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服务行业发展分析(精选5篇)
检查工作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保安服务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工作,提高保安员安全检查服务水平,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保安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安全检查(以下简称“安检”)是指对进入铁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车站的人员、物品进行专业性检查,防止可能危及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设施和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人员、物品(详见附件安检禁带、限带物品规定)进站、上车。
第三条 城市轨道交通安检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运营服从安全”、“安全与便捷并重”的原则,安检时间与运营时间同步,做到规范、严格、文明、高效。
第四条 本规范适用于浙江省保安服务提供的城市轨道交通安检工作。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照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五条 负责实施轨道交通安检的保安服务企业履行以下职责: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以下简称“运营企业”)的具体要求,开展安检组织实施工作。
(一)明确安检现场负责人。
(二)向运营企业提供合格的安检人员。
(三)服从运营企业对安检工作的管理要求。
(四)组织安检人员接受运营企业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基础知识、公共安全防范知识、安检工作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培训与考核。
(五)合理安排安检人员在职培训和在岗工作时间。确保安检人员每年参加在职专业培训不少于30学时,每年在岗工作时间不少于100小时。
(六)健全安检人员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严格管理安检人员档案和证件,随时备查。
(七)为安检人员提供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薪酬、福利、保险和食宿、工装等保障。
第三章
安检岗位条件
第六条 安检人员招录条件:
(一)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自愿从事安检工作。
(二)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品质良好。
(三)年满18周岁。
(四)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重听,无口吃,无残疾,无精神病史、肝炎病史、无慢性病和传染病史,无色盲、色弱,校正视力在1.0以上。
(五)背景审查合格,无违法犯罪记录。第七条 安检人员应符合以下上岗条件:
(一)持有初级保安员证书,并在运营企业统一组织培训满30课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有较强安全意识和责任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检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安排,听从指挥,积极完成工作任务。
(三)熟练掌握安检设备操作规程、检测技能等,具备识别、处理违禁物品的能力。
(四)了解掌握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能够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处理有关事项,具备必要的自救互救等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 安检岗位设置及工作要求
第八条 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安检作业单元标准配置人员。每台通道式安检机(须同时)配置4名安检人员(其中一名女性安检员)。岗位为:指挥员1人、值机员1人、开包员1人、引导员(或安全员)1人。每台通道式安检机实行两班制勤务模式按时轮岗、互相配合开展安检工作,覆盖整个运营时间。运营企业可以根据乘客流量、安检设备通过能力等情况,适当调配安检人员,但需确保平峰时3 人,高峰时4人;特殊时期,应根据安全防范等级要求增配安全检查人员。
第九条 安检人员根据岗位配置履行以下职责:
(一)指挥员负责安检岗点的安检设备及人员的管理、协调安检相关工作、全面掌握现场情况,发现异常立即警示安检人员。定时向安检指挥机构报告情况,如与乘客发生纠纷的,第一时间向运营企业工作人员汇报,并请求协助;一旦发现违禁物品的,应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快速报告驻站执勤民警。
(二)引导员位于安检通道前1米左右处,负责宣传、引导、提示乘客接受安检;协助受检人将被检物品放置在传送带上,同时观察受检人的神态、动作,遇有可疑情况,示意值机员实施重点检查。
(三)值机员负责辨别通道式安检机监视器上受检行李图像中的物品形状、类别,发现、辨认违禁物品或可疑图像,将需要开箱(包)检查的行李及重点检查部位通知开包员。
值机员连续值机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每工作日值机时间累计不超过6小时。女工怀孕和哺乳期间应当合理安排工作,避免在X射线区域工作。
(四)开包员位于通道式安检机后,按值机员提示的重点部位和物品先控制箱包,等待物主到达并告知需要开包检查后再实施开包程序。使用爆炸品检测仪、液态危险品检查仪、金属探测仪等设备进一步检查可疑物品,并随时观察受检人的神态、动作,保持警惕,做好应急处置。
(五)遇有受检人携带的特殊物品,不便或无法用通道式安检机检查的,可采取人工检查方法进行检查。手检员位于金属探测门后, 使用手持金属探测器实施检查,在直视范围内与受检人保持适当距离,安检中发现可疑物品,观察并掌握可疑人员动向,遇有突发事件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先期处置并报告指挥员。
第五章 安检勤务
第十条 安检人员基本工作要求:
(一)安检人员执勤时须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安检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各级领导管理,对违反法律法规或安检规章制度的现象应予拒绝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二)安检人员值岗时应着制式服装,佩带工作证件,自觉维护安检人员岗位形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文明执勤。不得从事与安检无关的活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提高安检效率。
(三)坚持“男不查女”的安检原则,按照“逢包必检、逢液必查、逢疑必问”的安检要求,提示、引导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人员进入安检区域。
(四)按操作规程做好岗前设备检查,熟练掌握各种安检设备的操作方法。
(五)态度和蔼,检查动作规范。手检员手检力度到位,不得推拉受检查人员;开包员遇事讲究方式方法,做到以理服人。
第十一条 安检人员形象仪表要求:
(一)安检人员执勤时要仪容整洁、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文明礼貌,谈吐得体。
(二)发型要自然大方,不留奇型怪发,不染发,男性安检员不准留长发、大鬓角和胡须,女性安检员须束发或盘起。
