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精选10篇)

美术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篇1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美术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审美品位、创造能力等艺术核心素养公民的任务,艺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提升美术教育的推动力。通过监测掌握学生美术学业表现,指导各省市地区分析自身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落实到艺术教育的改革以及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上,是艺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最终目的。

国际视觉艺术监测现状

国际上,实施艺术测评中起步较早、经验丰富的尤以美国、新西兰等国家为首。美国教育进展评估项目(The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简称NAEP)中的艺术监测分为反应、表演、创造三个维度,其中视觉艺术只测反应与创造两个维度。反应即个体对艺术作品的回应,包含了感知、分析、阐释、评价等;创造是指通过原创艺术作品,表达个人独特观点、情绪与情感。NAEP历年的视觉艺术监测均由选择题和建构题组成,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独立思考且运用自身创造力去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是评估的重点。新西兰教育监测项目中的视觉艺术监测,强调课程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以“艺术创作”和“艺术反应”两个维度为监测框架,分别测查了学生建构艺术观点、运用艺术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根据艺术作品进行交流与解释的能力以及对艺术背景的了解程度等。以2007 年创作任务测试为例,通过观察几维鸟的模型,要求学生将几维鸟的形态、特点描绘下来。在15 分钟内,一位老师指导四名学生完成几维鸟铅笔画,过程中老师会适当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绘画创作细节和用时等,之后对学生作品进行分维度、分等级评分。美国NAEP和新西兰NEMP的视觉艺术监测真实地反映了学生艺术教育质量状况,成为本国研究、改进艺术教育的重要依据。

2015年4月15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正式启动,共监测六个学科,三年一轮,每年两个学科,艺术与数学、体育、语文、科学、品德一起成为六大监测领域之一。2016 年5月,我国开展了首次面向全国四、八年级学生的艺术教育质量监测。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中艺术监测的要求以及《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命题专家团队反复论证设计,确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业质量监测指标,包括美术基础能力、鉴赏能力、生活运用能力以及综合创作能力等方面,重点测查学生对艺术作品表现形式、民族艺术作品特点、中外艺术作品主题和情感的了解、理解等。为了保证抽样的代表性和覆盖率,此次监测从全国各省共抽取了325个样本区县,每个样本区县选取12所小学、8所初中,每所学校选取20名学生参加美术纸笔测试,5名学生参加表现性测试,最终近16万学生参加了此次美术学业质量监测。纸笔测试的试题以选择题为主,兼有少量开放性建构题,表现性测试的内容则是绘画创作。

监测工具研发原则

本次美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具的形成基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多版本教材,以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为考查点,同时关注我国传统文化,考虑地区美术教学差异,包括文化差异,在保证测试信度和效度的前提下,力求全面而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监测工具研发的具体原则如下:

1.依托课程标准,兼顾多版本教材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质量的监测,《艺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是监测指标体系研制的直接依据。本次艺术监测指标体系主要考查学生在各种艺术活动中体现出的艺术常识、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兴趣爱好等,关注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发展状况以及学校艺术教育的状况。

在美术监测指标的确定上,为了保证监测的公平性,四、八年级工具设计与开发力求排除教材版本不同、教学环境差异等带来的影响。为了准确归纳出四、八年级可测内容,专家团队对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八个版本的美术教材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即在录入好的教材库中找出各版本教材中的交集知识点及经典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由高到低排列,形成四、八年级的可测知识点及参考作品库。命题团队参照课标要求,依据测试指标及题量分布的命题蓝图研制测试题目。在进一步修题中,对照可测知识点及作品库,删除超纲、不典型的题目和素材,补充契合教材知识点的新题目,从而保证测试工具的公平性、专业性及科学性。

2.以能力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基础教育不是灌输式的输出教育,而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是将美术基础知识内化继而发挥个人创造力的学科教育。此次美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以考查学生能力为导向,着重考查学生美术知识的生活运用能力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创意思维,关注美术核心素养,突出美术学科特点。

此次美术学科测试由纸笔测试和表现性测试两部分组成,纸笔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作品主题风格及情绪情感的辨析以及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美术知识的能力。整个测试中识记性的常规考查方式较少,新颖灵活的情境式测试方式较多,比如题干会将问题预设在生活情景中,诸如服饰搭配、色彩应用、家居设计等,使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自身综合能力去思考并解决问题。此外,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建构题也有助于挖掘学生深层次的能力。学生根据题目给定的信息,凭借自身掌握的知识去阐述观点与见解,充分考查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在表现性测试中,要求四年级学生根据所给图形进行添画,重点考查了学生对构图、线条、色彩等造型元素的掌握,创意思维能力以及对作品主题思想的表达能力;八年级学生根据所给图形进行联想创绘,并根据所绘新图形进行海报创作,重点考查了学生图形设计、色彩表现、主题表达、创意思维等方面。总体来说,表现性任务设置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在已知条件下展开联想,集中考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强调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尊重世界多元美术文化

