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心得反思:作文教学之我见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教学心得反思:作文教学之我见(通用14篇)

作文教学心得反思: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树口十”,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因此,不同学生的作文,应表现不同的内容和个性特征。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写作是思维的完美与能力的提高,是个性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是个体的荣观行业以及差异与色彩。写作是作者主观情感抒发,是个性化的精神劳动,好文章往往是因为捈抹了个性的色彩,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所在,有了个性,文章便会闪耀出崭新的光辉。

一、体悟人生,走进五彩斑斓的生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所渭“真实”就是以自然的心灵之眼,观察生活的原貌,不但看到生活的“向阳面”,而且也注意到生活的“阴暗面”,不但面对生活琐屑的表象,而且也透视其间深蕴的生活真谛和本质。“真诚”就是反对先入为主的给学生外加一种“标准”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并以此来“衡量”和“匡正”生活,导致虚假地作文,甚至虚假地做人,写作的情感方式说到底是作者的生活方式,把矫情伪饰的杂质过滤掉,把法然大气和硬朗讽喻留下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抒写万物灵性,进一步体悟生活,从中受到启迪,接受审美教育,这才是学生写作的价值所在。

二、放手作文,把写作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作文是个体精神劳动的思维结晶,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不需置疑的,他们拥有作文的主动权也是天经地义的。(>>心得体会 >)我们提倡自由作文,给学生的思维“松绑”,少些束缚,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构思心境,使学生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畅所欲言,写自己的作文,走自己的创新路。我们主张放手作文,鼓励学生在利用业余时间,踊跃投身图书世界,撷取文学营养,奔向大社会、大自然,去拥抱生活的真谛,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长才干,让他们全凭自己的意愿、喜好去抒写生活,评说是非,在广阔的时空里,自由驰骋,写出富有个性的好作文。

三、弘扬个性,表现人性的精髓

个性化的创造是作文的亮点所在,而每个习作者都是有血有肉、有灵性、有个性个体,作文应该展示人格魅力,表现人性精髓。作文有了个性和人格,就有灵性、有生命。优秀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那是因为它洋溢着浓郁的个性色彩,充溢着感人的人格力量,作文要张扬个性,就是要理直气壮地表现“自我”,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文学才思。

作文教学心得反思: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2

一.立足学生的生活, 写纪实性作文

1.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训练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有效的训练途径。特别是日记中的个人秘密, 心底的话语, 无不是学生个性的极好凸现。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写日记, 更主要的是给学生持之以恒的指导、帮助、鼓励和鞭策, 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习惯得以巩固。

2.学写人物传记。我曾经要求学生练习写家里所有的成员、班级的老师和同学。以传记的形式记叙所写的人物, 在写每个人的时候, 都要根据自己的了解给每个人概括出一个鲜明突出的特点。结果, 学生的习作让我大加感慨:学生的思维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创造力是如此的无止境。

二.放飞学生的思维, 写想象作文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 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课标中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 小学生作文, 虽不是艺术创作, 但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

1.睹物想象——依据直观性、具体性的事物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睹图想象。看图作文的图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幻想, 先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表象, 然后用笔画出来, 最后根据自己画出的图画, 写成一篇文章。也可以是教师给定多幅图, 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续上结尾的幅图。这种作文练习的过程,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学生可以自由地想, 自由地写。再如:看到一滴墨水形成的图案, 学生就可以把它看成一幅画, 在头脑中想象、构思就可以写成不同的文章, 看到一张获奖证书都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 写出自己的文章。

2.听录音想象——依据一段优美的音乐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听鸟鸣, 想象茂密的森林的美丽影像;闻水声, 想象泉水丁冬的溪流, 波光粼粼的湖面, 汹涌澎湃的大海;听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宽阔的马路、热闹的街市……四年级有一次作文是运用象声词写作文, 我就是播放了一段有声有色的公园美景让学生观赏聆听, 让学生在听声音的过程中, 展开丰富的想象, 说说当时的情况可以是怎样的。学生很快就用上几个象声词写出一篇有声有色的文章来, 真是太让我惊喜了!学生的想像力真是太丰富了!只要你给他创设适当的情境。

3.假设想象——依据一个假设的事物或情节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练习写《假如我是校长, 我将……》《假如我是一名护士》《假如我是国家总理, 我将……》《假如我是一只小鸟》等。

4.学写童话、寓言故事。童话、寓言的特点决定了其创作时应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无限的幻想力以及独有个性的创造力。学生创作的一篇篇充满童趣而又富有一定人生、生活哲理的习作, 让我赞不绝口。如:《馒头的自述》、《地球的自述》、《小河的哭泣》等等, 学生写得都非常好。尤其是《小兔逃家》的续写更是让我赞不绝口, 学生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三.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练笔

1.仿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小学生作文必须通过模仿才能逐渐发展并有所创造。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真意切, 文质兼美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值得我们借鉴。如:仿写《听听秋的声音》, 让学生仿写运用了这些修辞手法的句子, 写几段话。学生能把诗写得生动形象, 把整个秋天写活了。结果是他们写得可带劲, 可感兴趣了, 人人笔下生花, 个个都争着展示自己的大作。我当时真得觉得班级就是一个大花园, 百花齐放、桃李争妍。

2.续写。有些课文耐人寻味,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 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如学完《虎门销烟》一课后我引导学生:此时你来到林则徐塑像时, 你想说…… (可从鸦片的危害、林则徐的功劳、联系自己等等) ;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 可以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 你会和她说些什么?你会为她做些什么?等等。