(三)执勤前不吃有异味食品、不喝酒,保持个人卫生,口腔清新。
(四)不得染指甲和留长指甲,严禁在手背上纹字纹画,女安检员应淡妆上岗,不浓妆艳抹,不佩戴奇异饰物。
(五)站姿应上身正直、头正目平、下颚微收、挺胸收腹、腰直肩平;双肩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右手放在左手上,不应出现双手抱胸、插兜、倚靠、不应在受检人面前背手、勾肩搭背等现象。第十二条 安检人员文明用语要求:
(一)使用普通话,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口齿清晰;称呼应礼貌得体;做到“四不说”,即:不说伤自尊心的话,不说伤人格的话,不说教训、埋怨、挖苦的话,不说粗话、脏话和无理的话。
(二)在引导乘客安检时,应当使用“引导词”。内容为:“您好!请接受安全检查”。
(三)对需人身检查的乘客,应当使用“告知词。”内容为:“您好,请打开双臂接受安全检查”,“请转身”,“谢谢配合”。
(四)对需开包检查的乘客,应当使用“告知词。”内容为:“您好,您的箱包(挎包、箱子、行李等)需要进行开包检查,请配合”。
(五)对于乘客携带的箱包经打开确认安全后,应当使用“感谢词”。内容为:“检查完毕,谢谢合作,请拿好随身物品,祝您乘车愉快”。
(六)遇有乘客不配合安检时,应当使用“劝检词”。内容为:“您好!根据《XX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第XX条的规定,请您接受、配合安检”。
(七)遇有乘客携带城市轨道交通禁带、限带物品时,应当使用“告知词”。内容为:“您好!您携带的物品属于城市运营企业公示的禁带(限带)物品,不能携带该物品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工具。请您主动丢弃该物品后乘坐轨道交通工具,或者携带该物品乘坐其他交通工具。谢谢您的配合”。
第六章 安检实施
第十三条 安检工作基本流程:
(一)班前准备
1、在安检区内设置隔离线和人员疏导通道。
2、开启安检设备,小组配合检测设备性能是否完好,设备故障及时报修。
3、检查安检人员到岗、着装情况,部署安检任务,提出工作要求。
(二)交接班
1、交接班时填写《安检交接班记录》完成书面交接工作。
2、交接班内容包括:上级指示、问题及处理结果、设备情况、遗留问题、需注意事项等。交班人员在接班人员完成岗位接替后方可离岗。
(三)结束作业
1、关闭安检设备。
2、对设备进行清点后安全存放。
3、做好当日安检工作数据统计和物品处理工作。第十四条 安检工作基本程序:
(一)要求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人员将本人携带物品放置在通道式安检机上进行检查。经通道式安检机及其他安检设备检查,对可疑物品进行开箱(包)检查,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当进行人工检查。存在疑点的物品,现场安检人员认为需进一步检查的,应当报告驻派现场公安机关进行复检。
(二)对包的底部、角部和内外侧小兜等部位开包检查时,应当要求受检人自行打开或取出物品接受检查,并注意发现有无夹层。开箱(包)检查后应重新通过通道式安检机检查。
(三)遇有受检人携带的特殊物品,不便或无法用通道式安检机检查的,可用人工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四)对乘客声明不宜公开检查的物品,应当征得其同意后,单独实施检查。
(五)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在执勤民警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复检:
1、用通道式安检机检查时,图像模糊不清,无法判断物品性质的。
2、用通道式安检机检查时,发现有疑似利器、爆炸物、枪或弹状物等危险物品的。
第十五条 安检操作基本规程:
(一)人身检查操作规程
1、人身检查按照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由前到后的检查顺序进行。
2、提示受检人面向手检员双腿打开双手微举,手检员借助手持金属探测器进行人身检查。金属探测器所到之处,手检员借助另一只手配合做摸、捏、按的动作。要特别注意检查衣领、肩胛、胸部、腋下、腰腹部、臀部、裆部、脚部等重点部位。
3、如果手持金属探测器报警,手检员左手应配合触摸报警部位,以判明报警物品性质,同时请受检人员取出该物品仔细检查,防止夹带违禁物品。
4、受检人员将报警物品从身上取出后,手检员应对该报警部位进行复检,确认无违禁品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检查。
5、检查过程中要不间断地观察受检人的表情,防止发生意外。对女性受检人员实施手检时,必须由女性安检员进行。
(二)开包检查操作规程
1、实施开包检查的安检员应站立在通道式安检机传送带的出口位置。
2、当值机员发现有需要进行开包检查的箱包时,应以明确的语言提示开包员,开包员请物主自行打开接受检查。
3、开包检查时,开启的箱包应侧对物主,使其能通视自己的物品。
4、开包员根据值机员的提示对箱包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并将已查和未查的物品分开,放置要整齐有序。
5、开包检查中若发现危险品、违禁品,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如遇物主申明不宜公开检查的物品应带至值班室单独检查。
(1)做到人、物分离;
(2)将嫌疑人控制,并立即向保安服务企业驻勤安保部门汇报;
(3)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汇报,由警方处置。
6、如遇受检人员申明携带的物品不宜接受公开开包检查时,开包员应及时请示值班领导,避免在公开场合检查。
7、如遇受检人员携带计算机软盘等不宜通过X射线机检查时,开包员可采用手工检查的方法,认真查验。
(三)通道式安检机操作规程
1、值机员将机器主电源开关置于ON档,设备自检后出现基本界面。
2、值机员按下开始键,传送带开始运转,设备进入运行状态;按下停止键传送带停止运转。按正常流程实施开关机工作。
3、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开机前值机员确认紧急停止开关的活动是否正常;开合紧急停止开关时,确认X光是否会 随之停止发射。结束后清扫机器整体的污垢,使用不会造成设备损伤的软布擦拭传送带、屏蔽铅帘。
4、机器运转过程中,当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员必须立即关闭设备(按下紧急停止开关)。
5、定期开展设备检查项目,负责向公司每年申报检测,确认X射线外泄量在规定值以下。
第七章 安检特别处置
第十六条 禁、限带物品的处理
禁、限带物品是指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明令禁止携带或管制的物品。
运营企业可以根据运营安全的实际需要,增补限带物品的种类。在车站内显著位置公示禁、限带物品的目录。
(一)受检人携带禁带物品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并根据相关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
(二)发现受检人携带限带物品的,应当告知受检人可以自弃该物品后乘坐轨道交通工具或者直接改乘其他交通工具;受检人拒不接受上述两种处理方式的,安检人员有权拒绝其进站乘车。
安检工作站(点)不得接受乘客限带物品的暂存和其他物品的寄存。
第十七条 安检事件处置
(一)发现受检人员携带枪支、爆炸物品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并采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控制住携带者,防止其逃离现场。
(二)在轨道交通安检现场发生乘客不配合安检的行为,安检员须注意语言举止,并向乘客解释相关安检规定。
(三)对拒不接受安全检查的,应将其拦在闸机外,拒绝其进站乘车。同时报车控室、驻站民警。
(四)对在安检现场无理取闹、扰乱安检工作秩序、妨碍安检人员正常工作,不听劝阻的,强行进站乘车或携带违禁品的,通知车站民警处置。