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仍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提倡民族文化发展的今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提倡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文化使命感并以此弘扬民族精神。与此同时,对世界多元美术文化的学习与尊重亦是美术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在当今全球文化大背景下,基础教育中的传统美术更应该与世界接轨,积累借鉴多元美术文化以此促进本民族美术文化的发展。

美术监测工具的信效度

本次监测中,中国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民间手工艺的剪纸、泥塑,传统建筑的亭、台、楼、阁等各种传统艺术形式都有所涉及。世界多元美术文化部分则着重考查学生对西方经典名家名作的辨别和理解,涉及内容多以各版本教材筛选出的高频次作品为主。测试题中也有将中外经典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的题目,考查方向主要是对中外经典作品造型基础、媒介材料、形式意味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

监测工具形成后,考虑到全国的地区差异以及测试题的科学性,在全国正式测试前还进行了两轮预试,按照东、中、西地域分类,抽取不同办学条件的学校进行测试。进而根据学生的作答反应对测试内容进行分析,选择题依据难度、区分度等经典测量学指标分析题目的科学性,建构题与表现性任务则由专家组逐题评分,确定所评题目的评分标准及细则,并提供学生作答典型样例。通过多轮工具修订逐渐完善测试工具。全国监测显示,美术监测工具信效度良好,保证了测评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当然艺术监测毕竟刚刚起步,过程当中还需要不断地去研究、改进,实现监测体系与测试工具的创新,这需要艺术监测工作者以及艺术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美术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篇2

日前,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 决定从2015年起, 在全国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建立。其中明确指出:监测学科为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德育, 重点测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监测周期为3年, 每年2个学科。具体安排是:第一年度 (2015年) 监测数学和体育, 第二年度监测语文和艺术, 第三年度监测科学和德育。监测安排在每年6月中旬, 综合考虑了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便于组织测试等因素。据悉, 监测将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样本, 全国所有样本校均按统一要求, 于规定时间, 在本校进行统一测试。根据测试结果, 将学生在相关学科领域上的表现分别划分为水平I、水平II、水平III、水平Ⅳ四个水平段。在划定表现水平和客观分析数据的基础上, 形成基础数据报告、分省监测报告和国家监测报告三类报告。

(选自《教育》2015-5)

美术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篇3

此次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开展的教育质量监测,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统一部署开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教育行政和教育督导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监测内容包括数学、体育与健康两个学科领域及学校的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学科教学等相关影响因素。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23个样本县(市、区)6 476所中小学的近20万名四、八年级学生参加了测试,近6 500名中小学校长、十万余名数学、体育及班主任教师接受了问卷调查。

为保障监测工作顺利实施,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编发了《2015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工作手册》《2015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现场操作手册》以及纸笔测试和体育现场测试操作规程及视频材料,并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发展水平,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分阶段分层抽取了样本县(市、区),随机抽取了样本校和样本学生。国家和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对各样本县的测前准备工作进行了多轮巡查与指导,并制定了完善的应急处置方案和安全预案。责任督学全程参与和监督,各部门和相关人员认真按照现场测试的程序与规范操作,保证了数据采集的顺利完成。

中国宣布启动“百千万”计划推动中美教育领域交流合作

新华网消息 中美两国政府近日在华盛顿举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磋商期间,中方宣布启动“百千万”计划,推动中美教育领域深化交流合作。

本轮磋商期间,中美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妇女、青年等领域举行工作磋商,其中卫生为磋商新增领域。双方总结了过去一年来各领域合作开展情况,探讨了下一步合作方向,就7个领域达成119项合作共识。

关于教育领域合作,双方同意:巩固中美两国政府间的教育政策交流;设计实施新的引领示范性项目;继续实施好中美教育交流的重要合作项目;支持中美在多个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交流活动;支持两国教育机构高水平战略合作,推动人才培养和合作办学项目。

在设计实施新的引领示范性项目方面,中方宣布启动“百千万”计划,未来5年邀请100名美国青年领袖访华游学;促成双方各1 000名优秀大学生到对方一流高校研学;每年公派1万人赴美學习研修。

清华大学教学改革:研究生可以停学3年创业

《北京青年报》消息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清华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将最多可以停学3年进行创业;普博生的最长修业年限将限定在6年,到期就必须结束学业并办理离校手续。日前,清华大学校务会议通过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修订方案,对今后的研究生培养将有深远影响。

作为清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此次对研究生学籍管理的修订主要有3项主要修改。首先,《规定》首次增加了硕士、博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的规定,博士不再能无限期“延期”毕业。

新规定的基本修业年限是:硕士生2至3年,普博生3至4年,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含硕士生阶段)4至5年;全日制研究生的最长修业年限为:硕士生3年,普博生6年,直博生和提前攻博生(含硕士生阶段)7年。这项规定从2015级研究生开始实施,2014年及以前入学的研究生暂时不按此要求。

“最长修业年限”将是学校的刚性管理,是研究生攻读学位的“红线”,一旦达到最长修业年限就必须结束学业,办理离校手续——毕业、结业或肄业。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新举措意在推动研究生和导师更有效地安排时间和分配精力。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计划 篇4

2014.22013----2014学年

第二学期质量检测计划

本学期,我校为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完善教学检测评价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稳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计划。

