,规范和加强了罚没收入收缴管理。

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7.65亿元。下降1.0%。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出租车经营权有偿出让和转让收入分别下降41.9%和44.4%,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20.5%,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小汽车牌照拍卖收入、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

6其他收入106.84亿元,增长15.2%。主要是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清退补缴收入比去年净增长,彩票发行费比上年增收较多。

(二)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09年,省本级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195.24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46.73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3.85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67.19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81.32亿元。2009年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减少85.55亿元,下降30.5%。分项统计如下:政府性基金收入67.19亿元,下降55.4%;专项收入10.89亿元,下降37,9%;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87.47亿元,增长5.3%;罚没收入4.99亿元,增长48.9%;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7.60亿元,增长81.0%;其他收入17.11亿元,下降21.9%。

(三)主要征管工作

1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法制化建设。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对于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从制度上和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我们注重发挥业务优势,主动汇报协调,推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化建设。积极做好《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调研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向省人大有关部门、省法制办等汇报当前我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情况,主动争取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省委将制定该条例列入2009年和2010年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在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人大的关心支持下,由我厅上报的该条例被省人大常委会列入2010年地方性法规一类立法计划。

2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各级财政部门和执收部门认真执行非税收入征收相关规定,努力消化燃油税费改革和清费减负等政策性减收因素,通过积极推进征管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征管情况、规范减免、加强直接执收执罚等措施,强化收入征管,规范征收行为,确保非税收入稳定增长。逐步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执收单位、代理银行以及财政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在规范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同时提高非税收入收缴效率,不断提高非税收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2009年,对省本级所有非税收入执收单位的基础资料、执收项目、使用票据等进行了清理核定,分7期组织省级所有非税收入执收单位进行系统培训,并于2010年1月1日起在省本级全面启用新版非税征管信息系统。稳步推进市(县)财政应用新版非税征管信息系统,至2009年底,全省共有17个市(县)部署应用。

3积极开展清费减负工作。按照国家和省里文件规定,积极做好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调整规范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认真执行省政府出台的取消、暂停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降低部分收费标准的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据测算,省政府先后出台的三批收费减免政策,每年可减轻我省企业和群众负担20亿元左右。会同省物价部门对所有部门保留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重新梳理,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并以目录形式下发各地各部门,进一步规范部门收费行为。按照财政部等三部委有关规

定,对我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进行了调整完善,进一步规范我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贯彻落实财政部等五部委规定,对我省自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公路养路费等五项收费(基金)工作进行部署,并做好五项收费(基金)的清缴和清退工作。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针对机动车辆号牌工本费等涉及交通和车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减轻企业和个人交通负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强化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预收及退还结算工作的管理,切实提高资金清退力度。

4加强和完善土地出让收支管理。2009年,我们继续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里一系列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文件规定,切实抓好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工作,积极配合省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的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巩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成果,努力为地方政府提供可用财力。为推进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化进程,由省财政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和省人民银行共同参与,完成业务需求分析、系统开发采购。

5切实加强海域使用金管理。全省各地认真贯彻省政府颁发的《浙江省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积极采取措施,从管理制度、征管手段等入手,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明确海域使用金实行就地全额缴库,切实强化海域使用金管理。为克服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科学利用滩涂围垦资源,促进温台产业带发展,2009年,我厅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缓缴、减免等扶持政策,研究出台浙江省海域使用金减免管理办法,积极做好温台沿海产业带用海项目应缴地方部分海域使用金的缓缴审批工作。

6积极筹措彩票公益金。2009年,我们以国务院出台《彩票管理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彩票监管,积极筹措彩票公益金。一是在国务院《彩票管理条例》出台后,及时召集省级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我省的贯彻意见,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彩票管理条例的通知》,确保彩票管理条例在我省的顺利贯彻落实。二是积极支持彩票机构扩大彩票销量的各类促销活动,及时审核批复同意福彩中心动用“3D”调节基金进行组选加奖等活动方案,积极筹措彩票资金,2009年,我省共发行彩票94.61亿元,同比增长16.9%,居全国第四位。

