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解析
在高层建筑中,此项规定的适用前提是,这两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一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面积的1.4倍。
2、防火墙:耐火极限为4小时。要求从基础一直到屋顶。作为防火墙内部的梁柱均应按防火墙要求设置。防火墙不允许开洞,留孔。如果开门要甲级防火门,有管道穿过要增加防火措施,墙两侧窗洞的窗间墙要大于2m。。
防火墙高出屋面不小0.4米,(屋面耐火极限不小于0.5小时的情况下可砌至板底)。建筑物内防火墙不应设在转角处,否则内转角两侧门窗洞口的水平距离不小于4米。
3/商住楼、综合楼中的住宅部分疏散楼梯设置数量是按商住楼、综合楼确定还是按住宅确定。
3.1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因商住楼、综合楼属公共建筑,若住宅部分疏散楼梯数量按商住楼、综合楼确定,则不论住宅层面积多大、层数多少,均应设置两座及两座以上的疏散楼梯,这对于符合设置一座疏散楼梯的塔式住宅和单元式住宅来说是很困难、也是显得不合理的。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自2015年5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 笔者不断接到关于询问规范10.1.6条应该如何执行的电话或邮件, 也了解到一些同行在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中遇到这方面的问题, 有的施工图审查人员把条文说明等同于正式条文, 问题主要集中在规范的正式条文和条文说明的理解方面。在此, 尽管笔者没有参加该规范的编制和审查, 但对于规范中10.1.6条条文, 专门参加了讨论和证论, 对此, 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希望对同行正确理解和执行该条规范有所帮助。
首先应注意, 规范的正文是具有法定效力的, 尤其是黑体字的条文, 属于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但是对规范正文进行的条文说明, 是不具备法定效力的, 只起到对正文的说明作用, 并且在正式条文中没有的内容, 条文说明中不应出现。
1 问题提出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形成报批稿后, 笔者针对第10.1.6条“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消防配电干线宜按防火分区划分, 消防配电支线不宜穿越防火分区。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应采取在变压器的低压出线端设置单独主断路器等方式确保当建筑内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 仍能保证消防用电。备用消防电源的供电时间和容量, 应满足该建筑火灾延续时间内各消防用电设备的要求”[1]向公安部消防局规范处相关领导以及天津消防所规范主编负责人提出了个人看法。在公安部消防局规范处的安排下, 于2012年5月18日在天津消防科研所召开了建筑消防供电技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公安部消防局规范处、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以及该所负责标准规范编制管理的工作人员、规范组部分人员。与会的专家有北京市消防局、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现代建筑设计 (集团) 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院、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及浙江某工程公司的人员。会议对于会议提交的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应采取在变压器的低压出线端设置单独主断路器的做法 (即现规范条文说明中的图11、图12, 如图1和图2所示) , 进行了讨论。
与会人员对“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应采取在变压器的低压出线端设置单独主断路器”的做法 (如报批稿条文“负荷分组设计方案 (一) (二) ”所示) 进行了探讨, 认为其在供电可靠性及切除非消防负荷与目前采用的单母线分段接线、设一进线断路器的做法相比没有任何改进, 且存在不足。仅在变压器出线端设置主断路器作为总开关, 总开关采用短路短延时和长延时过电流保护的断路器。由于采用时间原则实现了馈出断路器和总断路器全选择性保护, 因此不会出现越级分断总断路器的现象。总断路器与“负荷分组设计方案 (一) (二) ”的总开关起到了同样作用。
从供电可靠性的角度出发, “负荷分组设计方案 (一) (二) ”消防负荷总断路器必须与馈出断路器具有保护全选择性, 否则越级使消防总断路器跳闸, 将造成一路消防电源停电。显然从其一次接线上没有显示出较目前通常做法存在优越性。
为此事, 笔者曾询问过北京市院、悉地国际、天津市院、广东省院、广州市院、武汉市院、上海现代集团民用设计院、西南院、重庆市设计院、厦门市建筑设计院、山东济南市建筑设计院及同济大学设计院的总工们, 由于级间保护配合起作用, 没有哪家设计院在其所设计的工程中出现由于当建筑内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 而将总进线开关拱开的现象。由此可以认为, 只要做好级间保护配合, 就能减少甚至杜绝无选择性跳闸。为什么要花巨资来做本来可以不花钱而能做好的事情?据反映曾经有过个别建筑出现过因为正常电源断电而影响到消防电源正常供电的现象, 但这只是极个别现象, 没有分析出是何种原因, 可以说出现这种情况属于小概率事件, 而作为小概率事件, 不宜在规范中全面要求。
在《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2011) 第6章中, 6.1.2配电线路装设的上下级保护电器, 其动作特性应具有选择, 且各级之间应能协调配合, 非重要负荷的保护电器, 可采用部分选择或无选择性切断[2]。6.2.2短路保护电器, 应能分断其安装处的预期短路电流。预期短路电流, 应通过计算或测量确定。当短路保护电器的分断能力小于其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时, 在该段线路的上一级应装设具有所需分断能力的短路保护电器;其上下两级的短路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配合, 使该段线路及其短路保护电器能承受通过的短路能量[2]。
