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总

2025-04-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研究方法总(精选8篇)

教育研究方法总 篇1

两种检验水质总大肠菌群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大肠菌群是评价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卫生指示菌之一,水质总大肠菌群的监测检验对保障人体健康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选择山东省内有代表性的`210份不同水质分别用多管发酵法和纸片法进行检验比较,经过分析,发现纸片法比多管发酵法更适合于日常水质环境的监测检验.

作 者:刘书花 作者单位:山东省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济南,250014刊 名: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英文刊名:JOURNAL OF GREEN GREAT WORLD年,卷(期):2009“”(6)分类号:X83关键词:总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 纸片法 比较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总 篇2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JY88-Ⅱ型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宁波江南仪器厂);TU-1810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梅特勒AL204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KQ-40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K-98-Ⅱ电子万用炉(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药

葡萄糖标准品(天津市天新精细化工开发中心),浓盐酸(分析纯),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沙枣采自新疆和田,使用前干燥,粉碎成粗粉备用。

2 方法与结果

2.1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3.0g葡萄糖,用蒸馏水定容至50mL容量瓶中,制得60m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量取葡萄糖溶液适量,配成浓度分别为3.0、5.0、7.0、9.0、11.0m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在具塞试管中分别加入对照品溶液3mL,再分别加入3mL浓盐酸,用蒸馏水定容至10mL,在沸水中加热10min,取出用冷水冷却。于200~800nm全波长之间扫描,结果表明,葡萄糖溶液在284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故选择284nm为测定波长。以试剂为空白,于284nm处测定吸光度,以浓度(mg/mL)为X,吸光度为Y,得回归方程为:Y=1.785 6X-0.645 4,r=0.999 8,显示在0.9~3.3mg/mL范围内,葡萄糖的浓度和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3 提取方法比较

2.3.1 超声波破碎提取

精密称取沙枣粗粉3g加水40mL,调整工作时间为6s,间隔时间为4s,总工作时间为30min,电阻为3Ф,工作功率为250W,过滤,滤液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摇匀,备用。

2.3.2 回流提取

精密称取沙枣粗粉3g加水40mL,回流提取2次,1.5h/次,过滤,合并滤液,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2.3.3 煎煮提取

精密称取沙枣粗粉3g加水40mL,煎煮提取2次,1.5h/次,过滤,合并滤液,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2.4 测定结果

取上述不同方法所得样品溶液,按“2.2”项测定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见表1。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沙枣中总糖的提取含量有所不同,最后以简便的操作手法、较高的含量测定为目的确定超声波破碎提取为最佳提取方法,即调整工作时间为6s,间隔时间为4s,总工作时间为30min,电阻为3Ф,工作功率为250W。

2.5 稳定性实验

精密吸取同一新制备超声波破碎样品溶液3mL,间隔20min测定一次,连续测定9次,其RSD=1.54%,表明样品溶液在180min内稳定。

2.6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新制备超声波破碎样品溶液3mL,按“2.2”项测定方法连续测定6次,RSD=0.98%,表明实验精密度良好。

2.7 重复性实验

精密称取沙枣粗粉6份,按最佳工艺提取,制备样品溶液,按“2.2”项测定方法测定,结果RSD=1.82%,表明实验重复性良好。

2.8 加样回收率实验

按超声波破碎样品处理方法制成6份样品溶液,分别加入葡萄糖对照品溶液适量,按“2.2”项测定方法测定,测定结果为加样回收率99.78%,RSD为0.94%(n=6),表明该实验准确可靠。

3 讨论

本试验以总糖含量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沙枣总糖最佳提取方法。超声波破碎提取调整工作时间为6s,间隔时间为4s,总工作时间为30min,电阻为3Ф,工作功率为250W。此方法简便易行、提取效果好、含量高,可以将沙枣总糖充分提取出来,为充分利用沙枣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黄俊华,买买提江.新疆胡颓子属植物(Elaeagnus)分类探讨[J].植物研究,2005,25(3):268-270.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1162.

