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简·爱》体现的女性意识-论文(精选3篇)
一.女性意识在《简·爱》中的体现
(一) 对男性中心地位的反抗
小说中简·爱在孩提时代就失去了父母, 幼小的简·爱被寄养在舅父家中, 而不久舅父也去世了。虽然舅母曾许诺会善待她, 但却未能履行自己的诺言, 并且还百般虐待她, 特别是表哥约翰·里德对她经常打骂, 让她受尽了屈辱与折磨, 这无疑是孩子世界里的男权主义。但这些屈辱和折磨都没能使简·爱屈服, 反而激起了她的反抗意识。她当面怒斥约翰·里德的虐待和羞辱, “你这个恶毒残忍的孩子”, “你像个杀人犯, 像个奴隶监工, 像罗马皇帝!”后来, 她对约翰·里德的反抗发展到与他对打, 因此她被舅母关进了象征着在寻求自我价值过程中不可逃避的障碍的红房子, 幼小的简·爱终因过度恐惧而出现了第一次昏厥, 内心在愤怒地呼喊着“不公呵, 不公”。这是简·爱这一角色在小说文本中第一次自我意识的产生。
对寄养家庭的反抗导致简·爱被送进罗沃德寄宿学校。她在寄宿学校的生活是从肉体的受罚和心灵上的被摧残开始的。这里的校长布罗克赫斯特先生是一个残忍伪善的父权制下的教育者。他本能地对女性充满敌意, 尤其是对贫穷的女性。他把折磨惩罚罗沃德学校里的女孩子们作为自己的使命, 荒谬地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拯救她们的灵魂。由于他的压迫与折磨, 女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他甚至还试图剥夺女孩子们爱美的天性, 完全除去她们的性别意识, 让她们成为只会工作的机器。可以看出, 这位校长的内心存在着虐待压迫女性的潜在倾向。简·爱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逆来顺受, 她这种压迫的反应极为强烈。
在桑菲尔德, 简·爱作为地位低下, 相貌平平的家庭教师爱上了高高在上的罗切斯特。文中有一段他们为准备婚礼去米尔科特购置衣物时发生争执的描述。罗切斯特挥金如土, 为简·爱添购丝绸、珠宝, 可这种举动只使得敏感、自尊的简·爱感到自己就像是一个被苏丹宠爱的奴隶。她反对罗切斯特称她为“天使”, 也不喜欢他像打扮一个玩偶样打扮她。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 她还决定继续做阿黛尔的教师。这些都清楚地表明简·爱有很强的自我独立意识。
简·爱离开桑菲尔德, 被圣·约翰收留。他不允许简追寻任何的享乐并把自己所谓的崇高目标强加在简的身上, 哪怕是对简的赞扬也是围绕着他自己的目的。他完全不承认简·爱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可是, 简·爱毕竟是个人, 更重要的是, 她是个女人。很明显, 圣·约翰完全忽略了这一点。作者在这里隐约揭露了男性对女性态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他们歧视她们, 只把她们当作附属品, 看成工具。简·爱大胆地对圣·约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其中“要我的命”在原著中用了“kill”这个词。第一个“kill”是指在印度的传教生活会彻底摧毁人的健康;第二个则是指圣·约翰对简精神上的压迫与折磨会毁了她。最后, 她在灵魂深处听到罗切斯特的呼唤, 回到了桑菲尔德。
(二) 对爱情婚姻平等的追求
当简·爱意识到自己爱上了罗切斯特时, 她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她既不美丽性感, 也不温柔乖巧, 她所拥有的是独立的思想和智慧。正是这种独立的人格魅力, 击败了外表迷人性感、举止高贵典雅但却心灵贫瘠的英格拉姆小姐, 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当得知罗切斯特还有一个疯了的妻子时, 面对罗切斯特的哀求与自己对罗切斯特的深深爱恋, 她在留下, 做罗切斯特的情妇与离开, 保持人格上的独立之间做了痛苦的挣扎。最终, 她选择了后者, 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三) 独立的经济意识
女性的独立首先在于经济上的独立。只有在经济上独立, 才有能力去维护自己的尊严, 才有基础去追求平等。从小说中简·爱的表现来看, 她已经深深地领悟到了这一点。父母过世后, 幼小的简·爱没有继承任何遗产, 所以不得不寄住舅父家, 受尽舅母及其子女的屈辱与虐待。青年的简·爱经历了痛苦和贫穷的煎熬, 终于获得了家庭教师的工作, 自食其力, 即使和罗切斯特相恋后, 简·爱因为双方经济地位的悬殊而深感不安。她要求继续担任家庭教师的工作, 来获得部分经济上的独立。离开了罗切斯特的简·爱用自己辛勤汗水换来了一份乡村教师的工作。简·爱独立的经济意识贯穿文本始终。
二.女性意识的局限性