一、主要工作:

1.完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教学常规管理评估、课堂教学评估、教师考勤评估等制度建设等,逐步形成一套与绩效评估接轨的态绩效评估制度,客观、公正的进行教学评价,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2.加强教学常规流程管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教学常规检查方法,督促教师做好教学常规活动,圆满完成“教学规范达标”活动的攻坚克难阶段工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储备我校教师人才资源,培养出一大批师德修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队伍群体,骨干教师、中心组成员、教坛新秀、教坛新苗等学科带头人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领雁作用。

4.强化质量意识,努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加强后20%学生的质量监控,提高优秀率、合格率,降低低分率。确保评估中取得好成绩。

5.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争取再创辉煌。

6.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让每一个学生学有专长。

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7.努力打造书香型校园,加强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电脑室的开发建设工作,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开展好学生的课外活动。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教学常规工作:

1.本学期我校继续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开齐、上足、教好”课程计划规定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按课程计划安排好班级课程表和教师授课表并严格执行。

2.完善听课制度,采用“公开课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相互探究、相互切磋。开展跨学科听课、家长进课堂、教研组教学调研、学校优质课评比、学校新秀评比等各种形式活动,形成“人人上讲台、个个下课堂”的良好氛围,课堂教学要质量。本学期,领导、新教师及其指导老师听课不少于20节(外出听课除外),并认真做好评价。听课记录及评价将作为期末评估的重要依据。

3.加强教学常规流程管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教学常规检查评价方法,督促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测评四个环节达到教学规范标准,确保本学期顺利通过潍坊市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活动验收,具体要求如下:

(1)备课要了解年级段、本单元课程的特点,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时教案和导学案,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要有感而发;

(2)上课要做到“带题上课”,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明确课改的方向,加强课堂评价意识,有意识的运用激励行的课堂评价语言,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评价,使课堂教学有实效、有活力、有价值;

(3)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求作业量适当,难易搭配。课堂作业:按照学科特点及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涉及精当,针对性强,注意作业的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有错及时订正。作业设计既要避免过量,又要防止作业量少,该练不练的现象;家庭作业:注意研究布置的策略,提倡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提倡综合型、实践型、调查型、研究型等作业布置;作业的批改要认真、细致、规范(尤其是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做好作业批改登记工作,做好学生共性错例分析,不断进行分析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练习和帮教。同时,还要督促学生在日常的书写中,就要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在各项作业、语文英语等学科考卷批改中,学生的书写也要占一定的分值。

(4)质量测评要有针对性,测后要认真分析讲评,期中、期末检测要与县教研室教学质量评估接轨。

4.进一步加大对教学流程的监控力度,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质量观,建立健全的教学监测和评价体系,探索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评价方式,确立全面质量意识,积极改革教法,研究学法,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合理施教。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篇5

20xx年6月26日。

二、科目

1——6年级语文、数学3——6年级英语

上午:8:30--10:00数学(90分钟),10:30--11:30英语(60分钟);

下午:14:30--xx:30语文(120分钟)。

三、命题与制卷

由教科中心根据本期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统一命题,统一制卷。

四、监测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其中英语学科有听力测试)。

五、实施:

1、黄志祥校长为本校考点主任。

2、考室布置:

(1)每个年级分为三个考室,单人单座,按各班学籍号顺序呈“S”形编排学生座位。注意座位间隔均匀并保持适当距离,不得过窄。

(2)桌凳排列整齐,地面保持清洁,桌斗内的杂物和纸屑要清除干净,考室内多余的课桌整齐排在考室后面,考场四周墙上不能保留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文字,图画。

(4)请各负责老师在6月25日下午布置好考室,学校进行检查。

3、监测信号:二铃一哨。

(1)开考铃:开始考试。

(2)提醒哨:下考前15分钟,主监考提醒学生还有15分钟。

(3)终考铃:考试结束。

4、监考:

(1)请监考教师提前15分钟到教导处领试卷,提前5分钟发试卷.

(2)本次监测实行交叉监考,每考室设两名监考人员。

(2)监考人员要注意着装和仪表,不要穿带钉的鞋进入考场。既要严肃认真地维护考场纪律,又要态度和蔼地热心关心考生,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阅卷与评价

1、监测科目实行分组流水阅卷。

2、请各组统一阅卷地点、时间。

美术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篇6

应急预案

为了认真做好2016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确保监测考试工作平稳顺利进行,为监测提供安全、有序、严肃、温馨的考试环境,正确处置监测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确保质量监测公正、公平、安全,根据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建立三渡小学2016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安全工作领导机构

(一)成立学校2016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鹏飞 副组长:殷小兵

成 员:晏国昌 陈永涛 李德芬 曾波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殷小兵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有关情况报告后,立即启动安全工作预案,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故,确保监测工作的安全和稳定。

二、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期间其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一)监测前的安全工作措施

1.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明确告诉学生必须听从监测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若遇特殊情况及时向监测工作人员汇报。