教育研究方法总 篇3

关键词:沙棘叶片;总RNA提取;提取方法

中图分类号: S793.6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033-02

提取获得纯度高、质量好的RNA是进行cDNA第一链合成、RT-PCR、RACE-PCR、cDNA全长克隆和Nor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必要前提[1-2]。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又名醋柳、酸刺,是胡颓子科沙棘属(Hippophae)的灌木或小乔木。沙棘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及其毗邻地区,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及治理砒砂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3]。沙棘叶片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多酚、粗蛋白、类黄酮等次生代谢物质[4],加之RNAase的广泛存在,使获得纯度较高的沙棘叶片总RNA变得十分困难。传统提取RNA的方法有异硫氰酸胍法、苯酚法、SDS法、CTAB法、Tris-硼酸法及Trizol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大部分动物组织RNA,但高等植物组织内含有一些多糖类和酚类物质,使用这些方法很难去除[5]。本试验采用4种RNA提取试剂 (盒) 进行系统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提取高质量沙棘叶片总RNA的方法,为开展沙棘后续分子生物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的沙棘叶片采自陕西省定边县西南林业大学实习基地,为移栽后2年的实生苗嫩叶,采后迅速放入液氮中带回实验室-80 ℃保存。

试验所用主要试剂有Trizol (Invitrogen公司产品)、RNA simple 总RNA提取试剂盒 (离心柱型) (天根公司产品)、RNAplant Plus 总RNA提取试剂 (天根公司产品),DEPC (Sigma公司),其他试剂均为RNA试验专用。

1.2 方法

1.2.1 改良Trizol法 按照Invitrogen 公司试剂说明书进行,并加以改进:取0.1 g沙棘叶片液氮研磨成细粉后加 0.1 g PVP (聚乙烯吡咯烷酮) 继续研磨,待液氮挥发后将混合粉末迅速加入已装好Trizol的1.5 mL无RNAase离心管中,摇匀前迅速加入10 μL β-巯基乙醇;加入氯仿之前加 200 μL 5 mol/L NaCl 混匀;氯仿抽提,取上清后加入等体积酚-氯仿-异戊醇(体积比25 ∶ 24 ∶ 1),重新抽提1次。

1.2.2 RNAsimple总R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 参照天根公司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3 RNAplant Plus总RNA提取试剂法 参照天根公司试剂说明书进行。使用前按照1 ∶ 4的体积比将β-巯基乙醇与RNAplant Plus reagent混合。

1.2.4 RNAplant Plus总RNA提取试剂改良法 在加氯仿之前按1 ∶ 250的体积比加入DNA酶Ⅰ,轻轻吹打混匀 1 min,然后参照天根公司试剂说明书进行。

1.2.5 总RNA的完整性检测 分别取5μL总RNA样品,在1%琼脂糖凝胶电泳中检测,EB(溴化乙锭)中染色后,凝胶成像系统成像观察,记录结果。

1.2.6 总RNA的纯度检测 将用4种方法提取的总RNA分别取2 μL,用无RNAase的DEPC水稀释50倍,在核酸蛋白仪上测定D260 nm/D280 nm和D260 nm/D230 nm值,分析其纯度。

得率(μg/g)=D260 nm×40(μg/mL)×稀释倍数×RNA原液体积(mL)/所取样品质量(g)。

2 结果与分析

2.1 沙棘叶片总RNA完整性分析

4种不同方法提取的RNA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 (图1),结果表明,改良TRIzol法和RNAsimple 总RNA提取试剂盒 (离心柱型) 的凝胶电泳未检测出RNA;RNAplant Plus 总RNA提取试剂法得到的沙棘总RNA电泳图谱可以看到亮度很高的28S和18S 2条带,且28 条带与18S条带亮度比约为2 ∶ 1,但在28S上方可见明显的其他条带,表明有基因组DNA杂质;而RNAplant Plus 总RNA提取试剂改良法在加入DNA酶Ⅰ之后成功地去除了DNA,并且对总RNA质量、浓度影响不大。