要做到“确保当建筑内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 仍能保证消防用电。”这实际上就是配电系统级间保护配合问题。避开保护配合来谈保证消防用电, 是不切合实际的。
目前变压器容量已普遍采用2 000k VA、2500k VA, 而火灾扑救期间的消防动力负荷一般不到400k W, 加上疏散照明和机房的备用照明, 对于上述变压器来说消防用电负荷不大, 大部分负荷是非消防负荷。采用“负荷分组设计方案 (一) (二) ”对于不影响火灾补救区域的非消防负荷也通过总断路器断电造成的社会和经济影响是需要商榷的。操作断路器分断可以遥控或就地操作, 从电气安全管理的操作票制度出发, 停电是要有一定程序的, 火灾时要按照应急预案来执行, 规范的规定应周全。
对于“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应采取在变压器的低压出线端设置单独主断路器”做法, 据规范起草人介绍在他们设计院已有些工程采用, 但与会的各设计院均没采用过, 显然其应用范围有限, 还谈不上经过大量实践验证, 将一个企业的做法上升为国标时机尚不成熟。
“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应采取在变压器的低压出线端设置单独主断路器”做法是执行强条“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的一项具体措施, 不是唯一可行的做法, 显然将一个做法列为强制性条文十分欠妥。
综上所述, 与会的专家不同意规范正文中有“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应采取在变压器的低压出线端设置单独主断路器”做法规定。
2 相关分析
工程建设标准就是为在工程建设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建设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 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工程建设标准在编制工作中遵循的原则是:必须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密切结合自然条件, 合理利用资源, 充分考虑使用和维修的要求, 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以行之有效的生产、建设经验和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为依据;应当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对经过认真分析论证或测试验证, 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当纳入标准或作为标准制定的基础;充分发扬民主, 与有关方面协商一致, 共同确认;做好与现行相关标准之间的协调, 避免重复或矛盾;标准条文的规定, 应当严谨明确、文句简练, 不得模棱两可, 其内容深度、术语、符号、计量单位应当前后一致, 不得矛盾。
在其后, 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又再次征求意见, 形成报批稿并提交到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后, 标准定额司有关部门又将该规范下发征求设计院对该规范的意见。在规范已经形成报批稿后再次征求意见的这种做法, 充分反映了主管部门对规范严肃认真的态度, 显示出对规范的严谨作风。
在征求意见中, 针对上述10.1.6条的内容, 笔者认为配电系统越简单则越可靠。在建筑内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 仍能保证消防用电, 这并不是靠设置单独主断路器可解决的。
作为一级负荷供电, 需要两个独立的回路, 即使一路断电, 还有另一路电源保障供电。
国外的相关消防法规有从配电柜上馈电的规定, 例如法国《面对公众开放的建筑物防火和防恐慌安全规范总则》“第七章电气设备”“第三节安全设施电力条款第14条 (2001年11月19日法令, 第一条) 从主配电柜分路上为安全设施供电”中有相关规定, 但强调了“必须对主配电柜派生的分路进行选择性地保护, 以保证它不受其他电路方式的故障影响”。
若无级间保护配合, 将有可能在火灾时, 某处在燃烧现场的消防线路被火烧而短路, 也会将消防的主开关拱开, 导致消防电源全面停电。这种分析有许多种情况和结果, 仅靠设置单独的断路器, 并没有涉及到配电系统的级间保护配合这个根本问题。级间保护配合是配电设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大问题, 只有从这方面入手, 才能确保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而且从经济方面分析, 级间保护配合是不花成本的, 只要设计时认真考虑, 厂家产品做好调试, 就能解决。所以, 不考虑级间保护配合而刻意要求将进线主开关分成两路, 是不科学的, 没有对症下药。而考虑好了配电系统的级间保护配合再将进线主开关分成两路, 则是多余的。将进线主开关分成两路, 根据变压器和断路器的容量, 所需的费用少则几万、十几万, 多则几十万。例如一项大型工程, 设置多个甚至十多个变电所, 这样的费用则更可观, 尤其是对大容量的变压器而言, 隔离开关、主断路器都将需要单独的配电柜。
消防开关所带的负荷, 绝大部分是只有在消防时才使用, 平时是不用的, 平时只进行必要的例行试运行。平时小电流, 有可能导致线路受潮, 而且主断路器在小电流情况下, 可能会出现少有的休眠状态, 真到用时却无电, 在奥运时曾经遇到过此类现象。
我国现在所采用的低压断路器有国产的, 也有国际知名品牌的, 断路器的特性和质量较以前要好得多。从级间配合来看, 主要是考虑各级断路器的安/秒特性曲线, 应该是上级的曲线能够完全包容下级的曲线。从断路器的特性曲线上来看, 在过负荷段, 是完全能够做到明显的选择性, 只有在断路时, 各级断路器的曲线有可能重合, 形成没有选择性, 而是看谁灵敏, 谁就先跳闸。要克服这种现象, 应该对各级断路器的短路动作时间作调整, 从变配电室的进线断路器开始到联络开关和馈出开关。从动作时间上加以区分, 完全能克服这种越级跳闸的现象。例如对于变配电所的低压配电系统, 变压器低压侧的主进开关、两台变压器低压母线之间的联络开关以及两段母线上的馈出开关这三类, 可以将变压器低压侧主进开关的短路短延时动作时间设定为0.4s, 将母联开关短路短延时动作时间设定为0.2s, 将两段母线上的馈出开关设定为短路时瞬动。这将有效地避免了越级跳闸的现象。2007年底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大学乒乓球馆在“友好北京测试赛”时出现场地照明断电, 导致场地照明全部熄灭, 被迫中断比赛 (仅仅是场地照明回路开关跳开, 由于采用金卤灯, 熄灭后不能立即点亮, 需要有冷却的时间) ;另外, “欧洲足球赛”因为停电而中断比赛, 为了奥运会的顺利召开, 总书记为北京奥运会所作的两个批示, 全部是关于供电可靠性方面的。为此北京市2008重点项目办公室专门组成了供电专家组, 对40多个奥运比赛及训练场馆进行了供配电系统可靠性的检查。在检查中, 主要是对级间保护配合问题, 各级的动作时间以及各级间动作配合时间进行审查, 作出调整。并没有要求为奥运工艺用电的回路主进线与普通负荷分开, 也没有要求消防与普通负荷回路分开。奥运的成功举办, 供配电系统的可靠运行, 级间保护配合, 安/秒特性曲线的调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奥运会成功举办后, 广州亚运会找到北京电气设计委员会和情报网的专家, 对广州亚运会的供配电系统进行可靠性咨询, 以同样的方式, 达到了安全运行, 圆满保障亚运会成功举办。