2.学校安排安保人员2名(刘登军

杨成华:负责测试场地及周边的治安保卫。)医务人员1名(庹忠勤:负责学生的身体不适等问题的临场处理和送医交接。)全程参与学生的安全管理与医务急救,为监测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监测期间安全工作措施

1.学校在测试过程中发生的特殊问题,在符合监测规范与要求,不影响测试工作正常秩序,不涉及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工具保密性的情况下,由责任督学、主监共同商议解决,并将具体情况记录在《测试记录》上,必要时向中心学校监测实施办公室和上级视导员做出口头或书面汇报。2.对于学校发生的责任督学、主监无法解决的问题,责任督学须立即上报中心学校监测实施办公室和上级巡视员。在符合监测实施工作原则,不影响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工具保密性的情况下,由巡视员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要求组织工作常见问题解答及应急预案提示》,以及监测实施办公室负责人的商议结果,做出应急处置,并于处置后在第一时间内向2016年国家基础教育质监测实施领导小组口头或书面汇报情况。

3.凡涉及监测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工具保密性,不能按照规定的测试要求与程序执行监测实施工作,或发生其他重大事件(案件),学校应立即将情况向上级报告。

4.测试开始,试卷启封后,如发现试卷有缺页、污损、错印的情况,监测员应立即向学校监测实施办公室和上级报告,得到答复后方可按要求开展工作。

(三)应急管理

(1)、若有学生身体不适,应立即向现场工作人员求助,临时医疗点马上进行诊治,情况较为严重的要立即送往定点医院作进一步处理和救治。

(2)、监测现场如发生突发事件,发现人要迅速稳定和控制现场、并立刻向学校领导报告。

(3)、监测场所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人身伤害等突发事件,立即向学校领导汇报,并按照相应应急程序立即响应,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监测期间遇有特别恶劣天气的或其它恶劣自然条件的,有可能影响到监测安全时,各现场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学校领导且逐级上报。

(5)、提前准备汽油,测试时若遇停电,由晏国昌负责用备用发动机发电。

(四)监测工具包保管保密的应急工作措施

1.高度重视监测工具包的保密工作。5月26日学校接收工具包后放入现场办公室的保密柜中,双人双锁,测试时签字发放和回收,要全过程严密监控和检查。2.若监测工具包被盗窃、损坏或遗失,要立即保护现场,迅速上报上级监测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采取措施,处理相关事宜。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当前学校安全工作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形势特别紧,压力特别大,责任特别重。各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提升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务必细之又细,慎之又慎,严密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本次监测安全、平稳、有序进行。

2、严格管理。对分工情况等都要详细安排,切实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和细节。

3、加强合作。各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严密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人员素质,严格组织实施。既注重分工负责,又注重协调合作,进一步形成合力,努力为监测工作顺利举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严格安全责任追究制。对因工作不认真、措施不得力、落实不到位等造成安全事故或负面影响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柳田小学

美术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篇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世界各国的竞争演变成人才质量的竞争。“基础教育质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1]鉴于此, 国际组织及世界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基础教育, 运用教育质量测评项目来把握教育质量现状,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如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全球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价 (PISA) ”项目、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实施的“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趋势 (TIMSS) ”项目等。一些国家或地区从国家或区域战略出发, 高度关注教育质量, 通过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这一举措来提高本国基础教育质量, 如美国、芬兰、加拿大、日本、法国、墨西哥、新西兰、中国香港等。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 致力于以教育质量为本的教育改革计划, 主张改革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 提高课程目标, 承诺为各州提供财政援助, 鼓励开发更高级别的评价体系。2006年, 法国政府出台《共同基础法》, 规定小学生、初中生在毕业时必须要具备的基础知识与核心能力, 其教育质量监测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进一步的提高。墨西哥政府也与各州政府、高等教育机构、民间团体、企业界签署了《提 高教育质量社会契约》, 强调提高教育质量是全社会的任务, 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两基”攻坚任务的基本完成, 我国基础教育迈入内涵发展阶段, 由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转变。广大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也从“有学上”开始向“上好学”转变, 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便是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监测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取向, 以人为本,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发挥导向作用, 逐步推动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加强教育监测、改进教育教学、完善教育问 责”等内容。由此可知, 当前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全面、准确地了解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尤为重要。

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 国际趋势

1.学生体质监测成为常态

19世纪末, 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就开始进行了学生的体质测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全国范围内极力推动国民体质的发展, 这一主张源于克诺斯—韦伯健康测验令人震惊的结果[3]。因为结果显示, 美国大多数儿童的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欧洲。1956年, 美国健康体育文娱协会制订了5—12年级学生体育测验的及格标准, 并在全美50个州推广青少年身体素质测验。20世纪60、70年代, 经过对身体素质测定内容长期的争论后, 美国体育界认为身体素质应该分为两类, 一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质, 二是与运动相关的体质。因此, 体质测试分为“与身体健康相关的体质测验”和“与运动技术相关的体质测验”两种测试。