2.2 沙棘叶片总RNA纯度分析

用改良Trizol法、 RNAsimple 总RNA提取试剂盒 (离心

柱型)、RNAplant Plus总RNA提取试剂法以及RNAplant Plus 总RNA提取试剂改良法4种方法提取沙棘叶片总RNA,在核酸蛋白仪上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一般认为较纯净的RNA样品,其D260 nm/D280 nm应为 1.7~2.0,D260 nm/D230 nm应大于2.0。由表1可见,改良Trizol法和 RNAsimple 总RNA提取试剂盒 (离心柱型)提取的RNA的D260 nm/D280 nm分别为1.47和1.28,均小于1.7,表明这2种方法提取的RNA样品纯度较差,不能有效去除总RNA样品中蛋白质或酚类等有机物杂质。同时,这2种方法提取的总RNA样品的D260 nm/D230 nm分别为0.33和0.79,表明这2种方法也不能有效地去除其中的萜类化合物等次生代谢物。RNAplant Plus总RNA提取试剂法提取法的RNA样品D260 nm/D280 nm大于1.7,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去除蛋白质和酚类物质的干扰;但D260 nm/D230 nm小于2.0,可能是受到基因组DNA的干扰。而RNplant Plus 总RNA提取试剂改良法提取的RNA D260 nm/D280 nm为1.79,D260 nm/D230 nm为2.07,表明这种方法提取的RNA纯度高,不存在多糖、蛋白质及酚类物质等杂质。

nlc202309051154

改良Trizol法和 RNAsimple 总R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2种方法获得的总RNA得率都很低,分别为55.1、33.7 μg/g (RNA/样品);而RNAplant Plus总RNA提取试剂法和RNAplant Plus 总RNA提取试剂改良法的总RNA得率都较高,但RNAplant Plus总RNA提取试剂改良法的RNA产率为298.1 μg/g,低于RNAplant Plus总RNA提取试剂法的433.4 μg/g(表1),可能是由于前者加入的DNA酶Ⅰ对RNA也起到了一定的降解作用,造成了RNA产量有所下降,也可能是后者对DNA的去除不彻底,对RNA的得率有所影响。

从试验所需时间上来看,改良Trizol法所需时间最长,需 6.0 h;而其他3种方法所需时间相差不大,均为3 h左右(表1)。

试验数据综合表明,RNAplant Plus总RNA提取试剂改良法是提取沙棘叶片RNA的最佳方法。

3 结论与讨论

RNA的纯度和完整性是分子生物学试验成功的关键性因素[1-2]。在植物细胞中,多糖和酚类物质与核酸在空间上是相互分离的,但对组织进行研磨破碎后,它们会与RNA相互作用,从而影响RNA的提取及后续反应[6]。多糖的理化性质与核酸极为相似,往往在去除多糖的同时造成RNA产量的下降[7-8];而酚类物质残留在样品中会发生氧化产生深褐色的物质[9],所以使用传统方法提取的RNA往往带有很深的铁锈色。而且RNase活性很强,整个试验过程中,微量的外源RNase或内源RNase都会使RNA发生降解,因此,在RNA提取过程中必须抑制RNase活性并克服这些次生代谢产物的干扰,从而得到质量较好、纯度较高的RNA[10-11]。

Trizol内含异硫氰酸胍等变性剂,改良Ttizol法在提取过程中加入PVP、β-巯基乙醇以及NaCl以去除多糖、多酚等杂质,孙德权等[12]、苏丹等[13]用改良Trizol法获得了富含多糖、多酚类次生代谢物质的香蕉叶片和辣椒组织的总RNA。RNAsimple总RNA提取试剂盒 (离心柱型) 使用了硅基质膜,以增强对RNA的吸附能力,朱永平等[14]利用该种方法成功获得了墨兰舌瓣的总RNA。但可能是由于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所含次生代谢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异,而这些次生代谢物质往往是影响RNA提取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15],用这2种方法提取的沙棘叶片总RNA并不理想,因此这2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沙棘叶片RNA的提取。