《简·爱》这部小说以维多利亚早期为背景, 该时期见证了欧洲革命、宪章运动的第二次高潮以及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的高涨。在那个时候, 女性地位卑微, 无权掌管财产, 她们的一切都由其丈夫掌控。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的限制下, 简·爱虽然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 但她在女性意识上还没有走得那么远, 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局限性。
(一) 对男性反抗的不彻底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小说中的简爱在男女的尊严、爱情、经济等方面都渴求平等, 并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但从文中的有些部分也可以看出对于男权的崇拜与妥协:1、在罗沃德寄宿学校, 刚开始, 简强烈地反抗布罗克赫斯特先生, 但后来接受了正统的宗教教育, 并且由于受海伦和谭波尔小姐的这两位虔诚的基督徒的影响, 简本能的反抗和报复意识都被逐渐地削弱, 取而代之的是基督徒的宽容、隐忍。最终, 简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她自己都说, “我忠于职守, 遵守纪律, 我似乎是一个循规蹈矩、克己安分的人。”2、对于罗切斯特的相关描写“胸膛很宽”“脸庞黝黑”“眉毛浓密”等, 而这种粗犷的阳刚之美正好反衬简·爱的娇小, 也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了她是希望得到这种男人爱护的心理。3、简·爱与圣·约翰牧师的关系。约翰试图用教义摧毁简·爱的自我。简·爱在圣·约翰面前可谓诚惶诚恐, 不由自主地屈服于他。当他强迫简·爱嫁给他时, 简·爱又表现得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2. 对传统文学的妥协心理
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总是貌美而优雅的, 所以简·爱的妥协心理首先就表现在对自己外貌的自卑上, 碰到任何苦恼的事情总会联系到自己的外貌。从童年开始, 简·爱就因自己平凡的外貌而苦恼, 开始受到自卑的折磨。“我明白, 如果我是一个聪明开朗、无忧无虑、漂亮顽皮、不好伺候的孩子, 即使同样是寄人篱下, 同样是无亲无故, 里德太太也会对我的处境更加宽容忍让;她的孩子们也会对我亲切热情些, 佣人们也就不会一再把我当作保育室的替罪羊了。”
由此可见, 外貌的普通给幼小的简·爱增加了很重的负担。而成年的简·爱也没有走出自卑感的束缚。当简·爱得知罗切斯特结婚的对象可能是美貌绝伦、多才多艺的贵族英格莱姆小姐的时候, 自卑感让她不战而逃。“简·爱, 听着对你的判决:……用粉笔绘出你自己的画像, 要照实画, 不要淡化你的缺陷, 不要省略粗糙的线条, 不要抹去令人讨厌的不匀称的地方, 并在画像下面书上:‘孤苦无依, 相貌平庸的家庭女教师肖像’”。“在男权社会中, 性的审美观一直占据主导。它告诉女性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 使女性放弃自身的审美标准而适应这些新的身体规范。”简·爱对自己外貌的自卑又不可避免地认同了维多利亚时期男权文化对女性的角色要求。
3、对守旧婚姻观的妥协
在结尾, 简·爱意外地继承了一大笔遗产, 罗切斯特家遭遇火灾, 罗切斯特身受重伤, 双目失明, 外貌上的阳刚之气荡然无存, 疯女人被烧死, 由于这些巧合的幸与不幸, 简·爱与罗切斯特得以结合。因为罗切斯特双目失明, 外貌上的阳刚之气荡然无存, 简·爱对自己平庸外貌的自卑也就不再成为阻碍;而简·爱所获得的那一笔遗产, 也使他们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不再如鸿沟;疯女人被烧死, 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婚姻变得合乎道德和法律。作者运用戏剧化的手法安排了一个看似圆满的结局。如果罗切斯特没有身受重伤, 简·爱没有意外地继承一笔财, 疯女人没有被烧死, 那么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结合将变得不可能, 一切都太具有巧合性和戏剧性。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简·爱的婚姻思想还不够解放。简·爱明明知道自己爱罗切斯特, 也知道对方是真心爱自己, 却还是选择愤然离开, 放弃自己苦苦追求的爱情。这说明, 那个时代守旧的婚姻观已经扎根在简爱的心里, 她无法摆脱, 时刻顾及, 在思想上还不能达到完全解放的状态。
总之, 简·爱既是一个为了争取和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与父权势力展开艰难斗争的新女性, 又是一个为了被父权意识形态所接纳而潜意识地做出依附迎合姿态的传统保守女性。简爱形象的塑造, 为后来的作家, 尤其是女性作家在创作作品时如何发展并超越女性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简·爱》从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的命运, 堪称一部女权主义宣言。文章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简·爱对男权中心社会的反抗, 对爱情婚姻平等的追求, 对经济独立的要求, 来探讨她的女性意识是如何体现的。当然, 由于时代背景等因素的限制, 其女性意识仍然存在局限性, 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对男性反抗的不彻底, 对传统文学的崇拜以及对守旧婚姻观的妥协。