二、2010年上半年全和省本级级征收简要情况

(一)全省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10年上半年,全省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2546.09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政府非税收入111.15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24.10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2256.42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178.52亿元。2010年上半年全省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增收(以下简称“增收”)1739.74亿元,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15.8%。

主要项目征收情况:

1政府性基金收入2272.82亿元,增长325.7%。上半年政府非税收入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土地出让收入。全省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完成2067.13亿元,增收1650.58亿元,增长396.3%。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行情较好,土地出让价升量增,土地出让金大幅增加;二是各级财政落实国家五部委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精神,加强土地出让金缴库及收支管理,加快土地出让金入库速度;三是上年第四季度土地出让较多,收入基本上在今年年初缴库;四是上年同期房地产行情低迷,同比基数较低。

2专项收入50.79亿元,增长20.1%。主要是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水资源费收入增长较多,分别增长50.4%、34.5%、15.7%。排污费收入比去年下降11.7%。

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19.58亿元,比去年下降3.7%。其中教育收费减收3.87亿元,下降10.2%。国土资源收费减收2.85亿元,下降18.2%,交通运输收费减收1.73亿元,主要是车辆通行费由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所致。公安、人口和计划生育、质量监督检验、人防和建设等部门的收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所增长。

4罚没收入37.16亿元,下降18.3%。主要是因公安交警部门去年对历年的交通违法进行了集中整治,公安罚没收入下降较多,去年同期交通违法罚没收入较多,上半年公安罚没收入下降42.8%。

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7.56亿元,增长27.6%。主要是我省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拓宽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范围,优化收入结构,使来自国有资源(资产)的各项收入正在成为我省政府非税收入增长的新亮点。

6其他收入38.18亿元,下降2%。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清退补缴收入较去年有所下降。

(二)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征收情况

2010年上半年,省本级共征收各项政府非税收入73.35亿元,其中: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中政府非税收入25.72亿元(不含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0.07亿元)、基金预算中政府性基金收入38.35亿元、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9.28亿元。2010年上半年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比上年减收10.06亿元,下降12.1%。分项目统计如下:政府性基金收入38.35亿元,增长3.6%;专项收入5.95亿元,增长20.6%,主要是教育附加费征收4.42亿元,增收30.8%;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20.79亿元。下降18.8%,主要是教育收费、法院诉讼费和国土部门执收的耕地开垦费减收较多,涉农、涉企收费有所下降所致;罚没收入1.55亿元,下降35.8%;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45亿元,增长34.7%;其他政府非税收入2.25亿元,下降77.7%。

(三)主要征管工作

1主动做好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有关工作。在广泛征求省级部门和市(县)财政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向省政府上报了《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送审稿)》及起草说明,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到杭州、宁波等地开展《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并积极参与省级部门和专家学者参加的《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立法论证工作和协调解释工作。在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征求意见过程中,积极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2深入调研,重点加强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制度建设。一是根据财政部要求,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对今年底到期的水利建设基金、民航机场建设费、旅游发展基金等三项政府性基金开展调查摸底工作,配合完成财政部、水利部来我省的实地调研工作,向财政部书面报送了上述三项政府性基金征收使用情况,结合全省实际积极研究提出保留和规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针对性建议,得到财政部肯定;二是经省政府同意,会同省商务厅对2002年制定出台的《浙江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意见》进行修订,重新制定出台《浙江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适应和推动新形势下散装水泥管理工作的需要。

3积极贯彻落实清费减负政策。根据省企业减负办、省

政府纠风办的部署和要求,研究提出2010年财政部门企业减负工作思路。同时,根据中央的统一要求,对我省开展涉及企业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清理工作进行部署。为确保我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出台了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

4加快推进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去年12月份德清信息系统应用观摩会议征求市(县)财政意见基础上,我厅与省国土资源厅、省人行进行了多次沟通协调,确定了2010年系统实施方案。3月份浙江省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系统在湖州地区投入试运行,针对试点过程中暴露的业务与技术问题修改完善和优化系统功能。6月底系统成功通过验收,财政、国土、人行三部门横向联通,省、市、县纵向联动的全省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系统已正式形成。年底前该系统将在全省推广使用。