反思性教学之我见 篇3

一、反思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1.备课阶段的反思

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

⑴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

⑵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

⑶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3.教学活动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

⑴反思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

⑵反思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

⑶反思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有时学生的创新性的独到见解有助于开阔教学视野,督促教师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作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二、强化对新理念的反思

1.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学会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

3.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4.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化学学科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三、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1.反思成功之处

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把它们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反思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的参照物。

3.反思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e]

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4

南龙山学校孙彦丽 语文教学中最难的是作文教学,也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每次学生作文,常苦于没啥可写,面对作文题目,往往迟迟不能下手,结果下笔成文时,存在了许多问题。由于观察不细,要么开掘不深,要么表达苍白无力,要么不会分析,要么缺乏真情实感,甚至是篇幅短小不足成文。长期以往,写作文成了学生的恐惧症。因此,我们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常常为这样一些问题而困惑。

就对本班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老师的表扬与批评表现出漠不关心。我就在想:学生是不是对学习产生了厌烦?还是对老师有什么不满的?

随后我问了几个同学,他们都说不出什么,反正时间长了,久而久之就养成这样的坏毛病了。老师让记的记不住,不让做的一样也不少做。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好奇之心,这大概就是让老师们去驾驭学生心中的那艘轮船,怎么样更快更好的驶向科学的彼岸。那我们老师如何在航行的路上把好舵,这是每位语文教师心中永久的回声。怎样去摒除学生长时间积累下来恶习,这也需要一个过程。自从学校搞了这个读书活动以来,我们班的学习风气改变了很多。学生之间也比以前团结了,打架斗殴的事件也少多了,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融入到学习的起风中,这就是进步。我们的反思活动是以日记的形式出现的,这样就可以保证对学生的了解,更增加师生之间的关系,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勇于和学生做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和学生心灵相通。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同时也有一定的收获。就这一问题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在学生不喜欢作文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一)端正作文教学思想

学生不喜欢作文,跟我们老师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直接导致学生对作文失去信心。因此,我们老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作文教学思想,在作文训练时不能离开学生的基础,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更不能要求学生像作家写作一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要求学生把已经认识的事物和已有的思想积蓄说清楚,写明白就可以了。作为中年级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应有太多的框框架架,只要学生可以完整的表达并且句子通顺就值得鼓励。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信,产生乐趣,这样它就会在写作上更加的积极主动。就拿我班的李阳来说吧:有一次的日记写的短小精悍,我作为范文读了一下,他第二天就把日记写了满满一张,我又表扬了他。最近一段时间他进步很大,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得很积极,在三字经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所以投其所好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多用鼓励性语言

在作文批改中,我们教师有时看见一些差的作文心中就厌烦,随意打一个勾,写个日期就完事,连评语也不写,或者气呼呼地写上一些批评、挖苦、斥责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

不会改正缺点,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本来作文兴趣就没培养起来,这样一搞,学生对作文怕得要命,甚至到厌烦作文,有的干脆拖欠不写,或胡乱抄几句应付了事。因此,我们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有一颗爱心,满腔热情,去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评语要用鼓励性语言,既要肯定点滴优点,又要诚恳地指出缺点和不足,还要介绍一些修改的具体方法。要用谈心式、讨论式的语气,让学生从教师评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于永正老师能使不爱作文的学生喜欢上作文,一个是他会给一些作文写得不好,但写作态度很认真的学生作文本上画一个翘起的大拇指,毫不吝啬地把表扬给学生;二是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给分的标准不同,他根据学生个人的纵向比较有否进步而给分;三是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鼓励性的评语。我们在这一方面应该向于老师学习,我在平时批改作文中愿意用儿童的语言鼓励学生。如:你很棒,给你批改作业我很高兴。你做得对,不愧是我的学生。你写的草,我比你写的还草〃〃〃〃〃〃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新课标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老师幽默风趣的上课风格,愉悦的课堂气氛,在班级里进行作文展示,作文稿在校广播站播出,选送优秀作文参与竞赛、参与校内的作文评比等都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原动力。当然,在作文评比的时候,不能光考虑好的学生,我们可以对差的学

生作文进行修改、润色,让他也有机会发表。我在国旗下讲话和校园广播两项活动中都比较注重后进生的锻炼,子怡同学在这方面就受益很大。在教学的时时刻刻,老师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也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所以老师就一定做到模范作用。

(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写一些他们所熟悉的、理解的、特别是对他们有触动的、为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实物实景,才能畅快地表达出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这样没有束缚,没有压力下写作,才会感觉到作文是快乐的。在四单元的作文中,同学们就做得很好。《××,我想对你说》这个题目很好写,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也对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经验。

(五)勤于动笔提高水平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我还要求学生写摘抄并一定要感受,哪怕只有一句也要写,长时间这样积累训练作文一定会提高的。

作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5

几乎每个教师每天都在教学,可以说是教得都非常认真,也非常辛苦。但有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要么不清楚,要么是不满意,要么是事与愿违,因而出现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

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此,新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但在我们周围,就存在着个别学校平时语文老师不写作文、期中期末考试不考作文的异常现象。究其原因,有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有与生俱来的惰性问题,有久教生厌的疲倦感问题,有工作负担重,忙不过来的问题,更有引导和管理的问题。不少老师对作文教学感到十分茫然,不是不愿意教好,而是不知怎么教。

“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以“生”为本,重新审视中学作文教学现状,把作文教学放到有效教学的理论框架内展开研究,才能找到作文教学成功的答案。