(五)对在接受安检过程中声称本人随身携带爆炸、危险物的,现场安检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地铁公安,并采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六)安检设备发生故障,现场安检人员应当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尽快恢复设备,同时及时组织开展人工检查。
(七)安检工作站(点)发生人员拥堵时,现场安检人员应当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迅速采取增开人工检查通道、设置蛇形通道等措施提高安检通过速度。
第十八条 被查获的禁、限带物品应按以下要求妥善处置:
(一)对法律规定禁止携带的,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二)对自弃的限带物品,由安检服务实施企业登记保管,造册后移交运营企业或经运营企业许可委托专业公司销 毁处理。
第八章 安检记录
第十九条 安检人员应对安检过程中的设备运行、人员在岗情况、危险品、违禁品查验情况以及相关情况的处置等一系列信息进行记录、汇总。
第二十条 安检记录一般采取日登记制度,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第二十一条 安检记录必须清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并要妥善保管,对重要问题应向上级汇报。
第二十二条 对旅客遗留在安检现场且在30天内无人认领的物品以及旅客自弃的物品,应统一造册后移交运营企业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浙江省保安协会会员单位承担的客运车站、码头的安检工作,可以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浙江省保安协会负责解释。
附件
安检禁带、限带物品规定
一、为了保障轨道交通运输安全运营和乘客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同时保障安检工作的顺利开展,严禁携带以下违禁品进站乘车。
(一)枪支、军用或警用械具如手枪、气枪、猎枪、运动枪、麻醉注射枪、样品枪、道具枪、发令枪、仿真枪、警棍、手铐、钢珠枪、催泪枪、电击器、手刺等。
(二)爆炸物品如子弹、炸药、雷管、导火索、导爆索、礼花弹、烟花、爆竹等。
(三)管制刀具如匕首、三棱刮刀、带有自锁装置的弹簧刀。
(四)易燃易爆物品如氢气、液化石油气、氧气、汽油、煤油、柴油、苯、酒精、油漆、香蕉水、松香油、固体酒精等。
(五)毒害品如氰化物、汞(水银)、剧毒农药等剧毒化学品以及硒粉、苯酚、生漆等具有可燃、助燃特性的毒害品。
(六)腐蚀性物品如盐酸、硫酸、蓄电池等具有可燃、助燃特性的腐蚀品。
(七)放射性同位素等放射性物品。
(八)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乘客携带的物品。
对非法携带上述涉及法律、法规规定的违禁物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乘客,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属于影响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危险品,应限量携带,携带超过限定数量危险品的人员不得乘坐轨道交通,劝其改乘其他交通工具。
(一)限带刀具:未拆封或日常生活用的水果刀、菜刀、剪刀、美工刀可以携带一把进站。
(二)限带酒类:白酒不得超过2000毫升(4斤),散装白酒严禁携带进站。
摘要:我国保安处分措施散见于刑事立法和行政法规之中。相比较西方国家的保安处分制度,我国的保安处分措施在系统性、法律形式、稳定性、裁决程序、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欠缺。究其原因,宏观方面主要由于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的主导,传统刑法理念打击犯罪有余、预防控制不足。随着我国刑事政策转型和刑罚理念的转变,保安处分制度的发展必将有所突破。
关键词:保安处分;特征;刑事政策;人身危险性
中图分类号:D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1—0032—04
我国目前没有典型意义上的保安处分制度,我国的法律、法规中也没有“保安处分”一词。但是我国却存在类似国外保安处分的犯罪预防措施,只是它们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散见于各个层次的立法中。“在我国,保安处分实际上已经默默存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保安处分措施与国外保安处分制度相比,在指导理念、体系设置等领域仍存在很大差别。本文将对我国现行法中的保安处分措施分析其特点及缺陷,并对其在我国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行探悉。
一、我国现行法上的保安处分措施
我国现有的保安处分措施,散见于刑事立法和行政法规之中。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保安措施
1劳动教养,是对有违法犯罪行为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教育改造措施。2收容教养,是将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但不负刑事责任的少年所采取的强制性教育保护措施。3收容教育,是将卖淫、嫖娼人员强制集中在收容教育所内进行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组织参加生产劳动以及进行性病检查、治疗的强制矫正措施。4强制治疗,是国家以公权力强制那些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和患有性病的特定行为人接受医疗的保安措施。5强制禁戒,是将吸食、注射毒品成瘾者收容于戒毒所,通过隔离治疗,强制戒除其不良瘾癖的保安措施。
(二)限制从业自由的保安措施
1禁止驾驶,是对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人,吊销其机动车驾驶执照,在一定时间内禁止驾驶机动车辆的行政制裁措施。2禁止从业,是指对利用职业或营业进行违法犯罪的人,在一定期间或者永久剥夺其从事该项职业的一种防止危害的处分措施。
(三)没收财物的保安处分措施
1供犯罪所用之物。如《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分子的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
2犯罪所生之物。如《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第10条规定:“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以及卖淫的非法所得予以没收。”3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危险物。如《关于禁毒的决定》第8条第1款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
二、我国现行法上的保安处分措施评述
(一)我国保安处分措施的特点
1客观性。国外保安处分适用的基本条件是行为人具有人身危险性,注重考察的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我国刑法中人身危险性概念研究尚不够深入,保安处分措施适用的着重点仍在于对象的客观行为。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行为人人格调查制度,也未设置其它的人身危险性判断程序。
2行政性。我国保安处分措施的行政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我国保安处分措施的规定散见于刑事法律或行政法律规范,其中行政法规占绝对多数。之所以劳动教养和收容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较高,就在于这二种措施有相对完整的行政法规依据。刑事立法上的保安性条款,除了没收财物的规定外,基本上都不具备完整的法律规范体系可供独立操作,保安处分措施的具体实施更多要由行政规范来运转。其二,国外保安处分一般由法官、检察官宣告,而我国的保安处分措施多数由行政机关适用。