RNAplant Plus总RNA提取试剂改良法在加入DNA酶Ⅰ后,虽对RNA得率有所影响,但有效地去除了RNA中的基因组DNA的干扰,同时对RNA的质量影响不大。而且这种方法提取RNA所需时间较短,操作简单,是目前提取沙棘叶片总RNA的理想方法。

初三数学总复习方法 篇4

答题策略:

首先,审题时注意力要集中

思维应直接指向试题,力争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审题时,应弄清已知条件、所求结论,同时在短时间内汇集有关概念、公式、定理,用综合法、或分析法、或两头凑的方法,探索解题途径。特别注意已知条件所设的陷阱,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是否该分类讨论,以免丢解。

其次,在答题顺序上,应逐题进行解答。

要正确迅速地完成选择题和填空题,有效利用时间,为顺利完成中档题和压轴题奠定基础。在逐题进行解答时,遇到一时解不出的题应先放下(别忘了做记号,以免落题),把会解的题目都做完后,再回来把留下的疑难逐一解决。

第三,遇到平时没见过的题目,不要慌,稳定好情绪。

题目貌似异常,其实都出自原本。要冷静回想它与平时见过的题目、书本中的知识有哪些关联。要相信自己的功底,多方寻找思路,便能豁然得释。切忌对着题发呆不敢下手,有时动笔做一做或者画一画,就图形进行相应地分析,也就做出来了。尽可能解答一步是一步,不放过多得一分的机会。

第四,解综合题时,应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否则前面错了,后面即使方法对了,也得分甚少。

最后,注意认真检查

如感觉某题答错了,不能盲目去改,要十分冷静地重新审题,仔细研究,确定此时思路正确,再动笔去改,因为此时易把正确的改错了,尽量减少失误。检查在数学考试中尤为重要,它是减少失误的最有效途径。

有关中考数学答题技巧推荐:

1、迅速摸清“题情”

刚拿到试卷的时候心情一定会比较紧张,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不要匆匆作答。首先要从头到尾、正面反面浏览全卷,尽可能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摸清“题情”的原则是:轻松解答那些一眼就可以看出结论来的简单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对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以从心里分为比较熟悉和比较陌生两大类。对这些信息的掌握,可以确保不出现“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尴尬局面。

2、答卷顺序“三先三后”

在浏览了试卷并做了简单题的第一遍解答之后,我们的情绪就应该稳定了很多,现在对自己也会信心十足。我们要明白一点,对于数学学科而言,能够拿到绝大部分分数就已经实属不易,所以要允许自己丢掉一些分数。在做题的时候我们要遵循“三先三后”的原则。首先是“先易后难”。这点很容易理解,就是我们要先做简单题,然后再做复杂题。当全部题目做完之后,如果还有时间,就再回来研究那些难题。当然,在这里也不是说在做题的时候,稍微遇到一点难题就跳过去,这样自己给自己遗留下的问题就太多了。也就违背了我们的原意。其次是“先高后低”。这里主要是指的倘若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遵守先做分数高的题目再做分数低的题目的顺序。这样能够拿到更多的总得分。并且,高分题目一般是分段得分,第一个或者第二个问题一般来说不会特别难,所以要尽可能地把这两问做出来,从总体上说,这样就会比拿出相应时间来做一道分数低的题目 “合算”。最后是“先同后异”。这里说的“先同后异”其实指的是,在大顺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把难题按照题目的大类进行区分,将同类型的题目放在一起考虑,因为这些题目所用到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在思考的时候就容易提高单位时间效益。