【关键词】文学作品《简·爱》 女性意识 主人公简·爱 具体体现
目前,女性意识已经成为社会学家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通古至今,对于女性意识,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远古时代,人们对女性的认识不外乎“大家闺秀”、“家庭中的天使”这一类的称谓,也就是说,把女性看成是男人的一种附属。而夏洛蒂·勃朗特的著作《简.爱》,对女性意识的觉醒、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一种肯定这部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简·爱》中的女性意识的体现进行着重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简·爱》主要内容概述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以女性视角进行创作的现实主义小说,在19世纪,这部小说为英国甚至整个欧洲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轰动。在作品中,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孤苦伶仃、十分可怜的孤儿,在她年幼的时候,父母都因为疾病相继离开人世,因此她被自己的舅妈收养。在寄人篱下的十年里,简·爱被舅妈一家虐待、轻视,甚至得不到一丝的关爱。因为外貌、性格不讨人喜欢,简·爱被舅妈残忍地送到了孤儿院。而在孤儿院中,简·爱也受到了无尽的折磨与苦痛。最后,简·爱无法再忍受孤儿院的残忍生活,于是她应聘到一个贵族家庭当家庭教师,在那里,她收获了一份爱情。
二、女主人公简·爱与夏洛蒂·勃朗特的相同之处
人们常说一篇作品通常都会带着作家自身的深深的烙印,而《简·爱》这部作品也是如此。实际上,在《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的一生所遭遇的事情以及渴望平等、自由的女性意识与这本著作的作者夏洛蒂惊人相似。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一生也是非常地坎坷,她从小生活在单亲的家庭之中,在上学期间也被学校的严酷制度深深折磨,两个姐姐甚至不幸染病去世。同时,为了家庭的生计,夏洛蒂也断断续续当做几年的家庭教师,这样坎坷的生平与《简 .爱》的女主人公几乎如出一辙。而最重要的是夏洛蒂与简.爱两个人都拥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简.爱的女性意识体现为不畏权贵、勇敢追求真理以及追求爱情的平等诸多方面,而在现实生活中,夏洛蒂也是如此。当夏洛蒂勇敢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寄给诗人骚塞被拒后,她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自我等等,这些都是简.爱与夏洛蒂的相通之处,也是作品时刻体现女性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简·爱》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所谓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个体对自我、他人甚至社会的一种价值的感悟与体会。例如在以男性权利为主的现实社会中,女性意识的体现主要为女性拒绝接受男性甚至社会中的人对女人的狭隘偏见,她们敢于对男权社会提出质疑的观点甚至做出颠覆性行为。最后一点,拥有女性意识的人还密切关注女性的婚姻、心理、地位等内容。在作品《简·爱》中,女性意识的体现如下:
1.对现实生活的质疑与反抗。首先,在《简·爱》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简爱正是因为强大的女性意识才会对现实生活进行神社的质疑与反抗。出身于贫寒家庭的简·爱并不因为自己的家庭、外貌、性格而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被舅妈收养的十年里,简·爱没有因为自己是寄人篱下而对自己的表哥与舅妈阿谀奉承,她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去反抗舅妈与表哥的压迫,她不因为自己是孤儿就堕落自我,相反,她爱读书、爱思考,喜欢自由、独立,这是一个拥有女性意识的重要体现。