如何让我们的语文教师彻底改变错误的观念,如何让学生的写作步入正常的轨道。下面我想结合本人从教以来的一些实践和体会,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兴趣――老师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所以,学生只有真正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方能乐于作文,也才能有所得益。现代中学生好奇、好胜,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发展欲,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帮助其提高写作兴趣,克服写作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当他们苦尽甘来心情愉悦时,对作文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方法固然很多,以下我以两点为例:

1.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有效的体验生活。

为了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言可发。比如劳动、参观、游玩、采访、演讲、家庭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动腿,当学生们在一起充满激情的感受生活时,生活肯定也会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灵感。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掀起波澜,那么写作的兴趣和冲动将自然而然地滋生于学生的内心。

2.以成果为基石,让学生激发自信的火花。

可以建立习作交流平台――网上博客,随时上传发表学生的优秀作文;在教室建立“美文驿站”,公布“榜上有名”的学生,张贴他们的优秀作文;利用自习课交流优秀作文等等。既能让学生体会到作文的成功,又便于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另外,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争取发表,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二.习惯――法宝

同学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后,作文训练踏上新的历程,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从作文比赛获奖同学的写作经验中,我们总结出下面五条良好的写作习惯,供同学们参考。

1.“坚持练笔”的习惯。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让学生专设一个本子,题名“与经典同行”,再在扉页上写上“把握瞬间的心灵颤动,用感觉的天线呼吸、吐纳,入微入微再入微,瞬间的顿悟会凝结为永恒的人生箴言”,坚持动笔,既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2.“成文于胸”的习惯。郑板桥画竹,总是先到竹园里仔细观察,等到“胸有成竹”了,然后到书房一挥而就。作文同样如此,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不过有的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认真修改”的习惯。古今写作大师都很重视文章的修改。左思呕心沥血,10年写成《三都赋》,使洛阳为之纸贵。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作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吕叔湘说:“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曾经修改他们的作品三遍五遍乃至十几遍才定稿。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4.“不说假话”的习惯。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点虚假都骗不过读者的眼睛。如果同学们初学写作就染上无病呻吟的绝症,作文的前途几乎就没有好起来的希望了。

5.“文面整洁”的习惯。文面是作文的门面。一篇作文倘若能做到文面整洁规范,它就能先入为主地给阅卷教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能心情舒畅地评阅试卷。所谓文面整洁规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卷面整洁,书写清楚。书写清楚是指字体端正、不潦草。这是作文的一项基本要求,有赖于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二是行款规范,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作文的行款格式,应包括文章的标题、正文,若是书信体还应包括落款(署名、日期),这些都要规范地书写。

现在的青年学生一般很注意自己的仪表,这是无可非议的。文面整洁和书写规范就是作文的仪表,自然是非讲究不可的。

三.积累――粮仓

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里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平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素材积累簿”,在扉页上写上“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将本子合理地分为几个部分,如“经典素材”、“成语长廊”、“妙语放送”、“焦点访谈”等等,具体的积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同学们写日记的通病是记流水帐,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建议你们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2.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如果每段摘录用一张纸片,就是读书卡片。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总会遗忘一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另外,我们的作文素材还可以从电视、电影、网络中的新闻中来,积累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记者是如何随时随地认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还要学生学会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分析,通过观察,有所发现的方法。为以学生自己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为主的素材积累打下基础。

四.序列――桥梁

近来,笔者深入实际,对七到九年级作文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许多带共性的问题,从而使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共6个学期,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训练48次作文,而每次作文教学的训练重点内容、方法、目标是什么?都没有明确的指向,往往是无目的训练的多,重复训练的多,学生抄袭的多。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

初中作文教学与训练共有48次,分解到3个学年6个学期来完成,每次训练都应该有一个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写作技能。如果能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48次训练,就能掌握48个写作的基本方法,再加上学生自己的积累,其写作水平就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因而,学校必须组织各年级教研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系统的初中作文训练序列,形成48个训练重点。训练序列一旦形成,就能使每次作文训练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明显的梯度,学生每次上作文课都能学到新的内容,有了新的收获,写起作文来也就有了新鲜感。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无目标的重复的教学与训练。

五.反馈――保障

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十分能力,三分导,四分写,三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评讲必须及时。讲评是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讲究其时效性,学生作文后一般3-4天、最多一周左右就必须反馈评讲,不能久拖不评,拖久了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冲淡学生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2.评讲准备必须充分。在批改作文时,不管是背批还是面批,教者都应该在笔记上作比较详实的记录,为作文评讲积累丰厚的原始材料。准备作文讲评课时要注意:评讲的目标必须明确,评讲的方法必须不断创新,评讲的程序必须清楚。

3.评讲要多加肯定。肯定是对学生的写作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向上的,富有激励评价的一种诱导方法。学生的作文,口头表达也好,书面表达也好,在评改时,当面评改也好,书面评改也好,都要尽量找到它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使学生能过教师的一个甜蜜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段舒心的评语,看到自己写作的曙光,写作的前程,写作的希望。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是培养初中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引起每个管理者与执教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切实引进作文有效教学的清清泉水,那写作园地里一定会开满芳香的奇葩。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6

每接新一届初一学生,调查后都发现,学生普遍怕作文,无话可说,不知怎么写,老师辅导半天,学生仍如入云雾。究其原因,学生缺乏生活储备,脑中没有多少货;有的小学老师一开始就给学生提出作文的高标准,使学生望而生畏,写作文一开始就没有信心。再者,小学升初中,为了应付考试,不少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走“捷径”,背范文,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使刚刚能写点文字的学生又陷入泥沼。所以,升入中学后,学生仍然不知怎么写作文,怕写作文,对作文敬而远之。