5以深化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应用为抓手,切实提高非税收入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从今年1月1日起省本级政府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全面启用新版政府非税收入信息系统,财政、执收单位和代收银行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项目、标准、征缴和票据都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执收项目、执收标准和资金收缴管理进一步规范,提高了非税收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从技术手段上确保非税收入资金安全,避免乱收费、超标准收费等情况的发生,强化以票管收、信息控费的管理功能,“收支两条线”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

6加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海域使用金收入征收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出让收支预算管理制度,督促各地贯彻落实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相关政策,及时提出针对性意见、办法,转发了财政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切实加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管理。进一步规范我省海域使用金减免管理行为,并对符合减免中央部分海域使用金的项目及时向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提出减免申请;认真落实省政府扶持政策,审批48个温台产业带滩涂围垦项目缓缴申请,批准缓缴地方部分海域使用金6.84亿元。

7积极支持彩票发行销售,强化彩票市场监管。积极拓展彩票市场,支持彩票发行销售机构丰富彩票玩法,提高彩票销量。深入开展调研和检查,促进我省彩票市场规范运行。会同省民政厅等单位对全省福利彩票资金进行专项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具体要求,赴有关省就彩票市场监管及彩票机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方式进行了调研,不断完善我省彩票管理。

核定征收鉴定表 篇4

核定征收申报表填报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

一、本表为按照核定征收管理办法(包括核定应税所得率和核定税额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在月(季)度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使用,包括依法被税务机关指定的扣缴义务人。其中: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按收入总额核定、按成本费用核定、按经费支出换算分别填写。

二、本表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报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季(月)度最后一日。

企业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报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度第一日至所属月(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 “收入总额”: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此行。填写本累计取得的各项收入金额。

2、第2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鉴定材料《核定征收鉴定表》。

3、第3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第1行“收入总额”×第2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4、第4行 “成本费用总额”:按照成本费用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此行。填写本累计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金额。

5、第5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6、第6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第4行 “成本费用总额”÷(1-第5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第5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7、第7行“经费支出总额”:按照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方式缴纳所得税的纳税人填报此行。填报累计发生的各项经费支出金额。

8、第8行“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9、第9行“换算的收入额”: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换算的收入额=第7行“经费支出总额”÷(1-第8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10、第10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第8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第9行“换算的收入额”。

11、第11行 “税率”:填写《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

12、第12行“应纳所得税额”

(1)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计算结果:

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应纳所得税额=第3行“应纳税所得额” ×第11行“税率”

按照成本费用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应纳所得税额=第6行“应纳税所得额” ×第11行“税率”

按照经费支出换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应纳所得税额=第10行“应纳税所得额” ×第11行“税率”

(2)实行核定税额征收的纳税人,填报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

13、第13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第13行≤第12行。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

14、第14行“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当年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 篇5

国税发[2008]30号

发文部门: 国家税务总局

发文内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加强和规范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税务总局制定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确定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不得违规扩大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范围。严禁按照行业或者企业规模大小,“一刀切”地搞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

二、按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业特点,综合考虑企业的地理位置、经营规模、收入水平、利润水平等因素,分类逐户核定应纳所得税额或者应税所得率,保证同一区域内规模相当的同类或者类似企业的所得税税负基本相当。

三、做好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服务工作。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工作部署与安排要考虑方便纳税人,符合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办结鉴定和认定工作。

四、推进纳税人建账建制工作。税务机关应积极督促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建账建制,改善经营管理,引导纳税人向查账征收方式过渡。对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纳税人,要及时调整征收方式,实行查账征收。

五、加强对核定征收方式纳税人的检查工作。对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方式的纳税人,要加大检查力度,将汇算清缴的审核检查和日常征管检查结合起来,合理确定稽查面,防止纳税人有意通过核定征收方式降低税负。