3、做题原则“一快一慢”

这里所谓的“一快一慢”指的是审题要慢,做题要快。题目本身实际上是这道题目的全部信息源,所以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逐字逐句地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地看清题意。有一些条件看起来没有给出,但实际上细致审题你才会发现,这样就可以收集更多的已知信息,为做题正确率寻求保障。当思考出解题方法和思路之后,解答问题的时候就一定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这样不仅给后面的题目赢得时间,更重要的是在保证踩到得分点上的基础上尽量简化解题步骤,可使得阅卷老师更加清晰地看出你的解题步骤。

4、把握技巧“分段得分”

对于中考数学中的难题,并不是说只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拿分而其他学生不得分。实际上,中考数学的大题采取的是“分段给分”的策略。简单说来就是做对一步就给一步的分。这样看来,我们确保会做的题目不丢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

5、检查突出重点“确保得分”

高三总复习学习方法 篇5

现在的高考制度是看考生的总分,而不是看某一科谁高,所以有任何一科短腿都会影响总体的成绩,在这里,考生一定要有一个全局观念,知道如何合理的搭配复习时间,才能使总分数达到最多。例如:考生A成绩:语文130分,数学80分,英语140分,当然这只是我举一个例子,该考生语文和英语都很好,提高成绩的空间非常小,想提高5分都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但是数学的空间很大,可能用不多的时间就可以提高30分,这样过,同样给的时间咱们想想,用在哪里合适呢?当然明理人都知道,学习数学的产出量大。可是作为人性的特点,都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遇到难做的事情自己都提不起兴趣,这样过导致很多考生都喜欢把大把的时间放在自己优势的学科,显然没达到分数最大化的效用。所以,现在你要做一个事情,就是全面分析自己的留个学科,给自己每一个学科提高成绩的幅度定一个计划,然后合理的分配每天的时间。这里的合理一定要注意,很多考生制定计划的时候往往夸大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制定很高的计划,例如:星期一:数学做完第一章,语文做一套模拟题,英语做一套模拟题,物理学完第四章,化学学完第四章第一节,生物做一个章节练习。这个日计划明显超出了一个人的能力,而这个计划显然是个粗略的计划,没有落实到细节。真正的计划是要有层次,分为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可以适当调整,日计划则需要每日坚定的执行。例如,合理的日计划应该是这样子,语文:总结古代诗歌真题一套,分析答题方法,积累相关基础知识(这是一个合理的计划,因为我把计划放到了细微之处,而且不仅做,做完总结);数学:做三角函数相关练习题,总结相应做题方法(这里的总结做题方法很重要,因为很多考生都重视多做题,但是做题过后的改错过程利用的时间很短,这样过做题没有达到效果,只是寻求了心里安慰,数理化做题后改错和总结的过程往往比做题更重要,把不会的做会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方法总比困难多作文 篇6

许多同学喜欢“临时抱佛脚”,非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其其实这样不仅影响考试情绪,更影响成绩,所以我们应注意匹马合唱细微之处从小事做起。

记笔记,有的同学认为没用,还浪费时间,中考复习时,你还要一页一页的翻课本不成?这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呐!

劳逸结合,现在有的同学白天埋头苦读,晚上有挑灯夜战,一个学期下来,成绩仍不见提高,相反,有的同学睡的早起的晚,成绩却遥遥领先。这个事例就说明劳逸结合的重要性,我们学习时就应该专心致志的.学,玩时就尽情地玩。

教育研究方法总 篇7

随着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 建筑企业意识到单凭自身内部的资源整合难以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 只有加强自身核心能力, 优化整合建筑企业外部资源, EPC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总承包项目动态联盟应运而生。

EPC总承包项目动态联盟就是指为响应市场机遇或对项目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 总承包商企业以最快的速度集成优势互补的企业, 将内外部的资源集成起来所形成的松散的灵活多变的虚拟组织, 共同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施工及试运行, 最终向业主提交一个符合合同规定的、可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1,2]。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是EPC总承包项目动态联盟治理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合作各方绩效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 直接影响着EPC总承包商项目动态联盟的运行效率。