我国有建筑电气设计人员8~10万人, 设计水平良莠不齐, 对这种情况, 应以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为主, 加强这方面的审查。而不应对设计本就可靠的系统再提出别的要求。这种做法, 在国际上没有, 在我国也是没有的。系统的节点越多, 可靠性越差。因噎废食, 仅规定一种做法, 是极为不利、极不科学的。
对于各类不同建筑, 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建筑, 本身已经设置了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工程中由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或应急电源的配电系统, 已经有了专用的单独应急母线段, 所提出的做法就更没有必要了。对于仅有两路市电供电的工程, 消防负荷已是从两段母线上引出专用回路在末端互投, 即使一段母线故障, 也还有另一路有电。设计的原则是仅考虑一次备用, 并不考虑备用之备用。另外一些高度24m以下的建筑, 也可通过外部的施救。
这种做法, 明显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治标不治本。若不做好配电系统的级间保护性有选择配合, 再怎么区分也会出现问题的。因为某些设计, 在正常电源部分没有做好, 同样在消防部分也做不好, 到时该出现问题还照样出现问题, 甚至可能导致高压断路器跳闸, 因为没有把握好配电系统的可选择性保护配合这个根本。所以规范不应只谈表象, 而是应抓住根本。
在2013年4月12日, 专门又为10.1.6条在住建部进行了讨论, 住建部标准定额司领导认为, 这种正常电源断电引起整个建筑断电的事件, 属于小概率事件, 而小概率事件不应写在规范里。另外许多设计院不同意此条, 说明此条存在不同意见的争议, 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编写规定: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七条【争议条文】对争议较大且未取得一致意见的标准条文, 不应列为强制性条文。
因此决定将当初报批稿“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消防配电干线宜按防火分区划分, 消防配电支线不宜穿越防火分区。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应采取在变压器的低压出线端设置单独主断路器等方式确保当建筑内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 仍能保证消防用电。备用消防电源的供电时间和容量, 应满足该建筑火灾延续时间内各消防用电设备的要求。”删除其中“消防用电设备的电源应采取在变压器的低压出线端设置单独主断路器等方式确保当建筑内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 仍能保证消防用电”。最终在正式条文中, 删除了那句话, 成为:“10.1.6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 当建筑内的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 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备用消防电源的供电时间和容量, 应满足该建筑火灾延续时间内各消防用电设备的要求。”
正文中已经删除的, 条文说明中也应做相应的修改, 但是条文说明却依旧是在变压器的低压出线端设置单独主断路器等方式, 传达出规范的推荐做法的意图, 不利于设计、消防检审、审图人员对规范的正确理解, 特别是强制性条文的说明, 会给社会、政府倡导的节能、节材、节地理念带来负面影响。实现规范要求的做法很多, 特别是国内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以及优质的断路器, 要做到切除非消防用电保证消防供电很容易, 条文说明中的某些的做法不是唯一能够符合正文规定的措施, 且也算不上是好的措施。
3 结束语
作为设计人员, 设计何种方式的系统, 关键是做好保护配合。作为施工图审查人员, 则更没有必要将条文说明中的内容作文正式条文来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工程设计的低压配电系统, 尤其是一些大型建筑的低压配电系统, 由于出线回路较多, 消防负荷供电回路较多, 希望将这些配电回路尽量集中在一起, 设置在专门的低压配电柜中, 柜门上应有明显的标识。这样便于管理和操作。避免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拉闸限电造成错乱, 误将必须保证的负荷回路的电源切断。
通过上述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第10.1.6条颁布前后的不同, 可以清楚地看到所删除的内容是什么, 希望对设计人员正确理解规范有所帮助, 更希望全国广大的施工图审查人员, 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规范。
摘要:针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第10.1.6条条文的情况, 做了情况介绍及分析, 目的是让广大电气设计人员能够正确地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希望广大设计、施工图审查人员能正确理解规范, 更不应将条文说明当成正式条文。关键是做好配电系统的级间保护配合, 防止越级跳闸, 提高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断路器的安/秒特性曲线,级间保护配合,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5.