为了搞好初中作文教学,我认为,初中作文教学一开始要起点低,步子小,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大致可以这样做:

一、生活储备

一是通过书本进行储备。每周拿出一两节课放手让学生进行阅读;休息日或放寒暑假布置的语文作业也全部是阅读。读名著,读老师推荐的报刊等。通过阅读,让学生吸收知识,储备生活。

二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也可以进行生活储备。

二、欲擒故纵

学生怕作文,就要先打消其怕的心理,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能放开胆子,随心所欲的写自己愿意写、喜欢写的作文。

初一的第一学期,老师可以结合教材,专门布置学生有话可说而又喜欢写的作文题,如《你认识我吗》《瞧我这一家》《童年趣事》《我对你说》等等。每次作文辅导,都给学生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甚至发牢骚、说怪话、诉苦也行,但要说真话说实话,我手写我心。每次作文讲评,都表扬那些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不批评任何学生;作文的分数也可以打得高些,一般的打八十多分,好点的打九十多分,每一次尽可能找出一篇好的给打满分。

这样,从一开始就打消学生的种种顾虑,让其敢说心里话,敢讲真话,解决了写作文的源泉问题。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丰富的世界,只因长期受到外界压抑,不被发掘,又如丰富的宝藏被埋没于地下一样。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逐一排除外界压抑,把宝藏挖出来,重见天日。所以,一开始学生写作文,不能将写作技巧,好文章的种种标准,更不能一味用思想性强调写作文标准。因为,这个年龄的学生对是非辨别能力还不是多强的,有些本来是真善美的东西,你一强调思想性,他就不敢写;再说学生对于写作技巧只是个死的概念,根本不理解,你讲写作技巧,他就会削足适履,茫然失措。这样势必堵塞学生的写作文的源泉。所以,为了搞好作文教学,从一开始就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想写、喜欢

写,为下一步打下基础。

三、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学生想写作文,能够放开胆子写,是写作文的良好前提。要想将作文水平提高一步,达到会写、写好,还要有一个过程,可以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因势利导。

首先,来一点仿写、改写。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许多名家写文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明白这一点后,就干放开胆子模仿而不感到羞耻了。

将《木兰诗》、《孙权劝学》、《石壕吏》、《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典名篇改写成记叙文;根据《最后一课》写一篇《第一堂德语课》,写第二天小弗郎士第二天上第一堂德语课的情形;仿照《中国石拱桥》中有关赵州桥的说明,介绍我们这儿京杭大运河上的大吴桥;老师讲一个《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梗概,学生试着写一篇丰富而有形象的故事;给《变色龙》、《皇帝的新装》写一个续,等等。这样做,简单而又易行,学生感到不难,又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所以很感兴趣。

其次,把作文标准分成若干项。如分成:①格式是否工整,②卷面是否整洁,③错别字有几个,④有几处病句,⑤标点是否清楚,有几处明显错误,⑥中心是否突出,⑦选材是否得当、是否新颖,⑧结构是否完整,首尾能否呼应,⑨语言是否通顺、流畅,⑩立意是否深刻。

前面五项,是作文的基本要求,称为基本功。第二学期重点抓这些,每两次作文,提一项要求,凡是做到的,一律的高分,并口头表扬;凡是没做到的,就当面指导他怎么做,责令其重写,重新打分,成绩算好的一次。

后五项,要求稍微高一些,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掌握,以后的几学期,逐项突破。每段时间提出一项要求,讲评时,表扬做得较好的;如果有些项,学生一时做的不好,老师就要写下水作文,讲评时宣读下水作文,给学生一个范例。

这样,一开始并不希望学生掌握多少写作知识,写出多高水平的作文,而是把作文要求分解成许多条,每次只提一点要求,老师领着学生一步一步的走。慢慢的学生作文也就规范化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一点点足了,即使原先写作水平很差的学生,经过两三个学期的引导和训练,也能写出像样的作文了。

四、创造佳机,激发兴趣。在进行以上两步走的同时,老师尽可能创造合适的机会,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写作的境界中去,用兴趣诱导学生写作文。作文选题尽可能选题尽可能切合学生的实际 如《我班的能人》、《我喜欢唱的歌》、《我喜欢吃的菜(饭)》、《我喜欢的歌星》、《我讨厌——》等,学生喜闻乐见,顺手拈来,写作起来顺手,自然兴趣很高。

2、结合民间风俗,结合学校班级的实际出文题。

如《包饺子》、《贴春联》是春节后常写的;《话说元宵》、《那盏花灯真漂亮》又是元宵节题材;端午节到了又写粽子,中秋节写月饼。

有一次六一儿童节,我班和一班举行拔河比赛,我班输了,但输得不服气,因为一班后面有别的班级学生帮忙。赛后我班学生一个个气哼哼,纷纷指责一班赢得不光彩。我这个当老师的充分抓住这个大好时机,让学生以《我们输得不服》、《一班赢得不光彩》等为题写作文。作文很快交上来,字字句句铿锵有力。有时,我还结合体育活动,写《实心球怎样扔得远》、《怎样训练立定跳远》、《跳绳的好处》等。虽然有的显得很幼稚,但也闪烁着学生的天真、学生的智