目前关于动态联盟利益分配的研究成果不少, 采用博弈论中Shapley值法的文献也是很多的。刘浪等提出Shapley值利益分配方法, 既克服Nash-Harsanyi谈判模型的不足, 又避免了利益的平均分配, 使利益分配方法更具合理性, 更利于调动各盟员企业的积极性[3]。但shapley值法也存在不足, 没有充分考虑联盟过程中各盟员的成本投入和所承担的风险。王凤科等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量化风险管理能力因素, 使Shapley值法的利益分配结果得到修正[4]。吴朗提出基于满意度综合集成投入额、贡献、风险等分配要素的初始利益分配方案[5]。姚冠新, 王岳峰等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贡献率、风险及投资三个因素之间的权重, 综合考量对利益分配结果的影响, 改进单一运用Shapley值法的利益分配结果[6,7]。纵观上述文献, 目前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利益分配要素考虑是否具有全面性;第二,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线性加权, 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本文针对EPC工程,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综合考量贡献、投资、风险三个利益分配因素, 结合Shapley值法和灰色关联法提出了一种基于Shapley值法的利益分配修正模型。

2 利益分配模型的建立

2.1 基于贡献视角的合作Shapley利益分配

Shapley值法是由Shapley L.S.于1953年提出用于解决多人合作问题的一种方法[8]。由n个成员企业组成的EPC项目动态联盟可看作是多人合作决策问题, 相应成员的利益分配问题可通过Shapley值法来解决。

设集合N={1, 2, …n}, 如果对于N的任一子集S都对应着一个实值函数v (S) , 满足:

称为[N, v]为n位盟员企业的合作对策, v为对策的特征函数。

用xi= (i, 1, 2, …, n) 表示第i盟员企业从合作联盟利益中得到的分配额, 为第盟员单独完成任务的收益。如若合作成功, 需满足以下条件:

且xi≥v (i) (4)

对于每一合作对策, 存在唯一的利益分配Shapley值记。φ (v) = (φ1 (v) , φ2 (v) , …, φi (v) , …, φn (v) ) 。为了更好地区分如下几种利益分配结果, 用φi1 (v) , φi2 (v) , φi3 (v) 表示第i盟员企业在不同方法下的分配额。φi1 (v) 可由式 (5) 求得:

式中, |S|是联盟S中盟员企业个数;n是集合N中的元素个数;w (|S|) 是加权因子;v |S|为联盟S的效益, v (S/i) 是联盟S中没有盟员i后可取得的效益。

2.2 基于投入额大小的利益分配

一般来说, 投资额的大小都是利润分配的重要因素, 如动态联盟中盟员的启动资金、人力资本的价格、融资成本等形式的投入。设这个盟员所投入额为x1, x2, ..., xn, 联盟成功后获得的总收益为v, 各盟员分得的利益分别为v1, v2, ..., vn, 则

2.3 基于所承担风险的利益分配

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利益分配显然有其局限性。在如今变幻莫测的市场上, 还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如文献[8]将项目总风险分为市场X1、合作X1、能力X3、投资X4、金融X5、政治X6。根据承担的风险与利益分配相对称的原则, 盟员所分得的利益与所承担的风险正相关。目前关于风险研究比较成熟, 本文结合文献[9,10]对风险系数进行测算。测算的主要思路:首先, 设计、采购、施工三方建立风险指标模糊互补判断矩阵Ak, 以及在各个风险指标下的设计、采购、施工三方模糊互补判断矩阵Rk;其次, 根据文献[10]中公式Ak对Rk和进行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得到风险指标权重向量和各风险指标下的特征向量矩阵Rij;然后, 将风险指标权重向量Wij与特征向量矩阵Rij模糊处理得到设计、采购、施工的风险系数ri, 其中, 则各企业所分配的利润:

2.4 基于灰色关联定权的综合利益分配

上述方法从单一角度反映利益分配策略在某种分配原则上的合理性, 实际上联盟利益分配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本文在对灰色关联分析[11]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灰色关联度确定其相应的贡献率, 降低指标的主观性。具体过程如下:首先, 确定母指标与子指标。一般选取对评价方案影响最重要的因素作为母指标, 把母指标对应的指标值向量记为X0= (X10, X20, ..., Xno) T, 作为母序列, 选取其他因素指标为子指标, 把子指标所对应的指标向量记为Xj= (x1j, x2 j, ..., xn j) T (j=1, 2, ..., m) , 作为子序列。

其次, 分别对X0, Xj进行初值化处理, 记

Xj'= (x'1j, x'2j, ..., x'n j) T, 可得初值化指标矩阵B= (x'0, x'j) 。然后, 计算Xj与X0的关联系数得到关联系数矩阵R= (rij) m×n, 再对矩阵R= (rij) m×n的列求平均数, 得上式反映了第j指标与母指标的关联程度成正相关关系。最后将rj (j=1, 2, ..., m) 进行归一化处理, 并令, 可将w= (w1, w2, ..., wn) T作为指标权重。

由灰色关联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向量为wj, 结合以上三种方法中得到的利益分配额, 得到每个盟员分配的利益

3 案例分析

某EPC工程现由设计总承包商A, 材料供应商B、施工分包C商组成一个简单的动态联盟, 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实行项目管理, 总创收益V (A, B, C) =4000万元, 搜集各方资料, 通过专家咨询可知, A、B、C三家企业投入的投资额分别为250万元、120万元、180万元, 如果A、B、C单独工作可获得的利益分别为V (A) =1200万元, V (B) =800万元, V (C) =1000万元;如果A与B合作而与C不合作可获得收益为V (A, B) =2500万元;如果A与C合作, 而与B不合作, 可获得收益V (A, C) =2700万元。由于EPC工程中没有总承包商存在, 则无法组建联盟, 所以有V (B, C) =1800万元。

1) 基于shapley值法的利益分配

同理计算可得:φ12 (V) =1050万元, φ13 (V) =1250万元

2) 基于投资额的利益分配

3) 基于联盟过程中所承担风险的利益分配

各联盟企业分别邀请风险专家对市场X1、合作X2、能力X3、投资X4、金融X5、政治X6指标进行一致协商后得到的判断矩阵:

运用文献[10]中公式, 得到风险指标权重W=[0.177 0.1680.171 0.162 0.163 0.16]。

依据市场X1、合作X2、能力X3、投资X4、金融X5、政治X6, 对设计总承包商A, 材料供应商B, 施工分包商C三个成员企业建立模糊判断矩阵。由业主代表运用0.1-0.9标度法, 对因素两两比较判断, 得到模糊矩阵Rk (k=1, 2…, 6)

根据文献[10], 运用上述步骤得到满足一致性检验权重向量矩阵:

4) 模糊加权得到设计总承包商A, 材料供应商B, 施工分包商C的风险系数为:

因此, 得到利益分配结果为:φi3 (v) =Ti×4000=[1389.6, 1310.4, 1320.8]

5) 灰色关联度定权法综合考虑

根据专家评判选取贡献度指标作为利益分配的母指标, 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为:wj= (0.10240.1638 0.7338) , 则

对比原Shapley值法结果, 我们可以得知:改进后的分配方案中, 3个企业获利都比单独承担项目时所获的利益要大;设计总承包商A和材料供应商B利润之和大于2500万元, 设计总承包商A与施工分包商C利润之和大于2 700万元, 材料供应商B与施工分包商C的利润和大于1800万元, 故该分配方案符合建立联盟的核心思想。然而材料供应商承担着EPC项目中更高的风险和投资, 因此, 设计总承包商A愿意贡献出一部分的利益让给材料供应商B, 从而保持EPC项目动态联盟顺利合作。