在日本, 体质俗称体力, 包括行动体力和防御体力两种。自1964年开始, 每年的5、6月份, 日本会在全国范围实施统一的体力测试, 测试完毕后由文部省向全国发布体力测试报告。他们将体质测定的各项指标和全国均值印制在中小学 生的学生手册以及体育教师的教学用书中, 便于学生把自己的各项结果与全国同年龄、同性别组的均值进行比较, 从而能够准确评价自己的体质。不久前, 日本文部省还把“抑制中小学生体力下降趋势、提高其体力的目标”列入修改后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中[4]。如此完善的测试制度和管理体系,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中小学生体力的增长。

欧盟成员国早在1978年便统一签订了运用同一测试标准的多边协议, 于1986年出版体质测试的指南, 成立协调各国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尤罗菲特委员会, 检查和比较各国的测试结果, 针对各国测试工作和测试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2.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备受关注

学生体质健康除了会受到遗传与饮食的影响外, 另外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日常的体育锻炼。西方发达国家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也非常关注。

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也包括健康教育, 因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 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健康知识的掌握则是预防疾病的重要途径。1984年, 美国开始了名为“行为危险因素的监控与调查”的项目调研。此项目有关于体育健身的分问卷, 包含对9岁以上学生体育锻炼的强度和频率的调查。此项调查从1984年开始至今, 每年都会做。自1990年开始, 它被纳入“健康公民计划”, 此计划从1980年起每10年发布一次[5], 最近的一次为2009年发布的《健康公民2020》。自1984年以来, 这一项目调查积累了众多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宝贵数据, 可以发现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变化趋势, 为政府制定目标提供可靠的依据。

1981年, 加拿大政府成立“加拿大健身与生活方式研究中心”, 每年都会进行体育健身情况的普查。针对7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学生, 他们开展纵向追踪研究, 在对1990年、1994年和1998年的3次调查数据比较中发现, 加拿大青少年每周在课外参与2次以上体育活动的女生比例少于男生, 男生和女生随着年龄增加, 体育锻炼频率会有所下降。但是大多数学生仍在课后每周参与4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 这说明他们的锻炼频率虽然减少, 但是锻炼持续时间却延长了。此外, 在课后参与有规律体育活动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且随着年级上升, 比例也会增加。

3.与体育教学相关的运动技能被纳入监测内容

美国持续10年的调查显示, 全国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在不断下降, 使得一些美国体质研究专家认为“仅仅采取测验作为增进青少年健康的手段已经失败”。由于美国以往的体育锻炼标准严格地说只 是一种测验, 与体育教学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缺乏行政措施保障, 是否测验由体育教师自行决定, 政府对此没有统一要求, 所以美国早在“1988年就开始在各类学校推行《最佳健康计划》”[6], 调整测试项目, 旨在改进体育教学, 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这一重大改进能够加强体质测验和体育教学的联系, 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对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新西兰自1998年开始对四、八年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每4年一轮的体育与健康监测框架包括三部分内容, 即个人健康与身体发展, 动作概念与运动技能、与他人的关系, 其中“与他人的关系”包括部分运动心理品质的测评, 主要有情绪调控、团队精神及合作与竞争。

三、我国现行学生体质健 康监测情况

我国政府历来都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对把握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现 状, 积累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数据, 了解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动态, 对进行学校体育卫生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教育、体育、卫生等政府部门组织的关于青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的监测与调 查工作主要有:

1.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自1985年开始, 教育部、体育总局、卫生部、民政部、科技部等五部委每5年就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调研, 截止到2010年一共进行了6次调研。调研的内容有:身体形态 (包括身高、体重、胸围) 、身体机能 (包括肺活量、血压、脉搏) 和身体素质 (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灵活性) 。相应测试的项目有:立定跳远、握力、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1000米跑、800米跑、50米×8往返跑等。

2.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2002年, 教育部建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 决定每2年 (偶数年份) 对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7~ 22岁的在校学生。监测内容有:身体形态 (包括身高、体重、胸围) 、生理机能 (包括肺活量、握力) 和体能素质 (包括台阶试验、50米跑、立定跳远、1分钟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 。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从2007年开始, 教育部要求各校每年自行组织实施一次监测, 并将监测结果上报至教育部指定网站。测试内容分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必测项目有身高、体重和肺活 量。选测项目涉及坐位体前屈、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踢毽子、仰卧起坐、投实心球、台阶试验、握力、1000米跑 (男) 、800米跑 (女) 、引体向上。选测项目会涉及部分运动项目, 如篮球运球、足球颠球、排球垫球。

四、我国现行学生体质健 康监测问题

我国实施学生体质监测工作已多年, 纵观监测结果, “2005年与1995年相比, 我国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提高, 营养得到改善, 贫血患病率降低。”[7,8]2004年与2002年和2000年比较[9,10,11], 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逐步提高, 但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柔韧性等素质均有所下降, 肥胖和近视的比例居高不下。从我国现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具体实施情况来说,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监测内容较少涉及学生体育运动技术

监测内容较少涉及学生体育运动技术, 不能整体反映学生体育学习质量。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学习体育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能部分体现学校体育工作 的质量, 但不能整体反映学生体育学习的质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关系密切, 如果学生在学校体育课堂上未能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 他们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将会更加困难, 体育锻炼的频次和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尽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罗列了一些运动项目, 但由于是选测内容, 在实际测试中, 很多同学会回避这些测试内容。