摘要:本人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建筑设计的工作,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工作有着较深的认识。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对建筑设计防火的认识和研究等问题。本人在执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认识,旨与同行进行共同探究。
关键词:探究;建议;设计
建筑的日益复杂化给消防工作带来了更大困难,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关防火规范的设计都需要紧随时代发展下建筑物的变化形式进行不断修正与完善,保证建筑物的消防水平,降低建筑物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亮点和积极性
工艺设备的火灾危险性判定更加人性化
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生产以及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做出了定量以及定性规定,设置了针对同一座厂房或者厂房中的同一个防火区域的火灾危险性判定原则。当属于甲类生产或者可能引起燃烧以及爆炸危险的情况,坚决用更高的标准来执行防火规范。但是如果有设置相对应的工艺保护措施以及是分隔措施,则可以按照较低的标准来执行。
1.层次更加清晰
比如在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第二章中,“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作为一个整体章节。而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其归入到了仓库、厂房以及民用建筑章节中。但与旧版的建筑耐火性能来相比之下,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类更加规范。另外,在内容的层次上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显得更加具体清晰,层次分明。
2.内容更加全面规范
在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附录二以及附录三的内容主要是以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火灾危险的分类。而在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几部分内容已经归入到了条文说明中,另外,还要对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等来制定进行细化,内容更加全面。
(二).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思考和研究
1.注意对商业建筑疏散距离的控制
大型商业建筑不断增加,其建筑的规模增加就意味着疏散距离的延长。假如在设置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其中疏散的距离就可以增加四分之一的长度,也可以实现50m的距离。不过这个观点是一个误导性概念,要执行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是:假如规定无论采用任何一种形式的楼梯间,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门的距离不能超过走道两侧或者端口房间从房门到外部出口或者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其实际长度为22m,如果增加喷淋系统作为辅助,其长度延长则也仅为27m左右。因此从房门到外面出口就是楼梯间的最大距离,所以在设计中应充分优先考虑疏散距离适应性调整,尽可以缩短安全出口与卖场中心的距离,同样,也要拓宽疏散通道的宽度。
2.地下建筑的正压送风系统设置
地下室是建筑组合的一部分,具备车库的功用。相对于地上建筑的外窗排烟系统,地下室缺乏这些可以开启的窗户,缺少排烟条件。因此在半地下室或者是地下室可以采取正压送风系统。地下室在这些部位是最需要配置独立的正压送风系统来供给这一层的使用,因此在设计施工时会遇到送风机位置的配置和风口位置安排等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倡在地下室的正压送风系统建设中要与火灾的报警系统有效结合。通过手动或者自动的方式来得到控制,关于半地下室来讲,具有设置可开启外窗的可能性。但在规范中提到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不应与地上建筑共用楼梯间,必须共用时则使用隔墙和防火门将上下两部分隔开,通常情况下半地下室利用不了地上建筑的外窗,只能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需要注意的要点
1.公共娱乐场所的设计
在高层或者公共建筑中娱乐的进入也给防火和疏散带来了困难,在设计中应控制娱乐设施的位置,才能确保其通道和出入口的安全。通常设计时应考虑娱乐设施应在建筑的一层至三层,不适合设置得过高。同时应靠近外墙设置不应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以及尽头,必要时应设置不低于乙级标准的防火门。还需要注意的是,假如娱乐设施在其他楼层时应注意一下要求,首先要考虑不能设置在地下二层,假如设置在地下一层则应确保出口的高度与地坪之间落差小于10m。
2.高層民用建筑的中庭设计
设计中应将贯通的中庭的各层设计为一个防火分区,如果面积大于一个防火分区是应采用以下措施进行火灾防控与疏散措施满足。首先,房间和中庭应设计通道和安全门,按照乙级防火标准设计门窗等;其次,与中庭相通的厅室、过道等也应按照乙级标准设置防火门,其极限应在3小时以上,控制火灾通过中庭发生扩散。最后,中庭通向每层的回廊应设置喷淋设施,且在中庭回廊上设置报警器以及烟雾排除装置。
(四)关于解决建筑防火规范的对策分析
设计便捷高效能的建筑防火系统 设计建筑防火系统,首先就得明确有关消防通道和设备的设置及注意事项。下面将从疏散通道,排烟通道装置两个方面着手,分别谈谈其注意事项及安置的必要性,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落实到实处。
1.疏散通道 在火灾发生时,如何快速进行人员疏散,杜绝火灾伤亡的发生,其安全通道的科学设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人员安全疏散的问题。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地,需通过计算,设计安全逃生出口数量。而楼梯作为楼层唯一的安全出口,在设计时也应该着重考虑其安全疏散问题。在进行建筑的楼梯间设计时,注意楼梯的踏步和门之间距离不能太近,要留有足够的空间,避免在火灾来临时,楼层交接处,这人流最集中的地方和场所,出现挤压、混乱等危急情况。
2.排烟通道装置 对排烟通道设计能挡住烟气进入的楼梯间和门的设计也有讲究,对于公共场所,门应该是朝着疏散方向开启,当然关闭后,也可以从任何一方进行手动开启,而对于多楼层的门,应该是采用双向弹簧门的形式,接着是要设置有效的排烟设施。因为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燃烧物会产生大量浓烟,这不仅不利于人员疏散甚者还会造成逃生人员出现烟雾中毒乃至死亡的严重后果。所以不管房间面积的大还是小,不管是高层、地下建筑的走道、消防电梯以及楼梯间,都应该按照情况安排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有利设施。总之,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各个因素,对防火灭火设备的设置一定不能有任何疏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防火体系的安全性,也是对国家建筑防火标准精神的一次深入贯彻。
(五)对有关建筑设计防火的意见和建议
1.在商业步行街或相邻公共建筑之间的人行道上方,遇到有加设防雨采光屋顶的情况,对于自然通风口面积以及影响通道两侧建筑物的消防扑救因素等问题,应有明确规定。
2.按建筑功能布局,疏散距离即可以是22m也可以是30 m不等,因此从使用功能分析而言,商业网点要比商场的火灾危险性出现的可能性小。但如果疏散距离超长,是否应该考虑双出口,希望能给予明确的答复。
3.新“建规”缺少建筑物底层或地下设置汽车库的规定。由于设计中经常遇到建筑物的底层或是地下设置停车库的情况,自然涉及到不同功能区的水平或者防火间距、地上建筑的电梯底部出口连接车库及疏散通道设置等技术问题。此缺项建议给予补充。
结语
由于人们对规范理解的不同,常常使设计者、业主以及消防审批部门存在有意见分歧。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建议规范修订时注重确保条款更清晰,更明确。所以需同时进一步加快传统规范的研究步伐,从而不断的除旧迎新,期待更好地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引。
参考文献:
[1]陈晓林,王胜利.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及节能问题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1.