3政策性。在我国,刑事政策、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构成控制犯罪的大系统。在刑事政策中,这些保安处分措施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体现我国社会政策和刑事政策变化和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国的保安处分措施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像我国的劳动教养、强制医疗等保安措施,实践中一直就是政策所起的作用多于法律。政策能指导保安措施的立法和实践,同时保安措施也能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并不断地发展,表现出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二)我国保安处分措施的缺陷
1缺乏系统性
这表现为:其一,我国保安处分措施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适用原则。虽然都是从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的角度出发,但是各项具体措施的适用条件,适用方法都缺乏统一规定,没有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其二,我国关于保安处分措施的法律规定数量很多,但各种措施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不能协调一致,无法形成一个完备的保安处分法律体系。各项保安处分措施在适用对象上没有鲜明的界线,与其它的法律制度之间也常出现功能重叠现象。
2缺乏完备的法律形式
各项保安处分措施的具体规定方面,存在着法律化不足的问题。其一,我国保安处分措施的法律表现方式比较杂乱。散见于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行政法规之中。其二,在立法内容上,除了劳动教养和收容制度有较为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方法之外,其它保安处分措施的立法内容过于概括、空洞,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法律依据。
3缺乏稳定性
我国的保安处分措施没有统一的指导原则,也没有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支撑,许多都是根据当时社会形势因时、因事而设,具有针对性,却缺乏普适性。随着社会发展,很多保安处分措施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一改再改,缺乏通盘考虑。比如收容遣送适用对象和条件一再变动,后来还是不适应社会要求,最终废除了这项制度。
4缺乏公正的裁决程序
我国保安处分措施在立法上大都是实体性规范,很少规定适用和执行程序,即使规定也相当简单,尤以简单的行政程序居多。与司法程序以公正性为主要特征相比,行政程序更加注重简便和效率。而保安措施有不少涉及到人身自由的剥夺与限制,缺乏程序性的制约,侵权现象就难以避免。
5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我国现行法中的保安处分措施在执行和适用过程中普遍缺乏监督机制。以相对完善的劳动教养制度为例,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定的监督机关,先后颁布了《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工作办法(试行)》和《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办法》。但这些规定的主要内容都侧重于事后监督,即“对劳教所执行劳教决定和监管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这其中缺少最有效的一环——对劳教行为的审查批准进行监督。与同为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相比,这种监督侧重于形式而缺乏有效内容。
三、我国保安处分制度发展滞后的根由
综上,我国现行法上存在不少类似国外的保安处分措施,但我国尚未建立西方式的保安处分制度。在20世纪,作为刑事政策理念指导下的一项刑
法制度,保安处分就已经逐渐完善,并在西方世界盛行不衰。“随着时代的迈进,保安处分又从西方走向东方,且唐哉皇哉地步入前苏联、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刑法典。”这项被誉为现代刑罚合理化道路上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法律制度为什么迟迟得不到我国立法上的青睐呢?保安处分制度在我国本土化过程中发展滞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以下笔者将从宏观刑事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项刑法制度的创立与发展离不开刑事政策理念的指导,因此,从刑事政策角度研究保安处分制度的发展能够提纲挈领。刑事政策运行中的三种基本理想形态为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国家·社会双本位型刑事政策和社会本位型刑事政策。“任何一个国家的刑事政策都不可能是静态的一种模式,而且在相对稳定的某一形态中包含着不同模式的要素,但又必须有一种主要模式要素占主导地位。”我国传统的刑事政策为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即国家至上,“国家反应可以随心所欲地指向犯罪人,也指向越轨者”,“国家不受任何外部标准的干预,也没有任何的限制,……强行要求对统治规范的绝对服从”。我国的刑事政策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新中国成立后,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其二,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我国确立了“综合治理”的刑事政策。
1新中国是在经历多年战乱、贫困落后和社会治安极为混乱的旧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据统计,1950年全国各种刑事犯罪案件达51万起。当时全国人口总数为5.5亿,发案率达0.93‰。这在新中国历史上,可以称之为犯罪高峰期之一。”这一时期,党的“八大”确立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基本理念是:
(1)国家至上。“在刑事政策上,片面强调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突出对犯罪的镇压功能,而对保障人民民主和公民的其它权利却相当忽视。”
(2)法律工具论。法律只是进行阶级斗争和专政的工具,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中国刑法理论,不谈刑法的功能,只谈刑法的工具价值;不谈刑法对国家刑罚权滥用的限制和刑法保护公民权利的功能,只谈刑法服务于国家。在这种刑法理念下,保安处分当然无用武之地。