3、通过写日记,让学生学生在日记中什么都可以写,随心所欲。老师只自己看,不给任课老师看,不给家长看;讲评时只是泛泛表扬一些同学,不宣读日记内容,绝对为学生保密。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多观察周边的世界,多思考身边的生活,多解剖自己,不要动不动就感情用事。用日记随时记下自己成长的每一个脚印,也记下自己辛勤的汗水和辛酸的泪水。老师经常提醒学生,改写什么日记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7

一、注意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 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 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 “自由表达”作文内容, “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的作文

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的作文, 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尊重学生的选择, 尊重学生的表达, 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 一些不成熟的缺点, 让他们自己去克服, 让他们自我成长, 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 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 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 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 (1) 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 有话要说, 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 从生活中找素材, 写出真情; (2) 重视表达方式, 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 不拘一格, 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 (3) 不限篇幅和篇数; (4) 强调写真情实感, 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 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 有真情实感, 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 时时处处留意生活, 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 老师要结合实际, 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 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 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注重学生的身心特点, 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 童话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象, 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雏鹰, 遨游于大海的鱼儿, 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 提供想象条件, 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 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都能在童话中得到印证;学生的喜怒哀乐, 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 鼓励他们大胆幻想。

2. 教会构思方法, 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 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地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 构思不好, 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 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 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8

关键词:做人 生活 作文 看法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最大难题之一,现行作文教学研究大多是在摸索写好作文的途径、方法。这些途径和方法一旦被激活,学生便会顺渠引水成作,作文水平当然会有一定的提高。但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裹足不前。因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无法明白为什么写作,缺少原动力的作文教学就会失去活力止步不前。

一、学做人

作文先做人。俗话说“言为心声”,作文就是落在书面上的“心声”。“作文能够满足我们倾吐心声的需要”,学写作文就是学会把个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用恰当的、生动的文字真实地表达出来。而这些个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正反映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情感观、品质和情操。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对生活漠不关心、毫无爱憎的人,会对写作文产生莫大的兴趣。但一旦生活的热情被唤醒,对周围世界关注的视角变得广远,思想的触觉日渐灵敏,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他们必会产生写作的欲望,并会把它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自我发展的工具,进而逐渐形成持久稳定发展的内部动力。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丰富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让学生内心世界活跃起来,并以此内化为激情和活力,而主动求作。

二、品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该句生动地告诉我们,生活与作文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的生活永远是变化万千,丰富多彩的。然而处于生活中的群体——学生面对生活,在写作时却常感无“米”可“下”,老师常常抱怨学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宋代诗人戴复古的《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诗中评价陆游的诗写道:“入妙文章本平淡,待闲言语变瑰奇。”那么如何能使生活中的“闲言碎语”走进学生的作文?如何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得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呢?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人生百态。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就某些话题、某些事情或某些事物、某些现象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他们的看法,并长久地坚持下去。当学生的视野日渐开阔、思想的触觉变得更加广远之时,他不会再用“简单”的眼光看世界,他会为某些人的某一句话而浮想联翩,感慨万千,生活就犹如那源源活水,流淌于学生的作文之中。

三、做作文

做作文又区别于写作文,它是长期地而非一次、两次。而让学生养成时时写作,处处写作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情况下,按照常规教学的安排,每半个学期即半年时间,要求学生完成六次作文即可。这样的教学任务远不能达到训练作文这一教学目的。俗话说: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况且每次作文训练不一定每位学生都能写成功。针对写作技能还不熟练的学生,作文的素材、心灵独特的感悟都需要学生平时的积累。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学生养成用作文来记述自己心灵历程的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练笔或随笔,并进而养成习惯。也许开始很难,但不能轻言放弃。当习惯养成之日,也就是学生主动求作之时。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它不允许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带一点急功近利的色彩。我们应该明白我们要想完成好这一任务,必须功在平时,应落实在对学生写作素养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上下工夫。以上仅是笔者对作文教学的一点浅陋看法,仅供大参考。

参考文献:

1.韩文生.《作文教学从是记抓起》〔j〕.《中国教育科学》.2006/3-4,83页

2.张德芳.《对作文的一点认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2月上半月27页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9

贵州省独山县望城中学唐应美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尺度,应当十分重视。”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忽略了作文教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就远远提不高,什么时候重视了作文教学,语文教学质量就会有显著的提高,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作文教学有着深刻的体会,深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是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的难度很大,但是,只要是讲究科学,有目的,有计划,因人施教,方法得当,作文教学是有序可循的。循序渐进,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会逐渐提高上来的。

一、初中学生作文的训练,多是命题和半命题进行,以单项练习,仿写为主,以创造性综合练习为辅。具体地说,就是以课本中的单元为一小阶断,每一阶段中的练习,包括题型仿写,材料仿写,片段练习,然后有一次创造性的综合练习。如表现初中集体生活的作文训练,可以这样进行:片段如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场面描写------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班级活动-------全校活动-------“惜别”,等等,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层次递进式地进行。通过这样的设计来练习,学生避免了“不会写”的苦叫,即使是较差的同学,也能沿着课文的架式写成一篇有所内容的文章。这样进行训练,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注意下笔前的指导。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是教育学生认识“为什么写”,启发学生明确“写什么”,指导学生懂得“怎么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便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写作任务。鉴于以前忽视作文前的指导,只是简单地提出几点要求给学生,结果学生冥思苦想无法下笔,茫茫然不知所写,咬咬笔头一筹莫展的情况,而今注意了下笔前的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里顺利完成。如前面提到的《惜别》一文的写作,下笔前先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此文,主要是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身边发生的,舍不得分别的事件(或是一个场面)进行条理以后用文字表达出来,通过场面描写表达出双方依恋之情,充分调动心理、动作、场面等描写手法,表达得生动感人。通过这样多层次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启发学生明确“写什么”--------我们生活中,难免有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等的“舍不得分别”的场面,而分别时往往都会产生出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只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可以选择其中之一来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然后再指导学生懂得该“怎么写”-------这就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的框架,注意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交待好记叙的要素,以夹叙夹议的形式来表情达意。通过这样认真的指导,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勃发了写作此文的兴趣,把内容迅速地组织起来,不用很多时间就能把文章写出来了。