2.监测内容较少涉及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

与学生体质健康有关的各种影响因素有社会、学校、个人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 学校因素会涉及学校教学场地和设施、学校师资力量、体育课程开设及课外锻炼时间。只有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监测影响因素的分析, 才会厘清学生体质健康差异状况和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的监测涉及学生、教师、校长、 家长等多个对象, 但实际测试仅仅针对学生本人的人口学变量进行收集。

3.体质健康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值得商榷

有关的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是由学校组织实施并上报的, 数据的准确性值得商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现行做法是由各个学校自行组织实施, 并自行上传到指定网站。由于有些学校体育师资力量紧缺, 加之监测工作监管缺失, 编造瞒报的情况时有发生, 极大地影响了监测结果的科学性。

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调整更新力度不足

2007年, 教育部颁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并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但从实际测试情况来看, 这一健康标准的难易度和差异性需要根据社会变化与区域差别给予进一步的调整与更新, 以期满足新时期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要求。

5.未能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与学生学业质量做整体评价

党的教育方针强调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特别要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整体评价。但目前的学生体质健康由教育部或国家体育总局作为专项工作独立进行, 未能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学业质量监测工作进行有效对接, 使教育质量的整体评价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受到限制。

五、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监 测的对策与建议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 是决定个体未来健康的关键时期。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 而且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又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为进一步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针对原有工作的不足, 提出以下建议。

1.开展包括体质健康在内的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质量监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明确提出, “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 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 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 全面的体育教育质量监测不仅包含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 还应该涵盖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监测, 要在原有体质健康监测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关于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方面的必测内容。通过运动技能的监测, 推动体育课程教学, 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使学生掌握和精通这两项运动技能成为可能。

2.增加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方面的监测

通过分析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的监测结果, 教育部门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合理配置师资、开足开齐体育课程,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确保他们拥有充足的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 更好地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监测结果和改进状况, 国家要对工作不力的地区政府和负责人进行问责, 有效改善中小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 提高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从而提高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

3.委托第三方进行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权威测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学生体育学习给予高度重视, 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与“强化国家教育督导, 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等内容。长期以来, 我国对基层体育课程、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的开展并未形成刚性的督查手段和问责措施, 忽视学生的体质健康, 一些地方甚至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学业分数和升学率。因此, 委托第三方进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现场实测势在必行。

4.将体质健康水平与学业质量整合起来评价基础教育质量

近年来, 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结果不容乐观。虽然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指标持续增长, 但是学生肺活量、速度和耐力等体能素质则持续降低, 而且肥胖率和近视比例在不断增长。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社会上存在一种倾向, 众多家长和教师重智育、轻体育, 重升学、轻素质, 重营养、轻锻炼。因此, 我们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重新认识教育理念, 将体质健康水平与学业质量整合起来评价基础教育质量, 科学合理地引导各相关部门, 尤其是家长、教师和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 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推进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董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J].人民教育, 2007 (Z2) :2-3.

[2]辛涛, 李峰, 李凌艳.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5-10.

[3]杜海燕, 肖林鹏.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现状与启示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7 (9) :1-6.

[4]文部科学省.日本体育振兴计划[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ukyo/chukyo5/gaiyou/06073117/001.htm, 2011-11-15.

[5]杨少锋, 尤桂杰.中美体质研究之比较[J].体育学刊, 2002, 9 (4) :136-138.

[6]于可红, 母顺碧.中国、美国、日本体质研究比较[J].体育科学, 2004, 24 (7) :51-54.

[7]邢文华, 廖文科, 季成叶, 等.1979-1995年我国16省市省会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进行的动态分析[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125.

[8]国家体育总局.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7.

[9]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2002年监测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0]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2004年监测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美术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篇8

云南省委要求,教育部门要将少先队活动课纳入教育督导和质量监测体系,纳入省、州(市)、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研内容,设立少先队活动课专兼职教研员。开发符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教材和辅导员专业用书,保证少先队员活动的时间、场所、器材、安全等。

江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视力下降是最突出问题

《中国青年报》消息 江苏省教育厅日前发布的2013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视力下降是影响大中小学生体质最突出的问题,超重和低重排第二。

此次监测是继2010年体质监测后的最新数据,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大中小学生2013年在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身体和生理机能指标方面,都有所提高。中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高了1.2厘米和0.9厘米,平均体重分别上升了0.9公斤和0.7公斤。多数学生速度、上肢力量、耐力、下肢爆发力、柔韧性等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改善明显。但仍然存在学生近视率高、大学女生低体重、高中女生部分身体素质指标出现下降等问题。

监测结果显示,江苏省7~22岁年龄段学生的近视率为75.5%,与三年前相比,大学生近视率比三年前上升了26.4%,乡村男女生近视率分别增长了7.5%和7.4%。

江苏省体质监测中心主任、南京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所长苏立新认为,学生近视率高除了因为课业负担重、学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读写姿势不正确外,电子信息化的生活方式成为重要原因。