(3)政策至上。当时强调政策是法律的灵魂,对法律起指导作用;法律是政策的保障,是实现党的政策的工具。政策高于法律,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又过多的依赖于政策。政策固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过分依赖政策是一种变相的人治。在这种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国家刑罚的目的不是预防犯罪,而是惩罚和消灭犯罪。刑事政策积极追求的就是镇压犯罪,保护国家利益,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这一政治目的,同时对个人权益表现漠视,通过牺牲个人利益追求稳定的社会秩序。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在起主导作用。在这种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国家刑罚的目的不是预防犯罪,而过分强调惩罚和消灭犯罪。刑事政策积极追求的就是镇压犯罪、保护国家利益、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政治目的;同时又表现对于个人权利和利益的漠视,通过牺牲个人利益而追求稳定的社会秩序。
一项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与当时的社会形势相适应,社会形势尤其是治安形势引领刑事政策,刑事政策又推动刑事司法活动。在国家本位型刑事政策的主导下,注重研究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强调预防犯罪,保卫社会的保安处分理论无从产生,保安处分制度的确立更是无从谈起。
2以“综合治理”的刑事政策代替“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应该说是我国刑事政策的转型,新的模式代替旧的模式也是刑事政策必然的发展规律。但是刑事政策的转型必须与社会形势的变迁保持协调,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而在这一时期,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起步时期,社会旧体制还未得到改变。“综合治理”的刑事政策的提出,可谓刑事政策模式转型的超前启动,正因如此,使其必然经受到阵痛期的考验。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充分发挥司法机关职能作用的同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等多种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它与西方的社会防卫运动思想有共通之处,西方的社会防卫运动又是保安处分建立的前提。但这一时期我国保安处分制度仍没有确立,究其根由,我国“综合治理”的刑事政策缺乏生长、发展的土壤和条件,因此面临着冲击与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治理”的刑事政策超脱于社会现实。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长期的经济体制、社会体制转型之中。在转型期间,旧体制基础上的利益格局发生重大变动,而新的体制又未建立起来,仿佛存在于“无序化”状态。社会整合功能失调,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各种犯罪日益增多,新型犯罪不断出现。这对重在预防的“综合治理”刑事政策来说是个莫大的考验与难题。
(2)这一时期,我国仍是国家本位刑事政策占主导地位,国家至上的理念并没有因为“综合治理”刑事政策的提出而有根本改变,因此难以形成国家和社会二元格局的预防犯罪体系。
(3)刑罚观念滞后。我国刑罚长期以来重视打击与镇压,强调对犯罪的惩罚功能,而忽视了刑罚的预防功能。这样的观念难以轻易改变,“综合治理”刑事政策的效用也难以在短期内突显出来。因此,在这段时期,保安处分制度尚缺乏建立的土壤。
新社会防卫运动对世界各国刑事政策的走向影响深远,推动了欧洲刑法的改革,促使保安处分制度确立完善。我国建立“综合治理”刑事政策的社会背景与其有十分相似之处。相信随着我国国家与社会二元社会结构的初步形成与发展,为国家?社会双本位型的刑事政策的确立奠定了社会基础;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完善,为国家?社会双本位型的刑事政策提供了法制基础。客观上就要求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应当组织起多层次的以人权保障为宗旨的防卫社会的网络体系,保护人权、预防犯罪、防卫社会成为在这种刑法体系下关键的字眼。保安处分制度迎合了这一目标要求,其宗旨与我国根本的刑事政策是一致的。具备了刑事政策上的基础,保安处分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及其本土化过程将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关键词】工程建设;财务管理风险;绩效考核;项目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加大,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的开展工程项目建设。这种情况下工程建设项目中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就越发突现出来。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任务,仅仅依靠现场施工管理,工程安全质量控制还不够,还需要精细规范的财务管理贯穿始终,才能使工程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竣工结算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而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中财务管理工作严重滞后,财务管理风险多存在于项目的整个开发中。只有客观分析解决,才能使项目建设顺利,高效安全的完成。
二、财务管理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财务管理决策没有科学性
财务管理的决策是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决策风险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主管决策而导致出现的风险,企业在进行项目决策时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决定的,比如主要材料设备采购,项目主体设计等,在决策之前没有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也没有组织研讨会对项目进行具体分析,这就容易导致项目建设中不断出现变更设计,追加投资,甚至中途停工。进而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务损失;二是经验决策风险。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用以前的成功经验,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设备对其他建设项目进行决策,由于项目个性化差别大和经验的局限性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2.财务人员在工程项目中的参与度不高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中,财务部门除了拨付资金之外,似乎没有发挥什么太大的作用。而真正的财务管理应该深入的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去,对整个建设项目财务流程进行调控和监督,保证每一笔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在项目的前期阶段财务部门并未在项目决策控制,各项合同管理方面发挥作用。说明财务人员在项目决策,进展中参与度不高。其原因可能是高层并未授权或者财务人员自身积极性不高,这个问题一般在企业长期存在,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和更好的解决。另外在项目预算控制环节,从领导到员工普遍忽视财务管理和财务人员,工程建设中财务人员很少真正落实到位,预算缺乏控制和监督,必然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并容易滋生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