三、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批改。平常评改作文,除了用到的详细改、重点改、当面改、书面改等方式外,主要地的还是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的习惯和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据此,批改的形式有老师提示后学生自改、同座位交换改、小组讨论改等;评改的内容有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指出文章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找出自己认为文理不通的句子,当然能够改正更好;就作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出看法,写眉批和总批等等,都是渐次进行,逐步提高的。一般是,改前教师根据情况,从学生中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教师边范读边评点,然后再选一篇文章让学生读,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进行全班性的议论评改。这样提供给学生(或小组)评改的范例,就可放手给学生去进行。例如教到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等有关知识时,先让学生写完议论文习作后再自己找出哪是中心论点、论据,怎样进行论证并兼顾到其结构------引论是如何提出问题,本论如何分析问题,结论是怎样解决问题等。第二次又由小组评改;先找出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从结构上去眉批,总批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一方面学生掌握了写作题材和生活积累,开阔了眼界,又能从立意、构思、谋篇布局的比较中,可以得到启发,学生仔细批改文章的过程,也是辨析词语、订正错别字、修改病句的综合练习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的过程,一方面老师也能从改作文的“苦海”中挣脱出来,减轻了负担,腾出了很多时间精心教改的问题,师生各得其所。

四、注意讲评。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与命题、指导、批改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必须全面考虑,统一安排,是不能把作文讲评置于无关紧要的位置的。学生批改完后,老师还要检查核分,作些必要的记录。凡习作中的通病,作些简要的记录,在讲评中提出来,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即可。一次讲评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集中在一两个问题,不能面面俱到。我在讲评中一般都有计划做好的,讲评时按步骤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而不是成为被动的听众。有时让学生进行评议;有时先让习作者介绍写作简况(包括写作目的、构思、立意、选材等),然后在进行议论;有时刻一篇优秀习作以便让学生借鉴;有时结合有关的写作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理论知识,等等。总之,讲评也要求多样化,不搞呆板形式,搞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不但懂得了为什么要那样写,而且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改,从而提高写作知识。

经过了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作文训练后,学生们提高了写作能力,语文水平就有了显著的提高。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0

内容摘要: 认真反思作文教学得失误,积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改进作文教

学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引导他们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投入作文,这才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我认为作文兴趣的形成,由低到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感到有趣,二是尝到乐趣,三是形成志趣。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浓厚的趣味吸引学生,真正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落到实处。

关键词:有趣乐趣志趣

作文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经过一代又一代语文工作者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既有理论依据,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起过较大作用,但是随着创新教育时代的来临,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传统的作文教学也日益暴露出不足。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大,热情不高,这是造成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只会使学生越来越厌烦作文。所以我们只有认真反思作文教学得失误,积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改进作文教学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引导他们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投入作文,这才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我认为作文兴趣的形成,由低到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感到有趣,二是尝到乐趣,三是形成志趣。

一、命题要紧贴生活,让学生感到有趣

学生并不是不喜欢写作,只是他们不喜欢那种远离生活,没有生活体验的题目罢了,所以,所以我们的作文命题能贴近他们的生活,就能拨动他们情感的琴弦,激起内心的波澜,那他们的写作热情就会高涨。比如“我的一家”、“秋收”、“我的老师”等题目,和学生的生

活接近,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创作热情;或者让学生自拟题目,不限体裁、题材,给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对这样的作文是欢迎的。小学高年级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底子太差,对作文产生了畏惧心理,要使这部分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有一定难度。其实,在作文中取得好成绩,是每个学生的愿望,差生更是如此。只要教师在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时多鼓励他们,多表扬他们在作文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点,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肯定,会感到由衷的欢乐与自信,下次会更加努力。如果学生的作文总是不及格,或总是被教师批评,学生会慢慢的失去自信,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要给学生打高一些等次,实在写不好的作文,也应该让学生按要求修改后再给打等次,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要重视体验生活,让学生尝到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让学生体验生活,获得心灵感受,是培养作文兴趣的有效途径。作文前,针对作文题目,组织学生搞一些简单的社会调查,到校外参观访问,到田野里参加劳动实践感受大自然,这些都是体验生活的方法。或者在学校里组织了有意义的活动之后,围绕活动的主题让同学门写感想、体会,或是对活动的看法和意见,同学们有了亲身体验,所以写起来就会毫不费力。

《秋天的树叶》是五年级的习作题目,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习作的: 首先在习作前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亲自感受秋风落叶的情景。学生们收集了形色各异的树叶,他们用树叶制作了书签,树叶标本,在课堂上我们进行展示。

其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了解树叶

(1)观——叶色,引导学生如何来观察,如颜色,红、黄、绿

等各种颜色。

(2)辨——叶形,叶子的形状,叶脉的纹路叶子的边缘特点等。

(3)摸——叶片,将学生收集来的树叶分给学生来摸一摸每片

树叶是什么感觉的。

(4)嗅——叶味,感受叶子所透出的秋天的味道。

此时有层次的、全方面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去感受了解叶子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秋风瑟瑟,片片树叶飘落的情景,以及树叶离开大树的心情如何?