4 结语

EPC总承包项目动态联盟是有效应对复杂外部环境、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法是动态联盟成功运作的关键, 同时, 能够吸引盟员积极参与、促进盟员深入合作、实现联盟内部资源与核心力有效共享。本文的研究弥补了单一运用Shapley值法的不足之处, 综合考虑贡献、投入和风险因素, 运用灰关联定权得到各盟员相对合理的利益分配额, 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摘要:在对Shapley利益分配研究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贡献、投资、风险”三个因素, 采用Shapley值法、公平法、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相应的利益分配值, 运用灰色关联法确定三个因素权重, 提出了一种基于Shapley值法的利益分配修正策略, 并通过实例证明了这种改进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中考数学总复习方法谈 篇8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就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的过程。我的课堂教学力争做到:

1. 教材内容线索化。初中数学分为代数与几何两大块,内容多,涉及面广。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堂中做到精讲多练,短时高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在章节复习中根据整体到局部的原则,由宽到窄,由粗到细进行,分成几条主线贯穿整个教材内容。

2. 课堂练习问题化。精心设计一些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的问题,以利于学生经过思考、回忆、联想再现知识,将单元复习提高到一种新境界、新水平。

3. 例题讲解变换化。新授课之后的拓展训练,以课本上的部分例题、习题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与改编,将学生引导到基础知识掌握与基本技能形成的解题过程中去。同时,注意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功能作用,并根据课标要求挖掘例题的内涵与外延,指导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索。变换例题的形式,根据同一知识点的需要,对例题进行横向的变换与纵向的延伸,使问题成为立意新颖的题目。

4. 习题训练系列化。在练习时要研究习题的质量,教师要自己钻进题海中,从而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达到高效率,做到选题有针对性、少而精,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解一题会一类、以少胜多的目的。

二、通过复习方式的多样化,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九年级的学生随着一模的结束立刻就长大了很多,懂事了不少,面对眼前的现实成绩和自己的前途理想,学生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我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系统的基础知识复习,即回归课本。我不定期地进行电话沟通和检查,这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我的预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第一轮的复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板块复习我主要采用以下模式。

1.“学案导学”模式。主要环节是:课前预习——自我检测——预习反馈——课堂突破——典例精析——巩固训练,其中“课堂突破”是关键。在复习中,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知识,并进行整理,使学生有条理、有系统、深刻地理清所复习的内容,形成基本技能,并将回忆的知识整理为逻辑体系图表。

2. “习题讲评”模式。习题讲评是将知识系统化,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练习题由老师精心编拟,难易程度一般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基本练习题,以唤起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知识;第二层为综合性练习题,用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每个题一般不超过三个知识点;第三层为发展性的习题,一般选自课本上的部分例题或习题,难度稍大,能多解与多变的习题,练习后又可拓宽与引伸,以提高学生应变能力。

3. “讨论交流”模式。学生练习三个层次的题组后,在第三层次中,由于题目的内涵丰富,多解与多果必然会引起学生的交流与讨论。此时,教师要积极引导。讨论中,首先讨论自己在练习中的做法,再讨论教师出示的讨论题,通过引导观察,让学生发现新的结论,通过变换条件或结论,寻求新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面向全体,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 学情分析,确立目标。早在九年级上学期,我要求学生给自己的数学成绩定个目标。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指导他们狠抓基础,基础的计算、基本的证明要稳稳当当。在复习中,我基本做到指导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近阶段的复习目标明确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复习策略有计划地给自己留一定数量的练习,这样还可以帮助学生统筹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做到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几年来我都这样进行,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或背后批评,情感的沟通使学生每天做的内容都比我预设的多,收到的效果也很好。

上一篇:园务委员会职责下一篇:均衡发展责任分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