3.财经制度执行不到位,会计核算不规范
财务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有赖于高效完备的制度,制度不健全必然会导致财务出现问题而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则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工程进度。有些企业在建设中为了核算方便会单独建立一个帐套对项目单独核算,这种方式使项目账与公司整体基本账目相分离,脱离了单位财务规范管理的工程结算往往会出现纰漏,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甚至是出现估算错误造成工程延误核算错误。另外,项目现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审核松散,发票管理不严格等等这些漏洞的存在都会对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4.預算制度不完善,资金利用率低下
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其能够保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现阶段,有的企业组织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投入了较高的关注而未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致使企业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制约了财务监管职能的发挥。由于企业没有接受科学的预算管理指导,资金占用矛盾突出,出现了大量资金闲置或者紧缺的现象,对企业资金有效使用和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1.完善财务内部控制
当前财务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建立建全财务管理流程,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并落实高效的财务内控制度。使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按着企业内控中涉及到企业内部相关财务工作对应的岗位与经济业务,应将处理此业务过程的重点贯穿于企业监督,决策等环节中。将会计监督与经济分析纳入到企业所有操作阶段和各项业务中。各个岗位,部门形成彼此配合,协作,相互牵制关系。以此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总体目标。除此之外,明确严格与合理的调整职能,落实科学建议,提高财务内部控制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2.强化财务队伍建设
财务工作人员素质高低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很深的影响。想要保证企业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企业经营者应给财务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在选拔和聘用人员时应根据相关招聘制度进项首先选择专业知识丰富的人员;保证财务工作人员作业质量发挥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
3.强化预算管理
作为企业业务运行全程的控制机制,财务预算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强化预算管理工作使资金有效使用的同时还规避了企业财务风险。实际中应将企业全面预算从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作为切入点,由企业最高决策权和指挥权,明确由上至下的财务审批程序。并根据企业发展及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四、结论
财务管理对工程建设的意义重大,在完善工程建设财务制度,降低工程资金风险,最大限度发挥员工能动性方面都有巨大作用。因此,重视、强化、完善工程建设时期的财务管理,对提高工程质量,发展企业经济效益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何燕仪.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08)
[2]赵耀,乔贵涛,张健.会计准则变迁的经济后果研究——基于信息质量和权益资本成本视角[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3]刘玲.论内控制度防范资金风险 [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04)
一、主要犯罪特点
2012年以来,“西气东输”工程枣(阳)十(堰)支干线,已立案9件16人,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2人,大案6件12人,涉案金额90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我们通过对所查办案件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此类案件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1.涉及范围较广,发案数量较多。“西气东输”枣(阳)十(堰)支干线工程穿越襄州6个镇(办),就目前已立案的情况来看,除古驿镇外,发案涉及其余5个镇8个村,发案比例较高,涉及范围广泛。同时,短短数月时间在同一领域连续立案9件16人,呈集中发案态势,在以往办案工作中也是不多见的。
2.涉案人员以村组干部为主,少数为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查办的16名犯罪嫌疑人均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其中村组干部13人,包括7名村支部书记、4名村农经站长、2名村民小组长,乡镇机关工作人员3名,包括1名镇党委副书记,1名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1名镇经管站工作人员。这些涉案人员大都法律意识淡薄、责任意识缺失,把侵吞国家拨付的工程补偿款看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比如黄集镇党委副书记袁某某、经管站工作人员张某某共同贪污案,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两人人通过编造虚假的地面附作物以及工程施工临时占地情况向“襄州区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简称区“油气办”)申报,套取“西气东输”工程在黄集镇段的征地拆迁补偿款,袁某某贪污2.5万元,张某某贪污3.7万元,分别被判处免刑和缓刑。
3.相互勾结作案,窝串案特征明显。所查处的9件案件,其中4件为共同犯罪。不少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之间都是相互勾结共同作案,往往是一条线索,牵出一串。相互勾結作案的方式主要有横向和纵向勾结两种。纵向勾结主要表现为村组干部与领导协调工程建设的乡镇干部相互合谋共同实施犯罪。横向勾结主要表现为村组一级,村支部书记、村农经站长等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之间相互串通,弄虚作假共同作案。比如张湾办事处郑岗村农经站长张某某、支部书记李某某、四组郭某某及支部副书记张某共同贪污窝案,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四人相互串通,通过虚报该村地面附着物种类、多报青苗补偿费等方法,合伙作案7次共套取工程征地补偿款6.7万元,被四人私分后侵吞。