此外,大学女生的低体重率仍居高不下。江苏学生超重率为15.7%,相比上升了3%。虽然大学女生的低体重率有所下降,但大学女生的低体重率仍高达15.9%,7~18岁各年龄组男生的低体重率全部低于全国水平。

此次监测还发现,中小学男生引体向上/斜身引体、高中女生800米、部分年龄段学生立定跳远等成绩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潘绍伟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家长爱子心切,怕孩子受伤,学校、老师害怕承担责任,所以在体育课上渐渐取消此类运动。

2012~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全省首次大规模学生膳食营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学生蛋类、奶类摄入不足,多数学生蔬菜种类摄入不全,学校课间餐制度不够普及,部分学生上午常有饥饿感。

天津大学摘掉“博导”光环 讲师也可招博士生

《中国青年报》消息 长期紧跟在“教授”职称之后的“博导”头衔,在天津大学将进入历史。近日,天大在纪念该校研究生院建立30周年大会上推出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其中对导师评定制度做出重大调整。

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钟登华表示,该校将淡化导师资格终身制,对教师招收研究生的资格进行年度审核。上岗资格与职称脱钩,副教授甚至个别优秀的讲师都可以招收博士生。凡是具有博士学位的在岗教师均可申请招收博士生。而学校层面不再进行导师资格的选聘,哪年哪些人可以上岗招生,由基层学术组织自主决定。

钟登华形容,这次“一步到位”的改革之后,“导师”将实现从“资格”到“岗位”的彻底转变。

天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白海力向记者介绍,全校共有900多位硕士生导师和近600位博士生导师。“我们开玩笑讲,这套制度实施后,我们这些导师都会‘被下岗’,要重新申请上岗。‘博导’的头衔、荣誉,都不存在了。”

钟登华表示,导师岗位将与现行的“博导65岁退休”政策脱钩,实行“新人新政策,老人老办法”,天大将根据师资建设需要重新制定新博导的退休办法。

按照改革方案,天大导师的招生资格,将由基层学术组织根据年度招生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来确定。招生计划将向培养能力强、质量高、条件好的导师倾斜。招生当年无适合研究生培养的课题并且没有经费的导师,暂停招生。学生在学位论文抽检中出现不合格意见,导师也将暂停招生。

美术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篇9

为认真做好2011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使我校基础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专职机构与人员

组长:校长负责日常工作,统筹管理质量监测工作。

联络员:副校长负责督促监测工作方案的具体实施。

协理员:教导主任负责上下联络和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工作专干:初三年级副组长具体负责培训工作、学校基础数据采集、审核、上报及监测工具的发放与回收等工作。

二、对象和内容

本次监测对象为2010-2011学八年级学生

监测内容有三项:一是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状况;二是学生体育健康状况;三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和体育健康的主要因素。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统一认识

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目的在于了解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的状况,掌握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因此圆满完成2011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不仅仅是为基础教育质量的现状进行准确报告,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是对引导教师、学校和家长、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我校将秉着认真开展本次监测活动的态度,对相关机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把具体职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确保把此次工作办得井井有序。

3、加强合作,积极协助

为了顺利完成2011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我校相关机构监测工作人员将会全员参与,确保工作各个层面上的最佳衔接,此外还会积极配合市领导乃至国家领导,尽自己的全力完成好此次监测工作。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召开全校初三年级老师的动员会,目的是统一认识,明确国家实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意义和根本任务。

2、组织监测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深刻了解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意义和任务,明确监测人员的工作职责,学习掌握测试现场具体程序规范及保密规定。

3、完成信息的上报工作,包括上报我校2010-2011学八年级学生名单、英语教师、体育教师、校长等相关人员的名单和基本信息,以及初步制定的实施方案。

4、做好迎接市巡视员到我校检查监测前准备工作。

5、提前充分准备迎接国家视导员到我校进行视导工作。

6、积极配合国家领导完成监测工具的领取、保管、回收和保密工作。测试完毕后,我校将派出市局指定人员严格执照相关要求将密封好的工具包送回保密室。

美术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篇10

郑同彤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取决于国民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在于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课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而中学美术教育则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美术课的艺术功能,完成“大纲”和“新课改”的教学任务,如何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位美术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关键字:新时期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 教学质量

绪论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还指出“作为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应该将美术本体知识与其意义系统相联,在美术的意义系统中,最本质和最普遍的应该是人文精神”,这是中学美术鉴赏改革的理想与目标。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体现了对人的审美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健康的身心去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美术课的艺术功能,完成“大纲”和“新课改”的教学任务,如何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位美术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分析目前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以绘画性为目的”,一味追求纯粹的技法训练,应付考试,以此来充当“升学率”,带有强制方法将成年人的规范模式压给学生。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 过45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导致了学生个性扭曲,这种现状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违背。具体而言,“以绘画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对象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审美概念的表述。其结果必然是:整体上成为被动刻板的模式,审美教育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脱节;不符合《九年义务教育 全日制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的直观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碍于创造想象和视觉记忆发展及中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