六、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密切配合。要联合开展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工作,共同确定分行业的应税所得率,共同协商确定分户的应纳所得税额,做到分属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管辖,生产经营地点、经营规模、经营范围基本相同的纳税人,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和应税所得率基本一致。

附件: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

二○○八年三月六日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规范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工作,保障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居民企业纳税人。

第三条纳税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薄的;

(三)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四)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五)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六)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特殊行业、特殊类型的纳税人和一定规模以上的纳税人不适用本办法。上述特定纳税人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明确。

第四条税务机关应根据纳税人具体情况,对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核定应税所得率或者核定应纳所得税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定其应税所得率:

(一)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的;

(二)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的;

(三)通过合理方法,能计算和推定纳税人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总额的。

纳税人不属于以上情形的,核定其应纳所得税额。

第五条税务机关采用下列方法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一)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

(二)按照应税收入额或成本费用支出额定率核定;

(三)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测算核定;

(四)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采用前款所列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的,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采用两种以上方法测算的应纳税额不一致时,可按测算的应纳税额从高核定。

第六条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

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第七条实行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由税务机关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

主营项目应为纳税人所有经营项目中,收入总额或者成本(费用)支出额或者耗用原材料、燃料、动力数量所占比重最大的项目。

第八条应税所得率按下表规定的幅度标准确定: 行业 应税所得率(%)农、林、牧、渔业 3-10 制造业 5-15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4-15 交通运输业 7-15 建筑业 8-20 饮食业 8-25 娱乐业 15-30 其他行业 10-30

第九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范围、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增减变化达到20%的,应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调整已确定的应纳税额或应税所得率。

第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向纳税人送达《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表样附后),及时完成对其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鉴定工作。具体程序如下:

(一)纳税人应在收到《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10个工作日内,填好该表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一式三联,主管税务机关和县税务机关各执一联,另一联送达纳税人执行。主管税务机关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增加联次备用。

(二)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受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20个工作日内,分类逐户审查核实,提出鉴定意见,并报县税务机关复核、认定。

(三)县税务机关应在收到《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认定工作。

纳税人收到《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未在规定期限内填列、报送的,税务机关视同纳税人已经报送,按上述程序进行复核认定。

第十一条税务机关应在每年6月底前对上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进行重新鉴定。重新鉴定工作完成前,纳税人可暂按上的核定征收方式预缴企业所得税;重新鉴定工作完成后,按重新鉴定的结果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分类逐户公示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或应税所得率。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便于纳税人及社会各界了解、监督的原则确定公示地点、方式。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确定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或应税所得率有异议的,应当提供合法、有效的相关证据,税务机关经核实认定后调整有异议的事项。

第十三条纳税人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的,按下列规定申报纳税:

(一)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确定纳税人按月或者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预缴方法一经确定,一个纳税内不得改变。

(二)纳税人应依照确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纳税期间实际应缴纳的税额,进行预缴。按实际数额预缴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可按上一应纳税额的1/12或1/4预缴,或者按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

(三)纳税人预缴税款或年终进行汇算清缴时,应按规定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时限内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四条纳税人实行核定应纳所得税额方式的,按下列规定申报纳税:

(一)纳税人在应纳所得税额尚未确定之前,可暂按上应纳所得税额的1/12或1/4预缴,或者按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按月或按季分期预缴。

(二)在应纳所得税额确定以后,减除当年已预缴的所得税额,余额按剩余月份或季度均分,以此确定以后各月或各季的应纳税额,由纳税人按月或按季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进行纳税申报。

(三)纳税人终了后,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照实际经营额或实际应纳税额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申报额超过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额的,按申报额缴纳税款;申报额低于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额的,按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额缴纳税款。

第十五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联合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浅谈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 篇6

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现行税制中的主体税种,构成了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国家税收收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征收方式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迅猛发展,其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财务核算不规范,偷税、逃税、漏税行为普遍存在。在现实条件下查账征收无法解决中小企业所得税征管难题企业所得税的税源管控困难,征管人员疲于堵漏。为堵塞税收征管漏洞财务核算不规范,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作为强化税源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方式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工作实践中,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在纳税人、税务机关层面上暴露出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一些问题,在细节方面仍然需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的必要性