4.罪名均为贪污,作案手段类似。所立案件全部为贪污案件,且案件之间的作案方法极为相似,犯罪嫌疑人大都是利用职务之便,采取虚报、重报征地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数量、种类等手段,提高补偿数额,制作虚假补偿表向上申报,以达到套取工程补偿资金并贪污的目的。比如伙牌镇姜沟村支部书记姜某,将该村九组应予补偿的旱地虚报为蔬菜地,每亩补偿标准从1200元增加到2200元,通过此种手段套取补偿款4.3万元予以贪污。
5.大案比例高,社会影响较为恶劣。个别基层干部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多报、虚报应当补贴的土地、青苗、附作物,大肆套取国家建设资金,造成了国家资金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同时,这些案件都直接侵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比如双沟镇程冢村支部书记朱某某将直径为15cm树苗虚报为18cm,每棵树苗的补偿标准由40元提高到100元,同时虚增树苗棵数申报,共套取并侵吞补贴款9.63万元。
二、发案的主要原因
1.教育缺乏,乡镇和村两委干部法律意识不强。调查中发现,涉案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同时身处农村,接受法律教育少,不少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同时宗旨意识也不牢固,胆大妄为,采取各种违法手段虚报冒领补偿款。甚至有的村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在征地补偿中“吃点、占点、捞点”问题不大。如查办的龙王镇张畈村农经站长陈某向办案人员谈到:“我认为这事最多是犯个错误,把钱退了就行了,没想到还要坐牢,如果知道是犯罪怎么也不会干”。
2.把关不严,补偿专项资金发放环节多。经我们调查,“西气东输”专项资金的发放基本流程是:先由卫星对需要补偿的征地面积予以测量,对各地补偿数额进行测算,并通过发改局将补偿款拨付到“油气办”;再由工程沿线村组将补偿土地面积、种植种类、地面附着物情况逐级上报至各镇、区“油气办”审核;审核后由区“油气办”将补偿款下发到镇“油气办”,最后由各村到镇“油气办”领取。由于补偿资金的申报审核环节多,工作量大,在这个过程中,区、镇两级“油气办”一些审核人员没有切实负起责任,村组上报多少,就批多少,基本不深入基层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核实,使得审核工作走过场、流于形式。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乡镇干部与村组干部合谋造假、共同实施犯罪这样的恶劣现象,致使虚报、多报并贪污补贴款现象在基层一定范围呈蔓延之势。如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伙牌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余某某在兼任伙牌镇“油气办”负责人期间,不仅不履行监管职责,反而利用职务之便,同该镇李食店村支部书记王某某及农经站长王某勾结,在发放“西气东输”工程征地拆迁补偿款的过程中,采取虚报李食店村地面附着物的手段向区、镇“油气办”申报,共套取补偿款15.6万元被三人私分。
3.机制不健全,为贪污补贴专项资金提供了方便。首先,由于“西气东输”工程拨付的资金属于临时性专项资金,伴随着工程不断推进,这项资金也会逐步发放完毕而最终取消。“油气办”也属于临时性机构,在专项资金的管理过程中,对财务人员、监管人员的配备不足,很多管理工作不能落实,极易诱发犯罪行为。其次,在专项资金的审批和拨付方面缺乏操作性、针对性强的规章制度。补偿款的审批和发放整个流程只在当事村组和“油气办”内部运行,缺少审计、监察等监管部门以及广大村民的有力外部监督,监督缺位给心存贪欲的少数干部以可乘之机。
nlc202309040406
4.政策宣传不到位,为犯罪行为发生留下“操作空间”。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缺少政策宣传,作为工程经过地的群众,大多数仅知道“西气东输”工程要从此通过,至于对国家规定的征地补偿金的发放依据、发放标准、发放时间等政策并不清楚。被征地村民对被征用了多少地、地上多少附着物应向上申报,以及具体自己应得到多少补偿款,很多地方并没有公示,村组的补偿账目也未向村民公开,只有少数村组干部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村民缺少基本的知情权,更谈不上对补偿款发放管理情况的监督,给基层干部实施犯罪留下了空间。
三、预防对策建议
1.加强教育引导,切实提高基层组织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教育基层组织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明白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同时着重解决他们的封建特权思想,提高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为基层群众服务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检察机关要主动和纪检监察部门加强配合联系,在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中广泛开展宣传和普法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宣传。通过个案反思、专项警示等模式加强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探索廉政警示普法教育新举措,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对违法、违纪行为的理性认知水平,自觉与腐败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2.强化监督制约,严格征地补偿款的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的监督,努力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以防止腐败发生。同时规范土地征用管理,加强土地补偿发放的监督,积极探索征地补偿操作程序。征用土地时应做到“家有文件,户有清单;分户测量,户主签单;合同清单,存档备案;同步录像,原貌再现”,以有效防范“暗箱操作”。对补偿款的发放,在村务公开的基础上应做到:“发放有审批,领取有签字,账目有登记,村民小组有审核”。将征地补偿款置于“阳光操作”之下。
3.防止“暗箱操作”,落实权力运行公开、公示制度。公开、公示是杜绝腐败、防止“暗箱操作”的有效办法。有的涉案单位也有公开、公示制度,但是落实不到位,公示内容、范围不够科学合理,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建议镇党委、政府要把“村务公开”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一律实行“村务公开”。“村务公开”情况应作为镇党委、政府监督管理农村基层组织的重点内容,切实使“村务公开”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良方和长效机制。