2.对独立、自由、理想的追求。由于学不会阿谀奉承、学不会讨人喜欢,简·爱最终被舅妈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而在这所孤儿院中,简·爱继续以自我的女性意识对孤儿院的制度、对学校教育、对宗教大胆提出质疑并作出很多令人咋舌的事情。在孤儿院中,简·爱对蛮横无理的院长、学监提出质疑,即使受到诸多的惩罚也不愿意低头;她反对孤儿院中残忍、冷漠的教育制度,并大声质问何为“学校教育”;为了自由,简爱不甘心一辈子待在黑暗残忍地孤儿院,当听说桑菲尔德庄园需要家庭教师时,她毫不犹豫选择离开孤儿院而去追求自我心灵的自由;同样,简·爱的女性意识还表现在对宗教信仰的质疑上,当简·爱拒绝嫁给牧师圣约翰而牧师责备她不爱上帝时,简·爱回答说:“我只相信能为人间带来幸福的上帝”。所有这些都表明,《简·爱》是一部拥有强烈女性意识的小说。
3.对平等爱情的追求。在古代,甚至在19世纪的欧洲,女性一直是被视为弱者,是男人的附属,在对待爱情、婚姻方面,女性的地位通常是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而在《简·爱》这部作品中,女性意识还表现在爱情的平等上。简·爱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她深深地爱着这个罗切斯特,但是她同样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们的灵魂路过坟墓时,我们是平等的。”面对高贵的庄园主人罗切斯特,简·爱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并获得他的欢心,而当她了解到罗切斯特已经拥有一个妻子时,简·爱没有纠缠不清而是果断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她不会被爱情冲昏头脑,更不会让爱情禁锢自己的自由与心灵。当简·爱知道罗切斯特的妻子已经死去,而他双目失明之际,她毅然回到罗切斯特的身边并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这一刻,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女性意识在简.爱身上得到完全的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简·爱》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同时它还是一部处处体现女性意识的优秀小说。正是因为女主人公身上对自由、经济独立、信仰、平等爱情等女性意识的体现,才使得简·爱这个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也使得《简·爱》这部作品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发挥着耀眼魅力。
参考文献:
[1]朱家科.英语文学作品《简·爱》中的女性意识的体现[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2:95-96.
[2]雷萌.对英语文学作品《简·爱》中的女性意识体现的探讨[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11:28.
布兰奇·英格拉姆小姐的名字第一次出现于小说第十六章,主要由罗切斯特的女管家费尔法克斯太太对简进行了描述:她只有二十五岁,但“长相漂亮,多才多艺”,是当时英国上流社会有教养且受人欢迎的女性形象。布兰奇本人的出现则是从第十七章罗切斯特家的宴会上开始,这是简第一次见到她。简从女性视觉看到的布兰奇漂亮自信可是却高傲、盛气凌人、时时卖弄学识还嘲讽别人,故意展现出独特的气质试图吸引男主人公;身为家庭教师的简·爱当时对罗切斯特已经暗生情愫,她以女性特有的和情敌的眼光时时去暗中观察布兰奇,对其行为和话语进行思考和分析,简觉得布兰奇除了迷人的外在优点外,自己同时也看到了她隐藏着的可怕的性情和意图。
布兰奇在罗彻斯特家宴期间的言谈举止表现非常自信、骄傲,甚至有些狂妄,她说:“我的丈夫不应当和我平起平坐,而只能是个陪衬”,罗切斯特对此观点不置可否;因为家庭条件优越,自身才貌双全,虽然父亲留给布兰奇的财富不多,但她有勇气说出这些话足以说明她对自己各方面是相当肯定的: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掌握弹琴、唱歌、表演、语言、文学、甚至植物学等知识。简能看出布兰奇有着相当强烈的自我意识,愿意并敢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她与罗切斯特门当户对,这无疑使得简所表露的对罗切斯特那种隐秘感情更具有极大精神压力。而布兰奇在对待简的态度上是有敌意的,她故意当着简和所有客人表达了自己对家庭教师的轻视和羞辱;她在来客中卖弄学识,讥讽他人,不喜欢甚至恶意反感罗彻斯特家的小姑娘阿德拉等表现都被简爱看在眼中。简用了一大段文字来描述自己对布兰奇英格拉姆小姐所有不当行为的观察结果以及因此而得出的结论:“她不是一个值得嫉妒的对象,她不值得引起这种感情”,这时简的心里已经对能够赢得罗切斯特的感情有了足够的自信。