(一)企业账务核算不准确,日常征管难度大。

在很多中小企业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企业的财务人员是法人的亲属,有的只是经过短期的学习培训便从事财务工作,有的则是身兼数家企业会计,财务核算水平参差不齐。

而其企业财务人员唯法人是从,财务核算缺乏依法规范意识。企业的财务核算不能真正体现其经营成果。

(二)长亏不倒或长期微利企业大量存在。

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人员少、纳税少,大多是家族、私营企业,有的干脆就是夫妻店,一般不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税源管理部门的重视。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常常采取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的手段,使企业长期处于微利或微亏的状态,有些更是长亏不倒,达到少缴甚至不缴税款的目的,与其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极不相符。

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的一些问题

(一)账务核算是否健全如何认定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规定了6种应当实行核定征收的情形,其核心标准是财务核算是否健全。但在实际操作中不仅税企之间容易各执一词、产生争议,即便在税务机关内部之间也有不同认识。

(二)核定征收行业分类略显粗疏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规定:所得税的核定征收方法包括定额征收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两种方

法。对于定额征收,《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并没有规定全国适用的定额标准或幅度;对于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规定的应税所得率仅仅区分了八种行业,这八种行业的分类接近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中的最高一级——门类。但是《核定征收办法》区分的八种行业不仅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20个门类少许多,也没有进一步细分至下一级分类——大类。以制造业这一门类为例,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又划分了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等31个大类。因此,《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中的行业分类难以适应社会化分工不断细化的需要。

(三)“一刀切”及“一定了之”现象普遍

目前,税务机关在核定征收工作中,往往是根据企业所属行业对应的应税所得率的下限进行核定,而且在一个纳税基本上是“一定了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缺少调查和了解,在下一的核定工作中又是按上年的核定标准操作,而不是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确定应税所得率,影响了税收核定的公正、公平和准确性。

三、完善核定征收管理的几点建议

尽管核定征收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不足,但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下,它仍不失为加强中小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核定征收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税收行政执法的水平,规范税收的征收管理,在及时足额征税的同时建立起一个良好和谐的征纳环境。

(一)消除分歧,正确理解财务核算健全的含义

仅仅设立了账务账薄,并不能就认为是财务核算健全,还要看会计核算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尤其是在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否能实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上,不应片面理解财务核算健全的含义,认为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就是财务核算健全的。笔者认为,增值税中的“核算健全”和所得税中的“核算健全”是存在区别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强调的是能否准确核算进、销和应纳税额,企业所得税强调的是企业能否准确核算收入、扣除项目及应纳税所得额,二者侧重点截然不同,不可混为一谈。而且根据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一般纳税人的门槛大为降低,只要年应税销售额超过标准,就必须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标准。因此,即使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只要无法准确核算收入、扣除项目及应纳税所得额,税务机关就可以按规定对其实行核定征收。

(二)适应社会化分工需要,进一步细化行业分类针对目前核定征收行业分类略显粗疏的情况,应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进一步细化行业门类,最好还能细化至门类下几种主要的大类,以便基层实际操作。

(三)实施动态管理,防止“一刀切”及“一定了之”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简便、操作简单,且可保证稳定的税收收入,但要切实防止“一刀切”及“一定了之”,防止放松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导致税收的隐性流失。一是要合理确定核定征收的应税所得率,应在全市或全区范围内根据查账征收企业的数据,统一建立所得税分行业预警指标(应税所得率),对某些利润率较高、效益较好的行业和企业,对其定率或定额要比照或参照同类或类似行业查账征收户的利润和税负水平从高核定,防止少数行业和企业主动选择核定征收管理,规避正常税收管理;二是要建立必要的跟踪管理制度,每年应选取一定比例的核定征收企业,对其经营情况、财务核算等方面全面跟踪,及时调整核定标准或改为查账征收,消除核定征收方式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达到公平税负的目的。