最后我让学生们再说一说,写一写,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有些的活动是不可能经常举行的,教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体验生活的方法,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多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写起作文来,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左右逢源,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言之有物,不是空洞的假话和套话,解决了素材这个难题,学生就会从作文中尝到乐趣,不会把作文当作苦差事。

三、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形成志趣

学生感到有趣,尝到乐趣后,教师就要想办法使作文成为学生的一种志趣,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学生为什么练习作文,对这个问

题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的作家。”这就明白告诉了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教育使作文变成学生的一种志趣,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为自己服务。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活动,寓教于乐,在快乐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志趣。

比如,成立课外阅读小组,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带领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采撷一朵朵浪花,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文学鉴赏能力,坚持不懈,厚积薄发,学生的文学素养一定会提高?学生的作文也会更精彩,还可以组织“习作天地”,互相交流个人的习作大家来探讨评析优点和缺点,然后作者再来修改,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作文,还明白了怎样评价和修改作文,提高了作文的积极性,还可以将好的作文订成册,让学生搞“佳作选编”,然后在全校范围内展示交流,或是与其他学校交流,将优秀的作品推荐到报刊上发表。通过这种说些结合的方式,既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热情。同学们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心中感到喜悦,精神上感到满足。这种满足和喜悦反过来又成了作文的直接动机,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作文,这就形成了作文教学的良性循环。通过这些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写作热情,让作文走进了同学们的生活,走进了同学们的心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

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1

一、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老师一宣布写作文,底下愁眉苦脸之状便时有所见,哀叹牢骚之声时有所闻。纵使“行政干预”,学生完成的仍是强挤硬榨,用以应付老师的“遵命作文”。所以首先在意识上要改变学生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写作的信心。首先我把作文改为“表达能力作业”,使学生在心理上减轻压力。再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向他们讲述中国历史上的“袁虎的倚马作令”、“王勃写《腾王阁序》”、“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故事,都是落笔成文,出口成章的。而今后的社会也要求我们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去交际、去完成高速度、高智能运作的社会。

二、注重创设情境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根据某一材料,辩证地进行分析认识,多角度地联想,加以提炼后,以确立多种不同的观点,这样可以防止千人一面的作文面孔,甚至避免雷同的作文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诱发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可以拟一些驰骋想象的作文题,如《“一杯水”的断想》《假如生活可以重来》,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一样的题材,相同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入手,可以写出不同主题的文章。教师可以在激发兴趣、活跃想象的基础上,通过借助教材,让学生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比较,从同一材料中提炼出不同的理论观点。从而不仅能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材料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四、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文批改应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次修改自己的作文;再如抽组批改,将更快更有效的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因为一个小组基本可以反映全班的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普遍问题。当然,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的产生写作的欲望。 作文批改评语要有重点,因为一篇作文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批改,这就要求评语与本次作文训练目标相符合,再者,应特别强调表扬学生作文的优点,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直面社会现实的敏感尖锐话题

社会现实的敏感尖锐话题在一般人的想象中似乎不能登大雅之堂,高考作文似乎就应该反映主流,讲政治,有高度。而90后的孩子的视角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开放得多,而且关注社会现实,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文风平实细腻,这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社会视野越来越宽广,语言成熟度也在不断提高,有较强的感悟能力,这种感悟力经常让有些阅卷老师也自愧不如。“高分的标准是文章的思想性,立意的高低就是得分的高低,文章只要富有感情,就一定能获得高分。如弗洛伊德性学论,有考生的作文以“性变态”为主题,文章以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的主要观念入手,探讨了当今社会存在的同性恋和性变态现象,通过弗洛伊德理论,分析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有的作文关注了理发店的小姐现象,文中提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也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阳光也应该照到阴暗的角落。

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作文教学无定法,但树立好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是任何方法得以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前提。要想让新世纪的作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使作文教学实现里程碑式的改进,既要与时俱进,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构建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或框架,也要有阶段性地技法推介、素材积累、片段写作、限时作文等方式训练学生让他们能写作文,会写作文。

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2

一、立足生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画家要写生, 音乐家要采风,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同理作文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是要立足于现实生活的, 它应该是学生实际生活的感知、感悟。作文教学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作文的内容应来源于生活的实际, 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体验生活, 这样才能见有所闻, 闻有所思, 作文于是有素材可用。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在平凡中发现乐趣, 对所写的事物才能得心应手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教师在布置作文或日记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引导学生看一看, 想一想。比如一张课桌, 一片树叶, 写它的外形, 作用, 没有它会怎么样……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切身感受生活的情趣, 领悟生活的真谛。这样日积月累, 素材多了, 感悟多了, 学生作文时才不会感到无物可写。

二、由说到写

我们是不是常看见这样的现象:学生们私下里谈生活趣事, 文体节目滔滔不绝, 而一写作文时就“惜墨如金”。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学生在交谈时使用的是口语, 无所顾忌, 没有语法的约束, 没有内容的限制。而一旦作文就是书面语, 不知如何表达了。口语是生活中学到的, 而书面语是读写文本时学到的。我们教师教作文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学生的口语变成书面语表达出来。学生的语言训练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二者相互联系影响, 但作用不同。因此, 作文教学要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从句段训练开始, 由一句话一个片段到一件事让学生去说、去想、去构思, 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要求和限制, 由易到难, 让学生从基本能说清楚到说得清楚完整, 继而表达精彩。如此严格有序地进行训练, 其间还应该采取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 民族众多, 语言种类丰富, 所以口语千差万别。教师在训练时一定要采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口语表达能力基础上, 教师再指导学生把所说的用书面语规范地写出来。这样就完成了从口头语表达到书面语表达的过渡。