4.坚持惩防并举,切实遏制农村征地补偿中的腐败行为。鉴于“西气东输”工程领域腐败案时有发生,检察机关要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配合,加大打击力度,严肃查处这一领域及其他涉农领域职务犯罪,对违法犯罪行为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做到查一案稳定一片,让一些心存贪念的基层涉农干部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威慑力,发挥惩罚犯罪的特殊预防功能。同时,检察机关还要与其他部门协作配合,强化预防手段,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化预防网络、成熟的行业预防经验,将反腐败关口前移,运用“检察建议”、“警示教育”、“预防咨询”等有效手段,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完善工作制度、监督制度、账务政务公开制度等,共同发现可能出现职务犯罪的机会和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立预防机制,出台预防措施,避免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区人民检察院)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平台课,不仅是财务管理、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也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甚至是工科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因为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到与企业价值有关的所有方面的决策,所以是企业未来各类管理人才的必备素质。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往往只侧重于财务会计的核算和操作能力,却忽视或尚未建立对培养合格财务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模拟实验课,或者开设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但还没有建立专门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就是说,对财务管理课程来说,在学校内的专业实践非常薄弱。但是会计实训所培养的能力并不能代替财务管理所要求培养的能力。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实习经费不足及财务会计专业资料的保密要求,加上一些单位不愿意接收职业院校的学生实习,很多中等专业院校都没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或者是即使表面上有很多校外实习基地,实际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少之又少。能去实习的也大都是中小企业,本身规模较小,财务部门能容纳的实习生有限,导致实习岗位不够,“僧多粥少”;反之,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虽然有很多实习岗位,但因为缺乏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导致有时几十人在一个基地短期实习,影响了实习效果;而且大多数实习基地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做账能力,而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例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等内容几乎涉及不到,因此,学生校外的财务管理实践几乎空白。
因此,我们职专类专业院校要切实转变观念,确立财务管理在专业院校发展建设中的基础地位,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各校英语、计算机课程四年不断线;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各校都不同程度地安排有实践性环节,如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按此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毫无疑问其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有较强的适应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变化的能力。然而,我们不难看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深深刻着会计学专业的烙印,跨学科课程几乎都是会计学专业所应开设的,这不利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再则,同一领域的课程占到总学时的80%左右,课程设置如此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必然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严格按教育部关于“两课”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要求执行,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两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在必修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选修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课程。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在时间安排上,前两年半的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都统一与同一领域的其他专业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按管理学科宽口径培养,以打好专业基础,同时又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同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后一年半分专业方向培养。专业基础课既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内容的课程,也包括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内容的课程,专业课程则依据专业自身的特点及时加以调整,改变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现象,增设较为前沿的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构建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加大实践性环节,设置财务管理大作业、专业认识实习、撰写学年论文、会计模拟实验等,将课题性实验、综合性课程设计和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实践在教学计划中予以落实,改革、充实实践环节的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注重科学研究。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删除陈旧过时和重复的内容,增加现代内容,使课程达到整体优化,对实务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应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方法。
【保安服务行业发展分析】推荐阅读:
保安服务工作重点分析06-07
创新服务谋发展 履职尽责保安07-09
2024保安服务合同05-28
学校保安服务合同10-02
保安服务外包合同10-21
保安服务合同最新11-29
范本保安服务合同12-27
1、保安服务委托合同07-05
保安服务问卷调查10-16
保安服务管理规章制度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