[2]张志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 年版)问题探讨[J].建筑创作,2010(9):160 -165.
关键词: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的越来越复杂化、多元化和综合化给消防设计带来了难度和进一步的挑战。随着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各种功能复杂的大型建筑、各类新型场所不断涌现,现行的防火设计规范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才能更有效的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笔者结合建审工作实际,以此次规范合并修订为契机,对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版)中一些不明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存在三处不一致的地方
《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三条在地下建筑内设置公共娱乐场所,除符合本规定其他条款的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①只允许设在地下一层;②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二个,安全出口、楼梯和走道宽度应当符合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③应当设置机械防烟排烟设施;④应当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⑤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
根据《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二条,公共娱乐场所是指:①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②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③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④ 游艺、游乐场所;⑤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由此可见,公共娱乐场所包含的范畴较大,其中包括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因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地下建筑内时,也应当执行《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三条的相关规定。
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9.1.3条第5款 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第9.2.1条第1款 按本规范第9.1.3条规定应设置排烟设施且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宜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第9.4.1条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当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根据以上条款,得出结论:设置在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也可以采用自然排烟方式,且对于设置在地下的其他公共娱乐场所未提及。
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5.1条第6款设置在地下、半地下或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或设置在建筑的首层、二层和三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游泳场所除外),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得出结论:未提及设置在地下的其他公共娱乐场所。
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1.4.1条第10款设置在地下、半地下或建筑的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由此看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存在三处不一致的地方,《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对于设置在地下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要求设置机械防烟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却对于设置在地下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未做要求。因此在执行规范的时候,对于设置在地下建筑内的公共娱乐场所是否需要设置自动消防设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困惑。
鉴于公共娱乐场所经营时间长,人员较密集,设置在地下建筑内时更加增大了火灾危险性,综合这些不利因素,对于设置在地下的公共娱乐场所也应当设置自动消防设施,对于防排烟问题,可以采取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相结合,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宜设置自然排烟设施,当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当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笔者建议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合并修订时,能将以上问题做进一步明确。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相关规定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在执行规范时容易产生混淆,应进一步提高统一性和可行性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设置要求分散在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等五个章节里,分别是第5.1.14 条、第5.1.15条、第5.3.8条、第5.3.12条、第5.3.17条、第7.2.2条、第8.5.1条、第9.1.3条、第11.3.5条、第11.4.1条。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设置要求进行了一定汇总,主要集中在规范的第四章第4.1.5A 条文中。那么,设置在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在防火设计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2.1 设置在多层民用建筑里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可以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时,但要满足最远房间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9m的要求;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能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
2.2 设置在多层民用建筑的任何一层,对于建筑面积≤50m2的厅室或房间,可设置一个出口;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地下、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对于建筑面积<50m2的厅室,可设置一个出口,对于设置在首层、二层、三层时,按照建筑面积≤60m2的`厅室,可设置一个出口。