三、以读促写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两项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 阅读以理解为目的, 作文则以表达应用为基准。二者相互联系和促进。从一定程度上说, 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与否, 写作能力的高低, 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成败。阅读教学应以作文辅导为目的、为归宿, 作文教学应以阅读教学为指导、为基础、为前提。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写作, 对学生作文的指导、讲评与整体的语文课教学统一起来。在阅读教学对作文的分析中, 教师并不需要把每课讲解得面面俱到, 一般应弄清楚作者是谁, 身份如何,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 为什么要写, 写得好否, 好在什么地方……。这样, 便很自然地将读者与作者统一起来。长期坚持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之中的道理, 学生便能在潜移默化中自主产生写作欲望。阅读教学中, 让学生自觉地从读者变作者, 将课文变作文。作文指导与讲评时, 再以作者移位读者, 以作文比较课文这样反复的换位思考, 变位想象, 换角度理解, 让读者与作者达成共识, 产生共鸣, 这样何愁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不起来?

四、仿中有创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说到写, 从仿到创, 是作文的一个规律。课本所选文章都是贴近生活的经典之作。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渗透的写作训练, 让学生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恰当地应用的自己的作文中。教师在指导学生仿写时, 一定要学生仿中有创, 杜绝生搬硬套, 在认同别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描述上, 要有所发现和创新。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说过“仿我者死, 学我者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一定要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在借鉴好的写作方法的同时, 推陈出新, 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上四点, 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如果能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我们作文教学是有帮助的。

四年级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3

一、注重生活积累,激活写作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可见生活对习作的重要性。因此,只有立足生活,激活学生写作的源泉,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体会,才能题材丰富,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知识来自实践,作文来自生活,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是不可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的。目前,小学生的作文总是缺乏真实、新奇、有趣,可以看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极为单薄,尤其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体验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见,教师应有目的地有计划地与学生共同开发生活的习作资源,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提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写作素材,构建课内外联系、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体系,全方位开放自我的作文教学状态,引导学生或与学生共同参与生活的体验,以获得真实丰富的写作素材。

经常引导他们按一定顺序、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事物。引导他们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目的,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大量的信息以充实自己的写作题材库。这样,当学生遇到习作时,平时积累的素材就能“随手拈来”,运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了。

二、、创设多种情境,进行写作训练

先观察后作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他们观察生活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学会采撷生活之树上片片充满生机的绿叶,选取生活之河中朵朵闪亮的浪花,不断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在激发兴趣的同时,相机进行写作方法的点拨,如:认真细致地观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采用多种感官观察;边观察边想象、边观察边记录等。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材料,作文时有话可说。

先体验后作文叶圣陶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作文就诞生了。”说明创作的冲动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如果下笔前没有心灵的体会,没有感情的波澜,就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

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4

长海八中鞠振媛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我们农村初中更是如此。近几年我一直在这一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希望在实践中寻求一条可行之路。

一、课堂教学与片段写作相结合众所周之,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的环节,只有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彼此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因为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用文学化的视角感悟生活,并引导学生以文本为范文,像作者一样让自己的感悟及生活情趣走进自己的作文。

阅读课上不但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更要教给学生写的能力,毕竟哪位作者不是写作的高手(朱自清)。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不但可以让阅读教学灵活化,也会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作能力,从中学会写作技巧并进行效仿,可谓一举两得。

二、作文与生活积累

“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的流个不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话语以极其生动形象的笔触寄希望于教者: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应先带领学生深入到生活这一源泉中,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帮助学生把无米之饮变成有米下锅。

1、学校生活是知识、理性与情感交织的宝库。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获取知识的沃土,是提升智慧的熔炉。这晨有琅琅的读书声,沙沙的写字声,更有爱心写就的感人故事:失去自信后,班主任老师的一句鼓励,让学的心底蕴藏下了一个美丽的梦。同学间或轻如烟淡如水,或甜如蜜,甘若泉的相互关心而带来的瞬间感动,都值得我们语文老师细心挖掘,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充满活力,充满生活情趣。

2、社会生活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大舞台。

对于学生来说,社会生活较为简单,它是是偶尔接触或是有所耳闻,如果能恰到好处的捕捉到自己生活中的细节、闪光点,挖掘出其深刻的内涵,就能使文章生色、升级。因此,引导学生把握好生活就成了作文的关键。

让学生走出狭小的书斋,广泛地接触社会,关注民生,把社会引进课堂,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的审美意识,使学生拥有源头活水,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构建作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系列

作文教学要立足学生实际,立足学生需求,立足教学实践,科学地建构作文教学体系:如初一年级的片段写作,学说真话,说心里话的叙述描写式写作训练;初二年级,学会说话,把话说好——清楚有条理,形象合情理,生活寓道理的联想式片段写作训练:初三年级把话说美,把理说透——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思辨式的片段写作训练。

从整个初中阶段看,作文教学目标可分解为表达专项训练、审题专项训练有素、立意专项训练、选材组材专项训练、布局谋篇专项训练等。而这几个目标都可以进一步细化,指导学生一一进行训练,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所提高。

三、改字定乾坤

“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毕竟任何一篇佳作都不是一锤定音,而是经过多翻的修改。一文三改,改字定乾坤。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散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上一篇:拓展方式下一篇: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