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在税收征管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毕竟是税务机关针对纳税人核算不准确,自身征管

核定征收调查报告 篇7

一、非税收入执收成本核定的现实情况

一般而言,非税收收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政府性基金(附加);三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四是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五是罚没收入;六是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七是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八是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儿是其他非税收入。

而征收非税收入的主体,一般是由财政部门和委托执收执罚单位相结合的方式,但在市、县一级单位,很多是由委托的执收执罚单位征收,因此,非税收入执收的成本核定,也就是指在征收非税收入的工作中,所发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费用和支出。虽然日前财政系统都已经采取和落实了预算制度,但在实际的工作中,非税收入执收成本核定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是非税收入征收单位,成本核定意识薄弱,不同的征收主体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等费用工-差万别,成本核定方法欠缺。非稅收入征收单位大部分为行政事业单位,另外一些是社会团体和其他国有组织,而这些单位从历史上看就没有成本的意识。很多人认为工作就是征收,多少年都是如此,为什么还要算成本呢?难道算成本该征收的就不征收了吗?还有的人认为非税收入工税收同属于财政资金的范畴,财政资金已经统筹安排了,工资都由财政发放,办公场地也是自己单位的,核算非税收入的成本还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由于各行各业在非税收入的成本虽然已经进行过分类,但是各行各业在落实非税收入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人力、物力等成本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核定标准。譬如水资源费用的征收,一个征收点上门一次能征收完成的情况并不多,往往是多次上门,还要讲解政策等耗费大量的时间,如果征收不顺利,还有可能带来后续的其他治理费用,所以大多数的情况下,非税收入执收成本在预算管理中不得不采用基数预算的方法来进行核定。而这一做法虽然可以控制了总体规模,但是难以突Ⅲ重点,有些年度预算不需要费用的项目,也不得不列入预算,造成了虚报预算的现象,难以保证财政资金的科学使用。

二是成本核定难以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与现实工作征收中的情况难以恰当匹配。非税收入执收成本核定的目的是精细化非税收入的“所费”与“所得”,压缩执收成本,更为科学地管理好非税收入。但在实际的征收工作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比例统筹模式。也就是说按照单位和类别,按照一定比例将所征收的非税收入作为征收单位的征收成本,剩余部分由政府统筹运用。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简单易行,可以提高征收的效率和效果,但问题是管理仍旧粗放,难以将成本核定执行到更细的环节中。二是核定成本模式。按精细化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对非税收入分类分项核定执收成本,并通过部门预算予以安排保障,非税收入扣除执收成本后的其余部分,由政府统筹安排。这种方式比较科学,能够实现非税收入的精细化管理,但问题是核定的流程复杂,将增加环节上的矛盾和新问题。三是全额安排模式。将单位收取的非税收入全额安排给单位作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这种方式多用在完成征收预算困难的单位,其目标是争取实现征收单位的白给自足。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看,核定成本和运用成本之间的相关体制机制比较缺乏,这样不仅将影响基层负责实际征收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也将影响负责成本核定人员的工作情绪和积极性。成本审核的目的是要工征收效果和科学使用资金挂钩,而如果没有相关的机制,成本审核基本上就会出现流工形式的情况

二、完善非税收入执收成本核定的几点建议

一是更为深入地调研执收单位在收取非税收入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支出,加深对非税收入执收成本的认识,更加精细化与量化成本核定的项目,提高成本核定的科学性。在实际工作中,非税收入的管理单位所采取的办法很多情况下是就事论事,随意性很强,其原因就是没有进行实地调研,或者调研仅仅是走走过场,所以出台的措施往往得不到实际执收单位的认可,最终不得不于实际执收单位协商解决。但真实的成本数据,处于部门利益的考虑,实际的执收单位所提供的成本数据,往往会增加一些水分。因此应该组织专业的调研队伍进行细致的调研后,按照量化的数据指标进行严格管理。 二是建立非税收入的专业信息化系统,并严格按照信息化系统进行成本核定。在这一过程中,要简化财政票据的种类,按照票据统一票样、统一印制、统一发放的原则,实现财政票据信息的统一化管理,便于实行信息化系统管理。日常工作中利用计算机网络全面、即时、逐笔监控执收单位开票、代收银行受理并向财政传送记账信息、财政部门对账及票据核销等重要环节,实现执收单位收入信息和票据领用信息的对接和核查,时时掌握单位的收入情况。