(高规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建筑面积≤60m2,可设置一个疏散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75m2,可设置一个疏散门,因为高层民用建筑里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能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因此,对于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的首层、二层、三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参考≤60m2标准执行此项规定。)
2.3 排烟方面存在不同 相同点:不论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多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内,内走道都应按要求设置排烟设施。而对于房间就有所区别:
2.3.1 多层民用建筑:设置在一、二、三层,建筑面积>200m2的房间需要设置排烟设施;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不论房间面积大小,都需要设置排烟设施。
2.3.2 高层民用建筑:设置在地上部分,建筑面积>100m2的房间需要设置排烟设施;地下部分各房间总面积>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50m2需要设置排烟设施。
结论:对于设置在建筑的一、二、三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需要设置排烟设施的房间面积高层(>100m2)较多层(>200m2)严格;对于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多层较高层严格。
2.4 疏散宽度的要求和计算有所区别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5A条中明确规定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在计算疏散宽度时,面积按厅室的建筑面积计算,而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此并未明确。另外,高层和多层的百人净宽度要求不同,(多层建筑:设置在一、二层按0.65米/100人计算;设置在三层按0.75米/100人计算;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按1米/100人计算;设置在地下建筑内又分为与地面出入口高差≤10米的按0.75米/100人计算;与地面出入口高差>10米的按1米/100人计算;高层建筑:按照1米 /100人计算。)因此,在计算疏散宽度时,存在很大的不同。
综合以上情况,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中有很大的不同,在执行规范时容易产生混淆,建议规范在合并修订时能将此问题进行进一步统一,提高规范的可行性。
3 一些新型场所的属性问题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5条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5A条中提及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包括:歌舞厅、录像厅、夜总会、放映厅、卡拉OK厅(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桑拿浴室(不含洗浴部分)、网吧等。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其他一些场所,在执行规范的时候有一定困难,比如:酒吧、台球厅、浴足房等场所。
新汽车库防火规范与高层建筑地下车库通风排烟设计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吴时晶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林其昌引言
地下汽车库作为高层建筑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愈加普及),其面积很少则一层,多则数层,由于地下汽车库在高层建筑中处于半封闭状态,流动或停泊的汽车排出废气且带有可燃物,因此如何解决其通风与排烟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高规与新汽车库防火规范主要异同点
高规: 新汽车库防火规范:
4.1.8 设在高层建筑内的汽车停车库、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原为 GBJ67-84 现改为GB50067-97)。1.0.2 本规范适合于新建、改建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防火设计(采文说明中明确规范适用于高层民用建筑所属的汽车库)
8.4.1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8.2.1 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
5.1.6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8.2.2 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其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m2。
8.4.2 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其排烟风机的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担负一个防
烟分区应按不小于60m3/h·m2计算,担负二个或二个以上防烟分区排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不小于120m3/h·m2计算。8.2.4 排烟风机的排烟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计算确定。
8.4.11 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8.2.7 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风量的50%。
对比知道二规范主要差别在于:地下汽车库应设排烟系统的条件从200m2放松到2000m2放到2000m2;排烟分区从500m2扩大到2000m2;排烟量从60m3/h·m2减少到6次/h。高层建筑地下汽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的形式
对排烟系统而言,虽排烟分区扩大了了,但排烟量与平时排风量相差无几,这样以前平时排风与火灾排烟二合一系统之间存在的不少难以协调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3.1平时排风和火灾排烟均使用一台风机。
防烟分区内(通常在1000m2以内)设风机一台,平进排风与火灾排烟均运行,系统风量按火灾时排风量确定,风机前设一常开,280°C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3.2平时排风和火灾排烟风机分别独立设置。
在同一防烟分区平时排风与火灾排烟分别设置风机,普通风机平时常开,70°C关闭防火阀;高温风同设70°C开启,280°C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普通风机平时常开,火灾时改为排烟风机运行。
3.3 采用双速风机,平时排风低速运行,火灾排烟高速运行。
这种系统形式主要适用于排风量与排烟量悬殊的车库(如车库平面特殊,层高大,汽车出入库频度低,每辆汽车占面积特别大),今后出现频率可能已不太高。新汽车库防火规范引发的思考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新汽车库防火规范规定排烟量按换气次数确定,其值虽与汽车库排风量相近,但它们目的却不一样。前者是为迅速排出烟气,保证人员车辆安全疏散和控制火灾蔓延;而后者是为了控制库内废气浓度,确保人员健康。
4.2 汽车库的气流组织
地下汽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还应重视送风、排风与排烟系统的气流组织。合理的气流组织可以迅速地排除汽车库内废气与烟气。要使气流组织合理设计者应认真研究、确定送风、排负与排烟系统形式与布置,使疏散方向正好是烟气与污染浓度降低方向,排风口、排烟口要尽可能均匀,靠近汽车附近,送风口应布置在疏散口的方向。
4.3 挡烟梁的认定
防烟分区划分高规规定采用档烟垂壁、档烟梁或挡烟隔墙等措施,这里档烟梁高规中指“顶棚下突出不小于500的梁”。新汽车库防火规范使排烟量明显减少,笔者认为在新情况下,防烟分区的认定应相对规范、严格,即挡烟梁的认定应认真、从严。建议以板下大于800梁或主、次梁差大于500的主梁认定为挡烟梁。
4.4 风机的选择
按新汽车库防火规范设计的排风与排烟系统,对应管路阻力则相差不大。呼吁有
关厂家应紧跟市场,尽快开发出与普通风机工况相近、动力性能良好、压头适中(比普通风机压头略高些),高效、噪声低、平时排风与火灾排烟均适合的混流工风机,以满足市场需求。
1修订背景及主要变化内容
1.1修订背景