二.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的内涵

美术新课程提出:美术教学要渗透美术文化层面的内涵,这是把美术教学放在一个上位的层面来看待其学科价值的体现。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改变过去美术教学中仅以技能、技法占主导层面的状况,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理解和感悟美术文化。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美术新课程强调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认识美术。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特征”,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美术社会作用的认识。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它更加关注人,因此美术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师生个体生命的合作与和谐,在充满人文精神的氛围之中交流互动,在情感交融和思想碰撞中加深审美体验。美术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形成是双向的,它是建立在教师人文素养基础之上的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教师不但要挖掘美术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也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师生之间架起平等的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感交流桥梁。作为教学平等中的“首席”,美术教师责无旁贷地要成为善于创设教学情境的人,使学生在人文气息浓郁的教学氛围里提高学习美术文化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新的美术课程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它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游戏的方式,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三.新时期美术教育教学的目标

现代美术学科的目标不应只是狭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现,而应与人的目标结合起来,在考虑本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考虑它对人的目标的实现所承担的责任。因此,我们可以揉合两者来设定美术的学科目标。

(一)培养美术兴趣,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法,在运用美术媒体的过程中体会表现的乐趣。

(二)培养感受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三)了解人类美术遗产,扩大文化视野,培养美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四)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五)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新时期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和方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取决于国民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在于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课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而中学美术教育则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美术课的艺术功能,完成“大纲”和“新课改”的教学任务,新时期如何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本人提出美术教学的十点做法。

1、更新教学观念

过去,有不少美术教师把美术课上成单纯培养美术人才的技术课,忽略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提高,削弱了美术课的育人功能,降低了美术的教学质量。因此,目前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过去那种片面的教学旧观念,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美的心灵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种目标,作为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用美术作品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去感化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2、明确教学目标

目前,有些美术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美术教学知识,特别是缺乏对“美术教学大纲”的细心学习和深入理解,在备课和上课中往往只重视课时教学的目的任务,而忽略了阶段性甚至整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漫无边际,杂乱无章,缺乏教学上的节奏感,失去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因此,要上好每一堂美术课,首先要深入理解“大纲”的精神实质,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才能抓住根本,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

3、熟悉教材内容

美术教师不仅要熟悉所授学科以及所授年级的教材内容,而且也要大致熟悉其它学科和其它年级的教材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分清楚学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各章节、各阶段的目的和任务,同时了解教材的丰富性和整体感,这样,才能把握所授教材的重点,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了解学生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辅导、家庭访问和社会接触等方式,对所授每一个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有一个大概地了解,对部分学生(尖子生和后进生)还要有较深刻的了解,知己知彼,方能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5、写好授课教案

精心设计教案,是上好美术课的重要保证。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不但要对所授内容加以透彻地分析,明确目的任务,找出教学中的重点和完成教学任务中的难点,而且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设计出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可行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力求步骤清晰,教学内容力求充实,教学形式富有吸引力。

一般初教者应该写课堂教学的详细教案,甚至对课堂语言,板书的位置、教具的运用、各教学环节和时间的划分都要有具体的安排。老教师的教案也应该纲目明确,内容搭配合理,教学程序脉络清楚,最关键的是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和教材的变化而变化。

6、备好教学用具

恰当地利用教具,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丰富教学内容。

美术课教学的教具不只是范画、图片、画笔、画纸等,更重要的是根据当地条件,结合教材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创造出一些既美观又实用的教具学具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节约经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养成动脑动手的习惯。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不要依赖多媒体教学。

7、选好教学环境

美术教学有其本身的特点,特别是写生画的教学,有时不只限于室内进行。因此,选定恰当的教学环境尤为重要。在进行这类教学时要求被画对象不但要大小适度,布局合理,光线适宜,而且要注意物象的外表美和内在美,用中国传统的绘画用语就是“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画出的作品才能体现一个“美”字,突出一个“活”字。并且通过作画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的心灵世界。

8、避免课堂僵化

造成课堂僵化的原因,一是教学内容单调,教师的范作水平不高,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二是教师一味照本宣科,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灵活处理课堂教学遇到的新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大。

要避免课堂教学僵化除了教师本身需获取大量的美术知识,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和课堂的应变能力外,还需要加强教法研究和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驾驭教材和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教学是以引导学生走向创造的途径为主要原则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启发诱导,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启发的口吻代替注入的说教;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才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能力还必须鼓励他们用脑用手,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新知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总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不断创新。

10、及时检查教学效果

教师要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语言表达和技能技法的实际运用,及时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这种检查力求在课时内完成,力戒突如其来的考试和考核时间的无限度延长,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检查、考核中要及时发现和弥补“教”与“学”的不足。在总结学生学习成绩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并注意树立学习中的典型。

另外,还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使课堂教学的成效在第二课堂中得到检验和提高。总之,新时期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是中学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审美教育不是专指艺术技巧的教育,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心灵从无社会特征的人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受教育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美好。

【参考文献】

(1)潘公凯.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美术教育之路[J].美术研究,2003(1)(2)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M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5)

(3)李思荟,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上一篇:关于中学生读书状况的调查报告下一篇:医院科室文明创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