简看出了布兰奇行为潜意识中的焦虑,这种焦虑感就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所说“潜在着足以引发疯狂行动的可怕的能量”,因此,才会导致布兰奇在后来得知罗切斯特并没有太多财富的所谓真相后疏远了他。尤其在罗切斯特装扮成能预知命运的吉普赛女巫给了布兰奇的自信自大狠狠一击之后,布兰奇的焦虑感就更强烈了;而这时的简·爱在举止言谈上变得更思绪缜密小心翼翼,《阁楼上的疯女人》中说道:她尽量“展示虽然生活在充满了自我出卖的众多布兰奇的世界中,但她(简·爱)却是一个难以被诱惑并且有资格与他(罗切斯特)平等相处的人。”因此,在整场宴会中简明智地表现出了自己与来客的庸俗不堪在本质上的明显区别。布兰奇的出现在小说第二十一章结束,纵观她在各个场合的表现可以看出她在选择结婚伴侣的态度上主动而激进,在自我肯定的同时对嫁入门当户对家庭的迫切渴望显得太过明显,使得她潜意识中对门第财富的意图张狂地展示在简爱和罗切斯特面前,从而使后者感到不安和厌恶,也直接导致了布兰奇在这场感情竞争中的失败。
简·爱身材瘦小,长相平凡,谦逊自卑,但她在许多方面都展露出自己除了外貌之外的优越,简本人身上体现出了拜伦式的骄傲和激情,她希望以精神上平等的人的身份和罗切斯特开始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她展示了先锋性的自我肯定。《夏洛蒂·勃朗特的秘密日记》中说,那个时期的中产阶级“单身女人的主要目标就是结婚。她们设计、谋划、打扮、装腔作势,全都是为了诱捕丈夫。”而简摒弃了这些无意义的行为,她意识到凭借外表自己无法获得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慕,于是在参照布兰奇小姐近乎夸张狂恣的行为方式上,她注重了自身行为细节化的处理,突出“内在的东西比外表更美”,努力把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到最好,从而赢得了男主人公的关注。《他们自己的文学》说“简·爱这个女主人公获得了女性小说家所能想象的完美健康的女性气质”,她在宴会上表现得谦卑安静似乎与人无争,但实际上她却密切地关注着男主人公和布兰奇的互动,“眼睛只看见他们,耳朵只听见他们的谈话,心里只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对比布兰奇无所不在的自我表现,简通过突出自己在宴会上的自谦镇定和与众人格格不入的娴静成功地吸引了罗切斯特,这无疑增加了她对于赢得这场感情战役的自信心。
简·爱具备了女权主义的意识,因此,她发现自己有时处于双重的困境:她因罗切斯特的恩赐感到屈辱,强烈地表达不想受特殊对待、需要平等相待的愿望,然而她又深感焦虑,怕发出这样的要求后自己就不像温顺的女人,所以她又选择隐忍。简的才艺并不比布兰奇少,但她表现得比较被动,弹琴是在罗切斯特的要求下进行的,绘画也是躲着他完成的,在她看来隐忍是一种美德,它比布兰奇的张狂往往会更出其不意地击中罗切斯特骄傲的心灵;即使是和罗切斯特比较,简也觉得自己有优越位置:她认为罗切斯特的第一段婚姻是因为他出卖了自己,在第二十三章中罗切斯特暗示说虽然他不爱布兰奇但还是会因为门户等原因要跟她结婚,简的回应是:“对这样的结合我会表示不屑,所以我比你强。”她追求的是高尚灵魂之间相互尊重的纯洁感情,她认为布兰奇或是罗切斯特都会出卖自己,而她却不会这么做,这也是罗切斯特欣赏她的原因。
简·爱和布兰奇虽然在性格、思想意识等方面有巨大差异,但两者都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受教育的中产阶级女性代表人物,她们自信勇敢,尽管后来的结局各不相同,但通过对自己的自我肯定使她们在男权社会的存在有了特殊的意义。
摘要:文章通过对小说《简爱》中两个女主人公的行为举止和言谈话语进行解读,分析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受教育女性自我肯定的意识,揭示了这种自我肯定意识在她们个体未来发展中产生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简·爱,布兰奇·英格拉姆,行为,意识,自我肯定
参考文献
[1](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马亚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2](美)伊莱恩·肖瓦尔特.她们自己的文学[M].韩敏中,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唐译编,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
[4](美)桑德拉·吉尔伯特.阁楼上的疯女人[M].杨丽馨,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论《简·爱》体现的女性意识-论文】推荐阅读:
《简.爱》读后感800字03-02
[2013暑期征文]《简·爱》读后感10-22
体现思乡的古诗03-22
体现人生无奈的语句11-26
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作文11-29
体现人生感悟的励志语录07-20
体现团队凝聚力的句子09-26
服装中的体现初一作文01-21