新版国家标准GB 50016—2014《建规》是由原GB 50016—2006《建规》和GB 50045—95(2005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整合修订而成。原来的两部建筑防火规范自颁布实施以来,对于保障建筑消防安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引导相关防火规范的制修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超高层建筑、大规模大体量建筑、结构功能复杂建筑、地下建筑、大型石化生产储存工程等建设项目大量涌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不断应用于其中,同时各类建筑火灾事故相继发生,有关火灾防范和灭火救援等技术对策需进一步完善或加强。因此,公安部消防局组织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等有关单位,对GB 50016—2006《建规》和《高规》进行了整合修订,旨在更好地采取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的危害。
1.2主要内容变化
与原GB 50016—2006《建规》和GB 50045—95 《高规》(2005版)相比,新版《建规》主要有以下变化: 1)合并了《建规》和《高规》,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将住宅建筑统一按照建筑高度进行分类;2) 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结构建筑两章,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的要求,系统规定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3)补充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4)将消防设施的设置独立成章并完善了有关内容,取消了消防给水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和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要求,这些系统的设计要求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5) 适当提高了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 m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要求;6)补充了有顶商业步行街两侧的建筑利用该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的防火要求,调整、补充了建材、家具、灯饰商店营业厅和展览厅的设计疏散人员密度;7) 补充了地下仓库、物流建筑、大型可燃气体储罐(区)、液氨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的防火要求,调整了液氧储罐等的防火间距;8)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水平蔓延的相关要求。
2防水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
新《建规》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仓库)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0 h和1.00 h。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仓库)的屋面板应采用不燃材料。屋面防水层宜采用不燃、难燃材料, 当采用可燃防水材料且铺设在可燃、难燃保温材料上时,防水材料或可燃、难燃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作防护层。”建筑物的上人平屋顶,可用于火灾时的临时避难场所,符合要求的上人平屋面可作为建筑的室外安全地点。为确保安全,参照相应耐火等级楼板的耐火极限,对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上人平屋顶的屋面板耐火极限作了规定。在此情况下,相应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也不能低于屋面板的耐火极限。 同时,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板要求采用不燃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或其他不燃屋面板;对于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屋面板的耐火性能未作规定, 但要尽量采用不燃、难燃材料,以防止火灾通过屋顶蔓延。为降低屋顶的火灾荷载,其防水材料要尽量采用不燃、难燃材料,但考虑到现有防水材料多为沥青、 高分子等可燃材料,有必要根据防水材料铺设的构造做法采取相应的防火保护措施。该类防水材料厚度一般较小,火灾荷载相对较小,如果铺设在不燃材料表面,可不做防护层。当铺设在难燃、可燃保温材料上时,需采用不燃材料作防护层,防护层可位于防水材料上部或防水材料与可燃、难燃保温材料之间,从而使得可燃、难燃保温材料不裸露。
3保温材料、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要求
为适应国家大力推行建筑节能政策的新形势,深刻吸取建筑外保温系统火灾事故的惨痛教训,通过大量的保温材料及系统的火灾试验研究,新《建规》中首次系统地对不同类型、不同高度建筑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提出了明确、严格的要求,严禁使用易燃保温材料,严格限制可燃保温材料,大力推广使用不燃保温材料。同时对保温系统的构造及施工工艺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保障建筑节能工程的防火安全提供了技术依据。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3.1外墙外保温
1)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其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2)对于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其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 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建筑高度大于27 m,但不大于100 m时, 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建筑高度不大于27 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2除住宅建筑和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以外的其他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0 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建筑高度大于24 m,但不大于50 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建筑高度不大于24 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
3)除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外,与基层墙体、 装饰层之间有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高度大于24 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建筑高度不大于24 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4) 当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燃烧性能为B1、B2级的保温材料时,应在保温系统中每层设置高度不小于300 mm,且燃烧性能为A级的水平防火隔离带,同时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在其表面设置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包覆,防护层厚度首层不应小于15 mm,其他层不应小于5 mm。
3.2屋面外保温