核定征收调查报告 篇8

环发[2003]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

为了做好排污费的征收工作,规范排污费征收核定程序,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的有关规定,现就排污费征收核定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县级以上环境保护局应当切实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的贯彻实施,其所属的环境监察机构具体负责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

县级环境保护局负责行政区划范围内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工作。

直辖市、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市区范围内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环境保护局负责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企业排放二氧化硫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工作。

二、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境监察机构应要求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一切排污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于每年12月15日前,填报《全国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报表(试行)》(或《第三产业排污申报登记简表(试行)》、《畜禽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简表(试行)》、《建筑施工场所排污申报登记简表(试行)》),申报下一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等情况,并提供与污染物排放有关的资料。排污者申报下一排放污染物的情况,应当以本污染物排放实际情况和下一生产计划所需排放污染物情况为依据。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应当在项目试生产前3个月内办理排污申报手续。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15日前办理排污申报手续。

排放污染物需作重大改变或者发生紧急重大改变的,排污者必须分别在变更前15日内或改变后3日内履行变更申报手续,填报《排污变更申报登记表(试行)》。

排污者可以采取书面填表、网上申报等申报方式进行排污申报。

三、环境监察机构应当在每年1月15日前依据排污者申报的《全国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报表(试行)》进行排污收费审核;对排污者申报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全国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报表(试行)》和排放污染物需作重大改变或者发生紧急重大改变的《排污变更申报登记表(试行)》应当及时进行审核。

对符合要求的,环境监察机构向排污者发回经审核同意的《全国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报表(试行)》;对符合减免规定的,按规定予以减免并公告;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补报;逾期未报的,视为拒报。

四、环境监察机构应当依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按照下列规定顺序对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进行核定:

(一)排污者按照规定正常使用国家强制检定并经依法定期校验的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仪器,其监测数据作为核定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依据;

(二)具备监测条件的,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定的监测方法监测所得的监督监测数据;

(三)不具备监测条件的,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定的物料衡算方法计算所得物料衡算数据。

(四)设区市级以上环境监察机构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餐饮、娱乐、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小型排污者,采用抽样测算的办法核算排污量。

五、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应当在每月或者每季终了后10日内,依据经审核的《全国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报表(试行)》、《排污变更申报登记表(试行)》,并结合当月或者当季的实际排污情况,核定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并向排污者送达《排污核定通知书(试行)》。

排污者对核定结果有异议的,自接到《排污核定通知书(试行)》之日起7日内,可以向发出通知的环境监察机构申请复核;环境监察机构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0日内,做出复核决定。

对拒报、谎报《全国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报表(试行)》、《排污变更申报登记表(试行)》的,由环境监察机构直接确定其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并向排污者送达《排污核定通知书(试行)》。

六、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应当按月或按季根据排污费征收标准和经核定的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确定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并予以公告。

排污费数额确定后,由环境监察机构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试行)》。

排污者应当自接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试行)》之日起7日内,到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污费。

逾期未缴纳的,负责征收排污费的环境监察机构从逾期未缴纳之日起7日内向排污者下达《排污费限期缴纳通知书(试行)》。

七、《全国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报表(试行)》、《排污变更申报登记表(试行)》、《排污核定复核决定通知书(试行)》的格式和内容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规定。《排污费缴纳通知单(试行)》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印制。

八、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应当使用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规定的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软件。

九、上级环境监察机构应加强对下级环境监察部门征收排污费的稽查工作。对县级以上环境监察机构应当征收而未征收或者少征收排污费的,上级环境监察机构可以责令其限期改正,或直接责令排污者到指定的商业银行补缴排污费。

上一篇:五十岁生日宴会上的答谢词下一篇:乔布斯辞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