建筑的屋面外保温系统,当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 h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2级;当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低于1.00 h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的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作防护层,防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 mm。当建筑的屋面和外墙外保温系统均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时,屋面与外墙之间应采用宽度不小于500 mm的不燃材料设置防火隔离带进行分隔。
由于屋面保温材料的火灾危害较建筑外墙的要小,且当保温层覆盖在具有较高耐火极限的屋面板上时,对建筑内部的影响不大,故新《建规》对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要求较外墙的要求要低些。但为限制火势通过外墙向下蔓延,要求屋面与建筑外墙的交接部位做好防火隔离处理,具体分隔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金属夹芯板的防火性能要求
近年来,采用聚苯乙烯、聚氨酯作为芯材的金属夹芯板材的建筑火灾多发,且发生火灾时,极易蔓延, 难以扑救。因此,新《建规》提高了金属夹芯板材芯材燃烧性能的要求:建筑中的非承重外墙、房间隔墙和屋面板,当确需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应为A级不燃材料,且耐火极限应符合本规范有关规定。需要注意的是,上人屋面板由于夹芯板材受其自身构造和承载力的限制,无法达到本规范相应耐火极限要求,不能采用金属夹芯板材。
5封堵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
大部分幕墙建筑存在空腔结构,这些空腔上下贯通,在火灾发生时会产生烟囱效应,如不采取一定的分隔措施,会加剧火势在水平和竖向的迅速蔓延,导致建筑整体着火,难以实施扑救。因此,新《建规》规定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建筑变形缝在火灾中具有很强的拔火作用,若填充材料可燃,会使火灾通过变形缝内的可燃填充材料蔓延,烟气也会通过变形缝等竖向结构缝隙扩散到全楼。因此,要求变形缝内的填充材料和变形缝的构造基层采用不燃材料。
6结语
1.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
在进行消防监督检查的工作里,对受检查的建筑物进行火灾危险性的分类是相当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对建筑放火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工作中需要对于危险性的化学品进行准确的评定。在《建规》中,考虑到很多化学品具有危险性,因此将对有关的生产和储存的建筑进行等级划分,从甲级到戊级共有五级,有数千种带有危险性的化学品受到评定和划分。在对建筑物进行火灾危险性的判断时,可以根据此规范进行对比,应当通过检查使工程能够符合国家制定的规范。
按照在《建规》中显示的内容,在社会中属于重要用途的公共性质的建筑,像是治病救人的医院和负责后代教育的学校等,以及民用性质的建筑物都属于是一类建筑防火。那么如何评判建筑物具有多大的火灾危险性并且怎样以此进行分级用来区别和管理,主要是看如果建筑物发生火灾会造成多大的损害,发生火灾的难易程度,以及火灾形势扩大能力等,具有多楼层的民用性质的建筑物在规定中按照居住用途和公共用途分成两种,相对高楼层的民用性质的建筑物在规定中有一类和二类的区别。从事生产的厂房可以根据此分成五种类别,其中甲类表示最容易发生火灾以及火灾发生的损害最大,戊类在各级别中属于对于火灾来讲相对最安全可靠的级别。《建规》里面所表示的级别划分,是按照在厂房中使用或者生产的材料和成品所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闪电和爆炸下限两个属性的数值可以比较有效的评定化学品的危险性。对于液体来说,如果闪点比28℃还要低的话,那么在正常环境就会很容易闪燃而造成火灾,对于气体来说,如果爆炸下限比18%还要小的话,那么在厂房中使用就会很危险,另外一些化学物质在常温环境中(意味着被使用的工作环境)可以遇水形成可能会爆炸的物质,涉及到这些因素的建筑物就属于甲类,在常温环境里,非燃烧性物质不会造成或者扩大火灾,所以只是使用这种物质的建筑物就属于为戊类。
2.安全疏散与防排烟的要求
在对建筑进行安全疏散以及防排烟方面的检查中应当把《建规》作为可靠依据,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检查结果可靠。《建规》的内容里,如果在楼梯间的前室具有自然排烟,那么楼梯间没有排烟设置是可以的。但是根据相关的规定,对此按照建筑高度不同有所差别。防排烟的规定于建筑的高度有关系,五十米是一个限度。在实际情况中考虑建筑的防排烟效果就可以明白,自然排烟的效果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受到相当大程度的影响,如果建筑物的楼层高度相对而言要比较高一些,由于室外的风所形成的风压大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内外的空气流动效果会发生变化,那么其自然排烟所预期能够达到的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这样一来就有应当在楼梯间使用必要的防排烟设计。在对建筑的排烟能力进行检查的时候,依照相关规定,除开窗面积需要严格符合要求外,窗户型式必须设计为能够开启的外窗,考虑到相邻建筑物防火间距的问题,应选择甲级防火窗。
在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疏散的消防检查中,对于公共场所,应当先计算需要疏散的人数,如果该建筑物不是有确定座位数的,可以使用面积相乘与相对应的换算系数,或者考虑在室内每人在相应活动的时候所需要占有的面积,疏散宽度在规范里有条文可以作为检查时的依据,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有一些建筑的功能比较重要和常用,建筑中的人数相对比较多比如学校和大商店,这时要参考耐火等级。有一些区域和建筑通常其中会有比较密集的人群,比如电影院或者剧院,耐火等级被评定为一二级的,同时设置的座位数少于两千五百个的建筑物,它的门和走道数值取为0.65,楼梯安全疏散距离数值取为0.75,在观众厅设置的座位数如果达到了五千至一万个,并且耐火等级评定为为一二级,楼梯疏散距离数值取为0.43。楼层数相对比较多的高层并且是公共性质的建筑,安全疏散距离依照每100人增加1.00m计算。
建筑物设置的安全疏散口应当多于两个,从医院的病房房门到近处的安全出口相差的距离不能够超过24米,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应当不超过5米。针对安全疏散的检查工作中,在竖方向上要求楼梯间能够上下直通,在首层楼梯的地方需要有能够直通室外的出口,在地下室需要有防火分隔的措施。一类建筑物以及高于32米的二类公共建筑在每层如果面积不足1500平方米的可以设置一台消防电梯,超过1500平方米的应当有两台,消防电梯的载重量应当超过800千克。
3.消防给水设施要求
《建规》的内容表示,如果选择天然水源作为所使用的消防用水的水源,那么为了保证在需要用水的时候能够及时供应上,保证率需要超过97%,在选择消防水源的时候应当按照实际所具备的条件进行考虑,如果建筑确实具备合适的条件,那么建筑自然可以选择应用天然水源在消防灭火时来提供用水。消防栓是一种很有作用的消防设施,为了避免火灾的发生以及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如果在建筑内设置该设施,那么在各个楼层应当都进行设置,事情能够有效发挥其所具备的作用,消防栓在进行设置的时候应该将其设置在公共性质的区域,比如设置在走廊处或者是楼内大厅处等,应当有比较显眼的标识方便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同时其附近不应有其它类型的东西避免变成障碍,妨碍使用。充实水柱在喷射的时候应该能够达到室内的所有位置,确保覆盖能力,消防栓静水压力应超过800kPa,在同一个建筑物中要求使用的消防栓、水龙带是同一种。
针对一类高层建筑物,在安装水箱的时候可以在其中增设气压罐以及稳压泵等,对于一类住宅以及二类公共建筑按照要求在最高处的消火栓应使静水压力低过70kpa,消防泵应该设置有独立的吸水管,备用泵应该具有不小于主泵的性能。低层建筑物充实水柱小于70kPa,针对甲、乙类厂房和高于6层的常用民宅按照要求应当小于100kPa,高层建筑物要求小于130kPa。针对具有严重危险性的生产建筑和储存建筑物,消防用水量应当大于50L/s,设计的喷水强度超过10.0L/m2·min,作用的面积超过300平方米,喷头作用压力超过9.8×104Pa。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解析】推荐阅读:
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09-27
高层建筑防火规范95版07-23
防火建筑设计论文07-09
建筑施工防火安全要点有哪些?07-06
石油库防火设计规范07-02
人民防空设计防火规范10-22
木质防火门规范11-03
迪拜建筑解析09-11
美国解析本科段建筑学教育11-03
建筑法规对建筑市场的规范作用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